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建筑技术及设计精选(九篇)

建筑技术及设计

第1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字:低碳;建筑设计;应用现状;关键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低碳式建筑设计,与传统能源消耗大、资源浪费高的建筑设计模式相比,更加符合新时期人们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模式的要求。将低碳式建筑设计投入到规模化的建筑行业作业当中,既做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又能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造成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实现了低消耗、低能量、低开支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式建筑概述

1、低碳式建筑概念

当下,随着低碳理念在社会上的普遍倡导与推行,低碳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低碳式建筑主要是指在保证满足相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之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内,将先进的节能减排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实现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

2、低碳式建筑应用现状

就目前看来,低碳式建筑的应用并不广泛,在应用区域与应用范围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就建筑本身而言,低碳式建筑主要应用在玻璃幕墙方面,在屋顶、外墙和地板等方面的研究使用相对缺乏;就应用区域而言,由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制冷供暖的能耗相对较大,低碳式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明显较寒冷地区多些。

3、低碳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低碳式建筑的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节约能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二、减少建筑物废物、废气、废水等“三废”的排放,减少其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三、适应人们的使用需求,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四、再现新型建筑艺术,在不违背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前提之下将创造具有浓郁本地风格的建筑;五、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在低碳的前提下给予环境更多保护。

二、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在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建筑位置对于一座城市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合适恰当的建筑位置。同时,通过建筑位置和朝向的考虑,有利于对采光进行充足设计,在采光方面减少电能的耗费,从而将低碳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在低碳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日照原理的应用,按照太阳高度角做出相关日影响图,确定冬天时期每天的日照时间,使每幢建筑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从而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在满足采光条件的前提之下,建筑的南向开窗面积应该尽量增大,而北向和东向的开窗面积则尽量减小,力图增大采光面积,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光线,减少热能损失,保证室内舒适宜人的环境温度。此外,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使用智能遮阳系统和门窗自动系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实现低碳节约。

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为了使低碳式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通风、透光、保温等一系列需求,在围护结构墙体设计也需要更好的设计优化,使其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良好统一,能源消耗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目前,围护结构墙体设计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等等。此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大多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不但可以提高低碳式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节约了建筑的运行成本。

3、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被发掘并不断应用于经济之中。将建筑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但有利于提升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低碳的效果,将低碳理念充分贯彻实施。当下,我国低碳式建筑设计中与太阳能技术相对整合得较好。在利用太阳能节约生活用能之外,更能将其进行转化,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建筑用能,以提升集热效果,使低碳式建筑的构建所需能源得到节约,修建安装难度大大降低。

4、水、热环境设计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水、热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重要关键的技术之一。在节水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水质和水量两方面的问题。而低碳式建筑中大多采用节水型设备,在收集雨水的同时能够处理污水;而对于小区一般常见的景观用水,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也大多加以一并考虑,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在热环境方面,低碳式建筑也应加以充分考虑,通过利用太阳能等,不但要顾及建筑设计小区的热供应的舒适性,也要充分顾及节能环低碳的要求。

5、外部智能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低碳式建筑设计理念,在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外部设备的优化工作,尽量减少外部设备的运行时间,做到节约电能和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可以建立起便捷的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等智能系统,让用户在建筑内便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应用,例如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办公、通过智能安防系统了解周边环境动态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压力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新型能源的利用,通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利用方式,或是合理处理雨水、降雪等自然资源,可以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营造出一个高效平衡、低能耗、无污染的建筑环境,提高低碳式建筑的可持续服务能力。此外,智能安防系统作为建筑外部智能系统中耗能最高的技术,在采用时,应该最大限度优化终端节点的选取,通过事先进行建筑周边环境地形、围墙等方面的勘测,从而实现以最少的终端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布控;并合理控制智能安防系统的作业时间,当用户在户外或白天时,可以暂时关闭智能安防系统,以节省能耗。

6、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设计

在现代社会,低碳式建筑设计已经不是建筑行业本身的问题。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都将会有利于低碳式建筑的设计、构建与实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当代最新技术方法的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仿生学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建筑腔体概念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新科学新技术,将能够极大促进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操作,提升其建筑效率,快速推动传统建筑向低碳式建筑的发展进步。

三、当前低碳式建筑设计采取的主要方法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建筑低碳设计和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以及使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三种方法。

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主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建筑立面通过选择素混凝土,有利于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也能够避免开采石材的过程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其次,通过就地取材和搅拌混凝土,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过程之中对能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对屋面绿化,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低碳建筑这一理念;同时,通过采用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对采光加以合理利用,使室内光照环境得到改善,实现能源的节约。

2、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在外墙使用外保温和中空玻璃,使用保温屋面等措施,使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从而有利于建筑节能低碳。此外,通过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充分利用阳光来为空间照明,都能够优化低碳建筑的能源系统,实现低碳式建筑的理念。

3、使用新能源与新材料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的方法之中,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方法。其中,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使用周边工业项目的余热、余气等是当前运用新能源来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使用新材料方面,运用绿色建材,采用无污染的材料与保温隔热涂料等节能材料,都显示了新材料在节能低碳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

在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与能源危机益发严峻的当天,通过研究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方法,将会为低碳式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低碳式生活方式的大力推行提供基础,缓解当前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一、建筑水暖设计的要求

在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中,人们对建筑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使用方面既要保证居住的安全性,又要确保使用的便利性,就是在建筑施工中,还要遵守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生态环境,进行绿色施工工程的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施工环境造成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那么在优化施工设计中,就要确定施工材料的使用标准和施工规范,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约工程资金的使用,在低碳经济的设计视觉中,落实建筑水暖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还要依据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规范进行,这也是我国在建筑水暖设计中技术水平有效决定的,必须要通过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统一工程实施的标准,在制度的使用中保证施工的安全。在实际的施工中也可以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推动建筑水暖工程的发展,但是在施工设计完成后,要在相关质量监督与审计部门的审核中,才能够落实施工安排。另外,在施工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产品运用水平,增加市场调查,积极的采用新工艺与新产品,改变以往工程材料的使用,在轻质和环保材料的使用中,节约工程成本,提高暖通的施工水平。在施工中,设计人员要与监督人员进行适时的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减少在建筑使用户,用户对于水暖工程的投诉,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筑水暖施工设计。

二、建筑水暖工程施工布置设计

1、建筑水暖工程施工顺序

在建筑水暖设计中,涉及到了较多的管道,为了住户的使用便利性,施工的管道都隐藏在建筑物墙体内部,并在建筑施工初期就要根据工程设计先进管道的布置与安装。那么在给水系统的施工中,需要针对施工实际的安排进行管道的预留设计,后续施工设计,将不同时间短施工安排做好紧密的连接,避免预留阶段工作漏洞的出现。

(1)给水系统的施工设计

用户给水系统的施工顺序设计:预留管洞,接着进行预制、加工管道以及制作、安装管道支吊架,然后安装管道并进行管道试压,紧接着进行地面支管安装以及支管试压,最后安装各用户的卫生洁具和水表,调试给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的施工设计:预留消火栓箱洞,有序进行干管、立管、消火栓、消防水泵以及管泵接合器的安装,最后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冲洗和系统调试。

(2)暖气系统的施工设计

预留洞口,安装支架和干管,进行水压试验,接着安装暖气片和地面支管,再次进行水压试验,最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以及系统冲洗调试。

2、建筑水暖工程施工配合

(1)建筑水暖工程施工配合主要包括:各工种直接的安装配合,安装管道、通风和点起的专业配合。各种安装施工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大后小以及先无压后有压的顺序原则,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标高来安装。

(2)保温系统施工设计

在水暖施工中,为了促进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有效循环,需要针对管道进行保温系统设计,保温措施的应用,一是保证热量出现损失,二是保证在寒冷的冬季避免水管发生冻裂的现象。在保温隔热的措施中,可以通过特殊材料的外部包裹进行保暖,并要通过电气设备的应用,提高水暖的数据监测与预警水平,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要进行分区域的施工,在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后,还要通过水压试验,保证水暖系统的安全运行。

(3)设备试运转的配合

在电工确定电机单机运转合格后,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设备试运转,然后按照调试小组制度的调试方案进行调试。

(4)建筑施工与安装的配合

建筑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管道的预留和预埋,水暖施工不得任意破坏建筑钢筋,及时与施工,设计以及监理联系,协调解决与建筑结构的矛盾。

(5)卫生间的施工设计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配合水暖施工预留安装孔,水暖施工的预埋由建筑施工定位的地坪高度。在完成卫生器具和地漏甩口定位工作后,在进行做地坪。

三、建筑水暖工程设计技术

1、管道井设计

对于建筑排水设计中的排水横管及立管尽量不要设在卧室及起居室内,并尽量保证排水立管不打弯。

2、地漏设计

及时排除地面的积水是设计地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漏要设计在地面最低处,将地面做成一定的坡度坡向地漏。但在现场施工时,不规范施工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将篦子顶面做的高出地面。因此,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避免此类荒唐的事情发生。

3、管道甩口

随着工程的不断开展,厨房、卫生间防水层上的管道甩口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确保水管预留口的间距符合卫生洁具;还要用木塞或麻丝将管道口封紧,避免建筑施工时砂浆、碎石以及垃圾等杂物落入管道,破坏水质。

4、立管位置

目前,上供下回式系统是建筑物暖通管道大多采用的系统,这就导致卫生间同时存在两根暖气立管和排水立管,对日后的施工和日常维修带来极大不便。

四、建筑内部水暖的具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地漏问题

在设计阶段,对有地漏的房间地面标高设计时要比相邻地面相对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地漏安装后进行二次找坡。

2、管道甩口

按照前文中对管道甩口的处理方法,及时处理管道甩口问题,保证水质,及避免防水层被破坏。

3、管道噪声

目前建筑排水系统选用的排水管材为普通67819管,其隔声效果比铸铁管差。因此,须加强水流条件和管材材质的隔声效果的研究。

五、地热采暖设计及施工技术实例

1、地热采暖特点

地热采暖技术与常规采暖方式相比有节能,采暖舒适,适合分户计量和节能设计以及灵活选择热源等明显的优点。

2、地热采暖施工工艺

在施工前通常做好以下准备: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并与土建施工进行沟通和协调。

第3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技术;技术应用;现状;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已是当下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将自然引入建筑,促进人工环境化、生态建筑化,将建筑融入自然。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致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可能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健康,安全,已成为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新能源,研发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让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施工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总量。

2、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对自然资源、能源的保护。现在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越来越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义不容辞,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多使用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3、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建筑施工技术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法发展,提升建筑工程总体建设的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更新与发展。

二、我国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应用的现状

我国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存在着能源上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节能设计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配套政策,节能管理体制和监管缺失,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而且缺乏必要的监督,目前对于建筑节能的推广在资金投入上较少,建筑节能的基础研究缺乏,没有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与之配套。建筑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要想实现节能的要求,则需要多个专业和多个部门之间良好的配合,从而实现节能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单纯的追求外观上的美观,从而加大了飘窗和外墙的面积,这就给节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真正的节能生态建筑还相当少,多数情况下房地产商所宣扬的节能建筑多是利用几种高新技术进行简单拼装而成后标榜为节能建筑。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存在着较大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对低成本、高效益的节能技术的推广,加强建筑节能设计,避免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无论是节能的领域还是范围都得以进一步扩大,而且节能建筑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新型能源也得以在建筑上进行应用,特别是对于供暖地区的建筑,节能的效果相当明显。

三、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1、结构设计的节能环保

在节能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对建筑的外形与结构设计进行考虑,在建筑规划时必须要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极大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节能减少设计过程中若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考虑不全面,容易导致节能建筑缺乏环境协调性,如建筑的朝向与采光,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才能保证建筑的良好采光性与避免室内热环境差的出现,才能起到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2、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屋面、墙体、门窗都是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建筑节能的效果,应积极应用采用各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

2.1建筑屋面设计。在建筑屋面设计中,应积极应用各种新型的节能材料,采用传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及防火功能强的纸纤维保温层,并在设计时将屋顶钉成夹层,将纸纤维置入其中,构建保温层,以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倒铺法节能施工技术,通过采用轻质、吸水率低的挤塑聚苯板进行建筑屋面的施工,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建筑顶层铺设时,可采用温度保真能力较高、折射能力较强的玻璃棉进行施工,有利于提高建筑屋面的保温效果。另外,在建筑屋面设计上,还可以在屋面上建造蓄水池或种植花草等措施,以避免阳光对屋顶的直射,既可以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还可以绿化建筑屋面及改善空气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作用。

2.2建筑墙体设计。在墙体设计中,应积极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由于建筑墙体的施工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比重比较大,而做好墙体的节能工作能有利于实现建筑的节能。为了提高室内的保温效率,可进行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墙体,以实现建筑暖通工程的长效节能。同时,在建筑墙体设计时,应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并在墙体内外侧安装保温隔热材料,通过减少经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在墙体设计中应采用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等保温材料,以减少墙体的裂缝产生,且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另外,在墙体设计中还可以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选择科学的墙体建筑设计方式,进行隔离多余的太阳照射的热量,以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

2.3建筑门窗设计。在建筑门窗设计中,应积极应用各种节能玻璃。由于节能玻璃具有防尘、防噪音、隔热、热导率很低、保温性好、可高效反射红外光等优点,将这些玻璃应用到门窗中不仅能提高室内的能见度,还能有效降低门窗的能耗。同时,在门窗设计中,必须要合理设计门窗与墙体的比例,由于门窗是保证空气流通的设施,因此合理的设计能有效优化居住环境。要求在门窗设计时,应在满足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外门窗的面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另外,在门窗设计中还需要采用密封膏、弹性松软型及弹性密闭型材料,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基于建筑环境协调的考虑,还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及日照特点合理设计遮阳设施,以减少阳光对建筑物的直接照射。

3、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中“水系统”指在满足建筑功能、用水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将水景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等集成一体的水环境系统,它将建筑给水、污水处理与中水再利用、排水、雨水控制利用、水景、生态等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处理系统处理后,以补充景观水,通过景观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净化。所以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点中,这一项是绝对不能少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是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行业,不仅消耗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推广还有待加强。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将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冷霜.关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9).

第4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摘要:“沪上•生态家”展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东道国的唯一实物案例。该案例通过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和十大生态技术,展现了智能化生态住宅的科技发展水平,并成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普及教育基地和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生态住宅技术集成设计

Shanghai eco-home "pavilion build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bstract: The Pavilion of Shanghai • Eco home is the only physical case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Urban Best Practices Area of the host country. The case through the use of eco-design practices and the top ten eco-technology, to show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resident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education bas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

Keywords: Shanghai World Expo, the eco-residenti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sign

前言:在2010世博园区浦西段的E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北部,集中了来自全球不同城市、分别以居住、办公和商业为主导功能的15个实物案例,共同组成了模拟生活街区,以展示体现各个国家城市“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美好城市生活,其中有一栋白墙黄瓦、极具江南民居特色的四层楼房子,醒目地伫立在北区广场上方居住组团的门户入口处,这就是代表东道主上海的城市实物案例“沪上•生态家”。

1 、简介:

1.1 建筑概况

“沪上•生态家”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1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屋面高度为18.9米,世博会期间作为上海生态人居展示案例,与北侧伦敦案例,西侧马德里案例相邻共同构成居住组团,世博会后将改建为办公集群永久保留。

方案充分汲取了江南民居的传统文化精髓,提炼了山墙、里弄、老虎窗等上海住宅要素并进行了符号化的展示。趋风避寒、流水不腐、以土养水,草木葱郁等本土生态手法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传承和演绎。例如:通过楼梯井形成竖向拔风,强化过渡季节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南面的景观水体通过生态浮床等技术实现水体自然净化,达到生态保持的效果;人行步道采用透水铺地、涵养地表水源;南向模块绿化,西墙爬藤绿化,屋面轻型绿化等立体配置绿化策略,使建筑物融入绿色盎然之中。

1.2 理念定位

“沪上•生态家”根据城市最佳实践区居住建筑案例要求,针对上海为发展中国家的夏热冬冷地区、大城市、高密度的地域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了文化创意和理念研究,旨在建设一个诠释世博主题、展示最新成果、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智能化生态住宅展项。

遵循“天和-节能减排、环境共生,地和-因地制宜、本土特色,人和-以人为本、健康舒适,乐活-健康可持续的价值导向”的主题,在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中提炼出了“关注节能环保,倡导乐活人生”的全新生态居住理念。

方案具有4个特征:主题延续性,生态理念的传承和世博主题的呼应;文化地域性,中国上海地域文化和本土建筑特色;创新自主性,自主创新适宜技术应用和集成示范;水平先进性,中国上海2010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2、 技术亮点:

2.1 技术目标

“沪上•生态家”以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最高等级三星级为设计目标,通过30%前瞻技术和70%成熟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形成“节能减排、资源回用、环境宜居、智能高效”四大技术体系,共30个技术专项,达到建筑综合节能6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20%、固废再生的墙体材料使用率100%、室内环境达标率100%等技术指标。

“沪上•生态家”强调生态住宅一体化设计,突出十大技术亮点: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LED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PC预制式多功能阳台、BIPV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

2.2 节能减排技术体系

为了解决“沪上•生态家”的热、冷和湿问题以及资源再利用需要,建筑的部分外墙采用长江淤泥砖作为填充墙,建筑外墙立面采用隔热涂料或隔热砂浆,保温层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内立面采用相变材料与脱硫石膏复合系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建筑外墙具有随室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复合节能系统。

“沪上•生态家”的空调系统按照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多样多、个性化设计。根据“高质高勇、能级对口”的原则,在三代之家的居住单元中展示燃料电池复合能源系统,以热电联产的方式提供高能源利用效率。该系统以燃料电池技术为核心,接入城市燃气,产生电能和热能,结合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形成建筑分布高效能源中心,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为:屋顶设置采用1KW的燃料电池,利用燃料电池供应照明用电,同时利用发电后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供应热水。

2.3 “资源回用”技术体系

“沪上•生态家”提出了“零排放”的废弃物管理目标。其中,生活污、废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消毒,达到杂用水深度处理回用水质指标后,注入设在地下室杂用水设计利用量约为2610m3,占年用水量的60%,此外,楼内的生活垃圾采用细分化分类收集系统,从垃圾的源头控制出发、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堆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的目的。

针对上海市量大面广,利用率低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项目组研发并应用了成套的绿色工程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利用污泥生产的生态水泥,利用工业废渣、农业剩余物、生活垃圾焚烧灰生产的环保型混凝土掺合料,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绿色混凝土系列产品、粉煤灰商品砂浆以及新型墙体材料(淤泥砖、粉煤灰加气砌块、再生骨料多孔轻质砌块、纸面脱硫石膏板等)等。

2.4 “环境宜居”技术体系

第5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技术;安全疏散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也随之增加,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形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由于高层面积大、楼层多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逃脱及救援将异常艰难且损失格外严重。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火灾的频繁发生及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在阐述高层建筑火灾危害的同时,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对策,以期指导实践,尽可能的远离火灾危害。

一、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人员普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培训,火灾发生时自救能力较差。安全通道拥堵大量杂物,火灾发生时,通道堵塞,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同时给救援人员带来很大困难。消防安全的日常检查不到位,也是火灾发生的隐患。

2、违反安全用电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较多,过乱。

3、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消防资金的匮乏及相关人员消防意识的不足,高层消防设施设备往往欠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技术的先进与否,是衡量消防队伍及救援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消防资金的短缺,消防装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火灾救援的需求。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钢结构工程、化工厂等特殊工程相应的消防技术还不完善。

二、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现状

1、建筑中存在较多的起火源,预防难

建设用地的有限以及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现代高层建筑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综合性的建筑,包括商业、住宅、办公等。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大量使用中的各种电器和设备,除了照明、家用电器、电梯,还有自备发电机组和大型计算机等,在线路上也是密如蛛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一处线路出现问题,零星的火花都有可能产生大的火灾,而且蔓延也会相当迅速,这对整个建筑的安全都是巨大的威胁。

2、火灾蔓延快,疏散难

高层建筑中肯定有电梯和楼梯井、管道井等,从设计中就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竖井,对于这些竖井如果没有附加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隔断进行保护,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快速蔓延,整个竖井也会将蔓延的火势继续扩散到上一层,这就会使得火势加大,难以扑救,疏散通道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火灾蔓延到上层后,进一步扩大烟火区域。

3、防火设计不完善,灭火难

高层建筑中的火灾处理主要还是依靠室内的消防设施――给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建筑的消防设施条件都存在不足,造成火灾发生时的灭火难,尤其是遇有大面积的火灾时,很多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水量都不足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对于火势的扑救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就会导致火势继续蔓延。防火设计不完善之处还体现在消防水泵的故障频繁,在实际发生火灾时难以进行灭火,只能依靠消防车的扑救,但是消防车扑救受到诸多限制,容易造成时机延误,无法挽回损失。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建筑没有防火的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这也是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与疏散要求的,也应当进行规范。

三、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应用

1、防火疏散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多元的,下文在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一是火灾危险性大小,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一般是按照建筑本身的功能用途来确定的,因此在防火疏散设计中考虑火灾危险性大小也是符合建筑实际和要求的;二是对于规范要遵守,还要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因为规范是长时间经验的总结,对于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是规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在一些建筑中就不能适用,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三是建筑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关乎疏散的设计,包括疏散的宽度和距离都是取决于耐火极限的,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同时,加强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对设计遇到的关于消防上的难题是一个解决的途径;四是在设计上要坚持防火与灭火结合的原则,对建筑进行防火疏散的设计本就为了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是降低损害,因此首先要做好防火的设计,对所有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也要加强灭火的设计安排,避免火灾发生后无法进行疏散和扑救。

2、控制火灾蔓延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大型的商用建筑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火分取划分上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由于商用中各类装修繁杂,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对此尤其是针对大型商用建筑,一定要做好火灾蔓延的控制设计,首先是要在设计中强调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同时对于安装后的系统还要做好维护,确保随时能够启用。

3、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中防火与疏散设计的关键还包括在建筑内部设置防火分区,这样的分区设计主要是为了将某一区位的起火限定在该区域,避免火势的迅速蔓延,降低整个建筑物遭受轰燃的可能,分区设计也能够为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提供时间,是降低火灾损失的有效措施。但是防火分区的设计在商用建筑中却较难实现,因为在功能上商用建筑要体现最大的空间设计就必须依靠大空间来实现,对此可以在商用建筑设计中尽量合理的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4、科学设计安全出口

设计安全出口主要是为了在发生火灾时提供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计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现代建筑中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中楼梯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楼梯的布置应当结合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同时在楼梯位置明显标识出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设计与疏散通道是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有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了疏散通道却忽视了安全出口,这也是不利于火灾逃生的。

5、疏散通道和避难层的设计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尽量做到平缓、简单、易行,包括细节上不要有门槛、阶梯、管道等障碍物,同时还要结合建筑内的人员集中程度设计好宽度,一般来说在疏散通道上一般不能安置窗口,如确需窗口的也要设计为小面积开窗,不能设外开窗,影响疏散通道。

结束语

随着防火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下,做好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扑救,防消结合。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和设计是关乎建筑安全与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做好防火与疏散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做到有效的预防和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的疏散,要全面考虑防火疏散的要素要求,结合建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为预防火灾和火灾发生后的安全疏散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桂芳,赵伟,韩蕾.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06).

第6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材料性质 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 物质文明极大的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 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1. 选用钢结构施工的优点

钢结构是以钢材为材料做成受力构件的结构 ,钢结构住宅依其自重轻, 基础造价低 ,适用于软弱地基 ,安装容易 ,施工快 ,周期短 ,投资回收快,施工污染环境少, 抗震性能好等综合优势而受到各方的重视。

钢结构与其它结构――砖混结构、砼结构相比, 在使用功能、 设计、施工, 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具有优势,在住宅建筑中应用钢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 ,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 ,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 ,灵活方便 ,创造开放式住宅。

而传统结构由于材料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 ,以往开间一般常在3.2米3.4 米3.6 米 如果过大, 就会造成板厚 、梁高 、柱大、 出现“ 肥梁胖柱 ”现象, 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自重增大, 增加造价, 购房者在二次装饰时, 经常由于自行改变墙置 ,增加隐患。

1.2自重轻 、抗震性能好 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 ,钢结构自重轻 ,根据比较 ,六层轻钢结构住宅的重量 ,仅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住宅的重量。而且钢材具有延性 ,能比较好的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 ,所以抗震性能好, 结构安全度高。

1.3施工方便、 工期短 钢结构构件, 可以实行工厂化生产 现场安装。 由于现场作业量小, 对周围环境污染少 ,同时 ,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加快了施工速度 ,根据统计 ,同样面积建筑物 ,钢结构比砼结构工期 ,可缩短三分之一 ,而且可节省支模材料。

1.4综合造价低 由于自重轻 基础费用降低, 总体用料减少, 直接成本降低,建设工期短, 间接费又可减少 ,所以综合造价低。

1.5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 ,工业化程度高 ,并且能将节能 、防水 、隔热 、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 ,成套应用 ,将设计、 生产、 施工一体化, 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

2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 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 、合理、 安全 、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 一般分为六大类: 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 ――筒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 束筒结构体系。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代号B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代号SRC), 钢管混凝土结构( 代号CFS)和全钢结构 (代号S或SS)。

3 制作与安装

3.1 定位轴线、 标高和地脚螺栓

钢柱的定位轴线可根据场地的宽窄, 在建筑物外部或内部设置控制轴线。 本工程高度在100m ,设置二个控制桩, 以供架设经纬仪或激光仪控制桩的位置 ,要求以能满足通视 ,可视为原则。

钢柱的长度以满足起重量的大小和运输的可能性 ,一般为2~3 层为一节, 对每一节柱子安装不得使用下一节柱子的定位轴线, 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到高空, 以保证每节柱子安装正确无误, 避免产生累积误差。

柱脚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 一般采用埋入式刚性柱脚 ,地脚螺栓是在安装就位第一节钢柱时, 控制平面尺寸和标高的临时固定措施。

3.2 钢柱的制作与安装

钢柱是高层 ,超高层建筑决定层高和建筑总高度的主要竖向构件, 在加工制造中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验收标准。

100m高的超高层钢柱一般分为 8~12节构件, 钢柱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应考虑焊缝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 所以钢柱的翻样下料长度不等于设计长度, 即使只有几毫米也不能忽略不计. 而且上下两节钢柱截面完全相等时也不允许互换, 要求对每节钢柱应编号予以区别 ,正确安装就位.。

矩形或方形钢柱内的加劲板的焊接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采用熔嘴电渣焊, 不允许采用其他如在箱板上开孔 、槽塞焊等形式。

钢柱标高的控制一般有二种方式:

3.2.1 按相对标高制作安装

钢柱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m ,不考虑焊缝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 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及钢柱压缩变形总和就算合格, 这种制作安装一般在12 层以下, 层高控制不十分严格的建筑物。

3.2.2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

一般在12 层以上, 精度要求较高的层高, 应按土建的标高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 每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 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应加到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去。

无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 都应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来 ,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高度。

3.3 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 超高层框架梁一般采用H 型钢、框架梁与钢柱宜采用刚性连接, 钢柱为贯通型, 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设置横向加劲肋。

框架梁应按设计编号正确就位。

为保证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 在工厂制造时 ,在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 (短牛腿), 悬臂梁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剖口熔透焊缝 ,腹板采用贴角焊缝 。框架梁与钢柱的悬臂梁连接 ,上下翼缘的连接采用衬板 (兼引弧板) 全熔透焊缝 ,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允许偏差远远大于钢结构的精度要求 ,当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筒壁连接时, 腹板的连接板可开椭圆孔, 椭圆孔的长向尺寸不得大于2d0 并应保证孔边距的要求。

框架梁的翻样下料长度同样不等于设计长度 ,需考虑焊接收缩变形, 焊接收缩变形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再按实际加工之后校核 ,确定其翻样下料的精确长度。

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 ,目前大部分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连接 。施工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先一端点焊定位, 再焊另一端。

腹板则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要充分理解设计时采用摩擦型还是承压型高强螺栓。 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摩擦系数应选用合理。

采用高强螺栓群连接时 ,孔位的精度十分重要。 目前制孔一般采用模板制孔和多轴数控钻孔, 前者精度低, 后者精度高, 应优先考虑采用后者。 当采用模板制孔时, 应保证模板的精度 ,以确保高强螺栓的组装孔和工地安装孔的精度要求。 如果孔位局部偏差, 只允许使用铰刀扩孔。 严禁使用气割扩孔 ,若用气割扩孔, 则应按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高强螺栓群应同一方向插入螺栓孔内,高强螺栓群的拧紧顺序应由中心按幅射方向逐层向外扩展, 初拧和终拧都得按预先设定的鲜明色彩在螺帽头上加以表示。

4 结论

4.1一般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计算分析方面设有明显的特点。 由于建筑平面决定, 剪力墙较强, 因此基本上是由剪力墙承受水平力。 结构的变形性能有明显的剪力墙结构特点。 钢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 。不起担负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因此 ,设计中保证剪力墙的较好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

第7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技术 设计 施工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人性化建筑,将多种高新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而来优化组合建筑物的服务管理以及结构设备。目前的智能建筑一般多是以通信、楼字以及办公等自动化系统为基础而建立,当然电气技术与这些自动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电子设备的应用以及智能建筑的发展,研究和探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概述

建筑的智能化是对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实际工程实践中,在对电气进行设计时,主要就是对强电和弱电进行设计,强电设计的内容就是对动力系统、照明、防雷接地系统以及变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当然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强电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一般来说,由于强电的电流大、电压高、频率低、功率大,因此能源是强电的处理对象,这能有效减少能耗,提高效率,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而弱电由于电流小、电压低、频率高、功率大,因而信息是其处理对象,主要是控制和传送信息,确保信息传送的广度、速度、保真度以及可靠性。建筑弱电由于使用环境以及要求的不同,其在设计中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一般按照建筑类型和类别来规范设计[1]。一般弱电的难度较大、设计面较广,设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只需对系统以及总体方案进行设计,使其能与其他专业设备和管线协调配合即可。

2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在设计时,需注意以下三方面的事项:首先就是经济方面,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必须要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实现经济节约。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电气设计方案,合理选用新技术,确保电气技术的安全可靠;要善于利用新型技术,并以此来简化系统设计,以此降低工程造价,确保经济的合理性,以此降低投资成本。其次就是质量方面,在对智能建筑进行施工时,必须对工程每一阶段的设计图进行认真校对和审查,使工程的细节能够准确无误,在操作建筑电气设备时,需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的质量规范,严格采用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从而使工程更为安全可靠[2]。最后就是设计方面,不能盲目追求目标,必须要脚踏实地,一般智能建筑的功能较为全面,设备较为复杂,所以对管理和设计的要求严格。设备不同,其性能和功能也不同,因此盲目追求最全和最新不太切合实际。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时,如果只片面追求设备功能的齐全与先进,就会导致设计工作取法顺利进行,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抬高投资成本,浪费社会资源。因此对智能建筑电气进行合理设计,必须要选取适合的系统与设备,采用恰当的技术,充分有效发挥出设备和系统的作用。

3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在设计时,由于相关的规程以及规范还不太完备,致使设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内容的要求太过笼统,对各器件细化以及量化的计算和选型方法较为缺乏;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由于规范的内容较为陈旧,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另外,在传输信道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怎样设计更为经济合理,怎样配合其他专业管道以便施工和维护等。弱电新增了较多的系统,设计人员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以至设计不够合理,设计出现问题;同时,部分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对正常设计时间进行压缩,往往多个设计人员同时做部分设计,且设计人员之间缺乏协调,导致设计出现问题。系统集成能够集成设备,实现信息共享,成为智能建筑领域重要课题,但是目前智能建筑“集成”需配置的设备发展还不太成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3]。

4 实现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节能设计

将电气技术在充分运用在智能建筑中,能够实现建筑节约,这与先进社会的主流相一致。一般来说,变压器的选用是建筑节能的源头,因此要想实现节能的目标,必须要降低变压器的损耗。现今低损耗的变压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低损耗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其费用低,与智能建筑的经济要求相符合。

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首先要对用电设备的特点、负荷的容量、供电的距离以及分布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要确保配电系统操作方便,简单可靠;在对变配电进行设计时,必须尽量缩短配电半经,使其与负荷中心保持较近的距离,以此减少县里的损耗,从而实现建筑节能。其次在配电系统中,必须要选用正确的变流装置,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为了有效保证直流设备的供电和励磁,可以采用硅整流或晶闸管整流装置,如果条件许可,直流电源设备可以采用汞弧整流器,以此来有效提高功率因数[4]。最后,为了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消耗,可以采用采用变频调速装置,这样即便电机负载下降,也可以自动调节转速。高效设计电动机的节能配电系统,可以使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提高8%~10%,减少 18%~30%的总耗损,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照明节能进行科学设计,必须要有效保证照明的质量,保证其质量可靠,对作业面视觉要求没有影响,减少其在系统中光能的损失,对自然光进行充分利用,最大化利用光能。有些光源用电附件具有能耗低,性能优的特点,因此在对电气技术的节能照明进行设计时,可以结合其优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如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可以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另外,为了达到节能照明节能的目的,必须要大力推广具有性能优低能耗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电子变压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以及电子触发器等。

5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施工监控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程度高,且具备了较为齐全的内部专业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出智能的作用。要想保证智能建筑的整体运行水平,必须要充分保证强、弱电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先进性,此外,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其质量监控。在对电气进行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读懂电气施工图,认真校对电气设计图的每一个细节,在对设计进行修改后,要将修改后的设计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并认真地进行管理,使改蓝图能有力保证工程质量的监控。同时,要熟悉相关的规范,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把握,一般电气施工质量规范的条框相对较多,因此监控人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牢记规范条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到积少成多[5]。同时工作人员在对电气进行安装时,要深入现场,仔细认真,必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控制,要将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保证电气施工的安全进行。

6 总结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不仅需要注意经济、质量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事项,同时要对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实现节能设计,此外,就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在施工方面,为了保障施工顺利正常进行,必须要加大施工的监控力度,在电气安装过程中,监控人员必须要把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从而保证电气施工的安全进行。为了促进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发展节能型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技术,将建筑行业传统的工业技术与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同时要以现代的房屋建设为平台,以建筑系统信息的自动化为基础考虑环境,充分结合环境的条件,融合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向智能化的过渡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第.论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才智,2011,13:44.

[2]邓海军.电气技术的设计与施工在智能电信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2,08:191-194.

[3]孙阳.对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热点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3,01:227.

第8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概述

结构加固技术,即在建筑工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可靠性,让建筑工程满足建筑设计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提高建筑结构或建筑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减少事故隐患,提高建筑应用年限是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建筑结构加固的意义体现在:满足建筑结构强度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筑物设计应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混凝土结构需要满足结构应用要求,保证其刚度、强度与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然而在建筑应用中,可能会改变建筑功能,导致其荷载分布及和荷载值变化与设计冲突,导致建筑结构所具备的刚度与强度无法满足其应用要求,或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未达到设计图纸要求,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下,容易导致建筑结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此,需要采取建筑加固措施满足其强度需求。此外,应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满足建筑功能需要。

二、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

1、对房屋建筑加固与拆除重建的经济性分析

房屋建筑物在自然条件下,因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淋湿容易出现承重墙变形、墙面开裂、老化、楼板裂缝等现象,所以需要对建筑物做及时的加固,避免发生意外。针对这些现象,问题比较轻的只需要简单的维修,但若是年久失修的建筑出现的问题则需要重新做设计和制定新的加固施工方案。在做加固设计前,房屋的改建者需要考虑修复加固的费用是否合算,修复之后是否能恢复使用功能。所以,房屋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

2、对需加固建筑的历史设计、施工及使用现状的了解

房屋建筑物的原施工单位比较了解和熟悉其结构,尤其是隐蔽工程的施工。当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出现问题或是所需要加固的部位与隐蔽部位相连接,又因为房屋的基本结构已经定型,所以在做加固施工和修建之前最好寻找原来的施工单位来施工,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原建筑结构的破坏,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保留原来的承载能力。若是原来的设计单位因某些原因不能给予加固意见则可以让新的设计施工单位与原单位进行沟通,通过新单位与原来单位的沟通,使得新单位更加的了解房屋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根据了解到的设计、施工信息对建筑物加固施工或是拆除重建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同时对加固设计提供更合理的前期设计信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进行认真的检测和分析,将没必要拆除或加固的原始结构构件尽量保留,并做好需要加固部位的过度工作。

三、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遵循的原则

1、保证建筑材料一致性

房屋建筑加固时还应该保证建筑材料的一致性,尽量应用原有的材料和构件。在原来的建筑结构中,一些建筑构件虽然有一定的破损,但是它仍然还是有一定的承载力,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改变原有的材料或者构件,可能就会降低建筑物的承载力,最终会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不能够达到加固修复飞良好效果。所以在进行建筑物修复时,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要尽量保持施工材料与原有建筑材料的一致性,尽量减少加固过程中对原有材料的破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修复加固质量,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真正起到加固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加固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既要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又要保证建筑环境的一致性,减少因加固对建筑物周边使用环境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2、先检测后加固

在进行房屋加固的建设中,应该对房屋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测。所以在尽心加固时应该遵循选检测后加固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对加固的房屋结构以及构件进行检测,找到房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对建筑进行加固。同时在检测时还应该全面的了解建筑的构成材料,了解建筑的结构以及奇特的结构体系,找到建筑结构损害较严重的地方,在施工时要循序渐进,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最终提高建筑加固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四、常用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分析

1、扩大截面加固技术

扩大截面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受弯结构受压区浇筑混凝土层,实现增加截面高度、增大截面面积的效果,以此提高混凝土结构斜截面刚度和抗剪能力,以及增强正截面的抗弯能力,以此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通过在混凝土截面的受拉区现浇混凝土,通过原结构和新加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并且该种加固技术的适用性强、工艺简单,并且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许多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该种加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中。

2、粘钢加固技术

粘钢加固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合理应用胶粘剂的方式,在需要进行加固的建筑物结构构件外部粘贴钢板,通过钢板粘接的方式,达到加固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目的。此项技术主要适用范围有三个方面:首先,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需要在C15等级以上;其次,所粘接钢板的使用环境温度应当在5.0~60.0℃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应当在70.0%以内,若无法满足此条件,则还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最后,本方法可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拉以及受弯构件。在具体施工中,遵循以下操作流程:粘贴面预处理-加压固定以及卸荷系统准备-配置胶粘剂-胶粘剂涂抹-钢板粘贴-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检验-维护。

3、预应力加固法

此方法是采用加预应力的钢拉杆、钢铰线或型钢支撑来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方法,是卸载、加固及改变结构受力三合一的加固方法。主要是由于预应力与荷载的双重作用,导致拉杆产生了轴向的拉力加固过程中预应力产生了偏心受压,进而增加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减少了外荷载的效应,最终缓解和控制了结构受弯变形的程度,与此同时使得构件斜截面的承载力也被大幅度提高。其缺点是加固施工需要专门的预应力施工工序及机具备,且要求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600C,否则必须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4、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以及技术革新,现代注浆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低压的形式进行连续灌浆,保证浆液灌注到裂缝的细微处,以此起到加固的作用。该种加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手段科学合理、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5、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方法主要是用型钢外包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四角(或两角、四周),使得原结构构件在截面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分干式外包法和湿式外包法两种,一般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多建议采用湿式外包型钢法,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外包型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且工期短,但钢材用量较大,加固施工及维护成本较高,所以,对于一般房屋建筑的加固和高温场所的结构加固不适合运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的建筑物的梁、柱及屋架、桥架上。

6、碳纤维加固法

此方法是用树脂胶结合材料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粘贴在结构表面,从面提高结构承载力的方法,其主要优点表现在材料重量小、强度高,无需担心结构腐蚀,施工方便且适用面广,施工成本及材料价格都比较低,是现代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其耐高温性能较差,要求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60度,否则必须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7、增补受拉钢筋技术

增补受拉钢筋技术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梁体集中受力的区域内增加受拉钢筋或者是型钢,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改善梁体结构承载力水平的目的。在这一过程当中,既有梁体结构与增补钢筋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全焊接、半焊接、或者是黏结的方式实现。而在既有梁体结构与增补型钢连接的过程当中,则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湿法外包以及干法外包两种方案中灵活选择。

第9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重要性;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严峻的事实表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并简单阐述了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 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1.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

(1)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

(2)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1.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同时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通常是困难的,因此, 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2、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2.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

(1)采用坡屋顶;

(2)加强屋面保温措施;

(3)根据需要,设置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建筑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据统计资料, 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

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细部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也非常重要。2.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 达到节能目的。

2.3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顶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透光隔热玻璃(如 Low-E玻璃等)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

3、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学习

3.1 学习现有的节能技术

当前,很多建筑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以及如何把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建筑师不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节能原理,才能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部位,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所以必须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学习。

3.2 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

在推行节能理念同时,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理念,而且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强调中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设计师们的共同理念。

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屋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架空隔热屋面。在施工时应注意:

1.1架空屋面的进风口应设在正压区,出风口设在负压区。

1.2在铺设架空板之前,需保持屋面上的整洁干净等,目的是在隔热层中气流通畅。

1.3铺设架空板是注意物品的平整、缝隙处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或是水泥砂浆填充,安装牢固。

2、墙体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2.1墙体施工。墙体节能工程在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前提应按照施工方案及设计要求来办事,且处理后的基层要达到符合建筑施工方案自然系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理的防水、防潮等材料合理施工,目的是能够以提高保温材料的节能保温性能。2.2外墙热桥部位的施工。温度低的地区在外墙热桥部位的施工,对其采取保温节能隔断热桥措施进保护。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墙体缺陷,要注意及时处理解决,避免降低墙体的热工性能。

2.3墙体饰面层的施工。其各个阶段的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饰面层的表面没有空鼓和裂缝的问题,要保持干净、整洁,含水率系数达标。

(2)运用科学的防水措施,确保外墙外饰面层没有渗漏现象。

(3)注意墙面间的密封。

3、门窗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3.1外门窗框安装。要用密封胶材料密封窗框的漏气处,提高它们之间的严密性。

3.2门窗玻璃安装。主要以下几点:

(1)要注意在玻璃安装前清除2mm厚的底油灰,然后弄平整。

(2)玻璃安装要美观大方,科学,耐用

(3)玻璃安装后要注意其安装的牢固性。

3.3门窗密封条施工。应保证:

(1)贴密封条之前,应先将门窗缝隙处的污物、灰尘等清理干净;

(2)贴密封条的位置,应做到完全密封接缝,避免门窗关的过松或过紧。

并且对于自粘性密封条,一定要黏结牢靠。

(3)密封条的规格、品种的选择,应当与门窗的缝隙宽窄、类型等相匹配。

三、结语

建筑节能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经济的真正有用的措施之一,更好的实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更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展现,因此建筑节能应该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珠, 张泽平.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一项新技术[J]. 工程力学,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