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项目经理培训精选(九篇)

项目经理培训

第1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非常有必要

这次培训是集团公司针对后备干部开展的培训,之前由于很多同志未接触到各级领导岗位,工作经验、领导能力都需要快速提高,特别是在将来岗位发生转变后需要尽快进入角色,以适应改革发展和推进工作的需要。同时,随着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在××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调整时期,各级干部需要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能力。

我是XX时间进入公司后备干部库,虽然在前期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做好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对领导工作缺乏全面性的认识,这次培训无论对全局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及时的,我从心底里感到机会难得。

从这次培训的内容看,重点是领导科学,让这些领导干部知道什么是领导,领导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另外还请来专家为学员做讲座,从宏观上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驾驭能力。无论从培训对象到培训内容,还是从微观知识到宏观理论,这次培训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二、科学运用领导艺术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必须注意领导艺术,它关系到事业成败。

领导本身具有权威性,权威由领导的合法权力、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强制权力等构成。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人性因素,生硬地靠领导权威实施管理,领导意图或许能够贯彻,但从另一方面讲,团队可能会因此缺少一种亲和力,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甚至会处于压抑状态进而缺少主动性,创造性。这就必须靠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管理。作为领导,就要以人为本,研究人的心理、行为、需求,了解人的特性,把自己置身于被管理者的角度感受自己的所思、所需,以此来体验被管理人员的心理感受,从而制定出的管理办法及政策,就更合于人性,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工作就容易获得成功。

威信是由一个领导者的优良品质,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等因素构成。靠威信领导,威信产生的魅力会使团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团队成员会主动承担工作责任,甘愿分享领导成功的喜悦和分担失败的痛苦,更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威信是领导艺术的体现,领导艺术是人性化的行为艺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尊重人性,是发挥领导艺术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使领导行为人性化。

领导者个人品质的塑造要注意以下几点:有责任感,不轻信、不偏信,不轻易承诺。

三、学会换位思考来提高情商和影响力

1、换位思考就是有同理心,学会欣赏、承认,实际上就是欣赏他们的过去,承认他们的能力

让员工充满自信,让员工积极向上的面对工作压力,愉快的工作着。员工的积极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那工作中才会有创新,有干劲,企业才会有良好的持续发展。

2、通过换位思考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现实生活中,员工们感受到的大多是冷冰冰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而原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的集体温暖,以及可以寄托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在渐渐淡漠和消失。要让企业的员工在心理上有安全感,首先领导要懂得怎样从根本上关心员工,同时放手让员工大胆的有创造性的工作。为员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漏洞。同时,关心和解决员工具体的生活困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员工的凝聚力。

3、用换位思考的思路,充分沟通的行为模式来解决人际间的矛盾

人际矛盾的原因,大多可追溯到“沟通不畅”上来。目前,同事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已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工作中都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但每个人都要尊重和重视对方,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自己平等和坦诚的态度,特别是领导不要居高临下,以训斥的方式对待员工。沟通态度端正了,彼此间才愿意真诚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取得沟通的效果。

4、对出现的人际矛盾问题,要多换位思考、反向思维

多宽容少计较,多谦让少争执,胸襟宽阔、大度雅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走出小我,走向大我,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纠正和克服自己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习气,多关注社会和谐。

5、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应当形成一种氛围并深入人心,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只有把换位思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到每个员工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使企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缔造出和谐的企业,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遵守和运用法律、政策是当好领导的前提

在培训期间,公司领导就如何当好项目经理、合同纠纷及案例分析、劳合同法相关内容对我们开展了培训,使我深入地认识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学习、掌握、运用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政策范围内做好管理。

(一)怎样当好项目经理

我认为项目经理至少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具备领导才能,团结友爱、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并能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地处理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避免矛盾或更大矛盾的产生。三是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就无从下手、手忙脚乱最终导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甚至造成更大的错误。四是要有工作干劲、有敬业精神、为人正直、敢于主动承担责任。五是要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及时正确快速的处理没有敏锐的思维是不可能作好这方面工作的。六是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工作职责。七是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负全面的责任。

(二)必须增强法律意识

第2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公益性;项目资源;部分成本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62―03

2008年农办科64号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将农业科技培训纳人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层面,推动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繁荣。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生产一线操作实体,农业科技又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民技能水平、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 农业发展仅靠基层农技人员还不够。在实践中,不少地方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和一些农村公共事业单位的高级农技人员也被纳入农业科技培训的对象,为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使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内容和客体不断扩展。然而,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和理解它的特征,是有效开展农业培训项目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在重新界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五项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有效开展。

一、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范围界定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一般是由省政府(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组织部等)共同组织,各下属市、县(市、区)农业局和财政局等具体实施,省直有关单位参与实施。主要对有参加培训愿望的思想先进的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各级农业干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及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务农技能、农业科技素质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培养一批由新型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组成的多层次农业发展人才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另外,还有少数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民”结构形式的农业企业为其组员提供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二、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特征

l_培训客体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非自觉性。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客体具有激励不足的特性,在三类主要的培训客体中,第一类培训客体―一农民往往缺乏参与培训的经济条件和眼光,或许经过培训农民的务农技能会有很大提高。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农民培训一般是由政府或有经济条件、有能力的农业组织来承办,比如,政府组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培训,龙头企业组织签约农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等。

第二类培训客体是基层农技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隶属于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掌握着某方面农业生产技术。虽然提高技术对于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很重要,但是对他们来说,参与培训也不是一项必需的投资。而对于这些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说,更新和提高农技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对于该职能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考虑,该单位会自己出资或向上级单位申请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

第三类培训客体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村干部和书记、乡镇长等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仍是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这类培训客体都是区域农业经济带头人,一般发展农业的思想觉悟比周围群众都高,日常工作繁忙,因此,他们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主动性和激励性也不强。但一个省的农业发展水平正取决于这些区域带头人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各省级政府组织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培训,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执行国家农业政策,探索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显得非常必需。

2.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公益项目。一般来说,政府拨款支持的项目是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公益项目,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就是其中的一种。

由第一个特点可知,农业科技培训对于培训客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不足以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参与培训,而与培训客体紧密联系的第三方则愿意花血本来做这件事,这主要是由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强外部性造成的。对于农民来说,小规模常规生产的技术需求非常少,但对于农业生产的小窍门也来之不拒。而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的企业也正是看到农民参与培训后能掌握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货源。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也会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培训的机会。

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在提升他们自身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同时,可以为各职能部门,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外部性非常强的公益类项目。

3.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这是由以上两个特点决定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客户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承办方,主要有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等;项目客体指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这样就造成了农业培训项目的“三方参与,两方合约”问题。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是很强的项目委托协议,而项目委托方和学员是远距离、无监督下的弱行政命令关系,项目承包方――基地和学员之间的关系更是弱师生关系,更强的学员考核和评优的弱激励也算是基地与学员之间的约束关系之一,但学员对于能否参与培训和争取优秀学员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对参与培训的意愿和机会成本。

如果项目客体的培训意愿弱,再加上培训成本外生化及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对学员之间的弱联系,这种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项目质量问题。在目前的农技培训项目中,学员的缺到率和缺课率始终存在,学习的积极性也受讲授风格影响很大,凭兴趣听课,培训基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优制度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这都是农技培训项目这种“三方参与,两方合约”特征及培训成本外部化造成的。

4.项目效果和效益难以准确评估。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最终成果是装备了先进农业技术、新型农业发展理念的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管理者,培训效果具有无形性。这些培训客体价值的实现受个人能力、农业生产模式和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且价值的体现具有间接性、长期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评估难度大,使得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质量监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农业科技培训项目资源的稀缺性。目前,我国农业科

技培训项目的可用资源很少,主要集中在各级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育单位以及产业体系各综合试验站等,如果再加上对培训教材、现场培训等的要求,可用的高质量培训资源就更少了,而且新的培训资源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培训客体,对资源的需求层次也是不同的,对于农民大众的农技培训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即可实现,而对于农业行政管理干部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培训则需要农业科教单位的专家、教授方能完成。

三、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农业培训项目要政府组织与市场激励相结合。一方面,对于政府,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公益性很强的项目,且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培训主体隶属于级别不 “等的行政单位,因此,项目的发起、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的支付都只能由政府来完成。政府在此过程中组建的培训基地,确定的收费标准、管理目标也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于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短期协议不符合它们的利益。因此,政府要鼓励和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管理,帮助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它们才有发起农业培训项目的需求和能力;还要激励农民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协议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减少合约风险,延长合约期限,稳定共赢机制,这样可以保障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投资持续地得到回报,激发其投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市场化行为。

2.探索建立对项目客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参与方主要有项目主体、项目客体和项目委托单位。由于项目本身存在“三方参与,两方合约”和培训成果难以度量的特征,就必须建立对项目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项目客体是最重要的一方,沿着“标准化―度量―评估―持续改进”的管理路径,在对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开展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考核和认证,引人岗位竞争机制;建立农技推广基金,对为农技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给予嘉奖,增加他们持续改进农技水平的动力。在项目设计上,将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成本部分内部化,提高他们参与农技培训的机会成本,成本内部化的限度为培训收益>机会成本>不在意资金①。

3.重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资源的开发和分配。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资源主要指项目承接方的培训基地,・其中包括培训基础设施、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和现场培训资源。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要遵循“标准化一度量一评估一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政府要明文规定培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模式,并组织对培训基地的度量和评估,并进行资质评定,对资质较高的基地相应分配更多的培训项目,对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改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在我国中西部拥有较强的培训实力,实现了师资库、专题库、教材库和现场教学信息库等的“四库建设”和不断更新,并首次推出培训后服务,在不断的反馈中实现自身的不断改进…。但我国目前像这样的基地还很少,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培训基地标准规范,使农技培训项目的招投标缺乏依据和可选择性。

在培训资源的分配上,以培训成本最低和培训内容匹配为原则,就近分配培训资源。培训基地还要妥善处理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委托的农技培训项目与政府分配项目指标之间的关系。

4.促进培训基地管理模式转变。由于项目质量不易评估和项目风险来源于培训基地的特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制管理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目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高效的项目团队。我国可用的农技培训项目资源少,培训基地都挂靠在农技站、农科所、高等学校等,承接区域内数量众多的农民、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人员提供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农技培训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而当前这些培训基地都沿用传统的直线一职能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多、品类多样的农技培训项目的管理需要。客观上要求培训基地管理模式的转型和管理功能的拓展。培训基地应适应未来农技培训项目发展趋势,逐渐向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转变,引入项目管理工具,提高承办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不但建立了职能明确的农村基层人员培训办公室、党政干部培训办公室、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办公室、职教师资培训办公室等单项目管理办公室,还成立了项目研发办公室、项目督导办公室、对外联系办公室和训后服务办公室等,逐渐具备了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实现从继续教育学院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向项目管理部门的转变,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5.构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工具。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不但可以监督项目基地和项目客体的行为,控制项目质量,还可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仍是当前最成熟的模型,包括美国IBM公司的员工培训都在使用该模型,柯克帕特里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在该模型中,不同的评估主体针对培训项目的项目客体感受、培训所得、行为改进和行为效果四个层面进行测评,对农技培训项目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但在使用该模型时要进行必要的细化和改进。首先,由省政府牵头,各地方政府构建评估团队,负责收集评估信息,执行评估上报结果;其次,将评估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培训基地进行,后两个阶段分别在项目收尾后3―6个月、6―12各月在岗位上进行;最后,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实际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案。

6.政府投资开发多样化的农技培训项目。不同的项目客体适用不用的培训形式,新型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占据区域农业科技的制高点,与普通农户要有很高的技能势差,这部分人数量不多,农业技能和理念需求高,因此,通过集中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成本低、效果好。对普通农户则可以用农户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载体,不同地区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专题,将与本地区农业生产相关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播放等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陕西农林科技卫视的三农大视野、科技大篷车、三农信息联播、农村大市场、天天农高会、致富故事会等节目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通道。

另外,还可以把一些配套项目纳入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比如,在开展农技培训项目的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将“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或新型农民)―普通农户”的农技扩散模式转变为“农业行政管理人员一基层农技人员(或新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无疑会大大降低项目成本,增强培训项目的效果,并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第3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型培训项目,无论在构思阶段还是规划阶段,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不过,培训专员很快就会意识到,这种新项目所带来的兴奋往往也意味着一项令人难以招架的工程就要启动了。对于大部分培训人员而言,课程设计和教学技巧是他们所擅长的,但他们对项目管理往往谈不上“擅长”,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在他们对项目管理尚未理出头绪时,设计培训方案、培训项目启动等工作就已经摆到面前,于是他们难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有人把这种出现在培训人员身上的现象叫做“意外上任的‘项目经理’”――毫无准备地被推到项目管理的前台,不得不承担起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管理责任,这也成为绝大多数培训专员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当然,一些企业在对这种挑战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之后,也在想方设法为培训专员提供帮助和支持,以保证刚刚制订的培训计划不会被凌乱的项目管理所动摇。

培训人员与项目管理的不解之缘

在全美互惠保险公司,较大的部门中都有专门的经理来监督培训计划项目的部署,因此培训专员可以专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然而,小的业务部门的培训人员可能必须亲自担负起项目管理的任务。

全美互惠保险公司商业培训顾问处的克里斯汀・马西亚诺说:“较大的部门中拥有专门的培训人员、课程开发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这些部门能够帮助培训经理担负起项目管理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培训经理就起到了项目管理的作用。”她说,“与较大部门相比,那些较小部门的培训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他们也是有所收获的――正是较小的单位才能为培训人员提供项目管理的最佳机会。他们不仅要去主动发现培训需要,完成细致的规划,还要拿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文案呈献给管理人员。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目的地承担起一个培训项目。所以说,自我发展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且真的是无处不在。”

威科集团全球人才培训部副总裁凯蒂・麦克斯波伦指出,项目管理与最大规模的培训项目通常是密不可分的。“不管初始的要求是进行需求评估、制定培训战略/人才战略、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支持,还是进行绩效咨询,对于确定范围、规划工作、找准方法、兑现承诺和达到管理期望来说,项目管理都是最基本的能力。”

高管培训师罗斯・塔特尔博士曾经担任辉瑞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的学习与发展部执行官。他认为,对培训的部署很容易快速地扩展成为特大型项目。“我在辉瑞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开发出一门发展课程,主要来解决至关重要的领导绩效问题,课程的成效最终由执行总裁进行鉴定。这门课程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延续多年、涉及范围广泛、系统的人才发展战略计划,这一人才发展战略计划也成为支持公司未来绩效的优势所在。”据塔特尔博士介绍,管理这个项目的培训人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培训工作和教学设计的理解,还需要能够面对一系列项目管理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要做出项目的长期预算。“每年都需要做出项目预算和制订项目计划,以确保能够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许多培训人员在执行这个计划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解决职能部门发展或个人发展问题的长期人才发展战略也为培训人员提供了许多机会,每个机会都成为‘分配给培训人员的小型工程’。”

项目管理陷阱,要么规避,要么超越

职责范围“蔓延”对于培训人员来说是一项关键的挑战,如果在项目管理上还没有经验,可能就会深受其累。为此,马西亚诺建议,在项目章程中就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有时候,项目经理试图进行灵活的管理,于是就会接受项目之外的附加任务。扛下任务时,他们通常没有考虑到完成附加任务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金钱、人力等资源,这时,职责范围蔓延的现象就已经发生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全美互惠保险公司启用了适用于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模板。这让马西亚诺颇感欣慰:“这一招的确有效,因为这些模板工具能够帮助项目经理跟利益相关方和团队队友进行沟通,而且还能够将标准化管理加进来,明确各个部门和团队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在我们公司,虽然人员内部流动频繁,但在流动形式上却具有一致性,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

为了避免培训项目管理不力现象,全美互惠保险公司为培训人员出资,使他们能够完成项目管理方面的继续教育。提到对培训人员提供项目管理教育的资助,马西亚诺说:“几乎对于公司的每个人来说,操作程序都应该是标准化的。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会成为‘意外上任的项目经理’,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此外,由于项目管理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知管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可能会对我们大家都有帮助,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各环节的管理过程,那么我们就能够使公司发展得更快,经营效率更高。显而易见,这种做法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值得的。”

Discover金融服务公司学习与发展团队称,在他们公司,项目管理是所有培训人员课程中的标准组成部分。“为了成功地监督培训班的培训部署,要求培训人员都要具备项目管理技能。例如,一个新开设的培训班需要有一名培训人员来安排课程时间表和提供课堂支持。针对培训的进度和成效,培训人员还必须不断地跟内部业务合作单位进行沟通。此外,我们的培训机构内部也存在一些需要培训人员拿出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项目。例如,公司必须有一组培训人员负责监督公司培训标准的创建和调整。”

当然,加盟该公司学习与发展部的培训人员都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领导力开发课程学习。一旦培训人员在基本岗位职能(包括提供便利、推动效益和业务合作关系等)方面获得成功,他们就有资格负责公司的人才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了开发培训师的项目管理技能而专门制订的,通过团体和个人项目任务来实现。该计划的参与者接受额外的能力开发,同意承担正常职责范围之外的工作。在项目经理的指导和带领下,这些人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其中包括项目管理和领导技巧的提高。一旦培训人员展示出高水平执行任务的能力,他们也有资格晋升为高级培训专家。而一旦被提升为高级培训专家,其年度工作目标中自然就会包括项目管理的内容了,而顶尖的培训专家又会进一步推动内部培训项目的发展。

Discover公司的培训组织是按照促进角色专业化的方式来构建的,每一个培训项目都需要一些情况分析、战略部署和设计工作,然后再利用各种有力措施展开工作。例如,他们有一个学习战略小组,负责监督培训计划的安排,小组成员专门从事分析和部署工作。导师负责在制订培训计划时提供反馈和见解,但并不负责培训部署和培训计划的制订。

已具备的培训技能亦可获得转化

Discover公司会确保培训专员在一开始就拥有项目管理的技能,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担项目经理职责的各项素质。当然,Discover公司学习与发展团队在最初招聘时,就致力于寻找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突出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展示出更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

Ascent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及顾问凯文・赫林认为,培训管理部署的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要使自己详细地了解培训所支持的业务领域。“这意味着业务素养、开发建议、令人信服的报价能力、合同签订、数据收集、情况分析、质量保证、客户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其他一些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意外上任的项目经理”来说,尽管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知道,培训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诸多其他有助于使项目成功的技能,这一点至关重要。凯文・赫林说:“成功的培训人员所具备的技能很容易转化成开发培训计划所需要的技能,他们只需要调整一下计划所适用的范围即可。”

在线培训市场企业OpenSesame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书亚・布兰克说,“为了确定如何构建一门课程,许多培训人员开始时就有一系列的最终目标。这一原则通常被称为‘逆向规划’,也可以应用于培训计划的制订。不同之处在于范围上存在差异,培训计划要考虑到一门课程以外的目标,要确定一个理想员工需要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

第4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借助项目化的运作管理方式,按照“明确任务、严格标准、项目实施、经费补助、监督落实、考核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做到责任明确、程序规范、评估科学、奖惩分明,通过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扎实有效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完成“由共青团推动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达6000人以上(其中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青年2000人以上)”的项目目标。根据上述目标任务,结合各地的经济总量、青年数和电子商务基础等实际情况,各团县(市、区)委的目标任务如下:

区:5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市:65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5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5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6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县:8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7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50人以上;

县:800人。其中自主开展网创培训200人以上。

三、项目标准

(一)由团县(市、区)委自主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标准:

⑴由团县(市、区)委自主或联合(团委文号)下发培训班文件;

⑵培训的集中授课时间达到3日以上;

⑶接受培训的青年基本上是团组织联系发动、组织报名的;

⑷培训计划和课程由团县(市、区)委牵头制定;

⑸培训的师资由团县(市、区)委联系和落实;

⑹团县(市、区)委干部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参与培训全程跟班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培训管理制度,有每天具体的跟班管理记录或班主任手册;

⑺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培训班临时团支部,且团支部开展1次以上团员活动。

⑻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等跟踪服务。

⑼在培训期间积极宣传团的职能和工作,组织团的活动,让参训学员树立团的意识。

⑽每位参训学员清楚本次培训是共青团组织为其提供的。

(二)由团组织推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标准:

⑴由团县(市、区)委联合下发培训班正式文件;

⑵培训总时间达到3日以上;

⑶培训确实由团组织推动开展。完成以下6个项目中任意4项的视为由团组织推动开展的培训:

①由团组织为主负责(非仅仅参与)学员招生工作;

②团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

③团干部负责培训班全程跟班管理,有每天具体的跟班管理记录或班主任手册;

④符合建团条件的培训班,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培训班临时团支部,且团支部开展1次以上团员活动;

⑤团组织提供一定的办班经费(以支出票据及主办单位证明为准);

⑥团组织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培训班就业人数达参训人数的60%以上。

四、培训管理

(一)培训学员条件。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同一位青年在年度内原则上只能参加一期培训,即在年度内不得重复参加不同的培训班。申请培训的学员要手写填写《学员推荐审批表(学籍卡)》,并在表上签字。

(二)培训班设置原则、教学组织、学员管理、训后跟踪服务,以及整个培训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步骤按团丽[2011]22号文件执行。

(三)《培训项目申报表》、《学员推荐审批表(学籍卡)》、《培训学员花名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培训班工作总结提纲》、《培训台帐资料清单目录》以团丽[2011]22号文件附件的样式为准。

五、考核奖励及经费补助

建立项目专项考核制度,将青年培训工作(包括合作办班情况)列入2012年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并通过考核加分、专项资金补助、单项考核奖励等办法,对项目实施好的单位进行鼓励和表彰。对保质保量完成“自主网创培训办班”任务数、且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总数前五名的团县(市、区)委,分别予以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的奖励。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或未完成年度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按比例在年终共青团目标考核中予以扣分,并予以全市通报批评。

为从工作资金上支持各团县(市、区)委开展培训工作,团市委从“闽锋”就业创业基金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达标完成2012年培训总任务数、且达标完成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按自主网创培训任务数乘以200元的标准予以经费补助;对尚未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数的团县(市、区)委,对其2012年自主开展青年网上创业培训的达标培训班,按如下标准补助:

自主网创已训总人数×(×200元)×

=经费补助额

项目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个人奖励或用于与培训工作无关的消费,只能用于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工作。对于骗取、套取、挪用项目补助资金或在培训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在年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全额收回补助经费。

六、实施要求

(一)即时报送,畅通信息。严格即时申请立项和报送文件。全年每个培训班,要求于班前、班后即时以电话形式报告团市委农工部。开班前未书面向市青年培训项目办公室申请立项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不予经费补助。团县(市、区)委单独或联合下发的培训文件必须即时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报送团市委办公室,并同时报团市委农工部。为及时反映各地工作动态,加强工作交流,各县(市、区)团委每月要向团市委报送2条以上培训和就业转移的工作信息。《培训项目申报表》、培训文件和培训信息请即时报电子邮箱。

(二)量质并举,统筹推进。青年培训工作要坚持量质并举的原则,真正发挥共青团在宣传招生、课程设置、师资设施落实、跟班管理、推荐就业或创业见习扶持等办班环节上的作用,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培训项目总体计划,统筹安排,掌控进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项目健康有序进行。

第5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本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根据《**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者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以下称培训),或者直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下称鉴定),由本市失业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包括培训费补贴和鉴定费补贴)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职业技能补贴培训坚持以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和鼓励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的,以社会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载体,实行劳动者自主择校、自费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个人的方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四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相关政策;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确定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指导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补贴培训的管理;开展对全市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抽查和对各区县补贴培训工作的评估。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及本市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负责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实施对培训过程的质量监管和补贴经费的核拨;开展对本辖区内补贴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检查。

第二章补贴范围、对象和标准

第五条纳入补贴培训范围的项目应当是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就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且列入国家职业资格序列或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类项目,以及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开展的技能类定向培训项目。

补贴培训项目以目录的形式确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相应的补贴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第六条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以下对象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在职从业人员(含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从业人员,下同);

(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年学生。

(四)其他经批准的人员。

第七条补贴对象在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参加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含一年内补考合格,下同),按以下比例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10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二)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上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三)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给予鉴定费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享受50%培训费补贴。

(四)第六条第(四)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

第八条补贴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不予补贴;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培训项目,鉴定不合格的,按照鉴定合格应补贴培训费的50%予以补贴。

第九条培训费补贴实行优质优价。补贴对象参加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级培训机构或示范性培训项目的补贴培训,在享受培训费补贴时,补贴标准上浮10%。

第十条补贴对象每年只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且补贴项目不得为其已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项目。在校学生的鉴定费补贴在其在校期间只可享受一次。

有以下情形的,补贴对象可在一年内享受两次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享受过一次培训费补贴后,年内因就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定向培训费补贴;

(二)补贴对象在享受创业能力项目培训费补贴的同时,年内根据开业需要可以再享受一次相关技能类培训项目的培训费补贴;

(三)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享受过一次鉴定费补贴的,还可享受一次培训费补贴。

第三章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一条本市对承担补贴培训实行申报签约制度。由培训机构提出申报,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具备相应条件,并与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的培训机构方可承担补贴培训。

第十二条申报承担补贴培训的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办学资质,补贴培训项目应为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范围内的培训项目;

(二)具有与补贴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实训设施、设备,具有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三)具有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培训质量较好。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的补贴培训项目应已实施过一个完整的培训周期,且鉴定合格率一般不低于上年度该项目全市平均鉴定合格率(列入当年度补贴培训目录的新职业培训项目除外);

(四)培训机构上年度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合格,且无违规办学的不良记录,其法定代表人无不良诚信记录。

对于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及行业、企业急需的补贴培训项目,但本区县暂无具备上述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补贴培训的,可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试点承担一次性补贴培训。

第十三条承担补贴培训的申报签约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承担补贴培训;

(二)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三)对经公示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与其签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内容包括补贴培训项目、协议期限、培训规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情形、违约责任等。协议期限原则上为一年,一般在每年培训机构法人年检和网络化检查之后签订。

第十四条经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评估认定为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C级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得承担补贴培训。确需其承担补贴培训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说明原因,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

第四章补贴培训和鉴定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补贴对象需要参加补贴培训的,可凭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或相关身份证明,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接受培训指导,申领“职业培训信息卡”(以下称培训信息卡),提供本人相关银行账号,并自主选择补贴培训项目和相应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

第十六条补贴对象应在选择补贴培训项目之日起三个月内,持本人培训信息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到自主选择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报名注册。培训机构应当与学员签订《补贴培训协议》,明确培训项目、授课安排、培训收退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七条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经物价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培训机构应根据收费标准和《补贴培训协议》约定的收费方式向学员收取培训费。对第六条第(一)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的,其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50%;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自行支付的培训费为规定补贴标准的25%。

培训机构收取培训费后,应向学员开具由财税部门监制的发票或收据(不包括限用于内部结算、捐赠或代办费收入的收据)。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应根据补贴培训项目相应的职业标准和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培训机构应在“**市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在培训班开班前录入开班信息并上传授课计划,在开班两周内录入学员注册信息,并及时做好信息变更维护工作。

第十九条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为学员申报参加相应的技能鉴定,并根据相应的鉴定申报条件做好学员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

对申报鉴定的人员,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统一组织实施鉴定。鉴定合格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第五章补贴经费的核拨

第二十条在补贴对象完成培训和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应补贴标准,按下列方式予以培训费补贴:

(一)第六条第(一)类对象(除就业困难人员外)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且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50%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50%培训费补贴。

(二)第六条第(一)类对象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以下或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的,对学员本人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直接补贴25%培训费,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75%培训费补贴;鉴定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可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25%培训费补贴。

(三)除以上两种情形外,对参加补贴培训的对象,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补贴给学员本人。

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的期限为自学员获证之日起或学员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六个月内。

第二十一条第六条第(三)类对象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中级项目或相当于中级的专项职业能力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或毕业学年,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申请鉴定费补贴。

第二十二条根据补贴对象鉴定的结果,本市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补贴经费发放名册。经区县就业促进中心确认后,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学员获证或承诺放弃鉴定补考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本人的银行账户;自培训机构申请补贴经费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六章定向培训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条本市鼓励对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帮助其实现就业。本办法所称的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委托培训机构对其拟招聘录用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上岗前实施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四条开展定向培训的,应由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三方共同签订《定向培训协议书》,并由培训机构会同用人单位结合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培训方案。

第二十五条定向培训项目为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的,培训机构应按照本市颁布的培训计划大纲和相应的补贴标准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在100课时以上的,培训机构应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初审,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定向培训项目为未列入补贴培训目录范围内的职业(工种),且培训课时不足100课时的,由培训机构将相关培训方案和补贴标准报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本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机构组织实施鉴定,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未纳入职业资格序列的定向培训项目,培训后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定向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就业率相挂钩。定向培训项目整班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培训机构按整班学员人数和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整班就业率达不到80%的,培训机构只可对被录用的学员按相应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二十八条定向培训补贴经费实行核拨到培训机构的补贴方式。由培训机构自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申请培训费补贴。经所在区县就业促进中心审核后,按相应的补贴条件、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由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培训机构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将相应的补贴经费核拨至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本区县实际做好补贴培训发展规划,严格落实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签约条件及程序,对本辖区内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并对其开展的补贴培训进行质量监管,引导其依法、诚信、规范办学。

第三十条本市实行补贴培训督导评估制度。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培训情况开展督导评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根据本市开展补贴培训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补贴培训督导评估抽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根据国家和本市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补贴资金的审核拨付,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抽查和专项审计制度,定期通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审计结果。

第三十二条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布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的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对单位或个人的投诉举报及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对情况属实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补贴培训实施机构存在违反《承担补贴培训协议》约定行为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按协议约定进行处理;存在违反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的,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并终止《承担补贴培训协议》。

补贴对象经查实违反本市培训补贴有关规定的,补贴经费不予核销,并记入其个人诚信记录。

第三十四条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本市建立健全补贴培训信息公开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补贴培训政策及相关操作办法,且定期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当年度已签约的补贴培训实施机构的基本信息、督导评估结果,以及对补贴培训实施机构违规违约行为处理的情况。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补贴对象通过岗位成才或自学成才的方式,直接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高级以上项目鉴定且合格的,可在相应证书颁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证书和有关凭证,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相应补贴。

第三十六条第六条第(一)类对象自行付费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鉴定合格,并自发证之日起一年内被用人单位录用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直接到区县就业促进中心按本办法规定的补贴标准申请培训费补贴。

第三十七条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补贴经费从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的外来从业人员培训项目,以及经批准的面向特殊对象的培训项目,按本市现有相关规定执行。但上述培训费补贴不得与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在同一年度内同时享受。

第三十八条外省市户籍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处于缴费状态的从业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或者参加经批准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培训项目、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高师带徒培养项目、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在职从业人员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外省市生源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化培训、鉴定或校企合作培养项目的,外省市生源高等院校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赛前培训项目的,参照本市生源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相关规定执行。

上述人员参照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期限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6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一、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目的的一致性

项目中人是最关键的内容,要想满足或超越与项目有关的要求和期望,就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尽可能的提高人的利用效率,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项目管理的目的则是使项目与项目团队成员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管理范围的重叠性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四部分组成。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两种管理体系各有独立的管理范畴,同时又有相互重叠之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组织战略发展和提高组织效益。项目中对项目成员的管理则是从临时性项目出发,对项目成员的合理利用,推进项目的完成。其中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培训、绩效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内容都有重叠之处。

(三)管理行为的支持性

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关系。项目管理中的大多数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项目管理是由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程组组成,在每个程组中的工作方法都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大的项目,选、育、用、留作为四个小项目分别管理,同时又环环相扣,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将在其中给予极大的支持。

二、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培训管理有待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和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员工培训管理上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然而,从企业各个层面反馈的信息来看,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并未完全达成企业所期望的目标。许多企业的培训投入大、收益小,没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国现代企业培训工作还缺少更为全面的理论方法,企业无法合理安排培训工作,缺少对培训的管理的经验。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还需更多的探索与完善。

(二)项目管理融入培训管理的可行性

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管理有着上述关系。将项目管理理论融入培训管理中,以管理为主线,以结果为导向,强调在特定的时间内、范围下注重项目质量,通过系统化管理来实现培训绩效,可以为培训管理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有效弥补了现行培训管理制度的弊端,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能统筹兼顾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有效投入,使培训项目能更高效高质地完成,从而提高培训管理水平,达到培训效果。因此,项目管理在培训管理上的运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还需要面临时间和成本限制,需要规避风险确保培训质量。

三、项目管理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一)培训项目的构成

培训项目可以视为若干子项目的总和,其中包括培训规划项目、培训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项目和培训效果评估项目。企业培训规划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做出的统一安排。因此,培训规划项目又包含了培训需求分析项目、制定培训计划项目和培训计划实施项目。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培训项目中的应用

1.培训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组合是项目或项目群以及其他工作聚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管理以满足业务战略目标。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看作是一个由培训规划项目集、培训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项目、培训效果评估项目组成的项目组合,运用项目组合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达到有效管理以满足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组合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而是超越了传统项目管理的边界,它作为企业项目和战略之间的桥梁,使项目实施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和追求的管理模式。组织战略与优先级相关联,项目组合与项目集之间以及项目集与单个项目之间都存在联系,如图1所示。

2.培训活动的项目化管理。也可将企业员工的每一次培训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将员工培训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项目策划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培训项目效果评估。认真剖析员工培训项目管理的内容、实施细节和具体作法,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将培训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培训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管理的组建,明晰培训内容及流程,对项目工作进行更详尽的定义。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试图,如图2所示。

3.培训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管理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应以企业实际的管理需要为基础,注意风险的规避。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对培训管理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加强培训风险管控。风险管理包括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督。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其它环节都必须以风险识别的结果为基础,头脑风暴法与摩尔菲法是最常用的两种风险识别方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能导致培训损失事故的发生,如果某一培训风险因素导致培训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损失程度却很小,对于这种风险就没必要采取复杂的应对措施。

第7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援外培训 管理 实施

我国援外培训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多年的援外培训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目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进一步推进援外培训工作的开展,是管理部门和承办单位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成功实施援外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规范化管理

商务部对外援助司是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政策、立项等职能。自2008年起,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商务部培训中心)承担援外培训项目立项后的管理协调职能。为加强我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的实施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相关单位实施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提高对外援助培训质量和效果,研修学院于2010年正式《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手册》,对项目的招生、订票、接待、教学、财务管理、后续跟踪等各环节都有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为项目的实施管理提供了依据及准则,保证援外培训项目规范、有序、顺利开展。

承办单位在接到培训任务后,应根据工作手册要求,确定教学日程,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编写项目简介,以便及时开展境外招生。同时制定详细的接待方案,安排食宿等问题。根据商务部要求的工作流程,积极筹备开班典礼、结业典礼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批的培训日程来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同时,承办单位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如《援外培训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员手册》等。《学员手册》包括课堂纪律、学习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的联系方法、作息时间等信息,在学员抵达当天发给学员,并在开班典礼后集中解释手册的内容,明确告知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培训内容。

二、管理团队能力建设

优秀的管理团队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完成援外培训项目的关键,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参训学员对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印象。因此,承办单位要紧抓管理团队的建设,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树立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外事纪律、外事礼仪和涉外安全的学习。管理人员还必须熟悉项目工作手册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条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外事无小事”,涉外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及复杂性决定了援外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做到“沉着冷静,遇事不乱,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参训学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等,工作在第一线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热情,能否按时、高效地贯彻培训的各项要求和任务,将对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应事先了解学员所在国的国情,了解各宗教的饮食禁忌、行为禁忌,尊重学员的信仰,并对有特殊要求的学员,如穆斯林学员,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安排。培训期间,管理人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热情友好、细心周到地帮助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注意多和学员交流沟通,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及时改善食宿、改进工作,力求使学员满意;密切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防止学员之间因文化、宗教等不同而发生争执,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三、资源共享

目前,全国约有160个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有高校、企业、研究所等不同机构。由于单位性质不同,各自的项目运行机制也不一样,资源及关系网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对一些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如酒店餐饮、礼品采购等,对于各承办单位顺利开展项目、降低项目运行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

商务部对外援助司和研修学院可定期召开援外培训工作交流会议,通过“直接对话、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有效沟通”形式,让各承办单位有机会就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就各自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是完善项目承办单位各项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地的项目管理人员也可通过访问座谈等形式,达到分享经验、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建立客观的评估考核机制

建立客观的评估考核机制是监督并促进承办单位工作的有效手段。目前,商务部主管部门主要是通过承办单位提交的总结材料和自评报告等,对其进行评估和考核。大部分承办单位都会对自身的工作认真总结,做出中肯评价,但无可避免会有个别单位的总结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客观的评估、考核承办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对于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商务部要求,项目结束后,所有参训学员都需要填写《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学员评估调查表》,对项目的教学安排、生活安排、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但是,考虑到管理人员和其它学员在场,大部分学员都不会诚实作答,或提出积极、有效的意见。因此,建议,此项工作交由各驻外使馆经商机构完成,可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形式,获取参训学员的真实评估,再由驻外使馆经商机构反馈给商务部相关部门和承办单位。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客观地检验各承办单位的工作及其效果,对每个项目的履约执行情况、培训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作为立项的依据,有效地推进我国援外培训工作的开展。

五、后续管理与回访

后续管理与回访是巩固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项目结束后,承办单位要通过电话、传真、邮件、信件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经常性联系。建立参训学员个人档案,及时更新学员职业、身份的变化情况。但由于大部分国家网络、通讯落后,导致信息滞后,甚至无法联系,难以推进工作。建议驻外使馆经商机构协助后续的跟踪工作,可定期组织赴华参训学员参加联谊会或座谈交流,巩固并加深他们的对华友好感情;更新学员信息,了解各培训项目对本地实际生产的指导及推进作用。相对于在国内远程操作,各驻外使馆经商机构更易于开展此项工作。

援外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以此为契机,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为“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条件成熟时,可组织有关领域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对受援国进行实地回访,考察受援国的国情、实际生产状况和技术需求等,了解有关技术在当地的实际应用效果,作为立项、选择培训内容的依据,增加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探讨可行的技术合作项目,促进有关技术的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耿耿,雷雪.对援外培训项目实施管理的认识和思考.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韩纪琴,陆华良,程伟华.中国政府教育援外短期培训项目有效性分析——基于南京、天津四所高校援外培训的实证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第8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培训计划的制定(一):长期计划

(1)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企业的生产营销计划,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员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务;而要正确地完成任务,又取决于员工是否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检查每一项业务目标,确定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企业培训部还要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找到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寻求通过何种培训可以改善现状、实现培训的特别目标。

(3)根据培训的目标分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培训应列入业务培训方案;围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培训活动则应列入管理培训方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订是针对培训目标,具体设计各项培训活动的安排过程。企业的业务培训活动可分为素质训练、语言训练及专门业务训练。企业的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督导管理训练及培训员专门训练等。

(4)决定培训课程--课程是培训的主题,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经过对某些主题的研究讨论后,达到对该训练项目的内容的掌握与运用。年度培训计划中,要对各类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安排,主要是列出训练活动的细目,通常包括: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等。注意培训课程的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各项目的训练课程之间发生过多的重叠现象;但范围也不宜过狭,以免无法真正了解该项目的学识技能,应主要以熟悉该训练项目所必需的课程为限。培训课程决定后,需选编各课程教材,教材应包括以下部分:培训教材目的的简要说明;列出有关教材的图表;说明表达教材内容的方法;依照下列顺序编写教材:教材题目、教材大纲及时间计划、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和方法,讨论题及复习的方法和使用的资料。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5)培训预算规划--培训预算是企业培训部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对各项培训方案和管理培训方案的总费用的估算。预算是根据方案中各项培训活动所需的经费、器材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动和专业活动的费用等估算出来的。

培训计划的制定(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具体计划。制订培训活动详细计划的步骤如下:

1.确立训练目的--阐明培训计划完成后,受训人应有的收效。

2.设计培训计划的大纲及期限--为培训计划提供基本结构和时间阶断的安排。

3.草拟训练课程表--为受训人提供具体的日程安排,落实到详细的时间安排,即训练周数、日数及时数。

4.设计学习形式--为受训人完成整个学习计划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不同学习阶段采用观察、实习、开会、报告、作业、测验等不同学习形式。

第9篇:项目经理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民培训;素质教育;培训机制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地区,共有2个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个参照省扶贫县待遇照顾县。全市现有贫困人口42.1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1791元。但是,现有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难度非常大。只有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转移出去的人员就业保持持久性和稳定性,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等。

一、贫困地区农民培训的内容

目前,怀化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包括“农民务工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而“农民务工培训”以专项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重点开展“扶贫技能转移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村人才培养(111工程)”和“阳光工程”4大专项培训。

(一)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服务对象为留守在家的农业生产人员,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大专院校的科技下乡服务、各级农业部门的科技下乡服务与建立示范基地、乡镇七所八站的科技指导服务、各级协会与农村经济组织对其会员(成员)的培训等。

(二)开展农民务工培训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2、专项培训。专项培训也称职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一,扶贫技能转移培训。该项目是针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进行的专项培训,2004年开始由各地市扶贫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由中央转移支付,培训经费按1000元/人拨付专款;2004年实际培训了1216人,2005年实际培训了3439人。2006年开始把这项培训工作交由各县级扶贫管理机构来负责实施,培训经费减为800元/人。2007年这种培训开始改革,实行“工学交替型”培训模式,全年培训3960人。第二,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这项培训工程是2005年湖南省实施大湘西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湘西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2005~2006年共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28400人,投入培训资金3000万元,并使93.8%的培训农民实现转移就业,2007年培训13550人。第三,新型农村人才培养(111工程)。111工程的含义是用10年时间每个村培养10名中专生和1名大学生,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领头雁”。2005年培训了660人,2006年在52个村进行试点,培养了639人,2007年培训了800人。第四,“阳光工程”。“阳光工程”全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由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负责实施的。“阳光工程”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通过订单培训形式,面向社会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2004~2007年分别培训了13663人、13500人、14500人、22000人。

二、贫困地区构建农民培训机制的实践

(一)政府重视农民培训工作

1、加强和完善了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建设。怀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工作,成立了怀化市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财政、农业、劳动、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下设了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负责农民素质教育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农民培训工作组织机构。

2、初步建立起农民培训工作的运行机制。怀化市政府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农民培训工作,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农办主管、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运行机制。

3、加强了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管。怀化市政府为了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管,成立了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并明确了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监管职责,包括对各专项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培训学校的选定、培训质量的测评与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管。

4、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初市政府将省里下达的各类农民培训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必须做到专项培训资金不截留、不挪用、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统计台帐和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卡,财政预算安排农民素质教育经费不得少于5万元;此外,对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数予以明确规定。每年年末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农民素质教育办等有关部门部门,对各县(市、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督查,对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内容进行逐项检查。

(二)培训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1、开展培训生源摸底调查。怀化市劳动就业局曾3次组织市、县(区)、乡(镇)3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在25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台账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台账,建立了4级生源网络资料库,按年龄结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培训专业和求职意向等项目进行归类。

2、加强教学培训工作监管。首先,严格审定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怀化市范围内选择培训机构,并将情况在《怀化日报》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其次,加强教学管理。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训计划、教学方案和课程表等)上予以规范,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要求。 转贴于

3、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如会同县就业培训中心的电动缝纫机班与福建漳州格兰德制衣厂联系,承接其成衣或半成衣加工业务,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学员的收入,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

4、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岗位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培训农民,同时搞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沅陵县就业培训中心给每一个结业的务工人员发放了跟踪服务卡。

5、加强监管。实施“培训券”管理制度,制定了《培训券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对每期培训班都要派人到学校对培训民工进行身份审核,实行身份证、花名册、本人“三对面”,审核无误后将培训券发放到学员手中,并告知培训券是有价证券,学员对培训和就业满意后才将培训券上交培训机构。反之,学员可以拒交,培训机构则无法申领培训补助费用。

(三)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目前怀化市参与农民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呈现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既有16所大中专院校,又有一些私立或个体培训机构。湖南省怀化万昌中专学校是该市最大的一所私立学校,该校坚持“劳务公司+职业学校+用工单位+跟踪管理”的办学方针,根据企业需要创新课堂教学与车间式教学相结合的“双证书”培训特色,由于该校的办学质量高和学员就业率高,成为了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每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余人。

三、贫困地区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

2007年一号文件中强调,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要靠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来实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要用系统论的观念把政府、培训机构与农民的职责与利益结合考虑,以培训效果为目的,以项目经费管理为主线,积极探索并创建贫困地区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培训项目监督机制

1、强化农民素质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要对培训计划进行统一安排,对培训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形成培训资源相互共享,做到不多头培训、不重复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的效能;此外,要组织协调各培训项目主管部门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各专项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培训学校的选定、培训质量的测评与培训资金的监管,充分发挥其督促检查的职能。

2、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在各县(市)区镇乡已经建立台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组织网络,使用统一软件,配设专(兼)职人员,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统一服务,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登记、素质培训、就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登记电脑化,对培训人员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3、监测培训效果。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不仅要对各类专项培训的培训过程进行严格监管,还应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监测。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卡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跟踪服务,不仅了解其务工动态及务工基本情况,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及其他服务,而且还能动态把握培训市场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后的培训工作。

(二)健全农民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农民培训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准公共产品。而且,加大农民培训投入,符合WTO“绿箱”政策,是公共财政的扶持方向。实际上,许多培训项目是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资金配套的,可是到了市、县,两级政府却因财政困难难以配套,致使培训内容“缩水”,造成培训形式走过场,甚至于一些地方或培训机构伪造培训学员花名册来套取政府培训资金。因此,地方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培训项目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市、县(市、区)两级政府也要从地方财政支出中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对参加培训的贫困农户予以适当补助。

(三)整合农民培训资源

实际工作中,农民素质培训的项目有很多,分别来自政府的不同部门,如农业、劳动就业、扶贫等相关政府部门。但项目间的彼此独立性,不仅在农村造成了“撒糊椒面”的状况,起不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而且还易形成地方政府部门间利益的保护性,不愿意丧失项目经费的管理权。因此,在完善农民素质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的同时,关键是要建立起以民素质教育管理部门为主导的农民培训行政管理体系,以整合农民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资金的效果。

(四)以市场导向培训农民

目前各类农民素质培训项目的人数是由省级主管部门把任务分解市级,市级再分解到县级。因为培训人数确定欠科学,培训农民工作的结果变成了各级政府应付上面的检查,而没有发挥出主动性。现有的各级政府的文件和指令,不乏关于农民培训的单项规制和号召,但大多没有准确的需求依据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农民培训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应发挥市场配置的功效,由农民自愿申请培训项目,政府组织各项培训。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部门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郭建鑫.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J].安徽农业学,2008(4).

2、张娟.农民培训产品的属性探析[J].农业经济,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