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建筑工程与建筑学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与建筑学

第1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和国家建设市场的飞速发展的需要,促使了工程计价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应运而生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而且《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在我国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工程造价体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由建设方提供清单工程量,并负责量的准确性,而承包方填写单价,并负责相应单价风险的一种计价模式,这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别。鉴于这些现状,在目前的规范体制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较大改革。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

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并规定在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工程招投标以来,我国基本都处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模式并存状态下进行招投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怎样适宜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内容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既要把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内容讲透,又要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内容讲好。定额计价模式下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建设项目总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即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及单价的确定;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建筑工程定额和综合单价的确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数逐渐降低。繁重的教学内容和日逐渐降低的课时数给工程造价课程讲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做到重点突出又面面俱到。

(二)教材行业适应性较弱且严重滞后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实践性和区域性很强的课程。在工程实践中,工程造价工作是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由所在地的现行工程造价政策、现行定额指导下完成,且受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影响很大。但不可能找到一本教材既能包含自治区、直辖市、全国各省的现行定额、当代现行的工程造价政策,又能实时反馈全国各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利用课堂上的教材外,还必须有辅助的地区性的工程造价政策、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定额等相关资料。

(三)对工程实践必要的感性认识的缺乏,识图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学生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单一构件工程量很熟练,但拿出一套完整的实际工程图纸时,就不知所措,这些类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实际工程,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工程知识没有在脑海里形成,因此一旦接触到实际工程设计图纸,就不知如何下手。

(四)工程技术知识比较薄弱,给课程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工程造价是以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为基础的工作,准确的计量与计价,是以正确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为前提的。对于工程技术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学生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认识不系统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工程造价课程就是一门根据设计图纸计算里面的工程量和套价的课程。为什么都是这种认识?因为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的没有感性认识,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也没有系统的了解。对于这些因为对工程造价课程没有系统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无法建立系统的工程计价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一)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我们不妨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只有教与学在课堂中得到相互配合才可能展现出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使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增加故事启发、情景启发、复习旧知识启发、对比启发等一些手段,使同学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方式改革中我们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能力,并能正确快速的识读及计算工程量和组价。(2)本课程的关键在于“练”。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进行实地操作,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操作,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练习中逐步达到目标,在活动中树立苦练操作基本功的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景式教学,以不同形式或生动的表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算量和计价水准。(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拟建工程的预算价格和相关费用。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算量方法、计价依据和费用构成。在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下,计价依据是死板单一的国家行政性规则,各个省所颁发的消耗量定额就是其具体表现,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规则,能应用其规则计算出相应的工程量和取费就行了。而随着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深入,国家规则只是做参考,不再是硬性规定,作为报价依据的是各个企业利用自己编制的企业定额,因此教学总体内容以及相关教学重点都要发生变化。而教学计划及要求的具体体现为课程教学大纲。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针对计价依据的一些章节,将定额知识调整为重点,增加企业定额的编制方法、市场信息价格搜集及询价等相关的内容;其次,针对算量部分的章节。由于每个投标报价的企业算量规则不再是国家统一的定额模式,因此将相关的这部分内容调整为非重点,作为了解性内容。另外,考虑到手工算量的复杂性和速度较慢,再加上建筑市场基本都是应用工程造价软件,手工算量和工程造价软件之间,我们可以着重的选取后者作为教学和训练的重点。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涉及到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因此本课程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专业课的授课学时数比例日趋下降,由此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怎么做到不能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具有现场感强、教学信息量大、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适当的板书,弥补教学课时的下降的情况,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注意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可将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分为两大部分授课,第一部分主要讲授内容不涉及两种计价模式,使学生轻松、容易地接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如: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建筑工程定额、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包括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工程投标书以及工程竣工决算)等,;第二部分主要讲授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使学生很快掌握两种计价模式的区别和联系,能熟练分别应用两种计价模式来编制单位工程预算书。另外,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变化较大,而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或没有合适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现有教材滞后和不相适应内容进行整合、完善和修订,使学生就业后所“用”与在校所“学”具有严格的一致性。

(五)加强案例教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讲授定额和清单这两种计价模式时,针对最常见知识点的计算区别,特别是针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不同时,应多举实例,反复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自始至终,采用一套完整的实际工程图纸,边讲授知识点时边计算相应的工程量及其套价,直至最后,完成一整套的实际工程的预算书。

(六)加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的最重要环节的是课程设计,它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通过理论教学的以后,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课程设计,从而完成某个单位工程预算的编制,加强了学生对工程算量与套价理论知识的把握,使其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充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内容,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工作量和内容,选择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课程设计内容,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课程设计内容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设计所需的图集、相应规范、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同时加强和完善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七)加强工程造价软件的教学

在工程造价实际工作中,工程算量与套价工作己绝大部分通过工程造价软件来完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工程造价软件学习和训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单独开设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工程造价常用的软件,具备基本的工程造价人员的条件,为日后学生的实习和工作中,能尽快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做了充分的铺垫。

四、结语

第2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情境教学;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均在封闭的教室进行简单授课,仅能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只能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如何开展,便成为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的研究课题。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2]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细化教学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误差知识;(2)掌握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观测、水平角观测、水平距离观测;(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2)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3)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它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知识目标的选取对应能力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现场的常用必备技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目标。能力目标应在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的常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术技能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项目化实施很有必要,也需要花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2项目化实施

将建筑工程测量拆分为三大技能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普通测量技能、专业测量技能再讲这三大技能拆分为七项情境,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对应的十次实训: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测设、地形图应用、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七个学习情境、是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包括若干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而构成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测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训,每一项实训均制定实训任务书以及记录观测数据用的外业记录表,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一项实训技能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再去进行实践,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实训工作的原理,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性,通过实训环节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牢靠地掌握测量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最终构架成职业技能体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较好的技术技能铺垫。

3项目化教学成果

通过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细化,实现项目化情景化教学,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效较好,真正培养学生建筑测量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后,由学校牵头组织测量技能大赛,以测量大赛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的竞赛,再次让学生强化测量技能。学生以参赛的心态去比拼技能,对原有的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通过比赛的宣传也为以后的新生学习测量起到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最后评选出单项技能优秀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优胜小组,这样既能起到让每一位参赛选手提高自己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再者,积极组织测量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取测量员证书,证书的获取是测量技能的一种鉴定和认可,也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为最终形成职业面向的就业能力提前作好铺垫,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门课程的讲授思路也许是一个大学新生培养正确专业学习思路的指引。

4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如何将教学知识合理地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还对实训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就需要对应的场地支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精心的设计。有了实训基地后还需要购置匹配学生数的仪器台套数,这些仪器应优先考虑工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常用品牌仪器。唯有建立好实训基地,配置好硬件设备,才能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细化的十次实训作好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的开展,需要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置情境教学,进行十次实训,开展测量大赛,组织测量员考证,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仪器。为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助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最终形成职业就业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成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实践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输送保障,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体系,也为其他课程的项目化开展提供模版和参考,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化项目化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天宇.《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4(14).

[2]裴俊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科技,2010(15).

[3]陈万鹏,陆天宇,郑惠虹.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第3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删减有些过时不用的章节,让学生自学或进行大概讲解;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打破常规,采用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动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测量仪器更新快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条件,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实践操作。

针对建筑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经过几年的测量教学实践,随着教材内容、测绘技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情况得出几点体会,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构成了该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具体能力结构为: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课、自学、讨论、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针对测量课时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黑板、挂图、仪器并用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使用,学生理解接受快,而且汲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对于图表多、计算公式多的情况可结合挂图、投影仪;对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有机会带学生现场参观实际放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上,应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

(1)实物教学——通过对实物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构造”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仪器使用教学,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就现场演示仪器的操作方法。

(3)现场教学——在讲授“施工测量”时,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这也体现了教学与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生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安排一周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融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测量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但各校的测量教学仪器基本上还是“老三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由于测绘仪器发展较快,目前这些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相当少,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在高差测量: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原先的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因此,各校应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

测量实验应有一个典型的实习场地,地形比较丰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校实习场地不固定,由教师临时决定,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四、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操作、平时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30%、20%。

在理论考核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还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内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测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晓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建筑施工安全;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统计,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6456亿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9%,年均增长7%左右。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建筑安全事故依然频发,安全生产形式依旧严峻。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事故年均造成1300余人死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建筑施工是事故多发的作业,受地形、地物、地质、季节、施工环境、工程特点、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筑施工多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而且复杂。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企业负责人则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管理不仅是支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基石。为了适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专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南华大学作为较早的一批探索者,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近7年来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特点、先修课程、课程主干内容、课程设计、学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高校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提供参考。

二、课程特点

1.政策性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已出台几十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而且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以法规、标准的形式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学习《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要不断关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把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应用到以后的具体工作中。2.专业技术复杂建筑工程施工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核定专业名称时,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铁道工程等几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增加了专业的知识面,使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如果从事土木施工领域的安全管理,必须要了解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的范围较广,有建筑、桥梁、隧道、铁路、公路、水利等诸多领域。每一个工程类型都有其个性,都有其复杂的技术性,因此决定土木工程领域安全管理的技术复杂性。3.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施工领域一般都是建筑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操作,建筑工程在很多情况下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因此,安全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要减少事故率必须要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安全培训、技能训练等活动,使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生产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三、先修课程

《建筑施工安全》是一门高度交叉且偏向于工程实践的复杂学科,涉及领域包括:安全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学科领域。因此,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为达到培养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先修课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渐明确了可行的先修课程体系,并在2013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得以明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安全》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安全类专业导论、结构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土力学与基坑安全、建筑结构、地下工程安全技术、职业卫生防护、电气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十三门课程。此外,《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满后,学生将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

四、课程主干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现状,本门课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先修课程中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一些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划分、基本建设程序、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勘察、建筑设计、建筑分类、建筑工程产品及施工特点、建筑施工依据与顺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建筑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安全牵涉到的法律法规众多,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包括我国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介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立法历程、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等,重点应放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第三部分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职业病预防等方面。第四部分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涉及的施工安全技术出发,主要包括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主体工程、建筑施工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与预防措施。第五部分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防护用品,主要为“建筑三宝”的检测步骤、技术要求、正确使用等方面。第六部分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查处方法和程序、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与处置措施。

五、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完后,学生将会开展为期2周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从基坑开挖、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工程、施工机械、临时用电等六个方面开展专项施工方案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所学内容,并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各专项施工方案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掌握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情况、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规范、行业条例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施工计划,掌握建筑专项施工的进度安排;施工工艺技术,包括专项施工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特殊情况的处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专项施工的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应急预案等方面,其中应急预案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计算书,根据国家、行业规范对建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验算。此外,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安全从业人员的高要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从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了正版的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和BIM脚手架设计软件,要求所有学生熟练使用,并对所选课程设计进行校核。

参考文献:

[1]赵挺生,应玲丽,葛莉,等.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2]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5

[4]杨一伟.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目[J].建筑安全,2010

[5]安德锋.浅谈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

第5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1创新论坛开幕式

2016年11月12日上午8:30,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周绪红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难度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土木工程建设向地下、高空、海洋等多维度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实施,高性能材料和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因此,未来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大有可为,必将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将成为世界工程界舞台的中心;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将通过建构“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打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的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领中国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行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代表山东大学对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土木工程学科是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岩土工程不仅是学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同时也秉承了科研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在国家重点、难点工程中攻坚克难、担当重任,形成了“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与灾害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为国家多个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济南市副市长苏树伟介绍了济南城市建设整体情况,强调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在济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来自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骨干企业老总齐聚一堂,就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必将对中国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了山东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表示加快工程创新将对山东省建设行业起到深远的影响。他表示,山东省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地下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这样的代表性工程。目前济南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京沪高速和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上国内同等跨度最大规模的小岭隧道已安全贯通,穿黄盾构隧道建设也提上日程。此次论坛的召开必将为济南市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介绍了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集团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积极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打造“畅行齐鲁、传播文明”品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他在发言中表示,创新是企业和高校联系的纽带,能够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2主题报告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王梦恕、崔俊芝、聂建国、郑健龙,以及长安大学副校长沙爱民等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身科研体会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2.1钢结构

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周绪红院士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概念、研究进展、具体工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4个方面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做了系统汇报,从结构的组成、建筑特点和结构受力特点3个角度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从基本构件、组合墙体、组合楼盖研究和结构体系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最新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工程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同济大学陈以一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合理配置――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他分析了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探讨了将高强钢构件应用于框架抗震耗能系统的合理性;滞回性能试验表明,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结构呈现的稳定滞回性能、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高强钢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及其耗能能力有助于实现抗震结构更高的性能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结构的屈服时序、损伤控制行为、耗能模式演化、滞回行为转变以及低残余变形的特征;通过算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论证了高强钢构件对于改善框架系统抗震性能的贡献,明确了结构的设计要求。

天津大学陈志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及组合房屋钢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他主要从复合张弦结构以及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对复合张弦结构,他首先详细回顾了复合张弦结构的体系及其发展历程,然后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应力松弛试验等对拉索这一关键构件和弦支结构节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地改善了结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最后介绍了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在施工方面的研究和该成果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他首先介绍了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并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和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指出了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和上栓下焊隔板贯通节点的特色以及连接板开孔式方钢管组合异形柱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国内外建筑工程实例讲述了钢结构模块建筑的研究及其广泛的应用。

山东大学侯和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集成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他针对目前建筑业以现场建造为主导致的施工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建筑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装配式结构推广的必要性,从分层装配式钢框架支撑体系、薄壁H型钢装配框架体系、开缝钢板剪力墙钢框架体系、装配式钢混凝土部分组合结构体系、基于损伤控制的震后可更换钢梁柱节点等5个方面阐述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研况;基于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优缺点分析,进行了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研发和设计,最后展示了已经应用于实际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例。

2.2桥梁工程

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他首先结合当前桥梁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传统混凝土桥梁设计中存在的耐久性不够、抗灾能力不足、设计欠合理三大问题,并分析了组合结构在中国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提出今后桥梁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性能、可持续”方向发展,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为解决桥梁的结构难题、发展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实现高性能桥梁结构提供新的选择。为此,他结合具体的桥梁建造实例介绍了3种结构的创新:一是钢混凝土组合梁,发挥1+1>2的组合优势;二是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桥梁,实现预制装配,快速施工;三是组合结构负弯矩区抗裂新技术,解决了当前负弯矩抗裂的难题。最后,他指出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多到施工现场考察并积极进行创新,但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发展与创新”。他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4类桥梁的跨径之最;接着从最新的建设成就、面临的技术挑战、重要的技术创新3个角度对极限跨度的梁式桥、各类大跨度拱式桥、破纪录跨度斜拉桥、超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4类桥梁的发展做了简要总结。

2.3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王梦恕院士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搞工程建设应该做遗产工程,而不是遗憾、耗能工程和短命工程”的理念,强调在工程中应该重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个基本指标的重要性,工程建设必须以“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八字方针为基础,点明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是工程的“癌症”,强调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管,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分析和措施,强调了工程创新的重要性,最后以莫斯科至喀山铁路为例,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做了具体的阐述。

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BM施工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李术才教授基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了由突水突泥引发的事故并说明了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的实际需要。针对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他分别对钻爆法隧道和TBM施工隧道两个方向中突水突泥灾害源的超前预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超前预报技术的工程应用和该技术的先进性做了简要总结,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超前地质预报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山东大学崔新壮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传感型土工材料研制与应用前景”。他认为,结构破坏是从内到外的渐进破坏,内部损伤演化信息若不及时获取,会导致漏警、报警迟滞或误警。目前已研制出了传感型土工材料和加筋土工结构的筋材变形自测技术,以及基于SEG的土工结构内部灾变辨识与预警技术。他通过对SEG进行室内试验验证了新材料具有优良的拉敏性、高强度和韧性,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具有跟踪测试土工结构变形和诊断损伤的功能,将取代传统土工材料。

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深长隧道重大突涌水灾害演化机理与监测预警方法”。他从中国深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突水事故实例出发,指出现代隧道施工应该讲究探治结合、主动防控。他通过对突涌水地质模式、突涌水灾害源等信息的研究,确定了隔水岩体结构破裂突水和充填性结构渗透失稳突水2类突水模式,并研发了适用于大比例尺岩体及其充填渗透特性测试的试验系统,揭示了不同类型突涌水通道形成的动态演化机理。然后他介绍了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并由此得出了突涌水前兆多元信息的识别以及破裂通道定位的方法。他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套突涌水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全国多个深长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

山东浩珂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李钊总工程师的报告题目是“高性能土工合成材料创新与工程应用技术”。他简要概述了土工合成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在岩土、水利、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市政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另外,他从原材料研发、涂层配方、生产工艺、应用工艺、配件工具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该公司新研发的聚酯经编土工格栅和高强有纺土工布,简要介绍了该材料在工程现场的应用与典型案例。

2.4道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的报告题目是“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新思路”。他谈到中国现在仍然面临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现有的和计划修建的公路大部分为沥青路面。他概括了目前中国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强度准则、获得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方法、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工程模型,最后提出了三维应力状态下路面结构强度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基础理论方面指导沥青路面强度设计,可为中国未来的公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长安大学沙爱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多孔沥青路面材料、结构与应用”。他提出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存在交通噪声污染,并有持续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广场、步行道、停车场等广泛使用密实型路面材料,城市地表大多被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要从道路角度解决上述环保问题,路面材料应当以多孔而不是密实为主。他通过试验得出,多孔沥青路面在满足了传统道路的承重、稳定、平整、耐久和舒适等通行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内涝、抗滑、降低行车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环保功能,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孔沥青路面的相关研究将为传统沥青路面的改造和升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推动道路交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深圳大学李清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动态精密道路检测技术及装备”。他简要阐述了中国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从大规模建设向大规模养护过渡这一社会需求,指出了现阶段公路检测技术与装备面临的问题。接着,他针对道路承载能力(弯沉)测量中的静态精密微距测量的动态化难题、道路路面病害检测中核心指标不全、数据处理低效等核心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介绍了轨道病害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工程现场的应用。

2.5结构健康监测

沈阳建筑大学李宏男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安全监测工程应用”。他简要介绍了结构监测系统,提出了光纤传感器研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变传递机制;介绍了几种光纤传感器封装技术、疲劳测试以及光纤机电类传感器同步解调仪,并提出目前仪器开发上存在缺乏统一数据采集平台以及缺乏模块化和规范化模型等问题,介绍了大型结构安全运营远程监测与实时预警系统,最后展示了综合安全监测技术在多项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新型监检测方法与技术”。她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然后介绍了移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针对无线传输数据丢失的难题,提出了无线传输数据丢失无损恢复算法,并对该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做了简要的汇报。接着,她对结构新型监测技术中动态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都做了详细的汇报。最后,她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以及智慧城市与区域等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总结。

2.6防灾减灾工程

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设计与形式”。他介绍了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和减震原理,对比了阻尼器和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构件的区别,指出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兼结构承载构件和消能构件功能于一体,不影响结构抵抗小震和风载的性能,可大大提高结构抵抗中(大)震的能力;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用作抗侧力构件可控制结构损伤主要集中于双功能构件,减小承重结构的破坏,满足高性能钢结构抗侧承载力大、可修复性好的要求。

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既有建筑减隔震加固技术及其应用”。他分析了减隔震技术的现实需求,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减隔震技术和产品,对比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软钢阻尼器、防屈曲耗能支撑、摩擦阻尼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不同阻尼器应用于大跨结构、高耸结构、多高层结构、复杂结构的减震应用案例,提出结构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实现结构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他分析了由地震引发的地下结构破坏事故并说明了研究地下结构地震破坏的前沿需求,介绍了数值分析方法、简化分析方法、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在地下结构地震破坏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下结构的特殊性,他讲述了时域整体分析方法及软件平台的完善和发展研究,提出了城市大型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的实施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成果的工程应用。

东南大学吴智深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混凝土结构灾后可恢复性设计及提升技术”。他通过分析地震破坏后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说明了重大工程结构灾后可修复性(或可恢复性)亟需提高这一需求,同时认为结构可恢复性能应当成为结构复原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结构复原力也是结构可持续性的指标之一。他提出合理利用FRP和钢筋是实现损伤可控的可恢复性抗震结构的有效方法,同时具有高耐久、智能及绿色性能等结构可持续性特点,最后特别指出设计损伤可控的FRP筋是实现高性能损伤可控结构的关键。

理工大学方秦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抗暴结构研究新进展”。他简要介绍了军用和民用工程、落石冲击、船(车)撞桥墩中冲击爆炸事件对结构的破坏,说明了抗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主要采用结构动力学和波动力学研究强荷载对抗暴结构的作用机理。他重点对钻地弹侵彻效应及其防护、冲击爆炸(或与火灾联合)下工程结构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民用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这3个研究方向做了详尽的阐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他从发展历程、政策导向、应用现状、试验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介绍了连接技术试验和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并展示了模型试验结果。

2.7绿色交通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及其功能设计”。他通过分析提出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快速城镇化使大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成倍增长,引发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造成出行机动化。立足中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他提出了“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这一缓解交通拥堵的基本策略,同时提出了“互联网+交通”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技术路线,并从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框架结构、城市综合交通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构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集成分析平台软件的开发、城市交通集成测试功能的人机对话与系统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建设。

2.8土木工程与计算科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土木工程中的计算科学和技术”。崔俊芝院士指出,大型工程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土木工程全寿命期设计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精细化建造技术、大型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技术这三大技术是土木工程发展的核心。他还介绍了土木工程计算科学在大型组合结构、地下空间一体化多物理场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多目标组合优化、抗震、防灾模拟与可靠性分析等若干前沿研究方向的具体应用,简要介绍了现代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在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中的应用。3结语与展望

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各方努力下完美落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工程应用,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6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关健词:美育;工程制图教学;素质教育

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我国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是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仅追求灵魂的完美,而且是超过这种完美的“天人合一”。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这一美育观的重新明确,高度地评价了美育的地位与作用,把美育从一般的泛泛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凸现出来。

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成8点:(1)培养审美能力;(2)培养想象能力;(3)培养创造的欲望;(4)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5)培养对个性的尊重;(6)培养群体意识;(7)培养宽广平和的胸襟;(8)培养超越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应贯穿于全部教育环节。

笔者多年从事建筑工程制图的教学,认为在教学中充分渗透美育是可行的、必要的,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学科本身与美学关系紧密

建筑工程制图作为建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美学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曾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建筑有“凝固的音乐”之称,高度赋予建筑美的感受。

建筑工程制图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及造型设计的创造能力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有两点,一是绘图,二是读图。当然这里的“图”指的是“图样”。凡具备一点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图样”是由图线、字体、符号等一些基本元素组成的,绘图的过程就是运用制图的基本原理将图线、字体、符号等若干元素进行组合。而纯美育的艺术图形的教学,同样是强调点、线、面及其组合。二者都有图形教学共同的一面,另外,图形的表达都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二者有着共通性。诚然二者训练的重点和目标各不相同,前者侧重于逻辑思维,而后者侧重于形象思维,但是二者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就图样本身而言,图线清晰,比例适当,布局科学,无不渗透着美感。教育者若能强化美感功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感情,以美的独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定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美

建筑工程制图的教科书,无论是哪种版本,第一章作为入门知识都是“制图的基本知识”。在此章中就拿图样中字体的要求和几何作图两个知识点来说。在制图中要求图样中的汉字一律采用长仿宋体。众所周知,仿宋体是一种书法字体,其书写要领是“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要在短时期内让学生掌握这种书体,就必须要把书法中的“蓄势、逆锋行笔”等书法美学原理引入,使学生充分了解仿宋体的轮廓鲜明之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书法美的兴趣。长仿宋体中长的意味是字宽与字高之比约为2:3,这与“黄金分割比”(0.618)接近。“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称为美学的金科玉律。在此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为2:3,启发学生产生联想。再来说说几何作图中正五边形的作图,在传授正五边形作图方法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由正五边形衍变到五角星,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图案,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美育成分,既丰富了课程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对美的神往、追求,大有益处。

再譬如建筑工程制图中的“透视图”,它本身就是一个美术名词,用美学思想来教学是无庸置疑的。还有,我们在作各类图样中的每根线条时,都需要注意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在追求美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样成果。因此说在建筑工程制图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智慧之美,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

三、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美引起了我的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是的,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有着不懈的追求,引发种种想象、联想、幻想,引发出创造的欲望。

在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具有良好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是由“立体―平面”,“读图”是由“平面―立体”。建筑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空间想象力而言,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要上好这门课,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美,从不同的感观角度,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基础保证。如今,提倡多媒体教学,其实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声音、色彩、动漫来加强感观刺激。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工程制图的教学更易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达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多媒体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的传导者,每一位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课程中内在的美,积极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以上论述可以充分说明美育在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的重要性。前面提到过,建筑工程制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绘图和读图,但如果培养出来的是只会识图和制图的“工具人”,这显然有悖于我们教学的宗旨。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基本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又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功能的优势,这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笔者愿意在这一领域作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工程制图[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7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 特点 关系 改革 造价软件 造价员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我校建筑工程系各个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地域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教好这门课程,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现有的学生特点

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成绩普遍偏低,甚至有些是低于线下几十分进来的,这些同学大都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的积极性不强,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配合兴趣较低,来课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辅导员或老师的点名或学校的检查。

2、现有的教学特点

因为系中的教学资源有限,老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在很大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大多老师都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扮演讲解者的角色,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现行定额及取费程序,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教学空洞、乏味,结果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不会使用当地的建筑工程定额。

3、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前导课程的关系

建筑工程概预算这门课程,与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讲解、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建筑施工组织设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学好与之相关的各门课程,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种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实行的“2+1”教学模式,导致很多课程是同步学习,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这些前导课程中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难度。难点之一便突出地表现于识读施工图、设计文件方面。解决了识图这一关,编制预算会顺利很多。

4、改革的目标

使学生熟悉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造价软件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不断钻研、自我创新的能力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5、改革的方法:

5.1 收集图纸

由于我们现在《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所用的教材都是外省编制的,课本上相关的例题所讲的施工图预算计量方法通常是按照全国统一定额的计量方法来讲解,而套用的定额是参照外省的定额,不符合地域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以系为单位,向设计单位收集一些适合于教学所用的简易但又具有代表性的图纸,例如:门卫、低层的小型教学楼、办公楼等,然后由任课老师统一进行预算编制,作为教学指导学习用工具。

5.2 理论知识简要介绍

关于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听来相当无趣,所以上课时他们要么不来,要么就是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而仅仅一句我听不懂就把老师打发了。所以争对这些与基本建设相关的知识、工程造价费用的组成我们大可以作简单的介绍,利用四分之一学时就可以,而把重点放在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这一章节上。

5.3 与造价软件相结合

与造价软件公司,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与造价软件发行公司,比如广联达、晨曦、鲁班等常用造价软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在讲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这一章节时,我们就可以把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由老师根据造价软件的应用,教会学生编制施工图预算。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根据造价软件在福建省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安装《广联达计价软件》或《晨曦清单计价》,教会学生按专业建立工程项目台账,学习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学习《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05版)当中对于一般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

其次,根据我们收集的工程施工图,先让学生熟悉整套图纸(从设计说明开始到结构施工图),大概需四个课时。

然后,计算工程量,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定额顺序(从土石方工程到脚手架工程)学习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定额计价编制要求,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定额计价。

最后,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工程概况说明,报价封面,将工程预算书导出EXCEL表格,打印,装订。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让学生体会整个工程报价书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以及实践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实习和毕业工作增加一个就业方向,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和广联达或晨曦造价软件的合作,组织相应的一些计算工程量或编制工程造价比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一些培训工作。

6、与造价员资格考试相结合

造价员资格考试,可以落实学生的“双证书”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条件。学校要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参加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发给执业资格证书,即可从事建筑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切实保证学生“出校能上岗”,增强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造价员资格考试,学生除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对建筑工程的分项工程列项、计算工程量、套价和综合费的正确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预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芸.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韩景玮,,马丹丁.论《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第8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50-02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分析

(一)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强综合性、多知识点、高连贯性、强实践性等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造价员、造价工程师等岗位能力。先修课: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后续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与成本管理大实训。

(二)能力目标

1、能用预算定额、清单计价规范、图纸、图集等工具书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措施项目进行定额工程量计算和清单工程量计算;2、能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措施项目进行综合单价计算;3、能用综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4、能用品茗计价软件进行工程计价。

(三)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造价构成、预算程序及预算方法;2、掌握土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3、掌握土建工程定额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4、掌握综合单价计算方法。

二、课程授课内容与作业设计

(一)课程授课思路

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图纸、预算定额、图集等,按工程预算的程序把整个项目的计量、计价全部做完并形成作业,最后作业汇总形成一本完整的预算书。

工程概况:该项目为湖职院14号教学楼,建筑面积3284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一二类土,基础有桩、承台和基础梁。

选取理由:本课程所用图纸对应的项目是老师带学生挂职锻炼曾做过的一个工程,也是校内可参观的实体工程,工程大小适中,分部分项项目全面,适合给学生做实训练习。

第9篇:建筑工程与建筑学范文

摘要:随着工程计价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加大,而且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许多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如何在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一个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技能;项目法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工程计价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使《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加大,分解为建筑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计价软件三大部分教学。由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如何在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一个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创新教学模式,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结构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从理论联系实践、知识转变为能力来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我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工程造价相关知识、定额计价(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及计价软件应用。本课程适合创新教学,主要应采用实例引导的项目法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某办公楼工程土建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为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科学地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把专业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各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由以前学习知识的盲目性,变为解决具体的工作任务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围绕着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厂库房大门、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防腐、保温、隔热工程;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其他工程等教学内容,设立各项工作任务,为完成各项任务为目的展开教学,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穿插大量的工程图片及真实的工程计价案例,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情景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投标报价)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材编选合理化

教材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目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实际,我们应全面介绍定额计价(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计价模式。但由于定额具有地区性,无法选择适合各地预算实际的教材,所以,我们应把辽宁省最新的《建设工程计价定额》、《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及《辽宁省建设工程费用参考标准》等内容进行重组,自编《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校内教材,用来介绍定额计价方法。另外又应征订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造价》教材,结合《辽宁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监督管理办法》以此介绍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通过对改进后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两条主线,以工程实例为引导,将相关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全面化,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真题真做具有实践技能,并逐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任务书及指导书、习题集、教案、参考文献等教学文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识图、建筑结构等课程有密切关系,这些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是学好本课程的必备条件。回顾这些知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生动有效。如构造柱的马牙槎、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和项目、框架梁板柱的配筋等,用语言解释理解起来又非常困难。老师在课件中利用视频、动画可以直观演示复杂结构及其施工过程,可以使课堂效率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如土石方、模板工程量计算时,长度取法,学生空间立体感不强;计算砌筑工程中墙体工程量时,学生应清楚房屋的基本构造及与墙有关的各个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将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通过空间立体图形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学生能轻松、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广泛使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运用常见的工程预算案例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三)提供真实的现场感

室内的模拟尽管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没有现场教学的真实感。要提高实战能力,还要重视校外实训。首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施工现场,由专业教师或聘请造价工程师进行讲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其次由学生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加深理解分部分项工程量及技术措施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方法;这样具有真实的现场感,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相互融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工程计价的职业能力。

四、教学方法融合化

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质。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同时还采用分组讨论、结合现场进行实训教学、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激发主体活力,教师应以引导、启发为主,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讲解时以实际工程施工图为例,采用层层分析的方法,边讲边练,使学生掌握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内容突出讲解;容易懂的内容,学生自学自练,教师起辅导作用。并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及时进行答疑,细心批改作业。这样,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实践教学加强化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是编制的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在课程设计之前,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我们认真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精选工程实际中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图纸,按照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真题真做。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训练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按照预算和《计价规范》统一的标准和格式,独立动手编制完整的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书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为了使学生达到边学边练的目的,我们应将课程设计时间根据内容分段分配到学期教学中,随讲随做。当定额计价部分内容结束时,学生便依据《计价定额》完成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并进一步求得二者的直接工程费;然后介绍费用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费;最后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算清单工程量并编制工程量清单及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样安排,一方面可达到边学边练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而可适当加大课程设计内容,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职业技术领域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努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斌,魏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