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精选(九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第1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前景发展建议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1、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

广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如在线支付和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我国发展的起步时间比较早。2004年我国开始出现了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机构,到目前为止在线支付机构已达近三百家;2006年起,P2P网贷开始进入我国,截止到2015年全年P2P网贷规模已达到8686亿元人民币;此外,各种消费者网络投资个人理财产品也迅速发展。

我国狭义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起步于2013年,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的创新型公司直接将服务目标用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为其提供新人接待的分期付款服务。京东于2014年2月推出了“京东白条”、天猫推出了“天猫分期购”以及“花呗”等理财产品为自身平台用户提供分期消费服务。

在消费金融试点管理逐步放开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开始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在服务流程和产品创新上更具备优势,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细分逐步完成,线上线下消费金融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未来走向和必然趋势。

2、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一级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全面养成,互联网消费金融现在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

首先,从经济环境角度出发,当前,消费对于我国的GDP贡献仅有30%,同收入水平其他国家的消费占GDP的50%左右,而这一比例在欧美发达国家更高。这也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可以从原来的过多依靠投Y、出口逐步向消费倾斜;其次,从社会环境来说,消费观念转变,透支习惯的养成。中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制约了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及个人开始采用信贷消费工具提前消费;再有,就技术环境而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这也成为促使消费金融的创新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最后,政府政策的出台,如购置税减征、消费品下乡等补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消费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成为主流,消费主动权进一步向消费者转移

自2012年国家工信部开展全国4G建设以来,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中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的4G网络,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亿左右,移动互联网的支付业务流量占总收入的60%以上,移动互联支付的便捷性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由于各大网络带你上积极推行移动终端APP支付优惠活动,使得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交易量不断上升,消费者的移动支付消费习惯已经建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团购网站与比价网站的出现,降低了消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且通过互联网线上交流与买家的产品评价与反馈,使得消费者对厂商更加了解,加剧了市场竞争,消费主动权逐步向消费者转移,消费者在买卖双方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占据核心地位。

2、互联网消费结构纵深扩大,地域消费限制进一步缩小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农村不断普及与渗透,农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蓝海。在我国整体网民规模逐渐收窄的情况下,农村互联网使用率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诸如京东、天猫、苏宁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的下乡建设计划的实施,农村的物流与基础建设不断完善,进一步缩小地域消费限制,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与引导,使得农村网民的互联网消费意识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被挖掘。

3、政府政策全力支持,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潜力无限

2015年传统金融行业迎来改革春风,国家出台众多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政策。不仅将“互联网+”为发展战略的互联网金融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同时,还将互联网消费金融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且明确提出消费升级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以“互联网+”为渠道和营销手段,转变传统消费,发展绿色消费、信息消费与个性消费,重点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挖掘。由此可判断,互联网消费金融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三、结论及启示

1、鼓励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要解决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资金端的渠道窄、成本高等突出问题,适当降低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机构牌照的门槛,及时将优秀的、规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纳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2、规范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金融,金融杠杆的本质是杠杆,是借别人的钱去放贷或者投资。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没有金融监管的国家,如果没有清晰的边界,鼓励金融野蛮生长,最后的结果是好人为坏人买单。

3、健康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多位纯金钱方面的的信用贷款,在个人征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大数据风控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条件下,要尽量采取场景化的O2O模式减少信用风险。一些电商平台采取应收账款形式的自有资金垫付或延期支付供应商贷款等方式开展消费信贷,要注意避免平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财务风险和供应链资金断裂的风险。

4、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互联网消费金融不是简单的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的相加,而是在提供普惠金融目标下进行的商业模式重塑,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简单易得的消费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才能保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海龙.基于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

[2]方正刚,张新玉.消费金融三大现实难题待解[J].当代金融家,2015(03).

第2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发展;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变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3]戴东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4(2):32.

第3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 发展 未来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这给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个很好的发展契合点,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正在成为解决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逐年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等都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近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希望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来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互联网巨头将迎来发展的新风口。

(二)选题的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消费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市场主体年轻化、服务场景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市场范围也变的更大。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进一步的研究,全面了解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为创新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最终提高我国消费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孔晓文在《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中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金融是非常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市场范围变得越来越大,必须要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促进消费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等的不断创新。最终提高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市场竞争力。

张雪在《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现状和趋势》中指出了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几种模式,并且对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互联网金融出现改变了用户接触传统金融和消费金融的方式。80、90后成为消费金融的市场主体,用户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相比传统消费金融有了很大进步。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层次化,消费者对品质、品牌、服务的需求急求提升。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逐渐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开始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由传统型消费向新型消费、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社会主流的消费模式由传统的理性保守消费转变为提前消费、信用消费,消费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二)互网消费金融扩大了消费市场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消费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差距。各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也不同,给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消费金融的主体覆盖范围更加广阔,许多中低收入群体像农民、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更具普惠性。消费金融的服务场景也逐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购物、餐饮、旅游等服务场景,又包括教育、租房等传统消费金融覆盖不到的方面,这大大的扩大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市场扩容量。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改变了市场布局

互联网技术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许多传统消费金融无法覆盖的群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更快更好的金融服务。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对象。企业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布局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从服务群体方面来看,重点布局18~35岁的年轻群体,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然后针对该群体的核心消费商品来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大学生群体,主要消费商品像电子产品、助学贷款等,针对这一场景的提供服务的平台包括分期乐、人人分期等。

从经营业务来看,教育、医疗、养老、旅游、装修等行业都纷纷与互联网消费金融相结合,进行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支持各细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发展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消费服务品种将从低端到高端全面覆盖,养老消费面临升级。

从核心竞争力方面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和征信系统。这对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互联网金融的网络监管将是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能有效的释放消费,助力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经济增速放缓、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和经济结构调整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很难由原来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消费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消费经济来拉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经之路。消费金融的发展程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能有效的扩大金融消费市场,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消费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活动的成本,为零散的大众需求筹集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延续至今,许多的企业都开始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使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战场形成了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在未来的几年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一)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的结合更加紧密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当前,互联网与消费金融的结合正在使消费金融的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金融产业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的结合会更加紧密。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传统业务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依托技术和平台开始渗透到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中国金融产业的各个方面。从产品到服务模式再到风险管理,互联网技术将渗透到消费金融服务的各个阶段。良好的互联网生态和金融生态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大有裨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领域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同时网络征信系统也将日趋完善,金融行业在现实发展中遭遇到的种种瓶颈也将能够通过与互联网生态的结合得以解决。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范围更具延续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将是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重点,我们不仅要考虑它在短期内的发展战略,而且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拓展其发展空间。

从时间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不能仅仅着眼于目前的消费需求,我们应该伴随着消费金融用户一起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将消费金融服务渗透到租房、买车、结婚、装修等消费场景中去。从开始就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逐步将消费金融的服务深入到用户长期生活中去。

从空间上来看: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服务场景还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领域。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深入到更多的领域中去。只要是人们能够想得到的,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

(三)大数据助力互联网消费金融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l展,给整个的金融体系带来创新活力。

首先,从客户营销方面,消费金融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搜集和了解客户的信息,这不仅包括金融消费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客户在各种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各个生活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全方位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习惯,从而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次,从风险管理来看,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搜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于用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信用评价模型,更精准、更有效的评价客户,完善我国的网络征信系统,从而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从资源配置和产品创新来看,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企业的自身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流程,提高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速度,更有效的进行资源管理和产品创新。

(四)垂直化发展

纵观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垂直化发展将是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一大趋势。

1、行业垂直化

从传统消费金融的住房、汽车等到现在的医疗、养老、旅游、家电等许多细分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行业结构和运行模式都不一样,这就要求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要兼具各行业经营和互联网消费经营的能力,对于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特点,了解市场发展需求,不断的积累发展经验。

2、客户层次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消费金融会根据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为用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

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其与金融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传统的民间融资市场,也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的新型配置民间资本的市场,民间资本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资金融通、网上支付、网上借贷等金融活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其中民间金融始终是社会公众及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与正规金融市场不同,民间资本长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制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快,民间资本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获得了更迅速地发展。2005年以前,金融机构还只是利用互联网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具有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并未出现;2005年以后,第三方支付逐渐兴起,互联网对金融机构的支持从技术方面深入到金融业务方面,互联网借贷开始出现;2013年网络借贷P2P异军突起,众筹平台开始起步,一些金融机构大力建设线上创新平台。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借贷市场的信息约束条件,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使民间借贷的监管成为可能,但也为法律对其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民间融资采取何种监管方式已成为无法回避的命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的新概念

传统的民间融资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的,主要是指游离于现行法律法规之外,不受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完全监管,不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金融活动,主要为无法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金融服务的主体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民间融资出现了网络借贷如P2P、众筹融资等形式,实现了金融销售和获取渠道的创新。民间融资与互联网的结合虽然没有改变融资活动的性质,但是改变了民间融资的结构和法律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交易主体出现新变化。传统的民间借贷其主体多为个人和私人组织,其交易行为多产生于熟人之间,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扩大了民间借贷的地域范围,同时也拓展了民间融资交易主体的类型,从小圈子的熟人发展到网络上的陌生人社会,几乎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融资借贷。

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交易价格机制出现新变化。目前,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但是其存款利率尚受到国家法律的规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由于银行间激烈竞争的存在,即使银行利率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的波动幅度也不会太大。传统民间借贷的交易主体只是借款方和出借方,借款利率完全由双方自由决定,利率变动幅度较大。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民间融资除了受国家最高利率管制外,其他法律规制尚不存在,其利率机制基本走向完全市场化,相较于正规金融市场,其利率机制更加灵活。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的互联网化使得借贷双方可自由选择交易内容、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信息对称、充分竞争的市场使得交易的价格更低。目前,网络上最主要的融资类型,如P2P、众筹等的利率的确定,都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借贷市场,也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交易工具出现新变化。互联网化的民间金融是利用网络生成并传播信息,利用搜索引擎组织、排序和检索信息,然后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通过点对点之间交易,完成民间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供需双方可以在互联网上和搜索资金和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后,可以直接联系并交易,交易过程更快速,交易手段更自主,交易范围更广泛,因而民间融资的融资环境更加透明,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从交易方式来看,P2P等贷款消除了传统借款中的中间人,如商业银行和其他中间人,形成金融脱媒,使投资人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综上所述,通过交易主体、价格机制和工具方式等金融市场要素出现的新变化,互联网背景下民间金融的交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已无法对其起到有效的规制作用。此外,传统的金融监管是对特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而互联网背景下借贷双方没有任何一方是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监管似乎“捉襟见肘”。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的规制与监管已成为无法回避的命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监管的思路

如何确定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监管的思路,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同样重要。对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民间融资进行规制和监管,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传统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任由其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也不能忽视。因此,应从性质上对传统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划分,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规制和监管方法,严格规制和监管属于正规金融业务的范畴,引导和鼓励纯粹民间金融的发展。

若某金融业务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和效率,会侵害社会公众的投资利益,则必须对其进行规制和监管。因此,以下三种类型的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需要进行规制和监管:一是该机构的基本业务是经营社会公众资金,由于其经营的是社会公众资金,一旦经营失败,将严重损害社会公众的投资利益,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该机构的基本业务是为社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由于其客户大多是社会公众,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监管,将严重损害社会公众的投资利益;三是交易各种规模金融工具的机构,由于其交易的是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监管,可能会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在我国,对于上述三种类型的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制和监管制度,并由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对于不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金融业务,则不需要建立专门的规范制度,可以鼓励其自由发展。

在我国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属于经营社会公众资金的金融业务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如支付宝、移动支付等,属于商业银行附属性支付结算业务的范畴,国家应对此类业务进行严格地规范和监管,以保障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一些私人钱庄,若其所经营业务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贷款,具备条件的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展为村镇银行,并制定专门的“村镇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若不具备改造条件,可以令其改造为不经营公众资金的金融公司或贷款公司,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如“贷款公司法”等。若不能发展成为合法的金融公司,必须禁止其继续经营公众资金和金融业务,否则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惩罚。

P2P网络借贷和众筹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形式,P2P借贷的原本含义即个人与个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借贷;众筹的本来含义是利用互联网筹集小规模的非经营性资金。因此,根据其原本含义,P2P网络借贷和众筹都是纯粹的民间金融,不经营公众资金,不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不存在超规模的融资平台,不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需要专门的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而是由其民间自行管理,风险自担。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P2P个人借贷传到我国后逐渐成为网络借贷融资平台,众筹则为网络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提供了平台。随着网络金融机构的不断放开和金融法律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网络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将不断消失,而发展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如目前的P2P网络借贷,可以发展成为网络银行或金融公司,或者改造为只是提供借贷信息服务的金融中介。众筹融资平台可以发展成为网络证券交易市场,达到一定规模的,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监管,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则不需要专门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

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民间融资的规范化发展,既是一个法律不断完善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分类的过程,随着金融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民间融资会分化为纯粹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要从性质上对传统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划分,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规制和监管方法,严格规制和监管属于正规金融业务的范畴,引导和鼓励纯粹民间金融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秀芳.基于双线多元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270-271.

[2]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87-97.

第5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 “互联网+校园经济”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消费金融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消费信贷研究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校园互联网贷款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行为调查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付费电子书消费行为研究 基于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互联网+”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状况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众酬应用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之研究论述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民族高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孙亚伟,孙英奠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互联网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期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80-81

[7]孙晓文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01.

第6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企业金融交易 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在现代企业的金融交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原有金融交易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金融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企业不能忽视传统金融,因为传统金融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而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本身也有些不足之处。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定义

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业内始终没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定义达成一致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种新兴产业,还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与演进之中,况且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交替融合。不可否认,这种融合在不断地加快和深化,其趋势不可阻挡。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主创人马云曾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金融促进传统金融的发展,并同时给传统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的80%企业注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因素,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优势推动更多企业金融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马云的诉求可以窥见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进行了各自的表述,综合各家的看法,我们不难从广义上得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所谓互联网金融,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金融的体化,是借助互联网“便捷”、“共享”、“公平”、“开放”的优点实现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支付、资金服务、金融服务等操作,从而带来诸多便利。当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在现在的传统金融领域中,各类金融技术的应用、风险的控制和产品的设计能力都已经相当成熟,远非刚刚起步时那样简单。在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兴起时,传统金融负责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时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出现,由于其更多、更独特的优点,互联网金融涉及了更大的企业和一些新兴领域,比如各大企业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贷款等,这些业务对互联网金融来说,还算是比较简易的,它们或者不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基于系统完成,或者不需要太多流程。然而对于企业需大量的金融技术积累才能够完成的投资银行、衍生品设计等高端金融业务,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互联网金融也无法完成。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业还需进步的更新和发展。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理财、融资和外汇合作风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作为企业的种战略平台投入到更广阔的使用领域,因为这种战略平台具有传统金融不具备的优点应:首先,这是一种大数据平台,所谓大数据就是既包括结构性数据,又包括非结构性数据;既包括自身数据,也包括第三方获取的非自身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可以认识客户,了解客户,从而与客户取得更愉快的合作。其次,这种战略平台可以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交汇,在企业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企业可以同时为A客户和B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但却不能将A、B讲个客户关联起来。而互联网金融业可以将两个客户关联起来形成像A2A、A2B、B2B这样的金融链条,这样企业可以变成个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个联系的服务商,这有利于企业节省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最后,这个平台是无边际的,除了传统业务内容,企业还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金融开拓出新的业务领域,进行综合化服务。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各有优缺点,但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拥有广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隐患。企业要综合应用这两种金融形式发展业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支付方式、信息处理等方面,互联网金融有着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青睐,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得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的移动支付,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银行网银系统开立各类金融账户,并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这种支付方式以电子化的支付清算代替现钞流通,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信息处理方面,因为有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网络技术保障,企业双方的交易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公布和传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相关客户的搜索而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有利于企业的宣传和更多客户关系的建立。可见,在企业的整个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大大缩短了交易链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它还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可以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以上几方面,在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7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互联网财政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定位、优化业务服务等,利于社区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本文笔者将下文详细分析和论证。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社区银行

 

国内学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而美国所界定的社区银行为当地吸收存款并向本地区提供交易服务的资产小于1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尽管对社区银行的理解不同,但关注是相同的,原因在于社区反应一个国家银行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金融持续扩张下,银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就以2010年至2013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在这一期间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扩大了三倍,银行业普遍出现了“存款搬家”的现象,线下银行的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占有渠道、拥有金融资源成为银行发展的关键。社区银行作为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银行,其具有坚定的服务群体,可以使其发展稳步进行。但在互联网金融强烈冲击整个金融行业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应当做适当的战略调整,如设置社区银行网点、开展网上便捷渠道、增添互联网银行业务等,扩大社区银行渠道、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1.现有社区银行服务形式

 

目前,国内持牌上岗的社区银行较多,第一批发放的社区支行牌照中,民生银行获批的社区银行就有700多家,除此之外,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也相继获批,开设了社区银行。但综合国内各个地区各个社区银行服务的分析,确定社区银行服务形式主要有:

 

其一,出于渠道属性考虑,设置自助服务,如人工咨询、自动处理、优化服务等,使客户感受到自动银行服务的便捷。

 

其二,出于服务属性考虑,在银行相关业务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附加服务,如代缴水电费、代送鲜花、代办签证、代收快递等,使得社区银行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方便居民,让居民更加青睐社区银行的应用。

 

其三,出于空间属性的考虑,增设书报区、儿童专区、培训馆等扩展性区域,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也可以吸引用户。

 

其四,出于时间属性考虑,避开上班高峰、下班高峰,适当的调整服务时间范畴,满足不同行业人员的金融服务需。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2.1良好的社区银行服务,可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在推行业务活动方面越来越困难,如此会使银行议价能力降低、获利空间减小。此种情况下,银行需要拓展新的客户,以此来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因社区银行具有便民性,对社区银行服务予以优化,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如此银行的用户群将会扩大,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国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国民需要银行服务,此时优化社区银行服务,满足普通国民的需求,如此也可以增加社区银行客户群,为银行带来经济效益。

 

2.2树立普惠金融理念,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理念,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第一次将普惠金融理念写入党的决议,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真正将保障社会民生、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此种情况下,我国社区服务树立普惠金融理念,考虑用户需求,优化银行服务,可以使银行业务服务水平提供,优惠于用户,方便于用户,如此可以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1.社区银行的正确定位

 

基于当前社区人口结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社区银行予以正确定位,即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人群的面对面银行业务需求;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人群的虚拟化银行业务需求。通常,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家庭主妇或中老年人,对互联网金融了解不多,不懂得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或不信任互联网金融服务,为此需要社区银行提供实地服务窗口,为其办理业务。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青年人,更看重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如此需要社区银行设置线上银行业务,满足青年人金融服务需求。

 

2.社区银行的服务优化

 

基于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优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内部渠道优化。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社区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银行渠道,开设网上银行体验,使广大用户感受到银行业务办理的方便、快捷。就以自助终端服务来说,开设快速办卡服务,如此用户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办卡业务,无需到社区银行排队等候,办理银行卡,这可以大大节省用户时间,为用户带来便利。

 

其二,外部渠道建设与共享。社区银行应当摒弃“自己做业务”的思想,与物业或快递公司等单位合作,扩大银行业务服务范围,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可以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例如,社区银行与高端妇幼医院合作,为客户提供医院住院优惠等服务,如此可以满足这些妇幼服务需求的用户,使对社区银行服务认可。

 

结束语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冲击整个金融行业的背景下,社区银行应当合理定位,并且对业务服务予以优化,使社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依旧可以为银行创造经济效益,推动银行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定位、优化业务服务等,利于社区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

第8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风险 特征 防范对策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大量的资本涌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度空前。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存在一系列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如在2013年,“众贷网”在上线不到半月就关闭了营业网站,紧接着P2P“城乡贷”也停业了。上述两个网站的关闭,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蕴藏着的风险。本文将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风险的特征,并希冀提出切实的有效地防范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风险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由于增加了互联网这一要素,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具有独特性。

(一)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互联网金融的高技术性决定的,具体是指由于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整体性、安全性存在缺陷所带来的操作上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和互联网金融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相关联。如: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会采用外部技术,但由于外部技术并无可靠地监管,一旦外部支持出现风险,会导致互联网金融不能提供良好的在线金融服务,从而增加了运营风险,另外就是安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容易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风险:一是用户账号的安全性;二是黑客侵入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盗取机密资料、篡改信息等。

(二)传染风险

所谓传染风险是指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高度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网络节点互联紧密,任意一个网络节点出现了风险,就会波及到整个网络,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并且,由于互联金融具有十分发达的处理系统,这虽然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也应该看到,一旦微小的风险未能有效管控,可能会使风险快速累积,导致金融风险集聚爆发。

(三)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尚未对互联网金融出台相关的法律。我国互联网金融虽然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但互联网金融的立法还在酝酿当中,使得互联网金融在法律定位上不明确:第一,互联网金融是否合法尚不明确,我国的民法虽然有“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则,但如果法律不赋予互联网金融具体明确的合法地位,就很难完全树立投资者信心;第二,法律法规对网购中的权力义务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导致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第三,法律法规未有关于保护互联网隐私的具体规定,比较模糊,不够清晰;第五,我国现行的反洗钱制度中规范的领域比较狭窄,约束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洗钱的规章制度还未出台。

(四)声誉风险

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以国家为后盾,实力雄厚,互联网金融由于更多地吸引了民营资本的进入,而民营资本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如大规模违约、技术故障的情况,将会大大降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声誉。

当然,互联网金融同样具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金融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基础金融变量的市场价值因变化而不确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从而会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资产负债表项目头寸不一样而遭受损失。信用风险指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交易中因为相对方违约,导致信用评级降低,使得互联网金融资产持有者损失不确定的一种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合理的价格销售资产或者借入资金满足流动性供给的不确定性。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瞬时交易,一旦错误产生,没有机会进行纠正,而且错误会进一步快速扩散。

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更加复杂,传统分业监管模式已经不能形成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时,应当将分业监管模式和混业监管模式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统一的监督体系。首先,确定监管主体。监管主体应当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进行监管,划分监管范围,明确监管责任;其次,以监管主体为中心,其他部门协同监管的模式。最后,利用互联网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

(二)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框架

首先,应当完善互联网基本法律制度建设。如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网络征信平台的构建,以及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及其认定等。其次,制定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技术应用未形成一致的标准,导致各个互联网金融企业各自为战。最后,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应当加快相应立法步伐,将P2P、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纳入到法律监管的范围中来,加快规范互联网金融运营。

(三)严格互联网金融准入制度,加强网贷资金管理

第一,严格互联网金融准入制度。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过低,导致资金实力弱、信誉差的企业混入进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圈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因此,要提高准入标准,防止劣质企业进入。第二,加强网贷资金管理。规定网贷企业的资金应当由银行进行管理,将网贷资金全部纳入到国家的信贷管理体系中来,实现对网贷资金的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领域,而金融界也将会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谋求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能够为中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多种风险,如对这些风险监管不力、控制不当,将会给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陈纪国,黄诚.网络金融及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1

第9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互联网的影响无远弗届,聚焦到金融领域,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深刻影响重塑着金融业的格局,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乘着互联网的快车,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

大而求强,稳而求新,直面汹涌澎湃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作为国内首家高调互联网金融战略的金融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下文简称:工行)正在用行动向人们证明,“强者恒强,并不只是个传说。”

从一个表情包说起

“过去,结交朋友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现在,结交朋友先通过好友验证。”

“过去,破裤子补好补丁穿;现在,新裤子撕破了穿。”

“过去,年轻人凌晨5点起床工作;现在,年轻人凌晨5点回家睡觉。”

……

2016年9月底,一组80岁高龄老大爷穿着时髦手持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照片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火遍了大江南北。

据记者探访,原来这位老人是在参加工行融e联“晒出你的江湖面子”创意表情大赛,该活动9月5日上线,截止到9月22日,老人所属的微博话题#时髦爷爷神吐槽#话题的阅读量已达3277.9万、讨论量达6万。

火的不只是这位老人。据记者了解,融e联表情大赛活动突破性地在全国最著名的五岳景区做了联合推广活动,在泰山景区遇到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参与现场活动的群众仍然络绎不绝。数据显示,创意表情活动开展期间,工行以融e联作为活动主要环境,其他社交平台做衍生传播,活动页面全网浏览量(PV)2800万人次,日均PV达到53万,页面访问独立用户数突破750万人,通过活动上传表情作品突破2.3万幅,累计投票总量1670万票。

工行多年蝉联全球市值最大银行、最赚钱银行的宝座,被网友戏称为“宇宙行”,兼之其国有银行背景,素以稳重、可信赖的形象示人。此次一改常态,重磅推出了这样一项呆萌、逗比、接地气的活动,据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吴翔江透露,皆缘自“求新求变”四个字。

“基于互联网的玩法和原来传统线下是不一样的。”吴翔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银行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这次互联网金融冲击波始于2013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进入者以行业颠覆为口号,全面拼抢市场。首先是个人支付业务军情告急,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银行支付渠道的重要补充。其次是理财业务分流明显,像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加速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进程,提前将国内银行业推向了全面市场化的风口浪尖。再次是信贷业务遭遇挑战,风生水起的P2P网贷凭借手续简单、方便快捷、无需抵押等优势,吸引了大量融资者和投资者。”

转型之路

“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要以未来为导向。”近两年,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从低调观望到积极参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关系愈加紧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步伐逐渐加快。而一向被外界解读为“船大难调头”的工行,无论是整体战略,还是产品创新,都展现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5年3月,工行高调了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具体来看,该战略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上的“工银e支付”、“逸贷”、“网贷通”、“工银e投资”、“工银e缴费”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及“支付+融资”、“线上+线下”和“渠道+实时”等多场景应用服务。

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这也是工行首次正式以互联网金融银行的形象站在公众的面前。“此次全面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对工商银行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吴翔江表示,工行的互联网金融选择的是一条互联网与金融相互融合发展的路径。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实践,工行的“e-ICBC”战略开局良好,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据工行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定位于“名商名品名店”的“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便突破了5000亿元,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即时通讯“融e联”,用户已达200万户。而“融e行”,也由最初的直销银行定位悄然向面向全网用户的手机银行和网银体系转型。

不过,工行并未就此止步,2015年9月29日,其又正式了“e-ICBC”2.0版本的互联网金融升级发展战略,计划打造“三平台,一中心”的产品体系。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升级发展的战略是,以金融为本,创新为魂,互联为器,构筑起以‘三平台、一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以大银行的新业态、新生态,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为推动自身经营转型提供新引擎。”在9月29日的会上,中国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对工行的e-ICBC2.0版本进行了这样的说明。

谋变未来

“效果显著。”回顾这短短两年的转型之路,吴翔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当然这不是自卖自夸。有数据为证:截至2016年9月末,工行融e行移动端客户数超过2.4亿户,增长17%,其中他行客户数增长占到全部增长的1/3;融e购B2C注册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较年初增长超过50%;工银e支付客户数超过1亿户,较年初增长40%;企业网银证书版客户数超过350万户,较年初增37.6%;融e联注册客户数超过4800万户,较年初增长了9.8倍,月均增长超过500万户,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1月底,更是一举超过了7000万户,月均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愈渐成为工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移动金融生态流量入口。

互联网的渗透正在改变中国金融的整个生态,对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拒绝改变就意味着脱离时代。吴翔江对此深有体会,据他分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主要有三大方向。

第一,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要以金融为本源,“互联网+”时代是各个领域进行跨界与融合的最好时代,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依托长期积累的金融服务经验,为客户带来更加深入的体验,才是银行创新转型发展根本目的。

第二,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要以客户为中心。手机从通讯工具发展成了生活必需品,大众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社交习惯在互联网的渗透将会越来越深。在应用市场化、需求多元化、市场细分化和金融虚拟化大背景下,客户的需求多样性、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倾向也日益显著。商业银行发展必须牢牢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打造满足客户需求、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产品。

第三,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要以未来为导向。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金融行业意味着不拥抱互联网就会被淘汰。这竞争不来自银行行业,也不来自互联网企业,而是来自这时代和未来,来自经营模式和理念能否跟上时展的脚步。

最新消息显示,作为国内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者,工行正全面加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并已着手组建金融科技七大创新实验室,全面推进以互联网金融为主体的e-ICBC架构升级,将率先打造智慧银行体系。这也充分体现了它对新技术、新风险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