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艺术鉴赏课程精选(九篇)

艺术鉴赏课程

第1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rt appreciation courses are more open to art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for medical students, art apprecia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course. This paper hopes to clarify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art and medicin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o elucid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edical students appreciation art courses. Art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moral consciousness, philosophy, clinical practice, and long-term learning development.

Keyword:art;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艺术和科学在人类历史的起点就仿佛双生儿一般同时诞生。早在洞穴文化时期, 原始人发现火种, 其钻木取火行为的背后就意味的是科学实验精神的雏形。现代教育普及的今天, 艺术与科学亦成为自小学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科学教育是人类拓展各个领域前沿的认知工具, 艺术教育则往往被视作陶冶情操的体验过程。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与艺术萌芽

作为中世纪终点, 也是近代起点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为了终结他们眼中文化停滞不前的黑暗 (dark) 时代, 开始从艺术与科学两个方向来重塑人的地位, 唤起人之根本的精神潮流。解剖学作为医学与艺术的重要交汇点, 其研究的热潮是之前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

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 中世纪的解剖学经历了显着的变革发展, 尤其以盖伦影响的支持和批判为分水岭。开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鉴赏课程, 欣赏诸如卡尔皮的《人体解剖学》, 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 或是着名艺术家达芬奇绘制的人体解剖图手稿, 不仅使我们感受到精致透视与线条中的关于人体构造的震撼美感, 还可以领悟古代的医学家们对人体构造, 循环及呼吸功能的突破理解。在当前的医学生教育中开设有关古典艺术鉴赏的课程, 有助于学生以古典时期的科研工作为范例, 激发自身的医学研究精神。更重要的是, 通过鉴赏评判中世纪人体艺术作品, 对照与之相关的医学理念及着作, 梳理解剖学历史发展的变革脉络, 学生们更能学会去认识过往医学在科学意识上的局限性, 以及医学家们在局限之上进行批判与改革的努力, 从而对当下的医学变革与拓展产生更多的反思。

二、艺术对医学死亡理念的影响

无论是艺术还是医学, 死亡都是永恒的主题。在数不尽的艺术流派与风格中, 死亡美学多次成为显着特征, 例如中美洲地域的阿兹特克艺术, 又或是巴洛克时期的虚空派 (Vanitas) 绘画。处理死亡主题的艺术作品有助于医学生在临床与理念方面理解死亡之于医学的背景意义, 更深刻地反思当代医学对死亡的立场, 并且更完善地处理医学上其他类型的道德性问题。

三、艺术与医学中的心理学之深刻联系

艺术刺激人的大脑反应, 唤起人的情感意识, 这种功能与医学上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几乎完全一致。所以在医学院中, 主修心理学专业的医学生尤其应该在储备生物学和病理学知识的同时, 涉猎更多的艺术鉴赏。在一些先进国家, 艺术心理疗法 (Art Therapy) 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手段, 例如患者通过欣赏画作、浸泡音乐甚至自我创作来实现心理创伤的恢复, 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美国艺术心理治疗协会 (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 将艺术心理疗法形容为一项针对心理健康的工作, 通过 (让患者) 制作艺术的创新性过程, 提升和完善任何年龄段的个体在生理、心理与情绪上的健康指标.艺术心理疗法相信, 艺术性的自我表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我行为, 排解压力, 建立自尊与自我意识, 并且更透彻地理解世界。艺术作为一种崭新的心理治疗工具, 更应该在当下的医学院, 尤其是心理学相关的医学生中, 被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拓展医学视野, 突破传统心理治疗手段, 树立新式治疗理疗, 艺术鉴赏更应该被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中。

四、结语

21世纪是一个凸显人文关怀的医学时代。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和多种学科对医学的介入, 医学中人的问题 (诸如身心健康、人体美、生命活力美感等) 日显重要。无论是古典艺术, 近代艺术, 还是当代先锋艺术, 抑或艺术与医学在疗法上的直接结合, 都证明了艺术鉴赏的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协助医学生达到更高的医学成就, 这种成就不仅仅存在于医学技术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对医学生在学医道路上的医德素质与道德意识形态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性烈。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的双重性--以维萨留斯为中心[J].科学文化评论, 2014, 11 (1) .

第2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学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在中国引起广泛重视要从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录像艺术展,这次展览室中国第一次举办此类展览。展览包括了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这也是中国新媒体艺术自20世纪八十年末开始到此时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在课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抽象的说理论、说定义和概念,更多的运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授课手段和媒介。应运而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与新科技相结合,比如教材不仅仅限制于舞蹈视频;教学模式也不限于老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不限于传统的PPT等多媒体教学等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变化,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

一、 教材多样性的转变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和90后、00后学生的成长,必然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单一的书本已经不适应公共选修课程。传统的教材或者说书本知识是按体系脉络和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学内容和设计不够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科书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提纲式文本,而更多是一种提示或者说参考性的资料,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隐性课程(电视、网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视频、电影、录像、数码照片,三维游戏软件等等把知识点具体化和可视化,使课程尽可能的以多样性呈现,并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进而获得最佳的关注和学习效果。所以在《舞蹈鉴赏》这门课程中,开放性接受多渠道的舞蹈知识,可以是跨艺术门类、跨艺术流派、跨国家文化背景等多元化的立体知识。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结合舞蹈视屏讲解为主,然而新媒体艺术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来,相应的教学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努力发挥学生的自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对每节课知识点的理解,自己去收集和寻找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实的体验到教学过程的,这样的改变会让学生觉得新鲜又有趣,对于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好的尝试。在讲授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标准时,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舞蹈作品视频和舞剧作品,请他们自己先期观赏,然后对这种舞蹈形式提出自己是怎么看的。老师更多的是提供平台让他们交流,比如利用微信、QQ建群,这样来至不同系部和专业以及班级的学生们就能够更主动的参与到延伸的课堂中来。还有现在的MOOC、翻转课堂的实施,都很好的在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提示,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移动式学习想结合,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舞蹈鉴赏》作为文化素质的普及课程,知识点只是提及一些常规基础知识,不会涉及更深层的拓展知识。比如在讲现代舞时,就只会介绍现代舞的发展和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但是关于现代舞形成受到哪些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对现代舞蹈的欣赏标准有哪些,可能就不会具体展开。如果把这些拓展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准备(这些知识在网络上都是可以查询到的),再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对于生涩的知识能够接受和消化的更快更好。

三、教学手段的转变

第3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鉴赏课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这是新课标就高中教育所给出的教学结构。就美术这门选修课程而言,作为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综合素质。于此,笔者特结合个人的美术教育经验,对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鉴赏课程做出如下阐释。

一、美术鉴赏课程对高中生的作用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运用观察者自己所掌握的所学所闻,通过视觉去观察美术作品,而后进行体验、分析、判断美术作品,并产生各种联想,从而去理解美术作品,享受艺术文化的过程”。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通过在鉴赏课程中去欣赏、分析及评价古今中外卓越的艺术作品,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所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去感悟作品中所涵盖的精神内涵,而且还能够树立他们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心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做到陶冶情操以及促成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立。

然而,如若想让美术鉴赏课程发挥其作用,首先就需要课程健康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课堂的顺利进行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予以支持。

二、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探微

众所周知,“新课标”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它还要求“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师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同时,美术作为一门“有感情的艺术”,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学生“有感情”地参与其中。经过多年探索,“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由于能够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因而,它被许多美术教师大力应用。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个人认为“趣味性”和“灵活性”是两个不能忽视的“基本点”。

1.“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的实现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带给我们教师的启示就是:兴趣在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兴趣”渗透到美术鉴赏课程中,则需要教师不但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程中将“趣味”广泛渗透。

(1)充足的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中上得津津有味,在赏析美术作品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于教师来讲,首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备好教案。同时,为了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充溢自己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诸如书籍、网络等方式,为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以便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2)“趣味性”的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趣味性”应当从课堂伊始便建立起来。一般而言,利用讨论这种互动教学方式是展开趣味性课堂一个有效的办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讲一个和课程有关的故事,来开始当天的课程。

众所周知,美术、音乐和舞蹈这三个美的形式共称之为“艺术”。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中,让学生去欣赏舞蹈、聆听音乐是非常有利于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例如,在鉴赏我国的水墨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春江花月夜》,或是在鉴赏敦煌艺术之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敦煌舞”等“视听一体”的片段,来带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灵活性”在课堂中的实现

由于篇幅原因,在此所讲的“灵活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用人,在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美术鉴赏课的课堂内容应当具有“时事性”,例如,让学生欣赏当代国内的优秀建筑等艺术作品,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审美观,比方说,带领学生去分析他们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的色彩和构图等艺术特色。

在我国现行的“分数制”选拔体制下,美术这门选修课尚属于高中教育中的“球”,然而它对每一个人人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做准备的。”对美术课等艺术课程而言,它的这层含义更是明显。而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我们应当认清美术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锐意进取,不断革新教育观念,以实现美术课程的功能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第4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目前,我国开设的艺术教育分为普通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范艺术教育。普通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培养艺术“生产者”和师范艺术教育培养艺术的“传递者”,其对象是所有高等院校的学生,其目标是培养艺术的“消费者”。如此看来,普通艺术教育是涉及范围最广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类课程,是所有艺术类课程的基石,也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知识分子的必备课程。

国家教委在抽样的364所《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中显示,高等学校中开设艺术公共选修课的共301所,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82%。被调查的学校类型包括综合性院校、工科院校、师范院校以及医、农、财经、政法、外语、体育等院校,其中综合性院校开设3门以上艺术公选课的学校占被调查的综合性院校的36.36%,工科院校为48.82%,师范院校为50%,医、农、财经、政法、外语、体育等院校为29.59%。从调查结果来看,各类高等学校的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率都不是很高,尤其是综合性学校和医、农、财经、政法、外语、体育等院校,并没有达到基础教育的普遍程度。

尽管有制度上的保证和鼓励以及国家教委的关注,但是不可否认普通艺术教育是现在高等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需要社会上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其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的宿求。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美术鉴赏作为普通艺术教育中必要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和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美术鉴赏可以扩充审美知识

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通过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知识。

(二)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带领同学领略不同的民族精神、人生境界,唤起同学们的理性思考,获得身心上的欢愉感。

(三)美术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作品可以说是艺术家们的创造性的完美体现,从每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艺术家们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反映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提供了思维方式创新的灵感。

三、现在的大学美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尽管各高等院校开设了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但是从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的性质来说,首先需要学生有兴趣去参与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然后是教师如何从那种一、两百人的课程中充分交给学生鉴赏的方式和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对于课程认识的偏差

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偏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首先,美术鉴赏的对象肯定是美术作品,然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实际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等,但是实际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执着于绘画作品的介绍。另外,关于“鉴赏”二字的含义,“鉴”应该是鉴定,“赏”应该是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启发,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欣赏到美术作品的内涵的,但是说到鉴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辨别事物的真伪优劣的,所以实际的课程中,学生接受到的都是欣赏的信息,而没有涉及到“鉴”。

(三)缺乏艺术规律的输入

许多教师的授课过程往往只关注某一件美术作品的外在表象,只接触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而忽视了艺术语言和规律的输入,导致学生们的整体审美水平无法得到发展,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无法举一反三。

四、对美术鉴赏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基础教育中艺术类课程的学习

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基础教育中,接受过12年的艺术类课程的教育,但是反映在实际的美术欣赏的水平却是不够高,说明学生自身没有认真学习的意识,可能也侧面反映基础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对这类课程的不重视。因此,作为一名想要成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下的优秀人才,大学生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地注意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意识,在课外加强对于这类知识的补充和拓宽。

(二)改变课程性质

对于课程本身来说,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注定不能满足其普遍教育的意义。因为公共选修课的上课人数过于大,一方面限制老师的授课形式,另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现在的教育形势来看,如果想要真正培养有审美素养的学生,只有上层做出足够强势的动作——改变其课程性质。

(三)丰富授课形式

尽管在人数过多的限制下,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尽力丰富其授课形式。不能仅仅限于讲解灌输,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主观点的PPT展示、播放相关美术视频、参观美术馆等形式。更重要的是,课程形式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四)结合大学美育等其他课程

鉴于其鉴赏类课程的性质,学生不能自主动手实践,但是可以加强对于艺术语言、规律、理论的介绍,既而可以跟大学美育等有关联课程结合,拓宽其实际的应用能力,打消学生们认为美术鉴赏在其他方面没有用处的想法。

五、总结

在如此强调全面人才的社会中,关于美术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存在很久,但是总没有明显有力的措施使现况有大幅度地改变。本文希望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重要性分析、问题分析和建议,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最终使大学生能全面健康发展,发现美、创造美并且更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学;教学方法

当前新课改对高中美术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拓展美术视野”“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等。而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怎样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现行的美术鉴赏课程大多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且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大多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以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因为,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出发,有效拓展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掘美术鉴赏课的真正价值。

一、精选教学内容,从中西方文化经典中汲取教学精华

为了保障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所教的内容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结合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学设备以及教具等,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符合当代文化环境下青少年的审美标准,能够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就给当代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完全可以从中国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书法的艺术来领悟中国画中关于线条的力度、美感和格调等的鉴赏。教师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意境”来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绘画作品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特征。通过实施多样化的鉴赏手段,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

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鉴于西方美术本身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艺术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西方艺术作品时,不必过分贪求数量的广而杂,也不必过度追求形式的花哨和视觉效果的强烈冲击;而是应该精选富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向学生提供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基本信息,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以人美版高一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出示罗丹的《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等作品,让学生阐述各自对这些作品的心灵体验和审美震撼,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些作品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美感?由此引入教学课题,漂亮、好看一定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这种区别于传统审美艺术的教学内容,必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审美标准的看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普及,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黑板板书改为课件展示,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空间更是给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让师生之间能够自由分享美术鉴赏方面的观点和看法等。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欣赏的艺术作品,对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音频和视频功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更快地步入艺术世界中,并且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欣赏艺术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和学生一起分享美术鉴赏的相关文章、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离开课堂之后也能和教师保持鉴赏学习上的密切交流。

以人美版高一全册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为例,本课是一堂美术鉴赏的理论概说课程,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等。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出示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作品,让学生充当临时的艺术评论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艺术判断,并且将明代皇帝的观点和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以此说明美术鉴赏的角度存在差异性。

又如,在讲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七八十年代,进而深入理解罗中立的《父亲》所创作的意蕴内涵,明白这幅油画的真正艺术价值。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探究作业,让学生选取一幅比较具有年代感的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对作品展开鉴赏,并且将自己的鉴赏语言发表在师生交流的平台上,和大家共同分享。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就应该从教师的角度精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在鉴赏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艺术鉴赏的观点和看法等。

参考文献:

第6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开放,生活中审美缺失的案例越来越多,给不少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美术鉴赏课的价值也一点点的体现出来。又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推行,社会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对高中学生美术鉴赏知识的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如何丰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美术老师一直都在研究和探讨的教学重点。今天,笔者就将对如何丰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

美术鉴赏课程与传统课程教育差异大,学生普遍对美术鉴赏课不予重视。美术课是一门视觉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面向的不仅是专业美术学生,还有非美术专业的同学,较难的美术知识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渐而对美术鉴赏课产生疲劳情绪。并且,美术鉴赏课不像其他文化课程是需要考试检验的。所以,美术鉴赏课渐渐成了学生们的“休息课”,愈发的不重视起来。

教学方法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既有共同点,但又差距显著。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方法种类会比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种类更多、方式更或,内容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不同的教学群体,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在课程前期准备阶段,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综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资源,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中为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自我的美学修养。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鉴赏课

近年来,我国对高中教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给高中美术鉴赏课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了一些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鼓励高中学生拓宽自身知识面,激发自身潜力,挖掘自身特长,并不断发挥自身特长。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鉴赏课老师必须要引导自己的学生不断表达、思考以及观察,使高中生能够用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关注美术鉴赏课程,并且结合学生自身体会来获得一些生动和直观的信息,根据自身的思想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发展学生自我审美创造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分类单元式教学

能够产生鉴赏情绪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化的。目前,主流的艺术作品主要概括为五大类:工艺作品(主要包括陶瓷、玉器等)、建筑类(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雕塑(陵墓、浮雕等)、纸质画品(壁画、油画、漫画等),以及民间美术作品(剪纸、年画等),非主流的艺术作品还包括刺绣等等。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美术鉴赏是懵懂的、是混论的,上课传授的知识,下课立马就能忘记,这是由于大部分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零散而不成系统的。从记忆学的方面来讲,区域性、单元式的教学往往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应该从全局的角度,系统的设计整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从宏观上把握美术知识和美术功能的练习,从艺术作品的分类来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记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的学习水平。

(二)情境式创新教学

实验证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往往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美术鉴赏课与其说是一个课程,更多的是学生与老师在艺术方面进行的一种审美交流。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学的教育方式,有目的通过播放与该艺术作品有关的音乐资料或影像,来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艺术创作背景为主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对该艺术作品审美鉴赏的共鸣,使学生能更加生动的去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综合体验和感受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魅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思维,提升自我美学修养。

(三)实践开放性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才能出真理,美术鉴赏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培养,其教学的是一些高层次的美术作品,由于学生缺乏阅历,有时会无法理解其美术内涵,无法理解便不会参与,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差、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采取实践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比如开设泥塑创作实践课、建筑作品游览课、美术画作临摹课等,能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感彩,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理解艺术作品中蕴藏的美。不仅如此,还能使学生掌握创作作品的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网络,开拓审美范围

美术鉴赏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审美观念的更新换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正处知识吸收期的高中学生由于辨别能力不强,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审美新观念无法判断正确与否,所以往往会去崇拜和模仿一些哗众取宠的错误行为,还美名其曰;这是艺术,向世人表述了一种错误的审美观。现在普通高校都会具备多媒体设施,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能链接网络接轨信息时代,为高中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开拓学生的审美知识范围。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出现的审美事件,在课堂上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和准确的引导,发散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工具设计和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老师出具的鉴赏课题,自己查找资料,一起欣赏、评价他的作品。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

(五)美术鉴赏教学方式的多重运用

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五种: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和欣赏法,这五种教学方法是美术鉴赏教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仅仅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比较的单一。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使用将这些基本教学方式进行多重运用,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运用合适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重返跟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结论

美术鉴赏课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美术鉴赏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善于使用情境式教学、开放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从而增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解玺. 试谈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4:53.

第7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影视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67-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成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影视鉴赏课程既是一门艺术课,又是一门美育课,是让学生在了解与影视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影视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方法,通过影视鉴赏实践提高学生的影视欣赏品味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信息。因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影视鉴赏课程教学中来,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呈现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逐渐普及,教学信息的传递已经不只是单调的教师讲述和板书,而是利用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呈现。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用于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呈现信息的优势,自己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图像、言简意赅的文字,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影视审美情趣,提高影视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动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影视鉴赏虽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在影视鉴赏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看片积极,听课消极。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课的讲授枯燥乏味。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呈现优势,使单调抽象的信息呈现变为多样有趣,生动形象。比如影视鉴赏课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中电影的诞生原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单纯用语言讲述,抽象难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理解电影的原理,在PPT中插入诡盘、走马盘、活动视镜、马奔跑的电影胶片等图片,以及马奔跑的FLASH逐帧动画等,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清晰地表现电影诞生的原理,使学生在轻松的图片和动画欣赏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针对学生看片积极,听课消极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把影片欣赏和理论讲授结合起来,运用丰富的影像资料,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观摩影片片断引出影视鉴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影视语言的学习。比如在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最后一分钟营救”,结合影片向学生阐述电影蒙太奇的概念和剪辑技巧;在讲授好莱坞类型电影时,可以把各个不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如《与狼共舞》、《摩登时代》、《雨中曲》、《蝴蝶梦》、《克雷默夫妇》等影片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进行讲解。通过经典影片的观摩,学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了解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切合初次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影片的观摩,确保了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讲授而又不单调枯燥,使学生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潜移默化的美育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第8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长时间以来,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重视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艺术方面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以及在艺术方面评论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在实际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当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且将其当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其更好地贯穿和渗透于相关的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鉴赏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落实,甚至并没有开设相应的美术课程。同时,美术课堂教学的相关使用设备不够健全,比如缺乏陶艺工作室以及书画工作室等。另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安排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学生来讲,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方法和途径,很多学生都喜欢鉴赏课,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深刻。对于教师来讲,对于鉴赏课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能够进行精心的备课,就会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再加上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比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很少能够引导学生以鉴赏的角度针对美术作品加以分析和评论。另外,教师虽然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但是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化,很难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欣赏。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欣赏艺术作品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力,包括艺术成就、艺术价值观和内在意义。为了提高高中美术欣赏的效果,学生应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综合素养。只有具备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学生才能对艺术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教授学生各种有效的鉴赏方法,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衡量学生的修养和素养时,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艺术是一门能给学生日常生活带来潜移默化影响,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科目。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体现在一些教师思想落后,对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指导作用不大。这样,一些学生就不能完全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和活力,教师也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开展科学合理的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美感。

三、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当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要想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作品欣赏过程当中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促使学生的潜能能够获得充分发挥,不断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例如,在教学《礼仪与教化》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教材当中的实际内容以及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和掌握古埃及人、古埃及美术以及古埃及人的思想观念。然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狮身人面像的神话故事,并且向学生提问:法老的身体为什么要做成狮子形象?将法老修建成为人面狮身像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鉴赏当中深刻了解到金字塔实际上是法老的陵墓,不仅外部非常宏伟壮观,其内部的装饰也是精心设计的,并且有很多壁画。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对于相关艺术内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构建和谐关系,营造课堂氛围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环境。通过和谐关系和课堂氛围的有效构建,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之下全身心投入美术作品的欣赏当中,不断增强自身在审美方面的体验。在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当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当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学生能够逐渐对美术艺术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过程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因此,这节课实际上就是对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延伸和提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向学生进行图片展示,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与形式美法则相关的关键词,比如节奏、大小比例、平衡、重叠以及连续、左右对称和重心平稳等,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美术艺术作品当中所包含的精神和意义,并且能够在实践当中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感染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针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以有效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来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形象的展示去充分体现抽象的描述,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融合实际的教育内容,科学、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鉴赏过程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将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学生能够在鉴赏当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提升鉴赏能力,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从传统到现代》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充分展示人民大会堂当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并且运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作品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感和民族风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角度和方位进行图像展示,能够促使图像变得更加鲜明,学生能够在观察之后对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加强课堂训练,传授鉴赏方法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课堂训练,并且能够教会学生掌握进行美术鉴赏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鉴赏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艺术作品当中所包含的真谛和内涵,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当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还可以将比较式鉴赏、形式分析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感悟式鉴赏等相关的鉴赏方法渗透于实际的美术教学当中,指导学生从自身的鉴赏经验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热情,深刻感知和体会美术作品。例如,在教学《光与色的世界》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印象派的法国画家—莫奈,并且带领学生对其作品《野罂粟》进行欣赏,促使学生能够描述出画面当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印象派画家与其他的画家是不同的,印象派画家更加喜欢走出画室,并且能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当中捕捉色彩的瞬间变化,然后进行创作。在进行感知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观察、分析、比较以及综合等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相应的鉴赏,无形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9篇:艺术鉴赏课程范文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美术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且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在中学开设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适应美术教育的要求。而美术鉴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鉴赏者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从严格意义上说,美术鉴赏即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因此,新课改下美术作品鉴赏课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系列的审美活动,其中,教师应当注意:1.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2.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3.教师要设计好一系列问题。4.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

在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种鉴赏方式和鉴赏方法,来促进中学美术作品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种鉴赏方式:专题美术鉴赏、随堂美术鉴赏、参观鉴赏

专题美术鉴赏——是利用整节课时,围绕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美术种类进行全面的介绍、赏析,使学生较系统、较深入地了解有关这一美术类别作品的特点、相关的文化背景及其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随堂美术鉴赏——是从某一技法的角度进行的示范性美术鉴赏,使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这一美术种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现代美术教学正将“美术鉴赏”渗透于日常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遍及每一课。

参观鉴赏——是组织学生参观美展、博物馆,访问美术家并看其表演,或参观城市建筑,去商业街观看橱窗、商品造型、装潢等活动。依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可组织不同的参观点。有的重在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有的重在对表现技法的理解,有的重在启发学生的设计等等。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目前参观鉴赏仅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

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鉴赏中,学生往往凭单一印象(直觉)来鉴赏美术作品,但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各搜集与鉴赏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鉴赏内容的距离,产生鉴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再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鉴赏与给画、工艺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鉴赏课不应是一味地鉴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鉴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期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且这四个领域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鉴赏教学与工艺、绘画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的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有蕴含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着等等的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鉴赏者的直觉,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鉴赏主体(学生)受到鉴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转轴拔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无为重要。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功倍。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其强调“虚静”,主张鉴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凝神体验。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能使学生装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鉴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鉴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鉴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