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公司审计舞弊精选(九篇)

公司审计舞弊

第1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Abstract: Accounting fraud is a major social issue that troubled the audit profess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exchanges in China, the accounting fraud offen occurres in listed compan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ssues of the accounting fraud in detail.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审计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accounting;auditing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44-02

0引言

会计舞弊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更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治理会计舞弊已经非常必要。本文选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审计对策。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及舞弊特征

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迄今为止,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有很多,就会计舞弊形成的三角形理论本了具体探讨。会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阿尔伯雷齐特提出的,也是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个代表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舞弊的产生是由于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要素组成。

1.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压力①融通资金的动机。压力因素是上市公司舞弊者的行为动机。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动机是会计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为了逃避不利后果,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动机尽量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进行利润操纵,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会计舞弊则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②公司业绩动机。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在一个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完全为市场反映,会计舞弊必然是徒劳的。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强式有效的市场,股票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给舞弊者以可乘之机。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同其形象密切相关,这样刺激了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投资者而倾向于公布好消息,隐瞒或者推迟不利信息的披露,以获取种种经济利益。③管理人员获利或避免被处罚的动机。我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控制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达到预计的目标,通常会向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修正,利用各种手段实施会计舞弊,满足自身需求。

1.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机会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股东大会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及最终控制权;经理,拥有公司的经营权;监事会,拥有公司的监督权。这三种权力应当形成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的平衡状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有效运营,从而使公司相关利益者取得最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还不完善,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情,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在经营者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与空间,经营者凭借自身对公司的管理权威,从而在有关信息占有及公布上享有信息优势,导致会计舞弊成为现实。信息不对称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条件。

1.1.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借口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借口,指存在某种态度、性格或价值观念,使得管理层或雇员能够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或者管理层或雇员所处的环境促使其能够将舞弊行为予以合理化。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当然,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表明发生了舞弊,但在舞弊发生时通常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在研究规制舞弊行为的方法时也要针对这三方面的诱因对症下药。

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

1.2.1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是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动机是异于正常的会计活动,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行为。这是因为,正常的会计行为是对诸如预算制定、业绩评估、成本控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行为,是客观的满足企业外界各方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了解的需要。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却是为了歪曲这些事实。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差错又有着本质区别。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故意的,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而会计差错是无意识的行为造成的。在对一些会计计量有误的地方,就其是舞弊还是差错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会计差错一般发生的具有偶然性,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联系性。

1.2.2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如果能逃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其舞弊的手段往往都极其隐蔽。首先,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与串通程度有关,如果舞弊的牵涉面越广,则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越难以发现。其次,会计舞弊的行为与参与舞弊人员在企业的职位有关。因为,舞弊人员的职位在企业越高,调查舞弊的行为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而且,由于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企业会计舞弊的行为一般都是精心策划的,在舞弊策划的过程中,就已经为各种舞弊的行为实施找好了各种理由。

1.2.3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后果严重性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通过精心策划的,不通过特殊的审计程序一般很难觉察到。因此,一旦有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了,就不能排除该企业在别的会计活动过程中没有实施舞弊。因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管理层有可能凌驾于控制之上,并能够当意识到,可以有效发现错误的审计程序未必适用于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具有隐蔽性,其产生的后果不是单方面的。一方面,其舞弊的行为结果是严重歪曲事实,将会侵犯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及其相关人员对企业的知情权,严重误导外部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扭曲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市场机制有效地运行。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是对会计的公正、真实性、独立性的挑战,为企业健康经营的环境和社会的诚信制度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2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对策

2.1 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恪守职业谨慎,恰当运用专业判断识别与评估舞弊风险,并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及时调整与改进审计思路及程序。审计人员应客观地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对于任何潜在的异常指标或迹象追踪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2.2 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的独立性,有效查处会计舞弊,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管理。因为从执业人员的素质建设来看,高质量的审计必须有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及工作人员。我国应该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事务所内部也应当制定完善的针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奖惩规范,确保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内部环境。②行政处罚合理配置。种情况,在行政责任方面,应当适当加强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责任。并且除了罚款和警告,更应该加强对暂停执业资格、取消证券从业资格、吊销执业执照、撤销事务所和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等处罚手段。注册会计师行业本就是以“独立、客观、公正”立身于社会的,舍弃了诚信的执业人员乃至事务所,其审计鉴证便失去了权威性,也就没有在该行业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行政处罚力度要合理,要有力度。③开展新型同业互查。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制定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并切实组织实施。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将约束与激励相融合,具体安排如下:首先由企业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若干年组织一次同业互查,某事务所可以自由选择检查另一家事务所对某公司的审计报告。一旦查出舞弊问题,则被查事务所若干年前从该公司所得一切收益,都必须全部转入执行同业互查的事务所,并且以后若干年内,对这家公司的审计权也必须一并转入其门下。

2.3 充分运用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法花样尽出,许多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未能被发现。分析程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是一个全程性的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分析程序是审计取证程序中的一种,在传统审计方式中,分析程序一般作为审计取证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但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它以其识别风险的特殊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实施现场调查目前,我国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主要是看其与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这种单纯的从报表向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追索审查的方法,需要一个假设条件:即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的事实真相一致。如果公司采取伪造原始凭证(如伪造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的方法进行舞弊或恶意欺诈,那么这种以查账和对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必定遭到失败。如果审计人员能在审计之初多花点时间到生产、管理现场作控制测试,与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质检员、库管员、统计员、业务员等交谈询问,许多管理漏洞,真实的生产经营及销售情况是不难被发现的。

2.5 深入了解客户客户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层可能会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影响管理阶层的诚信,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会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评估客户的经济状况,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及其产业的了解。经济状况包括内在及外在两个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经济景气及竞争情况,内在因素包括财务结构及经营绩效。在获取客户经营业务的性质和所在行业情况的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虑哪些信息能够用以识别舞弊。注册会计师应运用专业判断辨别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子,评估舞弊的风险。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会计舞弊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这要求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会计舞弊行为以及审计对策,以使我国经济步入正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外,本文仅对会计舞弊行为作了初步探讨,由于自身学识和水平的局限,仍感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继续予以关注,以期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46-03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加之上市公司的审计力度依然较为薄弱,导致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防范财务舞弊体系,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将审计应用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防范中,发挥审计真正的职能作用,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财务舞弊现象的生存环境,斩草除根。财务舞弊的防范工作是审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改进完善现有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式成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不变话题。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意义重大。首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恶劣影响下,其直接受害者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他们的利益会因财务舞弊现象而受到直接的损害。其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舞弊现象进行解决,将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调控下的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造成一定冲击,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内部原因

(一)上市公司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首先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失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交叉点的重要媒介工具,在企业各部门实现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公司实现上行下效统筹兼顾的管理模式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公司正常的生产运营保驾护航。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留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出发结合可能导致财务舞弊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其次,董事会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导致了股东的控制权被搁置,而董事会对公司资产的调动权无形中被放大,这种一边倒的治理模式,为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另一原因,就是企业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独立董事会被架空。董事会和管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被打破,由企业的管理人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资金流向进行直接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概率。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审计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成为解决当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企业以财务舞弊方式牟取私

部分上市公司为谋取私利,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以财务舞弊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获得融资渠道和注资机会等等。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给股东交一份更好的答卷,选择财务舞弊的方式,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获得更高的业绩评价。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筹取更多的资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财务舞弊为手段,无疑成为企业打出的一张王牌。通过虚假财务报表真实情况,将企业的利润蛋糕做大,从而哄抬股票价格,并在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投资。这也是上市公司之所以铤而走险,为谋取私利选择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上市无疑为该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前景,也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途径。部分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资金支持,将希望寄托于金融市场。因此,通过财务舞弊粉饰财务报表,获得上市的机会来筹集所需资金,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

三、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原因

(一)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存在纰漏

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结构不够完善,为财务舞弊问题提供了生存的温床。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席,在财务舞弊问题上,依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财务舞弊的防范问题上,由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企业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核算方式并不适用于企业该阶段的经营成果或是核算范围和空间,不能真实有效的反应企业该阶段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借此机会利用关联方,实现财务舞弊目的。因此,如何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根据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调整更新,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健全现有财务舞弊控制方式,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重要关卡。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在逐渐的被建立起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这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显然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日益需求。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文件的强制手段,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成为新的建设方向。

(二)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方向较为局限

上市公司的企业会计之所以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与社会职能部门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管方向存在一定局限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的各职能监督部门,专业人才的缺失。这就导致了在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过程中,职能部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及时的对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披露。另外,由于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足,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舞弊防范。加之现有的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在利益驱使下被企业内部操纵财务报告的内部人员所收买。第二,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这就导致了其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加之现有的法律,大部分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我国,对于会计行业相关法律体系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缺失。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法律文件中的模糊点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对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加大惩治力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法律惩处的行为。第三,我国证监会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将证监会的制度趋于公开透明,并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中显得至关重要。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企业内部优秀的会计队伍是杜绝财务舞弊问题频繁发生的基础,为更好的提高会计报告的质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根本上杜绝财务舞弊财务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意义重大。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保持审计单位较强的独立性,在防范财务作假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要想从根本上对症下药,还是要从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企业方面而言,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通过鼓励相对从业人员深造学习,出国交流,参加理论调研等方式,不断的丰富理论经验,丰富工作经验。实现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使其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由点到面进行凝聚,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综合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成果。第二,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保障是从根本上拒绝外部诱惑的前提。为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会计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成为协助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舞弊行为的助手,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生财务作假的概率。就国家方面而言,要注重对高校人才,会计领域人才,进行专业的会计教育,提高我国会计教育水平,通过高校的教育水平来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为以后企业储备优秀会计人员提供了渠道和途径。

(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财务作假行为,降低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概率,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指导核心。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把握,及时对企业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披露。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打破现有内控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报表假装,是财务问题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操作来实现在短时间内聚集资金的目的,该方式最为直接也最为便捷。虽然,一经发现财务舞弊问题企业将会面临法律处罚,但在融资渠道拓宽和引流注资的诱惑下,有利于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丰富产品结构,这是让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打破存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瓶颈口的重要举措。保持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对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关注和跟踪,及时的发现问题,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披露和解决,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时与该行业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缩短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时间。将构建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于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中,从根本上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

(三)关注审计过程中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该标注出最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的薄弱环节,并对该类交易过程,进行重点跟踪。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手段来实现粉饰财务报告,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舞弊方式。部分上市公司,为从财务报告数据的成本、资金流向和内部资产转让等多方面,进行虚假数据操作,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为企业财务作假打掩护。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审计师加大对该环节的审查力度,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审计措施成为重中之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其他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跟踪。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其他应收款项账户和其他付款账户,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跟踪,而不是将函证作为审计工作单一的衡量标准。虽然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审核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敏锐性,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企业的内部舞弊行为。因此设置其他收款项和其他付款项作为重点参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规避隐性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结构

随着审计行业逐渐趋于一体化建设,规范审计市场的行业环境势在必行。当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制度虽然大体流程相似,但细枝末节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求同存异,规范审计市场结构,促进审计制度逐渐趋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审计市场的结构进行整合,首先可以提高审计市场的的要求。我国的审计领域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时间上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审计工作由于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导致环环相扣的审计行业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引导国内的审计市场走国际标准化路线显得尤为重要,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宏观调控行业竞争合作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我的审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审计市场的集中程度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三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收费进行引导,监管方向同样不能忽略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规范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年报信息进行披露,以此规范审计收费的行为,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披露,督促披露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审计市场趋同规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对我国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长远角度而言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重视存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势在必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入手,到人才的培养,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审计市场的规范等方面投入关注,防微杜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折射出企业的运营管理、金融市场的经济变动等诸多问题,因此,防范根除企业中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国家经济市场秩序的安定而言意义重大。

[参 考 文 献]

[1]王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J].西部财会,2016(2):75-77

[2]陈瑶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5(10):87-89

[3]林丽.农业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及审计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236-238

第3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关键词:财报舞弊 审计策略 博弈论

一、上市公司财报舞弊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 一 )上市公司财报舞弊研究背景早在十八世纪初,由于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而引发的公众对股份公司财务舞弊和民间独立审计的关注,至今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财务舞弊案件更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从美国“安然事件”导致安达信公司破产,到国内早期的银广夏、琼民源等重大舞弊案,直至后来的郑百文、东方电子等案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愈演愈烈,其中银广夏事件更是直接导致了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注销。这些舞弊案件的发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使广大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基于此,社会公众不断要求独立审计师承担起审查财报舞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已成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系列重大舞弊案的发生,证明了传统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在揭露重大财务舞弊方面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是由于财报的舞弊手段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审计人员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策略很难识别。传统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受到巨大挑战,需要新的理论修正不足,以提高职业界对舞弊的职业关注及发现舞弊的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适时地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于2003年了3项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民间审计的审计目标定位发生了实质改变,除了鉴证财务报告的“合法、公允”,还应合理保证发现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即兼具舞弊审计的特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界也一直致力于舞弊审计策略与方法的变革和提高。2006年财政部了48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标志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势正式接轨。新审计准则体系以审计风险准则为核心准则,突出强调了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和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其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据此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审计理念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彻底转变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在全新的审计模式下,如何完善和发展财报舞弊审计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审计人员识别和揭露财务舞弊的能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 二 )上市公司财报舞弊理论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观点:(1)博弈论。博弈论试图把理性个体之间的冲突模型化并预测其结果。如果将企业看做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那么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则十分重要。投资者更乐于获得更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助于评估投资的预期价值和风险,而管理者出于提高与其薪酬相关的净利润以及更容易借款的考虑,往往对净利润进行操纵,我们可以将这种情况模型化为一种非合作博弈,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和理解财报舞弊发生的根源。(2)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博弈论的一个分支。信息经济学将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组织的沟通语言,将委托人和人联系起来,体现了企业利益多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并为后续阶段的博弈提供决策基础。而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容易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非常容易发生逆向选择的问题,因为公司的管理层相当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讲,拥有更多的关于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私人信息或内部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可以直接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价值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从而影响或改变帕累托改进的实现。

二、上市公司财报舞弊的诱因分析

( 一 )迫于外部期望压力 (1)外部期望的现实分析。出于迎合外部期望的目的而对报告净利润加以“修饰”,是公司财报舞弊的直接动因,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预期,从而保持或提升公司的股价,以满足更大的资本市场融资需求而进行盈余操纵,是人们公认的原因。著名的美国华尔街盈利预测机制是典型的外部期望压力。如果上市公司公布的剔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每股税后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测其股票价格便会上扬,否则便会大幅度下跌。如IBM公司,因在某一季度报告的每股税后利润(EPS)比华尔街财务分析师预期的少一分钱,导致一天内股票价格下跌了6%,市值损失数十亿美元。久而久之,华尔街的盈利预测对美国上市公司形成了无形的控制,上市公司要以华尔街的预期为标准操纵会计报表。美国经济学家根据美国1976年至1994年的盈余资料调查发现,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常有零的误差却很少有负的误差。这说明管理当局确实有管理盈余以迎合证券分析师关于盈利预测的行为。我国还没有华尔街这样影响巨大的盈利预测的机构,但我国上市公司同样不能避免外部期望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证券监管机构和投资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其各方面制度尚不完善,上市公司承受着较大的资本市场融资压力。享受资本市场“免费资源”是诱导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因此压力作为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表现为筹资压力。蓄意舞弊以符合证监会形式上的要求,达到其上市圈钱的目的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特殊动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行的监管政策仍缺乏应有的效率。另外,已上市的公司若由于经营状况不良而损害股东利益,证监会将会对其作出特别处理,即所谓的ST制度: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股票,特别预警。而如果连续三年,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最后一年未能恢复盈利,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上市公司为了不被纳入特别处理的行列,或是为了尽快摘掉ST的帽子以规避退市风险,往往会采用各种方法甚至是欺瞒手段以粉饰和美化公司财务报告,以达到证监会要求的正常标准。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主要是投资人决策偏好的影响。根据期望理论,投资人通常根据相对于一个参考点来评价公司的业绩,这个参考点往往是原有的获利水平或外部证券分析师的预测结果。并且投资人认为跨越参考点(即扭亏为盈时)有最大的价值增长幅度。利用投资人这种决策偏好,上市公司趋向于报告略微盈利,避免报告亏损或盈余下降,从而出现“微利现象”。以迎合投资人的决策偏好。美国经济学家根据美国1976年至1994年的盈余资料调查还发现,略微盈余的企业和盈余略微增加的企业特别多,而略微亏损的企业和盈余略微减少的企业则非常少。这说明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以避免报告亏损或盈利下降的倾向。而管理者对投资者期望的迎合,实际上是二者进行博弈的结果。(2)外部期望的博弈论分析。我们可以将上述情况模型化为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非合作博弈。假设管理人员有两种战略选择,切必须选择其中一种。将第一种战略选择称为歪曲(D),我们可以想象为内控系统不健全或选择会计政策来最大化或歪曲报告净利润;第二种战略选择为诚实(H),我们可以想象为保持一个非常健全的内控系统,并提供相关可靠的财务报告。而投资者也有两种战略选择,即购买公司股票(B)或拒绝购买(R)。各种战略组合中双方能够得到的效用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了投资者和管理人员在各种不同的战略组合中的效用水平,如果管理人员选择H,投资者选择B,那么投资者将得到的效用是60,管理人员得到的效用是40,我们也可以同样解释其他三组数据的含义。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假定参与人都具有对方的完全信息,即投资者知道管理人员的所有战略选择及其效用,同样,管理人员对投资者的战略选择和效用也了若指掌。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最终被选择的战略组合。首先,可以很轻易地排除RH和BD这两种组合,这是因为,如果管理人员选择H,投资者将推理得出选择B是更明智的,因为选择B能够得到的效用是60,而选择R却只能得到35的效用,因此,RH这种战略选择不会发生,同理,BD也不会发生;其次再来分析组合BH,如果投资者选择B,则管理人员更倾向于选择D,即BH组合也应当被排除;最后,只有RD是唯一不受影响的战略组合,如果管理人员选择D,则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R,同样如果投资者选择R,管理人员也更倾向于选择D,因此在这个博弈中,RD这一战略组合,即管理者会采取某种方式歪曲财务报告,而投资者拒绝购买公司股票这一结果是纳什均衡。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最终管理人员选择了歪曲财务报告这一结果,因而博弈论印证了外部期望压力这一因素对财务舞弊的作用。

( 二 )薪酬计划的刺激根据委托理论,依据企业的经营成果来确定管理人员的薪酬,是存在道德风险时激励管理人员的唯一可行方法。从会计的角度看,把净利润看做企业经营成果是很自然的,并且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净利润与管理人员努力联系越紧密,薪酬契约就越有效,而与股票价格相比较,净利润不易受超出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经济事件和缺少努力程度信息的影响,因此以净利润为基础的薪酬契约就成为多数公司的选择。西方学界通常将这种以当期净利润为基础的薪酬计划称为“分红激励计划”。对于实施分红激励计划的公司而言,管理层的业绩直接由当期报告净利润决定,公司净利润越高,对管理者个人就越有利,因而分红激励计划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盈余的重要动机之一。1985年,学者Healy发表名为《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影响》的论文,文中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Healy观察到,在操纵盈余之前,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由于外部的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管理人员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以使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在Healy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通常为了降低风险,分红计划会规定下限,而为了控制可能承担的巨额风险,公司也可能会设置上限,一个典型的分红计划往往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当净利润介于盈余下限和盈余上限之间时,奖金呈线性增长;低于下限,奖金为零;如果没有规定盈余上限,则奖金将沿图中的虚线增长,而如果规定了盈余上限,当净利润超过该上限时,奖金将不再增长,即超过盈余上限的那部分得不到相应的奖金。当分红计划成为操纵盈余的重要动机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当期净利润位于上下限之间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金,管理人员会采纳增加报告净利润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即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和美化财务报告;当公司净利润低于下限时,由于当期已无法获得奖金,管理人员可能采纳进一步降低报告净利润的会计政策,以使未来年度获得奖金的机会增加;如果净利润偏高而超过了上限,也会促使管理人员采纳降低报告净利润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因为超过盈余上限的那部分净利润当期已无法获得相应奖金,如果采取提取秘密准备等方法,会增加未来获得奖金的可能性。

三、上市公司财报舞弊的手段及其审计策略

( 一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本文将主要以丹东化纤公司和科龙电器2008年的年度报告为例来说明。这两家公司都是已经被“ST”的公司,而在2008年的财报中,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对其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透过这两家公司的财报,我们可以发现以下报表粉饰的手段:(1)通过非正常损益实现盈利。在丹东化纤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 2008 年度丹东化纤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盈利。在连续三年亏损后的第四年实现了盈利,为其保留上市公司资格创造基本条件,对相关方面判断其持续经营提供了依据。”在正常业务无法为公司利润总额创造盈利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非正常业务或其他偶发事项创造收入,有时甚至是虚构收入,虚增利润,在报告日后再做退货处理冲减收入。这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2)利用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增加利润总额。由于地方经济状况往往与政府政绩相关,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当地政府为了扶持上市公司,或使其扭亏为盈,会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和补助,上市公司利用这些补助,能够大大提高其利润额。如“为保证丹东化纤公司的上市资格,丹东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丹东化纤公司给予了相关支持,最直接表现是给予了2000 万元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使得原本亏损的企业在利润上有了巨额增加项,从而为规避退市创造了条件。(3)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以虚增资产、调节利润。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很可能是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的不合规操作。长期是应收账款挂账,可以达到利用其转移资金、调平账款、多提坏账准备金甚至私吞已收回的应收账款的目的,从而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如在科龙电器的财报中,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其2001年至2005年间的应收账款尚有6.51亿之巨,这一情况虽然与其牵涉进的关联方交易案有关,但巨额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疑虚增了科龙电器的资产,给投资者造成错觉。(4)利用关联方交易,增加收入来源。主要表现为和关联方串通,采用或以关联方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或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等几种作法。另外,为了规避审计人员对关联方交易的清查,公司一般采用利用第三方做“桥梁”的方式,通过该第三方进行关联方交易,以部分掩盖其非正常的关联方交易的本质。如科龙电器原大股东格林柯尔系公司通过天津立信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特定第三方公司与科龙电器发生了一系列不正常现金流入流出,这也是造成前述科龙电器巨额应收账款挂账的主要原因。(5)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调节的惯用手段,在业绩好的年度集体大量的秘密准备,以平衡当期利润;而在业绩下滑时,就赚回这些计提的准备金,减少当期的费用或支出,从而实现增加利润的目的。这些准备金的提取是否存在上述情况,不得不令人思考。

( 二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应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主要有:(1)对报表外因素的关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首先应当对公司有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对除财务报表外的有关因素进行关注,可能会在其中发现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甚至舞弊的迹象,这主要包括:一是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情况,例如政府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污染较重的企业而言,这一措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而排污设施等的购置,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利润总额,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因而,审计人员应当首先关注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外部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带来重大影响。二是深入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市场经济往往呈现出行业特征,评估客户的经营状况,有赖于审计人员对客户及其行业两方面的了解。当企业出现与行业相关的以下情况时,审计人员就应当警惕。它们是:行业或产业日渐走下坡路;科技环境快速改变;许多同类公司发生经营失败;同行业之间获利能力差异较大,尤其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表现明显差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估客户财务报表有无舞弊的可能性,判断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程度。三是密切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前文提到,上市公司为了不被ST或退市,往往采取措施美化报表,因而,经营状况不佳是企业粉饰报表甚至舞弊的原因。企业对财务报表的粉饰一般采取舞弊的手段,而财务舞弊的作弊者通常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极力设法隐瞒,作弊者的管理层次越高,审计人员越难以有效检查。因此,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对可能导致管理舞弊的征兆提高警觉,比较重要的舞弊征兆包括:经营业绩的异常;那些可能预示特定动机的管理当局的特征;组织结构的异常以及与外部交易主体之间违规关系的存在等;会计、控制和组织结构方面的一些征兆;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也能够发现一些警报,如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在一个充满危机的环境下经营,迫于报告有利收益的需要,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收益质量的不断下降,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以及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量问题。(2)技术方面应采用的策略。首先,实施梢售业务的裁止测试。注册会计师对于临近期末发生的非正常损益以及大额、异常的销售业务,尤其是毛利率奇高的销售业务,必须特别加以注意。上市公司有时迫切需要良好的收人来美化经营业绩或达到预先制定的目标。通过虚构销售和非销售业务的方法增加利润也就成为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销售的截止测试能有效地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这种阴谋。在实施截止测试程序时,应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主营业务收人明细账的记录逆差至记账凭证,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检查已人账收人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证实销售业务的真实性。其次,审查补贴收入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通知》精神,相关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2002年以后就不得实行了,然而处于地方保护主义,我们仍然能够从2008年的报表中看到变相的政府优惠和补助。而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做了相应改革,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着重关注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将政府补助却认为递延收益而非一次性确认为收入。第三,关注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的应收账款,如果确实存在这一情况,应对该应收账款的来源实施彻底清查。审查相关销售业务的账簿、凭证和单据,判断销售业务的真实公允性。并重视对与该笔应收账款有关单位的函证,对函证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复核。如果该应收账款与关联方相关,则应当更加审慎的审查关联方交易的实质,以确定应收账款的实质。第四,关注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通过关联方交易做出好看的会计报表,是企业提高形象或体现领导者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客户管理当局获取关联方清单,并实施复核、分析程序,以识别关联方、确定关联方的性质。并通过检查记录等程序,关注是否存在以下关联方交易:以远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将下属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但只收取少量或根本不收取现金;在只花费很少代价或根本不花费代价的情况下,收购控股股东下属的子公司;将大量的款项贷给控股股东,款项回收不理想,或者以较高的利率计息;控股股东减免客户的利息费用或本金;控股股东以非现金资产认缴股份,作价价格远高于账面价值;股东以向公司借款认缴股份或虚构银行进账单认缴股份。对非正常的交易,审计人员必须特别注意。最后,审查减值准备项目,有无计提“秘密准备”的现象。由于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因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泽霞:《识别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之预警信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2]曹立:《论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识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丁友刚、郝玉芹:《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分析与警戒信号识别》,《财会通讯(学术)》2004年第12期。

[4]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年第7期。

[5]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第4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同时损害并且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这也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通常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利用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会计报表舞弊则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同时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以及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忽略以及错报。这其中涵盖了对会计报告依照编制的会计记录或是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是更改;同时更对会计报告的交易、事项以及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是故意对其进行忽略;同时与数量、分类、提升方式或是披露形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故意误用。同时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只关注下列两类舞弊行为:侵占资产,这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是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会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其原因也可能是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是其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问题分析

(一)会计报表舞弊的主体

尤其是舞弊主体上财务舞弊可分为管理层舞弊以及员工层舞弊。从另一方面来说,管理层的舞弊手法则是更加高明,而且其带来的影响则是更为恶劣。因为管理层其处于整个上市公司的高层地位,拥有的权利甚至可以超越整个公司的内控体系,同时其“眼界”甚至更为宽广,同样其胃口自然也不小。与之相比较,员工层的会计舞弊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二)会计报表舞弊的目的

会计报表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的降低将会致使股价处于低沉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利益,同时还可能影响整个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因此会计报表舞弊通常是企业管理层或者是经济分析师等相关单位必须串通在一起,进行会计报表造假,并且用过相关粉饰手段来欺骗获得投资人的投资。某些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报表欺诈上市,同时再利用增发或是配股等方式疯狂敛财。

三、会计报表舞弊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

构建并完善规范化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在于为了维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与降低管理层决策以及执行的失误,而且中小股东是投资者的弱势一方,难以参与公司经营与决策,尤其是其利益更容易受到损失,因此必须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合理的外部环境。

(二)社会监督机制未形成

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由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构成。外部监督则是指财政监督、会计报表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税务监督等等,由于监督标准不是统一规定的,各个部门在管理方面通常是各自为政,但是其功能又是相互交叉,这样极易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效的?Y合,同时其无法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出监督功能。尽管相关部门每一年都会进行税收财务物价监督,同时会计事务所每年也要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验证,然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其深度、广度、力度等都没有办法能够有效的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就无法有效形成再监督机制。但是内部监督的内部审计其作为国家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以及控制,从而保障了国家财经法规的彻底执行与落实。同时有时单位领导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其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是此方式并没有被上市公司所接纳,其基本上无法起到有效监督。

(三)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或是缺乏职业道德

凡是在上市公司中会计工作人员的执业技能应该是毋容置疑的,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尤其是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的不良风气则是会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下许多职业人员是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而且在个人、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膨胀,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为国家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得部分会计工作人员放弃自身职业道德,追求自身欲望。

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问题以及审计策略的优化措施

(一)充分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

要对客户的经济经营状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其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充分对客户的经营以及相关产业的了解。尤其是经济状况涵盖了外在以及内在两个因素,外在因素是指经济景气以及竞争情况的影响,而内在因素是会计报表、财务结构以及经营绩效。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够帮助投资者得到更真实的投资信息。

(二)构建并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

会计报表的舞弊的审计程序与传统审计程序基本一致,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考虑会计报表舞弊的风险。而且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重点注意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这也能够有助于发现并查处会计报表的舞弊。构建完善的审计程序主要涵盖以下几点,首先是分析性程序,从实质上来看,该程序是其重要的一个程序,当下有以下几种特殊的分析方法,首先是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方法;其次就是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以及收付实现制验证分析方法。

(三)会计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态度通常就是指审计师运用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并且取得证据的有效性、同时并对相关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或是管理层声明的可靠性产生的怀疑来达到警觉的目的,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这些尽管看起来可无关或者是没有联系的痕迹,却能够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提出合理的疑问,同时锲而不舍的追查下去,这样也能够确定是否致使会计报表的重大不实表现,从而将排除合理怀疑,一直以来审计职业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通常是既不能一味的觉得管理层都是诚实或是不诚实的。

(四)专家实地调研

要想彻底消灭或减少会计报表舞弊问题的出现,注册会计师扩大实地调查的程序必不可少。调查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深入企业内部,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严格调查,进入企业的生产现场,当面巡视企业的生产流程,询问在岗工作者,获取来自企业基层的第一手信息,这样企业内部经营的漏洞和问题很容易被人发现同时可以得到与科员报告完全不同的信息,这是重要的内部调查;其次注册会计师还可以进行外部调查:对产品供应商、商甚至消费者进行询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要实施的内外调查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同时具有企业或者政府的权限许可,方能毫无阻碍的实施内外调查。

(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披露的对策强行规范

第5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关键词:舞弊;舞弊动因;防范舞弊

一、引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而被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公司逐渐减少,但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却越来越隐蔽且日趋多样化。上市公司舞弊带来的社会后果非常严重,也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产生了巨大的执业风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产生舞弊行为的动因、方式、手段,结合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对策。

二、舞弊的概念与方式

公司舞弊又称公司欺诈,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一般表现为有目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根据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点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侵占资产

主要包括: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等。侵占资产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是隐瞒资产缺失或未经适当授权使用资产的事实。

2.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通常表现为: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

(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

3.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

三、我国上市公司产生舞弊行为的动因

引发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压力因素、机会因素和自我合理化。

1.压力因素

压力是舞弊的行为动机,舞弊的压力可能是经营或财务上的困境以及对资本的急切需求。

(1)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方面的动机是舞弊行为产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从舞弊成本来分析。

在我国主要是指直接成本,就是舞弊被揭露的可能性以及揭露出来以后,舞弊主体所要面对的惩罚力度。一般而言,我国的舞弊成本是很低的:①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概率低。②舞弊事后处罚过轻,违规成本非常低廉。

(2)经营方面的动机。经营方面的动机是舞弊产生的主要因素。①增加每股盈余,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以便增发或配股,鼓励投资者。②公司出于筹集资金及纳税方面的考虑。在企业资金短缺、急于获取贷款时,为了应付金融机构的考察,一些财务状况不好的公司不得不编制一份“像样”一点的会计报告。公司为了达到少纳税的目的,也会通过会计报告做文章,调整会计利润,从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③管理当局为实现上级下达的目标和任务并获得绩效奖金,面临完成财务计划的压力。④公司面临着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下降及收益的突然减少,为掩盖面临的财务困难而舞弊。

2.机会因素

机会是企业进行舞弊而又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

(1)信息不对称,是指契约的一方比另一方具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是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舞弊者提供了舞弊机会。

(2)疏松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规模较大的公司意义重大。如果管理当局垄断权力,董事会或董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缺乏审计委员会的有效监督;对重要控制缺乏适当的监控等都可能成为舞弊发生的隐患。

(3)外在监督不力,外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督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但目前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主要还是救火式,处罚较滞后,处罚力度不够,行政处罚多于经济处罚,致使许多企业敢于铤而走险以获取经济利益。

(4)法制不完善。①法律责任的规定不明确。新《会计法》虽然在法律责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真要对照实施起来,会计法律责任界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操作难度。②民事赔偿尚未建立。中国企业中的违规、造假者受到处罚多是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很少受到民事赔偿处罚,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成鲜明对比,这是由于现行法规的不足所造成的。在《会计法》、《公司法》中都没有涉及民事责任赔偿问题。《证券法》中,只是描述舞弊的责任人应承担赔偿民事责任,如何赔偿民事责任,几乎没有涉及。③现行相关法律之间对于法律责任的表述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会计法、刑法、证券法都对舞弊行为作了法律责任的规定,但现行法规对法律责任的处罚不是太轻就是处罚条款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冲突,在处理的过程中很难把握。

3.自我合理化(借口)

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在协同舞弊过程中,舞弊者自我合理化的理由就是公司利益:我是为了公司,不是为了自己。这时,即使会计人员单独行为时的道德水平较高,也不会觉得协同舞弊有何不可。这就是集体行为对个人道德标准的侵蚀。 管理层在舞弊时自我合理化的理由就是:公司欠我的,这是我应得的。这种观点产生,主要受当前人们价值观的影响。

四、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舞弊手段。

1.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主要表现为,(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5)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等方式。

2.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

管理当局一方面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地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

3.利用资产重组舞弊

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方之间转移。

4.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地方政府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这些补贴往往数额巨大且缺乏正当理由。这种地方政府“援助”为不少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开了方便之门。

5.虚构经济业务舞弊

(1)虚构销售,管理当局通常通过自我交易、循环交易、阴阳交易、填塞渠道等方式虚构销售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2)虚构资产评估。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虚无资产评估和不恰当的评估。

6.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舞弊手段。我国的上市公司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而整个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大家族,存在着难以理清的子公司、孙公司、兄弟公司,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一些关联交易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通常,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四种关联交易舞弊方式来虚构利润。

7.利用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舞弊

例如对外担保、重大诉案、补税借款的限制条款、关联方交易,或负债、会计方法变更等,未予适当披露。

8.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舞弊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利润调节器”,管理当局常常利用这两个报表项目操纵公司利润。一般地,“其他应收款”的内容经常涉及收不回的坏账、已经支付的费用或失败的投资,所以,它是隐藏潜亏的“垃圾桶”。而“其他应付款”则常常是调节各期收入和利润的“调节器”,当收入多的时候,先在这儿存放一下,以备不景气的年度使用。

五、上市公司舞弊的审计策略

作为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揭露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和舞弊行为,但有责任揭露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差错、舞弊以及对财务报告有直接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

1.询问

询问程序对于注册会计师获取信息,评估舞弊风险十分有用。除了管理层以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其他相关人员,以便从不同于管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的角度获取信息。

2.考虑舞弊因素

舞弊风险因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的总结,对于注册会计师评估舞弊风险很有帮助。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获取的信息是否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复杂程度、所有权结构及所处行业等,以确定舞弊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及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

3.实施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在实施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4.考虑其他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所获取的其他信息,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5.组织项目组讨论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当持续交换可能影响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评估及其应对程序的信息。项目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并根据职业判断、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本期变化情况的了解,确定参与讨论的项目组成员。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及技术专家都应当参与讨论。

6.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借以发现舞弊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拟可采纳“错误与舞弊推定”原则,即若未搜索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那么,应推定该公司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嫌疑。

六、结语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对社会及公众造成的重大影响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在对其进行审计时要保持足够的执业怀疑态度,审计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并对上述事项予以足够关注。如果发现舞弊或获取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尽早将此类事项与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沟通,并考虑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舞弊嫌疑的性质和重大程序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重大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征询法律意见,以采取适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本利: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舞弊与对策[j].科学理财,2007(9).

[2]王海侠:上市公司舞弊的诱因分析[j],会计之友,2007(3).

第6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关键词:法务会计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诉讼支持 舞弊审查

一、引言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与种类参差不齐,防范和甄别财务舞弊行为任务重大,程序复杂。与传统防范上市财务舞弊的审计体系制度相比较而言,新兴的法务会计通过舞弊甄别调查和法律诉讼支持这两项手段在审查与核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面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优势。

然而财务舞弊已经大大超过会计问题,成为了一个我国金融经济需要严重考虑的问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不仅仅损害了各方面的利益,还严重影响我国市场体制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多消极影响。

本文从各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和二者紧密的关联程度。

二、法务会计基本理论剖析

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综合运用会计学与法学知识以及审计方法与调查技术,旨在通过调查获取有关财务证据资料,并以法庭能接受的形式在法庭上展示或陈述,以解决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一门融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侦察学和犯罪学等学科的有关内容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法务会计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它是为适应当时政府查处时有发生的内部股票舞弊案及储蓄信贷行业丑闻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上世 纪90年代,法务会计在美国逐步得到发展。2001年安然会计事件的出现使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信心降到了最低点,但是却给了法务会计师施展才能的机会,法务会计由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法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独立、公平、公正原则,以沟通、协调为主原则,以诉讼为辅这四大原则。

法务会计的意义有1.为认定经济犯罪事实提供证据。2.为经济纠纷提供诉讼支持。3.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带动我国经济体制健康发展,法务会计人员为企业规避风险,促进发展,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

三、法务会计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一)财务舞弊的特征1、现金舞弊的泛滥成灾。2、舞弊数量的直线攀升。3、串通舞弊的日益深化。4、财务造假行为更具有技术性、隐蔽性。

(二)财务舞弊的常用方法

1、关联方交易舞弊。

所谓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其方式主要有: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四种。

2.资产重组舞弊。

资产重组有资产置换、并购、债务重组等形式,多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规 定,企业以非货币易取得的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项规定封掉了公司利用资产转让、置换和出售 进行欺诈的空间。资产重组舞弊主要有并购舞弊和债务重组舞弊两种。

3.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所谓地方政府援助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凭借地方政府的援助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地方政府援助的主要形式有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种。

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当的合并政策,不当的折旧方法,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5.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

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

(三)财务舞弊的主体

从舞弊主体上财务舞弊可分为管理层舞弊和员工层舞弊。

(四)财务舞弊的目的

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导致股价低迷,这不仅直接影响经理层(特别是高级经理层)的利益,而且有可能引发公司的财务危机以至破产。所以,企业、经济分析师等相关单位必须串通一气,进行财务造假,通过粉饰盈利来欺骗投资人。其方式有恶意舞弊和善意舞弊。恶意舞弊是“空手套白狼”。有些上市公司从一开始就欺诈上市,再通过增发或者配股疯狂敛财,或者完全靠资本运作。它的财务报表不是掺杂了多少水分的问题,而应该问满满的一袋水中究竟有没有实在的东西。善意的舞弊往往假作真时真亦假,难以分辨。企业倒也是真心诚意地在做实业,只不过目前不完善的会计制度、不健全的监控体系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他们得以人为地操控并能够平滑业绩、平滑股价。

(五)财务舞弊的原因

1、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建立规范化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保护所有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减少决策及执行的失误,而中小股东是投资者中的弱者,难以参与公司经营与决策,其利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上市公司规范化治理的重点。由于绝对的权力便产生绝对的控制,形成绝对的利益和风险,在不同的理 念支配下,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两种极端:一是在一股独大和现行纯粹按“一股拥有一票表决权”的游戏规则中,形成的是“大股东控制”的 局面。二是在“谁管理,谁说了算”的理念下,谋求的是“关键的管理者”利益最大化。

第7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质量 实证研究 综述 建议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成为近十几年国外实证研究讨论的热点。学者们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着手,分析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或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是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分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Dechow等(1996)研究发现利润操纵的企业更有可能存在管理控制的董事会成员,更少地有审计委员会。

Klein (2000)对687家美国大公司进行检验,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少数的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当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低于51%时,其负相关关系显著;但对于那些审计委员会完全独立或完全不独立的公司,其进行盈余管理则没有差异。

Peasnell, Pope和Young(2000)检验了英国公司盈余管理与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当局提高非正常应计项目以避免报告损失或盈利减少的可能性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负相关。

Chtourou等(2001)用两组美国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公司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制定的有关治理政策显著相关。对于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公司,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与较大的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

(二)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及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

COSO(1992)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现,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比非舞弊公司小;舞弊公司董事会中灰色董事的比例大于非舞弊公司;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任期比非舞弊公司短;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所持股权比例比非舞弊公司低,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非舞弊公司,因而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问题。Leob-becke and John(1992)的研究也得出了与相似的结论。

Dechow等(1996)通过对违反GAAP的92家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以及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则该公司越有可能因违反GAAP而受到SEC的处罚。

Beasley (1996)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地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但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组成并不显著地影响会计舞弊的发生率;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董事会规模小,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Beasley (1998)对舞弊公司和未舞弊公司董事会构成的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在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在审计委员会中的作用方面与未舞弊公司有很明显的差别,与前述结论基本一致,而McMullcn, Dorothy, Raghunandan and Rama (1996)的研究发现,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内部董事持有公司较高比例的股权,Carccllo and Ncal (2000)也指出,对一些陷于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越大,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研究支持蓝带委员会1999年关于建立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提议,显然,他们的研究与Beasley的结论不一致。于东智、谷立日(2002)认为差异可能是出于样本选择不同造成的,Beasley使用的是1980---1991年的样本,审计委员会制度初步推行且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而Carccllo and Ncal选取的是1994年的样本,具有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已开始发挥作用。

Wright (1996)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内部董事与灰色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美国COSO(1999)也得出相同的结论。香港的何顺文、黄家信(1998)的问卷调查表明,董事会中家庭成员的比例与公司自愿披露程度存在负相关,公司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的自愿披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的发起组织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nanization)(2000)公布的研究成果《舞弊财务报告的编制:美国上市公司的分析(1987- 1997)》以美国证监会(SEC)的《会计和审计法规执行公报》中所列的1987- 1997年间的则务报告舞弊案例为总样本,随机选取了涉及近300例舞弊案件的有财务舞弊行为的20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有72%的案例涉及到首席执行官(CEO) ,有43%的案例涉及到首席财务官(CFO)。25%的舞弊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舞弊公司中,大部分成员没有会计任职资格或没有在会计或财务岗位的工作经验。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一年大约有一次舞弊行为。可见审计委员会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制造舞弊报告的公司中,董事会成员通常参与其中或是“幕后”领导(他们受到与公司有密切联系的外界的影响)这些成员一般拥有大量公司股份(比例大致在33%左右,其中仅CEO个人就占到17%),但这些董事会成员缺乏长期领导经验,整体素质不高。依据COSO研究分析的舞弊案例的数据,Beasley等对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三个舞弊事件容易发生的行业(技术、医疗卫生和金融服务)进行了分析,这三个行业占据了COSO研究分析的舞弊案例的人约40%。他们发现,行业间的舞弊技术差别很大,技术公司中收入舞弊最普遍,金融服务业中资产舞弊和私吞资产的现象最普遍。三个行业中的任一行业的舞弊公司与未舞弊公司相比,其治理结构非常薄弱。技术和金融服务业中的舞弊公司较少拥有审计委员会,而且在所有三个行业中,舞弊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独立性都较差。技术和医疗卫生行业中的舞弊公司很少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所有三个行业中的舞弊公司很少提供内部审计支持。

(三)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Warfield等(1995)提出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人成本,因此也减少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La Porta等(1998)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

二、国内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陆建桥(1999) 、陆金海(1999)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有利用盈余管理而避免亏损的行为;林舒等(2000)、卢文彬等(2001)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IPO )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陈小悦等(2000)、王跃堂等(1999)、王安武等(2000)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为了满足配股政策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章永奎、刘峰(2002)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上1998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操纵。

李爽、吴溪(2003)认为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明显,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刘立国、杜莹(2003) 以1994年至2002年6月因第一次公布年报即发生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分别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当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时,公司更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执行董事、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监事会。蔡宁(2003)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行为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相关性不显著。

薛祖云、黄彤(2004)以2001, 200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特征变量,认为监事会规模较小,以及灰色监事和名义监事的独立性差可能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控的原因之一;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更大程度上起灭火作用;持股董事、监事人数较多的董事会、监事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更有效。梁杰,王漩,李进中(2004) 以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被证监会公开查处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全面地选取了分别代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经理层特征、股权结构等方面的14个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

三、对我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检验各种具体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证据,对如何组合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数据。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还远未系统化,而且存在一些缺陷。因此,笔者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以下建议: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的选择

已有的实证研究在内容上过于局限在对单一治理结构机制作用的分析,而没有充分关注多种治理机制之间的互动性。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因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而相互影响。所以若要系统了解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上把握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仅仅考虑单个指标或单一方面的影响,不能反映它与公司治理结构中其它因素的制衡关系,结果必然会出现偏差。应该提炼出反映公司治理状况的综合指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现有的国内的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绝大多部采用的是逻辑线性回归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主要是基于财务舞弊行为或者赢余管理行为,可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用数学关系式进行量化,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

第8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会计信息是传递经济信号的媒介,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需求者以获得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判断,而上市公司各种造假丑闻不断。这些企业造假的动机各异:“蓝田股份”可谓通过粉饰业绩以便能从银行“圈钱”的典型代表;“万福生科”“绿大地”等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图谋跻身资本市场;“青鸟华光”虚增利润则为了规避暂停上市甚至被退市的命运而进行造假。各种造假技术隐藏了企业的管理问题,同时,舞弊行为越来越隐蔽,舞弊规模越来越大,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并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分析会计舞弊的形式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会计舞弊审计策略。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舞弊做了研究。美国Albrecht博士(1995)在其舞弊学理论中提出,大部分舞弊压力来自经济压力和恶癖压力。他认为,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还要通过消除压力和藉口来抑制会计舞弊。Beneish(1997)认为公司历史、财务杠杆程度和增长速度以及股价的表现可以作为判定会计舞弊的风险因素。从舞弊的识别方法来看,Beneish提出采用概率分析方法来进行舞弊的识别。这种方法容易被掌握,实施成本低。Ch Spathis,M.Doumpos and C.Zopounidis(2002)采用了多标准分析、多变量统计技术,研究结果认为多标准判别协助方法胜过传统用于识别会计舞弊的统计技术,财务信息研究有助于判断会计舞弊。叶雪芳(2006)在其研究中通过分析我国CPA不能有效揭示会计舞弊的原因在于CPA论文确实没有查出或者虽然查出但迫于审计客户的压力而未揭示。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给CPA一定的压力,迫使CPA有动力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会计舞弊。李雪峰(2009)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运用预期理论、锚定效应和过度自信,对会计舞弊行为做了解释,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巩鑫(2014)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进行识别。但是注册会计师的识别能力并未逐年显著提高。岳殿民、范海英等(2014)对比了国内外文化和价值观、外部环境、雇员的个性、组织不当行为的性质和揭发后果等方面后指出,国内和国外对于揭发会计舞弊的动机和具体的揭发情况截然不同。孟冰岚(2014)对企业和会计监管部门建立博弈模型,重新审视企业在会计监管部门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会计舞弊与监管治理,认为实现企业会计舞弊的有效监管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建设、处罚力度等方面来设计,这与国内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主要形式及产生原因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形式 

1.利用会计差错变相舞弊。差错与舞弊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行为者具有不同的动机。然而会计差错与会计舞弊在很多情况下以相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为区分会计差错与舞弊带来了一定困难。我国虽在不断对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进行更加完整的规范,但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准则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以便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流程进行会计处理。当差错与舞弊在现象上无法区分时,对动机的考察往往也比较困难。这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将舞弊当成普通的会计差错,让舞弊者存在继续舞弊的心理,进而利用会计差错故意进行会计舞弊。 

2.重大事项未公告。我国《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在发生可能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以公告,说明事件实质”。也即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项时,有义务及时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够透明或根本不了解重大事项而遭受损失。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隐瞒重大事项,涉嫌虚假披露而被处罚的不在少数。中国证监会对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实施处罚,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有38家公司收到罚单,其中多数公司被处罚的原因就在于重要信息披露存在缺陷。{1} 

3.地方政府援助舞弊。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上市指标资源紧张、争取难度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向上市公司提供援助,采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税收返还政策等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目标,取得上市机会。同时,补贴数额巨大但缺乏正当理由,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对上市公司拖欠的银行利息给予减免、核销。另外,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当下的就业难题,地方政府会给本地企业以税收的优惠。这些地方政府援助为上市公司舞弊大开方便之门。 

4.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舞弊。新会计准则将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作为债务重组收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便在公司本身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近年来,企业重组的其他形式也是舞弊的常用手法,如将盈利公司的股权或优良资产收购后,将其实现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或者将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赶在年度决算前高价出售,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2009年2月11日,鲁北集团与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将鲁北化工5台热电机组计12万千瓦以9600万元人民币转让给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预计将产生9600万元收益,该非经常性收益对公司2009年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 

1.管理层道德操守沦陷。会计舞弊冰山理论认为,公司是否发生会计舞弊,除了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有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公司在面临财务压力时其管理层是否有潜在的道德败坏的情况发生。个体化的行为因素是很容易被刻意掩饰的。有的公司在面临财务压力时,管理层道德操守出问题,一旦有机会,便会抱着事后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而舞弊。也有研究表明,男性高管比例越高、平均学历越高、平均年龄越小,发生舞弊的可能性也越大。

2.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董事兼任经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董事的监督职能。另外,公司独立董事本应是独立于公司,凭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以及有关问题独立做出判断和发表有价值意见的董事。但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实际地位低下、激励机制与保护机制不健全,使得独立董事难以对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再者,上市公司大多股权集中,中小投资者处于相对弱势,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客观条件。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我国监管层、审计师和上市公司自身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还处于追求表面合规的阶段,并未使内控真正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舞弊。 

3.审计分析程序不够,CPA未能充分揭示舞弊。就我国目前的审计状况来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舞弊动机强烈,在选择审计单位时,通常选择长期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使得企业在熟悉事务所的常规审计流程、审计方法的情况下实施舞弊。再者,CPA在审计过程中会考虑审计成本、审计时间,即使企业出现了需要扩大审计范围、追加审计程序的异常情况时,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CPA可能会放弃追加审计程序,使得审计失败。最后,有的CPA在利益面前,可能会丧失本该保持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甚至和企业合谋,帮助企业实施舞弊。 

4.外部审计监督体制不协调。外部审计监督体制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社会审计监督与政府监督不协调。对企事业财会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证监会等。当前财政部门主要依据会计法对企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进行监督,但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监督。审计法也只是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造成政府审计对企业审计监督的管理缺位,企业的违法违纪得不到政府审计的及时纠正。证监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护人”,从其职能来看,更多是从宏观方面贯彻政府宏观政策方针的需要。长此以往,公司便对舞弊等行为习以为常。 

四、计舞弊审计策略 

(一)完善审计制度 提高CPA审计能力 

就审计制度建设而言,可以采取社会公开评价的方式,加强审计机构和CPA的诚信道德建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等级评价制度,为CPA建立诚信档案。加强CPA审计的法律约束和职业道德约束,改善CPA薪酬待遇,使得CPA在面临被审计单位出现的异常情况时不用过度考虑审计成本,能够适当追加审计程序,揭示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在具体审计过程中,CPA除了关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之外,要注重被审计单位个体行为表现,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内容进行评价,对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运行状态给予关注,特别对缺乏经验的审计委员会予以高度关注。采用常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能应对发现的问题时,可用替代性、创新性的舞弊审计核查程序和方法。 

(二)将政府审计与CPA审计相结合 

我国目前处于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会计舞弊普遍的时期,政府加强市场经济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CPA审计,但当企业出现舞弊的情况时,CPA是无法承担会计舞弊全部责任的。另外,CPA在审计时,从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表明被审计单位实施了舞弊,就需要政府审计的结合。政府作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需要重视审计意见,让CPA认识到舞弊的风险,才有动力和压力提高审计质量。政府审计的介入,是在CPA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政府可以和对企业会计信息有监督检查权的部门比如财政、审计、证监会、税务等部门以及银行联合,对CPA提出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舞弊情况作进一步查证核实;另一方面可以抽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将抽查结果反馈给负责CPA执业管理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让相关部门了解企业的状况,对违法违规情况给予处罚。 

(三)尝试建立财务报告保险制度 

财务报告保险制度以财务报告为投保对象,由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切断CPA和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以保证CPA审计形式上的独立性,抑制企业舞弊。在尝试建立财务报告保险制度时,可让保险公司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企业经营的风险、CPA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承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若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得到承保,信息使用者可认为该公司财务报告能够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反之,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舞弊,将被拒绝承保。因此,财务报告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为改善审计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五、结语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相关机构也在努力采取措施抑制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我国证监会针对当前市场违法违规交易多发态势,对舞弊行为也逐渐加大打击力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着力推进监管转型,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机制,提高监管法治化水平等。会计舞弊影响了社会资源的配置,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从审计角度来看,唯有不断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方能促进上市公司提高报表质量,抑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会计视野,数据截至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 

第9篇:公司审计舞弊范文

为加强对企业资金、财务、票据、合同的运作管理,企业不仅应对财务、销售、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学习、教育,健全各种资金、财务、票据、合同管理制度;而且,还应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舞弊预防管理制度。

第1条 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明确相关责任,降低审计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公司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一般原则

1.各层级管理者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各级公司、各级部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之一。

2.审计部和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密切关注公司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公司管理层预防舞弊行为的产生。

第3条 名词解释

1.损害公司利益的舞弊:是指公司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公司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

2.舞弊的预防:是指采取适当行动防止舞弊的发生,或在舞弊行为发生时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4条 审计部和审计人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存在的舞弊风险。

2.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3.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检查、发现和报告舞弊行为。

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第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舞弊行为。

1.接受贿赂或回扣。

2.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公司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

3.贪污、挪用、盗窃公司资财。

4.使公司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

5.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

6.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

第6条 舞弊预防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并使之得以有效实施是预防舞弊的主要途径。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当关注以下主要内容,以协助公司预防舞弊:

(1)公司目标的可行性;

(2)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3)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

(5)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6)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3.除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外,还应考虑可能会导致舞弊发生的以下因素。

(1)管理人员品质不佳。

(2)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

(3)经营活动中存在异常交易事项。

(4)公司内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存在较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