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精选(九篇)

第1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为什么人到中年

身体变得“脆弱”起来

生活中,很多人不会把骨质疏松和中年人关联起来,直到骨质疏松让骨头变得脆弱,突然骨折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已经危害到自己的骨骼健康。其实,从中年期开始,骨骼中的钙流失加速,让骨质变得不那么“结实”,骨密度低和长期钙摄入不足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对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危害。数据显示,有20%的髋部骨折病人在一年内死于骨折并发症,还有50%的病人从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下降。所以,中年以后,认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早主动预防已经刻不容缓。

为什么预防骨质疏松

越早开始越好

人体的钙质有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老化,大约从35岁开始,骨骼中钙流失加快,骨量也随之走下坡路。据调查,大约35岁以后,女性骨量以每年0.5%的速率逐渐减少,男性则以每年0.3%的速率逐渐减少。如果每日钙吸收量小于流失量,必然发生钙不足,骨骼中的钙又会被动员出来维持血钙浓度,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让骨质疏松“偷袭”你,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缺钙危机”,及时补钙,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会。

远离骨质疏松,预防胜于治疗

骨量丢失与钙流失密不可分,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老年人每日需要补充800~1000毫克钙。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钙不到400毫克,需要额外补充约600毫克的钙,才能满足每日所需,因此每天服用适宜钙量的钙制剂,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常保持适当的运动,有助骨骼健康,还能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多晒太阳能增加维生素D的储存,有助钙在肠道的吸收。

选钙“金标准”,让您补钙明明白白

为骨骼打好健康基础,主动预防骨质疏松,你的补钙行动要马上开始!为了帮你选对钙,选好钙,专家给出了的五大选钙“金标准”,让你轻松选、明白补。

“金标准”一:理想的钙剂,应该有适宜的元素钙含量

除日常膳食外,每天还要额外补充600毫克左右的元素钙。选购时,要注意元素钙含量,而非钙盐总含量。

“金标准”二:理想的钙剂,应该有适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和利用,使身体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钙。

“金标准”三:理想的钙剂,应该安全可靠,适用人群广

选择钙源纯净(无铅、碱等有害物质),以及不含糖、钠、脂肪、胆固醇等的产品,以便糖尿病、高血压人群也能安全服用。

“金标准”四:理想的钙剂,应该具有经过医学验证的临床疗效

选择已经经过多年临床试验验证,不良反应少和疗效可信的钙剂,如碳酸钙,经多年验证,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

第2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属于髋骨骨折

两成髋骨骨折患者最后将死于并发症

现状堪忧

发病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确切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据有关文献报告,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8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80%。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我国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约需1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政府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危害--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重危害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更严重的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如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加入残废队伍,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 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有50% 致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除了躯体方面的问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她们渴望减缓病情,保持独立性和活动能力,同时拥有健康的外表、强健的骨骼和内心的平静。

据调查,亚洲是骨质疏松的高发地区,全世界有1/3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预计到2050年,亚洲发生的髋部骨折将增至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患者的就诊情况--患病数是就诊数的900倍

骨质流失是历经数十年的过程,一般人从30岁开始,每年大约流失 1%,女性于更年期后达到高峰。女性在绝经后的5年内骨质丢失最快,约为骨峰值的1/3。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然而,长期以来,医学界不同专业对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的认识不尽一致,对病人的解释和处理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骨质疏松认识混乱。不少女性认为,骨质疏松是随着绝经、年龄老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正常的人体退行性病变,腰酸背痛、驼背弯腰、手脚不灵是老年人必然发生的生理现象。于是,许多老年患者在骨质疏松已发展到相当严重时,也不及时求治,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最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致命性骨折。美国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在几种常见病中,骨质疏松的估计患病人数与接受治疗人数之比非常悬殊(见左下表),说明此病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尚需在群众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全民防范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它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共同的敌人。只有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防为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一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可从以下三点抓起:

提升骨峰值

什么是骨峰值?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骨密度值就是骨峰值。骨峰值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低之分。一般骨峰值持续数年后,骨量将逐渐下降。一个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钙含量高,年长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发生骨质疏松,程度也轻,发生的时间也会延迟。为日后骨量丢失获得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必然会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应尽可能增高骨峰值。

提高骨峰值要从为胎儿提供各种营养素的准妈妈做起。孕前准备、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补充各类营养素,包括一定量的钙剂,就可以为宝宝将来的骨峰值作准备。摄入足够的钙和营养,并让孩子在一生中重视体育锻炼,这样,孩子成人后就会有一个高骨峰值以受一生。

一生补钙

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钙质以保证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钙的供给量正常,可保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如长期钙供给不足,骨内的钙会被动使用以维持体内钙代谢的需要。因此,一生中的任何阶段都要注意钙的补充,以解决日常饮食中钙含量的不足。

孕妇或乳母除了要保证自身钙代谢的平衡外,还要保证胎儿、幼儿钙代谢的需要,每日需补钙400~600毫克。儿童在发育生长期,如3~10岁时,每日需补钙800毫克;10岁以后,可增至1000~1200毫克;成年后,由于骨的发育已经完成,一般每日补钙 600~800毫克即能维持钙的释放与吸收的平衡。老年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肠内吸收钙的能力下降,骨钙丢失速度增快,每日需补钙800毫克,才能减少钙的代谢负平衡。补钙时,注意饮食搭配很重要,有些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甜菜等)或高脂肪食物与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同食,会形成不易被肠道吸收的草酸钙或脂肪酸钙,需注意避免。

第3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近期,由我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2011)”走进成都,开展防治骨质疏松健康知识共享会。卫生部的宣传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八千四百万老年人患有该病,平均每三名老年女性、每五名老年男性中有一名患有该病,它的患病率超过了女性的乳腺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患病率,是心肌梗塞与中风得病率之和,四川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谢仁兴说,骨质疏松症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但现在骨质疏松症患病知晓率低,它对大众健康的潜在威胁越来越严重,该病防治形势严峻,社会各界应关注骨质疏松,关爱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积极预防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需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

该病症的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陈德才教授在会上说,大家应该走出“骨质疏松的误区”,现在我国该病的情况是高患病率、低治疗率、后果严重。有90%的人不知道骨质疏松可检查,99%的患者不知道可以治疗。据调查统计,在成都近十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的人患有该病,有75%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得到治疗,超过半数的人仅仅选择用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折,其中只有25%的患者经手术后才能恢复正常,而人的腰部、背部骨折引起人的死亡率比其它病高九倍,这将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陈德才教授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分析,四川人患骨质疏松症呈年轻化趋势,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不合理有关。日常正常饮食只能帮人体提供所需的40%钙来源,其余部分则需要进一步补充,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饮用牛奶,但四川人的奶制品摄入量却恰恰不足。另外,四川日光相对不充裕,晒太阳的机会较少。加上一些人喜爱夏季打遮阳伞、抹防晒霜出门,就更不利于骨头健康。为防骨质疏松,应该不抹防晒霜,人体暴露在阳光下面积越大越好。他建议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骨科、老年科、内分泌代谢科接受诊断和治疗。如今,我国还指定各地有的医院成为治疗该病的专业机构――骨质疏松症的专业培训与诊疗基地。该病的高危人群指以下三类人群:一是绝经后的妇女,50岁以上的男性。二是有骨质疏松症的表现者。三是有慢性疾病和长期用药的患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慢性胃肠道疾病者、慢性缺氧类疾病者、内分泌疾病者等。而有的患者想要“快刀斩乱麻”治愈骨质疏松是不现实的,要坚持治疗,预防骨折发生。

专家们提醒大家:患者不要乱买保健品补钙,如壮骨粉,应咨询专业医生补钙:补钙不等于治疗骨质疏松:喝骨头汤不一定能防止骨质疏松,因为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

第4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已超过2亿,由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每年有130万~160万人次。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中国至少有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由于患病人数众多,它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中国,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视。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迅猛,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正在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第13届钙素论坛”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夏维波告诉《t望东方周刊》,中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名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经超过2亿。

“虽然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都不觉得陌生,但能够真正关注并积极预防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徐苓看来,发病隐匿、治疗持续时间长是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及低骨量人群众多的主要原因。

徐苓介绍,骨质疏松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不会感到疼痛难受,往往都是出现骨折后才能引起注意。而且,骨质疏松需要长期治疗,但它的治疗效果不像止疼药、降压药、降糖药那样明显可见,很多人服药一两年以后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只要没出现骨折就认为不需要继续服药了。

“因此从骨质疏松的防治来讲,早发现和坚持治疗存在很大问题。”徐苓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外统计显示,能够长期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而中国虽然没有相关数据,但结合临床经验判断,中国这一比例不足20%。

髋关节骨折致死率高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众多,但早期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因此它又被人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然而,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骨骼疏松、易碎,则极有可能出现骨折,而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骨质疏松也被医生视作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来自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50岁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约有1人,50岁以上男性每5人中约有1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陕西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西安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委、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曾玉红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从35岁起,人体的骨量就开始慢慢流失,这个过程往往相当隐匿,没有明显症状和预警信号。只有当人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后,病人偶然摔倒、跌倒、弯腰捡东西,导致腕部、髋部和脊椎骨折发生时去看医生才得以诊断。”

她指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约有50%的人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发生几率最高。

很多人会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骨折都算不上要命的大病,其实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来自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1年内,患者死于并发症的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另外,由于骨质疏松需要在治疗和护理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一疾病的经济负担也格外沉重。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每年会发生超过200万次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年医疗花费超过190亿美元,疾病负担高于心梗、卒中和乳腺癌。另外,美国20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还会带来高达100亿美元的直接疾病支出,这一数字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费用接近。

夏维波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中国大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233万例次,为此产生的医疗支出高达94.5亿美元。如果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测算,2030年中国大陆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和医疗支出都会成倍增加,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也会显著增加。

慢病患者要及早防范

哪些人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防范?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贺良告诉《t望东方周刊》,骨质疏松往往会在中老年人、绝经妇女和一些慢病患者身上发生。

总体而言,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后身体雌激素明显下降,此时骨钙流失比例会明显提高。而男性往往是在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更容易出现。

“除了性别和年龄这两大风险因素外,有肾脏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都很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贺良介绍,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和长期服药治疗,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将身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提高。

此外,女性绝经过早、具有家族遗传史、体型瘦小、钙质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饮料或浓茶也都是出现骨质疏松的一些危险因素。

曾玉红特别强调,骨质疏松会引发骨折,骨折和长期卧床本身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卧床一周所流失的骨量相当于正常人一年生理性流失的骨量,所以也有一部分骨质疏松是因为骨折或者卧床所导致的骨量快速流失。”

贺良说,尽管骨密度检测是检查骨量、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骨密度检测的人群而言,也可以通过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荐的一分钟自测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来预测自己将来是否会出现骨质疏松。

可防可治

虽然骨质疏松症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但它却是可防可治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年轻时积累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越低,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对象。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在这个时期补充足量的钙、强健骨骼,不但可以应对生长发育需要,更可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

而骨质疏松二级预防的对象则针对有相应危险因素、出现骨量减少的人群。夏维波告诉本刊记者,3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有意识地防止骨质疏松发生,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流失。

他表示,成年人首先要远离各种有可能对骨骼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做到饮食健康,每天摄入足量蛋白质、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不能过度减肥,不要强调以瘦为美;其次要坚持规律适量的运动并增加日照时间。

徐苓认为,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对蛋和奶的摄入较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1000毫克钙,孕妇则要达到1200毫克,而实际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

如果不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那么就要考虑钙剂的补充。夏维波表示,补钙绝不是“老生常谈”,骨质疏松虽然可怕,每日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却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石。

第5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问]我父亲59岁,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这次因肺感染入院,经过9天的治疗,体温正常,喘息消退,痰量大减,只有一些轻微咳嗽,精神及食欲都恢复正常了。医生说再平稳1~2天,然后照胸片,正常之后即可出院。今天上午他自己上厕所,突然跌倒在地,抽搐了几下,就呼吸心跳停止了。请问我父亲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死亡?

天津徐××

[答]您提的问题太大了,不好回答。这里只做一些论述,供参考。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您父亲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因此,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脏破裂;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的急性闭塞可引起急性心脏缺血、室壁瘤破裂;在心律失常方面,QT间期延长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都是心性猝死的原因。因为年龄偏大,又有冠心病及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基底动脉闭塞等也可能是猝死的原因。在猝死之前往往出现急性供血不足,出现紫绀(缺氧)、血压下降、脉搏减弱(休克)及抽搐(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是常见的,对诊断是什么疾病没有指导意义。

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及其危害

[问]我是女性,51岁,近2年来腰腿痛,逐渐发展为全身痛,朋友说我可能得了骨质疏松。请问骨质疏松是怎样得的?有什么危害?

天津陈×

[答]骨质疏松就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的细微结构遭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病人还会出现腰背痛、四肢痛、全身痛,甚至活动受影响。老年人还会有佝偻驼背、身材变矮,若发生髋骨及椎骨骨折,不仅可致残,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病。随着老年人的增多,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青少年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也逐渐增加,30岁时达最高峰,维持大约10年左右,40岁以后骨量逐渐减少。女性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更多;男性随年龄增长,雄激素缓慢下降,骨量也逐渐减少,但不如女性变化那么大。生活中任何年龄的人,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因疾病的关系,都会引起骨量减少,如体力活动少、少见阳光(隔着玻璃不算见阳光)、吸烟、酗酒、过多咖啡摄入,蛋白质、钙、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以及消瘦等,也会导致骨量丢失增加。另外,一些药物或疾病,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绝经前卵巢切除,胃大部切除,肝、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年轻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得上骨质疏松症就不奇怪了。

确诊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

[问]请问确诊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如检查正常应该注意什么?

天津陈×

[答]要确诊骨质疏松,应检查骨密度。或者从站立的高度跌倒发生骨折,也就是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譬如做家务时平地摔倒发生骨折,也可能诊为骨质疏松。如果经骨密度检查是正常的,您的腰腿痛及全身痛可以看普通外科另找原因治疗。因为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建议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前面提到的,还要特别注意:

1. 规律的体力活动是保证骨骼正常生长及维持骨强度所必需的,多运动也是预防摔倒的重要措施,可进行快步行走、跳跃、爬楼梯等一些增加肌肉强度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增加骨强度,各种负重运动,如杠铃、俯卧撑、蹲起等训练,是增强骨强度最好的活动。

2. 保证充足的营养,目前生活水平提高了,蛋白质摄入多能达标,钙的补充显得格外重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摄钙1 000毫克,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所以平均每日还要补钙500~600毫克。补钙可减缓骨量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单纯靠补钙治不好骨质疏松。钙剂有多种,补钙效果最好的是碳酸钙。喝牛奶既能补充蛋白质,也能补钙,每250克牛奶可以补钙约300毫克。

3. 补充维生素D,在充足的维生素D存在时,钙才能充分地被吸收。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经太阳中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二是由口摄入的维生素D。北方地区夏天太阳充分,如能每天见见阳光,就不用再服维生素D了,而且多余的维生素D还能在体内储存,到了冬天不大出门,见阳光少了,在冬天的后半段,每天补充维生素D200~400单位就足够了。

4. 预防跌倒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问]如果做骨密度检查证明有骨质疏松,该怎样治疗?

天津陈×

[答]除了前面说的预防措施照常进行外,还要另加药物。下面介绍一些药物供您选择参考:

1. 双膦酸盐,作用是与钙有很强的结合力,然后沉积于骨骼上,抑制骨量的丢失,早先用羟乙膦酸钠,但在治疗剂量下会引起骨的矿化障碍,所以需用用停停,停药期间可服钙剂及维生素D。目前多用阿伦膦酸钠,它抑制骨丢失的能力是羟乙膦酸钠的500~1 000倍,在常用剂量下,不会影响骨矿化,近年对片剂做了改进,每片70毫克,1周服药1片即够,疗程2~3年。临床试验,它能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的危险性。副作用为,有极少数人发生食管炎或食管溃疡。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委员会(FDA)已批准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2. 降钙素,有降低血钙的作用。骨质疏松时,骨骼中的钙及血钙均降低,但血钙必须维持在1.7毫摩/升以上,如果过低会引起抽风,即使在骨质疏松时,在甲状旁腺的调节下,也会动员骨钙脱出,维持血钙在正常水平。降钙素可将血钙转运回骨骼中去。当然,用药时必须补钙,当骨中的钙和血中的钙都充足了,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就很弱了。降钙素还能抑制骨丢失,增加骨量,防止骨折,它的突出作用是止痛作用明显,用药后1~2周起作用,3~4周作用明显。市场上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两种,鲑鱼降钙素又有肌注和鼻喷两种剂型,疗程2~3年,副作用为,少数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等表现。美国FDA已批准鲑鱼降钙素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3.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不是雌激素,但在骨骼中能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在乳腺、子宫内膜及卵巢又有抗雌激素作用。因此,它能治疗骨质疏松,减轻疼痛,预防骨折,又能降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发生,还能预防心血管病和脑卒中,更有降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用量为每日口服60毫克,疗程2~3年,副作用有烘热、腿部肌肉痉挛。该药已被美国FDA批准为预防和治疗妇女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

4. 雌激素,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专家们曾推荐雌激素与孕激素结合来防治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 2002年,美国进行了一项大规模(16 608例)的,由50~79岁绝经期后妇女参加的实验。原定实验期为8年,到了第5年就发现受验的病人冠心病、脑卒中、静脉血栓及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有好转或减少,经过权衡利弊,提前结束了这场实验。虽然国内仍有专家认为,为减少副作用,可将药物量减少。可是美国FDA已不批准雌激素加孕激素,作为治疗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药物。

混合痔及肛瘘的非手术治疗

[问]我是女性,27岁,患内外混合痔及肛瘘,局部又疼、又痒,又有炎症,冒血水,目前正怀孕,我当如何救急?

北京荆××

[答]介绍一个局部熏洗的方法。方药组成:苦参30克,黄柏、鱼腥草、侧柏叶各20克,制乳没各15克,苏木、五倍子各15克,冰片3克(后下),防风25克。使用方法:于上方内加水至5 000毫升,并浸泡15分钟,煎至2 000~3 000毫升,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后坐浴,每日1剂,每天2次,每次坐浴30分钟,水凉后加热,继续坐浴,3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用药3~4个疗程,有效率90%~100%。本方可治疗内痔、外痔、肛裂、肛窦炎、肛瘘(炎症期)及痔瘘术后炎症,无毒副作用。

血脂增高有什么害处

[问]我是男性,73岁,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今年查体总胆固醇(注:TC)5.93毫摩/升(正常值为<5.17),甘油三酯(注:TG)1.81毫摩/升(正常值为<1.71),低密度脂蛋白(注:LDL-C)4.12毫摩/升(正常值为<3.36),均高于正常。请问对健康有什么害处?

湖南宋××

[答]您这次检查TC为5.93毫摩/升,LDL-C为4.12毫摩/升,因为您有冠心病及糖尿病两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有脑卒中、高血压、肥胖、吸烟及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等,有这些危险因素一种以上时,血脂标准就应该调整)。所以,您的TC正常值应为<4.68毫摩/升,LDL-C正常值应为<2.6毫摩/升,TG正常值仍为<1.71毫摩/升。您是以TC及LDL-C升高为主的血脂代谢异常。血液中LDL-C增加,一旦加有上述危险因素时,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出现漏洞,LDL-C就会钻到内皮细胞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外面是一层包膜,里面就是LDL-C,血中LDL-C越多,斑块就越大,它可使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堵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运输,就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死及脑软化等疾病。更可怕的是,这种斑块一旦破裂,LDL-C进入血中,会产生一连串的反应,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迅速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TC与LDL-C总是相伴共同升高,所以血脂当中以TC及LDL-C增高最重要。

血脂增高者的生活安排

[问]像我这种情况,只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能维持血脂稳定吗?

湖南宋××

[答]单纯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如果做得很好,能使胆固醇降低7%~9%。因为胆固醇只有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由肝脏合成。考虑到血脂升高可能对您带来的危害,建议您除了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外,还应加用药物。下面先说说生活的安排,饮食上粗细粮合理搭配,每餐吃七八分饱,男性每天主食300克,女性200克,以全麦面粉、燕麦、土豆、红薯、南瓜为佳,少吃甜食,不吃油炸食品,少吃动物脂肪,每周吃两次鱼,用橄榄油或菜籽油代替其他烹调油,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小于200毫克(一个鸡蛋黄含胆固醇约300毫克),不吃动物内脏,不吃鸡皮、鱼皮及肉皮(因为含脂肪多)。可以多吃牛奶、黄豆、山楂、绿豆、蘑菇、花生、生姜、玉米、茶叶、芥菜、向日葵子、大蒜、洋葱、海带和西红柿。运动依自己的体力进行,原则上运动的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次减去年龄为宜,例如,像您73岁,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70-73=97次/分。如运动中感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说明您的体力透支了,应赶紧慢下来,不必拘泥心率的快慢。运动的方式可选择散步、骑自行车、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登楼梯等。

血脂增高药物的使用

[问]我还要问一个问题,鱼油及中药的降血脂作用如何?

第6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8-0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简而言之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的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为结果的综合征。低能量骨折是与骨质疏松有关,高龄、绝经人群中经常发生,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报道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我科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及预防结合自己的体会并参考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528例60岁以上骨折患者,骨折原因均为低能量创伤,即受到轻微暴力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骨折。年龄为60-87岁。平均年龄73岁。男性211例,女性317例,股骨颈骨折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160例,桡骨远端骨折176例,其中骨折后再骨折的病例11例。

1.2 分型 依据WHO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所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密度值在同性别青年健康人骨峰值的正负1个标准差内属正常,低于1到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低于2.5个标准差以上,且伴有脆性骨折史为严重骨质疏松。

1.3 结果 本病例骨密度检查中骨量减少病例为51例,发病率为10%,骨质疏松病例为477例,发病率为90%。

2 讨 论

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WHO总署长Dr.G roH arlem Bruntland指出,OP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健康问题[3]。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一般而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人的危害性非常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据资料统计,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除此之外,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和护理,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昂贵,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所以,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显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以及学者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1 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4]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5]。

2.2 骨质疏松的分类 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3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2.4 骨质疏松对骨的影响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之所以发生骨折是其强度减弱。当骨的脆性增加时,产生骨折所需的力减少。图-1显示这种关系,以及影响骨组织内在脆性的因素和作用于顾得力量的模式图[6]。在骨质疏松症中,骨骼本身的总量不足,这可以通过全身骨矿物质含量降低来证明。薄的多孔皮质骨是造成骨量减少的主要因素。然而骨量的降低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骨的脆性。骨的质量也遭到损坏,这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异常来证明,如矿化不足的基质、疲劳损伤的积累和骨小梁的变薄、穿孔和瓦解。骨小梁的变化导致骨小梁的连接丢失,对骨的强度造成严重的影响[7]。

2.5 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2.5.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 有三种病理生理机制决定了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①骨量,代表最易研究的骨的脆性;②骨的结构,可以不依赖骨量而单独影响骨的强度;③造成老年人摔倒的机制。这三种机制都是不同程度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7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病 例

李师傅年近60岁,从前身体很棒,精力过人,平日酷爱钓鱼,每到周末,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到郊区水库垂钓。10多年前,李师傅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由于厂里实行三班倒,他平时进餐、服药都很不规律,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算太好。

近两年来,李师傅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腰酸背痛,而且,原本腰板笔直的他,逐渐出现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驼背。李师傅觉得这些变化都是上了年纪、机体老化的缘故,并没太放在心上。

前不久,李师傅钓鱼时由于精神过于专注,落座时不慎坐空了,屁股被地蹲了一下,这一蹲不要紧,人一下子就动不了了,随即被人送往医院拍片检查,结论是“股骨颈骨折”。

骨密度仪检查显示患者腰椎、股骨头的骨质均呈“低密度改变”。医生的诊断结论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股骨颈骨折。医生说,李师傅的骨头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所致。

病 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仅从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钙、磷等矿物质也随尿液大量流失;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较严,钙的补充不足,从而导致钙负平衡。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使得成骨作用减弱。另外,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骨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影响了骨骼中钙的沉积,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

3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肾脏1α-羟化酶的数量及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4许多糖尿病患者并发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等)的缺乏又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

5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时,会影响骨的营养供给,造成骨营养障碍和骨质疏松。

专家讲解

骨质疏松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较严重,此时主要表现为腰、背、髋部骨痛。如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会驼背、身高缩短,稍遇外力即可骨折,且骨折后愈合很慢。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2%~23%的人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骨折,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及病死率增加。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在骨质疏松的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腰酸背疼、小腿抽筋、腰弯驼背、身高变矮。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下楼梯、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诊 断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尿钙升高(>200毫克/24小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过骨密度仪(或X线)检查,患者骨量减少的程度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小贴士

诊断细节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血钙通常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维持正常。

骨密度测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手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X线也不失为一种检查骨质疏松的方法。

但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呈阳性。

所以,即便患者X线检查正常时,也不能排除骨质疏松。

防 治

积极治疗糖尿病

与原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因此,纠正糖代谢紊乱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

鉴于胰岛素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控制血糖时尽量采用胰岛素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饮食,又要保持均衡营养。

建议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钙的摄入,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钙的吸收。

患者要增加户外活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以助于强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应注意纠正上述不良习惯。

细节提醒 民间流传的喝骨头汤补钙,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炖的汤只是把有机质从骨头里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

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虾皮、带鱼、海带、豆制品、小白菜、芹菜、油菜等。

适当的药物治疗

一旦明确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就应开始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如下几种。

钙剂 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补充元素钙500~1000毫克,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乐力钙、凯思立D、盖天力等。

维生素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钙浓度,使钙在骨中沉积,为骨矿化提供原料,进一步促进骨形成。如果缺乏维生素D,单纯补钙的效果往往不佳。临床主要选用活性维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罗钙全等,前者需经过肝脏再羟化为骨化三醇后才能发挥作用。

降钙素 降钙素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以促使血中的钙“沉降”入骨,增强成骨活动,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此外,它还能抑制骨吸收,对缓解骨痛具有显效,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伴骨折、骨痛的患者。

临床采用密钙息(鲑鱼降钙素)鼻喷或益钙宁(鳗鱼降钙素)皮下、肌内注射治疗。短疗程可以缓解骨痛,长疗程(3个月)可以防治骨量丢失,每年可重复使用。

事实上,许多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血中并不缺钙,只是由于缺乏降钙素,影响了血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而导致骨质疏松。

有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补了很多钙老是不见效,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膦酸盐 此类药物(如进口的“福善美”、国产的“固邦”等)具有强力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的作用,使骨密度增加。缺点是长期过量应用会抑制骨矿化。

雌激素 此类药物有利维爱、雷诺昔芬等,因其对糖代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般不作为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线用药。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应以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为基础,酌情联合应用降钙素或二膦酸盐,通常会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患者应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从而增加骨量,增强肌力,防止跌倒。

专家点评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悄无声息的,轻症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是感觉到腰酸背疼、腰弯驼背、身高变矮,也往往被认为是身体老化使然。许多糖尿病患者,甚至包括临床医生,往往只重视糖尿病本身的治疗,而忽视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殊不知,由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要超过糖尿病本身。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医生指导下做到早期预防,合理治疗。

附:骨质疏松风险自测表

1、父母双亲中有无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

2、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头?

3、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经常因痢疾或肠炎引起腹泻吗?

8、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吗?

第8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数也将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影响着中老年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髋骨骨折,需要卧床,不仅个人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将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在骨质丧失早期往往无任何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这些患者常因不良生活方式、原发病治疗不彻底,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缺乏等各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及时规则治疗。针对这些患者,我们采取以下健康教育措施。

1方式

1.1语言介绍语言介绍贯穿于诊疗的始末。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诚恳,对不同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接受能力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以便患者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自理能力、实际情况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自我防护宣教。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1.2讲座及设立宣传栏建立健康宣传栏,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属进行讲座,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治疗、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内容通俗易懂,很受欢迎。

1.3建立随诊卡卡片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随诊时间、骨骼矿物质密度(BMD),将每次随诊测得的BMD记录在卡片上。

2内容

包括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原因、防治措施、何时需咨询医生,如何进行自我防护、防止跌伤等。

2.1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密度(BMD)低于正常成人均数的2.5s,即t值低于-2.5。严重骨质疏松症是指t值低于-2.5,并有一处或多处骨折的病史。骨质疏松症分类标准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有关,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影响全身骨骼;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废用性骨质疏松症、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为局限性的,也可为全身性。

2.2病因[2]骨质疏松症病因未明,可能与家庭遗传因素、性激素水平低下、体重过大、食物中钙缺乏、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对钙的排泄上升、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吸烟、酗酒、长期使用利尿激素、制动、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物中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异常等有关。常常是一个以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且相互间的作用具有相加性。

2.3非药物治疗指导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峰值骨量(PBM)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如加强营养、保持足够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目前非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轻型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法和基础治疗。

2.3.1合理饮食①合理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低蛋白饮食可减少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影响骨的形成,而蛋白质过多则增加钙的排泄。因此,应合理摄入蛋白质,尤其是大豆类食品,可防止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另外大豆类食物中富含钙又易消化吸收,因此是中老年人的优选食品。②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发育,但过量的维生素A却产生骨软化。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3能促进小肠和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形成。

骨中的多种蛋白质都依赖维生素K,比如骨钙素-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其中谷氨酸γ-羟基化后才具有生物活性,而羟基化必需有维生素K参与,羟基化的骨钙素与钙离子和羟磷灰石结合,使骨矿化。据研究表明[3],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血浆中的维生素K浓度明显降低。骨胶原中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在羟化时必需有维生素C参与,使骨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促进骨形成。③饮食中维持足够的钙、磷、镁、铜、氟等矿物质的摄入。食物中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镁缺乏不仅可使血钙浓度降低,而且还直接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吸收。氟化物可通过刺激骨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促进其增殖,促进骨形成。铜缺乏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畸形,可见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骨的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因此平时应注意合理饮食,多食含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偏食和不适当的节食。特别是青春期前后是获得骨量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避免诸多危险因素,势必会导致峰值骨密度的大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增高,而且骨折发生的年龄也会提前。

2.3.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指的是过量饮酒和吸烟所致的骨质疏松[5],饮酒中的乙醇导致骨质疏松症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吸收、直接作用于降睾酮的合成,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影响1,25-(OH)2-D3合成、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乙醇对肝脏的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也造成骨质疏松,加之长期酗酒食量减少造成营养不良,长期大量饮酒还可造成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应引起酗酒者注意。吸烟有害健康已被大家所熟知,而吸烟可引起的骨质疏松,尤以妇女更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绝经提早,烟碱促骨吸收增加,血钙升高,PTH降低,抑制骨的形成和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故应戒烟、戒酒。

2.3.3体育锻炼用进废退,适当活动使骨骼刺激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有助于维持骨量[6],故骨科手术后应早期活动,尽量缩短制动时间。而室外活动是人类获得维生素D的第二条途径,据测定,高强度紫外线照射15min,每克皮肤可形成12.81IU维生素D3。另外每个人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外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及健身操等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代谢,并能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及摔跤,以防骨折。

2.4用药指导合理用药,目的是减少骨质的吸收,促进骨质形成。即抗骨质吸收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类、维生素D等;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钙、酮、同化激素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D代谢产物等。①经研究发现50-69岁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50%[7],而雌激素能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PTH的作用,减少骨盐溶解,维持骨的形成与破坏的平衡,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助于1,25-(OH)2-D3在肾脏的合成,通过激活肾脏内的1-α羟化酶,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有利于骨的重建。因为女性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绝经后的5-10年雌激素减低最为明显,正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应给雌激素、维生素D治疗,但应严格剂量,长期服用可致癌及中毒。此类患者应用雌激素否,应咨询医生的意见。②病因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高达50%[8],合理应用降糖药,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甲亢和甲旁亢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补充钙剂;对老年人及肝胆疾患、胃肠疾患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应给于合理饮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类风湿关节炎、肾病、哮喘、器官移植病人,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病人应定期做骨密度测定[9],如果发现骨密度有改变,应停用激素,需用中药进行整体调整达到治疗效果,或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2.5心理指导骨质疏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很多直到发生疏松骨的骨折后才被发现。一般而言,该类患者可表现有骨痛、脊柱压痛、疲劳,易于骨折、压缩畸形等,疼痛于坐、站和搬运物体时均可发生,严重者可有躯体活动(如行走、弯腰等)和日常生活活动(各种家务活动)等方面的困难,这些都对患者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0],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跌倒、骨折,对病人度假、旅游、体育锻炼、跳舞等产生一些限制,对这些患者来说应鼓励他们保持精力和体力非常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锻炼,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为患者提供有关骨质疏松症及他们各自疾病的发展情况的信息帮助,使他们澄清错误观念,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从饮食、生活习惯、锻炼等方面调整和配合医师治疗。

3康复治疗[11]

3.1运动疗法应在病人情况允许时尽早开始运动,如进行肢体负重练习和治疗性步行,对于骨折后石膏固定的病人,可教患者作肌肉等长收缩,对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的病人可做牵引运动,对于处于制动状态和瘫痪病人,应尽早开展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总体健康水平和躯体功能状态,对骨质疏松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3.2矫形器的应用脊柱骨质疏松的病人最常见的问题是椎体多发性骨折所致的进行性后凸和疼痛,并伴有步态异常平衡障碍,使用腰围、胸围类的矫形器来改善患者姿势缓解症状。

3.3疼痛的处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疼痛,可应用镇痛药和物理治疗如紫外线、超声波、短波、中频等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支具以缓解疼痛。

3.4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骨折,常因跌倒或用力不当而引起,应予以预防。①应让病人意识到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某些药物的疗效,教会其正确的活动方式;②可教会病人使用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辅助器具,如长柄取物器、穿鞋器、浴室防滑垫等;③对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在活动时最好有人监护,也可在墙上安装扶手以供抓握。

4体会

4.1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学到了许多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自我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了解遵守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合理饮食及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戒烟、戒酒,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2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拓宽了医护人员与社会接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社会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取得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华,朱宏民,宁显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国医论坛,2001,16:24-25.

[2]刘忠厚,杨定卓,朱汉民.中国人原发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3.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第1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6-219.

[4]杨学斌.骨质数松症的环境危险因素.劳动医学,2001,18:58-59.

[5]支会英.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1,4:98-99.

[6]Parraris,Rizzolir,BonjourJP.Geneticaspectsofosteoporosis.CurropinRheumatol,1999,11940:294-300.

[7]刘建元.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需商讨的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69.

[8]刘素荣,刘瑞霞,程镒春.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88-89.

[9]健康教育学职称论文,EismanJA.Geneticsofosteoporosis.EnderRev,1999,20:788-789.

第9篇: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3-0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困扰老年人疾病的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生存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护理中的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前后,雌激素的下降,内分泌代谢紊乱直接影响着和女性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折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残、致死,耗资大,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三大类:①原发性分两种类型: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多在45~60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椎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0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丢失、骨形成不足有关。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③为特发性,多见于8~17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本篇讨论以原发性1型为主的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闭经后的女性,病因不明,但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后的第一个5~10年中,每年骨丢失为3%~5%,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补偿,将会丢失骨髓质和骨皮质的10%~30%,常引起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COLLES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11型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或患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年骨质丢失在1%左右。同时,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骨质丢失的原因。以椎体骨折和髋骨骨折最为常见,危害最大。

2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表现

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发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是突发骨折才认识到骨质疏松发生了。其实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了相应表现。主要有:疼痛。腰酸背痛坐后疼痛加剧,白天轻夜晚重。医学研究证明:当骨量丢失12%时,疼痛才会发生。

变矮椎骨是身体躯干和支柱,当椎骨骨质疏松时,负重的椎骨容易压缩变形。身长平均就会缩短3~6厘米,严重者可变矮20厘米。

驼背椎体压缩变形,脊椎前倾,后背弯曲,形成驼背。

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就是骨折。易发生在上肢、桡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骨折发生率占骨质疏松的30%左右,当骨量丢失20%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称为骨迁徙。很多老年人被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折磨,成天与疼痛相依。

3 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学改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骨小梁得减少或退化而致。正常成人骨代谢的主要形式是骨重建,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吸收旧骨,而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又再合成新骨。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改变,就会形成骨质疏松症。一些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骨小梁位于骨中央,占骨的20%,对代谢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骨皮质占80%,骨的生长大约在17岁已经完成,骨终身不断地吸收和形成,叫骨代谢,当代谢发生紊乱时,就发生了骨质疏松。

4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诊断

闭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引起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雌激素主要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可造成骨的吸收增强,从而导致过快骨丢失。卵巢摘除术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较易导致发生骨质松疏症。严重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病症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也可诱发。骨质疏松症早期常不被重视,当病人出现骨折、乏力、骨骼疼痛、身高降低、驼背、凸腹、腰背疼痛时才被重视。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方法。在我国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为低于骨峰值或成年人均值2.0个标准差,但需进一步论证调查,以制定适合我国的科学的实用诊断标准。

5 骨质疏松的防治

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定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起重要作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则是进行性生理补充,保持妇女健康的生理状况,并应个体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激素的种类、用药、剂量和途径。常用的有结合激素0.625Mg/D,17B雌乙醇1Mg/D,长期服用会引起癌症复发,出血不止,恶心呕吐,精神抑郁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是每日合并应用雌孕激素。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加用性激素可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2]另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适度锻炼、有规律饮食、开朗心情、适度户外活动和休息都对预防骨质疏松起着重要的作用。

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