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精选(九篇)

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

第1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人伴骨折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血清无机盐指标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等骨矿物质含量的异常。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对36例精神病人伴骨折患者与38例正常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测定血清K+、Na+、Ca2+等无机盐、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和检测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患骨质疏松的比例明显增高X2=4.252, P=0.039; 患者组钠和钾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L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病人容易患骨质疏松和出现低钙,是骨折发生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 骨 折; 精神病人; 骨质疏松; 无机盐; 碱性磷酸酶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the Content of bone Mineral in Mental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and Normal Fractur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bone mineral in mental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Methods: Osteoporosis were diagnosed and the serum salt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determined in 36 cases of mental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nd 38 controls with fractur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steoporosis between mental patients group and controls group(X2=4.252, P=0.039),and no significant in Na+ ,K+ contents between mental patients group and controls group (P<0.05), but ALP levels were higher in mental patients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s group (P<0.05),and Ca2+ level were lower in mental patients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s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mental patients are easily suffered from osteoporosis and occurrence the low level of Ca2+, they are high risk populations of fractures.

Key words: Fracture; Mental patients; Osteoporosis; Inorganic salts; Alkaline phosphatase

精神病人是骨折发生的高危人群,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受精神症状的影响,造成种种骨折。与使用精神药物有关: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导致骨矿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1],精神病患者骨钙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影响骨的矿化和骨的转化[2]。此外,绝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导致催乳素增高,高催乳素血症造成的远期不良反应之一是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的机会[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精神病伴骨折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和血清无机盐指标的异常,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36例精神病伴骨折患者与38例正常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测定血清K+、Na+、Ca2+等无机盐、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和检测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汕头市珠池医院骨科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精神病伴骨折的有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作为对照我们随机抽取正常骨折病人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19~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按有无患精神病分为精神病人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人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检测两组病人的血清K+、Na+、Ca2+等无机盐、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和检测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指标。

1.2 方法:骨密度测定采用X线检查技术测定股骨分数及手骨分数作为其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血标本的采集则采取患者晨7时许空腹静脉血样。血清K+、Na+、Ca2+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则采用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70A型)。

1.3 统计学分析:生化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骨密度测定的结果来诊断骨质疏松,比较两组病人患骨质疏松的人数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36人中患骨质疏松的人数为12人,比例33.3%,而对照组38人中仅有5人,比例为13.3%,两组经卡方检验X2=4.252,P=0.039<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病人组与对照组患骨质疏松的人数比较(略)

2.2 生化测定结果比较

2.2.1 病人组ALP均数为80.09±20.59,对照组均数为61.36±13.99, 经t检验t=3.53, P=0.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2.2 病人组K+、Na+均数分别为4.16 ± 0.48, 142.33 ± 3.67, 与对照组K+、Na+均数3.91 ± 0.43, 142.11 ±3.42相比,两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2.2.3 病人组Ca2+均数分别为2.171±0.132,与对照组Ca2+均数2.276±0.102, 两组比较病人组Ca2+偏低,经t检验t=-2.95, P=0.05,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2 病人组与对照组无机盐测定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竞争机制引入,人们承受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患病率亦有所上升,这一现象已受到家庭及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但精神病伴骨折特殊性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精神病伴骨折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已被观察到,有作者认为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4],由于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治愈率低,需要长期治疗,包括长期的住院治疗和长期服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常常需要经过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肝、肾功能,使促进肠道钙吸收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由于精神病特殊的病情往往较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和卧床,减少了光照时间而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吸收 ,钙缺乏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骨矿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5]。这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因此强调治疗骨折及精神病的同时应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如同时给予钙剂、罗盖全、鲑降钙素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另高钙饮食及多晒太阳、正确有效指导功能锻炼亦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碱性磷酸酶(ALP)可根据所在组织部位分为肝性、骨性、肠性、肾性、胎盘性几种通工酶,其中B2ALP来源于成骨细胞,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时,血清中会明显增高,它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的敏感指标之一[6]。人类在骨生长期ALP活血明显增加,成人活性较低,正常值39.76+16.68U/L。临床上骨折、骨质疏松、骨髓瘤等引起骨形成活跃的疾病会使ALP活性升高。ALP是骨组织再生、代谢的一种重要物质,成骨细胞中的典型酶为ALP,在体内对钙、磷等代谢有调节作用[7]。本资料中ALP含量高于正常组。Akahashi等[8]认为骨质破坏区不仅有破骨细胞,也有成骨细胞从骨基质中释放出来,并活化使骨质破坏区成骨,这就不难推断理解为什么骨折时某些无机盐和ALP含量升高,因为在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过程中,其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各种生长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无机盐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维系着骨改建的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ALP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这可能是因为骨折引起骨形成活跃而使ALP活性升高,但病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病人组患骨质疏松的人数较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低钙是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组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有患者进食差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长期接触光线少,营养欠佳,产生低血钾及低血钙。有作者报道,精神病患者骨钙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影响骨的矿化和骨的转化。骨钙素的降低是否与抗精神分裂症类药物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的副作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Halbreich et al. De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edicated psychiatric patients[J].psychosom-med,1995,57(5): 485-491.

[2] Anna Maria Meaney,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prolactin-raising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Br Psychiatry,2004,184(6): 503-508.

[3] 郑志群,等.高催乳素血症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及溴隐亭的作用[J].现代妇科进展,1994,4:307-311.

[4] 陈治卿.不同抗癫痫药对骨密度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67-68.

[5] 杜维霞 ,何建华,史天涛,等.精神病患者的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检查结果[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2):16-18.

[6] Leung K S, Fung K P , Sher AHL , et al . Plasma bone 2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as an indication of osteoblastic activity[J]. Bone Joint Sury Br , 1993,75(2):288-292.

第2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钢丝张力带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Application of Wire Tension Band Fixation and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BAI Yun-ting,CAO Ji-lie,ZHANG Y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034-03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ire tension band fixation and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 From 2011 to 2013,50 cases of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ire tension band fixation an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Wire tension band fixation;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Elderly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City,Ji’nan 25002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12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主要是骨折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近些年来伴随着人口的逐渐老化状态,发病率逐渐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中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传统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患肢牵引的形式,但是长期治疗中常常卧床,并伴有多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在手术安全性逐渐提升中,临床中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1-2]。本院通过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患者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一定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2~86岁,平均(73.1±10.4)岁。EVANS骨折分型中Ⅱ型10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12例;伴高血压15例,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伴糖尿病1例,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例,伴贫血、低蛋白血症3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5~89岁,平均(75.3±10.7)岁。EVANS骨折分型中Ⅱ型8例,Ⅲ型4例,Ⅳ型2例,Ⅴ型11例;伴高血压18例,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例,伴糖尿病2例,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例,伴贫血、低蛋白血症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进行腰硬麻醉,并采取侧卧位,于后外侧进行切口,切开关节囊,并截断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对粗隆大骨折块保留,认真检查患者的髋臼情况,做好扩髓的处理,及时冲洗髓腔,并借助于骨水泥对假肢柄进行固定,做好股骨头的测量,取出股骨头假体,检查复位后的情况,借助于引流管在关节腔中放置,进行逐层的缝合。术后服用抗生素,一旦出现并发症感染情况,及时有效的预防,并进行盆骨和髋关节的复查工作,做好患者内科疾病的积极治疗,在术后肢体被动锻炼中,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好站立的联系,术后1周,借助于扶助行器对行走进行练习。术后1个月,结合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实施不负重的锻炼,进行X线的检查,骨折愈合之后,进行患肢的负重练习。

1.3 疗效评价 采用Harris髋关节创伤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优、良、中和差四个指标进行评价[3]。优:Harris评分90~100分。良:Harris评分80~89分。中:Harris评分70~79分。差: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21例,良3例,优良率为96.0%(24/25);对照组优14例,良5例,优良率为76.0%(19/2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 优(例) 良

(例) 中

(例) 差

(例) 优良率(%)

观察组(n=25) 21 3 1 0 96.0

对照组(n=25) 14 5 3 3 76.0

字2值 10.214 0.149 0.272 1.418 10.345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固定物松动1例,患肢短缩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中假体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患肢短缩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固定物

松动 假体

松动 髋内翻

畸形 患肢

短缩 合计

观察组(n=25) 1(4.0) 0 0 1(4.0) 2(8.0)

对照组(n=25) 0 2(8.0) 3(12.0) 3(12.0) 8(32.0)

字2值 0.000 0.521 1.418 0.272 10.18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其治疗 在时代经济多元化发展中,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外伤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不断增高。而基于一种粉碎性骨折的过程中,常伴有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中,主要结合骨折复位进行的内固定过程,但是患者治疗中有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并发症[4-6]。在患者骨折部位的内固定中,有着多种器材的选择,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的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往往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并减少患者的创伤,将肢体功能全面恢复。在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骨折,在内固定中,失败率高达16%[7-10]。对于国内医学的学者而言,人工关节的治疗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有着多种报道,但是结果缺乏统一性[12]。

3.2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结合骨折的内固定,使得患者的髋关节逐渐处于早期的康复阶段,手术的适应证更要结合患者骨折的实际部位,结合改良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中,保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12-17]。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茂盛.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治疗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4(13):1066-1067.

[2]邓丰承,胡锐明,邹伟民,等.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55-57.

[3] Ahmed Elmorsy, Mahmoud Saied, Mahmoud Zaied. Primary bipolar arthroplasty in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J].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2(1):13-17.

[4]崔玖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18例[J].当代医学,2012,18(28):85.

[5]郑永华,梁笃,杨冰,等.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6):45-46.

[6]王雪山,杨光辉.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2,10(5):401-402.

[7]黄宏杰,范海泉,黄海讯,等.PFNA 与DHS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2,33(8):1398-1400.

[8]吴天然,陈王,李铭雄,等.三针锁针外支架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2,43(4):26-28.

[9]蒋冬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2(6):516-518.

[10]王振东,樊强,李永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6(1):74-78.

[11]王建华,曾国庆,肖容,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11):1984-1987.

[12] Wada T,Jesmin S,Gando S,et al.Angi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soluble receptors predict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post-cardica arrest syndrome[J].Crit Care,2012,16(5):171.

[13]马胡晶,周君琳,杜海山,等.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7.

[14]刘景锋,冯永洪,卢国牛等.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9-22.

[15]马斌,杜勇,张光春.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38-40.

[16]林加阳,徐耿填,林勇彬,等.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5-6.

[17]缪海雄,陈茹芬,黄启弟,等.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50-51.

第3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骨微组织结构破坏,骨组织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驼背、身高下降、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腰椎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现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对其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临床表现,经骨密度测定和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对照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36±8.12)岁,最大86岁,最小61岁,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3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0例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71.52±8.16)岁,最大85岁,最小62岁,其中20例伴有骨质疏松并发症,4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腰椎压缩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注射鲑鱼降钙素,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伦膦酸盐口服药物。碳酸钙D3片每天600mg,阿仑膦酸盐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复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大,并发症骨折给生活带来不便,大多数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忧虑、焦虑的情绪,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康复。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每个患者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够自我正确评估病情,减轻思想和心理负担。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正确评估每个患者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体重情况、运动情况和家属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制定健康目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如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锻炼方法等。可以将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识编制成册,免费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程度,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和锻炼。

(3)药物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量,叮嘱患者正确用药。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钙片于每晚睡前或饭后一小时同时服用,可以促进钙吸收。非甾体类药物应与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患者应当长期坚持服用钙剂,才能保证疗效,多喝水,防止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维生素D不能和绿叶蔬菜同时吃,防止钙吸收减少。阿伦膦酸钠于清晨空腹、饮水300ml吞服,服药后半小时不能喝饮料等,不能平卧,否则会对患者食道产生刺激。患者服用二磷酸盐类药物期间,不能服用维生素D和其他钙剂。

(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倡患者选择低盐、含钙、蛋白质适量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少喝咖啡,以免影响钙吸收,摄入的盐或蛋白质过多,会增加体内钙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应从食物中获取钙400mg,多食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和鱼肝油等。

(5)运动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应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日光浴和简单的户外运动等,锻炼时动作要轻缓,不能突然用力。骨质疏松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活动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动,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选择硬板床,在床上适当的进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还应当叮嘱患者佩戴腰围,驼背患者应佩戴矫驼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痉挛产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稳定性。

(6)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给患者发放联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联系。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家庭走访或电话随访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内应随访两次,以后每月随访1~2次,叮嘱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和运动锻炼。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动。有效:患者腰背疼痛减轻,自主活动好转。无效:腰背肿胀、疼痛无变化,活动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舒适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对照组56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发生率为12.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发生率为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如激素代替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和钙、氟化物等,对发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疗方法。舒适护理是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运动、饮食等方面,更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71%,发生跌倒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药物治疗结合舒适护理干预,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跌倒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干预;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322.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 随访及评定 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 结果 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 ,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 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骨密度的改善起到影响,但是对患者骨折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介入多患者最终治疗目标有正面积极效应,这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提倡不单纯以骨密度作为疗效评估的提法相符合。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病因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多种因素相关,在遭受轻度创伤或其它风险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上多倾向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不多,而即使有所见得有些治疗也是把该病误作骨关节炎等他病进行治疗,造成了盲目治疗缺失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所以,我科以先明确诊断,维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前提基础上,施予中医外治法干预其临床症状,从标症入手,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信心,促进骨质疏松患者心里健康。其作用机理在于中医调治的特点,如针灸有调节经络、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等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和膏药外敷是具有特效的传统体外局部给药途径的优势,这些都反馈式调节人体神经疼痛敏感性(痛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痛处氧代谢,有利于炎症物质消除,从而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疗效。而推拿按摩又可以舒缓筋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包括指导患者练功(如易筋经锻炼)此类运动疗法属于医患合作的积极模式,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外治法医生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面交流,不可排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有良性的诱导暗示作用。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现出中医“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再者中医外治法在其副作用和医疗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竞争力。中医外治法属于中医医生康复学,适当将其灵活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对该病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做到标本兼顾,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完美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赵咏芳,张弋,史万钟等.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型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2]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3] 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第一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7.

[4] 沈霖.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32.

[5] 刘鲜祥,林燕萍.骨质疏松性骨折[M].第一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6-80.

[6] 朱冰,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增刊:473-475.

[7] 杨明会.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9(4):67-68.

第5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疾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骨折的潜在危险性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成为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病诱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及葡萄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伴有低密度脂蛋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1]。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年男性患代谢综合征后与骨质疏松疾病发病之间的相关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入选标准:根据2005年IDF代谢综合症标准,通过测腰围、血脂、血糖、血压确诊代谢综合征患者。排除标准:(1)已确诊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患者;(2)有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代谢障碍等疾病;(3)既往有骨折病史,且长期卧床患者;(4)长期服用骨代谢药物患者。

1.2方法

将我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的中年男性患者80例,根据2005年IDF代谢综合症标准分为代谢综合症组和非代谢综合症组。代谢综合症组患者为41例,非代谢疾病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T值.

骨密度测定:采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室按照操作准确输入患者体重、身高等相关信息,由计算机统计检测测定腰椎、右股骨颈骨密度(BMD)T值。

1.3统计学处理

所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患者BMI、甘油三酯、血压、空腹血糖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性综合征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患者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例数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骨密度结果比较: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目前已经和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WHO慢性疾病患病率统计显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已超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且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结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据统计,在全球,每3秒钟就发生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每22秒就发生一例脊椎骨折。骨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如果发生脊椎骨折或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所以骨折的预防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目标。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葡萄糖异常的综合性疾病。有研究表明,血糖高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2],原因可能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退均可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基质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发骨质疏松;血脂异常也可引起骨质疏松[3]。代谢综合征与骨质疏松是多种因素参与的综合病变过程,临床研究表明,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均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危险因素[4-5]。本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因早期进行骨质疏松相关检查及相关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徐成斌. 代谢综合征[J]. 国外医学: 内分泌学分册, 2005, 25(1): 3-6.

2 De Liefde I I, Van der Klift M, De Laet C, et 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he Rotterdam Study[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05, 16(12): 1713-1720.

3 Tian L, Luo N, Klein R L, et al. Adiponectin reduces lipid accumulation in macrophage foam cells[J]. Atherosclerosis, 2009, 202(1): 152-161.

第6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户外运动;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c)-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utdoor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60 cas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ith bone osteoporosi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giving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outdoor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each factor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utdoor sports;Osteoporosis;Schizophrenia;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末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而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及正常生活等影响[1-2]。因此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60例患者为对象探讨户外运动对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病情稳定且伴发不同程度的伴骨质疏松症。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有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及病历资料不全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51~75岁,平均(59.89±8.07)岁,精神分裂症病程3~24年,平均(15.90±5.60)年,住院时间(6.11±2.47)年,受教育年限(9.03±5.08)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和心理护理干预,膳食调整主要增加菜品及搭配,调整荤素比例,提供肉类和豆类,以植物油烹调为主;增加动物血、内脏为原料的菜品,提高维生素A、D等,食用蔬菜品种多样化。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支持法、积极引导暗示法、松弛训练法等。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户外运动干预。户外运动护理准备:安排责任护士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资深护理人员一起培训,熟练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相关医学知识及运动相关知识,在掌握饮食、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等护理基础上,侧重户外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培训后可很好的完成示范动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户外运动指导方案。运动强度:患者有规律的参加户外有氧运动6月,运动频度3次/周,运动时间持续30 min左右/次,活动强度为安静时心率+(20%~30%)的安静心率,指导患者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形式: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组织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户外晨跑、户外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放风筝、跳广场舞、有氧健身操、种植花卉或蔬菜等;每次将运动运动时间和完成情况向主治医生汇报,并定期随诊。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对患者发放相关问卷进行相关调查。①心理状态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条目,分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因子1~5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生活质量评价参考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共30个条目,包括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3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

2.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QLS评分

两组干预前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QLS各维度评分及总均分明显降低(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进展缓慢,病情反复发作,加之极易伴发骨质疏松症,社会功能下降,常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在:①精神分裂症可大大增加骨密度改变及骨折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如利培酮可对骨质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常人,且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之其接触阳光减少、活动减少,影响体内钙的沉积,而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率高于健康人群,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其晚年髋部骨折风险高于一般人群。②精神分裂症可影响机体正常骨代谢,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醇浓度高,可对海绵骨造成影响,进而直接抑制骨形成,减少骨沉积,同时减少肠道钙吸收,增加尿钙排出;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损,其胰岛素抵抗、血糖、胰岛素水平较正常者高,而高血糖可导致成骨细胞功能降低;同时胰岛素缺乏影响骨吸收,导致肠钙及磷吸收减少,骨钙化受抑而引起骨质疏松等[5]。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意愿降低,运动量减少会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此对精神分裂症骨密度及骨代谢的改善尤为重要。

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其康复训练主要为预防骨质疏松运动练习法,户外运动即为不可缺少的一项[6]。该研究两组首先均给予心理、膳食调整干预,保证充足的钙、磷 、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是骨质疏松患者膳食干预原则,尤其对于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钙摄入量能减缓骨钙丢失,进而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而户外运动护理干预计划科学,方式多种样,不同户外运动强度搭配适合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锻炼,针对性、科学性强。故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户外运动与心理、饮食等护理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观察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在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等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更明显的改善,提示户外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刘露[7]总结户外运动干预的机制主要包括:户外运动可调整心情、放松身心尤其肌肉放松,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平衡感和稳定性;可预防骨量的丢失和骨密度的减少,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骨丢失等。郭宏焘[8]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户外负重有氧运动结合局部肌力训练干预后仰卧推举力、负重屈肘力、负重蹲起力、握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长时间进行坚持的运动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上述研究结论与本结论大致相符,但其研究对象多为单纯的骨质疏松患者,故户外有氧运动对伴有骨质疏松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户外运动有利于改善伴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静莲,闵海瑛,沈颖,等.低强度运动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00-2703.

[2] 刘红,李和彪,徐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7(8):1074-1077.

[3] 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68-69.

[4] 陈琼妮,刘莉,张丹,等.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185-187.

[5] 冒雷明,徐健,缪海燕,等.精神分裂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4):277-278.

[6] 夏孟红,张周周.膳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55-2956.

[7] 刘露.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4):1323-1324.

第7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骨二科,辽宁鞍山 114001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纳入该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低,卧床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9-02

[作者简介] 张生海(1971.12-),男,辽宁鞍山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及关节外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高龄人群通常合并有程度各异的骨质疏松症,因此在轻微外伤影响下有较大几率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其中大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1]。该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龄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方案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4±7.8)岁;入组患者致伤原因如下:54例为交通意外伤,40例为意外坠跌伤,6例为其他。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常规取健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做一手术切口,使骨折部位、髋关节以及股骨颈显露。首先截断股骨颈并将股骨头取出,然后复位粗隆部骨折,并以铁丝捆绑固定。股骨距以及小粗隆部位骨折应尽量实现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处理;大粗隆部位骨折倘若严重粉碎而无法有效固定,则可将较大骨块保留并妥善固定,待置换股骨头并良好复位后将小粉碎骨块切除,缝合骨折远端以及臀中肌断端,从而使臀中肌功能重建。骨折复位固定后于股骨颈处二次截骨,安装人工关节后观察其稳定性以及活动度,确认无异常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评定指标

优:患者骨折愈合,未见髋内翻畸形,行走无痛、无跛行;良:患者骨折愈合,合并髋内翻畸形,但<10°,行走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可:患者骨折愈合,髋内翻畸形为10°~25°,行走时有中度疼痛感,无法长距行走;差:患者骨折不愈合或髋内翻畸形>25°,患肢无法负重行走[2]。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3 讨论

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的治疗大多遵循如下原则,即在患者全身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积极手术治疗,并以此为首选处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并开展床下锻炼,这一治疗原则在目前已被骨科医生所广泛认同[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病率多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其骨质疏松症大多较为明显,骨质脆性随之升高,一旦出现骨折,则大部分为Ⅲ或Ⅳ型不稳定骨折,此类骨折难以通过内固定处理实现有效固定和解剖复位,同时骨质把持内固定力度不足,而内固定可靠性在此种情况下也并不确切,因而在术后早期负重以及复健锻炼中经常出现髋内翻以及内固定失效等各类相关并发症[4]。而以往保守治疗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相比较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上世界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数十年的锤炼与完善其应用逐步纯熟,进而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用于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同时也规避了传统内固定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5]。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因此也避免了因内固定物存在或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患者手术反应一旦消失,护理人员即可帮助患者利用助行器开展下地负重锻炼活动[6]。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与内固定方式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虽然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6%,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同时术后卧床时间仅(4.63±3.84)周,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报道[7~8]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锻炼,因此可较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或与术前水平接近;而同期对照组负重时间相对较晚,所以肢体功能在术后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恢复,或有所下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优于内固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宁安,郭宏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570-1572.

[2]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8):2276-2277.

[3] 蒋梁华,李晓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43-147.

[4] 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5] 张景林,刘晓龙,杨树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评价[J].山东医药,2014,54(17):70-72.

[6] 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3-1244,1247.

[7] 靳艳斌,罗润明,李兵.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78-79.

第8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骨量减低;生活方式干预;骨碱性磷酸酶;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

[中图分类号] R16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152-03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是一种严重影响高龄老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中国老年人口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的致死致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着的负担,所以骨质疏松的防治尤为重要。骨量减低是骨质疏松症的前期,是正常骨量人群与骨质疏松患者过渡阶段,即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但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状态,所以骨质疏松防治应重视骨质疏松临床前期状态即骨量减少时的有效干预。本研究通过对骨量减少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骨代谢标准物来了解干预的效果,从而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1年2~10月到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重庆地区人群,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NORLAND),测定部位为受试者腰椎(L1~L4)、及髋部(Neck/Ward's/Troch),根据骨密度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量减低为:-2.5 < T值< -1,共纳入84例骨量减低患者,其中男36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52.35±6.54)岁。排除标准: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低、肾上腺疾病等;影响机体代谢的严重肝肾疾病;影响钙磷吸收的胃肠疾病;影响内分泌代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病、肿瘤疾病等。

1.2 研究分组

根据实验设计,8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生活方式干预组(n = 42),平均年龄(54.31±7.01)岁,其中男18例,女24例;对照组(n = 42),平均年龄(52.15±3.37)岁,其中男20例,女22例。入组前由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人员逐个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记录研究者入组前记录、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家族史、饮食、运动习惯等一般情况。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其中饮食干预为进行饮食指导;饮食由营养专家制定标准食谱,(高钙、低钠及均衡营养),生活方式中戒烟戒酒戒茶。运动干预为:取步行有氧耐力运动干预,速度80~100步/min,行走距离1.0~3.0 km,时间20~30(min/次)/日;尽可能保持每天晒太阳总时间不少于30 min;每周坚持做两次有氧运动。

对照组:无特殊干预措施,和平时饮食习惯一致。

此项研究的研究时间为1年,研究人员每周随访1次,了解入组人员的一般情况。

1.4 骨生化指标的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组前及干预1年后采集早晨空腹血液,离心分离血浆后立即冻存于-70℃冰箱,待1年的研究时间结束后统一用于测定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吸收标志物(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采用北京爱迪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试剂盒(批内差分别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1年的干预研究,根据骨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两组各自的干预效果可明显看出:生活方式干预组干预1年后BAP[(17.406±0.388)μg/L]、β-CTX[(0.541±0.010)ng/mL]较干预前BAP[(26.123±0.086)μg/L]、β-CTX[(1.025±0.013)ng/m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骨转换率明显降低。对照组骨形成指标BAP、骨吸收指标β-CTX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同样经过1年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干预组较对照组BAP[(26.570±0.382)μg/L]、β-CTX也明显降低[(1.027±0.055)ng/mL],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生活方式干预能明显改善骨转换率。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下降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方式中诸如缺少运动、高钠饮食、低钙饮食等、荤素搭配不当,喜饮浓茶等均会导致骨质疏松[2-4]。

具体来说,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遗传、物理、内分泌、营养、免疫。大量的研究显示,运动也就是物理因素是诸多因素中对骨代谢的影响最大的,具体表现在运动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复杂的刺激,运动对骨强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骨代谢相关激素、钙、维生素D对骨强度的影响,是影响骨量的积极因素。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主要有机械负荷对骨的直接刺激作用和肌肉收缩对骨骼的拉力、挤压力、剪切力的间接刺激,主要表现在运动会产生应力效应、肌力效应、补钙效应、激素效应等,这就会使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消耗、激素水平、血液循环等方面发生改变。运动疗法是骨质疏松治疗中提倡的生活方式干预,通过运动以达到改善功能障碍、增强骨骼强度为主要目标。有许多研究显示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适量运动,能增强骨骼强度,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运动强度,专家也特别指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运动强度不能太大,否则会起相反的作用,比如说老年人本身已存在骨强度的改变,较强的运动强度很容易造成运动中对机体的损伤。对于女性而言,过量的耐力运动可通过下脑——垂体——性腺轴间接地抑制卵巢产生和释放雌激素,从而使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降低,低水平的雌激素更易导致骨质疏松。故对于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提倡步行等轻度运动,比如说每天不超过1 h的户外运动,行走中交替着步行、走跑和慢跑。乒乓球、羽毛球、广播操和舞蹈是很好的上肢运动项目,登楼、下蹲、爬山是很好的增强下肢承受力的运动[5-7]。

骨质疏松包括骨量减低、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三个阶段。骨量减低是骨质疏松症的第一阶段,是正常人群与骨质疏松患者的过渡阶段,即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但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状态。若任由骨量减低向下发展,骨代谢的负平衡导致骨量的加速丢失,从而出现骨量进一步减低和骨结构改变,进入骨质疏松状态。早期骨量减低阶段骨骼的改变尚不伴有骨结构破坏,亦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骨量丢失以腰椎明显,如在此阶段积极干预,绝大多数骨骼病变是可以可逆的,若仍有病情发展而出现骨量的加速丢失和骨结构的病变,则进入无法治愈的骨质疏松状态,需终身治疗。其高昂的经济代价、高致残率对患者及社会危害极大,所以防治骨质疏松应重视骨质疏松前期阶段即骨量减少时的有效干预。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分解与合成)产物,在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其中骨形成标志物是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产物,而骨吸收标志物是代表破骨细胞活动及骨吸收时的代谢产物[8-10]。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远远早于骨密度的改变,通过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可以早期、动态了解骨形成及骨吸收情况。本研究中检测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是由成骨细胞分泌,主要集中在骨化部位,即在骨骺线和骨膜下,是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物。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代表骨吸收的标志物,它存在于成熟的骨胶原中,当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骨胶原溶解释放出C型胶原蛋白,再分解为NTX、CTX,是反映骨吸收的简便、快速、有效的特异指标。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1年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发现了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干预前后骨吸收及骨形成标志物都明显降低,提示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骨转换率,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同样较之对照组,通过生活方式及运动的介入,骨代谢指标明显降低,提示骨转换率明显降低,提示早期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使骨量减低患者的骨代谢进入良性阶段。我们通过监测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患者骨转换的动态变化情况,弥补了骨密度变化慢、监测间隔时间长等不足。

综上所述,骨量减少为骨质疏松的前一阶段,在此阶段通过一定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从而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医学会,2011,4(1):2-15.

[2] 方岩,朱涛,刘文斌,等.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评估方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0):925-931.

[3] 马祥,刘雅,韩文群,等.成都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9):766-769.

[4] 朱秀芬,林华援.生活方式与骨量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8):588-591.

[5] 马宗民,李淑娴,朱兴华,等.妇女骨质疏松过程及运动防治模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24(1):124-128.

[6] 吴华,吴纪饶.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运动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68-169

[7] 周丽萍,刘新,王智红,等.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影响情况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07,3(22):394-396.

[8] Qin L,Qiu P,Wang L,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volved in para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in osteoblasts revealed by microarray and bioinformatics [J]. J Biol Chem,2003,278(22):19723-19731.

[9] Swarthout JT,D'Alonzo RC,Selvamurugan N,et al. Parathyroid hormone-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 regulating genes in bone cells [J].Gene,2002,282(1-2):1-17.

第9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定义范文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高龄人群通常合并有程度各异的骨质疏松症,因此在轻微外伤影响下有较大几率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其中大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1]。该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龄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方案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4±7.8)岁;入组患者致伤原因如下:54例为交通意外伤,40例为意外坠跌伤,6例为其他。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常规取健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做一手术切口,使骨折部位、髋关节以及股骨颈显露。首先截断股骨颈并将股骨头取出,然后复位粗隆部骨折,并以铁丝捆绑固定。股骨距以及小粗隆部位骨折应尽量实现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处理;大粗隆部位骨折倘若严重粉碎而无法有效固定,则可将较大骨块保留并妥善固定,待置换股骨头并良好复位后将小粉碎骨块切除,缝合骨折远端以及臀中肌断端,从而使臀中肌功能重建。骨折复位固定后于股骨颈处二次截骨,安装人工关节后观察其稳定性以及活动度,确认无异常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评定指标

优:患者骨折愈合,未见髋内翻畸形,行走无痛、无跛行;良:患者骨折愈合,合并髋内翻畸形,但25°,患肢无法负重行走[2]。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

2.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x±s)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对比(x±s,周)

注:与对照组相比, ①P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 ①P

3 讨论

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的治疗大多遵循如下原则,即在患者全身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积极手术治疗,并以此为首选处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并开展床下锻炼,这一治疗原则在目前已被骨科医生所广泛认同[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病率多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其骨质疏松症大多较为明显,骨质脆性随之升高,一旦出现骨折,则大部分为Ⅲ或Ⅳ型不稳定骨折,此类骨折难以通过内固定处理实现有效固定和解剖复位,同时骨质把持内固定力度不足,而内固定可靠性在此种情况下也并不确切,因而在术后早期负重以及复健锻炼中经常出现髋内翻以及内固定失效等各类相关并发症[4]。而以往保守治疗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相比较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上世界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数十年的锤炼与完善其应用逐步纯熟,进而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用于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同时也规避了传统内固定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5]。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因此也避免了因内固定物存在或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患者手术反应一旦消失,护理人员即可帮助患者利用助行器开展下地负重锻炼活动[6]。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与内固定方式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虽然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6%,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同时术后卧床时间仅(4.63±3.84)周,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宁安,郭宏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570-1572.

[2]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8):2276-2277.

[3] 蒋梁华,李晓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43-147.

[4] 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5] 张景林,刘晓龙,杨树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评价[J].山东医药,2014,54(17):70-72.

[6] 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3-1244,1247.

[7] 靳艳斌,罗润明,李兵.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