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1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疗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2-0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人数逐渐增加,由于骨质疏松症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致残率,甚至是死亡率,所以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治疗[1]。我院2010――2012年收治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53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755岁;病程1-10d;单椎体骨折62例、双椎体骨折22例,3个椎体骨折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组各3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椎体骨折数目、性别)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

12方法

121保守治疗治疗以卧硬板床制动和康复锻炼为主。入院即严卧硬板床制动,将枕头置于腰椎处限制其活动。同时在第3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腰背部功能训练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用头、双足和双肘这五点撑起身体,同时腰部向上挺,用力腾空后伸;患者俯卧位,伸直上肢向后伸,头胸向后仰,挺腹,或伸直下肢向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呈一弧形上、下肢同时后伸。患者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四肢各关节也要活动。患者还应做深呼吸、吹口哨样呼吸来增强呼吸功能锻炼。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同时对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做针对性的锻炼,如患者可以骑坐在体操凳上向各方向将脊柱弯曲。在卧硬板床制动和康复锻炼的同时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如静脉点滴红花黄色素以及口服壮骨强筋的药物。

122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用枕头稍垫高腹部,使受累的椎体处于伸长状态。用C臂机定位出患病的椎体并用记号笔标记出来。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局部浸润麻醉,把利多卡因(2%)注入生理盐水(09%)中在标记的穿刺点进行麻醉。在C臂机的监控下建立水泥通道,在建立通道的过程里,注意避免伤及神经要不时询问患者的下肢感受。让助手调制好硬度合适的骨水泥,通过所建的水泥通道将骨水泥注入病椎中,注入骨水泥用量要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进行。术后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抗炎并辅助药物治疗,如静脉点滴红花黄色素以及口服壮骨强筋的药物。

13观察标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脊柱活动、腰部感觉及影像学显示的椎体压缩度进行计分来评定治疗2周及随访3个月后的疗效。第2周末其中脊柱活动不参与评分,显效(7-8分),有效(5-6分),无效(小于5分);第3个月末评分,显效(9-10分),有效(7-8分),无效(小于7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

2结果

保守组和手术组在治疗2周及随访3个月后的疗效,分别见表1、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2周后,手术组总有效率(7949%)大于保守组(615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一组代谢性骨病变,它的发病一般很缓慢,临床上以骨骼疼痛和容易骨折为特征。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2]。临床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身体变矮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可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治疗[3]。

从本组一般资料可以看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女性(56例)大于男性(23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程度会变高,同时由于过早绝经的女性,骨组织量大量减少,骨质疏松的程度相对于男性来说会高一些,加之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运动迟缓,协调性变得很差,这些因素造成女性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风险比较高[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脊柱损伤,由于骨折多数比较稳定,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临床治疗主要是卧硬板床制动和康复锻炼。伤后3个月以内一般属于愈合期,患者应该以卧床锻炼为主。康复锻炼应尽早,伤后3天即可进行,早期锻炼的目标是锻炼腰背部肌力并恢复脊椎的稳定性;在骨骼的愈合期,不要让脊柱前屈,也不应该过早直立负重,避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使骨折的愈合变慢;为了防止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四肢各关节也要有规律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为了维持正常的肺功能还应做呼吸功能锻炼;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为了防止后遗腰痛,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5]。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它通过注入骨水泥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缓解疼痛,防止塌陷甚至能恢复部分椎体的高度。

在本研究中可以得知治疗2周后,手术组总有效率(7949%)大于保守组(615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初期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后期效果和保守治疗差不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方式治疗。

总之,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从长期来看均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短期手术治疗更有效,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方式治疗。

参考文献

[1]阮文东,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

[2]朱燕,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屈伸等速肌力评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792

[3]孟迅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05

第2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通讯作者:王长海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86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为广大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一直是骨关节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多伴有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有很多学者认为骨质疏松与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关系密切[1~3]。孙国静等[4]的观点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占据优势地位,加上手术后卧床休息等废用因素的影响,骨量的流失更为严重。所以,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应当引起临床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的质量会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退化,还可引发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症状。

1 防治骨质疏松的意义

1.1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松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人工关节置换中,骨的质量对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骨密度越低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沉降的几率越大[5]。Sabo等[6]对23例(男10例,女13例)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患者髋臼周围骨密度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骨密度均较术前下降,5年后男性Ⅱ区丢失为术前71.0%,女性Ⅲ区则为术前66.8%。国内毛宾尧等[7]对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随访,也发现术后髋臼假体周围骨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降低程度较其他部位严重。Boden等[8]对2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股骨柄周围骨密度进行8年随访观察,认为假体松动组中股骨柄周围骨量减少,而稳定组仅股骨近端有骨量减少。沈国平等[9]采集30具新鲜股骨标本,使用DEXA骨密度仪测试每个标本干骺端、颈部、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将骨质疏松标本进行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安装,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年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加,假体置换后股骨上方应变也呈增加的趋势,随着骨密度的增加,假体近端和远端微动随之减少,关节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显著增加。并籍此得出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对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的影响是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引起关节松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其松动率可下降30%~40%。

1.2 可降低假体周围及其他部位再骨折 老年人髋部骨折多是轻微外力引起的脆性骨折,如果忽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则有极高的骨折再发生率。一项在瑞典的研究显示,766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经22年随访,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是:骨折后一年内15%,两年内 27%,五年内可达73%[10]。国内韦永中等[11]统计显示,初次髋部骨折后因未经正规的骨质疏松防治,而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即初次骨折后仅对骨折本身治疗,而未重视老年患者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再次骨折的重要原因。Stenvall等[12,13]论证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的必要性。他们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发现同常规术后康复方法相比,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室内独立行走的能力,同时减少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

1.3 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置换术的疗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症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所致疼痛,是由于骨吸收增加引起骨小梁骨折、骨组织机械变形压迫神经、骨钙动员增加以及周围肌群负荷增加引起疲劳、肌肉缺氧、代谢障碍、代谢物质的异常刺激引起,因而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缓解疼痛症状[14]。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人来说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5]。

2 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测量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方法很多,如X线、定量CT、定量超声、DEXA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是X线平片和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因假体周围骨骨量丢失在20%以上时,X线平片才能判定假体周围骨质疏松,且X线平片不能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DEXA是一种精密、准确、低辐射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所以,DEXA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正逐步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DEXA对股骨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目前主要采用Gruen分区法,测定股骨假体上缘至假体柄尾均分3等份,由近至远将假体柄内外侧骨质划分为7、6、5区和1、2、3区,4区为紧靠柄尖至远端1 cm股骨干部分(图1)。DEXA对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主要采用Delee等的分法,将髓臼分为3个区:以股骨头中心点为中心,作水平和垂直线,将髋臼分为上(Ⅰ)、内(Ⅱ)及下(Ⅲ)3个分区(图2)[16]。

3 预防措施

3.1 提高骨科医师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首先面对的往往就是骨科医师,后者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骨科医师在治疗患髋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有必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完全必要的[17]。骨科医生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骨质疏松诊疗重视程度不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骨质疏松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所以,应该加强骨质疏松症的继续教育,使骨科医师面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时,能够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主动宣教并选择更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3.2 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尤应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如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等。应注重合理膳食,保证有足够的钙摄入量,宜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应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刺激骨骼内钙、磷的增加与维持骨量,还能增加肌肉的舒缩力量、关节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多晒太阳、适量饮酒、戒烟等。

4 治疗方法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

4.1 药物应用 WHO把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的联合应用作为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础用药,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应加用降钙素及二膦酸盐类药的联合用药[18]。早期可选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降钙素。采用当前流行的间断用药法,降钙素50 IU肌内注射,1次/d。14 d后改为2次/周,每次50 IU,维持至术后3个月。待骨吸收减缓后治疗中期加用或改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骨化三醇,0.125 μg/d,后期可选用改善骨质量的药物,如二膦酸盐类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轻骨痛。福善美70 mg,口服,1次/周。同时改善饮食,多食用钙含量高的食品[19]。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肝血虚、血瘀有关,符合老年人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临床工作中可酌情辨证应用。

4.2 康复运动治疗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正确的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主要方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住院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阶段(术后1~2 d),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 s,然后休息5 min,每天90次左右。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展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 s,再放松,每天60次左右。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第二阶段(术后3~7 d),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屈膝运动,屈髋角度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20]。

如果患者病情允许,现多主张患者早期(术后第1天)进行的行走功能训练,循序渐进的行走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促进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综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全身健康的恢复,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于肌容量的增加及平衡能力的加强,减缓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发展,进而减少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

参 考 文 献

[1] Thillemann TM,Pedersen AB,Mehnert F,et al.Postoperative use of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revis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Bone,2010,46(4):946-951.

[2] Alm JJ, Mkinen TJ, Lankinen P,et al.Female patients with low systemic BMD are prone to bone loss in Gruen zone 7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Acta Orthop,2009,80(5):531-537.

[3] Yamasaki S, Masuhara K, Yamaguchi K,et al.Risedronate reduces postoperative bone resorption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Osteoporos Int,2007,18(7):1009-1015.

[4] 孙国静,赵建宁.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人民军医,2007,50(4):218-219.

[5] 孟增东,裴福兴.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70-571.

[6] Sabo D,Reiter A,Simank HG,et al.Peripresthetic mineralization around cementless total hip endoprosthesis:longitudinal study and cress-sectional study on titanium threaded acetabular cup and cementless Spotorno stem with DEXA[J].Calcif Tissue Int,1998,62:177-182.

[7] 毛宾尧,王岱生,沈是铭,等.髋部骨矿骨密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改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29-632.

[8] Boden H,Adolphson P,Oberg M.Unstable versus stable uncemented femoral stems:a radiological study of periprosthetic bone changes in two types of uncemented stems with different concepts of fixation[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4,124:382-392.

[9] 沈国平,王正,罗从风,等.老年骨质疏松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7):462-464.

[10] Friesendorff MV, Besjakov J,kesson K.Long-term survival and fracture risk after hip fracture: a 22-year follow-up in women[J]. J Bone Miner Res, 2008, 23(11): 1832-1841.

[11] 韦永中,范卫民,王美莲,等.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77-79.

[12] Stenvall M,Olofsson B,Nyberg L,et al.Improved performa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mobility after a muhidisciplinar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older people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1 year follow-up[J].J Rehabil Med,2007,39(3):232-238.

[13] Stenvall M,Olofsson B,Lundstrom M,et al.A muhidisciplinary,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program reduces postoperative falls and injuries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e[J].Osteoporos Int,2007,18(2):167-175.

[14] 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0(2):111.

[15] 盂迅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长期随访[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06-207.

[16] 孙国静, 赵建宁.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5):528-530.

[17] Karachalios T,Lyritis GP,Kaloudis J,et al.The effects of calciton in on acute bone loss after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4,86B: 350-358.

[18] Boonen S,Rizzoli R,Meunier PJ,et al.The need for cliniica1 guidance in the use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them 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a consensus report[J]. Osteoporos Int,2004,15: 511-519.

[19] 陈戎波,范少地,胡万华,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799-801.

第3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82-03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IU Ri-xin ZHANG Zhi-gang LIAO Zi-jie LI Chun-xi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a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1,all patents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theatment such as surgery treatment, anti osteoporosis drugs,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and selective braking and so on.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averag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as 4.5 months,and compared to before operation,the Singh index increased 1 degree in 20 cases,and no change in 66 cas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was 86.46%.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senile osteoporotic fracture based on operative treatment can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effectively,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life quality.

[Key words] Osteoporosi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Treatment method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社会人口的老年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5亿,骨质疏松症主要并发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有效处理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有较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共选取75岁以上并发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6例,采用手术、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4例,年龄75~101岁,平均82.2岁;致伤原因:全部患者均是从床上或椅上跌下和在行走时摔倒所致的低能量损伤,其中新鲜骨折78例,陈旧性骨折8例;骨折分型:按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1]分为:Ⅰ型6例、Ⅱ型25例,ⅢA型19例、ⅢB16例、Ⅳ型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年龄、胸背部骨痛表现、股骨上端X线片(Singh指数)或骨密度检查。Singh指数Ⅳ度以下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本组Singh指数Ⅱ度有8例,Ⅲ度有42例,Ⅳ3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骨折损伤程度,给予胫骨结节骨牵引或患肢皮牵引制动,减轻骨折处疼痛。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评估其麻醉和手术风险,争取3~5 d内手术。手术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麻醉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中用C型臂X线机透视指引下行骨折复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术野,铺无菌巾,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手术切口;髓内固定选择大粗隆顶点的纵形切口;髓外固定选择髋部外侧切口,而人工关节置换选择髋部后外侧切口。骨折固定方式: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5例,Gamma钉内固定44例,PFN钉内固定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半小时开始应用抗生素,至术后1~3 d,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关闭切口前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1条,引流24~48 h,并记录引流量。术前后均规范用骨化三醇、降钙素、钙剂及双膦酸盐等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术后6 h开始行患肢的股四头肌和臀肌的静力性收缩,趾踝关节主动伸屈,术后第三天开始行患侧髋膝关节的被动伸屈(CPM机训练),幅度及强度根据患者的骨折固定情况及骨质疏松情况等因素而定,由小到大,夜间非康复治疗时间给予“丁”字鞋或皮牵引制动。1周后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不负重活动;根据患者的个体及内固定物稳定情况,2周后患肢逐渐部分负重下地活动锻练,至骨折愈合。出院以后,门诊随访时间每月1次,在骨折临床愈合后改为每3个月1次。

1.3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价标准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估在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时进行,采用Harris法评分[3],疗效标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2 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6例在术后1年因内科疾病死亡。骨折临床愈合的平均时间为4.5个月,骨质疏松与术前比较,Singh指数增加1度20例,无变化66例,3例出现钉切割(Gamma钉2例,动力髋螺钉1例),骨折移位2例(动力髋螺钉)。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6.46%。 3 讨论

3.1 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认识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内科疾病,外伤原因虽然多为低能量的损伤所致,但骨折往往呈较严重的粉碎性改变,在治疗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难度,如选择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患肢也极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越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孟增东等认为骨质疏松症并发的粗隆间骨折首选外科手术治疗[4],能使骨折早期获得稳定的复位固定,患者能够早期离床恢复活动能力,减少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而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均选择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3.2 内固定系统的选择

随着骨科内固定材料的更新改进,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器械有了更多的选择。目前较常用的内固定物分为髓内及髓外系统,前者以Gamma钉、PFN钉为代表,后者以DHS钉、对角钢板为代表。髓内固定系统是微创治疗,术中患者仰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经闭合牵引和手法复位满意后,在大粗隆顶点上方纵形切口进入,主钉从大粗隆顶点的内后侧插入骨髓腔,再在远端拧入拉力螺钉或抗旋转钉及锁钉。该方法是在功能复位的基础上置入内固定钉,对骨折端不进行剥离,从而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失血、感染等并发症。髓内系统固定,其承受应力的轴心比DHS、DCS向内移,抗疲劳的能力增大,进而对骨折是否稳定的要求不高,故适用于粗隆间粉碎性患者[5-6]。髓外系统是开放复位内固定,DHS钉内固定术是取髋关节外侧切口,显露大粗隆、股骨上端及股骨颈,在股骨颈的方向打入一根较粗的螺钉,其近端有粗螺纹,远端有滑槽,侧方有套筒钢板,粗螺纹钉在套筒上滑动,使骨折断端产生持续存在的压力,以促进骨折愈合。由于开放复位内固定,创伤大、出血多,而且过多剥离骨折端,使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并且在股骨头受力时负荷传导通过股颈钉和股骨粗隆外侧骨皮质,故髓外固定系统对大粗隆外侧皮质的相对完整性有较高的要求,稳定性的粗隆间骨折较合适。通过对髓内外固定系统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老年性粗隆间骨折在选择内固定时,一定要根据骨折的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对Ⅰ型、Ⅱ型小粗隆上缘骨皮质无压陷者的骨折髓内外固定系统均可应用,对Ⅲ、Ⅳ型骨折,通用Gamma钉或PFN钉,对Ⅲ型中骨折线未累及小粗隆水平的股骨外侧皮质者,可用DHS钉固定,同时结合大粗隆张力带或大粗隆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对大粗隆有冠状面骨折者,宜选用髓内固定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有骨质疏松性的粗隆间骨折,常因骨折粉碎严重,行髓内或髓外内固定治疗,可并发骨折复位丢失、主钉切割股骨头、螺钉拨出,固定失败等问题,往往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存在骨折愈合的问题,因而也就能避免内固治疗可能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内固物松脱断裂、髋内翻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Rodop等[7]对54例老年新鲜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0%。现在普遍的认识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严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目的在于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地部分或全部负重行走煅练,最快地使患肢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组有3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我们的体会是对年龄>80岁,预期寿命≤10年,并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承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患者,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组病例由于手术适应证掌握较好、内固定物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正确,没有发生骨折移位、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

3.3 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质疏松症,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8]。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快速骨丢失、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减轻疼痛。邱贵兴等[9]对77例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观察阿仑膦酸钠(固邦)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发现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能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本组病例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分别选用骨化三醇、降钙素、钙剂及双膦酸盐等药物联合治疗,达到了减少骨溶解、增加骨矿化、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的目的。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我们认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后,积极地运用药物对患者骨质量进行干预是必要的,能改善骨的质量,有利于维持内固定物和骨折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4 康复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为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溶解,恢复关节的功能,除应常规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外,康复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治疗都无法替代。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程度、内固定的稳定性综合判断并制订个体化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方案。我们的体会是术后2周内以肌肉自主等长收缩体疗为主,早期应用CPM机行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活动幅度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制订,从小度数开始,患肢关节没有疼痛;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较正常人的骨强度弱,为防止内固定物因负重对骨质产生切割、骨折移位或再骨折,患者术后下地负重及行走时间要适当延长,同时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能够加速血液循环,防止静脉和淋巴淤滞,对预防患肢深静脉栓塞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因早期能正确指导患者行康复训练,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较理想。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治疗上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内固定物及手术方式,规范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的指导康复训练,有助于防治因骨折而加重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78.

[2] 黄俊,纪方,曹磊,等.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1261-1263.

[3] 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4] 孟增东,裴福兴.骨科中的骨质疏松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70-571.

[5] 卢正楷,钱晓岚.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48-49.

[6] 陆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59-61.

[7] Rodop O,Kiral A,Kaplan H,et al.Primary bipolar hemiprosthesis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02,26(4):233-237.

[8] Verbeek DO,Ponsen KJ,Goslings JC,et al.Effect of surgical delay on outcome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192 patients[J].Int Orthop,2008,32(1):13-18

第4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骨折;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3-0120-03

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骨折的常见诱因,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的骨折也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问题[1]。因为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强度下降,轻微的暴力即可导致骨折,而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本身影响骨折的愈合,给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均带来不良影响。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更自觉地配合治疗,选择有利于疾病恢复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6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70例,年龄51~83岁,平均(72.5±14.3)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9人,高中及中专36人,初中28人,小学21人,文盲12人。职业:干部17人,工人62人,农民22人,其他15人。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①通过发放小册子、集中组织学习、组织患者间相互交流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危害、预防方法,使患者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从而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及饮食方式。②向患者讲解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及时治疗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性。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后,影响肢体运动,甚至需要卧床休息,加上骨折的伤痛,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悲观、烦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样情况,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疏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另外,要向家属讲解家属支持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够有效安抚患者。④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钙的食物。⑤需要服用钙剂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并告知按时服用的重要性。⑥生活规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骨折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律进行室外活动,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告知患者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钙磷的吸收。⑦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属陪同在场,并告知家属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帮助和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治疗及患肢的功能锻炼。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3 评价方法

在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参考OHBS(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2])、OKT(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3])、OSES(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4]、骨质疏松症相关生活方式调查表及生活质量量表[5]制定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躯体角色、骨折部位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7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差。《骨质疏松症知识测试》满分为26分。《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有7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6个条目,评分方法:同意为4分,中立为3分,不同意为2分,很不同意为1分,很同意为5分。所有分量表中各个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有2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6道题目,评分方法:10分为完全有信心,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患者从0~10分之间选择符合自己的数字,乘以10,总得分为总分除以条目数,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各量表调查结果

见表2。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入院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OKT和OSES出院后3个月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出院后3个月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2.2 随访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出院后3个月,两组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 < 0.01);对照组在心理健康、躯体角色、骨折疼痛、社会功能等方面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余差异不明显。见表4。

8.583、6.385、9.235,P均 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易骨折等。年龄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与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钙的摄入不足有关,另外活动量下降也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的一个原因。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身材瘦小、体重过低也是高危因素。骨质疏松可导致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受原来的负荷。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即在低能量或非暴力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老年患者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主要为桡骨远端、腰椎和股骨上端。患者出现骨折后,可因疼痛、无法活动甚至终身残疾而出现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治疗,活动的限制也会使老年患者远离社会、家庭。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护理人员仍是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力量。健康教育通过向接受教育的患者传授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办法、注意事项、康复相关的内容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支秀琴[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运动锻炼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健康教育有利于转变患者的健康观念、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杨彩等[6]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认识、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推动老年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技能。夏玉滨[7]对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学会自行检测、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病。沈奕等[8]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健康教育后其在总体健康感觉、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等5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水平均较低,其中骨折及疼痛级别、家庭的支持、自我管理效能等均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的多发病,但是通过选择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正确地补充钙剂等,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因,了解骨质疏松症是导致骨折的重要诱因,并向患者传授正确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正确的补钙方法等,从而使患者能够从自身主动配合治疗和术后康复,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健康信念、自我管理效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掌握和自我管理效能也有所改善,但健康信念改善不明显,考虑患者骨折后会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较关心,患者或家属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的内容,但效果明显不及观察组。对两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健康教育后观察组中原来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病例数显著下降。从7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从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亚楠,符琴,谭芳.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关健康知识教育的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1):7,15.

[2] Kim KK,Horan ML,Gendler P.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 scale[J]. Res Nurs Health,1991,14(2):155-163.

[3] Carol AS,Margaret od, Susan LJ. Osteoporosis education programs:changing knowledge and behaviors[J]. Public Health Nursing,2000,17(5):398-402.

[4] Horan ML,Kim KK,Gendler P.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J]. Res Nurs Health,1998,21(5):395-403.

[5] 支秀琴.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运动锻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35-37.

[6] 杨彩,杨艳斐,孙玉玲. 延伸特色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2012, 22(3):303-304.

[7] 夏玉滨. 健康教育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实施体会[J]. 吉林医学,2012,33(7):1497-1498.

第5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过去,骨质疏松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骨质疏松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例如室内工作时间长,经常喝咖啡、抽烟、喝酒、喝碳酸饮料等,这些都是极易造成骨质疏松的诱因。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症状,易被忽视,当出现骨折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别留意一些骨质疏松发出的“警报”,要及早预防骨质疏松。一旦患有骨质疏松,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

牙齿松动。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来越低,导致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指甲变软。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会流失,所以会引起指甲变软。

体重下降。大约有7%体重下降的女性在5年内会出现骨质疏松,而骨质的丢失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身高下降。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前倾、背曲加剧,身高会因此下降。这种现象常常被老年人忽视,以为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现象。

走路不稳。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肌肉能力随之下降,其平衡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走路会感觉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皮肤变薄。当皮肤较之正常皮肤变薄时,也提示着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身体内的钙质参加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细胞代谢,同时也具有营养皮肤及治疗皮肤病的作用。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同时也会伤及皮肤。

骨骼疼痛。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

活动能力减退。发现关节活动发僵,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

骨质疏松隐匿性很强,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引起骨折时才能意识到其强大的威力。因而,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预防骨质疏松,越早越好。

骨质疏松的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要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多注重锻炼平衡能力,比如通过做操、单腿站立、频繁踮脚、闭目重复上述动作等,锻炼神经肌肉的协调性。这些锻炼对于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都有帮助。需要提醒的是,锻炼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有些动作例如半蹲、爬山、上下楼梯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不适合的。

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要尽量做到生活有规律,要多摄入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还要避免对骨骼健康有损害的行为,如抽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如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绝经后的妇女,还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在诊断为骨质疏松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骨质疏松是否为原发的,有没有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药物等。如果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定期复查,可以动态观察骨密度的变化,监测疗效。其他方法如X线、CT、MRI、ECT等也可发现骨质疏松,但是,往往在较为严重时才能发现。为此特别提醒大家早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并定期复查。

第6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护理;老年性

1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今天,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跃居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病人多以骨折就诊。即便是腰酸背痛,往往也不以为然,待到重视为时已晚。其发病过程缓慢、渐进,比较隐蔽,不易被人们所觉察。其严重危害性是导致全身骨折,不仅经济损失过大,而且对健康威胁最大。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地处亚洲,人口基数最大,老龄人群增加速度最快,这两个世界第一,决定了骨质疏松及其后果――骨折。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与遗传、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除遗传外,其他因素均为可控,通过合理调整,不但有利于生命前期最佳骨峰值的获得,而且有利于生命后期尽可能减少骨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1.2.宣传教育健康知识是影响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保健知识,有利于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以解除其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分级预防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患者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为无病防病;二级预防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为综合防治.包括:疾病知识指导;合理膳食;功能锻炼;合理用药;自我防护。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建议他们到医院寻求医师的指导或药物治疗。病情一旦诊断清楚,立即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如发生骨折,应由专科医师进行治疗康复。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常常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其他慢性疾病,加上不同的家庭因素,情感比较复杂多变,容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独特的心理特征,关心患者的病痛,为其尽快减轻病痛,协助患者取得舒适,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生活护理

2.2.1合理膳食

饮食结构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人到中老年,脾胃功能常不足,影响营养吸收而致骨质疏松。故饮食中既要吃富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饮食,如牛羊肉、奶类、海鲜、豆类、鱼类等,又要注意吃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另外,可选用胡桃肉、黑芝麻、阿胶等滋补保健品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保持一定的体重对骨质丢失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应戒除烟酒。

2.2.2合理用药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及雌激素等药物来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便秘、胃部不适、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如: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因为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每日查询患者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服药的情况发生。

2.2.3适度运动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发挥肌肉对骨质代谢所起的调节促进作用,防止由于肌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全身体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3~5次。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

3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疏松改变,并可伴有骨折的一种疾病。由于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提高,长寿老人的数量迅速的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随之增加。因此,做好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护理指导,把健康教育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时,应多一点鼓励、关心、安慰。通过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的配合,使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锻炼,可以防止疾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申竹香.骨质疏松症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当代护士,2006(5):9798.

[2]李淑花.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健康教育.当代护士,2003(7):5354.

第7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60岁以上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评估。年龄60~87岁,平均71.2岁,男:6例,女:24例。骨折AO分类A型、B型及C 型各10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3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7例,9例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体骨。随访时间6个月~72个月,平均27.8个月,用Dienst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除3例术后三个月骨折部分愈合外,其余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评分结果为优7例、良13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7%。主要并发症有手腕部疼痛、伸屈及旋转功能受限、握力下降,或残留腕部畸形。结论 老年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通过手术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关键词】 老年 桡骨 骨折 手术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 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 。对无移位或部分移位骨折,通常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对明显移位或粉碎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处理较为棘手,后遗症多,是否仍用保守治疗、还是采用手术治疗,临床仍有争议。我们对明显移位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对存在骨缺损的患者,使用人造骨或异体骨植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稳定的固定为早期积极康复训练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60~87岁,平均71.2岁。均为低能量损伤,行走跌到28例,运动伤2例。骨折按AO分类即A型为关节外骨折;B型为累及关节面的骨折;C型为关节内骨析。根据骨折的程度又分为1、2、3亚型。其中A1型0例,A2 型3 例,A3 型7 例;B1 型0 例,B2 型1 例,B3 型9例;C1 型3例,C2 型5 例,C3 型2 例。

1.2 治疗方式及植骨类型: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7例(1例A3、5例B3、1例C3)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23例。对于有明显骨缺损者,则同时行植骨填充缺损。9例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休骨植骨。

骨折分类手术方式及植骨类型:

骨折类型(例)

手术方式(例)

植骨(例)

A(10):A1(0),A2(3),A3(7) 切开复位内固定(9),外固定架(1) 人造骨(4),异体骨(2)

B(10):B1(0),B2(1),B3(9) 切开复位内固定(10) 导体骨(2)

C(10):C1(3)C2(5),C3(2) 切开复位内固定(4),外固定架(6) 人造骨(3),异体骨(1)

1.3 随访时间和方式:时间:6~72个月,平均27.8个月。方式: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

1.4 随访内容:骨折愈合:定期通过X光检查腕关节正、侧位。是否疼痛及疼痛程度、检查手部握力、有无腕关节功能(屈伸、旋转)受限、是否残留腕部畸形。

1.5 治疗效果评估:按Dienst 等[2] 功能评估标对患者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良、可和差四级。

2 结果

(1)除3例手术后3个月的患者骨折还未完全愈合外,其余所有手术患者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2)骨折治疗主、客观综合评分(Dienst评分):优7例、良13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7%。

(3)术后主要并发症:活动时出现腕关节疼痛:27例患者中,有20(68%),程度不重。35%的患者腕关节伸、屈或旋转功能有一定程度受限。48%患者手部握力程度有所下降。

(4) 例患者遗留腕部轻度畸形,但并不影响腔关节功能。

3 讨论

3.1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指征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低暴力骨折类型,虽然不像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造成威胁。但手腕的功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十分重要。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对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累及关节面的移位骨折及不稳定骨折,普通的外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复位,常常在复位后2周左右出现骨折再移位[3]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等,继发疼痛,真接影响腕关节功能。

随着对腕关节功能认识的加深,及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如目前临床应用的AO 2.4mm五孔锁定板,使得更多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够适合治疗[4]。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征,要求医生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仔细和准确的分型,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AO分类法,同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并存症、骨质疏松程度[5]、患者的功能要求和对治疗的期望值及骨折侧是否是优势手,概括起来,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指征应包括:

(1)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不稳定, 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 不稳定骨折,影响到骨折愈合或可能出现畸形愈合。

(2)桡骨短缩5mm以上。

(3)闭合复位后发现骨缺损大于1cm。

(4)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面的压缩骨折, 韧带整复作用和手法复位常不能奏效,Knirk等认为关节面移位大于2mm时即有有切开复位的指征。

3.2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是不稳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复位的好坏直接影响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残留的畸形与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有密切关系[6,7] 手术治疗能尽可能达到骨折的准确复位,避免了手腕长时间被动体位外固定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在固定相对牢固的前提下,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时期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功能障碍,使关节和肢体功能早期康复[8]。从我们随访的强果可以看出,对移位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优良率达到67%。这其中包括移位和粉碎严重的C3型骨折,及骨质疏松和骨缺损明显的高龄患者。而这些患者不宜选择保守治疗。本组病例,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二大类。虽然外固定架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但对于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使用外固定架,容易出现固定钉松动,因为外固定架是一种使骨折部位旷置的间接固定方法,对明显移位、不稳定骨折不易维持理想的骨折复位的位置[9], 加之外固定架术后护理和患者生活不便,有一定的感染率等等,而且其仅有纵向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掌、背侧移位。所以,我们认为外固定架仅限于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无法内固定的患者。随着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改进,使得越来越远销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折有可以进行更理想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年人桡骨远端因骨质疏松,骨折后常常合并较大的骨缺损。骨缺损能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关节面塌陷。本组30例骨折中,有12例因骨缺损而植骨3例使用导体骨,9例使用羟基磷灰石。异体骨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但骨替代相对较慢,影响早期功能康复,羟基磷灰石填充效果较好,如果能加入活性的成骨诱导成份,控制其吸收速度,则能更好地保证骨折的愈合。术后腕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疼痛的轻重不一。也是容易引起患者对治疗不满意的重要因素,这和骨折的程度、术后的粘连、关节僵硬、康复迟缓等有关。其实,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腕关节的活动功能和手的握力。本组患者中,治疗效果差的7例均有腕关节的伸、屈、旋转功能和手握力的下降。

3.3术后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

腕关节的功能康复应该在骨折治疗允许时尽早开始,应对每个患者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早期被动锻炼,然后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重视康复训练,才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10],而早期康复锻炼又是取决于骨折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围手术期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抑制骨的制动后骨骼中钙的进一步快速流失;防止或降低再骨折的风险。使用降钙素能抑破骨细胞,控制钙流失,同时配合使用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是较有效的办法。功能恢复期使用像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提高骨密度和改善骨的强度。

总之,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治疗效果尚不十分满意的一个疾病。过去, 中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闭合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 即使出现畸形, 但功能影响也不严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 这种观点逐渐被人们不认同。通过对骨折准确分类,正确掌握治疗指征,术后积极的康复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的效果[11]。

参 考 文 献

[1] 朴俊红, 庞莲萍, 刘忠厚, 等.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8 (1) : 127.

[2] D ienst M , Wozasek GE, Seligson D. Dynam icexternal fixat ion fo r diatal radius fracture [J]. ClinO rthop Relat Res, 1997, (338) : 1602171.

[3] Yin-Chih Fu,Song-Hsiung Chien,Peng-Ju Huang,et al .Use of an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he buttress main-tani pinning method in treating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J].The Journal of Tau-ma ,2006,60:330-333.

[4] R Arora M,Lutz D,FritzR.Palmar locking plate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dorsal disloca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5,125:399-404.

[5] CA Lill,J Gonldhahn,A Albrecht.Impact of hone density 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pattern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five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s [J].Journal of Orho-paedic Trauma,17:271-278.

[6] Solgaard S , Binger C , Soelund K. Displac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9,109: 34.

第8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系统康复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段压缩性骨折

Application of postoperative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compression fracture

XU Yan-qiu,YANG Nan-yu,HUANG Li-cheng,et al.

Huiyang district hospital;the center hospital of Huizhou,Guangdong,Huizhou 5162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i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compression fracture w ere studied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the 60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live the pain,the VAS and JOA scores of 60 cases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after 3 days,1 month,6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Key words】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 Osteoporosis ;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

作者单位:516211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许燕球 杨南渝 黄立成);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孙春汉)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是1984 年由法国人Deramond Galibert[1]发明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最初用于颈椎侵袭性血管瘤,其后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椎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椎体侵袭性血管瘤。在欧洲,然后是在美国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部分临床工作者,成功完成手术后,往往忽略了术后康复治疗,从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了手术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08年收治的6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术前症状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 旨在说明系统康复治疗在术后康复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62~74岁,平均68.5岁。入院时均因腰痛而被迫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致伤原因:行走时摔伤27例,乘车时颠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周,平均3周。骨折椎体:T11 9个,T12 12个,L1 24个,L2 9个,L3 9个,L4 6个,其中6例同时有T12和L3骨折,3例同时有L1和L3骨折。X线片显示椎体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呈骨质疏松改变。骨折椎体成楔形变或“双凹形”,椎体前缘压缩25%(轻度骨折)36例,压缩50% (中度骨折)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及CT或MRI检查,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骨质破坏,确定椎体后缘完整且无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无其他部位的合并骨折。排除陈旧性骨折无明显腰痛,或腰痛不是由于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者。

1.2 手术方法 局麻,取俯卧位,使腹部垫空,减少出血。手术步骤: 首先在C 形臂下定位病椎椎弓根并标记,C形臂监视下从椎弓根外侧穿刺,经椎弓根至椎体前份,以髓核钳扩张,止血,调和填充物,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C形臂监视下注入椎体内。

1.3 系统康复治疗

1.3.1 心理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与患者多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耐心向患者讲解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原理、手术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正常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术前让患者与术后康复期的患者沟通,以减轻患者的顾虑,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信心。

1.3.2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康复训练,使患者预先掌握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并明确注意事项: ①体力恢复训练;②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③指导下肢锻炼;④指导正确使用习步架。

1.3.3 术后康复治疗

1.3.3.1 术后一般处理 术后予心电监护24~72 h,密切观察生命征、呼吸道、伤口及四肢情况。术后注意四肢活动、肌力、肌张力、感觉和反射征,以及张力和膀胱功能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和对症处理。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 d。

1.3.3.2 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2周内每天给予密钙息50 IU肌内注射,第3~4周改为每2 d一次,第4~6周改为每3 d一次,第7周停药。术后口服活性维生素D 2次/d, 1片/次;阿伦膦酸钠,每天1片(早餐前空腹服用,服后直立位静坐半小时后再进早餐),连续用3个月。用药过程中每2周复查血钙,若血钙

1.3.3.3 术后第1天即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膝关节屈伸及直腿抬高训练;24 h 后鼓励患者半卧位,适应后再坐床边,然后床边站立,无不适后可在陪护下缓慢行走。具体如下:①坐起:患者先侧卧,屈膝屈髋,双小腿置于床边,再有治疗师协助从侧卧位坐起,双小腿垂与床边。此时需要治疗师扶住,以免头晕跌倒。有头晕者稍坐后再卧下,过1~2 h再练习坐起,一般练习1~2次后即不再有头晕;②站立:坐起后无头晕者数分钟后即可在治疗师协助下渐渐由床边下滑,双足着地,前后站立握住,头后伸,胸部抬起使之离床;③使用习步架行走:起床活动后第2天用腰围保护,在他人协助下使用习步架缓慢行走,3~4次/d,每次数分钟,使用习步架行走适应后可在室内由他人陪护独立,缓慢行走。患者挺胸直腰,双手叉腰扶住两侧髋部以增加腰部的稳定性,室内行走两天后可到室外缓慢行走,行走方式逐渐改为自然行走,倒步行走与快步行走,行走距离逐渐加长,坚持每天锻炼。

1.3.3.4 术后3~5 d指导并严格督促患者循序渐进行五点法、三点法、飞燕点水式腰背肌功能训练[2] ;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感染等预防知识宣教。具体如下:腰背肌功能训练术后即可进行,以不疲劳为原则,每组尽可能多锻炼。范围包括各关节最大限度活动,重点放在下肢的直腿抬高锻炼,下肢要慢抬慢放,每次都要抬到尽可能的高度。每组间隔1~2 h;腰背肌锻炼从术后2 周开始,先用五点法即头枕部,双肘和双足跟着床,使腰背部及大腿小腿离床达尽可能的高度,每次要慢起慢落。五点法每组轻松完成50个,每天能进行4组以上后,改三点法。三点法即头枕部和双足跟着床,身体其他部位均离开床面,锻炼时其他要求同五点法,三点法达到要求后,改一点法。一点法即上腹部着床,头、四肢者尽力后伸使胸及下腹部离床,其他要求同五点法。一点法达到目标后,离床后开始不负重活动,训练腰部屈伸,侧屈及旋转达正常范围后,表示患者已完全康复。

1.3.3.5 呼吸训练 要求患者无论处于何种,只要清醒就进行训练,尤其在肌肉锻炼时更要坚持练。训练要点: 全身除运动部位外要全部放松,均匀缓慢地尽量吸气和呼气,同时,注意力集中,想象气体随着呼气从腰部排出。

1.3.4 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及注意安全的教育;多食富含钙、磷食品;遵医嘱长期服用钙片,在补钙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 及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营养素;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尽量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指导掌握散步、慢跑、练太极等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避免较长时间坐软椅、极度屈曲、扭曲或提超过5 kg重的物品。

1.4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术后3 d、1个月、6个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ua analogue scale,VAS[3]) 和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的15法分计分法(JOA)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P

2 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按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03±0.27)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3.0±0.32)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2.8±0.22)分。术后6个月平均为(2.0±0.15)分。按JOA评分,术前平均为(6.40±0.88)分,术后第3 天平均为(12.50±1.54)分,术后1 个月平均为(12.55±1.28)分,术后6个月平均为(12.65±1.18)分。术前术后VAS评分和JOA 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PVP技术只是针对骨折椎体所引起的疼痛的治疗,而对于引起骨折的病因-骨质疏松来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今后仍存在再骨折的危险;同时也有报道在注入骨水泥的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增大[4-6]。因此,手术的完成仅仅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必要的:系统的康复治疗从术前即开始并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至出院,患者通过有序的运动训练使肌肉收缩活动产生对骨的压力,刺激骨形成,减少骨矿物质的损失,预防肌肉萎缩,可紧张前纵韧带使受压椎体进一步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椎后小关节的功能及动静平衡[7],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对于已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对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完全必的。目前所采用的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基础性用药(如钙剂和维生素D 的补充)、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作用的制剂3大类。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采取三者联合用药的方式,钙加骨化三醇加降钙素可明显提高患者脊柱骨密度。此外,日光照射、户外活动、功能锻炼均是有意义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尤其是有氧运动对维持活体骨矿物质含量和延缓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出现有着更积极的作用[8];在户外活动中,骨的有氧代谢增加,骨皮质的血流量增加,其酸性代谢产物被及时运走,从而减少了骨的溶解和骨钙的丢失,PVP技术使得这部分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成为可能,积极的功能锻炼减少了患者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心、肺、泌尿系感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PVP联合系统康复治疗是行之有效的,PVP技术使该部分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联合药物补钙和积极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Galibert P,Deramond H,Rosat P,et al.Preliminary note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eral angioma by percutaneous acrylic vertebroplasty.Neurochirurgie,1987,33 :166-168.

[2] 黄建洪.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中国康复,2003,18 (3):198-198.

[3] Dwornik M,Kujawa J,Bialoszewski D,etal.Electromyographic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neuromob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Ortop Traumatol Rehabil,2009,11(2):164-176.

[4] Watts NB,Harris ST,Genant HK.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 kyphopplaysty.Osteoporos Int,2001,12:429-437.

[5] Hardouin P,Grados F,Cotten A,et al.Shoul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e used to treat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n update.Joint Bone Spine,2001,68:216-221.

[6] Berlemann U,Ferguson SJ,Nolte LP,et al.Adjacent vertebral failure after vertebroplasty:a 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J Bone Joint Surg (Br),2002,84:748-752.

第9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c)-0188-03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b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reviewing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sis were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inforcing kidney by Chinese medicine,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vitamin supplements by Western medicine, which can inhibit bone absorption and promote bone 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the first scheme at present for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sis.

[Key words] Combine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enile osteoporosis; Treatment status quo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尤其是老年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数越发的关心,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对而言引发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例就越多,所以受到了我国老年人的高度重视。其次,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降低等因素导致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一些疾病,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很多因素引起的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骨骼疼痛、腰酸腿痛、易于骨折、驼背以及一些骨骼性疾病[1]。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几种,但是对于老年性患者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补充钙、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为主要治疗手段[2]。该综述旨在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特统计近几年内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文献中使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目前文献研究中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相应资料收集,在目前的医疗学中,对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由以下四类:第一类、非药物类治疗;第二类、中药治疗;第三类、西药治疗;第四类、中西药治疗。首先,第一类非药物治疗,该方法较适用于轻症患者,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通过运动方法、健康饮食方法、健康生活方式、合理作息时间等等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患者的长久坚持方可有效,可以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起到一定的改良、改善的作用。其次,第二类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而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一定的治疗,中药讲究补肾壮精、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的治疗方法,从而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虚为起始点治疗患者,从而逐步治愈患者。然后,第三类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也就是老年患者通过服用西药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状,服用的西药主要包括补钙和补维生素D,其次还包括一些抑制骨质吸收和促进骨质形成西药。最后,第四类中西药结合,中西药结合方法就很明确了,也就是采用第二类中药治疗方法和第三类西药治疗方法的结合方法,将中药的疗效和西药的疗效相辅相成,达到更佳疗效的目的。

2 目前文献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方法

2.1 治疗现状

通过对多篇文献的参考以及现在医学的理论观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章中指出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以及在观念的驱使下,总是首选中药治疗。其次,西药使用较单一,很难做到对症状的针对性,同类并不同症状使用同款药片可能不能起到疗效,并且长期使用西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通常西药的价格还普遍较高,对于一般经济家庭的患者,使用西药是他们不愿意的。然后,现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医疗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但是不合理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治疗可能适得其反。

另外,根据梁健[3]的研究中显示目前的治疗现状中还强调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包括两类:预前和预后。预前强调人们认识到骨质疏松症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不便,特别对于老年性患者,一不小心发生骨折可能会危机到他们的生命,并且治疗效果会很慢;因此对于老年性人群,首先应当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防患于未然,若发现有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其次,由于老年人钙的流失加快,应当保持长期的预防性补钙;最后,老年性人群应当加强活动,增强身体免疫,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预后强调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预防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并发症,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因此应当受到患者的高度重视。

2.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包括中药治疗方法和西药治疗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其中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为主。

中药治疗方法以补肾活血为主治疗[4],补肾活血法药方包括的药材有丹参、当归、甘草、枸杞、补骨脂、山萸肉、鸡血藤、寄生、红花、熟地黄等等[5],药方药材经过水熬后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60 d为一个疗程,需要持续服用3个疗程,可以达到补肾强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此外,有资料显示,中药熬制的健脾壮骨汤也可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药方组成有:白术、大枣、合欢花、陈皮、杜仲、黄芪、龙眼肉等等,它是由归脾汤加上五指毛桃、牛大力和千斤拔三种药材,其次在加补肾活血、活血化瘀、强肾壮骨、补气养血、健脾壮骨等药物组成,可以有效调节老年身体机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西药方法为补钙补维生素D法,钙是骨骼中的重要矿物质之一,是成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决定着骨再生。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通过食物获取的量较少,老年人摄入量相对更少,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或者特殊的食物进行补充。常用的补钙方法是服用钙片或者钙剂,如国产的盖中盖补钙、钙尔奇D片、碳酸钙、葡萄酸钙等。老年人相比于年轻时候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了许多,据有关资料[6]显示人每天需要10微克维生素D,它可促进钙的吸收,由于老年人日常的获取量已渐渐不足,所以需要通过维生素D片或者固醇类片进行补充,当然也可以通过服用含量较高的食物获取,如海产鱼类、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3 讨论

众所周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免疫力的下降导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以及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等等。此外,经研究发现[7],老年人群钙、维生素D以及性腺激素的缺乏也是导致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缺钙导致钙的含量不足,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雌激素应当应用于绝经后的女性,用量需要适中。在王彤等[8]研究过程中显示,它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若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它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另外,骨质疏松还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营养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刘印等[9]研究过程中显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通常表现出腰酸背痛、骨骼疼痛等症状,疼痛感通常沿着脊柱向外两侧扩散疼痛,长久的站立或者久坐姿势都会带来更加剧烈的疼痛,只有躺卧的姿势可以稍微的缓解疼痛感。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精虚少、经脉不通畅、血液循环动力不足等,大多数老年人是由于肾精虚少而引起骨质疏松症,根据Yi Weilian等[10]研究分析所采用的中药方法为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使患者达到强肾目的,从而使肾中精气旺盛,达到改善病症的效果。活血可以有效的缓解血阻、瘀血等症状,有效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增加血液循环的血动力。另外部分研究资料显示[8],补肾活血法可以有效调整骨代谢,从而增强骨细胞的活性,进而改善骨营养促进成骨,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质的效果,防止或缓解骨质疏松症。但是通过中药治疗的疗程可以看到,中药疗程周期很长,是一种长期调养的过程,且中药种类较多,所需要的花费也较为昂贵,过程中可能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根据Li Fei等[11]研究中显示,在此过程中若结合着西药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治疗病症,可谓事半功倍,在中药治疗过程中给患者服用钙片、维生素D等药物,可以有效的促进钙的吸收,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骨质疏松。此外,在张国庆[12]的研究中显示,还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结合中西药结合治疗更加增强治疗效果,非药物治疗讲究从患者的生活习惯上的改变而引领患者走向健康路线,例如戒烟、戒酒、戒饮料、加强体育锻炼等,这可以有效增强身体机能,增强免疫系统,从而预防或者缓解骨质疏松症。

经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量以及其质量大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春期骨量不足或者是成人期就出现了早期的骨量流失,或者是由于前两种因素兼具,此外还有基因的影响也很重要,以及营养摄入的不足等等,目前在医学界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及病因的结论。但在目前路春海[13]的研究中显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这几方面可以对一般情况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从预防角度上可以提供很多预防手段。

综上所述,说明了目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纳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469-3472.

[2] 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层螺旋CT腰椎骨结构分析和测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08-1311.

[3] 梁健.小针刀疗法干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11):1174-1176.

[4] 汪丙昂,李改丽,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07-3709.

[5] 陈巧鸽,金莹,朱京京,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76-1778.

[6] 李改丽,汪丙昂,呼永河,等.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8):1104-1106.

[7] 汪丙昂,李改丽,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3,25(8):1237-1239,1241.

[8] 王彤,庞莉,黄晖,等.远针近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13-16.

[9] 刘印,田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31-32,35.

[10] Yi Weilian, Liao Dequan, Lin Yun Bai.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sex hormones, cytokine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change and relation [J]. Laboratory medicine, 2012, 27 (4): 296-298.

[11] Li Fei, Xu Youjia, Li Kai. The iron regulating hormone treatment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The Chinese bone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disease magazine, 2011(4):135-139.

[12] 张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