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低碳生活出行精选(九篇)

低碳生活出行

第1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

使用手帕,少用纸巾……

第2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的形成是解决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我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那些记忆依然使我感到充满着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认识低碳、实施低碳,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查阅等,对杭州市及其临安县社区居民的低碳行为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居民低碳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低碳 行为意识 社区居民 出行

一、调研背景、意义及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各地区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联盟与绿色传播中心的在京成立,让低碳进入生活,进入社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认同。由此,我们践行低碳生活,走进社区,也是刻不容缓。

由此结合我们2012年暑期“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我们利用暑假分别在五大流域途经的省市自治区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以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人的影响示范力,带动社会公众关注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二、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研对象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群、临安天目山镇白鹤村村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100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86份。《低碳列车出行意识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

2.数理统计方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实地访谈法:通过与临安县天目山镇白鹤村社区、杭州市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真实有效的资料。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低谈的有关知识和数据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的权威研究情况,以便在分析问题时更为准确和全面。

(三)调查内容

首先,是对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包括居民对低碳认识度、意愿度和重要性调查、社区组织低碳宣传或教育情况、社区居民对自身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情况、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低碳生活好处和对身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等。

其次,“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包括出行方式调查、出行饮食调查、出行低碳习惯调查和低碳级别汇总与调查等。

最后,杭州市、临安市白鹤村低碳宣传行为调查,包括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举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及举行低碳教育讲座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

(一)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研究

此次调查对象中,14%在18岁以下,23%在18至30岁,20%在30至50岁,43%在50岁以上。男性占58%,女性占42%。受访者中退休老人居多,占37%,在职者其次,占25%。

2.低碳与生活的关系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而如今,这股热潮正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对低碳已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受访者分析后我们发现,67.73%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其中表示不知道低碳的只有3.95%。

3.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的情况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状,有91.5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住的社区几乎没有进行过低碳的宣传,而微乎其微的社区经常进行低碳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而不应该只要求民间组织自行发起活动。

4.对自己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

如下图显示,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做的很好的群众只占13.32%,这说明我们的低碳还主要停留在只为图实惠方便的层次,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低碳行为进行方便性上的创新,从而使大家喜闻乐见,真正融入其间。

5.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度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愿意进行低碳行动的,而仅有12.80%的人表示不会在意,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可见,社区开展低碳宣传等活动,不仅不会给居民带去负担,相反还会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居民看来,生活中进行低碳行动是很能够让人接受的一件事,其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是观看环保相片,还有社区绿地保护也令人喜欢。可见,大家对完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还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行动将不断壮大。

6.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

从数据来看,35.60%的居民表示,缺乏有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实施低碳是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主要障碍,还有32.36%的居民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并不考虑生态成本。由此得知,居民对低碳还是有自己主见的,社区在进行宣传时更应注意引导,而不应是照本宣科,不达效果。之前有调查显示人们进行低碳活动主要是为了节省自己的经济开支,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这种想法的只占4.5%的比例,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低碳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除此之外,从受访者们还得知,仅有14.64%的人表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表示非常满意,而还有21.19%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一个追求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国家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慢慢消除这种差距。

(二)“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

1.长途与短途出行方式调查

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以其方便实惠的优点广受大家欢迎,73.32%的人表示自己进行长途旅行时乘火车出行,这也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此次举行绿色列车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短途出行时,乘坐公交占85.97%,而乘坐出租车和驾驶私家车的人仅占8.73%,由此可见,虽然有不少人不知道“低碳出行”,但大家其实都已亲身参与其中。

2.出行餐饮,饮食及习惯调查

在快餐与正常餐两者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正常餐,占73.32%。在快餐中,71.3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吃包装食品,其中38.97%的人表示自己吃方便面。对于这些包装食品,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且所花费的钱跟购买车上食品差别不大,我们应该提倡大家减少包装食品的消费。

在旅途中,自带水杯和自带手绢的人明显少于不带的群众,可见,对于比较细节的生活方式上大家对低碳还没有太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低碳志愿者今后需要加强宣传的方面。

3.电器(包括手机)使用时间调查

在旅途中,大家使用电器等设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小时以上,而手机模式多数会主动调节到省电模式。

4.车上吸烟情况

在车上吸烟的受访群众占51.09%。国家提倡戒烟的政策不但有利于吸烟者的个人健康,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重要行动。一支烟的制造和消费后的污染都是极不低碳的,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把戒烟纳入低碳的活动中去。

四、调研结论

通过走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居民知道“低碳”,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低碳环保活动应更侧重于实践,要实现“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众对低碳生活只有很浅的理解(如节电节水等),往往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低碳生活方式一无所知(如循环用水、家电不待机、适度消费等)。

(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大多是出于节省,而并非是以低碳为出发点,市民对低碳窍门的掌握显得非常匮乏,在最后对低碳生活窍门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8%的人能快速而准确的举出实例。

(四)前文数据表明,虽然居民想过“低碳生活”,但当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或为居民带来麻烦时,往往会选择放弃低碳,而不愿选择替代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五)通过在列车上对旅客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知道“低碳出行”这一理念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家在生活中低碳出行这一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不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为了自己方便实惠”的层次,需要进一步地带动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低碳出行。

五、政策建议

(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进对低碳生活的宣传方式,明确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例如,通过宣传单、海报等为人们提供一些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其次,阐明应做到低碳生活的原因。对待不同的人,要着重说明低碳生活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益处。例如,对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低碳生活能帮他们节省开支;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低碳生活能让他们有更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境得到满足和升华。之后,可以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宣传方法,促进企业采用低碳促销方式;在社区举办低碳宣传专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如 “地球一小时”,手工DIY变废为宝等。同时,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还要依靠科技和法制手段,如可以规定人们在扔垃圾时必须分类,否则予以罚款。当宣传教育不起作用,采用强制的方式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二)低碳行为建议

纸张都双面打印,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等等。

第3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低碳;大学生;问卷调查

一、背景

(一)低碳经济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激化,人类虽然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却日益突出。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高度深入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恶性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2003 年英国政府最先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来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

(二)低碳经济的产生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低碳经济目的是通过科技和制度等的创新,转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非常重视,每个公民也应该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三)低碳生活产生及意义

低碳经济衍生出低碳生活的概念,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减少日常生活的耗能量,以一种科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严峻的气候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低碳生活这种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生活教育在我国居民的低碳生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内容

(一)调查问卷内容

基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盛行,以及国家、社会对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提倡,本小组对大学生的“低碳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半封闭性问卷形式,共设计问题19个,封闭性问题18个,包括学生的低碳意识,对“低碳生活”概念的理解,学生低碳行为实施程度,影响低碳实施障碍等调查;开放性问题1个,是关于学生对学校在低碳生活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新疆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采用分层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98份,有效197份,回收率99.5%。分层抽样法,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以自填问卷法为主,问卷总共发放了100 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随机抽样法,采用在学校人流量较大区域与明显地标建筑前,进行随机分发,及时写,即时回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明晰了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参与“低碳生活”等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低碳生活问题的统计分析

根据“大学生低碳生活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高校大学生低碳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低碳意识薄弱

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理念了解少。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这一理念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只有17%的大学生非常了解,48%的大学生有点了解,30%的大学生听过但不了解,甚至有5%的大学生没听过而且不了解。这说明学生的低碳意识较为薄弱。

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渠道窄。据调查有65%的高比率表示了解低碳生活这一概念的渠道大多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期刊等媒体传播得知的,25%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低碳生活,这说明学校没有合理采取课堂内容的设计给学生灌输低碳生活的理念。

低碳生活的实现存在一定的障碍。调查中50%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24%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只与发达地区关系密切,16%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的事,这说明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完全了解掌握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低效低碳行为及粮食、纸张等资源的浪费现象存在

学生依赖传统生活方式。调查表明44%的大学生出行选择步行,74%的大学生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这和交通状况及学生的消费能力有关。29%的大学生选择一向是单面打印,仅有6%的大学生选择会双面打印,说明纸张浪费的现象还是非常常见的。对于电脑、电视、台灯等电器17%的大学生选择通常会拔掉电源,6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拔掉电源,调查表明低碳节能意识较差。14%的大学生在校外吃饭时选择经常打包,29%的大学生选择不打包,说明大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沿用已久的传统行为并无较大改观。

(三)学生个人对低碳生活实践存在的困难

低碳生活较难融入日常生活。对于了解了低碳理念后是否会积极响应低碳生活,34%的大学生认为随便,他人提及也不会反对,40%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对于树立低碳生活观念。39%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观念可有可无,16%的大学生不关心这个问题。

(四)低碳教育重视不够

高校低碳宣传不到位。6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没有到位,23%的大学生认为基本到位,还需进一步宣传。对于实现低碳生活面临的障碍,67%的大学生认为很多生活方式粗放,只顾自己方便舒适,79%的大学生认为消费理念虚荣,存有攀比心理,7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有效引导,不知从何开始低碳生活方式。以上调查表明学校没有完全落实低碳生活的宣传,没有引导大学生有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

四、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

大学生是校园低碳生活的主要力量,应大力发挥其主导作用,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努力践行低碳生活,为低碳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低碳生活方式,使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出行选择步行和公交车。在宿舍使用节能灯,节约用水,学会循环利用水资源,在洗漱时不可进行无必要的浪费水行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电源插座都不应长时间待机,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个人在吃饭时可自备筷子,既讲究卫生又低碳环保。在打印店打印东西时,有效利用纸张。在校内食堂吃饭实现“光盘行动”不浪费食物,也可自行减少食物量;在校外吃饭时,可以打包带回。

(二)学校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多开设低碳教育方面的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和认知度。老师课堂授课时,增加低碳内容,设计多种学习方式和课下论文等作业形式使低碳生活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校领导及老师应该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学校低碳宣传工作:在学校建立“低碳社团”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设立“低碳宣传员”鼓励其开展一系列关于环保低碳的活动。

图书馆方面应鼓励学生捐献图书,“以书换书”的循环形式来促进低碳生活的实现,既丰富了学生阅读量也做到了低碳环保。也可开设专区收纳大学生临近毕业捐赠的课本,从而设立专门的教材书库,这样节约了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

(三)科学技术进校园

在校园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可以让太阳能替代部分电能,例如在楼顶上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宿舍和教学楼内部走廊的灯可以利用太阳能,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

教学楼普遍存在较为严重水电浪费的现象,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无人的教室及时关闭电源,在晚上教学楼无人时,将暖气关闭,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减少碳的排放。将教学楼、宿舍楼楼道中“长明灯”推广使用为声控灯,并且大力推广节能灯。低碳生活人人有责。

(四)政府完善政策法规保障

倡导低碳生活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它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去参与。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制定一系列关于低碳环保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去执行。

五、结语

通过此次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低碳生活并没有完全融入大学生生活。学校、社会应当推广低碳实践活动,营造高校低碳生活氛围,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而做出努力。为了保证我们学习生活有更好的环境,为了保护好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家园,从日常点滴落实低碳生活,实现大学生自我精神层面的升华与生活方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宏,田笑.试论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0).

[2] 丁晓楠.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6).

第4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碳生产率;转变生活方式;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低碳发展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习惯,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单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相比于生产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碳生产率概述

低碳发展的本质应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实现经济对于二氧化碳的脱钩发展。碳生产率的提出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有机地联系起来。碳生产率是指一段时期内GDP数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刻画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也反映了经济发展占用碳排放空间大小。该概念由Kaya和Yokobori在1993年提出。用公式表示为:

碳生产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首先,低碳发展是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母尽可能小。其次,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发展,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反映在碳生产率的概念中就是要使分子尽可能大。碳生产率指标实际上也是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指标的倒数,碳排放强度可以分解为单位GDP能耗(能源效率)和碳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的碳排放)两个指标。因此可以说,碳生产率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个方面的因素。

二、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根据“碳生产率=总效益/碳排放量”的公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推动经济总效益(分子)的提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分母),从而达到提高碳生产率,推动低碳发展的目的。有必要对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转变生活方式

本文所提出的生活方式是在继承传统生活方式内涵要义的基础上,适应全球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融入当前影响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性高级要素,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其本质是在提高碳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这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也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与通常定义的生活方式具体涵义的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由通常定义的生活方式向本文定义的生活方式需要实现物质资料消费方式和精神道德生活方式的两个转变。第一,转变物质资料消费方式。促进人们在物质资料消费过程中实现由“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减少使用消耗能源多的产品,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实现低碳生活。第二,转变精神道德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行为方式中全面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文明理性消费和绿色生活模式,实现全新的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精神道德生活方式。

(二)转变生活方式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影响生活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建筑、交通和消费方式等等。其中,低碳技术、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三大因素对提高碳生产率分子——经济效率有直接关系,低碳技术则能够革新生产技术、降低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推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带来大量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从而直接推动产业效率提高,空间布局优化能够从空间上优化人们的空间出行距离,既能降低无效的碳排放量也能大大加强集聚效应,而建筑、交通、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则能够大大降低碳排放量,有助于降低碳生产率的分母值,这些主导因素综合起来就能全面提升碳生产率。

制度设计则是影响碳生产率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因素,它不仅深刻地作用于经济效益,而且也深刻影响着碳排放量多少。这些制度包括金融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土地制度等全方位的制度安排设计。没有合理的制度保障,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便无法得到持续的革新,低碳发展也可能被延迟或终止。因此,合理的制度能够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与低碳发展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本文提出了与传统生活方式不同的新的低碳生活的理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而针对理念,有必要对从交通、建筑、消费与生活的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目前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的发展与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一)推进低碳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已经注意到低碳生活的问题,并对推进低碳生活方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表现如下。

1.低碳交通正逐步建立

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私人汽车这类耐用消费品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也意味着若任其发展,石油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会急剧增加,据估算,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5.22亿吨,2030年则会达到11.08亿吨。这将对我国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我国政府已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并着力全面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低碳交通技术已得到进一步发展。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近年来,我国对这类低碳交通技术进行了大力投资,新能源汽车因此也得到快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非常规快速发展之路。二是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的趋势。在城市交通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机遇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轨道化发展,这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向低碳交通转变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低碳建筑已得到广泛重视

由于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很高,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能源浪费惊人。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更是从政策上加以快速推进低碳建筑发展。近年来,我国低碳建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是绿色建筑节能显著。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已作为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9年底,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以及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形成了每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的能力。二是绿色建筑政策不断出台。2006年,我国出台了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第一次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指南》、《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技术指南也相继编制完成。三是住宅低碳技术成果显著。近年来,我国低碳住宅技术不断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包括节能建筑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密闭节能保温门窗、供热采暖系统等许多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

3.消费方式不断向低碳化发展

CO2排放不仅来自生产领域,也来自消费领域。我国来自消费领域的CO2排放占30%,比发达国家CO2排放2/3来自消费领域的占比要低得多。即使如此,近年来,我国政府正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措施等各种手段,不断引导消费模式向低碳化发展。政府从各个方面引导民众进行低碳消费。一是政府大力倡导鼓励低碳消费。政府正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多种途径,积极制造舆论,引导大家合理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二是政府积极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规范引导低碳消费。国家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比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等;为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还有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等。总之,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正在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下和政策的约束下,一些市民开始形成了低碳消费意识,并身体力行,贯穿于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虽然一些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改变,但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低碳消费首先从一种态度,到一种习惯,然后最终形成一种价值观。

(二)高碳排放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1.交通仍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

一是低碳交通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但这些技术仍需要大幅度提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与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尚不高。二是低碳交通运输比重仍较低。铁路在节能减排降耗上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优势明显,铁路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飞机、汽车的1/6、1/3~1/20,然而,我国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碳排放的强度。三是交通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平均油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货车百公里油耗更是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率目前总体上仍比美国低7.2%,比日本低近10%。与此同时,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公共交通出行,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增长状态,近年来,我国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 2009年年增长率则达到33.8%。日益增长的私人小汽车,无疑将会大幅度增加碳排放量。

2.低碳建筑仍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一是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在建筑的能耗标准是每平方米75瓦,而欧洲的现行标准则为25瓦,相差3倍;我国现行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建筑面积将不断增加,预计在未来25年内,中国所有建筑总面积将翻一番,如果能耗不相应降低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二是低碳建筑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低碳住宅的亮点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地源热泵、节能墙体、节能窗、外遮阳、节能屋顶等建筑节能材料、设备的应用上,更为重要的建筑设计节能技术就显得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建筑节能方案优化设计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三是低碳建筑仍未能真正在房地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低碳建筑概念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对于很多开发企业而言,低碳目前或许还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投入应用,或者仅仅依靠低碳概念来炒作楼盘,真正意义上建成的低碳建筑还在少数。四是国家低碳政策的滞后以及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有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的政策与机制尚处于构想和试点之中,政府也尚未制订发展低碳建筑相关政策,对建筑能耗大户的碳排放量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和统一的标准,亦缺少对低碳排放企业的激励性政策,节能减排工作多靠企业自觉。

3.高碳消费方式仍未有所改观

低碳消费虽然在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不少学术界人士的推崇,并被学术界公认为最佳的消费方式之一,但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完全取代旧的消费方式,为整个低碳经济的推进及其成功贡献其应有的力量,使中国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却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低碳消费环境需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耗能、高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甚至到现在,不少地区仍未有大的改观。二是低碳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有不少未完善之处,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企业就愈发注重短期利益,再加上国家金融信贷资金往制造业的倾斜不够,许多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较少,因此更加不愿意为了一个前景不甚明朗的低碳消费市场而大举投入,客观上阻碍了低碳消费的推广。三是低碳消费观念有待加强。中国很多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等健康消费方式认识不够,认为环保是政府该去负责的事,自己只要花钱了就应该满足自我的消费需求,追求的是个人享受与满足,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大量存在。

(三)高碳排放的根源

通过对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调研,我国生活方式中还存在高碳排放的问题,对于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分析如下。

1.制度设计缺失,直接导致了低碳发展众多问题的存在

我国在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政府也正千方百计的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低碳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对低碳发展的促进仍然是以政策为主,制度建设则相对滞后,也正是制度设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当前低碳生活发展的诸多弊病。

从制度经济学层面看,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温室气体减排三者之间的协调。低碳经济这种全新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自动破除制度障碍,自动实践。现有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财政、金融体制对低碳产业扶持不足,也直接造成我国低碳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第二,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有关碳足迹的计算及碳标识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而现有对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标志管理也比较混乱,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比较低。第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参差不齐的低碳产品充斥市场。大量商品打着“低碳”的旗号,提高商品价格,致使低碳消费市场混乱,直接导致真正低碳产品丧失竞争力。

2.尚未形成的低碳文化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另一根源

低碳文化是低碳经济时代全方位的文化,它不仅是要淘汰高能耗的产能,不仅是要改变能耗结构,加快无碳或低碳技术革命、能源革命,而且是人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变革,因此,需要培育低碳消费文化,要有低碳消费意识,形成低碳消费习惯,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当前,我国正式由于缺乏这种以低碳消费为主的文化意识形态,致使人们在生活方式转变与推进低碳发展出现了众多矛盾。未来低碳文化的构建不仅仅只停留在碳消费概念文化、碳消费节约文化、碳消费环保文化等在内的碳消费文化,而且也应该加强碳生产率文化、碳浓度文化、碳强度文化等在内的碳核心文化和碳交易文化。

四、我国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意识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高碳产品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生活质量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一)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推进低碳发展

低碳建筑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有效明晰的国家低碳建筑规范标准为保障、以低碳建筑社区为重要载体,通过建筑合理布局、产业不断升级等途径实现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核心技术。在发展低碳建筑过程中,应集中力量开发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系统、高效冷却技术、地热系统、水资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并积极推进这些建筑技术与建筑的融合,率先在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中建设示范项目。其次,加强低碳建筑材料的开发,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低碳建材、建造中大量应用低碳技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中碳排放。第三,加强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比如在建筑采暖方面,采用入户取暖热水(气)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方法进行改良当前建筑形态可取得明显效果。

加强低碳建筑的市场引导和供给。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加强对低碳建筑的开发和供给。一是加强建筑本身的低碳化设计,如加强水循环设计以及太阳能、照明系统和遮阳系统的利用,以降低建筑本身对碳的消耗。二是加强合理建筑户型设计,降低建筑面积需求。对住宅建筑而言,重点发展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中小套型住房,通过合理的户型设计,达到有效节约建筑材料的目的,进而降低碳消耗。三是加强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依靠现代科技将大量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尽量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

积极完善并严格执行低碳建筑国家标准。为了更广泛地实行建筑节能减排,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低碳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应制定低碳建筑推广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从供应端看,对低碳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应研究和制定财政补贴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从需求端看,对购买符合标准的低碳住宅,应在国家住宅消费政策中加以考虑和引导。

优化建筑实体功能空间布局。在建筑布局设计中,为避免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导致的大量交通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应尽量使就业、居住、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集聚于同一区域,形成地域多功能综合体,这样就能通过合理空间布局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二)积极构筑低碳交通体系,降低交通碳排放

大力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围绕低碳交通关键技术,如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技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点研发。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积极控制私人小汽车无节制增长。通过大幅度提高小汽车停放的收费标准或征收停车位税费,征收小汽车燃油附加费,按照道路的拥堵程度来收取不同费率的道路使用费等途径来实现。

建立有效的低碳交通体系。通过调整交通方式,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实现途径包括: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二是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三是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改善汽车燃油效率,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四是规划、建设和改善非机动车专用道。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融资机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共交通成为优先发展领域。

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减少交通需求量。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将影响居民出行行为,紧凑型城市空间可积极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降低小汽车出行,会大大降低碳排放。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实施路径具体表现在:在城市层面,引导大城市空间组团化、中小城市空间集聚化、沿交通走廊发展;在城市组团层面,通过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布局,引导城市空间向综合交通枢纽集中,避免城市组团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功能单一化;在社区层面,强调混合功能和高密度地区开发,引导人们生活在工作地和日常设施附近,减少交通出行,降低必要的出行距离。

(三)逐步实现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转变

积极完善低碳产品市场,夯实低碳消费方式形成基础。逐步形成市场主导的低碳产品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低碳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政府要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大局出发,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政府监督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场法规,积极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以便使价格真正成为市场信号,直接反映市场活动状况,并对市场活动发挥内在的调节和制约作用,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

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部门应制订涉及各个行业的绿色标准、对产品授予低碳标志,让居民在消费选择时有据可依;城市社区可向居民印发低碳生活手册,引导市民进入低碳的生活方式;企业生产应提倡消费本地资源,生产的产品以满足当地市场为主,以减少资源和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办公事务较多的部门,应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

(四)积极培育低碳意识,促进低碳发展

舆论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使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进一步弘扬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居民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低碳消费模式。结合发展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确立低碳消费模式。这就需要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观念;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节能环保低碳型产品;引导居民选择低能耗的出行方式;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引导资源节约,惩罚浪费行为;建立生活物质循环利用网络,创建低碳消费和生活环境。

大力促进社会观念转型。首先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建设观念由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大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碳源、碳汇、碳排放、碳交易、碳捕捉、碳生产力、碳封存、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低碳路径等与低碳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决策和工作中。同时,广泛开展低碳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危害,进而了解、认同和接受低碳社会的发展观念。

积极促进生活方式转型。倡导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认识到低碳生活不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从而积极投身低碳行动,开展低碳消费,践行低碳生活。具体行动中,需要引导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广泛开展低碳机关、低碳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宾馆等低碳创建活动,提升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

参考文献:

[1] 付允等.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2]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

[3]赵黛青.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2).

[4]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J].开放导报,2010,(4).

[5] 黄焕山.论低碳文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4).

[6]徐建闽.我国低碳交通分析及推进措施[J].城市观察,2010,(4).

[7]杨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J].菏泽学院学报,2010,(5).

[8]王淑新等.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型[J].软科学,2010,(7).

[9]徐匡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10]马晓芸.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北方经济,2010,(8).

[11]于小强.低碳消费方式实现路径分析[J].消费经济,2010,(8).

[12]王斌等.试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13]付德全.转变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14]唐姨军.我国低碳消费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15]张陶新.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

第5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活;途径;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前言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我相信只要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改变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梦。正如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在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两会的召开,“低碳经济”更是今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悉,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低碳经济顺应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背景,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然而,在低碳概念不断升温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在不少普通民众意识里,“低碳”似乎还是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概念。某网站发起的“您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多少?”的调查显示:1036名接受调查者中,仅有22.9%的人表示知道低碳生活方式,有51.1%和26.1%的人分别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在“您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否容易坚持执行?”选项中,有75%的人表示有点难度,仅有10.3%的人认为容易。可见低碳生活在我国居民中普及,成为主流生活方式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二、“低碳生活”的内涵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实现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低碳生活是一项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生活方式。这种完全新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在服饰、饮食、日用品、建筑、交通、行为等方面抵制旧有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从全新角度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引向正确的方向。这种完全新型的低碳化的公众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会对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就我国国情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讲,实现低碳生活不能一蹴而就。过去的3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和资源的要求逐渐增加,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高碳经济时代。而全球气候变暖的残酷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才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应在思想意识上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从生活的小细节培养人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超市的环保购物袋和家居装修建议人们使用环保材料。应从生活点滴做起真正做到低碳生活。

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近30年来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我国现在正在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等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在2020年之前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50%。现在我们正大力倡导生活,绿色消费,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人民低碳生活,提高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低碳消费模式

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许多地方和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过去的礼节和风俗习惯,讲排场、讲面子、铺张浪费现象相当普遍,形成了一些特别的消费方式,如“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这些不良的消费方式极大地浪费能源、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要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必须改变这些长期形成的落后消费方式。引导和培养消费者建立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尽量减少和纠正高能耗、高浪费的消费方式,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低碳意识,树立正确低碳消费观念;鼓励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使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无污染低碳型产品;消费过程中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避免发生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消费行为和活动;注重消费品的简朴、实用,杜绝铺张浪费;在有条件的城市、社区推广废品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使用。

(二)选择低能耗的绿色出行方式

中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第一交通增长国,但中国交通低碳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客流量的50%~60%由公共交通承担,东京达90%,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的客流量还不足10%,即使国内最为发达的北京也不足1/3。居民在出行时,应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水运、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比较优势,考虑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选择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出行路线。出行时注意控制好私家车的使用,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形成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和谐发展。

(三)减少化石能源和薪柴消费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特别是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首先,减碳应从落实在日常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油等生活细节上开始做起;其次,推广沼气使用、节柴改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利用、秸秆优质化能源利用;三是,尽量选择混合燃料、电力动机车及低排量、低耗量的机动车,减轻交通、出行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减少对塑料制品、一次性消费品、纺织品、皮革的需求量,不乱扔电池。

参考文献:

第6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一、建立馆校双方定期沟通联系的交流机制

馆校共建涉及到双方单位,要使共建活动有序地开展好,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为此,学校与低碳科技馆形成了开学初一起商定共建活动计划,学期末对共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的交流机制。双方互相把对方的活动有效地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计划中。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通过共建这个平台,馆校双方辅导老师也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大家在低碳教育领域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科技馆成为学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实践基地

1.依托场馆资源在参观体验中感悟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里面有三层展厅,每层展厅主题不同,内容丰富。比如一楼的儿童天地展厅,设立了低碳实验室、池塘奇趣、穿越丛林、田园历险和科学探索基地等项目。学生在玩、看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对低碳有了一定感悟。比如全球变暖展厅,它是低碳科技馆的核心展项,采用4D动感黑暗乘骑形式,充分利用了现场实景、立体电影、现场特技和多自由度动感轨道车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后人类将面临的各种灾难,从而认识到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科技馆还有碳的循环展厅、低碳城市展厅、低碳科技展厅、低碳生活展厅,通过参观与体验学生对低碳的认识会一步步加深。

2.依托场馆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深化低碳教育

除了常规展项外,低碳科技馆还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入了解低碳。

(1)低碳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也能更好的参与低碳活动。低碳科技馆为学生设计了“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神奇的泡泡”就是是专门为低年级小朋友设计的低碳课程。科技馆的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了生动有趣地讲解与演示,同时还告诉小朋友们泡泡水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制作以及如何制作。小朋友们领取了肥皂水后开始吹自己的泡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飞向天空,这些泡泡也带着小朋友们对低碳生活的美好愿望。

(2)低碳科学拓展课程学习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航模”“趣味实验”“互动游戏”“低碳手工创意”等多种能渗透低碳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在双休日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也可以自己进行预约,活动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较好地增长了低碳知识。

(3)主题科学课程体验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我校学生设计了“生活和能量”主题科学课程。首先,辅导员给学生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给学生下发《生活和能源》主题活动单,让学生在参观、体验等活动中填写好活动单。学生在低碳科技展厅参观各种各样和能源相关的展项,例如“智能电网”“能源2050”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通过参观与辅导员讲解,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存在动能、势能、声能、电能、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等,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分开的,经常在互相转化着。接着,学生来到全球变暖展厅,乘坐导览车亲身体验了全球变暖的情景。在整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大家手拿主题活动单,边思考边填写,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课本内外和能源相关的知识。最后,同学们来到了科学实验室,分组体验了“羊族大逃亡”“疯狂的水果”“摩天轮”和“太阳能车”拓展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又一次感受了能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学校成为科技馆普及低碳理念的教育基地

1.建立固定的校园低碳宣传阵地

为了更好地在校园中向学生普及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教育,我们在学校的科技长廊中建立了低碳教育专栏。该专栏内容由低碳科技馆负责,定期来学校展出有关低碳教育的宣传图板。在第一期的专栏中,一方面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情况,倡导学生在家庭进行垃圾分类,从而实践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也介绍了低碳科技馆开展的一些与低碳有关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科技馆的各项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渗透低碳意识。

2.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有着良好的社会资源,建立了科普专家讲师团。由他们安排专家来我校开展低碳教育的讲座,向更多的学生传播低碳理念。本学期在低碳科技馆的安排下原杭州市科协原党组书记洪芳柏高级工程师给同学们上了十分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洪工程师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低碳生活,并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洪工程师也对同学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自己做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3.指导学校开展好低碳教育活动

低碳科技馆拥有比较专业的辅导队伍,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中非常有经验。为此,学校在低碳科技馆青少年科技辅导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开展了“碳排放计算”和“减少碳排放”活动。本活动在一周内进行,每个学生在家里进行碳排放计算,看看家庭一周到底会有多少碳排放。然后按照班级进行统计,最后全校的参与班级一起汇总。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行动起来,学校还专门制作了活动手册,把需要学生填写的数据直接写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通过活动与计算,学生比较直观具象地感知了什么是碳排放,为什么要碳减排。

第7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低碳;低碳教育;当代大学生

进入21世纪,作为环境问题之一的全球变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就节能减排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会后,“低碳”一词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低碳”、“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教育”,正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现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生活的实践也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重点。因此,切实开展低碳教育、普及低碳意识、践行低碳行为,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开展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与“低碳教育”的基本涵义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一般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目前,虽然大家都在号召低碳行为,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但对于低碳教育的推广并不是很多,低碳教育的概念还只有个别学者提出。学者黎加厚认为:“低碳型教育”(Low Carbon KnowledgeTeaching),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教学的各个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费,加强环境保护。低碳教育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和低碳经济教学与研究的陆汝成提出:“低碳教育(Low-carbon education),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去认识低碳知识,了解低碳问题,培养低碳意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建立低碳价值观、低碳消费观和低碳发展观,以便通过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面对现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我们要使低碳教育成为我们重要的教育任务,将生态文化与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到对大学生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和生态教育,可以完善他们头脑中的生态观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贡献。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以及正反两方的有关生态环境的例证展示,来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唤起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向往,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长期以来主导着绝大多数人思想和行动的“人类中心主义”――即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伦理观、消费观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大学生意识到为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还是地球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的姿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使得个体的生存发展得到更好的实现,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政治生活水平、精神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引导我们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克服“对自然的绝对支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们进一步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所以,面对自然界,我们应当进行的是对它的“有责任的支配”,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出发,不局限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立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引导人们形成全面的、可持续的和协调的发展思想――实现当代人的发展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思想观念。

开展低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好的认识,进而扛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不仅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化于心,同时外化于行,最终也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四)有利于环保使命感和正确利益观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责任感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消费观、荣辱观等。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一定最初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教育的作用,在主体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消费观、荣辱观等,并使之不断的得到发展。我们需要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施加更强的影响,促使人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完善,使人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低碳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教育,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关爱自然,树立生态责任感,积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把环保行动真正落实到生活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关系,帮助人们形成低碳责任感,把低碳思想普及开来,采取低碳行动。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发展的重要任务,因为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实现其他方面进步的前提;但是,面对眼前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我们实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生态效益的实现。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和运用自然规律,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在教育中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环保、健康等观念研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利益观念,使正确的生态意识在经济发展中予以体现,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健康生产和生活成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的行为,让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使命,同时,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鞭策人们自觉积极地接受低碳的教育模式、实践低碳的生活状态。

二、当今大学生低碳教育的现状

想要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就必须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想要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生低碳教育的现状,然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在行为上出现的具体表现就是,一些高校的能源利用出现问题。如,在一些高校中出现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现象;在学校食堂浪费粮食、乱扔垃圾的现象等等。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因为水电问题而担忧,又有多少人因为粮食问题二困扰,我们如果不对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有效地教育,那么会造成社会能源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试想如果每人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将会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将会减排多少吨二氧化碳。

所以,加快进行对大学生的低碳教育极为迫切。不仅因为出现这些问题,更因为大学生是一股新生力量,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传播和影响能力更为突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更为显著的引导和普及作用。

三、对大学生开展低碳教育的一些措施

(一)开展低碳教育,建设环保校园

学校做为低碳教育开展的一个载体,在校园推广低碳教育的各种理念,十分有利于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等在整个社会的推广。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伊始,低碳话题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与会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国民众的关心。如今,低碳教育也正在如潮水一般涌入校园中,低碳教育的行动即将在我们教育中普及起来。开展低碳教育,向大学生宣传低碳的概念,以及如何做到低碳,在学校可以明确打出“低碳”这类标识,倡导 “低碳校园”“低碳式教学”“低碳式管理”等一系列以实现“低碳”为目的新提法;使低碳知识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结合,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成为学生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低碳教育,形成低碳氛围

形成低碳教育的氛围,首先要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舆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利用赞赏、激励、批评、监督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舆论调节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对人们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和导向力量。”“宣传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法的具体方式之一,宣传教育就是指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灌输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方法,是一种普遍灌输的方法,也是一种形象灌输的方法。”

充分利用舆论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低碳学习环境,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为大学生们提供感受低碳氛围、了解低碳教育、实践低碳目标的平台,或者是通过各个学校、社区、环保组织、爱护环境的积极人士来举办相关的讲座、图片展或实践活动,来积极宣传低碳环保常识,如告知大家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来减少砍伐的森林数量;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等等,从而引起关注和共鸣,加深他们对于低碳环保的认识。通过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的具体方法,从而实践符合低碳标准的行为,养成低碳学习、低碳工作、低碳生活的习惯。

(三)开展低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中引入低碳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最为重要的传播手段”。

因此,把低碳教育、低碳管理的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结合起来,把传授低碳环保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改革,对于低碳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教授的同时,把低碳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穿插在课堂里,对于环境专业和非环境专业的同学都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提倡,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心中谨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介,举办相关讲座、图片展、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倡导进行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此外,高校中实施低碳管理方法,由校方为同学们创造开展低碳活动的氛围,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启发人,从而使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形成低碳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开展低碳教育,遵循低碳教育准则

为了减少碳的排放量,低碳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循的准则,如:“出门购物,我们最好自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的塑料袋,都尽量减少使用;出门最好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不使用电灯、空调时,随手关掉,手机充电完成后,尽快拔掉充电插头;少开汽车,多乘坐公共汽车或是骑自行车出行……”这些被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饮食等的准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和节俭。它倡导的这种美德要求我们理性地去享受生活,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健康生活,绿色消费,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自觉的心理;此外,它也要求我们要把这种美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上,因为倘若仅有低碳知识和技能,却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的行为,低碳仍然难以实现。让低碳的实现与勤劳节俭美德的提倡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低碳逐渐成为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德融入我们的生活。

对大学生开展低碳教育,能够让我们把低碳的理念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从学校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从学习到工作,大学生作为一种引导力量,带动整个社会低碳意识的树立,最终形成一种从最初的接受教育到形成自觉的习惯再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美德,从而形成持续的教育的一种良性循环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

[3]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4]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5]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钱志新.低碳化:第四次浪潮[N].新华日报,2009―7―28.

[7]申秀英,刘沛林,徐美.低碳理念下的环境教育优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0(1).

[8]孙方民.环境教育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O03.

[9]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环球走笔)[N].人民日报,2009-12-07.

[10]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1]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

[12]低碳教育:低碳发展的根基――首届低碳教育论坛全记录[N].中国能源报,2010-08-02,第06版.

[13]麻东锋.关于高等学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0(2).

[14]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 13(6).

[15]冯之浚.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O9―04―21.

[16]王磊.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1).

[17]刘婷.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8).

[18]李怀录.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理论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9]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

[21]陆汝成.低碳教育与高校的实践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3).

第8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第9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培养分析

我国在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在初期的发展阶段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严重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劣,温室效应、干旱、洪涝、沙尘暴等恶劣气候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人们对于低碳生活模式越来越重视,本文将主要针对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浅析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升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有所参考。

1.低碳生活理念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推进性能源,但是,在使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正式造成温室效应等灾害性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行低碳生活理念不仅仅能够降低化石能源的损耗,还能够启到环境保护的作用,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的概念不断的延伸,逐渐发展成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产品,逐渐构成和完善了低碳生活理念。当前低碳生活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理念大多停留在校园规划、建筑装修等相关专业以及学生自主的低碳行为中、低碳生活理念培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

2.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

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当前化石能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随着人们对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化石能源,这就加剧了化石类能源的消耗速度。在不就的将来化石类能源将会消耗殆尽,低碳生活将会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化石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当前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的灾害时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找寻新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需求,当前高职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教育还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人们对于低碳生活在处在自愿自发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全民低碳生活的推行。随着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落实和开展,我国高职学生逐渐增多,在高职院校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时十分可取的,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低碳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在进行低碳生活理念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作为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授者,教师自身应当以身作则,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其一,通过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能够让学生发挥出其带动作用,使其能够自发的使用低碳产品、注重低碳生活,通过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可以加大在社会上的宣传效应。其二,高职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在高职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理念,高职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其三,培养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可以为在社会上推广低碳意识的过程中启到一定的拉动引导作用,进而缓解当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缺失的难题。

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有效方式

2.1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为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可塑性、思维模式的活跃性等特性,将当今社会中自然资源过度采集、异常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温室效应的灾害,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阐述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进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2.2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专业种类繁多,很多专业课程都会涉及到低碳理念,例如:室内装饰、汽车专业、化工专业、包装设計专业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低碳知识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低碳理念贯穿换和融入到相关知识中去,进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奠定基础。

2.3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校园的文化风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观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严惩,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低碳生活理念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

结语: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化石能源,当前我国的碳消耗和碳排放的形式极为严峻,构建低碳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我国高职学生数量众多,在高职院校内推行低碳生活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带动社会氛围是十分可行的,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低碳生活必然成为未来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张丽萍. 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38):280-281. 

[2]柳冬梅,朱彩兰,丁钰琳,龚新艳,徐浩男. 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构建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6,35(36):33-35. 

[3]髙吉仁,陈锋,李惠民,刘永记. 高职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0):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