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技术创新专项精选(九篇)

技术创新专项

第1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关键词:沈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迅速发展,联盟在范围、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初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国家有关部委强力推进联盟构建以来,联盟发展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沈阳市将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末共组建16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联合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整合了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联盟尚处在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用尚不明显,相关部门对联盟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限。为进一步促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市级联盟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并结合沈阳科技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联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顶层设计

(一)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盟的构建不仅涉及产、学、研三方,而且由于各方的隶属关系不同往往分属多个政府部门,因而推进联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由相关技术领域院士及专家牵头,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政府层面的专家委员会,整体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对联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二)确定年度重点培育联盟

一是从各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中,筛选产学研结合基础较好的重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培育联盟,促进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创新合作的组织化、持续化,支持合作各方在共同执行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

二是依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或转制院所)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构建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结合沈阳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需求为基点,加强与高校和科院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

目前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依据是主要是《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前者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后者就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市级联盟毕竟不同于部级联盟,鉴于目前沈阳市市级联盟快速发展的势头,为进一步规范联盟的认定条件并加强对联盟的管理,急需制定适应沈阳市联盟发展实际的具体规定,因而建议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具有沈阳特色的联盟认定条件,同时加强对联盟的动态管理。

二、专项支撑

(一)联盟的新要求

科技计划是政府资源在技术创新配置的主要方式,根据2013年和2014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南,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均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两大主体计划组成。总体来说,现有沈阳市科技计划是围绕技术创新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配置的,联盟的出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路径,强调围绕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发展。联盟这一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出现,对现行科技计划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

近年来,沈阳市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明确规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这些规定虽然全面但过于笼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计划支持联盟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在总的科技计划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专项支持的对象仅限于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专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专项,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微版的市级科技计划,市级联盟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申报联盟专项。联盟专项支持的方向可以根据不同联盟的不同需求、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具体安排。联盟专项涵盖科技计划的所有专项,包括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及孵化器)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等科技专项。具体支持项目涉及某个专项,即参照这个专项申报及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可以探索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前支持与后补助相结合等方式。支持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联盟发展需要设定,不必拘泥于以往1~3年的支持周期。联盟专项的资金总额度设定可参考上年度分散在各个专项中支持联盟各个项目的总额,划定一个浮动的范围,每年根据联盟的发展视具体情况而确定每年度的专项支持总额。

三、科学管理

(一)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沈阳市大多数市级联盟组建时间较短且处于起步期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国家相关政策规章,促进市级联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评估引导

完善市级联盟发展动态监测机制,联盟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废除终身制。探索开展联盟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每年度开展一次联盟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调查并定期汇总使用效果,为下一年度联盟专项年度计划指南的制定和提供依据。

(三)明确联盟的主体地位

联盟理事长单位(盟主单位)应承担起更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责任,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考核指标、选择实施单位、监督检查与验收、责任追究等主要方面。

(四)促进联盟间形成自律组织

鼓励市级联盟建立自我约束的自律组织,如联盟联合会,通过制定公约、章程、准则等,监管、指导成员联盟的活动,保证联盟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在政府和联盟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提高联盟运行效率。

第2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近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出20余万元重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创下枝江市属企业专项奖金之最。奖励金额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议奖124项,奖励76889.50元;有效专利申请22项,专利奖励44000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奖14项,奖励金额79000元;科技12篇,奖励8500元。这是湖北三宁化工继去年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授权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2.6万元的奖励之后,对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三宁化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对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员工分别给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奖励。同时,成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磷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设备专业委员会、电仪控制专业委员会,明确科技发展路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设立湖北三宁化工首席专家职位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术支撑。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中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年共开展科技开发项目17项,完成16项。其中,“CO2压缩机无油技术研发及应用”、“NDC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磷石膏湿排干堆及滤液回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个项目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项成果为国内领先,3项成果为国内先进。“全低变(等温)变换新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补助;“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新技术及产业化”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初步审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将获得配套科技经费500万元。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积极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各类专业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将高新技术,好技术新经验引入公司;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经验交流。去年,湖北三宁化工还累计在《小氮肥》、《化肥设计》、《化肥工业》、《磷肥与复肥》等期刊杂志以及各种协会会议共发表科技论文12篇,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宁化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发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大公司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上的奖励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论文的发表,严肃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工作,将各项科技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争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

第3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与用途分析

(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

创新基金主要包含科技部门的创新基金以及地方配套的创新基金,均为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分期补助方式。在这些基金中,政府的资金占据一定成分,大部分则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筹款。创新基金属于合同化的管理方式,在支付基金之前,首先需要与企业进行综合谈判,签订有关的协议,要求创新基金必须用到指定的研发项目或者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关注研发过程中基金的投入。同时,详细记录每一笔基金的投入情况、所投入的具体金额,要求在中小企业开展完成技术创新活动后,对销售的收入、净利润以及创汇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汇报。

(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用途分析

我国相关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创新基金开支的范围为仪器设备购置与安全费用、商业软件购置费用、材料费用以及燃料费用等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中指出,资金支出主要用到项目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各类仪器设备的购置等,结合这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用途,可以看出创新基金的用途管理较为严谨。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款专用管理情况不佳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专款应付款是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支持具体专项资金的拨款,主要是科技三项拨款。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专项付款需要核算企业取得政府支持的专项拨款具体情况,并结合企业的相关科技研发需求,进行适当投入,明确各项专项拨款或者是特定用途的款项。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创新基金如同科技三项经费,不管是国家创新基金还是地方配套基金,都需要结算在专项应付款中,实施全面的核算。但是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专项专用费用仅为一种抽象性的理论要求,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基金管理账户,比较难以区别哪一项基金是政府补贴,哪一些基金是企业投入等,专款专用的管理情况不够理想。

(二)专项应付款核算中没有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

创新基金是国家相关管理部分所固定的专项用途资金,主要是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项目管理的相关办法中,明确指出了该项资金的管理办法与专项用途。但在实际的专项应付款核算中,却存在较多中小企业没有享受到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情况。财务税收相关管理办法中规定,不征税的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能在计算应纳税收所得税务中同时扣除。而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在支出所形成的资产中时,需要计算折旧的费用、摊销的费用等,此类财务专项资金不能作为相关的应用费用,相关费用不能够在税前扣除,故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所得税的优惠,使得企业专项应付款中核算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三)难以真实反映补贴收入的金额财政部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相关管理方法中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中所得到的技术创新基金补贴,需要一并纳入到收入总额中,符合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则可以不作为征税的收入。但是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过程中,同一个企业在每一年度中仅具有一个可以申请的项目。实施一种制度规划,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分析,设置分离或者子公司,进而才可以重新申请创新基金或者是下设子公司。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则会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包含创新基金在内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在专项应付款核算时,则难以切实表现出补贴收入的全貌。

(四)专项应付款核算没有实现收支配比创新资金支出或者形成资产,抑或者转变为费用,集中在专项应付款核算中,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专项应付款核算过程中,需要集中在专项应付款的核算方面,加强对企业创新基金资金的审计监督管理。而很多企业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费用核算没有实现专款专用的问题,更没有实现收支的配比。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策略分析

(一)明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

计核算与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创新基金管理问题、创新基金支出问题以及创新基金申请等会计核算与监督问题。在实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需要在明确各项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相关解决对策,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1. 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管理问题,普遍存在着重视事前审核、轻视事后监督的问题,通常前期投入较多,而在后期的审查与管理中却存在不足之处。项目验收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由于缺乏适当的监督与管理,项目验收普遍存在着不合格的情况,补助资金全部回收或者部分回收的案例相对较少,也没有结合返还的拨款结余进行综合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力度逐渐减少,缺乏全面的监督与管理,难以真正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价值,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综合发展。针对这种问题,需要注重事前全面审查、事后细致审计监督的价值,重点关注每一项细节,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全面管理,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能够可持续开展,为中小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针对创新基金支出内容难以真正展现出研发支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深入分析。例如,产品开发及试制包括购置仪器、设备是在研发支出核算,但最终可能形成固定资产,也可能进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也不包括流动资金、销售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研发支出难以切实反映创新基金资金支出的全部内容。针对这种问题,需要将研发支出中各项资金的投入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项仪器购置费用的组成比例,真正展现研发支出的应用用途以及应用价值。

3. 在申请创新基金方面,需要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中小企业概念要求,合理划分中小企业,并且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的价值,通过综合性的财务核算方式,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的完善及发展对策

结合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监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基金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相关建议,通过完善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条例与审计准则,简化创新基金会计核算内容,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以及税法对财政专项补贴基金进行适当修改等方式,保证每一项政府补助核算的内容,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价值。

1. 完善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条例与审计准则。创新驱动背景下,需要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发展需求,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与政府补助条例,研发的费用开支需要适当增加,并明确罗列出相关的核算内容,账户兼具有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性质,利润表中需要罗列出四项期间的费用。同时,完善相关审计准则,强化审查监督管理。

2. 简化创新基金会计核算内容。尽管创新基金是附带条件的政府补助,但是企业前期已投入资金,第一期70%拨款已经到位并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首次拨款70%确认为递延收益;验收合格后,第二次拨款30%直接计入补贴收入,首次拨款也转为补贴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购置安全仪器设备的资金则可以朝着固定资本化的方向发展,记录每一笔数据的应用情况,并尽可能将各项数据纳入到管理费用当中,消耗费用也可以采用指数收益法实施管理费用的全面核算。

3. 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重视审计监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项资金支出的具体配比情况,并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完善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以内部审计为主,辅以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保证各项创新基金的应用价值。

4. 配合纳税筹划完善技术创新基金的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体系。若申报创新基金的企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支出中投入的材料费、人工费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也会出现一定的重叠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作为补贴收入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还是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些费用均可以通过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等方式进行核算。

第4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市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项原则”,推进“四个转变”,力求“五个突破”,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创新创业,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三项原则”:坚持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坚持增强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原则。

推进“四个转变”:推进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靠转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政府重科技创新的微观管理向重综合服务转变。

力求“五个突破”:思想观念要有新突破,政策环境要有新突破,体制机制要有新突破,创新成效要有新突破,队伍素质要有新突破。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市争取进入并开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德清县、长兴县巩固省级科技强县,南浔区、吴兴区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强区,力争全市60%以上县区成为科技强县区。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5%。

2.争取部级、省级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50项以上。

3.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亿元,增长25%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5%以上。力争南浔特种电磁线和德清生物医药成为部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4.力争新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项。

5.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60家,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0家,培育高新技术领航企业4家。

6.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力争达到10%;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2000件以上;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8家。

7.力争新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个,新引进共建研发机构5家,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以上。

8.新签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产学研合同项目100项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1.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努力营造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活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十七大对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以此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激发活力,进一步认清新形势、找准新定位、增强新本领、履行新使命、力求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各级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合力抓,一级抓一级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召开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上半年,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全市农业科技大会,进一步动员全社会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制定出台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办法。在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在科技型企业培育、实施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等方面,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配套文件。同时,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三级联创”。吴兴、南浔区要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强区。在努力争创科技强县(区)的基础上,开展科技强乡镇创建活动。按照《关于开展创建科技强镇(乡)活动的通知》要求,评出若干个科技强乡镇,夯实科技创新的工作基础。健全和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激励。要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促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纳入党政领导重要考评内容,以创新绩效为重点、与资源消耗和环保代价相挂钩的目标考核体系和政绩评价制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考核指标统计季报制度,每季对各县区的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紧紧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良好氛围。重点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办法。在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在科技型企业培育、实施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等方面,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配套文件。同时,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吴兴、南浔区要积极争创省级科技强区。在努力争创科技强县(区)的基础上,开展科技强乡镇创建活动。按照《关于开展创建科技强镇(乡)活动的通知》要求,评出若干个科技强乡镇,夯实科技创新的工作基础。要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促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纳入党政领导重要考评内容,以创新绩效为重点、与资源消耗和环保代价相挂钩的目标考核体系和政绩评价制度,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考核指标统计季报制度,每季对各县区的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紧紧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良好氛围。

2.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培育,努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按照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路线图,坚持“抓大”与“育小”相结合,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围绕“五年内培育3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20家高新技术领航企业”的目标,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60家,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0家,培育高新技术领航企业4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做优做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新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贯彻落实新税法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力争全年新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亿元,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5%以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一要实施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培育计划。做强做大长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德清生物医药、南浔特种电磁线等3个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并力争新增2个部级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绿色电池等产业的发展,特别要对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力争新增电梯、绿色电池等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从而增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二要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二次创业”,努力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产业密集、创新型知识产权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高地。加强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要重视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建设和引进,抓紧建立*市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力争全市新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3家以上。积极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要加大对风险投资和科技担保机构的扶持。完善科技担保机制,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担保额度。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3.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增强科技的支撑作用。

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按照国家、省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加强主动设计和指导服务,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一批省以上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对承担省以上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支持。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集中财力,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一是要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突出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二是要围绕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农业科技攻关,实施生物、信息和现代农业工程、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与良性控制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三是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等高知识含量的服务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重大应用软件、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四是要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管理模式。一要深入调查研究,排摸确定重点行业、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制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制定措施、滚动支持。二要改革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监管和项目绩效评估方式。以主动设计、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课题,探索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听证会。可采用分期补助、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等不同的方式支持重大专项实施。

4.加快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市县区联动,切实加快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一是加快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和完善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继续加大大院名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使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技要素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二是大力推进市县(区)联动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吴兴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尽快正式投入使用,南浔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力争在年内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德清县要加快完成二期工程建设,长兴县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安吉县尽快启动异地新建工程。力争在年内全市新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孵化器常驻企业要达到80家以上,要顺利通过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复评验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要继续加快中科院*中心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中心、浙江太极信息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浙大医学院*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市农科院农业科技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和强化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市场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力争新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个,新引进共建研发机构5家。加快建设企业技术研发平台。要加强培育,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强化功能。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要力争达到10家以上。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建立一批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发挥好浙大、杭电等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成果推广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完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建立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化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周边城市和北京等高校院所,特别是与浙大的科技合作。要组织好20*年接轨上海活动周的科技合作活动和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合作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5.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和社会领域的科技工作,努力促进和谐*建设。

大力抓好新农村科技示范工作。继续以市校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抓好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上新台阶。一是要积极推进德清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的试点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要力争德清县进入首批部级新农村建设的科技示范县试点。二是要深化市级新农村科技示范镇、村的创建工作。指导市新农村实验示范区重点科技示范镇、村建立健全科技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镇、村科技实验示范点建设。三是组织开展新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学试验站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四是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要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努力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降耗,重点建设一批生活和工业垃圾处置基地和医疗固废的再利用基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实施好省市治理太湖蓝藻和水污染防治重大专项。二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抓紧推进“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召开全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三是要加强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优生优育研究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提高我市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四是要积极创建省级、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浔区和安吉县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要达到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6.加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制定并实施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方案。要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纲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同比增长20%,发明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0%;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2000件以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围绕“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全年举办知识产权讲座不少于20次。开展“普及知识产权企业行活动”。在我市现有高校内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加强典型案件的宣传报道,并建立重大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法制意识。加强科技管理中贯彻知识产权的力度。积极开展专利示范试点工作。要加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的梯度培育力度,积极培育和申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8家,并力争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培育上取得突破。加强专利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制定出台《*市企业专利管理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暂行办法》,启动“专利管理工程师5300”培养计划。要积极探索建立“专利特派员”制度,制定出台《*市企业专利特派员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对首批专利特派员进行选派和培训;开展专利优秀发明人评比活动,及时制定出台《*市优秀发明人评选暂行办法》,表彰奖励首批*市优秀发明人。加强专利保护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专利管理机构职能,配强配足专利管理工作人员,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部门间的横向协调,充分发挥公安联络室在专利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加强专利侵权纠纷的调处工作。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委托试点工作,在去年德清县、长兴县委托试点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县区开展委托执法工作。同时,探索建立专利行业自律机制。研究建立重点行业专利信息数据库与行业分析系统,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等提供服务。

7.加大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实施“十百千”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出台《*市关于推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围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重点引进10名左右“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海归派创新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市本级实施部级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在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以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技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加强培养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启动实施百名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重点鼓励和支持100名左右来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各类创业园区、具有较高知识结构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努力壮大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启动实施千名研究开发骨干培养计划。重点鼓励和支持1000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骨干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并努力培养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组织开展千名专家联系服务活动。通过科技人才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促进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科技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努力培养一大批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创业为民的科技人才。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设立产业化科技创新奖,对重要专利产业化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发明人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奖,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和科技管理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指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好科技人才的政策,特别是落实好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的政策、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

第5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关键词:新疆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创新方法模式;企业技术推广;产业进步;产业升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1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最大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在产业技术体系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升级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而这方面的工作长期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西北,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支柱性产业普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

在项目《应用创新方法解决新疆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资助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集聚国内优秀的行业专家、创新方法专家,面向我区五大支柱产业征集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筛选,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并构建产品技术路线图谱,提升企业对产品布局规划和前瞻性能力,从而将创新方法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区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解决和产品技术发展路线设计中,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柱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动力。

1 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

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成果以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为依托,从新疆的石油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中遴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和建立了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的模式,即“三阶段、五步走”的实施途径。“三阶段”指的是引入产学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典型试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三个阶段。其中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阶段,凝练了产学研团队构建、难题征集与筛选、难题解决、方案优化、跟踪(方案验证及转化)五个环节;五步骤指的是“方法引进平台建设企业试点推进组织产品验证”的五个步骤,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应用模式研究的核心。

1.1 团队组建与技术问题的征集筛选

对新疆五大战略支柱产业技术问题进行调研及需求征集,形成技术问题池。首先需要对技术系统范围的界定、技术系统功能的描述,提出各个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好技术难题征集,确保征集到的技术难题具有行业代表性,项目组联合新疆自治区“火炬”计划办公室,面向我区五大支柱行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努力,共征集技术难题217项。

在开展技术难题征集活动的同时,项目组面向我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行业专家征集活动,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专家,为组建新疆支柱产业共性难题解决咨询专家组集聚了一批技术力量。征集到的技术专家63名。在行业技术问题征集和行业专家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技术难题,制定了共性问题筛选方案,组织成立了由相关行业专家、TRIZ理论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采用德尔菲法对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与筛选,运用KE进行统计分析,由此筛选出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问题筛选,共筛选出五大行业关键技术问题80个,筛选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5个。

图1

1.2 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关

组建由行业专家、TRIZ专家、技术问题提出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参照TRIZ一般解题模式,制定共性问题的解决模式,并将模式、流程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技术难题的解决。TRIZ问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是一个具有抽象普遍性的问题,而共性问题模型的构建需要应用更具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建模方法,才可以通过该共性问题的解决指导同领域围绕该核心技术点的具体问题甚至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进行解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依靠于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其一般解题模式为: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凝练,形成问题模型;然后应用TRIZ工具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攻克,从而获得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将解决方案模型进行落地实例化,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2 技术矛盾解题模式及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五大支柱行业筛选出的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分阶段的创新方法应用咨询,结合参加过创新方法培训的科研人员和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的优势,通过系统分析、问题分解和难题转化,运用创新方法,最终得到备选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创新方法应用特点、不同行业创新实践活动特点等各个因素,梳理出带有一定普适性的结题模式。通过应用创新方法对筛选出的五大支柱行业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共得到创新方案163个。

1.3 方案优化

对应用创新方法形成的所有方案进行评价,找到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最终理想方案。常用的方法包括S曲线、层次分析法AHP、决策分析等。

1.4 方案验证及转化

为使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其创新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项目组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查新,对所产生的163个创新方案进行了企业验证。首先,我们选取了34个创新方案到12家进行了转化成产品和成果的验证。其验证路径为:验证创新方案说明验证企业确定企业实地检验验证报告样机报告(图片、图纸)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其次,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新疆国际信息检索咨询中心等查新机构进行了技术查新,确定15个问题中有国内首创8项、疆内首创7项。

2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2.1 创新平台建设的调研

为做好地州创新平台搭建工作,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项目组先后赴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进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调研,走访了部分企业,就当地科技创新的需求情况、人才情况、基础条件、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对当地进行了创新方法知识的宣贯。2012年4月18日,项目组联合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疆创新方法应用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通知》;截至2012年6月,项目组收到19家单位的申报,并对申报单位和企业的条件和设施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经过调研,拟定在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的地州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试点企业搭建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2.2 新疆创新方法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

针对新疆各地区、各企业的创新需求,结合任务目标,项目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创新助手两大平台集成,由远程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技术咨询、视频答疑、信息录播五大模块构建的“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咨询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并依托地州科技局、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州行业性明显的企业作为平台搭建的合作单位。

2.3 相关地州、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

2012年底至2013年,中心会同平台搭建单位,完成了乌鲁木齐、昌吉、巴州、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区相关单位、企业的平台搭建工作,各平台引入了创新辅助设计软件,配置了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培训了部分平台应用人员。与此同时,各平台将在今后和即将建成的新疆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中形成区域协同的共享创新服务平台

3 创新方法工作成果及技术转化情况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针对在新疆84家企业提出的190项技术难题,项目组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创新辅助设计软件支持,共产生创新方案1541个,共产生专利意向244个,已申请专利77个,其中发明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67个,已授权43项。这些创新方案在各个企业陆续得到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带来6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例如:新疆厚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对马鹿椎骨加工设备的改进”的技术问题,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共产生创新方案19项,专利意向4项。在后续工作中,该企业选取了合适的创新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应用,将马鹿椎骨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0%,加工生产时间缩短,节约直接人工成本每年约25万元。在解决的190项技术难题所形成的1541个创新方案中,有11家企业运用创新方案形成了30多项企业的成果或产品,其中石油化工行业8项、装备制造业5项、煤化工与新材料2项、新能源6项、农产品深加工9项,产生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案转化为产品。

4 结语

创新方法能够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推广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项目实施,在我区不同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筛选与解决,探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树立行业示范、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的创新方法模式在进行企业服务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企业、高校的普遍认可,并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为了使得该成果发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将其应用于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解决技术图谱构建,推广内容主要依托前期模式研究中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的成果以及在整个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方法、经验、平台、团队和企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李纪珍,等.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2]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1.

[3]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10).

第6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能力;高职

一、行业对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数字媒体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渠道:艺术类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二级学院,如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的计算机学院;高职、中职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重庆市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校有: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青年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等。

二、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由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视频包装设计、三维特效、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工作,所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应是既懂创意设计又懂数字技术并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艺术创新能力。因为数字媒体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也具有美观性,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使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开发新的媒体产品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新媒体分析能力、解析媒体及独立完成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

因此,对于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将来服务的行业本身就是以数字媒体产品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成长和行业发展源于从业者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在校期间就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并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数字媒体产品。

三、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某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集中实践课、专业选修课五大模块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实践课分别由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两类课程组成。分别是:

1.素描、构成基础、图像处理(PS)、视觉传达设计;

2.数字媒体概论、数字摄影摄像技术、视听语言、脚本与剧本编写、数字剪辑技术、镜头语言与影像基础、游戏界面设计等。

在课程具体安排方面,充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是非艺术类学生,为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在第一学期公共课较多的情况下,重点安排了 120 个学时的艺术类课程。并在后面的学期里把艺术设计的思想融入到数字媒体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充分展示出创意设计的元素。

此外,还专业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创业这门课程,给学生讲授如何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创新及本专业从业者个人创业的途径。

(二)实习实训教学环节设置

高职教学中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专业水平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培B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及专业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较强有创新能力而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实训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阶段性项目到综合性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基本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创作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技能。

2.突出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通过项目实训,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掌握操作技巧,增强学生数字媒体技术产品的创作能力。

3.在实战中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在学生中成立项目团队,承接学校各类活动所需的数字媒体项目,通过项目组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个性化项目创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专业领域的先进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与时俱进。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必须体现出前瞻性。尤其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根据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培养方法,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成霞.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刍议[J]职教论坛,2012(23):38-39.

第7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关键词: 以人文本; 项目带动; 有效激励; 创新上水平

中图分类号: G3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99-01

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烟草”)秉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坚持自主创新,经济效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卷烟销量从2005年的27万箱增加到2009年的36万箱,实现利税从4.3亿元增长到12.7亿元。

西安烟草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在15个副省级城市公司的位次明显前移,初步实现了“西部一流、全国一强”的战略目标。面对国家局“卷烟上水平”战略,西安烟草及时提出“推动卷烟上水平,争当发展排头兵”工作任务,要完成此项任务,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西安烟草技术创新上水平。

一、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一是落实自主创新专人负责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科技创新工作,自治营销中心、专卖处、配送中心、财务处、人劳处等科研基础较好的部门潜心研究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围绕卷烟营销、品牌培育、现代物流、数字烟草、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开展有深度的研究探索,力求取得一批有深度,高水平,真正能够指导业务工作,创造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二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采取“请进来、走下去”办法,邀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营销、配送、计算机、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到市局(公司),深入企业营销、配送、专卖工作前沿,深入工作现场,与一线科技工作者、员工座谈与交流,借助外脑,对企业营销、管理等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发现难点,共同确定一些重点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使科技项目带动战略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科技项目计划管理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积极组织2010年省局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和市局(公司)2010年自研项目申报工作,在申报过程注意把握国家局省局的立项思路,从西安烟草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营销、专卖、配送、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立项评审、中期评估、验收鉴定、经费管理、申报奖励的规范要求做好立项计划的下达、经费预算的审核、科技奖励的推荐评审等工作和科技项目的日常监管工作及服务指导工作。

二、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1. 以ISO9000质量体系推广运用为契机,搭建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平台,形成顺畅、高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 积极开展企业标准修制定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以2010年行业的“贯标年”为契机,围绕新物流管理、工作规范,“丝路情”服务品牌服务规范,电访、稽查、送货、客户服务等重要方面,制定企业标准颁行,在此基础争取获得参与构建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体系的资格。

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上水平,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在于骨干创新人才和科研带头人。近年来,西安烟草大胆引进了20多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营销专卖配送财务行政管理人才,充实了西安烟草创新人才队伍。他们在科技项目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创新工作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但需要清醒地看到,西安烟草创新人才队伍依然存在明显不足,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带头人明显不足,1500多名员工仅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与国家局省局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要求相差很远,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直接制约了西安烟草申报省局以上科技项目的数量,年轻科研人员有学历却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外语水平较差,难以通过高级职称外语考试,这就造成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备队伍匮乏,科研带头人队伍面临断档危险。

改变这种局面,一是要加大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西安烟草在职硕士培养基地作用,组织符合条件的员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与科研协作单位签订科研与人才培养双重合作协议,在科技项目的合作研究中加大培养人才力度;制订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教育培训目标,落实教育培训时间,保证教育培训经费;选拔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进行脱产专项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二是加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宣传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指导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报考中级职称申报高级职称,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具备申报高级职称条件但因英语水平较低放弃申报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采取集中培训英语等方式帮助他们通过职称外语考试大胆申报高级职称。

三是加大引进力度。在人才使用上,不局限于调入烟草行业这一条路。探索聘用兼职营销、管理、计算机等领域的专家吸引行业外优秀人才参与西安烟草科技创新工作。四是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基于分类管理的人才成长机制,为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不同的成长通道,全面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自觉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激励政策

西安烟草近年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相继出台了《自主创新管理办法》《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和《自主创新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激励考核办法,这些办法的贯彻落实有效地激励了基层单位和广大员工投入创新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将积极兑现各项激励措施,利用内刊内网会议广泛宣传创新激励政策、创新成果和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各项待遇,建立创新评价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第8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第一条为保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市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60号)和《市应用技术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宝市财办教[]9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创新基金的经费由市本级财政专项拨款200万元,用于支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条市创新基金是市科技计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与国家创新基金有机衔接,鼓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市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技术政策,并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市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两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市创新基金贴息按照国家规定的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一定比例贴息。每个项目的贴息额不得超过企业贷款利息总额的50%,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4、市创新基金每年用于贴息项目的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5倍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市科技局每年年底以前制定并向社会年度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市科技计划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申请市创新基金的项目应符合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

第九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市创新基金,应按市科技局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市创新基金项目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辖县(区)企业申报市创新基金需要经过辖县(区)科技局推荐。无主管上级的企业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报。

第十一条市科技局收到申报材料后,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市科技局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申报企业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二条由市科技局组织立项审查,立项审查方式以专家评审的方式为主。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确定进行立项审查的时间。

第十三条市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从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第十四条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市创新基金计划草案,与市财政局共同审核,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当年计划。

第十五条经市科技局、财政局批准的项目,需要与市科技局签定《市科技项目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由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

第十六条未获得市创新基金立项的申报项目,市科技局将向项目申报单位发出《不立项通知书》。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批准立项的市创新基金项目按照《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

第十八条市创新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的,其项目实施和验收管理按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

第9篇:技术创新专项范文

为推进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产品开发,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市建设步伐,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设立兰溪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创新资金,专项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专利申请、专利实施等方面的奖励和补助。

二、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企业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的,奖励企业5万元。

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1、鼓励、支持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优强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首次被认定为部级、省级、兰溪市级的,分别补助20万元、10万元和3万元。市级研发中心与技术中心由市科技局与市经贸局联合认定,省级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以省科技厅和省经贸委认定为准。

2、要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费达到销售收入的5%及3%以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以上,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的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计提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1、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包括高技术产业化及专项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火炬计划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及各类科研计划、技术性贸易壁垒攻关项目、重点产品质量赶超计划项目等)。对列入上述项目无上级资金补助的,根据项目实际给予补助,部级项目补助5-20万元,省级项目补助2-5万元。

2、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经鉴定或评审确认的,部级新产品补助5万元,省级新产品补助2万元。上述新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再补助1万元。

3、重点培育现代植物药、新型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延伸、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上述行业企业优先申报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等。支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组织5-10项传统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每项给予5-10万元的资助。

五、支持企业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项目及*工科会签约项目。每年从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协作项目中,评选5-10项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每项按合同实际付款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产学研合作开发并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视项目性质和具体情况给予补助。以上单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六、积极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支持企业和科技人员研发专利技术。对获得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限美国、日本、欧盟)、国内发明专利、国内实用新型专利、国内外观设计专利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2000元、1000元。鼓励专利技术产业化,对引进发明专利或自主专利技术(除外观设计)形成产业化,首次实现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的给予2-5万元的奖励。

七、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对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鼓励创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以骨干企业牵头建立的市级以上行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给予专项支持。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行业检测中心和以行业科技服务为重点的中介机构建设,对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九、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项目申请单位根据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条件向市科技局、市经贸局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兰溪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有关部门初审后统一报市科技局汇总。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十、同一项目同一年度符合本意见多项资助的,原则上按“就高不重复”给予奖励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