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素养范文

艺术素养精选(九篇)

艺术素养

第1篇:艺术素养范文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事实证明,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一样,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学艺术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支撑甚至高于普通类高校的原因。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类专门教育,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势必需要寻求与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面对各方压力,除了必备的职业能力外,全面的综合素质、广泛的知识面和各种技能的掌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祛码,而这一切的培养,都需要基本的艺术素养作为土壤,在此基础_上才能更好的开花结果。因此,如何就这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艺术t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军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所以应当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则显得更加重要。

一方面,艺术活动与艺术教育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艺术欣赏与创造,要求接受者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偏于感性的、综合性的,往往在瞬间发生;同时它又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一种顿悟,是在生动的知觉形象中把握世界的真谛。

另一方面,良好的艺术素养也是激发艺术设计类李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而创新性是设计师生存的根本,因此,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使其在学科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艺术修养所特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和自由感,可以适当消除学生在学习研究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

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因此这部分的学习是最长期也是最无形的,也正是这样,往往很容易被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忽略,但它却恰恰是所有学习的根本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艺术创作者最终能否成为“高手”的关键。因此,加强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议。

二、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索养教育的现状及耳因分析

在理论研究层面上,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还只停留在对整个学生群体的研究,没有深入到艺术设计类学生这一特殊的专业群体,研究的成果也只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

而在所有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中,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特殊性,对这类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当单独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群体艺术素养的情况

近年来,虽然艺术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小学实行的仍是应试教育,多数高中毕业生虽然能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高校,但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人达不到合格的大学新生应有的标准。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致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潜能挖掘和锻炼不够,亦造成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单调;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许多高校认识到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于是纷纷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基础理论和相关鉴赏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忽视、轻视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思想和现象还相当严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艺术素养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器材、经费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等,给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制约着大学生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的缺失

_离职跳校艺术设计类学生,除了具有上述大学生群体艺术素养缺失情况的共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事后与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了沟通,发现反映的问题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对象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一、二年级学生,专业覆盖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六个方向,学生年龄段在18一21岁。

调查涉及艺术素养调查、人文精神调查、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和态度等三个方面。之所以选择如此多的调查内容,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能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艺术素养培养方面“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情况比较严重。

1.生源素质较差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生源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因为文化成绩不理想,转而学习绘画,最后通过专业考试,进入艺术类专业学习,这批学生无论是文化基础或者专业水平都比较薄弱。第二类是“画画生”。入校前,他们只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学习,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身就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很差,艺术素养也无从谈起。

生源素质不理想的客观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难度大大增加。

2.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问题,一是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素质培养。这种以中职教育和传统的师徒制沿袭而来的培养目标及模式,已不再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它与当今和未来社会人才竞争态势不相符。

由于艺术设计类学生目前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形势较好于其他专业,因此,有些教师与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就能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进取心,对艺术品味、格调的需求也一知半解。

二是重课堂轻课外。主要表现在课外实践活动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要求、没有系统、没有针对性。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为市场的需求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他们过多地强调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并以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其中就有忽视艺术素养教育的倾向,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较为明显。

3.学校自身师资素质欠缺

通过对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近20名教师艺术素养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艺术素质同样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改革滞后,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由于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定位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理论知识认识不够,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从课程体系的结构来看,许多学校仍然摆脱不了其他层次院校办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课程的内容设置显得相对陈旧或者大而空,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商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t养培养的几种模式新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培养不能完全遵循其他高校一贯的理论经验,更不能盲目照搬其他专业学科学生培养的模式,而是应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此,我们提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可以探索以下几种新的培养模式,各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实施而定。

(一)课程融入

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科学地增设有关艺术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增加开设《设计概论》、《美学》、《艺术考查》、《风景写生》等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

另外可根据专业培养与发展的需要,在原有课程中增加或更新必要的艺术素养教育内容,如在《设计概论》中增加现代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方式加强艺术素养教育,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内外结合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基础素质课程为主,研究型、开拓型、综合型、兴趣型等课程为辅的艺术教育体系。兼顾艺术学科的自由发挥、一富于创造性的特点,兼顾参赛培训、社团活动指导等一业余的柔性教育体系建设,使艺术教育能够刚柔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全面发展提高。

(三)学校情景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进学校教育工作方法,一增加设备、人力等的投入。加强宣传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与艺术素养相关的各类活动,并且定期做好检一查督促。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火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将各种知识内化为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创业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支林做好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后备工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学习环境。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兴趣和爱好,这也是我们搞好“回炉”教肯的最终目的。可能当前的艺术类学生仅仅是为了就业找出路来就读艺术设计专业,但是通过几年学校的培养,潜移默化,一定会渐渐地的爱上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将来的前途不可估量。

一综合以上分析,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是极其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面对目前这类学生的自身状况,我们看到对其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难度也在加大,对一些新的理论模式的一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检验,总的来说,有几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首先,从大方向上,高职院校要认清形势,明确培养目标,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状况,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理念。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测评等方面都要注重艺术素养教育的渗透。

从小的方面看,我们应该从人格、审美、求知、生活、工作等小处,着眼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改变那种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树立“和谐发展的人”的价值观念,在教育中提倡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的统一,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则为要求,从整体上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从而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感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艺术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师步入高职院校之前也受重业务知识、轻人文精神的影响,对艺术素养要求不高。其次有的教师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由普通高校来高职院校任教,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缺乏,对外界环境没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加之不能自觉地对自己加以艺术素养方面的充实、提高和内化,在专业教学中很难融入艺术素养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督促其加深对艺术素养的认识,从自身提高做起,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养。

最后,相关部门要重视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一要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总体水平,艺术设计类学生升学考试,要加大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的考核力度,使学生从小就意识到这类知识和素质的重要性。

二要建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体系,一来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进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养;二来可以以此方法引起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督促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四、结语

第2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素养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分支,高职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广泛涉略,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以便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敏感性。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社会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1.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也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艺术素养对于高职艺术专业设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体现艺术的活的灵魂。艺术只有具有灵魂,才富有潜在的价值。艺术素养对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起着积极的作用。艺术素养通常在艺术活动中有所体现,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品理解艺术,以便完成后期的艺术再创造。艺术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又在一瞬间迸发,它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的竞争力也较高,以长期的艺术鉴赏为基础而培养出的艺术素养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力。高的艺术素养往往是创新的基石。在艺术领域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艺术素养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与恐惧,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为他们提供机会与平台。艺术素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体现,由于它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因此,通常不被重视。艺术素养正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缺失的。艺术素养是学习之基、艺术之本,因而,它应当被学校高度重视,以满足人才的需要、社会的需求。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2.1学生的基础薄弱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难度相对较大,这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着根本的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起点相对不高,选择设计专业的原因包括两种:一是由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继而转为艺术生,二是本身喜欢艺术,但只专注于艺术,文化课稍微欠缺的学生。对于前者来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不足;而后者只注重专业学习,并没有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些学生存在着共同的问题,他们的艺术素养远远不足,但却无从下手、安于现状,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难度系数大大增加。

2.2教学模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职教育的弊端日益突显。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使得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强调专业技能和课内训练。由于社会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提高专业技能,他们认为只要提高了专业技能,便能符合岗位的需要。另外学校更加重视课内训练使得学生的课外训练意识淡薄,他们通常以市场竞争力为动力,主要追求专业证书,从而忽略了艺术能力、艺术品味以及艺术素养对艺术工作的重要性。

2.3师资力量不足

新课程要求教育应该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教师自身资源的匮乏往往限制了教学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体系不健全,从而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不利。由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水平的限制和学校对于师资建设的不足,使得学校的创新能力有限,陈旧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校的艺术水平,也加大了培养艺术素养的难度。

3.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措施

3.1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为提高艺术素养增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注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着力于将艺术理念渗透到课程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应该注重思维、品味以及审美等多个方面,注重追求素质与艺术的统一,从而加强自身的各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

3.2创建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加强建设校园艺术文化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浓厚的艺术环境中,一方面便于举办艺术活动,增加艺术色彩;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高。

3.3加强建设师资力量

教师在艺术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艺术修养不足会使得学生的艺术水平滞后不前。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和重视,以便在艺术素养提高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4.总结

视觉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一种识图能力,还包括对图片的规划和理解能力。视觉素养是艺术素养的一种,要想提高艺术素养,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需要学校的鼓励、支持与配合。艺术素养的培养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审美,并刺激学生积累多方面的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艺术修养。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们应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方针,为全能型艺术人才服务,以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中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J].美术大观,2016,(1):144-145.

[2]安佳智.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5,(9):123-124.

第3篇:艺术素养范文

论文摘要:文化艺术修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动因;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创造灵感的诱发。本文就如何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来提升艺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进行了探讨。

一、艺术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现状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基本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即赋予设计物功能和审美的双重作用。设计活动是一项以审美创新为主旋律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审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在知识产权已经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设计者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灵魂,对于身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宝。然而就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创新能力来看,尤其是民办院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一)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挑战新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新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艺术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有的学生想去创新,可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缺乏指导他们去创新的力量,传统教学模式所灌输的单一思维方式,未能为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文化艺术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思维滞后

在全国高考中每年的美术考生大军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由于高考对文化课单设了一个艺术类的文化考试科目,所以在高中时就把学生分了类,优秀的学生学理科,次一点的学文科,文科中再次的学生为了找出路,无奈地报考艺术设计,但他们没有绘画基本功,大部分考生匆忙补习三个月的素描,色彩就应对考试,考生中真正酷爱艺术设计的并不多,再加上本身文化艺术底子就差,在大学的设计学习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比其他一些同学滞后。

尤其是在21世纪,流行时尚文化的冲击,偏重于用电脑进行各种活动,轻视了书本的知识,忽视对文史知识的提高,尤其对传统文化,如戏曲、书法、艺术鉴赏等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进行启发式联想创意了。曾有教师在一堂广告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要求文案撰写贯穿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人非人、事非事,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二、文化艺术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创意思维的源泉将会连绵不断。

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传承观念的提炼,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对创意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的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三、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上综合知识点,积极引导,变复杂为简单,变被动为主动艺术教育是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敏锐的视知觉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民办高校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在于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自控力和自觉程度上很难把握,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文化理论课时无精打采,更不用说课下读一些有关的专业书籍。对此,我们必须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教会同学们养成多读专业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引发大家学习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整合人文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大学的艺术教育课渗透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授。还要注意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专业指导和交叉构建。把复杂的艺术评论或者设计史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概括归纳将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作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进行ppt讲解,通过比较鉴赏并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挺高了。

(二)课堂外给学生提供资源、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激发灵感

利用我校艺术大楼图书阅览室这一平台,每学期购买一定量的图书学习资料,可以包括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让学生定期的去借阅,并规定一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书,并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公开的或者小班的课堂汇报,然后结合汇报给学生提出一设计主题,让其结合所看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贴近生活的设计体验,要紧密结合绘画技法、知识涵养和审美欣赏这三种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的元素,同时把这汇报和设计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那么这样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不仅扩充了,而且也加强了思考的主动性,同时在开展设计活动的时候能自觉的引用课外知识,灵感也随着知识的丰富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要求,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专题讲座

开办校园专题讲座一直是我设计专业所注重的,并且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学生从中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应该涵盖各个方面,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根据学生反映意见开展相关的讲座,这样无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高水平的专题艺术讲座集学术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学生看的多,听的多,了解的多了就无形中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启发创作灵感。

(四)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走出校门,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加一些各高校间的作品交流活动,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设计展;还可以经常去艺术馆、美术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去取取经;甚至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源库,目前很多艺术类高校都采取了最后一学期外出采风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旅途中将自己所看的,所经历到的用相机或者笔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虚心请教,比较观点、提炼精华、学习经验,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四、小结

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本质在于创新思维。创新的能力来自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文化蕴积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让你感到设计工作别有一番情趣,让你在今后的职场中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培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目前我国设计教育应遵循的定位法则,也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杜大恺主编.清华美术3: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艺术素养范文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呢?任何人所具备的艺术素养都不是先天就存在的,都是需要在实际的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历练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学习、多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素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所鉴别,才可能综合学习各流派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视野。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它们、欣赏它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益于身心健康。

    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学习欣赏方面的知识,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应注重在教育中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与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可以通过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再现生活。艺术素养得以提升,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体现艺术的认识价值,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体验生活,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五、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可以陶冶情操,艺术可以提升人的修养,陶冶情操这一境界就要求主体本身具备优良的品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能够领悟期间的美感。不论是艺术领域的美术,还是音乐戏剧等,均需能感受艺术的本体与潜质。

    艺术本身就是个抽象的东西,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但艺术的前生是创造,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来创造的,要提高思维,就要开阔视野,厚积薄发。解决思维的局限性才是提高艺术创造性的关键,如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创新。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1、为了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艺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即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等,如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予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考试方式与内容尽可能灵活等;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特长,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其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多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并树立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形式;

第5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语言素养 培养 提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而高校,也正承担着文化软实力建设重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是艺术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素养,可以从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中窥见一斑。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身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全面提升语言素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对于语言素养的培养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也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非主流的网络语言,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日的交际中不注重语言修养,使用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高校艺术教育就应该重视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以文艺关怀为起点,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文艺关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认知素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对语言素养的教育是一项基本技能,试想如果一个人在交际和交流中,没有基本的语言素养,何谈后面的交往、沟通、合作呢?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高校艺术教育应该以文艺关怀为起点,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配合教学、自觉提升。比如举办一些交流会、面试会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素养很重要,甚至作为第一印象的语言素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模拟的“面试环节”,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语言表达、语言表现力、逻辑能力、语言、口语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二、以人文学科为基点,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认识到了培养语言素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人文学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发挥着提升高校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使命。

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这门课程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上课的时候也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以修满学分为目标,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对于一些课后作业也是草率完成。当然人文学科不仅仅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课、一些诗词欣赏选修课、心理学选修课等等,都是人文学科的范畴,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笔者曾经看到有一位诗词欣赏选修课的老师,其做法让我欣赏和折服。他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整理出来,个性化地设计选修课,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学期下来,这位老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而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往往才三三两两,到学期末,人越来越少。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先是讲了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古代诗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在谈到《滕王阁序》时,谈到了关于才子王勃一生的经历,逼人的才气却遭遇早年夭折、天妒英才、不免惋惜,并且在讲这些生硬的古诗词时,谈到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学生们听得入迷。后来学期结束,这位老师布置的一些古诗词的背诵,学生们也都乐意熟读、背诵,潜移默化之间提升了自己古诗词方面的涵养。这位老师在体会中提到,“要用魅力去吸引学生,而不是用纪律去约束学生”,我想,关于人文学科的教学,这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抓好语言素养提升,就要搞好人文学科,抓好人文学科,就要从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来着手,可谓环环相扣、不可分离。

三、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持续提升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的特色,也是每个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最直接的来源。因此,要想提升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就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校园文化。

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打造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上,每个院系、每个班级都会挑选出一些学生参与比赛,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辩论赛的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写作、朗诵,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学校每年还会组织读书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也能将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写作、思考,关注新闻、关注文学,这些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这些活动,校园文化的打造还是要落到实处,并且要全面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优秀的校园文化的指引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有的班级每年利用寒暑假机会,到外地进行调查,而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被调查对象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应该积极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护,优秀的校园文化也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活动上,更体现在学校对于平日校园管理、学风管理等方面,只有让整个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纳入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以艺术修养为目标,自觉抓好语言素养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轨,并且在培养和提升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切实自觉抓好语言素养,通过开展阅读、实习活动来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且自觉完成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在我校平日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少班级会自行组织一些活动,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比如,曾经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自发组织去附近的博物馆展览室做文化讲解员,以便提升自身能力。在做文化讲解员的过程中,学生们寻找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在平日的交流中克服了不少困难,不仅提高了语言素养,学习了礼仪等相关的文化,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修养。最主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对于抓好语言素养的自觉性的提升。在他们看来,语言素养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接轨社会、实践社会的必要举措。

此外,还可以通过看一些艺术展等形式来提升艺术修养,兼并抓好语言素养的培养。曾经我校举办过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修养,培养情操,语言素养的提升也就在这些艺术活动中得以提升和强化。

总之,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这种不被重视不仅体现在学生中,也体现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观念上的淡薄、行为上的局限性,也就导致了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不让人满意的语言素养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任重道远的,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学生和教职工,乃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并付诸行动,相信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会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并收获惊喜和成果!

参考文献

第6篇:艺术素养范文

【论文摘 要】建立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是培养人才艺术素质的新途径。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的艺术素质是各师范院校的职责。师范院校应该继承本地区的优秀传统艺术资源,引进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模式,补充当代最先进的艺术形式和教育方式。加强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教学是当今培养人才艺术素质比较有效的手段。

一、传统培养方式的意义

笔者认为对人才的艺术素质培养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针对普通人常规的普及性艺术素养教育;其二是专业性艺术教育,也可称为传承性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才的艺术素质,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习惯采用常规性的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比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成立各种形式的读书会、诗社、摄影协会、绘画书法协会、电影戏剧社等社团,可以称为传统的方式,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好方式。通过这些具有普及性、常规性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让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综合素质修养。

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检验学过的知识,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增强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对于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积极开展美术作品展览交流与音乐演出教学实践活动,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是教学基础与科研创作实践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出教学基础与科研创作的实际水平,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为展览和演出活动不但能促进学术交流的开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最终衡量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综合型师范院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更具普及的意义,它不但使艺术专业的学生得到锻炼,也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受益。他们通过经常观看展览和演出,懂得理解和欣赏艺术,得到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生活习性,孕育了各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别类艺术无法比拟的,自然的生存法则使艺术魅力逐渐显示出来,凸显出人们的精神特性和生存的价值取向。了解和挖掘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寻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能更好地掌握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有利于制定出最佳的传承和融汇方式。

二、艺术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艺术素质教育是整体教育的一部分,这里着重强调了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艺术素质教育是充满智慧的教育。教育体系中的师范教育更是关注人和传承性的教育,师范教育强调对人良好的素质教育,使高尚品格得到传承。教育是民族精神良性传承的最好方式。与时俱进加强民族地区师范艺术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就现代教学而言,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教学应是落实的主要方式。

(一)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又称电脑多媒体实验室。它是根据目前国内国际媒体艺术发展现状需求所设立的新的专业实验室。目前多媒体技术几乎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是以电脑媒体为主要操作手段,结合影视、播音主持等传播内容所组成的现代媒体教学,可进行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宣传广告、现代传媒与印刷艺术设计等专业技术教学。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专业发展前景,并且能利用最新的传媒艺术成果,使其进入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专业性、实用性课程的学习提高艺术素养。

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新的平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多学科实验室是最理想的选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全新学科性质,有实际运用意义的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需要,它能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技能提供基本条件。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可满足学生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非专业到专业的实验内容需要。艺术专业由于学科特殊,专业构架宽泛,专业程序性复杂,因此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学科构架,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新媒体艺术实验室的运用

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与学生、教师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实验室提供最基本的实验条件;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基本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教学安排,从吸收知识的目的入手,利用实验室条件,学习更多的知识。

根据媒体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影像与动画制作实验室等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教学可满足专业教学和非专业普及型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准则,以社会需要为主导,以学习多媒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用掌握为目的,培养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基本技能和艺术应用的人才,把实验室建设成为能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基地,为专业必修和非专业选修的学生提供服务。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扩充,更新多种实验室,(下转第114页)(上接第112页)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构建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平台,组成现代教学的立体构架,满足艺术教学与实用普及型教学的需要。

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中的现代传媒与印刷艺术设计实验室,立足于现代传媒与版式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既可服务于教学和研究工作,还可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普及实践平台,面向特定群体开展勤工俭学,成为产与学的两用基地。实验室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利用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仪器设备,使专业和非专业的学生同时受益。

当今,实验室建设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强盛的核心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时代科技的进步为教育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要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融入大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适应专业教学和非专业普及教学的要求,成为培养高艺术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第7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精神;合作探究;提高素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美术教育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美术在提高与完善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师要学习现代美术的教育方法、教学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从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强调参与合作、情感体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一、创设宽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催生学生美术情感

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创设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整合教学内容,创造和谐情境,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和艺术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使学不仅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体验、美的享受,而且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人格得以升华,使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学生更加快乐成长。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掌握学生的情感爱好、美术基础,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在备课时,我都能细心地备教材、真心地备学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德育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在美术教学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美育、德育水平,使美术教学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学科。如,在教学“欣赏与评述”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名家名作,为学生讲解希腊神话、基督教《圣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展示的人物形象、表现的理念和意蕴,使学生加深对作品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美术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领会素质教育教学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成为教学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发挥个性特长,在教学时,用生动风趣的故事、准确到位的语言,催生学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把音乐、舞蹈、文学、自然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引入美术课堂,进行充分地揉合,一方面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空间,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区别各种物象的特征,让学生有直观感知,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翔实的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在课前我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作为课件的制作素材,在制作中我加上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融合作品的创意、作者的生平知识,使美术教学内容更丰富、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多。

三、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去探究自然规律、学习美术知识,教师要将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美术课堂之中,教师要打破教材限制,善于利用教材还要敢于跳出教材,设计开放式、立体式、活动式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美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美术创作的机会,让美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促进学用相长。如笔者在教学《科学与艺术》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元宵灯会,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与美术技艺相结合制作出的花灯,不但拓展了学习空间,而且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观察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利用美,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应用意识,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体会到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表现出的点滴进步、新颖思维、创新意识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8篇:艺术素养范文

一、刻苦的钻研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学习素描的首要条件

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素描造型艺术的同学来讲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可能有扎实、严谨的素描造型能力,才能为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素描应以专业化的态度来准备工具

学习素描应想法采购到一切对素描学习有用的工具,如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图钉、钢笔、画夹、胶带、胶擦、油画棒、速写本、削笔刀、裁纸切、毛笔、碳素墨水、小调色碟、干净布片、砂纸等,同时,最好备上一个小铁盒来作为你的工具箱。

认真地准备妥工具之后,你才能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而不会因为缺这少那的分散你的注意力,使想象力受到制约。一般初学者学习素描仅仅使用铅笔或炭笔,缺乏对其他材料的使用知识。这是令人遗憾的。工具使用的多样化,才能拓展你素描的表现领域,开阔你的视野,从而使你的艺术语言更为丰富。

绘画工具多样化的应用,一是跟自己的老师学习,二是找一些国内外的素描画册和绘画技法书来认真研读,三是大胆实践,从中体会。

三、临摹是总结前人的经验,找出可循的规律,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这样你才能学好素描

临摹在目前的素描训练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常使我们的素描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读读前辈(包括大师们)的学习成长过程,我们将会了解到,很多大师并未在艺术学院学习过,他们只是在博物馆里认真地临摹学习那些优秀的作品,从而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对前辈的作品加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并把前人所表示出的绘画经验与目前的素描写生结合起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临摹一些作品,是十分有益的。

作品选择好以后,应努力地去读、去思考,此时,要结合自己在写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者盲点去进行比较,直到领会后才能动笔,心中有数是我们临摹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保证。有些初学者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临摹学习时,不加分析研究就很随意地匆匆落笔,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这是我们应引起重视的。

临摹时要有步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领和主要的东西,不要错误地认为临摹就可以随便一些,可不按素描步骤进行。在临摹过程中,要去认真体验,认识大师们的绘画形式、技法、情趣。总之,临摹是作为辅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素描写生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法。

四、学习素描应准备一本速写本,速写本的大小以便于携带为好

速写是素描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全面地掌握造型能力的重要方法。速写练习能够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树立整体把握结构观念(因为在长期的素描作业中,尤其是初学者,容易产生依样画葫芦,离开对象就无从作画的毛病),速写能够培养我们迅速的造型能力,通过速写有限时间的训练,学生从紧张、快速中得到锻炼(因为速写不允许我们像素描长期作业那样去仔细思考,所以只能抓要点而放弃细节,用最简练的艺术语言,表现出对对象的塑造)。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画速写的习惯,把你对生活中的感受和认识记录下来,对开拓你的视野,帮助启发你的联想与构思,为今后你的创作做好准备,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一幅好的速写,就是一幅艺术品。

速写的练习还应包含着另外两个内容,一是进一步了解和完成课堂学习中需要补充的题目,二是培养自己的个性和启发自己的激情。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画速写时有些胆怯,在准备开始进行速写练习时可临摹和研究一些优秀的速写作品,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从而使你在动笔时胆子大一些,目的性明确一些。在临摹的过程中还可模仿画页中的表现手法,参照写生练习,这样相互交替,必定使你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研究我们周围生活的一切时,速写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物写生,记忆、默写一系列的速写方法,能不断发展我们不可缺少的形象感受。速写在素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帮助你在公共环境和大自然中迅速地去发现去描绘,从而使你手的技巧及眼睛的观察力得以提高。

由于速写不受计划和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有纸和笔,你就可以在火车站、轮船上、工厂里、运动会以及其他场合中画速写,从而得到锻炼。速写的练习和记录应成为每一个从事绘画学习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五、博览艺术世界,促进个人素描造诣的成长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习绘画的学生,只知道埋头于自己的专业,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只是崇拜艺术家所创造的世界,而对艺术家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促成艺术家获得成功的相应文化则一无所知,这是不应该的,这样会影响你在学艺的道路上正常健康地发展。学习素描时,还应经常涉及课外的一些活动,如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培养自己到图书馆去自觉钻研、借鉴画册的自修习惯,去听讲座,同时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报章、杂志等。学习造型艺术,需要热情,需要对生活的体验,需要各种知识的补充。

第9篇:艺术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模式;优化方法;提高素养

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要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创新教学策略,营造学习情境,使美术教学走进学生心扉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学习绘画技能,提升艺术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要从报纸杂志、现代传媒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美术素养、教学技能,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全力营造一种“亲师信道、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在和谐民主、宽松愉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和运用中探究发现,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创作的价值,感受创作的愉悦,增强创造的信心和参与创造的兴趣。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激发学生认识冲突,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电化媒介,用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认知能力,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练习,指导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思描绘出来,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效,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等方面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名作,只用鼠标一点,画家的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就会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但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对局部进行放大观察,给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创新教学方式,衔接生活教学,让美术教学放飞学生理想

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衔接生活实际,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提高绘画技能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生活,观察树木花草的生长变化,了解虫、鱼、鸟、兽的形态特征,欣赏小河的潺潺流水和河岸上的风摆杨柳,扩大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方位、广角度、多渠道分析优秀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思考形成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探究态度和克服艰难困苦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有机整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探究愿望和创作激情,培养学生一双“画家”的眼睛,让学生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