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绿色化学的特征精选(九篇)

绿色化学的特征

第1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创新;方法

1. 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 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 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 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 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 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 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5.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1)维护结构,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要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取得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屋面、外墙防水保暖工程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3)外窗,要注意空气的渗透性等条件。

5.2 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5.4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列如:对于废弃的混泥土应该进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垫层等。对于废弃的沥青,利用通过在回收加热冷溶和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

6. 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6.1 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6.2 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6.3 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 结语

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2] 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3]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科技2006年9月.

[4] 田华赵文学浅议绿色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10年4月.

[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10,(3).

[6] 中国住宅设计精品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7] 住宅设计资料集(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2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1、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

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5.2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6、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1.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

2.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3.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结语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a)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b)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第3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税收;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073-03

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及效应分析

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国际上成功的绿色税收制度给我国税制的绿化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税制已经具备了构建绿色税收制度的条件。绿色税收制度的构建有其深刻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该制度的构建将对自然环境保护、组织财政收入、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对整个人类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理论依据。所谓绿色税收是指基于人类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而课征的涉及环境资源的税收。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开征绿色税收主要理论依据是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思路和框架。自从马歇尔首先提出外部性问题以后,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如环境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的发展,外部性理论也被用于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所谓外部性是指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收益或付出成本。外部性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而负的外部性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在负的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就出现了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的问题,即外部成本内部化。

从理论上讲,造成负的外部性最终原因是缺乏明确的产权界定。耐特曾经指出,如果财产由私人所有,并索要竞争性价格,就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资源就会得到高效率地使用。污染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资源在利用时难以确定产权。如空气的使用就存在着非排它性问题,无法确定其产权。由于缺乏产权界定,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产生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课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如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提出著名的修正性税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人称之为庇古税。

综上所述。外部性是解释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理论,而环境税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产生,因此,现代西方税收理论将外部性的存在作为课征环境税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二)我国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阶段,经济个体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外部性更加明显,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给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国现行税制也具备了“绿化”的条件。

第一,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企业和公民对生态问题日益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此为依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发展的九大目标,其中就包含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受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必然导致环境保护的国际一体化,从这几年不断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的会议就可以看出对环境的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又在不断优化税制,如新企业所得税的施行、燃油税的推出、增值税的转型等税制改革推进了绿色税收制度的构建,并为绿色税收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程度普遍提高,环境立法趋于完善,这为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全面“绿化税制”(greening tax system)。税制“绿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征各种环境税;二是调整原有税制。

开征各种环境税主要是对废气、废水、垃圾的排放以及噪音和农业污染物课征的污染税。如美国上世纪70年代开征的二氧化硫税,芬兰1990年开征的二氧化碳税,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按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征收的氮氧化物税。前西德从1981年开征的水污染税,挪威1974年开征的饮料容器税,规定对不能回收的饮料容器征收30%的从价税。美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在轮胎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的旧轮胎税,比利时、芬兰、挪威、瑞典等国都对农药和化肥征收污染税。

调整原有税制主要是通过对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的调整,具体体现在:消费税方面鼓励使用无铅汽油,提高污染型能源的消费税率。在原有消费税基础上,对能源另征能源税或能源消费附加税,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对清洁能源减税。所得税方面对环保投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或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鼓励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环保设备加速折旧。机动车税方面主要是公车私用的税收措施调整,对节能车予以优惠以及在节能车销售上的税收优惠。

国外的实践证明,绿色税收是政府调节资源使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筹集环保资金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少走弯路。

第三,我国现行税制具备了税制“绿化”的条件。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开征了资源税,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为了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在开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又开征了一道消费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如汽油、柴油等),同时将小汽车和摩托车纳入消费税的税目。2006年4月又调整了消费税,在税目中增加了实木地板、一次性木制筷子等消费品,并提高了大排放量小汽车的税率,2008年再一次调整了小汽车的消费税,并于2009年1月1日以燃油税替代以往征收的养路费等6项费用。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同样有一些鼓励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条款,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给予了较多的税收优惠。现行税制中这些具有生态保护效果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税种和税收条款为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创造了现实条件。

(三)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有其独特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税收在克服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负的外部性所导致的个体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时有其独特优势:

第一,具有财政效应。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将收费或行为改为收税之后,税收以其固有的特征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来源和财力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具有环保效应。西方环境经济理论认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市场失灵”。政府在治理这种市场失灵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主要有税收、收费和津贴。税收以其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把污染者污染环境或浪费资源成本扩大化,使其得不偿失,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同的。

第三,具有公平效应。在绿色税收缺失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政府通过征税,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保要求的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第四,具有贸易效应。加入wto后,我国将面临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控制污染、开发和采用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同时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治理和控制污染,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加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有害环境的产品和技术的输入成本,使其无利可图。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分析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尚没有专门的环境税收体制。2001年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对我国的税收制度的“绿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十四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九大目标,其中第八个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分税制改革15年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尽管进行了几次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6年消费税税目的调整;2008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2009年的增值税转型,燃油费改税利小排量小汽车的车辆购置税的减免。这几次改革尽管也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但仍有以下方面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改革。

(一)尚未形成绿色税制体系。缺乏全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我国现行税制中环保税收主要分散在流转税、所得税及一些小税种中,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二)现有税制中存在对环境具有负效应的税收规定。如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由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有因为是对使用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税、费调节面过窄。现行税制只是在鼓励利用“三废”、限制生产污染、鼓励节能治污、鼓励利用资源和发展环保科技等方面有些单项规定;现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也只是对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征收一定标准的排污费,现行税、费制度基本没有涉及制约散滥开发资源、无偿占有、随意浪费资源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制度规定。

(四)调节力度弱化。国外经验已证明,污染治理投资达到gdp的1%-1.5%,环境恶化才有可能得到控制,环保状况才能大体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如果达到2%-3%,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而我国目前只达到0.9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1998-2002年的5年间,国家累计投资5800亿元用于环保建设,是1950-1997年投资总和的1.7倍,占同期gdp的1.29%,2003年这个比重达到1.39%。近年来这个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缺口仍然很大,据有关媒体报道,近2年要实现全国36个大城市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就有670亿元的资金缺口。而且,这么大的投资量大多依赖国债资金、世行贷款等完成,若靠现行税费制度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途径

(一)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税种。第一,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一是扩大征收范围,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二是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

第二,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对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征收环境保护税和消费税的方式加以限制,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2006年对消费税的改革已经将部分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一次性木筷、木地板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但是对于饮料容器、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这些能耗大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应该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进一步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也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第三,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种也应体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理念。取消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免税或低税征收的规定;取消有毒农药、农膜低税率的规定;对经营环境公共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共设施以及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加速投资折旧。

第四,“绿化”关税。为了有效保护我国可能用竭的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国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国,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国,增加环境保护资金,应建立绿色关税。绿色关税一般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

(二)尽早开征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障税。借鉴国际经验,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法》,分期分批开征环保税。首先将对排污的收费改为对污染征税,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其次是对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征税;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对噪音等行为征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保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而社会保障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也是绿化税收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4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是因为色彩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其心理活动又作用于实际行动。如,红色使人想起火和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感;绿色使人想到绿叶和生命,因而有青春、安全的情感。中国人民长久以来就对红色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年画到剪纸都有很强的情感特征。中国消费者对香烟包装的偏好主要集中在红色、金色和银色等,这是因为这些色彩具有与香烟类似的功能。“包装中的色彩符号应充分发挥形象色彩的传达功能,使包装设计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和审美价值。”色彩在现代商品包装上不仅会增强消费者的审美愉悦,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判断力和购买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包装设计色彩的价值与力量。色彩在观念层次包含各种联想和象征形成一定的意义内涵,这都是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把色彩符号加以审视与分类,我们可以从符号演化的三种类型看出它们在意义指向上的关联。举例来说,绿色是许多事物的固有颜色,如树叶、小草等,所以绿色就构成它们的图像符号。再进一步,人们就能够由绿色联想到其他事物的类型特征,如环保、新鲜等,这样,绿色就构成了标识符号的所指。而当绿色作为符号的能指上升到抽象观念层次时,其就不再指涉一个或一类具体事物,而成为一种观念性质或生存状态,由此成为一种象征符号。

1.色彩作为图像符号应用

把色彩作为图像符号应用在设计中,常见的例子是茶叶的包装。在目前,茶叶的包装中大多以绿色、浅咖啡色作为主色调,因为绿色是茶的固有色,所以看到这种包装,消费者仿佛就闻到了茶叶冲泡后飘出来的阵阵茶香。再如,在系列化单体设计中,设计师常应用物体固有的形象色彩进行设计。如棒棒糖、口香糖的系列化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常常用绿色包装代表苹果口味,红色包装代表草莓口味,紫色包装代表蓝莓口味,黄色包装代表柠檬口味。这种色彩符号直接反映了产品的特征,使包装生动、自然,更易于辨认,让消费者感到十分亲切。

2.色彩作为标识符号应用

当有些商品的内容较为抽象时,设计师可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符号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色彩设计,这样就能够通过色彩表现出包装产品的特征。红色是一种极其引人注目的颜色,具有热烈、活力、火焰、力量、愤怒等使人血脉贲张的特征,常常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浓郁的香味和酸甜等,如麻辣的酱料、甘醇的白酒等。所以,设计师在这类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常常使用红色。在一些化妆品系列化包装中也使用了色彩作为标识符号,如用粉色表示花香型,黄色表示果香型,绿色表示草香型,蓝色表示药物型,等等。这些色彩符号的运用都很好地突出了产品的特点。

3.色彩作为象征符号应用

第5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林业绿化建设;现状;思想;原则;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87-03

Thinking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Yizheng City

Liu Jiudong1,3,4 et al.

(1Yizheng Baiyang Mountain Forestry Working Station,Yizheng 211400,China;3Yizheng Agriculture Committee,Yizheng 211400,China;4Yizheng Forest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Yizheng 2114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firsthand data of investigation in Yizheng city,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was summarized in recent years.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principle we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forestry construction work.Moreover some referenced thoughts of confluent forestry construction,road greening and village greening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Forestry construction;Current situation;Guiding ideology;Principle;Thoughts

仪征市地处江苏省中西部,位于长江北岸,半山半圩,南部一马平川,北部丘陵纵横,全市地域总面积857km2,林地面积2.03万hm2。近几年来,全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绿色仪征、生态仪征”建设,坚持生态和产业并重的方针,突出生态中心、生态廊道、生态家园、生态廊道、生态产业建设,不断深化林业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林业建设工作任务。当前已迈入“十三五”的新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的开展全市的林业绿化建设,显得急迫而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仪征市林业绿化的建设现状,围绕全市林业绿化建设的思想和原则,提出针对具体建设内容的规划思路,以期为未来仪征林业绿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1 仪征市林业绿化建设现状

截至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98%,比2010年森林覆盖率23.65%增加5.33个百分点,位于扬州首位,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市”、江苏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县)、“江苏省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市)”等称号。

1.1 森林资源 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狠抓成片林建设,同时重点开展了宁通高速绿化提升工程、沪陕高速和333省道绿化带建设工程、高效林业工程、村庄绿化工程。截至2014年,资源总量达24 836hm2,森林覆盖率28.98%。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月塘、铜山、刘集、青山、新集等中西部丘陵岗地镇(办事处)区域,其中月塘镇、铜山办森林覆盖率超过40%,总量达9 422hm2,占全市的37.94%;全市森林资源星罗棋布,其中捺山、铜山、白羊山、龙山、庙山等区域资源较为集中,达1 588hm2,占全市的6.4%。

1.2 道路绿化 全市有县道11条206.94km,乡、村级道路428条1 018.641km。整体而言,县道均有一定规模的绿化,绿化基础较好,但大多数道路都存在绿化不连续现象,其中绿化完整度较好的有青长线、沿江线和扬月线,其余道路有多处路段需要补植以及歪树扶正和弱死树更换,洪谢线为新提档升级路线两侧未栽植苗木,树种选择应以女贞、香樟、杨树和银杏等品种为主。乡、村道路绝大部分绿化率都低于县道,两侧路肩绿化缺株断带、歪死树、杂草和占用绿地的情况较县道严重。

1.3 村庄绿化 仪征市有9个镇2个办事处,137个行政村3 265个村民小组。2007年江苏省开展村庄绿化以来,仪征市积极响应号召,加大村庄绿化的推进力度,选择绿化基础较好自然庄台,突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先后建设了高巷、大圩等一批庄台绿化。截至2014年,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村2个、森林生态示范村3个、绿化示范村86个、绿化合格村145个、星级庄台110个。虽然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建设水平低、缺少特色、同质化严重、绿化效果差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村庄绿化覆盖率高的达50%以上,如新集联盟村先进庄台、月塘大云村林业庄台;低的只有12.3%,如新集天安牛庄、十二圩土桥小王庄。

2 建设指导思想

未来仪征市林业绿化建设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特有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围绕彰显丘陵山区特色,深入挖掘绿化潜力,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绿化区域布局相对集中的林业发展模式,建设一个融森林生态、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健康人居、高效林业等多功能于一体城市生态集群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都市圈的亮点[1]。

3 建设原则

3.1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谋划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和各具特色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规模。注重与仪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走向的衔接,统筹协调、科学谋划,为全市现代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3.2 坚持生态与产业兼顾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高效林业,加快特色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建设,以大基地、大企业带动林业大发展,走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道路[3]。

3.3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立足仪征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不可复制的丘陵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针对区域位置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绿化打造形式,营造出“一路一村一林一景观”特色环境,发挥区域功能和生态优势,同时为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3.4 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产品加工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4]。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公益林的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完整。

4 林业绿化建设规划思路

4.1 成片林建设 今后几年可重点围绕353省道、枣林湾生态中心、月塘镇生态板块和龙山森林公园等地,在周边开展林苗一体化、茶叶、果树等高效林业、生态修复林、永久性公共绿地的建设,为今后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的打造提供服务。(1)重点开展353省道沿线成片林建设,在沿线开展林苗一体化、经济林果、茶园、永久性绿地建设及生态修复,沿线禁止发展设施蔬菜园,水产养殖、厂矿企业和房地产。(2)铜山办、月塘镇、刘集镇、青山镇、新集镇可以围绕铜山、捺山、白羊山、龙山、庙山等资源集中区域开展成片林建设、其余各镇(办事处)也要围绕各自资源集中区进行成片林建设。(3)月塘镇、铜山办、刘集镇、青山镇可以松材线虫病采伐迹地为重点,进一步开展植被恢复工程,恢复的森林植被,结合森林抚育,迅速形成生态风貌。(4)各镇(办事处)可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对现有的大小片林体系通过抚育措施,改善林相和林木生长环境,增加林分蓄积量,提高林分质量。

4.2 道路绿化 全市道路的绿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将功能和景观相结合,按照衔接原有景观,充分造林绿化,适度拓展提升的原则稳步推进,突出打造生态中心60km景观带和全市11条县道形成的四横四纵的路网体系。县、乡两级道路原则上宜的绿化林则林,尽量不占用农田。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对原有绿化基础较好的道路,通过修枝、清杂、扶正等措施进行抚育提升;对缺株断带的道路,进行补植;对提档升级新建的道路、未绿化及需要绿化更新的道路,抓好规划新栽;对人流量多、区位比较重要的道路要重点打造,在高标准做好道路绿化的同时,可以打造节点绿化,提升绿化档次。树种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5],综合考虑仪征市丘陵山区的的地理特点,树种的选择要丰富,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合理挑选适应本地气候、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管理容易的树种。绿化苗木要具有树干通直、分枝点高、不易风倒等特征。道路两侧单排栽植可选择栾树、榉树、香樟、广玉兰、朴树、水杉等;重点打造道路苗木品种选择要多样化,如可选用枫香、栾树、香樟、广玉兰、青冈、榉树、水杉、悬铃木、黄连木、无患子、银杏、乌桕、榆树、朴树、夹竹桃等,要考虑不同规格、品种苗木的混合搭配[6]。

4.3 村庄绿化 (1)优先打造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其他主要道路沿线两侧村庄和集镇主要出入口周边的村庄。除了按照基本绿化要求开展建设外,有条件镇(办事处)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要扩大建设规模、提高绿化档次、提升全村绿化整体效果。(2)科学开展规划。建议各地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科学开展村庄绿化规划,规划要体现乡土特色。铜山、月塘、刘集等地的村庄绿化可结合大铜山、捺山、白羊山旅游开发,与旅游、休闲观光相结合,按工程化通过招投标来建设,其他地方可以由村组、村民共同建设。(3)村庄绿化实际操作前,要选择村级班子积极性高、战斗力强、主要领导重视、群众意愿强的村庄开展村庄绿化,重点开展道路、河塘绿化、围庄林建设、家前屋后及庭院绿化。(4)每个村新栽植苗木建议不能低于10 000株,苗木规格3~4cm,若苗木规格较大,可适当降低苗木数量,但不能低于5 000株乔木。栽植重点可选在道路、河塘、公共用地、集体闲置地等集体地块和家前屋后、庭院等农户私人地块。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集体地块和农户地块的苗木栽植比例,集体地块栽植数量可以在30%~70%,要做到集体地块和农户地块协调发展。(5)可以给予农户充分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和引导农户在自己家前屋后种植喜好一些绿化苗木,如可选择一些花灌木,如桂花、栀子花、杜鹃花等,或是一些落叶、常绿乔木,如榉树、朴树、广玉兰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5 结语

仪征市的林业绿化建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发展规模、管理水平和功能效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升。为了在“十三五”新的发展形势下,将全市建成“多个村庄绿点错落点缀、八条生态廊道四横四纵、大小生态中心有机布局”,集生态环境维护、森林旅游休闲、高效林业开发为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仪征市首先要集中力量加强对林业绿化工作的责任分工和组织领导工作,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林业绿化工作,将绿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来抓,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其次,市级绿化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确保绿化建设按时稳步推进,同时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真正实现“栽得下、保得住、长得好”[7];再次,林业绿化工作要以规划为引领,要对“点、线、面”逐一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苗木品种和规格大小进行绿化,合理布局;最后,针对林业绿化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可以开展考核,重点考核绿化建设中的苗木标准、造林质量、管护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等指标,对绿化提升实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高锡林.关于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7(8):17-18.

[2]陈福祥.丽水市城市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2):73-76.

[3]刘振露.贵州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535-538.

[4]钱金海,林雪锋,王卫利,等.浅议温岭市城市林业建设[J].林业实用技术,2008(8):38-39.

[5]彭镇华,郄光发.城市林业是林业建设的新方向[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6):677-683.

[6]刘红.加强林木良种工作 促进现代林业建设[J].林业经济,2008(8):25-29.

第6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在人类语言里,存在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感彩和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分属于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成员,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在语言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得颜色词具有多种联想意义。颜色词在中英两种语言环境中被广泛应用,这些词除了具有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丰富的内涵。由于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中英颜色词的涵义有所不同,影响颜色词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根本原因,除了文化背景的差异外,还有不同民族或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它通常跟事物的颜色本身有一定的联系,更与操该种语言的民族的特定心理、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观念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颜色词所蕴涵的联想意义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形象呈现。

二、中英颜色词的运用差异

人类语言中有十一个基本颜色范畴,即人们普遍认可的基本颜色词包括黑、白、红、橙、绿、棕、蓝紫、粉红、灰等十一种。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能反映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差异的基本颜色词。

1.黑色

在中国古代,黑色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色,而在现代汉语中,黑色更多的是含贬义,这一点与英语的黑色(black)联想意义大致相同。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英语中的Black Friday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黑色还代表黑暗、阴险、邪恶,汉语中有黑社会、黑帮,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如“a black villain”(大坏蛋,恶棍);“black death”(黑死病);“blackflag”(海盗旗,死刑旗);“talk black into white”(指鹿为马,诡辩);“Black mail”(讹诈,勒索);“black-hearted”(歹毒的),等等。所有这些词语都表明black(黑)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有联系。

2.白色

与black(黑)相对的white(白),在西方文化里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圣诞节是西方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a white X’mas”(银装素裹的圣诞节);“white hands”(公正廉洁的);“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day”(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美国“白宫”(White-House)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厅”(White Hall)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的正式文件叫“白皮书”(white paper)等。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重白忌黑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白同属五色,都是正色。古人认为东方的青色象征万物生长,南方的红色象征万物茂盛,西方的白色属秋,北方的黑色属冬。秋收冬藏,农事虽得到收获,但气候日趋肃杀,万物渐次凋零,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小,因而人们会产生悲凉与哀伤的情绪。古人这种对方位、四季和颜色的感受传承至今,至今广大农村仍未能完全摆脱以手工操作的小农生产这一格局的制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黑、白两色都象征不祥。“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白衣”,后世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白屋是用茅草搭的房子。在汉语里,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搭”、“白费”、“白眼”等。在传统戏剧里,“白脸”象征奸诈和背叛,舞台上的曹操就是大白脸。“白”和“黑”在当代的政治概念上都被当做“红”的对立面,有反动、落后、顽固的意思。如:“白区”、“白军”、“白色恐怖”等。

3.红色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在西方,red(红)常用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意。如:“red 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 caught red-handed”(当场被捕);“red-headed”(狂怒的);“red-neck”(乡巴佬,美国南部农民);“red skin”(对北美印第安人的贬称);“red-typism”(官样文章,官僚作风,文牍主义)。

“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兴旺发达等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在传统婚礼上张贴的是大红喜字,给新娘遮脸的是红盖头,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红花等。这些红色服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而且暗示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在汉语里,“红火”形容旺盛、热闹,而“红尘”指繁华的人世;“红利”是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或是给职工的奖金;“红包”是表示奖励或祝福的财礼,虽然包的是金钱,但绝无庸俗之嫌。“红颜”则指年轻美貌的女子。由于“红”象征成功,如“大红人”、“大红大紫”等,且在视觉上给予人强烈的刺激,因此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使用得很频繁,象征革命和进步。如:“红军”、“红卫兵”、“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

4.绿色

绿色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色,象征着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绿色的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如世人公认的和平象征是一只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绿色食品”是当今各国商家宣传产品最具魅力的一招。“a green winter”(温暖的冬天);“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Green Card”(绿卡,发给墨西哥等国的入境临时做工许可证);“in the green wood”(在青春旺盛的时代)等。绿在五色中排行第一,象征万物生长。

绿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清丽恬静的,古人由此联想到青春韶光,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绿字描写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红男绿女”;以“绿窗”指代闺阁。杜牧《阿房宫赋》里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指女子黑润而稠密的头发。

在古代,绿色是中下层官吏服饰的颜色,象征地位低微,但同时也是跨入上层官僚社会的敲门砖。唐制:六、七品为绿;明制:八、九品为绿。“春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岑参《送楚丘少府赴官》),锦绣前程,始于青衫绿袍。然而仕途坎坷,官场险恶,又给其中一些人带来屈身青衫绿袍的苦恼。由于绿色象征着生命、生机,因此现代汉语里绿的派生词大多与植物、农业有关。如:“绿洲”、“绿肥”、“绿荫”、“绿油油”等。

5.黄色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居五色之中,是“帝王之色”,这体现了古代对地神的崇拜,渊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班固《白虎通义》);《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黄色是大地的自然之色,亘古不易,这种色彩代表了“天德”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所以成为尊色。“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可见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皇权、辉煌和崇高等。

黄色在西方就未能享受如此礼遇。英语文化里,黄色常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涵义。成吉思汗西征和义和团运动曾令白种人心惊胆寒,因此他们诬称黄种人为“黄祸”(The Yellowperil);“yellow-dog”(卑劣的人);“yellow-livered”(胆小的);“yellow 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 journalism”(黄色报刊作风,指不择手段吸引读者)。

也许有人会说,“黄色”在汉语中也有用做贬义的,如“黄色书刊”、“扫黄打非”等。其实这里的“黄”的贬义用法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

在传统文化中,今日所说的“黄色”一般称为“桃色”,如“绯闻”一词就是例证。在皇权统治的封建社会里,黄色既然为帝皇所专用,就绝不可能与卑污、下流之类的意义相联系。

三、价值观对颜色词运用的影响

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价值观可以说是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价值观会指引一个人从事某些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颜色词不仅指颜色概念所表达的客体方面的特征,还表达颜色在人的主体方面所能引起的刺激反映特征,这主体方面的刺激反映特征受到颜色的生理、心理效应及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制约。由于历史沿革、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种种差异,使得中西方人的心理因素不同,因此不同文化对不同的颜色词赋予的意义不同。

香港大学工程系的阿伦先生曾远赴云南,对784位从20到60岁的中国人进行测试,研究他们对颜色的刻板印象。阿伦要求受试者把九种概念(安全、寒冷、警告、前进、炎热、危险、接近、远离、停止)与八种颜色(红、橙、黄、蓝、绿、紫、黑、白)配对,结果发现,把白色和寒冷配对的有71.5%,把红色与危险配对的有64.7%,把安全与绿色配对的有62.2%,而蓝色无特别的配对意义。阿伦把中国人的资料与“美国人颜色刻板印象”资料相比,发现中国人的“安全”和“远离”两项联结高于美国人,其他的较低。美国人几乎100%把红色配对停止,绿色配对前进,中国人则少于50%的人会如此联结。

这个测试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相同的颜色词有不同的联想。这些差异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不同的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

四、结语

无论哪个民族的人们,都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颜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基本颜色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语言和文化有很多共性,也有很多差异,研究颜色词的与价值观对跨文化交流和语言的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旺熹.色彩词联想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J].1988.3.

第7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绿色税收;生态税;环境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6-0143-04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税收体系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利用保护的问题,这样既可以筹集环保资金,又能调节纳税人的行为。我国也选择通过税收政策来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这就需要政府对现行“绿色税收”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

1.“绿色税收”的内涵

“绿色税收”一词虽然被广泛的使用,但是我国学术界对“绿色税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观点有:第一,“绿色税收”就是指环境税收,而环境税收则是指所有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税收措施;第二,“绿色税收”是指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第三,“绿色税收”就是指环境税和生态税,是一切有益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各种税的统称。

《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将“绿色税收”定义为:“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

总之,“绿色税收”是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所有环境保护税、自然资源税、为实现特定的环境目的而筹集资金的税收,及政府用来调整和规制与环境有关经济活动性质和规模的税收手段,都可以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

2.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

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主要包括:资源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及其他一些具有环保效力的税收优惠。

资源税于1984年开征,1993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对资源税征收做出了调整。《条例》改变1984年超额累进税率的做法,对资源在开采条件、资源本身优劣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的级差收入实行差别税率征收,在调节级差收入的同时也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消费税则于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开征,是根据特定的财政或调节目的对部分产品征税的税种。消费税主要有11类应税产品,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有8种,具体包括:烟、酒及酒精、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鞭炮、焰火。2006年4月起,国家对消费税做出了一些调整:第一,扩大了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增加了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产品,如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的课税;第二,增列了成品油税目,进一步对成品油的消费进行调节;第三,调整了部分税目税率,包括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等几个税目,特别是对汽车实行“放小限大”,上调大排量汽车税率,下调小排量汽车税率,加强了消费税的环保作用。

城镇土地使用税于1988年11月开征,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的税额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课税的税种。2007年2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又联合通知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新的征收标准在原来征收标准基础上提高两倍。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为了促进合理节约地使用土地,因此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土地使用方面,例如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林业系统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环保部门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站、污水处理站、厕所等给予税收优惠,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于1987年开征,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建设的单位或个人,以其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征税的税种,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滥占耕地行为,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2007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入征收范围,同时提高了征税标准①,加强了耕地占用税的环保作用。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政府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所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特定目的税种,其目的在于加强城市维护建设,保证稳定的城市维护资金来源。该税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一项重要渠道。据资料显示,城市建设维护税用于环保投资占城市维护税的45%左右②。

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是对购置使用车船进行课税的税种。机动车船的使用需要对能源进行消费,因此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能够提高车船能源消费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能源消费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绿色税种之外,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环保效力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及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

具体来看,在鼓励节能、治污等技术项目方面,我国政府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主要包括节约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③。在鼓励节能产品生产方面,对企业生产销售低污染排放小汽车(达到欧洲Ⅲ标准)减征30%的消费税④。

在鼓励科研投入方面,当年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增长10%以上(含10%),并且当年盈利的企业,其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可按150%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超额扣除⑤;在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在改良土壤、草地,开发荒山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使用费和在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提供的专有技术所收取的使用费,可以按百分之十的税率减少征收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可以免征⑥。

1985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提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规定对“三废”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和企业给予相应所得税减免的优惠。1994年税改后,政府基本保留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并且有新的发展。在增值税方面,政府规定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三废”材料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或者减半征收政策⑦,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免征增值税,购货企业可按普通发票票面的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⑧;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利用“三废”或《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的资源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⑨;而在其他税种方面也采取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如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缴土地使用税5到10年⑩。

3.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3.1从数量上看近年来绿色税收的效果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6和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几种主要与环境有关的税种的征收额从绝对值来看都呈上升趋势,但是从相对值来看,其合计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可见近年来,我国绿色税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我国“绿色税收”体系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相称,因此加快绿色税收构建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3.2各主要绿色税种及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资源税开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不同质量条件的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而不是环保目的,因此其环保作用有限。其问题有:第一,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过于狭窄。现行的资源税只对矿产品开采和盐的生产征税,而水、森林、草原、滩涂、地热等具有重大生态环境价值的资源却没有被纳入资源税的税收调节范围内;第二,资源税开征的目的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为我国目前对煤、石油、天然气、盐等资源征收的资源税属于级差资源税,仅仅是为了调节企业间的级差收入,而不是为了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资源的保护作用有限;第三,计税依据还不够科学,因为现行资源税只是以销售量或自用量为计税依据,而不是以开采量为依据,这容易导致开采者的滥采乱伐,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第四,单位税额设置偏低,纳税人具体适用的单位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没有将开采资源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纳入计税设置中,因此企业缺乏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动力,这也使得资源税对资源的保护作用有限。

消费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征收对象过于狭窄,一些对环境有污染的商品并没有被纳入到征收对象中。目前我国消费税征收对象仅限于五大类、11种消费品,与环境有关只有8种,而一些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如电池、塑料袋、一次性餐饮容器、氟利昂等均未被纳入消费税的征收对象。此外,现行消费税也没有对清洁型能源和污染型能源做出划分,因此现有消费税的环保作用有限。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第一,课税范围过窄,仅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位于其他区域的土地均不属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调节范围。另外,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免税范围过宽,除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宗教寺庙、公园等的自用土地免税外,还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地免税,这不符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第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单位税额过低,目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为定额税率,主要按照城市的大小将适用税额分为4个等级,大城市的年税额为每平方米0.5~10元,中等城市为每平方米0.4~8元,小城市为每平方米0.3~6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每平方米0.2~4元,与土地所能获得的商业价值比较,土地的税收成本根本微不足道,不利于对土地资源的节约。

耕地占用税存在的问题与城镇土地使用税相似。其一是征税范围狭窄,一些珍贵的环境资源,如湿地等,并没有被纳入进来;其二是耕地占用税按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以定额税率一次性征收,单位税额的高低按照耕地所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多少确定,最低1元/平方米,最高10元/平方米,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耕地特别少的地区,征税定额最高可上浮50%,与不断升高的耕地的地价相比,耕地占用税的税额太低,这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过度占用。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问题主要在于其计税依据上。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实缴税额为计税依据,因此,此税为附加税,税基不稳定。一旦“三税”发生减免,必然会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这样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征税的数量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之间没有联系。例如在车船使用税中规定,机动车船主要按照辆或载重吨位征收,而不是按照排污数量征税,对车辆对于环境的损害程度则没有考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毫无关系。此外,车船使用税的征收额度也比较轻,而车辆购置税更是一次性征收,对环境保护作用更小。所以利用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来减轻大气的污染作用有限。

我国的税收优惠形式单一,对绿色产业的税收优惠项目较少,且不成体系,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环保作用有限。

4.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措施

4

1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原则:我国目前的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缺陷和遗漏很多,而绿色税收又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体系,并且不同时期环境政策的目标和侧重点也不同,不同环境保护税种的开征条件和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完成。

第二,收入中性原则:收入中性原则要求新的环保税开征后,税负水平不宜有大幅度的上升,应从保持税制改革的稳健性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保持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在增加环保税收方面负担的同时,应降低对企业和消费者行为扭曲性较大的税收负担。

第三,专款专用原则:征收的绿色税收要建立环保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编制专门的预算,由审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4.2对现有绿色税种的改革和完善

现有的绿色税种是我国“绿色税收”体制的基础。因此,要构建成熟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首先要对现有绿色税种的进行改革。

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扩大征税范围,将水、森林和草场等可再生但已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源纳入征税范围,以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缺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然后扩大到所有矿藏和非矿藏资源,再将土地、海洋、地热、动植物等资源都纳入征收范围,建立一般性质的资源税,弱化原有调节级差收益的功能,向所有自然资源开采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最终实现政府通过征税调节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自然资源配置的目的;其次,应完善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资源的计税依据,由现行的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使纳税人能够从成本或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开采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也便于从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最后,调整税率。对所有应税资源普遍调高单位税额或税率,适当拉大不同档次税率之间的差距,通过提高税负和运用差别税率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资源的乱采滥用。

消费税的改革则应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将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用国家颁布的淘汰技术或落后工艺进行生产、可能会在使用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产品,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以及一次性使用产品,如含磷洗衣粉、含氟纸制品、氯氟化碳制品、含汞电池、杀虫剂、剧毒农药、一次性塑料产品、一次性泡沫餐具等都纳入征收范围。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改革,一方面应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课税范围,将课税范围扩大到农村的非农业耕地;另一方面应将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改为土地的评估价值,评估价值一般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确定,并实行比例税率,中央可制定较大的税率幅度,由地方根据当地的状况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或者考虑以土地的市场价值计税。

改革耕地占用税则应将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改为耕地的评估价值或耕地的市场价值;此外还要实行平均税负较高的地区差别税率,拉大差别幅度,起到抑制耕地过度占用的作用。

而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一方面要将其由附加税改为独立税,使其拥有独立的税基;另一方面要根据经营活动都市政设施和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受益的情况,将我国境内所有取得经营收入的企业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都纳入到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的范围中。

车船使用税和车辆购置税的改革和完善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应根据车船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不同的差别税率,分档征收;二是对生产、销售以及购买环保节能型车船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4.3设立新绿色税种

开征“绿色税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在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时,我国可以根据当前最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设计一些专项的环保税。我国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对大气和水的污染问题、工业和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方面的问题、及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政府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开征税收:

第一,大气污染税和水污染税。目前政府已经对二氧化硫征收排污费,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实施“费改税”,开征二氧化硫税,同时应该将征税范围扩大到二氧化碳等其他有害气体。目前政府只对水的开发和污水排放收费,应尽快“改费为税”,开征水污染税。

第二,固体废弃物税。第一步政府可以先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渣以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征税,然后逐步扩展到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征税。具体税种可有油税、旧轮胎税、饮料容器税、废旧电池税、一次性饮料瓶税等。

第三,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征税,比如噪音税、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等。

4.4“绿色税收”征管体制的构建

完整的税收体系由税种税目和税收管理体制组成,后者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分税制,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税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绿色税收”体系必须配合适当的税收管理体制。

“绿色税收”主要针对的是环境保护问题,而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既涉及一个地区,也涉及多个地区,甚至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影响。例如,绿色税收的噪音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对其的征管也必须依靠地方政府来完成;而诸如江河的水资源污染税,涉及多个地区,则应由中央来行使税权比较合适。因此,在绿色税收的征管上,应根据税种的实际情况来划分税权,保证绿色税收的有效性。

总之,政府应尽快针对现有“绿色税收”体系的缺陷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之正规化、法律化、体系化,尽快在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政府也要注意到税收是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在面对一些必须要完全避免的污染行为,尤其是一些危害性特别大的污染行为,及某些已存在的需要完全消除的严重污染行为,或是需要快速有效治理的污染行为时,税收手段的效果就很有限,这个时候直接采取政府管制行为更为有效。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必要的行政政策法规,作为绿色税收体系的一部分,配合主要税种对紧急、重大的污染情况做出处理。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3条、第5条.

② 杨金田,葛察忠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的比较[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54.

③ 《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1999]290号).

④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266号).

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1]45号)第19条.

⑦ 《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问题通知》(财税[2001]198号).

⑧ 《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

⑨ 《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通知》(财税[1994]1号).

⑩ 《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88]17号)第6条.

参考文献:

[1]安体富,龚辉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2]柴东环.绿色税收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性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3]陈君.试论中国环境税收政策的改革与完善[J].中央财政大学学报,2000,(10).

[4]丁菊红.引入绿色税收与我国的税制优化[J].学术研究,2006,(07).

[5]葛察忠.中国环境税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环境科学,2001,(08).

[6]计金标.生态税收论[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7]饶立新.绿色税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8]肖扬.论排污收费制度[EB/OL].riel.whu.省略/show.asp ID=2925.

[9]杨金田,葛察忠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的比较[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10]杨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绿色税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赵重女.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经济,2005,(03).

第8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物。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 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足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 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3.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4.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5.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工作模式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1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5.1.2重视整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5.1.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生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5.2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6.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需要对传统的建筑理念进行反思。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曾捷.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J].建筑科学,2006,(22):7-11.

第9篇:绿色化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游览、健身及娱乐活动的场所。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调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功能。因此,加强城市公园建设,促进公园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园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生态性

公园的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生态的环境造景,保证植物的生命力,展现饱满的生机与舒适的美感。其次还要遵循植物自身的生态效应,例如空气湿度的增加、有毒气体的吸收、城市热岛效应的降低等,都归功于城市植物的环保调节作用。如今,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充分利用植物的功能来调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市民倡导建设公园绿化环境的最终目的。遵循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原则,合理地对植物品种和搭配进行选择,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构造的美观性,还能节约成本,避免植物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操作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才得以保证群落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1.2艺术性

优秀的植物配置是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有些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相关建筑艺术、绘画音乐等底蕴较高的艺术价值,建筑文学的艺术气息就要求通过城市公园绿化的植物配置来表达和传承,这就对植物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对绿化配置中植物的依赖更明显,通过植物来表达文化内涵,或是将植物拟人化,只为让植物配置中渗透人文意蕴之美。同时,植物的配置还要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植物配置的体现形式就是“景”,人们会通过所见所感产生心理反应,因此,掌握植物景观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结合其变化、对称、均衡、调和、比例等艺术形式将艺术美展现出来。

1.3功效性

在公园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公园相关的功能和性质。比如烈士陵园,就需要植物配置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息,选择植物时,苍翠挺拔的松柏科植物是理想的选择;而街道绿化的植物配置,其目的是为了给城市庇荫减尘、美化市容,选择枝叶繁茂的树种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通常来说,列植式的种植方式比较适合城市绿化的要求。如果是城市综合性的公园,就必须考虑许多复杂性的因素,要将各种功能进行分开构建,控制好发挥功能的植物空间,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方法。

1.4季相

季相原则要充分根据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根据植物四季交替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来遵循,它是植物对气候特征的直接反应,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根据季相配置植物能达到最直观最动人的景色搭配效果,因为这样的搭配能够给人们产生四季特色变更的动态之美。设计人员要掌握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观赏性质、特色,完美地进行搭配和组合,创造出四季有景、四季葱绿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很多都对这种特定季节定的植物景色做了描写和感慨,正是对这种植物配置方式的高度赞许。

1.5整体性

公园的景观是由各种不同的小景致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小景致都必须互有关联、完美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美感的整体。因此,公园绿化植物配置的工作,必须综合地考虑到各种因素,坚持和谐的原则,将内部结构、设计方式完美融合,再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谐地结合而成,才能构成天景合一的生态效果。

2、公园绿化植物配置策略

2.1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

植物的形态特征就是植物外观形象,利用植物的大小、高低进行组合配置构景,使景观具备观赏性的效果。如布置空间比较宽阔,用大乔木作为景观的主体构造,缩小空间感,再在周围种植灌木和小乔木,形成优美的景致。注意控制间植方式,反映出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参差不齐的大小乔木,能形成重叠感,灌木的穿插又能使人们对空间感有强烈的分隔,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划分。

2.2利用植物的色彩特征

利用植物的色彩特征使景致通过视觉上的作用表现出层次鲜明的现象,就要遵循色彩搭配和构成的基本理论。色彩带给个人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合理利用色彩的冷暖感,包括红色、黄色、橙色的暖色系以及蓝色、青色、蓝紫色的冷色系,巧妙搭配,将各种色系组合成相对应的空间效果,例如深色给人凝重,浅色使人轻快,灰暗让人忧郁,鲜艳的暖色系给人华丽感,灰暗的冷色系给人朴素感等等。

2.3利用植物的质感特征

一些城市综合性的大公园非常注重植物质感的选用,如果在重要的景观上选用了银杏、大叶樟等质感比较粗糙的植物,那么在背景的植物选择上就需要一些质感细腻的植物来陪衬,例如垂柳、天竺桂等,而中等质感的植物可以用前面两种不同质感的植物来过渡。如果装饰的空间比较狭小,植物种植受到空间的限制和制约,就要避免质感粗糙植物的选择,让空间感放大,不给人拥挤的不安感;如果装饰的空间很空旷,则必须要选用质感粗糙的植物,合理配置,加强整个空间的亲近感,不让人感到空旷孤单。但这里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树木是季节性比较鲜明的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枯萎、落叶、发芽、长大,有些树干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设计人员在植物景观的布置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季节对树木外在形态的影响,密切关注不同季节下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布景观察效果。

2.4强调植物的调和对比

将各种植物以最美的形式设计、布景展现出来,为人们创造一个幽静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艺术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和布置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美学的原理,以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植物调和的作用就是让景观看上去具有一致性和和谐性,形成让人舒适的协调感,如果布景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突出的要素差异,整体效果上的反差就会表现得强烈而明显,严重影响了整体的美感。调和,就是为了要烘托出整体的气氛,强化公园的主题思想。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就要从植物的外形、色彩和质感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进行对比,定下整体的风格基调,在此基础上对布景和搭配,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调整。

3、结语

总而言之,公园绿化植物的配置,目的就是为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创造更加绿色,更加生态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公园绿化植物配置的工作中必须遵循植物的多样性原则,尽量地保持城市物种,突出城市的独特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构筑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生物群落,充分发挥美学中的植物完美配置功能,以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萌萌;城市公园绿化中的林荫空间设计[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