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精选(九篇)

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1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1.设置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设置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情境主要就是指学生需要在一个具有浓厚的研究性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需要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设置一个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疑问式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不小心把家里的三角形窗户玻璃打碎成几块,问小明要去玻璃店配置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需要带哪块碎玻璃去呢?通过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学习方法很重要,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针对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渐地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规律,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一些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喜欢自己研究问题,教师可以支持这种做法,主要是由于如果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影响到自身的研究性学习的效果,那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性的研究.而针对于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水平.3.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策略,教师尽量避免一些负面性的评价,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着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一对一评价的方式,这样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

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应该进行重点的把握.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研究性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即使有学生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也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另外,在研究性学习任务的难度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很多的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如果布置学习任务难度过大的话,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该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相对简单一些的学习任务,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难度稍大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完成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能够实现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师的引导方式需要大胆和合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习惯,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如果学生无法完成自身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而针对于一些有能力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参与,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三、总结

第2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初中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初中学段不同于高中学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拟通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部适龄儿童,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若说现阶段的高中教育是大众教育的话,初中教育就更不是精英教育了。因为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课标语)较之高中学段的“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标语)的要求更具大众性、普适性。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什么要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研究成果,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②

上述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在“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之中增强其“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层次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应该与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吻合。

由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如下要求: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定义,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的原则,反对将研究性学习开展成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是新的“贵族式”学习活动,忽视全体学生的做法;追求“发展性”,但反对刻意拔高要求,向难、深、偏的“纯学术”方向发展,忽视基础性的做法。初中的研究性学习,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科学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

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性质。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注重探究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即新课标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集中起来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价值则是问题意识。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从疑问开始的;一切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任何研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提出问题。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之一,古代文化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过世界,但是自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明、清以来民族创造性的缺乏。从历史来看,我们不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自明朝开始,极端的君主专制、文字狱,逐渐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麻木和迟钝,不敢说“不”逐渐积淀成了我们的一大民族性格。于是,对任何事物是见怪不怪,习惯于服从和接受,哪里还能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从振兴中华的高度讲,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第一要务。要完成这第一要务,必须使全体国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步骤

围绕“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核心任务,我们通过“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成果表述”三个基本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问题生成。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或情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问题。问题生成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既有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还有师生的思维碰撞而共同生成的问题。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问题生成的渠道主要有三个来源。

渠道之一是教材。从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处生成问题。如学生在学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通过课文了解了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却对拿破仑称帝以及后期对封建势力的妥协等问题不理解,于是教师将之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再如,“隋朝大运河有哪些科技含量”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讲授“繁盛一时的隋朝”时,安排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时产生的。据查,这个问题的生成本身有非常大的价值:这项伟大的工程既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具体体现于哪些方面呢?在我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中还有很多不很清楚和空缺之处,理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渠道之二是不同的历史材料。如从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史料中生成问题。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播放时,恰逢学生学到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电视中塑造的人物与教材中的介绍有一定的出入,特别是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出入很大。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不时地提到了电视剧中的事情。究竟是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真实还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真实,还是二者都距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距离?教师于是引导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李鸿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论证教材中对李鸿章的介绍,论证电视剧中对李鸿章人物的塑造,力求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立体的李鸿章形象。再如,学生在完成教材安排的“搜集时期实物”活动时,对于大量的粮票、油票、副食票表示不理解,教师就顺势指导学生开展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各类票证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渠道之三是社会生活。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中生成问题。如,伊拉克战争是近几年来学生在历史课上最愿意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事情。有的教师结合世界历史教材“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开展了“巴格达在哭泣”的研究性学习,讨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再如, 结合我们本地丰富的三国古战场遗址资源,开展了关于三国人物、着名战役的研究,如“夷陵之战中‘火烧联营八百里’真实吗?”、“关公为什么会败走麦城?”等。

第二步,问题的解决。“生成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现象”的有无、大小的问题,一类是“历史结论”的全面、准确、对错与否的问题。因此,历史问题的解决,一是指导学生用史料来印证历史现象或者是丰富历史现象,一是指导学生用史料印证历史结论、修正历史结论,甚至否定历史结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关键是“史料的获取”和“史料的研究”。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烈的学科特色,让历史材料说话,让事实说话,学生从中能体验、认识“论从史出”“证由史来”的历史学方法。

“史料的获取”包括从不同渠道搜集史料,搜集不同形式的史料。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到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实地考查访问等渠道获史料。获取的史料可以是文献文本资料,可以是图片、图画、图表资料、可以是影视资料,还可以是实物资料。搜集史料时应该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主要经历或事情的主要经过,后人的评说或评价,包含现代或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学术动态等方面进行搜集,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研究对象,反映研究对象,从而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地研究。“史料的研究”包括能阅读简单的史料,理解史料的含义;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的信息;能够应用史料印证、丰富某一历史现象,说明、修正某一历史观点。根据我们的经验,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之中的研究史料实施“讨论分类法”较好。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将其放在某一类(对历史资料按其性质、特性、特点等分类)。将所搜集的史料放在某一类,需要分辨筛选、论证比较,这样一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一分辨筛选、论证比较的过程,又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之中完成的,因为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性,就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了。

如“隋朝大运河有哪些科技含量”问题生成后,师生分头为问题的解决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在教师指导下从不同的渠道获取资料。从来源看,有从互联网、从图书馆、从水利科技人员处查找资料者;从分类看,有从古代文献、从科技史研究文献,从模拟史学获取资料者。然后是在教师指导下汇集整理资料,将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文字的、图片的、数据统计的不同形式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记载、描述隋朝大运河的资料不少,但是对隋朝大运河科技含量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异的地形地貌,使之开凿所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涉及很多科技问题,即大运河的开凿具有很多的科技含量,但对此前人没有什么记载,后人没有什么研究。从中,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也不重视对普通百姓劳动成果的记载。

再如学生在探究“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时,一位学生在研究之前凭着对教材中资料的掌握,他认为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但是随着他搜集资料的增多(主要是读拿破仑的传记),他发现在拿破仑的思想意识深处存在着封建的、个人欲望等因素。于是,他改变了看法。认为拿破仑称帝就其主观目的而言,并不完全是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和巩固,而是为了实现他个人的政治野心。

在指导学生“研究史料”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历史研究理论作指导。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淡化理论,但并不是抛弃理论。如学生学习“贞观之治”,一定会了解到唐太宗的个人的魅力──开明。但是同为古代帝王,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专制的、独裁的,而李世民却能做到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呢?这里自然就要指导学生了解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规律。在初中教学中基本不提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可是组织“大变革的时代”一课的教学时,讲授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与商鞅变法,必须涉及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经过实验证实,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的史学理论,主要有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以及“二分法”、结合具体历史情境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等。

第三步,研究成果的表述。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用口语方式表达(陈述、辩论、问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用文字方式表达(撰写小论文、编辑手抄报、起草调查报告),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用模拟方式表达,可以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手工制作能力、角色扮演能力等;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演示电子文稿、制作动画、上网信息),可以训练学生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自我的意识。现在相当多的初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研究成果”,存在着百分之百的“你真棒”、“不错不错”、“请大家鼓掌”的现象,即使学生的发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知识错误、观点错误,仍然在如此“鼓励”,这是不应该的。这不但不是在尊重学生,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而恰恰相反,这是在伤害学生,在违背新课标的精神。

“问题生成”,使学生“无中生有”,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解决”,使学生“标新立异”,能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信心;“成果表述”,使学生“展示自我”,能坚定学生追求成功的信念。这三者合而为一,久而久之,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四、基本形式

“课堂”、“课题”和“课程”是目前公认的三种基本研究形式,不分高中和初中都如此。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看,“课堂”是主要形式。一方面,课堂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有载体,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机会,只要不断地渗透,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大大加强。还能克服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缺乏时间和难于兼顾安全的困难。第三方面,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开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题”则是对“课堂”式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它能极大地改善教学资源、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的)和经验(包括生活的)进行研究。对学生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考察和挑战。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一般包含这样一些内容:对教材结论性知识的探究与考证,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地方史的挖掘,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的探究。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宜侧重于实践性的、体验性的研究活动,不宜偏重史料研究,否则会脱离学生实际。活动次数也要严格控制,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为宜。

“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可以考虑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或者结合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节日的纪念开展专题性讲座。在这些活动中,介绍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时代背景,介绍一般性的史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史学理论做一些小型的专题和人物研究。

我们在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深入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注释:

第3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应用

数学教学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用数学教学代表众多的学科教学模式,这是因为从幼稚园到大学,数学都是很重要也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除了在大学期间个别的专业不需要学习数学以外。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育部门在个别学校增设“研习”这节课,“研习”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简称,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研习课的重要性,但是这都是一种设想,要想确切地知道这种课堂是否可行,还是要进行实践。本文提出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实践的方法,下面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研究性学习特征及着手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很多学校都用的名为“研习课”的一种课堂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在教室里思考探索自己的难点、错点并自行加以解决。中国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老师亲自指导,一对一地点出学生的错误所在,并监督其加以改正,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中,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尚小,依赖性很强。而且在初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是最基础的,初中数学的成绩对高中、大学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标下,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肯定并陆续在各个学校进行实践。研究性学习方案的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问题解决的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探索思考为方法,旨在培养出新一代有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从教师改革

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从古至今,每一代的教师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秉承了古人的良训,现代的教师都呕心沥血,想把自己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有一句古诗形容我们辛劳的教师,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虽然尽职尽责,但是从侧面来看却有很多弊端,比如这样容易抹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等等。所以要改变老师们的观念,解除学生的依赖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开启研究性学习之路的起点。

(三)研究性学习的工作还要从学生着手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归根究底还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改变,但是学生对以前老师多教、学生多听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做起。思想是身体的指挥者,要想身体的行动有所改变,先要有新的思想。学校应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开展类似于讲座的听坐会。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有深刻了解,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研究性学习是占主导地位的。只有让学生深刻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所在,才能让他们在思想上彻底接受研究性学习,在行动上践行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一)改变目前数学课堂的风格

受传统的教学影响,虽然有了新课标的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了些许变化,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又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够自主解决自己的疑难,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少讲,多让学生自己思考。例如相似的问题只讲一道,剩下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改正,这样逐渐锻炼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渐渐的,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就提高了。

(二)增设数学研习课

在学校里开设研习课,这节课通俗来说就是没有老师,在形式上类似于自习课,但是与自习课不同的是,同学们可以小范围进行交流。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可以采取自由分配的方式安排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整节课都自己思考,也可以在自己确实想不出来的情况下,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指导,但是也不能占用他人太多的时间,因为别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还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课上进行分类学习,着重弥补自己的弱项,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举办研习课堂检验结果的活动

就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的自觉性还是很低的。在没有老师的研习课上,学生能否很好地利用这节课,能否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能否按要求来做,这些都是未知数。为了督促学生在研习课上认真思考总结,老师应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抽查,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写一些研习课的课后感及每节课的课堂总结,总结的内容应包括研习课上自己的成果,未达到的目标,通过检查学生的小结判断其是否认真对待研习课。对没有认真对待的同学应进行告诫。

三、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具体可行的方法,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进行了说明,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下,各学科的教学成果都有显著提高,其中不乏像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一样发展持好的学科。初中数学就像是教育这棵大树的一个小根系,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小根系才能使教育这棵树长得茂盛枝繁,这些方法使初中数学得到有效提高。我相信在所有教育工作的努力之下,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能枝繁叶茂,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能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姚金凯.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4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今天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有很多综合实践机会等待着他们去挑战。学生可以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因而,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责任激发这些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在社会实践中探究真理,形成真知,感悟社会生活的真善美。

在研究性学习这一板块的运作中,教师要针对本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探究这一学习领域。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适应这一板块的活动,教师就要做好指导工作,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的表述表达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研究。教师要明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板块与初中语文课堂紧密相连系、相辅相成的,二者是并行存在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可以走进社区进行专题调研,可以与有经验的人沟通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关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这种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广泛应用,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广博知识,培养其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抓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内容是重点,课堂教学是基础,不能脱离课堂简单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创造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究的氛围与情境。

(二)拓宽课外延展,激励学生广泛探究问题

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无时不有,如图书报刊、电影广播、演讲辩论、广告告示等等。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同样随处存在,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民间文学、书法、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科技发展、日常生活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都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例如看电视节目,学生可以研究广告词的特点、语法和应用。

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精选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深挖细究问题

语文研究非常广泛,但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一定的范围,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精选课题。针对精选的课题开展深入细致的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小论文。老师要积极帮扶学生精选课题,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精选课题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阶段,因为每一阶段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的课题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收集、整理、研究、加工、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资料是一项基础工作。它将会帮助你熟悉研究的现状,并将为研究过程提供有益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应以价值追求为导向,关注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以后的发展,强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体现最自然的、生活的、心灵的需要,充分展示信息的价值。

第5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6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题学习 综合应用 研究方法

《数学课题标准》将“课题学习”列入初中的学习内容,并列举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实例。这些课题主要是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择和确定的,要求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和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呢?这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途径

1.选好研究课题。

课题选择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必须注重趣味性和全员性。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学生都想参与并且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体验。研究课题的选择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主确定。由于绝大多数初中生缺少课题研究学习的经历,也没有自己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侧重于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多个研究方向,介绍一些有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课题学习基础之后,应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从教材知识拓展延伸中确立研究课题。比如,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对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内角,以及圆外角等)的关系探寻、对几何证明的辅助线画法规律的探究,等等;②从数学应用中寻找研究课题。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不乏具有研究学习价值的好素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成本与利润、的中奖率、旅游路线的选择、电视信号的覆盖率、建筑高度的估算、购房的分期付款、降水量的测算等;③跨学科选择研究课题。《标准》指出,课题学习要“更多地把数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研究课题的确定还可从与数学相关联的跨学科问题中选取,比如,对“××”牌纯净水水质的研究,黄金分割与音乐关系的研究,等等。

2.订好研究计划。

课题选好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制订研究计划阶段。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时间、经费预算等。课题计划制订之后,课题组可选出一名代表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接受大家的质疑和评价,听取大家的建议,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

3.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展开研究。

研究计划通过之后,课题组就要搜集、分析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进行综合分类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集中力量学习、理解、消化、吸收,从资料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教师负责提供咨询,给予方法指导,以及对研究过程实时监控。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指导调整研究计划。

4.撰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将课题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初稿完成之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修改,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结合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建议,对研究报告进行完善,研究报告内容一般包括:课题题目、内容摘要、正文(背景分析,研究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书目等部分。

二、开展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标定位问题。

由于学生受到自身知识与经验的限制,初中生所做的研究从过程来说,大多数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从研究结果上来看,一般只是已有成果的“再创造”。研究的结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定是研究报告,有时可能只是调查报告、小论文或设计制作,甚至就是对某个问题的多种解法,这些研究成果有时虽然是幼稚可笑、不足称道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究得到的,我们都应加以肯定。因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而且知道除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探索欲望,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初中数学开展课题学习应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增强信心的目标放在首位。

2.成果评价问题。

基于以上目标,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必须坚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原则,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法应该包括笔试以外的多种手段,如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面谈、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论文,以及其他一些开放性的方法,评出学生的自信,评出学生的进取精神。

3.教师角色问题。

在对待数学课题学习的问题上,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都应给予尊重。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而不是裁判。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参与课题研究,力争做到教学相长。

三、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案例

高跟鞋问题:

问题的提出:女孩子穿高跟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女孩子穿鞋跟为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最美呢?

简要研究过程:在这个问题里,有一个假设就是,当人的下肢与人的身高之比为0.618(黄金分割比)时,应该看起来最美。因此,我们可以先将有关的量用字母表示,然后加以探讨。设某人下肢躯干部分长为a厘米,身高为h厘米,鞋跟高为d厘米,根据假设可以得到三者之间一个关系式为a+d/h+d=0.618,则d=0.618h-a/1-0.618=0.618h-a/0.382。由此关系式,可计算出任何一个女孩子应该穿多高鞋跟的鞋子。比如一女孩身高168厘米,下肢长102厘米,其所穿鞋子的鞋跟高度与好看程度的关系可由上表说明。

又如,由上面所得到的关系式,身高153厘米,下肢长92厘米的女士,穿鞋跟高6.6厘米的高跟鞋会显得比较美。

第7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一、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本质

苏教版数学中“有理数的减法”一节课上老师讲得很明白,学生也很认真的在学,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背减法法则,习题都按预定的教学案例设计处理得非常到位,教学进行得非常完美,然而就在离下课还有一分钟时,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4-(-5)=9不对.”老师于是问:“为什么呢?”这位同学说:“书本上说过我们减法的结果应该比被减数小,而9是大于4的.”老师接着问班级上其他的学生:“认为这位同学说得正确的请举手?”结果有六位同学都举了手.

人们都说透过本质看世界,才能展望未来.苏教版初中教学案例研究亦是如此,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是数学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和组成,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之间起沟通桥梁的作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是促进初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向知识不断转化的最主要的途径,它的过程可分为领悟知识、表述观点、共享经验、创新结果四个阶段,这种数学教学历程在本质上也是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创造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过程.我国目前以数学教学为本的苏教版初中数学案例研究就需要加强数学教学研究的有序组织与制度建设,并加以学校层面知识管理意识的强化和完善.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对“自主探究”的教学广大教师和数学工作者都做了许多有效大胆的尝试,这是让人十分肯定和值得学习的.但是我们使用大量的实践案例来剖析,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探究活动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或困惑,这也直接导致课堂探究活动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极易走入数学教学探究活动的误区.在此我们要转变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学习方式,倡导并推广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核心任务.而我们真正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措施能否实现,又是我们现阶段苏教版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中又一攻克难题.

二、苏教版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的重大意义

1.新课标有效实施的需要

苏教版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相似问题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指引,某校三角形相似课上,老师在对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以后,有一名学生就发现了相似三角形都存在一定的比值相等问题,这名学生把这个自己发现的理论告诉了老师,老师发现这名学生头脑灵活,而且勤于思考,就把一些本不需要初中数学掌握的知识点传授给这名学生,这名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方面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现在我国的新课标所倡导的苏教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们传授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思路、方法,不是单纯的需要他们懂皮毛,而且还要知究竟.例如,新课标中重新定义初中数学教学的含义,数学教学就是教与学之间的密切交往、互动,老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交流、进而启发、最后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与态度观念,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效果,实现老师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教学有序增长和共同发展.在数学教学研究中,新课标所倡导的积极学习方式,也是数学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经典案例,老师在进行数学一次函数讲解时,学生提出y=1/x是一种什么函数,数学老师对此不能进行完整的描述,有的含糊不清解释这个问题,更有甚者一句带过.

初中数学教研组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老师年轻化,成长过程缓慢;(2)老师科研能力较弱,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方面知识捉襟见肘;(3)苏教版初中数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我们老师接受的能力还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4)学生对于苏教版初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他们更多的是以任务、完成等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老师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变成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体,他们往往是以一种被动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研究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死记硬背起不到学生们想要的效果,他们又不愿意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专门研究数学.新一代学生,国家强调要把他们培养成全面素质型人才,当德、智、体、美、劳需要兼顾的时候,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就决定了数学教学研究所展开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3.信息技术使用和发展的需要

在电教媒体技术使用中,媒体所展现出来的几何图形是老师在黑板上客观展现不出来的.在某校的一次电教媒体数学教学中,老师所展现的立体几何图形和学生平时在黑板上所看到的立体几何图形存在差异,学生于是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这时老师就运用所学电教技术对图形进行详细分解,最后让学生们在电教中学会了该种图形的几何画法.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电教媒体广泛地应用在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学中.

在信息化教学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效果上所存在的某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学生更加需要信息化的过程,使其快速有效的接收到数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1.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老师成长方面:初中数学老师成长的最新数学教学途径――案例研究与反思教学相结合让老师得到最快的成长.

(2)学生发展方面:比如有一名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课堂上听老师细心讲解之后,自己回家买了一张坐标纸,把例题中的所有一次函数图象通过自己标点的方法重新画了一遍,在一次函数的后来测试中,他总是能得到满意的分数.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他们自己来发掘.

(3)课堂教学方面:寻找一种最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并探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这些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2.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主要方法

(1)研究文献法:先明白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以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并借鉴有关成功经验并进行细致、及时的总结、形成最新结论.

第8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教科研;实例

初中英语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初中英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经验丰富,技术强劲等。笔者有着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经验,所以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谈谈怎样把教学、探索和研究结合起来。

一、承担重要角色、运用多种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教科研并不神秘,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新时代已经担当了教学和科研的观察者、研究者、反省者和创造者的新角色,初中英语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教科研对教学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开展教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经常进行教科研实践,能够发表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能够开展好教科研促进教学进步下的英语课堂,能够启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初中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以从教、看、想、实验等方面进行,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深入灵活运用教学观察法、教学内省法、记日记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观察法、内省法、记日记法实例谈

初中英语教师要重点运用好课堂观察法和内省法,教师要重视这两种重要的英语教学科研方法。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看,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发明就来自于牛顿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观察法的研究,培养科研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勤于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运用自己的科学研究结果实现教科研研究,在课堂上输入量与质的科学调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科研的完整详尽的过程,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分发“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情况观察表”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观察表”,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内省法和记日记法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反思的手段、方法和平台,并通过每天记录教学日记的方法,和经常记录教学点滴的方法实现教学反省。初中英语教师通过记录教学日记,对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总结,实施教学反省,并找到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教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要亲自做出示范,教会学生记日记等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科研工作的最新突破。

三、重视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实例谈

教师要能从真实的教学和科研案例中找到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的规律和重点。教师在进行调查研究法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追踪调查和统计调查,不断收集数据,并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分析,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收获,引领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初中生怎样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就主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路径,科学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全面开展自主性学习的作用等,这些科研成果对学生课堂上自主性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访谈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并可以尝试运用录音笔等教学科研工具进行科学访谈。对访谈结果,教师要进行实质性的分析和处理,收获新的知识和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要认真梳理教学程序,科学开展研究步骤,思考确立研究问题,客观进行文献综述,积极实施研究目标,认真落实科学研究。

四、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出新

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作业批改,重视学生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并和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和研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错误,是学生学习发展阶段中的一种必然的态势。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所有的错误都要重视,分析是粗心等学习品质的问题,还是没有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还是没有弄清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点,在透彻明白地分析了英语错误后,对学生的英语错误进行及时到位的纠正。通过了解学生常犯的错误,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量少犯类似的错误。

英语教师进行教科研要从教学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选择的教科研的课题要小,要有研究的实际价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加科研的意识,并选择适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凌玲.适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的教科研方法课程建设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第9篇:初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初中英语 仁爱版

实践性教学,旨在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和全面的语言知识学习,主张学生在参加社会化、情景化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的选择,旨在推动教师增加多元化英语学习教材的使用,从而令学生能够多方位、多途径地接触英语、学习英语,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为基础,研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实践性教学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与流程

“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运用循环式研究、研究者和英语教师进行开放式交流与反思等方式,探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二)研究资料的汇总

在完成循环式探究流程后,研究者对包括研究者与教师间的交流访谈、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时记录(文字、影像)、研究者跟踪笔记,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部文件(学生资料、教学课件等)等在内的资料进行全面汇总,建立完善的研究架构,探究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在完善的研究架构下,为全面深入对“实践性教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我们运用了三角校正法与持续比较法两个主要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实践性教学的应用现状与解决方案

本次探究结果表明实践性教学方案建立的系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氛围、贴近生活经历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元化、有意义的氛围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实践性教学也存在包括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局限及经费支持与行政保障三方面困难,对此,研究者与教师在探讨中寻求了相应解决方案。

第一,对实践性教学理念持续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探究基础,在将教学活动实践、师生交流沟通、教学环境营造等方面逐渐融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需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

第二,实践性教学活动应以多数学生可以适应的方式、难易程度进行,为学生营造有趣、有意义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C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出“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的问题,要求小组讨论,并在讨论中总结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代表上台演讲,由教师进行打分评价。这样既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又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沟通。

第三,实践性教学活动应在过程中依次对英语学习区进行开发,同时力争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教学创意。教师还可以积极向教育部门提交关于实践性教学专案计划经费补助的申请。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对于“实践性教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研究,我们得出如下建议。

(一)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囊括搭建课程架构、教学活动推动实施、及时评估教学活动效果、师生有效交流沟通及构建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以个人、两人、分组、全体学生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英语练习,创造学生能够多使用英语的多样化教学环境。

(二)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对实践性的理念与宗旨进行持续理解、探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教学活动效果对教学计划及时进行符合学生学习利益的修改完善。此外,教师需通过学习、研究,对自身进行教学专业能力升级,并在教师之间进行心得、学生反响等方面的沟通,共同解决实践性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应给予实践性教学行政支持、环境支撑与经费支持,丰富教材、教具等教学材料,保障实践性教学的应用效果。例如,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专门场地、教具等资源,缓解教师教学压力。

(四)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家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助力。家长的支持、鼓励,能够让学生轻装上阵,轻松、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也会让教师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动力。只在乎学习效果的快速体现与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大希望,对教师与学生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大大削弱教学活动效果。

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英语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在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进步、完善之处,但是其充分重视师生沟通,重视学生学习全面性、趣味性的宗旨是值得肯定的。在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中,学生通过教师营造的多元化氛围进行学习,不单单从教师处获得知识,更从教师这里获得学习的方法、信心与动力。实践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独立思考提供了途径,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