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汽车工业的作用精选(九篇)

汽车工业的作用

第1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一、2019上半年推广应用情况

我局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新能源车辆在邮政快递行业中的运用。

一是地方政策支持。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方案》指出要完善城市绿色配送体系,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城市绿色货物配送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城际快充网络。

二是召开座谈会议。我局联合商务局组织召开了新能源车推广工作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需求。会上阐述了新能源车辆对于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宣传了国家、省、市关于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安全服务等各项政策,并详细了解了企业的需求状况。

三是搭建推广平台。与市工信局进行充分沟通,在掌握了相关政策和流程后,与车城、厂商等企业开展了多次洽谈,并组织快递企业代表(全市各品牌快递企业及县区分支机构负责人)到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点进行了现场参观和咨询洽谈,快递企业人员参与了试乘试驾活动。

经过积极推广,上半年全市邮政快递行业通过购买或租赁方式新增新能源汽车17辆(其中邮政新增10辆,快递新增7辆),目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市分公司用于城区揽收、投递的配送车辆126辆,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51辆,占揽收投递车辆的41%,快递行业新能源车共有30余辆。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市已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单位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为主体,以城市快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为补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充电桩1594个,其中投入运营1189个,各县(市、区)都有分布,其中运河区、新华区、高新区、开发区投入运营的公用充电站43座、公用充电桩321个。到2020年,**市市区公用充电站力争达到110座,公用充电桩力争达到2700个。这些公用充电桩分别由国网供电公司、特来电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购置成本高。目前,在全国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城市中购买新能源车可以享受国家补贴,但是购买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价格仍然要高于同等型号的普通燃油车的价格,由于购置成本太高,快递企业很难大范围、大批量地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

其次是续航里程短和装载容积小。根据调查发现,快递人员以40—60km/h的时速多次往返派送快件时,电池的续航能力达不到一次充电可以满足全天的要求,且在冬季电池的性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行驶里程和夏天差异较大。同时装载容积小也是当前快递企业不愿采购新能源车的一大因素。快件中有很多自重轻但体积较大的泡沫类快件,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快递运输的个性,对装载容积进行合理的配置。

再次是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快递新能源车充电还面临多方面问题如:网点所在地物业不允许充电、大部分快递网点临街,夜间充电,相关设施存在较大隐患、大多数快递网点门前属公共区域,充电桩安装不便等等。

最后是车企售后服务的缺乏。当前提供新能源车售后服务的品牌门店少,覆盖率比较低;出现故障返修后,一般在3天以上,返修期太长,对于快递网点来说会严重影响派件工作;超出使用年限的动力电池回收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保障。

四、相关工作建议

第2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教育;办学优势;汽车人才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有了高速的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中国城乡居民的汽车消费快速进入家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02年底的0.9辆,增加到2011年底的18.6辆。2011年底比2002年提高了96%。我国随着家庭拥有汽车量的增加,相关的汽车的工程技术学校数目逐年增加,在校生也得到大幅度增加。在城乡各地,汽车维修行业更与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所以每年工程技术学校输出的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也在增加,但工程技术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远远不能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用人要求,尤其是汽车售后维修的技能型岗位,因此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招人也显的越发挑剔。这与进一步加大发展我国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培养汽车维修技术性的应用人才,为我国汽车维修市场输送高技术人才,这样才能适合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汽车工程技术学校要加速改革办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这是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汽车职业教育中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这样才是充分发挥汽车工程技术学校和汽车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汽车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我国汽车维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我国汽车职业的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重视,希望通过工程技术学校培养大批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汽车行业,它对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学校投身于汽车的教育事业之中,但是当前大多数的汽车工程技术学校受学院模式的形象,在实践的应用人才方面,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汽车各厂家的营销方法不断地创新,尤其是汽车服务理念的多样化,汽车技术的更新,更使工程技术学校单方面的传统教学难以满足需要,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大批学生,在急需维修汽车人才的市场中,汽车维修的毕业生却处于就业的困境。

2 汽车维修业与汽车技工的能力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城乡汽车的维修业务也大幅提高。但分析我国汽车推修行业的现状,却跟不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因为汽车制造业是引进技术,使汽车维修业无法比拟,汽车维修业无论是从技术手段、人员素质,还是人才储备,都难以与汽车制造业相比。尤其是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高科技时代,在21世纪的新时期,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公司和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在积极开发节能的汽车,为汽车能源提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这就更给原本来就滞后的汽车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汽车维修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除了技术之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维修的理论基础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机电一体化有机结合;计算机一般软件的使用与掌握和对汽车的性能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对汽车的发展历史要了如指掌。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目前工程技术学校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上岗前都必须经过考核,取得汽车维修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并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

3 工程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3.1 从学校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随着汽车类工程技术学校的不多增加,工程技术学校的生源也感到压力,如何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使工程技术学校提高生源,招进更多的学生,满足工程技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汽车工程技术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工程技术学校生源的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在校生的生源在日益缩减,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技术学校的设备不足,教学设施和条件有限,还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企业为工程技术学校提供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以及教学资料,这些教学用品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更新,既能满足汽车企业的需求,又能满足工程技术学校,实验教学的需要,这样一来,在招生方面工程技术学校就会占到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工程技术学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顺应了未来工程技术教育的办学趋势。

3.2 从学生角度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到一门能够实用的本领,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目前部分工程技术学校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这样一来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就相对较弱,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在就业时感到困难。即使有的工程技术学校有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较少,或者是实训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到了企业仍然不能适应企业工作,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加大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致使部分学生频繁跳槽,甚至转行。“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理念及最新的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更接近于企业的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缩短了学生适应企业的时间,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在岗位中体现。减少了学生换工作的频率,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信心。

3.3 从企业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当今我国汽车维修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大部分汽车工程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都相对较弱,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理念、先进技术,管理等引进学校,使学生在学校即可以学到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及岗位职责要求等,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给企业增加效益。学生也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减少企业新入职员工的人员流失,使企业的人员稳固,员工团结。

4 结语

“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汽车类的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增加工程技术学校的生源,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我国汽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第3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客车行业统计问题建议

一、中国客车行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目前,中国大陆进行汽车行业统计的有好几个部门: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辑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公安部车辆管理局、交通部下属单位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中国商用车辆网)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了国有、国有控股及规模以上非国有汽车工业企业,虽然统计了汽车、改装车、摩托车产销量,但车型分类不细。

作为全国汽车行业统计工作归口部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做了最全面的汽车行业信息统计工作,统计对象涵盖所有整车和主要零部件企业,每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下称“产销快讯”)。目前,中汽协每月统计的内容有:汽车、车用发动机、摩托车的产销量,乘用车、商用车的产销存和销售流向,汽车工业主要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的经济指标报表。统计年报的内容有:汽车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改装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中汽协沿用已久的“月度统计汽车及底盘,年度统计外购汽车底盘改装生产的汽车”的统计制度产生不少问题:月度统计无法全部按最终产品统计,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产销状况及水平;年度统计信息滞后,时效性差,不能反映出国内销售流向。为此,中汽协于2002年制定《商用车(客车部分)月度统计报表制度》,开始按最终产品统计客车月度信息。

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信息中心统计全国机械行业数据(含汽车),但汽车工业企业统计不全面,仅统计900家左右主要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辑部,每年做一次汽车行业的年报统计,共统计汽车工业约2500家企业。在汽车零部件方面产品分类比较细致,并统计了主要企业的汽车产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出口国家和地区。

国家海关总署统计处每月统计国家汽车产品进出口数据,统计后数据库对外有偿服务。各部门都购买海关总署的数据库进行整理。

国家公安部车辆管理局统计全国汽车保有量(含私人汽车保有量)、新车登记量、汽车报废量(由各省、市车管局统计,上报至公安部),由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按分省、直辖市予以公布。

中国商用车辆网对客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做统计。每月统计客车产品的产销存,每季度统计客车企业的出口情况和主要经济指标。客车企业可获得相应反馈资料。

从上述可知,进行汽车统计工作的部门虽多,但工作各有侧重,对客车的统计也就各取所需,不尽相同。一般的,客车企业根据各部门的要求报送统计数据,并主要通过购买、反馈等途经得到相应的统计信息。

二、目前客车行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笔者在客车行业从事多年的统计信息分析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行业信息,认为中国客车行业统计工作中存在车型统计划分标准多样、车型型号不一致、行业产销量的统计数据差距大、统计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分述如下。

(一)客车车型划分标准各部门不统一

在做客车行业的统计分析中,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各部门的客车车型划分标准不统一,数据打架,不便使用。

中汽协于2005年参考GB/T3730.1-2001和GB/T15089-2001两个国标制订新的汽车工业统计分类标准,大的分类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商用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五类。在客车分类中,先后按照车身长度、用途和燃料类型进行了细分类。车身长度按照米数细分又可以按照旧分类中的大、中、轻型客车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见表1)。按用途,将客车分为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越野客车、无轨电车、专用客车、其他客车等。按燃料则分为柴油汽车、汽油汽车和其他燃料汽车。

在中汽协按最终产品统计的“全国商用车(客车部分)月度信息”中,车型按大型、中型、轻型分类,并在每个类型下按燃料分具体车型。

中国商用车辆网对客车产品做产销存统计,其按车身长度的分类和中汽协是一致的,细分米段的同时可按大、中、轻型客车分类。按产品则分为座位、卧铺、公交和其他四项,和中汽协的产品用途分类不同,但分类操作简单易行。

海关按税则号将客车细分为三十多项,主要是依据座位数、排气量和柴油汽油的不同分型。中汽协整理的海关进出口数据中,将客车分为机坪客车、大客车、中轻型客车、小型客车四类(见表2),并对小型客车做了汽油柴油不同排量的分类统计。

公安交管部门按养路费收费标准划分汽车类型,公安部车辆登记注册标准中的大型客车仅≥6m,座位≥20座(见表3)。

而交通部出台的JT/T325-2006《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营运客车分为客车及乘用车两类。客车按车长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种(见表4)。

综上所述,各部门都是根据各自需要按车身长度、乘坐人数、排量、用途、燃料等对客车类型进行划分,标准五花八门,相互交叉。同样按车身长度的划分,各部门大、中、轻型客车的划分是不一致的,公安部的大型客车在交通部的统计为中型以上客车,在中汽协的统计则可能是轻型客车。而海关总署的统计不采用车身长度,只按座位数的统计,使得企业难以进行细分车型的出口份额统计,例如,9座位以下的金杯海狮在中汽协的统计中视为商用车,而在海关的统计中则是计入小客车。划分标准不一导致统计数据的不一致,令人眼花缭乱。

客车行业统计标准不统一,各部门管理过程也就产生了许多矛盾,不利于行业生产规划、市场布局,企业在进行各项申报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近几年,各部门纷纷出台新标准,但依然是各自为政,没有将统计标准统一分类,究其原因,一则是没有部门牵头也无强制性规定,二则乃历史沿袭之故,各部门根据职能履行的需要制订的标准有实用性,坚持自己的一套方便履行各自的职能。

(二)客车车型型号不一致

我国车型型号按国家标准有一定规定,在国标GB/T3730.1-2001出来后,汽车产品型号标准并没有进行新的梳理,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依据相关国标规定的《汽车产品型号的构成》(见表5),越野车是2字头,客车是6字头(如KLQ6120),而在GB/T3730.1-2001中,有越野乘用车,也有越野客车。在中汽协新的统计划分标准中,SUV、MPV都是属于乘用车。

在汽车产品公告中,SUV、MPV的型号不一致。SUV型号有的6字头,有的2字头,例如湖南长丰生产的CFA6501A、CFA6470L3和CFA2032A、CFA2031A,都是SUV。大多数MPV为轻客型号,例如东风柳汽MPV风行LZ6500,但也有的为其他型号,例如东风日产的MPV骏逸DFL7180AA是轿车型号。

在公告中,还有一些客厢式载货汽车型号为载货车,实际上应为客车,只是拆除前排以外座椅,例如昌河CHl018X、长安SCl011X、东风柳汽LZl020XXYCL等。

第4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汽车工业 SWOT分析 对策分析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加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危机应对能力十分薄弱,一旦危机出现,汽车工业将难以应对,必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因此,正确分析我国汽车工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劣势,构件一套危机管理对策,对保障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对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行SWOT分析,可以找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构建出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

1.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体系完备,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轿车、载货车、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出的成本优势,也是国外跨国公司争先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动因之一。再次,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的某些国产车型与进口车相比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如3吨左右的轻型货车的价格水平还不及国外同车型价格的三分之一。最后,熟悉市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更熟悉中国的国情,更清楚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性。

2.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劣势分析

首先,汽车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整车出口能力较弱。按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若将零部件行业也计算在内,则中国汽车工业大致是每年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辆~60辆,欧美是20辆~40辆。其次,技术开发投入和投融资来源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费用仅为86.2亿元,占汽车工业销售总额的1.45%。而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5%,有的甚至高达10%。最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

3.改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机会分析

第一,到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须达7.2%,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当代最有吸引力和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第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未来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最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不断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热点,从而可能成为世界新的汽车制造基地。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威胁分析

(1)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根据需求理论,汽车消费需求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次生需求。在经济危机时,由于员工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由于主要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作为次生需求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汽车工业企业收入也随之急剧减少,出现亏损和财务危机。

(2)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它们引发危机的作用方式、范围及后果不一样,对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不一样。首先,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汽车工业危机的首要因素。其次,中国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严重不足,成为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危机因素。最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石油的短缺,已经构成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瓶颈。以中国5%的人均GDP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将是现在的3倍,国内的原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3)政策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第一,不合理的税费延缓了中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成为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市场的扩大。第三,交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道路交通的变化,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由于中国存在混合交通、城市道路占用严重、停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交叉路口秩序混乱、道路的不合理占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很低、管理手段落后、设施缺乏、交通法规教育及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弊病,导致了通行能力的下降,也加剧了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以上分析说明:入世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多数危机是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入世环境的变化使这些新老危机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加以消除,将直接危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目前,中国仍要继续扩大和加强与世界领先汽车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尽快地缩小与国际发达水平的差距,共同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更有利于免受国际汽车龙头企业产品的直接冲击。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

2.自主发展策略

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中国市场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作好迎接市场升级的准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市场升级的挑战。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创新力,实现新一代汽车技术的重点突破,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自我设计开发能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再次,构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生产新车型。

3.人才策略

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

首先,培育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资源之一,企业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经济转型中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与成长,急需大批企业管理帅才的支撑。其次,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既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外来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良好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最后,实行人才资源提升和人才国际化双战略。在人才资源提升战略方面:一是提升汽车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中心高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尤其是具有中专以下学历人才的文化技术素质,争取到“十五”末期,现有人才中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三是吸引高层次学历的海外人才,回国投身中国的汽车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系统的人才管理水平、布局水平、效益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国际化战略方面:一是培养中国自己的,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并能够进入国际科技前沿、与国际同行交流密切、有较大影响的汽车科技大师和高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惯例、善经营会管理的国际技术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二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同时把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三是把握住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点,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并积极扩大人才劳务出口,寻求合作发展,开创广阔的人才空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4.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

加快并提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既可以应对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提高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允许汽车工业企业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鼓励和推动汽车工业企业与金融、保险、租赁行业的合作,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汽车租赁服务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要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汽车服务业,打破国有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的垄断地位,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汽车服务业的资源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类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依赖体制改革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解决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业和汽车保险业的体制分割和体制障碍,沟通、加强这两个产业的内在联系;二是改革与汽车服务贸易相关的贸易、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加快国有汽车服务企业的体制变革,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汽车服务公司,尽快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汽车服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5.提升核心竞争力策略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有了雄厚资金实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也就能更好地抵御危机,降低危机对企业的威胁程度,追求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战略。首先,汽车工业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汽车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次,要集中资源从事汽车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汽车工业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对汽车工业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四,在汽车工业企业管理方面,应加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企业领导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等,为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第五,塑造独特的汽车工业企业文化。竞争对手可以模仿技术、品牌,惟独不能模仿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这个价值观无形中能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6.发展电动汽车策略

从治理环境污染和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出发,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以创新精神来精心组织电动汽车的研发。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由国家统一部署,组织计委、经贸委、科技部、各有关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还可按照市场机制原则,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大型汽车集团为依托,组建电动车辆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在保证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还应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学术团体)的交流,及时掌握国外研究开发动态,为我所用,与国外有关研究开发机构(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和多种形式的合作,甚至引进某项关键技术或联合开发、成果共享,以便在世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2)全社会支持,尽快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家对发展电动汽车应进行全面规划,统盘考虑,既着眼于当前,又放眼未来。从整个项目工程看,应采取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车多项并举的方针。由于中国在纯电动车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有相当基础,技术较成熟,重点是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提高电池的性能、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建议在一些城市和风景旅游区开设实施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试验或强制使用纯电动汽车。同时大力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加快产业化的步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对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近期更具产业化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5》

[2]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

第5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汽车;汽车运用;使用管理;技术管理;重要性

汽车的使用与技术管理是汽车运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车辆的汽车管理的必要任务。随着我国车辆的不断增多,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强化汽车的使用与技术管理是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一、 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分析

汽车运用工程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许多大专院校,汽车运用

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其为社会培养出相关的专业人才。作为汽车运用工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同时也是从事运输的物流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就是要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对汽车的技术状况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全程管理。具体来说,也就是在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必须要能够保证汽车能够正常地进行运输工作,且需要确保汽车的行车安全,争取以最小的能源、材料、劳动力消耗换取对汽车的最大程度地利用,同时也要保证减少汽车可能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危害。也就是说,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任务不仅是在保证汽车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将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工作内容从车辆的选择与配置开始,接下来有车辆使用、检查、维修、必要的改装、车辆更新以及车辆报废,也就是说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涵盖了每个阶段每个过程的使用措施管理和技术管理手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各种细致的工作:确定汽车的使用性能能否使用特定的运行条件;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汽车型号和相关汽车配件;确定汽车使用的使用性能与汽车使用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确定汽车的使用性能与安全运行澳之间的关系;确定汽车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其对环境的最小伤害;决定汽车配件状况以及整体情况在多大行驶里程内能够保证安全;汽车的使用状况与汽车的使用寿命之间如何平衡。总之,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情况是否良好决定了与汽车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各种实质性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二、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与铁路、海运、空运这些运输方式相比,汽车运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灵活性与机动性让铁路望尘莫及,其运输速度又比海运和河运快很多,而与航运相比,汽车运输的成本很低。以上因素决定了汽车运输行业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较大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多,汽车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虽然汽车运输在经济发展中占着重要地位,但是汽车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运用工程学科才随之发展起来。如何提高汽车的性能、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污染正是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源头上的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改革已经实现较大发展,大部分汽车生产商都将汽车能耗降低、汽车性能提升等作为汽车生产的重要指导原则,在提升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对环境的较小危害。同时,汽车检测修理技术、汽车的维修制度、对汽车的使用寿命评价方法与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并在汽车运输中得到了相应的应用。

三、 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上文已经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中可以看

出实现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不仅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要工作,也是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实现汽车使用社会效益的工作之一。

(1)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是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汽车是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的最重要资产,车辆使用情况、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相关企业的成本高低。如果缺乏对汽车的定期检修,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一旦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不仅需要维修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营状况。另外,如果没有对旗下各类汽车的整体规划和配置,那么汽车的调配也会出现混乱局面,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总之,企业如果能在汽车使用阶段加强对汽车的使用管理与技术管理,完善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对企业的使用进行情况跟踪,主动地发现问题所在,此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汽车使用的合理化程度,提升汽车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车辆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汽车的维修成本,减少汽车出现故障的机率。这些对于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

(2)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能够提升汽车使用的社会效益。上文提到,虽然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侵占、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对城市交通的堵塞等等这些问题也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变得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并滋生了某些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对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也是缓解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某种杠杆。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一大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尽可能地减少汽车能耗,因此可以说,实现良好的汽车管理是实现汽车使用社会效益的最佳手段之一。毕竟,在现代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中,以汽车为主的公路运输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一旦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出现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总之,正是因为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才得到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关注。

第6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公路交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引言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在多年的发展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汽车等代步工具的产生及普及就是一个典型。但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很多工业化产物对于资源的需求很多,例如汽车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性,一旦没有资源,很多工业化产区的正常运行将受到严重的挑战[1]。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及资源都到来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汽车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又不可替代。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改进汽车的能源来源,通过技术革新改进汽车对于环境的污染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避免传统汽车的能源危机,还能有效地降低汽车对于环境的污染,因此受到了国内外政府以及企业的高度重视[2]。从能源及环境的角度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建议》中要求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黄金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点。因此,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本论文充分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为例,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着手,探索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旨在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建议。

1 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1.1 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地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整个汽车产业的一部分,而汽车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能力的直接反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在现阶段,汽车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有以下的作用[3]。

1.1.1 汽车产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也是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国家在由“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过渡期间,汽车是其主导消费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迈进,汽车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是不仅价值高而且批量大的产品,因此可以创造很高的销售产值。全球汽车工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15000亿美元。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提高,汽车的附加值将会越来越高。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汽车工业的中间投入大、产业链长,与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联系密切,汽车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很多产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钢铁、非电子机械、电子机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有色金属、纺织、玻璃制品、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部门的产品,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以上工业部门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拉动作用。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公路建设、运输业、汽车维修、加油站、汽车保险业等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

1.1.2 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而广泛的就业机会

汽车产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直接就业,而且带动了很高比例的间接就业。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需求的提高,这种机会将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为众多的上游产业和汽车使用相关服务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大于汽车生产本身,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1.1.3 汽车产业是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器

与其他产业相比,汽车开发所涉及的新技术的范围、周期和规模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汽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的加工工业,具有巨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汽车工业技术发展与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能促进相关产业技术研发,并且由于汽车产业规模大,使很多高新技术成果能够很快得到应用,所以汽车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火车头”和“领头羊”,它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领航产业”[5]。

1.1.4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

汽车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石油消耗增长的重要原因。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产生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使得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巨大挑战,由此“能源、环境和安全”成为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

鉴于上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各大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各国都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资金扶持,鼓励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夺新能源“制高点”和市场主导权。它的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6]。

第7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危机管理汽车工业SWOT分析对策分析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加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危机应对能力十分薄弱,一旦危机出现,汽车工业将难以应对,必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因此,正确分析我国汽车工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劣势,构件一套危机管理对策,对保障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对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行SWOT分析,可以找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构建出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

1.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体系完备,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轿车、载货车、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出的成本优势,也是国外跨国公司争先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动因之一。再次,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的某些国产车型与进口车相比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如3吨左右的轻型货车的价格水平还不及国外同车型价格的三分之一。最后,熟悉市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更熟悉中国的国情,更清楚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性。

2.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劣势分析

首先,汽车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整车出口能力较弱。按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若将零部件行业也计算在内,则中国汽车工业大致是每年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辆~60辆,欧美是20辆~40辆。其次,技术开发投入和投融资来源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费用仅为86.2亿元,占汽车工业销售总额的1.45%。而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5%,有的甚至高达10%。最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

3.改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机会分析

第一,到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须达7.2%,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当代最有吸引力和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第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未来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最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不断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热点,从而可能成为世界新的汽车制造基地。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威胁分析

(1)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根据需求理论,汽车消费需求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次生需求。在经济危机时,由于员工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由于主要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作为次生需求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汽车工业企业收入也随之急剧减少,出现亏损和财务危机。

(2)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它们引发危机的作用方式、范围及后果不一样,对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不一样。首先,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汽车工业危机的首要因素。其次,中国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严重不足,成为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危机因素。最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石油的短缺,已经构成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瓶颈。以中国5%的人均GDP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将是现在的3倍,国内的原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3)政策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第一,不合理的税费延缓了中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成为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市场的扩大。第三,交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道路交通的变化,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由于中国存在混合交通、城市道路占用严重、停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交叉路口秩序混乱、道路的不合理占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很低、管理手段落后、设施缺乏、交通法规教育及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弊病,导致了通行能力的下降,也加剧了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以上分析说明:入世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多数危机是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入世环境的变化使这些新老危机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加以消除,将直接危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目前,中国仍要继续扩大和加强与世界领先汽车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尽快地缩小与国际发达水平的差距,共同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更有利于免受国际汽车龙头企业产品的直接冲击。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

2.自主发展策略

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中国市场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作好迎接市场升级的准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市场升级的挑战。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创新力,实现新一代汽车技术的重点突破,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自我设计开发能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再次,构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生产新车型。

3.人才策略

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首先,培育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资源之一,企业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经济转型中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与成长,急需大批企业管理帅才的支撑。其次,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既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外来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良好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最后,实行人才资源提升和人才国际化双战略。在人才资源提升战略方面:一是提升汽车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中心高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尤其是具有中专以下学历人才的文化技术素质,争取到“十五”末期,现有人才中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三是吸引高层次学历的海外人才,回国投身中国的汽车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系统的人才管理水平、布局水平、效益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国际化战略方面:一是培养中国自己的,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并能够进入国际科技前沿、与国际同行交流密切、有较大影响的汽车科技大师和高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惯例、善经营会管理的国际技术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二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同时把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三是把握住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点,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并积极扩大人才劳务出口,寻求合作发展,开创广阔的人才空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4.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

加快并提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既可以应对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提高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1)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允许汽车工业企业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鼓励和推动汽车工业企业与金融、保险、租赁行业的合作,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汽车租赁服务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要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汽车服务业,打破国有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的垄断地位,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汽车服务业的资源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类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2)依赖体制改革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解决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业和汽车保险业的体制分割和体制障碍,沟通、加强这两个产业的内在联系;二是改革与汽车服务贸易相关的贸易、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加快国有汽车服务企业的体制变革,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汽车服务公司,尽快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汽车服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5.提升核心竞争力策略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有了雄厚资金实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也就能更好地抵御危机,降低危机对企业的威胁程度,追求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战略。首先,汽车工业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汽车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次,要集中资源从事汽车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汽车工业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对汽车工业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四,在汽车工业企业管理方面,应加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企业领导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等,为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第五,塑造独特的汽车工业企业文化。竞争对手可以模仿技术、品牌,惟独不能模仿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这个价值观无形中能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6.发展电动汽车策略

从治理环境污染和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出发,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以创新精神来精心组织电动汽车的研发。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由国家统一部署,组织计委、经贸委、科技部、各有关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还可按照市场机制原则,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大型汽车集团为依托,组建电动车辆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在保证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还应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学术团体)的交流,及时掌握国外研究开发动态,为我所用,与国外有关研究开发机构(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和多种形式的合作,甚至引进某项关键技术或联合开发、成果共享,以便在世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2)全社会支持,尽快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家对发展电动汽车应进行全面规划,统盘考虑,既着眼于当前,又放眼未来。从整个项目工程看,应采取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车多项并举的方针。由于中国在纯电动车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有相当基础,技术较成熟,重点是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提高电池的性能、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建议在一些城市和风景旅游区开设实施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试验或强制使用纯电动汽车。同时大力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加快产业化的步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对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近期更具产业化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5》

[2]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

第8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第二章1节

课时号数

9、10

主要内容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场所

教室

教学提示

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汽车地位、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态度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目标、掌握各知识点

能力目标:相社会调查——汽车工业是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产业;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设 计

第二章 汽车地位

§2—1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汽车是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工具

二、汽车工业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

三、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的的产业

四、汽车工业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

六、汽车工业是强大的出口产业

七、汽车工业是创造巨额税收的产业

八、汽车推进了社会显著进步

九、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前景广阔

时间

(分钟)

方法

资源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讲授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学小结

掌握汽车外形的演变过程;

作业与思考

选择一种新车型,向顾客介绍该车型汽车的造型特点

第二章 汽车地位

§2—1 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汽车是优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工具

汽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之间的方便运输,所以说汽车是优化的交通工具。

二、汽车工业是创造巨大产值的产业

汽车既是高价值的产品,又是批量大的产品,因而它能创造很高的产值。

三、汽车工业是波及范围广和效果的的产业

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在使用过程中。它波及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业、公路建设业、能源工业、销售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四、汽车工业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汽车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仅数量大,而且面广,技术含量高。

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

汽车是唯一一种零件以万计,产量以千万计,保有量以亿计的高科技新产品,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动力,使汽车成为当代众多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越来越获得广泛的应用,现代汽车已经发展成为用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产品。

六、汽车工业是强大的出口产业

汽车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的大批量生产产业,不是任何国家都有条件发展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少数有条件的国家。但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大量汽车,这就决定了汽车工业必将成为强大的出口产业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业中出口创汇最高的产业之一。

七、汽车工业是创造巨额税收的产业

汽车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巨额税收,在销售、使用过程中叶创造巨额税收,而且后者大大高于前者。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税收在国家总税收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八、汽车推进了社会显著进步

汽车是改造世界的机器,他即改变了生产,也改变了生活;

汽车实现了合理的经济布局;

汽车促进了城市发展;

汽车缩小了城乡差别;

汽车提高了生活质量;

九、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前景广阔

第9篇:汽车工业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汽车维修保养 信息化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028-01

汽车自诞生以后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与汽车制造行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传统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的管理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是典型的苦、累、差、脏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应用管理技术逐渐运用到汽车维护与保养行业,使本行业的发展具备了诸多优越条件。该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汽车维修与养护经验,探讨分析信息化在汽车维修保养行业的应用。

1 当下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信息化应用现状

汽车作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一种主要交通工具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高新技术的兴起,汽车维修与养护技术要求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如今,实现汽车维修与养护的信息化是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当下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量较少,重点信息资源比较缺乏,汽车的维修与养护大多只是依靠汽车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积累,不利于我国汽车服务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国一些汽车行业里的技术人员正在逐渐尝试建设系统全面的汽车维修与养护信息化体系,但总体来看,我国汽车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低于一些汽车服务行业较发达的国家。

2 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汽车维修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起步较晚,发展不充分

无论是汽车本身还是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均是由欧洲国家传入我国的,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以及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均落后于西方国家数十年,而我国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的发展也晚于西方国家,各方面技术条件与人才资源条件都不充分。近些年来。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很多汽车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化手段在汽车服务行业中运用的重要性[1]。汽车维修养护工作人员坚守传统的汽车维修养护模式,对于一些现代新型汽车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世界汽车服务行业大潮中逐渐落伍。

2.2 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若要实现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引导支持是极有必要的。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而且发展也比较迟缓,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未能够在汽车服务行业中发挥重大作用。政府在政策方面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我国当下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汽车服务部门尚在少数,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服务模式建设方面均有汽车服务部门自行管理。这样的状况,使我国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基本处在劣势地位。

2.3 汽车维修养护部门重视度不够,计算机普及率低

汽车维修养护部门的不重视是造成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我国大部分的汽车维修养护部门一直沿用传统的汽车服务模式,汽车维修养护工人主要运用传统的汽车维修养护技术,基本上没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汽车维修养护方面的信息量过少,不利于汽车维修养护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2]。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维修养护部门认为信息化管理操作比较麻烦,与汽车服务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重视度和利用度均不够。汽车服务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员与核心技术工人没有全面接受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带来的方便缺乏认识。另外对计算机互联网操作的不熟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信息化管理的进行。

3 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信息化应用策略

3.1 通过信息化媒介形成方便高效的汽车服务平台

在汽车维修养护信息化建设中,技术人员应当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借鉴式模仿逐渐提升自己对于汽车服务信息化应用的技术素养。汽车服务部门需要充分引进各种信息化建设的媒介设备,有核心技术人员建立一个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计划,广泛的吸收各种前沿汽车技术、先进的汽车维修工艺以及汽车养护方法等,并实施汽车分类别服务的模式,提高整个汽车服务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另外为了扩展信息化汽车服务平台的服务层面,还可以设置汽车维修养护技术咨询部门,不断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车主解决一些常规技术问题。

3.2 引进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汽车维修养护信息化管理水平,汽车服务部门应当引进一批同时具有较高汽车维修养护技术与信息互联网管理技术的人才。在汽车服务中使汽车服务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完美的联合。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计算机人才不断增多,因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涌入汽车维修服务行业,这些拥掌握着丰富互联网知识的人才,必将成为汽车服务行业队伍中新的血液和活力[3]。汽车服务部门为了突出信息技术要素的重要性,可以适当提高部门内部信息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

4 结语

总之,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里,社会上各行各业只有通过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自身的建设管理,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汽车维修与养护行业应当在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吸引汽修人才,并且形成自身独特的汽车服务平台,逐渐提高汽车维修养护效率与质量,促进该行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点行之有效的汽车维修养护策略,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 荣维海.关于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信息化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科技论坛,2013,10(30):8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