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精选(九篇)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

第1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某小学1 906名小学生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均有龋齿预防需求。依照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53人以及观察组953人。对照组男性534人,女性419人;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7±1.5)岁。观察组内,男性533人,女性420人;年龄7~11岁,平均(8.8±1.3)岁。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化龋齿预防,详细流程为:定期对该组受试者开展口腔检查工作、叮嘱青少年儿童平日生活内少吃甜点、每日早晚都要刷牙。当发生龋齿之后及时到口腔科门诊就诊。在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和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做好沟通,让双方明白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升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度。观察组受试者则接受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应当告知青少年儿童和家长平时生活务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纠正既往不正确观念;告知青少年儿童家长定期带领儿童前往口腔门诊接受口腔检查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口腔知识培训会议,发放与口腔保健相关的宣教资料;告诉家长和青少年儿童应用正确方式刷牙。

1.2.2 调整饮食以及刷牙教育:

医护人员应当为青少年儿童以及家长阐述正确饮食的方法,不要过多进食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取高纤维素食品,平日内不要进食零食。建议青少年儿童多进食粗粮、水果、牛奶、蔬菜等。进食后马上漱口,每天刷牙次数必须在2次以上。小儿每次刷牙使用的牙膏量应当在豌豆粒大小,牙膏使用量不要太多也不要过少。禁止横向刷牙,每次刷牙务必彻底。

1.2.3 开展窝沟封闭:

针对于符合窝沟封闭条件的青少年儿童,应当开展此项工作。于窝沟间隙位置涂抹封闭材料。具体位置为牙冠咬合面及颊舌面的窝沟点隙,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

1.2.4 定期查看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情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详情,查看牙齿是否存在松动龋坏的不良情况。评价受试者的牙齿松动现象是否因换牙所导致。结合实际情况,评判青少年儿童是否需要拔牙。另外也要观察其牙龈组织详情,告知青少年儿童不要过度吸吮缺损牙龈,以免引发牙龈大量出血,延迟恒牙发育。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3个月分别观察以下指标:干预后龋齿发生情况、干预依从性以及2组受试者以及家长针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对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则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相较于对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依从性方面来看,观察组在正确刷牙人数、每日2次刷牙人数以及饭后立即漱口人数明显更多(χ2=15.264,18.526,19.241,P<0.05)。见表1.

2.2 2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学生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更好(t=15.267,13.264,P<0.05)。见表2.

3 讨论

龋齿为一类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和口腔卫生不佳以及定植于口腔内部细菌过度生长有关。由于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龋齿患者牙体受损。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1],青少年儿童为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相较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加上很多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遵嘱其当成清洁口腔的习惯,饮食不合理,导致青少年儿童口腔中的细菌过度生长。(2)由于青少年儿童处于重要的身体发展阶段,因此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比如说维生素、磷、铁、钙等,而因为上述微量元素没有办法满足受试者身体生长需要,导致青少年儿童牙齿钙化程度偏低,引发有害细菌入侵到牙体组织中,造成龋齿。由此能够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强化青少年儿童口腔综合保健意义重大。

表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表2 2组学生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针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如果发生龋齿,不仅会影响乳牙生长,另外也极有可能就此引致牙齿缺失。就此干扰了其自身颌骨正常发育以及咀嚼功能发挥。如果情况严重龋齿疾病,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恒牙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致使恒牙发育异常。现如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已然将龋齿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预防性疾病的管理水平之中。面对这一现状,医护人员有必要利用有效方式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口腔综合保健,以降低龋齿发生概率,确保其口腔健康[2].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存在龋齿预防需求的人群而言,开展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龋齿发生概率,有效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水平,降低口腔内细菌滋生度,进而发挥出预防龋齿的成效。此外,通过告知家长龋齿疾病病因的方式,也能够令其指导青少年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随时清洁口腔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龋齿发生概率。

青少年儿童群体于牙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偏差,单纯依靠医生治疗口腔疾病无法在根本上降低总体龋齿患病概率。可见,通过有效方式改善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预防龋齿意义重大。在早期,有效评价青少年儿童发生龋齿的风险,开展与之相关的预防工作为当前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利用评价青少年儿童龋齿患病风险评估的方式可以及时知晓受试者患病风险,进而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计划[3].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将口腔综合保健应用于预防青少年儿童龋齿方面,能够帮助其养成科学的清洁牙齿习惯,同时也可提升青少年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有效预防龋齿。

总而言之,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为其开展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龋齿患病率,可确保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腔内有害细菌定植率,有助预防龋齿。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葛日芳。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15):2655 2657.

第2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通讯作者:张继伟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口腔保健与儿童患龋率的发生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德阳市851例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41.83%,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39.8%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但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龋病; 流行病学调查

The survey about caries situ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ZHANG Ji-wei.D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region features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caries, oral health and caries rates of children in a relationship.Methods Ora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51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to aquire their caries condition and oral health habits.Caries prevalence rate, dmft,oral health habits of each age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was 41.83%,and dmft was 0.46.Caries condition was aggvagated with age increasing.Only 39.8% preschool children persisted in cleaning teeth every day,and preschool children of DeYang began cleaning teeth at an older age.Conclusion Oral health care is the primary method to prevent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training children in good oral health habits, postprandial mouth to keep teeth brushing habits and the correct ways to avoid bedtime snacks, etc. Bad habits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ental caries.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Caries; Epidemiological survey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sup】[1]【/sup】。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局部和全身造成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齿的发生与细菌、宿主、食物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宿主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与龋齿的关系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卫生与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共851例。其中男485例,女366例;年龄3~6岁,平均4.27岁。

1.2 方法

1.2.1 临床检查 由同一医生完成,另一名医生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坏牙位。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的龋齿诊断标准【sup】[2]【/sup】: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或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

1.2.2 口腔卫生问卷 向所有受检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自拟定问卷。内容为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由谁清洁牙齿、清洁牙齿的频率(每天、偶尔或从不)、如果每天清洁牙齿,则记录每日清洁的次数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龋患情况 各年龄组患龋率、龋均等数据见表1。最常见的龋坏乳牙牙位依次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

2.2 各组口腔卫生习惯 儿童患龋与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均有关系,见表2。

表1 各年龄组龋患情况(n,%)

表2 口腔卫生问卷情况(n)

2.3 各年龄组口腔卫生习惯执行情况见表3。

表3 各年龄组口腔清洁情况 n(%)

3 讨论

龋病是牙菌斑导致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影响咀嚼,导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了,不仅影响面容、发音,引起患者社交困难和心理障碍,还可以产生疼痛、感染,引发全身疾病,降低生活质量。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3岁以上儿童即可出现龋齿,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和龋均呈上升,总患龋病率达41.83%。与同期其他地区同年龄段儿童相比,本研究调查对象的患龋情况总体而言不算十分严重 【sup】[3]【/sup】,与1998年德阳市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3~6岁年龄组所得患龋率、龋均均较低。排除样本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年来,德阳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相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无龋率达到90%【sup】[4]【/sup】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本组口腔卫生问卷可以观察到,正常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睡前不吃甜食、餐后漱口、每日洁牙等;而龋齿儿口腔卫生明显差于正常儿童,不良习惯较多。睡前不吃甜食及餐后漱口对于预防龋病较重要,各种含糖较多、食物纤维成分少、质软、黏稠的精致食品,容易在牙面滞留并发酵产酸;同时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龋齿的发生。另外通过自我每日洁牙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sup】[5,6]【/sup】。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清洁彻底与否和龋病患病情况息息相关。本调查研究对象中,仅有39.8%的人坚持每天清洁牙齿,4岁以下儿童绝大部分没有养成每天清洁牙齿的卫生习惯,直到4岁以上年龄组,才有超过半数的儿童每天清洁牙齿,但不能保证每天清洁2次,而且绝大部分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帮助。这一结果表明,德阳市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仍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如“孩子牙齿没长全前不能刷牙”,“乳牙坏了没有关系”等。这需要预防保健工作者更广泛深入地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促使大家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62.

[2] 胡艳丽,舒丽梅.焦作市5635名2-6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7-1788.

[3] 高永梅,颜雨春.乳牙患龋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9,13(6):672-673.

[4] 陈川碧,陈海琼,邢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5] 安利平.2009年固原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63.

第3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龋病;危险因素;乳牙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50-02

龋病是影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且与恒牙龋发生呈正相关,乳牙健康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少部分龋活跃性高的人员拥有总人群的大部分龋齿,龋齿在总体人群中的分布并非处于平均态势[2],为了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发病特点,为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本地区29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龋病调查,并分析龋病的易感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青岛市区3所幼儿园3~6岁儿童295名,其中男153名占51.9% ,女142名占48.1% 。进行口腔检查记录患龋状况。

1.2 方法

按照WHO龋齿诊断标准,用口镜、5号探针在自然光线下检查,记录幼儿口腔患龋状况。问卷调查参照儿童龋病研究分析模型及文献报告。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状况,儿童健康及牙齿发育相关因素,父母或监护人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儿童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等一系列问题。质量控制:口腔检查由两名儿童口腔专业医师担任,对检查者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

问卷和口腔检查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3~6岁儿童患龋状况

295名3~6岁儿童患龋率为73.90%,其中男性为75.16%,女性为72.54%。两性间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龋儿童中3岁组患龋率最低38.24%,6岁组患龋率最高91.46%,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见表1、表2。

2.2 龋病充填治疗情况

在218名患龋儿童中,充填治疗64例,占29.36%,其中,6岁组充填率最高,3岁组充填率最低。年龄组之间的差别有统一学意义,性别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3 儿童龋病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父母对口腔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儿童期是龋病的高发期[3]。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3~6岁组儿童患龋率为73.90%,低于济南[4]、天津 [5],高于北京[6]。因为儿童的乳牙较恒牙钙化程度低,磨牙窝沟较深,易于储存食物,而且本阶段儿童饮食多为软食等粘性较高的食物及高糖类食物,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而导致牙齿龋坏[4]。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证实了此阶段为龋病的高峰期。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7]及全国儿童龋病调查结果相一致。

乳磨牙患龋率高多与牙齿结构和饮食种类有关,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市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包括:1.饮食结构和喂养习惯有待改善。目前饮食结构中精细食物所占比例偏高,粗粮较少。2.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卫生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3. 口腔卫生措施和饮食生活习惯需要改善。本研究中龋病高危儿童和无龋儿童在摄糖频率、夜间是否进食甜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多数文献报告一致,即龋病发病和进展不完全取决于吃含糖食品的数量,而在于每天吃含糖食品或进餐的次数。控制食糖次数在预防龋病中比控制糖量更为重要[8]。4.改变错误的喂养方式,研究表明奶瓶的不恰当使用如使用奶瓶时问过长、睡觉时吸吮奶瓶,奶粉加糖也会增加儿童患龋率。资料显示乳上中切牙龋多与奶瓶喂养有关[9]。在群体龋病防治工作中,结合上述龋病易感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早期干预儿童龋病的发生,以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水平,降低其患龋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3,181.

[2] Milgrom PM,Weinstein P.1999 Eady childhood caries:Continue・Dental Education[J].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WA98159― 7137,1999,21(4):47―58. ’

[3] Amjad HD.Feeding and socioeconomic chatacteristics of nursing caries children in Saudi population. Pediatr Dent, Juty August,1995,17:451-454.

[4] 李伟丽,胡晓梅,席兰兰,等.济南市3~6岁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2):174.

[5] 张志苓,齐藤珠实,岩椅浩,等.天津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J].口腔医学,2005,25(4):247―248.

[6] 高承志,李红梅,梁勤,等.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活跃性的研究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94―95.

[7] 李雪莲.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159.

第4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作者简介:许卫星(1971— ),女,副主任医师。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曾经以成功发展革命性的医疗体制和强调预防为主的“低成本健康”卫生体系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1]。现阶段,为更好地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断上升等难题,上海开展了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主的新医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口腔专业医疗机构,尤其是对具有公益性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参考。

1 专业联合体建设的理论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将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随着口腔预防医学在预防措施与方法应用、社会保健促进、人群口腔保健服务的不断发展,社会人群在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都有了显著而积极改变。

有序推进口腔急性保健模式(患病就医)转变,将口腔健康管理不断前移和下沉可以有效地减少口腔致病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口腔医疗支出。近年来,英、法两国的社区健康服务有其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以治病为中心向保健为中心的转变[2]。美国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识别那些很快就要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人,因而可以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利用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以保持或改变人群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3]。据此可见,预防对于保障健康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4]。龋病、牙周病是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平均龋患率为38%。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口腔预防基本纳入健康保险范畴,由政府引导、依托医疗保险体系、发挥市场资源协同推进的对民众和重点人群的定向干预行动。口腔预防是全民预防保健的有机组成体,是持续保障民众健康质量,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成本支出的有效手段之一。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建立异质化口腔卫生服务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或联盟。Kongstvedt[5]将医院的横向整合定义为围绕临床上的卫生保健服务进行的资源整合,而纵向整合是在不同水平的卫生保健服务之间进行的整合。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类似于专业资源的横向整合,这种横向体系具体表现为资金统筹、信息交互、技术支撑、集中采购、专业培训等方面。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也可称其为口腔整体服务提供系统(Oral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OIDS)。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将从组织架构、专业资源、教育培训、基础作业等方面系统提升口腔预防工作质量水平。实现对传统松散型分布的口腔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有机组合。最大程度地实现节约交易费用,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口腔预防保健质量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2 专业联合体建设的现实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有些病因尚未完全被确认疾病的概括性总称。龋病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以引起牙髓炎、根周脓肿、颜面蜂窝组织炎,甚至可导致全身疾病的发生。

上海地区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是最易患龋的牙位,而牙 合面窝沟是牙齿最易患龋的部位。因此,采用窝沟封闭防治牙 合面龋发生,是龋病预防措施的重要环节。然而仅0.63%的12岁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郊区儿童基本未接受过窝沟封闭,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表明儿童口腔预防性措施的普及亟待加强。因此,在争取有关政策保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推广窝沟封闭和氟防龋等预防性适宜技术[7]。由于六齡牙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在萌后2~4年非常容易发生龋病,是儿童恒牙列中发生龋病和因龄丧失最多的一颗牙[8]。上海地区自2012年开始,明确规定要全面开展适龄儿童的龋病普查和窝沟封闭,取得了很好成效。

对于口腔预防保健而言,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是开展各项口腔服务的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口腔服务的质量水平。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已经接受口腔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达到一定的学历和技术水平,能够为社会大众口腔卫生需求提供专业的口腔卫生服务,并且能够为口腔卫生事业献出自己智慧和才能的一类工作人员的总称[9]。现阶段,我国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人力分布不均衡、人力结构不合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低等问题。口腔预防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与其承担的责任存在相当的反差。①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合理口腔医师人口比为1∶ 5 000。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口腔医师人口比接近1∶ 2 000[10],日本、丹麦、瑞典等国家一千多人就有一个口腔医师。与此对应,在现有口腔医师队伍中专职口腔预防医师更为稀缺。②口腔预防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目前的医疗服务更多的倾向于治病,而在预防保健等增值性新型医疗服务方面,不论是技术还是发展基础上,都显得相对不足[11]。面对巨大的口腔诊疗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口腔预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性面临严峻的现实。③我国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与患者就诊率呈现反差之势。究其原因,一是受益面广的口腔预防未纳入公共卫生规划,二是口腔健康意识不均衡,而最主要的是口腔卫生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口腔预防人力资源不足,前期预防和发现不力。

承担部分口腔预防保健职能的综合型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抽调临床医师阶段性集中开展工作的方式;承担区域口腔预防保健职能的口腔专业医疗机构,往往需要调动和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口腔专业力量来协同完成专项工作。这种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形成、自觉实践的区域口腔预防保健网格化体系,基本满足了区域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运营,但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化、工作目标的单一、组织架构松散性,导致管理随机性强,责任目标分解和实现难度大,很难适应现代口腔卫生预防为主、注重预后的要求,难以承载起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可持续、规范化运营的要求。

3 专业联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一门科学。口腔健康管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提出[12]: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保持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采取合理的健康态度和生活方式;遇到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时,尽量将这种疾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合理而明智地使用口腔保健服务设施。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起口腔健康管理平台。

“政府主导、专科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主体”是上海口腔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符合上海口腔预防工作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和基本要求。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正是基于上述原则,对进一步发挥好三级“主体”作用,统筹“点、线、面”实际需求而作出的有益探索,是原则贯彻的具体化。建立健全广覆盖、区域化的口腔健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卫生服务管理与供给部门有效控制成本,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人群的基本口腔健康和重点人群预防保健需要。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和发扬以下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更好的区域协同效应、弥补资源市场的不完全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地理空间上的广覆盖性、确保专业医疗质量的一致性、降低患者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提高机构声誉、扩大服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这种优势的取得是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全体成员与全部服务对象的协同效应,是一种可以实现交互共赢的OIDS的整体性优势。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社区化和属地化布局是其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表现形式。口腔预防的对象从广义上讲是全体社会民众,从狭义上讲是政策资源确定的特定人群。客观看,阶段性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民众口腔健康意识、财政预算安排、民众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于口腔预防保健服务和体系建设会形成直接影响。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一直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对象,在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范畴中,结合现有口腔预防保健实践经验,将服务对象直接纳合体形成一体化格局,形成服务主体和对象的统一是必要的选项。

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13]。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直接影响着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供给行为,并对费用的控制、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引导或制约作用。目前卫生服务支付方式主要有:总额预付制、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支付、薪金制、按绩效支付、按条目预算、预防服务帐户、按服务单元支付等9类。各类支付方式均有其特点和适配模式,直接支付人均为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基于规范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运营机制,提升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运行效率考量,我们认为,对于现行卫生服务支付方式可作出适度的调整。可变卫生行政机构的直接支付为间接支付,将口腔预防专项资金支付权限赋予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中的管理和专业指导主体口腔专业医疗机构,由其实施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直接考核与支付,且考核结果可直接运用于原预防保健整体考核系统。

对于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所涉及的资源统筹、利益分配、技术支持、后续治疗等,均需要在基本支付调整的框架体系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划。对此,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徐嫒.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历史情况回顾[R].快速政策咨询任务报告,2007.

[2]刘浩宇.社区卫生服务新内容[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94-96.

[3]D W Edington,Y Louis,Kuku Li.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J].Hr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47.

[4]李渝梅,张月霞,安波,等.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J].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67.

[5]葛延风,王晓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反思[J].中国卫生产业,2005,(9):27-28.

[6]黄奕祥,李江帆.健康需求变化与医学服务模式转变[J].中州学刊,2010,175(1):114-119.

[7]曾晓莉,李存荣,徐玮.上海市788名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4):295-297.

[8]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0.

[9]李刚.口腔医疗国外现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Poul Erik Petersen, Denis Bourgeois, Hiroshi Ogawa,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oral diseases and risks to oral health[J]. Bulle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11]周喜君,陈红.国有综合医院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4(4):230-231.

第5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

An Investigation of Dental Caries and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Analysis in 6-year-ol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 in Guangxi

CHEN Bo-lin,LIN Wei-yuan,LI He,ZENG Xiao-juan

(College of Stomatology,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of 6-year-ol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in Guangxi,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ural d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MethodsAccording to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extract 1438 6-year-old children in Guangxi rural area,collect relevant data in the ways of oral cavit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 The total rate of dental caries was 93.7%,the DMFT were 8.35.Dental caries disease has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children's drinking carbonated drinks and the time of brushing teeth;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Children;Dental caries;Correlative factors

口腔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口腔健康作为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发育是相当重要的[1]。龋病是由细菌、饮食、唾液和牙齿本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牙体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儿童慢性口腔疾病[2],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3.4%,高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4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9%)。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农村6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和特点,为分析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关系、探讨适宜的农村口腔健康促进模式以及为卫生部门制订发展方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2年9月~10月。调查选取了广西区内田东县、天等县、大化县、隆安县、靖西县五个县,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每个县抽取5个农村小学,即一共25所小学,每所小学6岁的学生全部列为调查对象。

1.2方法本次口腔检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和标准[3],利用小型手电筒及常规口腔检查所需器械进行龋病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用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简化,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在教室里当场完成,由调查人员进行填写前的讲解及填写完毕后的回收工作。

1.3质量控制开展调查前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分别对检查人员、记录人员和问卷回收员进行培训,并对检查人员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检查人员本身的Kappa值和检查人员之间的Kappa值均达到0.8以上。各个检查点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问卷调查由问卷回收员和学校老师一同组织学生填写,并由回收员现场进行核查,及时纠正漏填、缺项等问题。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并做标准一致性检验,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探索各类因素对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取0.05。

2结果

2.1口腔健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6岁学生共1438人,每个人均完成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90人,女生648人。总患龋率为93.7%,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统计学检验男女患龋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总龋、失、补牙数为11945颗,龋均为8.35。见表1。

2.2问卷调查情况

2.2.1饮食习惯问卷调查中包含了碳酸饮料、粘附性食物(饼干、蛋糕等)以及糖类食品三类易致龋食品的问答,应答率为100%。结果显示6岁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1次以上的比例占44.4%,超过17%的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大于等于2次;其中每天进食2次以上碳酸饮料的学生与每天进食1次碳酸饮料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

2.2.2口腔卫生习惯有49.9%的学生每天刷两次牙,44%.7的学生每天只刷1次牙,而5.4%的学生从不刷牙;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用时方面,46.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1min或者不到1min,仅有25%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2~3min,两者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P0.05)。

2.2.3口腔保健知识本次调查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题目有6题,详见表。结果显示学生对刷牙及牙膏使用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作用,仅有28.4%的学生知晓。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 调查总体状况评析本次调查的1438名一年级儿童中,有超过90%的儿童患有龋病,患龋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差距很大,同时也反映了广西农村地区6岁儿童患龋情况严重。广西是农业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占全国的4.3%;在广西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年产量中,甘蔗所占的比例高达44%,年产量达到了7270万吨。该数据表明广西地区居民的蔗糖摄入量非常大,而在引起龋病的诸多因素中,糖类的摄取亦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学者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而且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口腔治疗及口腔保健服务。这些都影响到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3.2 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知识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其口腔健康行为存在相关关系[4,5]。①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影响着龋病的发生与发展,曾雄群[6]、黄薇等[7]研究发现摄入糖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相关,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受龋病侵犯。②刷牙情况:Wigen等[8]调查结果显示刷牙频率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显著影响,刷牙频率低的儿童更易患龋。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9.9%的学生能够刷牙2次/d,说明大部分儿童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而本次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刷牙2次/d的人数比例较低,而总体的龋病患病程度较重。另外本次研究发现每次刷牙时间超过2mi n的学生更不容易患龋,说明刷牙时间的长短对患龋情况有一定的影响。③口腔保健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都知晓什么食品对口腔健康不利,在饮食方面能正确选择,但是在刷牙及牙膏方面的知识缺十分匮乏。只有不到40%的学生知晓每天该刷几次牙,每次该刷多长时间,而超过70%的儿童对含氟牙膏没有正确的认识。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率较低。

3.3 政策建议①家长及老师都应在儿童的饮食方面多加监督,减少小孩零食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口腔保健常识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以提高学生们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学校负责人应要求或建议学校附近的商店销售健康食品。每个学期应设有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指导,鼓励学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早晚刷牙。②政府有关部门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农村儿童的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将口腔保健工作常规化,并将口腔疾病防控与医疗改革相结合,使得农村新农合能覆盖农村小学生的口腔定期检查、补牙、拔牙、洁牙等费用。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培训基层医师、教师、儿童保健相关人员,让他们承担部分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各部门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欧阳欣,朱瑾,冯娟,等.昆明市区12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88-90.

[2]梁远卫.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5-136.

[3]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69.

[5]Harris R, Nicoll AD, Adair PM.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Co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Suppl):71-85.

[6]曾雄群,林文红,范卫华,等.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43-147.

第6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 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 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 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竹芳. 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 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 730-173.

[3] Kamila, Plutzer, A John, et al. Reassessment at 6-7 years of age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itiated before birth to preven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 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 168.

[5] 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第7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口腔保健;儿童;食疗;口腔异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口腔保健科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口腔异味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年龄均在4~11岁之间。研究组男31人,女29人,平均年龄(7.61±3.21)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39±3.11)岁。纳入标准:①无早产儿;②年龄≤16周岁;③无先天性及后天性糖尿病、高血压、败血症;④对酒精无过敏反应;⑤对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影响测试的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如进展性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龋齿等)。两组患儿病因经诊断呈均匀分布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干预方法

对对照组要求每天早餐和入睡之前各刷牙1次,每次刷牙持续时间不低于3分钟,另外要求在每次餐后用漱口水漱口,漱口水配方选用0.9%H2O2溶液、2.5%NaHCO3溶液和0.9%的NaCl注射液,并叮嘱患儿及或其亲属要求患儿在口腔保健前后20分钟内禁止饮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加强饮食干预:①向患儿及其亲属讲解口腔异味的发病机制、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以及其对口腔异味的影响;②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肥胖状况、饮食爱好、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的疾病;③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对患儿饮食种类、总量、烹饪手段、进食方法等进行干预,要求在干预其间不得进食油炸类食品及高热量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减少碳酸类、单糖类食品及巧克力摄入;④为患儿进食提供温馨、愉悦的环境,尽量使患儿心情保持愉悦。

1.3口臭鼻测的具体方法及打分标准

对参加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3位口臭鼻测试医护人员均为不超过30岁的年轻女性,嗅觉正常,且至少参加过3年以上的口腔临床工作,无抽烟史,身体健康。要求所有测试人员在采集数据之前不可使用有味道的化妆品,且禁止口嚼口香糖或饮用咖啡等一系列会对数据造成影响的行为。对于同一位受试者,要求3位鼻测医护人员单独对其口腔异味情况进行打分,实验结果取3位测试人员打分的平均值。若任意2位或以上医护人员对同一位受试者的打分误差≥2分,则由测试人员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合理的数值。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与测试者之间用不透明的屏风进行间隔,让受试者在距离测试者鼻部7cm处缓缓吹气,随后由3位测试医护人员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在早上起床后未刷牙前进行,要求所有患儿测试前一天晚上至次日检查的时间段内不可刷牙、饮水、嚼口香糖、喝咖啡等,试验当天早晨不可食用早餐。在研究结果取3位测试医护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1.4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及口腔异味复发

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标准为“儿童口腔异味情况至少跨越了两个等级”,比如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轻度口腔异味”或“口腔无异味”则可以统计为取得显著改善,若由“重度口腔异味”改善为“中度口腔异味”或无任何变化则不计入取得显著改善。另外在本次研究1、3、6个月后对患儿口腔异味复发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并计算复发比例,若患儿在走访调查时的口腔异味严重程度高于出院时候的严重程度,则将其统计为“复发”,分别计算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的例数并计算其比例(复发比例=复发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5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由本院心理科3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完成,主要对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情绪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且协调的人格5方面采用口头咨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打分,每项内容满分为20分,5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若对任一项内容打分误差大于10分,则由心理咨询师再次进行测试并讨论,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值,最终结果以3位心理咨询师都能接受的一个数值为准,最终得分为5项心理调查内容分值的和。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运用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严重程度

干预前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口腔异味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研究组患儿口腔异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较而言研究组的口腔异味改善情况更加显著;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口腔异味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2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取得显著改善的时间间隔

对照组取得显著改善时间间隔高于研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情况

出院1、3、6个月后,两组患儿口腔异味复发例数逐渐增多,两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2.4干预前后患儿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干预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口腔异味的研究现状

口腔异味在成年人中是一类常见疾病,会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WHO已把口腔异味作为一种疾病进行报道[11]。有研究显示,我国有口腔异味者占到总人口的1/4以上,而欧美人口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更是达到了50%以上[12]。同样,我国儿童患有口腔异味的情形也不容乐观,在低于16岁的儿童中,有口腔异味的比例达到了17.33%[13]。儿童生性好动,代谢旺盛,在与同伴密切交往过程中极易被察觉患有口腔异味,并有被疏远、孤立和歧视的可能性,对儿童正常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极大影响。有70%~90%口腔异味来源于口腔自身的原因,比如口腔异味往往伴随着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而发生。另有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便秘、抗生素滥用等原因也会通过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而引发口腔异味[14]。食物不仅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其对人体代谢、免疫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有研究发现合理饮食对于抵御病毒入侵和细菌感染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免疫力[15]。为此,设想制备合理的食谱使口腔异味患儿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均衡和达标,可能对口腔异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3.2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对治疗口腔异味的作用

本研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的方法治疗口腔异味。正确、准时的刷牙可以去除口腔中大量的食物残留,破坏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是抵御细菌、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对照组患儿经过刷牙+漱口水联合作用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以食物干预,从根本上提高了患儿的免疫能力,构成了抵御细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研究组患儿在经过干预后,其口腔异味严重程度由(6.47±0.37)分减少为(2.47±0.17)分,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食物干预对口腔保健服务具有明显的作用。口腔异味的另一个特点是“易止不易治”。为此,本研究对患儿出院以后1、3、6个月的复发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复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口腔保健服务结合饮食干预有助于长时间抑制口腔异味的复发。

第8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龋病;活跃性;正畸矫治器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b)-0044-02

龋病是一种由于口腔中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牙齿的硬组织出现病损,主要的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而且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在50%左右,是口腔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儿童患者。有研究指出[1],接受过正畸矫治的儿童在矫治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发生龋病。笔者就此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正畸矫治与龋病活跃性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4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37例儿童作为观察组,未接受正畸矫治的37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儿童,男22例,女15例,年龄12~15岁,平均(13.7±1.2)岁;对照组儿童,男21例,女16例,年龄11~15岁,平均(13.5±1.1)岁。以上儿童均为恒牙列,经常规检查确认身体健康,无相关禁忌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儿童均分别进行变形链球菌菌落测定(Dentocult SM)、乳酸杆菌计数测定(Dentocult LB)和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测定(Cariostat)三种方法的检测,检测时间在上午9点左右进行,确保受检者未进食。在进行检测之前对其进行统一培训,确认Kappa值> 0.6则开始进行检测。

1.2.1 Dentocult SM检测 采用进口Dentocult SM标准试剂盒进行。让受检儿童咀嚼特质蜡块至少1 min,之后将检查木片放置在受检儿童的舌背,正反反复轻压10次确认已被唾液浸润后将木片放置于Dentocult SM试剂瓶中,在37℃的条件下培养48 h。参照说明书上提供的标准图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密集度及等级。

1.2.2 Dentocult LB检测 采用进口Dentocult LB标准试剂盒进行。让受检儿童咀嚼特质蜡块至少1 min,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唾液收集,将唾液均匀涂抹于对乳酸杆菌有选择性的培养基薄片的正反两面,放置于试管中,在37℃条件下培养4 d以上。参照说明书上提供的标准图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密集度及等级。

1.2.3 Cariostat检测 采用日本进口的Cariostat标准试剂盒进行。用棉棒采集受检儿童口腔中的牙菌斑,反复进行4~5次,确认已经采集充分后将棉棒放置于37℃培养瓶中培养48 h。观察并记录培养瓶中液体颜色的变化,与说明书上的标准进行对比并记录等级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三种方法所测不同菌落等级数据,比较两组儿童中2、3级菌落所占比例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Dentocult SM、Dentocult LB和Cariostat检查结果显示2级及3级菌落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3。

3 讨论

龋病的活跃性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新龋发生的频率以及龋蚀进行性发展速度的总体统计,简单的总结就是说机体对于龋病的易感性以及进展性的综合。龋病活跃性检测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机体对于龋病的敏感程度以及患病的可能性,目前临床上较为肯定的是Dentocult SM、Dentocult LB和Cariostat这三种方法[2],而且三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三种方法同时应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对龋病活跃性做出评定。

龋病在儿童时期是高发期,而且由于正畸儿童在配戴正畸矫治器的时候很容易由于酸蚀导致周围牙釉质的脱矿,再加上配戴过程中不方便进行口腔全面的清洁,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口腔自洁的作用,导致口腔中食物残渣、菌群以及其他物质的堆积,是引发龋病的诱因之一。

从本文数据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儿童口腔中2、3等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且从Cariostat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儿童的口腔环境更容易导致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扩展,从这两方面综合而言,也就是更加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此外,正畸矫治器的使用,也改变了机体牙面局部的理化特性,有文献指出这样很容易导致菌群的积聚,菌斑指数以及牙龈出血的概率都明显增加,牙龈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3-5]。

综上所述,进行正畸矫治的儿童的龋病活跃性明显高于未进行正畸矫治的儿童,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对此类儿童进行龋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儿童的口腔健康[6-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社区中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到龋病的危害性以及高危人群的特点,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此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够更好地控制龋病的发病率,保证儿童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燕,雷琼.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2):244-245.

[2] Canoglu H,Gungor HC,Cehreli ZC. Management of cervical root fracture using orthodontic extrusion and crown reattachment:a case report [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9,104(3):46-49.

[3] 陈空,周小苏,陈肖艺.前牙残根残冠在固定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0-32.

[4] 邓岚,李玉维.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在前牙错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90.

[5] 赵志雄,范新跃.正畸治疗对儿童龋病活跃性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07,5(4):49.

[6] 罗毅,章凯.电动牙刷对正畸治疗中防龋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59-60.

[7] 何洪旭,王伦海,王宏梅,等.学龄前儿童正畸治疗防龋措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44.

第9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儿童;牙颌畸形;矫治;预防;护理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

牙颌畸形是口腔科常见病,儿童牙颌畸形者约在30%~50%之间[1]。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对62例牙颌畸形儿童进行矫治并配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就相关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对633例儿童进行了牙科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儿童62例,占9.8%。男24例,女38例;年龄6~15岁,平均10.2岁。其中个别牙扭转错位25例(40.3%,25/62)、牙间隙宽13例(21.0%,13/62)、前牙拥挤12例(19.4%,12/62)、前牙反颌7例(11.3%,7/62)、深复颌3例(4.8%,3/62)、开颌2例(3.2%,2/62)。

1.2 方法

入院后行正畸治疗,旨在矫正个别错位牙,调整不协调牙弓与牙牙合关系,排齐牙列。

2 矫治方法及护理配合

2.1 取模前准备

①心理准备:取研究模和工作模是进行治疗的第一步。护士第一次接触患儿时,要耐心、和蔼,给患儿一种亲切和信任感以消除患儿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并针对不同类型儿童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态度。对好奇心强的儿童可尽量满足其要求,对胆怯型儿童要激励其好胜心等,以增强患儿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托盘的选择:儿童的特点是口腔小、唾液多,自我控制能力差,要根据患儿牙列大小选择合适的托盘,托盘边缘要光滑以减少刺激。③:取上颌模型时头稍向后仰,但不宜后仰过度,以免印模料倒流引起恶心。④家长的合作:由家长陪伴进行治疗有利于稳定患儿的情绪,对年龄较小患儿尤其如此。

2.2 取模

①印模料与石膏比例:一般印模料与石膏比为2∶1,调拌后3~5 min凝固[2]。②熟练操作:取模操作时动作要轻、快、准,托盘内印模料不可过多,托盘放入口内后,嘱患儿深呼吸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③取模时应设法使患儿放松,张口不能过大以免因口周肌肉紧张而使托盘不易放入。托盘放入口内后用食指伸入口内,由内向外轻轻抖动唇颊部,排出气泡。模型边缘应包括完整的唇颊系带。

2.3 戴矫治器

嘱患儿坚持戴矫,同时应让家长进行有效的监督。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矫治器因刷牙或进食不当等原因而造成脱落或受损,并定期复诊。

3 讨论

3.1 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遗传与错牙合密切相关,错牙合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②母体因素:妊娠期妇女健康与营养状况以及胎儿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与错牙合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③胎儿因素:胎儿在子宫内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各种疾病影响或子宫大小及胎位变化,对胎儿造成异常压力而压迫胎儿颜面部引起相应的畸形。④全身因素和局部疾病因素: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因素、传染病、颜面肥大症等均可影响患儿的颜面部发育。⑤发育障碍及缺陷:胎儿生长发育中腭突、上颌突、下颌突等各种突起的融合、牙胚及上下颌骨的骨化中心的形成等出现障碍时,也会产生多种发育障碍和畸形[3]。⑥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咬唇、咬物、玩舌、偏侧咀嚼等习惯会影响牙齿排列,导致错牙合。

3.2 牙颌畸形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3,4]

①影响功能:前牙主要的功能是切割食物、辅助发音。若前牙不整齐,开合时上下牙齿对不齐,就削弱了牙齿切割食物的能力;牙粒不齐也会影响发音,使说话、唱歌都受到影响;排列不整齐的牙齿咬合时易造成创伤而危害牙齿、牙龈的健康。反合、开合严重时咀嚼面积减少,咀嚼功能相应地降低,吃东西嚼不烂,增加胃肠负担而引起胃肠道疾病,妨碍营养成分的吸收,同时颜面畸形易给患儿心理带来障碍。②影响健康:牙齿拥挤时,既不易自洁,也很难刷干净。牙齿间积存的食物残渣不易彻底清除,为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③妨碍发育:儿童期身体各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前牙反合,下前牙咬在上前牙前方,阻碍了上牙弓的发育,限制了上颌前部的发育,从而造成面骨发育不良,面中部凹陷形成颜面畸形。

3.3 儿童牙颌畸形的矫正

①预防性矫正:在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采用各种预防性措施以防止各种畸形的发生,如替牙期在口腔内放置可自由摘取的或固定的装置进行咬合诱导等。②阻断性矫治:在牙列不齐发生的早期通过一定的方法阻断牙列不齐向严重方向发展,将牙齿、颌骨和肌肉发育导向正常。③生理矫正: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使用两侧后牙交替咀嚼、常闭嘴、用鼻呼吸、正确地发音等。④矫治器矫治: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适宜的矫治器进行矫治。⑤外科正畸矫治:对于严重的骨源性错牙合单纯采用正畸矫治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矫正效果,必须由口腔正畸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共同合作完成。外科正畸矫治一般在生长发育完成后进行,通常是在18岁以后,一般不用于儿童[4]。

3.4 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

①建立、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普及保健知识,以引起社会、家长及儿童对早期矫治的重视、支持与合作。②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期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对预防畸形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③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普查,发现牙颌畸形者给予早期矫治。④重视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医生要热情、耐心进行说服工作,让家长及儿童熟悉诊室环境,了解治疗过程,使其主动接受治疗。对有严重不良习惯且难以自行纠正的或已经形成牙颌畸形的儿童要及早进行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吴迪.青岛市学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抬畸形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85.

[2] 韩秀芳.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