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心理健康的含义精选(九篇)

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1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众所周知,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

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标:

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

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

修改目标:

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

修改价值: 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

例2 : 活动名称:禽蛋宝宝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

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

3.学习用蛋壳拼图。

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

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

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关系解析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 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第2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有无具体的标准呢?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律尚处于未知或知之不多阶段,同时受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的影响,故迄今尚无被世界各国、各民族公认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体系,人类迄今还难以像检查躯体健康那样检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智力正常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正常人(包括青少年和儿童在内)的智商必须在85以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规定,智商在80以上),这是智力正常的最低要求;70~79是智力缺陷的范围,已属心理缺陷;70以下则属于低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智商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但亦属心理健康范畴。

适应良好 这是指个体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和身心功能,达到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的和睦状态。

人格健全 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诸要素(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能平衡、健全地发展。

情绪稳定 心理健康者能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会有悲、忧、哀、愁等消极情绪体验,但能主动调节;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

意志健全 一个人意志品质的高低、强弱、健全与否,取决于以下4种心理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自控性、坚韧性。坚持自己的决定,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特点符合生理年龄”指两方面:一是个体的实际年龄必须与其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二是个体的不同心理发育期应表现出与该时期身份、角色相符合的心理特征。

第3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我们知道,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原定目标: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修改目标:1、认识常见水果。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修改价值: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例2活动名称:蛋宝宝的衣服(中班)原定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3、学习用蛋壳拼图。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例3活动名称:食物的旅行(大班)原定目标:1、知道食物所经过器官的名称和顺序。2、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进入”“送到”“排出”等动词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义。3、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奇妙的乐趣。修改目标:1、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排出”等动词的含义。2、能随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修改理由:原目标1难度过大,既无实现的可能,也无实现的必要;目标2的修改注意到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修改价值:幼儿健康教育不是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健康教育,幼儿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的必要性是确定教育目标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健康教育原本就是身体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关系分析从以上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践中有以“幼儿体育”替代“幼儿健康教育”的现象。这里就“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体育”的关系作一梳理。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其次,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几乎一直包含“健康教育”。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往往在论述“体育”时谈及“健康教育”,比如,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第5卷《体育》内容中包含健康教育;斯宾塞在《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也对儿童的吃、穿、用脑时间、生活作息制度、身体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关系等作了阐释;小原国芳将体育称为“健”的教育,认为体育包含运动与保健。再次,从相关学科或专业来看,“体育”与“健康教育”又呈现并列关系。医学专家所说的“健康教育”与“体育”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交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别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其理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可见,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仍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两门课程来看待,只不过认为两者具有“健康第一”的相同内涵。最后,从近年幼儿园课程改革来看,幼教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五大领域,隐含“健康教育”包含“体育”这一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作了这样的选择。笔者以为,幼儿体育与幼儿健康教育虽然都将各自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就实施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对幼儿发展的基本作用而言,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而言,《纲要》带来的启示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即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即保健和锻炼并重。由此可见,只重视幼儿体育却不重视幼儿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健教育,只重视日常生活中有碍健康的突发事件的补救处理却不重视开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促进健康的教育,只重视通过“健康课”教给幼儿健康知识却不重视通过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随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等,都是无益于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表现。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31第二,实践中有以其他某领域教育的目标取代幼儿教育目标的现象。比如进行饮食营养教育时,活动目标强调的却是对食物原料——植物或动物的探究兴趣,或强调进餐中的与人分享,而不够突出本应突出的健康饮食态度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有益前提或有益扩展,但对于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而言,最核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幼儿探究动植物的兴趣或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而在于幼儿对相应食物的主动接纳。有时幼儿园开展的某个效果不错的活动却连教师都说不清它究竟属于哪个领域,这种现象其实说怪不怪。说它怪,当然是因为其“四不像”——健康?否!社会?否!科学?否?综合?否!说它不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是“对幼儿发展有益”,而不是追究已经进行了哪个领域哪个范畴的教育。但是,笔者仍然担忧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是否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如果进行分领域教育,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含健康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和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教育意义,其次应当关注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尽可能挖掘每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不要人为割裂;如果进行综合教育,那么首先需要熟练把握各领域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域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寻找符合本园幼儿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将各领域教育加以整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和必要的。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能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的就不应当割裂(比如例2、例3),但不能为整合而整合,甚至有意拼凑(比如例1)。笔者认为,就目前幼儿园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没有绝对的领域教育,也没有绝对的综合教育,事实上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只不过其间的分合比例不同而已。“分”主要体现领域个别性,“合”主要体现领域之间的渗透性。个别性永远存在,渗透性也无所不在(除目标、内容的整合外,还可以是方法手段的整合以及环境创设方面的整合等)。幼儿健康教育是个别性鲜明的生活教育,同时它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渗透又是本质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4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学科教学由于“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而且因为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学科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语文学科性质来讲,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里的人文性,体现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是指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来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具体主张是: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化、人格化与个性化,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同样,语文素养也含有后天修养的意思,“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的三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穿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贯穿就是精神食粮的传授,实践证明,“好的学校教育会产生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中在阶段目标中多出提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为审美教育。通过对汉字的审美,达到对美丑善恶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然,汉字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汉字教学中也应注意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素养,利于帮助形成健康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是架起学生与人类文明思想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情趣,提升思想境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相关表述,但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更为明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表述揭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就是要形成良好地精神品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由于“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生受到某些挫折,经历若干坎坷,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一方面高中生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另一方面“要为高中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在艰难困苦中取得成就的人物的故事”,在这里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消除内心的不健康因素。我们古代讲“文以载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天衣无缝地结合,通过文章的阅读和教学,在字里行间、人物言行、环境渲染、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体验,方能体现文道合一的实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见一斑。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等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的。写作教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育人训练,“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在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梳理,而教师则是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教师在作文命题上,应更多的贴近生活实际;在作文评价上要增强正面刺激,尽量减少或避免反面刺激。同时,写作教学还涉及到对学生积累、思维、语言等的训练,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都是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渗透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在社会中就有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状况对个体全面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处理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人际交往主要是靠语言的,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详细的目标和建议,如“口语交际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口语交际并不是考试内容,这也导致了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忽视。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除了促进学生学习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3] 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叶少玲、火寿平、段蓉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5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1心理测评概述

1.1心理测评的含义

心理测评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定义引申出心理测评的定义。测量是按照一定规则对事物指派数字,参照这一定义,可以将心理测量定义为,根据心理学法则给人的心理特质指派数字,或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出数量化的价值。依据上述心理测量的定义,将心理测评定义为,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一定的操作手段,通过分析人的代表,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质和行为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估的行为。

1.2心理测评的特征

第一,心理测评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性,主要是指心理测评各个环节实施的标准化程度。首先,测评前保证所用的设施、工具、指导语等前期准备工作经过标准化检验;其次,评测时环境条件和时间控制必须标准化,确保测评对学生的刺激是客观的;最后,测评结束后评分计分、分数转化及分数解释必须标准化,以保证对测评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第二,心理测评具有间接性。心理测评是对心理特质进行测量和评估,只能通过有代表性的外显行为进行推论,这就决定了心理测评是一种间接的测量和评估,只能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属性;第三,心理测评具有相对性。心理测评不存在绝对的衡量标准。对被测者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形成一个连续的序列,每个人较他人而言处于这一序列的某一相对位置上。

2心理测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心理测评可以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为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综合了解提供了很大便利,但现阶段各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科学和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2.1测评量表选择过于单一

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1995年至2015年的期刊输入检索条件: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共查找到13482条结果。再继续对这13482篇文献增加检索条件:摘要包含“SCL-90”,共查找到1405条结果;增加检索条件:摘要包含“UPI”,共查找到212条结果;增加检索条件:摘要包含“EPQ”,共查找到126条结果;增加检索条件:摘要包含“16PF”,共查找到94条结果;增加检索条件:摘要包含“MMPI”,共查找到12条结果。可见,SCL-90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大学生心理测评的首选量表。但是运用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影响测评的准确性,单纯依靠SCL-90一种量表进行测评,不仅无法进行比对分析,也难以全面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测评集中选择一种量表,显然这种单一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无法对学生做出全面的了解。

2.2心理测评量表缺乏本土化研究

心理测评的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均出自西方国家的心理学,不能够全面适应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尤其是西方的测评量表不能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身心特点。心理测评量表的本土化研究主要存在跨文化翻译、修订与重塑不当的问题。首先,现存的一些跨文化翻译只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直译,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缺乏对特定的内容的推敲,无法做到精准地翻译。其次,在对已有内容进行修订和重塑时,不能恰当地在原有精华内容之上重新构造出新内容,修订过的内容缺乏实践的检验。

2.3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短缺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两千至三千个大学生建议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01年,我国西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希庭对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的七十四所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七十四所大学中共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四百五十三人,约合每所学校六人,但这其中大部分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基本上为兼职人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占了绝大多数,总共二百五十一人,约占55.4%;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总共九十四人,约占总人数的20.8%;排在第三位的是医务人员,总共七十九人,约占17.4%;剩下的是其他兼职人员,总共二十九人,约占6.4%。可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由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专职教师数量短缺,力量较为薄弱。

2.4常模老化问题

所谓常模,是指一种用来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评结果计算而来,它是心理测评后用于比较和解释测评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常模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能够代表一个地方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常模的有效期限在十年,超过十年就需要进行更新和修订。而我国部分测评量表的常模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不进行更新换代的现象时有发生。各高校经常使用的测评量表也普遍存在常模老化的问题,例如各高校使用频率最高的SCL-90的常模于1986年制定,至今已有二十九年。由此看来,我国大学生心理测评普遍存在着常模老化的问题。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运用心理测评的对策

3.1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量表

科学地选择和使用量表,避免对一种测评量表的重复使用。一方面在进行心理测评时,可以以其中一个典型量表为主,再筛选出两个左右的同类量表为辅,以增加测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将同一适用范围的量表进行排列组合。测评人员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科学选择量表,尤其注重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本土化程度。

3.2完善心理测评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和开发

首先,继续引进国外优秀的测评量表。国外在心理测评处于领先地位,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量表编制思路,为我国量表的自主研发奠定基础;其次,合理翻译、修订和重塑国外测评量表。培养跨文化翻译的专门人才,加强心理测评翻译队伍的建设;再次,加强本土化研究,自行编制量表。加强心理测评的理论研究,创新体系框架,编制适合国人的量表。最后,创设心理测评专业性研究机构,加大资金投入。

3.3提高心理测评专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

第6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第7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5月19日,xx县青羊驿镇中心小学开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学生营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餐盘3:2:1”,含义就是一餐当中主食、蔬菜、肉食的比例为3:2:1。

该校结合实际,围绕宣传主题,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等形式,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少吃糖、少吃盐、少喝碳酸饮料,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专家讲座视频,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了解平时所食用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蛋类等都含有那些营养成分,如何合理膳食,普及健康知识。三是抓好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根据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和学生的营养标准,荤素、粗细合理调配膳食,平衡健康。耐心指导学生科学进餐,落实光盘行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学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讯稿(2)

在第24个“全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万佛湖镇中心小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营养知识宣传活动。

今年的学生营养日宣传主题是“健康餐盘3:2:1”,其含义是一餐中主食占3份、蔬菜占2份、肉类占1份。

为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学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爱卫生的良好习惯,万佛湖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早操、黑板报、电子屏幕、主题班会等宣传平台宣传营养知识,并要求各年级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会为学生开设青少年膳食与营养知识讲座。通过讲座向学生宣传均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知识,提倡安全营养饮食、远离垃圾食品,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尤其是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营养知识传授给家长,改变家长的饮食观念,使家长树立科学的饮食观,让家长为家庭成员提供科学合理的一日三餐。

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营养认知水平,促进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为现在和将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讯稿(3)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全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是: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托起祖国未来。为了让孩子们具有正确的饮食营养观念,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在“全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杨口小教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杨口中心小学组织各班召开“营养与健康”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向学生们介绍豆浆、蔬菜、肉食类、香菇等食物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作用,从均衡营养的角度阐述了合理膳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校还进行了“小学生水果摄取习惯”的抽样问卷调查,教育学生多吃水果。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学生充分认识了营养健康的重要性,做一个营养全面、健康的小学生。

杨口先进小学举行以“我营养,我健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下发学生营养宣传材料、张贴学生营养餐摄入标准、召开营养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绘制营养健康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营养健康的重要性与日常如何处理好营养吸收与健康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8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在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生活和工作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也遭受了无法避免的心理负重和挑战。这一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青少年,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伴随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同,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有效实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

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有益于利用和开发显性课程中蕴含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内在价值得以更深入、更全面的体现。

其次,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可以把笼统的、抽象概括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逐级具体、细化,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并通过结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第三,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运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指导课堂管理实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身心的放松愉悦、师生的交流互动、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第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中,进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应用研究,以指导教学实践,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

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供理论依据。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教育教学理论当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在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下,与周围环境中的同学、老师交互作用,共同协商学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从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出发,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有创造力,有自主性、人格健康发展的自由人。

上述两种教育教学理论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发展,成为自主、人格健康的个体。而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学科教学内容提供良好载体。社会科学类学科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同时自然科学类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艺术、体育类课程则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影响生理,促进认知,改善情绪状态,调整行为方式。美术课中绘画的色彩和线条也能唤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美术作品的鉴赏更是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至于体育课,有学者认为更是蕴涵着促进智力发展、调节消极情绪、锻炼坚强意志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

(3) 学科教学过程提供丰富资源。在教学过程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科渗透模式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模式。教师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专业心理课,这种渗透是在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

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在学科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之间要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第三是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指出,要有意识地选取教材内容,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避免因缺乏系统性而造成顾此失彼和轻重失衡的弊端。

第四是自然性原则。该原则指出,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的特点,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到非常自然。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

实施学科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相应地,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能力 。

(2)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法

怎样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在教育实践中,途径与方法很多。根据我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和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的特点,主要的途径与方法是加强职前培养、进行入职辅导和开展在职培训,沟通职前初步形成、入职基本形成和在职提高完善三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实现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全程培养。

2、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知、情、意三个领域。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目标都应同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层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科学地设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是心理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科教学的内容,贴标签式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二是心理目标要结合实际,不能套用相同的模式;三是心理目标要以认识目标为基础,要知、情、意相结合,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

3、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策略

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还是体育艺术类课程,虽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认知内容,但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隐藏在教材中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顺其自然”地加以有机渗透。

4、与教学过程有关的策略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加以渗透。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努力建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用体系,以开放、互动、创造性的教学, 使原先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刺激的封闭教学, 变为师生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示。

第9篇:心理健康的含义范文

烟草平包TRIPS协议商标使用必需性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11年出台“平装烟”法案,根据该法案,从当年12月1日起烟盒包装统一为橄榄棕色,不准印商标、不准印品牌图案和颜色,品牌名称一律为标准化字体,附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和图片。法案同时要求,包装上的健康警示和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必须占包装正面的75%,包装背面的90%。该法案遭到烟草巨头的强烈反对,也触犯了各大烟草出口国在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的利益。洪都拉斯、多米尼加、乌克兰、古巴等国分别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磋商请求,认为澳大利亚相关法律对烟草产品及其包装的限制违反了WTO相关条款。

一、关于商标使用的争论

TRIPS协议第20条是有关平包措施最核心的条款,它规定“商标的商业使用不应受到不合理的特殊要求的妨碍。例如,和其他商标一起使用;以特殊的形式或方式使用,从而使商标将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受到损害。这一点并不排除对商标的使用作出如下要求,即在使用一个能够区别一个企业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商标的同时,使用一个能够辨识出制造该产品或提供该服务的企业的商标,但是两者之间不必要求有某种联系”。第20条没有定义什么是“妨碍”。然而,根据其字面含义,“妨碍”仅指对商标使用有约束或限制效果的要求。如平包措施的要求,实际上构成了对商标使用的完全禁止而不仅仅是“妨碍”,它是TRIPS协议下不允许存在的对商标所有人权利的严重干涉。然而,似乎妨碍的程度与是否该措施本身被第20条包含没有什么关系。第20条适用于政府所采取的可能达到禁止商标使用程度的措施。禁止使用意味着根本的阻碍。它可能构成更高程度的阻碍,那么对合理性程度的要求也更高。平包措施损害了烟草商标区分不同生产商的烟草产品的功能,事实上这些商标将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即区别不同的生产商,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辨别他们所购买商品的来源及质量。甚至平包措施还要求商标名称使用特殊的形式,规定了特别的类型、颜色和字体。相应地,像平包措施这样的特殊要求符合第20条要求下的不合理“妨碍”。

另外,平包也措施清楚地符合该条款所明确禁止的“特殊要求”。在“印度汽车案“,也是至今唯一解释TRIPS协定第20条的先例,专家组对“特殊要求”做出了说明。专家组并不认为印尼补贴项目的实施构成第20条下的特殊要求。因为参与该项目的公司完全是自愿性质,而且完全知晓他们使用自身之前存在的商标将会产生的任何影响。相反,平包措施从本质上则是针对所有烟草公司及商标的指令性措施,是出于强迫的不得已行为。

“不合理”的含义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解释,在WTO争端解决中也没有先例。在此存在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即第20条所列的三种特殊要求的例子就是在贸易中不合理妨碍商标使用的例子。因此,如果平包措施符合其中任何一种,它就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就文案而言,平包措施属于第三种特殊要求。它很明确的对烟草商标的区分性有所损害。有人主张第20条总所包含的三种特殊要求永远都不可能合理,然而这种说法是违背了该条款的措词。针对这种说法就引出第二种解释方法。即第20条这样规定,商标的使用“不能不合理的被特殊要求所妨碍,例如”这三种情况,是对构成“特殊要求”的情况进行列举性说明,而非一种“不合理的特殊要求”。如果TRIPS协议起草者意图将这些特殊要求划出合理的范畴,他们将使用明确的措词来达到此种目的。这些例子中没有对限制商标使用赋予潜在的合理性,因此“不合理”是一种单独的资格要求。哪怕这样的说法不被接受,根据具体的案例来看,该措施也不可能在第20条的规定下认为合理,因为这种合理性必须考量“妨碍”所造成对商标区分性的损失的比例性,如果损失越大,那么合理的可能性越小。对于本案而言,平包措施实际禁止了烟草商品商标的使用,造成了消费者无法像以前一样很好地区分不同商家的产品。这也严重打破了公共利益和私人知识产权利益的平衡。

在其他方面,平包措施同样不合理。首先,没有证据表明该措施会降低吸烟的几率,因此是否能达到减少吸烟的目的存疑。其次,其他不会损害知识产权的措施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例如政府所推广的教育性活动和在香烟包装上实施健康警示标志。在任何情况下,平包措施都不应因为其所追求公共政策目标的正义性而被断言合理。

二、关于公共健康豁免的争论

根据以上分析,平包措施的合理性已经遭到否定,其对TRIPS协议第20条的违背已经成立。然而,对于此案的分析不止于此,而是进入到另一环节,即援引公共健康政策的豁免条款。正如GATT第20条为成员国提供了一定条件的豁免自由,在知识产权领域也有类似的兜底条款。那么现在就存在一个两步的审查过程,首先,哪些法律依据能够成为公共健康例外的支撑;其次,平包措施是否可以公共健康援引这种例外。

(一)公共健康豁免的法律依据

TRIPS协议第8条第1款规定:“成员可以在其国内法律及条例的制定或修订中,采取为保护公众的健康和营养,以及为促进对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之领域的公共利益所必需的措施,只要该措施与本协议的规定一致。”如以上措词说明的,第8条第1款不构成对TRIPS协定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例外条款,而是仅限于原则上的指导,并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相关公共健康措施是保护公共健康所必需的;(2)这些措施必须符合TRIPS协议。应当说,TRIPS协议所规定的这一例外,比WTO其他协定中所规定的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的适用条件更为严格。WTO其他协定中所规定的公共健康例外条款只包含了“必要性”标准,即应当是为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但没有包含“相符性”的要求,即不存在“与本协定的规定一致”的用语。虽然第8条不同于GATT第20条和GATS第14条,没有在TRIPS协定下对具体义务进行豁免,但可以为其他条款的解释确立指导性原则。

另外,也有学者主张《多哈健康宣言》也应被有所考虑。《多哈健康宣言》第4条规定“我们同意TRIPS协议不能够也不应该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以保护公共健康。因此,在重申对TRIPS协定承诺的同时,我们确认该协议能够也应该在解释和执行方面支持WTO成员保护公共健康的权利,特别是促进获得药品的权利。”此条款不是对TRIPS协议条款的修改,也没有改变TRIPS协议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虽然从形式上来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的法律约束力,但不可因此而否认其法律效力,因为它是由代表WTO各成员的部长们经过协商所达成的,反映的是全体WTO成员的共同意愿,实际上构成了“成员方关于条约解释或条约条款适用的系列协议”。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a项,在涉及成员各方因为公共健康而对TRIPS协议相关条款的适用发生争端时,《多哈健康宣言》的内容应该被纳入考虑。由此,第TRIPS协议第8条以及《多哈健康宣言》第4条可以确认第20条是可以用于保护公共健康、对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的弹性条款。

(二)平包措施与公共健康例外

鉴于TRIPS协议下公共健康弹性条款的权利范围并不明确,GATT第20条b款就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在之后的案例中,关于援引例外条款并非都得到严格遵守,但他们仍然具有说服力并且为WTO成员创设了合法的例外。专家组也经常根据过往案例来解释WTO协议中相似的条款。GATT第20条中包含的“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以及其他WTO协议中的“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而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例外性规定。从严格条文意义上讲,在这些规定中,没有出现“公共健康”或“公共健康例外条款”这样的措词。但是,由于“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条款就是为了公共健康的目的,在国外WTO法研究中已经约定俗成地把涉及“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称为“公共健康目标”或“公共健康政策”。公共健康例外条款服务于两种对立统一的目的:一方面,允许各成员为保护人民的生命或健康,可以暂时停止施行WTO义务;另一方面,确保援用善意行使其权利,并尊重其他成员在WTO下的权利。

根据以往争端解决机构案例,要成功援引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特别是要成功援用GATT第20条第2款“为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证明有关措施正当,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和健康;第二,该措施是为了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GATT第20条b款规定当成员国施行某种措施是“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就可以免除遵守GATT协议下的义务。从措辞来看,“必需性”的审查标准高于TRIPS协议第20条的“合理性”。但在笔者看来,TRIPS协议第20条的合理性讨论已经在上文中进行,而此处对于“必需性”的讨论是对于该条款的救济。如果烟草平包措施是为了达到公共健康的目的必需施行的措施,那么其已被否定的“合理性”就能重新得到承认。否则其还是违背了第20条所规定的义务。因此,这种关于审查程度的比较于此处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实践中,公共健康例外条款的援用方应对有关的健康风险的存在提出初步证据,如果被援用方并未反驳这一初步证据,同时,有关科学专家的意见也确认该健康风险,那么争端解决机制一般都认定该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在“泰国――香烟案”中,GATT已经对减少烟草消费是否是GATT协议第20条b款合法的公共健康目标进行论证。同时,专家组采信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构成公共健康的威胁”的结论,并进而肯定泰国的旨在减少烟草消费的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属于第20条b款的豁免范围。同理,本案中,出于保护人类生命或健康的目的而进行平包措施具有正当性。

“泰国――香烟案”专家组认为,有关进口限制,还有在下列情形下才被视为是第20条第2款下所“必需的”:即不存在可合理地期望援用方法采取的既能实现其健康政策目标,又与GATT基本义务相一致的替代措施,或不存在对GATT基本义务的违反程度更低的措施。在考虑这种替代措施时,需考虑执行的困难度和替代措施能达到争议措施所追求目标的程度。在1996年“汽油标准案”专家组认为,要审查的不是政策目标,而是为实现该第20条中列举的目标的措施的必要性。对被诉方美国而言,如果存在可合理获得的与GATT相一致的或更少不一致的措施,就不能满足“必要性”要求。

对于第20条第2款下的“所必需的”要求,在“欧共体石棉案”中,根据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定可以得知,在考察第20条第2款“所必需的”要求时,要考虑“与WTO一致或更少的不一致”标准,而这一标准又包含了三个要素:首先,有关替代措施与WTO规则相符或不一致程度更低;其次,是援用方“可合理获得的”;第三,能够实现援用方期望的公共健康保护水平。概括来说,“与WTO一致或更少的不一致”的要求是一项整体性的审查,而在具体案件中考察是否有更符合WTO相关规定,同时能达到所追求目标的替代措施存在,则要进行个案分析。通过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在“石棉案”中,上诉机构强调,需要考虑旨在保护的“公共健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公共健康目标越重要、越关键,争议措施越容易被认可为“所必需的”;同时,还要考察该措施有助于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有助于实现的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接受为“所必需的”;最后,还要考察有关措施对国际贸易产生的限制作用,即该措施对进口产品产生的限制作用越低,越容易被接受为“所必需的”。

根据以上结论,考察烟草平包措施,WTO成员国根据第8条第1款援引公共健康措施必须证明该措施是保护公共健康所必需的。与GATT第20条类似,“必需性”有两层含义。第一,该措施与公共健康保护有因果联系,即该措施能实现所追求的公共健康保护的目标。鉴于没有研究表明平包措施将导致吸烟几率下降,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一点很难证明。专家组可以进行调查,根据专家意见或者先前的经验来查看,这样限制贸易的措施是否能够达到其所宣称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又要进一步考量其所追求的减少吸烟目标的重要程度。第二,保护公共健康的措施需要是对知识产权限制最小的。这些对知识产权限制较小或基本没有限制的措施都已经被相关成员国实施。因此,平包措施显然不是最小限制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