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电子商务研究生精选(九篇)

电子商务研究生

第1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1469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81万,相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4.0个百分点,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3.1%;我国网站总数为294万个,相比较前半年增长9.6%。电子商务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率也相当之高。截至2012年年底,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达到了91.3%,其中使用互联网办公的比例已经达到78.5%。

一、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在网络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以实现价值增值为目的,关系密切的一系列企业和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成的复杂有机经济联合体。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四类“种群”成员构成,分别是领导种群、关键种群、支持种群、寄生种群。

本文根据Moore提出的商业生态系统发展进程,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开拓阶段、扩展阶段、协调阶段、进化阶段。值得提出的是,不同于传统的商业生态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路径是循环往复的,在第四阶段结束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另外,存在跨越式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如出一辙。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系统内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其他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系统内部的合理性及环境动态变化的直接影响。

(一)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外部环境的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信息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及社会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合理性

1.领导种群的能力

在开拓阶段,领导种群以某一细分群体为客户,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或服务的高附加值吸引必要的参与者并确立该生态系统的战略方向。高能力的领导种群使得初步形成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生存下去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在扩展阶段,各种群开始成长或涌现,此时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升级,需依靠领导种群的核心竞争力来确定此生态系统的竞争地位。在协调阶段,前一阶段关键种群的大量繁殖和支持种群的成长及寄生种群的出现,使得规模蓬勃增长,系统内种群的利益争夺产生的竞争和冲突日益明显。此时,需要领导种群对系统规则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在进化阶段,系统受到外界新模式、政策规定等致命威胁,系统必须颠覆性地改变原有模式,这就需要领导种群发挥领导才能,率先察觉潜在的致命威胁,及时制定变革战略并实施该战略。

2.种群的多样性

在开拓阶段,种群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协作,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其能够正常运作起来。在扩展阶段,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加剧。基于分工理论与网络外部性理论,种群的多样性决定了系统的竞争力。在协调阶段,多样性带来的内部竞争,冲突不断产生。但是,正因如此,多样性也带了完全竞争,关键性、支持性和寄生性企业能够在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优胜劣汰。在进化阶段,要注意多样性的发展是否过剩,防止“搭便车”的行为存在,因为这会给整个生态系统的变革带来困难。

3.种群之间的协调关系

种群之间的协调机制是发生在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演化进程中的,从领导种群引进第一个物种成员开始,协调机制就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但是,协调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还是在协调阶段,此时物种成员急剧膨胀,各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目标,不仅互相之间可能产生冲突,而且还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内部合理性

1.确立领导种群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领导种群在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领导种群应专注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发挥平台优势,注重服务创新,积极为其他种群成员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创造价值的平台。

2.加强种群成员之间的内部制衡

企业间的相似性增大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要么实现合作共赢。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必须加强种群成员之间的内部制衡。随着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的加大,内部制衡使得相似性降低,竞争程度相应减弱,从而实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

建立包括信任、利益、信息、运作的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不仅需要协调各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且需完善整个系统的利益分配模式,且尽可能降低成员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运作的协调是建立在物种丰富且完善的基础上的,通过领导种群的关键力量创建、培育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协作环境,加强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4.明确本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路径不同于传统的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循环往复、跨越式发展路径,所以每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发展路径都不一样,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领导种群不能依照自身所处系统的历史阶段,也不能依照其他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来制定自身现阶段的战略,而应该在明确所处的发展阶段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二)提高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外部适应性

1.优化信息资源环境的共享

为避免出现信息泛滥或信息分布不均,系统可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系统,由专门的组织运行信息搜集与共享的功能,保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实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2.加入并建立开放、统一的标准

标准不统一会加大用户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成本,阻碍系统对新用户的吸引。只有采用开放、统一的标准,电子商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网络外部效应,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法制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和信用问题。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领导种群必须一开始就注意培育一种重法守信的氛围,增加全系统的守法诚信观念,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Moore J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J].Fortune,1996(04).

[2]杜国柱,舒华英.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7).

[3]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第2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Twain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年4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如Mondex)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如E-Cash和Cyber-Coin)。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Mondex即是E-Mondex(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Cash是由Digicash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20%,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年6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年6月底,全国共有55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3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亿元,仅2003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9万个,商户约10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9万台,销售终端33.4万台。

3.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15%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年有约10%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旭涛,沙济彰.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0(1)

2.翟凤荣.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价值工程,2000(5)

3.白静.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甘肃理论学刊,2001(5)

4.陈红.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广西金融研究,2001

5.许小勇.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浙江金融,2001(2)

6.潘郁.网络经济———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第3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生态链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生态

分类号 G250.252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Chen Minmin, Shao Bo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classifies related articles by the statistics and induction, reveal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and points out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study.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re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ombi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creating core research groups to promote the core influence.

Keywords E-commerc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Information ecosystem. Information ecology.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可谓是不负众望,硕果累累。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仅11月11日淘宝就创造了191亿的交易业绩,远超美国2012年“网购星期一”15亿美元交易额水平。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增长27.9%[1]。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电商企业抓住了商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上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与转化也持续地发生创新与更迭。从信息生态的视角研究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模式演进和信息流转显得尤为重要,而将处于竞争与协作关系中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独立出来研究必将成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研究中的关键。

信息生态链(information ecology chain)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生态(information ecology)概念的提出相继产生的。目前,国外学者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信息生态,专门诠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文献较少,虽然国内对于信息生态理论研究起步晚于国外,但在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却慧眼识金抢占先机。早在1998年,我国李美娣就在其信息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信息生态链的概念[2]。信息生态链是存在于特定的信息生态中的、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信息共享系统[3]。2002年之后,国内对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逐步开始,大致集中在从概念、本质分析、类型划分、构成及流动方向及其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的描述,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本文尝试在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文献的分析统计与主要内容的归纳,了解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现状,掌握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文献检索情况与分析

笔者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中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外文文献的检索,输入(“E-commerce”OR“E-business”)and(“information ecology chain”)等类似的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4月23日,得到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的外文文献3篇,Xiong GJ[4]在介绍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提到了信息生态链概念,Phan DD[5]分析了因特尔公司成功的信息生态系统案例,可见国外在具体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国内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笔者通过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个主要的中文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作为“主题词”“关键词”和“篇名”等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3年4月21日,得到相关文献89篇,笔者经过仔细地阅读所得文献,考虑到主题相关度、文献被引频次、时间等相关因素,对检出文献进行精心筛选和去重,最终确定了30篇中文文献,以这些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关内容的统计分析和研究。

1.1 文献数量随时间分布情况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自2002年之后成为国内的研究新课题,笔者将文献按照发表期刊类型大致分为四类并绘制了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通过对样本文献发表时间走势的描绘,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随时间分布的情况,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由图1可见,2009年至2012是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2009年的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2011年,而最早将电子商务与信息生态链明确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章出现在2003年的经济类文章中,图书情报类的文献出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相对经济类文献较晚。总体来说,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未来的文献数增长指日可待。

1.2 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文献的来源期刊情况的分析,可以探究不同领域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情况,明确研究主题文献的空间分布,揭示研究主题的主要刊载期刊。笔者将30篇样本文献根据其来源期刊学科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分别是:经济类、图书情报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与信息类。其中来源于经济类期刊的文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主要刊载的期刊有:《经济实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中国商贸》《现代商贸工业》《商业时代》《中国经济信息》;其次是图书情报类的文章,占总数的26.67%,核心的期刊主要有:《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其中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发表了3篇;另外还有一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分别发表在《软科学》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上的3篇计算机与信息类文章。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研究阵营还是聚集在经济和图书情报领域的。

1.3 文献关键词分析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6]。笔者基于文献题录信息的挖掘技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的三大数据库导出文献题录信息,利用SATI①软件进行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然后运用SATI软件的Netdraw②功能实现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谱的构建,进一步揭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研究之间的联系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研究文献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谱

由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之间的关联还不够密切,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三者之间形成交互圈,电子商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理论、生长模型、企业价值等方面,企业生态圈和信息管理之间也进行了研究的交流,而在企业经营、战略资源分配、信息生态因子方面的研究略显独立,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研究分散核心研究优势尚未突显。

2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2.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却有很多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如: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生态等。

胡岗岚[7]认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关系密切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超越地理位置的界限,将互联网作为竞争和沟通平台,通过虚拟、联盟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结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张向先[8]、周璇[9]等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人之间以及信息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王晰巍[10]、汪景粱[11]等对信息生态因子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晰巍等人认为信息生态因子是指信息生态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包括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灵魂”,脱离了信息生态链,任何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都无从谈起。

2.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及构成

2.2.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

实现同一链条和相关链条之间的信息流转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功能实现的本质,而其本身必须具备一些特点。国内学者对其特征的归纳比较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是:徐绪堪[12]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一般特征,即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张向先[8]在认同他们的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同性。

2.2.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以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为基础,张向先[13]、郑金帆[14]认为信息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社会体系有四个组成成分: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信息环境;张向先[15]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由主干链和支撑链组成,主干链由信息生态环境的四个组成成分相互寄生、共生和转化而来,而支撑链由内外部的信息环境所组成,主干链和支撑链共同组成了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生态链。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中各节点发挥效用离不开以基础网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支持。

2.3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与模型构建

2.3.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和演化形式

信息在不同信息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信息流动,而在信息生态链的节点上主要是信息的转化[16]。郑金帆[14]借用生态链的原理,描述了信息生态链的三个构成:信息企业、信息机构、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流动方向;张向先[15]强调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的组成要素,用“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顾客”这样一条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来表示以互联网条件下虚拟交易为本质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转方向。信息链的动态演化可以从信息链节点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对信息链功能、结构的影响来考虑。张军[17]等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动态演化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特别的描述。

2.3.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构建

关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的构建,各学者研究的侧重不同,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电子商务系统生态链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生长模型的分析、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技术框架、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模型设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等相互联系的方面。

王晰巍[10]等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特点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为主体构建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图;马捷[18]在知识流程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图;徐绪堪[12]结合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特征,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长模型,构建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生态循环模型;王俊[19]应用序参量理论对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设计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的价值协同机制框架,构建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建立在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的基础上,郑絮[20]、刘鲁川[21]、张海涛[22]等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王娜[23]在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网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模型图。

由上可见,各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构建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核心内容却一致地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生态系统模型内外部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终端消费者在新时代下的新需求。

2.4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具体应用的实例分析

纵观文献样本,笔者发现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尤其以阿里巴巴的商业系统为典型案例的研究居多,其次是以淘宝网为例,以及近期分别以奇虎360和大学C2C商城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信息生态理论为主的分析研究。

谈进[24]、胡岗岚[7]结合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目前最成功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关系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协调机制、运作协调机制在整个生态系统起到的作用。乐天舒[25]将阿里巴巴的五大业务比喻成“达摩五指”,考究马云的商业逻辑、绘制阿里巴巴的商业梦想,将其商业模式归纳成一个CBBS的生态链。王晰巍[10]、张向先[8]都以淘宝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淘宝网中的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诠释淘宝网的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情况。与前面学者分析应用的主体不同,汪景粱[11]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生态模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影响因子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因素,并结合“大学生C2C商城”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其成功运营的信息生态因子和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任翔[26]基于云安全技术的防毒软件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我们熟知的奇虎360公司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模式进行了分析。

众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实例研究丰富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当今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3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3.1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已经产生了一些颇具价值的成果,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1.1 概念的重复研究,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明显

我们在肯定学者们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所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研究的关键词仍然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两个概念之间,对一些名词的界定尚不明显,出现相同概念的重复研究的现象,譬如: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环境和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这些概念的定义不明确,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清晰,容易出现换个主题名词的重复研究。

3.1.2 理论研究居多,实证分析较少

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界定、特点和构成、形成演进和运行机理、模型构建这样的理论层面,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案例较少,虽然已经结合了著名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实例分析,但是模式的构建和信息影响因子的分析略显重复,总体来讲,定性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偏少,所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3.1.3 研究重点分散,核心研究尚未形成

由绘制的关于文献关键词的网络关系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分散,各学者研究重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有学者为了标新立异另辟疆土,研究的中心内容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研究的理论核心区和研究的核心人物群,此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概念整合和拓展别人研究成果的表面,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值得深究。

3.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改进策略

3.2.1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避免信息孤岛

学术交流和合作是研究保持新颖性和创新性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专研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持,各学者的研究除了要有个人独特的创新点之外,也要加强与各领域优秀学者的交流和合作,取其精华,把握相关联学科的最新脉搏,避免闭门造车式的低效率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研究的深入,带动相关学科的学术进步,在协作与竞争中求发展。

3.2.2 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理论运用于实践,再完美的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应用的检验都只是空中楼阁,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尤为明显,加强理论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在电子商务实例中具体应用的分析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类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例如慧聪网、物友网、中国制造交易网这类以B2B为主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链发展模式也是可以考虑的,从整体来把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生态链模式现状,追求定性研究与实例应用研究的相结合。

3.2.3 建立核心研究群,推动核心影响力

结合样本文献的被引情况、作者的文献发表量、作者单位的分布情况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相对分散,文献质量也是良莠不齐,除了吉林大学的张向先、郑絮发表了三篇文章之外,其他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研究人物和研究单位,核心影响力尚未形成。笔者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以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研究为核心的研究群,形成核心研究影响圈,以核心研究推动整体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实现原始理论与跟踪理论相结合。

第4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技能;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融合,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一种崭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随之而来引发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不能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要求。因此,要求高校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培养人才脱离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这是创设该专业的初衷,同时也反映了基本的经济学供求原理,即人才的供给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面向需求,而当前却存在着学校与企业之间互不沟通,而企业是人才需要的摇篮,也是专业设置的基础。脱离了企业需求就等于脱离了实际,等于闭门造车。这样校企距离越来越大,学校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往往难以融为一体。

(二)人才目标定位大而空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内容几乎遍及整个经济领域,包括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因此,容易导致高校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学校甚至不能很清楚地说出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究竟能够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者培养目标比较宽泛,试图培养出“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融合网络、营销、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一体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那么在专业思想、课程设置上都会出现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会缺乏侧重点,没有划分主要和次要学科,盲目追求所谓复合型人才,实际上大而空,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三)课程设置混乱

当前,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人才要求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将现有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简单放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第二,课程设置重视书本知识而轻实务部分,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训;第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再加上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务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不能得心应手。因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培训,懂管理的老师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造成电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和简单的组合。

(四)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不够

目前,许多学生只有理论上的电子商务,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概念模糊,存在着不确定性。很多高校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不理解现象严重,存在着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环节,而电子商务方面的教材本身又存在着偏于定性方面的描述,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没有为电子商务学生创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实践环节只是以软件模拟实验为主,且软件设计的比较简单、陈旧、甚至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在电子商务实习、创意、兼职创业等方面缺乏实践体验。

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研究

(一)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实务性、复合型、多元化特征。实务性特征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在培养过程中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并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复合型特征反映的是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不但要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还要求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多元化特征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方面、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 有些岗位需要网络技术过硬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有些岗位则要求精通商务运作规律的电子商务人才, 有些岗位还侧重于需要掌握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

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岗位要求的特点,设置不同人才类型和专业培养方向,针对于不同人才类型而设置不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具体做法:1.对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实施商务运作的需求。2.对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 懂得电子商务具体业务活动,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3.对于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理解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这一人才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其它两种类型。

(二)设立实践技能培养方案

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后,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多学科教师队伍, 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而且还精通某一具体行业知识,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所成就;其次,要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要真正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面,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不同方向人才的专业化需求。

1.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素质是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可以重点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观摩和相互交流。建议任课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实践课开始,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第二,要经常展开一些学术交流。比如, 经常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术带头人进行交流,就实践培养方案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换意见,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到国外去实地考察等。第三,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项目。青年教师应考虑抽出一定时间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吸收一些企业专业工作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以缩短市场与课堂的距离。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但要使课程设置合理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案例实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将自身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面临不同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按学生人数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学生的培养经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将这一经费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创建网络商店等。

第5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关键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合作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78-01

一、电子商务专业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网购步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交易额为4980亿元,2011年达7826亿元。2012年,仅阿里集团的销售规模就将突破1万亿,全国电商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突破5%。并越过5%这个临界点,网购将呈现爆发之势,并开始产生全局影响,成为改变中国零售业格局的起点。可以说,电商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商业的生态。

面对这日益飙升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更应该注重对新生力量的培养,但相比之下电子商务专业型教育人才的稀缺、培养方式的滞后性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新兴力量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各高校更是看法不一。在这些不同看法中就产生了很多很严重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学校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形式,在高科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专业型人才显得极度缺乏,面对着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电子商务这一专业的这一现状,电子商务教师,师资力量显得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只针对书本上的教学进行讲授,所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严重缺乏。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厌学情绪更加严重,有些人甚至认为日后不会从事此类工作,所以干脆不去学习。这不仅对学院生源是一种损失,跟加是现代社会中电子商务产业新兴力量的损失。

(二)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

根据调查,由于电子商务是现代新兴高校专业,很多学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并不了解。学生在高考后报专业时也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因为学校而报,有些因为分数而报,有些更是因为所报专业不能录取而进行补报时才选择此专业。直接进行报名的寥寥无几。

在学生不明确的选择后,导致了其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不足,学习的兴趣也就不高,学习氛围更是变得很差。逃学,厌学现象频频发生。

(三)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动态

目前电子商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新闻日益更新。商机瞬息万变。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就显得严重不足,无法与时代接轨。

三、电子商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以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学生在学校时可以学到电子商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寒暑假的时间里,学院还开设第三第四学期,主动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寻找实习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 进行前瞻教育,引发学生兴趣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正式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前都要在专业长的带领下进行职业前瞻教育,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电子商务产业,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专业,从而到喜爱电子商务专业。最终能够很好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

(三)开展实训课程,促进学生学习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实训课,让学生组成团队,外出进行市场调研,调查研究具有时效性的电子商务行业信息。并在实训课后进行总结汇报,将材料总结成报告,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实践动手的能力,而且组成团队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正可谓一举三得。

(四)实行校企合作,建立交易平台

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内最为标志性的教学新理念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制度。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学生进行理论课程时,聘请电子商务企业方面有建树的人才,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开展创业课程,灌输创业理念,体会创业的艰辛。学院还主动为学生建立实习环境,与企业联系,让他们深入企业,领悟职场心酸。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利益,而且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相应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了“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平台”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卖家,做买家。进行虚拟交易,让学生更加了解电子商务工作流程,从而对该专业产生兴趣。

对于电子商务这类新兴的商务形式产业,只有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了解了,才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未来才会从事这一行业。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其未来所带来的益处数不胜数,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学生做起,不能只进行书本上死板的教学。要多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为日后的电子商务产业铺设美好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M].2013-05-07 13:31

第6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实训是高职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实训成绩直接反应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实训成绩的影响指标主要有这么几个,a:实训动手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参与情况,是否能按照实训要求去完成任务;b:实训报告编写质量,这是指学生在做完每一个实训之后要写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内容一般包含有实训的目的、实训步骤、实训总结等。实训报告编写质量直接反应一个学生对该次实训所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衡量学生实训成绩的重要指标;C:实训课程学习情况,主要考察学生对该实训内容掌握情况。

二、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考核学生一个重要指标。平时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a、课堂表现。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认真听课,不开小差,不交头接耳,不大声喧哗,认真做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通过课堂提问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是很多高校老师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多不足,比如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可能都想积极参与回答,人数多必然有先后,先回答者和后回答者如何评判?回答的质量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公正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判定。b、出勤情况,指的是学生到课情况任课教师给学生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一般是通过课堂点名来获取缺课的学生。c、平时测验情况,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期终前小规模测验等。d、作业完成情况,这也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专业课很多课程老师都会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课中或者课后去完成。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一定的值。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是抄袭或者不能独立完成的,该同学的平时成绩分值略低一些。e、思想品德,指的是学生平时的行为举止或跟同学和老师人际关系,如关心同学,礼貌待人,见到老师、同学常问好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评价指标因素。专门请有经验的教师专家通过因素分析法,对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并给出每项因素的权重。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即为:优、良、中、差。对应的评价集合u为:U=(u1,u2,u3,u4)=(优、良、中、差)。于前文所述对学生总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们组成的集合为V={v1,v2,v3}={考试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V中的子集个元素值可以根据它们隶属的函数确定,也可以通过专家评定方式产生。下面以某同学《网络营销》课程总成绩评定为例。1、考试成绩u1评定假设该门课程该同学考试成绩为:优。即为u1=(1,0,0,0)2、实训成绩u2评定该门课程共有实训课5次,老师每次课都做如下记录:根据统计该同学实训动手能力:4次优,1次良好,0次中,0次差。实训报告编写质量:2次优,1次良,1次中,1次差。实训课程学习情况:1次优,1次良,2次中,1次差。由以上因素组成的模糊矩阵为:A=决定实训成绩各因素的权重为:B=(实训动手能力,实训报告编写质量,实训课程学习情况)=(0.4,0.4,0.2)。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该学生的实训成绩的评价为:U2=B*A=(0.4,0.4,0.2)==(0.52,0.2,0.16,0.12)3、平时成绩u3评定假设该门课程一个学期有10次课,老师每次课都做如下表记录。该同学平时表现的模糊矩阵如下所示:N=决定该学生平时成绩的各因素权重:M=(0.2,0.3,0.1,0.2,0.2)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该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为:U3=M*N=(0.2,0.3,0.1,0.2,0.2)=(0.63,0.2,0.11,0.06)4、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该学生的综合成绩由u1,u2,u3构成,综合成绩组合为U,即U=(u1,u2,u3)学生综合成绩评定模糊矩阵为:R=(U1,U2,U3)=学生综合成绩各项指标权重为:H=(0.4,0.3,0.3)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该学生综合成绩进行评价:W=H*R=(0.4,0.3,0.3)=(0.745,0.12,0.081,0.054)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学生的综合成绩为优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用具体分值进行评定,下面将评价等级转化为具体分值。对评价集赋予相应的值,设定X={X1,X2,X3,X4}={90,80,70,50}该生所得的综合分为:Y=W*X=(0.745,0.12,0.081,0.054)=85分该学生《网络营销》课程百分制的评价结果为85分,即为该学生的综合成绩分值。

四、结论

第7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摘要:中国电子商务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商业电子化的交易手段,日渐庞大和复杂的参与者,已经使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文明出现,参与者之间各司其职而又各自受益,形成一个生态圈。本文从电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入手,研究电商生态系统中,各类型参与者之间在交易中的问题和原因,并且从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角度出发,提出系统协调性的优化策略。以苏宁云商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协调性以及核心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 :电商生态系统;优化策略;苏宁云商

1、电商生态系统概述

1.1 概念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生态学上,1935年英国的生态学家A.G Tansl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概念的延伸,但是其基本的涵义大抵相同。本文对电商生态系统的界定为:电商生态系统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共同利益追求的一系列企业和组织机构,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超过地理界限来进行合作竞争和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从而构成了有机的商业生态系统。

1.2 组成

由于网络的正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会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电子商务的交易中,并发挥各自的功能和获取相应的利益。这些物种成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种群、关键种群、支持种群、寄生种群。

领导种群即核心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提供平台和监管等基础服务;关键种群就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通常由交易中的供应商、生产商、商、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支持种群也叫做辅助机构,是交易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寄生种群如网络广告商、技术外包商、咨询服务商等,为网络交易提供增值服务,与系统共存亡。

1.3 特点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不仅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一种战略途径,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电商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个系统成员的相互协调,强调互利共生,实现共同发展。

2、电商生态系统协调机制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共生互利的特点,体现了即效益在于各成员之间的集成效益,只有各成员之间的连接顺畅协调,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高度有效的流动和循环,整个系统才会收到1+1>2的效果,因此只有各成员之间协调运作,才能提高整体效益。

2.1 电商生态系统协同问题

由于电商生态系统由四种不同的

“种群”构成,“生态位”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属性和功能有很大区别,各自独立运转,但是他们作为企业有共同的驱动力,即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这就难免会出现各成员之间以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进行决策和运行,彼此产生冲突,进而影响整体效益。电商生态系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是电商生态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电商系统普遍存在的协调性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信任、利益、信息和运作四个方面。

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是解决协调不足,实现系统协同创新的基础。商品质量和卖家诚信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交易问题,尤其在电商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网状关系中,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更是交易的前提。一旦系统之间出现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出现阻碍和影响交易过程和消费者体验度的不良现象,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紧张和相互猜疑氛围,甚至相互指责,由此就会影响整个生态链的和谐和稳定,导致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加大,生态系统会陷入不良循环之中。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利益的争夺问题。毋庸置疑,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企业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加入生态链也是寻求减少交易成本从而获取更大利益。但是当生态系统成员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系统内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这些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的经济个体,势必会形成激烈的利益争夺。激烈的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而使各成员的利润普遍下降,进而影响到生产创新、营销创新和开发研究创新等,这就打断了整个生态系统创新和进化的步伐。

信息不对称是电商生态系统协调性最大的原因。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信息流通过“网线”传递整个生态链,成为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这就在各成员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行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行为,不仅对于交易主体不公平,不对称的质量和预期,也会造成生态系统中的整体交易质量不断下降。

最后一个协调问题就是各成员之间的协作问题。不同的管理目标,不同的经营风格的多个企业碰到一起,在协作方式上很容易发生冲突。而这些不同形式的冲突也会在成员之间造成更加具象的矛盾,比如财务和技术的冲突,文化和个人的冲突。这些冲突会限制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引发交易的低效率。

2.2 电商生态系统协调性优化策略从上述生态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电商生态系统应该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上,将涉及的技术、组织、市场等协同方面,完整无缝的连接起来,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

建立关系协调机制,坚实交易基础

建立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开展电商交易的基础,也是优化生态系统协调性的基础。各成员企业,尤其是关键种群之间,应该从交易双方彼此的关系和交易的频繁度来选择建立相应的信任机制。当成员之间拥有较少的交易经验或是信息时,应当采取建立契约关系,如若违背,则接受惩罚;其次是建立基于信誉的信任,成员之间以信誉作为筹码;最后是知识共享的信任关系,比较适用于熟悉和频繁交易的主体之间。

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强调利益再分配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应该有领导种群来整体协调和控制。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注重对贡献大而不占生态位优势的成员给予激励,同时对破坏整体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

疏通信息传递通道,创造信息共享环境

领导种群作为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首先要重视制定严格的商品质量标准,并在打造生态系统信息沟通平台的同时,创造信息共享环境。此外,要对信息进行监管,打造安全干净的交易环境。

加强种族培育,推进系统进化

解决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首先应该确立领导种群的核心作用,成为成员间协作和合作交流的枢纽。其次,领导种群发挥自身信誉,吸引更多的依附物种加入,优化交易环境,加快系统的自我繁殖和进化。

3、苏宁云商案例分析

3.1 苏宁云商生态系统

苏宁云商的前身苏宁电器是国内首家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更名之前的连锁实体店就高达1700多家,覆盖大陆300多个城市;其线上平台苏宁易购也跻身零售电商前三。2013年2月19日,苏宁电器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从此永别“电器”二字。苏宁云商的更名,伴随的是其管理方式和经营形态的转变。苏宁所谓“云商”,是定位于店商+电商+云服务商,将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打通融合,在云的技术上实现专业共享。

苏宁云商的新的商业模式,以云的概念来对苏宁内部组织运营体系进行大融合和大布局,无论是线上的苏宁易购平台还是线下的门店,都共享一套供应链采销系统和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终端产品展示到电商平台的后台管理,实现线上和线下两大渠道的虚实结合。

3.2 苏宁云商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

一个是成熟的传统家电连锁商业圈,一个是新兴的电商销售平台,原来两个不同核心的生态链共生出节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共生整体需要各方面的磨合和调整,才能实现一个电商生态系统预期的协调和健康。

下面着重分析以苏宁云商为核心的电商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以及苏宁云商作为领导种群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信任协调机制。苏宁云商和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一样,采用的是基于契约和信誉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约束,使生态圈中的供应商和物流等成员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彼此的交易质量。同时苏宁云商运营模式的“店商+电商”,将门店由销售终端逐渐的转向展示、体验、服务职能,一方面保证了消费者对产品真实信息的感受,一方面约束供应商等成员企业,使其重视产品和服务,并创造性的将“视觉识别系统”组成成员企业信任关系,极大的加强成员企业对于彼此的信心。同时,苏宁云商也作为第三方提供物流和支付,利用其企业信誉来构建全产业、全顾客群之间的信任关系。

关于利益的协调,苏宁云商拥有较为完善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交易双方、网络交易服务提供商、增值服务提供机构在苏宁云商商业生态系统中各谋其利,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使各种群发展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系统核心苏宁云商从生态系统长远发展的角度,“云运营商”的运营定位显示苏宁通过构建更加有效便捷的平台,放弃自身的部分眼前利益,为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服务。这一转型旨在加强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市场本身的力量,抑制系统内的恶性竞争,促进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

苏宁云商的“店商+电商+云运营

商”的运营战略转型,有效解决了生态圈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就是信息的沟通平台。苏宁云商的线上平台提供各种各样的沟通工具和服务,线下门店作为连接交易主体的场所,为成员企业间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二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及时有效的实现生态系统中信息和资源共享。最后利用“多屏互动”技术,苏宁同时通过虚实两大渠道向消费者提供对包括用户评价在内的更为完整的商品内容信息的展示。

以苏宁云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种群培育和环境培育两个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协调机制。在协同合作的环境下,各种群都已实现较好的增长。种群培育方面:苏宁云商积极的增加商品类目,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交易范围,吸引了大量关键种群的加入。环境培育方面:苏宁云商利用互联网低信息共享成本、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围绕着运作协调的需要,衍生各种与交易相关的其他服务,成为联系其他种群合作的纽带和基础。

3.3 总结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不仅需要协调各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且需完善整个系统的利益分配模式,且尽可能降低成员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运作的协调是建立在物种丰富且完善的基础上的,通过领导种群的关键力量来创建、培育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协作环境,加强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审视苏宁云商模式》,《企业管理》,2013年第5期,P104-105

[2] 朱东梅:《苏宁大融合才有大发展》,《现代家电》,2013年7月,P17-19

[3] 梁明、武志军.《苏宁:“云商”的专业共享》,《2013中国企业领袖和媒体领袖年会专题》,P80

[4] 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协调机制研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软科学》,2009年9

月·第23卷·第9期(总第117期),P5-10

[5] 李蕾.《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苏宁云商案例分析》,《公司与产业》,2013年12月,P200

[6] 刘晓云.《布局大苏宁》,《营销解读》,2013年7月,P74-76

[7] 彭虎锋、黄漫宇.《新技术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路径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例》,《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P108-115

作者简介:

第8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成为信息系统领域备受瞩目的研究课题。它从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角度来分析用户采纳和使用信息系统的行为要素,从而为提高系统实施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与其他信息系统一样,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成功应用取决于学生对系统的体验、认知以及采纳行为,因此探讨影响学生采纳模拟教学系统的重要行为因素,对于系统的开发者、专业的管理者、教学人员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接受模型和用户体验

Davis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主要用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情况,提出了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两个重要变量。TAM认为:PU即用户对信息技术有用性的评价,将直接影响用户是否会采纳该技术;而PEOU即用户认为该信息技术是否容易使用,首先会直接影响用户对该技术是否有用的判断,从而间接影响用户的最终采纳行为。

技术接受模型描述了外部变量影响信息技术采纳的途径,体现了影响采纳行为的各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解释信息技术用户采纳行为的方法。在此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实证研究中,技术接受模型无论在解释能力或理论简洁程度上都获得了肯定,它能预测系统约40%的使用行为。经过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不断完善,技术接受模型引入了更多的内部和外部变量,内容不断的得以丰富,形成了更加系统的模型体系。TAM模型对于个体的技术采纳行为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因此,本研究将该模型中的重要变量作为影响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的因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是一种纯主观的,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在信息服务领域,用户体验是用户与信息服务互动的客观反映,要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和服务提供,包括对信息可用性、功能性、内容性等方面的体验。而用户体验设计已成为当前网络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国内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用户体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James Garrett认为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在现实世界的表现和使用方式,Hassenzahl对用户体验中非技术特征的一些方法进行区分,为了更好理解用户的技术体验,应注意到情感因素的作用。他认为非技术特征可分为三类:享受、美学和娱乐。对于电子商务的用户体验,虽然没有学者直接进行研究,但相关的研究因素都涉及用户对于采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购物的体验。这些因素包括网站的质量,用户对于商家及网站的信任,除此之外还有用户在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积极和愉悦的状态。因此,本文对于用户体验的因素,以网站质量、信任和感知乐趣三个变量进行研究。

二、认知采纳行为的模型假设

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是对电子商务真实环境的模拟,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因此可以借鉴技术接受模型作为基本的研究框架,即影响学生使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根据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性直接影响用户的采纳行为,感知易用性影响到感知有用性,以及采纳行为。Gefen等人将信任纳入TAM模型,用于研究网上购物环境下用户的接受模型。模型中将信任作为感知有用性的前置变量,而感知易用性作为信任的前置变量,结果发现,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都有正向显著影响。由于学生利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进行网上购物是自愿行为,存在一定的内在动机,除了功效性之外,网上购物还能为用户带来快乐、时髦、新鲜的体验。因此,我们在TAM模型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乐趣。另外,技术接受模型由于没有纳入外部变量,无法认识到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因此,针对模型教学系统,系统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有用和易用的认知,因此,本研究将系统质量作为整个模型的前置变量。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质量对学生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2: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质量对学生的感知易用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3:学生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4:学生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5:学生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感知易用性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6:学生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感知乐趣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假设H7:学生对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信任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本研究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前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调查对象为电子商务专业使用过模拟教学系统的学生,累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

首先利用spss13.0求出调查问卷中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本研究的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均大于0.8,充分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所有变量的因子负荷大于0.5,组合信度大于0.7,平均变异萃取量均大于0.5,可以得出测量模型具有收敛效度。

本研究采用Lisrel8.70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检验结果如图所示。模型拟合优度指数RMSEA为0.068,NFI为0.960,NNFI为0.972,GFI为0.871,χ2/df=2.342,可以看出,这些指数的值均表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

结果表明,本文的所有研究假设均获得验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接受模型在解释学生使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行为的适用性,并且证实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影响学生的采纳行为,且感知易用性的影响高于感知有用性。本文引入了系统质量、感知乐趣和信任作为学生用户体验的因素,对于模型中行为变量的解释能力达到78.7%,远远高于技术接受模型本身的解释能力,说明本研究所引入的变量是合理的,能够用来解释学生在使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的采纳行为。

第9篇:电子商务研究生范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存在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有待改善。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措施体现在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案例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队伍、完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学习平台等方面。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务院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编制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一、电子商务专业现状分析

自2001年以来,我国已有275所本科高校、700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15万余人,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专业之一。根据对教育部委托西安交通大学进行的“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调研”及在河南省54所高校进行的“河南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的报告综合分析,我国及河南省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Www.lw881.com

(一)学生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不高

根据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不高。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学生中,认为专业培养质量很高和较高的比例只有23%,62%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一般。学生对教材、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满意率均不足30%,而且学生就业率也比较低,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满意率也不到30%。而在河南省的调查中,满意度还低于全国水平。

(二)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发展

由于目前电子商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落后于企业实践应用,纸版教材缺乏时效性,高校教师难于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在各高校非常明显。根据调查,接近50%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

(三)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尽合理

培养计划注重了复合性,但是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程度差,往往形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简单叠加,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不稳固,实践应用能力差。

(四)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目标定位错位

目前,许多高校将电子商务专业所谓的实践能力定位为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维护等技术水平上,没有从电子商务的商务应用角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人才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五)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落后,学生利用率较低

近年来,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以课程为中心的网络资源不断增多,但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教学资源更新的频率较小,数量也不足。因此,学生难于有效利用。在电子商务专业,由于专业优势,部分教师以个人网站、博客、论坛的形式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但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以及有效的网站运作模式,呈现内容较少、运行时间不长久等缺点。

(六)不能较好地利用互联网,“师生互动”不足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交流,并不难实现。但由于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教师及学生对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商务技能又要熟练操作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这个专业的课程就需要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设置有效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不仅增加了大量专门的实践课程,还在各门专业课中增加了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这样的调整使得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真实的实践环境

目前的电子商务教学内容很多时候还局限于理论的讲授,教学内容多来自于书本。对于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内容,如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间的合同签订、网络商店的建立等很多时候也仅仅靠教师用一些文字、图片、幻灯片向学生讲授流程和步骤。其实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也深知实践的重要性,但要在网络上真正实现买卖、进行支付需要学生有能在网上支付的银行卡,银行卡里还需要有资金才能实现购买、交易等实际操作,这些环节教师大多只能进行演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模拟软件过于机械化

目前,很多学校相继购置了电子商务模拟软件,想借此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熟悉整个交易流程。但这些模拟软件设计都太过机械化,让学生按照预定好的步骤进行操作,方法单一、内容简单,只要按照操作手册,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样的“动手”操作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跟企业的实际运作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凭这样的模拟软件是无法实现的。

(三)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

目前,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在任教师都是从经贸类、计算机类专业转过来的,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大部分是通过后来的自学和培训,使得很多专业课教师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新知识和研究、讲授新技术。

(四)职业资格考试太过形式化

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作为证明学生能力的指标。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主要是电子商务师,但这种资格考试靠的也是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就算增加了技能模块,也不过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机械的操作,只要学生按部就班的练习就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商务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时,需要加强以下几个环节:

实验:包括课程实验和集中的综合实验,其中课程实验主要为验证性的试验,集中的综合实验主要为体验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基础上,安排一定的实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以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掌握为主,以电子商务技术运用的了解为辅。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含毕业实习)。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初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在当地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进行参观,以获得感性认识。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要到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毕业设计:面向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可以在专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以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和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方案设计为主。

(二)加强案例教学

在电子商务案例教学中,将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首先由主讲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模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示范性讲授;然后由学生对给定的电子商务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报交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当地选择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老师可以将这部分案例分析素材充实到案例集中,供以后的案例教学使用。

(三)深化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只有几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要与企业开展人才定制,互动设置应用型课程,建立相适应的、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培训,直接参与到一些应用项目开发与商务管理工作中,并结合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与部分实用程序。

(四)建立实践教学队伍

引进和吸引本专业优秀人才从事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鼓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教学,实现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轮岗。要大力拓展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公司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研和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和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

(五)完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使他们从大的环境到具体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和“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安装各种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工具,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六)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学习平台

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本校学生为主、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的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自助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洪娟.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商业经济,2010,(6).

[2]王恩源,李傲霜.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