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电子专业实习小结精选(九篇)

电子专业实习小结

第1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研究

一、前言

目前,当代企业和社会已经从传统的运转模式走向以过程为向导的新运转模式,在工作时除专业技能以外,关键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也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条件。现代的教育方式应该围绕解决综合问题进行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针对“解决社会工作综合型问题”进行转变,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的社会的因素也不能小视。所以说,教育的模式应该尽快打破传统模式的种种束缚,科学的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进行联系,所以在开发方法方面应该注意实现后面三点:一是从主观意义看来,我们应该把工作当中过程进行整体化分析,而不是对那笑细小的工作点进行专研;二是重点培养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适应能力的好处;三是构建学习过程时,应该看重“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习过程完整”。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可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抽象发展过程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该有的过程形式,其学习过程是要具备情景化和具体化的,因此,职业学习中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过程学习”和“课堂学习”,这两个方面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历程当中化为一个整体。课程开发必须将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其基础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作者有幸到德国进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德国这个工业强国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基于行动过程方面的课程开发方法作者都可以熟练的运用,并且让开始计划好的任务圆满完成――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作者在北京的回国学术报告会上进行发言,德方和我国教育部门的专家团队都对作者所表意见深深赞同。

二、总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确定

要确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两个:

1、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国家的教育结构息息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符合条件规定的企业(规模中等偏上的企业、企业集团中技术一般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所选企业中岗位的相应要求,分析岗位上的典型任务模式,结合企业员工的各种要求进行课堂设置。

2、学生个人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哪里,从而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领域确定

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了。其课程要极富职业工作方面的特色,在以后的工作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行确定。简单来说就是解构整个学科的传统体系,重新构建新的行动体系,同时对国家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规范进行科学集成。

1、工作过程分析:根据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作的基本流程。

2、行动领域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与学校领域的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学习情境是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背景下,将学习领域的目标描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化,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实际上,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产品、现象、工艺等等,学习情境因学校 因教师而异,具有范例性、可替代性和迁移性的特征。

(四)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及其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实践条件的准备师资的配置以及教学方法选择。

1、实践条件: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主要的体现是专业“一体化教室”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满足在企业的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师资配备: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必须处理好校内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分工、协作问题,并需及时进行适应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职教教师主要承担“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优势,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订单项目以及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等。

3、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五)教学设计的优化

学生就业后,通过毕业生反馈、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等,进行下一轮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修改和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一)经济社会背景

1、产业构架和产业规格。应用电子技术是国家重点看重的教育专业之一。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规划是受到国家各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鼓励全面开发大中小型元件和新式集成电路,从更快的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并把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放在第一位。这就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东电子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山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也是电子电器产品强省,有海尔、海信、浪潮、鸿富泰等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山东也是电子电器产品的销售一级市场,世界及国产品牌都在抢占山东市场,纷纷在山东开店、设厂,形成了明显的电子行业区域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已经形成广东、山东、江浙、京津唐四大电子产业区域。

2、人才需求。多数企业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从国家产业部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给出的数据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并没有多少,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四十多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人数只有不到十万;从山东这个电器大省每年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省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名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来填充各行业岗位的需求。

就业岗位发生变化。作者在经过了海尔、海信等三百余家大中小型电子企业用人情况调查之后发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产品的技术不断的升级,新型科技的不断采用,其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的岗位也随着变化。电子电器技术与销售岗位、技术服务岗位、产品管理岗位,是企业给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这些也是比较常见的岗位。电子电器技术销售及服务岗位:电子产品的市场销售、维护、电子维护网络的开发和管理,其中的技术元素特别的多。在这些岗位当中人才更为紧缺的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维修岗位,在这个岗位中急缺高素质人才。电子电器产品管理岗位:主要有电子电器生产出来之后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装配、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以及电子电器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最后说到电子电器工艺岗位,这个岗位关系到电子电器生产时的工艺是否到位,所以说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岗位当中也是屈指可数。

企业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人员,都要求,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职业能力,例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如团结精神、人员交际、敬业精神、行业洞察力等,即员工的能力是要多面化、全面化的。

(二)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工作过程是由数个小型工作进程所组成的。企业的这种理念也可以使用到职业教学当中,可以把其转化为教学式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岗位人才。从电子技术方面看来,相对于的职业标准国家是有所制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国家所制度的职业资格标准与鉴定指标进行融合理解。

(三)行动领域确定

行动领域的具体解释是工作生活当中的情景构架,与原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动态等一些情景结构所合成的任务总和。另外从企业方面看行动领域,是按照企业所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的领域,以达到完成企业工作的目的。

(四)学习领域确定

行动利于教学归纳中包含了学习领域,这种规划是按照教学流程进行的,对教育领域进行规划后,用于以后的教学行动领域当中。职业教育当中的职业行动领域存在每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当中。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给定的学习时间这三个基础因素,是学习领域构件的重要零件。想要表明学习领域的特性就需要目标的具体描述,而任务的学习则让学习领域更具专业化、精确化。当学生在进行该领域的学习时那么学习目标的描述就是得到的完整学习效果,可以使用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描述;而任务陈述具有细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功能;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作为基准学时,可灵活安排。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的提升,保证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从而让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佩禹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方案[R].2012.

[3]田栋.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世界家苑,2013(6).

[4]梁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2(29).

[5]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

[6]曹小英.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0).

第2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情、行业发展特征,探讨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思路以及课程开发内容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重点是课程开发内容,主要从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目标,课程项目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基础应用; 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1、课程开发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问题,造成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与现实的脱节,不能快速适应工作,这给学生以及用人单位都带来了很多不便。

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做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开发都还是围绕传统的电子商务观念进行的,很少结合现实实际,从学生的职业能力角度进行研究开发,特别是一些理论基础课。因此,结合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际,结合学情以及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研究开发就非常有现实意义。

2、课程改革思路

结合最新课改理念及我院课改现状,经过我们课程团队的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本门课程课改总体思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设计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辅助,进行项目化教学。

基于课改理念(课程设计要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及教学理念(学以致用,学生主体),确定了本门课程设计的二个创新点:

2.1 改变传统理论课授课方式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又称为《电子商务概论》,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存在理论偏多,实践偏少的特征,这是理论课共有的特征。我们就尝试用实践的方式,利用更多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做中自己去感悟理论知识。

2.2 创新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专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性质,结合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特征,结合行业特征,我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序化,进行课程内容创新。

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项目15个任务。本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增加了开设网店项目,增加这个项目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学会如何开店,做好开店准备,为下学期《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打下基础,做一个很好的衔接和铺垫,这是好多院校《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门课程没有的,是我们的一个大胆尝试和创新。

3、课程开发内容

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法。

3.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先导课程。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网络营销》、《网店经营与管理》、《物流管理》、《网络安全》、《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基础。

3.2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课程立足于电子商务工作岗位(群)需求,既强调对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对网络营销策划、网店开设、网络安全防范等技能的实际运用。课程以选取的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设置的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并为以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知识目标

本课程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商务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B2B、B2C、C2C等不同电子商务模式,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掌握网络营销基本知识;掌握网上开店流程、规则及网店装修、文案写作技巧;了解电子商务物流基本知识;了解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

本课程能力目标包括能够进行B2B、B2C、C2C平台会员注册,信息并能针为企业选择合适电子商务模式;能够利用网络广告、博客、电子邮件等网上推广工具进行简单网络营销;能够独立开设网店进行在线销售,并能够将自己的店铺进行宣传推广;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流渠道和服务公司并能进行运输订单处理和相关信息设置;能够防范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及隐私保护;能进行O2O、C2B平台的会员注册、商品订购及点评分享。

(4)素质目标

本课程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商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网络道德意识,遵守网络安全规则。

3.3 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本课程目标、学生特征,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选取。该课程共设计了七个项目十五个任务,总学时56学时。除了项目七两个任务各占2学时,其余13个任务各占4学时。

项目一:认识电子商务。任务1初步认识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说明;电子商务相关概念;电子商务发展历史;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个任务难易程度可视学生基本情况、接受能力做相应调整。任务2化妆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化妆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搜索引擎的选择使用;市场调研基本知识。

通过项目一的学习,让学生能利用搜索引擎准确查找资料;能对照电商人才的基本素质,进行自我分析。学习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自我评价。

项目二:认识电子商务模式。任务1认识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模式概述;B2B、B2C、C2C等概念;B2B、B2C、C2C等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几种模式典型案例分析。任务2为某化妆品企业选择合适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企业电子商务模式选择分析;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优化分析。结合学生能力,本任务选择的化妆品企业规模不可过大,任务要求不宜太高,学生选择模式有理由有依据即可。

通过项目二的学习,让学生能对B2B、B2C、C2C等模式特征进行表述;能熟练进行B2B、B2C、C2C平台会员注册,供求信息;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电子商务模式。学习成果包括平台体验心得、企业模式选择方案。

项目三:网络营销策划与实施。任务1认识并运用网络推广工具,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网络推广概念;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网络广告推广;博客推广。其客推广要求学生注册博客,并注意日常维护管理,可在期末有选择进行检查。任务2设计制作营销邮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邮件营销的相关概念;电子邮件推广的基本步骤;电子邮件营销注意事项;营销邮件的设计和制作。本任务营销邮件设计制作应以某种产品,某客户群体为依托进行。任务3“双十一”购物节营销活动策划与实施(备注:该任务11月初布置,11月底结束),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策划基本概念;营销活动策划流程;产品货源的选择;消费者心理特征分析;促销策略制定;PPT幻灯片制作指导。本任务活动主要工作采取课下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小组自学为主,教师网上指导答疑。仅评比总结在课堂进行。

通过项目三学习,让学生能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广告进行识别和表述;能熟练在相关博客平台上注册个人博客并撰写博文;能进行电子邮件推广;能进行营销活动策划。项目三学习成果有营销邮件、策划方案、展示PPT、心得总结。

项目四:开设网店。任务1申请注册淘宝账号、支付宝账号,申请开通淘宝网店,主要内容包括淘宝账号注册;支付宝账号注册;网上开店准备;网上开店流程。本任务以优秀店铺案例导入,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任务2寻找货源,装修店铺,商品,主要内容包括网店经营商品的选择;利用网络平台寻找货源;阿里旺旺软件及淘宝助理软件使用;网店简单装修;网店商品。任务3店铺宣传及推广,主要内容包括文案写作(产品描述及标题写作);产品宣传及推广;网店宣传及推广;淘宝免费和付费推广资源使用。本任务要求学生描述产品、编写标题要做到客观、真实,培养诚信经营品质;店铺宣传推广途径要具有可行性,符合学生当前情况,店铺宣传推广,伴随店铺经营一直持续下去。

通过项目四学习,让学生能独立完成开店流程,进行网上开店;能利用网络平台寻找货源,能对网店进行简单装修并商品;能利用淘宝资源进行简单网店宣传及推广。项目四学习成果有网店策划书、网店。

项目五:认知电子商务物流。任务1认知电子商务物流,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物流的涵义;物流的产生和定义;物流的分类和功能;仓储和运输公司的运作流程。本任务教师在机房利用相关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让学生体验物流实践操作。

通过项目五学习,让学生能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合适物流渠道和服务公司;能熟练进行仓储平台中出入库信息设置;能熟练进行运输平台中相关信息设置;能处理运输订单信息。项目五学习成果有物流操作体验心得。

项目六:认知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任务1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范,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安全概述;电子商务认证;电子商务法律与标准。任务2网络环境下隐私的保护,主要内容包括个人隐私保护基本知识;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范;网络骗局手法及防骗技巧。

通过项目六学习让学生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设置;能进行CA证书的申请与安装以及企业信用认证申请;能进行个人隐私保护;能防范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项目六学习成果有计算机安全设置总结、网络防骗总结。

项目七:探讨电子商务新趋势。任务1探讨O2O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O2O模式概述;O2O模式线上和线下的对接方式;O2O模式的开展方式;O2O模式与移动商务的结合。任务2探讨C2B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C2B模式概述;C2B模式发展;C2B模式与移动商务的结合。本项目的两个任务内容可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做相应调整。

通过项目七学习让学生能进行O2O、C2B平台的会员注册;能进行O2O、C2B平台的商品订购和支付;能进行O2O、C2B平台的点评及分享。学习成果有O2O、C2B模式体验心得。

本课程可根据不同的任务,结合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操作演示法、

关键词 法、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互评法等。

3.4 课程考核方法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和电子商务基本理念的考核。

考评主体由教师、小组长、学生共同组成。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工作任务书三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5%、15%、40%。学习态度主要考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团队协作情况,由教师和小组长综合评定学习态度得分,小组长评价40%,教师评价60%;组织纪律主要考查学生上课考勤情况,小组任务活动出勤情况,由教师评定得分;工作任务书主要考查小组任务的实施情况,成员配合完成的具体结果,小组提交的任务书等,由学生互评、小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成绩,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40%,教师评价40%。结果考核即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由教师评定。

参考文献

[1] 孙悦.《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与开发[J].电子商务,2014,9

[2] 李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第3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电工电子;课程衔接;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要全面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的需要就应该在专业领域入手,突破传统的片面追求理论体系严整性的意识限制,努力凸显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本质特征,不断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器件、新电路、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工电子”课程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继续学习“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分析仪器维护”“化工原理”等专业课的基础。由于没有的针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教材,而且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没有实践环节,造成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课程中学习兴趣不足,感觉与本专业毫无关系。从适应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对原有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使电工电子课程能更好的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衔接。

1 原有的电工电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电工电子”教学都是以电专业的模式完全复制,没有针对其他专业的教学倾向性,所以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模式陈旧,完全依靠老师的上课讲授,没有任何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过于枯燥[1]。其次,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完全的按照现有教材进行,没有取舍没有重点,没有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后续课程进行衔接。第三,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 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新的教学课程标准[2]

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特色,学院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电工电子”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电工电子”课程能更好的衔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后续专业课,而不再孤立的学习电工电子课程。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中加入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方法、焊接技术基本技能、以及低压电器使用基本技能、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专业学习化学分析仪器中做到简单的对分析仪器的维护。

3 建立适应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教学体系

3.1 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结合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将“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为: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和实践学习三部分。

这种教学体系的应用,体现了“电工电子”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宗旨[3],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1.1 基础学习。重点学习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电工仪表;常用半导体二极管器件;信号产生电路;电动机;放大电路等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 专业学习。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专业课中需要的光电管,信号放大器,电磁搅拌,迈克尔逊干涉仪,测热辐射器,辉光放电管,惠斯通电桥,FID检测器等,进行专业讲解学习。

3.1.3 实践学习。常用的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万用表、兆欧表、晶体管特性仪等)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掌握连线技术、焊接技术和EDA仿真技术,达到技术技能培养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电子系统一般组成结构中,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马弗炉为讲解对象,画出它的电子系统组成框图,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讲解它根据不同要求配备相应组合部件和控制程序的典型电子线路。在讲解半导体二极管时,改变以往的只讲授普通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基本电路,改为简单介绍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基本电路,重点介绍特殊二极管,尤其是变容二极管;光电子器件;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结合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仪器分析课程光电倍增管的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学生在电工电子课程中学习到了专业课知识。在实践课程中教授学生掌握二极管的辨别,同时学生在拆装分析仪器的时候,协助专业课老师指导学生了解仪器的结构。

3.2 构建专业实训模块,完善学生学习成果

电工电子面向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与该专业多门专业课结合紧密,为满足专业课的需要,将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设置为两个教学模块[4]: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

基础模块中重点掌握万用表的使用,万用表电路板的焊接和组装,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专业模块中强调与专业衔接,与分析仪器维护课程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分析仪器的维修,在维修分析仪器的时候,电专业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寻找仪器故障的原因,配套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对仪器信号显示器进行焊接维护,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实践学习。

实训内容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是实训课程的关键。在练好使用万用表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专业实训中在工业分析技术拆装实训室和分析仪器室中完成。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章节的开始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常见分析仪器为开始,从分析仪器的讲解进入本章知识,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查找和网络查找的方式,找到类似的生活中常见的仪器,并做成ppt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完成相应的原理的讲解。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老师人为设置分析仪器故障,各小组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好电工电子。

在电工电子的教学改革中,为满足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我们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很多的教学尝试,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更加牢固,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军英,王静,王吉贷.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4-15.

[2]李秀兰,杨宏韬.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79-80.

第4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工设专业学生应注重了解整个机电产品系统,并重点把握产品外形如何更好地与内部电路、机械结构相结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工艺实习虽然是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是其中目标之一。目前的固定实习内容的模式,学生的自由度很小。而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共识,因此,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也应与时俱进。

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电子工艺实习满足时展的需要,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需要,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改变了以焊接等基础训练为重点,而转向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整体认识,了解系统设计的过程,包括资料检索、设计、器件购买、制作、组装和调试等。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研发与制作中各环节中所需的工作任务及相互关系,并且在制作及调试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把实习内容与工设专业所开的另一门电类课程———实用电工技术紧密地结合。由于实用电工技术中讲授了简单易学的PLC基础及编程知识,因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提供小型PLC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传感器、小型直流电机及LED灯的原理及控制方法。(3)强调结合专业特点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了开放实习内容的模式,学生自由选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既启发了创新精神,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为了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实验室的条件最后把关。

成果

2010年工业设计专业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进行了改革实践,在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调整压缩了基本焊接训练的时间,取消了原有的机器猫焊接、调试、组装等环节,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创意设计。要求分组设计一个小型的机电系统或者一款简单的电子产品,并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使之成为一款接近实际的工业设计作品。工设2008级一个班的学生30人,分为5组,每组自由组合,进行了方案设计、方案论证、器件购买、系统制作、程序编制、联机调试等过程,最终5组都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制作出艺术美学与产品功能的结合物。他们的设计分别为:旋转式的“世界主题公园”、能感应钱币投入的“”、惊险迷幻的“盗墓空间”、带有喷泉和彩灯的“浪漫城堡”、具有娱乐功能的“海绵宝宝打地鼠游戏机”(如图1所示)。这些作品一展出,便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第5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关键词:“双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一、“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的特点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推进,各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结合,打造创新性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联系的桥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量。中国商务部2017年9月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年均增长34%;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亿人增至近5亿人,电子商务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从1500万人增长至3700万人。[1]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国内外贸易的传统经营模式,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体,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的销售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衍生出巨大的产业链条,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均不断取得突破。在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形成了新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为“大众创业”创造了条件

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大众创业的重要渠道。[2]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也为中小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双创”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是容易创业的专业之一。

(二)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的崛起对电子商务

提出新的要求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相结合发展出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交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与日俱增。跨境电商的崛起对电子商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就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知识,而且要求就业人员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知识和熟练的外语。农村电商将传统的农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方便农牧民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的人力物力耗费,使农牧民增收创收。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触电子商务,逐渐享受到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结合带来的红利。电子商务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引导农业生产、保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例如生鲜电商在商家对客户(B2C)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农场直供(F2C)、消费者定制(C2B)、订单农业(C2F)、线上线下融合(O2O)等新模式[3],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有多样化的思维、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及在新形势下的应对能力。

(三)移动端购物的不断增长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新思路

移动端购物和支付成为流行趋势。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Q3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8201.5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移动端占比71.6%,同比增长15.0%,渗透率持续提升。[4]支付渠道的调查中,62.2%的消费者倾向使用移动支付。[5]可见,移动端购物和支付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也为不少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分离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设置以电子商务知识教学为主、应用教学为辅。专业课程中的练习和课后作业会涉及实际电子商务操作,但由于各大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动手操作。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离

创新创业教育是单独设立的课程,很多高校只有就业教育,而且没有较多涉及创新和创业,更没有将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这就造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巧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造成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的现象。

(三)“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缺乏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要求高、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应具备实践指导能力。高校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课本知识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电子商务专业本科、高职高专教学并不需要指导学生科研,更注重实践和发展,这就形成了教学盲点。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分支的兴起,也要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具有国际贸易知识、双语教学能力,以及和农村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工作经验和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并没有带动其他教师形成阵容强大的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缺乏团队建设。

三、“双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而且是学生“双创”活动的组织者,要发挥示范学习、启发引导、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寻找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双创”背景下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培养能力,能够在课堂上将专业和技能融合。高校可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提供入厂锻炼的机会。专业教师通过对口企业的入职锻炼,将更多的实践知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知识,通过知识衍生、案例分析、实操实训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国际贸易、外语、计算机科学、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仅依靠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过于单一,需要各个方向的老师结合,组建阵容合理的教师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专业课程的扩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做到“精”和“专”。

(二)设置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型人才本质上是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课堂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的原则。学校应通过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商业模拟游戏、模拟谈判等活动,为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展示创业才干提供平台,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地方高校在第二课堂的设置上,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区域影响力,邀请当地创新创业旗帜性人物来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另外,强化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电商实践基地使学生真正投入电商操作运营中,成为应用型人才。

(三)分组教学机制

第6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1.创建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要保证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方式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教学场所融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

2.项目教学法的设计。①情境要素——师生共同创建情境;②任务要素——统筹规划“学习单元”任务的完整性;③组织要素——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学习;④过程要素——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⑤评价要素——表达学习成果的多样化。

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①确定项目任务;②制定计划;③实施计划;④检查评估;⑤归档或结果应用。

4.教学评价。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实践运用

1.广泛深入进行调研。建立“市场要求”调查小组,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调查与分析等手段,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对电子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十分迫切。

2.分析社会对电子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本专业培养人才具体定位为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毕业生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测等技术工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原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3.传统的学科体系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比较

①传统课程体系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力拖动、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专业实践课——钳工基本技术、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工艺、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电维修工等。

②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开设。根据企业的要求,专业理论实践课进行整合,具体项目如下:钳工基本技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与控制;直流稳压电源;放大器(助听器);信号发生器(汽车喇叭驱动电路);模拟电路整机(收音机);组合逻辑电路(裁判器);时序逻辑电路(抢答器);综合数学电路(数显计数器);电子电路制版与电子仿真;单片机原理及运用(数显时钟);传感器应用(简单数显温控系统);PLC技术应用;家用电器原理及检修;制冷;复习考证。

4.项目教学法对电子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①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②能将某一电子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③能与电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④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的范围。⑤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⑥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⑦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5.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①课程内容分析:实际上依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组合。②校本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新版教材,教材开发要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重点挖掘并拓宽课程内在运用的关联、延伸和互动。③教师的培训:学校组织课程开发专家对电子技术应用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边开发边实施的策略。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要及时反馈,以利于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三、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

第7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1.1中职学生主导地位不突出在维修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障碍,然后让学生进行专业分析、排除风险、诊断故障、整合维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主导地位不突出,根本无法培养学生面对维修电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深入检修能力,而且还很容易降低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维修电子课程的专业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的局面。对中职学生来说,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再加上很多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出现断层,不利于中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无法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并做专业测评无法实时测评和反馈学生学习维修电子课程的进度。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维修电子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独立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无法专业测评的。而学生对维修电子的反馈信息也无法及时传递给教师,这种单项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修电子教学的发展。

1.4维修电子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维修电子的教学实践活动往往会受实验设备不足的影响。选择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演示性操作模式,学生只是单纯地看老师做实验,自己很难进行专业操作,而教师也很难在维修电子教学过程中预测学生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情况,无法有针对性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维修电子的相关专业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学工作不同,它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进入社会后才能胜任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操作。

2.1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电子维修课堂教学为主轴,辅助教学设施设备为载体,把电子维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结合在一起,集视觉、听觉、行动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于一体,让中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问、沟通,实现良好的双向沟通,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电子维修过程中,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让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实践能力为主线,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深入学习,提高中职学生维修电子的专业能力。

2.2实行“理论+实践”的考核模式中职院校的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维修电子理论知识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不利于提高维修电子的教学质量,所以,这种新型的“理论+实践”对等的培养,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维修电子的兴趣,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维修电子课程的考核过程中,“理论+实践”的考核模式——用专业知识引导实践,用实践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提高了学生的维修电子实践操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注重协作学习的培养协作学习是以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技能水平,随机将其分成专业的维修电子小组。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实践情况作为综合测评,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引导,正面回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维修电子的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论

第8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评价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开发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针对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人员所从事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小批量电子电路板焊接、电子产品参数检测、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维修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元件测试、焊接、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测量与仿真,其中将电子测量与仿真插入到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部分,并且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现笔者将该课程的主要设计思路、内容、实施以及评价做简要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在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分析处理得到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一体化课程。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开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并利用生产出的产品组织相应的班级活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掌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课堂上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每个学习情境都经过工作过程六步骤来开展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产品制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每个学习情境在《评价表》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与之对应,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就要完成对应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通过专业调研,我们得到:在大量的电气设备中,都会涉及到电子电路,在制作和安装这些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维修电工按规范装接或调试这些电气设备中涉及到的电子电路。维修电工在接受小批量安装电子电路任务后,通过识读、分析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图、装配图、电子元器件手册、调试说明书、质量检验要求等,确定元件清单;从仓库领取并核对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及常用工具、仪表;确认万用表等工具和仪表正常使用后,对元器件进行检测、整形;准备电子装接工具,按照电路原理图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电路;根据调试说明书、质量检验要求检测电路,完成工序检验;通电调试,记录参数;产品交检;执行作业规范,做好工作记录、评价及小结。

因此,我们确定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为:能识读、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图及装配图;会使用工具和仪表正确选择、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借助工具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会正确使用焊接工具安装简单电路;能使用工具和仪表检测电路;能通电调试电子电路,分析测试数据,撰写学习小结。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

在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等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各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建议采用小班教学,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实施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工技能实训室或工作站进行,实训室内设有学习活动区、工作区、资料查询区和优秀作品展示区,并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范和要求管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企业文化,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及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要经过明确任务、资讯讨论、制订计划、决策演练、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六步骤来完成。为了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可以采取班、组长责任制,合理分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意识锻炼组长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其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以便在学习中对组员及时指导讲解,这不仅能大大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评价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期末总评成绩由情境考核及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情境考核总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在每一个具体学习情境学习时进行,在学习情境结束后得出情境总评成绩;期末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为理论知识点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总评成绩=情境考核成绩×70%+期末考核×30%。每个情境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五、小结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设计出基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教学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的一门课程。配以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页等教学材料,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动手中享受学习成果的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的电子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易谷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9篇:电子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0 引言

经济信息化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和潮流。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当下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乐观,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相反的部分企业招收不到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中职院校难以发挥其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亟需改革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奠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1 准确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

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应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教学方向,培养技术型和商务型的专业人才,其特点如表1所示。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根据这些需求,定位教学方向,以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改革教学内容,激发课程的专业特色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应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坚持顶岗实习即可上岗的原则,激发课程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将专业课与文化课有机整合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内容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独立设置,没有结合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导致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想脱节,不能辅助专业课程的良好开展。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将专业课与文化课有机整合,例如,将数学与会计整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单证实务信用证等专业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外语知识,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2 实施“教学一体化”模式

电子商务是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必须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必需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有机整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全面实施教学一体化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3 编制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教材

电子商务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流程及情境,编制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教材。改革后的教材内容要以学习任务引领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特点。同时,在编制专业教材时也可聘请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工作精英参与,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此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开发相应的课程,例如网页制作、网店管理、电子支付与结算、EXCEL商务办公、现代物流技术等,并且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将各个项目细化为多个子任务,进而使专业教材与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顶岗实习和就业要求,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

4 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传统单一的课堂试卷形式的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应积极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估、综合性评估、技能性评估,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考核,尤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例如,在考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时,采用上级设计系统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考核国际贸易课程时,以设置任务的形式,并进行小组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及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最后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点评;网上创业课程的考核,可以根据学生网店的开店及经营状况等为标准。通过综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效果。

5 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岗位要求适用性

5.1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该专业关键的教学环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要求,学生要在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彻到理论教学中,并相互渗透、补充和促进,已达到有效融合的目的。其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3个部分,并将各个部分具体细化为多个子项实训内容,实现全方位的实训。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资源,例如实训场地、多媒体教室等,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

5.2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技能竞赛

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技能竞赛,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市场营销、商务应用文写作、广告设计等多方面,例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课程,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学术的技能水平,组织“网页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操作能力等。

6 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创建发展的新平台

6.1 建立灵活的教学体制

在学生入学时,就应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进行学习,双方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冠名班”,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到课堂授课,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要求及工作技能。

6.2 优化校企合作资源

中职学校可以大胆尝试“进校办厂、引厂入校”的新型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优化校企软硬件的使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地区优势,为处于孵化期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场地及设备,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另外,“实践出真知”学校还可以委派电子商务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让教师通过参观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丰富自身的专业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

6.3 政府应加大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校企合作制度化,根据具体的形势,有效地制定具体化和可行性强的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地方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健康成长,明确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例如,为顶岗实习企业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顶岗实习,为当地经济地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发挥职业教学的作用,进而创造出“三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