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电子工艺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工艺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工艺实训总结

第1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艺;课程开发;新思路

1.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在所长Felix Rauner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称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BAG注重职业竞争力培养和工作过程性知识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方法。

2007年,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中开始试点采用这一方法,提出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自2007年6月起三次组织示范校教师赴德国学习培训,结合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主要目的是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形式来引领课堂,教师上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接受时也以这个工具的分类、用途等一系列头脑思索性接收方式为主,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按“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五段式教学方法讲授着,而学生则以“原理分析—模型建立—举例说明—习题练习”的方式总结着,这种教学模式被高职类学生称为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按照这一固定的模式来上,但是效果不佳。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高职类学生来说,缺少的就是一种冲击,一种通过实践动手对其头脑的冲击。

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许多课程都进行了改革,而每门课程的改革都具有其特殊性。对于高职类课程的改革,不但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的情况,还要从就业渠道入手,对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针对《电子工艺》这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来重新序化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图形,实践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企业,而是企业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步。学生不是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课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

同时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把理论知识学习、工作过程合二为一,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按照工作过程,重新序化电子工艺课程内容,融合理论与实践,选择难度适中,跟高职学生岗位贴近,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生产任务,以此为载体来创设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设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及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3.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指引下,在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结合模块里的细分任务以及《电子工艺》课程的本身的教学体系,安排具体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项目模块选取合理、实训耗材容易取、基本操作工具摆放合理、仪器仪表分类规划、学生操作实时监控的原则来设计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在建设初期力求明确建设意义及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为了保证实训室的实训装备和实训内容能够符合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紧跟电子行业的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和电子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从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商到电子设备的制造厂家,都应保持紧密且持续的合作。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其管理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意识,在每个任务中提出该任务执行时的管理要求,建设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环境。

我院在建设电子工艺一体化实训室之初,就充分调研了目前国内外电子产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电子行业企业的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院本身与通信行业的融合情况,最终确定了以电话机、手机等通信类产品为主线的系列实训室建设方案,电子工艺实训室的建设也紧跟这一发展方向。同时,联系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实训平台,设计有行业企业特点,融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4.设计学生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分析高职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明显增强,有些以前对纯理论教学非常反感的同学,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却非常浓厚,实践操作能力较强,通过动手实践对其头脑进行冲击从而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加强,而且每次课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任务,必要的时候还进行测试,使得学生对每堂课都不疏忽,再者电子工艺实训室能很好地营造工厂里的气氛,让学生感觉到好像自己在工作一样,学生之间都有一种竞争意识,都希望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是最好的,操作完成得是最好的,得分是最高的。

通过以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更加系统地来进行规范组织,我们按照耗材准备充分、实训过程合理、考核评价得当的原则去组织教学。具体来说:

在准备阶段,除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外,依据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用耗材管理办法,设计符合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对教学用耗材进行申购登记,在每次实训前按任务不同准备学生的操作耗材,并对其进行记录,使学生已进入实训室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制作有一个任务要求、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实训室管理办法来进行操作,特别强调安全问题,任课教师按照实训室教师管理办法来执行,督促学生每次课都能认真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在课堂完成相应任务的,在课外适当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

在考核评价方面,一般要求每个任务基本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分阶段评分,各个任务都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记录在册,考核依据实训室管理细则,分阶段实时评分,各项实训任务记录本及相关的创新思路来进行统筹评分。最后的期末总评也是以实践操作考试为主,理论考试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5.结语

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思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课程开发团队的一步步阶段性实施了,具体来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第二阶段:根据前阶段调查,选择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项目或任务,科学制定课程目标管理文本,创设《电子工艺》实训室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编写《电子工艺》配套教材,编写学习情境的实训耗材准备表,设计学生过程教学的详细组织过程。

第四阶段:选定电子设备专业学生进行试用跟踪阶段,根据试用情况作及时的调整和总结。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第五阶段:对试用跟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虽然课程开发工作量较大,但相信通过这种课程开发后的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会较以前好很多,本论文是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工艺》课程开发前期思路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丛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支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第2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实训;岗位任务驱动教学

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实训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基础实践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安装、调试、维护和电路设计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规划

电子技术实训是是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本课程的实训时间计划是两个实习周,60个课时,理论讲解20课时,实践40课时,课程内容主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和测试、烙铁钎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调试、数字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综合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6个方面。

三、课程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两个实习周的实训时间,共60个课时,实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实训课题教学和企业岗位训练。第一部分,实训课题训练:电子技术基本能力训练,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需要1个实习周30课时,以任务驱动模式,由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和测试、电子线路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LED广告流水彩灯安装等4个任务完成基本能力训练。第二部分:企业岗位生产训练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济南莱特尔电子科技公司,进行电子产品的岗位生产实习训练,计划1个实习周30课时,由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电子产品自动焊接工艺、LED照明灯具安装工艺、LED照明灯具测试和维修等4个岗位任务和企业考核任务完成。

四、教学资源条件

(一)、实训设备资源

1.电子技术实训室

学校实训资源:现有450平方米电子实训室,有扫频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实训设备200余台,另有印制板腐蚀设备一套,电子线路板雕刻机一套等,能同时满足300人进行电子技术学习和训练。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室、技术设计室、展室、仓库和生产场地等400平方米的场所,企业有电子贴片机2台、回流焊机,丝印机、打胶机等设备组成的简易生产线一套,可同时满足50人电子产品生产岗位技能实训。

(二)、教学资源

1.学校教学资源

(1)自审、编的一体化教材本课程选用优秀的一体化教材,自审、自编教材优先选用。

(2)教案、PPT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视频由于本课程内容图画较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学手段尽量用PPT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法。

(3)网络资源库、教学云资源可作为资料的查询和辅助教学。

2.企业生产教学资源

(1)产品生产资料视频、PPT课件企业培训人员的培训手段和方法。

(2)产品生产过程资料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艺流程(3)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企业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练习和指导生产。

五、教学实施

1.基本能力任务驱动教学

基本能力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模式,第一大项目由4个任务完成基本能力训练,由课程任务完成,使其具备基本能力。

(1)课程任务一电子元器件识别测试: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主要参数的标识方法和选用技巧,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测试、好坏判断和管脚极性判别方法。

(2)课程任务二烙铁钎焊操作:掌握电烙铁的选用、焊料焊剂的使用,了解焊点的工艺要求,掌握焊接的操作步骤和焊接要求。

(3)课程任务三直流稳压电源安装和调试:熟悉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和开关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自应用的特点,掌握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4)课程任务四LED广告流水灯制作:了解数字电子电路的特点,训练查阅元器件资料,熟练掌握数字电路安装和调试方法。

2.岗位任务驱动教学

岗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以岗位任务驱动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电子产品的岗位生产实习训练,计划30课时,由4个岗位任务完成。

(1)岗位任务一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企业主要生产LED照明灯具,在此岗位训练时,要熟悉整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2)岗位任务二自动焊接工艺自动焊接包括半自动丝网印刷机的使用,自动回流焊机的操作,清洗、烘干、修复、整形等要求。

(3)岗位任务三LED照明灯具安装工艺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将控制电路板和照明用LED照明器件安装在一起,形成产品。

(4)岗位任务四LED灯具测试和维修在熟悉产品的原理要求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测试、老化处理和维修等。(5)企业考核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四个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进行评定。

3.成绩评定

本课题的实习成绩评定由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评判,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和分值比例为:

(1)岗位任务考核成绩由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四个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或根据产品任务考核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分值占总分60%。

(2)实结报告成绩,学生每进行完一个课题,都要写实习报告和鉴定手册,本课题实习报告和鉴定手册由课程实习教师评判,分值占总分20%。

(3)考勤和纪律成绩,学生考勤由实习教师管理,纪律由企业负责人管理,本项成绩由实习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评判,分值占总分20%。

六、教学总结和建议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实践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实训学习和经过校内生产性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企业零距离的要求。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扩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场所。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对口高职

电子工艺是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电子产品,从而了解电子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和新的电子工艺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校目前电子工艺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工程实践教学薄弱、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较长时间再培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电子工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适应现代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电子工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重庆渝东北高新电子企业工艺技术岗位需求、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紧紧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将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课程划分为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境。

整个学习领域课程又细分为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景,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确定了各个子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如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静电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3]。并邀请了以企业现场专家为主的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 本课程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了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如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学习子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各设计了易、中、难三个难度等级的学习情境,构建了学习情境库。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以电子整机制作为主线,涉及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方案设计、元器件选用、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悍接装配、调试与检验等步骤完成预定要求。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在任务教学的各环节中,穿插采用了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法:完成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工作任务由老师提品样品和设计资料,设置工艺设计的任务,完成该工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课堂上的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出多种方案尝试,追根问底。

2.岗位体验教学法: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设备工艺程序的编制、产品的试制、离线仿真等通过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顶岗实践,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3.观式教学法:在学习情境1的工艺流程体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观、见习,由企业兼职教师介绍企业情况、车间设备、产品生产流程与企业文化等。结果证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课程学习非常期待。通过参观学习,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国内外品牌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视频、图片培训素材,精心制作了《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电子课件。课件内含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及动画,课件内容实用性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课程组自主开发设计了虚拟实训项目。虚拟仿真训练项目可以强化工艺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实际操作前,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实训的环境,为后期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建立课程网站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学习,可以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利用互动交流栏目与老师沟通,交流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环相扣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时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产品意识。校外顶岗实习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厂纪律,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获取工作方法和生产经验。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100%获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

2.创新“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6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这样就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有效地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老师主要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祝加雄. 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2]张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J].科教文汇,2009,( 093):02.

第4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0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以电工教学为例,将原有的电工类实验室重新构建,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要改建、新建电工技训、电工设备检测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电工布线、电气控制中心等。例如在电工布线实训中,设计一千个缩小的民宅照明线路布线室,学生使用的工具、装备等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学生既要按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布线,又要正确选择导线、材料、工具,避免了验证式操作,较好地实现了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

学校应考虑购置一些基本元器件、设备和必要的工具、仪表,仿照生产环境和维修现场,应逐步建成电子、电器、制冷制热、检测、用户终端等五大技训室并建成电子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学生组装、调试、创新设计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如电子门铃、抢答器、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在仿真环境中,学生对智能型、数字化设备进行测试、维护、维修;在反复测试、剖析、装拆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辨识电子电器系统内部的结构。

通过创新型实训项目,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2.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

通过走访其他学校、科研单位,深入工厂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确立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实训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使之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学校应专门辟出至少1200m2的室内场地供建设之用,划出专项经费组建实训基地,建设小组,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选择性购进工业加工型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及高配置的计算机,利用UG、CAD/CAM等辅助设计中心,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大类各专业的实训需要,而且专业教师利用该中心进行数控控制电路的研究,与有关企业正密切接触有望达成生产加工产品的合作协议。在这些基本具备的时候,逐步申请中职实训精品专业。

3.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联系,校企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所联系企业应考虑实训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能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备就业制。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学校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主管教学校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工作部、分专业(系)制定,实训中心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实行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着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

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才能正常有序,设备维护才能低费用,自始至终对学员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确保人身安全无事故。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要组织教师针对中职教育特点,编写材料、电子、模具、金工、数控等实训教材、指导书,要使得课本具有很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中职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协调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

建设青岛机械工业实训基地,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解决各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等必将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试点,不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基地的管理和教学,总结推广经验、扩大基地的辐射功能。为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第5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职业教育“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特点,探讨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企业对求职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只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上,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需要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然而笔者认为纯粹的职业素养课程往往是系统的说教,不能和实际就业岗位相结合,如果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既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完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将两者结合,会取得更加完美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职业素养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不是低层次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培养普通工种人员,其先决条件和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特征所在。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总有一定的偏见,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本职岗位兴趣不高,且毕业后跳槽的频率太高,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去甚远。殊不知,现代社会用人机制不只看重学历,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和技能,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供不应求。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志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及培养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些重要文件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大的方面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具备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文化素质、职业健康素质。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竞争和挫折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习项目把精力放在学生发展的核心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择业指导”教育,介绍职业标准 

在电子工艺课程一开始的课程介绍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择业指导”教育。“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 

1.介绍“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能使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工艺技术的发展使操作者主体地位增强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现代化的工业已经不再需要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掌握现代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能指导电子产品现场生产,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且由于电子工艺技术涉及了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要求电子工艺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促使工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所以更加应该提高自己把握各种机会的能力。 

2.介绍本专业或本课程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课程教学中应突出以职业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若只针对某一岗位,学生今后的就业面就会很窄,创业与发展会更加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的主要工作岗位做介绍,同时剖析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了解职业的发展方向,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譬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产品组装、车间技术员、品质检验员、产品维修、设备工程师、销售人员、软硬件开发人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岗位,了解这些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以证促学”将会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建设实训室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 

建设实训室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基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都在电子工艺实训室进行,那么在实训室中营造出电子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制度文化氛围的建设 

将原本的实验室制度替换成电子企业的车间管理制度。例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修改原来的课堂点名考勤制度为上下班依次排队签名,实验室设备与器材的发放指定专门设备管理人员,摆放设备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照企业6s的管理标准来执行,并将6s的管理制度制作成车间文化标语张贴在车间内。 

2.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 

在实训室中可以划出一部分空间用作展示柜。其中一部分用于展示电子产品中用到的各种元器件。一部分以典型的电子产品展示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部分将展示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使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一部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当然也可以使用宣传图板等,使学生领略电子工艺技术的魅力。 

四、模拟真实职业环境,加强职业规范教育 

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1.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 

实践训练中可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将实训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生产区域,如“装配区”、“检测区”、“焊接区”等,同时设置“生产车间”、“班组长”、“安全协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将任务书发给“班组长”。然后,“安全协管员”要对车间内的“员工”进行每天例行的“班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工作开始后,“技术员”、“工艺员” 在各操作台前巡回指导,“员工”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来进行操作。每次课程结束后,“班组长”要对每天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当然模拟的环境会因为实训设备的昂贵,实训场地的有限等而有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来解决模拟环境和真实性之间的差异。 

2.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载体,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以往的电子工艺实践中我们往往是装配几个典型的电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普通装配工的操作技能,如果能以实际的电子产品为实践载体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这样能让学生站在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来思考整个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产品的日产量,工人的工作时间和熟练程度,产品的工艺标准等等,并适时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使学生能明白任何一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要求学生在编写工艺文件时利用iso9000的过程控制方法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的知识,策划工艺流程、制定工艺规范、安排建立流水线。以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工艺素质,培养质量意识,从而深刻地了解各种工艺方法。 

五、严格考核标准,精选教学案例,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 

90后大学生,特别是目前的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遵章守纪,严格操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等职业道德。 

1.严格考核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这些职业道德灌输给学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譬如在手工焊接练习的考核中,笔者给出的考核成绩只有优秀和不合格,经常会有学生觉得非常委屈,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中,一个焊点的虚焊和漏焊都有可能造成整机系统无法运行,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一个焊点都要力求完美,虽然由此可能会进行多次的返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任何事情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再如在工艺文件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细微繁琐,工作量又大,很多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想偷懒等别人做完后直接拷贝一份作业上交了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该学生的项目考核成绩一律不合格,并且返工重做。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首先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其次工艺文件的编制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大事,作为工艺技术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要有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2.案例教育,培养职业情感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激励教育,列举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表现出优秀的职业品质而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实例。如果能以学生认识的师哥师姐为例,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 

六、小结 

只要每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适时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并且在教学中以职业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职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素养的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徳友.建设职业化实训室文化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罗箭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2). 

[3]叶振忠,等.iso 9000思想在电子工艺实习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12). 

第6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笔者所在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和实施了数字化实训工厂,在其应用中探索出一些应用模式。

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是在实训基地建立真实企业的生产环境,学员按照真实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实训项目,学员按照企业的生产岗位分工协作,学员生产的成果按照企业的模式来检验,使学员通过项目式的实训项目掌握进入企业就业所需的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同时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成本的可控性和图表化。

整个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包括了理实一体化讨论区、可视化管理、PLM体验中心、车间管理、库房管理和实训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设备管理部分,这模块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和实训基地学员实训的每个过程紧密连接,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集成技术即PLM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具体的应用如下:

一、学员进入基地:进入PLM体验中心和实训车间参观,调用实训资源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如开学第一课视频、多轴数控加工视频等树立企业和岗位的概念,并了解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二、实操实训:

在PLM环境下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实现产品无纸设计和全数字化制造。在无纸化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产品按照流程实现设计、工艺及制造,所有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在对外培训过程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融洽的匹配了学员理论和实操的整个过程。

1、零件加工前的分析讲解及加工完成后老师的总结评判:通过一体化讨论区老师调用教案、课件及视频讲解等资料现场讲解,实训零件的加工示范学员可在一体化讨论区清晰直观的看到,实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杜绝围观。

2、零件加工前需要准备的刀具和材料:老师可以通过库房管理刷卡领用,完成后刷卡归还。根据实训规划,库房准备工具及物料,库房管理员负责制单及发放物资,由带班老师刷卡领取,实训管理员负责审核单据;

3、库房物料编码管理:对入库的物料进行统一编码,自动为单据设置想要格式的单据编号,编码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手动再设置;对到库房办理相关业务人员统一使用ID卡。

4、库房物料消耗跟踪管理:通过读卡器识别并记录到库房办理相关业务人员的ID卡,库房管理系统可以对该人员进行统计和跟踪查询。

通过扫描枪扫描条形码,能够直接把某物料部分信息直接写到作业页面内,并通过系统软件显示该物料价格、库存情况等信息。提升工作人员效率和准确率,提升数据电子化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可以对库存、台账、出库单、入库单,出库明细、入库明细、单据明细、物资借出等信息进行查询和追踪。

5、零件加工所需的代码文件,实训前由老师审核并通过车间管理的机床联网DNC下发到学员实训的机床,保障实训安全。

6、对于多人共用一台机床进行实训,一人加工操作,其它的学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管理了解零件时间加工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体化查询终端自主学习,带实训的老师可通过可视化设备时时了解学员实训的现场及碰到的问题,及时答疑。

> 实训内容的可视化,每2台机床配置1台触摸屏电脑,通过触摸屏电脑查看实训内容和工艺要求,同时跟资源库相连,初学数控的学员可以通过触摸屏电脑查看机床的操作要点及操作过程的注意点,同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通过资源库查询解答。

> 实训场地视频监控 ,在实训车间设置全方位视频监控,对实训车间的整体情况的视频可以连接到领导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和实训老师电脑显示屏上。

> 通过引入现代化企业7S现场管理理念,提升学员的企业“见识”,为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7、老师授课的教案、课件、课程相关的素材通过资源管理平台老师可随时查阅、上传。管理各种教职工资料及教学中使用的课件、题库或科研成果,不断积累公共资源、分级授权访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管理教案、课件、企业实例、题库,实训项目等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规范化管理。同时可以将现场加工视频连接到实训中心机房,通过投影的方式,让学员在接受软件教学的同时,可以同步切换到现场生产加工环节,从而理解软件教学中关于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理论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三、综合实训: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式教学

学员阶段性的综合实训:实例项目通过PLM体验中心模拟企业产品的计划、设计、工艺、编程、仿真、零件加工最后装配,学员完成企业生产流程过程的体验,并对所学课程与企业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分组规划,按一个班42人的规模来规划分7组,每组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组合件),作为共同的综合实训成绩,老师作为指导和最终的评分。总共有7个项目,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完成后轮换项目,这些项目以数车和数铣的加工零件。

通过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的整体项目式教学,对整个教学有了极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融入企业工作流程

实训项目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学员按照真实的角色进行协同工作,尽早适应企业角色、岗位。实训流程定义:实现企业面向产品的订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及仿真、生产派工、检验、进度跟踪、工时核算等整个产品制造过程的模拟与组织。

2.符合技术形成规律

按照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与生产型技能的递进关系,培养全方位技术型人才,符合本专业人才的技术形成规律。

3.创新实训模式,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对浙江省制造业产生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是通过基地的先进平台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从设备场地的共同使用,到教师及优秀学院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生产制造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加工和工艺难题;二是引导企业对自身的企业开展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项目改造,保障高效、高质生产;三是极大地改变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模式,提升企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竞争力。

总结: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定位:面向主导产业及企业、面向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平台、以全市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重点,满足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推广和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引入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极大深化并拓展了先进机械制造实训中心的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

刘建军,男,讲师,单位: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杭州市公共实训指导中心)研究方向: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电工电子自动化。

第7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实训 教学改革 中职生

电子实训课是一门新学科,它具有应用性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色,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和实训教学,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然而,在职业类学校开设电子实训课程有它的难度,这与职业类学校的生源是分不开的。在校的中职生中,厌学混日子的学生多,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多,学生管理困难,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对于这一类学生,平淡无奇的理论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当今的中职教学中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中职生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有从实践动手能力上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而,实训课在中职教育中占据了特殊重要的地位。笔者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在中职类学校如何上好电子电器专业的电子实训课程。

一、结合学生实际,突显实训特色

“电子实训”对于中职生来讲是一门新型学科,“电子实训”应以制作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通过制作来复习和巩固所学有关的电子技术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可通过理论的分析,来查找电路中出现的问题及造成故障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所选、所编的教材在内容上关于制作工艺的介绍要具体、详细,制作内容要新颖、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本校具体的生源特点,可采用校本教材。就校本教材教学的具体内容而言,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用电子仪器的型号介绍及使用方法训练。

2.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介绍和测试判别,应着重于一般知识。

3.制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的介绍。

4.焊接的基础知识。

5.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电路制作。每个单一电路的元器件套件在选择上要考虑价格便宜、电路简单、适用;介绍电路的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使用方法,还要介绍电路的功能扩展方法及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制作达到举一反三,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

创造能力。

二、增强实践操作,注重能力培养

由于电子实训课着重于动手制作,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有自己的特点。理论知识体系的介绍可采用示范教学法,充分利用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动手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讲解可通过具体示范操作,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解。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电子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1.焊接技术的训练

焊接技术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焊接质量的好坏是制作成功的第一步。训练焊接技术,可以用电动机的漆包线给学生练习焊接,因漆包线有绝缘漆,如果刮不干净就上不了锡,也就焊接不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焊接技术,提高焊接质量,为后续课打好基础。

2.使用万用电表对常用电子元件好坏、极性的判断训练

在制作中经常用到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器件,要培养学生对它们的识别能力和检错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上述元件逐一区别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制作之前训练学生对常用元件的识别和判断,是实训课的首要任务。

3.要给学生讲解制作电路的工作原理、装配顺序以及装配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辅以详细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做到心领神会,装配起来得心应手。在做一个具体电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为控制教学进度,元件应采取先阻容后其他,按每节课的实际进度分发。学生在制作时往往急于求成,不重视焊接质量,若一个电路的元件一次性发下去,势必会形成失控,所以上课时应按中等学生的速度来掌握全班制作进程。第一次可发一至二个元件,学生焊好后经教师检查认可,再发给一至二个元件。随着焊接技术的熟练,再逐步增加。这样可保证焊接质量,便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制作工艺及焊接技术。

(2)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作全班巡视,发现问题可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根据上课效果选择。比如焊接方法,有一部分学生习惯先用烙铁接触焊点,然后再送上焊锡丝进行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焊点的用锡量比较容易控制,焊点质量好,但焊接时元件不易固定,容易往下掉;也有一部分学生习惯用烙铁头先沾点锡再去接触焊点,这样可腾出一只手固定元件,但此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焊点的用锡量不易掌握,同时也会出现焊接面不够光亮,焊接质量差等现象。针对以上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然后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方法。

(3)每个电路制作后的故障排除是教学中的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先进行自我检查。因为电路产生故障的大部分原因还是元件极性及位置焊错,再就是虚焊,当然也有可能是个别元件损坏。上课时可采用集体同步对元件位置、极性、导线连结逐项逐个进行检查,以避免学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马虎、应付了事的现象。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制作过程进行评分,评分应以焊接质量及最终效果为标准。对每个电路的制作过程采用评分的形式,并将该评分结果算入平时成绩,这样可引导学生在日后制作中重视制作工艺和焊接技术。

三、规范硬件措施,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安排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的活动场所以及制作条件。其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具。电烙铁必须人手一把,万用电表每人一块,同时每人还要配备剪刀、烙铁架、刮刀、镊子、适量的松香、焊锡丝等。

2.场地。最好是一人一桌,每桌皆备有交流插座、示波器及直流稳压电源各一台。为安全起见,还应在靠近讲台位置处安装总闸刀,保险丝插座等,便于教师控制,有条件的应加装漏电保护开关或过载保护开关。

3.人数。制作时宜一班二十至三十人左右,以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在目前本校所现行的班制通常有40~50人左右,因此可采用分班制讲学。即指在一个学期当中开设两门动手制作课,在此情况下,可分开来讲学,以实现小班制授课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每个电路制作后必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应有效果,实训课人少有利于教师进行检查分析,便于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排除故障,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制作成功。

电子实训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是对教材或讲稿的编写,还是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以上是笔者的经验谈,仅供同行们探讨,以促进职业技能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南寿松,刘荣林.电子实验与电子实践.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第8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数控加工 教学实施

1 概述

《零件的数控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实用性。课程前期学生已学习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钳工实训、普通车床铣床实训,后期还将学习复杂零件数控编程、机械加工质量控制及数控实训课程。课程的核心工作岗位: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施人员。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学会正确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2)学会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指令与零件加工程序编制;(3)学会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与程序输入加工出合格零件。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托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选取实际典型加工案例,依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了教学化改造。按照有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典型工作项目,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课程设置4个典型工作项目培养学生数控加工能力。

2 项目驱动信息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以工作项目4-综合轴类零件加工的子任务-带内孔轴类零件(图1)的加工为例。[1][2][3][4][5]

2.1 本次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简单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熟练运用G70、G71、G72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3)掌握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流程;(2)会阶梯轴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刀具的选用。(3)会数控车床的操作。

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

2.2 教学方法

教学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工任务的实施按照数控加工工作流程,运用六步法组织教学。数控加工的工作流程通常为:分析加工零件图纸;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输入程序操作加工;合格零件的加工完成。与数控加工过程相对应,设计教学流程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本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运用G71等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3)数控模拟系统的操作方法;(4)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教学难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2)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3)走刀路径规划。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充分利用采用网络教室、虚拟仿真软件、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教学;(2)加强教学中的辅导和答疑;(3)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团队合作。组内讨论、组间互学,取长补短。(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评价总结工作过程和成果,提高综合能力;(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巩固难点和重点;(6)利用数控实训进行实作与论证,加深理解。

2.3 教学过程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采用六步法组织实施。

(1)资讯阶段:借助网络教学软件(图2),运用网络化的传输方式下发零件图纸、加工任务书(图3)等资料。学生根据下发的图纸等资料,查阅分析相关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分析相关加工资料,达到该阶段的教学目标。

(2)计划阶段:利用多媒体CAD/CAM信息化实训室,结合零件加工实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资讯信息,下发工艺卡(图4)、工序卡(图5)、车削加工项目报告书(图6)、刀具卡等电子文档及样本,合理组织信息化课堂(图7),引导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及加工操作方案。

(3)决策阶段;学生通过网络提交小组的工序卡、工步卡、刀具卡等机械加工工艺资料(图8)以及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图9),提高学生的加工分析水平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

(4)实施阶段:

运用信息化虚拟加工平台-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图10)进行零件加工。该仿真系统可进行程序的编辑和虚拟加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前的准备,了解实际操作加工规范,学会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同时可了解不同数控设备及编程要求。

仿真演示数控加工仿真符合工程实际,仿真从毛坯的选择装夹、刀具量具的选择、程序的编写与输入、数控机床的正确操作。如在加工中发生加工故障,会有故障信息提示。学生通过检查加工程序和操作,分析故障。学生通过故障的处理,加深理编程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难点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主要有编程手册、图形图片资料、G71、G72动画,数控车床对刀视频等。

(5)检测阶段:以加工零件为依据,运用软件测量工具进行质量检查,填写质量分析报告(图11)、机床操作故障单(图12),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数控车床设备操作水平。

(6)学习评价阶段:依据整个学习过程及加工零件,进行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学习评价表(图13),总结学习过程,进行成果展示。为便于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后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平台依据专业分类,核心课程提高了习题集、视频库、企业案例集、技术资源网站(图14)等资源。

2.4 教学效果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凸显,操作技能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后续的数控实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次参加北京市的数控大赛都取得了好成绩。

3 结语

课程教学环节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加工任务。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一体化的信息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加工设备教学软件;课后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网站;各种文字手册、图片、动画、视频资料。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赵燕伟.现代数控技术.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第9篇:电子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个人发展

教育学生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现代人的思想,掌握现代人的本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因此教学绝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必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科系统性、逻辑性和简约性较强,缺点是学生很难理解专业的内涵和作用。基础教育的学科系统化课程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规律,而中职教育应着眼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学生发展,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规律,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实践系统化教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了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以讲述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例,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安排教学内容:按三极管放大电路扬声器的整体电路的作用及应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三极管概念(外形、结构、分类)。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放大电路有直接的感观认识,对将来学习理论知识起到促进作用。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电子电路先从实验开始,避开抽象问题,提高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的动手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电子技术专业实践系统化教学模式。

以电子工艺实践教学为例,应利用电子工艺实践来带动相关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分层次、有明确的综合课题目标且最大限度地接近生产实际。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维修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根据行动导向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排序首先要根据有关的电子产品在设计生产中的各个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该项目的学习领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最后形成教学项目。

1、行动领域分析

一个复杂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而每一个组成部分类似于一个简单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

2、学习领域的确定

改革之后,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学习领域可以是一个简单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作的工作过程系统。但这一系统要经过教学处理,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

(1)作为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系统的确定

根据教学的要求,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过程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完全符合学习领域要求的,如电路模板制作,在学习领域中应保留;一类是超出学生认识水平的,如从确定设计方案、产品功能要求到原理图设计、产品采购,可进行教学处理,如产品采购可转化为由学生自己完成电路元件购买,确定设计方案可换成明确工作过程系统的任务计划;第三类是超出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如生产排期、入仓出货等,属于其他类型专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范畴,仅作了解即可。

(2)作为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的排序

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应按照产品设计生产的工作过程排序,不能按学科系统排序,同时要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建构的顺序。

四、整合教学内容,实现项目教学。

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下面以手工表面贴装(SMT)FM收音机这一项目课程为例介绍。

(一)项目任务要求

1、印刷电路板:元器件贴装位置无误。

2、FM收音机:成功调试出至少3个电台。

(二)、项目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成每3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SMT工艺流程:

3、介绍系统配置及功能,包括手动丝网印刷机。

(三)进行实际操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块印刷电路板的表面贴装,并组装调试FM收音机。教师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四)质量检查和总结

教师对每一件FM调频收音机进行测试,对质量较好和较差的收音机进行讲评。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本教学课程的导向是: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五、建立创新实验室,激发无限潜能。

创新实验室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这里,教师的职能应由讲授变为建议、指导、鼓励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激发学生无限潜能。

下面以PCB,SMT电子工艺创新能力实训为例具体介绍。

系统配置:计算机、激光打印机、转印机、腐蚀桶、高速视频钻、转印纸、合金钻头

PCB板工艺制作流程:设计电路打印双面纸剪切电路板双图形转移腐蚀钻孔抛光涂助焊剂

创新实训过程: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电脑软件自主设计应用电路。

2、自己制作PCB板,并焊接元器件。

3、安装、调试。

4、老师检查,指导。

为了培养合格,适用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应当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尝试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综合性课程,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得到成果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贯彻素质教育最好的课堂,也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源泉,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尤其在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实践系统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师自主成长―基于名师成长案例的分析/徐世贵编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