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电子商务认知全文(5篇)

电子商务认知

第1篇: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核心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目前在我国这个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等诸多问题,笔者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

1.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不同,跨境电子商务更注重跨境这个方面,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电子商务的内容和相关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外语的沟通能力以及一定基础的外贸知识,需要有更开阔的互联网思维,与电子商务不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教学目标更倾向于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师资力量薄弱

跨境电子商务是近两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才陆续创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但是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有所缺乏,很多老师也是刚刚接触到这个新型的专业,对跨境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方式掌握一些皮毛,并且很少有老师有亲身实践的经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主要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数量也比较少,可供老师进行分析的案例和资料都比较少,因此,很多老师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并不完全了解和掌握,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也只是一星半点,甚至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情况严重不相符的情况。

3.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跨境电子商务,都离不开生活实践。如果跨境电子商务的老师仅仅依靠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也很难满足社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虽然目前有部分学校也意识到这一点,采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部分学校在校内通过一些软件平台例如速卖通以及敦煌网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但是从目前实际来说,这些平台相互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尤其是合作共享方面。学生如果想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平台,就得花大量的时间来了解,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如效率低,花费成本高等。除此之外,校外的实践目前也很难开展,主要原因是实践的基地比较少,目前社会上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比较少,而且大部分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模式不成熟,而学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也不具备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无法顺利达成合作。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思路

1.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渐创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但是教学模式并不成熟,教学内容很容易与社会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更要通过收集网上信息、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展开调研,以及走访一些行业协会、外贸工厂以及公司等诸多方式,全面掌握了解社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然后确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与社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合作,探讨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有效的,能够成为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中学以致用。因此,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有的放矢去教学,培养的人才才能顺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

老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专业,高职院校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丰富电商知识和外贸知识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同时,也要对本校原有的老师加强专业素质的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跨境电子商务的培训活动,同时鼓励老师利用闲置时间进入社会上一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外贸工厂以及外贸企业等兼职或者挂职锻炼。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之中,掌握真实的业务流程,这样,老师在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能给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对跨境电子商务熟悉的资深专家来校讲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老师进行培训,不断对专业老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继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

3.完善教学课程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包含的内容众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内容和相关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外语的沟通能力以及一定基础的外贸知识,而社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更高,要求从业者掌握商务英语、跨境物流、国际电子支付通关、外贸合同签订、国际商务洽谈、网络营销与管理、跨境电商网站运营以及电子商务应用等诸多技能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学课程进行完善,加强校内外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校内加强跨专业之间的合作,同时加强与网络商务平台的合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外则加强与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共同讨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能够有的放矢去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能更好的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所用。

4.发掘资源,创建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校外实践很难开展,主要原因是实践的基地比较少,当前社会上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比较少,而且大部分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模式不成熟,因此学校很难与其达成合作。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社会的各界资源,例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及政府商务部门等,加强与其之间的合作,共同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同时老师也可以挂职锻炼。实训基地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实践,例如针对一些大一的学生,实训基地可以将其安排到基层,了解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职能以及真实的业务流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大二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专业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则可以安排顶岗实习,借助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外贸接单,全面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技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三、结论

综上所述,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目前在我国这个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不断对人才的培养思路进行探究,结合社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完善课程的体系,加强校内外的实践,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02):09-12.

[2]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江苏商论,2014(11):13-15.

[3]王文强,夏山鹏,聂永涛.基于汽车医生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0):04-06.

[4]黄锦玲.中高职衔接“2+3”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16-19.

第2篇: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技术水平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这门专业,以此来尽可能满足电子商务对于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院校存在着培养目标比较宽泛、对于人才没有明确的定位、培养方向也不够清晰等问题,这将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从而对学校的就业率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对我国一线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1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综合学科,涉及很多不同专业的知识和内容。比如,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管理系统专业、计算机专业,还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1]。这就要求相关老师在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打破以往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冲破课程与专业的界限,突出电子商务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人生抱负。同时,学校的就业率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2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是一个新兴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成立和招生的时间也没有多长[3]。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上,仍处在摸索和前进的道路上。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各大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趋势不明朗的情况,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我们及时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举措予以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2.1专业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不成熟及教学经验不足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老师一般都是由经济学、市场营销、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基本上没有经过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这使得一些老师对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不能做到有效了解和全面掌握[4]。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很多内容,包括信息化管理、经济学、网络营销、计算机技术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老师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经验上,新兴专业的实践教学本来就滞后,再加上任课老师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这将使得实践教学方面很难和企业同步,在企业实践教学的经验方面有所不足[5]。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老师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及个人片面的理解上。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学,使得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当然,按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自然也将不能顺利就业。

2.2教学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电子商务是集多个专业的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就现阶段来看,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杂而多,各类课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互动,这会让学生认为这些课程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从而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想着将所学的这些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6]。换言之,虽然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繁杂,且内容众多,但由于未能对其进行系统整合,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突显,自然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也无从体现[7]。电子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能达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并且在商务应用方面,也不能和管理学专业及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较[8]。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会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而这一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所导致的。由此可见,合理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对于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来说,十分关键。

2.3实践教学滞后,未能与新时代教学模式接轨

新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相关企业的实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性教学是不可缺失的一环[9]。当然,对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10],所以,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仅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想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实践练习,以此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举措

3.1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1.1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以上对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如何调整和优化课程,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上,应与时俱进,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对课程设置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11]。具体来说,课程内容方面,仅学习本专业知识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内容系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得以改进和优化的重要内容,应引以为重。

3.1.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平台老师在开展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模拟教学软件予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模拟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功效,但从真实程度来看,其与现实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12]。通过此平台,能够开展各种课程内的模拟、开发各类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种电子商务应用实践活动的能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力、商务流程设计能力等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学生亲手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近距离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进一步加深对网络标准、协议及原理的认识[13]。如此一来,学生的网络技能及实战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大幅提高。

3.1.3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再者,老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电子商务老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便可以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学校,应定期组织老师进行各种课程培训、实践培训等,以此来帮助老师在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教学实践经验的增强,从而不断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3.1.4引入企业师资力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自身的提高,是自身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更新与完善。为了使电子商务专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进而培养出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仅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引入资源。比如,可以从相关电子商务的企业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学校为学生进行授课,为学生讲授一些学校中难以学到的理论和经验,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1.5聘请客座教授要想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向着高端领域发展,除了需要引入企业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以此提高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水平,树立品牌力量。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聘请的客座教授应以学科的前沿专家为主。如此一来,将会给电子商务专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学科也会在专家的引导下良性的发展下去。

3.2以市场为导向,深度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3.2.1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才会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这件事物的探索和学习之中。因此,老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比如,举办电子商务知识竞赛,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出来,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如,可以成立大学生电子商务协会,吸引电子商务的学生聚居在一起,共同参与策划项目。

3.2.2以三创赛为着力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学校及老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具体来说,就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电子商务大赛”)。通过参与竞赛,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电子商务的真实世界。电子商务大赛能够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充满兴趣,同时可以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创意、应用潜能及开拓电商思维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团队之间的倾力合作,逐步去体会项目开发的构思、分析、设计、策划到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鉴于这样的益处,作为电子商务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电子商务的大学生竞赛,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如有必要,可将毕业设计和大赛设计相挂钩,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得到提高。同时,可开设相关的交流会、座谈会等,以便让参赛的学生可以和大家分享参赛经验及获奖感受等。以树立榜样的方式,让电子商务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在增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3.3.1深入校企合作要想培养出应用型、高质量、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那么校企合作必不可少。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结合的窘境,为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以有效激发。同时,校企合作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脱离的问题。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近年来,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校企合作,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与市场充分接轨,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有机会在企业实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由此可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3.3.2订单式联合培养订单式联合培养作为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就是从学校招生、教学、实习再到就业的整个过程,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的一种联合培养方式。经过订单式联合培养后的学生,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工作。订单式培养是针对企业需求来量身打造学生,是一种最为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使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用人脱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不仅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投入成本,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

4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特色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创意创新,力求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及时代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各个领域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谌莉.基于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7(01).

[2]冯海霞.高校对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哈尔滨“全国最大中俄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基地”的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7(08).

[3]彭飞.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6).

[4]江岚.基于协同视角的电子商务与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8).

[5]金贵朝,郑秀田,林菡密.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9(10).

[6]张蕊.基于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数码设计(下),2019(11).

[7]刘小平,王荣华,李蜜,等.基于“互联网+”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06).

[8]何月玲.双创环境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

[9]肖琳,米传民,鲁月,等.应用型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6).

[10]马学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7(01).

[11]陈宝英.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分段式培养模式探索——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9(34).

[12]冯海霞,尚明霞.再谈黑龙江省高校对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黑龙江大学与俄速通对俄经贸人才定向培养[J].中国市场,2018(36).

第3篇: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1.1政策、企业及家长的支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满足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此外,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国内职业教育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但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行过程中,存在学校热心、企业不上心的情况,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主要是由教育部牵头,各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但在执行时不具体、不细化,无具体规定和要求,企业无法从政策层面得到具体的实惠。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广东省走得最快最好。而河南省作为中部大省,职业教育的改革步子相对较慢,很多做法尚处于摸索阶段,企业的配合度不高。(2)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很快,变化较多。电子商务技术是跨专业学科,缺乏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学徒培养质量无从考量,无标准的培养也会导致师傅对徒弟的培养周期混乱,徒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3)现代学徒制是新生事物,学生及其家长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和传统的订单式培养相比,现代学徒制与企业的合作更全面、更深入。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接受双重管理。部分高职学生是从中职升学上来的,部分中职学校在学生实习上不够严谨和正规,造成部分家长对现代学徒制心怀疑虑,要理解家长的担忧,和家长反复沟通解释[1]。

1.2区域情况和行业现状

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落实到专业建设上,应该紧密围绕和服务地方产业来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河南省地处内陆,是农业大省,郑州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服装业是郑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专业建设应依托地方特色产业经济来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只有20余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在肺炎疫情期间,电子商务为保障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子商务是一个竞争激烈、热点频出、前景无限的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当前电商行业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微规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是个难点。在肺炎疫情期间,强大的电商和物流体系保障了数亿人在隔离状态下的生活,教育、医疗等传统线下行业都开始通过线上平台运行。数据显示:2020年2月以来,淘宝平台每天有3万商家入驻,淘宝直播间的开播数量也比去年同期翻番,场均观看人数增长近200%。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新注册商家数量同样暴增,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视频带货直播发展得热火朝天。与此同时,实体门店中小企业的经营却异常困难。新媒体营销如日中天,市场需求巨大,给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很多挑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向要机动灵活,根据市场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2]。

1.3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直以来,社会舆论和大众认知总把职业教育置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下,造成职业教育生源质量较低,且面临着严重的生源不足。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这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标准中列出了专业发展方向和部分核心课程。发展方向中包括新媒体营销,但在课程中却没有体现,核心课程以编程类课程居多。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在学徒制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

2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

2.1人才培养实践的基本思路

在专业定位上,教育部将电子商务技术划分在信息技术大类。但是,电子商务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学生既要掌握“电子”方面的知识,又要了解“商务”的相关内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专业培养应适当偏重前者。根据行业需求、企业要求以及学情分析,最终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电子商铺运营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旨在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思维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3]。

2.2合作育人过程

2.2.1挑选合适的企业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要前提是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合适的企业指规模合适、岗位合适,并且有和院校合作的意愿。电商行业除了龙头大公司外,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岗位比较单一,且对员工的要求不够清晰,员工流动性大。我院挑选了一些中等规模企业,企业业务包括国内和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电商及相关软件开发等。贯彻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岗位培养的原则。企业根据行业和公司的需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以及带学徒工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从学生入校开始,企业就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以提高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2.2.2学徒的筛选及管理学徒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宣传学徒制政策,解答学生疑问,进行初步报名。然后进行卷面调研,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工学结合”的态度。再进行卷面考试,测试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学习态度,根据考试成绩按3∶1的比例圈定学生。最后由企业组织人员面试学生,选择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班。学徒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安排辅导员,企业为该班安排大师傅。学生既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也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2.2.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学徒的培养秉承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制订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参考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纳企业的意见并融入课程中。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热点频出,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要对学院与企业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划分,制定学徒培养目标,落实培养任务,统筹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培养结果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进行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企业的岗位分为三类:国内电商运营、跨境电商运营、新媒体运营。学徒在这三个岗位上分别进行跟岗学习和定岗实践,每一岗位都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出师后再进入下一岗位的学习,整个过程中存在岗位流动和退出机制。

3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学徒制育人创新点

3.1有效解决了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困境

学徒制开展的两大难点是企业和学生。首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定要到位,辅导员要密切联系学生,和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思想和态度问题。只有学校的管理到位,学生才能在企业安心努力地工作。其次,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一定要和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要无缝衔接。学生只有在企业踏实工作,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激发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企业的主动参与又能促使学徒制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只有企业和学生都主动起来,现代学徒制工作才能越做越好。3.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有限,企业师傅会工作,却不太会梳理知识点讲解要点。两者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实践、交流,学校教师可以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企业师傅也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库,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3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长效机制

经过一届学生的试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长期、有效、合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校企人员充分沟通、深度合作,以点及面,扩大学校、行业、社会的参与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应义不容辞地挑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担。“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依托校企合作探索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试点工作中,要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既依托区域服务当地,又要密切关注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还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和调整。不能“等、靠、要”,工作上要积极主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其就业品质,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

[2]金祖旭,贾少华.电子商务市场中“她经济”模式精准营销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59-61.

[3]刘曼.“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8(14):38-39.

第4篇: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一、了解企业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

1.1综合素养方面

电子商务行业的大发展主要集中在近10年期间。特别是近5年,取得了数倍于GDP的发展速度。超高的发展速度一方面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电子商务企业的若干不足,比如一般都处于创业期,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不健全;又或者岗位节奏快、压力大、加班频繁。这些对于目前的90后而言都是需要重点克服的。学校必须教会他们具备完善的职业观、价值观,能够适应高强度、快速率的工作节奏。

1.2专业技能方面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侧重点不同,但抽象来看,主要分成两类:

1.2.1电子商务运营人员:按照岗位不同又可细分成三小类。

(1)推广策划人员:核心工作是提升流量转化率和促销活动的策划。

(2)运营专员:主要进行商品销售分析、市场竞争分析、店铺运营数据分析等,然后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店铺经营策略的优化。

(3)数据分析师: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网站(或平台)的健康状况,可以评估运营计划执行的效果,并为企业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1.2.2电子商务技术性人才

主要是美工设计人员。电商卖的就是图片和文字,美工人员要求具备视觉营销的思维,设计能力强,并熟悉网页设计技巧。上述岗位占据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需求量的70%,专业性较强,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岗位群虽易于梳理,但电商应用的新工具和新手段却层出不穷。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毫不夸张的说电商行业每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巨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二、加强高职电子商务学生竞争力的方法

一方面是实践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短平快的行业发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取得知识性和技能技巧的平衡是关键。

2.1走产教融合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在专业建设上,应该和企业深度合作。高职院校一般为省属或市属院校,建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实施过程中,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具有产品知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方案。有条件的还可以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和企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鼓励师生承接企业横向课题,解决企业实际需求。

2.2举“以赛促学”的大旗

所谓以赛促学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电子商务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鼓励学生提出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将固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和迁移。将“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去,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封闭转向开放。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相应的应用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尤其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在方案设计策划的过程中,倒逼学生去了解企业,去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真真正正的参与到以企业为实际背景的项目中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客观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2.3突出“跨界”特色

首先是培养目标的跨界。“跨界”人才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爱。比如一个好的电商运营人才必须既精通互联网,又精通营销推广;一个好的电商视觉设计必须既精通设计美学,又精通视觉营销。在素质培养上,则要统筹考虑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与契约精神、团队协同合作能力的并行培养。其次是课程设置的跨界。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理论或是实训标准授课方式。对于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宜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紧凑型的教学模式,通过短时间的反复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印象(结合艾宾浩斯曲线)。同时可将原先分5个学期开设的6-7门专业课,整合成3-4门课,比如分成电商美工课、电商客服课、数据分析课、网络营销实践课等。并将此类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按照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分学期进行训练,逐步展开。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属新型产业,人才存量不足,变化又极快。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广大高职院校只有强化特色、夯实专业基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才能避免以往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问题,才能真正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作者:汪志晓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为了满足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实践型复合专业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往往是侧重于某一点,导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知识面较窄,不符合市场的要求,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2]。这种不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2、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很多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优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一些电子商务高职院校就侧重于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廖卫红生的应用能力,这些学校的问题都在于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没有结合市场需求,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各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还处于摸索阶段,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都不完善,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可能完全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很好地把握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3、缺乏应用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所需的项目实施、网络营销、商务策划、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都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应用实践能力[3],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有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专业设施落后,学生多是在电子商务的模拟软件上进行操作练习,但是,这种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实际的电子商务环境相差甚远,对于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实质意义的帮助,缺乏系统的应用实践教学,阻碍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良好的发展。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实践型职业技术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和企业建立深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形势,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对电子商务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电子商务行业中,一些重要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技术方案,使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需求对接的越来越准确,顺利地就业,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电子商务专业优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和企业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在高职学校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后,明确企业所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标准,学校根据这样的人才标准和企业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使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和企业的需求高度一致,保证学生就业标准,促进高质量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下了“人才订单”,学校根据“订单”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最后把学生直接输送到“订单”企业,完美地完成就业接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省去了学生选专业到就业之间的很多环节,高效地促成就业。

2、“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安排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生主要在学校接受电子商务专业基础教育,学校主要安排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学习,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第三学年,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岗位实习,通过在岗的职业技能实践,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能力,综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互补,进行教与学,学与做相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实践型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4]。这种“2+1”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分段培养,两年在学校接受电子商务基础教育,一年在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校内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生在企业的一年在岗实习,主要结合企业生产工作,通过实践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在岗的实际工作内容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在企业和老师的共同帮助和指导下,最终完成毕业设计。“2+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通常采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实践型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人才模式

通常高职院校缺乏资金和技术,很难独立建设高标准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目标的保障。通过企业投资来建立拥有先进科技,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并且和企业准确对接的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能为学校解决资金问题,提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顺利促进就业。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可以采用学校提供电子商务实训场地和教师资源,企业投资先进的设备和提供电子商务专业指导人员的方式,通过这个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职业素质,满足企业所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标准,解决企业招募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才困难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实践表明,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高职院校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企业也招募到所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获得经济回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使企业更加积极性地向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也以培养企业所需求的优秀人才作为对于企业的回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要积极创新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推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作者:廖卫红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研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在以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其专业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的要求,专业设置欠平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操作效果不甚理想,人才培养模式中,人为地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割裂,不能进行有效融合,完全按照理工科思维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点,致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工作的相关技能和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商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备开拓进取及创新的精神。如今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培养出适合国情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实际出发,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需以适应社会及市场需要变化作为目标,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融合,提升毕业生的直接上岗工作能力。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准确定位教学培养目标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且涉及面宽广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探索初期容易给学生以定位模糊之感,如此不利于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也难以培养出目标明确,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将学生培养为一群能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的复合型高技能运用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不但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还掌握较为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知现代商务运作的流程,具有鲜明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可在强调培养学生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细分为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物流管理等方向,使电子商务这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有更为明确的教学培养方向及目标,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加强电子商务能力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培养形而上的关键能力,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科目课程改革,以国家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内容为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必要时可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课程。专业课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按照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等内容的平行或递进关系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层级分解,形成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初学阶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以及商务交流课程等专业性模块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基础能力及经济管理能力、商务贸易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等电子商务专业必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这些课程应作为必修课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但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因素,还需兼顾学生的长远利益规划,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开设有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长爱好,选修相关的强化课程,为培养自身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核心竞争能力,乃至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

3.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第5篇:电子商务认知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信任机制;建议

0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在商务中的应用使得商务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商品与资金相互分离,并要求消费者提供隐私,如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再加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网络交易存在潜在的交易风险,如网络虚假诈骗、隐私信息被盗等,这些无疑让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交易环境越加担心,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信任机制势在必行,必须在分析影响电子商务中信任因素的基础上来创建与完善信任机制,以此使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的重要性

信任是人与人或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在不谋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只有交易双方相互信任才能完成交易。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双方交易合作的基础。首先,信任是电子商务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没有信任就没有买卖与交易,任何一方存在不信任的心理,都会对交易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其次,信任也是构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基础,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加上社会上的信任缺失事件的不断发展,会引发人们对网络交易的戒备,因此,构建信任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再次,信任是构建电子商务良好经济秩序的必要条件,是打造权威中介的基础。电子商务必须要借助第三方支付、物流公司或相关交易平台的支撑,才能完成交易过程。因此,中介组织成为了构建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只有诚信的中介组织,才能确保电子良好环境的维持。

2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信任的主要因素

2.1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得到迅猛发展,但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的信任是以双方道德水平为根基,对于电子商务犯罪分子来说,法律才是双方交易最后底线,但是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电子商务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使交易双方的权益得到确切保障。

2.2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交易的实施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支撑,这也就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计算机存在安全问题,如受到黑客、病毒攻击会对电子商务交易信任产生很大影响,会使交易双方的个人信息与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电话、银行卡密码等落到不法分子手中。

2.3第三方支付方式存在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交易中支付环节大部分都是通过转账、汇款或第三方支付所进行,是先付款还是先交货一直都是困扰买卖双方的问题。当前大部分支付方式都是通过第三方中介转账来完成支付,也就是买家先将款支付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暂时保管,待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后通知第三方平台,由第三方平台将暂时保管的买家货款支付于卖方,从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当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等。但是,即使第三方中介可以为买卖双方带来公平与信任的保障,但是还是存在安全隐患,一旦第三方支付具有支付漏洞,所造成的买家、卖家及第三方平台之间的纠纷责任是很难划清的。

3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信任机制的建立

3.1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声誉机制得以落实的基础,法律制度具有震慑力,还可以调节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争端,维护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当前我国针对电子商务交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只有一部《电子签名法》,对在交易过程中的侵犯隐私、恶意欺诈等行为还没有实施有效保护,虽然很多消费者可以通过声誉机制进行解决,如给予差评,但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从而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破坏。因此,必须要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可以参照其他国家进行立法,这也是维护电子商务信任机制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此外,还要加强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牵头组建各个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体系,规范交易者的行为,提高行业公信力与执行力,对诚信商家给予奖励,对不法经验的商家加入黑名单,以此改善电子商务信任环境。

3.2促进交易双方配合声誉机制的建立信任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都必须要维护的心理状态,通过声誉机制的建立可以对交易当事人进行直接约束,也就是通过信用评价方式双方互相评分,使信用记录可以一直保留,对以后的交易双方的信任判断都会起到参考作用。为了促进交易双方配合声誉机制的建设,可以采取奖励的措施调动双方评价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开启第三方评比网站模式,聚集更多的网站,如购物网、在线社区等渠道来设置声誉联网,以此督促买卖双方诚信,建立信任。

3.3规范第三方支付当前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第三方具有认证与担保的作用,从整体上看第三方对交易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第三方认证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必须要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扶持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第三方担保作为交易双方的担保人对交易双方的信任度都有很大影响,当前大部分第三方平台都是以企业为主,政府也可以充当第三方担保角色,这样更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其影响力必将超过企业担保形式。

4结束语

综合上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任不仅是确保交易双方持续关系的纽带,更是保证当前网络社会体系健康、正常运行的前提,只有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改善网络安全环境,发挥第三方认证的作用,使交易双方共同配合推进声誉机制的建设,才能确保电子商务更加积极的发展,从而创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电子商务信任机制建立研究[J].江苏商论.2011(01)

[2]杨居正,张维迎,周黎安.信誉与管制的互补与替代——基于网上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7)

[3]李维安,吴德胜,徐皓.网上交易中的声誉机制——来自淘宝网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7(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