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企业投资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1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目前企业的项目投资都会有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但普遍存在调查深度不够、论证调查不足的问题,项目论证评估是在投资项目确定前对拟定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项目设计、工程设计、生产技术要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预算、评估。石油企业一般项目论证评估会制定几套不同的方案,采用现代的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的风险、项目的净收益等做出综合评定,根据项目论证评估,根据技术性、经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选定投资项目,并根据项目论证评估状况作出投资项目的预算,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的使用,降低成本,保证实际收益,最后要根据项目论证评估以及拟定投资项目的工程预算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石油企业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一般包含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勘探地形矿物资源、水质等分析论证资料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整个工程投资期内追查事故责任的依据,同时也要对投资项目和目前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契合程度和当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的符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保证可行性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实现较高的收益率。

二、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最终收益率是所有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最终也是对投资项目最直接的评判,所以对投资项目中的财务分析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控制工作是实现投资项目收益保证的关键因素,在财务分析中大多采用现值法以及实物期权理论法等科学的方法尽心财务分析,以规避投资项目运行中的财务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忽略,但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在投资项目的财务审计以及管理工作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在石油企业大多的投资项目中,相关财务问题都是投资项目组进行“核算”,实际上只有“算”的部分,完全没有审核的步骤,而财务审计部门并没有管理职能,也无法实施审核工作,所以在保证企业投资项目的有效性和收益性的前提,要求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财务审计部门,明确职能,改变传统的只是做账的“账房先生”的现状,实现项目投资项目组以财务管理和审计为核心的内部审计体系,在实际的项目投资过程中,要依据财务审计部门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财务数据进行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规避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数据带来的风险,保证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情况。

三、完善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不利导致的投资项目施工质量低、投资收益差、投资项目资金不受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对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也是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监督中不只是针对项目的某个施工阶段进行监督,而是要实施全过程监督,即:项目前期工作监督、实施阶段工作监督和竣工验收结算的监督。为了避免全过程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明确各监督岗位的职能工作,在体制上进行深入改革与创新,并注重监督工作的时效性,以企业自身监督为基础在辐射到投资项目管理监督工作上,实现上下互联的监督模式。此外,既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体制,就要明确激励与惩罚的措施,要与目前油田开展的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使从事监督的人员责任、权力、利益相配套,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约束,也可以结合行政监督,对于发现给企业相关项目带来重大损失的可以予以法律途径进行制约。

四、总结

第2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金融投资

[DOI]10.13939/ki.zgsc.2016.29.137

在新时期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大力度变革经济体制,显然也要创新和调整企业金融管理。当前企业融资方式与投资管理方式都需展开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金融投资作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主要方式,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内,企业也越发重视起金融投资,怎样才能做好金融投资工作,这是我国各大企业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1 当前加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迫切性

1.1 有助于整合企业的金融结构

通常来讲,加大力度管理企业金融投资项目是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金融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根据当前我国各行业发展状况来讲,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能够让各大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回报,进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但结合我国各大企业在金融投资实际情况来讲,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金融投资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各大企业应急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做好金融管理工作。

1.2 有助于优化企业管理制度

实际上,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要在企业内部管理者行为和心理上重视企业管理工作,通过实施多种交流方式,进而提高自身企业管理能力,并同时能够为加强企业经营效益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内部制定出的规章制度都是在领导者决策上所进行的,因此企业领导者制定的决策问题与企业投资效益、管理状况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联系,甚至还会让企业承担负债,所以企业内部管理者应通过展开形式多样的学习渠道,进而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但实际情况表明,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在金融管理中,开展多种样式的学习途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也较低,导致国内企业金融管理工作普遍停滞不前。

1.3 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新形势下,企业所开展的多项金融投资项目中,势必会采用定期教育培训方式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素养,进而让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最后让企业获取到丰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各大企业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各项内部管理规定,就必须要对内部工作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进而为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健全的外部条件。营造出良好的外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创设出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让广大员工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这样员工才有更多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企业金融管理中,进而提高金融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

2 新时期背景下加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制度

通常来讲,在新时期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包括五方面主要内容:第一,制定金融投资管理计划;第二,分析和探讨金融投资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第三,构建起可行的投资组合;第四,有效修正投资组合;第五,评估投资经济效益。对比这五方面投资管理工作内容,其金融投资计划的制订是最关键的。在一般状况下,金融投资计划在展开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金融投资计划直接影响着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科学,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投资计划在实际执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决策隐患,在决策中有一点错误的地方,很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在新时期下,制订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计划,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投资管理的主要目的,通过对市场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加强金融投资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风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站稳脚跟,势必要让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金融管理,因此各大企业应充分意识到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力图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

2.2 加大力度建设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队伍

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源作为当代各行业都需获取的发展条件,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借助人力资源进行发展。通过建立起高素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此来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力度。因此,在新时期下,企业领导管理者应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开展多项专业技能,进而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切实加强企业领导工作者的决策能力,为企业金融融资指明方向。另外,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强大的人才队伍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与金融投资管理有关的培训,在培训中提高员工对金融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

2.3 规范企业预算编制工作

强化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效果,在不同程度上关系着企业其他项目是否能够得到落实,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金融投资管理,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一是,企业应明确掌握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财务主体所体现的作用。如:在展开销售财务制定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结合实际工作进度,再加上自身所负责的内容,对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安排与其能力相符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将具体权利落实到个人身上,这样一旦出现事情,直接找相应负责人,从而避免权责不清的状况。对于建筑类企业来讲,贯彻和执行企业预算编制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全面发挥出企业管理职能的作用,加强各个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力度,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进行交流和沟通,促使企业内部金融投资管理能够获得更为科学、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是,通过展开有效、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将各项企业预算编制工作落实到实处。通常来讲,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所涉及范围较广,企业想要在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就不得不为预算管理工作留有更多的落实时间,但对于预算编制来讲,最佳的预算编制方式莫过于“零基预算”,也就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需要从零开始,根据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做出科学有效的压缩经费行为,以此来杜绝资源浪费现象。

2.4 定期展开金融投资项目的培训

一是,随着市场竞争形势越发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优化人才结构,拓宽企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企业还需结合内部产业结构形式,因地制宜地培养人才,培养出自身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走得长远。

二是,企业在提高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者能力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保障企业内部人力数量,控制好企业新入职职工与离职职工的比例,同时还要协调好管理者与技术者的比例,最后能够为拓展企业发展规模,而提供出稳定、牢固的人力资源条件。企业唯有具有稳定、专业强的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力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员工,给予处罚,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激发起员工工作的热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

2.5 加大力度评估潜藏风险

企业金融投资中,金融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实施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主要手段,同时企业金融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实施金融风险决策的主要依据,可以说金融风险评估的好坏影响着金融投资所获取的经济效益,科学、准确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既能控制一些不好的金融投资要素,也能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可见金融投资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变化,也需要实时更新。唯有准确评估外界潜藏的各种金融风险,企业才能更加及时、有效地规避金融投资风险,也能降低金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另外,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为企业推行科学合理的风险配置提供依据。企业在评估金融投资风险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但收益也必然会有风险,在很多情况下,随着风险的加大,而收益也会随之加大,在这个情况下,企业想要获得金融投资收益,肯定会面临着很大的金融投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大力度评估金融投资风险,结合评估结果对金融投资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和风险进行有效配置,确保金融风险一直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进而有效确保各大企业金融收资效益。但应明确的是,只借助金融投资风险,对利益和风险配置进行评估显然是很不科学的,企业还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金融产品的对应组合,结合风险和收益进行配置,再做出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组合,确保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风险收益组合科学配置和规划金融投资产品,并保证企业在面临一些金融投资风险时,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最大限程上度降低经济损失。

3 结 论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企业所进行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未知的风险。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既需要在观念上注重强化金融管理项目,也许在行为上做好降低金融风险的准备,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金融防范意识、确定科学有效的投资方向等,进而推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俊波.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策略之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5(26):289-291.

第3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投资决策;核心集聚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4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 资本投资项目; 资本预算; 战略评价; 财务评价

一、引言

项目投资决策是以财务评价为基础的,但是,能够通过财务评价的项目就一定能成为企业的投资项目吗?一般来说,从战略的视角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视可能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凡是不符合公司战略的项目,即使通过财务评价,也不会成为本公司的投资项目(Shank,1996;Carr&Tomkins,1996)。同时,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和所有制结构对战略管理具有显著影响(郑石桥,王建军,2010)。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区分不同的环境变动性和不同的所有制,在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三个问题,第一,战略评价在资本投资中的重要性;第二,战略评价的具体内容;第三,环境不确定性和所有制对上述两个方面是否有显著影响。根据20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战略评价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都低于财务因素;企业不重视战略组合评价,对于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和行业地位分析这些战略评价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重视;民营企业重视程度显著低于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对战略评价的重视程度越高。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分布在我国中部发达地区、东部崛起地区和西部发展地区根据不同性质随机抽样的企业(样本分布以及问卷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有效样本分布: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民营企业123份,占有效样本的60.89%,国有企业79份,占有效样本的39.11%;按环境变动性,环境变动性小于中位数的82份,占有效样本的40.59%,环境变动性大于中位数的120份,占有效样本的59.41%。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获悉被调查对象在企业投资时战略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内容现状。问卷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

调查中,除基本信息(公司类型、公司规模、所属行业、成立时间)外,调查问卷内容为资本投资战略评价内容,一是企业投资项目决策考虑财务、战略及其他因素的百分比;二是问卷采用5级利科量(Likert)调查资本投资内容和因素与公司实际相符程度,要求各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勾选。问卷内容及度量方式如表2所示。

三、调查结果

(一)战略因素在资本投资评价中的重要性比重

将资本投资项目的评价因素区分为财务因素、战略因素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之和为100%。

1.小组1和小组2相比

(1)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战略因素在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如表3。小组1的均值为27.9114,小组2的均值为39.5833,方差分析结果是F=23.881。这个结果表明,两个小组对战略因素都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小组1的重视程度没有超过30%,同时,小组2对战略因素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小组1。

(2)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财务因素在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如表4所示。小组1的均值为46.1392,小组2的均值为41.6500,方差分析结果是F=2.058。这个结果表明,两个小组均很重视财务因素,并且二者无显著差异。

(3)其他因素是指财务因素和战略因素之外的因素。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其他因素在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如表5所示。小组1的均值为17.6582,小组2的均值为16.4250。表明两个小组对其他因素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并且二者无显著差异。

2.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

(1)战略因素重要性如表6所示。结果显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本投资评价中战略因素重要性比重为28.815%;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个比重为39.310%。方差分析结果为F=10.615。这个结果表明,在资本投资评价中,国有企业对战略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2)财务因素重要性如表7所示。结果显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本投资评价中,财务因素重要性比重为44.237%;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个比重为41.744%。可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资本投资评价中都很重视财务因素。

(3)其他因素重要性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本投资评价其他因素重要性比重为20.959%;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个比重为8.275%,方差分析结果为F=22.121。在资本投资评价中,民营企业对其他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3.资本投资决策中战略评价重要性

(1)不同环境变动下,资本投资决策中战略评价重要性的描述性结果如表9所示。结果表明,小组1的重视程度为2.5063,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1005,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99.865。这个结果表明小组2对战略评价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小组1。小组1的重视程度小于中位数3,属于不重视战略评价。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资本投资决策中战略评价重要性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0所示。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在资本投资决策中重视程度为3.9483,显著大于中位数3,而民营企业重视程度为2.8509,小于中位数3,方差分析结果是F=144.639。在资本投资评价中,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二)资本投资项目战略评价的内容

1.战略组合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战略组合分析的重要性描述性结果如表11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0.138,显著性=0.710。这个结果表明小组1的重视程度为2.4241,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2.4617,二者都没有超过中位数,且无显著差异。可见,两个小组均不重视战略组合分析。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战略组合分析的重要性描述性结果如表12所示。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为2.44,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2.43,二者都没超过中位数3,且无显著差异。可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均不重视战略组合分析。

2.SWOT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SWOT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3所示,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对SWOT分析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且二者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对SWOT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10.329。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为3.11,略高于中位数,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3.71,高于中位数。同时,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SWOT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SWOT分析较为重视。

3.价值链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5所示。结果显示,小组1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为2.9367,小于中位数,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1917,大于中位数,方差分析结果为F=2.550,显著性=0.112,表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6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4.798。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01,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3.50,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价值链分析较为重视。

4.成本驱动因素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7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1.433。结果显示小组1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0000,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1156,二者都略高于中位数,且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8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16.427。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05,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3.91,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较为重视。

5.产业关键成功因素

(1)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19所示。结果显示,小组1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1154,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1667,均略高于中位数。这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20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13.051。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06,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3.82,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较为重视。

6.竞争优势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21所示。结果显示,小组1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1696,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3833,均略高于中位数,方差分析结果为F=1.870。这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22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21.464。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17,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4.13,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很重视。

7.行业地位分析

(1)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23所示。结果显示,小组1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2167,小组2的重视程度为3.0933,均略高于中位数。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

(2)不同所有制结构下,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如表2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为F=21.791。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为3.00,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为4.01,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这个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很重视。

四、结论和启示

资本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对于资本投资项目,企业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如果要进行战略评价,会评价一些什么内容?环境不确定性和所有制是否会影响战略评价的重要性及评价内容?本文区分不同的环境变动性和不同的所有制,在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三个问题:第一,战略评价在资本投资中的重要性;第二,战略评价的具体内容;第三,环境不确定性和所有制对上述两个方面是否有显著影响。根据有效的数据分析,关于资本投资决策中战略因素和战略评价的重要性有如下发现:

(1)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两个小组对战略因素都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小组1的重视程度没有超过30%,小组2对战略因素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小组1。国有企业对战略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2)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两个小组均很重视财务因素,并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很重视财务因素。(3)不同环境变动条件下,两个小组对其他因素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并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对其他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企业。(4)不同环境变动下,小组2对战略评价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小组1,小组1的重视程度小于中位数3,属于不重视战略评价。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根据分析,关于资本投资项目战略评价的内容有如下发现:

(1)战略组合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小组1和小组2的重视程度都没有超过中位数,且二者无显著差异。可见,两个小组均不重视战略组合分析。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都没有超过中位数3,且二者无显著差异。可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均不重视战略组合分析。(2)SWOT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对SWOT分析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对SWOT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SWOT分析较为重视。(3)价值链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小组1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小于中位数,小组2的重视程度大于中位数。但是,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民营企业对价值链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价值链分析较为重视。(4)成本驱动因素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小组1和小组2的重视程度都略高于中位数,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民营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成本驱动因素分析较为重视。(5)产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重视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数,且重视程度不显著差异。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民营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产业关键成功因素较为重视。(6)竞争优势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数,且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民营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竞争优势分析很重视。(7)行业地位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均略高于中位数,且重视程度无显著差异。不同所有制结构下,民营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的重视程度一般,国有企业对行业地位分析很重视。

总体来说,有三方面的结论:第一,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战略评价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都低于财务评价;第二,环境不确定性和所有制对战略评价的重要性有一定影响,国有企业对战略评价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越高的企业,在资本投资决策中,对战略评价越重视;第三,在战略评价中,企业不重视战略组合评价,对于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和行业地位分析这些战略评价内容,民营企业重视程度都一般,国有企业都较为重视或很重视,环境越是具有不确定性,对上述内容的重视程度越高。上述发现与龚巧莉、郑石桥、王建军(2010)的发现基本一致。上述发现告诉我们,企业对于资本投资项目的决策前评价,战略的成分都不够。如何提升投资决策中战略评价的重要性及优化评价内容,是提升资本投资决策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Shank,J.K.,Analysing technology investments—from NPV to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6(7):185-197.

[2] Carr,C,and Tomkins,C.,Strategic investment decisions:the importance of SC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51 case studies in U.K.,U.S and German companie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7):199-217.

第5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1、投资决策存在相当大的主观判断

企业的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会进行投资。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在投资之前一般都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然后对项目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估,预计风险和收益之后才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投资评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是了解一些表面资料,主观进行判断,选取投资项目,这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如果投资失败,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倒闭。

2、投资评审管理监督不力

企业为了提高投资的收益,一般会组织专门的机构对被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促进被投资项目的良好发展。但是,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监督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资金投出之后,一般就失去了被投资项目控制和管理权力,疏于监管。如果被投资项目向着亏损的方向发展,企业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

3、缺乏相应的审计和评审

项目的审计和评审可以有效监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该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但是目前企业投资之后,根本不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使企业不能全程控制项目的运行,容易做出失误的决策。因此,缺乏审计和评审,会提高投资失败的风险度。

二、提高企业投资评审管理成效的思考

1、企业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该环节主要是科学分析预测投资项目,然后形成书面报告形式,如调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等,这些都为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除了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技术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技术实力是否和投资项目的技术要求相匹配。如果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或者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才能引进该技术,则说明企业不适宜对该项目进行投资。经济层面分析主要是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投资收益比进行分析,如果项目的发展前景较好,经济利润较高,则适宜进行投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方面考虑不周全,都可能影响整个投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企业也能要承担巨额的债务,因此要慎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后,然后指定项目投资计划书,粗略的估算项目的经济收益和投资预算,然后根据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适宜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地区。确定投资项目,下达投资任务书之后,企业组建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落实投资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为项目的后期投资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2、投资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管理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包括投资策略的选择、风险的防范措施、商业计划书的执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1)投资策略的选择。根据投资项目和企业的具体资金、技术情况、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常用的投资策略如匹配投资策略、组合投资策略、分段投资策略等,每种投资策略的都具备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在选择投资策略时,可以使用一种投资策略,也可以几种投资策略综合运用。(2)严格依据商业计划书执行投资项目。该商业计划书包含了投资项目的具体运行方式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在投资评审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依据,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发展,如果一旦出现和计划书中不一致的情况,则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这样投资项目就可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预期经济收益。(3)执行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需要全面监控投资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由于投资项目会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如种子期、扩张期等,不同的时期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不同,最大限度规避投资风险,将其降到最低。(4)成立监督委员会,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成立监督机构,奖罚分明。投资项目运行中,全程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现有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建立责任制度,奖惩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项目的预期收益。同时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制定的投资评审管理决策更加合理,显著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3、投资后的审计和考评

第6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1、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在传统财务管理上仍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的信息,只重视当前经营成果和利益,没有把目光放远放长,忽视企业外部的环境分析和没有做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投资战略,而使得中小企业对外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中小企业会受到重大的影响,其投资战略也面临着失败。

2、缺乏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

投资过程中面临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任何的投资项目是零风险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风险,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自身原因缺乏合理的风险控制系统,在投资过程中,一旦风险来临或扩大,企业不能立刻进行风险的控制或采取必要的手段规避风险,那么结果只有失败。

二、缺乏高素质人才

1、管理者素质较低

一个企业投资经营是否好坏,关键取决于其领头人。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综合素质差,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制定实施投资战略的经验,缺乏有效实施投资战略的保障措施,缺乏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因此,他们不能够合理的预测、决定、预算、控制、分析和评价市场,更无法分析金融环境并制定可行的投资战略。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或个人控股,投资战略往往体现家族或个人的意志。

2、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和选择,需要充分的了解自身优劣势,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也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制定投资战略。而这些过程除了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外还要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投资调研和分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战略意识,很难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致使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解决中小企业投资战略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中小企业在投资战略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投资收益,也制约着中小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解决中小企业投资战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规划

1、运用科学分析方法

常见的战略投资分析方法有:SW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通用电气矩阵法、生命周期矩阵法、波特五力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在分析投资时应充分分析项目的回报率和风险性。

2、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中小企业应当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应当经过提出、可行性论证、决策、实施、再论证等过程,以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成功率。中小企业还应该加强项目投资评价和总结工作,总结项目投资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方案的优化来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二)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

1、建立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应立足于企业及投资主体角度,从业务细节着手,以投资管控为核心,以项目寿命周期为主线,以生命周期各阶段计划管理为辅线,重在提炼和描述项目投资管控要点及管理关键点的作业条件、流程、依据和标准;并进一步梳理和补充设计管控流程及相关业务表单,全面覆盖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所涉及的关键控制点。

2、控制投资节奏

为避免投资规模过大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的风险,在投资时必须把握投资节奏,基本做法是先通过少量投资实现对拟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待成熟后再加大对该项目的投资。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中小企业领导者要加强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对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投资战略管理理论的学习,懂得将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聘请精通管理的有识之士,对企业投资管理进行运作,使企业的投资战略正常运行。而且管理者要用战略眼光和发展思路统领全局,要与新形势相适应,要主动积极的与主管部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沟通联系以获得支持,及时获取有利的投资信息。

2、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第7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它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机会与企业面临的挑战。

1.优势与劣势分析(SW)。优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可以是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它可以是产品质量、可靠性、实用性、风格和形象以及服务的及时、态度的热情等。虽然竞争优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但是明确企业究竟在哪一个方面具有优势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以采用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通过加权计算,定量分析企业的优劣势。例如我集团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人才、、工艺水平、产品性能和质量、销售网络、管理能力等。劣势:资金实力、生产设备等。

2.机会与威胁分析(OT)。机会与威胁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环境威胁,另一类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是指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是对公司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二、企业战略方向选择

根据企业优势劣势分析和机会威胁分析,画出SWOT分析图

企业SWOT分析图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战略。

1.右上角:企业拥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和众多的机会,企业应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提高生产占有率的增长性战略。

2.右下角:企业尽管具有较大的内部优势,但必须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应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和降低外部威胁的打击,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左上角:企业面临外部机会,但自身内部缺乏条件,应采取扭转性战略,改变企业内部的不利条件。

4.左下角:企业既面临外部威胁,自身条件也存在问题,应采取防御性战略,避开威胁,消除劣势。

5.改变投资理念,把握投资时机

企业实践表明,如果把产品寿命周期划分为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投资在这4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见下表)。

经营成功的企业投资一般是将多种产品分布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组合,主要模式有4种:

(1)投资侧重于导人期产品,兼顾成长期和成熟期,这是一种颇具开发实力且创新意识强的企业通常选择的模式,是一种为获得领先地位而勇于承担风险的投资策略。

(2)投资侧重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几乎放弃导人期和衰退期,这是一种实力不足而力求稳妥快速盈利的企业通常选择的模式,是一种重视盈利而回避风险的投资策略。

(3)投资均衡分布于4个阶段,这是一种综合实力极强而且跨行业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通常选择的模式,是一种选择多角化经营战略谋求企业总体利益最大的策略。

(4)投资侧重于导入期和成长期而放弃成熟期、衰退期,多见于开发能力强而生产能力弱的企业。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总战略选择上述4种投资组合之一或某一模式的变形。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针对其所在的市场竞争地位,需要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以巩固和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或是维持、或是撤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结束语

通过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企业据此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树立相应的投资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投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选择恰当的企业投资战略改变投资理念,以保证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投资者们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蒋运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2]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欧阳令南:公司理财.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第8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战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投资也日益活跃。中国的房地产业近几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给予支持与扶持。面对如此形势,房地产投资者不断增多。购买新房以后将旧房出租,以房租支付新房贷款。但随着房地产开发领域法律的完善、操作的规范、竞争的加剧,房地产投资的利润空间会缩小,风险也在加大。如何对待房地产投资已日益成为社会投资热点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的含义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一定量货币或者其他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的经济行为。根据投资资金的周转方式,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两部分,从再生产的角度看,基本建设投资主要属于固定资产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投资主要属于固定资产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流动资产投资是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而言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属劳动对象、工资和其他费用方面的货币的预先垫支。

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房地产投资,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预先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或者实物资源到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中,以形成房地产产品的经济行为。

二、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分析

(一)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分析

在房地产投资的项目开发外包给项目管理专家是保障开发过程顺利的有效方法。项目管理专家在决策阶段就介入能有效的防止决策失误,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项目管理专家的主要作用如下:

(1)项目管理专家应当充当项目实施层和决策层的沟通桥梁。为决策小组提供项目管理方面的决策支持。

(2)对工程项目实施要素的获得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组合意见。这些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原材料、劳动力和管理人员、建设力量等。在项目管理前期策划中应考虑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考虑于其他单位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

(3)就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将可能的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办法以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决策小组。

(二)物业管理投资过程分析

物业管理与房地产项目的成败密切相关,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卖点之一,而且房地产的保值升值与物业管理也有很大关系。客户的许多需求只有在物业管理阶段才能真正体现,因此物业管理者最了解业主的需求,了解物业的特性;物业服务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设备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解决。通过物业管理的前馈和反馈,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才能确保项目充分满足消费者潜在的各项需求,使项目最终成功。

物业管理决策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定物业管理的具体定位,为房地产产品完善提出投资建议。主要包括:各类配套设施的投资、水电气的供应投资、安全保卫的投资、垃圾处理方式的投资、消防设施的投资、绿化的布置等。

三、加强房地产投资的战略管理

(一)加强房地产企业投资的战略规划

对投资进行战略规划能使企业投资更具目的性、全局性、长远性与抗争性,减少盲目性和风险性。做好企业投资的战略规划基础工作有两方面:

(1)企业环境分析

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加强环境研究不仅使企业了解环境今天的特点还可使企业把握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指导企业经营活动。房地产企业环境分析重点应放在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上。

对经济环境研究首先要放在宏观经济环境研究与预测;其次要放在市场环境研究与预测上;第三应放在财务环境的研究上。

对消费者研究首先要研究其对产品的总需求;其次要研究消费者需求结构;第三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力。

(2)企业能力分析和业绩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投资业务活动所需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努力提高企业能力,使企业新的投资业务得以顺利实现。为此国有房地产企业首先要明确企业的能力结构;其次,要发现企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的投资业务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投资战略规划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业绩分析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能力不变的状态下,预测其在将来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从中发现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差距,从而改革企业经营结构,适应环境变化,增强企业危机感,主动将注意力转向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研究上。

(二)加强新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决策

国有房地产企业首先须对新建房地产项目加强可行性研究,使其更具操作性。第一要加强新建项目的综合分析包括项目相关区城及所在区城的区位分析、住宅市场分析、项目竞争条件的分析;其次针对新建项目制订多种项目发展模式,每一模式都须制定初步营销策略、进行成本分析、提出初步资金安排计划、分析财务效益;第三对新建项目的评价要以财务评价为主。

房地产企业对大型的新建房地产项目投资须总体决策,因为企业中某部门或项目公司完成的可行性报告只立足于该项目,而企业对项目的决策既要基于项目本身更要立足于企业的全局,必须从企业的投资组合、资本结构、发展战略等方面来考虑是否投资该项目。

(三)加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组合策略

国有房地产企业推行投资组合策略对于扩大企业规模、回避和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可应用获利能力分析法来指导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组合决策,它是根据项目资金利润率的大小来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的方法,综合考虑了项目盈利水平和资金周转两个方面的因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标资金利润率以及各类开发项目的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了项目获利能力分析后就可以为项目投资组合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决定企业应努力发展哪些项目,对哪类项目应减少投资,对现有项目应采取什么措施等。

四、结论

房地产作为新兴产业,要实现其朝前发展,必须有一个宽松的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产业初期的经济活动要加强引导、规范行为,着眼于建立健康稳健的房地产投资环境。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分析过程,其影响因素多且互相之间联系紧密。对于此,虽本人水平有限,本文在房地产投资的战略探索研究方面比较浅显,所做出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我希望此文也能在未来的房地产投资市场上出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俞明轩,房地产投资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彭俊,刘卫东,房地产投资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1-76.

[3]林左裕,不动产投资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4-161.

[4]苏伟伦,项目策划运用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45-94.

第9篇:企业投资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投资效率;原因分析;改善对策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经济犯罪丑闻案件(安然、世通、中航油等)的爆发使全球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分析主要原因为宏观管理方面内部控制的欠缺,从而影响企业经济信息的真实披露,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完善进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未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经营不力等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低效或无效造成的,这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影响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逐步发展并持续完善起来的。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速发展,内部控制由最初简单的内部互相牵制,到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内控,直至发展到基于财务控制、管理控制和风险控制多方位内控体系。

三、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关系分析

1.企业对外投资失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要求企业加强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确保对外投资决策科学、合理。“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研究―投资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失败的案例高达72%。深入分析看出,无论是可行性研究失效、投资决策机制失灵,乃至投资规划的失败,直至风险监控机制的缺失,深刻体现出内控不到位对企业投资的失败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

2.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具备保障企业决策质量的功能,如果内控机制不完善,就难以有效制约管理层的决策权限,就会加大企业投资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若内控机制不健全,得不到各部门决策的充分支持,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将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结合案例分析如下:

(1)投资战略的影响因素

投资战略制定的主体是高级管理层,制定战略时,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经营能力;若管理层仅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设定不恰当的战略,往往造成企业过度扩张。亚细亚集团近似疯狂的收购兼并活动就是在快速做大企业规模的投资战略指引下进行的。管理层在制定战略时只考虑企业的快速成长,忽略了资金缺口问题,只能依靠贷款和拖欠往来账款来弥补,这势必引起企业之间严重的“三角债”问题。

(2)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缺乏严谨的可行性分析,投资项目与企业发展能力和要求不适应,企业的投资战略就不能科学地转换为投资计划。巨人集团建造巨人大厦的最初目的只是企业自用,但在决策过程中,正赶上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热,在未经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巨人集团仓促将大厦加层,投入房地产开发而造成资金严重缺口;由于可行性报告的失误和局限性,造成管理层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同时又缺乏完善监督机制的有效监督,最终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3)投资决策机制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投资决策是由管理层做出的,可行性研究等支持性工作往往失去实际意义,这也成为内部控制影响投资效率急需解决的问题。成熟的投资决策机制具有集体决策的特征,有效的内控系统应在投资业务中将企业的战略逐级分解,落实为各基础层的管理目标。这样既能有效降低管理层对投资决策的责任,又不会剥夺管理层的最终决策权。

四、改善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1.持续完善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

对投资业务内控分析看出,投资决策内控机制对投资业务的成败存在显著影响。为防止企业内部关键人员决策中的“一言堂”现象,企业必须尽快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行为能否发挥和利用企业原有优势,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增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对诸多企业而言,内控制度并不缺乏;然而内控机制失效的案例时有发生的情况显示,内控体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执行力度弱化。由于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形成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内控制度的新理念、新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构建一整套导向明确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控机制的执行力度。

3.合理优化企业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