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美术的基本知识点精选(九篇)

美术的基本知识点

第1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有效课堂;创设情境;开放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美术课堂在于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并在此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美术的过程和方法,而其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设定: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2、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美术课中的实践、综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创新教学,转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创设高中美术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要创设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

要创设有效的美术课堂,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是基础。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吃透”新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准确地认识到新版教材内容已经由旧版教材的“欣赏”转变成了“鉴赏”,创造性地挖掘新教材的关键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美术课堂模式,在按部就班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还要充实课堂内容,积极搜集美术鉴赏作品其他课外知识,挖掘出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新教学方法,创设新课堂。诚然,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对教材作品有所选择:哪些作重点分析;哪些点到为止;哪些是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自查资料欣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并以此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及学会鉴赏的方法,从而真正认识到美术作品的“美”,提高个人美术素养。

二、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这一门学科也不例外。要创设有效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有效教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新颖课堂呢?如,在学习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青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分析其作品的背景及图案后,让同学们也参与分析点评其它青铜器精品的特征,在内容方面和知识点上让同学们一起来猜,以“猜”活动参与投入。比如“曾侯尊盘”,让学生猜它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这里教师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当作一件猜的乐趣来学习,有的同学猜它是“火锅”,有的猜它是“烟灰缸”等等,最后老师再揭谜底。诚然,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乐趣参与接受和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总而言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第2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材 内容编选 比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13029;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度基础教育专项基金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CJY20131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8-02

美术教材内容的编选在整个美术课程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美术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具体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2011年国家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标志着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进行深化和完善,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修订后的美术新课标和教材在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删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人教版”)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在内容编选维度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分析比较,以期为今后美术教材的编写能提供些有益的参考。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关教材内容的论述:“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1] 各个出版社以修订后的美术新课标为依据在教材内容编选方面各具特色,内容较之前更具时代性,活泼开放,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同时也更加注重了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与浪漫表现的结合等,这些都反映了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反映我们的教材更加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人美版美术教材内容概述

人美版美术教材内容编选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和情意性,整体上注重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衔接,注重社会内容、自然内容与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包括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科学,美术与各学科等,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强,不论是图片的选取、文字的描述等更加注重引发学生的情趣,给学生以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课题上看,如: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的“发现与创造”,“色彩与生活”等很多课题的选择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多课,单从课题上看不出来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翻开课本内容里面的图片选取、文字的描述与引导均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的表达”、“同类色与邻近色”等,从课题上看都是些较专业的知识,但课本里选取的图片如:书桌、椅子、床、台灯、汽车、摄影等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用品。编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社会、关注自然环境,逐步形成社会意识、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2] 二则有利于使学习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美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在单册内和各册间的内容安排环环相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注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建构。把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分布在各册间,优点在于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内容,也可丰富教材课题的呈现形式,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单调乏味。但其缺点在于同一主题内容分布在各年级各册,学生学习的间隔时间长,易忘,不利于学生对同一主题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认识,难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二、人教版美术教材内容概述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在内容的整体安排上以主题单元式和单课式结合来组织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来安排内容。七年级教材内容偏重于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十个单元中共有四个主题单元涉及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八年级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如:“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笔墨丹青”“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等。

三、人美版与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编选的共性分析

(一)注重学科知识、技能与社会、自然内容主题结合

两个版本美术教材的内容编选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的课题以社会、自然内容为主题,但在其中融入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有的课题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主题,但在其中贯穿了社会和自然内容。几者之间相互融合,把学生美术的学习放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和生活中来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也使得美术教材内容更丰富、灵活,不至于乏味和单调。

(二)关注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体验

两个版本美术教材的内容编选都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美术,从而逐步建构起对美术的再认识。两个版本教材在不同角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体验过程的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这种热情内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在目前的义务美术教育现状下,如果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性得不到体现,那么一切的美术学习将会显得苍白无力。

(三)注重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艺术的融合

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各有侧重的关注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眼光尊重和欣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四、两个版本美术教材内容编选的差异分析

(一)学科知识内容的编选不同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材知识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内容的涉及面较广,注重知识内容的基础性。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材的知识内容量相对较少,知识相对较专业,如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素描头像、速写,学生刚步入中学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难度可能太大。

(二)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不同

人美版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作品图例类型较多。该版本教材选取的图像内容生动活泼,从图像选取到版面设计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印象。但此版本中一些教材内容的选取还不够典型,代表性不强。人教版美术教材内容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与人美版美术教材内容相比,其在与学生生活联系方面,相对比较单一,涉及学生生活内容的图像作品较少。

(三)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艺术融合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在人美版教材中,大多数会把传统艺术作品编排在课文的开篇,然后是近现代作品和外国艺术作品,这样编排内容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网络的概念,知识有来龙去脉不是无源之水。人教版美术教材主要把近现代典型作品放在开端,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典型作品的形象。在教材中大量加入传统艺术作品,可培养学生欣赏和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美版典型作品的选取较多,人教版相对较少。

(四)内容组织方式不同

人美版美术教材以单课的形式组织内容,但课与课之间与各册之间前后相互联系。这样组织教材内容优点在于编选出的课题丰富,涉取的内容广泛,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美术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组织内容,在单元内再分课进行。这样组织内容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系统,对一个主题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两个版本的美术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材的内容安排具有层次性和科学性,都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来组织内容。在内容的综合性方面,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都有所欠缺,尤其是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美术与国际交流、美术与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以往的教材内容相对孤立,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零碎、片段化,教材的编写应重视内容的综合性,把美术的学习放在一个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对待,加强美术与各学科,与社会生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开放眼光。教材内容的编选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内容既要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最近国家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其中关于完善教材体系方面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根据修订后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相关教材。”[3]

两个版本的美术教材都可以再适当地加进一些典型的传统艺术作品、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工艺作品等并引导学生把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放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来理解,感受其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情感。由此,可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今后的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基础性还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上,知识即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又是学生未来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既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又要有利于教师引导。

美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材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术教材的编写应与时俱进,即要有中国特色,又要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内容编写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关注学生的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2014.

第3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阶段,学生对美术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教强的创新力,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1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四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册教材共13课,每一课即为一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造型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色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欣赏等,这些美术活动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准备。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价值。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概况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五全册教学进度(略)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的情况分析

进入四年级后,同样是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处在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四年级人数较少,在管理方面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想法可以交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学生们平均分成两组,这样就可以,集体作业。同样在四年级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实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多增加写生和速写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1、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食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2、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需要,即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

第4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美术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设美术有效课堂是高中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笔者拟在本文中对新课程改革下,

对如何创设美术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美术;有效课堂;创设情境;开放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高

中美术课堂在于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并在此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美术的过程和方法,而其总目标按“知

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设定:

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美术课中的实践、综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创新教学,转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

堂教学,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达到

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创设高中美术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要创设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

要创设有效的美术课堂,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是基础。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吃透”新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准确地认识到新版教材内容已经由旧版

教材的“欣赏”转变成了“鉴赏”,创造性地挖掘新教材的关键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美术课堂模式,在按部就班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还要充实课

堂内容,积极搜集美术鉴赏作品其他课外知识,挖掘出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新教学方法,创设新课堂。诚然,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对教材作品有所选择:哪些作重点分析;哪些

点到为止;哪些是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自查资料欣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

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并以此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及学会鉴赏的方法,从而真正认识到美术作品的“美”,提高个人美术素养

二、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这一门学科也不例外。要创设有效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

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有效教学。那

么,教师该如何创设新颖课堂呢?如,在学习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青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分析其作品的背景及图案后,让同学们也参与分析点评其它青铜器精品的特征

,在内容方面和知识点上让同学们一起来猜,以“猜”活动参与投入。比如“曾侯尊盘”,让学生猜它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这里教师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当作一件猜的

乐趣来学习,有的同学猜它是“火锅”,有的猜它是“烟灰缸”等等,最后老师再揭谜底。诚然,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乐趣参与接受和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乐趣。总而

言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高中美术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实践能力。”可见,要想创设有效美术课堂,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

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并且,教师在美术创作教学中,也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

,鼓励学生创作出主题鲜明又富有新意的作品。例如,在工艺课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摆一些有趣的物体(鲜美的雪梨,美丽的鲜花等),让学生来画,让学生喜欢它,画好它。

又如《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花瓶仿制品,同时有时间的话还让学生自己动笔也来画,来实践,这样课堂就活跃起来了,老师与学生也增强了互动,学生的求知欲也相对得到提

高。

四、建立开放的美术学习课堂

美术是一门开放性艺术学科。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育的角度认识美术课程,美术教学不应该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

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所以,教师不能再依据固有模式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应认识到“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变权威为平等,

变控制为合作,变单向为双向、多向,变独奏为伴奏,创建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地参与教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才能创设出新的课堂,达到有效教学。

第5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美术设计类专业是当代高校艺术类一级学科范畴下的重点发展分支,也是各综合性院校及美术专业型院校重点学科。有效合理的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是该专业学生学习质量有效保障,同时,它也反映有关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结合该专业在当代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常见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对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现状的总结为广大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美术设计类学科。

关键词:

美术设计;教学方法;发展现状

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以下简称“设计类专业”)是高校美术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设计看做一种通过构想或计划,以及把这种构想或计划通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使其视觉化、形象化的创作过程进行专业学习的分支学科。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科设置一方面体现了美术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设计类专业更具有实用性,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即将抽象的美术表达形式具体化、实用化、功能化,这一特征使得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到的是一种实用技能。结合上述内容以及当代我国高校设计类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常见教学方法也恰恰迎合了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特征和功能,经过笔者总结,现将当代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常见方法和其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一、理论教学为基础保障

设计类专业是依托美术学科发展来的分支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就离不开教育者针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当代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在学科课程设置的编排上也反映了这一要求,而设计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美术理论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设计类专业教师通过对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从更为深刻的角度去用心理解美术,从现实意义上讲,学生学习中外传统美术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主流文化,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形势有宏观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与美术理论相呼应的则是针对性更强的设计理论知识,相比美术理论知识,设计理论其实更为抽象,特别是教师在对某些设计元素,设计思想进行讲解时,学生并不都完全能心领神会,不过,也正是这些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元素才起到的了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作用,这部分理论知识也更为关注设计中的技巧运用,如何掌握和谐的、能反应美的、立美宜人的设计思路才是学习的重点。综上,设计类专业教师通过理论的教学是设计类学生学习的基础保障。

二、实践性教学为知识巩固

本文引言部分指出,设计类专业在研究事物美的属性同时也更多地体现了美术的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呼吁学生关注设计类专业的艺术实践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而使学生对设计的意义进行再认识以达到对理论知识所学的巩固。举例来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深入,大学授课中实用多媒体设备已不是新鲜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演示某一设计作品,条件更为丰富的还可以利用更为生动的实物教具进行授课,例如参观博物馆、具有鲜明特点的建筑、景观等设施。教师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设计的目标作品更为直接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同时,实践性教学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这就真正做到了“艺术理论引导艺术实践,艺术实践丰富艺术理论”。

三、互动教学确保学科活力

设计本身就是极具创作性的一个概念,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符合这一学科的特点,因此互动式教学就显示出了其优势。当前,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师主要教学发展的另一方向就是互动性教学。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在传授完基本知识后会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具体的形式包括问答、辩论、讨论等。当代设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在互动的形式上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上述课堂上可以使用的互动方式以外,很多院校以及专业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高校间、省市以及部级的各种艺术类作品比赛,这些竞赛类活动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展评,但是从教育学的理论来看,其本质也起到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通过竞赛活动,学生与不同地域的同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上的切磋,比赛成绩的优劣本身可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并激发更浓厚的热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参赛者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比较和学习是也潜移默化地能使自身的创作能力大大提升,而这恰恰呼应了前文所述的“设计的特征”。专业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而互动学习的功能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更佳的同时也保持了美术设计类学科的活力。

四、学科交叉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设计作为美术的分支学科,必然要依托美术的有关知识作为基础。但是无论是设计还是美术都与哲学、宗教、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概念紧闭相连,教师仅单一的传授设计的相关概念是不现实的,很多设计思想、理论基础、灵感来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这是所有艺术类学科的共通特征,因此设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予以考量,一些知识可能与其他学科互补,而一些则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美术设计课程的这一特征,使得教师在关注其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时就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目前,高校设计类教师在这一点上十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延伸了其他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自身也不断吸取更多的知识,扩大个人的知识面,以保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课题知识环境。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极为锻炼学生的辨别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必然从中扩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创新能力。

作者:张潇予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德].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第6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不足;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1-0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很多文化课程将成为小学生主修的课程,尤其像小学美术这样富含很多艺术文化知识的课程,势必会收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美术固然会为学生带来很多美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但是其教学方式和理念还不够成熟,与其他科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很多知识已经与时展脱节,这也是目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尽可能的让学生接受到良好且富有内涵的美术知识。

一、小学美术的作用意义

1、美术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国家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熏陶学生对美的概念,丰富他们的审美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为学生的美术知识打好基础教育。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各种客观美作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对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绘画基本功,通过具体的美学图片或者画作,教育学生学会创作,启发他们的创作性思维,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发育以及他们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

2、美术教育的具体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带给小学生丰富的作用功能。首先,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水平,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程度;其次,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美术自身就是创造的艺术品,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头脑潜能,激发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促进他们思想品质的发育,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很好的审美知识,提高生活中美学的常识,有利于他们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生活。同时,小学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育,为他们塑造良好的品格基础,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努力培养他们完善的思想品格。

二、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

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涵盖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复杂。但是,现今很多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却过于看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美术内容的真正内涵,很多教师都是简单讲解美术知识,之后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和临摹,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缺少对于审美的情趣,学生只能依靠眼睛去学习美术,却无法深入了解美术的内涵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造诣颇低,基础薄弱,知识内容理解较差等情况,这也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的现象,美术教学并非是传授学生固定的美术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对于美术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绘画的功底。但是,很多教师却一直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让学生重复练习绘画,缺乏指导性教学,学生兴趣低下,对美术学科产生倦怠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会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发育。

三、合理改进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深化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为核心,将视觉训练与绘画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同时借助教师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美术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得小学生可以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是包括很多艺术气息的学科,蕴含很多色彩和美学知识,教师如果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审美的前提,在学生绘画练习的时候,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有效的练习和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重视教学总结、巩固学生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重视教学总结阶段,这是教师发现学生缺点的环节,更是学生对美术知识巩固的时期。教师可以单独设定教学总结时间,对每一节课或者每一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学生美术作业的总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总结等,这些教学总结不仅会让教师可以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会让学生的美术基础得到巩固,从而可以有利于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点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美术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督导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全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思维,提升他们的思想品格,使得学生的思想发育更为健康。总之,我们要不断的改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实力,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得到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爽.大连市西岗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7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包括风景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和应用等绘画技能和标志、海报、请柬、视觉传达等设计知识。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体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 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5、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工作安排表

周次 起止章节及内容 备注

第一周 总览全书

第二周第三周 你我他

第四周第五周 我的故事

第六周第七周 向日葵

第八周第九周 梅竹精神

第十周第十一周 花圃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和平鸽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灯与光

第十六周 门

第8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不管是现代教学中还是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现代美术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美术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美术学习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使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学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时期,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不能仅仅看到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还要看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学习局限于教材

美术教材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规律编写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美术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过于局限,仅仅局限于教材,除了教材之外需要教师对学生补充的美术知识并没有引起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教材,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对美术背景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美术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学生要想很好的掌握美术这门艺术,掌握大量的美术背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行美术知识学习,因此也是学生进行美术背景知识学习的大好时机,美术背景知识十分丰富,因此学生只有在日常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并更好的与美术学习结合起来。而目前很多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点的教学,而对美术背景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支撑时,教师才对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影响了学生美术背景知识的拓展。

(三)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足

有吸引力的课堂总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美术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趣味性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依然存在趣味性不足的情况,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并没有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缺乏吸引力的课堂,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美术学科学习,也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

(四)课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学习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美术学习的任务却非常艰巨,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却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科学合理的分配培养学生美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时间,导致学生出现了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而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

二、解决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是存在于很多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引起重视。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学生的美术学习要突破教材的局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很强,精力旺盛,正是学习美术知识与进行美术创造的大好时机,虽然初中美术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点,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补充一些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教材的局限。例如:教师可以将初中美术教材上未涉及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专业用具等对学生进行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当然需要对学生补充的知识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二)注重学生对美术背景知识的积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很多与美术相关的背景知识十分有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将背景知识穿插到知识点的讲解之中,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背景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听热闹,而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背景知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美术这门学科。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作为现代的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方面要将初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就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

第9篇:美术的基本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审美眼光 艺术认知 能力提高

不同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能否发现美,如果能发现,那么这种发现又能达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审美眼光和对艺术认知能力的高低。对艺术品的审美眼光高,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艺术认知能力的信息就多,所做出的结论也就较准确;反之,审美眼光不高、艺术认知能力欠缺的人,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就少,所做出的结论也就很可能不准确。

一、掌握美术常识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基础

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艺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在掌握美术常识基础上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高层次的美术欣赏都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在面对一件作品时,只会用现有经验来判断:“像不像”“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等审美态度来对待,这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所以我们会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发现,许多不专业的人解说:“这些画的是什么?那是画的是什么”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解释,以“好看不好看”“像不像”来评述美术作品的解说,对慕名而来的观众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有和谐美,悲壮美,崇高美,有形式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有效的评价这些来源不可或缺的美术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对作品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的眼光。

二、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

1、避开“标准答案”式的教学

传统的审美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也影响了学生获取多种审美体验的机会。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

2、开展演讲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

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下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对提交的小组课下讨论结果征选,对不同观点的、有较新见解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让小组代表以演讲的方式陈述,提高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不但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为某论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利用每位同学掌握的不同知识和观点,可以丰富更多同学的知识面,体验多种审美评价,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在此之后,需要教师的点评,启示同学们在鉴赏作品时应有针对性,并且让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思考问题,从不同层次来欣赏作品,同时提出宝贵的观点和问题。在鉴赏作品时思维开阔,观点自由。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学会用“专业”语言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演讲式教学的构建,将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评价与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审美评价在美术欣赏课的目标。只有这样积极的教与学,才能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

3、将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美术欣赏课程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既是绘画的珍品又是这些文人的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建筑、绘画等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又和音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古希腊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定律又和数学联系了起来。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促进了审美眼光。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与科学、美与社会、美与生活的和谐关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使美术课堂成为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阵地,并实现自我创新和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