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体育课程新课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新课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程新课标

第1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0 引言

“有效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无论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最终体现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因此,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哪些是体育教学有效性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和标准又是怎样,都是如今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湖北省普通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1 制订教学目标还不够明晰,有效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认定目标,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理解、把握还不够的情况,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够明晰,甚至还普遍出现过大、过空、过高的情况。

1.2 教学操作方法传统,死板,不适应时展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单调,一个老师在教学中,不管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也不管是什么内容,课堂模式都是一个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疲劳心态,不容易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材内容缺乏性、健身性、实效性和时代性,缺乏体育卫生、养生理论方面的内容,从而影响了高中生追求健康、求新的渴望以及对体育文化意识的教育。

1.3 单纯的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技能培训和“达标”训练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体育技能,锻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其终身锻炼意识。但在高中体育课堂上,老师只注重体能锻炼和培训,为了完成体育课的达标任务,艰苦而枯燥的训练让学生没有兴趣,有些体育教师尽管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疲惫,往往收到的教学成效却甚微。

1.4 学校体育场地设备不齐全,不正规

学校体育场地是体育教学的载体,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高级中学都存在体育场地设备不齐全,摆放位置不佳,场地器材设置单一,未能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很少有学校设置发展学生攀爬素质的场地和器材。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组织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形成良好氛围。

2 影响湖北省普通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2.1 教师

体育教师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师有持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观念;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学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2.2 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可教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影响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为学生的学习效能是通过学习使自身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提高技能,形成健身健心观念,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协调发展。

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的选择与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并能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相适应,才能发挥课程的效能。因而,课程不仅是教学活动目的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能。

2.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二是,场地器材。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高尚人格,信仰,责任感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另外就是体育课堂的物资环境及体育场馆和器材,拥有较齐全,充沛,布置合理的场地和器材非常有利于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

3 提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和标准

3.1 教学目标设置要有效

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优秀的教学目标要有高价值,设立合理并伴有高值期望,指教师应在上课之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达到最佳的状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有学生参与制定,所设置目标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表达形式容易被学生接受,评价方法可行。能够很好反映学生建立合性性和学习类型型习的类型体育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反映学习的几种类型教学。

3.2 教学内容选择要有效

教学内容选择是在教学目标设置基础之上的,教师不仅要从自身考虑,最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态度有所了解,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水平和准备情况缺乏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必然是盲目和无效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所增加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3.3 教学环境选择要有效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标准是: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同学问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师的仪表、气质、风度及口令、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关心和要求等,对教学的组织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学场地齐全,设置合理,也是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

3.4 教师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的教学思路、谋略或智慧将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得更愉快、更有效就需教师在教学中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应力求精炼和优美;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讲究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练习形式应灵活多变,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今后学习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3.5 教学管理要有效

课堂管理或管理课堂指为顺利开展课堂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过程。通过教师对课堂常规要求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根据教学情境变化,调整课堂管理措施及手段,适时解决新问题,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从而使教学活动长期处于一种良好心理环境之中,由此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常规”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并良好地执行,保证了课堂秩序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意识。

3.6 教学评价要有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要重视个体性的评价。在体育成绩评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 结语

教学的真正效果是显现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的,教师教学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来评定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说前面几条是看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那么学生最后学习的结果有效性是体育课堂有效性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课堂有效性最直接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晓婷.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实践诉求[J].渤海大学学报,2009(02):140-143.

第2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体育;健康;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21-1.5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许多体育教师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误解,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分内之事。

一、体育课改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教学内容过分围绕学生体育兴趣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有些教师把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譬如田径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负荷量大的田径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体育教师主张在体育教学中放弃田径教学,然而平时的表现表明:学生体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度的下降。殊不知,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

忽视基本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教学和体能的训练。他们认为:体育课上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并不重要,因此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戏课等。

新课标明确要求: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体育学科文化、对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了解毕竟很少,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体育课上的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获得体能和技能的进步、生活能力的增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核心,使每位教师最主要的职责。

把“以人为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有时还错误处理成一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尚可成立,如果问题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绝大多数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样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违背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规律。殊不知,有时候体育课堂上暂时的沉默,恰恰是思维的紧张与活跃,迸发出来的往往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独具创见的观点。

二、课改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尽管我们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一些现代教育理念,逐渐的被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所接受,而且,许多体育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

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贯彻落实新体育课改的精神,体育教研、培训活动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互动的教研风气,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和大的促进作用。

为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体育教材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材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体育试验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建议

为了防止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必须理清观念、明确方向。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这是我们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

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否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反它明确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体育课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领导,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要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试验两年来喜和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4(1).

第3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师;角色定位

一、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作为学校体育的具体实施者——体育教师,在于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于体育教师对自身扮演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探讨

1、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 这里的“健康”是三维的健康,它的内涵远远大于以往我们关注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概念。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在实施教学时紧紧围绕大概念健康,完全按健康的定义确立教学目标,使我们实施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是直接指向所有学生的健康问题。.②.体育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③.认真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中介者的角色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拥有者,但也更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学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传递给学生,说教师是中介者的角色,是因为他要尽其所能使供求双方都满意,就像中介商在某种产品的销售中所表现的一样,最后双方都能满意自己所做的一切。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和社会双方都满意。过去我们一直把知识不断涌现,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体育教师要当好中介者,就需要帮助学生获得最新、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与交流,教师应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合作伙伴式的交往中,教师既不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而是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局限性,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课堂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和注意学生的练习,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选择科学锻炼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于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

4、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编新教材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门学科的灵魂。体育教学要创新,首先在理念的引导上要有作为,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提升,应贯穿在落实《新课标》的整个创意过程中。要彻底打破人的惰性、传统观念和无所作为的精神枷锁,用《新课标》统领教材建设,《新课标》也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的,“课本、课本、教学之本”,教材的选编要靠教师来完成,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改变依赖现成教材的习惯,带着创新理念,大量阅读、参考和消化各类已有的存在于各种载体上的相关信息,结合地方特色和乡土教材,探寻适合现代生活的教学内容,创编出富有时代特色的鲜活教材,加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换的步伐。

四、结论与建议

《新课标》的实施,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理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生的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如:教师培训、听专家讲座、阅读体育杂志、书籍等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体育教师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和了解《新课标》,才能根据《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 曾远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方法之我见,体育师友,200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

[3] 韩英灵 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学,2003.2

第4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一、体育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创新不足。新课程标准实验很多年了,体育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与以往有了很多区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还不深入细致,体育课华而不实,所以新的理念还没有给教师们留下正确的概念,甚至有的老师还把体育当成以前的训练课来上,也有的老师还没有对自己的体育事业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小学科,在体育课上玩玩就行了。这样的思想导致体育课程改革的落实失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这些问题,都与教师们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2)体育资源不足。体育资源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保证,没有好的教学资源就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体育资料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资源的不足,体育学科中老师资源的不足和其它学科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每周要开设四节体育课,现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也多,因此,需要体育教师的数量很多。有很多学校的师资本来就不足,体育老师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农村甚至没有体育课,也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二是是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有高素质的老师,要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老师,但是目标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三是器材、场地不足,很多学校运动场地小,器材少,这是一个客观的因素。

二、对策和建议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客观存在,我们要积极地在新课程改革中去实践,去探索。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地让自己的课堂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扎根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和新课程理念接轨。

(1)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①长久以来,我们的解放课堂,课堂的创新,很多都是单纯的口号,教学理念没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致使理念架空课堂。还有很多老师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机结合,往往是心里想的和课堂教学不统一。也有的老师,上课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②体育新课程实施的推进进度很慢,这和老师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深入发展,很多体育老师被推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但是他们的行动仍然很被动,教学缺少新的方式,甚至仍然是一个篮球一节课的放羊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老师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③要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每个学校的体育资源都不一样,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例如,有的学校是农村学校,那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一些资源,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的推进肯定要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在困难较多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新课程改革,没必要一步到位,且不可为了追求效果就盲目地跃进。

第5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和谐师生关系;自主教学方式;耐心思想转换;多彩课堂情境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Zhang Ye—yi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the sam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interest "to do a good job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any years, in the years of sports teaching, reflecting the main role of the students to become the new concept of teaching PE Teaching classroom. Does reflect this teaching concept in teaching, is not easy.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 interested students change "want me to learn the sport" and "I want to study sports", considered to achieve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which teach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n do the following attempts: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ultivate an interest;, self—teaching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patience ideological conversion, raise interest;, colorful classroom situation, maintaining interest.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Interes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wn teaching methods; Patience ideological conversion; Colorful classroom situation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课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体育教育不但是一个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学校体育进行兴趣教学可以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兴趣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自主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体育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健康低于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别差异,培养能力,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

1. 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筹划,全面设计好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新颖、美观。

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教师要俯下身子,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走近自己,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体育。

2. 自主教学方式,发展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主观意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这样才能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尤为明显,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多方面的说服教育,利用课上、课下时间进行,必要时协同其他教师或家长来全方面地进行,让学生对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诠释,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想具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发挥多数同学喜欢体育运动的个性,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耐心转换思想,提高兴趣。

第6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体育 热身部分问题 活动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我们上体育课的模式和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热身部分作为体育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热身部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和教法也更加受各地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关注。人们对体育课热身部分的教学,不再单纯地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务,而是其自身同样具有教育、教学的因素。但是很多学校体育课热身部分的活动还存于老一套的慢跑、队列队行、或原地徒手操等单一、公式化的形式,致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体育课热身部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进一步明确热身部分的作用与地位,对体育传统的准备活动和现代的热身部分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热身部分的活动对策。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

三、热身部分的意义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课堂结构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体育课中热身部分的教学,不再单纯地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务,而是其自身同样具有教育、教学的因素。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实施具体课的任务等,应该从课的一开始就得到比较好的体现,热身部分也是教学的正式内容,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的质量和效果。它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它能活跃课堂气氛,全面发展身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学习。总之,热身活动组织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重要的作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四、当前体育课热身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热身部分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热身部分的活动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热身部分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热身部分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才体现出有热身部分的教学,平时都很少有真正的热身活动,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只注重一般性热身活动、忽视专门性热身活动

许多人认为热身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热身部分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热身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热身部分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热身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3.热身部分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热身部分的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热身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热身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整个热身部分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4.对热身部分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热身部分的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教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

五、结论与建议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通过交谈和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准备活动“太卖力”的话会消耗体力,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遇到有教学比赛、测验,准备活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则更为严重。因此,在课的常规教育中,应通过列举因热身活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反复讲,经常讲,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热身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各个教学班的特点,设计、编排热身部分的内容和形式。

在设计、编排热身活动内容和形式时,应充考虑天气情况,课的任务、内容已及基本教材的难宜程度等,应避免热身部分的活动内容、形式的单调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应多采用一些新异刺激,如安排与课本有关的且对基本部分的教材有引导作用,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简短而有趣的游戏,达到活跃气氛、发展思维、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运动负荷要适量,这样既防止受伤,又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让游戏在中结束,从而使学生对下次游戏保持极高的兴趣。

3.热身部分的活动尽量为主教材服务。

这样不但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还能增加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间,加快掌握基本技术、技能的程度,并可在技术动作结构上形成自然过渡,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我们上篮球课教学时,就可以在热身部分时就安排与篮球有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早点进入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4.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班级还可采用“开放式”热身活动。

“开放型”的体育课热身活动,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得最多的是学生自择小组,自由组合,自选和自创练习方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根据教学任务、形成自组织。这种自组织教学形式最大优点就在于更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提高,在学习中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交往和学习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人际关系。

体育课的热身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内容的安排应注意趣味性、诱导性、竞争性、针对性、灵活性等,但是热身部分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精心编排教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提高教学效益为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

参考文献:

[1]吴践析,李军艳.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益探讨[J].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第7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1、终身体育、体育意识基本内容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指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间的有生之年,应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终身体育应贯穿人一生的主要内容,而中学体育健康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所谓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且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

2、合理运用学校现有条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锻炼环境

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师资水平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锻炼必要的器材,学生怎么能够搞好日常体育锻炼,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充分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发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器材自制、场地合理规划和使用,使得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在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学校的体育两个条例工作,筹划款项支持体育器材场地建设,多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建立一支优良的体育师资队伍。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师的教案设计,组织教法的好坏,直接造成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头到尾贯穿整个中职生涯,学生哪能不厌烦,很多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体育活动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课堂设计简单,课堂教法一般,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无法因材施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在课堂教案的设计上,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设计教案呢?一堂好课,不是因为规范而成为好课,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才是好课。学生喜欢了体育课,才会接受运动,才会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而教师只有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才能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自我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5、体育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是主导方面,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教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质精神,掌握精髓,将之运用到现实的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其次,每个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不同,涉及知识面广泛,教师必须拥有一专多能的知识体系。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最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第8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3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3.4

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第9篇:体育课程新课标范文

一、理解课程标准,树立新观念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把体育锻炼当作短期行为,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便完事。教学中忽视长远效益,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没有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现在有许多学生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女生中这种情况较多,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传统体育教学重竞技、重技术、重教法、重运动成绩,教法简单,评价单一,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练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体育课将会真正成为愉快教育的天地。

1.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教育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更新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及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如何,学生的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样,习惯于“一刀切”,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可结合社会体育活动、校运会、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身体稍弱的学生,要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