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绘画的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绘画的基本知识

第1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水墨画绘本;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绘本也可以称为图画书,主题相对单一,内容简单易懂,故事情节也较为简短。绘本的主要读者是儿童,绘本以简洁的文字搭配丰富的画面逐渐展现情节,用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阐述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1]。中国的水墨画流传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文化活动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将水墨画元素融入绘本,可以使儿童绘本的题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一、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在水墨画绘本中感受艺术的意境美水墨画绘本作品首先呈现出的是视觉上的美感和冲击力,通过视觉上的美感引导学生感知和思考艺术情境。形主要是指事物的外形,象则是事物本身代表的意象,创作者往往借助形象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水墨画更加追求作品的意蕴和精神气质,因此在表达手法上通常采用夸张、美化事物的方式,而不局限于追求事物的形似。当代的水墨画绘本在物象选择方面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融入更多的现代流行元素,以展现绘本故事的画面、情节,传达情感与品质[2]。因此,人们在观看绘本时,能够通过丰富的画面及其呈现的独特艺术效果,感受作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水墨画绘本主要是以一页页连续的画面组成故事情节,富有生活意义。传统水墨画绘本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灶王爷》《夸父逐日》等。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形式的逐渐丰富,水墨画绘本的素材也变得更加广泛、更加贴近生活。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呈现的画面,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由具体的物象领会作品中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的能力。因此,将水墨画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美的心灵,进而规范其行为[3]。3.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儿童绘本的主要优势在于以儿童的认知为中心,绘本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基本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不需要完全依赖于家长和教师,而能够凭借自己的认知粗略地理解绘本的图片和文字,甚至可以尝试思考绘本故事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水墨元素的绘本具有多元化特点,可以与各科知识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1.解读水墨画绘本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水墨画绘本中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述,一些著名的水墨画绘本如《小蝌蚪找妈妈》《你好,灯塔》《我有一盏小灯笼》等,有着富含韵律感的文字和具有艺术魅力的水彩画,将其引入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水墨画学习兴趣。在进行相关的指导前,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软件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拆解与重新绘制,准备不同类型的演示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解读这些优秀的水墨画绘本,挖掘这些作品中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绘本,并让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软件,调整水墨画的细节,使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自觉融入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等,引导学生详细解读水墨画绘本的情节和内容,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水墨画绘本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列举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解读水墨画绘本时,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解决阅读绘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讲解。在解读完水墨画绘本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沟通、交流自己的感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水墨画绘本评价,让学生分享绘画心得,引导学生主动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能力[5]。如,在水墨画动物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水墨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分析绘本内容,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感受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不同经历、遇到的不同角色和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绘本内容,学会分析不同场景传达的不同感受和意境,从而对于画面传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不同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以及不同笔法呈现的小蝌蚪形态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墨的不同用法。为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行美术创作,深刻感受绘本内容和美术创作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投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水墨画动物的创作流程,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了解水墨画工具的种类和用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创作一幅主题为动物的水墨画作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沟通,合作完成作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2.教授水墨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表现力水墨画绘本的形式丰富多样,这也是水墨画绘本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水墨画绘本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挑选绘本中的相关单元,选择与当前教授的绘画技法相似的内容,通过对绘本中表现技法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如,在教授彩纸、报纸等撕贴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小蝌蚪找妈妈》协助开展教学,也可以鉴赏和分析《点点》。与传统的画作不同,水墨画绘本更关注光影的变化、色彩的转换、线条的流畅[6]。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绘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绘画基础也比较薄弱,难以理解光影和色彩的转换。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水墨画绘本教授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以收集水墨画表现手法、绘画技巧等专题的素材,分析水墨画素材中的绘画技巧,如《点点》,在讲解绘本内容的同时,向学生讲解点的分布和排列技法,如何从点、线、面的空间排列上表现画面,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并学习整个绘画表现过程,使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掌握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以《有趣的池塘》教学内容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讲授中国画知识,但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示范、欣赏等,学生的绘画内容仅仅包括荷叶、青蛙等,缺乏创新。现在,教师可以将《小蝌蚪找妈妈》引入课堂教学,此绘本包含丰富的教学实例,如青蛙、水草、虾、蟹等,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及时传授其绘画技巧,之后示范几个动物的画法。由于绘画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仅能绘画教材和绘本中的动物,而且可以绘画《丑小鸭》等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无论绘画效果如何,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灵活运用一些绘画技巧。不同于以往的水墨画教学,创意水墨画教学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创作素材,打破固有的水墨画绘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笔墨用法熟练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法。3.开展水墨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往的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与教学相关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也比较少,而借助水墨画绘本,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美术教学活动。现阶段,教师可以水墨画绘本教学为主题,开展相关的美术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水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的绘本故事,向学生普及传统美术,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可以开展水墨画美术教育系列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创作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其中,水墨画绘本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娱乐化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活动心得。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如,在教授《故事画里趣味多》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有一盏小灯笼》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描绘故事场景。故事中的小灯笼与蜘蛛、小猫等动物间的互动生动有趣,教师要在分析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定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在掌握基本绘画技法的情况下,学生能比较自如地进行临摹绘画。临摹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作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展示一些优秀的临摹作品,讲解其运用的绘画技巧和具有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鼓励学生汲取他人作品中的优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水墨画绘本,有利于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融入水墨画绘本教学,通过讲授水墨画绘本内容、水墨画绘画技巧和水墨画表现手法,开展水墨画课内外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水墨画绘本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崔美玲,邓灿.浅析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82-183.

[2]张妙燕.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112-113.

[3]王姝彤.水墨风格绘本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艺海,2020(5):124-125.

[4]沈岑.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应用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2.

[5]王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绘本教学应用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154-155.

第2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应该说,绘画队伍的学院化和专业化是当代画家的新特点。这一特点和传统旧式文人画家的不同必然带来绘画追求的变化,如果还一味地墨守陈规的话,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就很成问题了。不管怎么说,传统文人画在当代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异,但是并不就意味着传统文人画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所以,另外一个紧密相随的问题就是:今天,谁是传统趣味的文人绘画的接受者?换句话是说,谁支持今天旧式文人艺术的发展?弄明白这个问题就会知道不作为主流的传统文人画为什么还有发展的空间。

如果真有其发展的空间,那就是因为还有传统文人画的接受者,既然传统文官集团这一接受者已经不复存在,那新的接受者又在哪里呢?应该看到,传统文人画的接受阶层文官集团确实已经不复存在,可以利用政治权力推广其绘画审美趣味的文官阶层缺失了。另外,新的文人知识阶层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阶层,大部分新型知识分子或学者并不是传统绘画的支持者和欣赏者,今天的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知识者可能对中国画的传统文化趣味一点都不明白。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够算得上是欣赏绘画的文人阶层,接受传统艺术的文人阶层是创造艺术知识,传授艺术知识、研究艺术知识的以艺术知识生产为专门职业的人。

具体地说。当代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绘画的欣赏者是以下几种知识者:美术批评者、美术研究者、传统国学研究者和部分具有传统绘画功底的画家。这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已经沦落到美术圈内的事情,他的服务对象除部分画家自身外,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些从事美术研究和美术品评的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相对于广大知识层,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还不是人文科学的主流部分,是文化的一个边角而已。这部分欣赏者有着自己经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文化趣味,但却没有推广和在全社会消化的强势权力。政治权力阶层的缺失,导致传统文人绘画的地位处于边缘状态,接受传统绘画的文人阶层转化为失却政治权力的普通知识者,或者说美术研究者,这已经宣布了传统文人画已经没有什么发展基础和空间。

这从一个方面又说明了以文化性为主的传统绘画样式已经很难再代表绘画的当代性了。随着机械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迈进。它必然要逐渐成为博物馆里的历史性文化的摆设,走向没落,是其合于自然的发展。不论有多少人,费劲把力的想试图让这一样式换发新的青春,人老那能再年轻,最多也就是个回光返照。因而,不管时下有多少人,将其冠以多少“新”与“后”的名字,搞多少行会和帮派,这对于文人画的起死回升,走回头路,都没有太大的和实际的当代意义,如果非要说出点意义来,倒觉得真是有一点悲剧性和悲壮感。

文人画在当代走向没落,并不是中国画文化的没落,相反,在这样一个电子信息时代,一个具有更强烈的绘画性的中国画艺术正在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一个国画新时代正在逐渐形成,又一个绘画文化的巅峰状态即将成为现实。

当代中国画,开始强调绘画性,但也决不会放弃文化品味的追求。看看大多有成就的画家,都是在绘画创作中注重绘画性的表达,在艺术探索上强调绘画作为绘画的意义。其作品又有着很强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但对于众多画家来说。走向绘画性还不是自觉的行为,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追求。但正是这一不自觉的追求向着时代感靠近,指示着中国画发展的未来,这也正是一个当代国画家应该认真考虑和努力的方向。

何谓绘画性?绘画性,是造型,即含有具象的造型,又包含具有制作特征的抽象形式的探索和思维能力。却不是如同书法书写固定的符号样式的传统中国画一样,包含着更多非绘画的因素。就此而言,还中国绘画的绘画性,就是复兴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念和符号的固定雷同,是绘画创造的主要羁绊,它从一定意义上,谋杀了绘画艺术。本来,概念符号式样的艺术,并不一定没有创造和绘画表现意义。但是当僵死和雷同和固定的模式、规范的符号成为不断描述和操练的事情的时候,绘画还是不是绘画,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了。在此。并不是一个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因为具象和抽象的造型本身都还是绘画的,不过要把他们变成符号,成为一种“象形”式的语言。就已经不是造型意义上的绘画了。因而,不要过多地,执着于固定的符号样式,从造型出发,从自然的描述出发,发现由造型意义生发出来的属于艺术创造的艺术思维和创造理念以及其新的文化意义,才是中国画家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第3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一、儿童的智力

日本研究儿童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锻炼,能够刺激右脑的发育,从而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均衡发展。绘画还要求儿童手脑并用。如绘制一幅画的整个过程,需要儿童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合作起来,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细致、敏锐观察,加之丰富的想象力,然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整的绘制出来,这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表现。而且,绘制好一幅画还需要有掌握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的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愉悦的心情和审美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儿童在学习绘画中实现手、心、眼的结合,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儿童的视觉记忆

绘画通过直观地展现在儿童面前的形象、事物诱发儿童的记忆,不断丰富记忆的内容。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能力。如果儿童能经常参加绘画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智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发展。

启发儿童注意观察,并用各种形象资料对其进行视觉刺激,使儿童学会概括形象、表现感觉,并把观察的各种不同表象储存在记忆里。人的知觉能力和敏感程度有时还和视觉对象的新异性有关。鲜艳夺目的“第一印象”往往使儿童表现出成功的画面,也会加深他们对形象的记忆。这些孩子能画出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故事,说明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稳步提高。

三、儿童的感知能力

感觉是人类发展认知的前提。儿童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感觉能力是其接受环境中信息的基础。儿童感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而绘画活动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来进行,对提高智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许多绘画能力突出的儿童,都有较敏锐的感知力和善于快速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显得聪明机智。有些儿童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情况下,也能在色彩、创作、空间透视方面有十分出色的表现,这与他们先天的智力有关。

在绘画活动中,感知力是人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对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是对事物各种不同特征,如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例如儿童在写生中,主要凭感觉作画,经过教师的启发,了解其本质特征后,往往能更全面地去表现绘画对象。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孩子进行绘画训练,一般经过绘画训练的儿童往往都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只要事物给他们刺激,他们就可以迅速捕捉到其形状和色彩特点。绘画是培养和提高幼儿敏锐感知力的重要手段,儿童绘画能力的进步实际上直接反映其感知力的提高。

四、儿童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儿童的想象力极强,但写实能力缺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凭理性,而是凭想象力去认识世界,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幼稚甚至可笑,但它是孩子们思维的闪光点。因为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容易诱发想象力,不论是意愿画还是主题画,儿童都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尽管画得可能与现实事物不一样,但它是物象在幼儿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也正是那所谓的不“像”中,融合了儿童非凡的想象力。

五、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间上的,创造灵感也是来自于儿童的指尖上。”绘画可以启发儿童的创造思维,丰富想象力。善于思考的孩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有时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却具有合理性;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都有独特的见解,不喜欢重复别人,他们所画的画面里,有些情节是真实的而内容是虚构的,也有表现出对一些事物未来发展的想象。在孩子的画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绘画技能。儿童绘画一般都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表达感受,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抓住物象特征,用抽象符号象征性地表现出来。儿童比较注意视觉与美的效果,如疏密、对称、对比、均衡、节奏的运用。他们能画出物象具体细节,希望能画得像,画得准,喜欢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节内容,画面追求完美充实。虽然与真实物象相差较远,但能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自然属性,既抽象又生动具体。儿童这种创造能力常令许多艺术家激动和感慨不已。

六、儿童良好的自信心理

自信教育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成人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大人充分的信任、正确评价、热情的期待与鼓励都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孩子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想画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和教育,因此,父母、老师的责任重大。儿童绘画对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独特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4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素描教学;有效性;策略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实施,社会越来越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特别是绘画,而且大部分素质教育阶段的学校也都开设了绘画课,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线条、淳朴的颜色进行绘画,素描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绘画方面有所造诣,素描是最基本的绘画能力。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并不是特别重视,导致学生对于素描也并没有特别的重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于素描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为绘画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一个成功的绘画作品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整个作品所体现出的整体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术家的成功作品都是利用一个简单的画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而且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但是对于大部分绘画初学者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用了无数纸张,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绘画缺乏整体意识,成功美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创作前总会在大脑里提前构思好绘画方式,但是绘画初学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整体性的绘画意识,所以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总是会在犯错误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绘画课堂上注重对于学生绘画整体性的培养,并且引导学生在进行一幅作品的创作前必须对绘画的方式以及绘画的过程进行构想,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效率,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并且为学生讲解大师在完成这一作品时的构思与方法,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也会不自觉的了解素描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

对学生进行素描方面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责任人,老师只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对素描进行学习,老师即使在寻找学习方法,那也是枉然,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动物或是物体进行绘画,学生对这些物体感兴趣,肯定会有将其画在纸上的欲望,那么如何将这些物体画的更符合原物呢,只能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练习,而且必须对老师所讲的素描教学内容进行掌握,采用这种激励学生学习素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绘画水平。

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这种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对这项绘画技巧进行不断的演练,只有不断对其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这样在进行素描创作时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也是一种促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近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对绘画技巧进行有序的掌握,但是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其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或是科学性比较高的方法,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耐力。对于素描老师来讲,可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素描的阶段,给学生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物体让学生学习,等学生将这些学会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素描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作业给学生练习,但是在数量上要减少一定的量,利用这种循序渐近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素描技巧并喜欢上素描这项绘画能力。

四、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

大部分比较有能力的绘画者仅仅用一枝铅笔就可以描绘出比较逼真的画,而且特别形象生动,其实这种绘画水平中就嵌入了光学物理知识,因为这些创作者都可以运用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对作品进行阴影部分的刻画,并且根据光线的作用,提升作品的形象性,使其逼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深入的学习应该由外部向内部发展、由外轮廓向内部结构深入、由共性向个性深入。比如在对物体进行描绘时,可以先对对基本形状进行描绘,在观察其反光方向,以及立体效果,最后在对其进行勾勒,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素描技巧的分析,提出不同的实现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如:(1)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4)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后,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素描的光学知识等,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对于素描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安丽.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第5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根据教材版面分析,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及用途;二是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教材中展示出各行各业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图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明确了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意义,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多方面的功能和用途,认识其实用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手绘线条的表达方法,教材中展现丰富的图例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

【学情分析】

由于社会、学校、高考制度等影响,大家一直对美术学科有一种消极态度和无法正确认识美术学科课程性质,往往把画得逼真、画得像才是美术优秀的学生。带着这样的心理再加上这个朦胧年龄有害羞想拥有尊严的学生更是重视自己在大家眼里的看法。假如平时画画不好的学生,有种胆怯和自卑心理,很难拿起手中笔去大胆表现。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去突破难点。如,先从错误思想的认识上引导,再加上一些教学手段,表演、比较等方法增强学生自信,打消顾虑,从而大胆、果断地表达。七年级学生虽然从小就在用手绘线条作画,但是大多数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是怀疑的,甚至是否定的,如果很正式地布置手绘线条作业,学生可能会放不开,不敢大胆表达。而如果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手绘线条,就会使他们增强自信,放开去画,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难点】

能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并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归纳、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地表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若干、多媒体、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准备好预设的问题、图画本、铅笔。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欣赏导入

教师做自我介绍:我的爱好――画画。

给你们看看我的作品,你能读懂吗?

图例一(看一看,书桌上的静物都有哪些?)

图例二(你能记住人物的特征吗?)

观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小结:我总会把周围的人和物记录下来,因为记忆会逐渐遗忘,文字在我看来又缺少生动。而这种表达方式能让我第一时间进入当时的情景。

抛出问题:可不可以说,它是会说话的?

学生回答:可以。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种语言魅力吧,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表达――会说话的图画》。师揭示出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并板书课题。

环节二:引入新课探索――猜想、总结

1.绘画游戏:我画你猜,感受乐趣,激发兴致

a坐车时的沿途风景;b面具设计草图

(1)学生观看图片并说出感受。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教师板书: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

(2)范图举例,明确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性。

《飞机模型组装图》《玉米生长的过程》《交通线路说明图》

2.深入探索,解决问题

有些学生提出新问题,手绘这么麻烦,拍照多方便呢?肯定他们的这种方式思考。

提出问题:照片和手绘有何区别?

师小结:前者照搬原景,后者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进行表达。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素材。后者在此基上有新的创新。

现在的手绘线条形式非常多样了,常见的有:电脑绘图,如室内效果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手绘墙的设计绘制;彩绘等等。

我们今天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

环节三:动手实践:探讨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主题一:表现身边生活用品:学生分组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表现,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画的多。

问题:在下笔之前我们都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提出绘画游戏要求:

1.抓住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表达物象

2.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前面所讲的大胆表现各类物象

3.基础稍弱的学生就画熟悉的日常用品(书、钢笔、书包、粉笔盒等)

主题二:将图片内容用手绘线条表现。欣赏、观察、对比、归纳。

环节四:展示评价

1.师评:推荐好的作品展示

2.自评:各自评价自己的作品给对方听

3.互评: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

请几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对表现好的,可以进行张贴,共同赏析。

环节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手绘线条图像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广泛用途,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我们每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之一,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得更好,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让学生会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通过运用手绘线条图像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较清楚地表达给对方。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自信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中,顺利完成了学习内容,解决了重、难点。

第6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散点透视;焦点透视;写意绘画;写实绘画

自古以来,由于哲学基础的不同,中西方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也由此引起了思想、文化选择的异同,产生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就其文化体系中的绘画艺术而言,虽有大致的共识:如志、情、意、神,或经验、直觉、感情认识的共通性。但从总体来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倾向于追求强烈的写意性、程式化,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而西方绘画艺术则多表现出强烈的写实性、科学性和真实感,在追求内容与形式和谐的同时,更偏重形式的倾向。

艺术风格的不同,成就了中西方迥异的艺术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中国绘画艺术主要通过散点透视观察对象的方法,把对事物的多方关照统一于一幅画中,抒发画家心意,讲究艺术的写意意境,追求画面的中和之美。而西方绘画艺术侧重写实性特点,追求画面的逼真效果,对科学因素有严谨的讲究,因此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成就了西方绘画艺术写实性特点。

形成中西绘画艺术特色的基石之一——来自于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

一、透视简介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①

(一)中国传统透视学

“散点透视”是相对于西方焦点透视而言的专有名词,采用移动式的多视点多视域的观察模式,多方位多角度地体察对象,按照传统绘画的审美心理需要和载体形式,以独特的视角用尽可能自由的方式来经营画面,以实现理想的审美需要。②

(二)西方透视学

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有限性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即将人的眼睛在视觉活动中的瞬间停顿、相对静止状态,从理论上加以固定、绝对化,从而以假设的、固定单一的观察点代替双眼,在固定的时间内形成固定的观察范围,从而推导出角度单一的凝固的理性空间。③

二、两种不同观察方法以及绘画形式的历史渊源

(一)散点透视与写意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彩陶那里,中国原始彩陶的图案无形中培养中国人“仰观俯察”、“移步换景”的审美心理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是散点透视最可靠的基石。因为,中国彩陶器皿上用线条绘制的无始无终的抽象图案,人们在欣赏它时需要通过“游目”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圆面内体味到“无尽”的意味。

中国绘画很早摆脱时空观念的限制,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在中国画师看来绘画不应是对实景的直接描绘,相反要从特定时空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不管是中国画的立轴画、横卷画、长卷画等不同的构图形式,还是山水画、风俗画、人物画等不同的类型,都避免焦点透视作画的束缚,不强调自然的纵深关系,物象的具体构造,透视点则是左右移动。物象大小位置以及人物关系,都随画家主观安排,画家在作画时基本不考虑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绘画表现的高度自由,往往把对事物的多方关照统一于一幅画中,以达到心物交融的意境。

我们在欣赏一副中国山水画时,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知识、情感、经验来体味画家表达的境界,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强调绘画写意意境的绘画形式,促成了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的实现。

(二)焦点透视与写实绘画

与中国写意绘画不同,西方写实绘画创作,强调客观物象的物理属性,形式逼真的立体空间的真实感,透视精确的明暗光影,努力扩展具象描摹的表现力,为达到再现客观真实的艺术理想,广泛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文艺复兴前,在岩画和洞窟画上,人们朦胧的对物象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等手法把一些表示距离的远近关系反映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原始的西方绘画就讲究写实性的追求。

文艺复兴时期属于透视的发展时期,虽然从19世纪以后透视学在绘画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削弱,但作为西方写实性绘画追求的时代,透视学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达芬奇非常强调透视原理对写实性绘画的意义,认为“绘画以透视为基础”。

三、两种不同观察方法以及绘画形式的认识基础

(一)中国写意绘画以及散点透视

任何一种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艺术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哲学思考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对宇宙本源的认识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道”本源说,而“道”这个本源又是感官无法把握的,面对这样一个感知对象,人们只能通过无视无听的静观过程才能加以体会。④因此,中国的艺术美也只能以无法限定的形式加以表现。由于对宇宙自然理解的主体化,因而在中国艺术家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客观自然这个概念,即便用直观形象表达情感的绘画,也不是眼睛所看到的客观的真实的再现,而是一个画家主观意念重新诠释的对象。中国画家把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尽情体味美之意境。

散点透视的多视域多视角,尽可能自由经营画面的方式,追求构图往复性的表现手法,无疑成为中国写意绘画艺术审美需求的必然追求。

(二)西方写实绘画以及焦点透视

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与中国大相径庭,相对于中国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以及靠认识来把握世界的方式。受这种认识方式的制约,西方艺术总倾向于认识世界的合规律的形式。

西方人“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确定了人与自然万物只能是一种并列关系。人对可感知的世界认识越多、理解越深,就越接近宇宙的本源,越靠近真理。所以在西方人看来,认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自然的冷静、理智的思维活动。受这种意识的影响,在艺术领域里,西方艺术家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分裂开来,以便对客观对象进行深入的认识,然后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严格的条理化、系统化。

焦点透视符合于客观真实,它强调消失点的存 在,观察范围以及画面空间的包容性受到限制。所以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写实性绘画形式的审美需求。

结语:中西传统绘画艺术追求的写意与写实的表现形式,归根结底是中西方认识世界方式的不同。有什么样的审美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需求,用什么样的观察方式,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绘画形式。在此把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绘画形式拿出来比较,并不存在谁优谁劣,谁先进与谁落后的比较,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文化艺术渊源,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深厚土壤,都是世界文化瑰宝,是世界绚丽多彩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2]白璎.《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

第7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不断增加,同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基础需求,必须加大专业教育改革,为社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对于设计类专业,在不断发展中的已经形成新的模式,对人才也有新的要求。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必须认识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优质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无论是感官还是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和敏感,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关注度都要比其他专业学生高。所以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喜欢自由。因为性格的原因,在学习中更偏爱实践类专业课程,对于理论课程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通过实践课程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学生自已的优势和特点,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术钻研精神。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特点

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分析,其主要由三方面的特点,首先这一专业具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完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在学习中会涉及到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有规范制图方面的知识,尺度化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等。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具有明显的区别,不仅要有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设计水平,还需要具备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综合几方面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并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根据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创意新颖、准确,表达清晰等。最后艺术设计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只有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是由工艺美术演变而来,艺术设计专业的成立能够更加直接的反应出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特点,其中既蕴含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同时也包含现代设计的内涵。在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中主要包含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装潢设计以及动漫设计等多方面专业划分,在这些专业中,绘画基础教学是学习的基础。绘画基础教学又分为素描、色彩等几个方面,基础绘画教学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在表现上更加注重调色和具象。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绘画教学模式为主,比如说仿苏模式,在绘画基础教学始终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重模仿轻创意的现象,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当前绘画基础课程的设置实际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并且与当前专业教学存在严重偏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造型的基本功上,没有将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绘画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其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画家培养和设计师培养,这就是纯艺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区别。高职院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在学生进入校园以后大部分学生对绘画基础课程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学内容与教学前所学习的内容几乎一样,单纯的将绘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归为一类,因此对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失去学习主动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绘画基础教学中过于重视绘画技巧教学,教师在进行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没有科学的将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结合,导致绘画基础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训练目标,高职院校中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与创作设计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且还有教师认为电脑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绘画造型设计的主要手段,可以适当对绘画基础教学进行削减。这一认识存在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会产生一定绘画造型问题,严重影响学生以后发展。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问题主要是绘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问题,其次是绘画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性单一,教学价值不高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相比,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后期专业技术的应用,所以绘画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与教学和人才定位相联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目的始终沿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基础课程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因素。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单一性,削弱了基础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定位,无法发挥教学的真正价值,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知识基础和前提,教学内容的质量影响学生后期对技术的应用。当前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并无二致,基本以简单素描和传统景物绘画为主,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修养,但是并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W生的发展。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而无法满足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

(三)教学形式存在滞后性

当前高职院校绘画基础教学中存在滞后性,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以铅笔手绘为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电脑绘画教学软件,信息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和绘画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但是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培训学校在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落后,没有与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成长。教学形式的滞后性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四)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实际运用,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课程安排比较少,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教学不仅是育人还有对人才技术的培养,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教学特点,因此导致实践教学课程不断缩短。另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离,降低了教学的实用价值,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背离,缺乏对技术的应用培养,无法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求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改革教学内容的传统性,传统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在艺术设计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但是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不利于专业的发展,所以进行变革和创新是必然选择。其次从学科建设角度进行教材编写,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过于注重专业性,从而束缚专业的开展和教学的进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教材编写,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同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最后是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必须深入到教学的本质中,抓住教材的实用性,保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满足职业教育理念的需求。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专业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将专业技术充分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计,加深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景物描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元素作为绘画参考物,从而强化教学的实用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以纸和笔作为的教学工具,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利于教学和专业的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改革进程中,加强对教学手段的创新,综合利用新型科技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手段改革措施其一,缩短纸笔教学时间,在以技术为主的今天,纸笔教学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不能完全依靠纸笔进行教学,所以必须注重社会发展需求,有计划的缩短纸笔教学时间。其二,运用现代化的绘画软件进行教学,科技时代,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一定的软件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知识储备,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在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加入基本的工程应用软甲进行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必须加强基本软件的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绘画基础课程对专业的影响以及作用。

(四)教学保障的改革

在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和合作,在教学中综合融入产业发展、学校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内容,实现综合化教学。教学保障改革可以在教学中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学校应当加强对人才市场的了解,将企业和市场的要求与教学相挂钩,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发展中对绘画能力的要求,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的企业这一场地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中最为紧缺的就是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实践类专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中实现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教学价值合实用意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可以邀请企业中的骨干专家进入到课堂之中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的讲述企业内部的文化和当前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让学生对专业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为以后的发展做好的准备。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工作渠道,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

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立足于学科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提升学生发现美以及捕捉美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创新。所以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定重视基础造型课程教学,从而提高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立足于学科特点进行改革要求脚踏实地,切实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开阔形象思维,拓宽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培养高质量设计人才是主要目标。在进行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人性化。教师不仅加强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而且在教学中制定适合的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并综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绘画基础课程的知识容量。

(三)坚持为社会服务的原则

在进行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习,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了解企业需求,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设计产业层出不穷,体现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在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设计能力,通过良好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开阔性思维。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对整个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绘画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选择。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切实解这些问题,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晨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02):117-119.

[2]月君.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改革摭议[J].艺术教育,2016(03):223-224.

[3]徐芬.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初探[J/OL].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01).

第8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一、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作为动画制作的基础,传统手绘是动画制作的灵魂,如同一座大厦的基石,同时也是检验一名专业动画人基本功的最佳标准。然而现在的传统手绘动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展现手段,没有打破以往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依然是靠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和反复模仿练习。

(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本质仍然是实践性课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描绘、表现自己的情感。手绘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将多种元素综合起来,需要创作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想象力。其需要大量的美术、空间、工程等各种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扩充和完善课程的设置。

二、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往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作为教学的主体或者客体,学生、教师及学校起到不同的作用,三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对于实现课堂的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适时采用情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迷茫、不理解时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教师的教学技法有限,学生往往无法主动探究、吸收手绘的精华。

传统手绘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动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动画专业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这门基础课程。同时,传统手绘也是动画教学质量的保证。动画专业人士手绘技术的高低会影响到动画质量的好坏。要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绘画人才,就要在动画教学中更加重视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学习和改进。

三、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改革的实施举措

(一)保证基础,结合实践

学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在每个阶段娴熟掌握相应的技巧,方能融会贯通。以此来看,基础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大量、细致、高标准的基础练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地保证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期的拓展学习夯实基础。

(二)创新内容,加强互动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内容要突出互动性和实用性,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互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手绘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的绘制,而是对一些动画场景的绘制。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素描功底。所以,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提问和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参与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糅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通过互相评价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彼此找出问题,增添学习激情,做好自评和互评,让课堂互动零距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

(三)洞悉市场,明确导向

传统手绘动画课程教授的是学生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基础性技巧,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应尽可能地与实际接轨,以市场为导向,在课程中尽量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要进行真实的项目案例教学,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利用公司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技术资源实现传统手绘动画设计课程的实训,让学生跟着项目流程操作,对项目和市场有更加真实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关于动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手绘单独授课为了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 有必要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手绘中贯穿着艺术的基本原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线条和色彩方面的观察力,也可以提升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漫长过程的积累,所以,具备良好的传统手绘动画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手绘进行单独的讲授,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为了提升学生素描的水平, 在动画教学过程之中, 可以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然而, 手绘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的绘制,而是一些对动画或者场景的绘制, 这种训练就是前期动画设计的一个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素描功底, 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素描的速度, 从而减少手绘的时间。此外,通过一定的手绘训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对场景的手绘训练, 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因此, 在动画教学过程之中, 加强学生的手绘训练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 传统手绘包含了一切艺术的基本原理, 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线条和色彩的观察力, 还能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动画绘制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有必要研究传统手绘理论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9篇:绘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教学 教学方法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不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美术教育随之得到了重视。初中是学生审美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利用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授课,寓教于乐。

一、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具有概括性和向导性

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且提出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中对造型要素进行讲解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际的情况中讲述造型的要素:点、线、面、体块与空问、光与色、质地等,以便学生能在现实中体会美术,加深对美术的感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堂中,老师先板书美术基础知识,再由老师展示绘画作品的沉闷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互动,模式仅限于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中,更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中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细微的点滴,不再局限于沉闷的课堂教学。

(三)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实施课改之后,区别于过去的已形成的初中美术传统教学方式,现在的初中美术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根据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大纲对学生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实际教学中,尽管美术老师已经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但是由于仅仅只是讲学的形式,因此学生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一般,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由于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硬性的发展标准,希望学生能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再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在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虽然现在对美术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之前长期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教学存在一种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反而回避了审美的传授,把美术学习当做纯技术型的学习。

很多中学美术教师错误地将美术与画画单纯地画等号,美术欣赏只被当做图片欣赏,而忽略了美术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让学生自己发挥,要引导学生,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这是一个需要被注意的方面。

(二)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教育环境长期对文化的重视要高于艺术,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践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手段、课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要重视美术欣赏方面以外,美术创作也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多动手,体会美好,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承担着教会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任务。教师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潜能,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在学生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是一个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项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做好这些教学方面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