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情景教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情景教学的概念

第1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首先对“问题”界说一下: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它是这样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严谨却枯燥无味的教材、太难或太简单而又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情景”的;那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题海就更不必说了,题海战术之所以摧残人就在于它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压抑着人的情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情感”呢?现在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学校教育目标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变为“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总之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比如三角函数,实质上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的,如简谐振动、电磁波、交流电等,但教材并未安排多少背景材料,而是在推广角的范围之后直接给出了四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然后推出一系列性质和公式;理论讲完了再去练习应用.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岂能不脱离实际?学生怎么会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教材如此,教师的做法更是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我们创设问题情景,都应从上述两方面予以考虑.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1、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2、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3、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的方法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的相似点,为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与已知的概念类比(类比的形式可有多样,如平面与空间的类比、有限与无限的类比,以及方法类比、结构类比、形式类比等等),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当然,也要注意通过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类比设想,直至得出正确结论。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点设计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数学概念间的本质属性,为新概念的产生创设适当的固着点,使其孕育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第2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概念;方法探索

在初中阶段究竟怎样才能把数学概念讲全面,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一步研究.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 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 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概念教学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揭示概念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 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4.解剖新概念 ,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第3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贯通;具体;抽象;集合

教学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方法的运用要以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为中心和参照物. 有些数学知识看起来非常抽象,是由公式、符号、不易懂的理论性文字所组成. 学生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很难迅速理解. 但是,用生活化情景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却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该知识透彻的理解. 以“子集、全集、补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对该内容特点的把握,教师可以运用空间情景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为具体、透彻地理解有关概念和知识.

[?] 情景演示,直观“子集”知识

数的抽象性一直困扰着学生,使其谈数学而色变,学数学如攻关. 这也让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受到挫败感之后,越来越讨厌学习数学,渐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可以说,关于数学知识,总有一条神经线是与生活相联系着的,总会有某个数学概念是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概括而来的. 比如“子集”,从概念上来看两个非空集合A和B,假如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可用符号A?B或B?A表示. 对这一概念来说虽然逻辑性极强,但毕竟是抽象理论性的文字阐述,学生不易弄懂,很可能陷入对文字层面的死记硬背中. 另外,在不理解的状况下,也容易与后面要学的全集、补集等概念知识相混淆.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教师应依据子集这一知识点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情景介入的方式,让死的概念变为运动着的可以直观的象,使学生更直接、更具体、更透彻地掌握该概念.

如何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化的情景空间,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因为,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转化才使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的曙光. 关于子集,集合B被看做是一个整体,集合A是包含在集合B这一整体中的一个元素. 换言之,B包含A,A包含于B. 对于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契合的形象实例. 教师可以将这些指向这一抽象概念的生活例子利用起来,借助实物或多媒体,介入情景,实现子集概念的直观性. 比如,教师在进行子集概念讲解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橘子,作为概念教学道具,一个个橘子瓣充当集合A,剥皮之前的橘子是集合B,集合B包含集合A. 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说明,会很容易地理解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 另外,教师风趣的比拟,又给予学生灵感,他们会依照子集这一概念,列举出除橘子之外其他一些具有该特点的实物,这相应地也丰富了数学课堂. 除以实物的方式进行情景演示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子集这一概念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动画演示,集合A与集合B渐渐变化,进行包含、被包含关系的展示,学生通过对它们逻辑关系动画式的呈现可以更醒目、透彻地理解子集概念.

[?] 情景演示,透析“全集”知识

知识作为一种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归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产生的源头及最终流向找出来,从实践入手来阐发理论. 当然,理论产生的源头可能只有一个,但它所指证的生活实践却无可计数. 在这里,教师可以用情景类比的方式,从理论知识所指证的无数生活实践入手来证明理论,以求抽象与具体的转化,从而透析所学知识.

比如“全集”的概念,假设集合S包含需要研究的每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我们就把这个集合S看成一个全集,全集常用字母U来表示. 在这里集合S属于一个种类,而包含的全部元素都属于子类别. 所以将集合S看做是一个全集. 在生活中,可应用到全集概念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具有类比性的生活情景来具体的阐述这一抽象概念. 可以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总能让人产生共鸣,继而有兴趣继续挖掘探讨原本看不懂,也不愿细细琢磨的抽象概念,同时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教师对直观情景演示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使其能够深刻地领会和认识有关知识.

关于全集的内涵精髓的阐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通过一些媒体承载的有关实例来进行. 在这里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铁齿铜牙纪晓岚》看过没?”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大多数学生都会知之一二. 而且,这样的提问像一个悬念一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只是一个悬念,是为全集内涵的阐述服务的. 教师还要进行悬念的交代:“在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纪晓岚借“全集”这一知识巧妙救书,避免可怕的文字狱. 那么他是怎样运用全集知识的呢?他要在将被焚毁的书中挑出四本,这四本也就是: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书有各自的子类别,所以又各成一个全集. 而经史子集这四类又合称为书籍,所以这四类书又是书的子类别,书又称为一个全集. 这符合全集的概念内涵,具有情景的类比性,使学生更易于把握该知识的逻辑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实现情景类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自身对知识的印象,并对其产生永久的记忆.

[?] 情景演示,抵达“补集”内涵

有些数学概念是以人名命名的,而有些概念恰恰因为自身的特点内涵而获得此名的. 如“补集”,一个“补”字就提纲挈领,对概念的内容有个笼统的暗示. 但如果不进行逻辑上的分析,一个“补”字还尚不能让学生明其意,不能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学生就如同数学的“门外汉”,连数学的第一道门都难以跨入. 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数学概念,最佳的方式是将烦琐化简单,将抽象化具体.

比如“补集”,教师先可以这样讲解:假设S是一个集合,A作为S的一个子集,这就可以说集合S包含集合A. 而在集合S中也有一些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就可以看做子集A在集合S中的补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CSA来表示,读作A在S中的补集. 可以说,在这一概念中,A与同样存在于集合S中的元素是平行的关系. 根据这一概念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情景演示的方式,阐述补集概念,进行有关补集的情景演示教学.

在情景演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进行概念的具象阐述,又可以让学生根据概念的文字层面的阐述进行逻辑分析和实物例证阐述. 如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数学教科书“大做文章”,在这里且以“集合”这一章为例,集合这一章包含三小节: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这三小节在某种程度上是平行的排列在同一章节中. “集合”这一章节是集合S,这三小节是集合S中的元素,这些元素平行,如1.1构成的集合在集合S中的补集为元素1.2和1.3构成的集合等. 同样,还可以手中的数学教科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探究,进行概念阐述. 于是有学生开始情景演示:把数学教科书当做集合S,教科书当中所罗列的各章节应该是集合中的元素:

第一章 集合

第二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这些元素相互平行不相包含,它们构成的集合互为在集合S中的补集.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以此为灵感,将范畴扩大. 教科书是一个大的集合,这一个大的集合包含许多相互平行的元素:

1. 语文 2. 数学

3. 物理 4. 政治

同上,这些元素互相平行,不相包含,任选若干元素构成的集合在教科书这一集合S中的补集均可以很轻松地表示出来.

第4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 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 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 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 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概念教学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正方体为例观察异面直线)揭示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 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 4)解剖新概念 ,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依据数学概念的形成,笔者设计概念教学的第一种模式如下:问题情景(抽象)--新概念分析[内涵、外延、正(反)例]--应用--反馈,其具实施步骤是: (1)构建问题情景,创设心理环境。针对新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情景,隐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质,观察、认识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积极、大胆地进行思维。

(2)考察本质属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问题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由此逐步抽象而提出新概念。

(3)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对新概念可从揭示内涵、外延、定义方式、合理性(和谐性)、正反例证等方面分析。

(4)及时测试反馈(应用),评价思维训练。

数学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设计概念教学的第二种模式如下:巳有概 念(类比、迁移)新概念--比较(共性、异性)--创造(形成新概念体系)--应用--反馈。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 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数学基 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使我们在教学时会目的明确,方法对头,既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不会在数学教学时顾此失彼。

第5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必要过程;前科学概念;物理情景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细胞,它反映了物理事实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如果物理学中没有一些概念作为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关于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成果是十分丰富的,受《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实验稿)》和廖伯琴关于物理教学的一种模式的论述的启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过程,试图对物理概念教学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两篇文献中的论述和启示

1.1两篇文献中的论述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

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构建新的评价体系。①

(2)廖伯琴在《物理教学中的“以惑为诱”新模式》中的有关论述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前,已有了旧的图式,即已有一些前概念,通过个体的同化和调节等过程,人们的思维便有了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即新的图式。这种从旧图式到新图式,然后再到更新图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思维的组织结构不断地从低级的感觉运动阶段发展到高级的形式的运演阶段,这也是认知图式的改变和发展过程②。实质上,这就是物理教学的认知过程。其具体过程分四个阶段,即诱惑、析惑、演惑和解惑。(此论述中的“物理概念”是指物理中的概念、规律等,与本文所提物理概念不同)

1.2以上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1)学生在学习物理内容前,其实头脑中已存在一些前概念,即“旧图式”。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实质,是用物理概念替换头脑中的前概念,即用“新图式”替换“旧图式”。

(2)物理教学实质上就是“旧图式新图式更新图式”的发展过程。

(3)物理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开始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接触到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然依赖。

2.物理概念教学必要过程的提出和意义

2.1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过程

从以上文献的启示,结合物理教学论中关于概念教学过程的论述,提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过程: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创设物理概念学习情景概念运用练习概念阶段性的深化发展.

2.2意义

(1)提出必要过程一词,和一种模式不一样的。必要过程是说提出的还是“教学过程”,必要说明它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某个过程就会对学生的概念掌握产生影响。并且这些过程是系统的,某个过程做的好不一定最终教学效果就好,学生概念掌握的情况取决于这些过程协调作用的程度。

(2)物理概念的掌握本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详于此而疏于彼”,甚至没有彼,极大地影响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率。提出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过程,有利于对概念教学的整体把握。

3.各个必要过程的说明

(1)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学生掌握概念的起跑线

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教学,在同他人进行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的概念③。它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表面的,是非科学概念。这类概念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头脑当中,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教学不是白纸上绘图,也不是空瓶中注水,而是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用科学概念置换出来,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因此,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前,要对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作一大致了解,备课时做到备学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创设物理概念学习情景――学生形成概念的土壤

物理概念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并加以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物理事实、物理实验创设一定的物理情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中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是符合物理学习的认知特点的。因此可以说,适当的物理情景是学生感性认识事物的必然依赖,也是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必然依赖,缺乏了这种物理情景,那么形成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很多就是因为缺少认识事物的物理情景。

(3)概念运用练习――学生概念认识的二次飞跃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实验稿)》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上不再刻意追求物理概念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注重概念与学生的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更多地以实例来说明和理解概念,以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是学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实践、探究和知识面上。

4.其它问题

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概念教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物理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物理概念本身难学的特点,加上初中物理教学受时间和教学工具的限制,概念教学又成了师生共同的难点。上述所提出的只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必要过程,即一定有的过程,并非只有这些过程。其它方面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待,比如,当教学中出现了易混淆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当学生不会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总而言之,学生在物理概念掌握方面出现其它问题时,教师要灵活处理,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不可袖手傍观。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第3版

[2]宋善炎.物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廖伯琴.物理教学中的“以惑为诱”新模式[J].教育评论,199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第6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进行积极地思考,兴趣也是一切行动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物理课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才会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中才会主动去探索、思考物理问题,才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用自制教具做的演示实验,更能吸引学生.以“力的分解”为例,可以利用粤教版教材课后实践栏目中的练习题,教师自制“一指断钢丝”的教具,在课堂上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课后习题开发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事关教学的成败.只有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才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扫清学习障碍.故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都会花大力气来设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而实验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实验的设计可以是实验室成套的设备,也可以只自制教具、甚至生活物品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开发演示实验.

3利用课后习题开发实验,突破错误前概念

在学生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思维定势、旧知识的错误迁移等会在学生头脑 中产生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不破不立,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学习新的正确的物理概念会造成很大障碍.要让学生很好地接受、理解、运用正确的新概念,就必须想办法铲除学生错误的前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让事实说话,对于错误前概念的破除,正确新概念的习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的来源依然可以根据课后的习题来开发.

4利用课后习题开发实验,构建物理情景

建立物理情景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是建立物理模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建立物理情景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问题中获取建立物理情景的重要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去伪存真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5在课后习题中穿插实验探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与方法,还要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根据课后练习提供的情景,利用身边物品开发演示实验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往往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6结语

第7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摘 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和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刚开设物理课程的初中生们来说,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情景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老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需要讲解的某个具体的概念和问题而引入具体生动的情景,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学到的知识的能力。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主要就注重课本理论的讲解,而很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物理问题,缺乏情景创设,使得学生只是很浅地知道了物理课本中的知识,而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一个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所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在上课时,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有趣,同时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时,教师们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创设的情景一定要针对要讲解的物理知识展开,而且设计的情景应当在初中生能够接受和认知的范围内。初中学生有着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情景创设时要考虑是否他们能够理解,是否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情景创设时,最好能够尽量地和真实的生活贴近,最好是学生们常常能够看到或者经常经历的生活场景。远离实际生活的情景创设不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他们接受速度较慢。例如,就可以拿学生们乘车过程中司机猛刹车而乘客会向前倾的情景来讲解惯性方面的知识。因为这种经历人人都有,使得学生们易于理解和体会。这样的讲解才可以使学生们印象深刻,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针对具体物理问题设计的情境应当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探究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对情景的结构,内容和表述进行设计。同时该情景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最后,设计的情景还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索。

2.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开始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策略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进行展开讨论。

2.1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策略。物理课本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根据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总结,这就使得学生们仅根据概念理解规律比较生涩难懂。所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就可以使学生们形象地认识该规律,从而深刻地理解规律。同时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当重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2应用多媒体来创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中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这一资源。现代各种信息资源都非常充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需要讲解的具体的物理概念,搜集相应的信息来应用图片或者制作动画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得课堂知识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同学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会和获得课本中的知识。

2.3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建物理情景,使学生们易于认识

书本中的物理知识和概念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与物理概念相关的生活现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去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解释当中存在的物理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们进行自我思考,拓宽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的能力。平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把具体的物理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巧妙有趣的来源于生活的物理实验,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让生活资源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3.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们心理机能的发展。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好地完善了教学系统,使课本的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和定义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来呈现促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是为学生们将来进行更深的物理研究作准备,为国家培养人才打下稳固的基础。因此,应当要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它是学生将来学习更高深物理知识的基础。

4.结语

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深入地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内容,用心研究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这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来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创新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102-104

[2]马昌法.物理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安微师范大学学报,2002(3):111-111

第8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问题 应对措施

发展的道路异常艰辛,教学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这在无形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对初中物理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物理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情景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情景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情景创设缺乏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是指教师应该以情景教学的实施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景教学必须贯穿整个物理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及原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及能力。然而,现阶段,很多物理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仅仅利用情景教学“抛砖引玉”,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忽略了情景教学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情景创设缺乏科学性

物理学科学习的不只是书本上的乏味理论,它必须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将物理学科相关概念引入学生生活中,将物理问题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大多数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观念,将物理概念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难以消化,最后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使得师生关系异常紧张。

(三)情景创设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概念相对枯燥无趣,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多设置一些问题,多留一些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

二、解决初中物理情景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情景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物理教学可以采取语言直观、模像直观、实物直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将情景教学很好地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例如:教师在惯性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本身,可以将“汽车碰撞事故”的动画过程放映给学生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看一看在汽车碰撞当中发生了一些什么?”师:“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也就是说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会有一种惯性产生,因此,为了减少惯性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我们必须系好安全带。”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不仅让学生看清楚了全部过程,而且使学生对“惯性”这个概念的理解更深入,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将实际生活经验充分融入情景教学中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概念。物理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必须将其与实际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理解抽象物理知识与掌握基础理论提供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压强”一章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经验,采用对比的方法创设情境。师:“我这里有两个书包,一个书包的背带宽,另一个书包的背带则比较窄,现在我请一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告诉我哪一个背在身上更舒服?”学生A示范完毕后:“老师,我感觉背带宽的书包背上更舒服一些。”教师:“刚刚A为我们示范了一下,他告诉我们背带宽的书包背上去感觉更舒服,这是为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不知道。”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压强》,相信你们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一定会找到原因。”这种情景教学的创设,既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又让整个课堂充满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将趣味性融入情景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乒乓球能够浮在空中,接着将电吹风倾斜45度角向上吹,乒乓球依然能够浮在空中,学生看了以后会觉得很奇怪,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试了很多次,发现这种现象依然如此,便会产生好奇心,想一探究竟。这种趣味性小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也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创造了契机。

三、结语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适宜的情境,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初中物理教学产生质的飞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情景教学的概念范文

概念同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般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偏重于概念的逻辑结构。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简明,使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学习概念,因此,被称为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方式”。概念同化虽然是一种省时、省力而见效快的概念教学模式,但在这种模式下,它忽视了数学概念本身所蕴含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缺乏“活动”,对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充分的体验。

数学概念本身具有“过程――对象”的双重性,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又是具有现实背景和丰富寓意的数学过程。因此,应该返朴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近年来,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Dubinsky)等人提出一种建构主义学说――APOS理论。这个理论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步骤提供了新的界定,也体现了一种教学规律,为概念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教学策略。

二、 APOS理论的构建

APOS分别是由英文action(操作)、process(过程)、object(对象)和schema(图式)的第一个字母所组合而成,称其为APOS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如果引导个体经过思维的操作、过程和对象等几个阶段后,个体一般就能在建构、反思的基础上把它们组成图式从而理清问题情景、顺利解决问题。这四个阶段的介绍如下。

(1)活动阶段(Action):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概念的意义。

(2)过程阶段(Process):对“操作”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压缩过程,在头脑中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

(3)对象阶段(Object):认识概念本质,对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具体的对象。

(4)图式阶段(Scheme):反映概念的定义及符号,建立与其它概念、规则、图形的联系,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取这4个阶段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称其为APOS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建构的过程,还指明了建构的层次:如何从具体发展到抽象,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步骤提供了新的界定。同时,也为概念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APOS理论将数学概念的建立分为活动――过程――对象――概念四个阶段,如果数学教学停留在活动层面,那不是真正的理想的数学概念学习,数学概念学习还应上升到抽象层面,使概念的形成的“活动、过程”向对象阶段转化,从而达到“图式”阶段,才能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在。

三、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设计

APOS理论的活动阶段相当于观察、呈现数学概念的具体实体阶段,过程阶段则是对具体实体进行思维概括得出数学概念的阶段。但这还没有结束,要对概念有真正的理解,要使数学概念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还必须上升到对象、图式阶段。同时,还必须注意,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一般不能逾越,应当循序渐进。同时,又不可只停留在具体、直观、视觉化的阶段,必须升华、逐级地抽象,不断地形式化,最后完成数学概念的建立。(教学案例浙教版八年级上《平面直角坐标系》设计内容略)。

四、数学概念教学中几点建议

从APOS理论可以看出,数学学习中图式的形成往往并非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是一个不知不觉的渐进的建构过程。在整个环节中,相应的操作为图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熟能生巧”这一传统的中国数学学习方法显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这里所说的“操作”必须作广义的理解,它未必一定是具体的运算,而也可以是任何的数学运作,更不必一定有明确的算法。目前,APOS理论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函数概念、微积分问题、统计学中的问题等等。此外,APOS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一些复杂概念的数学思维,对定量研究的数据也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而且对我们讨论教学中深层观点提供了可以交流的语言。当然,APOS理论对于数学学习,确切地说,对于数学的概念的学习能产生多大的指导作用,最终还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实践。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努力创设适合学生概念发展的现实情境。我们说要形成概念,需要寻找它生存的现实土壤,需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问题,也需要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从现实情境中去发现数学。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②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习活动能顺利展开;③适当的问题数量,使学生能进行充足的活动体验;④注意趣味性,引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概念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活动层面,对活动阶段花大力气、多时间,而对其他阶段草草收场,这也是不符合理论的,甚至是舍本逐末的。

(2)对象、图式阶段是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长远之计,二者可以循环上升。这两个阶段在揭示概念之后,对象阶段是由概念衍生开来的性质探索、运算、证明等,图式阶段是对前面三个阶段的一个总体把握,但这并不等同于说一定在历经前面所有阶段之后,才进入图式阶段。对象阶段与图式阶段可以往复序进、循环上升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两个阶段可交替进行,在学生进行概念认识、处理的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评价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体验对象阶段和图式阶段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时期的。

(3)创设情景不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说要形成概念,需要寻找它生存的现实土壤,需要活动让学生亲生感知问题,也需要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从现实情景中去发现数学。但是。概念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活动层面,对第一阶段花大力气、多时间,而对其他阶段草草收场,这也是不符合理论的,甚至是舍本逐末的。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J].中学数学参考,2001,1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罗增儒.零距离数学交流――体验与探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