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景剧剧本范文

情景剧剧本精选(九篇)

情景剧剧本

第1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情景剧 表演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50

一、英语情景剧表演的意义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接触三四年英语的六七年级的学生,大多都对英语怀有很大的兴趣。但到了高年级,随着其他课程的增加,课本内容的增多,学生学习的时间减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也尝试了好多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如课前三分钟的值日生报告,看图做对话,对上节课的复述,背诵等;不断摸索总结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但班上还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然而,英语情景剧的出现,为沉闷的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通过英语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我们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听力和口语,只是做做对话练习,听听课文内容,匆匆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减退,听力和口语无法提高。而通过英文情景剧的表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的表现能力,更是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习类似于英语口语、语法、词汇等知识。在这种趣味性的表演之中,你一定会逐渐爱上英语,并产生对英语学习浓浓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传递信息的能力,即交往,沟通,活学活用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七年级每单元都有一个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续写英语短剧,鼓励他们编写英语短剧进行表演。留给学生一周时间去做准备,组长和小组成员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资料。学生们自行认真编写,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英语情景剧深化课堂教学

1.确定主题

外研版或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数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兴趣。在每个单元教学前教师以每个单元的话题为中心,给学生拟定可以开展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HJ1.4mm]

2.小组编排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规则,每一单元结束之后,各小组以本单元话题为主题,利用功能句型编排情景剧并进行比赛。由老师及全班同学进行评比打分,评出“冠军小组”, “best actor” “best actress” “best director”。冠军小组编排的情景剧也就是本单元的专属对话和招牌对话,将纳入本班的情景剧剧本。每周三下午,组长把已编好的剧本送到老师处,教师可以提前纠正小组成员的发音,以及语音语调,神态,动作等。当表演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打分,使他们真正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课外表演

我校组办了一个英语角,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教师将会带领同年级的学生来参观学习。通过情景剧表演为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情景剧表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当学生把整个精力投入到情景剧的表演中,他们就会忘却害羞的心理,怕出错的心理,给他们得到了更多的自信,有时还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伴有标准的语音语调、语速适中、感情投入,配有道具,穿上服装,就能很好地展现出故事人物特征与心理特征。

三、实施英语课堂剧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剧是学生自己表演的活动

在表演剧的编排和实施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问题,动手去做道具,动口去主动讲,使学生在表演中开口说英语,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边说边表演,充分满足不同程度及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评价

第2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任:工作没几年,能力特别强;现在投资部,专搞大项目;公司发展我带头,老总也是常常夸。眼看着公司副总这职位空了这么久,却又赶上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困难大,投资项目是关键。最近我为了一项目睡得比鬼晚,起得比鸡早,财务部那丫头却不同意。说什么,这个项目不合理,只利公司不利民。咦,这年资者当然是哪里赚钱哪里钻,哪管他利民不利民!我得进去开会了,一定得通过!(开门)哟,刘经理早到啦。

刘:嗯,早啊。

程:这个社会太荒唐,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木兰战沙场,今有我聪慧商海游。进入公司五年多,财政大权手中握;管理财务不含糊,财务部工作事情杂,金融危机又施压。财务紧张让我急,财务部门又要钱。非要建那化工厂,为了北碚老百姓,两个字——不给!好了,我得进去开会了。(进门)两位早啊

刘、任:程经理早。

谢:大家好,我是职工代表,每月工资几千块,养家糊口真辛苦。前些天,老总说是要开会,职工也要选代表。参加工作好几年,我还是头一次参加这高层会议呢。既然同事相信我,我当然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我知道人力资源部的刘经理想裁员,我就得提出抗议。虽然金融危机来势猛,但是也不能置我们职工的权益于不顾!(开门)各位经理好。

刘、任、程:你好。就等张总了

张:白手起家下商海,艰苦奋斗三十载。恰逢改革政策好,异军突起变龙头。企业效益天天涨,世界排名年年升,眼看就进五百强。糟糕!金融危机来胡闹,财务紧张惹人烦,产品压仓心头烧。今天要把会儿开,重整旗鼓渡难关!(开门)大家都来啦。

刘、任等:(站起)张总好!

张:好好,都坐。现在咱们开会。这次议题有两个:一个是刘经理提出的裁员方案;第二一个是任经理提出的关于投资化工厂的方案。刘经理你先说下吧。

刘:好,现如今我们公司财务紧张,资金周转不灵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市场萎缩后导致生产减缩,劳动力闲置。这样一来我们公司每天在职工支出上就亏损100多万。经过我们人力资源部的调研,认为裁掉过剩的劳动力可以缓解危机对我公司的影响。所以只有裁员才能解决问题!

谢:我认为不妥!金融危机的确对我们公司带来了大的冲击,但是我相信这是暂时的。裁员不但不能解决危机,而且会动摇职工的信心,使公司一蹶不振。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现在我们应让职工安下心来,实施“养人”政策,树立职工对公司的信心,共同度过难关!

张:谢代表说的有道理。我们公司从成立以来就有这“让职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的理念。现在危机来了不能置职工于不顾。我们作为中国龙头,世界前列的跨国公司,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危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挑战这场危机中。

刘:可是……

张:可是什么,财务吗,不用怕,政府已经开放优惠政策,银行方面已经谈妥同意贷款给我们。我们不裁员,在这个时候要稳住职工的心……任经理你说一下吧。

任:我们公司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开辟新财源,投资化工厂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从投资角度讲,化工厂利润高,并且,在这里我们产生的污染并不要缴纳很多治理费,成本低,所以我认为投资建化工厂是走出困境的最优选择。

程:错,我反对你这样只顾眼前利益公司利益却不顾长远利益社会利益的做法,化工厂虽然赚钱,但是污染大,在北碚这样生态良好的地方建立这样的低端产业于国于民无利

任:我只管公司的前途,只要公司赚钱,我投资部的工作就算做好了。

谢:我想我们应该把资金投入到第三产业,这样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可以推动就业。

张:任经理,你的工作能力非常不错,但是,你这种理念要转变一下了,我们公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促进社会发展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程: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改成为我们投资的理念,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企业良心之上,这样我们才能发展下去。

第3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在过去的这一个多月里,先是《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一段视频,让张国立的演技被刷上了热搜。随后,《我爱我家》即将被搬上大银幕,《爱情公寓》即将开拍第五季的消息接踵而至,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在热闹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已经太久没有看到情景剧了。

曾经,情景剧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看《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为何火爆一时的情景剧到如今却踪迹罕见?情景剧的未来何去何从?

情景剧的黄金十年

“我经常劝拿着钱找我拍情景剧的投资人别来趟这道浑水。”曾执导过《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尚敬对《综艺报》记者如是说。

作为情景剧导演的一个标杆,近几年,尚敬却一直以拍电影和长篇电视剧为主,最近他正在筹备拍摄古龙的《欢乐英雄》。谈到自己的转型,他直言是因为拍情景剧太累,“情景剧的创作和制作是一件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不易成功极易失败的事情,而且常常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

情景剧的剧种形态已然决定了它在创作上会受到很多局限。一、它一定是喜剧;二,它必须是室内戏,只有一个或数个主要场景,一般不用外景;三、“定位”式拍摄,除了加入部分外景镜头和字幕外,一般不再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四、故事短小精巧,独立成篇。这都直接导致了情景剧的表现手段匮乏,对内容精准与精彩度的要求却很高。

追溯我国情景剧的发展历程,大家普遍认为1994年由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是第一部本土情景剧,但在此之前,1991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郑晓龙担当总策划,赵宝刚执导的《编辑部的故事》,以更接近现代情景剧的创作形式,被一部分声音认为是国产情景剧的鼻祖。

90年代到2000年初,是中国情景剧发展的蓬勃时期,陆续出品了包括《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候车厅的故事》等多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鼓励和推动情景剧的发展和创作,全国有线电视台协作体还于1999年10月在近百家有线台的主频道开办了一个专门播放情景剧的板块《630剧场》,这也是情景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但是随着片方一窝蜂投拍情景剧,且视角都集中在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上,观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意识的不足、文化价值的流失等因素,也让国产情景剧的质量成为最大的短板,同质化明显,由泛滥引发的粗制烂造,更是消磨掉观众仅剩的热情。

在情景剧市场日渐萎缩的大环境之下,2009年播出的《爱情公寓》却获得了极佳的收视成绩和关注度,网友认为,“《爱情公寓》应该算是这个剧种最后的灿烂。”

观众培养考验播出平台耐心

在尚敬看来,情景剧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没办法实现急功近利的收视目标。在反复不断的重播中积累观众,持续升温,这是情景剧的特点之一。以《武林外传》为例,这部剧首轮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很低,到二轮、三轮才飙高。之后热播的《家有儿女》也是在重播的过程中逐渐走红。这样的情况不是中国独有,美国也同样如此。所以他认为,电视台以发展的眼光培育市场,不以首播收视率为情景剧定价,才是这个剧种能够良性发展的基础。“可是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平台通常是没有这个耐心的。”

曾经制作过《大丈夫》《辣妈正传》《虎妈猫爸》,正在制作《如懿传》的新丽传媒副总裁黄澜在谈到制片方为何不看好情景剧项目时也认为,从输出渠道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对应的观影平台。“传统电视台出于自身定位和市场的考虑,没有为其提供稳定的播出环境,致使大范围的电视观众未能形成固定的收看习惯;最近视频网站上力推的网络情景剧,由于新媒体受众面有限,也只能在小范围中活跃。”从市场环境而言,大明星大制作得天独厚,小成本、缺乏明星带动的情景剧显然号召力不足。但是,从《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爱情公寓》《废柴兄弟》的走红和复播效果来看,黄澜也承认,观众对好的情景剧还是有很大忠实度。

作为播出方,电视台对情景剧始终持保守态度,节目的播出时段也受到限制。但在美国,情景剧占到电视剧节目的1/3至1/2,在黄金时段的播放率起码也有1/3,而在国内,即便是情景剧最繁荣的那几年,也基本没在黄金时段出现过,《爱情公寓》也是因为前两季播出效果好才被挪至黄金档。

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台发行人员向《综艺报》记者坦言,大部分一线卫视的购剧标准都是“大导演、大制作、大IP、大明星等硬实力构成的大剧”,而情景剧基本成为低成本的代名词,再加上时长和明星效应小等种种原因,所以电视台不太可能在黄金时段安排情景剧。而没有这样的时段就不可能有大的制作费用,也就更请不来大明星参演,使得情景剧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制作水准上都难以提高,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市场刚需与现实困境

情景剧最重要的是剧本,不同于其他剧目,情景剧不是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它就像相声,要不间断地抖包袱,笑点要非常密集,所以对编剧的要求极高。真正好看的情景剧都是靠好编剧撑起来的,《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是王朔、冯小刚和马未都;《我爱我家》是梁左;《武林外传》是宁财神。优秀的情景剧在为观众提供快乐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教化和审美的职能,能让观众“笑出思想”的好剧本可遇不可求。

同样稀缺的还有这一类剧种的表演者。尚敬说:“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演喜剧,圈内一线演员中,形象和气质契合喜剧表达的只占极少数。以《武林外传》为例,演员基本都是接受过数百上千次舞台检验的空政话剧演员。再看《我爱我家》的主要演员,也都是人艺的话剧演员,那份功力不是一些偶像演员能够比拟的,把《我爱我家》的演员拉过来,直接就能演人艺第一大戏《茶馆》。”

第4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关键词 情景喜剧 发展现状 缺失

“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是脱胎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广播剧,40年代末搬上电视后逐渐发展壮大,以后演变成电视室内剧,俗称“肥皂剧”。它通常是在一个较为固定的空间里展现一幕幕并不连贯的喜剧情景,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喜剧形态,用小品似的故事样式。将人们在现实境遇中的种种无奈、困惑、企盼、梦想作了喜剧化的释放。是产生笑的效果的系列短剧。它融合了电视和喜剧的特点,有固定的人物活动场景,通过简单的蒙太奇转换情节的发展。

从1993年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始,《闲人马大姐》、《新七十二家房客》、《东北一家人》、《带着孩子结婚》、《炊事班的故事》、《候车大厅》、《地下交通站》、《西安虎家》、《武林外传》、《外地媳妇本地郎》直至当下的《家有儿女》、《都市六人行》等等,中国电视荧屏上闪耀过众多的情景喜剧。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曾言,中国的情景喜剧“绝对越出了人们的想象”。作为一个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的舶来品电视类型,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情景喜剧已经不再让中国观众陌生。

中国情景喜剧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苦乐参半,各种滋味尽在心头。固然情景喜剧已在诸多电视节目类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远远未能满足大众的收视渴望:十余年,虽然不断有新作品问世,但质量上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中国情景喜剧发展的自身优势究竟是什么?同时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又是什么?本文拟从国内情景喜剧的优势与缺陷两方面着手分析,希望能够从中看到它的成长优势与发展空间。从而让这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回归大众,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十余年来,我国情景喜剧发展之路虽然不平坦,却也能说是逐渐宽广。从近两年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无论是创作、制作、投资还是市场,都大有升温之势。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初见端倪:

一、本土化的创作样态

1、小品式的情节结构

中国的情景喜剧在诞生之初就受到西方情景喜剧的强烈影响,不可避免的带有模仿和借鉴的痕迹。《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之所以成功,更多的还是依靠中国浓厚的本土特色。挖掘本土创作资源,彰显地域剧作特色,是情景喜剧在中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情景喜剧的特点在于,故事相对简单,容量较小,用一至两个剧集单位便可以完成叙事,便显得更加灵活。我国现有的情景喜剧。较为成功地融入了小品化特征,在抖包袱和耍嘴皮子上,大量承袭相声和小品的艺术特点。事件具体,主要取材自普通观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子女教育、戒酒、谈对象、出国等等,以期达到某种共鸣。这些特点都是小品叙事所具有的。在这个过程中,喜剧效果主要靠一个个具体笑料和语言笑料构成。在结尾处,通过其与观众预期的心理落差造成喜剧效果。这就使我们常在小品叙事中提到的抖包袱的叙事方法。

小品和相声作为最贴近大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们植根于中国的民间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其语言表达和表演都是完全从中国大众的欣赏品味和审美需求出发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成一套表演系统。成功地借鉴小品的表演模式,将其运用于我国情景喜剧的结构编排之中,可以使观众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笑声。

《我爱我家》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借鉴小品式情节结构的代表之作。而之后出现的一系列情景喜剧,如《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等都在延续着这种情节结构方式,成为一大特色。

2、地域性的文化回归

地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宝贵财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最表层面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文化状况、人文特征。而电视作品正是借助方言这一传播文化的有利方式将不同的地域风格加以突显。这种方法也时常被移植到我国情景喜剧当中。从观众的接受心理角度分析,这种平民式的脸谱化设置拉近了他们与剧作之间的心理距离,减低了他们的观赏难度,不同文化区域的观众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空间中与之产生共鸣。

从《我爱我家》那种浓郁的京腔风貌,《东北一家人》采用诙谐幽默的东北方言,到《新七十二家房客》采用上海腔的普通话,展现出上海人精明细碎的性格特征,还有《一家老小向前冲》那独特的潇湘方言、《杠上开花》折射出的武汉市井民众文化,再到《外来媳妇本地郎》那浓郁的粤式风貌,无不是说明方言与电视作品的结合是展现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情景喜剧再现出的中国不同地域城市百姓的生活情景,正是中国地域文化的生动、形象、逼真地体现与写照。

二、重构化的剧作模式

1、个性化的人物情趣

情景喜剧的人物需要相貌、语言和性格的趣味性,包括个体的喜剧天分,也包括群体喜剧差异的比较,还有集中主次衬托的搭配。淳朴憨厚的幽默面庞、灵活机敏的逗乐表情以及含蓄内敛的装傻丑陋,都可以成为情景喜剧现场呈现的趣味情景。从《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闲人马大姐》到《武林外传》、《家有儿女》无不呈现出平民式的人物情趣。《我爱我家》中,父亲傅明是一个退休赋闲在家却人老心不老的干部形象,剧中将其语言、动作进行夸张式的放大。让他动不动就拿个小本子,踱着小方步,召开家庭会议作总结报告,开口闭口“我们的同志”,小题大做的风格让人烦又惹人笑。贾志国一本正经的手势,志新夸张语言和独特的眉眼,大儿媳和平瘪嘴的外貌等等,都构成不可重复的存在。同样在《东北一家人》和《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各色人等,都具有独特魅力。充满个性化的人物情趣,通过演员的夸张表演得以体现,也让情景喜剧具有外在的表现张力,它所生成的喜剧效果是无尽的。

2、平民化的语言魅力

一部成功的情景喜剧其亮点之一就是平民化的语言所显示的民众化的幽默诙谐与生活智慧。这其中,《我爱我家》使用了中国相声的语言方式。编导梁左的相声语言的功力,使得《我爱我家》在其最重要的艺术因素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同时,该剧还运用了很多调侃语言来营造幽默环境,创造戏剧效果。如“建党的时候。他们12个人在船上开会,是不是您在门口给放哨啊?”如“万一要是晚节不保,后人怎么评价我呀,我还开不开追悼会呀?”这些语言不论是源于何种家庭琐事,都在令人捧腹大笑之中将每个剧中 人的个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又如在《家有儿女》第三部《一场虚惊》一集中,一家人怀疑刘星带回家中一个剧毒零件,满屋子像篦头发一般寻找时,夏雪焦急地说:“妈,床底下篦不篦呀?”刘梅紧跟上台词:“篦篦篦篦,所有的死角都得篦!该篦多得篦!”在这一情景中,日常生活的语言巧妙地被“嫁接”于其中,在观赏效果上成功的营造了幽默欢乐,让人忍俊不禁。

纵观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虽有《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和《家有儿女》这样的优秀作品,但就整体创作而言,仍有许多“瓶颈”造成拘囿。

一、幽默智慧的缺失

“传统中国审美实践的终极指向是以‘哭’为顶点的哀怨之‘悲’”。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向来注重对悲感作品的偏爱,而对于同为审美形态的喜剧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关注远没有西方那样致力。中国缺少喜剧创作的原理模式,国人在内敛含蓄的意识包围中淡化了喜剧经验的积累。

情景喜剧的成功,需要笑者的配合。而笑者的配合能力,不仅来自自身的幽默感觉。更需要特定文化背景的熏陶与滋养。试回忆情景喜剧诞生之前的中国,有人将那时的喜剧称作“属于农业文明的”,这是因为它是与当时较为单一的社会格局、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所形成的整个社会背景相适宜的。1993年,对于刚刚进入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来说,欣然接受了《渴望》平民化的煽情,也初步品尝了《编辑部的故事》时尚化的幽默,但对于《我爱我家》这种表达方式有些“异类”的喜剧,毕竟欣赏经验还不够充足。幽默意识尚不够健全。尤其是这种喜剧“一反中国的传统”,“用密集的俏皮话,把市井社会中对严肃的调侃与消解搬上了最大众的媒体――电视”,而且还让剧中一本正经的革命老干部不断遭到儿孙辈的无情的嘲笑与揶揄,这难怪使得观众中的老年人十分不舒服。

幽默是一种高级的喜剧意识,“表现的是一种智慧和机敏,有较多的内涵供人玩味,它味浅而旨深”,而滑稽是一种低级的喜剧意识,是“对丑行为的外部模仿,它味浓而旨浅”。观众看了有些表演和台词很逗人发笑,例如《闲人马大姐》中马大姐的缺心眼,但在笑过之后却感觉空洞无味,给人的是一种表象的幽默,而非蕴涵着智慧。

在中国的情景喜剧中,调侃、俏皮话以及市井俚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源于生活的语言,本身体现出了一种动态发展的平民智慧,合理运用,可以产生很强的喜剧效果,而一味强调、着墨较多,就容易走向庸俗和浅薄,只能赚取平民大众浅层的廉价的愉悦。

二、剧作文本的粗糙

十余年中,由于缺少文化积淀,大部分剧作文本都是“没乐找乐”,把搞笑当幽默,把通俗当媚俗,一味追求娱乐消遣。俄国文学理论奠基人别林斯基说过,“喜剧性是文明之花,是发展了的社会性的果实,要懂得喜剧性,就必须站在教养的高级阶段上”。所以,喜剧对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的品位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对社会的审美作用。遗憾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情景喜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故事大表面而不深刻,局限在外部娱乐的层面上。所以,粗糙的文本已经成了制约国产情景喜剧发展的瓶颈。我们应意识到:对市民生活的取材应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电视剧创作应有的正确的优秀的文化属性不能忽视。

三、电视剧样态的模糊

我们在多数的情景喜剧中看到的多是靠形体动作、人物语言、噱头来制造喜剧性,停留在戏剧舞台的创作模式中,其应有的电视剧样态却在创作人员中被逐渐模糊。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演员夸张式的舞台表演。情景喜剧和电视剧表演要求是一致的,“特别拒绝过头的表演,甚至不容表演痕迹。一般地说,演员演到八分即够,超过了九分,往往容易引起观众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之二是表现手段缺少电视表现元素,具体是指国产情景喜剧不能充分展现出电视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特征,无法将声画有效地整合于电视之中。

第5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论文摘要】:情景喜剧自1992年由英达导演引入中国,十几年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的显著特征使之得以发展壮大。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导致中国情景喜剧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我们应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文章将就此一一展开。

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情景喜剧呈现出显著特征

情景喜剧,是1947年在美国诞生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将它引渡过来。从此,中国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发展。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曾遇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但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克服困难、发展完善,终于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当年被评为"最差电视剧"的《我爱我家》如今已被尊奉为经典之作。情景喜剧不仅在我国电视荧幕上站稳脚跟,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而且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出现了一批深受好评的佳作,如充满东北地方风味的《东北一家人》,为儿童教育树典范的《家有儿女》,还有以诙谐搞笑著称的《武林外传》等。

近几年来,情景喜剧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中势头大增,那么,情景喜剧有着哪些特点才使得大家争相尝试呢?从收视率决定电视成败这一电视界的新规则来看,我们应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角度,结合多年的艺术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有以下典型特点。

首先,就情景喜剧的艺术属性而言,它是一种电视化的喜剧模式,是舞台剧与电视剧的艺术综合体。这是情景喜剧生来就有的本质特征。它由编剧创作文学剧本,是电视导演领导下的整个电视剧组集体创作的结晶,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同时它的结构及表演方式等又保留着舞台剧的成分,某些剧目在拍摄过程中甚至邀请了现场观众的观摩和参与。

其次,情景喜剧是一种轻喜剧。它的创作宗旨是,让观众在休闲中得到娱乐。它的思想内涵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喜剧,它往往更富于反映社会现实、人性本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其富有生动的形式,幽默、诙谐的手法使观众感到舒畅、快乐,让观众得到一种亲切的教益、心智的启迪和情绪的渲泄。喜剧有着天然平民性、通俗性,它和最广泛的观众有着一种亲密的情趣联系,容易实现沟通、交流,容易对各种素材进行裁量、转化为故事的素材。情景喜剧,也具备这样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情景喜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场景限制。情景剧创造一个既与外界联系广泛又相对封闭的"场景"来构筑人物活动的空间,即主要场景。一般来说,主要场景的拍摄均安排在摄影棚内进行,棚外戏原则上不超过全集的20%。

第四、情景喜剧的每集内容独立成章,每一集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对独立,上下集之间没有悬念与期待。同时,整个剧情又是一个前后贯穿、合理发展的"糖葫芦式的整体"。

第五、客串人物在情景喜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贯穿人物和客串人物。贯穿人物即贯穿整剧始终的人物,客串人物是指仅在单集或少数几集出现的人物。在系列情景喜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两个客串人物的出现。他们是该剧集中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同时又是该矛盾得以解决的关键。

第六,与观众的心理贴近性。情景喜剧,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情景喜剧浓厚的人情味与亲和力能起到润物纽无声的艺术效果,体现出现代传媒的人文关怀。

第七,地域性是情景喜剧在中国逐步发展中出现的显著特点。由于区域文化、方言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根据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创作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情景喜剧,往往能受到地域观众群体的欢迎,如京派观众群、海派观众群、岭南观众群等。另外,自情景喜剧在中国诞生起,方言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各地区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方言情景喜剧的杰出代表,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的《老娘舅》、湖南湖北的《经视一家向前冲》等。

最后,灌装笑声的伴随,也是我国情景喜剧扬而不弃的典型特点。适时的罐装笑声不仅可以增强情景喜剧的现场感,还能带动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面对误区与矛盾,中国情景喜剧该何去何从

虽然情景喜剧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使之得以迅速发展。但纵观当前我国整个情景剧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情景喜剧已经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十几年间,我国情景喜剧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下来一个又一个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要想得到一个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改善。

首先,国产情景喜剧创作班子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上。情景喜剧题材保守的问题在美国也曾出现,并在很长时间内阻碍了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但《一家大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有突破性意义的优秀作品,如《家有儿女》等,但这些作品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产情景喜剧题材过于狭窄的问题。"家"仍然是中国情景喜剧唯一的题材,深刻的喜剧还没有出现。私以为,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创作者们"走出去".只有开阔思维,对国内市场及各阶层各年龄段收视群体的需求心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才可能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另外,注重专业编剧队伍的培养,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应大胆引进新生力量,为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由于一些老牌编剧们遇到创作思维上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产情景喜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故事过于表面而毫无内涵可挖。文本的粗糙、对市民口味的低级迎合都必将导致这些情景喜剧最后的收视失败。

其次,在生产创作上,情景喜剧应该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系列情景喜剧的"糖葫芦"式结构、场景限制性及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生产制作的优势都决定了情景喜剧适合产业化生产。而产业化生产的分工专业化、创作过程的连续贯穿性及生产效率的高产高质性都决定了中国情景喜剧必将走上这条道路。

在喜剧幽默手法上的开拓创新也是挽救国产情景喜剧的重要手段。依靠喜剧语言的地域性特色抖包袱的手法已经越来越被观众所熟识。如果国产情景喜剧在搞笑手法上再无创新,必将导致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厌倦。而情节的喜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卡通化、喜剧内容的后现代模式及后期制作中的音乐、特技的渲染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搞笑手法,应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有侧重性地充分体现。

第6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论文摘要】:情景喜剧自1992年由英达导演引入中国,十几年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八大显著特征使之得以发展壮大。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导致中国情景喜剧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我们应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文章将就此一一展开。

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情景喜剧呈现出八大显著特征

情景喜剧,是1947年在美国诞生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将它引渡过来。从此,中国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发展。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曾遇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但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克服困难、发展完善,终于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当年被评为"最差电视剧"的《我爱我家》如今已被尊奉为经典之作。情景喜剧不仅在我国电视荧幕上站稳脚跟,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而且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出现了一批深受好评的佳作,如充满东北地方风味的《东北一家人》,为儿童教育树典范的《家有儿女》,还有以诙谐搞笑著称的《武林外传》等。

近几年来,情景喜剧在我国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中势头大增,那么,情景喜剧有着哪些特点才使得大家争相尝试呢?从收视率决定电视成败这一电视界的新规则来看,我们应从观众审美心理需求角度,结合多年的艺术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有以下八大典型特点。

首先,就情景喜剧的艺术属性而言,它是一种电视化的喜剧模式,是舞台剧与电视剧的艺术综合体。这是情景喜剧生来就有的本质特征。它由编剧创作文学剧本,是电视导演领导下的整个电视剧组集体创作的结晶,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同时它的结构及表演方式等又保留着舞台剧的成分,某些剧目在拍摄过程中甚至邀请了现场观众的观摩和参与。

其次,情景喜剧是一种轻喜剧。它的创作宗旨是,让观众在休闲中得到娱乐。它的思想内涵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喜剧,它往往更富于反映社会现实、人性本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其富有生动的形式,幽默、诙谐的手法使观众感到舒畅、快乐,让观众得到一种亲切的教益、心智的启迪和情绪的渲泄。喜剧有着天然平民性、通俗性,它和最广泛的观众有着一种亲密的情趣联系,容易实现沟通、交流,容易对各种素材进行裁量、转化为故事的素材。情景喜剧,也具备这样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情景喜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场景限制。情景剧创造一个既与外界联系广泛又相对封闭的"场景"来构筑人物活动的空间,即主要场景。一般来说,主要场景的拍摄均安排在摄影棚内进行,棚外戏原则上不超过全集的20%。

第四、情景喜剧的每集内容独立成章,每一集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对独立,上下集之间没有悬念与期待。同时,整个剧情又是一个前后贯穿、合理发展的"糖葫芦式的整体"。

第五、客串人物在情景喜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贯穿人物和客串人物。贯穿人物即贯穿整剧始终的人物,客串人物是指仅在单集或少数几集出现的人物。在系列情景喜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两个客串人物的出现。他们是该剧集中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同时又是该矛盾得以解决的关键。

第六,与观众的心理贴近性。情景喜剧,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情景喜剧浓厚的人情味与亲和力能起到润物纽无声的艺术效果,体现出现代传媒的人文关怀。 转贴于

第七,地域性是情景喜剧在中国逐步发展中出现的显著特点。由于区域文化、方言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根据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创作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情景喜剧,往往能受到地域观众群体的欢迎,如京派观众群、海派观众群、岭南观众群等。另外,自情景喜剧在中国诞生起,方言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各地区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方言情景喜剧的杰出代表,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的《老娘舅》、湖南湖北的《经视一家向前冲》等。

最后,灌装笑声的伴随,也是我国情景喜剧扬而不弃的典型特点。适时的罐装笑声不仅可以增强情景喜剧的现场感,还能带动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面对误区与矛盾,中国情景喜剧该何去何从

虽然情景喜剧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使之得以迅速发展。但纵观当前我国整个情景剧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情景喜剧已经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十几年间,我国情景喜剧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下来一个又一个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私以为,中国情景喜剧要想得到一个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改善。

首先,国产情景喜剧创作班子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上。情景喜剧题材保守的问题在美国也曾出现,并在很长时间内阻碍了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但《一家大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有突破性意义的优秀作品,如《家有儿女》等,但这些作品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产情景喜剧题材过于狭窄的问题。"家"仍然是中国情景喜剧唯一的题材,深刻的喜剧还没有出现。私以为,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创作者们"走出去".只有开阔思维,对国内市场及各阶层各年龄段收视群体的需求心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才可能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另外,注重专业编剧队伍的培养,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应大胆引进新生力量,为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目前,由于一些老牌编剧们遇到创作思维上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产情景喜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故事过于表面而毫无内涵可挖。文本的粗糙、对市民口味的低级迎合都必将导致这些情景喜剧最后的收视失败。

其次,在生产创作上,情景喜剧应该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系列情景喜剧的"糖葫芦"式结构、场景限制性及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生产制作的优势都决定了情景喜剧适合产业化生产。而产业化生产的分工专业化、创作过程的连续贯穿性及生产效率的高产高质性都决定了中国情景喜剧必将走上这条道路。

在喜剧幽默手法上的开拓创新也是挽救国产情景喜剧的重要手段。依靠喜剧语言的地域性特色抖包袱的手法已经越来越被观众所熟识。如果国产情景喜剧在搞笑手法上再无创新,必将导致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和厌倦。而情节的喜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卡通化、喜剧内容的后现代模式及后期制作中的音乐、特技的渲染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搞笑手法,应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有侧重性地充分体现。

第7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当前电视情景喜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分支,相对其它电视剧分支,在竞争力方面不具有优势,同时面对国外特别是美国成熟的情景喜剧产业的侵蚀,国产情景喜剧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电视情景喜剧具有其它电视剧类型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给情景喜剧带来了发展契机,前期策划、生产、推广到衍生产品开发等全产业链的整合营销传播在国产情景喜剧摆脱困境,迅速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助一臂之力。

2中国情景喜剧的传播思考

古装情景喜剧《龙门镖局》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颇具代表性,且有诸多创新之处,值得国产情景喜剧行业的借鉴。在前期定位方面,编剧宁财神在创作剧本前期便已经清楚的将该剧的目标群体定位为二次元群体,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群体的思维、生活、行为模式,宁财神长期在该群体活跃的网站逗留,比如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在《龙门镖局》上映后,宁财神第一时间在这个网站上查看网友的评论,以便在接下来的剧集创作中得到启发。《龙门镖局》上映后,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追捧,将其奉为神作,也同时受到另一批人的质疑。对此,宁财神非常坦然,对于质疑的那一批人,他认为他们不是自己的目标受众,他们的意见不纳入考虑。的确,任何一部作品,不可能人人喜欢。

正如经典情景喜剧的奠基之作《编辑部的故事》在上映之初也受到冷嘲热讽,有人嘲笑剧中配的观众的笑声,有人嘲笑简陋的布景,但也有人肯定它的创新,它改变了固有的电视剧模式,丰富了电视剧类型。而事实上,《编辑部的故事》本来的定位也有异于《渴望》这样的电视剧,不追求剧情,而是希望带给观众轻松快乐的感觉。不管是《编辑部的故事》,还是《龙门镖局》都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前者进行了电视剧类型的差异化定位,后者准确的锁定了目标受众。这样准确的定位,为后来剧作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反观国内一些情景喜剧,在内容的创作上做成了大杂烩,题材不鲜明,还有一些情景喜剧希望覆盖所有年龄段或者不同层次的受众,追求高收视率吧可以理解,但试图取悦所有人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为了取悦所有人,一些特色的内容必然受到各种牵绊,导致某些方面不能发挥到极致,淡化了剧集的特色,可能到头来,哪一类受众都没能留住。

定位大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经典著作《定位》中说,定位是要在受众的头脑里建立印象。当我们的头脑联想回忆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最具特色的那一个,而不是大而全的那一个。由此,提醒我们情景喜剧的制作方,剧集制作之前,建立受众数据库,分析清楚他们的思维、行为模式后,再去制作符合他们口味的产品,才能为作品的成功增加祛码。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整合营销传播的第一部就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而作为情景喜剧制片方,多数在剧集制作前并没有考虑这部剧的消费者是哪一类人这样的问题,更别说建立消费者数据库了。前期没有定位准确,花费再大的人力物力,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消费者数据库可以向专业的第三方购买,也可以自己在目标群体经常活跃的空间去收集。只有了解目标群体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适销对路的剧集。

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盈利能力还不高。这里的盈利能力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版权不能卖出较高的价格,二是吸引不到广告商的加盟,三是衍生品开发不成熟。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版权不能卖出较高价格根本原因还是在作品本身的质量上。剧本质量差,市面上流行哪类题材就一窝蜂的去跟进,编剧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专业的高水平编剧非常缺乏。除了编剧之外,制作团队的配置和分工也有问题。成熟的美国电视剧制作团队,有极其细致的团队职位设计和分工,甚至有专人写台词,专人写场景,专人写旁白,团队实行流水化作业,各自负责自己专业擅长的部分,保持流畅的沟通协调,从而保证了作品的高质量。在制作上,由于经费投入不够,因此显得制作粗糙。特别是场景的搭建上,一些作品的布景非常粗糙,真实度极低。由于作品质量差,则无法吸引广告商的加盟,作品没有广泛的受众,那么在作品中植入品牌广告自然效果不佳。反过来,没有广告费的补贴,作品的投入经费也减少很多,作品质量不能保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作品没有做成品牌,品牌价值无法得以实现,衍生品开发也无从谈起。

第8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关键词】情景剧表演;护理人员沟通;教学方法

情景剧表演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情景剧表演教学法对于提高护理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情景剧表演教学法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剧本、情景、角色扮演等元素的组合,贯穿护理知识理念,可以增强护理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沟通交流能力。

有数据显示,医院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纠纷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因而护理生在学习期间,提高自身交流沟通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重要帮助。提倡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改善护理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减少沟通障碍,培养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护理人才,仍然是护理教学的重点工作。因此,在护理教学活动中,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理论授课与情景表演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1.情景剧表演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

选择我校2012级护理大专班120名学生,其中女生102人,男生18人,男女学生年龄在18~22岁,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招学生。专业开设有人际沟通课程,采用统一的教材,一共分两班进行教学。

1.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需要更新,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理论授课和情景表演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总授课课时28课时,理论上课22学时,情景表演实践课6学时。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备课阶段,教师要准备好教材和教学案例。任课老师需要书写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经验来分析教学方法,制定情景表演课的目的、要求、步骤、表演内容和表演评价方案。注重突出护理教学中的人际沟通技巧的教学。

角色扮演分配,任课老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分配给学生编写剧本的作业要求,按照寝室分小组进行剧本的编写和角色的分配。每个小组自行查找资料,按照课本理论内容编写剧本,设计临床情景情节,老师在上课前一天收集要表演的小组剧本,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对于学生小组编写的剧本进行适当修正。组长再根据情景剧角色的个性特点,结合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把情景扮演角色分配到小组成员。提前一周进行剧本排练,剩余小组成员进行道具的制作和后期的表演评价工作。

课堂实践阶段,学生依据小组排序进行表演,剧场均是模拟病房,学生观众围在一起观看。教师作为引导员兼支持人,每个小组的组长协助老师开展实践课程,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录像,以备后期同学们自行观看,总结不足之处。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同学评委进行评分,然后老师打分并评价。

1.3课堂评价方法

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中的沟通运用,注重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剧本内容、角色设置和角色扮演来演出。那么在对这个实践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剧本语言上在人际沟通方面有没有突破的地方,能够在实际的护患关系中起到有效作用。课堂评分应该有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分,学生代表先打分,然后老师打分,总分100分,算入期末总成绩,占据期末成绩的40%。这样,学生主动性会更高,看重情景剧表演实践课的意义,在学习中也能更加关注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情景剧表演结束后的理论课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剧表演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对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沟通中的运用技巧进行总结。

2.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员沟通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

情景剧表演是一种新型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护理生的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作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简单的理论授课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情景剧表演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符合现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主导者,指导情景剧表演的方向和剧本的编写和演出。学生则是情景剧表演的主体,全方位地负责情景剧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设计和服装准备。在这个准备的过程,学生必然会分析现实临床护理的相关案例,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所搜集资料完成编剧。学生的“导”与“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个人特点,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沟通技能的提升。

2.2提高护理生语言沟通能力

在情景剧表演教学中,学生通过编写剧本,可以体会到护理工作中不同角色的说话技巧和方法。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转换,有效解决沟通障碍,比如护理工作中的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同行等人员的角色不同,在沟通中应该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肢体语言,眼神、动作、神情、说话语速等都会影响沟通表达,在情景剧表演中,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在其中扮演角色,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扮演好角色,这本身就是一种切身的体会,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临床情况,有助于护理人员纠正自身不足。另外,情景剧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在表演中往往会需要学生认真投入角色,充满感情地去表演才接近真实,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心理揣摩,增强学生的职业感情,也培养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科]

【参考文献】

[1]张红霞.人际沟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04).

第9篇:情景剧剧本范文

关键词:情景喜剧:类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040-02

情景喜剧是指“主要场景、演员阵容固定,剧集相对独立,常常伴有现场笑声或罐装笑声的系列室内喜剧。”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剧类型,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点,其喜剧性元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幽默的语言

电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在情景喜剧中,语言不仅承担着对图像的解释说明,还是制造幽默氛围、实现喜剧性效果的重要手段。著名的喜剧演员蔡明曾经说过:“没有一个非常出彩的剧本和精彩的台词,即使你拍得再细致再用心,都是一部残缺的情景喜剧。”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幽默主要分为语义层面的幽默和语用层面的幽默。

(一)语义幽默

语言学家瓦尔特·纳什曾经这样阐释语义幽默:“喜剧性的台词可以来自于滑稽模仿,也可以来自对于话语本身的规范的背离,这可以采取荒诞不经、胡言乱语、前言不搭后语、前提与推理不服、发音错误等形式。”情景喜剧常常利用瓦尔特·纳什提到的以上手段来制造幽默的语言。

例如《生活大爆炸》中的拉吉是一个患有选择性无语症的印度男孩,不喝酒时无法同女性讲话。一天他来朋友家,霍华德等好友都在等他。

拉吉:抱歉我现在才来,刚刚我在走廊里和佩妮聊天了。

霍华德:真的假的,你拉吉·库萨帕里和佩妮说话了?

拉吉:实际上我说得比哑巴还少。

(幽默效果来自拉吉前后话的矛盾。)

(二)语用幽默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离不开具体语境,交流双方不仅要根据特定的情境,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还要在该情境中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这就所谓的语用。如“我恨你”这句话,用在情人争吵时,表达出的就是我太爱你,才会生恨;但如果说话的语境是不共戴天的仇人间,表达的则是“恨不得让对方消失的怒意”。

例:美国情景剧《生活大爆炸》中,佩妮试图借自己在高中因竞争啦啦队队长失败后没能获得“庆功派”,来安慰谢尔顿北极考察试图写报告申请诺贝尔奖泡汤一事时的对话:

谢尔顿:你认为“庆功派”和“诺贝尔奖”能相提并论吗?

佩妮:是呀,他们都非常美味。

佩妮看来,“庆功派”来跟诺贝尔奖二者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此回答风马牛不相及,产生了幽默效果。

二、喜剧情境的渲染

情境是性格幽默的活动舞台,是语言幽默的土壤,无论是喜剧人物性格或喜剧语言,其幽默主要依赖情境构思表达出来。因此,喜剧情境的成功营建对于一部情景喜剧的成败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宏观喜剧情境

宏观喜剧情境指的是情景喜剧在展开故事前所设定好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事件、时间和地点等综合性的规定性情境。它是全剧喜剧性线索生发、喜剧人物发展、微观喜剧情境意展现的前提基础。以《武林外传》为例,其宏观喜剧情境设计如下:首先,故事的背景是明代,地点在七侠镇的“同福客栈”中。其次,全剧围绕着女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大小姐郭芙蓉离家出走闯荡江湖,结果欠下钱被客栈老板娘留下工作偿还债务。故事从这里展开,吕轻侯、白展堂、莫小贝、李大嘴以及邢捕头、燕小六、钱掌柜等主人公陆续登场。再次,主要的人物关系设置。老板娘佟湘玉钟情于跑堂的白展堂,郭芙蓉却爱上了酸秀才。《武林外传》别致、精巧的宏观喜剧情境的设计给全剧喜剧性的生发带来了很多优势,使得故事在以后的发展中游刃有余,高潮迭起。

(二)微观喜剧情境

微观喜剧情境是指故事发展的纵向维度上所展现的一个个具体细致的喜剧情境。在一部情景喜剧中,具体、微观的喜剧情境外化表现为一个个生动热闹的喜剧场面。例如驰骋美国屏幕19年而经久不衰的情景喜剧《老友记》。它的微观喜剧情境则是每一集具体的故事营造出的喜剧场面。例如第八季的第一集,主要讲述的莫妮卡和钱德勒的婚礼。在这个婚礼上引发了无数令人捧腹的微观喜剧情境:新郎钱德勒穿着一双新皮鞋参加婚礼,和岳母跳舞时不慎滑倒,在慌乱中扯下了岳母的长裙,惹着全场哄然大笑。与此同时,乔伊为了装酷穿了套迷彩军服参加婚礼,被莫妮卡训斥了一顿后,随便找了套运动短装换上,他在前来参加婚礼衣着隆重的客人中显得滑稽无比。而罗斯在宴会上对一个漂亮的女郎一见钟情,为了能坐在女郎旁边,他偷偷把自己的席位由1号换位6号,结果发现女郎是9号,他错把9看成了6,结果只好和一群孩子坐在一起……这一集正是巧妙、合理地运用了误会、巧合、夸张等喜剧表现手段,加上演员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的表演,成功地建构了一系列滑稽热闹又充满机趣的的喜剧性场面,使每一个微观的喜剧情景都充满了喜剧审美的张力,观众获得了酣畅淋漓的喜剧审美。

三、喜剧人物的塑造

法国著名哲学家、喜剧理论家柏格森说过:“除了人以外无所谓滑稽,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性格。”在情景喜剧所有的故事情节都需要依靠人物推动向前发展;同时,滑稽幽默的语言需要借助人物传达出来;此外,搞笑的场景氛围更是离不开人物生动的表演。

情景喜剧从诞生伊始就决定了它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它所表现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平凡小人物身上的各种幽默搞笑的事情。如《闲人马大姐》的马大姐是50多岁的退休工人,《东北一家人》中描述了东北城市普通的市民家庭。选择普通小人物当主角,是情景喜剧制胜的一条秘诀,既顺应了情景喜剧这种艺术形态的需要,又容易和观众产生互动。和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一样,情景喜剧中的人物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的抠门至极、爱才如命;郭芙蓉蛮横不讲理;李大嘴迟钝傻气;吕秀才迂腐固执;白展堂是个贼。以及《爱情公寓中》吕子乔的无知花心、曾小贤的自恋、胡一菲的野蛮、美嘉的幼稚傻气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小毛病的存在不仅使人物更具有贴近性,也是产生喜剧性的重要元素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丑,这是滑稽的基础、本质。”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大都是有着鲜明缺点的、可爱的、平凡的小人物,这不仅让观众觉得亲切易于接受,而且已经成为情景喜剧人物的一个塑造原则。

四、叙事的封闭与开放

作为一种类型特征鲜明的电视艺术样式,情景喜剧的结构呈现出独特的、简单易辨的特征。首先情景喜剧的叙事结构具有封闭性:每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炊事班的故事》第九集讲的是“英雄小姜”:小姜在大街上见义勇为,一时间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成为英雄后的小姜受到邀请四处做演讲、汇报,在无数的赞美声中,小姜渐渐变得虚荣、懒惰,自以为是。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姜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了缺点,又变回了原来那个朴实、憨厚、勤劳的小姜。

同时,情景喜剧的叙事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遇到的人都可以成为情景喜剧创作的素材。比如《闲人马大姐》中就融入了大量的社会话题和社会现象,如:炒股、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炭疽病毒和本·拉登等等。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客串演员超过五百个以上,其中有临时演员,也有布鲁斯·威利斯、茱丽亚·罗伯茨、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等演艺界和其他领域的名人。情景喜剧的开放性不仅能够保持它与社会的同步性,而且保持了它的新鲜性。因此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类型剧,它的长度超过任何一种其它的电视剧类型,无论是什么题材内容的。如《老友记》236集、《家有儿女》拍了三部有300集。

以上四个方面是一般情景喜剧的表现元素。有学者把“现场观众或罐装笑声”也归结为情景喜剧的元素,但如果认真考证,会发现有些经典的情景喜剧并不具备这些特点。如20世纪70年代轰动美国的作品《野战医院》就有些剧集大胆放弃了这一点,2005年的《欲望都市》、2006年《不要激动》也既没有现场观众也没有罐装笑声。中国备受关注并获得“飞天奖”的《武林外传》更是另辟蹊径,取消了现场或罐装笑声,而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乐代替。

参考文献:

[1]吕晓志.中美情景喜剧喜剧性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韩俊伟.情景喜剧的审美特征[J].北京:现代传播,2003(9).

[3]瓦尔特·纳什.幽默语言[M].伦敦:伦敦,1985.

[4]李智.情景喜剧: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