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精选(九篇)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

第1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词:盈余质量;现金流量;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03-03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河南省上市公司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数量上来,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规模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1996年12月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仅7家,到1997年又增加了4家,总共为11家,截至2001年12月底, 河南省在深市与沪市上市的上市公司有26家。据河南省证监局最新统计,到2010年12月31日,河南已有81家上市公司,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其中A股的上市公司达到51家。新增的A股上市公司为10家。实现融资A股上市公司有16家,融资数额为136.93亿元。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不仅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判断与决策,而且影响着上市公司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近几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出现的利润欺诈行为,不仅破环了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无法合理的判断。进一步引起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通过现金流量视角分析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即在经营现金流量净值角度设计现金流量盈利评价指标体系判断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为河南省上市公司提高盈余质量及其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同时为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参考,也为利益相关者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做出恰当的判断提供数据支持。

1现金流量指标的设计

现金流量信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为股市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现金流量表所计算的会计盈余表现的持久性高于根据应计项目所产生的会计盈余的持久性。披露现金流量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相关的信息,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以下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设计的盈余质量指标。

①税后利润的现金含量。税后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税后利润。该指标解释了上市公司每1元的税后利润所对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体现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现金保证程度也就是该指标,它真实反映了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质量水平的高低,该指标越高,表明税后利润的现金保证程度越大,税后利润的现金流情况越好,税后利润质量越高。

②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营业收入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经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数量减去其流数量的差值。由此可见,销售利润率与该指标有相同之处,两者正相关。通常而言,该比率越高,营业收入的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营业收入的质量较差。

③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每1元的总资产的回收所产生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数额。从此指标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对总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高低。从会计角度来讲,如果在各期营业收入没有很大变化、应收账款的周转均衡不变状况下,这个指标应该与资产周转率大致相当。实际计算出的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低于资产周转率,说明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等占用营业收入中有较高比重。在此次应用中要观察连续3年的河南省上司公司资产现金回收率数值,以此来显示经营活动中资产利用效率的变化发展态势。

④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性资产。平均经营性资产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要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就应该有良好的投资报酬率,保证资产收益率水平不低于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吸引股东与债权人对公司进行投资放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经营性资产的获利水平低于市场或所在行业均衡水平,不仅揭示了上市公司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实际上已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可能在市面上产生了机会成本,接踵而至的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表现为融资困难,公司资金供需紧张,最后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⑤现金股利支付保障倍数。现金股利支付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股利。这个指数显示了上市公司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从这个指标中可以看出公司用来发放现金股利的资金中,有多少是来自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现金股利支付保障倍数越大,表明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越充足,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反之,现金股利支付保障倍数越小,表明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匮乏,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弱。该指标还体现支付股利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是对传统的股利支付率修正和补充。

⑥流动负债现金偿债比率。流动负债现金偿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年平均流动负债总额。体现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这一时期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流动负债现金偿债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公司按期偿还短期债务,资产流动性好。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由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可能背离,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量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体现公司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⑦长期负债现金偿债比率。长期负债现金偿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年平均长期债务总额。长期负债现金偿债比率描述了上市公司这一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高低。由此可见,长期负债现金偿债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然而如果该指标过于高,则暴露出公司有可能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相反,长期负债现金偿债比率越低,说明公司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低,则显示着公司可能会出现现金支付困难局面。即使公司能用来自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得来的现金来弥补偿还长期债务短缺,但是从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最终还是公司长期现金的主要来源。

2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盈余质量评价

2.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站、色诺芬数据库、巨潮咨询网等网站和数据库,数据的来源出处皆为国内知名的权威网站,因此本人认为本文的数据是可靠真实的,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有:中国证监会网站统计数据中关于上市公司地域划分统计,色诺芬数据库和巨潮咨询网关于河南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2008~2010年3年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2.2样本选择

本文以河南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2008~2010年3年的有关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现金流量的七个指标来研究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通过利用中国证监会网站的区域统计资料,统计出截至2008年1月份河南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两市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另外,本文考虑到为保持数据的可对比性,将两家ST公司和三家数据不完整公司剔除,对其余二十八家上司公司进行研究。

2.3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盈余质量评价

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盈余质量评价见表1~表7。

2.3.1税后利润现金含量分析

表1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现金含量的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河南省上司公司税后利润含量一半以上在1.5以下,即一半以上公司每1元的税后利润对应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是1.5元以下,其中新乡化纤,瑞贝卡三年都在0以下。5以上的上市公司占13.09%,其中黄河旋风、平煤股份税后利润现金含量三年的平均值分别为5.15、5.75,比较优秀。剩下34.52%上市公司处在1.5到5的水平。从纵向看,2008年的情况最好平均值为2.44,2010年的平均值为负数,税后利润现金含量差。

2.3.2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分析

表2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分析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到51.19%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为0.05以下,其中双汇发展、豫能控股、莲花味精、瑞贝卡等3年都在0.05以下,情况不是很好。另外0.5以上公司的只占3.6%,屈指可数,中原高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三年平均值为0.67。45.23%处在中等水平。纵向上看,2008年情况最好均值为0.12,2009年不好平均值为负值。

2.3.3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分析

表3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分析统计,从表中看到,51.19%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在0.04以下即一半以上的公司m每1元的总资产回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在0.04元或更低,情况不容乐观。不过还是有19.05%的公司在0.12以上,平煤股份、大有能源、宇通客车、双汇发展都比较优秀,其中双汇发展最好均值为0.24。29.76%的公司处在中等水平。纵向上看,2008年资产现金回收率水平很好在均值为0.08,09年不好为0.04。

2.3.4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分析

表4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统计分析,从表中看到,67.88%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处在0.1以下说明绝大多数河南省上市公司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也已处于劣势,情况很糟糕。由此看出,绝大多数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报酬率对股东与债权人形成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新乡化纤、豫能控股、天方药业、洛阳玻璃等情况更是不妙。不过还有3.6%的公司是优秀的,如双汇发展、大有能源的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0.3以上。28.57%上市公司处在中等水平。纵向上看,2008年最好,均值为0.15,2009年最差均值为0.05。

2.3.5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分析

表5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统计分析,从表中看到,57.14%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在2以下,豫能控股、平高电气、豫光金铅、洛阳玻璃四家是其中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最差的。20.24%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在4以上,说明这些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强,大有能源、莲花味精、郑州煤电、中原环保的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是这些公司中最强的。22.62%的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在中等水平。从纵向看,这些上市公司3年的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水平相当,平均在3左右,不过2008年是最好的一年均在3.41。

2.3.6流动负债保障率分析

表6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流动负债保障率统计分析,从表中看到,47.62%河南省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保障率处在0.1以下,说明近一半的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好。洛阳玻璃、瑞贝卡、平高电气、豫能控股这些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差。22.62%上公司的流动负债保障率在0.3以上,焦作万方、双汇发展、大有能源、平煤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资产流动性越好。近30%的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处在中等水平。从纵向上看,这三年的均值相差无几,平均流动负债保障率为0.18,2008年最好为0.23。

2.3.7现金偿债比率分析

表7是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现金偿债比率统计分析,从表中看到,52.38%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偿债比率在0.5以下,说明一半上市公司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不行,豫能控股、平高电气、瑞贝卡、洛阳玻璃等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太低,则又意味着公司可能出现支付危机。26.19%的上市公司现金偿债比率在2.5以上,说明这些公司有可能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东方银星由于没有长期负债,这以比率最高,双汇发展、中孚实业可能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21.43%的上市公司的情况是优秀的。从纵向看,2009年情况最好为1.49。

3结论及建议

综合这七个指标分析来看,2008年~2010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近半数盈余质量处在中下水平,两成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优秀。双汇发展、平煤股份、大有能源三家的盈余质量优秀,瑞贝卡、洛阳玻璃、豫能控股这三家的盈余质量较差。根据这些指标解释,河南省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有一定的现金保障能力,但不稳定。税后利润现金含量、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水平较定低,影响盈余质量的可持续性。这一时期,河南省上市公司总体的指标的峰值出现在2008年,即2008年的盈余质量最好。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①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的监管。证券监管部门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制定有关信息细节披露的规定,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行为,防止少数上市公司的在信息披露环节钻空子。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要提高其市场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创造一个严谨、高效的市场环境。最后,证券监管部门应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对监管人员进行证券、法律、金融、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证券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上市公司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的盈余质量,根据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的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加强上市内部管理,特别要加强内部的监督制度和监控的及时性,充分发挥监督的相对独立作用,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传递流程,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公司须根据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Burgstahler,Dichev.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

ecrea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1997,(8):43-51.

[2] Dechow,P.M.,S.P.Kothari,and R.L.Watts.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and flow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8,(25):133-168.

[3] In-Mu Haw,Daqing Qi,Woody Wu.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The Case of Chin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1,(22):391-407.

[4] 何华,干胜道.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之友,2006,25(9):40.

[5] 曹建新,王春丽.自由现金流量与盈利质量的关系研究[J].

市场广角,2008,(6):20-21.

[6] 陆凤莲.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以广西为例[J].

生产力管理,2009,(14):132-134.

第2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上海农场种粮公司开展的“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的实践活动为例,分析基层国有企业如何利用党支部、工会的作用,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精准化管理工作。

关键词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精准化管理

经济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目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企业面临成本不断上升、获利越发艰难的问题。因此,“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法宝,是企业推进精准化管理的助推器,是打造节俭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一、“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努力开拓收入来源,节省成本开支,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通俗讲,“开源”就是通过经营开辟更多的赚钱渠道,开辟增加收入的途径;“节流”就是通过管理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费用支出,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科学、可持续。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经营、轻管控”的现象,而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增强“节流”的作用,更加强调和重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从而达到企业发展的平衡,从“单腿走路”变为“双拳出击”,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过程中,会重新审视公司的经营项目,进行冷静和客观的分析,总结出既有业务中存在的缺陷,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和经营的模式,开发出新的业务增长点,除劣存优,开展差异化竞争,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市场的前沿阵地,大大提高了竞争力。

(三)“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节俭企业文化的建设。“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自身岗位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大大提升了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促进节俭企业文化的建设。

(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保证员工利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国有企业,职工永远是企业的主人,在经营过程中,既要确保企业基业长青,又要确保员工收入稳中有升,实属不易,想要做到这两点,有很多因素,具体地说:一是要积极地创造价值,增加收入。二是要大力节约成本,尤其是要把那些低效和无效成本真正降下来。某种意义上来说,“降本”就等于创收,而且是“真金白银”,把那些浪费在生产经营某个环节的费用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由此可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也是保证员工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的背景

上海市上海农场种粮公司是从事种子、粮食加工经营的国有企业。近几年来,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营业额和盈利能力也稳步提升,但是随着种业市场的洗牌和大米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面临的瓶颈越来越多,生产和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业务模式和通道已经显示出颓势,企业发展的潜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些情况, 2014 年下半年,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目的的“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重新审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找出不足和落后之处,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经营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增长点,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形成节俭的企业文化,增强各种“开源节流”的意识和习惯,开创公司精准化管理的新局面。

三、“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实践及取得的成果

(一)制定方案,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项活动要能够顺利开展,首先必须要制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为此,公司首先确定了公司党支部、工会、行政部为此项活动的组织部门,确定了活动的三个阶段,即:宣传发动阶段(2014 年7 月20 日前)、组织实施阶段(7 月21 日—8 月31 日)、总结表彰阶段(9 月1 日—9 月31 日)、执行落实阶段(10 月1 日后),并在每个阶段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宣传发动阶段。以公司部门为单位,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充分认识到此次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带领部门员工务实践行,启发员工以主人翁意识参与企业精准化管理。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以部门、班组为中心,团员青年为活动主力,对各部门各环节进行一次摸排,找出公司经营、生产、管理上的短板,抓细节,查漏洞,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找出解决办法。三是总结表彰阶段、执行落实阶段。公司党支部、工会对各部门成果进行制度化汇总,并评出3 个部门组织奖、6 名“节流卫士”奖。党支部、工会对先进部门和“节流卫士”给予表彰并颁奖,并把成果汇编成《行为守则》,并开始全面制度化执行落实,公司督查组按照考核制度督查《行为守则》的执行情况。活动方案确定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利用公示栏、QQ 群、展板等形式公告。

(二)充分动员,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制造强大的声势和良好的氛围。公司认为,“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活动的开展是一件大事,意义十分深远,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未来。为此,在活动方案确定后,公司经理班子专门组织召开了1 次部门经理动员会,会上,公司法人代表亲自动员,强调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切切实实从本部门实际出发,利用团队的力量,组织好部门员工,深入开展好此项活动,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同时,公司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分别在各自条线召开动员会并展开讨论,各部门也在部门范围内分别组织部门员工开展了动员和讲解,充分宣传“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活动内容。经过1 个月的广泛发动,“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广为流传,人人知晓,宣传效果十分明显。

(三)全员参与,让“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充分的发动宣传,“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活动已经被公司全体员工所熟知和认可。各部门经理带头,引导员工立足于自身的岗位,正视问题,寻找生产流程所存在的缺陷,研究可以改进之处,例如:行政部梳理了办公用品集中网购和使用登记、招待费中分类标准的管控措施;良繁部主要关注了育种的工艺和节省民工成本等;加工仓储部组织讨论了如何节省机械配件采购成本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等;种业市场部和粮食市场部重点研究了如何搞差异化竞争等;财务部组织探讨了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资金等等,整个公司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热潮,不管是年轻的团员青年,还是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不管是高学历的硕士生、本科生,还是只有初中文化的操作工,都积极参与了讨论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员工各种“开源节流”的意识和习惯。

(四)注重实效,让“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的成果不流于形式。经过一个多月的组织实施,公司各个部门都在改善工艺流程、节省不必要开支、生产加工漏洞、改进管控措施上提出了不少“金点子”,其中,良繁部提出了10 条,加工仓储一部提出了7 条,加工仓储二部和行政部各提出了6 条,质检一部、质检二部、粮食市场部提各出了5 条,种业市场部、财务部各提出了4 条。然而,我们并没有盲目肯定这些成果,而是在9 月下旬组织了一次专门的研讨会,由公司所有的部门一起再次讨论和研究各个方案和提议的可行性,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漏洞篇、短板篇、细节篇、创新篇、管控篇5 个方面共35 条一致认为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决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需要持续运用。

(五)重视奖励,让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的成果充满成就感。公司党支部、工会根据各部门在“查漏洞、找短板、抓细节、推创新、促管控”活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确定了良繁部、加工仓储一部、加工仓储二部为“最佳部门组织奖”,并选出6 名表现突出的员工为“节流卫士”。在11 月19 日召开的公司一届二次职工大会上,授予“节流卫士”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和奖品,接受员工的褒奖和掌声,使得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都充满了集体荣誉感。

(六)严格落实,让“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的成果制度化。为了保证活动的成果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上,在确定了各个“金点子”之后,公司特意制定了《种粮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行为守则》,共分漏洞篇、短板篇、细节篇、管控篇、创新篇5 个部分,共35 条行为守则,每条“金点子”都分为“成果”和“行为守则”,并将行为守则装订成册,公司的员工人手一本,将建议编制成公司的制度加以执行,公司督查小组对于行为守则定期督查,并列入各个部门的月度、年度目标考核,让形成的成果制度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避免让集体智慧的结晶流失。

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开展的注意点

(一)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活动的开展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要全员参与,并且要同时重视青年员工和老员工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因为青年员工脑子活、有激情、参与度高而重视他们的建议,而忽略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们的“点子”,反而应该调动好老员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他们的经验,更好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二)不以“源”小而不开,不以“流”小而流之。“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中要避免只关注大方面,或者涉及金额比较大的成果,而忽略了那些细小的方面,反而更要关注好细节,总结出细节,使得活动的成果更加全面,深入人心。

(三)“开源”“节流”两手抓,并驾齐驱。“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要平衡好“开源”和“节流”的份量,避免出现只重视“节流”,不重视“开源”的误区,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企业的市场部门对于“开源”的作用会更大。

第3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管具公司隶属于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高端管具,争创国际一流”的专业化钻井服务公司。目前,公司立足油区及国内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服务领域延伸至沙特、伊朗、土库曼斯坦、科威特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10月数据显示,公司共有员工410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227人,占比55.4%;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80人,占比19.5%;28周岁以下青年员工24人,占比5.9%。

二、选题背景依据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内市场变得狭小和拥挤,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已是必然要求。

近年来,管具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与此同时,管具公司党委提出了“打造高端管具,争创国际一流”愿景目标。在此形势下,为加快打造一支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公司大力实施“提素、提质、提效”工程,打造高端的步伐持续加快。

调研发现,公司伊朗市场员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专业英语、口语交流等综合能力较强;公司内部大多数青年员工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其专业英语水平相对较弱,包括词汇、句式、语感等方面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各项综合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目前现状,以公司实施“提素、提质、提效”工程为契机,积极搭建青年英语角学习交流平台,能进一步畅通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通道,为打造一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积累了工作经验。

三、主要内容及做法

管具公司搭建青年英语角学习交流平台,旨在于凝聚青年,激发青年成长活力,通过组织引导青年开展喜闻乐见的学习交流活动,努力营造“轻松练习,寓学于乐”的英语学习环境,突出口语化、专业化,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发现、培养一批精通专业英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提供支撑,持续引导青年员工在“打造高端管具”的征程中打头阵、争排头。

(一)学习目标

1、短期内,培养2-3名优秀的英语主持,既能吸引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又能为活动本身提供优质的主持人,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重点考察公司所有英语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口语水平。对于有一定基础者,在活动过程中相应多给予一些主持等锻炼机会。此外,根据实际需要,邀请外部力量参加,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2、中长期内,将公司所有有意向的进步青年凝聚起来,力争让每名成员轮流都能通过个人或搭档的方式,至少主持一次英语学习交流活动,锻炼其专业英语交流能力。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加快培养适应海外作业的复合型青年人才。主要通过争取让每个成员至少主持一期节目,同时通过开展主题演讲、专题授课、口语交流、英文电影赏析等活动,提高青年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英语水平。

(二)运作模式

2014年初,公司结合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广泛征集青年的意见和建议,配备《石油钻井英语》、《英语900句》、《国际钻井作业英语情景会话》等书籍200余册,搭建了青年英语角学习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公司制订了《英语角工作计划书》,量身设计运作模式、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每期活动都由基层青年选举产生活动主持人,挑选内部导师进行专题授课。活动采取风采展示、主题讨论、迷你课程、电影赏析、互动游戏等鲜活的形式,并由青年推荐确立活动创意、学习素材,提高了青工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坚持“自我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的原则,在集体学习进行引导的基础上,安排专人管理英语角配书,方便学员借阅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

(三)实施概况

今年以来,公司青年英语角始终带着“怎么学”、“学什么”等问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培训、分享互动、视频赏析等学习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为办好青年英语角,各参与成员积极出谋划策,搜集分享了“哈佛幸福课”、“涉外钻井英语培训课程”等一系列英语学习素材,并充分利用中石化远程教育平台公开课资源,摸索总结了阶段性工作经验。同时,承担了60余名中国石油大学海外实习留学生参观实习的接待任务,服务细致、交流热情,对外展示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也赢得了留学生的一致称赞。

在学习过程中,公司针对青年学习英语存在“开口难”的问题,充分利用海外市场人员的资源优势,结合涉外作业经历,带头谈感受、说体会。同时结合国外风土人情、作业安全、现场施工等主题,组织进行场景模拟,引导其他学员敢于开口。同时,挑选英语基础较好的学员担任导师,围绕工作、生活等热点问题,与其他学员进行开放式的口语对话,由此突破了大家“开口说”这个难关。

与强制性学习相比,青年英语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并不固定,而是由大家商量后决定,青年学习英语实现了自我作主。每期活动都由青年团干推荐主持人,设置口语交流、视频赏析、主题讨论等环节,由学员分享迷你课程、原声电影、MV等学习素材。课堂后,每名学员都建言献策,积极谋划下一期活动创意、形式和内容,极大地提高了青年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对比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教育,他们更加倡导体验式学习。青年英语角设立了互动、讨论、分享等环节,通过风采展示、猜词游戏、看图说话等形式,对表现突出学员的予以奖励,增强了英语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第4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字:社会责任 ;管理;理念 ;机制 ;服务

宜兴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企业使命的要求,以无锡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面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导入社会责任理念,打造特色履责实践载体,积极探索符合县公司实际的社会责任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和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融入和促进公司管理的提升。

一、主要工作及特色亮点

作为最基层的县供电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也是我们对国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一种战略响应,同时也是我们企业的自我追求。而无锡公司作为国网公司的试点,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更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借鉴平台。按照无锡公司持续创新实践“点亮品质生活”的责任宣言、“Σ(业务+改进)Re=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和“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推进模式,我们结合实际,从“围绕一个使命、打造一流机制、最佳履责实践”三个方面,全面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一)围绕一个使命,传递社会责任理念

国网公司的使命“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点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通过创造更多的载体来影响人,推动责任理念入脑入心入行,用社会责任的理念落实我们的工作。一是广泛宣传社会责任理念。坚持理念先导、领导表率、全员宣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努力做好社会责任理念的传播。邀请无锡公司纪委夏书记作社会责任管理的专题辅导,从公司、部门和班组三个层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责任大讨论活动,通过全员培训,广泛宣传,努力实现社会责任理念入脑入心。二是打造活动载体影响人。通过两个体系来影响人:我们影响支部书记—书记影响党员—党员影响员工;同时我们影响中层干部—影响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再去影响全体员工,广泛搭建管理论坛、支部书记“四堂课”、领导干部“六个一”活动等平台,通过活动“把人聚起来,让人动起来,把责任引进来”,影响更多的人用社会责任的理念做好工作。此外,公司为逐步引导员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分两年开展“提升能力 诚信履责”、“诚信履责、创造价值”的主题演讲,并编印成读本进行再传播。举办道德讲堂,依托道德讲堂演绎责任故事、弘扬道德风尚,公司道德建设不仅得到公司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同,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是挖掘塑造先进典型。注重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和品牌效应,实施“群星荟萃”工程,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征集“我们的责任故事”,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挖掘近年来的特色履责实践、管理实践、社会责任感人故事和先进典型,编印《文化2012》、《群星荟萃2012》读本,并通过“新闻媒体看电力”、“人大政协看电力”、宜兴日报等载体,向全社会传递我们的社会责任理念。

(二)打造一流机制,深化社会责任管理

“一流的管理”才能催生“一流的责任”,管理水平越高,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越大。“三集五大”后,宜兴公司提出了打造“四个一流”管理机制(一流的管理机制、一流的配网、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的新思路,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各项管理过程中,真正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用“一流的管理”来落实社会责任。围绕“同业对标明目标、标准化管理控过程、文化建设优氛围、绩效管理增动力”这一工作机制和抓手,树立并养成“一次按标准做好工作”的管理理念与行为习惯,凡事找标准、做事按标准、事后建标准,通过标准化管理控过程,严控工作的推进与责任的落实,并以同业对标掌控指标分析与增强补弱,以督察督办推动责任落实与闭环管理,以绩效管理激发履责动力与执行效率,以文化建设集聚正向能量与和谐氛围,实现工作推进有序精益高效和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用“一流的配网” 保障社会责任。按照“统一规划、标准建设、精益运维、快速抢修、信息支撑、规范管理”的总体思路,坚持“客户导向、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统筹优化、综合改造、协调环保”的原则,从电网指标和管理效率两方面着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梳理工作流程,打破配电网规划、建设、运维、客服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行设备状态检修、带电作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农村开展一流台区创建活动,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开展“蜜蜂行动 责任之旅”创建一流台区活动,全面对接“一流的配网”。以芳桥小城镇配电网试点项目为切入点,当好“两个一流”排头兵规划的“实践者”,积累一流配电网建设经验,将营配调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探索“营配调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一流配电网。

用“一流的服务”实践社会责任。践行“四个服务”宗旨,围绕“指标引领打基础、特色服务树品牌、多措并举增效益、创新模式求发展、机制推动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建立推行供电所之间竞争机制、业扩报装营配联合作业机制、电费回收预警机制、“双用检”工作机制、农电员工素质提升机制,加强营销指标过程管控,拓展电费回收渠道,加大稽查力度,创新高供低计专变客户管理、后集抄管理以及营销农电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四项管理”工程,结合“美好苏电、幸福民生”优质服务主题活动打造“蜜蜂行动”特色品牌,建设一流的营销服务机制,打造一流的营销服务团队,保持全省营销服务标杆地位,并将服务与履责有机结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达到提升员工价值、推动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公司行风评议获得全市第一。

用“一流的队伍”支撑社会责任。用文化加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员工,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机制带给人动力,将社会责任理念作为导向,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通过“三种机制”(职业等级提升机制、技能竞赛机制、绩效管理机制)提升员工能力素养。坚持以培育“三能”员工为目标,深入推进“学技术、钻业务、勤练兵、强技能”素质提升工程,提升生产人员标准化作业能力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岗位履职能力,搭建班组长、专业工程师培养平台,拓展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培育“一流”员工队伍;坚持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目标,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作风能力建设和领导力建设,提升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决策能力、驾驭复杂问题能力,探索推行组织选拔与竞争上岗互为补充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多维度拓展领导干部成长空间,打造“一流”干部队伍;推进完善全员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积分机制,营造“重德才、重业绩、重民意”公平透明的用人机制,公司人才当量密度继续保持全省县公司第一,有效支撑了社会责任的有效落地,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三型两化”现代企业,建设宜兴“美丽中国”示范城市和“令人向往、诗意栖居”的现代化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三)深化最佳实践,点亮社会责任品牌

将履行社会责任与服务专业融合对接、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公司在总结提炼前两年开展的“双百双进”、“一个班组开展一项公益活动”的基础上,将“社会责任、党建工作、营销服务日常工作”三者有机结合,重新打造了“蜜蜂行动”,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特色品牌活动,实现“蜜蜂行动、友好互动、友善推动、要有感动”。

以“蜜蜂行动”集聚资源和引领队伍。“蜜蜂行动”整合了公司的党员服务队、党员社区客户经理、青年志愿队等各项公益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涵盖了公司的常态服务工作、延伸服务活动等,形成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体系,通过持续开展、逐步积累,引领全体员工在活动中找到价值点,争做示范者。公司组建了8支“蜜蜂志愿队”,为“蜜蜂行动”的开展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撑,形成了以党员社区客户经理为引领、社区党员活动联络员协助、全体在职党员参与、全部班组和全体员工支撑的“蜜蜂行动”责任区,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和人力保障。

以“特色行动”服务民生和建设和谐。为有效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公司明确自身服务定位,找准工作点。一是依托专业发挥优势,切实解决和改善广大电力客户和百姓的用电需求。公司今年的“蜜蜂行动”推出了“用电医生”便民行动、“电力美容”清洁行动、“亲情电力”传递行动、“爱心电力”志愿行动四项特色行动,通过开展现场“义诊”、上门“体检”、爱心“家诊”、专家“特诊”,让电力医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入家庭,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开展公司领导走访地方政府、大企业及基层调研活动,并结合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确定了部分城区、镇区老小区电力线路和破旧表箱改造方案,重点开展城区安全用电专项整治活动,保障居民用电安全,美化城市环境。此外,公司今年还将推出短信贴心提醒服务,建立不同类型的客户群,及时发送故障停电、紧急限电以及阶梯电价档位提醒等电力信息告知短信,打造快速信息传达的应急通知服务通道,全面推动公司、客户、社会和谐发展。二是跳出岗位融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人的职责。“蜜蜂行动”以“做好小事、做出真诚、做出爱心”为宗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公司党员社区客户经理除协调解决自身专业工作的“份内事”,还带领党员队伍和员工积极做好为民服务的“份外事”,打造社区服务的“名片”;公司内部设立了“金蜜蜂基金”,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慈善一日捐”、弱势群体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公司还注册了“蜜蜂行动”微博官网,定期电力信息,传播电力文化和品牌。通过持续的、长期的坚持,让国家电网人在社会中不断传递正能量、传播光和热。

以“标准行动”打造品牌和提升形象。在“蜜蜂行动”过程中,坚持运用标准化的工作理念。服务现场做到“三统一”:统一场地布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装备;入户服务做到“三自觉”:自带并自觉使用鞋套、自觉出示工作牌、自觉清理工作现场。每次集中活动前,公司组织参加人员开展相关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对服务受理问题的闭环管理,党员社区客户经理实行7×24小时工作制,对社区或用户提出的用电问题或需求如无法当场答复的,客户经理在1个工作日内以内部工单形式提交公司协调办理,明确办理时限,并对工单办理情况全过程督办,办理结束后,在1个工作日内向社区反馈办理情况。

以“多样行动”扩大影响和体现成效。为确保活动成效,公司“蜜蜂行动”采取定期集中行动、限期自主行动、择期志愿行动三种活动方式。一是定期开展集中行动。每月1-2次集中开展“蜜蜂行动”,城区、镇区在社区设服务点,开展特色服务活动;农村采取逐户走访、镇区重点走访等形式开展。二是限期开展自主行动。针对部分持续性的服务内容,由责任部门或单位排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确保在既定时限内完成。三是择期开展志愿行动。针对公司各部门、单位的常态性优质服务、为民服务工作,或城区和农村客户经理反馈的客户及百姓用电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截止目前,“蜜蜂行动”已开展10次进社区服务活动和部分村镇客户走访活动,累计开展现场用电“义诊”175次,发放用电宣传资料3257份,为居民上门用电“体检”816户,为弱势群体上门“家诊”158户,为农村鱼塘开展用电“特诊”93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246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宜兴市委组织部、宜兴基层挂职锻炼干部团先后就“蜜蜂行动”来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彰显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作为国网公司试点单位无锡公司下属的县公司,虽然近年来的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上级公司的要求还相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围绕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履行社会责任做了许多工作,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公司内部对相关履责后的成效没有系统评估,没有科学数据分析,没有将相关成效全方位展现出来,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二是理念的宣贯需要更加深入,少数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惯于凭借主观意识判断,不能理解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内涵和深意。三是县公司“三集五大”后岗位压缩,没有社会责任管理专门岗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责任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成效。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公司将充分挖掘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做好实践者、开拓者、先行者的内在逻辑和紧密联系,切实深化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为打造“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配网、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服务地方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社会责任管理。要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学习先进,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要编制公司社会责任工作年度实施方案,探索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客观规律和最佳实践,努力成为“三集五大”体系下县级公司一流管理机制的样板和示范。

二是推进社会责任工作转型。深化应用国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鼎·心”模型为重点,以同业对标、标准化、文化建设、绩效管理为切入点,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两个融入”(融入和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融入和促进公司管理提升)。积极策应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和诉求,进一步梳理、改进和完善公司的核心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优化提升能力、深化合作共赢。加强责任管理理念在基层一线的根植,切实将社会责任工作向农村供电所延伸。

第5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我公司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坚持高标准,全方位,重质量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抓实干,常抓不懈。

我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公司从整章建制入手,落实责任,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了本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公司根据“创省一流企业”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337项企业标准、创建工作计划、奖惩措施、目标任务,完善了创建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政治理论学习、安全生产分析例会、营销分析例会、机关月小结会、科室周例会等制度;规范了对外接待程序,真正做到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设备规范化、技术标准化。

为使创建工作富有成效,公司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并层层签订了文明创建工作年度责任状,将年度业务工作目标和创建工作目标一起量化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切实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做到创建工作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窗口、每个岗位、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聘请了17名行风监督员,认真听取他们对我公司行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征求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此外,还通过新闻媒体、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

公司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开展“反违章”活动和全岗位自查工作,加强效能监察工作和执行力监督检查,提升机关效能。多年以来我公司始终把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把提高干部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突出位置,规范和健全了学习制度,坚持每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引导员工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每年都采取内部集中培训、外派学习等方法,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公司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机关效能年、机关作风建设年、党员“一带二”心桥工程等活动,认真对照检查,边评边纠,立说立行,对查找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把整改成效与工作责任制、绩效考核挂勾。在围绕中心工作中,我公司敢于自我亮丑、开门纳谏,主动整改,有效地推动了创建整体工作的开展。在20__年的抗冰雪过程中,广大党员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公司的职工,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险时刻挺得住,成为抗冰救灾中的中流砥柱,用行动实践总书记“确保人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的用电”的指示,确保了湾里区电网安全运行。我公司还不定期地对各基层单位、机关科室进行作风纪律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公司oa系统内通报检查情况。

为丰富创建内容,近年来,我公司以改善机关、基层所站办公条件,美化员工生活娱乐环境为抓手,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团员青年活动室、书报阅览室、文明成果展览室等活动场所。同时常年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优质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使服务窗口前移。在迎峰度夏、度冬期间,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开展“炎夏送清凉”、“严冬送温暖”、“上门服务”、“青春光明行”等主题日活动,让客户享受到更具人性化的零距离服务。同时广泛开展爱心活动,在20_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抗灾救灾中,我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心系灾区人民,多次自发向灾区捐款捐物,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手牵手,共渡难关。我公司全体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再次纷纷慷慨解囊,以缴纳“特殊党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爱。

为方便客户,我公司积极推行诚信服务,各营业窗口都公开了办证程序,实行办证、缴费、安装一条龙服务,给客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缴费环境。今年5月,对罗亭和梅岭的两个收费窗口进行了装修,并添设了电子触摸屏,便于客户查询电费、业务办理流程和电力法规

第6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太阳能光伏产业; 上市公司; 新兴产业

一、引言

太阳能光伏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发展空间,是引领社会和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于2005年出台一系列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等,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国家实施“光电建筑”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众多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方法使管理者自身利益和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的、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行为。国内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A股上市公司,而对特定行业的研究较少。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由于内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和行业自身发展的瓶颈,其盈余管理行为既有上市公司的共性,也存在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运用盈余管理获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专项拨款以及政策优惠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展开专门研究。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盈余管理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截面琼斯模型对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改善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投资者决策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西方经济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琼斯(1991)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资本市场动机、履行契约动机和税收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操纵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进行关联方交易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帕斯亚托(2008)认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有:规模、成长性、资产结构、现金流、波动性等。

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偏重于以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外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孙铮、王跃堂(1999)以1997―1998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为样本,选择ROE作为指标,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确实进行了盈余管理,其盈余管理的行为与政府的监管政策中的配股、特别处理和摘牌政策有着密切联系。陆正飞、魏涛(2006)对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的行为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配股政策的要求,而且配股成功后,一旦上市公司不采用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其利润会出现严重下滑。安进芳(2012)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认为上市公司从事盈余管理动机有以下六种:税收动机、高管更迭动机、公司人内部竞争动机、管理层报酬动机、银行借款动机、实现盈利目标动机。

上述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主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存在规模小、上市时间短、核心技术落后、市场不完善等差异,导致有些研究结果未必能够有效解释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关于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借鉴国内外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特点,研究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高管报酬、股权集中度、公司业绩、经营活动净现金净额和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

根据委托理论,所有者为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往往会将公司业绩与管理者的薪酬福利相挂钩。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只能通过会计盈余水平来判断管理者管理公司的业绩和努力程度。这就使会计盈余成了影响管理者报酬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管理者会运用盈余管理手段调节会计盈余使其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高管报酬正相关。

根据盈余管理相关理论,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高股权集中度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对董事会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会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公司业绩作为衡量公司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各相关利益者的高度重视。投资者用其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监管部门用其考核上市公司是否满足融资、配股以致停牌退市等重大事项的条件。因此,上市公司会出于实现投资者预期和达到融资、配股条件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改善公司业绩。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众所周知,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大冲澡”等。当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时,往往通过操纵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进行关联方交易等方式增加本期会计利润,然而相关交易并没有现金流流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会随之增加;当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小化、“大冲澡”等动机时,往往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非经常损益等方式减少本期会计利润,而相关交易并没有现金流流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会随之减少。所以,公司盈余管理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相关。

根据信号传递相关理论,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意味着其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这时,管理层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往往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公司业绩,从而向投资者发出有能力偿还债务的积极信号。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二)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变量的定义

本文以2009―2011年期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9家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来源于聚源数据工作站、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网站。

本文结合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特点,共设计了6个变量:盈余管理、高管报酬、股权集中度、每股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负债率。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中的被解释变量DA(盈余管理),本文使用截面琼斯模型度量其程度,具体如下:

DA=TA/A-NDA

其中,DA是公司本期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代表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TA为公司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即TA=NI-CFO,其中NI为净利润,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为公司上期期末总资产。NDA为公司本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可由方程(1)得出。

NDA=?琢1(1/A)+?琢2(?驻REV/A)+?琢3(PPE/A) (1)

方程(1)中,ΔREV为公司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为公司本期固定资产原值。?琢1、?琢2、?琢3为行业专属系数,可由方程(2)计算得出。

GA/A=?琢1(1/A)+?琢2(?驻REV/A)+?琢3(PPE/A)+?着 (2)

方程(2)中,GA是公司的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即GA=EBXI-CFO,其中EBXI为经营利润,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着为残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以盈余管理为被解释变量,以高管报酬、股权集中度、每股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负债率为解释变量,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DA = ?茁0 + ?茁1TOP3 + ?茁2TOP10 + ?茁3EPS + ?茁4CFO +

?茁5LEV+?着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第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2009―2011年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DA均值为-0.02,其盈余管理程度弱于A股整体水平。本文认为这和太阳能光伏公司的上市时间较短有关。同时,2009―2011年度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DA的最大值为0.12,最小值为-0.28,说明该行业盈余管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第二,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受股市大环境影响。当处于牛市时,管理层倾向于披露利润和向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当处于熊市时,管理层倾向于隐藏利润或者少披露利润。2009年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DA均值为正,股市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反弹行情,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利润和向投资者传达积极信号;2010年、2011年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DA的均值有所下降,说明这两年股市疲软,所以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倾向于调低利润。

(三)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0.465,该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解释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表明各解释变量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在该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中,高管报酬(TOP3)与盈余管理程度(DA)的回归系数为0.03,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故支持假设1;股权集中度(TOP10)与盈余管理程度(DA)的回归系数为0.001,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故支持假设2;每股收益(EPS)与盈余管理程度(DA)的回归系数为0.03,p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故否定假设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CFO)与盈余管理程度(DA)的回归系数为-0.001,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故支持假设4;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为-0.0004,p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故否定假设5。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就29家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对于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高管报酬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Koch和Wall(2000)的观点一致。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出于平滑盈余、大冲澡、着眼当前、最大化可变性等四种动机的驱动,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盈余管理,以保证自身薪酬的最大化。

第二,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操纵盈余的机会越高。这与黄谦(2006)的观点一致。

第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由现销和赊销两种方式取得。营业收入由现销方式取得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里。这部分一般来说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较大,企业一般会通过构造赊销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不过,赊销方式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企业使用应计利润法进行盈余管理之后,各年净利润自然会出现变动,然而现金流量不会随之改变,所以二者呈负相关性,这也证实了Barth et al.(2008)的观点。

第四,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国外学者和夏立军等(2005)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2009―2011年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为50%,资本结构较合理,无严重的偿债压力。同时,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得到国家相关税收优惠、专项资金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支持,资金来源较充裕,无迫切的大规模融资需求,故也没有强烈动机对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进行盈余管理。

综上所述,高管报酬、股权集中度、经营活动净现金净额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影响,而公司业绩和资本结构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影响,体现了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性。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既为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也为管理层提供了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政府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合理地减少会计准则中的自主选择项目,压缩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以限制其盈余管理的范围,增加其盈余管理的难度。

其次,应优化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结构。逐步建立健全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短期激励与以市场价值信息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报酬结构,将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引导管理者注重提高企业总体价值。

最后,应健全太阳能光伏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适当地增加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提高独立董事的报酬,强化独立董事履行责任的意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对大股东的监督、制衡的作用,保障投资者利益。

【参考文献】

[1]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3-9.

[2] 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J].会计研究,2006(8):52-59.

[3] 安进芳. 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1):47-49.

[4] 黄谦.大股东和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9):109-111.

[5] 夏立军,鹿小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10):145-150.

[6] 黄梅.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J].会计之友,2008(8):61-62.

[7] 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 1991(6):193-228.

第7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词]盈余重述;真实活动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盈余管理;高报盈余;重述公司

一、 引言

作为典型的财务报告失败,盈余重述降低了投资者信心,也影响了资本市场效率,并且已引起世界各国投资者、财务分析师、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科研机构等的广泛关注。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盈余重述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有效减少盈余重述。已有的研究发现,会计准则与会计交易的复杂性、会计制度理解上的偏差以及管理层的盈余操纵或造假行为都是引发盈余重述的潜在原因。大多数学者将盈余重述归因为公司有意的盈余管理,即错误的财务报告是管理层有意操纵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相信公司已达到相关的盈余基准。我国目前鲜有系统研究盈余重述原因的相关文献,对重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尚无定论。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重述的深层次原因。

现有学者主要通过衡量应计项目验证盈余管理,操纵盈余的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应计水平和操控性应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应计项目并不是盈余管理的首要方式,管理层更加偏好利用交易操纵盈余,即便这种真实盈余活动会损害公司价值[1]。一方面,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改变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以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日益收紧使得应计操控程度有限,因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转而通过真实操控达到目的。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拓宽了现有的研究思路,通过衡量真实活动检验重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以期能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是可靠性,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强化资本市场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同时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日益泛滥的财务重述却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财务重述源于之前年报的误述,而财务报告之所以会误报,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很大的关系。学者们倾向于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安排(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角度研究盈余管理[2]。已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误述财务报告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避免亏损,进而保持盈余的增长,迎合财务分析师的预期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通过分析财务重述公司的应计盈余,学者们发现,资本市场压力是激发公司采纳激进会计政策的主要因素。重述公司在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度绩效普遍较差,这表明管理层试图掩盖盈余下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3]。财务重述的首要动机是以较低的成本吸引外部融资,保持正的盈余连续增长和正的盈余意外,以达到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4]。此外,债务契约及高管层的激励补偿计划也提高了财务报表误述的可能性[56]。

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下,会计盈余总是与权益融资和上市资格等相关联,公司无论是上市、摘帽、配股还是增发均需满足一定的盈余基准,而以会计指标衡量的经营绩效对公司高管层的个人报酬和职业生涯有显著的影响[7]。在公司发生亏损或盈利不佳时,出于职位安全的考虑,经理人员便会更多地利用高报错误来进行盈余管理,高报盈余的会计差错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8]。从这个层面来说,盈余重述公司被重述年度指财务报告发生错报的年度。不是所有的错报都会引起重述,当误述被发现并修正时会造成重述。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动机。Wu Min(吴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重述公司管理盈余并非出于融资的考虑,而是为了避免亏损以便在资本市场生存[9]。另外,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股权结构,问题主要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为了自利动机而侵犯小股东利益,并通过操控财务报告内容掩盖事实或隐藏不利消息[10]。因此,控股股东会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改变公司的财务报告,以误导投资人或影响公司契约。

上市公司主要利用两种方式操控盈余: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操控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会计方法(例如少提坏账费用、推迟摊销费用等等)来管理盈余,成本较小,易被公司管理层采用。近年来,为了应对接连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监管部门逐渐收紧了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再加上应计项目的回转特性会限制其以后期间的调整空间,这使得交易操控或利用真实经济活动操控成为管理层的首选。事实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会计准则收紧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11]。真实活动操控虽然基于真实交易,但其实现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长远来看降低了盈余质量。另外,出于操纵目的,仅仅为实现特定财务报告目标而构造的交易往往缺乏合理的商业目的和必要的经济实质,其隐蔽性较强,危害更大。公司主要通过融资活动操控、经营活动操控和投资活动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经营活动操控对公司价值影响最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公司利用经营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

经营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营业活动。研究表明,公司确实通过降低研发开支、扩大生产和利用价格折扣等真实活动的操控方式来管理盈余,以达到相关的盈余基准,即通过对销售活动、存货管理、研发开支、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1213]。借鉴Roychowdhury(罗伊乔达)的方法,本文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度量真实活动操控行为,检验公司现金流、操控性费用与生产成本是否存在异常行为[12]。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择高报盈余指以前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收益高报,重述公告中调低之前年度的会计收益。的重述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这主要是因为高报公司更具代表性。本文统计的682个盈余重述样本中,高报盈余的公司占到了73%。此外,高报收益意味着公司会计政策较为激进、管理层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和运营问题,投资者对收益下调的重述反应更为强烈,研究该类样本更有意义[3]。

对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来说,在财务报告误述年度,为了提高短期收益,达到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或相关的监管基准,经理人员会通过加速销售来提高短期盈余,即通过降价、提供价格折扣、宽松的信用条件等促销方式提高销售收入,以过于优惠的折扣刺激消费者提前购买产品,上述活动被称为销售操控。销售操控有可能透支公司未来的销售增长,降低公司盈利能力,而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则会产生过多的坏账,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因此,虽然销售操控提高了当前的销售收入,但收入多为应收款项,并未带来公司现金流的实质增加,公司每元销售所带来的经营现金流反而会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往往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与非重述公司相比指的是未发生盈余重述的公司,可能存在其他重述行为。,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低的经营现金流。

除了对销售进行操纵外,公司还可能通过发货控制或刻意削减研发开支的方法达到盈利目标,即使这种做法会损害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在能力范围内,管理层会同时减少销售和管理费用等可操控费用,如不必要的广告、日常开支,以维持正的盈余意外或盈余增长趋势。上述活动为费用操控,因此如果公司对费用进行了操控,那么其操控性费用往往较低。除了对销售和费用进行操控外,管理层还可能通过大量生产的方法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进而降低销售成本,以提高销售利润。过量生产往往造成供过于求,增加公司的存货积压,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但它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盈余,因而易被激进的管理层所采用。对于利用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管理盈余的公司来说,其操控性费用往往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低的操控性费用。

假设3: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1999年—2009年这11年间调低之前年度盈余并重述公告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重述是对之前会计年报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的被重述区间为1998年—2008年。选择1999年为起点是因为该年会计差错概念及相关的规范首次被提出。重述公告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中国资讯网的上市公司文献库,通过检索涉及年度的所有上市公司临时公告中标题包含“补充”或“更正”字样的公告获得。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排除了因校对、排版、串行、数据遗漏、填列错误等引起的重述。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研究中剔除了金融行业样本。我们共获得有效样本495个,同时获得非重述公司样本12269个。研究所用其他财务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2. 变量度量与研究模型

(1)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度量

借鉴Roychowdhury(罗伊乔达)和Cohen(科恩)的方法,我们用三个变量度量真实活动操控水平:经营现金流的异常水平、异常操控性费用、异常生产成本[1213]。本文首先用以下模型分行业分年度估计正常水平的经营现金流、操控性费用和生产成本:

式中i表示公司,t表示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份(即被重述年份)。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Assetst-1为年初总资产;REV为当期营业收入;ΔREV为营业收入变动;DISX表示操控性费用,为广告费与研发支出之和,本文以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来衡量;REVt-1为上年收入;PROD代表生产成本,为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化之和;ΔREVt-1为上年营业收入变动。以上变量均可以用年初总资产进行调整。

异常经营现金流RCFO为经营现金流实际值与用模型(1)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现金流水平的差异,即:

RCFOit=(CFO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Assetsit-1)+

k^3(ΔREVit/Assetsit-1)(4)

同理,异常操控性费用RDISX为操控性费用实际值与用模型(2)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操控性费用的差异,即:

RDISXit=(DISX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1/Assetsit-1)(5)

异常生产成本RPROD为生产成本实际值与用模型(3)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水平生产成本的差异,即:

RPRODit=(PROD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Assetsit-1)

+k^3(ΔREVit/Assetsit-1)+k^4(ΔREVit-1/Assetsit-1)(6)

转贴于

(2) 研究模型

为了验证文中假设,我们建立了以下模型验证重述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

RMit=β0+β1MISit+β2LEVit-1+β3ln(Assetsit-1)+β4ROAit+β5GROWit+εit(7)

式中,RM代表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分别用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RCFO、异常操控费用RDISX和异常生产成本RPROD衡量。异常现金流与异常操控费用方向相同,数额越小表示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异常生产成本与异常现金流方向相反,数额越大表示公司真实活动操控程度越高。MIS为虚拟变量,如果公司t年度财务报告盈余被高报且在之后年度被重述本文研究的是发生重述的样本,对于财务报告存在错误但未被发现或未被重述的样本不予考虑。,则取1,反之取0。

已有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过小或过大、财务状况较差、负债水平高、成长性高的公司易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盈利目标或筹集发展所需资金[1416]。因此,模型中引入了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负债水平,以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LEVit-1)表示;公司规模(lnAssetsit-1),以期初总资产的对数表示;盈利水平,以资产回报率(ROA)来衡量;成长状况(GROW),以营业收入三年的平均增长率度量。

四、 实证结果

1. 描述性统计及均值T检验

表1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与均值T检验结果(见下页)。我们可以看到,重述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性费用与生产成本均值均低于非重述公司,且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5.332、-6.995、-5.26)。但经资产调节后三个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变量中,只有异常生产成本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重述公司的生产成本显著高于非重述公司,重述公司可能在被重述年度通过过量生产提高了当期盈余。异常现金流和异常操控费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更进一步的结果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从控制变量来看,表示盈利状况的资产净利率通过了T检验,这表明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盈利性较差。

为5%水平上显著;***为1%水平上显著(均为双尾检验)。下表同。

2. 变量相关性检验

表2为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现金流与误述变量MIS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1),异常生产成本RPROD与误述变量MIS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48),与我们预期假设一致,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异常操控性费用与误述变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与假设不一致。异常现金流与异常生产成本间相关系数为0.310,相关性较强,这与Roychowdhury(罗伊乔达)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能够导致高生产成本的经济活动同时会造成异常低的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与异常操控费用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公司大量生产的同时会减少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以提高盈余。从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资产净利率ROA与误述变量MIS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误述变量显著正相关,资产变量与成长状况GROW和负债水平变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以异常经营现金流、异常操控性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为因变量,我们对模型(7)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误述变量MIS的回归系数为-0.031,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t值为-2.336),假设1得到验证。这说明髙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异常现金流水平较低,公司确实利用销售操控调高了报告期盈余。误述变量同时通过了因变量为异常生产成本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为0.231,t值为4.4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3也得到验证。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异常生产成本较高,公司通过大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了当前盈余。以异常操控费用为因变量的模型回归系数与预期方向相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较少通过削减操控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资产规模变量通过了异常现金流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这说明规模小的公司经营现金流水平较低,可能通过销售操控调整盈余;表示财务状况的变量ROA和表示负债水平的变量LEV在异常操控性费用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得到验证,这说明盈利状况较好、财务杠杆率较高的公司操控性费用较少;以异常生产成本为因变量的模型中,表示盈利状况、负债水平和资产规模的变量回归系数均显著,这说明财务状况不佳、负债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公司异常生产成本较高,存在利用生产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消除极端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将已承认或被监管部门发现存在严重盈余操纵行为的82家公司去掉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误述变量在因变量为异常经营现金流的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035,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t值为-2.417);在因变量为异常生产成本的回归模型中系数为0.22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t值为3.939)。没有通过因变量为异常操控费用的回归检验,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利用销售操控和生产操控调高了盈余,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假设1与假设3得到验证,实证结果稳健性较强。

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同时研究了公司利用应计项目操控盈余的情况。操控性应计的衡量借鉴Jones的模型[17],即

TAit/Assetsit-1=β0+β1(1/Assetsit-1)+β2(ΔREVit-ΔARit)/Assetsit-1+β3(PPEit/Assetsit-1)+β4(ROAit-1/Assetsit-1)+εit(8)

式中ΔAR为应收账款变动,PPE为固定资产原值,ε代表操控性应计,即DA。

表4盈余管理变量间相关系数

变量ACFOAPRODADISXDAACFO1APROD0.310**1ADISX0.141**-0.067**1DA-0.533**0.290**-0.218**1通过检验操控性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变量的相关系数(见表4),我们发现变量DA与ACFO显著负相关,与APROD正相关,与ADISX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操控性应计水平高的公司异常现金流较低,生产成本高且操控性费用水平较低,公司同时利用了应计项目与真实活动两种方法操控盈余。

以DA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误述变量回归系数为0.02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见表5),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操控性应计水平较高。公司同时利用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法操纵盈余。可见,重述公司为达到盈余目标,不仅利用会计政策的弹性空间调整盈余,同时还利用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操控。

表5应计基础上的回归分析

变量(Constant)MISROAGROWLEVt-1ln(Assetst-1)系数-0.5360.0270.561-0.0150.0020.025t-15.045***2.995***36.819***-1.748*0.85814.899***Adj.R20.111F值318.604***五、 结论

以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生产成本和操控性费用作为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变量,本文研究了盈余重述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经营现金流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通过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调高了报告期收益,重述公司确实存在利用真实经济活动操纵盈余的行为。因此,监管部门应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重述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本文检验了重述公司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弥补了已有文献主要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不足。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分析了高报盈余重述公司的操控行为,未考虑低报盈余重述公司是否存在利用盈余管理平滑收益的现象。为了研究方便,本文所选的对照样本(即非重述公司)可能存在其他重述行为(如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关联关系等重述),这影响了结论的精确性。此外,本文仅考虑了被重述年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区间较短,事实上公司操控盈余往往不是短期行为,被重述年度及之前几年均可能存在盈余调整行为。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局限性将成为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raham J R,Harvey C R,Rajgopal 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40(1):373.

[2]张菊香. 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6):6065.

[3]Jeffrey L C,Joshua L,Dan S. Accounting restatements:are they always bad news for investor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Toronto,2007.

[4]Richardson S. Predi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ase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2.

[5]Natasha B,Simi K.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based compensation on misrepor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1):3567.

[6]Jap E,Anup S,Edward P S. Why do corporate managers misst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 role of option compensation and other facto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3):667708.

[7]赵震宇,杨之曙,白重恩. 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变更的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J]. 金融研究,2007(8):7689.

[8]张为国,王霞.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J]. 会计研究,2004(4):2430.

[9]Wu Min. Accounting restatements: an oriental version[R].Working Paper,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10]纪信义,曹寿民.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的影响——从盈余门坎的角度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1):317.

[11]Ewert R,Wagenhofer A. Economic effects of tighten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restrict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4):11011124.

[12]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第8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词]盈余重述;真实活动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盈余管理;高报盈余;重述公司

一、 引言

作为典型的财务报告失败,盈余重述降低了投资者信心,也影响了资本市场效率,并且已引起世界各国投资者、财务分析师、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科研机构等的广泛关注。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盈余重述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有效减少盈余重述。已有的研究发现,会计准则与会计交易的复杂性、会计制度理解上的偏差以及管理层的盈余操纵或造假行为都是引发盈余重述的潜在原因。大多数学者将盈余重述归因为公司有意的盈余管理,即错误的财务报告是管理层有意操纵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相信公司已达到相关的盈余基准。我国目前鲜有系统研究盈余重述原因的相关文献,对重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尚无定论。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重述的深层次原因。

现有学者主要通过衡量应计项目验证盈余管理,操纵盈余的公司往往具有较高的应计水平和操控性应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应计项目并不是盈余管理的首要方式,管理层更加偏好利用交易操纵盈余,即便这种真实盈余活动会损害公司价值[1]。一方面,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改变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以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日益收紧使得应计操控程度有限,因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转而通过真实操控达到目的。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拓宽了现有的研究思路,通过衡量真实活动检验重述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行为,以期能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是可靠性,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强化资本市场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同时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日益泛滥的财务重述却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财务重述源于之前年报的误述,而财务报告之所以会误报,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很大的关系。学者们倾向于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安排(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角度研究盈余管理[2]。已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误述财务报告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避免亏损,进而保持盈余的增长,迎合财务分析师的预期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通过分析财务重述公司的应计盈余,学者们发现,资本市场压力是激发公司采纳激进会计政策的主要因素。重述公司在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度绩效普遍较差,这表明管理层试图掩盖盈余下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3]。财务重述的首要动机是以较低的成本吸引外部融资,保持正的盈余连续增长和正的盈余意外,以达到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4]。此外,债务契约及高管层的激励补偿计划也提高了财务报表误述的可能性[56]。

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下,会计盈余总是与权益融资和上市资格等相关联,公司无论是上市、摘帽、配股还是增发均需满足一定的盈余基准,而以会计指标衡量的经营绩效对公司高管层的个人报酬和职业生涯有显著的影响[7]。在公司发生亏损或盈利不佳时,出于职位安全的考虑,经理人员便会更多地利用高报错误来进行盈余管理,高报盈余的会计差错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8]。从这个层面来说,盈余重述公司被重述年度指财务报告发生错报的年度。不是所有的错报都会引起重述,当误述被发现并修正时会造成重述。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动机。wu min(吴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重述公司管理盈余并非出于融资的考虑,而是为了避免亏损以便在资本市场生存[9]。另外,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股权结构,问题主要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为了自利动机而侵犯小股东利益,并通过操控财务报告内容掩盖事实或隐藏不利消息[10]。因此,控股股东会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改变公司的财务报告,以误导投资人或影响公司契约。

上市公司主要利用两种方式操控盈余: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操控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会计方法(例如少提坏账费用、推迟摊销费用等等)来管理盈余,成本较小,易被公司管理层采用。近年来,为了应对接连出现的财务舞弊事件,监管部门逐渐收紧了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再加上应计项目的回转特性会限制其以后期间的调整空间,这使得交易操控或利用真实经济活动操控成为管理层的首选。事实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会计准则收紧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11]。真实活动操控虽然基于真实交易,但其实现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长远来看降低了盈余质量。另外,出于操纵目的,仅仅为实现特定财务报告目标而构造的交易往往缺乏合理的商业目的和必要的经济实质,其隐蔽性较强,危害更大。公司主要通过融资活动操控、经营活动操控和投资活动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经营活动操控对公司价值影响最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公司利用经营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

经营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营业活动。研究表明,公司确实通过降低研发开支、扩大生产和利用价格折扣等真实活动的操控方式来管理盈余,以达到相关的盈余基准,即通过对销售活动、存货管理、研发开支、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1213]。借鉴roychowdhury(罗伊乔达)的方法,本文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度量真实活动操控行为,检验公司现金流、操控性费用与生产成本是否存在异常行为[12]。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择高报盈余指以前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收益高报,重述公告中调低之前年度的会计收益。的重述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这主要是因为高报公司更具代表性。本文统计的682个盈余重述样本中,高报盈余的公司占到了73%。此外,高报收益意味着公司会计政策较为激进、管理层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和运营问题,投资者对收益下调的重述反应更为强烈,研究该类样本更有意义[3]。

对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来说,在财务报告误述年度,为了提高短期收益,达到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或相关的监管基准,经理人员会通过加速销售来提高短期盈余,即通过降价、提供价格折扣、宽松的信用条件等促销方式提高销售收入,以过于优惠的折扣刺激消费者提前购买产品,上述活动被称为销售操控。销售操控有可能透支公司未来的销售增长,降低公司盈利能力,而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则会产生过多的坏账,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因此,虽然销售操控提高了当前的销售收入,但收入多为应收款项,并未带来公司现金流的实质增加,公司每元销售所带来的经营现金流反而会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往往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与非重述公司相比指的是未发生盈余重述的公司,可能存在其他重述行为。,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低的经营现金流。

除了对销售进行操纵外,公司还可能通过发货控制或刻意削减研发开支的方法达到盈利目标,即使这种做法会损害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在能力范围内,管理层会同时减少销售和管理费用等可操控费用,如不必要的广告、日常开支,以维持正的盈余意外或盈余增长趋势。上述活动为费用操控,因此如果公司对费用进行了操控,那么其操控性费用往往较低。除了对销售和费用进行操控外,管理层还可能通过大量生产的方法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进而降低销售成本,以提高销售利润。过量生产往往造成供过于求,增加公司的存货积压,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但它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盈余,因而易被激进的管理层所采用。对于利用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管理盈余的公司来说,其操控性费用往往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低的操控性费用。

假设3: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1999年—2009年这11年间调低之前年度盈余并重述公告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重述是对之前会计年报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的被重述区间为1998年—2008年。选择1999年为起点是因为该年会计差错概念及相关的规范首次被提出。重述公告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中国资讯网的上市公司文献库,通过检索涉及年度的所有上市公司临时公告中标题包含“补充”或“更正”字样的公告获得。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排除了因校对、排版、串行、数据遗漏、填列错误等引起的重述。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研究中剔除了金融行业样本。我们共获得有效样本495个,同时获得非重述公司样本12269个。研究所用其他财务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2. 变量度量与研究模型

(1)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度量

借鉴roychowdhury(罗伊乔达)和cohen(科恩)的方法,我们用三个变量度量真实活动操控水平:经营现金流的异常水平、异常操控性费用、异常生产成本[1213]。本文首先用以下模型分行业分年度估计正常水平的经营现金流、操控性费用和生产成本:

式中i表示公司,t表示财务报告发生错误的年份(即被重述年份)。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assetst-1为年初总资产;rev为当期营业收入;δrev为营业收入变动;disx表示操控性费用,为广告费与研发支出之和,本文以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来衡量;revt-1为上年收入;prod代表生产成本,为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化之和;δrevt-1为上年营业收入变动。以上变量均可以用年初总资产进行调整。

异常经营现金流rcfo为经营现金流实际值与用模型(1)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现金流水平的差异,即:

rcfoit=(cfo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assetsit-1)+

k^3(δrevit/assetsit-1)(4)

同理,异常操控性费用rdisx为操控性费用实际值与用模型(2)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操控性费用的差异,即:

rdisxit=(disx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1/assetsit-1)(5)

异常生产成本rprod为生产成本实际值与用模型(3)估计出的系数计算出的正常水平生产成本的差异,即:

rprodit=(prodit/assetsit-1)-k^1(1/assetsit-1)+k^2(revit/assetsit-1)

+k^3(δrevit/assetsit-1)+k^4(δrevit-1/assetsit-1)(6)

(2) 研究模型

为了验证文中假设,我们建立了以下模型验证重述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

rmit=β0+β1misit+β2levit-1+β3ln(assetsit-1)+β4roait+β5growit+εit(7)

式中,rm代表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分别用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rcfo、异常操控费用rdisx和异常生产成本rprod衡量。异常现金流与异常操控费用方向相同,数额越小表示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异常生产成本与异常现金流方向相反,数额越大表示公司真实活动操控程度越高。mis为虚拟变量,如果公司t年度财务报告盈余被高报且在之后年度被重述本文研究的是发生重述的样本,对于财务报告存在错误但未被发现或未被重述的样本不予考虑。,则取1,反之取0。

已有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过小或过大、财务状况较差、负债水平高、成长性高的公司易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盈利目标或筹集发展所需资金[1416]。因此,模型中引入了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负债水平,以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levit-1)表示;公司规模(lnassetsit-1),以期初总资产的对数表示;盈利水平,以资产回报率(roa)来衡量;成长状况(grow),以营业收入三年的平均增长率度量。

四、 实证结果

1. 描述性统计及均值t检验

表1为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与均值t检验结果(见下页)。我们可以看到,重述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性费用与生产成本均值均低于非重述公司,且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5.332、-6.995、-5.26)。但经资产调节后三个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变量中,只有异常生产成本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重述公司的生产成本显著高于非重述公司,重述公司可能在被重述年度通过过量生产提高了当期盈余。异常现金流和异常操控费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更进一步的结果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从控制变量来看,表示盈利状况的资产净利率通过了t检验,这表明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盈利性较差。

为5%水平上显著;***为1%水平上显著(均为双尾检验)。下表同。

2. 变量相关性检验

表2为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常现金流与误述变量mis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1),异常生产成本rprod与误述变量mis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48),与我们预期假设一致,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异常操控性费用与误述变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与假设不一致。异常现金流与异常生产成本间相关系数为0.310,相关性较强,这与roychowdhury(罗伊乔达)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能够导致高生产成本的经济活动同时会造成异常低的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与异常操控费用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公司大量生产的同时会减少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以提高盈余。从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资产净利率roa与误述变量mis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误述变量显著正相关,资产变量与成长状况grow和负债水平变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以异常经营现金流、异常操控性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为因变量,我们对模型(7)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误述变量mis的回归系数为-0.031,且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t值为-2.336),假设1得到验证。这说明?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异常现金流水平较低,公司确实利用销售操控调高了报告期盈余。误述变量同时通过了因变量为异常生产成本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为0.231,t值为4.4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3也得到验证。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异常生产成本较高,公司通过大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了当前盈余。以异常操控费用为因变量的模型回归系数与预期方向相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较少通过削减操控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假设2没有得到验证。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资产规模变量通过了异常现金流为因变量的模型的检验,这说明规模小的公司经营现金流水平较低,可能通过销售操控调整盈余;表示财务状况的变量roa和表示负债水平的变量lev在异常操控性费用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得到验证,这说明盈利状况较好、财务杠杆率较高的公司操控性费用较少;以异常生产成本为因变量的模型中,表示盈利状况、负债水平和资产规模的变量回归系数均显著,这说明财务状况不佳、负债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公司异常生产成本较高,存在利用生产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消除极端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将已承认或被监管部门发现存在严重盈余操纵行为的82家公司去掉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误述变量在因变量为异常经营现金流的模型中回归系数为-0.035,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t值为-2.417);在因变量为异常生产成本的回归模型中系数为0.22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t值为3.939)。没有通过因变量为异常操控费用的回归检验,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利用销售操控和生产操控调高了盈余,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假设1与假设3得到验证,实证结果稳健性较强。

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同时研究了公司利用应计项目操控盈余的情况。操控性应计的衡量借鉴jones的模型[17],即

tait/assetsit-1=β0+β1(1/assetsit-1)+β2(δrevit-δarit)/assetsit-1+β3(ppeit/assetsit-1)+β4(roait-1/assetsit-1)+εit(8)

式中δar为应收账款变动,ppe为固定资产原值,ε代表操控性应计,即da。

表4盈余管理变量间相关系数

变量acfoaprodadisxdaacfo1aprod0.310**1adisx0.141**-0.067**1da-0.533**0.290**-0.218**1通过检验操控性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变量的相关系数(见表4),我们发现变量da与acfo显著负相关,与aprod正相关,与adisx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操控性应计水平高的公司异常现金流较低,生产成本高且操控性费用水平较低,公司同时利用了应计项目与真实活动两种方法操控盈余。

以da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误述变量回归系数为0.02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见表5),这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操控性应计水平较高。公司同时利用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法操纵盈余。可见,重述公司为达到盈余目标,不仅利用会计政策的弹性空间调整盈余,同时还利用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操控。

表5应计基础上的回归分析

变量(constant)misroagrowlevt-1ln(assetst-1)系数-0.5360.0270.561-0.0150.0020.025t-15.045***2.995***36.819***-1.748*0.85814.899***adj.r20.111f值318.604***五、 结论

以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生产成本和操控性费用作为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变量,本文研究了盈余重述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重述公司相比,重述公司在被重述年度经营现金流较低,生产成本较高,说明高报盈余的重述公司通过销售操控、生产操控调高了报告期收益,重述公司确实存在利用真实经济活动操纵盈余的行为。因此,监管部门应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重述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本文检验了重述公司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弥补了已有文献主要研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不足。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分析了高报盈余重述公司的操控行为,未考虑低报盈余重述公司是否存在利用盈余管理平滑收益的现象。为了研究方便,本文所选的对照样本(即非重述公司)可能存在其他重述行为(如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关联关系等重述),这影响了结论的精确性。此外,本文仅考虑了被重述年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区间较短,事实上公司操控盈余往往不是短期行为,被重述年度及之前几年均可能存在盈余调整行为。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局限性将成为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raham j r,harvey c r,rajgopal 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40(1):373.

[2]张菊香. 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6):6065.

[3]jeffrey l c,joshua l,dan s. accounting restatements:are they always bad news for investor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toronto,2007.

[4]richardson s. predi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ase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2.

[5]natasha b,simi k.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based compensation on misrepor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1):3567.

[6]jap e,anup s,edward p s. why do corporate managers misst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 role of option compensation and other facto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3):667708.

[7]赵震宇,杨之曙,白重恩. 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变更的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j]. 金融研究,2007(8):7689.

[8]张为国,王霞.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j]. 会计研究,2004(4):2430.

[9]wu min. accounting restatements: an oriental version[r].working paper,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10]纪信义,曹寿民.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的影响——从盈余门坎的角度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1):317.

[11]ewert r,wagenhofer a. economic effects of tighten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restrict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4):11011124.

第9篇: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

【关键词】 ST天润; 过程分析; 现金流量表; 资金链断裂

自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我国社会屡屡出现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破产、老板出逃现象,给相关的银行、债权人以及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何进行资金链断裂的预警,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资金链断裂是企业管理失败导致的长期渐进的过程。财务指标分析固然能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强弱,但是却不能反映出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变化过程。本文以ST天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金流量表的纵向分析,结合其他财务数据,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揭示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过程。

一、案例回顾

湖南天润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湖南岳阳化工股份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化肥行业、租赁服务业以及煤炭贸易,于2007年2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曾用名天润发展、*ST天润等。公司上市2年后就开始连续亏损,在2010年被戴上了ST帽子,并于2011年4月28日成为*ST天润。上市三年后,ST天润成为第一家因为生产经营陷入瘫痪被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资者戏称ST天润上市后“一年平、二年①降、三年亏,四年ST,五年*ST”。

笔者使用了七种方法测量ST天润在2010年的资金链安全程度,结论是在2010年ST天润的资金链已经处于实质上的断裂状态,具体见表1所示。ST天润如何从上市之初的辉煌步步走向资金链断裂,能否从它的现金流变化看出其衰败的端倪?本文从长期现金流量表的视角纵向分析,揭示ST天润资金链断裂的过程。

二、案例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基础工作

以现金流量表的视角分析企业资金链变化,需要收集3-5年的现金流量表数据,同时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以间接法编制以明确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除了现金流量表,还需要提供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每股净资产等数据以进一步分析(见表2)。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

第一,盲目产能扩张导致经营失败。从2008年现金流量表可以观察到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净利润为531.7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33亿元,两者差额将近1.38亿元。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企业营运资金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其中存货项目增加1.1亿元,应收账款增加近0.5亿元。这说明企业2008年20万吨尿基复合肥项目完工后,大幅度增加了生产经营规模,并采取了较为激进的促销手段。然而公司2008年的营业收入却比上年大幅下降了31%,这只能说明企业不顾市场环境的变化盲目经营,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应收账款与存货项目的减值风险增加,企业的可用自由现金流受到影响,资金链出现了明显的阻滞效应。

第二,购销倒挂。从2009年现金流量表,继续观察到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净利润为-7 1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4 250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增加3 350万元,存货项目减少2 600万元,应付账款增加7 50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1 300万元,财务费用增加1 000万元。这说明企业继续增加促销力度,不仅销售了本年度生产的产品,还销售了部分去年的存货,与企业销售收入比2008年增长41%数据相对应,企业2009年按照正常推理应当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却反常地出现巨额亏损,其原因正如在年报中披露的“公司主要产品出现购销倒挂现象”,即销售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毛利率为负值。大额的毛利率为负值的销售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入不敷出,企业在无奈之下大幅增加了对供应商的欠款,继续增加短期借款。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第三,产能萎缩。从2010年现金流量表,再次观察到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净利润为-3.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 660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2.16亿元,存货项目减少7 500万元,应收账款增加9 600万元,应付账款增加1.21亿元。企业在2010年拼命促销,存货项目比期初大幅减少78.53%,与同期销售收入下降47%相对应,说明企业的本期生产规模大幅度萎缩,企业主要销售的是上年库存的产品。进一步观察到,企业本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的巨额减值准备占2009年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达到78.86%,说明企业的设备持续生产能力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企业产能萎缩,销售下降,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项目的资金占用却持续增加。企业现金流已近枯竭,企业不得不通过巨额的对供应商欠款来“饮鸩止渴”,由于企业的主要设备已经停产(根据年报),企业产生经营现金流量的能力已经丧失,再对应企业仅仅54万元的现金余额以及高达几亿元的应付账款,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彻底断了。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分析

第一,投资决策失误。从2006—2010年的现金流量表看,公司的资本性支出主要发生在2007年和2009年,其中2007年构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为6 042万元,主要投资于20万吨尿基复合肥项目和热电联产综合利用项目。2009年构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为3 600万元,主要投资煤棒工程项目等。公司的投资项目并未带来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的增加,投资次年(2008年和2010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均比投资当年有显著下降,其中2008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巨额的赤字;甚至资本性支出的增加也没有带来投资以后年度的收入增加,如2008年的营业收入比2007年下降31%,2010年的营业收入比2009年下降47%,结合企业的业务数据,公司的热电联产综合利用项目与岳阳市城市环保规划产生冲突,被政府要求停止工程实施,但是累计已投入资金 3 946.61万元进行建设,公司的大量投资成为“泡影”。这就说明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属于盲目投资,根本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这种没有回报的投资支出耗费了企业的大量现金资源,增加了企业未来资金链风险。

第二,企业主要设备失去生产能力。到2010年底,企业库存现金仅有50多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与应付账款之和达到1.08亿元);公司在2010年计提了2.15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根据公司2010年年报,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尿素生产线早在2010年4月6日停车检修之后就处于停车状态甚至没有复产的可能,主要设备腐蚀,已经失去了生产能力。公司的持续经营此时已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公司赖以产生现金流量的根基已经不复存在,公司资金链断裂,而且修复基本无望。修复无望的理由一是公司现金资源严重短缺无力再投资;二是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微弱,且没有持续性,难以支持企业投资;三是恶劣的财务状况与现金流使企业难以再获得银行贷款资金。

(四)基于现金流量的筹资活动分析

第一,错误的融资决策。2008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存货增加1.07亿元,应收账款增加0.49亿元,企业通过大规模增加短期借款为上述营运资金占用提供融资1.5亿元。企业营业收入2008年同比下降31%,企业新增的存货和应收账款难以变现,错误的经营决策使企业的贷款偿还失去对应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链因此埋下隐患。2009年企业增加资本性支出3 600万元,在银行不能增加贷款的情形下,公司通过拖欠供应商欠款,增加应付款7 500万元为其融资。这种短债长投使得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剧。

第二,企业经营与投资失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日渐增加,银行对公司贷款政策日渐严厉。自2008年以来,公司从微利变成巨亏,股东权益日渐减少,从2008年的4.3亿元直降到2010年的779.59万元,每股净资产从2009年的3.672元变成2010年的0.066元。在公司债务不升反降的情形下,公司财务风险仍然快速攀升,产权比率从2009年81.51%疯狂上升至2010年的3 598.49%。银行对公司贷款政策日渐严厉,要求公司归还原有贷款,且提供更低金额的新增贷款。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增加-31.5%和-73.5%,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相应以35.84%和13.25%的速度增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不断减少,流出不断增加。进一步分析筹资活动现金流变化原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的减少主要由于银行贷款不断减少;流出增加主要由于银行要求公司归还原有贷款。银行严厉的贷款政策无疑使企业已经绷紧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三、案例结论与启示

ST天润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始于2007年和2009年错误的投资决策,2008年错误的经营决策以及2008年和2009年激进的融资决策(大规模增加银行短期贷款和应付账款)。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是一种催化剂,但却不是问题的根本。以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纵向分析,能够较好地评价企业的管理能力,并预测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以上述ST天润案例分析为基础,笔者对基于现金流量视角预警资金链断裂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收集与分析企业纵向现金流量表数据,理解企业现金流变化的过程,并据此分析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为了解企业长期现金流量数据,需要制作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为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由3-5年的现金流量表组成;为反映企业营运资金占用的变化,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部分由间接法编制;同时为确定企业发展阶段,需补充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等数据;为了达到通过现金流量表透视企业财务状况的目的,需要同时搜集企业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

2.关注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的异常信息。其中,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巨大差异是一个较为清晰的预警信号,尤其应引起密切关注。企业往往在有利可图的时候盲目加大经营规模,大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既挤占了大量资金,也为今后的经营亏损埋下了伏笔。传统的分析认为只有当净利润远远大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时可能会出现公司财务的异常,本案例的分析揭示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远大于净利润的企业同样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企业计提的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尽管没有形成现金支出,却预示着企业长期经营能力的丧失。与资金链断裂密切关联的异常特征通常还包括:

(1)收入与利润的持续下降。收入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活动成果,收入的持续降低往往意味着公司核心业务能力的萎缩。利润持续下降表明成本费用增幅一直高于收入增幅,企业盈利能力恶化,其主营业务无法维持正常资金链运转。

(2)异常增加的应付账款。应付账款的大量增加意味着企业拖欠支付供应商货款,并且企业以增加应付账款的手段大量截留现金支出,存在人为操作资金链运转的可能。这是企业资金链断裂前的一种突出表现。

(3)银行持续减少向公司发放贷款,且回收原有贷款。在银行不能增加贷款的情形下,公司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融资,可能产生的短债长投状况使融资风险增加。收回原有贷款使这一情况恶化,社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公司资金链紧绷,只差最后一根压断资金链的“稻草”了。

(4)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这意味着公司主要资产价值的缩水,本质上反映的还是上市公司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一些ST公司采用“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法实现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得以摘帽或恢复上市,这些情况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竺素娥,赵秀芳,李郁明.财务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77-279.

[2] 李吉林.基于F分数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