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现代服务业管理精选(九篇)

现代服务业管理

第1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业管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业主自身的服务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以往传统的物业服务工作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1.物业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的分析

物业管理主要是业主委托物业公司来对自身的环境设施、场地、卫生安全等社区服务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展开的管理。物业管理旨在为业主提供便利性服务,在遵循满意标准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当前,我国物权法也明确表明:业主所用的合法区域,可由其自行规划管制,并对相关物业公司加以管理委托和交接。物业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是为了满足业主管理小区需求的实现,同时其本身也是为广大业主提供服务的。对于现代服务业来说,其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满足实际生活需求的重要的行业。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情况下,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快速的满足,而如何更好的获得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并且提升自身居住的舒适度,这已经成为了广大业主的心的选择。针对于这方面的需求,物业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更好的改进,同时融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征,通过合理的升级与改进,更好的提升自身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果,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新需求。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其自身只有更好的实现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转型升级,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良好的收益,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众所周知,现阶段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物业企业本身如果在展开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给予广大业主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那么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弊无益的。

2.转型升级的思路

第一,对新技术的合理应用。面对当前愈发复杂和丰富的业主的需求,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对于新技术进行更好的利用,通过对当前科技技术所带来的福利的利用,更好的满足新世纪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新需求。例如,对于当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中信息共享与交流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来构建一个远程管理体系。只需要通过利用物业管理系统的软件,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信息的查询和录入。物业管理软件系统本身,通过满足含客户、房产、收费、办公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秩序维护、清洁绿化等不同功能,为每一位业主提供更加精准的管理方面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为他们提供更加具备针对性的定制化的服务。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物业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为业主提供更加完善丰富的物业服务。另外,物业管理企业在展开日常服务的工作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有效的实现与业主之间的快速沟通,提升沟通工作的开展效率和开展深度更加,构建一个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有效联系。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物业服务工作的有效性,让物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并且即使对于业主的投诉内容进行反馈和处理,提升服务工作的及时性和响应能力。第二,特约服务的实现。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该为广大业主提供更加具有特色的特约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对业主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和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业主的需求得到更好的体现,并且结合业主的需求,物业企业对于自身物业管理服务的种类进行不断的拓展。留物业企业可以结合业主的,保姆服务、日常烹饪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家政方面的服务,同时更加充足的给予其相应的保证。对于业主的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来说,物业企业也可以和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充分的联系和沟通,并且和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开设相应的房屋代管服务。这样业主本身在进行房屋出租的过程当中,也可以消除很多麻烦和困扰,同时也能够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让物业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物业企业来说,特别服务的实现和发展,是当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中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成长的一个新的热点。

3.结语

总的来说,面对当前业主的物业管理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形式,物业服务企业本身在展开物业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提升自我,融入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并且从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角度,对于自身的服务工作进行更好的升级与改造拓展服务业务,让物业服务工作具备更高的服务质量,满足当前广大业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小芳,邓福康.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2).

[2]杨萌.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物协《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开题会发言摘要[J].中国物业管理.2013(05).

第2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业管理 服务意识 对策研究 应用分析

一、服务意识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是以服务业主为主要工作的组织,物业管理有两大职能,第一是对物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安全性以及能够正常运转,第二是对人也就是业主的服务。为了实现物业管理工作中的两大职能,就需要培养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确保管理过程能够不断靠近业主的需要,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工作。服务意识对于增强服务理念,打造一流队伍,并且促进服务实干,提升服务满意度具有不错的促进作用。在物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思想和态度的言行合一,要关注业主的真实需求,向着打造温馨的服务管理而努力。

二、服务意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促进有形服务的开展

服务意识是将顾客作为业主,为了不断满足和实现顾客的需要,将顾客的需求作为管理和服务的最根本目标,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不断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意识在物业管理中,能实现有形服务的开展,将图形、文字、语言、多媒体等进行灵活运用,充分的将服务内容展现在业主面前。服务意识下,能打造多样化的有形服务,使得业主能感受到物业公司提供给他们的服务内容,并可以有效检验服务质量。通过反馈和意见箱的形式,使得业主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服务过程提出建议,从而促进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打造个性化服务

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客户满意,如果能让顾客感受到别样的服务和温馨的服务,那么业主会由衷赞美物业公司,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也给房地产商带来更积极的影响。在服务意识下,物业管理应该注重个性化服务和针对的展开。由于服务是一种动态的产品,并且服务也是不能具体量化的产品,它关系到很多小细节,从而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服务的内容和方案也需要不断改变。所以,物业公司应该更多地了解客户的本质需求和特殊需求,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需求组合,完善有偿服务措施,制定相应的服务套餐,使得顾客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也能提高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满意度。

(三)拉近服务距离

服务,是心与心的沟通。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沟通手段,填补业主需求和现实服务水平的差距。任何服务工作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利用服务意识,不断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融合与业主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定期上门拜访、召开居民委员会、定期进行顾客服务评价调查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沟通方式,不断改进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沟通,使得业主能够感觉到服务的温暖,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促进物业管理人员与业主能够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工作。

(四)提高员工满意度

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顾客对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感到满意,服务意识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为了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就需要从物业管理员工着手,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才能提升员工服务业主的满意度。因而,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注重对员工服务满意度的提升,重视对员工的服务营销,从而有效提升管理的质量。

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服务对策

(一)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树立和加强服务意识,首先必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从内心将服务业主作为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并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物业管理公司要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员工职业操守和道德礼仪的培养,注重对员工个人素质进行提升,注重加强员工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培养员工的服务亲和力。树立服务意识,就需要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责任的培养和提升,使得业主能真正体会到物业管理公司的贴心服务,并且感受到以人为本、业主之上的服务内容,从而赢得业主的赞誉和良好评价。

(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也具有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物业管理公司也应该加强对自身企业的管理,联系实际需要,结合现有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物业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并合理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力,使得一专多能的员工能完成多种任务的工作,合理精简内部组织机构,并树立员工的节约意识,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资金创造更多的效益的目的。

(三)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

由于物业管理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并且业主的思想和想法存在差异性,所以在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令客户不满意的地方。基于物业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就需要物业管理公司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投诉。对于业主的投诉问题,要切实吸取业主的意见,并正视业主的各种投诉,从态度上、行为上及时处理和解决客户的疑难问题。

四、总结

物业管理公司是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机构,它的主打产品就是服务。在现代物业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整个公司和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全面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从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管理、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等方面来提升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让物业管理公司获得业主的信赖和好评。

参考文献:

[1]韩卫方.浅谈服务意识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2]孙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J].中国房地产业,2011(6).

第3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作者简介:刘晓科,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 现代服务业,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06-02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进行人力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企业“软”实力,制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评制度等,以人为本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完善人力资源自身的增值服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控制并贯穿始终的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与特征

随着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制造业“脑体分离”。经历了三次生产性分工后,致使制造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些环节独立出来,服务成分不断增加,创造了新的产业和就业岗位,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兴起。现代服务业是依托现代化管理理念、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第三产业。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部门。包括流通服务,如运输服务、通讯服务等;生活服务,如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饮食服务、商务服务、居民社区服务、旅游服务、咨询信息服务和网络通信服务等;居民素质服务,如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广播电视事业服务、娱乐服务等;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如国家机关政务服务、社会团体服务等。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现代服务业从本质向具有知识和技术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间接增值性高、运营灵活性高、对契约和声誉的依赖性高以及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二、对我国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认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深化了对资本的认识。资本决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技术资本越来越容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而人力资本作为蕴含在企业竞争优势成为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现代服务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从业人员知识、素质、技能要求较高。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力资源比例成上升趋势。人力资源可有效整合各种服务产品和渠道,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其制定专门的解决方案,大幅提升客户管理及服务效率,因此服务附加值较高。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下,人事部门是企业的成本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以努力降低企业的人事管理成本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任务。但这种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以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降低为代价的,员工通常没有将潜力发挥出来,导致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这种观点显然已经落伍。当前,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从事与知识劳动有关的白领工人大量增加,成为了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在当前知识密集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之时,HR所能创造价值的核心任务应从为股东降低成本转变到为股东、员工和顾客创造价值的使命。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现代服务业为社会提供了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其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及贯穿始终的创新工作,可以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目标。我国现代服务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

为了实现公司整体经营目标,人才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对行业进行分析研究、对市场销售的定位、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对客户需求进行了解。将员工资源及服务产品进行整体预测和控制。如研究开发、设计策划、后勤供应、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要在定制职务编制的基础上,搭建合理的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保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协同研究,科学理论工作者与应用技术人员互相结合 ,定性研究人员与定量研究人员应兼而有之、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相辅相成;搭建合理的人员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即使企业内高、中、初级人员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搭建合理的人员能力结构,除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有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为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保证与服务。

(二)创新人才资源引进机制

通过内部选拔或者外部招聘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解决需要与现状之间差额的重要手段。服务业人力资本含量高,其价值的增值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综合素质上。我国现代服务业应将人力模式由传统的终身制改为聘用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对现有招聘渠道的整合,采用“线上+线下”复合招聘模式,打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体制束缚,例如,在各人才交流中心和各职业介绍机构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服务窗口,对大量急需的服务业技能人才专门举办现场招聘会。整合各招聘渠道的信息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信息平台,开发“网络视频招聘”,以创新者优先的原则,大力引进海外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三)制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评制度

通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评制度等形式可以提高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 一方面,现代服务业要建立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制,为其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予住房补贴等,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劳资纠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绩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软”实力。另一方面,要对服务业人才设置考评机制,不断完善人才使用和管理政策。针对人力资源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如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说服动员与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谈判能力、与用户合作兼容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进行考核,综合其客观性、团队性、创造性、灵活性、上进心、事业心等职业素质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考评。此外,要完善服务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按照不同行业形成服务业技能人才的鉴定网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自身价值。

(四)“以人为本”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

人力资源管理者担当员工的代表,创造性地寻找和实施一些方法,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帮助员工和公司之间心理契约的达成。如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倾听员工的呼声来促进员工整体满意度的提高。通过创建“家庭亲情”计划,调整灵活工作时间制度,给员工一些排班的主动权,帮助员愉快地工作,更好的生活。通过座谈会、表彰会的方式对高层次人才给予精神激励,加大对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的宣传力度,对杰出的服务业技能人才给予重点宣传和专题报道,让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激励人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提高服务业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以人为本、柔性领导的亲民管理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达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并实现企业发展带动员工成长的共同愿望。

第4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 现代服务业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在服务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遏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问题,比如在实际的管理中,货物和劳务税制中容易出现反复征收的问题等。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着手,从而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一、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不同的行业都有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服务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一些传统的行业相比,现代服务产业有什么特点?

(一)集群性强

和普通的行业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在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同时,同时还注重社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企业和社会不断进行交流和合作。然后利用集群的方式集合在一起,减少运营的成本。

(二)增值性比较高

在实际的生产中,传统制造行业的增值性比较小,同时,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有限的。但是,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则不同。服务行业在进行服务的时候,还能使知识升值。同时,不同的服务项目还能相互影响,结合在一起,产生比较多的知识附加值,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人员的素质比较高

目前,我国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素质比较高,大部分都具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专业水平比较高,同时,管理各方面等表现比较好。

此外,现代化的服务行业的及时性比较高,为消费者提供的知识的服务。同时,国家还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大力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会计审核和财务管理中的不同

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相比,在会计审核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传统制造行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产业在费用控制和收入确定上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在财务确定的基础上传统的制造行业销售的是有形的产品,我们可以货物的交付、责任的转移等一些过程作为确认的标志,但是服务行业就难以用有形的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复杂性等难以衡量。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签订合同或者按照项目实施的进程来确定,更多的是主观的判断。

其次,在费用控制的问题上,我们传统的行业注重的是有形的资产,具体产品主要的成本有一些设备折旧的费用、材料的费用,在企业具体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在材料采购或者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资金的控制和计划。但是,现代化的服务产业中,服务行业的结构,一般提供的是咨询、培训和一些软件之类的,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以人力资源为手段去实现一些服务,人工的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多。因此,就加强服务产业的管理来看,我们应该注重的是控制和管理费用的支出,包括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控制。

三、企业“营改增”未来的发展

在宏观上,国家整体整体进行调控,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开对不同行业的限制,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

新的改革使我国的税制改革更加完善。目前,我国主要的税种有营业税和增值业务税,两者都属于流转税。我国所有的经营活动几乎都征收,营业税主要在服务行业征收,这样就产生了重复征收税款的问题,不利于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加重的企业的经营负担。

在实际的生产中,国家选择在服务行业推行营改增试点,除了发展增值税之外,还要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因此,对一些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变和调整,促进我国的发展。

因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国际分工中,我们处于低端,大量存在的制造业不利于结构产业的调整和变化。要改变我国传统的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的产业调整,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束语

新的财务方面的改革在日常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好效果,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满足服务业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结.“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白杰松.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首席财务官,2012

第5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属于现代社会中公共建设项目类型之一,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尤其是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的相关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针对具体问题,课题组根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特点、运营特点、客户特点提出做好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工作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场馆物业服务的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能够通过智能信息化和人员专业化两种途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标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促进场馆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但是不得不说,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的管理中还有严重的问题存在,为了让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功能,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物业管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特点

1.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规模宏大、物业服务内容多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规模宏大不仅体现在其占地面积大,同时也着重体现在体育场馆的综合性强。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馆不仅为人们提供健身的场所,还积极举办各类大型赛事和商业演出。大型场馆内一般都有大型游泳池、球类运动场所及超市、餐馆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在物业服务内容上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同时也设有服务接待中心,并且对场馆内的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1.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服务方式多样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集多功能为一身,那里既是人们强健体魄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各企事业单位承办大型赛事与各个商业演出的理想地点。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服务方式多样,电话咨询、现场解答客户疑难,对客户进行追踪服务、接受网上预订等等都是全新的物业服务方式。除此之外,定期增设服务项目,掌握服务技巧也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1.3大多数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特点鲜明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也和其他物业管理服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物业服务管理具有公共性和综合性的显著特点。作为到现代大型场馆中的客户来说,他们是物业管理服务的受益主体。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物业管理服务即时性不可忽视,与此相对应的是有时物业管理还呈现出无形性的特点。

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中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分析

2.1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具有广泛性但缺乏差异性

作为特殊场所的大型场馆在特种物业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广泛性而缺乏差异性。在走访调查中,课题组发现:95%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存在于大中城市中,一般存在于市级以上城市。但是,大型体育场馆这种公共社会资源表现出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强健体魄、休闲娱乐的愿望。而且通常到大型体育场馆中的人所接受的物业服务都是大致相同的,具有广泛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客户物业服务缺乏层次感和新颖性。

2.2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课题组走访了我国多家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场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大型体育场馆的自身使用效率低下,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场馆闲置问题严重。我国有90%以上的现代大型场馆平常健身娱乐的人数极少,大型赛事的举办次数一般平均在每年3~4次,承办商业演出的次数在6~8次。除了大型场馆本身使用效率低下之外,大型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也是有客户的时候就进行,没有客户的时候就放松,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2.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综合性

课题组对于我国多家现代大型体育场馆中的物业管理人员和专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现代体育场馆物业内部的相关专业人员涉及领域多,比如:有管理领域、体育领域、设备维护领域、新闻媒体领域等。但是由于这些领域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新兴行业的范畴,有的工作人员根本就不是相关毕业对口人才,只是通过单位的简单培训才到所属领域就职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缺乏综合性人才,同时也很难使物业服务实现综合性。

3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及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积极策略

3.1明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通常由体育场地和场馆场地共同组成,其具体物业服务应该有:做好体育场馆内部塑胶跑道、真草足球场等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且要长期并持续进行。另外在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场地中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应该更到位、更具体。比如:要在场馆场地中的看台、安全出口的设置上仔细斟酌,同时在引导路线的设计、逃生路线的设计、灭火设备的安置等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做好一切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3.2培养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目前遍布于我国众多城市之中的大型体育场馆建筑规模极其宏大,配套设施复杂。这些设施设备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操作。大型体育场馆的独特特点必然要求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任职。所以,大型体育场馆要想做好相关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就必须要招募和培养优秀、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人才。现代的大型体育场馆不可避免地要承办大型赛事,赛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都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

3.3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及服务的方式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广泛,大型体育场馆的物业服务方式也要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创新。要改变传统物业服务方式的单一特点,推出电话咨询、线上与线下服务、追踪服务等多种物业服务方式,当然要想实现多种物业服务方式,就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并且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体育场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写字楼、小区、商场等学习先进的物业服务方式,保证大型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丰富的同时服务方式也更多样,让更多的客户满意。

4结语

现代大型体育场馆应根据自身物业特点,加强物业管理服务,重点从物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抓起,积极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采用积极的物业管理服务策略从而获得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者:崔岩 吕晶晶 李洪梅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志鹏.武汉体育中心发展环境和功能定位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第6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健康服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WHO:“健康服务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康复的所有服务,包括针对个体和非个体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支撑产业”。(2013国务院40号文)

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相互关系

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域。

健康服务业具有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态。

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与需求

国家层面: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的产业布局与调整,是现阶段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

社会层面:依据国务院40号文件布局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

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自身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挑战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服务:一支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

健康管理:起步晚,发展快,服务单一,急需融合与提升;

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看好,政策支持是关键;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牵引;

国家目标和配套政策的保障;

科研与技术进步的支撑;

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导向。

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健康服务业发展规模及水平不平衡;

对发展健康服务业认识和行动不统一;

健康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服务业中惠及民生面最广、吸纳就业量最大、稳增长效益最持久的支柱体系,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主体。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为健康管理学科及其服务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统一了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健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创新;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健康管理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是在健康医学理论指导下,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健康测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检测与评估、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概念及要素: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是在健康创新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健康服务。服务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培训并取得资质者;服务的客体是健康、亚健康、慢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服务的重点是通过“零级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手段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检测、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适宜技术及产品的集成运用。

摘自:《健康管理概念和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09》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包括健康管理学科基础、健康管理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健康管理方法学、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健康管理职业技能等。

健康管理服务范围与服务提供

健康管理服务的范围

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从业人员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技术和资源,为健康人群和慢病早期以及疾病康复期人群提供旨在维护和增进其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按服务属性:可分为医学服务和非医学服务,其中医学服务,又可分为基本医学服务和非基本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提供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与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医学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据2013年估计,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已由2005年的约两千家增加至一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体检人次超过4亿。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非医学机构逾6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位;

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

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及集成应用明显不足;

规范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和路径尚未建立;

健康管理服务付费机制不健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促进我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真正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必须始终秉承“学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学术进步”方针;必须致力于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2020年健康管理“学科大发展,服务业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迈进。

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第7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与综合物流营运商相比,传统的货代公司提供如揽货、运输、清关、仓储管理等服务职能。在这些货代公司中,有的集中或偏重从事海运、空运或仓储业务、有的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多式联运业务、有的专门提供易腐烂或高附加值等特种物品的物流服务。

中国大多数货代企业规模较小,多数一级货代企业仅依托某一港口城市或将业务辐射到临近地区,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和全球网络。使得近几年来货代企业服务模式雷同,利润空间缩小,没有形成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表明,随着现代物流服务的不断深入,货主对货代企业的服务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对货代在全程和实时服务、物流多元服务等方面要求有所提高。

由于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已经得到货主的青睐,而实力雄厚的物流服务商已经与供应商或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模式实际上已经占据着大量货代业务市场份额。

货代公司要立足发展,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上,否则自身的生存都是个问题。货代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服务特点向综合物流方向延伸服务内涵。这个延伸可以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向前延伸货物出厂、检查、包装,或向后延伸到仓储管理和配送,从而将整个服务贯穿于全程物流活动之中。

货代公司的发展必须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化,并按照现代物流服务的特征改造企业,而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对于货代公司来说,可以比喻为一张物流网,这张网横向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纵向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了这个网,现代物流的服务特征才充分显现出来。它是企业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实力的综合反映。

通过对传统货代企业的研究,我总结现有货代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部门与部门、公司与客户、公司与合作伙伴没有形成开放、统一管理的信息网络,各部门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

2.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各系统间互相独立和分散,很难进行数据的共享或建立数据连接;体现在业务和管理上,各部门不能进行高效的协作运作,管理层不能有效进行集中管理。

3.现有的货代系统不能满足业务向物流服务转型的需要,只注重某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不注重系统的开放和扩展。

4.没有建立以客户服务为经营思想的信息系统,只注重单项零散业务,没有大客户综合物流需求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和总结,我们认为货代企业向物流服务转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型要素:

1.建立企业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达到以下目标:

a.整合和提升企业的物流资源

b.发展伙伴联盟,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c.构建企业控制管理中心和协调中心

d.建立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高效业务协作

e.建立处理各个物流环节的业务操作系统

2.建立由业务管理向客户管理的转化体系

大部门货代企业都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被动地接受客户的服务指令,没有主动地为客户进行物流流程的重组或优化。货代公司要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观念改变的同时要伴随着公司的营销体系、组织架购、运行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变革。

3.以市场为导向,由区域服务向网络规模经营扩张

这个扩张策略并不是盲目的投资建设,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扩张扩容,并用网络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各节点业务,及时地听取客户的反应,制订高效的网络服务策略。

4.由分散经营模式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过渡

现有货代企业往往部门繁多,业务分散不集中,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多个利润中心格局,没有形成综合物流服务的竞争力。而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现的是公司整体的合力和竞争实力。统一的指挥和管理中心、一个利润中心、多个操作中心将是现有中小型货代企业向物流服务转型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8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创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不断发展以适应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己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大幅度增长,农村各类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了现代农村。在现代农村的发展中,物流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农村物流而言,现代农村物流是更为高级的组织形态,在发展中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不断创新服务,运用大数据管理概念,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进步,也是商业模式重整。

1现代农村的物流服务

现代农村是我国经济组织的新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克服了传统农村发展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现代农村的发展中,作为其中发展重要因素的物流业也在不断发展,并与农村产业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现代农村的物流模式。从概念上讲,现代农村物流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为了研究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的特色而提出的、基于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以农村为发展基地的物流业,它可以是现有物流企业在农村的分支组织,也可以是基于农村发展起来的新物流企业,但是这些物流企业需要在我国现代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的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1)物流服务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减缓、增收困难的阶段,业内外专家认为我国农业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1]。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物流业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全面优化农产品的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2)物流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平台。1990年以后,我国山东省等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国农村逐步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业承担了联系产品和顾客的纽带,发挥产供销一体化协同作用,可以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管理制度等提高经营效益,节约交易费用[2]。(3)物流服务弥补了农村发展中的资源禀赋不足。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经济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在农村中能为农民带来收入的资源和要素无非是土地和劳动力,这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均资源少,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制约其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3]。物流服务通过将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其他地区的剩余资源注入农村,可以带动农村资源的流动,弥补其禀赋不足的问题。(4)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吸收农村劳动力。许多学者认为现代农村中,部分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4],我国农民的就业中最大困难就是向二、三产业转移所面临的困难。通过物流业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可以不断地吸引就业人员,提高其就业能力,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

2现代农村的物流服务质量探讨

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要传递产品,也要传递服务。芬兰服务营销学家Gronroos认为,服务是以无形的形式,在顾客与员工、有形资源、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5]。因此服务具有无形性,服务质量也具有独特的概念。专家们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单独研究较少,最具代表性的是Perrault和Russ的7Rs理论:以时间效用等为基础,核心是要求企业要以合适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顾客提供服务,以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6],强调了物流服务中的质量要素。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就是要衡量顾客满意的程度,根据感知服务质量模型[7],得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如图2所示:在现代农村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充分体现服务质量要素的特点。首先,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的可靠性。由于国内农村的物流一直处于分散阶段,没有整合,这样现代农村物流就要以物流服务可靠性特色争取市场,对于农村各企业和顾客提出要求如约完成,使其习惯于顾客服务的最终环节由物流企业来完成,才能确保物流服务于农村企业的持续性。其次,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的及时性。由于农产品具有生鲜特色,农村企业和顾客之所以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物流企业,是因为其可以为顾客提供及时性的物流服务,可以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提高服务增加值。再次是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的专业性和知识性。3PL专业化体现在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方面,这些都是专业的3PL服务的基本条件。同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3PL服务是建立于知识管理运用基础上,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先进的技术知识,比如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还要利用知识分析顾客需求,实现信息交换和知识管理等。

3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现代农村物流质量模型的创新

由于现代农村的物流模式较为分散,需要整合形成有效的服务利润链。而大数据模式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可以推动行业规划调整,提高物流经济的贡献率。所谓大数据模式,是通过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辅助,提供高信息系统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商业计算模式,在管理中可以忽略技术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的多样性,实现自动管理,提高整个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实现按需服务的网络化服务能力[8]。大数据相对于以前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式,采用的是一种新的、特殊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处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把大量闲置在各企业内部系统的计算机资源通过抽象化封装,用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即“云”资源,其中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是以一种简化的、按需应变的方式来交付用户使用。大数据的特点:(1)服务对象超大规模化。与以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的思维和模式不同,大数据中的“云”由不同地点的数以亿计的电脑、移动终端组成资源池,具有相当大的处理运作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空前的计算存储和信息服务。(2)服务用户虚拟化的网络访问。大数据模式使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对内部物理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借助多种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应用来获取大数据服务,以实现对网络访问的功能,用户请求的资源来自于“云”,并非有形的实体。这样,既充分地提高了分散的各种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各项能耗,又实现了系统用户和企业顾客服务便捷化。(3)服务性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大数据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数据多副本容错和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内容,确保了系统服务质量的高可靠性。同时,“云”资源中电脑和服务器等设备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释放相应的虚拟物理资源,当需求增加时,大数据通过扩充可用的资源来进行实时的匹配,快速地实现资源的弹性利用;如果这些资源不再需要,则进行有效释放,这就是大数据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4)服务价格的廉价性。一般来讲,大数据的服务成本和价格要低于普通的信息服务。大数据技术中采用了特殊的容错机制、系统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用户服务的差异性,使其能够应用非常廉价的设备节点构成“云”,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在现代农村物流服务利润链管理中使用大数据手段,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能够极大提高其发展能力的服务创新。首先,大数据可以通过扩展性和灵活性根据业务规模的要求,自动进行扩展和剪裁,提高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的可靠性。通过大数据将物流企业内部IT业务应用迁移到了大数据中心,由其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维护,确保了物流服务的响应性。其次,大数据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设施的投资和其相关的资金支出,形成了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的成本廉价性。第三,大数据明确了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的专业性。另外,大数据通过合同来约束顾客,规范了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的合同性。根据前文论述的现代农村物流服务大数据、服务质量及其要素和服务创新的理论,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质量创新模型如图3所示:

4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模型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现代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模型,根据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物流云平台系统的构建面向整体业务建设,形成了现代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设计方案最佳选择,具体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4.1现代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的系统分析:模型从建设大数据平台的角度,对现代农村物流服务业务流程等数据进行采集,针对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形成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实现服务质量要素,也就是大数据平台的系统需求,即达到质量管理目标。(1)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战略。在农村物流服务的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原则中要以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为导向,可以实现系统组织层面进行创新管理和现代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和社会性的统筹,培育和整合供应链客户信息,改进供应链服务体系的运作,达到企业间合作共赢,取得长远发展的机会。(2)实现现代农村物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在组织内部建立有效的农村物流服务大数据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积极地发挥在服务传递过程中人的作用,应对农村物流服务中较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避免服务问题的发生。(3)提高现代农村物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建立农村物流服务大数据市场营销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创新各种市场营销手段,打破原有市场营销的局限性,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充分了解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促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推动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4)整合现代农村物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农村物流服务现有的信息平台的整合,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能够促进物流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改善顾客、农村企业和农村物流服务运营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整个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式的升级。4.2现代农村物流服务物流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大数据的云平台要实现农村物流服务的质量创新目标,就需要制定相关原则,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描述详细功能设计,农村物流服务物流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农村物流服务请求系统。该模块以物流业务门户系统的形式为农村用户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各类用户可以直接地从客户端浏览器登录平台的使用接口,提交服务的请求,查询所需要使用的服务,针对农村用户,窗口要简单明晰。(2)农村物流业务支持系统。该模块将提供农村物流公司大数据云平台日常业务的运行和支持,分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服务计费和费用结算等。(3)农村物流服务系统。该模块用于支持农村物流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的规划设计、开发研究、测试评估、上线运行等功能。(4)农村物流运行支持系统。该模块用于支持农村物流公司大数据云平台的基本运行处理能力,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按需配置资源和动态业务部署等,同时提供数据的存储备份和系统的运行监控等服务。(5)农村物流大数据服务系统。该模块是云平台最终向农村物流用户提供服务的模式,通常有IAAS、PAAS及SAAS。(6)农村物流虚拟化系统。该模块是农村物流平台的核心部分,将各硬件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组建为农村物流虚拟资源池,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给最终用户。4.3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系统实施:针对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设计完成农村物流平台的物理架构,实现相应功能配置的软件环境,进行服务器及存储的虚拟化整合,并进行业务系统的迁移,使得农村物流大数据平台进入运行阶段。4.4系统测试:对迁移至大数据平台中的各个农村物流业务系统及其物理服务器性能进行评测,评估方案的效果。总体看来,在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质量创新模型的形成是其发展的必要环节。同时,要考虑到目前环境的因素变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大数据的服务角度,完善其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提高服务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赵美玲.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J].广西社会科学,2001(5):37-39.

[2]牛若峰,夏荣.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6):6-9.

[4]陈锡文.农民收入为何增长缓慢[J].农村•农业•农民,2004(1):7-10.

[5](美)克里斯蒂•格鲁诺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M].吴晓云,冯伟雄,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PerraultWD,RussF.PhysicalDistributionService:A.NegleetedAspectofMarketingManagement[J].MSUBusinessTopics,1974(22):37-45.

[7](美)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莫娜J菲茨西蒙斯.服务管理[M].张金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何留进.大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44-48.

[9]杜文.现代农村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陈潇怡,欧阳电平.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6):20.

[11]骆温平.现代农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12]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3]GRONROOSC.Servicequality:thesixcriteriaofgoodperceivedservicequality[J].ReviewofBusiness,1988(9):10-13.

[14]PARASURAMANA,VALARIEAZEITHAML,LEONARDLBERRY.SERVQUAL:amultiple-itemscaleformeasuringconsumerperceptionsofservice[J].JournalofRetailing,1985,64:12-40.

[15]MentzerJT,GomesR,KrapfelRE.PhyicalDistributionService:AFundamentalMarketingConcept[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89(17):53-62.

[1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7]GadreyJ,GalloujF,WeinsteinO.NewModesofInnovationHowservicebenefit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IndustryManagement,1995(6):3.

[18]张宇,蔺雷,吴贵生.企业服务创新类型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9):130-133.

[19]李国军,王重鸣.组织创新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6(5):1240-1242.

第9篇:现代服务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突出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引言

现代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在经营管理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推客”、“等客”、“抢客”再到“无客”的演变过程。这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阶段,它让现代酒店更为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僵化的经营管理状况,努力推动现代酒店的经营成效达到一种较佳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切实研究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困境,然后努力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酒店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困境分析

1.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规模日益膨胀,这种发展规模的快速推进,有时是缺乏严格审批权的,处于一种盲目的扩建当中,基本上缺乏充足的理性分析,这就使得酒店业发展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加之酒店业本身的行业不够规范,从而使得酒店的经营管理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2.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企业,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策略,也在融入和借鉴其他方面的管理经验,但是,它们仍然不能逃脱掉市场经济中激励的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甚至被直接淘汰出局。因此,很多酒店企业虽然倡导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但是,实际服务过程中却很难做到。

3.酒店的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作为酒店业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项目,酒店业的人员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高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往往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指令式管理,从而让酒店的人员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盲目的管理过程,大大影响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但是,当前的酒店人员管理工作显然缺乏必要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从而让酒店企业的人员管理缺乏创新的动力,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突出困境的应对措施分析

现代酒店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它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经营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突出各种生存和发展的重围以及困境,尽可能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制度。事实上,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着一定的特征,即要体现出酒店业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涉外性和多样性,让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做好系统管理、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应该来说,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是一个有着多种业务和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整体性组织,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各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做好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

1.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到以客人为根本。现代酒店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就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经营理念,让安全和洁净成为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根本性宗旨,尽可能的满足酒店消费群体对于酒店消费的舒适和价宜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关注各种消费群体的正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所有客人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先锋型任务,让酒店员工能够以基本服务作为重要载体,实现酒店企业产品服务与客人之间要求的有效衔接,尽可能的提高酒店员工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2.强化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培育一定的服务特色。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切实实行规范化运行的服务理念,要让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一种优化的服务模式,努力培育出一种特色的服务风格和经营风格,切实从客人的立场出发,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为所有客人提供细致到位的酒店服务,让每一个酒店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切实认识到这种经营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的思考服务工作,并通过认真设计服务来给客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工作,及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调整并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评价机制,快速做出反应,真正培育出具有现代酒店的服务特色。

3.重视发挥出管理者的团队精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代酒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出良好的经营风格,不断完善各项服务管理机制,让酒店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真正提高酒店各项经营领域里的服务效益与质量。这就需要酒店经营者在行业专家的指点之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重视酒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一切从客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发挥管理者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让酒店能够进入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去。

总之,现代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一度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来认真面对,及时更新酒店经营管理理念,以客人为服务的根本所在,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培育服务特色,充分发挥出酒店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酒店经营管理上升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2):1-6.

[2]文吉.城市星级酒店发展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