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市场范文

食品市场精选(九篇)

食品市场

第1篇:食品市场范文

食品准入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工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总体思路,精心组织,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确定市场作为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试点,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落实市场食品准入工作中,结合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向广大经营者从为什么要进行,如何进行,有何好处等方面进行宣传,同时在市场内外采用横幅、吊挂、标贴等方式设置了大量有关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方面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氛围。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和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宣传,使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该项工程,在食品消费时有意识选择参与了食品准入的商家进行消费,促使广大经营者消除抵触情绪,支持该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制度,使食品准入管理有规可依。为了明确监管、市场开办和经营三方责任,该局由工商所与市场开办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并监督市场开办单位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准入保证责任书》,督促市场内经营户建立并认真填写台帐、索取票证进行存档备案。根据当地实际,该局制订了七项制度,包括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市场食品购销挂钩、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市场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管理等7项制度,并在市场内上墙向消费者公示,同时向经营者下发了“市场食品进销货台帐”、“退市登记册”、“食品准入索证索票目录表”等。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初步形成部门监管、市场自管、经营户自律的管理责任机制。

三是全面落实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制度。该局将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情况作为巡要内容,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上的食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避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2篇:食品市场范文

生活条件好了,国人的食品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期盼着这“盘中餐”吃的更安心,更舒坦。

“民以食为天”,粮、油、糖、肉、蛋等食品提供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优质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和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加大了优质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并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市场多样化、生态化的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名、优、特食品的供需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2006年中国食品市场全景分析

2006年我国食品市场继续平稳发展,供需平衡趋紧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从供给上看,食品供给数量增加,供给结构优化调整。从消费上看,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位于居民消费支出之首,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商品性消费取代自给型消费的趋势明显加快,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比重逐步增长,食品需求的市场空间很大。

2006年我国食品价格指数

2006年发生的“上海瘦肉精事件”、“北京福寿螺事件”、“红心鸭蛋事件”、“致癌多宝鱼”、和“陈化粮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消费恐慌,引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经营、食品卫生等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国家政策和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的引导下,提高了自律意识。在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市场的安全形势趋于好转,食品质量卫生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国家逐步取消农业税的利好消息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农业部共同了《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立了通过市场需求导向优化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的思想,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这有利于我国食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粮食是食品消费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粮食价格和市场逐渐放开,农产品交易市场主体多元化正在形成,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强。各地立足于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2006年,国家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当年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全国粮食供求形势比较平稳,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品种结构平衡状况出现新的变化。我国南方粮食主销区与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对接力度趋大,东北地区粮食外运将大幅度减少,大量粮食就地转化。党的惠农政策与具体的粮食支持政策融合在一起,使得粮食价格以稳定为主,略呈上扬趋势。

2006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奶制品等食品市场稳步发展,供给总量增加,供给结构有所改善,需求增加,需求结构逐渐升级,总体价格水平稳步上涨,涨幅不大。顺应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的潮流,调整食品品种、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满足消费需求。

2007年中国食品市场发展预测

展望2007年,我国食品市场供给量继续增加,供给结构继续优化,市场需求平稳增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饲料用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会增加、国内市场消费也会增加,需求总量扩大。

我国食品供给在注重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的平衡。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优质稻谷、加工专用小麦和玉米、饲料用玉米、优质小杂粮生产会扩大;蔬菜、水果的供给强调绿色品种、无公害品种;主要畜产品、水产品的供给也会注重产品品质,以适应居民健康意识提高而转变的消费观念、习惯。农业的市场化决定了需求的差异化和价格走势的分化,品质优良,有市场需求的食品增产增收。

食品生产和消费都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价格走势互相影响。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区域差异、供需的结构差异都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调节。作为食品生产大国,2007年我国食品市场发展会对国际食品市场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

粮食市场

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内粮食消费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两方面。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城乡人口结构条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会出现变化,而人均粮食消费量呈稳中下降趋势,粮食消费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人口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由需要大量出口玉米和稻谷并进口小麦,转变为小麦出现剩余和玉米出口数量下降,同时进口相当数量的大豆和油脂。总体而言,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安全,在迅速提高国内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2006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最低收购价的保护下大大提高,2007年粮食生产将在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继续发展。

在气候正常条件下,2007年国内粮食生产仍会稳定发展,产量继续保持稳定。我国居民粮食需求量保持稳定,需求结构会进一步升级。2007年我国粮食价格会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和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保持稳定,略有上涨。

对牛羊肉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对饲料玉米的需求增加很快;工业消费由于新增项目较多,生产能力快速增加,玉米用量将增长较快;淀粉价格居高不下,加上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我国玉米供应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世界其他国家对玉米的需求导致我国出口的增加;预计2007年度玉米总需求将继续增长。需求的持续增加增强了农户增加玉米供给的信心,2007年我国玉米供给较大幅增长,玉米价格以稳定为主。

经过连续两年的增产,我国稻谷库存相对充裕,供求形势明显改善。2006年度我国稻谷产量加上大米的预计进口量,本年度大米新增供给比上年度略有增长。大米总消费量继续增加。其中,食用消费、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将继续增长。由于新增供给略大于需求,库存水平继续回升。预计2007年度,我国大米新增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库存量将继续增加。

植物油

预计2006/07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1.212亿吨,比上年度增长3.5%;消费量1.211亿吨,增长4.9%;期末库存809万吨,减少14.2%。

2006/07年度国内油菜籽产量和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棉籽产量有较大增长,大豆进口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畜牧产品

2007年在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形下,禽蛋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肉类产品的消费结构继续发生变化,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会小幅降低,牛羊肉消费总量及在肉类消费中所占比重会进一步增加。牛羊肉需求会拉动供给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扬。

水果、蔬菜市场

2007年,水果、蔬菜市场总体供求比较宽松,价格还将保持平衡波动。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意识的转变,大众化水果、蔬菜的需求有所减少,对名、优、特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该年度水果、蔬菜的供给数量增加,供给结构向名、优、特产品转变。2007年大众化的水果、蔬菜价格难以上升,但一些名、优、特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品牌产品的价格会因为需求的增加,以及供给能力的限制而上涨。

水产品

2007年,水产品的供给会继续增长,消费需求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水产品的整体价格会以小幅攀升为主,不排除个别品种会出现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现象。

奶制品市场

第3篇:食品市场范文

一、目前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28大类525种。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20xx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20xx年上半年,对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10类中国消费量最大的食品组织国家监督抽查,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6%。

食品工业的三大特点:一是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ccp)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软饮料制造业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隐患:一是占食品企业总数70%强的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一些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特别恶劣的是将假冒伪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购买食品时容易上当,蒙受损失;三是食品生产潜规则屡屡曝光: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毒豆芽、毒火腿、毒酒、毒泡菜、毒黄花菜、苏丹红、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变质奶、红心鸭蛋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中国的对外形象。

二、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一)食品企业(包括小作坊)的基本情况

我市有食品取证企业1064家,签约食品小作坊558家,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加工坊约1827家,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0.17%;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到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50家,也仅占企业总数的1.45%;而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有3393家,其中不符合生产条件、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小作坊有18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53.0%,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偏小,且小作坊和私营食品企业占较大比重,它们在设备投入、人员使用、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不能保证要求,甚至盲目降低原材料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极不稳定。据20xx年统计结果: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8.16亿元,实现利税7.3426亿元,其中利润3.35亿元。

(二)产业特点、特色

1、区域特征明显

我市食品行业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各个地区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行业分布明显、产品错位发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海安形成了以大米、食用油和禽蛋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发展格局;**的肉制品、黄酒、白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东和启东借助临海之势,形成了水产加工的产业链;**大富豪啤酒、海门羊肉均做出特色。但是,数量上的优势未必就能转化为质量上的强势,海安的食用油企业数目多,却缺少龙头企业;**的白酒企业数多,却缺少品牌企业;启东、如东海产品企业多,但与宁波、大连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

2、产品种类齐全

我市食品企业数量多,门类广,涉及食品种类近500种。

3、特色产品多

像**的白蒲黄酒、**茶干、**潮糕,**的新中腐乳、**脆饼,市区的费家扒鸡等具有浓郁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有几十种之多,这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目前我市食品生产监管的措施、效果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措施、效果

1、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是国家针对食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把现场核查关,凡是不符合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真正做到 宁缺毋滥;同时加强服务,动员帮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作坊取证。仅20xx年全市新增取证食品企业281家,换证企业104家。持续确保我市符合取证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

2、强化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1)、以巡查、回访、年度报告审查、添加剂备案、监督检查、强制出厂检验和加严

检验等手段,多管齐下,力求监管工作富有实效。根据、b、c、d分类监管原则,结合季节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定巡查计划,确保每周都有巡查小组在外突击检查,每月一小结, 通报问题企业,确定回访计划,确保整改到位。今年累计巡查、回访取证企业1598家(次)、小作坊778家(次),发现问题553个,已整改到位539个。市区年度报告审查80家、添加剂备案累计77家、委托加工备案53家。

(2)、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全力推进食品小作坊产品目录报批工作,目前当地政府均已批复第一批允许存在的小作坊及产品目录;同时督促小作坊改造生产条件,监督小作坊履行各项质量安全承诺,通过重点帮扶、督促改造,全市有34家小作坊整改提高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3)、对高风险食品重点监管。一是确定“一地一品”,实施专项检查。根据各地以往的监管情况和当地食品产业特点,确定一个高风险的产品作为重点检查的对象,通过企业自查,监管部门巡查,上级部门抽查,形成食品监管的高压态势;二是开展监督抽查。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对辖区内涉乳制品、水产品、年货食品等开展监督抽查。

3、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启动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对辖区内乳制品生产企业检查,对企业原料进货把关、现场是否有三聚氰胺;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检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管理执行是否到位;同时根据上级局要求实施驻厂监管,对企业原材料验收把关及储存、生产过程、成品包装入库、成品检验、产品销售台账、不合格品处理、风险监控等各个环节展开监管,严格监督企业原料奶验收,产品出厂实行批批检验,对三聚氰胺项目每批必须送**市质检所检测,确保产品检验合格方能出厂。另外还采取五项措施,保障我市乳制品质量安全:一是启动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全市系统乳制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乳制品举报投诉接待和宣传工作;三是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四是严格信息报送制度;五是严格落实食品质量安全问责制。

(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监管界线不够明确

一是《食品安全法》虽已颁布,其实施条例、省人大会关于食品小作坊监管的法规尚未出台,造成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如街面、集贸市场内糕点房等前店后厂、现做现卖企业应该谁监管;二是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跟不上,许多标准标龄过长,有的已经滞后,明显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o协定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要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经费没有保障,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大量的小作坊式企业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农村。目前在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过程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仅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聘请食品协管员、信息员,这就需要工作经费。同时,许多基层质检机构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没有专项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检测设施和技术人员匮乏,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根据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今后将不再进行卫生许可,两证并一证,质检部门职能增加了,责任加大了,但监管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扩充,监管难以到位。食品监管的机构仅设到县(市)级,基层乡镇政府部门无专职的监管人员,不能形成基层的监管网络,无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必要的监管工作,尤其是面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的食品小作坊、小企业,缺乏专职人员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区域往往又是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

3、食品小作坊监管难度大

全市2385家食品小作坊,遍布各地。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卫生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检验能力等均达不到应有要求,具体反映为质量意识淡薄,无标生产情况严重,产品质量不合格,滥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工业用添加剂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小作坊、小企业具有简易性、季节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给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给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隐患。

四、探索科学的监管方式,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一)、探索食品企业电子动态监管方式

20xx年以来,我局依托自主研发的食品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了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标、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目的、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强化过程监控为主要内容、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抓手的完整的质量监管链条。该系统使用“.n”语言,采用bs架构,监管终端依托**质监电子政务工作平台,企业终端由**质监局主页电子监管平台接入。该系统能够按照全过程监管的目标要求,通过监督企业实行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变更全告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配合现场巡查、回访、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等措施,以“动态监管组合拳”,形成对食品企业365天天天监管的态势。食品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由企业概况(基本信息)、食品企业监管(过程监控)、外网数据管理(质监政讯)三个部分组成,实现档案、监管、动态、沟通等四大功能。

1、系统组成

(1)企业概况(基本信息)部分。记载了企业相关证照的基本内容,以及人员结构、产值效益等。其中的质量技术监督信息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企业产品信息、质量控制、主要生产设备、行政许可、认证认可、综合评定、监督检查、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等基础信息。为确保基本信息的真实性,系统禁止企业对自身的基本信息任意修改,如确需修改,系统会将修改的内容自动提交监管部门审核,只有经监管人员审核通过的信息才会保存。

(2)食品企业监管(过程监控)部分。这是实现对食品企业实时动态监管的主要手段。这部分总共包含了十四个小模块,分别为:产品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每个模块都是由1到2张相对独立的含有相关关键字段的动态数据信息表组成,记载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关键控制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如:“日常巡查”模块,就记载了由监管部门根据《江苏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回访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食品企业的分类分级,进行巡查回访检查的历史记录。“监督抽查和委托检测”模块,记载了食品企业接受国家、省级和市级各项专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委托法定质检机构进行检验的历史记录。“行政处罚”模块记载了食品企业接受质监部门行政处罚的历史记录。

在上述十四个模块中,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和生产报表这四张动态表是食品企业动态监管的精髓所在。企业每次采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都要求及时录入,包括采购产品名称、规格、批量、时间、索票验证情况,添加剂名称、用途、作用、使用范围等;企业每批产品的生产情况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都要求及时录入,包括生产时间、数量、出厂检验情况、基本销售去向;添加剂名称、用途、作用、使用范围、最大允许使用比例、实际最大使用量、备案情况等,出厂检验通过电子版本直接上传至系统。这些动态表的信息由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录入,不经监管部门审核直接保存,由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系统监管端口能同步接收到企业报送的数据信息,监管部门根据这些信息通过系统对企业发出相应的监管指令。

(3)外网数据管理(质监政讯)部分。这部分主要由通知公告、咨询交流、监督提示三个功能对话模块和待审核企业数据、企业登录日志、企业操作统计、企业密码管理和在线企业信息等五个辅助功能模块组成。监管部门通过这些模块进行数据审核、政策资讯、通知公告和监督提示、接受企业咨询,和食品企业实现动态实时交流,实时掌握食品企业在某一时间段内登录使用情况。

2、系统的主要功能

1)分级管理、分类查询,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做到全覆盖。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全登记、全备案,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执法查处等完整的质量信息档案,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市局和县(市)局监管人员可以按照权限、实现分级管理、分类登记、分类查询、分类监管。

2)严把两头,突出中心,食品质量监管实行全过程。按照全过程监管要求,从企业产品原辅材料进货登记验证台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食品添加剂备案情况、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和产品流向记录等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使任何质量安全问题都可追溯,确保监管关口前移,严把源头质量关。

3)实时申报,互联互动,监管信息更新实现全动态。定期提醒食品监管人员,按照监管等级定期巡查,远程登陆查看动态监管系统信息,并与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比对,变事后监督为事先服务,督促和指导企业规范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记录巡查内容,明确企业需要整改的项目和期限,做好巡查后处理工作,提高巡查的有效性。

4)及时,加强沟通,政策要求落实实现全方位。依托辅助监管模块,及时食品最新政策资讯,企业登陆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实时签收会议通知,点对点进行政策咨询,远程进行释疑解惑,实现监管部门与企业“和谐监管”的问题。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突出监管双方资讯交流功能。同时,质监部门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向企业发出网络监管提示。

(二)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培训演练基地、现场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回访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对高风险食品安全性和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开展农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工艺和设备对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五、几点建议

(一)明确分工,制定制度,健全网络,落实责任

1、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大安全范畴,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研究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将食品安全必须的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2、要健全乡镇食品安全机构。在乡镇、街道一级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领导机构,明确领导机构和具体人员的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3、政府要强化食品安全组织协调、综合监管牵头部门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政府食品安全的“抓手”。

4、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每年通过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的自查、抽查的形式,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检查履行监管责任的情况,严格问责制。

(二)突出监管重点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把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作为重点监管地区;把区域性、季节性高风险食品作为监管品种;把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窝点,乱用非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作为查处重点对象。

(三)食品加工作坊要扶强去小

“xx”期间,小作坊监管将坚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原则,在摸清底数、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鼓励小作坊联营发展和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实行分类监管,并探索建立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对食品小作坊、小企业的监管措施,原则就是逐步提高其控制能力、降低风险、消除隐患、减少危害、确保安全。

具体做法是:对数量较多的同类小作坊,由政府协调,集中在一个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便于监管;二是把已达到条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点积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取证;三是鼓励走联合生产加工的路子,把分散的、有限的生产加工资源整合起来,使之壮大,达到规范的标准。

(四)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

以《食品安全法》颁布为契机,各级新闻媒体要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及时报道宣传,各执法部门也要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教育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引进课堂,强化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市、县两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特别是乡(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食品安全常用的、基本的知识,便于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性和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4篇:食品市场范文

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总结已经开展的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工作基础上,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研究解决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的措施,决定自2014年9月5日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共性、突出、亟须解决的问题。

8月2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部署和动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同志、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食药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各地开展“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的视频会议结束后,省食安办按照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食品安全办主任、省食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才同志的指示,立即组织召开有省食安办、省食药局、省工商局分管领导及机关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我省按上级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领导人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指示,统一思想认识。二是省食药局党组进行了工作分工,成立了以王国才副秘书长为组长,省工商局、省食药局分管领导及省工商局、食药局机关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及组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食药局综合协调处,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等。三是研究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全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于9月5日以省食安办、省食药局、省工商局联合通知形式下发至各市(地)。四是9月12日,省食安办、省工商局、省食药局联合召开全省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对我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我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指导思想是: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围绕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保护农村地区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高压监管态势,打击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工作目标是:

通过开展“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办一批食品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先进示范单位,发动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乡镇监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和消除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着力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夯实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工作重点是:

1.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资格。

2.严厉打击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采购活动。

3.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侵权仿冒和“五无”食品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包装标签标志管理。

4.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两超一非”等劣质食品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制售假冒侵权食品、“五无”食品问题。二是食品生产经营“低、小、散、乱、差”,无证无照经营的问题。三是经营过期变质、来源不明、包装标志不规范食品的问题。四是利用过期变质原料生产食品,非法添加有害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五是经营条件不符合规定的问题。

具体方法步骤是:

专项整治行动从2014年9月5日开始至2014年12月中旬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部署动员阶段(9月初)。

2.整治规范阶段(9月上旬―11月底)。

3.总结提高阶段(12月份)。

落实工作的要求是:

第一,搞好分工协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积极发动群众,确保社会监督到位。

第5篇:食品市场范文

牵头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局、商务局、农牧局

二、整治目标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监管机制,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及时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和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犯罪活动,使食品药品市场经营规范有秩,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三、整治重点

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生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蔬菜、水果、水产品、散装食用油、肉及肉制品、儿童食品、酒类、糖果、糕点、小食品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植入体内产品、齿科材料等为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力度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秩序。

四、整治措施

1、严格实行食品认证管理和药品规范管理。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完成全部蔬菜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强药品市场监管,全面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加快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全面监督实施药品经验质量管理规范(GSP)和河北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办法。

2、继续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并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在28大类食品中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启动白酒、茶叶、糖果、水产品、配方奶粉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对已获得市场准入的食品,制定日常市场监管办法,强化监管措施,加强日常检查,严格把关,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建立完善果品监测体系。

3、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开展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超范围经营中药饮片、无证经营中药饮片、无证生产加工中药饮片等各种违法行为。继续开展打击非法回收药品、非法添加药品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邮售假药和违法经营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4、加强重大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一批涉及面广、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和假冒名优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一是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二是重点查处买卖、出租、出借《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租赁柜台、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配合工商部门依法严格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

第6篇:食品市场范文

做药要想买卖大,试试药品保健化

要想买卖更加大,剂型追求零食化

大了还嫌不够大,不说功能也不怕

若是食品化妆品,想卖量大还高价

看看药品诉求啥,咱们也要功能化

药妆食品系统化,日本市场是参照

商品的本质是购买理由,如何运用本质,在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药妆品市场取得成功?我们来将这其中秘密一一破解。

市场秘密一:非治疗性品种才是大生意。

在药品保健品市场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非治疗性产品市场份额比治疗性的非处方药产品市场大得多:人们只有有生病了才需购买治疗性药物,而非治疗性的补充剂产品,是提供给为健康人保健的产品;消费人群基数大,市场容量大,领导品牌就能产出最大销量。反过来,大销量能支撑大广告量,大广告量支撑大品牌,大品牌带动全线产品销售。

具有代表性的哈药集团,通过哈药六厂盖中盖、三精蓝瓶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品种的成功运作,不但为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品牌形象,品牌价值辐射到OTC和处方药全线产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哈药集团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制药集团,品牌价值高达106.35亿元。

市场秘密二:“零食化剂型”放大消费量。

仔细探究超过10亿销售规模的品种,你会发现他们都具备“零食”的特征。

在药品市场,剂型和口味,也能成为营销上的利器,甚至是核心所在。

以江中健胃消食片为例,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于剂型!可随身携带的咀嚼片,消费者能随时拿出来,嚼上一嚼。其次是口味,江中的口味非常好。很多有同样的品种的厂家无论如何也调不出江中的口味,百思不得其解。咀嚼片的剂型加上好口味,它就具备了零食的特征,好像糖果一样。对于一个安全无副作用的助消化药物,消费者不太注意具体用量,很多消费者反映,不知不觉一板药就全嚼进去了。这种零食化的特征无形中放大人们的对其消耗量,也就放大产品的销量。

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功能是什么?止咳吗?为什么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销量远远大过沐舒坦等止咳药物销量呢?

先看说明书,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它的说明书比一般止咳药多了“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等比较“软”的内容,其广告策略也不断在这个“软”的方向上强化:京都念慈保护喉咙,还润肺养颜。念慈庵食品化的诉求,使得京都念慈庵更像一瓶家居必备的饮料;而不是治疗咳嗽用的咳嗽药水。

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电视广告文案:

我常旅行,最怕空气干燥,喉咙会不舒服,所以我随时都要滋润一下,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由纯天然药材提炼,能保护喉咙,润肺养颜,让我的声音更清亮好听。

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保护喉咙,润肺养颜。

京都念慈庵成功的还有赖于创造了独特的服用体验。

药品的“服用体验”往往比疗效更重要。因为疗效是滞后的,而服用体验是即时的,更何况消费者通过服用体验“推测”疗效。消费者记住的往往不是对症的效果,而是服用时京都念慈庵带来的清凉滋润感——凉凉的感觉,仿佛立刻止住了咳嗽。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也具备零食的特征,嗓子不舒服了,抿一口下去,凉凉的真舒服。过一会儿又不舒服了,再抿一口下去。其他咳嗽药能这么吃吗?

市场秘密三:如果购买理由能跳出功能,比方说是送礼,消费量将进一步突破。

保健品、食品市场中商品采用的送礼诉求,屡试不爽。最成功的案例便是脑白金了。在脑白金、黄金搭档成功后,史玉柱又和五粮液合作,推出“中国第一瓶功能性白酒”——黄金酒,豪言上市首三个月将实现超10亿销售回款。“送长辈,黄金酒”,正是这个新年中国市场上演的“贺岁大片”,黄金酒未来的成功,必将超过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总和。

黄金酒是什么?“五种粮食,六味中药”,以鹿茸、龟甲为主要成分,但不是乌黑难喝的药酒,而是琥珀色澄黄透明,好喝又大补的五粮液!在白酒柜台销售。

市场秘密四:消费者愿意为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付出比药品还高的价格

我们来看王老吉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对比,王老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80亿的销售,把红遍全球的可口可乐比了下去。这是为什么?

王老吉的成功在于,一罐普通的饮料,却附上了药品的功能——预防上火。“上火”是中国消费者心中恐惧的一个症状,上火了会长痘痘、牙龈肿痛、咽喉痛…..

这一罐王老吉凉茶,不再是简单的凉茶,而是具有功能的神奇饮,想不畅销都难。

另一个案例是云南白药牙膏和高露洁牙膏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云南白药牙膏被赋予了止血、保健牙龈的功能,这不再是一管普通的牙膏,而是具有药品功能疗效的牙膏,价格自然远远高过普通牙膏。云南白药牙膏已成为我们身边很多高层次消费者的选择,他们都不嫌贵,而且都说效果好。

云南白药启动药妆战略,是中国制药企业中第一个将药企品牌运用于日化、化妆品的成功示范。也是将中医中药文化遗产运用于消费品领域的典型案例。中国制药业三大文化遗产:云南白药、东阿阿胶、漳州片仔癀,都有着巨大的消费品化潜力。而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超乎想象的价钱。云南白药品牌的牙膏,在中国市场售价超过20元,比在牙膏领域耕耘多年的高露洁任何一管牙膏都要贵。而且也超过了通常OTC药品的主流价格。

保健品的价格历来比OTC药品贵。其实你可以简单的设想一下:针对女性痛经的药品卖多少钱?如果开发一个在女性经期期间补充肌肤流失水分,让肌肤更滋润的保健饮品卖多少钱?

市场秘密五:去日本市场学习,货架上有中国市场未来的全部秘密

第7篇:食品市场范文

食品准入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工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总体思路,精心组织,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确定***市场作为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试点,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落实市场食品准入工作中,结合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向广大经营者从为什么要进行,如何进行,有何好处等方面进行宣传,同时在市场内外采用横幅、吊挂、标贴等方式设置了大量有关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方面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氛围。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和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宣传,使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该项工程,在食品消费时有意识选择参与了食品准入的商家进行消费,促使广大经营者消除抵触情绪,支持该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制度,使食品准入管理有规可依。为了明确监管、市场开办和经营三方责任,该局由工商所与市场开办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并监督市场开办单位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准入保证责任书》,督促市场内经营户建立并认真填写台帐、索取票证进行存档备案。根据当地实际,该局制订了七项制度,包括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市场食品购销挂钩、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市场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管理等7项制度,并在市场内上墙向消费者公示,同时向经营者下发了“市场食品进销货台帐”、“退市登记册”、“食品准入索证索票目录表”等。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初步形成部门监管、市场自管、经营户自律的管理责任机制。

三是全面落实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制度。该局将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情况作为巡要内容,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上的食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避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8篇:食品市场范文

一、明确工作目标

各单位要从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经营自律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明确工作重点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侵害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食品违法行为,突出整治重点,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一是要以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旅游景点、庙会、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开展整治工作;二是以饮料、白酒、葡萄酒、乳制品、食用油、矿泉水、膨化食品、酱油、食醋、糕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开展整治工作。三是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开展整治工作,监督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严格自律,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明确工作措施

(一)强化食品监测力度。各单位要针对农村食品市场中重点食品、社会反映问题较多的问题食品,加大食品抽检和快速检测力度,及时在市场或相应范围内检测结果,开展消费警示,引导安全科学消费,同时要及时组织力量,对上级部门通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公告、新闻媒体披露的影响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问题食品开展市场清查,做到反映迅速,处置得当。

(二)强化案件查办力度。各单位在案件查办中,要统筹兼顾中秋、国庆节日食品市场的监管。节日期间是我市农村食品消费活跃期,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集中组织对节日食品市场的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现做现卖面包、糕点、卤菜、炒货等食品抽检及抽检后处理的力度,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要突出案件查办工作重点,坚决依法查处假冒、仿冒他人食品商标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假冒或伪造他人厂名、厂址和对食品质量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快速查办在现做现卖面包、糕点、卤菜、炒货中非法添加违法行为;快速查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现做现卖面包、糕点、卤菜、炒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在食品经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及违法印制他人知名食品包装、他人食品商标标识等案件。通过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农村食品市场的大要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掀起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的高潮,营造良好的节日消费环境。市局要求各基层单位每月办理此类案件不少于1起,并纳入年终考核范围。每月4日前报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统计表》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并报消保分局。

(三)强化分类监管力度。各单位要针对农村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食品(杂)店等农村食品市场主要经营业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经营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严格监督农村食品商场、超市等经营者加强自律管理,确保入市食品安全。切实加强对农村商场、超市等经营的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等食品种类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无“QS”标识、包装上有无标签等。二是要在严格监督食品批发企业履行好查验义务和进货查验记录义务的同时,严格监督其记好销货台账记录,并向食品进货单位提供与食品零售单位的进货凭证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的销货凭证。三是严格监督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主办者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严格监督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依法履行进货查验或进货查验记录义务。四是严格监管农村食品(杂)店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对购入的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确保食品来源合法。

四、明确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决定成立以局长马方鹏同志为组长,副局长同志为副组长,市局办公室、监察室、消保分局、公平交易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消保分局,分局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单位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按职责分工明确食品市场监管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9篇:食品市场范文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