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美术教育的培训精选(九篇)

美术教育的培训

第1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一、美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特点

1.改造课程内容,加强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根据范德比尔大学“锚式模块化质询教学架构,即教学为模块化的”理论,美国不断改造教师教育技术的课程内容。以文本、音视频片断等作为课程资源最小粒度,由这些资源组成教学模块,再由模块组织成为更大的单元,最后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将这些单元配置为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块要求能够很容易地适应个人的需要,有利于创建新资源和挑战,能够让学生从回应挑战的做法中学习。课程的设计体现了人的认知规律,考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重点学习在教学中急需的应用技术,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基础知识、课件制作技能和技巧、网络相关知识等。同时,还安排了一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容,如计算机硬件知识、多媒体应用理论、数据结构理论和有关计算机编辑语言等。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实习学校进行。由教育技术教员和学科教学法教员共同设计职前教师的实习要求。参与实习的学生主要是三年级新生,进入实习学校以后,首先由教育技术学教师和学科教学法教师一起开发示范课,示范在教室里如何有效地使用技术,学完一课之后,职前教师要议论示范课的教学效果,讨论在真实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果要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上这堂课,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动。职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学两次示范课,自己开发一个教学活动,整合技术和学科内容,并在实习学校对他们的学生使用。真实课堂完成之后,要做课后总结,说明在此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下次教学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课堂上所使用技术的有效性等。学期结束前,职前教师还要与带教教师一起反思、总结他们所设计的课,接受改进教学的反馈和建议,获得可用于未来的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资源和新想法。

2.发挥合作学习作用,创设“活”性课堂

PT3指出,教师要学会使用技术,不仅要对技术感兴趣,去接近它,去发现和实验技术所能运用的不同方式,还要有足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把它有效地整合到课堂中去。要想在教室里充分使用技术,必须与他人合作,创新需要见多识广,需要与他人交流经验。在匹兹堡大学,他们建立了学习者的合作社区,利用多活动、多讨论、多记录、多练习、多交流、多案例等多种方式代替枯燥的理论陈述,积极创建职前教师学习技术的浸入式环境,搭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运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法,把学习设置到丰富的、有意义的任务之中,通过制作小课件、网页、报纸版面、成绩汇总等,给学生提供深层次体会和感悟的机会。学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互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扫过去的沉闷课堂,让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对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常常使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激发思想火花,并在这些火花中寻找问题答案。据统计,一般内容讨论和交流的用时约为17%,个别内容的讨论和交流用时则高达80%。座次安排上,常常采用活动型、对话型、马蹄型等形式,创设民主、和谐、创造性的教学情景,建立起平等对话、坦诚交流、相互观摩、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过程性评价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注重对教学过程所有环节和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查,尤其凸显对学习过程、整体能力的评价。教学伊始,教师就向学生明确指出,一切活动和任务都是围绕着将来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展开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学日历的安排、单元计划(教案)的制定、框架问题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媒体的使用、课件的制作、计划时间表的实施和讨论活动等,要求所有学员都要完成。学习结束时,通过对技术技能、计算机态度、个人兴趣偏好调查的记录,以及培训研讨活动评价、参与教师反思日志等对学员作出评判。为提高学生自我反思性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培训日志”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将来进行教学自我反思的原始记录。学生反映,这是考查他们能力的评价,是写实性、运用性的评价,每个人的成果都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应用。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跟踪教学改革投入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需要硬件的支持和相应软件的配备,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国家确定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以联邦财政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实施美国教育行动计划,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巨资,为实现“十二岁孩子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以及“到2000年使网络联接所有的教师和图书馆”这些目标,国会连续五年内提供了2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联邦通讯委员会也准予学校和图书馆的联网与通讯享受降价幅度为20%~90%的优惠服务。政府在不断加大投资、实施政策倾斜、在经费和投资力度上采取优先保证的同时,还充分调动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援助基金、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社会融资数额。每年除地方学区在新技术方面投入40亿美元外,联邦通讯部门在帮助图书馆联网方面的投入每年达22.5亿美元,MCI、IBM等公司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建设中的投资也达6.5亿美元,IBM还向十个学区的教育机构免费提供硬软件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已经有超过98%的学校和77%的教室连上了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和搜集相关资料。这些投资和建设,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二、美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养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PT3项目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养提供了以下启示。

1.熟悉技术应用领域,实施“教做学”合一

教育技术的培养不仅是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信息技术恰当地应用于教学。无庸讳言,目前有相当数量教师教育机构的授课教师对中小学教育认识不足,不了解基础教育各科教学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或者过于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或者花大量时间练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很少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进行练习,所学内容并不能用之于未来的教学实践。学习美国PT3经验,可以根据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内容,通过专题训练、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自我设计、头脑风暴等形式,创设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社区,运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等方式,使学生解放大脑去思考,解放双手去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要点、关键技能,进行画龙点睛的指导、示范,做到“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做学合一”。

2.构建合作型研讨小组,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仍以教师主导型的学生模仿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研讨比较缺乏。学生个体设计项目多为个体智慧的反映,其他同学的智慧较难融入。学习美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养的成功经验,可以建立合作型研讨小组,通过学生的互相激发,共同提高教育技术的教学质量。诚如彼得•圣吉所描述的那样:“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合作型研讨小组的组建方式可以是学生自愿组合,也可以是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合作型研讨小组开展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规范的,也可以是“沙龙式”的。其基本的学习方式除“头脑风暴法”以外,还包括分享式讨论与批判式对话等。分享式讨论是指学习组成员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和共享,以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批判式对话是指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或焦点问题,从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充分摩擦达到高一层次的共识。

3.改革考核方式,规范考试制度

教师信息技术的考核要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要以技能考核和应用考核为主。纵观目前教师培养机构对教师教育技能的考核,大多还是以传统的纸质试卷命题的方式进行,且仍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当然,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并非不重要,但对于教育技术这一技能型的课程,技能操作和创新设计应成为考核的主体构成。在考核方式上,应以人机对话为平台,采用“作品式”、“论文式”、“项目或任务式”等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运用教育技术创设丰富教学资源的综合素质,取消“死记硬背式”的考核方式。同时,整合行业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组织面向就业市场、以专业技术水平测试为重点的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建立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库及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网络,使教师教育技术考试体系科学化、规范化。

4.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

第2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美术教师培训属于职后教育,目前存在着一个误区:将培养美术教师专业艺术创作能力等同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教师的心理结构完善、人生态度变化和人格全面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美术教师培训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在培训目标方面,应基于审美教育的目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人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完善的心理结构、健康的人生态度、丰富的个性魅力,有着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积极的理想追求等品格。美术教师培训应该基于审美教育的目的进行,使受训老师提升个人魅力,追求积极的理想品格;在知识提升方面,培养美术教师的敏锐观察能力、美术学科的本体性美育知识、国画、油画、水彩等专业知识、普通话训练、汉字书写能力、文学作品阅读等素养。比如安排师德模范专题讲座,以师德模范的职业态度熏陶受训教师的品格;安排中西方美育历史专题讲座,了解美术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历程等。

在培训方式上,应借鉴审美教育“寓教于乐”的特点。“寓教于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身心都处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中,使受教育者学习的速率大幅度提高。好的培训方式能催化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教师培训方法的灵活运用和选择是提高教师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比如在教师技能培训课上,可以采用游戏训练、实践、案例的方法;以提升态度和行为为主的培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的培训方法。

第3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65-001

随着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喀什地区被国家确立为新疆首个经济特区后,其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一、要加大继续教育扶持力度

调研发现,近五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此,喀什地区各级政府要着力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继续教育适当的倾斜照顾,可利用援疆支教的重要契机,可让内地美术教师按每年顶岗喀什地区每乡每校1位美术教师,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该地区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继续教育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在政府重点投入美术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从教育费附加中提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不断解决喀什地区继续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难题。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活动

大量的事实说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仅要抓好集中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美术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案评比和各类画展、征文研讨等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并通过对比学习借鉴,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促进美术专业素质提高。调研中发现,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比较少,失去了拓展视野发现差距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导致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展览,以此来增强教师岗位成才的信心,还可以通过比赛来找出差距,以此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进步的动力,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积极为美术教师创造条件,搭好展示的舞台,比如,可以开展“如何拓宽美术视野”、“如何增强美术研究能力”、“如何提高美术素养”等优质课竞赛,还可以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既可以展现中学美术教师的成果与风采,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促进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灵活带动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常态化落实。

第4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在5天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美术教学基础技能,也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美术教学教法研究”等理论知识,更有贴近美术教师上课实践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实践与案例分析”。作为这次培训的承办单位,进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这次培训可以看出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在这次培训开设了创意素描,归纳色彩等课程,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素描课、色彩课的严谨写实的拘束,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和高考班的专业美术培训,我们广大基层美术教师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上,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三: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第5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成人;职业培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58-03

一、西方世界培训模式的演变

(一)西欧的“师徒制”培训

西方教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美国也不例外。古希腊时代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希腊三哲”久负盛名。“希腊三哲”之首的“苏格拉底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这里的公众教育可以理解为我们现代意义广泛的成人教育或成人培训。而他本人在从事教育培训之前,也曾是位跟随从事手工业雕刻的父亲学习雕刻的学徒。后来,他凭借自学拥有了很好的学问,此后还免费从事教育事业,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问答法,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苏格拉底自身的求学经历就体现了成人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体现在他身上的“学徒制”和“问答法”可以归为早期的培训方法。“自学法”是苏格拉底的成人学习法。而苏格拉底“问答法”培训的目的在于激发成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培训的场地要求也十分简单,随处都可以进行;在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收费意识的情况下,培训是完全免费的,唯一需要支付的是受训者的时间,因为培训者苏格拉底随时都欢迎别人与他探讨问题。这种看似随意的培训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成效。苏格拉底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了柏拉图,并间接地教育了亚里士多德。可以说,西方最早的职业培训应该是教师培训,因为自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之后,也培养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更把其导师的思想贯穿于实践当中,教育了亚历山大,成就了现实社会中的第一个“哲学王”。

(二)早期资产阶级的职业学校培训

从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和城市的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城市的主要活动。手工业者与商人构成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的前身广泛活动在城市中。他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经济及政治需要,逐渐向当时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世俗学校发起挑战。当时由市民阶层兴办的学校被称为“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这类学校种类较多,规模不一。在当时,手工业行会兴办的学校称之为“行会学校”;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之为“基尔特学校”;从教育内容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从培养目标看,城市学校作为初等学校,“它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可以说,这是最早成规模的职业学校教育培训。

(三)工业资产阶级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美国特殊的历史决定了它和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美国经济的发展,却是逐步摆脱欧洲经济的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缔造了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实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毅然成就了美国的工业发展。18世纪末期,美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结束于19世纪中期的“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西欧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逐步为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教育”所取代,但此时的职业教育并未形成制度,职业教育类似“职工培训”。1862年,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莫雷尔法》(The Morrill Act)颁布后,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才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职业院校而存在。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为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从法律上进一步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Thomas)与美国教育学、社会学家福斯特(Philip J.Forster)在国际职教理论界分别成为“主流派”和“反主流派”的代表。“主流派”倡导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反主流派”则支持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但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当时的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主流派”的观点。但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1991年,世界银行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全新的职业发展战略。该文件指出:“政府应加强初等和中等教育,鼓励发展由企业和雇主承办的职业教育。”随后,世界银行将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基础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趋势,即由学校职业教育向企业职业教育转化。虽然当代美国政府仍因诸多原因在劳动者培训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但美国的企业大学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潮流,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的现代企业里,企业大学的发展已经由“企业内部培训”(如GE克劳顿学院)为主转变到“内外兼顾”(如摩托罗拉大学)的整个价值链培训,有些如惠普商学院等企业大学,立足于为美国整个社会提供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美国当代企业大学发展注入的新元素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发展则成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在当代最能表现企业专业培训实力的是企业大学。当代美国企业大学个性鲜明,特点突出。

在美国,著名的企业大学主要有:1956年成立的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GE克劳顿学院、麦当劳大学;爱立信学院、摩托罗拉大学和惠普商学院等。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预测,在今后50年里,企业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介入教育和职业培训。数以百计的公司将具有授予学位之权,最常见的是高技术、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学位。企业在该方面的最新设备和研究超过了多数高校的水平,处于该项目的领先地位。二战前,美国只有3所企业学院可以授予学位,现在已经增加了21所,授予博士学位的达到了4所。但企业学院的学位标准并没有因为由企业颁发而质量下降,其学位标准也必须通过教育机构的鉴定。

当代企业介入职业培训早已屡见不鲜。企业大学从最早的专业技术培训到提升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入手,不断拓宽培训领域。但企业介入教育,却为培训带来了新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者存在根本的不同。职业培训立足于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切以企业的利益为准绳;培训实效性要求高,一般以短期培训为多;但教育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实效性差,一般是长期的培养过程。1999年,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论题是“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该会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要朝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而世界银行在1991年的大会上又逐渐要求企业承担培训,政府不断减少培训中的投入,这就对企业培训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大学根据学员自身情况设计培训课程或企业大学对职员进行梯度培训都是很好的借鉴。以美国兰德公司为例,他们在该问题的解决方面近乎完美。

三、美国优秀企业大学中的教育培训案例分析

(一)兰德公司发展历史简介

美国兰德公司成立于1948年,是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智囊机构。它是一个非营利性公司,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美国的科学、教育、公共福利事业及国家安全事务。1970年成立的帕迪兰德研究院,曾分别于1987年和2004年更换学院名称,现在的学院全称为弗雷德里克·帕迪兰德研究院。这所私立的研究院专门培养政策分析、研究方面的人才。从建立以来,兰德研究生院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90%的学生来自国外。目前,该院拥有53名教授和90名学生。兰德公司的博士学位水平可以和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相同学科的博士水平相提并论,特别是兰德培养的哲学博士,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兰德学生通过工作培训而成为兰德公司的各个学科间的研究小组成员,他们以此来获取实践经验和赚取奖学金。最初,兰德学生是作为学徒和为今后进人角色增加责任感和独立性而进行培训的。兰德学生能够申请从事基于民众的当前项目研究,包括私人的和非营利性部门。兰德的研究领域包括儿童和家庭、教育和艺术、能源和环境、健康和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和运输、国际事务、法律和商业、国家安全、人口和年龄、公众安全、科学和技术,以及恐怖主义和国家安全。

(二)兰德公司的教育培训模式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院培训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半开放式的实践学习模式。半开放是指企业既对本公司研究员进行培训,又向美国其他高校学生开放一定的短期培训和科研名额;实践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行政、产业部门锻炼、国内外留学和了解政府决策过程;学习是指研究人员的理论拓展。兰德要求研究人员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学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提倡每人学习专业以外的新兴学科知识,自然科学家必须学习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各类专业人员都要学点哲学。这样的学习能够满足公司对研究人员的知识的需要,但这种要求并非自我发展模式,而是基于外在强大压力下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兰德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政府、私有部门、学术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高级管理职位。2007年,兰德研究生院的毕业生有32%进入研究所,18%担任大学教员;进入非军事类政府机构的有13%,非政府组织的4%,军事类政府机构的4%;进入私营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分别占27%和2%。这表明,兰德研究生院不仅为兰德公司培养人才,更为美国政府和其他部门培养人才。他们这种超越单个公司利益的培训指导理念是非常难得并值得学习的。

兰德公司的企业大学特色十分明显,而其非营利性机构的性质,又使其企业大学与其他公司的企业大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它毕竟代表了企业大学发展的较高水平,其高等教育师资和培养方式甚至超越了美国的一些高校水平,这对学校高等教育和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它的非营利性的培训理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企业办大学的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有别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只能采取联合办学或委托公共教育机构来培训员工。

四、关于美国当今职业培训模式的总结

第6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继教;培训;教师;美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02-02

“十一五”继教周期已经结束,“十二五”继教已经进入了中期,回顾继教培训的几年,在美术学科课程的建设上,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实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发展了若干年,时间可谓不短,但它仍然犹如一幅既清晰又朦胧的影像,让人琢磨不透,提高继教培训效益、探寻培训成功秘诀并非易事,因为影响其最终结果(或好或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方针政策、培训制度、培训环境、工学矛盾、学员实情、培训者素质等等,其中诸多因素非人力(培训者)可为,下面笔者以一名普通的教师培训工作者在从事了几年的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的观点和思考。

一、理解方针政策,发挥导向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模式的形成,产生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的继教周期都提出了鲜明的主题,如:“八五、九五”的学历补偿教育;“十五”的能力提高教育;“十一五”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了保证本轮的继教培训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落实各项政策。“当前,教师培训要以基础教育改革为核心内容;要高度重视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适应与提高问题,切切实实地帮助教师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者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重点开发适应中小学教师迫切的架设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1]基于上述的观点,结合目前我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现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重点应该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美术教学领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培训者,首先要审时度势,理解政策,吃透政策,把握好继教工作的大方向,成为上级部门和决策部门的好帮手,引领全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前行。

二、做好前期调研,课程开发多样

做前期调研是培训工作的首要条件,而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是高效益培训的根本保证。在进入“十二五”继教之前,为了了解朝阳区美术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和个人需求,笔者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表,统计“美术教师情况调查表”,我区小学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如下:美术教师共有306名,分布在168所学校,其中表格信息栏中设置了“所学专业”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具有美术学科背景的教师1/3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相对较高);普通中等师范毕业1/3左右(教学能力尚可,系统的专业理论技法需要提高);由其他学科转行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将近1/3(二者皆弱),虽然通过自考或进修或接受学历教育提高了学历层次,却没有改变根本问题。在需求调查表中,设置了“希望今后继续教育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信息素养等)上能得到哪些帮助?”通过反馈信息和学期教学情况反馈表中的“培训建议”的填写情况综合分析,教师依据个人的发展现状产生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信息素养,具体为制作课件,掌握绘画软件,处理教学媒体、参观美展、绘画、纸工、泥工、工艺、美术创作、参观学习等。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发展不均衡、需求多样化。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需求不同,同一发展水平教师关注点不同。处于发展高级阶段的教师(区级或市级骨干教师)更关注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人生价值的体现,追求个人理想(教育理论有所突破或创新、美术创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处于发展初、中级阶段的教师(新教师或教龄不长的教师)更关注于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继教课程的开发应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笔者开发了《走进新课程系列讲座》、《绘画实践》、《西方美术欣赏》、《参观画展》、《电脑美术》、《软陶艺术》、《编织艺术》、《扎染艺术》、《风景写生》和《教学基本能力培训》等多门课程以满足教师们的各种需求。这些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完善了知识能力结构,进一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方案翔实,保证落实实处

确定课程开发方向之后,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课程的轮廓应逐渐显现,由于一个继教周期为五年,少则在几个班实施,多则在数十个班实施,因此,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培训者对课程形成的各个环节千锤百炼、精耕细作,如:开发背景、实施方案等等。最后需要通过课程论证,方可在继教课堂实施。当然,由于继教课程的多次的课堂实施,也给培训者提供了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时空,为打造精品课程提供了可能。

课程与培训者犹如剧本与演员的关系,一旦课程定型后,就需要培训者在继教课堂上的精彩演绎和再创造,使培训效益最大化。其中培训者既要遵循班级授课的一般规律,如激发学员学习动机、把握课堂节奏、关注互动形式、讲究语言艺术等等,也要考虑到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如取向多元、注重经验等等。

四、兼顾多方需求,鼓励个性发展

一般来说,培训者在对学员进行培训前都要考虑到主管部门的导向、岗位要求和个人需求,在教育改革初期或新的教育政策出台之时,由于老师们都抱着新奇的态度和工作上的迷茫,因此,他们的诉求是比较一致的,如新课程实施之初就属于这种情况。多数情况下,三者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在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信息技术等发展不均衡的学员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为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挑战,也是继教培训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鲜有妥善之举。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可能有较为可行之策,即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培训当中安排有利于个人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如油画国画技法课程、版画教学、纸泥造型艺术、电脑美术、信息技术应用等等,满足了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给美术教师提供一个升华自我的表现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当教师在某一领域有所发展甚至突破之后,反过来为我们的培训工作服务,把个人的成功经验(学习成果和教学经验)带到继教课堂,与学员们分享。例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康乐园小学的洪老师跟我学习油画风景,经指导后,技法和境界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他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色彩教学上颇有心得,后来还与学生举办了师生画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本区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经我介绍向教育学院的知名版画教育家学习版画创作技法,掌握了各种版画制作方法后,被请进我们的继教课堂,帮助美术教师解决教材中关于版画系列教学的各种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五、管理松紧适度,促进成绩提高

管理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继教课堂的培训效果的优劣。众所周知,成人教育的管理考勤工作是比较棘手的,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首先表现在工学矛盾上。小学美术教师的工作量过于繁重,周课时基本上维持在18~22课时,即使课时有所减少,也会承担诸如辅导员、校医、财务等其他工作。其次是交通便捷性差。朝阳区面积大,东西南北跨度大,给学员的出行带来不便,对部分学员来说,难以按时出勤。当然,不能排除主观因素,个体需求不一,个人喜好不一,发展方向不一,期望值过高等等,作为成年人,家学矛盾也是存在的。培训者对以上各种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洞察各种缺勤现象,努力做到既要保证课堂正常的出勤率,又要兼顾学员的实际困难。

六、加强自身修养,形成磁铁效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拥有一桶水”等经典名句都是要求教师发挥其表率作用。“一专多能”是对培训者胜任本职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培训工作与教研工作都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的,工作领域有重叠和交叉之处,但工作重心是有所区别的,教研工作更多关注“教”法,给老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或工具,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培训工作则更多关注“道”法,修行悟道,提高教师素养和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从有法到无法,形成己法。换言之,培训者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美术学科的培训者,对艺术应有更高的追求,既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培训工作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学员和引领学员持续发展,在我们身边聚集一批主动要求自我发展的学员,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影响力。在我的各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在传授技法的时候,都要渗透美学普遍的价值规律,把握“技”和“艺”的内在关系,技是艺的基础,艺是技的灵魂。

以上是本人从事美术教师培训工作以来的粗浅之见,培训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训成效如何,如何提高培训效益还需要每一名从事培训工作的有识之士再接再厉,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方可打开芝麻之门,发现智慧的宝库。

第7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针对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因而,要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突出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主要渠道。其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一、缺少师范性的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师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学时量的80%以上;而教学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仅占总课量的5%左右。教育实习一般为4周~8周,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法轻理论,重专业(美术)轻职业(教师),缺少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很难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技能的培训,缺少画理分析,更缺少学生评价环节。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也多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时就很难适应。三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两字训练、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课件制作等。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如何突出师范性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调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势在必行。一是减少部分绘画技法课的开设时间,转变教学观念与要求。如删减素描课教学的部分内容,改变纯光影素描的训练要求,以线和结构素描训练为主。二是增加部分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综合类的课程。如增开“儿童画欣赏与创作”、“手工制作”、“色彩创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等课程。三是在选修课中,增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等。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只是单纯地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没能把画理、欣赏评述、美术教学方法等和技法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也是只注重美术技法上的训练,不知学习为何而用,缺少师范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在课堂:一是在技法课教学中增加绘画常识内容。如构图、透视、解剖、色彩常识等。二是增加优秀作品赏析。优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优秀学生作品,目的是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三是增加学生的评述环节。评述对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学生习作;评述形式以学生自评、他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评价内容可以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或认识,可以是对作品构图、色彩、透视、创意等某一方面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这样,一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变机械、被动学习为理解性、主动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是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对评述对象要想评述好,学生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同时,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为学生将来适应教师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教育实践,丰富实践内涵

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先教育见习,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的美术教育实习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一次性实习,时间一般为4至8周。这种“晴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说,很难起到培养教育实际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简短的基础教育考察。我们应参考和借鉴其它国家教育实习的有益经验,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改革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实习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渐进式的教育实践方式,统筹安排教育实践。同时,丰富教育实践内涵。高师教育实践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从而改革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状。使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阶段式目的实习等有机结合,各种实习相互交融,并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以及学生特点,开发有本校特色的实习形式。

4.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板书、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两字一话”等传统教学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让很多人感叹“今不如昔”。如多数青年教师板书较差,部分青年教师乡音较重,说不好普通话,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高师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应有序安排,精心组织,辅导训练,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赛,加强基本功训练。此外,更要加强现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信息收集与处理、多媒体应用、课件制作、课程开发等。使得我们培养的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下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在局部把握审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高师美教教育专业只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号.1989.

[2]刘丹.浅析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第8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成长

左权县地处太行山中段,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都落后于城区教师,这一现状已成为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上述弊端,全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山区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1.从基础入手,提高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自2001年以来,全县集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初级和高级培训工作,先后组织培训四十二期,培训教师2014名,经考核全部合格,并取得了全市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初高级培训合格证书。随后组织开展了农村学校教师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 56所农村中小学452名教师参加,全体学员通过考核,顺利结业。通过三项培训教师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学起,到打字、PPT制作、博客的建立等等,对信息技术已初步入门,已建有自己的文件夹,建有自己的Blog,会从网上搜集信息、学习。

2.“菜单式”培训,实现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提高

为了实现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提高,电教馆采取走下去,深入学校的“菜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就是电教馆根据本区域内的实际,依据每次培训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学校提出的要求,制订出可行性地信息技术培训提纲,然后下发到各校,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点选其中的内容,告知电教馆,电教馆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学校对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改过去由电教馆安排培训课程,教师被动学习的状况,把参加培训的自主选择权交给了教师,培训什么课程由教师自己做主,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从而做到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培训,力求起到为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作用。根据全县教师实际要求,电教馆科学设置培训菜单,列出如U盘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压缩软件Winrar应用、下载软件迅雷应用、电子邮件申请及使用等30项培训菜单。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山区学校音美师资

在农村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美教师,多是由别的学科的教师代课,严重地制约了音美教育的发展,为此,电教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主动承担起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中小学音美教育师资的任务。电教馆聘请进修校、左权中学、左权二中、示范小学10名音美教师,组成多媒体教学培训团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训音美教师。

(1)利用QQ群,实施远程培训

现在,全县72名音美教师全部加入了左权县音美教师QQ群。左权县音美教师QQ群是电教馆为培养中小学音美教育师资的任务于2008年11月份建立的。同时,还开通了飞信短信服务平台,方便与音美教师之间的联系。QQ群主要成员为培训团队教师和农村中小学音美教师。通过QQ群,为广大音美教师提供培训教师授课网络视频,上传的课程有教法、公共理论课、乐理、舞蹈、素描、国画、简笔画、手工等,已上传视频达146G之多。各位教师通过QQ群进行远程学习相应的课程,他们还可通过QQ群向培训教师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教师给予及时的解决。

(2)建立音美教师博客群,开展音美网络教研

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音美教师博客群。音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学习资料等进行上传;也可以下载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还能通过自己的博客写教育教学随笔、论文,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这样教师可以互相找出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发扬优点,让音美教研之路越走越宽,使音美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班主任管理水平

(1)观看光盘,学习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

农村各中小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观看了魏书生等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光盘。学校要求班主任认真观看并做详细记录。通过学习,班主任纷纷表示今后要把这些观点和理念逐步运用于以后的班级管理中,使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

(2)网络交流,学习城区班主任的先进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晋中教育网网络教研平台中集体备课项目中的网络互动交流功能,由农村班主任发起交流活动,城区班主任申请加入,构建起交流平台,网络交流结对达200多。通过网络交流,农村班主任从班主任专业素质、爱心奉献、家长工作、班会设计、个别学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为其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借鉴。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包班教学效率

第9篇:美术教育的培训范文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 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体育教师的参与。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与教育理论等程度的高低。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而专业化发展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校本化培训作为一种经济、实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正逐渐被重视和推广,但在培训的内容上学校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纵观体育教师师资培训及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笔者试图从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的比较中找到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美体育教师专业化差异比较

1.教师专业化理念认识差异

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Templin认为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要过五步阶梯:初学者、能力者、能干者、熟练者、专家。要储备经验、知识、技术,并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不断寻求突破。要成为能干者,你必须为意外做准备,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因素,依据长远目标来引导解决策略。要成为能力者,你必须有功能性的技能,对情景有更多的应对能力,更少地被规则束缚,开始看到情景间的相似之处,有策略地思考。要成为熟练者,你必须感觉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高度发展的感知技能;专家是用不满足知识的寻求者,优美自动的完成动作者。

西南师大教育学院兰英博士认为:广义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过程。但在狭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教师专业化”则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更具社会学意义。国内学者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又称扩展性知识,指本学科以外的广博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获得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差异

在美国教师的专业化运动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在其20世纪80年代。1823年,霍尔在美国的佛蒙特州建立了美国的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开启了美国教师教育之先河,这也是美国教师的专业化开端。福勒和布朗(Fuller & Brown 1975)指出:一个教师的成熟发展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学科知识的巩固和自我提升阶段、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阶段、关注学科发展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成熟的专业工作应具备六个特征: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

通过中美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即使在教师职业已经被确认为专业性职业的今日,仍然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教师是半专业性职业或者亚专业性职业。究其原因,一些体育教师自身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自身能力局限等影响,很难用发展观点去分析与校准社会规范与自我角色坐标,从而导致在多层角色冲突过程中由于思维混乱使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3.教师专业标准与要求差异

NCATE是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简称,主要由33个全国专业教育组织和公共组织构成。NCATE的教师专业总标准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所有教师提出最基本的专业要求,是学生成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准则。不同级别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其标准释义经过专家论证、实践,最终NCATE协会得出了针对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教师专业标准。美国教育对中小学的教师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例如,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还要具备教师证书。要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所在州进行的教师证书考试,而在美国不同州教师证书考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国体育教师,通常情况下要具备五个方面素质:高尚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能力、广博知识、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体魄。

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体育师资培训非常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特别是对职前相关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考评要求。不仅如此,美国对于教师的职后进修的培训也非常重视。在美国随其教师职级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严格化执行,教育素质与学术水平成为教师进修提升的重要目标。在培训的形式上,进修的教师、教研的人员、行政的人员之间是共同商量相关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的程序。这样极大地提升了被培养教师的自主空间与自,也极大地提高了参训积极性。可以说,美国的职前、职后教育举措令美国教师由合格化迅速地提升为优异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而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培训模式,但培养的师资水平上总体呈现为层次低、水平差。承担主要培养体育教师任务的综合大学或高等师范大学在数量上太少且办学的重心偏低。相对于国外的统一培训培养格局,我国在这一点上尚未形成,且开放型培养、培训模式也还没有形成。

二、中美差异对我国体育教师校本培训内容设计的启示

1.校本培训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校本培训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体育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和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方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内容的学习。培训方式由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年级制开展培训,以点带面,严格把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记笔记、写教学心得、写读新课程标准摘记来进行效果评价。

2.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及内容之一

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和监控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了解学生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教学测量和评价能力。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极好手段。如何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研讨,审视和评价自己所做出的教育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教学反思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加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学校在体育教案中设计了课后反思栏,要求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每一次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比如体育教学周活动中,学校把每一位教师的课都录制下来,再让上课的体育教师观看录像,针对出现的问题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再请体育组的老师共同研讨。大家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平等对话,为参与者的困惑及困难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及策略。体育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教师反思:本阶段教学中你的学生有哪些进步?你最满意的是哪节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最遗憾的是哪节课?原因是什么?你听了谁的课?建议是什么?你读了什么理论书?体会最深的观点是什么?体育教师通过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反思,教学经验将会日趋丰富,从而轻松地进入体育教科研领域。

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将给体育的教与学带来一场革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因此每学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借鉴,共同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规律,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与体育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同时也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体育教研组要建设好体育教学专题网站、体育教学资源库;带动体育教师建设个人教学博客,设计好一个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每人制作一个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资源共享的一个载体,可以减少体育教师们的重复劳动,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在具体建库工作中以分工建库来完善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建库可以采用简单的FTP建库或复杂的ASP建站,建库不是一个短期的设想,需要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需要全组体育教师们的互相协作,时间长了以后这个资源库将给体育教师带来取之不尽的宝藏。在建设的同时体育教师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中美体育教师在专业化上存在理念、标准、要求以及过程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虽然,美国体育改革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其他国家不能照搬,必须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借鉴。中国的国情更是如此,针对我国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途径与策略,而校本培训就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通过一定的途径与策略使我们的体育教师认识校本培训、关注校本培训、参与校本培训,通过把握教学反思与现代教育手段,短时间内提高。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以校为单位的教师培训,促进专业成长,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尹志华,邓三英,汪晓赞,季浏.美国NCATE不同级别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 陈亮,高建京.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激励机制管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3] 高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王阳.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1.

[5] 周娣丽.教师校本学习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6] 赵永生.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与管理,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