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儿童保健知识课件精选(九篇)

儿童保健知识课件

第1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一、“幼儿园喂药”事件反映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在我国,许多人习惯将抗生素称作“消炎药”,认为其是万能药,可包治百病。许多人在自己患感冒的时候常会选择“吃吃感冒药、打打点滴”的治疗方式,也就是说,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身处“消炎药万能”的社会环境,尽管我国对幼儿园一直有严格要求,明确规定“教师不能自行给幼儿喂药,如果家长委托幼儿园教师代喂药的,所服药品必须是家长亲自送来,并登记在册的”,但为了预防幼儿生病,避免退还保育费,部分幼儿园选择无视相关规定,擅自喂幼儿服用“病毒灵”,因为“病毒灵吃了就灵”。

殊不知,抗生素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更严重的是,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最终严重危害身体健康。〔1〕“幼儿园喂药”事件的发生,深层次反映出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

幼儿身体发育尚不成熟,非常需要科学保教的支持。幼儿园科学保教一定是建立在系统的保健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若缺乏专业素养,仅靠自身经验,是很难做到科学保教的,很可能会受一些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可以说,保健专业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部分幼师院校生源质量较低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待遇偏低等原因,幼师院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很多幼师院校很难招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学生。〔2〕生源质量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复杂知识。

2.学前卫生学专业难度降低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学前卫生学、幼儿卫生学教材纷纷出版,可这些教材大多只关注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之类的内容,对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儿科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其他一些能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卫生学知识的内容或语焉不详,或付之阙如。可以说,现行的大多数学前卫生学教材内容只停留在对学前儿童卫生状况的现象描述层面,忽视对现象背后的卫生学原理的分析与阐释,学前卫生学的专业难度大幅度降低。此外,尽管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学前卫生学课程,但就教学目标而言,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形式化严重,课程功能失位,并不强调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就“幼儿园喂药”事件而言,如果教师没有在职前学习学前卫生学课程时了解到病毒灵等病毒类药物的抗药性原理,那就很难了解擅自服用的严重危害了。

3.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既没有实验课程体系,也没有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大多数幼师院校重视的是画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琴房、书法教室等的建设。近些年来,一些幼师院校还建立了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玩具室、儿童观察室等,但普遍缺少系统的、有关儿童保健和生理健康方面的实验室。可以说,学前教育保育、保健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卫生学教学偏向教师教授为主,课程大多只涉及儿童保健和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很少有通过学前卫生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教学安排。

4.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尚未充分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在湖北和浙江两省试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后,虽然试点省份不断增多,但尚未在全国全面铺开。因此,尽管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知识”维度“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方面对教师科学育儿提出了具体要求,〔3〕但由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要求尚未充分落到实处。

因为在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中一直存在忽视保健专业素养的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保健专业素养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因为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加之被并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又受利益驱动,“幼儿园喂药”事件不幸出现了。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亟需提高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能力

1.增强教师保健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底线,幼儿保育、保健知识与能力理应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此也是有明确规定的。〔4〕幼儿园教职工,包括幼儿园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还应该能对“为什么”作出专业解释,从而以自身的专业性影响幼儿家庭,进而影响全社会,促使公众形成健康保健观,建立幼儿健康成长的保护网。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涵盖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要“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所谓“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包括了解幼儿生理发育规律,掌握与儿科学、卫生免疫学等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及时处理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等。

除了掌握科学保育、保健知识,提高自身保健专业素养外,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自主性,以免被误导。专业工作者对自身的专业工作拥有充分的解释权,外在因素不应对其产生根本性影响。〔5〕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尽管受幼儿园园长管理,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享有对专业保育和教育的自主权,拥有专业自主性。凭借自身的保健专业素养,遇到类似可能会危害幼儿健康的事件,教师应当作出科学、专业的判断,本着对儿童健康负责、尊重儿童权益的态度,予以反对和制止。

2.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与能力

除了端正办园价值取向外,幼儿园还要注意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专业意识引领专业行动。只有强化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幼儿园的保育、保健工作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幼儿服务。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问题,〔6〕教师常常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年轻教师,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保育有哪些内容和方法。在教师没有意识和体会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时,幼儿园需要通过理论引领和实践训练来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7〕首先,幼儿园应重视对保育、保健工作的研究,把保育、保健工作纳入常规教研活动,以促使教师体会到保育工作也是有价值的。其次,制定本园、本班日常保育、保健工作规范,将保育、保健工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计划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师保育、保健专业意识,促使保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强化教师的保育、保健专业意识外,幼儿园还应当重视教师专业保育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以及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教师掌握保育、保健知识,切实提高保育、保健技能。

3.幼师院校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师院校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提高生源质量、改革目前学前卫生学课程与教学、增加保健实训等途径,加强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广,幼师院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保育工作涉及幼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生活、游戏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幼儿园保育工作也需要由专业的保育、保健人员来承担。建议幼师院校(或具备条件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增设幼儿保育、保健专业,通过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配备专业师资、出版专业刊物等正规途径,系统培养高质量的保育、保健人才。这应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8〕

4.医科院校加强幼儿园保健医生培养

我国早已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置以及资格和素养有明文规定,即“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可配备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为“医师、护师和保健员”,医师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护师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因为专业医生大多不愿到幼儿园工作,而幼儿园已经配备的许多卫生保健人员并不具备《医师执业证书》。幼儿园专业保健医生缺口很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次的“幼儿园喂药”事件,与幼儿园保健医生不称职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幼儿园服务,健全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使用机制,确保幼儿园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是短期内改善幼儿园保育、保健现状的重要举措。但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医科院校对幼儿园保健医生的培养,以真正提高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进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师保健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引领家长和社会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有责任依靠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强化专业保育、保健意识,提高专业保育、保健能力,从而形成三级保健预防网络,坚决杜绝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幼儿园还有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养育知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可以定期向家长宣传科学保健知识,以避免类似危害幼儿健康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段晓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科学使用抗生素〔J〕. 当代医学,2012,24(18):19-20.

〔2〕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24-26.

〔3〕〔4〕〔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153.

第2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采用我中心自制调查表,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儿童保健的覆盖率、儿童家长满意度、家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表均经权威专家审定合格方可实施。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加强。见表1,表2。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1597例)上升到2012年的99.00%(20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5)。

3讨论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是社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职业、风俗、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健康保健的认识普遍薄弱,并存在错误认知,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儿童生命。为提高社区儿童家长的保健知识、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实施积极、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

预防接种是指在经科学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人群免疫水平分析后,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俗称疫苗),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免疫程序的规定,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我中心近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手足口病仍是6岁以下儿童发生传染病的主要疾病,其次是麻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甲型肝炎等疾病不容忽视。故分析适龄儿童未接受或为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增强儿童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截至2012年底,儿童预防接种覆盖率由2009年的83.98%上升到2012年的98.00%;儿童保健覆盖率由2009年的73.05%上升到2012年的95.03%;儿童家长满意度由2009年的87.05%上升到2012年的99.00%。提示健康教育在社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第3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部分。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如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加强学生对“虚幻”的心理学术语的理解,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可以从幼小机构学习到不同年龄段幼小儿童的教学特点,包括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小儿童教学方法、体格锻炼的方式等等。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儿童交往能力。儿童的气质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童保健教学的内容之一。综上所述,儿童保健内容既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也有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既有躯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也有正常状态和疾病筛查,既是临床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工作内容。

    1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在幼小机构进行的方法

    (1)把幼儿园、小学等设定为教学单位。通过文件或协议的形式,把相应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等定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际意义,取得托幼机构的支持。(2)合理分解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好实践内容的计划。根据专业的要求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明确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分解和学时分配,并完成考核。(3)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医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小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发展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也能看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理论在幼小教学中应用。(4)可以学会简单科研课题的开展。部分简单、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调查,让医学生学会初步的统计知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儿少卫生学科研课题。(5)可以与幼小机构实行教学互助。可以利用医学教学资源,为托幼、小学儿童开展人体认知方面的实物教学,解答儿童对身体方面的疑问,开展幼小机构的第二课堂。

    2在幼小机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与幼儿机构教师充分交流,积极学习。教学开展前,要充分与托幼教师交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取得支持和合作。(2)要指导学生与幼儿交流的方法。要求实习中不穿白大褂,尽量穿有卡通图案的衣服,或者粉红色衣服,得小朋友的认可。与小朋友说话,要注意语气、语速,交流时要下蹲保持与小朋友平视水平。提倡以参与游戏的方式,加快与儿童的亲近感,有利于实习顺利进行。(3)以合理的参与形式,带着儿童保健实践内容为目的,融入幼小教学课堂。这样的实践教学,不能走马观花,要相对长时间与实践对象相处。(4)加强实践学生的考勤与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大多数医学生的兴趣,但仍然可能存在不愿参与的同学。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后,使学生实习内容的针对性强,设计一定量的作业进行检查,加强考勤考核。走出传统课堂,把儿童保健课堂教学改革成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⑩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第4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牙防工作汇报

我区于1997年相继成立了牙病防治中心、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牙病防治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口腔医院。1997年口腔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学生和居民免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同时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牙防新模式,于1998年创建了第三批全国牙防先进县。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儿童健康成长工程,免费为全区6—12岁儿童预防龋齿”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2012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兖发【2012】27号)中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保障体系。

区口腔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给全区适龄儿童提供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投入43万元建立了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于一体的儿童牙病防治中心,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以防促治,以治促防”的工作方针,以儿童口腔健康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和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专门设置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通过宣教、演示、讲解、录像和现代口腔健康知识相结合、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及家长得到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使口腔保健知识进入学校,带入社区,融入到家庭,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使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窝沟封闭质量,新购置了15台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椅和高档的封闭器械和材料,科学设置各职能科室,多次举办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工作资料和宣传资料,发放了《致家长的公开信》和《***市6—12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材料32万余份,并在全市小学相继开展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设置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光盘200套,口腔保健知识答卷33000余份,口腔健康教育处方4万余份,安排流动影像宣传车在学校周边循环播放窝沟封闭光盘,充分调动儿童及其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市口腔医院为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多套应急方案,安置了安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充分考虑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便于儿童就诊,窝沟封闭工作时间延长到晚9:30分,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完全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一举措得到老师和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窝沟封闭工作中,口腔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工作,密切配合,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按时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窝沟封闭工作涉及到17所市直学校和7个乡镇,共82所小学,共计45053人,检查人数33123人,实际封闭人数32751人,共接待学生及家长61573人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1000余次,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系统、正规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建档率达100%,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牙模型为儿童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达95%以上;市口腔医院在全年工作中做到了稳中求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未出现一例纠纷、差错和事故,实现了“0”投诉的目标,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给区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5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问题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而流动儿童就是指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流动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同留守儿童一样,也被列为弱势群体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衡量一个群体适应及良好发展的指标,是研究一个群体不可忽视的问题。流动儿童由于出生于农村,已经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后因父母工作而流入城市,并且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而且由于中国户口制度,他们拥有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再加上要承受一定的社会歧视,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效率,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相关研究也发现,流动儿童不论其年龄或者学校级别,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流行率或得分均比城市儿童高,这说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集中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对流动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及我国城市的积极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 流动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1.1 产生歧视知觉和低自尊问题

歧视知觉是个体由于直觉到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而受到有区别的或不公平的对待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城市儿童相比,家庭背景复杂,生活环境简陋,教育资源少,而且社会权益也还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歧视知觉的产生。歧视知觉明显的儿童往往比较自卑,行为也比较退缩,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受到城市人的歧视,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自尊也产生消极的影响。自尊是对自我的情感体验,是对自己喜欢的程度。理想自我和现在自我的差异可导致低自尊,周围环境的巨大落差也影响自尊水平。相关研究显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自尊显著偏低,而且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1.2 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核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高并不是指没有消极情绪,而是指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流动儿童从农村搬迁到城市,生活学习条件虽然稍有提高,但是他们要面临更多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首先,他们离开了原先的生活圈子,与部分亲戚朋友和老师分离,放弃以前自由的生活习惯,在新的城市中,幼小的他们由于巨大的生活和文化差异,他们很难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再加上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为城市打工者,教育程度较低,知识水平不高,难以保证科学的家庭教育,也难以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更别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北京市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其中,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要稍高于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

1.3 消极情绪问题

流动儿童由于普遍拥有较低自尊和幸福感及歧视知觉的产生,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感和自卑等消极情绪。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本地城市儿童及农村儿童;并表现出分离焦虑、抑郁和广泛焦虑障碍。孤独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良好的判断指标之一,是个体主观认识到其期望达到的和实际达到的社会交往模式存在差距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流动儿童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的城市,要重新建立身边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文化差异,他们毕竟要面临许多适应困难和冲突,有的儿童甚至因此封闭自己,拒绝与他人来往。相关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相比,其孤独感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对北京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甚至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另外,流动儿童在同伴之间的友谊质量和社会交往自我知觉两方面的主观感知也都相对较差,而这两个方面均与孤独感有相互的预测关系。

1.4 偏差行为问题增多

流动儿童由于在农村长大,生活习惯大多较为自由,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与城市儿童形成鲜明的物质条件差异,遂产生自卑心理,主观幸福感降低,抑郁、焦虑和孤独等消极情绪也容易产生。这不仅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导致他们比城市儿童拥有更多的偏差行为问题。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自我报告率达到了20.1%流动儿童的偏差行为主要可以分为攻击和退缩。攻击是指反抗违纪、打架逃学和吸烟酗酒等危险,而退缩主要是指极度内向,拒绝融入新的集体和人际关系,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等。

2 干预策略

2.1 父母与家庭关怀

流动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受教育程度不高,不知道怎么有效地教育和管理孩子,而且他们来到城市后,一般奔波于自己的工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流动儿童由于他们父母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不体面,不能给他们城市儿童拥有的一切,往往会对自己和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自卑感。对此,父母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利用自己少量空余时间,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从了解他们开始,比如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城市和自己的身份,引导孩子学会接触城市,友好地建立周围的同伴关系,让他们体验到幸福和家的温暖,继而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培养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康人格。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虽然流动儿童在城市上学,但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往往不如城市儿童,而且城市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较好,他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往往有一技之长,他们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培养孩子的意识较强,也常常带领孩子去动物园,科技馆,文化馆等地方学习课外文化知识,在这一点上,流动儿童的父母也应切合实际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整日没事干,无聊,看电视的时间,因为没事干和无人管家往往导致他们出现逃课打架,吸烟酗酒等行为。

2.2 教师与学校

除了家庭之外,学校是流动儿童寻求归属感的另一个地方,而且学校也有集中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流动儿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流动儿童,周围的居民也大多是流动而来的农民工,不管对流动儿童进行课本知识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对流动儿童父母进行相关讲座,学校都是一个高效率、高针对性和高集中性的场所。因此,学校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等重要。首先,每个学校都应该配备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及心理咨询老师,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反思,有问题及时咨询相关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灵活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其次,流动儿童父母可以借助于学校这个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从而在家科学地管理孩子。最后,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流动儿童直接进行接触的代表,比起学校,教师的作用更为直接和灵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常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若发现有学生寡言少语,不参加活动,朋友少或者是逃课打架,行为怪癖就要及时找他们谈话,了解原因,必要时要联系家长或是让心理咨询师进行干涉。流动儿童由于在城市中普遍人际关系简单,得到的关爱少于一般正常家庭,因此教师要多多关心,鼓励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实行嘉奖制度,在课下也要多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

2.3 社会相关力量

由于农民工形象差、文化水平不高,社会总是对农民工有很多批评和歧视,这些歧视显性或隐性地出现在电视报纸或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流动儿童对城里人的印象也是不友好,苛责,挑剔等词汇,可见,社会的不公平舆论不仅是对农民工的偏见和误解,也对他们的子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由于户籍的相关政策,流动儿童往往不能享受和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教育资源。因此,社会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民工对于城市建设的宣传,市民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各层群众都能又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为流动儿童建设一个良好的生存背景。其次,教育上实现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和重点,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大成分与受到不公平待遇有关,因此,各地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流动儿童不失学并且和城市儿童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如,鼓励当地条件较好的学校,积极主动地接受流动儿童。最后,对于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学校,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不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费用,还提供各种补助、助学金和奖学金等。

参考文献

[1] 邹泓,屈志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青年研究,2004(1):1-7.

[2]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报告,2010(b).

[3] 张陆,左斌.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34-139.

第6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结语

现在儿童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高度关注,儿童保健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的重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全面培养儿童的健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文针对我区农村地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来进行探讨。

一、 儿童保健工作概述

我国的现代儿童保健工作已由防治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存质量[1]。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

二、 我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存有不足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正在一步步完善儿童保健工作,问题主要是对儿童保健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齐全,管理人员流动大,一些家长对儿童的保健不够重视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儿童保健的工作认识不够。

(一) 保健工作单位重视度不足

由于部分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对保健工作的监管不到位,致使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敷衍了事,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不高。

(二) 一些家长对儿童保健缺乏认识

由于保健单位宣传不够,有些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对儿童保健的意识淡薄,对新生儿访视、儿童体检等工作不重视。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多就是健康的,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有的基本是爷爷、奶奶在家照料孩子观点陈旧,认为孩子孩子能跑能跳就不需要保健。

(三) 基层工作人员对儿童保健不够重视

儿童保健工作虽然有相关的指标和要求,但由于儿童保健工作单位的监管不到位,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要求,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使其不具备儿童保健知识,对儿科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经验不足,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一些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上不认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起不到良好的培养作用。

(四) 人口流动频繁,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的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造成不能及时进行建册管理,致使儿童保健管理率不高。另外,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儿童保健设施和人员配备的不够全面,导致儿童保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有一些乡镇卫生院没有专职的儿童保健医生,而是由其他专业人员兼职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也更谈不上管理质量;再有基层工作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又缺乏学习进修机会,工作热情不高,人员稳定性差。

三、 改进我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现状的对策

(一) 保健工作单位要对自身工作加强重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保健工作单位要认真学习《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提出的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认真地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 结合国家政策对儿童家长加强宣传

北京市及我区对儿童保健管理都有相关的免费和优惠政策,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看护人,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也是支持者,他们保健意识树立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宣传册、墙报、媒体、网络等方式来普及儿童保健的知识,也可以针对儿童保健开设一堂公开课,这种方法最直接也最有效。

(三) 对基层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2]。 基层保健工作的不足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为了更好的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要对从业人员有系统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特别是一些乡村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教育课程,让他们真正理解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作重点和操作技能。

(四)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现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应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开展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积极发展当地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加强三级网建设

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争取政府加大加强儿童保健的软硬件建设,配置齐全的保健设备。开展专科建设,引进全科医学理念,为儿童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要求的目标;还要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业务综合水平;要适当提高基层保健人员待遇,减少从业人员的流失。

四、结语

从国家角度来看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基础工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家长们也要协助工作人员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把关,不能只是说说而要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古桂雄,戴耀华.儿童保健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8

[2]丁雪莉,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医学导刊, 2008.4(4):36

[3]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 2009.6(11):174

第7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一)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是应对当前复杂社会治安的要求

第一,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等,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危机时变得束手无策,无法保护好自己。第二,当前校园内部社会化现象也日益明显,校内以及学校周边环境也日益复杂,有的学生拉帮结派,将不良之风带入校园,因而,安全教育有助于维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第三,在校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伺机作案的主要目标,骚扰学生、校园暴力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为此,增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并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二)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是提高儿童安全意识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儿童的生命意识。小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盲目行事,对于身边潜在危险的分辨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危险意识薄弱;对用电、用水、用气、用火等缺乏安全意识;对于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因此,如果我们不及时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提高小学教育中儿童安全教育正适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及心理素质。

(三)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能力和知识并重,即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之目的在于强调通过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能够提升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危险的意识,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四)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有助于落实儿童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阶段,也是小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意义也非常重大。开展儿童安全教育,从学校角度而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外部环境;从儿童的角度而言,为其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及稳定的治安环境提供保障,对于加速合格人才的培养,落实儿童全面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儿童安全教育的核心环节在于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儿童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校园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网络安全以及防触电、溺水、踩踏、跌落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校园活动安全教育

中小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经常会组织儿童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场地的管理者,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儿童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事故的发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游乐设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和幼儿园安排儿童参加文化娱乐、集会、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学校一定要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管理,保证各种教学设施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是儿童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会在改善整个消防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护。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也关系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曾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有将近1100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因为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达到平均每年1万多起。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学校一定要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向学生全面讲解和宣传科学知识,教育他们远离炉火、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事故之发生。带领儿童学习消防知识,看演习,请消防队员讲解火灾形成的原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儿童切实掌握简单的基本自救技能。

(三)网络安全教育

我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越来越早的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当前,形形的网吧遍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其中存在不少没有合法运营牌照的“黑网吧”,这些黑网吧的主要市场就是学龄儿童。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有些儿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荒废了学业,身体健康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网络安全意识,争做网络文明的好学生,科学用网,维护网络安全。

(四)食品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儿童食品安全是攸关儿童健康的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等。

(五)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小学要经常对儿童进行防触电教育告诫儿童不能随便玩电器,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或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之间,他们常常背着家长去非开放水域嬉水,因各种意外而发生溺水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儿童中间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私自到水库等危险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须有成年人监护。此外,告诫儿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道,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死亡的悲剧;2011年11月,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重伤、34人轻伤的严重恶果;2009年12月,湖南湘乡市一所私立学校发生学童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加强儿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学校要对儿童实施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的教育。

三、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

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之所以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据笔者调查,我县绝大多数小学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说教,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而现场模拟教学却很少引入。比如,我们可以邀请消防、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开展安全教育演练。有数据表明,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观看相关电影,教师举例讲解以及观摩演习等。可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还主要是那些与生活能紧密结合的,有详细案例或者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造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运用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增进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叙事式般的理论说教,真正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同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教学,亲身体验生命安全的价值存在

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没有学科偏见,不受学科范畴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学好比汤羹中的调味剂,能够使课堂教学远离枯燥,通过情景布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时不理解的知识以可以观察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与客观事实进行比对后会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加以反思,最终彻底地理解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将情景教学引入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来,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规模等,提供适合的安全材料,布置各种安全场景。还可以组织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安全模拟演习,比如,模拟地震时的逃生场景,学生面对地震来临如何自保;模拟火灾场景,学会利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带领儿童观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让儿童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安全知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价值。

(三)充分考虑儿童接受能力,使儿童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意义

第8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健康快乐;生命生长;素养发展;文化建构

传统教育过于偏重智育,而忽视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兴趣、个性及内在生长需求。当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努力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教育路径寻找到儿童生命生长的本真状态和实质需要,尽可能地让儿童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体验生长的温暖与幸福,成就一生的健康和快乐,学校提出了“健康快乐”的育人样态。

“健康快乐”样态解读

健康快乐是儿童生命生长的本质需求 一般来说,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快乐是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正确的看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困难、逆境的一种良好心态,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观的正面感受。生长则是指个体身心上的持续的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生命只有在其他生命的美丽绽放中,才能够真正获得其自身的健康快乐。因而,这种以人为本的由“赋予”而“获得”的健康快乐,就成为儿童生命生长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建构要素。

身心和谐是儿童健康快乐生长的内在规定 生命生长的本质要求是健康快乐,“身”是生理条件,“心”是心理基础,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整体发展,那么,健康快乐的内在规定又是什么呢?基于儿童生命生长的本真状态和实质需要,真正价值在于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完善人格”,它是自我价值的建立、个性品质的培养,是人生的三原色:不泯灭的童心,不掺假的童真,不失落的童趣,是人生自信、自爱、自尊的铸就。

校园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选择 儿童天生都是小小活动家,只有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且精彩有益的活动中,才能够充分地发挥秉赋、舒展个性、绽放美丽的生命。

根据儿童年龄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有时需要增进其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有时需要锤炼意志、砥砺锐气,以生发其健康生长的内在力量;有时需要陶冶情操、培育爱心,以涵养其快乐生命的社会价值。为保证儿童一生的生长质量,必须努力探索校园活动的方式方法,切实为儿童深层次、持久性、高品质的健康快乐生长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从生命生长的高度砣鲜督】悼炖郑从身心发展的维度来把握健康快乐,从校园活动的向度来推进健康快乐,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共识和时代的使命。我们要充分运用教师无尽的智慧,帮助儿童在“长”的过程中达到“成”的目标。

素养发展的规划路径

教育理念的用心传递,是儿童“健康快乐”的根基。第一,创造全员育人的美好景象。充分挖掘学校“端、勤、毅”历史古训的时代意义的校训。将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具体化为“优雅教师” 九条行为准则,特辟“师德论坛”“榜样人生”,建立“范贤工作室”,开展“十佳范贤之星评选”,组织“快乐育人沙龙”,汇集“智慧教育故事”专辑等,把“师德教育”落实在校本教研和培训中。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具有“端正、勤勉、果毅”精神的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的美丽群体,反思和调整教育思想,反观和改进教育行为,人人都成为美好的德育工作者。

第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儿童为本,教师应该拥有一颗童心、平和心,和儿童真心诚意交朋友,保护每个儿童的自尊,让每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幸福所在。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宽容之心,一颗等待之心,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都要学会以智慧的艺术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使“春风化雨、教育无痕”流动于爱与智慧的韵律中。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儿童和评价儿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把儿童的心和行导向教育目标,从而让儿童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的丰富发展。在我们对孩子说“慢慢来”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等待给予教师。抓住当代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在育人高度上寻找突破,研究心理学、社会学,阅读名著、名作,调整激励方式和措施,完善选聘考核奖励制度,考虑教师高层次需求, 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青蓝工程,搭建展示舞台, 获得心理认同。改革研讨活动,进行分年段话题探讨,针对性地解决年段共性问题,探讨“育人”的丰富内涵,做到智慧与爱心相融、责任与创新结合。为制度瘦身的同时,为教师的精神“加餐”。“森林团队”“三点读书微沙龙”“本土专家引路”“校长雅赠书香情”等各种富有情趣的培训形式,让教师把匆忙的脚步放慢,把紧张的心绪抚平,修炼信仰,锤炼专业,使自己有尊严地站立,与儿童一起品味教育世界26℃的美感。教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用自身的学识、内心的丰富引领儿童拥有广阔的视野,热烈的情感。

教育环境的倾心建构

第一,文化哺育,涌动可能。追根溯源经典文化,解读校风、校训、校歌,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校园“字里行间、墙里墙外”、每天播放的经典名曲,让孩子们心性在优雅婉转的音乐流淌中得到滋养、提升。三味书屋,是校园里最宁静的地方,引领儿童追寻阅读的三种身份:安静专业的读者、活动参与的舞者,创意无限的作者,读书让儿童也拥有了最美的姿态,生命在这里静悄悄地绽放。一棵不再萌芽的枯树成为永不消逝的风景,一把雨中绽放的诚信伞撑起的是道德的尊严,洗手间的手纸,恒温饮用水等等,在这幸福的村落,每一处细节都蕴涵着美丽的教育文化。

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科技艺术节等文化节活动,让儿童的校园生活有滋有味。拓展儿童校外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的延伸,组织儿童赴校外活动基地等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课程理念理解更适合儿童年龄段的项目,整合校内外更多优质资教育资源,馆校合作获取美术馆、科技馆、保利剧院等专业单位的支持,形成专家、公益志愿者、家委会成员、教师组成的强大“导师团”阵容;学校与美国肯尼迪小学、美国北山小学、新加坡南洋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让儿童走向国际,融通中外文化。

当我们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每个真实的生命中,就自然地调整了教育感官,阅读彼此的生命,保留相互吸引的美好能量,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涌动的可能。

第二,规范管理,夯实基础。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和素养教育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儿童在校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保证儿童每天锻炼一小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儿童在校“一日学习生活”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时间、活动时间和闲暇时间。

规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外,开发、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书香雅韵伴成长》《餐桌上的智慧》《穿越百幅名画 描绘美好童年》《聆听百首名曲 唱响美丽人生》等学校定制课程。艺术教师利用美术、音乐课前五分钟,与儿童共同欣赏,满足儿童小学阶段百首经典名曲、名画欣赏的需求,语文教师利用课前两分钟与儿童诵读经典诗文,全体教师午餐前五分钟与儿童学习饮食文化、餐桌文化。为儿童生长赋予了科学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的底蕴和张力。拓展校本课程空间,广泛涉猎自然科学、语言、艺术等知识,成为儿童生长的精神高地。另外,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合力,教育上获得协调、配合与支持,防御与抵制各方面的干扰与影响,努力净化校园。

校园活动的精心打造

第一,课堂学习,自觉生长。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特征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当代儿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重点,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在于习得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为此,倡导教师以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剔除死板的教学方法,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差异,激发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侧重于对学习状态的关注,对儿童学习习惯、方法的关注,侧重于对儿童思维品质的关注等,用教育的智慧点亮儿童学习的欲望和智慧的生成。

学科渗透,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于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将学科中可以发掘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二,心理教育,自然宁静。在小学,大多数品德问题儿童,源自于偏差的心理因素;而学习的后进生,则基本是不良习惯所致。

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其有效途径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以“二十一天美丽行动”好习惯的培养活动为载体,从小处着眼,班级层面,开展班级养成教育活动,让更多奋斗目标成为儿童践行的方向。学校层面,根据整体情况,开展有时效性的好习惯培养周活动。通过现场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更多种切合有效的方式,掀起好习惯培养热潮,积极践行,真实体验。

构筑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首先,开展“蒲公英”行动。完善“心理特殊儿童”“品行特殊儿童”跟踪档案,配备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帮教老师,聘请行政为德育导师,担任“心理咨询师”,通过师生聊天、活动、共写的心语日记,及时帮助纠正心理偏差,培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其次,关注家长在儿童生长中的价值,让家校结为教育联盟。转变家长会方式:从“教师一言堂”到“家长开放日”,转变沟通方式:从“数字化交流”回归“零距离家访”,转变家长角色:从“法定监护人”到“生长陪护者”。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家校通短信沟通平台、心灵热线、乐教乐学平台、班级博客、《实验》校刊等多种线上、线下教育渠道,实施家校互动、家庭指导,共同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塑造儿童的完美人格。

第三,实践体验,自由发展。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分层次精心策划,我们看到实践体验的“力量”。

两张名片,打造素养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儿童体质健康发展。每天上午一节课后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让活动更富内涵,更具教育性。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力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足球运动已经自觉成为儿童的挚爱。百花少年宫活动,将体艺“2+1”项目巧妙结合,让健康锻炼和培养兴趣成为一种儿童的时尚行为。儿童在科技、艺术、体育等十多个类别60多个项目中,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百花・科技,用科技领域的严谨端正的态度,探究真知,“生长”端正;百花・文学,用诚信购书的力量,用安静阅读的品味,用激情辩论的灵动,“生长”勤勉;百花・体育,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对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传统项目精心打造,“生长”果毅;百花・艺术,在线条、色彩、墨香的交融中,在音乐节奏、旋律、音色中想象世界的神奇美好,“生长”审美;百花・传媒,构造“没有边界没有围墙”学习开放世界,“生长”视野。百花少年宫活动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致力于儿童素养的提升,人格的熏染,传递一种有精神深度的价值观。

自主管理,内化责任行为。树立主人翁意识,养成热爱班集体、遵守集体公约的好习惯,开设“红领巾招聘台”,面向全体队员,公开民主竞选“小小志愿者”,培养做一个个公正、公平、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每天午间,校园的梦想艺术馆总有一批艺术小志愿者,承担艺术馆的管理,负责场馆的布展,负责参观同学的礼仪,负责对艺术作品的,负责工坊体验区的体验指导与物品的整理……孩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快乐地服务,自主地管理。

社会实践,唤醒真爱意识。让爱成为一种责任,从关注小我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定期开展公益活动,每年学校开展的“暖冬义卖”活动,孩子们把爱心基金传递给一批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培养每个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拓宽儿童健康快乐的精神境界,成就生命生长的无限精彩。

评价体系的优化标杆

坚持激励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实现个体性评价。着重健全以评选“范贤”系列优秀儿童、学业综合质量调测和儿童生长档案记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一方面,改变单一“三好学生”的评选,根据儿童不同年级特征,分设不同层面、形式的评选,“范贤”是学校最古老的名字,“范先贤,启心智”,以贤为范,超越自我,以此表彰与褒奖优秀的儿童,低年级“范贤好儿童”的评选面向全体,人人都有机会获评;中高年级“范贤好少年、三好学生、范贤之星”的要求则分层递进、依次提高。另一方面,为引导儿童在社会、家庭中体验道德规范,开展“我为领巾添光彩 争做文明好少年”的评选活动,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监督、推荐,评选学习、环保、爱心、网络等“寒暑假文明好少年”。

对于文化类课程,淡化考试分数,实行等级评价,淡化记忆知识的考查,强化学科综合素养的考察。对毕业班的儿童,实行分层考试,则是改变家长和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再者,对于教师的评价,着重考察教师是否真正意义上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幸福尽责;对于教学的评价,着重在于考察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励儿童的求知欲望,能否点亮儿童的生长智慧。坚持把对儿童的评价过程作为有效的育人过程,采取儿童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家长、社会参评等形式,既让儿童学有榜样、进有目标,又能全面鼓励。

“让每一个儿童健康快乐地生长”是学校教育的主基调,以生命关怀的视角走进儿童、发现儿童,聆听儿童生命生长的拔节声,一切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将作用于心灵,赋予儿童非凡的生长力。这既是幸福教育落地生根的样态,也是儿童健康快乐“生长”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 秦汶民.让学生健康快乐的生长[J].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

[2] 黄全愈.素养教育在美国[M/OL].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儿童保健知识课件范文

创办0~6岁儿童的家长学校科普项目申报书

项目的主题与意义(限1000字)(明确说明项目的设立背景、主题、目的以及实施的意义。包括:项目对公众学习科学技术有何积极促进作用,是否体现时代特色,是否具有沙坪坝区特点等。方案具有科学性、通俗性,项目主题与方案内容具备相关性与协调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或完成后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或对推动沙坪坝区科普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等。)

 

项目设立背景: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已经让年轻的70后、80后倍感压力,而他们又正处于生儿育女的高峰期,缺乏经验的他们,在已经极度疲惫的状况下,又面临传统与现代育儿观的交替冲击,更显不知所措。他们需要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专业机构来为他们排难解惑,而目前沙坪坝区还未设立类似科普育儿机构,而我院作为沙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恰恰具有这个责任和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故拟创办“0—6岁儿童的家长学校”。

 

项目设立主题:

“0—6岁儿童的家长学校”项目创办的主题是“科学育儿、全区普及,培育健康聪明宝宝”。

 

项目设立目的:

邀请全国与全市儿童营养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目的在于向儿童父母及相关抚养人传播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喂养、神经行为发育检查、营养、心理健康等育儿知识,正确处理婴幼儿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营养、行为、教育、心理等问题,并通过这一途径,逐步向全区普及科学育儿方法。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积累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好地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方法,营造全区科学育儿的氛围。

 

项目实施意义:

沙区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全区的公共卫生与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本项目,首先体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引导民众从经验育儿向科学育儿进行转变,并不断传播和传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再者,优秀的一代人必将建设一个优秀的社会,一个优秀的国家,为我国长期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申报单位科普工作情况介绍(明确本单位科普工作现状及科普工作条件。包括:本单位已有的科普设施和科普工作条件、科普专兼职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情况;对外开放的科普教育单位,还要特别陈述年开展活动次数、年参加活动人次等情况;申报科普能力建设类项目的单位,还要特别陈述现有科普能力条件,项目完成后,本单位科普能力在哪些方面给予提升,其对推动本单位科普工作有何重要作用。)

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全区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和对辖区医疗机构和托幼园所进行妇幼保健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及人员培训等职责。副市长谢小军,重庆市委常委翁杰明,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蒋作君,前重庆市妇联主席杨恩芳领导等曾亲临医院视察,近些年来又得到了市、区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医院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科、儿科、不孕不育专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8个临床科室,3个医技科室,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医院。目前全院有职工108人,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38%,长期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妇幼保健院保持着学术交流、业务往来。

我院长期以来坚持进入大专院校及社区进行科普知识的宣教工作,每周定期进行院内宣教工作,我院的拓展部负责每年院内及院外宣教的安排及组织工作,拥有先进的宣教器材,并从各科室选派专家教授作为宣教人选。

目前院内开展的科普学校有:孕妇学校,为孕前、孕期的准爸爸、准妈妈及家属提供科学的优生优育知识;家长学校,为0-6岁儿童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生殖健康关怀学校,为所有育龄妇女及家属、大、中学生提供计划生育知识,保障妇女健康。

以此可见,我院有丰富的资源可开展该活动。

四、科普项目申报内容(拟实现目标及主要内容、形式、规模等)

(申报项目单位应根据项目指南的要求,详细陈述申报内容,特别要陈述以下内容:科普能力建设类:申报项目单位应陈述完整的建设设计方案、设计草图以及运行管理方案;创新科普活动类:申报项目单位应陈述① 活动标题(或主题),② 活动目的,③ 活动对象,④ 活动主要内容和特点,⑤ 活动组织方法及实施步骤(包括时间进度安排),⑥ 活动所需要器材,⑦ 参考资料等)

活动主题:“0—6岁儿童的家长学校”项目创办的主题是“科学育儿、全区普及,培育健康聪明宝宝”。

活动拟实现目标:邀请全国与全市儿童营养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目的在于向儿童父母及相关抚养人传播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喂养、神经行为发育检查、营养、心理健康等育儿知识,正确处理婴幼儿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营养、行为、教育、心理等问题,并通过这一途径,逐步向区普及科学育儿方法。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积累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好地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方法,营造全区科学育儿的氛围。

活动对象:全区0~6岁儿童家长

活动主要内容:1、新生儿入户访视:通过公共卫生科调查我区的新生儿出生时间与家住地址、联系方式,进行入户访视的形式,指派我院儿科医师进行上门访视,及时发现一些新生儿期疾病:如黄疸、脑损伤、感染性疾病等,并进行早期治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同时指导家长母乳喂养与VitAD的添加。

2、集体授课:邀请全国与全市儿童营养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由我院联系场地,向儿童父母及相关抚养人传播科学的育儿知识,正确处理婴幼儿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营养、行为、教育、心理等问题。

3、育儿知识全天咨询:我院会安排儿科专家与专线就家长育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活动特点:

“新”:本项目以新的方式、全新的知识体系展现给家长,开启了沙区育儿领域之先河;

“广”:本项目受众面广,达到全区0-6岁儿童家长的50%以上,实现广泛传播的目的;

“持续性强”:本项目不但将开展一年,如效果良好将继续开展;同时,将传统与科学的育儿知识进行合理结合,通过广大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将持续传承下去。

活动组织方法与实施步骤:

1)        活动组织方法:由本院牵头,会同全国、全市育儿专家教授协作完成;

2)        实施步骤:

 

 

 

 

活动宣传

2011.04

科普活动试运行

2011.05-06

活动场地改建和器材到位、调试

2011.04

规划活动内容

2011.03

完成组织构架搭建及人员安排

2011.03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

2011.02

 

 

 项目总结

2011.08-2012.03

 科普项目正式运行

2011.08-2012.03

小结及改进

2011.07

 

五、项目实施已具备的条件

 

(现有人才、技术、管理水平,前期工作基础与成果,完成本项目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项目的投资额、资金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儿童保健科是保健院开设较早的科室之一,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沙坪坝区唯一的儿童保健业务专业机构,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和区级重点学科,在全区儿童保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儿童保健科已从当年不足10平米的诊断室发展到有150平方米的大小8个诊断、治疗室。儿童保健科同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人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0%以上(包括两名在读研究生),中高级职称占60%以上。科室负责人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6年,为区级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儿童保健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优生优育协会发育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儿童心理分会专委会委员。目前门诊量达20497人次,科室还承担着全区妇幼保健人员和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管理、培训和健康体检工作;托幼园所儿童的入托体检、保健指导和集体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评价及膳食指导;全区散居儿童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承担和参加了全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调查、国家CDC儿童肥胖调查、重庆市肥胖儿童调查、脑瘫筛查等科研课调查工作。作为院级和区级重点学科,单位在设备的购置、人员的进修、科研调查等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扶持儿童保健科的发展。 

我院产科年分娩人次达856人,新生儿共计860人,预访接种与儿童健康体检、早期教育、入托体检人次达28200人次;儿科门诊人次45327人,且以上人次中0~6岁儿童占96%以上。据以上数据统计,每年我院可面向74387人次以上的家长,占全区的80%以上。

我院于2010年8月开始,已在院内逐步开展了此项工作,由院内中高级职称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周六下午进行集体宣教,开展此项目半年来,被宣传人数超过2500人次。通过此项科普工作,我科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也得到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