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绿色设计的特征精选(九篇)

绿色设计的特征

第1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物。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 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足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 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3.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4.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5.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工作模式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1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5.1.2重视整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5.1.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生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5.2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6.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需要对传统的建筑理念进行反思。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曾捷.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J].建筑科学,2006,(22):7-11.

第2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则;创新方法,设计要点

1. 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 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反馈性原则。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5.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1)维护结构,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要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取得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屋面、外墙防水保暖工程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3)外窗,要注意空气的渗透性等条件。

5.2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5.4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列如:对于废弃的混泥土应该进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垫层等。对于废弃的沥青,利用通过在回收加热冷溶和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

第3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批判的地域主义;绿色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批判性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既要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相关特征,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这才是其思想旨意所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的出现,大家在过度追逐绿色建筑的功用与功效的同时,很容易忽略建筑体所处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甚至会对于这些因素全然忽略。这是对于建筑的一种不太尊重的做法,批判性的绿色建筑首先不能遗失这个根本。建筑只有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良好的融合才能够体现出其特征与价值,这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宗旨,更是批判的地域主义理念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设计形式。

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体现在我国许多有着厚重的人文色彩的建筑设计中。例如,我国著名建筑家冯纪中先生在 80 年代初在上海松江设计的方塔园,就具有十分明显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冯先生很早就表现出对转化传统形式的兴趣。如在 1950 年代同济大学和平楼及青年楼的设计中采用粉墙黛瓦,就是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对江南民居的形式进行了运用和转化,是现代手法和传统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些设计手法中不仅很好的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发扬了当地的历史,这也是对于这些重要人文要素的一种传承,让建筑体能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特征。这是很好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一点应当在以后的绿色建筑中更好的得以体现。

二、“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是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一个设计方向。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体在设计时应当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舒适和谐的内部环境。现在的许多绿色建筑设计的都过于复杂,在众多智能元素的引入后建筑体功用非常强大,但是这些复杂的设计很多时候却并没有将人的需求与习惯作为最直接的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体现,这种空间设计模式并不合理,效用也不明显。批判性的地域主义下则应当从这一点上做出改善,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设计的“二分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的设计范例。这是一处位于山顶的别墅,依山就势,设计师将一个别墅划分为两部分独立空间,设计成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内部结构。整个“二分宅”在建筑用材上也非常注重原生态,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性,选用了大量中国传统的土木材料,并且整个房屋采取框架结构为主导,这能够很好的让内部空间具备保温降噪的功效,充分考虑了人居住其中的空间体验。这种原生态的设计模式不仅很好的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经典原素,整个设计中也极大的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

三、对场所的尊重

批评的地域主义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建筑体所在的场所的具体情况,要在设计时对于其所处场所更为尊重。这不仅能够让建筑体更好的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这也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建筑体应当具备的一个重要特质。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很能凸显这一点。香山饭店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这里景色自然天成,又有众多寺庙亭台和建筑遗址。按贝聿铭的话说,这种环境“决定了香山饭店应以一种适当的面貌出现,使其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我们即不打算照搬西方的建筑形式,也不准备原封不动地套用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中的某些要素诸如大屋顶之类。正是在这样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最后设计成一幢低层的具有园林与民居典型性格的旅馆,院落布置为其精髓所在。”最终香山饭店营造了一个让人感到中国典型园林与民居地域性浓厚的场所感。这种对于周边场所的尊重,并且将建筑体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充分考虑并且融入建筑体中的设计模式,这不仅很好的打造了一个与场所和谐共融的建筑,这也充分体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绿色建筑的旨意。

四、强调真实的体验

如果建筑体能带给人非常真实的体验,这种真实既表现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辉映,又表现为建筑体自身的用材、设计形式等和周边的场所的融合,这样的建筑毫无疑问能够带给人非常直观的真实体验,这也是评判的地域主义下绿色建筑应当有的一个设计宗旨。

王澍作为中国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其设计的作品被誉为是建筑界最具中国传统特征的作品。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为例,整个建筑体极大的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的共融,设计师抛开了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些经典规划方法,而是将建筑周边的环境作为设计时的最主要依据。在这样的理念下打造出的建筑不仅能够很好的与环境共融,并且会带给人强烈的真实体验,人们在置身于建筑体的同时会强烈感觉到置身于整个环境与氛围中。这也是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绿色建筑的重要思想所在。

结语:批判的地域主义绿色建筑不仅是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一种延伸,在这种思想与理念下打造的建筑体也能够更好的凸显建筑体周边的环境文化,凸显对于场所的尊重以及注重人的感受。这些都是批判地域主义绿色建筑的设计宗旨,这些理念也将有助于打造出更加优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宾.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J]. 山西建筑. 2008(08)

[2] 范燕群.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J]. 山西建筑. 2006(18)

[3] 王颖,卢永毅.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阅读[J]. 建筑师. 2007(05)

[4] 沈克宁. 批判的地域主义[J]. 建筑师. 2004(05)

[5] 刘启波,周若祁. 论绿色住区建设中的地域性评价[J]. 建筑师. 2003(01)

[6] 怀伟. 以批判的地域主义观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D]. 江南大学 2008

第4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误区;策略

近年来,全球都在协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量据统计可以达到总耗能量的27.6%,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占到全国排放量的1/4。高耗能建筑已经为社会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而且我国人均能源量和国家储备量都很低,大部分还是污染严重的燃煤,农村和城市房屋中使用这种高耗能资源的建筑非常多,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首当其冲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的概念引入我国是在1994年,其对人民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至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与我国气候条件类似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采暖耗能可以超过同类型国家的三倍,建筑设计、通风设计、资源再利用、环保材料使用、绿化配置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自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绿色建筑的试点工作,相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也已经退出,建筑评价标准也已经在2006年投入到了使用中。绿色建筑理论给出相关指导后,我国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结合其地域特征进行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实践,建设起了一系列的绿色生态节能小区,为日后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先行经验。

2005年,我国首个绿色实验建筑实例在清华大学的研究中心做出了示范,节能水准基本实现了零耗能采暖;2008年,深圳市的建筑科学院组织建造了建科大楼,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真正实现了地区化和低成本,技术水平达到了当时的国家三星级和美国LEED级;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的建设也严格遵照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保证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有效节约资源,进行低碳健康的绿色生活。万科企业管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可再生材料,为我国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绿色建筑实践基础。

2.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2.1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根据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协调性发展,综合分析建筑的能耗、水电、材料、环境、功能,令建筑竣工后同时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能源节约,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减少耗电较大的空调使用,尽量利用自然风,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布局;选购建筑材料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资源,节约用水;建筑外部的外观设计应该与周遭环境相适应,和谐互补;建筑内部的涂料类建筑材料要选用气味较轻,以及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材料,空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令居住人员保证身心健康。

2.2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对整体设计加强重视,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只由局部的判断建筑整体设计。象征性的加设一两块节能玻璃或是摆上几盏太阳能灯并不能实现建筑整体节能;使用节能设施但其本身的运作耗能反而更高,也会失去节能措施应有的效果。

根据建筑地区的当地条件进行设计,绿色建筑不能由一个地区的实践案例生搬硬套到另一个地区,应该结合本市的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文化习俗、功能要求、资源分布等等,都必须考虑清楚。

生态科学前提,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通常实现自然生态的保护都是通过节能减排,即减少能源消耗,例如蓄热;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绿色建筑的设计并不只是考虑建筑生态性,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性也要参考进来,在保证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居住成员的舒适度。例如,建筑建设时使用节能材料,可以采用地热作为取暖、降温的新型材料;夏季防热使用外遮阳设备,达成舒适的室内效果。

2.3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基本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信息会不断更新调整,这时就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调整设计方案。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绝对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而是必须参考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等因素。

3.绿色建筑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3.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多项结构设计。当前我国的建筑外墙结构材料多使用烧结实心粘土砖,在烧制过程中会大量破坏土地资源,更会污染大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就需要采用节能效果好,当地生产的环保材料,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建筑物的首层地面需要防潮隔热处理,特别是室内房间通风效果有限,人体的舒适度很容易受到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必须进行严密的保温防潮设计,多层设计保证建筑质量。

3.2自然通风窗户设计

使用自然通风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但是窗户若是设计不合理,自然风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针对窗户的设计也要专门列出有针对性的试验。通常的窗户设计使用的都是双层玻璃中空塑钢窗,门窗传热系数控制在2.7W/m2・K。

除了普通的窗户,绿色建筑的冬暖夏凉设计中还包括:百叶窗设计,夏季将自然风顺利引入,冬季将百叶关闭,减少散热量。此外,建筑物中还需要设计热压通风系统,需要建筑物设计出合适的进出口高差,绿色建筑的绿色种植屋顶有效提供的通风条件,屋顶上还可以设置风帽。

3.3空调和生活热水系统设计

常规建筑设计中要为建筑提供较多的空调,但是空调设备使用会消耗较多能源,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周遭的湖泊水资源,为空调系统提供夏季冬季最重要的冷热源,减少能源消耗。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当地条件有关,所有设计人员不能照搬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要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的具体特征分析设计需求。

4.结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其存在着能源消耗量大、资源使用不合理、居民舒适度低等多个问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的传统建筑带来了良性改革,更好地利用了建筑周遭环境资源,实现了自然文化的融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绿色建筑设计并不完善,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及改良。

【参考文献】

[1]李义.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3.

第5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税收环境保护

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己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我国污染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水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4000亿元。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法律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已成为我国法律界、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绿色税收的含义

《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绿色税收立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仅仅要求事后的调节,更重要是利用税收对环境、生态的保护进行事前的引导和调控。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21。

2绿色税收在国外的实施

2.1国外绿色税收的特点

2.1.1以能源税为主体.税收种类呈多样化趋势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大多以能源税收为主.且税种多样化。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废气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

2.1.2将税负逐步从对收入征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以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通过进行税收整体结构的调整.将环境税税收重点从对收入征税逐步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即在劳务和自然资源及污染之间进行税收重新分配,将税收重点逐步从工资收入向对环境有副作用的消费和生产转化。

2.1.3税收手段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和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国外的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在采用税收手段的同时,注意与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排污交易等市场方法相互配合,使它们形成合力,共同作用【3J。

2.2西方国家“绿色税收”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的课税。如英国、荷兰、挪威等征收二氧化碳税,美国、德国、日本征收二氧化硫税,德国征收水污染税

第二种.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如德国、荷兰征收的油税,美国、法国征收的旧轮胎税,挪威征收的饮料容器税等:

第三种.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如美国、日本征收的噪音税和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14J。

3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设想

3.1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共有4大类30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些年的执行情况看.现行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第二,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第三.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单一.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税收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第四,收费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其次,征收依据落后,仍是按单因子收费.即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时.按含量最高的一种计算排污量。这种收费依据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给企业一种规避高收费的方法。另外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席日161L0

3.2构建我国绿色税制的基本思路

3.2.1借鉴国际经验.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fq税种。即在排污等领域实行费改税,开征新的环境保护税。具体的措施包括:

(1)开征空气污染税。以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锅炉、工业窑炉及其他各种设备、设施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为课税对象.以排放烟尘、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在计税方法上,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根据烟排放量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设计累进税率.从量计征。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这两者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进行征税,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单独开征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还不可行,因此现阶段只能开征空气污染税I71。

(2)开征水污染税。对于企业排放的废水,一般按废水排放量定额征收.但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各异,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确定一个废水排放的“标准单位”.纳税人的废水排放量按其浓度换算成标准单位计征。根据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设计具有累进性的定额税率.使税负与废水污染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变化。对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由于其排放量与用水量成正比.且不同居民排放生活废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的成分及浓度通常差别不大.因而可以居民用水量为计税依据.采用无差别的定额税率『8J。

(3)开征固体废弃物税。可先对工业废弃物征税.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渣与不含毒物质的废渣及其他工业垃圾因视其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分别设置税目、规定有差别的定额税率。然后逐步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征税,其计税依据可以选择按重量征税、按体积征税、按住房面积征税或按人均定额征税。在税率设计上,对同一种类垃圾,还应区分不同堆放地点、不同处理方式加以区别对待。

(4)开征污染性产品税。污染性产品主要是对在制造、消费或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稀缺资源使用的产品课税。从而提高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例如.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保问题一”白色污染”就可以征收污染税加以解决。此外还可以对油、农药、杀虫剂、不可回收容器、化学原料及其包装袋等容易造成的污染产品进行课税。

(5)噪音税。可考虑对特种噪音,如飞机的起落、建筑噪音等征税。它的税基是噪声的产生量,政府筹集此项资金,可用来在飞机场附近安装隔音设施、安置搬迁居民的搬迁等此外,应将环境保护税确定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并且环保税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开支。

3.2.2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1)扩大征收范围,

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2)完善计税方法,加大税档之问差距。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合理调整资源税的单位税额。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可再生资源.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资源的单位税额、稀缺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普通资源的单位税额。通过对部分资源提高征收额外负担,遏制生产者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通过税收手段,加大税档差距,把资源开采和使用同企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在出口退税方面.应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

(3)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适当提高税率

3.2.3健全现行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的税收支出政策.包括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支出;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实施企业投资于治污设备和设施的税收优惠,对防止污染的投资活动进行刺激l1Ol。

3.2.4制定促进再生资源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再生

资源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也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估算.我国每年可再生利用而未回收的废旧资源价值将近250亿一300亿元人民币。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对再生资源业利用废旧物资允许按10%作进项抵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资源业的发展。今后.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1

第6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税收  环境保护

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己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我国污染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水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4000亿元。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法律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已成为我国法律界、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绿色税收的含义

《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绿色税收立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仅仅要求事后的调节,更重要是利用税收对环境、生态的保护进行事前的引导和调控。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21。

2绿色税收在国外的实施

2.1国外绿色税收的特点

2.1.1以能源税为主体.税收种类呈多样化趋势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大多以能源税收为主.且税种多样化。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废气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

2.1.2将税负逐步从对收入征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以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通过进行税收整体结构的调整.将环境税税收重点从对收入征税逐步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即在劳务和自然资源及污染之间进行税收重新分配,将税收重点逐步从工资收入向对环境有副作用的消费和生产转化。

2.1.3税收手段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和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国外的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在采用税收手段的同时,注意与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排污交易等市场方法相互配合,使它们形成合力,共同作用【3j。

2.2西方国家“绿色税收”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的课税。如英国、荷兰、挪威等征收二氧化碳税,美国、德国、日本征收二氧化硫税,德国征收水污染税

第二种.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如德国、荷兰征收的润滑油税,美国、法国征收的旧轮胎税,挪威征收的饮料容器税等:

第三种.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如美国、日本征收的噪音税和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14j。

3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设想

3.1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共有4大类30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些年的执行情况看.现行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i51。

第一,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第二,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第三.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单一.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税收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第四,收费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其次,征收依据落后,仍是按单因子收费.即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时.按含量最高的一种计算排污量。这种收费依据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给企业一种规避高收费的方法。另外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席日161l 0

3.2构建我国绿色税制的基本思路

3.2.1借鉴国际经验.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fq税种。即在排污等领域实行费改税,开征新的环境保护税。具体的措施包括:

     (1)开征空气污染税。以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锅炉、工业窑炉及其他各种设备、设施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为课税对象.以排放烟尘、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在计税方法上,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根据烟排放量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设计累进税率.从量计征。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这两者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进行征税,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单独开征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还不可行,因此现阶段只能开征空气污染税i71。

(2)开征水污染税。对于企业排放的废水,一般按废水排放量定额征收.但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各异,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确定一个废水排放的“标准单位”.纳税人的废水排放量按其浓度换算成标准单位计征。根据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设计具有累进性的定额税率.使税负与废水污染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变化。对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由于其排放量与用水量成正比.且不同居民排放生活废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的成分及浓度通常差别不大.因而可以居民用水量为计税依据.采用无差别的定额税率『8j。

(3)开征固体废弃物税。可先对工业废弃物征税.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渣与不含毒物质的废渣及其他工业垃圾因视其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分别设置税目、规定有差别的定额税率。然后逐步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征税,其计税依据可以选择按重量征税、按体积征税、按住房面积征税或按人均定额征税。在税率设计上,对同一种类垃圾,还应区分不同堆

放地点、不同处理方式加以区别对待。

(4)开征污染性产品税。污染性产品主要是对在制造、消费或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稀缺资源使用的产品课税。从而提高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例如.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保问题一”白色污染”就可以征收污染税加以解决。此外还可以对润滑油、农药、杀虫剂、不可回收容器、化学原料及其包装袋等容易造成的污染产品进行课税。

(5)噪音税。可考虑对特种噪音,如飞机的起落、建筑噪音等征税。它的税基是噪声的产生量,政府筹集此项资金,可用来在飞机场附近安装隔音设施、安置搬迁居民的搬迁等此外,应将环境保护税确定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并且环保税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开支。

3.2.2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1)扩大征收范围,

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2)完善计税方法,加大税档之问差距。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合理调整资源税的单位税额。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可再生资源.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资源的单位税额、稀缺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普通资源的单位税额。通过对部分资源提高征收额外负担,遏制生产者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通过税收手段,加大税档差距,把资源开采和使用同企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在出口退税方面.应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3)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适当提高税率i91

3.2.3健全现行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的税收支出政策.包括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支出;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实施企业投资于治污设备和设施的税收优惠,对防止污染的投资活动进行刺激l1ol。

3.2.4制定促进再生资源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再生

资源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也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估算.我国每年可再生利用而未回收的废旧资源价值将近250亿一300亿元人民币。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对再生资源业利用废旧物资允许按10%作进项抵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资源业的发展。今后.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1

第7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与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越来越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环境保护措施比较分析、国外绿色税收立法实践、我国绿色税收立法现状评析和建立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的设想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

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己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我国污染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水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4000亿元。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法律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已成为我国法律界、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绿色税收的含义

《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绿色税收立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仅仅要求事后的调节,更重要是利用税收对环境、生态的保护进行事前的引导和调控。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21。

2绿色税收在国外的实施

2.1国外绿色税收的特点

2.1.1以能源税为主体.税收种类呈多样化趋势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大多以能源税收为主.且税种多样化。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废气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

2.1.3税收手段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和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国外的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在采用税收手段的同时,注意与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排污交易等市场方法相互配合,使它们形成合力,共同作用【3J。

2.2西方国家“绿色税收”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的税。包括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的课税。如英国、荷兰、挪威等征收二氧化碳税,美国、德国、日本征收二氧化硫税,德国征收水污染税

第二种.对高耗能高耗材行为征收的税。如德国、荷兰征收的润滑油税,美国、法国征收的旧轮胎税,挪威征收的饮料容器税等:

第三种.对城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税。如美国、日本征收的噪音税和工业拥挤税、车辆拥挤税14J。"

3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设想

3.1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共有4大类30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这些年的执行情况看.现行税收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I51。

第一,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第二,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第三.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单一.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税收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第四,收费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其次,征收依据落后,仍是按单因子收费.即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时.按含量最高的一种计算排污量。这种收费依据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给企业一种规避高收费的方法。另外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席日161L 0

3.2构建我国绿色税制的基本思路

3.2.1借鉴国际经验.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开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fq税种。即在排污等领域实行费改税,开征新的环境保护税。具体的措施包括:

(1)开征空气污染税。以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锅炉、工业窑炉及其他各种设备、设施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为课税对象.以排放烟尘、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在计税方法上,以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根据烟排放量及有害气体的浓度设计累进税率.从量计征。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这两者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对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进行征税,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完善,单独开征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还不可行,因此现阶段只能开征空气污染税I71。

(2)开征水污染税。对于企业排放的废水,一般按废水排放量定额征收.但由于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各异,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确定一个废水排放的“标准单位”.纳税人的废水排放量按其浓度换算成标准单位计征。根据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设计具有累进性的定额税率.使税负与废水污染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变化。对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由于其排放量与用水量成正比.且不同居民排放生活废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的成分及浓度通常差别不大.因而可以居民用水量为计税依据.采用无差别的定额税率『8J。

(3)开征固体废弃物税。可先对工业废弃物征税.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渣与不含毒物质的废渣及其他工业垃圾因视其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分别设置税目、规定有差别的定额税率。然后逐步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征税,其计税依据可以选择按重量征税、按体积征税、按住房面积征税或按人均定额征税。在税率设计上,对同一种类垃圾,还应区分不同堆放地点、不同处理方式加以区别对待。"

(4)开征污染性产品税。污染性产品主要是对在制造、消费或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稀缺资源使用的产品课税。从而提高这类产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例如.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保问题一”白色污染”就可以征收污染税加以解决。此外还可以对润滑油、农药、杀虫剂、不可回收容器、化学原料及其包装袋等容易造成的污染产品进行课税。

(5)噪音税。可考虑对特种噪音,如飞机的起落、建筑噪音等征税。它的税基是噪声的产生量,政府筹集此项资金,可用来在飞机场附近安装隔音设施、安置搬迁居民的搬迁等此外,应将环境保护税确定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并且环保税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开支。

3.2.2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1)扩大征收范围,

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2)完善计税方法,加大税档之问差距。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合理调整资源税的单位税额。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可再生资源.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资源的单位税额、稀缺资源的单位税额高于普通资源的单位税额。通过对部分资源提高征收额外负担,遏制生产者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通过税收手段,加大税档差距,把资源开采和使用同企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在出口退税方面.应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3)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适当提高税率I91

3.2.3健全现行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的税收支出政策.包括取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支出;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实施企业投资于治污设备和设施的税收优惠,对防止污染的投资活动进行刺激l1Ol。

3.2.4制定促进再生资源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再生

资源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也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估算.我国每年可再生利用而未回收的废旧资源价值将近250亿一300亿元人民币。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对再生资源业利用废旧物资允许按10%作进项抵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资源业的发展。今后.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1

第8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林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和氛围十分重要。现代园林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方面的场所,其感染力要使人们感到深处其中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情景交融、以景动情的效果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点,将“意”和“景”充分的融合是体现设计水平的直观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环境育人是设计要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来达到释放人们内心压力、使其身心愉悦的目的,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目标。

二、重点突出时代特色

现代园林虽说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代表现代园林的全部。这就要求现代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要突出时代特色,时代在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国现代园林要充分体现时展的特色,环境以清新自然、典雅幽静、尺度宜人为佳,充分理解为环境达到清新、典雅的效果,设计尺度方面要适中。在色彩运用方面要简单、明了,绿色休闲场所要提供基本的使用功能,做到简单、朴素、大方。在造价方面要尽量降低成本、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各个地区的园林的人群类型不一,也要体现出时代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现时代风格和特色。

三、因地制宜

季节变化给园林景观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时期,要体现不同的景观特点,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设计体现季节的互补是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的表现。园林设计中还应注重生态的协调统一,适应性强、抵抗力高的乡土植物作为主要的植物,考虑本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类组成,空间立体化的分布特征来充实和保证在绿化设计的可靠性。园林同时里不开山水,灵气所在,一方面,利用北方的寒冬天气,可以来建冰场,南方可以利用园林及其周边的环境特点,引水入园、就地挖池等方式建造水系,在水系周边进行丰富的景观绿化设计,来完善园林的局部生态环境,更多的为园林景观增加色彩。

四、绿色为主、突出景观美

宜人的景观是以绿色为主导、繁花盛开的园林环境,让人们感到舒适和充分的放松。休闲绿地基本以绿色为主,再此基础上体现艺术和自然的完美结合。一年四季,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绿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园林精神。园林的绿化不仅在总体规划方面很重要,在细部细节方面,如树种的搭配、施工设计、季节性搭配、色调组合、形态的结合等,是进行完美空间营造不可或缺的条件。

植物自身的生长周期也会影响到园林的景观环境。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绿化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植物材料,环境因素很重要,忽视环境因素作用,只会导致绿化的失败。

五、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要点分析

现代园林的植物造景,就是用素材通过艺术表现手法,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和生长周期,塑造出植物自身的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美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呼应,表达一定的意境和艺术空间。素材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其造景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表现时序景观。季节的变化,使得植物表现出的季节性特征不同,景致也不同。而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为时序景观提供条件,在不同季节进行植物的合理搭配种植,体现出四季不同的魅力景色。2)形成空间变化。植物是三维感官物体,空间立体感的营造能够使得人们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景观感受,而这种空间立体感是通过植物之间的空间立体感创造出来。另外,在园林设计中,对一些服务系统的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例如,垃圾处理,通常将垃圾道设于楼梯平台,往往会发生堵塞而污染环境,设计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内部生活服务区的阳台处,或者采用室外垃圾桶、中转站处理。

六、结语

第9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变化的感受比正常视觉者更加敏感,可以弥补色相辨别的缺陷。通过针对黄色明度对比实验得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明度对比各等级的视觉感受,找出对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可以容易识别又不会觉得刺眼的明度对比范围。实验结果引入地图设色,结合色彩象征意义,做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和正常人群通用的路况地图。在路况信息清晰表达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色彩象征意义,并保证地图的观赏性。通过路况地图色彩明度对比实验制作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能无障碍识别又带有警示象征意义的路况地图。

关键词:

红绿色觉异常;路况图;色彩象征;明度对比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全国各地交通堵塞日益严重,由此衍生出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所以,实时掌握路况信息,可有效提高道路使用率,减少因为交通拥堵而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路况地图,就是在交通地图上标示主要交通要道的路况信息。包括拥堵、缓行、畅通以及是否有发生突发事故、施工等信息[1],以地图的形式展示,方便出行用户。例如百度路况地图,如图1(a)所示,用户可以在出门之前根据路况图实时显示的路况信息,选择一条最佳、最快捷的出行路线。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正常人视觉器官能辨识波长380~760um的可见光,由紫、蓝、青、绿、黄、橙、红7色组成。色觉异常包括色盲和色弱两大类,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红绿色觉异常即部分视觉异常,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看成两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据统计,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占世界总人数的8%[2]。由于他们在色彩辨识方面存在缺陷,在阅读一般地图时,有时不能清晰分辨颜色,致使不能正确获取地图上传递的信息,如图1(b)所示。地图上借助颜色想要传递的一些情感和信息也不能很好的被他们所感知。因此通过明度对比实验,将适当的明度对比引入地图色彩中,设计出带有感彩、所有人群均可无障碍识别的路况地图,对于提高地图使用效率、满足不同人群信息和色彩情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HSB颜色模型,通过明度对比实验,分析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各级明度差的感受,并将明度对比结果应用于路况地图中,使得路况信息可以清晰地表示,并起到警示作用,制作出所有人都可以无障碍识别的路况地图。

1色彩象征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它是我们面对色彩时所产生的即时印象-视觉感受以及由视觉感受所引起的心理感受[3]。除了色彩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色彩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关注的是色彩在人们心理感受方面产生的作用[4-6]。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每个民族对于某些色彩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不同[7]。对于中国人而言,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热情,也可用于警示关注或危险,交通信号灯中表示“停止”的红灯也是这种特征的应用;绿色象征着新生命、和平、安全,或者作为紧急出口、前进信号。黄色象征着高贵、财富,有很高的注目性,也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示注意[8]。将色彩的象征意义融入到地图色彩的设计中来,对于提高地图符号的认知效果,满足不同人群色彩情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既然地图色彩主要是用来表现制图内容,设计地图符号颜色时必须考虑如何提高符号的认知效果。有明确色彩特征的对象,一般可用与之相似的颜色,如蓝色表示水系等[9]。因为红色象征着警示、绿色象征着前进信号,以百度地图为例,如图1(a)所示,原图中用红色表示拥堵路况信息,绿色表示畅通路况信息,黄色系表示道路。而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严重的红绿色盲会把它们看成深黄色[2]。因为路况信息是覆盖在交通网上表示,容易与路况信息进行混淆,并且,路况信息设色在红绿色觉异常人眼中也不能起到显著警示的视觉效果,如图1(b)所示。由于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示注意,满足路况图中对拥堵路况信息表达的认知效果,而且不同程度的色觉异常人群均能识别黄色,所以用黄色表示拥堵路况信息。

2面向色觉异常人群的色彩实验

2.1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本实验通过网络选取了26位色盲测试者。先对其进行色觉测试,确定是否为色盲以及是何种色盲类型,其中,女性3人,男性23人。红色觉异常8人,绿色觉异常10人,红绿色觉异常8人。再针对本文研究问题进行测试。采用网上制作问卷发放的方式。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原则:所设问卷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设计的问卷避免其他禁忌和敏感的问题;尽量保持问句表述的科学性[10]。

2.2色彩明度对比实验

2.2.1实验设计明度在色彩搭配中占有重要地位,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若只有色相和饱和度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就会难以辨认;尤其是对于色觉异常人群来说,他们本身对于一部分色相识别的灵敏度不高,严重的色觉异常者甚至无法识别某些颜色。虽然Noria-kiSuetake等[11,12]已经研究过关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明度修改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关于红绿色觉异常者对不同明度等级的感受。对于正常视觉者而言,在明度轴上3级差以内的明度对比,其视觉效果模糊不清;3~5级差别的明度对比视觉效果平和;大于5级差的明度对比,视觉效果刺激,会产生刺眼的感觉[13]。明度差异越大,越醒目,引人注目,但是过大又会让观察者觉得刺眼生硬,影响地图的观赏性。为研究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来说明度对比的感受是否同正常视觉一样,我们需要进行明度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找出合适的明度对比范围值,使得明度对比足够大,色觉异常人群既能够无障碍地识别地图,又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且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地图配色太过刺眼生硬,影响地图美感。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可以识别的颜色有限,为了减少他们识图的困难。不同于原图同时在路况图中标有严重拥堵、拥挤、缓行和畅通4种路况,这次实验只会在路况图中标有拥堵。既可以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提供基本的路况信息,也可以使得地图清晰容易辨别。所以明度对比实验只针对表示拥堵的黄色。明度对比实验从清晰度和观赏性两个方面进行。实验中会出现如图2的样本,其中数字的颜色与框内为不同明度的黄色,分别测试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每个级差之间的感受。首先,对于清晰度实验而言,如果测试者能够准确读出图中数字(图中数字随机出现),那么测试者可以区分出两种颜色;其次,对于观赏性而言,会设置选择题,让测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选择两者颜色对比是否刺眼、合适、模糊,从而完成观赏性的判断。

2.2.2实验结果及分析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有必要考察所设计的问卷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到问卷的可信度与有效度的分析问题。调查问卷的精髓是可信度和有效度,任何问卷调查都需要进行可信度和有效度的检验评价[14]。可信度是指问卷调查结果的具有稳定性的程度[15],本文采用的是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16]。系数的大小是在[0,1]之间波动,系数越大说明测试结果越可靠[17]。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清晰度实验的信度值为0.793,观赏性实验的信度值为0.782,均大于0.7。根据Kline[18]描述的不同等级的系数对应不同调查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可知,数据稳定性“相当好”,两个实验的信度都在可信程度范围内,可以引用调查问卷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度(也称效度)是指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的正确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效度越高表示测试结果越能代表所要测试对象的实质特性[15]。本文中采用的是显著性检验中的T检验法进行效度分析。对清晰度和观赏性进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1-α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表明了区间估计的可靠性。显著性水平的值越高,置信度就越低,也就是说原假设越有可能被拒绝。在本文中,我们将显著性水平(α)定为0.01,若P大于α,则接受原假设,否则拒绝假设[19]。根据明度对比效度表的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在清晰度明度对比实验中,1~9级的明度级差均接受假设。也就是说,1~9级的明度级差在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眼中均表现出统一的倾向性,即就清晰度而言,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与正常视觉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可以识别。在观赏性明度对比实验中,除了明度级差为2级和5级时拒绝假设,其余明度差值均接受假设。也就是说,9个明度对比实验中只有明度级差为2级和5级没有表现出统一的倾向性,即明度差值1,3,4,6,7,8,9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与正常视觉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而2级和5级与正常视觉相对差异显著。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后可得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黄色每个明度对比级差的视觉感受,如表4所示。由明度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论:红绿色觉异常的人群在明度对比感受上和正常视觉者确实存在差异。在明度对比清晰度上,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差值1~9级均表现出统一的倾向,即跟正常视觉者一样,都可以正常识别,符合红绿色盲可以识别黄色的特性。在明度对比观赏性上,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差值1,3,4,6,7,8,9级的感受与正常视觉者一样,1级明度差表现为模糊,3,4级明度差表现为视觉舒适,7,8,9级明度差表现为视觉刺激,会产生刺眼的视觉效果,而2级和5级明度差与正常视觉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相对于正常视觉者对于明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2.3路况地图色彩明度对比实验色彩明度对比在表现地图内容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地图的清晰感、节奏感、层次感、空间感[20]。而且色彩的明度渐变是视觉排序的基本因素,可以使用色彩明度的渐变对比来表示地图中的数量等级[9],例如降水量预报图用一组明度由大到小的蓝阶表示水量由小到大。路况地图样本选用北京市交通图作为配色实验地图。交通网是各种交通运输路线的总称。它包括陆地交通、水陆交通、空中交通等几类。在路况地图中只包括陆地交通,表示的是陆地交通的路况信息。因为数据的限制,只能提供主要公路的路况信息。路况信息是用不同颜色的实线覆盖在交通网上来表示。针对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路况地图设计中,在原有交通图的基础上,利用明度对比实验得出适当明度级差范围来制作路况图的实验样图。由于路况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路况信息,因此需要重点突出路况信息,在地图明度对比实验中,道路符号设色的明度均小于路况信息设色的明度。在明度对比实验结果中,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来说,3级和4级明度级差既可以清晰地传递信息,也不会引起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视觉上刺眼、生硬等的不适感,而2级和5级黄色明度级差对于他们来说,与正常人群的视觉感受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因为地图内容丰富,地图表现的元素很多,所以识别地图色彩的差异比识别普通色块的差异更复杂,所以把2级和5级明度也加入路况图明度对比实验中。如图3所示,图中列出部分实验图,分别为2到5级明度级差对比配色图。对色觉异常人群色彩明度对比设色进行调查,如图4和图5,经统计分析可知:1)对于2到5级的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均能无障碍地识别路况信息。2)对于3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82.1%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路况设色合理、明度对比度够大,可以满足清晰度,能够很容易识别。同时,明度对比也没有过大,让人觉得刺眼。而对于4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84.6%的认为路况设色合理。3)对于2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56.9%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其设色合理,既能清楚地识别出路况信息,又使图中的路况颜色比较显著,引起注意,且不会造成刺眼的不适感。然而,有将近40%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虽然可以无障碍地识别,但是设色过于模糊,识别有点难度;对于5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93.6%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路况设色合理。仅仅只有5.12%认为地图配色刺眼,引起不适。2级明度级差与明度对比实验结果相同,依然没有表现出统一的感受倾向,而5级明度级差与明度对比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地图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干扰红绿色觉异常观察者对于明度对比感受的因素过多,从而造成结果差异。4)如图可知,73.1%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5级明度对比路况设色更符合他们的要求,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路况信息,不会产生视觉不适感,比如说模糊或者刺眼。从交通路况图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将明度对比变化应用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路况地图设色时,明度级差对比为3,4,5级的时候,路况图设色效果较好,既可以轻松地识别路况信息,也不会引起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视觉的不适感;而低于3级的明度对比,虽然可以识别路况信息,但太过模糊,识别困难,而且不会起到醒目、引人注意的视觉效果;而大于5级的明度对比,会使得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观察地图时有刺眼生硬的视觉感受。5级是最适合用来对路况图进行设色的明度级差。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