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资源节约报告精选(九篇)

资源节约报告

第1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水利工程环境影晌评价是指对兴修水利工程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进行的评价。使有利的影响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的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并为是否兴建这一水利工程提供依据。

现代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一种或多综合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全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97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首先将“建坝对环境的影响”列为专门的议题。国际大坝会议指出,建坝的本意是为了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条件,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一般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及小型工程则编写环境影响报价表

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垃圾计量制

为了减少垃圾量,目前,韩国正在推行一种叫做“垃圾计量制”的制度。所谓垃圾计量制就是在交纳基本清洁费、卫生费的基础上,按照每户垃圾产出量来负担垃圾处理费用。垃圾计量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垃圾处理费的“大锅饭”,从而迫使人们认识到“多产垃圾就要多付钱”,要想减少这方面的交出,就要设法减少垃圾,间接树立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环境观念。

韩国从1996年1月开始实现这料制度,很受社会各界欢迎。其做法是由环保部门提供各种不同容量和规格标准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按不同的规格收取不同的垃圾处理费。这样用户在购买或使用垃圾袋的时候就会考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尽量减少垃圾。

水污染控制联合会

水污染控制联合会是国际性水污染控制技术协会的联合会,总部设在华盛顿。联合会包括美国数十个州的地区级协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污染控制技术协会。1984年,会员已达3万多人。其中有从事市镇工程及水污染控制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水污染控制设备的制造厂商等。协会下设工业废水、公共关系、科研、安全、标准方法和技术实践等6个委员会。

联合会通过出版刊物、每年10月召开年会等方式,传播和提高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

节约电资源

我国的电力供应,少有充足的时候——在我的家乡,前几年常常晚上突然停电。近几年虽然有所改善,但电力仍然不足,局部地区甚至还有很大的用电缺口。所以,去冬以来,媒体上不时有各地如何合理分配电力、如何节约用电以力争“不拉闸”的报道。近年来各地一哄而上的“亮化工程”,也遭到了不少批评,一些地方政府也闻过即改,停了亮化设施的电,以保证生活生产用电。但“未来3到5年,中国经济都将笼罩在电力短缺的阴影中,部分地区的‘电荒’包括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电荒’在近期都无法缓解”(《社会观察》2004年第一期)。于是,刚刚开春,一些地区已经又闻“拉闸”声,河南省今年的电力供应形势就“十分严峻”,“据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我省电网最高负荷将达到1500万千瓦,电力缺口200万千瓦,在省网高峰时段拉闸限电将难以避免”(《大河报》2月25日)。

电力紧张,水资源也不宽松,许多地方的水资源也常常吃紧。《南方周末》记者在一缺水地区采访,夜宿农家,一盆洗脸水竟被多次利用——记者先洗脸,主人全家洗脸,记者洗脸……而国内许多大城市也是缺水城市,为了省水,曾有位在郑州考察缺水情况的北京专家,连续几天没舍得洗澡!

但电、水如此紧张,浪费现象却无处不在,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团体到大小企业到家庭,大量不必亮的灯,在明晃晃地亮着,大亮不该流的水,在白哗哗地流着。“公家”的少人心疼,私人的因为有钱,多少都“用得起”,虽然不必用,却也要用。但电、水都是公共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总量一定,甲地用多了,乙地就少了,倘甲地用得过多,乙地可能就得“拉闸”或限时供水,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已经有过“先例”,春节前后,“除省市机关办公、交通客运部门、重点大型医院等个别重点用户外,长沙市几乎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区都已开始实行分片供电,供三天停一天……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社会观察》2004年第一期)。其实也不难想像,停电停水的日子是多么难过:家里漆黑一片,蜡烛涨得死贵也很难买到,冰箱、空调成了摆设;该洗的洗不成,连厕所都不敢用——没水冲……我的天,那日子……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止浪费行为,这样的日子将很快到来。

所以,任何单位和个人——即使多少电费都交得起,都有义务节约用电用水,可用可不用的电、水,不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家都能用上电。但自觉是靠不住的,要想真正把该省的电和水省下来,还必须用制度来保证“限有余而补不足”。这可以借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原则,针对不用的用户,确定“起征点”,在“起征点”以内,按正常价格收取,超过起征点的,超得越多,收费越高,这样一来,将在相当程度上迫使人们节约,私人的钱自己心疼,“公家”交钱的单位,也会制订有效办法保证节约。从而有效地限制浪费,平衡用量,尽量减少因供应不足所致的断电、断水现象,保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让我们记住,“电力对一个国家来讲,就如同血脉,携带营养物质和氧气,流经全身。所到之处,生产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血流不畅,就可能导致各种经济损失,甚至机体坏死”。电力如此,但电力短缺,尚有些许替代余地,水资源则根本不可替代,其一旦短缺,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出台办法,坚决遏止各种浪费,最大限度地节约电水资源。

节约石油资源

矿产资源还能开采多久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目前还离不开矿物燃料和金属矿藏,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都是有限的,开采多少储量就减少多少,开采的速度越快减少的速度也越快。某些使用过的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并重复利用,但能重复利用的程度有限,根本不能取代新开采的需要;矿物燃料则用一点就少一点,完全无法重复利用。

自从内燃机出现以来,人类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就开始了一场前途未卜的“赛跑”。人们当然知道石油储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新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开采量,同时己探明储量又足够开采许多年,人们就可能对石油的利用采取乐观的态度,将新能源的开发推迟,让子孙后代去解决这一问题。这当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在过去的岁月里,勘探经常领先于开采,例如,1970年时己探明的石油商业储量仅够开采37年,到了1988年,由于新的勘探发现,采用节能技术和利用其他能源,已知石油商业储量可以开采的年限增加到了45年。石油的地质储量远远大于探明储量,而可开采的商业储量又只占探明储量的一小部分,同时开采技术还在不断提高,探明储量的开采率也在提高。但是,地壳中石油的总储量毕竟是有限的,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勘探技术最终会探明可开采的总量。石油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可以预见的人类历史中人类不能幻想其储量会增加。当石油不加快开发替代能源以减少矿物燃料的比重,这场“赛跑”很快就会到达终点。石油是这样,煤和天然气也是这样。

第2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在校师生及周边小区居民和周边各部门单位

二. 调查时间

20**年**月**日

三. 调查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了解世界及我国普遍缺水的种种真实状况,并深入分析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组织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关于市民水资源观和节水意识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争做节水宣传员,形成正确的水资源观,能在生活中自觉节水

四. 调查内容

五. 存在的问题

六. 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案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5、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6、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7、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第3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理念定位

(一)报告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关乎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到“全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理念定位:“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报告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报告指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报告从“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做了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纲领。全方位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报告指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全民“合理消费”的理念。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已经提出:“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如何实现“合理消费”?一是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策略定位

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这样的高度,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成果,这标志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即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十八大报告在整理这一战略思路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位一体”新布局,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更高、更权威的层面上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便更加明确地由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在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说明,在描述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时,实际上已经赋予了生态文明与其它文明同等的地位。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2008年9月19日,他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008年12月15日,《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009年9月29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上,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五位一体”的格局已经形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中国面临创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华民族崛起和繁荣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为人类做出新贡献的重要途径。通过人民创造性的生态实践,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华民族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做出新贡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报告中,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为题,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逐步提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治国理政实践,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宣示了中国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民生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三、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政策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成为国家意志的认识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方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也日益完善,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十八大报告对以往的生态文明政策作出了新的总结和要求,即执政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新政策。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一是关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二是关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了设想:“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

[(上接第6页)]

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十八大报告对此战略从更加高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即“三个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报告要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一是强调利用和管理资源。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强调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报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强调水源的使用和管理。报告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用两个“严”字强调有限土地的使用。报告指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五是矿产方面。报告指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六是再次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报告指出: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生态修复工程。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是“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4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别让人类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个公益广告标语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用多少水?都用在哪里呢?以下和大家分享相关的节约用水调研工作报告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节约用水调研工作报告一

一、目的

人类生存的空间仅仅只有一个——地球。虽说地球中海洋占多数的面积,可海洋的水却不能饮用,也就是说海洋中96,5%的水都没有用的。而陆地上的水在地球上占3、5%,它们才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占0,3%,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做起,大力宣传和号召节约用水。

二、访问、收集

此外,我还收集了其他城市与我市的平均用水量。

在上海,该市人均每日用水量为364升,农村人均每日用水量为117升。

而目前我市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00升,而生是一日供水量为508吨。

三、资料整理

月份 用水量 平均用量

七月 24吨 8吨

八月 20吨 6.66吨

九月 20吨 6.66吨

十月 12吨 4吨

四、结论

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蔚蓝色球体,就应该懂得保护它,这次我们就说节约用水。现在,在这的确上,全地球只有紧紧的0.3%的储水量是可以使人们饮用的。我们广东一月的用水量为508吨,那是个多么庞大的数据吖!以后加上人们的生育,有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来深圳,而我们也需要号召节约用水。人们节水的意识像街上破烂不堪的标语一般淡薄。地球将被我们摧毁。如果我们依旧如似,我们迟早有一天,当眼泪也流不出来时,我们将绝望地问:没有水,怎么办?

五、节水方法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些节水方法:

当我们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将里面灌满水,放进马桶箱中,每次冲时可保证水压,省水。

淘米,系财税,可拖地,浇花。洗衣服的水又可以冲厕所。将喝剩下的茶水和矿泉水,用来浇花。

刷牙时不可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60升。

节约用水调研工作报告二

一、问题

“别让人类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个公益广告标语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用多少水?都用在哪里呢?于是,我对我们家每人的用水量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上网浏览有关的资料,了解每人每月大约要用多少水。

2、采访爸爸妈妈,清楚地知道水都用在哪里。

三、调查情况

我们家每月用水量大概在38立方米左右,平均每人每月要用大约13立方米的水。妈妈洗菜、烧饭、拖地、洗衣、洗碗等,此外我们三个人还要洗漱、喝水等,所以要用掉许多水。

四、结论

第5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

中图分类号:G44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对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铁路虽然较其他运输方式节约能源,但铁路自身仍然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仍然面临许多节能减排新课题。

2010年11月铁道部颁布实施《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暂行办法(试行)》和《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明确了铁路节能评估报告书的组成与内容,规定了铁路节能评估报告书的审查时限和要求,为加强铁路建设项目节能管理,提高铁路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科学合理利用和节能能源提供了依据。中铁二院作为我国陆地交通勘察设计的领军企业,在海南岛西环铁路建设过程中率先开展了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不断积极探索铁路节能技术的发展。

1 铁路节能评估的背景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能源、资源消耗也占较高比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作为一项节能管理制度,对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第6号),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年消耗一般都在上万吨标准煤,应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随可行性研究文件一同上报铁道部和国家发改委。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及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同时也是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2 铁路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铁路运输的能耗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成运输活动的各种运输工具直接消耗的能源,称为列车牵引能耗;二是由服务于列车的站、段、所的建筑能耗和设备能耗,统称为非牵引能耗。铁路建设项目节能主要包括技术标准选择、设计选线选址、行车组织方案、牵引动力设备、牵引供电系统、站房建筑结构方案、照明设备、采暖制冷设备、机车车辆检修、新材料新能源选用等。

根据铁道部《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暂行办法(试行)》,铁路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节能措施评估。

2.1 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全面调查项目所在区域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分析项目能源消费对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价铁路牵引种类选择的合理性,阐述项目所处区域的能源供给情况,以及铁路牵引能耗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分析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及线路方案对项目节能的影响,阐述机车、牵引变电系统等主要能耗设备及其耗能指标和能效水平,以及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耗能指标和能效水平。

3 海南西环铁路节能评估

3.1项目概况

海南西环铁路为客货共线电气化牵引的双线铁路,正线全长344公里。该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是铁路工程建设首次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并进行专项评估的项目,其节能评估方法具有较大的示范价值和指导意义。

3.2 节能评估方法

3.2.1 能耗水平评估

海南西环铁路其能效水平的评估,采用了铁路与公路能耗的比较,CRH1型动车组与普速铁路机车能耗的比较,建设项目与已运营的广深铁路类比分析等方法,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该项目客流若全部使用公路运输,则较铁路运输增加能耗近期约42358t标准煤;该项目客货运输均采用电力牵引,客车采用CRH1型动车组,虽然能耗比普通铁路机车稍高,但是节约乘客的时间价值,往返时间比普速客车节约40多分钟,且对线路的坡度要求较低,节省了工程投资。该项目与广深铁路能耗指标对比分析如下表。

海南西环铁路与广深铁路能耗指标对比表

根据上表数据,海南西环铁路能耗指标较广深铁路高28.31(kwh/万人.km),其原因一是该项目采用20‰的限制坡度,而广深铁路限制坡度仅为6‰。二是该项目客车旅行速度为180km/h,而广深铁路的客车旅行速度为134km/h。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该项目牵引耗能指标略高于广深铁路是合理的。

3.2.2 线路方案评估

在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节能评估时,容易走入评估的误区。若仅根据线路长短进行比较,则直线方案最节能。选择线路走向应优先考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符合地方的规划和发展。权衡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科学的反应项目节能水平,是线路方案节能评估的重点。

海南西环铁路线路方案,主要有沿既有线改建方案和沿高速公路方案,线路方案的比较主要为海口至东方段。两方案能效水平比较见下表。

不同线路方案动车组能效水平表

不同线路方案SS9型电力机车能效水平表

从节约能源角度看,沿高速公路方案比沿既有线改建方案线路长,其能耗相对较高,但最终评估推荐沿高速公路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两方案均位于海南省西部地区,起于海口市,线路走向及客货运量基本一致。沿既有线改建方案由于海口至东方段线路标准低,既有线路利用率仅为26.9%,且不能满足远期跨海通道的能力需求,仍需要新建单线铁路。沿高速公路方案,运输组织灵活,与东环铁路的匹配较好,方便开行环岛客车,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方便铁路与公路的换乘,减少换乘能耗。

3.2.3 牵引设备选型评估

目前我国铁路牵引设备选型主要是机车选型和动车组选型。海南西环铁路动车组车型比选,主要针对CRH1型动车组和CRH2型动车组,其能效水平比较如下:

海西线每天开行长、短编组动车组对数见下表。

按照长编组动车组能耗为短编组能耗的2倍计算,CRH1和CRH2型动车组能效水平见下表。

从能效水平对比数据看,若开行对数相同,CRH1较CRH2型动车组每天增加耗能约24917kwh,年增加耗能约909万kwh,CRH2型动车稍节能。但是CRH1型车定员668人,而CRH2型车定员仅610人,人均能耗低。同时若采用CRH2型车,势必增加开行对数增加能耗。海南西环铁路最短区间为凤凰机场站至三亚站长10.5km,平均站间距28.66km,站间距较短。CRH1型动车组具有停站距离短、快速启动的特点,有利于站停车组织。因此评估认为该项目应选择CRH1动车组。

3.2.4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根据海南省的节能目标,以及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的预测,得出本项目所用电能仅占2020年海南全社会用电量的0.92%,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极小。该项目的建设可减少当地汽车运输部门的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沿线地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海南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关于铁路节能评估的思考

4.1增强节能意识,贯彻节能标准

不断提高对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认识,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大力宣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设计人员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铁路节能评估工作,是做好节能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4.2 科学分析、源头控制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应遵循“科学分析、源头控制,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理念,针对建设项目当地能源供应情况、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能耗和能效水平和项目节能措施等内容开展节能评估。

4.3 依靠科技进步,突出技术创新

节能评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突出技术创新。紧紧围绕节能环保、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统筹把握技术创新需求和方向,组织节能评估科研项目攻关,开发节能评估应用软件,创新节能评估方法,为提高建设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技术保障。

4.4 强化总体管理,注重专业协调

节能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各阶段,涉及到勘察设计各专业,不断优化评估报告,贯彻落实评审意见,努力提高节能评估的总体性和专业的协调性,重视能耗数据的对比分析,是确保建设项目节能效果的关键。

5 结束语

中铁二院铁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估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得益于企业节能技术的创新。铁路工程节能技术前途广阔、任重道远。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做好节能减排科研立项,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从科技进步上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强化节能评估、优化评估报告,从技术方案上实现节能减排,为我国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第6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关键词] 政策;国策;基本国策

abstract:basic national policy is a general policy which comparatively lasts a long periodand it is also a major policy that takes effects in a certain fundamental area. it runs as 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politic system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no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as to its contents, forms and origins, which results in chaos in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use. relevant information verifies that the origins and the forms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law, the work reports of party’s congres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s plans and white paper and regulations, and leaders’ speeches, etc.. its main contents cover family planning,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protection of arable land, long-term stab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genders equality,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etc..

key words: policy; national policy; basic national policy

基本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关系全局利益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所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它通常是国家管理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政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但对于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基本国策的内容和渊源问题。我们从公开的资料上,好像找不到这个问题的完整和权威答案,对于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这些基本国策是哪些部门制定的或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众说纷纭。理论界对我国基本国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很不够。笔者拟就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作一探析。

?一、我国基本国策在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很多方面使用了“基本国策”这一概念,但对于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项基本国策,在认定和认识上并不统一,有关部门也未就其内容及内涵进行统一的、权威的规定、表述和诠释,使用范围也很随便,因而众说纷纭。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林治波认为:“说法五花八门,具有共识的只有计划生育一项。涉及的其他说法,还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科教兴国、节约资源、水土保持、依法治国、推广普通话、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族团结、多党合作、一国两制、共同富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禁毒等等,但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国策,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1]

?中共中央党校刘应杰在其《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一书中,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四大发展战略,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作为五项基本国策,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2]。该校苏杨等人则认为有“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七大基本国策,科教兴国、一国两制、保护知识产权等不是基本国策[3]。

?宁夏大学李斌在其自编教材《当代中国国策综述》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很多,譬如:一国两制,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信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4]

?国家义务教育九年级《政治》课本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所列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三个,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未列入基本国策[5]。

?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生育、合理用地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说[6];“人口、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五大基本国策说[7]等等。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基本国策[8];也有一些将某些问题作为基本国策的建议或提议,如2005年3月9日,中共云南省委等四大家联名向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的建议[9],还有的建议将低房价作为基本国策[10]等等。

?从网上搜索“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这一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某网站给出的最优答案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国两制等”,给出的其他意思相近的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其他的答案还有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等[11]。

?从上述对基本国策内容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识非常不一致,不仅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问题,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如人口、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素质问题;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问题等等。

1998年,山东省东阿县环境保护局曾致函中央有关部门,询问我国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该部门答复说:关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在中央文件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已作出明确表述的有:(1)计划生育。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保护环境。十五大报告在讲到这一基本国策时指出,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土地管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一项内容;(3)对外开放。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男女平等。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主席在致词中提出:“我们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1]。 这一答复对四项基本国策作了扼要说明,有助于人们解疑释惑。但据笔者查证,这一答复很不准确,也很不全面。

?二、我国目前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笔者通过对目前称之为“基本国策”的各项内容进行查证和研究,发现虽同属“基本国策”,但其制定(或界定、认定)部门、渊源或体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经笔者查证,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

(一)以法律形式确定的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四项。

?关于耕地保护问题。在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确定“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前,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逐步发展完善的。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2],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表明作为基本国策的土地管理方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关于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98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还没有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3]。同日,国家主席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虽然1978年《宪法》确定了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却没有明确将其界定为“基本国策”。因此,法律规定其为“基本国策”的时间应该为2001年。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建国后国家颁布的宪法就体现了这一立宪原则。1949年9月颁布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家庭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4年颁布的《宪法》也有类似的表述。1982年颁布的《宪法》除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外,同时还对妇女的特殊权利和利益进行保护。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4]

?关于节约资源问题。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资源的利用与节约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努力,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四条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15]。

(二)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十二大、十四大至十七大)、对外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环境保护(十四大至十七大)和保护资源(十六大、十七大)等四项。

?党的“十一大”以前,党的工作报告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党的相关理论也还没有关于“基本国策”的论述。提出基本国策并具体指出其内容,是在党的“十二大”以后才开始的。现将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列示如下:

?1982年9月1日,在“十二大”报告中首次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了基本国策问题。他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6]

?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17],我们平时也常常说“改革开放3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有30年的时间。198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必须继续放宽政策,按照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改革外贸体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规模,努力办好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8]。这是首次在党的文件中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9]。因此,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提出了改革开放,但并未将其作为基本国策。1987年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的第三部分“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已经在实行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中取得了重大成就”[20],这句话应该是针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言的。

?1991年11月29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其第一部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切不可脱离国情,违反基本国策”[21]。这一段话虽然提到基本国策,但并未从正面直接将“计划生育、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情,尽管有这一层意思,但因不是明确表述的,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时间。

?1992年10月12日,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22]

?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3]

?2001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24]。2002年11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5],首次提出将“保护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国策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6],全面概括了过去历次党的大会中所提出的四项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在内容是逐步增加的,“十二大”开始提出“计划生育”(除十三大未提外,其后历次均有),“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对外开放”(但是间断的,十四、十六大未提及),“十四大”开始提出“环境保护”(以后历次均有),“十六大”开始提出“保护资源”(此后历次均有)。因此,截至目前,以党的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四项。

(三)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

?从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简称“一届一次”,以下表述方式相同)到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共召开了42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前和2004年十届二次会议以后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均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1987年到2003年之间,七届三次(1990年)、八届一次(1993年)和九届三次(2000年)三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其余11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基本国策问题。所提基本国策分别为:“长治久安”1次(1987年)、“计划生育”10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环境保护”8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3年)、“对外开放”3次(1987年、1998年、1999年)、“保护资源”1次(2003年)。

?其中,首次提及基本国策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

?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继续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经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以及对各种不正之风的认真纠正,我国社会秩序安定,社会风气正在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坚信这个目的必定能够达到”,“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27]

?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加强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8]

?2003年3月5日,朱?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29]

(四)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

?将“基本国策”列入国家计划发展纲要是从1991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简称“八五计划”或“八五”,其他表述方式相同)开始的,也就是说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开始提出的。此前多用方针或基本方针,“七五计划”中,有16处提到“方针”,一处提到“基本方针”,但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

?历次国家发展计划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为: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30]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部分“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认真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31]

?2001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2]

?2006年3月1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章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33]

?因此,截至目前,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对外开放(八五、十一五)、保护耕地(十五、十一五)、节约资源(十一五)、保护环境(十一五)、男女平等(十一五)。与同时期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到基本国策内容相比,多了“保护耕地”和“男女平等”两项。

(五)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

?自1991年我国第一部白皮书开始,截至2008年2月,中国已发表了56部白皮书,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政党制度、人权状况、军控、国防、防扩散、宗教问题、人口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食品安全以及等广泛问题,其中只有9部白皮书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它们分别是:

?1993年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了《与中国统一》白皮书。在第三部分“中国政府解决的基本方针”中,认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包括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四个方面的内容[34]。

?1995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其中三次提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问题[35]。200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其中两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人口与发展法律法规。将人口问题作为制定经济和社会法律法规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为贯彻实施基本国策提供法律保障。”[36]

?1996年6月5日,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其中前言中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 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7]

?1996年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其中说到:“总之,中国政府将正视困难,在经济布局和工作指导上,继续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推动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38]

?2005年8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书中四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将从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依法保障妇女权益,落实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努力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39]这比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确定的“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还要早几天。

?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0]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其中提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中国政府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41]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其中六处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提交了《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42]。

?综上所述,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共七项。

(六)以政府规章形式体现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两项。

?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正式确定将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前,很长一段时间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以政府规章的形式确定的。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我国人多地少,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

[43] (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公布后,该条例废止)。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指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4]

1993年1月1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其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5]这是唯一一次将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七)以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

?以政府专题会议或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或体现的基本国策因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查证难度较大。但从笔者查证情况来看,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虽然它们最终都以其他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最早却是以讲话的形式提出的。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从1973年8月到2006年 4月,国务院召开了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当时担任副总理的代表国务院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46],从而确定了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最早关于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1995年以前,尽管各相关法律对妇女权益保障问题有许多专门规定,但并未将其列入基本国策。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47]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被誉为推进妇女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2003年8月27日,在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48]这比2005年8月28日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早近10年。因此,“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最早是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确定的。

?关于保护或节约资源问题。1999年3月14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49]这一讲话,可将其理解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人口问题)、保护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中,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在此前已以不同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将“保护或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第一次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体现,可算是最早的表述。3年后,2002年11月14日,十六大才提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八)以其他形式出现

?还有些以其他各种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如有关学者在专著和论文中表述的个人观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建议,各种宣传材料的不恰当引用等等。不过以这些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人们的认同度虽一般较低,但却能造成认识上和使用上的较大混乱。

?除上述各种基本国策的渊源之外,使用者的主观臆断或将发展战略、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理解为基本国策,也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三、结论

?(一)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

?综上所述,截至目前,除去表述相同的内容,我国以各种形式提出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环境保护、对外开放、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长治久安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它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文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相对说来,国家发展和计划纲要对基本国策的表述相对完整些。其中: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括号中的时间为最早提出时间,下同)等四项。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82年,“十二大”)、对外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环境保护(1992年,“十四大”)和保护资源(2002年,“十六大”)等四项。

?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长治久安”(1987年)、“计划生育”(1988年)、“环境保护”(1988年)、“对外开放”(1987年)和“保护资源”(2003年)等五项。

?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91年“八五计划”)、对外开放(1991年“八五计划”)、保护耕地(2001年,“十五计划”)、节约资源(2006年,“十一五计划”)、保护环境(2006年,“十一五计划”)、男女平等(2006年,“十一五计划”)等六项。

?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等七项内容。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等两项。

?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等三项。

(二)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是:

?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耕地保护(1998年)。

?最早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1982年)。

?最早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长治久安(1987年)。

?最早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对外开放(1991年)。

?最早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

?最早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保护耕地(1986年)。

?最早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环境保护(1983年)。

?因此,我国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是1982年9月1日在十二大报告中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的“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若按时间顺序,我国确立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时间依次为:计划生育(1982年)、对外开放(1984年)、保护耕地(1986年)、长治久安(1987年)、环境保护(1988年)、一国两制(和平统一)(1993年)、水土保持(199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1999年)。

(三)应该确定为基本国策的内容

?在上述基本国策的各种渊源及表现形式中,笔者认为只有以法律形式、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和以计划纲要等四种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才能作为真正的基本国策。对这四种形式中的基本国策进行归并后,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对外开放、环境保护、长治久安等七项基本国策。考虑到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对外开放”只是当时特殊时代提出的一种转型性政策,现在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它不能再作为基本国策。“长治久安”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具有的共性和追求,将其作为基本国策也只在很早以前提出过一次,缺乏认同性,因此它也不应作为基本国策。所以,笔者认为,真正能作为基本国策的只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五项内容。

[参考文献]

[1] 林治波. 究竟什么是基本国策[j].人民论坛,2007,(9):29.

[2] 刘应杰.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83-297.

[3] 苏 杨,杨文庄. 基本国策:问题与建议[eb/ol]./dxrd.php?col=161&file=4588,2008-04-25.

[4] 李 斌. 当代中国国策综述[eb/ol].,2008-03-25.

[10] 牛 刀. 低房价应成为当今中国的基本国策[eb/ol].,2008-04-24.

[11] 佚 名.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eb/ol].,2007-07-10.

[1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n].人民日报,1998-09-02(8).

[13]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n].人民日报,2001-12-30(6).

[1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n].人民日报,2005-08-29(2).

[15]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n].法制日报,1997-11-03(3).

[16] .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1982-09-01(1-2).

[17] . 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8-03-20.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4-10-20.

[19]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20] .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1987-11-04(1-4).

[21]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eb/ol]/gb/shizheng/252/5089/5105/5191/20010429/455924.html,2008-05-16.

[22] .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2-10-21(1-3).

[23]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22(1-3).

[24] .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1-03-12(1).

[25]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1-4).

[26]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1-3).

[27] . 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7-04-13(1-3).

[28] 李 鹏. 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8-04-15(1-3).

[29] 朱?基. 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3-03-20(1-3).

[30]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1991-04-16(1-5).

[31]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1996-03-20(1-3).

[3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03-18(1-4).

[3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17(1-7).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与中国统一[eb/ol]. /bps/bps_zgty.html,2008-04-27.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计划生育[eb/ol]. .cn/gb/channel2/10/20000908/224683.html,2008-05-18.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n].人民日报,2000-12-20(5).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1996-06-05(1-5).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n].人民日报,2005-08-25(7-8).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5-12-23(15).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n].人民日报,2006-06-06(14-15).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n].人民日报,2007-12-27(10-11).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eb/ol]./law/law_view.asp?id=44894,2008-05-10.

[44]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eb/ol]./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2734,2008-05-10.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eb/ol]./law/law_view.asp?id=55651,2008-06-25.

[46] 刘 毅 ,孙秀艳. 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n].人民日报,2006-04-20(8).

[47] . 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9-05:(1-2).

第7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编者按: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两个关键”

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提出了八项任务,第一位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看出,报告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还特别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提出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方面,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报告还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是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新表述。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报告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8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李强 大连职工大学

摘要:本文从消费模式、经济体制、生产方式等方面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

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十八大报

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

会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规

律的深刻认识。本文拟从消费模式等方面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进行初步探讨。

一、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应倡导

一种节约式的消费模式。提倡这种消费模式的原因是:我国的资

源、能源状况,乃至世界的资源、能源都不足以支撑起世界人口

最多国家的非节约式的消费模式,这是资源瓶颈原因;非节约式

的消费模式已对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雾霾天气,

这是环境压力、生态承载力方面的原因;非节约式的消费模式,

并不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觉的提高。在我国,一定程

度上存在过度消费的倾向,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节约式的

消费模式的措施是: 1.高度重视消费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其它措施相比,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

题。2.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与节约式的消费模式

的关系。非节约式的消费模式能够增加消费量,产生大规模的内

需,但却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利。节约式的消费

模式于扩大内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利。要找到正确处

理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与节约式消费模式的关系的办法。3.

在制定发展规划、设计改革措施时要充分考虑消费模式的因素,

并从长远角度考虑消费模式的问题。

二、统筹兼顾与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

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

利益的突出问题。在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时要注意各种措施、各

个方面的统筹兼顾。本文要强调的是,要把统筹兼顾落实到资

源节约的行动中去。现实中,还存在因违背统筹兼顾要求而造

成的资源浪费,还存在因不注重统筹兼顾,措施不细而带来的

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例如,在进行一项建设时,虽然政府不

同职能部门基本做到了本部门内的统筹兼顾,但部门之间却没

有做到,进而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再如,住宅装修过程中产

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与住宅设计、建设时不兼顾住户的需求有一

定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一定要注

重细节,细致考虑。

三、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制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文

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物质保障等诸多有利的因素。同时,也

存在可能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趋利性,

有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在

竞争、优化过程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要通过加

强国家宏观指导、中长期预测、建立资源配置保障机制等措施避

免市场配置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

四、生产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我

国经济质量和竞争力。由“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

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

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大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本文

要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中,微观经济

主体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生产、 销售过程中推动的商品 “大包装”

等方式而造成的消费者被动的“多消费”,以及这种消费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的对资源的浪费。另外,生产过程中的高附加值式的

生产,一方面,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保护了环境,另一方

面,高附加值的产品、商品提高了商品价格,增加了消费成本,

推动人们更多、更广地开发利用资源,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

入水平。要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好高附加值式的生产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两面性”影响。

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理念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增强全民节约

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风尚。同时,还应

有这样一种理念,即:非节约性的消费模式不必然带来高生活水

平、高生活质量、高幸福程度;节约性的消费模式不必然导致低

生活质量、低幸福程度。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

一个相对较低的投入水平、消费水平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

日报,2013-11-16(1).

作者简介:

第9篇:资源节约报告范文

三月份,我们地本02的全部人去进化水文站实习,我从水文站实习回来后写了这份实习报告:1.金华水量概况金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干、湿季节。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光温互补。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频繁。6月10日进入梅汛期。受冷空气影响,6月10-11日降下入梅后的第一场雨。本次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武义江流域降雨大于东阳江流域。其中永康市前仓雨量站测为24小时降雨量达198.8毫米,9、10两日降雨量218毫米,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水造成公路交通中断,康市的前仓、石柱等地受灾严重。

20xx年,金华市梅汛一是时间短,只有18天;二是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金华站梅汛期降雨量13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2;4-10月降雨量692.4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2;年降雨量1172.5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偏少18.4;金华站20xx年蒸发量755.9毫米。

20xx年,金华市降雨偏少,各主要江河水位站年最高水位都未达到警戒水位。金华站年最高水位35.11米(吴淞);武义莲塘口站68.72米;义乌市佛堂站52.56米;兰溪站29.39。

因未达预报标准,金华、佛堂、莲塘口站20xx年均未洪水预报。兰溪站于6月26日连续预报三次,最后一次预报兰江最高水位29.30米,实测29.39米,精度达到规范要求。20xx年市水文站共收发水情信息8940份。

金华市1月份雨量普遍偏多,所以金华站和佛堂站的年最高水位均出现在1月份。金华站最高水位35.11米,是解放以来年最高水位最低的一年。但浦江芳地水文站6月10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达3.65米。2.金衢丘陵盆地土地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万,耕地约150万亩。域内主要河流为衢江和金华江,均为钱塘江上游水系。该地区已建有乌溪江、安地、金兰、铜山源、沙畈等大中型水库以及乌溪江引水工程等。由于该地区地处丘陵盆地,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占较大比重,而本地水资源有限,且开发条件较差,因此,该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思路为:(1)推行节水灌溉改变农业田间漫灌以及减少灌区渗漏是农业节水的重点。正在建设的乌溪江引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等项目可节省一定的农灌用水量用于工业生活。(2)向相邻山区调水考虑向乌溪江上游乌溪江水库以及金华江上游的安地、金兰、沙畈、横锦、南江等水库引水。已建成的乌溪江引水工程以及正在研究的义乌向横锦水库引水和规划的好溪水利枢纽等工程就是这种水资源配置方式。3.金华未来之水不容乐观在3月22日第十一届世界水日和3月22~28日第十六届中国水周即将来临之际,金华市水利部门向市民提出警告:水危机正逐步逼近金华,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全市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将受到严重影响。去年6月公布的《金华市水资源公报》表明,20xx年金华市降水量为145.5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偏少11.9;年平均径流644.4毫米,折合水资源量70.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偏少18.1,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5.22亿立方米,低于多年平均值12.5;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70立方米,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全省人均占有量还偏少22.更令人担忧的是,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统计,20xx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达4.96亿立方米,其中达标排放的只占35。去年,金华市水利部门对辖区36个监测断面进行采样分析,发现452公里的河流中,符合I类水标准的河长只有30.8公里,占总河长的6.8。金华市水利局副局长江国富告诉记者,金华水资源紧缺、水污染情况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日益严重,这急需引起政府和市民的重视。金华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为全市人民永远喝上放心水而努力.水资源相对贫乏的义乌市在饱尝水荒之后,今年决定投资12.15亿元,在我省率先启动分质供水工程,并将其列入今年该市重点工程项目。4.金华水资源有效地开发和保护2001年,金华市建成了日供水15万吨的金沙湾水厂,使市区及白沙河流域的70万人口喝上了优质生活饮用水。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沙畈水哗哗长流。几年来,金华市相继建成了沙金兰引水工程、义乌大陈供水工程等20多项供水工程,东阳横锦至义乌引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改善近13万人的用水问题。另一方面,金华市积极治理水流域环境污染。2000年前后,金华市在金华江流域实行了零点行动和一控双达标整治活动,市县多次联动,对造纸、印染、医药化工、建筑陶瓷、水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依法作了处理,金华江流域一控双达标整治活动效果明显。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也初战告捷,截至10月底,金华市已完成170公里整治任务中的150公里。总体来说,金华的水资源不容乐观,希望政府和市民引起高度重视,虽说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大幅度的污染,浪费,再多的资源也将离我们而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