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精选(九篇)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

第1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中央回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b)-0087-03

Microsurgical in Treatment of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CHEN Hui-xi,LIANG Xin-qiang,JIANG Guang-yuan,SONG Xing-zh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Nanxisha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Guangxi Province,541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52 cases of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from 2008-2013. Results SimpsonⅠ,Ⅱ,and Ⅲ grade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30,19 and 3 respectively.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 Preoperative dys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41 cases, no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n 2 cases, additional dysfunction in 9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36 months,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d case. Conclus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should be in good func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and achieve SimpsonⅠgrade removal. Carefu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skillful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the protection of the central cortex brain, maintain the venous return unobstructed, the correct processing sagittal sinus are the keys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in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Key words] The central gyrus region; Meningiomas; Microsurgery

中央回区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包括矢状窦中1/3的窦旁,镰旁,窦镰旁脑膜瘤和位于中央前回、后回的凸面脑膜瘤。该区域有支配躯体运动、感觉的中央前、后回,还有引流至上矢状窦的中央沟静脉、Trolard静脉。脑膜瘤生长缓慢,发现时以较大体积,加上血供丰富,手术可能损伤大脑皮层或影响了静脉回流,故而手术风险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该研究收集了该科2008―2013年显微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怎么样在保护中央回区功能的基础上争取全切肿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3年共52例,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30~76岁,平均52.6岁。病程0.5~62个月,平均12.3个月。

1.2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35例,对侧肢体乏力18例,癫痫6例,感觉障碍10例,局部头皮突出肿物1例。

1.3 影像学检查

全组病例均行CT、MRI检查。头颅CT扫描显示中央回区等、低密度灶。MRI检查肿瘤直径3~7 cm,增强显示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大脑凸面12例,大脑镰旁16例,矢状窦和窦镰旁24例。中央回区前23例,中央回区后18例,中央前后回均受累11例。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技术切除肿瘤。①患者取仰卧位,头抬高10~15°,颈部轻度屈曲。②定位采用CT、 MRI结合确定肿瘤的位置,采用术前mark后CT扫描能更加精确地定位,根据中央沟的体表定位确定中央沟的位置,根据肿瘤和中央沟的位置关系设计切口,采用马蹄形切口,使肿瘤位于切口的中心,骨瓣足够暴露肿瘤前后极。跟据肿瘤为窦旁、镰旁、镰窦旁、凸面设计为中线上、中线旁和跨中线切口。③打开骨瓣,妥善止血,剪开硬膜时注意保护回流静脉。采用瘤内分块切除的方法,先缩小肿瘤体积充分减压后再寻找肿瘤的边界,仔细分流肿瘤包膜和正常脑组织的蛛网膜,避免牵拉脑组织,电灼明确进入肿瘤的血管,切除肿瘤。④术前3D-CTV检查可清楚显示矢状窦的情况,对手术如何处理矢状窦有计划,对于累及上矢状窦的肿瘤,先处理矢状窦外肿瘤,再处理受累的矢状窦。⑤对于凸面和矢状窦旁肿瘤累及凸面硬膜和镰旁肿瘤累及大脑镰,切除受侵犯硬膜和大脑镰后使用筋膜或人工硬膜修补缺损。⑥对于有颅骨受累及者,根据侵犯程度使用高速磨钻磨除受累骨质或直接使用钛板修补。

2 结果

2.1 切除程度

Simpson Ⅰ级切除30例,Ⅱ切除19例,Ⅲ级切除3例。

2.2 病理结果

纤维细胞型16例,内皮型12例,混合型13例,血管型6例,砂粒型5例。

2.3 手术并发症和随访

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术前运动障碍18例,13例术后逐步恢复至正常,2例运动障碍无变化,3例加重(术后2周~1月恢复至术前,6个月后逐步恢复至正常);5例原有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后服药可控制;10例感觉障碍术后消失。新增癫痫1例,后服药可控制,1年后停药;新增对侧肢体偏瘫8例,3个月后逐步恢复至正常。

3 讨论

中央回区也称皮质中央区,是指矢状窦中1/3及额顶回区域,该部位脑膜瘤供血来自颈内、外动脉,血供丰富。脑膜瘤与中央沟静脉、Trolard静脉关系密切。肿瘤压迫、推挤皮质和周围血管,瘤周常伴脑组织水肿。在手术过程中,开颅和切除肿瘤均可能引起大出血,且容易损伤脑皮质和引流静脉而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和感觉障碍,而损伤矢状窦或矢状窦形成血栓,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水肿和静脉性脑梗塞。术中处理好矢状窦,保护好中央沟、中央沟前后引流静脉及重要脑皮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

3.1 术前评估

术前完善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边界、瘤周水肿情况及与周围脑组织、矢状窦、大脑镰、中央沟静脉等的关系。该组矢状窦旁病例术前均行3D-CTV检查,我们认为术前3D-CTV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脑膜瘤瘤体、和肿瘤相关的引流静脉及矢状窦,可旋转3D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3D-CTV相对于MRV和DSA,可更方便、直观的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及肿瘤周边静脉的关系,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行3D-CTV检查,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2]。术前判断矢状窦是否受累,矢状窦是否通畅,肿瘤与引流静脉的关系,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安全切除肿瘤至关重要。

3.2 选择入路和注意事项

针对中央回区脑膜瘤的不同类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功能区皮质创造条件,皮骨瓣的大小既要足以暴露肿瘤及其附着处,又能显示肿瘤的供血及引流静脉;既要避免盲目追求微创而影响镜下的直视操作,又要防止骨瓣过大的无效暴露[3]。 ①对于凸面脑膜瘤,根据肿瘤的位置和中央回区的位置,切口及骨瓣可稍避开功能区,从非功能区方向开始切除肿瘤,减少对功能区的牵拉。②对窦旁、镰旁脑膜瘤,采用中线旁稍过中线切口,以便暴露矢状窦,方便矢状窦的处理。③对大脑镰双侧生长的肿瘤,采用跨中线切口,切口及骨瓣的主体在肿瘤较大的一侧,对侧约2~3 cm。打开骨瓣的过程中需注意硬膜和骨瓣的粘连,部分肿瘤和硬膜及骨瓣粘连紧密,开颅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出血,需充分备血或使用自体血回收回输,使用剥离子仔细剥离硬脑膜和骨瓣的粘连,特别是矢状窦和骨瓣的粘连。如剪开硬脑膜需翻向矢状窦方向,要注意引流静脉的保护,避免翻开硬膜时撕裂引流静脉。对于瘤体较大且大部分瘤体深埋在脑组织内的肿瘤,硬膜切口不能过大,可在据中线2 cm切开硬膜,以免功能区脑组织膨出受损[4]。

3.3 切除肿瘤

中央回区脑膜瘤切除重要的是功能区皮层的保护和引流静脉的保护,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至关重要。在显微镜下沿肿瘤包膜与正常脑组织及蛛网膜间隙分离肿瘤,尽量避免损伤邻近的脑组织和软脑膜,采用囊内,分块切除的方法,烧灼肿瘤的包膜使之缩小,由浅入深,在靠近肿瘤侧电凝后切断进入肿瘤的供血血管,尽量避免牵拉正常脑组织,使手术损伤减少到最低的程度[5]。

根据肿瘤和功能区的关系,选择不同的方向开始切除。①肿瘤位于功能区偏前方,从肿瘤前部开始切除,处理肿瘤后界时尽量避免牵拉功能区。②肿瘤位于功能区偏后方,从肿瘤后部开始切除,处理肿瘤前界时尽量避免牵拉功能区。③功能区位于肿瘤下方,由浅入深沿蛛网膜间隙进行分离,使用湿棉片垫于肿瘤和蛛网膜之间,以便肿瘤的剥离和脑组织的保护。部分肿瘤瘤周水肿严重,皮层供血多,肿瘤和脑软膜粘连紧密,甚至融合,可瘤内切除肿瘤大部分,重视保护功能区皮层和血管,粘连严重的残留肿瘤可再仔细分离或烧灼处理。

中央回区脑膜瘤和引流静脉特别是中央沟静脉关系密切,术中任何环节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水肿和静脉性出血,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和感觉障碍。对于在中央沟静脉前方或后方的肿瘤,采用先沿肿瘤和中央沟静脉交界处剪开蛛网膜,将静脉和肿瘤分离开,并使用湿棉片保护,避免干燥。如肿瘤和中央沟静脉在剪开蛛网膜后仍难以分离,不必强求肿瘤全切,可残留少部分肿瘤,使用低功率电凝适当烧灼。对于中央沟静脉骑跨肿瘤的病例,采用分别从中央沟静脉前方和后方分块切除肿瘤,减小肿瘤体积后,血管张力下降后,再仔细分离中央沟静脉。体积较大肿瘤切除后,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6]。此时,可在引流静脉下放置适当明胶海绵,可使引流静脉保持一定的张力,避免其迅速松弛导致静脉回流障碍[7]。

3.4 矢状窦的处理

术前3D-CTV检查可清楚显示矢状窦的情况,对手术如何处理矢状窦有计划, 矢状窦如术前检查显示通畅,手术必须确保矢状窦仍然通畅。对于受累的矢状窦大致分三种:①对肿瘤仅累及矢状窦外壁,窦内无肿瘤侵犯病例,切除肿瘤后,可用低功率双极电凝电灼残余肿瘤和窦壁,防止术后复发[8]。②对于肿瘤侵犯矢状窦壁全层,部分侵入矢状窦,矢状窦仍有部分通畅的病例,先切除矢状窦外肿瘤,在切除受累的窦壁和窦内的肿瘤,边切除边缝合,使用明胶海绵和棉片压迫止血,可准备自体筋膜或人工脑膜修补矢状窦壁缺损,保持矢状窦通畅。该组有两例切除肿瘤后有矢状窦壁破损,使用人工脑膜进行修补,术后未出现并发症。③对于术前检查已发现矢状窦已完全闭塞,术中可将该段矢状窦和肿瘤一并切除,切缘两侧的矢状窦进行缝扎。该组有两例术前3D-CTV检查提示矢状窦完全闭塞,周围侧支循环良好,切除肿瘤及受累的矢状窦,未做血管重建,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目前对于浸润矢状窦的脑膜瘤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有50%的静脉操作会导致迟发性血栓形成,使用人工血管者的血栓发生率更高。有学者建议对浸润矢状窦的脑膜瘤,切除肿瘤后予弱电流电灼矢状窦壁残留肿瘤,术后行放射性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9]。

总之,仔细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注意中央区皮层脑组织的保护,维持静脉回流的通畅,正确的处理矢状窦是降低中央回区脑膜瘤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文斌,冯康,胥文德.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32例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5):57-60.

[2] 施炜,王羽,张宇,等.3D-CT静脉造影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评估[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919-921.

[3] 李爱民,夏永本,刘希光,等.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8):731-733.

[4]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等.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6):541-543.

[5] 李定君,游潮,蔡博文,等.巨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11):923-924.

[6] Raza SM,Gallia GL,Brem H,et al.Perioperative and long-termoutcomes from the management of parasagittal meningiomas invading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J].Neurosurgery,2010,67(4):885-893.

[7] 苏杰,严畅,陈伟强,等.显微手术治疗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附28例报道[J].解剖与临床,2011,16(3):224-226.

[8] 张吉云,李敏,杨云振,等.显微手术治疗皮质中央区脑膜瘤18例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2):1205-1206.

第2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Statistical Aanalysis on 771 cases of Neoplasm Maxillofacial Region

YANG Min,CHEN Xiao-tao,A Si-ya•ya-she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Xinjiang 8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constituent ratio,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sex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neoplasms.Methods A total of 771 cases of benign and m alignantoral maxillofacial tumors visite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rom 1960 to 200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the 771 patients,44.9%had benign tumors,55.1%suffering from m alignant tumors.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55:1. Most Neoplasm cases occurred in patients between 30 to 39 years old.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s were mixed tumor,while squamouscell carcinomacomposed the main part of m alignant tumors,common in the lip.Conclusion The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 and patient age and sex in our hospital a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other places inside or outside the country,but the ratio of lip squamouscell carcinoma are different.

【Key words】Oral; Maxillofacial; Neoplasm

口腔颌面肿瘤是头颈部常见肿瘤,随着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医疗卫生知识不断普及,口腔颌面部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病状况随地区、生活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对这方面的统计分析已有较多报道。但对维吾尔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统计分析尚未见到。我们现收集1960~200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维吾尔族住院患者771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1960年至2008 年12月的住院病案,按出院时主要病理诊断分类,同一患者多次住院按1人次计算,共计771例。

1.2 肿瘤分类 肿瘤临床按UICC 1987年的临床TNM分类,肿瘤病理分类参照WHO1990年的国际肿瘤疾病分类及WHO1991年的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

2 结果

77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口腔颌面鳞癌部位、年龄与性别,及其中123例涎腺肿瘤患者的部位及性别构成,见表1~4。

3 讨论

3.1 本资料来自住院患者的病理诊断,不能代表发病率,只能说明维吾尔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一般构成比。

3.2 71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44.9%(346/771),恶性肿瘤占55.1%(425/771)。恶性略高于良性,这与陈龙[1]报道的良性48.2%,恶性肿瘤占51.8%相似,但陆先韫[2]等报道的良性59.38%,恶性40.62%,良性高于恶性不同。这种比例的差异可能与医院的规模及患者来源有关,在本院诊治的病例很多是基层医院难以诊治的复杂病例。

3.3 771例患者中,男469例,女302例,男女之比1.55:1,高于浙江地区统计的1.30:1[3]。其中良性肿瘤346例,男女之比0.97:1,恶性肿瘤425例,男女之比2.35:1。从恶性肿瘤的部位上看,除了颊部鳞癌是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唇,颧,舌的鳞癌,男性比女性多发更加明显,甚至达到15:1,分析可能是由于就诊意识在维吾尔族患者中的性别差异。

3.4 在良性肿瘤中,就诊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多(19.65%),其后依次为10~19岁(17.92%),20~29岁(17.63%),40~49 岁(15.03%);恶性肿瘤高发年龄组依次为50~59岁(20.71%),40~49岁(19.53%),60~69 岁(18.35%);>70岁(12.71%)。鳞状细胞癌以50~69岁多见,占49.08%,低于陈龙[1]报道的41~70岁,占68.17%。

3.5 在346例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为77例,占22.3%。在425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见,为216例,占恶性肿瘤的50.8%,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鳞状细胞癌发病部位以唇最多见,为64例,占29.6%。其原因可能是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来自全疆各地的农牧民,均是户外工作者,受新疆气候干燥,地理条件欠佳,日照时间长,及饮食习惯和吸土制烟草等因素影响,还包括口腔保健意识差,预防和宣教力度不够,特别是口腔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措施不当有关。其次为牙龈和舌。Tiecke &Bernier[4]的统计中,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舌癌占半数以上(52%)。在Krolls& Hoffman[5]报道中以下唇(38%)和舌癌(21%)最常见。

3.6 涎腺肿瘤123例,占总数的15.82%,其中良性77例,占62.6%;恶性46例,占37.4%,良恶之比为1.67:1,见表3。高于后军[6]报道的1.3:1。国内统计[7,8]表明,我国是男性优势口腔癌类型国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男女比为2∶1,且涎腺癌瘤的男女患者之比在逐渐缩小[9],本组统计提示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可能与女性的吸烟和饮酒习惯有所增加有关。123例涎腺肿瘤中大涎腺肿瘤66例,占53.7%,其中良性49例,占74.2%;小涎腺肿瘤57例,占46.3%,其中良性28例,占49.1%,恶性29例,占50.9%。由此可见,涎腺肿瘤在大涎腺是良性多于恶性,而在小涎腺是恶性多于良性,与李树玲报道相似[10]。涎腺肿瘤在病理分型上以多形性腺瘤多见,为77例,占22.3%。其次,是恶性混合瘤14例,占11.4%。腺样囊性癌是涎腺癌中多见的,本组有11例,占8.94%。这与国内、外资料相近[3,11]。

本文通过对771例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后小结:

3.6.1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恶性略高于良性。从恶性肿瘤的部位上看,除了颊部鳞癌是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3.6.2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患者鳞状细胞癌以唇部最多见,与国内多数好发舌不吻合,但与国外报道相符。

3.6.3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多发年龄在50~59岁,提示应该在广大基层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口腔保健教育,及早处理不良病变。

参考文献

[1] 陈龙,王安宇,朱小东.5201例口腔颌面肿瘤统计分析.肿瘤防治研究,2000,27(1):71-74.

[2] 陆先韫,汪阿冬.1203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统计.中华口腔科杂志,1959,7:354.

[3] 陈关福,平飞云,钟来平.713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与瘤样病变的统计分析.实用肿瘤杂志,2005,20(3):238-242.

[4] Tiecke R w,Bernier JL.Statistical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four hundred and one cases of intra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Am Dent Assoc,1954,49:684.

[5] Krolls So,Hoffman S.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soft tissue: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4 253 cases by age,sex,and race of patients.J Am Dent Assoc,1976,92:571.

[6] 后军,颜雨春,曾贺.722例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构成比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2):229-230.

[7]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312.

[8] 俞光岩.涎腺疾病.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11-206.

[9]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765.

第3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中国的公立肿瘤专科医院有一支国家队,成员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排名不分先后)。”天津市肿瘤医院内一科主任王华庆向《中国医院院长》如是介绍。

这些医院汇聚了中国最多的肿瘤疑难病例,付诸了最多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最丰富的数据,代表了中国肿瘤治疗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一些省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也承担了区域范围内最多的肿瘤救治任务。

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众所周知,内外力的驱动下,公立的肿瘤专科医院在过去的几年间陆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张”。

但通过扩建增加体量的道路,事实证明走不通了。天津市肿瘤医院经过在天津河东区开辟分院、在原有院区重建门诊和住院楼,目前在市内已经拥有2000多张床位,但仍“一床难求”。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用地的限制与高成本,狭义的、自有体量的扩张困难重重。

5月底,国务院办公厅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

基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考虑到大型三甲公立医院拥有整个体系内最高水平的技术和医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成为缓解优质资源短缺的唯一对策。

下文呈现了几家大型公立肿瘤专科医院的发展路径。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社会资本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行政牵引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其发展步伐背后总是有着相当的行政诱因。

在北大肿瘤医院与北大医药、北大医疗强强联合,建立以“北大肿瘤”为品牌的全国最大肿瘤专科医疗网络的战略合作中,行政推力显然是其中重要的“捏合剂”。

北大肿瘤医院宣传处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表示,该院将与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及合资公司下属医疗机构在会诊、转诊、等方面进行协同与合作。下属医疗机构病人可优先享受远程会诊和转诊入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而在此次合作中,确定了“北大肿瘤”专科网络将以京津冀为核心,这背后自然有着近来成为热点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影子。

早在2004年2月,京津冀三地政府就一体化事项达成的“廊坊共识”,被认为是京津冀一体化深度合作的开始。今年2月,主持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是“重大国家战略”,相关评论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快车道。

借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同处京津冀地区的天津市肿瘤医院也在这一区域内频频动作。

6月12日,天津市肿瘤医院沧州分院正式落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去年9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德分院挂牌成立,王平院长与承德市肿瘤医院谢朝辉院长签署了《医疗服务合作意向书》,“三保”定点医疗服务协议书也一并签署。

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天津市肿瘤医院内一科主任王华庆微笑点头,认可这是天津市肿瘤医院顺应“京津冀一体化”大势之举。

医疗作为公共服务项目,优质资源在区域内的发散自是趋势。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看来,搭建省内的肿瘤治疗网络,这既是发展战略的选择,也是履行责任的需要。

年初,湖南省肿瘤医院成立了医院对外合作领导小组,聚焦本省,开始通过股份合作、托管、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优质医疗服务向区域内肿瘤防治网点集中输出,搭建省内的肿瘤治疗网络。

2014年6月6日,“永州湘南肿瘤医院”诞生,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刘景诗向媒体介绍,该院由省肿瘤医院全面托管,不仅将派驻院长或执行院长,还将至少选派内科、外科、妇瘤科、放疗科、头颈科等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人员到该院工作以满足医疗需要,让永州地区肿瘤患者能就近享受优质服务。

据透露,近期该院还将有望在湖南省内郴州、常德、怀化三地市建立类似的托管医院。

扩张探索

除上文提到的京津冀区域为核心外,“北大肿瘤”专科网络还将辐射北大肿瘤目前有效覆盖的区域,北大肿瘤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医院,新建医院或合作医院将统一命名,连锁化开展肿瘤医疗业务。

签约记者会上,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坦言:“目前公立医院效率低下,老百姓满意度不高。体制内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我们在探索体制外途径,在做增量的部分。”

“怎么把北大肿瘤医院更好的医疗服务和质量体现出去,这是我们这次在合作中最关心的东西。结合各方对医院公益性的期待,最实际的是我们能给老百姓提供便宜的、合理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季加孚认为,通过把肿瘤专科治疗的标准和规范的诊疗向外扩张,通过做完整的产业链来提高效能,可以实现以上目标。

不同于北大肿瘤医院与产业资本结合的探索,天津市肿瘤医院在扩张探索中,更多是选择与各地医院合作。

天津市肿瘤医院内一科主任王华庆介绍,天津市肿瘤医院与华北、东北、山东等区域的许多地级市的医院都有合作关系,包括牡丹江、齐齐哈尔、德州等,未来会有更多。

6月21日,天津市肿瘤医院与海南省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天津市肿瘤医院海南分院。王华庆主任肯定此举为呼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据悉,天津市肿瘤医院海南分院由海南省第一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2亿元,一期开放床位1200张。医院为事业单位,但不设编制。产权归属方面,虽有国有股权参与,但由民间投资控股;管理上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天津市肿瘤医院与海南省肿瘤医院各派等额代表,与海南省卫生厅一名独立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

对于建分院的重要意义,王华庆认为,首先,此举有助于提高天津市肿瘤医院的声望;其次,在扩散优质资源方面,过去的合作主要是地级市医院按期派个别医务人员前来学习,而现在通过建分院,该院专家会定期到这些分院进行会诊、指导,将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带给了这些城市的医生,能提高这些区域的医疗服务档次;最后,这些地区的疑难病例能及时转诊到天津市肿瘤医院,“看病难”能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目前,天津市肿瘤医院外地患者的比例仍然在40%以上,通过建分院,王华庆说:“院领导期待医院发展由规模向内涵转变,更多体现公益性。”

高端之心

作为公立肿瘤专科医院的“国家队”,代表着最高的治疗水平,在满足高端医疗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以往因受限于政策和资金等因素,其探索步伐并不大。

如今,随着政策的放宽、社会资本的崛起、高端医疗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公立肿瘤医院开始把更多目光投向了高端医疗市场,并与社会资本合作,以此作为医院扩大局面的有效途径。

6月底,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与泰和诚医疗集团达成合作,拟在广州建立高端肿瘤专科医院――泰和肿瘤医院,该院将落户中新知识城内。这一计划400张床的高端肿瘤医院,除了将根据100万元/病床的平均指标进行投入,还将投入4亿元人民币的质子肿瘤治疗设备。

对于这样的投入,中国抗癌协会科技部的部长、天津肿瘤医院王华庆主任如是评价道:“在目前肿瘤放射治疗领域,质子刀是一个非常高精尖的技术。有些重要的脏器,此前的一些放疗技术,其副作用和发挥的疗效有时候是相抵的。质子设备的引进将使我国的肿瘤治疗水平更进一个台阶。”

他也表示,质子设备不应泛滥,也不太可能普及,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需要有这种高端设备发挥作用。同时,他认为,肿瘤医院的国家队要代表最高的治疗水平,质子设备不可或缺,天津市肿瘤医院也正在积极地洽谈引进。

昂贵的顶尖治疗设备的引入,其背后庞大的资金投入,也意味着公立医院不可能去放弃高端医疗市场所能带来的回报,无论这一投入是社会融资还是政府支持。

6月14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完成首例临床试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现场观摩了全过程。这一项目2003年启动,走过10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为了我国首家、世界上第3家拥有质子、重离子两种技术的医疗机构。

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项目,位于上海两大高端医学园区之一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其面向高端的含义不言自明。

第4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脑肿瘤;显微外科; 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43-03

目前,由于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术程长,肿瘤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术后易发生颅内出血等缺陷,得到有效的改善,由于神经外科肿瘤常受到侵及,肿瘤全切的难度很大,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有效方法[1]。收集了2009年8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肿瘤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肿瘤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查体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脑肿瘤,符合我国神经外科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1.5±3.1)岁,病程1~3月,平均病程(1.5±0.5)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其他严重疾病。

1.2 症状及体征

颅内肿瘤的位置不同,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亦存在差异,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入院的有12例,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2例,累及椎体外系出现病理征阳性的有7例,颅内高压体征10例,首发症状为剧灶性神经症状的5例,肢端出现异常肥大,障碍,或出现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偏瘫,偏盲等临床症状。

1.3 影象学资料

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而获得诊断,其中29例行全脑血管造影,肿瘤供血动脉显影良好。神经系统肿瘤在颅脑CT扫描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上显示肿瘤出现不同程度强化。行颅脑MRI检查43例,在注射Od―DTPA后扫描在Tl―Wi上,脑肿瘤呈显著的均匀强化,肿瘤周边环绕均匀不一的脑水肿带。行全脑血管造影者29例,造影术中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显影良好,侵及动静脉情况,完善术前手术资料。

1.4 手术方式

该研究病例术前大部分通过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血供,术中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切除,部分病例术前应用脑血管造影,对肿瘤供血动脉较好的显影,所有研究病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的不同,对患者的手术和入路,进行选择和设计,手术主要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根据一些特殊肿瘤采取特殊,如通过枕下正中入路的患者,取坐位。摆好后,将患者头部于头架上固定,使颈部向前屈曲,使入路点充分暴露,方便手术操作。主要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例如经冠状、经翼点以及扩大翼点入路、颅颈交界处、颈后、后正中、旁正中、腰椎等手术入路,整个手术实行实时导航。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对巨大肿瘤,在术中将血压控制在低水平,适当的采用大皮瓣和大骨瓣[3],开颅后,放射状剪开硬脑膜,将无菌脑棉覆盖与正常脑组织周围以保护脑组织,对于手术操作空间小的病例,可应用脑动脉瘤夹闭术,在显微镜下将相关脑池夹闭,缓慢将脑脊液释放,以获得手术空间,便于分离肿瘤基底部,如果瘤体部位,同相关的脑功能区位置过于靠近,则顺着瘤体边缘分离,最小程度损伤脑功能区; 如果瘤置同脑功能区相距较远,则可切除范围可扩大为肿瘤周围的水肿带,尽可能将之完全切除[4]。将硬膜反射状切开后,通过手术显微镜将脑膜瘤与正常矢状窦分离并切除[5];对于巨大的肿瘤,首先使用双极电凝将肿瘤的部分基底离断,使瘤体的供血动脉断流,后先用单级电刀切除2/3的瘤体,使得瘤体显著缩小,便于将肿瘤的包膜分离,最后将巨大脑肿瘤完全切除。在切除的过程中,应同时注意对肿瘤周围的血管进行止血,肿瘤切除术后,应使用0.9%的生理盐水将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彻底进行清除,可覆盖可吸收的止血纱布,防止术后残腔发生渗血,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潜在出血点,确认无误后连续缝合硬脑膜,留置皮下引流管,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帽状腱膜,全层缝合头皮后关闭颅腔,酒精消毒切口,无菌纱布包扎。将切除的脑肿瘤妥善处理后,及时送至病理活检。对于显微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外科手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以及照明下,能够较好的显示出血的小静脉及小动脉,对于一些流径较小的小静脉出发生血,或一些小量出血,可使用脑棉轻轻压迫出血点,对于出血量增多,小动脉或者大的静脉出血,可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注意将功率调到最小,以防止脑组织受损,在切除肿瘤时,应最大程度地防止对重要神经与动脉的不必要损伤,避免手术过程中强行剥离引发的损伤。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分级

该研究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查阅显微手术记录,以明确脑肿瘤切除的情况。50例肿瘤患者,运用病人生活质量估计分级对脑肿瘤切除术前以及术后进行分级 ,来判断脑肿瘤的预后情况。Ⅰ级 正常工作与学习 ,Ⅱ级 生活自理,Ⅲ级 生活需要照顾,Ⅳ级植物生存在。50例脑肿瘤切除术前评分,Ⅰ级24例(48%),Ⅱ级20例子(40%),Ⅲ级5(10%),Ⅳ级 1例(1%)。手术时间131~481 min,平均(291±25.1)min,共切除53枚肿瘤。

2.2 辅助检查

术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中脑膜瘤30枚,胶质瘤11枚,垂体腺瘤4枚,神经鞘瘤2 枚,血管母细胞瘤3枚,胆脂瘤 2 枚,畸胎瘤1枚,蛛网膜囊肿 3 枚。术后头颅CT显示颅内残留血量平均为(3±0.8)mL,低于传统手术残留血量(11±1.9)mL[6]。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手术后颅内出血,无颅内感染及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患者发生暂时肢体肌力下降 8 例,经积极康复治疗,肌力在不同程度上均得到恢复,1例发生肿瘤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2.4 随访

术后随访1~3年,平均(14±3)个月,该组患者术后无失访,50例经过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成活率为100%,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随访期内死亡病例。

2.5 统计结果分析

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经进行χ2检验得出结果,χ2为5.23,P=0.023,即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传统的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中,对于位于颅脑深部的肿瘤病变,传统的无影灯等照明设备的照明亮度较差,对于一些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时常显影不清楚,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的效果。而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快速发展,可通过根据肿瘤的位置对显微镜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最佳的方位,使得对于肿瘤的照明更加充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得组织的解剖结构,尤其是瘤体周围的血管和操作区周围的重要神经显露得更加清楚,具有立体感,便于彻底止血。显微镜下切除神经系统肿瘤,术前行DSA或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明确瘤体供血动脉的具体情况,为术中切除肿瘤,防止术中颅内大出血,便于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彻底止血的重要手段[7]。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脑膜瘤为例,脑膜瘤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及颅脑CT或MRI,确诊并不存在困难。手术难点在于脑膜瘤是否不同程度地侵及矢状窦及重要的皮质回流静脉(桥静脉)。由于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切除后立体定向放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的应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神经系统肿瘤的疗效。

3.1 手术入路与骨瓣的设计

显微手术入路和骨瓣设计根据脑肿瘤的位置、瘤体大小、血供、是否存在颅外的静脉返流的代偿情况而定 。颅脑CT及MRI检查显示,肿瘤偏向一侧,供血血管不特别丰富,采用靠近靠中线一侧的骨瓣。对于神经系统的巨大肿瘤,则骨瓣切口超过矢状线,使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充分暴露,既能离断供血动脉,又可避免在病灶血管区内操作。术前造影发现有同时向颅外静脉代偿回流的情况(通过导静脉或板障静脉),要小心设定手术入路与骨瓣,评估该静脉回流途径对疗效的影响程度,尽量不阻断该静脉引流途径,力争将影响手术疗效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8]。

3.2 术前应用脑血管造影术的意义

神经系统瘤的供血血管丰富,引流静脉和静脉窦常受到侵及,增加手术难度。在术前通过脑血管造影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瘤周回流静脉和引流静脉的代偿情况是手术的关键。对于巨大的神经系统瘤或血供丰富的肿瘤,可考虑在显微手术前行弹簧圈动脉栓塞,以阻断瘤体供血动脉。该研究中有3例行术前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后2 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有效地防止手术中颅内大出血。

3.3 显微技术特点

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时,对肿瘤的供血动脉的保护应特别注意,可有效防止术中大出血。以神经系统常见的脑膜瘤为例,打开骨瓣后应先用双极电凝主要供血动脉主干,沿肿瘤外缘,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止血彻底。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应通过其优良的照明及放大,有效地将肿瘤表面和硬脑膜的粘连分离,在显微镜下,顺着正常脑组织和瘤体包膜及蛛网膜间隙慢慢分离瘤体,由浅入深地将肿瘤周围剥离,并逐一电凝、切断血供,术野清晰,严格止血,最后将肿瘤附于脑组织基底部切断,将肿瘤完整摘除[9]。显微技术的应用使神经系统肿瘤的全切除率明显提高,该组 50例中患者治疗前后的分级经χ2检验,结果χ2为5.23,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Fabi A, Felici A, Metro G, et al. Brain metastases from solid tumors: disease outcome according to type of treatment and therapeutic resources of the treating center[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1,30:10

[2] 廖可立,王汉东,史继新,等.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1):641-643.

[3] 宋毓鸿,高进喜,郑兆聪,等.骑跨型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6):267.

[4] 孔锋,张秋航,魏宇魁,等.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解剖标志的确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9):416-419.

[5] 王鹏,焦保华.脑胶质瘤病人的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与相关性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6):417-421.

[6] 刘善贤,张庆华,张莉,等.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深部肿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山东医药,2012(26):49-50.

[7] 陈凌,陈立华,张秋航,等.神经外科显微操作及解剖培训教学训练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0):1595-1597.

[8] 何海勇,李文胜,王辉,等.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

第5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通讯作者:董美秀

【摘要】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关键词】 神经鞘瘤; 临床;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肿瘤(schwannoma),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脊髓和脑,在四肢、颈等部位大神经也较多见,而发生于消化道及腹腔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很难准确诊断,误诊率高,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合文献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做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40岁,19岁以下者1例,60岁以上者1例。发病6个月确诊1例,发病2年以上确诊4例,6年以上确诊1例。

1.2 患病部位 神经鞘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脑神经鞘瘤主要发生在听神经的前庭、小脑桥脑角和三叉神经等部位。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生率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30%[1],发生于周围神经的神经鞘瘤多见于四肢屈侧大神经干。

1.3 临床表现 本瘤生长缓慢,病程可达20年以上,平均3.5年,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局部触痛、压痛或沿神经的放射痛、麻痹感[2]。肿瘤的表皮没有继发性的改变。肿瘤大多数不与皮肤黏连,可以滑动。从神经干发生者,可以左右摇摆,但不能上下移动。发生在肢体的神经鞘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凡沿神经干生长的肿瘤,表面光滑,叩之麻痛,均应考虑神经鞘瘤的可能性。发生在臂丛下干的神经鞘瘤,如向下生长,易误诊为肺尖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切除时易损伤下干[3]。

1.4 治疗方法 手术是治疗神经鞘瘤的唯一方法,切口要大于肿瘤长径,并以肿瘤为中心,一是因为使肿瘤能完整切除,二是便于保护神经。术中显露肿瘤与神经干上下段,查清肿瘤与神经干的关系,沿神经干纵行切开神经外膜,从肿瘤上、下正常部位向肿瘤分离神经束。肿瘤表层的神经束多被挤压变扁、变薄,要仔细辨认分离,切勿误伤。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6例肿瘤均为单发,5例包膜完整,1例包膜大部分完整且有囊性变,术后病理均诊断良性神经鞘瘤。术后随访3年,5例未复发,1例下肢肿瘤术后1.5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又随访3年未复发。

2.2 巨检神经鞘瘤细胞小如米粒,瘤体最大直径4 cm,呈圆形、扁圆形、橄榄形或结节状,肿瘤大部分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切面呈实质或囊性,色灰黄或黄色、灰褐色。极少见钙化和骨化。胶原丰富,呈编织状或旋涡状。镜检:一般可见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ntoni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相互紧密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Verocay小体(图1);(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图2)。以上两种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以其中一型为主。一般颅内的神经鞘瘤较多出现B型结构,椎管内的神经鞘瘤多以A型结构为主。且更易见小囊腔形成。

2.3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强表达S-100蛋白(图3),大部分表达GFAP,偶有CD34表达,不表达CD117、SMA及Desmin。

3 讨论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偶可恶性变[4];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神经膜细胞瘤,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的神经膜细胞或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为单发,有时多发。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20~50岁间[5]。好发于四肢,全身其他部位也不少见,如躯干、颅内及椎管骨,罕见于脑及脊髓实质[6]。

3.1 病理特点 上述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病理观察镜下结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Antoni A区(即细胞密集区,瘤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或相互交织成丛状)和Antoni B区(即细胞疏松区,为疏松的黏液样结构)。在高度分化的Antoni A区,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细胞形成涡旋或排列成Verocay小体。诊断恶性神经鞘瘤需注意以下几点:(1)肉眼检查见肿瘤与神经干有联系或沿神经干分布及蔓延,或肿瘤发生在原神经纤维瘤部位,或镜检发现神经纤维瘤。(2)有多细胞或少细胞区;(3)逗号样,波浪状核;(4)栅栏状结构;(5)有神经纤维瘤样漩涡或触觉样小体。(6)有显著的厚壁血管;(7)有异质性成分,如横纹肌肉瘤成分,这些成分多在多细胞或少细胞区之间;(8)每个高倍镜视野都易见核分裂,纤维少,间质黏液变性明显,并见瘤组织浸润神经外层,应考虑恶性神经鞘瘤。

3.2 鉴别诊断 (1)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①临床表现:神经鞘瘤,瘤结被覆皮肤无改变,与皮肤不黏连;神经纤维瘤,瘤结上被覆皮肤可继发改变,与皮肤常有黏连。②与神经关系:神经鞘瘤,神经干上的瘤结偏心,有包膜可完整取出,不损伤神经;神经纤维瘤,瘤结与神经紧密相连,神经纤维贯穿瘤结,不能手术剥离。③包膜:神经鞘瘤有包膜,神经纤维瘤无包膜。④形态特点:神经鞘瘤由AntoniA与AntoniB组成,没有神经轴索。瘤组织内血管多扩张,管壁增厚,透明变形,管腔内多血栓形成;神经纤维瘤,增生的神经鞘细胞,纤维细胞呈疏松,漩涡状排列可见神经纤维轴索,瘤组织内血管少。⑤恶变:神经鞘瘤极少恶变,神经纤维瘤常恶变。(2)平滑肌瘤:皮肤竖毛肌及消化道发生的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相似,平滑肌瘤的瘤细胞可呈波浪状,细胞核可作栅栏状排列。但平滑肌瘤瘤细胞胞浆伊红染色较深,细胞核较神经鞘瘤更肥大,并且两端染色显示镀银纤维较神经鞘瘤稀疏。(3)腱鞘囊肿: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最常见的质地坚韧而有弹性的圆形肿物,发生于关节附近的腱鞘,若相邻部位的神经被压迫,也会出现神经支配区的麻痛症状等,但腱鞘囊肿内有高粘度的液体,内含透明质酸和蛋白质,易于和神经鞘瘤区分。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林.病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1.

[2] 何传盛,李悦平.外科病理学(下).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73.

[3] 康皓,洪光祥,王发斌.臂丛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68-69.

[4]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91-1783.

[5] 刘志雄,张伯勋.周围神经外科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7-508.

第6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脑胶质瘤;切除;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233-02

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这种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位置不同,其病理特征也不尽相同,恶性程度也有所不同,具有边界不清晰、复发可能性大的特点。伴随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该技术对脑内肿瘤进行切除的比率有了显著提升[1]。笔者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特培期间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参与治疗脑胶质瘤患者68例,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患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11~77岁,平均。病程1周~2.5年,平均为5.3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50例、伴有呕吐34例,肢体功能障碍26例,癫痫发作17例,多话、情绪激动、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15例。

CT扫描结果:经过CT检查,显示低密度33例;等密度灶20例,混杂密度灶10例;高密度病钙化灶5例;CT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

MRI检查结果:全部呈现不规则的长信号,增强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内部呈斑点状或者不均匀强化,说明胶质瘤的形态有多种,既可以是实性又可以为囊性。

肿瘤部位:额叶21例,颞叶16例,丘脑15例,顶叶13例,小脑及小脑蚓部3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为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取仰卧/侧卧/俯卧,将床头抬高15°,以头架固定。开颅前半个小时,以 250 mL20%的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开颅后经离肿瘤最近的脑裂或脑沟入路。将脑沟裂表面的蛛网膜松解之后,放出脑脊液。

术中,沿肿瘤的边界水肿带进行分离切除,尽量做到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位于功能区的肿瘤,必须沿肿瘤组织的边界实施切除,非功能区的肿瘤组织可以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组织,先用血管电凝将供瘤切断,再实施瘤内分块切除。

2 结果

本组的68例患者当中,肿瘤全部切除55例,所占比例为80.9%;肿瘤大部切除13例,所占比例为19.1%,无死亡病例。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星形细胞瘤3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4例。

3 讨论

迄今为止,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依旧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该类肿瘤占到在颅内肿瘤发病例的33.30%~58.60%,现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手段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1-2]。

传统的开颅切除手术往往通过手术者的视觉作为判定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的界限,但因为人眼无法清晰辨别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不但使切除难度非常大,而且进行切除时会损伤到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患者的重要神经功能障碍[3]。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施行手术的医生一般比较保守,以致于肿瘤切除不充分,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再加上,为使肿瘤准确显现,手术中开的骨窗一般比较大,客观上暴露的脑组织面积比较大,造成正常脑组织损伤,但是由于近来术中荧光染色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术中脑超声的运用和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组织的肉眼镜下全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降得很低,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大幅提高,等肿瘤复发后,经过再次,甚至多次手术,使得患者生命大幅度延长[4]。

当肿瘤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正常发挥的时候,应当将保留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置于首位[5],显微外科技术就是以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为参考来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以肿瘤组织充分显露为原则,尽量利用小面积的骨窗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暴露面积,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6-7]。

要实现胶质瘤最大程度地切除,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当通过手术显微镜确认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分界以及与重要血管的关联。对于生长于重要血管区肿瘤组织,必须要随着血管生长方向将肿瘤组织分离出来,尽量不要损伤到血管,术中电凝止血技术应当仅限于处理肿瘤供应血管,对于肿瘤附近比较粗大血管切不可随意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光滑呈白色且血管相对较少而质地相对较韧部分为正常脑组织,而病灶组织则呈现色泽较暗,为灰色、黄褐色,且质地较脆,血运也非常丰富。若肿瘤比较大,可以将肿瘤内部组织先行切除,等肿瘤体积变小之后再进行全部切除;若肿瘤面积小且边界清楚,生长部位浅,则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在肿瘤表面电灼其周边蛛网膜和表面血管,随后紧贴肿瘤表面将分离边缘稍微扩大,在不损伤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切除整块肿瘤。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也得以显著提升,在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帮助广大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质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脑胶质肿瘤的全部切除,同时不伤及脑部重要血管以及正常神经的功能性,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非常大。

第7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共发现眼眶肌锥外病灶76个,左眼27例、右眼31例、双眼9例,所有病灶信号高低表现均与眼外肌信号相比较,具体表现如下。

1.1淋巴增生性病变及眼眶炎性病变见表1,图1-4。

1.2癌性病变3例,泪腺皮质腺癌1例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T2WI及T1WI均为等低信号,侵犯左侧泪腺、外直肌,泪腺窝增大,骨质吸收,增强后病灶可见中度强化;腺样囊性癌2例,1例表现为T1WI为等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肿块,侵犯上直肌及上直肌,另1例位于泪腺,可见泪腺区卵圆形肿块,T1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坏死灶,泪腺窝增大,骨质吸收破坏,推压眼球,侵犯上直肌和外直肌。

1.3脉管源性病变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3例,表现为肌锥外类圆形肿块影,境界清楚,呈T1WI略低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中高度强化。静脉性血管瘤2例,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境界欠清,增强后可见中高度强化,稍不均匀。

1.4良性实性及囊实性肿块16例,泪腺混合瘤10例,8例表现为泪腺区卵圆形样肿块,境界清楚,泪腺正常形态消失,可见残留正常泪腺组织(图5-6),1例为肌锥外及泪腺区多发类圆形结节,1例为位于泪腺前方肌锥外区结节状影,泪腺受推压,T1WI为等信号,6例T2WI为略高信号,信号欠均匀,3例为混杂略高信号,内见囊性变,1例为等高混杂信号,4例泪腺窝增大,泪腺窝骨质压迫吸收,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8例强化稍欠均匀,2例为不均质强化;神经鞘瘤3例,表现为多房囊实性结节影(图7-8),均以囊性为主,呈T1WI低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少量实质成分、分隔及囊壁轻度强化;神经纤维瘤2例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T1WI稍低T2WI略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结节病1例表现为眼睑、泪腺区多发结节,T1WIT2WI均等信号,增强扫描后中度均匀强化。

1.5囊性病变共10例,其中皮样囊肿4例,表现为结节状T1WI高低混杂T2WI高低混杂信号,抑脂后可见部分组织信号减低(图9-11),1例可见脂液分层表现,增强扫描后可见壁强化,肿块内少许实质中度强化;囊肿5例,4例位于泪囊,1例位于泪腺,其中3例表现结节状T1WI低T2WI高信号,2例表现为结节状T1WIT2WI高信号,未见强化;泪腺上皮样囊肿1例表现为泪腺窝T1WI低T2WI高信号,囊壁厚薄不均,囊壁明显强化。

2讨论

2.1眼眶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空间小、组织多、间隙多、通道多的特点,眼眶肿瘤虽然种类繁多,但均有其好发的部位,因此将眼眶及内容分成不同区域对于肿瘤的组织起源、定性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姚建华等[2]眼眶影像学五分区法:即把眼眶分为眼球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视神经鞘区、骨膜外区,因此肌锥外间隙定义为眼外肌及其以外至眶骨膜之间的区域,包括眼睑及泪腺组织,由眼外肌、泪腺、神经等组成。肌锥外区以淋巴瘤发病率最高(22/67),其次泪腺混合瘤(10/67)和炎性病变(9/67)。

2.2眼眶肌锥外间隙常见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

2.2.1淋巴瘤:是肌锥外发生率最高肿瘤,以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为主,其次大B细胞淋巴瘤或NK/T淋巴瘤,具有沿眼睑、眼球、眼外肌等眼眶结构匍匐性生长的特点,与眼眶结构分界欠清晰,信号与眼外肌相比较多呈T1WI等T2WI等或略高信号,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使其与其它肌锥外病变相鉴别。淋巴瘤主要需与炎性假瘤、炎性肉芽肿相鉴别,以纤维增生组织增生为主炎性假瘤T2WI呈低信号,而淋巴瘤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但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炎性假瘤及肉芽肿炎症则与淋巴瘤难以鉴别,眼眶动态增强对于两者鉴别能提供一些信息,何立岩等[3]报道13例淋巴瘤动态增强曲线速升速降型,Yuan等[4]报道12例眼眶淋巴瘤表现平台型和流出型各6例,本组病例中3例淋巴瘤行动态增强检查,其中3例动态曲线呈明显速升速降型,而1例淋巴瘤强化呈平台型,原因可能为恶性肿瘤新生毛细血管多,血供丰富,因而强化速度较快,而曲线呈平台,则可能与肿瘤细胞较少间质多活肿瘤占位影响眼眶静脉回流影响相关;另Razek等[5]发现眼眶恶性肿瘤的ADC值较良性肿瘤ADC值低,而郭健[6]等报道DWI检查表明淋巴瘤平均ADC值显著低于眼眶其他病变,且与其他病变无交叉,有利于淋巴瘤与炎性病变鉴别。

2.2.2炎性假瘤:炎性假瘤分以下4型:肿块型、眼外肌型、泪腺炎型和视神经周围炎型。肿块型炎性假瘤与淋巴瘤形态表现,病灶累及范围极为相似,两者鉴别如上所述;眼外肌型炎性假瘤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鉴别,炎性假瘤最易累及外直肌和下直肌,肌腹和肌腱均受累,肌肉附着处眼环常受侵及,而甲状腺相关眼病主要累及内直肌和上直肌,肌腹受累而肌腱不累及,这点被认为两者鉴别特征性表现[7];泪腺炎型炎性假瘤表现为泪腺弥漫性增大,边缘模糊,但泪腺正常扁长形态存在,而泪腺混合瘤大多呈卵圆形肿块,可有囊变或钙化,正常泪腺形态消失,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2.2.3泪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肌锥外泪腺窝区最多病变,呈T1WI等信号,T2WI稍欠均匀高信号,肿块境界清晰,多数可见少许正常泪腺组织,较大者可致泪腺窝扩大及压迫性骨质吸收,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如突破包膜及恶变时,病灶T2WI信号大多趋于不均匀,可致泪腺窝不规则骨质破坏,不均匀强化。除了与泪腺型炎性假瘤鉴别,泪腺混合瘤还应与累及泪腺淋巴瘤、泪腺囊腺癌鉴别。与淋巴瘤相比,泪腺混合瘤大多局限于泪腺区或,泪腺正常形态消失,而淋巴瘤一般致泪腺弥漫性增大,多不会局限于泪腺区,往往有泪腺外眼眶侵犯,很少有泪腺窝骨质压迫吸收;与泪腺囊腺癌相比,泪腺囊腺癌T2WI多为不均质高信号,强化不均匀,致泪腺窝增大,常有不规则骨质破坏,沿眶外壁向眶尖生长较常见[9]。

2.2.4神经鞘瘤:表现卵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影,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常可见囊变,增强后囊壁及实质可强化,其中囊变被认为是神经鞘瘤诊断重要依据之一[10],本组3例神经鞘瘤均可见囊性变,实质成分及囊壁轻度强化。

第8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病程在1周-12年之间,肿瘤最大直径在1-5cm之间的有例,5-10cm之间的例,超过10cm的例。其中幕上肿瘤11例,幕下肿瘤13例,脑膜瘤8例,脑胶质瘤6例,垂体5瘤,小脑囊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MRI辅助检查,结合临床主要表现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处理,采用德国“Moller”手术显微镜,调整放大倍数为4-16倍。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根据肿瘤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途径;开颅后上手术显微镜,先打开脑裂蛛网膜或者脑池,尽量放出脑脊液,促使脑组织的回缩,使肿瘤充分暴露,避免牵拉正常脑组织;进行手术,再显微镜下辨认并分离肿瘤,进而切除,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尽最大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较大肿瘤或功能区肿瘤应进行分段切除,直至切除整个肿瘤。

3结果

所有44例患者中,行肿瘤全切除患者32例,其中26例患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6例患者症状缓解;行肿瘤次全切除患者8例,4例活检。随访3年,1例脑膜瘤术后2年复发,转上级医院手术后治愈;2例恶性母细胞瘤术后3月复发,后死亡;4例胶质瘤术后1年内死亡。

4讨论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对于脑肿瘤,应事先明确脑肿瘤诊断,与寄生虫、血肿及炎症等相鉴别;其次明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及其周边结构情况。注意手术前的评估,对于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均有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处理脑肿瘤的手术方式。传统在肉眼下进行手术,对于一些脑底部、较深部位的肿瘤,操作困难,手术疗效不佳,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能使得部分肿瘤全切除率提高,明显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4.1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显微外科手术,主要是指在手术中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清晰显示较深部位以及重要功能区的病变及周边组织,使得肿瘤的切除范围较为彻底。本文患者中2例脑胶质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实施肿瘤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示肿瘤病灶消失。脑胶质瘤利用显微外科手术也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达到临床治愈。本文中的垂体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及鞍结节脑膜瘤均进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预后较佳。诸如此种位置较深的鞍区肿瘤的手术,周边有视神经、脑底动脉环、下丘脑及垂体柄等重要的神经、血管及组织,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实施肿瘤全切术,不能根治肿瘤且容易损伤脑组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显微外科手术因充分利用了显微镜的照明及放大作用,清晰辨认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结构,在良好的手术视野中分离并切除肿瘤组织,即使在较深窄的区域亦能完全地切除肿瘤,明显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且减少了手术出血的发生。

4.2显微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

目前脑肿瘤的诊断技术较为发达,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明确了脑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其周边组织情况。神经外科医生充分掌握了肿瘤的情况,应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副损伤。传统的肉眼手术,深部病灶手术视野清晰度较差,与周边的组织结构不清,手术操作时极易产生误伤,损伤脑部重要的组织结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显微外科手术,充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效果,放大手术视野,充分清晰地暴露重要组织、血管及神经。即使手术的区域较狭小,仍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致的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细心分离切除组织结构,对于出现的微小出血,能及时发觉并实施电凝止血,从而减少手术的副损伤。此外,脑自动牵开器的应用,避免了手持脑压板暴露病变时力量不均匀,不能持久的缺点,对病灶的显露及减少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显微手术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副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4.3脑肿瘤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在围手术期内,应口服糖皮质激素及钙离子拮抗剂,利于术后消除水肿、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此外,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避免术后诱发癫痫,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恢复。

第9篇: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

脑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是由神经上皮组织衍化来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最为多见,国内统计约占颅内肿瘤的44.6%[1]。笔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对87例脑胶质瘤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脑胶质瘤患者,男48例,女39例,年龄18~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偏瘫、意识障碍、视力降低或视力物模糊、癫痫等。其中肿瘤位于顶叶19例,额叶31例,颞叶18例,小脑半球8例,丘脑11例。

1.2 手术方法 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手术切口,以充分暴露肿瘤为目的,利用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的脑组织暴露。采用冠状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等手术入路。全麻下常规开颅,打开硬脑膜后显微镜下手术,从最接近肿瘤表面的部位切入,镜下见肿瘤位于脑白质内,呈紫红色或鱼肉状。从肿瘤水肿带或胶质增生带进入,严格遵从一看、二摸、三穿刺、四快速活检的原则,边分离边用脑棉保护脑组织,直到肿瘤切除,彻底止血。本组行肿瘤全切除术50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术29例,部分切除术8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2] ①显效:肿瘤病灶消失;②有效:肿瘤缩小在50%以上;③无效:肿瘤缩小在25%~50%之间。

2 结果

87例脑胶质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4%。83例有效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能正常工作及生活38例,生活能自理19例,生活不能自理12例,复发14例,复发率16.9%。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而且切除越早、越彻底,患者预后效果越好。

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特性,与正常组织交叉、混杂在一起,两者边界不清。如何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手术损伤,最大限度保留脑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是根据视觉来确定肿瘤与浸润组织之间的界限,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及重要功能结构,所以有时很难全切除肿瘤,术后易复发;而且在肉眼下手术很难分清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不利于全切及重要功能结构的保护。此外,传统开颅切除肿瘤往往取相对较大的骨瓣,有时为防术后复发产生高颅压,甚至去除骨瓣,使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下降。显微手术可帮助术者更清楚地辨别肿瘤组织、肿瘤增生带、瘤周围组织水肿带和正常脑组织,限于肿瘤周边进行分离,既可能做到镜下肿瘤全切除,又可以更好地保护重要功能区脑组织及重要的脑功能血管,较好地保留神经功能[3],明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误伤。为了便于手术,减轻肿瘤周围水肿症状,本组患者在行显微手术前半小时采用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快速静脉滴注[4]。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显微镜视野,从肿瘤水肿带或胶质增生带进行分离,边分离边用脑棉片保护脑组织,直至肿瘤完全切除。对于非功能区的肿瘤,可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将肿块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适量切除。对于功能区的肿瘤,应该严格界定肿瘤的范围,仔细辨认肿瘤组织与脑组织的边界,严格限制在肿瘤边缘进行切除。对肿瘤分界不清而且肿瘤较大者先行瘤内切除,再分离肿瘤边界,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逐一切除。如果肿瘤位于深部或功能区时,应由肿瘤中心施行切除,向周边切除,或行肿瘤部分切除,尽量避免伤及正常脑组织,以免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本组87例脑胶质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4%。83例有效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能正常工作及生活38例,生活能自理19例,生活不能自理12例,复发14例,复发率16.9%。通过临床应用,笔者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具有以下特点:①术野放大、照明充足、能够更清晰辨别病变与正常组织的界面。②出血量少,在电凝止血时仅限于肿瘤供应血管,而不盲目处理邻近肿瘤的较粗大血管,对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妥善保护,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③术中借助脑自动牵开器暴露病变,减少了牵拉性脑损害,将微侵袭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之,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显著,能较好地保留重要的神经血管功能,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从而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死亡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继宗.颅脑肿瘤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34.

[2]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