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酒文化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酒文化基本知识

第1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酒水知识与调酒;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开始实施,中国的饭店业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高校酒店管理教育教学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酒水知识与调酒这门课程符合市场需求,也适应了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酒水知识与调酒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技能型、创新性的特点。随着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对相应的酒店与旅游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酒水知识与调酒是学习和探索酒店与旅游反战规律、培养学生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基本素质的专业必修课程。

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关系,系统的掌握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酒水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成为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

(一)酒水知识与调酒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在酒水知识与调酒的课程教学中,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融入生动的案例、思考题,更具专业要求,理论内容适度为好,可更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在每个学习模块都要设有学习目标,在讲授过程中要穿插大量的相关的知识链和案例分析,每个学习模块都要有技能实训题,以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二)酒水知识与调酒基础理论知识的新颖性

酒水知识学术理论体系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指导酒店服务的实践活动,通过典型而新颖的案例分析,紧扣近年来酒店业活动的实际发展需要,酒水知识与调酒是一门年轻而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围绕调酒师应知、应会的理论和技能技巧,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酒水理论,如酒水的起源发展,酒水类型特点等,酒品调制与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酒水知识与调酒实践教学的灵活性

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一部分是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都要有相应的实践训练,如酒的酿造工艺、非酒精饮料的制造工艺流程等实践教学内容。在全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突出基本技能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场所来实现,如,在学校外,带领学生到当地知名的酒店酒水部或酒吧,或者进入酒水企业,去了解酒水的制作流程,亲身感受和现场学习;在学校内,可以邀请相关从事酒水业工作的管理工作者或技术人员,进行课堂交流指导;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必须要经过专业学习,在教学中可以亲自为学生演示,并传授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学校的支持,为该专业提供专业设施设备,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通过灵活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方法丰富

(一)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自己所带课程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可多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喑寤鳎能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因此在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适当的播放一些与所讲内容贴切的精选视频,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内容更生动。

(二)故事讲授法

故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采用故事教学,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这种方法,要随时根据教学情景而使用,而且可以把有些课程内容故事化,同时故事教学法也可由学生参与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参与教学,由学生讲述自己所知和经历的故事,讲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

在讲授课程时,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相关名人趣事,及历史典故,有趣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到酒精饮料时,会讲酒中八仙的历史典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自己知道的一些相关的故事,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酒精饮料在古今中外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实践演示法

在教学中的实践演示要占到整个课程教学的一半学时,如讲茶时,不仅要了解茶文化及茶的基础知识,还要懂得茶道文化,同时还要学茶艺表演,可以在学校开展茶艺表演展示。再讲葡萄酒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一起酿造葡萄酒,酿造好之后,与学生一起品酒讲解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讲到鸡尾酒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造一款属于自己的鸡尾酒,可以开展一场调酒展示会和品酒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能力为出发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直观性、启发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教学中设计了各章的学习目标(含知识点和技能点)、课前趣味阅读(酒水典故)、思考题、实训题、案例分析等项目;其次,设计了新颖的调酒技能练习,通过视屏演示及现场操作来完成。以使学生活跃思维,并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主编,旅游研究论文集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9

[2]旅游学刊、旅游教育增刊,1997-2000年合订本

第2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服务质量;;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迈向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国内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并为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当然机遇背后是与国外知名酒店之间的直接竞争。因此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国内酒店的竞争力,要不断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更要加强对酒店管理与职业理念的关注,特别是国际通用语言的使用。作为培训酒店服务人员的高职院校来说,要认识到当前的国际背景,重视学生英语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应用于结合。

一、 进行高职酒店英语跨文化交际语境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一)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阻碍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听力、发音以及语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然而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主要针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相对于专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基础性的语言基本技能可能存在欠缺,特别是听力、发音上的不足。学生在基本功方面的不扎实给酒店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需要教师加大精力与时间投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与自信心。

(二)相关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对于大多数的高职酒店专业的课程来说,英语类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少,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礼仪、历史都是需要足够时间的保证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就无法对真正了解西方以及文化典故,从而在进行酒店服务的过程中很那准确把握外国游客的思维以及语言禁忌,这样就很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一些文化障碍,降低酒店的服务效率;同时客人的投诉率增加,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因此为了保证酒店英语课程的质量,相关的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增加英语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考核评估模式不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酒店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但是只是依赖于统一的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缺乏对酒店英语深入研究的时间与机会。这样使得部分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考试,但却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明确酒店英语教学的目标,从多维角度出发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更好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开展高职酒店英语跨文化交际语境的策略

真正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要明确英语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酒店英语的学习。

(一)运用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将元认知应用到酒店英语教学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学,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在实施的首要阶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状况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接下来,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补充完善各自的知识网络,逐步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最后,就是要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调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配合,并适当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运用文化教学法,构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体系

文化教学法就是要酒店英语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带有目的性的增加相关国外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体验真实的国外文化,逐渐将其融入到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去。

(三)优化考核评估体系,培养实力型的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

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校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客观、公正、合理的课程考核和评估体系。酒店英语的考核要与实际的英语服务技能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增开一些强化性的教学环节,促进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校外实习的基地,让学生更直接体验酒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

三、结束语

第3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葡萄酒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鲜食葡萄、制干葡萄、酿酒葡萄的生产和供应基地,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酿酒葡萄新产区,新疆葡萄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新疆特色林果产业中最具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一部分就是葡萄酒产业。但目前,疆内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落后,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队伍需要大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人才的加入。[2]学校应提高专业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强化与葡萄酒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高水平、高起点建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立足于新疆自身发展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业。

一、课程及教学纲要的制定主要以葡萄酒相关课程为主

从课程安排上主要以葡萄酒相关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葡萄及葡萄酒相关专业知识,如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工艺学、市场营销学等,新增课程“葡萄酒科技发展与研究动态”,主要邀请葡萄酒方面专家及企业专家开展讲座,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葡萄酒最新发展态势。[3-4]同时,安排学生在葡萄酒车间、葡萄酒厂学习有关生产、发酵、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初步了解有关葡萄栽培生产、葡萄酿酒技术、葡萄酒鉴赏、酿酒设备使用及维护等相关技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能够主动的获取专业知识、应用知识和进行思维创新。具备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酒营销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开发、管理和推广的综合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葡萄酒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酿酒葡萄品种及产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葡萄基地建设、优质葡萄生产技术;

3、掌握葡萄酒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葡萄酒酿造技术、葡萄酒生产设备原理及使用;

4、葡萄酒工艺设计、生产设备原理及使用;

5、掌握葡萄酒品尝、鉴赏技能,了解葡萄酒文化,具备在葡萄、葡萄酒类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6、熟悉与葡萄酒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葡萄酒工业发展动态;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8、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建立“双证制”教学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推行“双证制”教育教学模式,即学生毕业前除学位证外还应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依据目前葡萄酒行业的就业需求,并结合新疆农业大学(我校)专业的师资优势,通过联合办学和自主办学等方式,逐步在本专业的学生开展“部级三级品酒师”、“WSET葡萄酒与烈酒品酒师”、酿酒师和侍酒师等职业技能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实现100%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前获得一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50%以上的学生具有2个“职业资格证书”,不断的完善大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资格申请和鉴定制度,熟练地掌握本专业2至3个技能,缩小本校毕业生职业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5]

学生毕业后应初步具备生物化学、园艺学、葡萄酒酿造学、葡萄酒鉴赏、葡萄酒工程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在葡萄酒酿造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设计与管理、葡萄酒鉴赏和文化推广工作,有能力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可以独立承担葡萄与葡萄酒相关的课题研究。

三、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

由地方企业和校方共同研究制定出符合新疆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6-7]由地方政府及单位牵头,加快推进适合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步伐,加快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本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机制。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注重产学研发展,2007年以来先后在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新疆天裕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中粮长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新疆新雅葡萄酒有限公司、新疆卡伦酒庄、新疆大唐西域酒庄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新疆磬玉酒庄有限公司、新疆天塞酒庄、吐鲁番楼兰酒庄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新葡王酒业有限公司等疆内各产区有代表性的葡萄加工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安排新疆农业大学学生在葡萄加工季节进行顶岗生产实习。2011年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被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列为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开启了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先河,2015年学校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基地在天山冰湖葡萄酒有限公司挂牌。

结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重理论、强实践”的培养思路,第一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152班学生在7个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了4周实践实训教学内容,通过葡萄成熟度管理、采摘、分选、发酵控制、陈酿、酒窖管理及葡萄酒后处理等单元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对葡萄酒酿造生产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对于学生后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国外先进葡萄酒教育教学方法,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办学的实际情况,推动本校葡萄酒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运用外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了解学习国外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等,缩小本校葡萄酒专业教育与国际上葡萄酒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吸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引进国外葡萄酒技术文化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葡萄酒专业人才,邀请葡萄酒专家及企业专家开展讲座,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与国内外最新态势相接轨,增加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合作育人水平。开展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交流,提升葡萄酒产业智力支撑水平。

五、结语

葡萄酒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人们的饮酒习惯逐步由烈性白酒向营养丰富的葡萄酒转变,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呈上升趋势,这极大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8]新疆具备得天独厚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条件,我们要抓住新疆发展的契机,通过校地、校校、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具备掌握葡萄酒酿造、品鉴、工程及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酿酒、科研、教学、生产设计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立足于新疆实际条件,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秋红.突出学科特色的《葡萄酒化学》教学思路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2)35-37.

[2] 何非,段长青.《葡萄酒酿造学》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3.115-117.

[3] 陶永胜,杨和财,兰圆圆.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J].中国酿造,2012(9)190-192.

[4] 王琼.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

[5] 江志国,张春芝.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科学,2012(4)145-146.

[6] 柴菊华,侍朋宝,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4-96.

[7] 孔S宝,高校《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酿酒科技,2013(1)58-61.

[8] 杨吉华.葡萄酒文化产业初探[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3)65-68.

第4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 酒店服务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酒店服务”专业是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设的一个专业。这一专业定位于为酒店及相关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学科课程为中心,进行简单的课程叠加。课程体系以“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操作课”的三段式结构为主,这一课程结构并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本身就成了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

1中职酒店服务专业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中国的职教专家姜大源对此做了大量的推介,诠释和拓展工作,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动态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核心是把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转换为“课程”,也就是将职业范围内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内的“学习领域”。这种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在内容选取的标准方面,学科体系下内容选取以知识为体系,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工作中用以做指导的理论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主动的去建构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通过主动建构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缄默性,即难以用语言来清晰表述。在课程内容序化方面,学科课程关注的是知识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关注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因此为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框架。

2中职酒店服务专业课程开发步骤

2.1培养目标分析

为了使毕业生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培养目标应针对相关岗位形成的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是:各类星级酒店、餐饮机构、咖啡店、健身娱乐场所、商业服务等。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群为前厅服务、客房服务、中、西餐饮服务、康体娱乐服务、接待服务、商业服务、市场部销售、人力资源部培训、文员等。这些岗位群在人才的需求上既具有一致性,即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服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由于具体工作内容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依据现阶段业界现状及酒店业的发展,要求酒店服务类人才的素质是综合性的。在广度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熟悉酒店各部门的知识,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服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线服务人员和技术骨干。除此之外对相关综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体的礼仪、合乎身份的形象等。

综上所述,酒店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文艺、体育等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人际社交的能力,能够解决酒店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掌握现代酒店业服务的基本理论,取得劳动技能鉴定部门颁发的餐饮和客房等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具有从事酒店服务所需技术和基本管理意识的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

2.2归纳行动领域

行动行领域的归纳是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经过岗位分析与酒店行业专家充分讨论可获知具体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的归纳最关键的就是要确定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

行动领域的归纳更重要的是将学生需要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提炼出来,并将其融合在课程内容中。酒店服务员能力要求可以用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基本能力位于最基础的层次,它体现了对酒店服务员胜任工作最起码的能力素质要求,是酒店人员从业必备的行业“工具”。注重一线服务人员的行业基本能力培养,也是为后续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能力层次是基本能力层次上的提升。注重学生能力多方面的塑造,对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情商品质特征的核心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是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成为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储备。

2.3转换学习领域

转换学习领域的中心工作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酒店服务专业课程框架。从工作任务中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疏理、归类、整合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行动领域,构建出基于服务过程的酒店服务专业课程体系。

酒店服务课程体系设计是以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体来说包括以学生岗位任务为依据重构课程;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学习目标;以服务工作过程为依据组合与序化学习内容;以服务规范、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考评标准;以服务情境为参照,建设与设计教学环境。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行业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能力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与工作领域紧密联系,它使每一教学环节与酒店职业行为环环相扣。酒店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技艺型课程模块、技术型课程模块和拓展型课程模块三部分构成。

技艺型课程模块包括《形体礼仪》《普通话》《饭店英语》《办公自动化》。将《形体》与《旅游接待礼仪》整合为一个课程,本着“必需、够用”原则,从行业需求、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设置该模块,技艺型的课程重在培养与职业相关的、作为现代“人”需具备的生存能力,这些能力偏重情商,这些课程的内容将来都会交融于职业行为当中,体现一名技能型人才的可塑性和综合素质。

技能型课程包括《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康乐服务》。酒店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直接体现为服务技术和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每个课程基本对应相应的岗位群,突出任务设计,以掌握服务规程、培养职业能力为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技术提升能力。

拓展型课程包括《饭店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心理》、《中国旅游地理》。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用邀请酒店业界专家讲座的形式丰富拓展课程,如从酒店的销售与推广角度设置的,开设《饭店公共关系》《饭店销售技巧》讲座;从宴会的设计角度设置的,开设《职业点菜教程》《宴会设计》《茶艺》讲座等。通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课程框架不是简单的搭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解构与重构的统一,要注意化零为整,使酒店专业知识综合化。一是注意课程之间的渗透与综合,重视知识与实操的融合、转化,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技术性、专业性问题。二是注意人文教育的渗透,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思想,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自然融合。

2.4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解决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问题。针对某一就业岗位群,将课程内容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以完成专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运用、技能和态度之间的联系。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任务不断增强学生的直观职业体验,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形成“感”,提炼“知”,促进能力培养,满足酒店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具体的课程开发实施这里以《客房服务》课程为例说明。

《客房服务》是酒店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培养酒店一线服务员、基层管理人员必需的理论和技能相融合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学生通过结合服务流程的学习和服务技能的训练,掌握饭店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三大操作技能(中式铺床、西式铺床、各类房型清洁)、四阶段对客服务能力(迎客备房、抵店接待、住店日常服务、离店服务),达到客房服务中级工的水平。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饭店客房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服务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分解设计成情境,以情境为单位组织教学,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

将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里典型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情境,工作任务中具体的内容及标准就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本课程学习内容由客房认知、迎客备房、抵店接待、住店服务、离店服务四个学习情境组成。通过 4 个学习情境,16 个子情境的学习,各学习情境依据工作过程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工作程序、技能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客房服务规程和服务技能。

3结语

要想全面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开发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职业教育课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为此提供了适切的理论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酒店服务专业课程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一种特殊应用。

第5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08101

1 知识型员工及其作用

按照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的定义,“知识型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酒店的“知识型员工”是指“在酒店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或服务活动,能带来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快速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从职业上界定,知识型员工包括酒店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一线服务人员和高级营销人员等。

“知识型员工”对酒店的贡献既有普通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更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或管理创新。知识型员工能够使机器设备、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的技术含量得以提高,同时其作为独立形态的人力资本,本身价值增值的能力也非常强。“知识型员工”是提高酒店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也是资本要素无法达到的,因此应该成为酒店的宝贵财富。酒店作为社会的细胞,同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知识型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正是酒店得以发展的关键,而稳定“知识型员工”,既是酒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当知识型员工因为得到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就会产生对酒店文化的认同,才能成为酒店的主人,成为酒店价值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2 本土酒店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

激励管理是酒店维持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失去了激励管理,知识型员工就不能为酒店带来繁荣与发展。我国酒店管理者们也一直在探究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没能忽视了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别是酒店组织目标与知识型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存在矛盾最为突出,激励失效或激励不佳的现象比比皆是。

(1)企业文化凝聚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现在大多数酒店企业文化凝聚功能有限。即便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酒店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重叠度不高,甚至南辕北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业界倡导的“以人为本,诚信为先,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经营服务理念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过程,知识型员工对于酒店的说一套、做一套存在相当大的反感。同时,企业发展愿景的作用也相当有限,多数酒店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没有形成共同愿景,不能给员工带来职业安全感。

(2)薪酬制度设计落后于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一是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知识型员工缺乏公平感。根据调查总结,目前酒店行业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个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固定薪酬占整个薪酬的很大比重,有占到了80%以上,容易使知识型员工产生惯性和惰性,可变薪酬的比重过小,无法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激励管理无章可循。酒店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由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这一特殊性,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真实技能和绩效的准确判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各酒店之间以及同一酒店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的绩效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是以个人为评估单位,还是以班组为单位,做到合理、客观、科学、公平还存在较大难度。尽管酒店对每个岗位都会有一份工作分析,但工作分析的可执行性、科学性和可评估性还存在很大问题。

(3)酒店组织目标与知识型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酒店企业的组织目标与知识型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矛盾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和个人的双向发展,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的酒店业普遍存在。一是忽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发展需求。酒店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比较松散,知识型员工不明白甚至不认可企业的长远目标,由此造成知识型员工高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从现状看,普通知识型员工通过努力晋升为基层、中层管理者,就已相当困难,只有极少数能晋升到高管。知识型员工会感到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看不到职业发展希望和成长机会,导致知识型员工消极工作,而积极寻找机会跳槽。二是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过于功利化,或过于注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的培训;或单纯要求知识型员工能够尽快独立值台服务,但对于思想教育不屑于故,使知识型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直接影响了酒店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3 本土酒店有效实施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的途径选择

实施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应根据酒店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因素,重点解决企业组织目标与知识型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存在的矛盾,将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作为突破口。

(1)培植独特的酒店文化凝聚共同愿景。

如果说制度管理是浅层次管理的说,文化管理才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只有用优秀的、独特的酒店文化凝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才是顺利推进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的先决条件。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激情在文化感染中爆发,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才能形成常态。要使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迎难而进,并为他们增添持久动力,文化无疑成为最具效力的因子。因此,酒店应有自己的经营、用人、价值追求的核心理念。如塑造一种“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就可以增加知识型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就可以高效开发知识型员工能力和潜力,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念。当知识型员工觉得有受尊重的感觉

第6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一、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酒水知识与调酒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技能型、创新性的特点。随着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对相应的酒店与旅游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酒水知识与调酒是学习和探索酒店与旅游反战规律、培养学生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基本素质的专业必修课程。

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关系,系统的掌握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酒水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成为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

(一)酒水知识与调酒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在酒水知识与调酒的课程教学中,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融入生动的案例、思考题,更具专业要求,理论内容适度为好,可更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在每个学习模块都要设有学习目标,在讲授过程中要穿插大量的相关的知识链和案例分析,每个学习模块都要有技能实训题,以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二)酒水知识与调酒基础理论知识的新颖性

酒水知识学术理论体系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指导酒店服务的实践活动,通过典型而新颖的案例分析,紧扣近年来酒店业活动的实际发展需要,酒水知识与调酒是一门年轻而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围绕调酒师应知、应会的理论和技能技巧,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酒水理论,如酒水的起源发展,酒水类型特点等,酒品调制与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酒水知识与调酒实践教学的灵活性

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一部分是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都要有相应的实践训练,如酒的酿造工艺、非酒精饮料的制造工艺流程等实践教学内容。在全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突出基本技能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场所来实现,如,在学校外,带领学生到当地知名的酒店酒水部或酒吧,或者进入酒水企业,去了解酒水的制作流程,亲身感受和现场学习;在学校内,可以邀请相关从事酒水业工作的管理工作者或技术人员,进行课堂交流指导;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必须要经过专业学习,在教学中可以亲自为学生演示,并传授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学校的支持,为该专业提供专业设施设备,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通过灵活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方法丰富

(一)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自己所带课程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可多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喑寤鳎?能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与教的互动,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因此在酒水知识与调酒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适当的播放一些与所讲内容贴切的精选视频,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内容更生动。

(二)故事讲授法

故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采用故事教学,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这种方法,要随时根据教学情景而使用,而且可以把有些课程内容故事化,同时故事教学法也可由学生参与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参与教学,由学生讲述自己所知和经历的故事,讲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能,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

在讲授课程时,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的相关名人趣事,及历史典故,有趣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到酒精饮料时,会讲酒中八仙的历史典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自己知道的一些相关的故事,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酒精饮料在古今中外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实践演示法

第7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酒水与酒吧服务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一直关心教材的建设,近年来也组织编写了《鸡尾酒勾兑与酒吧服务》《酒水与酒文化》《调酒与酒吧管理》等相关教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对教材进行修订和补充,但一直感觉有所欠缺和不足,此次《酒水与酒文化》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主要以近两年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酒店、酒吧行业的发展为依据,以广大师生的建议和参编教师最新研究成果为重要参考,突出和体现了以下特色:

1.推陈出新,注重实践

本教材参编人员既有行业研究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又有直接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的业内精英,对酒吧服务与管理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本书对酒店管理理论及其在酒吧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有全面而独到的理解。教材内容上,以酒水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大量的酒吧运行中的典型案例,并通过讲解与分析,针对酒吧产品的特殊性将酒水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其紧密结合,使内容更加实用、更加便于学生的掌握。在体系构建上,本教材重点突出基础知识和管理理论在酒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按照酒吧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构建本书的体系框架,并将涉及到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着重的分析、讲解,并配以相应案例,做到体系为内容服务、内容为应用服务。

2.集聚智慧,凝结成果

自上世纪末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兴起以来,该门课程一直作为热点学科项目在行业内持续受到关注。高校方面都特别重视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在基础建设和原材料投入上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一些学校斥资建成酒吧实训室和咖啡制作实验室,有的学校每年投资数万元购买原材料,保障实习实训的顺利开展。以本书初版为主要教材的《酒水知识与酒吧运行管理》课程群还曾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本书课件《酒水知识与酒吧服务》获教育部旅管类教指委“第一届旅游管理类主干课程教学课件大赛”三等奖,教学应用软件《非酒精饮料》获山东省教育厅教学应用软件大赛三等奖。通过近十余年的课程建设,该课程从课程定位、内容选取与知识体系构建、载体选择与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成果。可以说,本教材的再版“出炉”是多年来编者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的结晶。

3.产学结合,强化优势

本教材依据理论与实务并重、立足基础突出应用,既有对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管理一般原理的阐述,又有实际操作方法的介绍,还有配套的实践与实习,体现出高职高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点。尤其在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走产学结合的路子。与多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著名品牌酒吧合作,在遵循市场用人规律基础上,以符合酒店、酒吧管理的实际工作为原则,选取体现酒店、酒吧行业特点的理论和具有范例性的案例编入教材内容。在形式上力求新型、实用,使用大量的图片和表格,使其更有直观性,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保持学习兴趣。关键词汇予以强调并给出定义,便于学生和酒店从业人员自主学习,每章借助案例使学习者体验练习并辅以实践,使其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零距离对接。

4.独特视角,博采众长

本教材充分体现编者在教学中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本书内容的选取按照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体现酒店和酒吧的服务特征,基本概念准确,并有编者独到的见解;选择具有范例性的案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需要,以缜密的逻辑、多形式的增强记忆手段和有效的视觉运用效果,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逻辑结构符合酒店、酒吧的工作实践,与现实紧密相连,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并将编者关于酒店、酒吧管理的多篇论文成果和国内外酒店、酒水的发展、研究动态融入到教材中来。

5.独树一帜,增添动力

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严格按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反映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理念,实现以职业心理与职业活动逻辑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在形式上做到文字简明易懂,表格、图形、图像准确、清晰,并与内容整体协调。本教材使用的各种符号、成果的署名、引文的注释等等,遵从公认的学术规范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第8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23-02

目前,中国旅游酒店业迅猛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问题成为酒店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之一。到底什么是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在准确把握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建立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旅游酒店才能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是每个旅游酒店所必须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一、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

纵观国内外学者和业界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其概念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特征上,也可以看出特征对实践的意义,实际上,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入手也是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目前,虽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各式各样,但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一致性。结合旅游酒店的行业特点,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主要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性、核心竞争力的共生性、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

二、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四要素

从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是酒店独有的;它是在组织内部形成的;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这种竞争优势是持久的,可以支撑酒店的现在和未来。由此,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它是根植于酒店深厚的企业文化之中,以优秀的酒店执行力为保障,而形成的酒店内部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酒店为顾客、社会创造满意价值和从容应对市场的能力,是能为酒店提供竞争优势的深层次能力。它强调了四个基本要素:

(一)文化力

文化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是复杂的、难以模仿的,它是推动酒店不断成长的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在现代酒店业激烈竞争中,必须将企业文化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学习力

学习力使酒店获得知识积累,也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无论是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过程,还是外部竞争压力推动,都要求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此实践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由持续的组织学习来不断改变和优化。

(三)创新力

创新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它既是酒店知识学习的结果,又酒店知识创新的表现形式。酒店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组织创新、价值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创新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执行力

执行力贯穿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也作用于各个层面并为各个层面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保障,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酒店执行力的保障下,通过酒店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酒店核心竞争力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得以动态发展,也造就了酒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最终使酒店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四要素的培育方法和途径

(一)独特的酒店文化――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局限。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规划,逐步推进。

1.要塑造酒店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一旦确立,就必须明确本身希望达成的目标,拒绝不接受企业文化的员工。因为只有通过酒店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够真正地把酒店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要将企业文化融入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将企业文化与酒店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录用与本酒店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彻于员工培训之中,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将酒店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酒店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要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当酒店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酒店必须适时地变革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企业文化能否创新发展,关系酒店的兴衰成败。

(二)高效的学习能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建立学习型团队,制定有效的学习机制,及时摄取外界知识和能量,就能够提高酒店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要使学习成为酒店的高效率行为,具体来说,需要提高以下两种种学习能力:

1.内部学习能力。酒店内部本就拥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酒店必须提高内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分享知识,使知识流动起来,以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2.外部学习能力。酒店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团队学习、相互交流、跨职能或跨企业的交流沟通与知识共享等途径,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使酒店获得互补性资源,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学习可以把酒店内部、外部以及员工个人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提升。这个提升的过程是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间的、团队间的、组织职能间的乃至酒店与酒店间的知识有机结合并共同作用,使得酒店核心竞争力得以显著提高。

(三)领先的创新能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旅游酒店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1.保持品牌优势,持续酒店产品创新。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建立客户的友好感情,产品的不断创新向消费者展示着酒店的实力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达到营销目的。不过,知名酒店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依靠酒店长期的科学管理和坚持不懈地营销努力取得的。要留住顾客,产品就必须有变化、有创新、有突破,因此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要不断创新酒店产品,走在市场的最前端。

2.积极策划营销创新。营销创新首先表现营销理念的创新。先进的营销理念指导酒店在经营中不但使消费者满意,还更进一步要求使消费者忠诚,使消费者坚信你的产品或服务;其次在营销过程中要创建独特的营销方式和运行机制。不断进行营销策略和经营手段的创新,才能有效控制市场,市场营销接轨就是在营销方式和机制方面适应新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的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

3.努力探索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酒店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服务的行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酒店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点。酒店的个性化服务一般非常烦琐,也非常多,但在信息、技术、手段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个性化服务都是小事,但积少成多,也就形成酒店的个性化品牌。通过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是酒店的取胜之道,可以说是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四)优秀的执行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是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如果酒店的执行力差,就会削弱管理层、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酒店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将会断送酒店的事业。那么酒店如何才能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形成优秀的执行力呢?

1.科学地选拔人才、正确地使用人才。在人才引进时严格把关:首先力争选取认同酒店文化的人,然后再考察人才的其他方面。要选拔能够切切实实地执行,认认真真地落实,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为事业着想的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提拔、任用或撤免人才的标准,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

2.建立一套强化执行力的培训机制,明确目标。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强化培训,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

3.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执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当执行人员明白了如何去执行,清楚执行目标后,然后去执行。但是,是否执行到位?是否与执行目标一致?就要有检查、监督。而且也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进行绩效评估,与执行力提升的互动、融合,最终会带来执行效力在组织中的整体提高。

4.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酒店要倾心营造企业爱心文化,倡导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乐于分享、共同成长,重视部门沟通,加强团队协作,给酒店的执行力营造了优越的环境。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旅游酒店只有尽早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真正走上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虹.酒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8.

[2] 翟雨芹.论中国旅游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商业,2007,(17).

[3] 潘诚.用核心竞争力支撑扩张[J].CO.公司,2013,(10).

第9篇:酒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 优化

[作者简介]王华(1967- ),女,广西荔浦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王金叶(1965- ),男,甘肃民乐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42-0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出行方式及对旅行食宿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酒店行业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单一旅游度假型为主向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商务、自助等多种类型共存发展转变,为人们出行提供更为方便、舒适、专业的服务。酒店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校作为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根据行业需求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专业型的复合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上应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全方位优化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接轨,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科学、专业、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培训目标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在课程教学上基于行业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酒店行业职业能力构成及特点

职业能力通常包括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众多能力的综合。个人素质是人们在一定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形成的个人能力,是人们从事某职业的素养条件,决定了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和本能的职业判断力;专业能力是与人们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人们从事自身职业活动的必备条件,是人们成为行业专家的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通常与人们从事的专业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人们工作及职业的后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被称为综合能力。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越强,其发展潜力越大,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空间越大,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越强。酒店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服务行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与其他行业不同,其职业能力更强调从业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忠诚能力及社会责任能力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个人职业素质。个人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决定了人们职业能力的水平,决定了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成就;强调从业者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承受力等。在对酒店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的访谈中,总监们普遍反映在酒店行业里,员工对酒店职业的热爱、从酒店服务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找工作乃至生活的乐趣的个人能力是酒店行业发展及员工个人发展的原动力,这样的个人职业素质才是当今酒店最看重、最需要的人才素质。酒店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强调从业的经验,强调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才能在酒店行业有长足发展,这都要求从业者有很好的个人职业素质。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职业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成为行业能手的一种能力。专业能力是酒店从业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服务的核心能力。酒店行业发展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酒店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酒店企业越来越希望员工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成为既懂操作又懂管理的专家型复合人才。

3.学习能力。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和知识更新的加快,要求人们有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核心内容,学习能力也是酒店行业对员工的一种新要求,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让酒店从业者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形成新思路。随着客人对酒店在信息管理、技术革新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酒店员工需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提升运用计算机能力、数学和统计方法的能力、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等学习能力。

4.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与人们从事的专业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是所有专业都极为重视的一种能力,主要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适应社会、跟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良好沟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酒店行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人员每天都面对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客人,要面对客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工作中各种难题,要与客人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为了酒店服务的顺利进行,酒店企业还要解决与同行业及其他行业,以及政府部门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这都需要酒店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保证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保证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有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都沿袭传统学科专业的习惯做法,在课程构成上基本是参照公共学科制订培养方案,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及拓展课三大块。从传统的学时结构上看,核心专业课占总学时比例普遍较少,公共基础课和公共文化课学时比例最高,专业拓展课所占学时量最少,学生动手训练或实践练习的机会相对不足。此外,在公共文化课中涉及国学知识的课时明显缺乏,没有将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精髓融入教学中,导致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被称为“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在其他专业同样存在,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于酒店从业人员来讲,国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2.课程设计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目前一些高校不是以行业需要设计课程,存在为教师开课,以学校需要开课,以自身资源特点及经济效益开设课程的现象,造成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课程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的用人要求,从而导致本科生员工稳定性较差的局面。据资料统计,近五年,杭州市、上海市等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酒店企业首次就业的流失率高达80%,毕业五年后,仍留在酒店企业工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本科生的高流失率导致酒店企业对选择本科学生失去信心,因此,旅游院校应在课程设计上与行业要求相适应,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

3.教学方法与行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在教材选用方面都未能与行业发展需求接轨;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如果只强调课本知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一些院校的校内实验室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学生对专业技能操作缺乏感性认识,上完专业课仍然处于懵懂状态。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多数校外实习是顶岗实习,学生只是对其中一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实习,无法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融会理论知识,职业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综合训练和提高,同时对行业的认知也会由于不全面的实习产生偏差,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职业倦怠感,缺乏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

4.教师结构满足不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校普遍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但在酒店行业中鲜有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因此要想从行业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相当困难,导致许多学校的专业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但都是从学生到教师,大多数是与酒店管理专业无关或专业相关不紧密的博士,甚至完全没有行业从业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行业指导,教学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堪忧。

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通过对酒店行业职业能力构成特点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优化教学,才能培养满足时展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端人才。

1.课程设计职业化。根据职业特点及行业要求设计课程,突出课程的职业化及服务性。一方面,加强在餐饮、客房、前厅、康乐、酒水饮料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职业化意识教学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酒店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理念及服务技巧,培养职业化思维;另一方面,设计与酒店行业发展相对应的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使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

2.课程结构合理化。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对现有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如对课程学时和学时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数量及学时量,使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接触专业的相关知识。调整学时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在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及专业拓展课的学时比例安排上适当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学时比例,在学时安排上,不必将所有的时间用于讲课,应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一些空闲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此外,增加国学知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身修养。

3.课程内容模块化。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通过模块划分的形式开展各种能力培养的训练。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强调四种能力的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核心理论模块内容、能力拓展模块内容、职业任务训练模块内容以及职业角色体验模块内容四大模块来呈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模块教学中。专业核心理论教学模块内容着重介绍专业基本理论、概念体系、行业知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让学生形成较好的专业认同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能力拓展教学模块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进一步适应行业需要。职业任务训练模块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每一门课程都通过设计任务项目,由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项目小组自行设计工作程序、人员分工、工作汇报等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职业感觉及个人素质方面,可以通过职业角色体验模块来培养,强调酒店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角色分工意识,体验职业角色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职业幸福感及职业认同感能力。每一个模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有四个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得到很大提升。

4.教学环节情景化。酒店行业的服务性是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对职业角色的体验只能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在专业教学环节中,应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性强的课程,创造仿真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以强化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酒店运营环境下,体验酒店角色的乐趣,强化学生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教师结构职业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格魅力、职业感及专业性,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专业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专业教师本身的职业性在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上对学生具有极强引导性和示范性,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因此,高校在专业教师结构上更应重视职业化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有学校专职专业教师,又有酒店行业专家及酒店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双师型、多师型”教师队伍。

6.教材选用经典化。目前,我国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教材数量繁多,但缺少权威、经典的高水平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国外的原版教材采用极少,与国际化教育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是从2007年开始招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起步较晚,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较薄弱,特别是存在本专科教材差异不明显、优秀教材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需专职教师协同行业专家编写一系列可操作性强、教学案例丰富、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实用价值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材。

酒店行业较强的专业性,越来越呼唤职业从业者的出现。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必须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区别于其他传统学科及专业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课程教学,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才能越办越好,才能为酒店企业提供后续发展的人才资源,酒店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薛艳,姜红.基于服务绩效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服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优化思考[J].高教研究,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