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医学检验的理解精选(九篇)

医学检验的理解

第1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一、医学检验的伦理审视

现代医疗技术是现代技术之一种,它以独特的具身性令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权力意志得以呈现。在那里技术在“如群山一般聚集”的力之运作,使人的生命成为被订造的对象。当人被置身于现代医院这座“生命维修厂”去被修理时,一个哲学问题呼之欲出了:人是谁?现代医疗技术对人文价值的剥蚀,体现在生命科技进入医疗所产生的医疗技术的实践效应。“还医学以人道”是抗击价值剥蚀的基本原则。[3]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同样面对这样的哲学诘问。医学检验作为医学技术的一种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同时,又与受检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具有典型的社会服务效应。它在功能上缓解病情、解除痛苦和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权利-责任”关系的重新界定。医学伦理为医学检验中的这一诘问提供了一个多维的审视路径,可以为各个主体提供基本的思維和实践路径。医学伦理是指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应该遵守的主要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体系,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因受不同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而有不同的叙述。1998年,比彻姆·查尔瑞斯在《生物医学伦理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不伤害、有利、公正和自主性四原则,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并遵循。[4]检验医学以这个四个伦理原则为维度进行审视,可以较好地呈现检验医学的医学整体图景。

(一)不伤害原则

比彻姆·查尔瑞斯认为,不伤害是指在医学诊治和实验过程中,医务人员和研究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过程中,应从动机和结果上对患者和实验对象造成实际或潜在的感情、心理和身体的伤害,包括不可杀害在内。检验医学坚持不伤害原则,首先医务人员要做好与受检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系统而准确的告知检验的流程与潜在风险,并将检验前的沟通作为一项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在检验过程中,严格监控检验流程规范程序,保证检验质量,例如,检验科应制定原始标本采集手册,其中包括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患者恰当的准备等,使负责采集原始标本的人员方便获得这些资料;再次,检验医务人员要做到经济性原则,合理安排检验项目,避免有损患者经济利益的检查项目。

(二)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又称为行善原则,是一个基于患者的主观原则,主要是指医疗活动要给患者带来最大收益,将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妙手仁心,医者大爱”便是这一原则的集中体现和表述。首先,检验医学要做到合理确定采集标本量,并建立完整而有效的标准周转周期,实现标本数量与标本质量的动态平衡;其次,建立检验废弃物的合规处置程序,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规定,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最大限度保证检验环境有利于受检者的健康权益保护;再次,保护受检者的隐私,规范检验通知单的告知管理程序,检验科应安排工作人员管理报告单,并按唯一识别码发放。

(三)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一种基于检验医学宏观上的权力配置能力的标准,强调应坚持普惠性的检验体系,保证患者平等的检验权利的实现。首先,检验医学作为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基础的治疗预备环节,在医改中要坚持普惠性标准,降低检验费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使患者更好、更便利、更经济进行检验;其次,医学检验作为医学研究的基础数据服务提供者,需要客观准确的提供检验数据,坚决杜绝检验数据弄虚作假;再次,医学检验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需要坚持平等的服务理念,公平对待每位受检者,维护医疗检验的秩序性和权威性。

(四)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检者及其家属的自主决定权。首先,医学检验要做好与受检者的告知工作,保证患者的知情权,详细告知受检者检验项目的基本信息及其应用范围,确保受检者有自主的决定权;其次,医学检验过程要充分公开透明,利用互联网保证患者对检验过程的了解,克服检验环节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检验者自主权提供技术支撑。

二、医学检验的伦理体系构建

医学检验医学伦理是医学检验哲学诘问的一个回答路径,也是检验医学发展的道德保障,使检验医学在技术发展与道德自律中间实现均衡发展,避免技术所带来的“异化”。就目前而言,医学检验亟待建立医学伦理体系的构建,为医学检验的合规性和合道德性提供制度性支撑。

(一)建立医学检验伦理办公室

现阶段,医学检验伦理建设最优化的选择就是建立医学检验伦理办公室,在医院伦理办公室指导下工作,具体负责医学检验的检验、科研等医疗活动的伦理审查工作。医学检验在医院工作中分布广泛,且人员众多,承担者日常检验任务和为科研等医疗创新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非常有必要建立单独的伦理办公室。医学检验伦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医学检验伦理体系的构建、培训和指导医学检验医务工作者具体的伦理操作规程,负责医学检验科研工作的伦理审查准备和审查前置环节。同时,针对加强对医学检验新技术及科研课题的管理,维护受试者权益,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国际公认原则,制定《临床新技术及科研课题伦理审查暂行规定》,规范医学检验新技术、新科研的建章立制工作。

(二)构建医学检验医务工作者医学伦理培训

医院和检验科要重视医务工作者医学伦理的培训,建立完善规范的医学伦理培训体系和内容。根据医学检验的技术特点和医疗特性,制定弹性的医学伦理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安排,无缝嵌入医学检验工作之中,做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同时,瞄准医学检验伦理学前沿,聘请相关专家,系统讲述医学检验伦理的沿革、重要事项及未来发展发现,增强医学检验工作者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责任感,积极而主动地关注医学伦理发展。医院还要坚持“走出去”的培训战略,除了业务培训之外,要分批将医学检验工作者送出去进行相关医学伦理培训,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本院医学检验伦理学发展。

(三)营造医院医学检验伦理文化氛围

医学检验伦理是制度,也是一种文化,需要外化于行与内化于心的结合。就本质而言,医学检验伦理是一种医学检验从业者所秉承的一种“仁心仁爱”的医德医风,是一种“从医为民”的价值观和医者的情怀。医院要将医学检验伦理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其视为医院窗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医学检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指向,开展“医学检验伦理之星”评选活动,将检验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化成各项評选标准,尤其是在“医患沟通和患者知情”上设置高等级的权重,通过评选活动营造一种重伦理、重医德的文化氛围和行为指向。

(四)借助“互联网+”宣传检验医学知识

针对医学检验医务工作者工作节奏快及工作繁复的特点,尤其是医学检验受检者众多,医院要借助互联网进行医学检验的伦理的宣传工作,借助多种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医学检验医务工作者及受检者普及相关伦理知识。同时,在医院相关网站和APP设置医学检验宣传专题,保证从业者和受检者能够及时了解医学伦理的发展动态,随时随地能够进行相关学习和培训。再者,医院要建立医学检验数据库,为医务人员提供医学研究提供检验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更能客观准确和便捷地发挥医学检验的作用。(通讯作者:冉文侠)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 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0). 

[2] 严能兵, 吕辉.医学检验中的若干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4):511-512. 

[3] 田海平.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及其挑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29. 

第2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1.3评估时间①新定岗人员(半年一次);②定岗一年以上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③启用新的操作项目、新方法及新仪器时;④工作轮调前一个月内。

1.4评估内容必须针对已培训内容进行评估。

1.5评估方法①直接观察常规操作,包括标本准备、标本处理和测试等环节;②监测化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③审核检测中间结果或工作表、室内质控记录、室间质控结果与分析和定期检修记录;④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查的操作;⑤通过已知结果的标本和CAP室间质量评估及室内盲样标本检测来评估操作能力;⑥评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必须使审核人员能够明确什么技能已被评估和如何评估。

1.6培训档案管理《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存入组室培训档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汇总表》和《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存入《员工档案》。

1.7培训质量监控指标实验室质量改进计划必须包括合适的质量监控指标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可选择培训与评估等记录为培训过程的监控指标。可选择CAP员工室间质量评估标本检测结果反馈表为培训结果的监控指标。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借鉴CAP-LAP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并根据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

2.1入科前准备

2.1.1建立培训团队1)教学管理人员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及教学主管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①确定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批次和时间(与放射医学科相同);②制订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轮转进度;③督促带教老师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经科主任审核后由教学主管汇编成册;④监控并记录各培训与评估的环节;⑤实施反馈及改进机制;⑥管理培训档案;⑦严格执行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双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带教老师由检验医学科主任、主管、组长和检验医师组成,具体负责:①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岗位需求制订培训内容;②培训并评估相关的培训环节;③根据临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质量。

2.1.2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制订培训内容的依据是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中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网上查阅《标本采集和运输手册》;②指导患者、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输工作;③网上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④正确解读检验数据;⑤合理使用检验报告;⑥掌握与检验医学科交流的方式。手册由轮转进度表、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自评表与评估表等四部分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训由科主任和各职组室的主管主讲。科室领导介绍科室的概况、通过CAP的过程和规章制度并参观科室。医疗副主任讲解检验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医疗主管(检验医师)讲解临床医生在检验科的学习要点。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讲解检验流程与LIS管理。文本主管讲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讲解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教学主管讲解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及注意事项。《入科培训记录表》由教学主管负责记录,每位授课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签名后交科主任审核。

2.3入组培训由各临床组室的组长和检验医师主讲。

2.3.1标本接收室及抽血组1)理论讲解,包括CAP-LAP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关系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标本运输工作人员和检验科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2)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抽血组工作流程,标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标本接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3)示范,包括整个抽血操作、标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工作。

2.3.2生化组1)现场介绍,包括生化组工作流程,生化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范围,项目标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拒收范围),急诊项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项目急诊检验及危急值报告项目,生化项目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生化检验项目的合理使用。2)轮转各组,包括LIS系统标本前处理小组、出凝血小组、自动生化分析小组、电泳和杂项小组。3)专题讨论:如何做好生化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3免疫组1)现场介绍,包括免疫组工作流程,免疫室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免疫检测项目及分析和应用免疫检测结果,免疫室检测项目的分类及开单要求(包括开单路径),免疫检测项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等),主要是激素、甲状腺、药物浓度等,免疫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患者自身问题和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2)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免疫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4PCR室1)现场介绍,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为例),HBV病毒载量与肝炎的预后、转归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介绍HBV检测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点、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变以及检测的意义,我国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立的意义和基本设置。2)专题讨论:PCR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2.3.5门诊、急诊组入组培训1)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急诊组工作流程,常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操作、质量控制、检验目的和报告方法,门诊、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危急值、标本采集与运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扰因素等。2)专题讨论:门诊、急诊组等窗口单位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方法。

2.3.6微生物组1)现场介绍,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怎样开出正确且有意义的培养单,各种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的具体要求,各种临床上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形状,痰标本培养合格痰的判断标准,血培养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要求,读懂微生物报告表达内容、药敏结果。2)依次轮转标本接种、痰标本鉴定、其他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岗位。3)专题讨论: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临床沟通和科研价值。每组轮转培训结束时每位住院医师填写轮转体会,组长填写组室评语,由教学主管汇总后交科主任审核。

2.4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依据实用性的原则针对培训内容出题并依据得分标准阅卷,阅卷后签名。评估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学主管负责监考和试卷分析。教学主任审核评估结果。

2.5反馈及改进机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列为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监控指标,每批学员在出科考试时针对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也进行适时的不署名反馈调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开检验医学科教学会议。教学主管汇总并汇报反馈意见。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根据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

2.6培训档案管理《入科培训记录表》、组室评语和出科考试试卷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汇总后交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出科考试结果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录入每位受训医师的《临床住院医师华山医院轮转手册》(华山医院教育处编)。反馈表和改进措施在所有授课老师和科主任签名认可后,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一式两份交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3.1培训成效检验医学科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培训了10批共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受训完毕的临床住院医师针对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提出了97条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检验医学科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付之实际行动,取得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图1)。

3.2实践体会

3.2.1《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针对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编写,受训医师普遍反映实用性很强,可作为工具书长期使用。手册是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与评估的依据,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消化培训内容,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归纳总结培训内容。

3.2.2反馈及改进机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不署名的反馈调查反映出临床住院医师的真实想法并能实时监控培训质量。检验医学科定期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集体讨论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培训过程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

3.2.3检验医学科与医院教育处共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在国内缺乏先例,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管理部门,医院教育处响应检验医学科主任的呼吁并给予具体行动的支持:①将检验医学科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②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建立作为医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③医院教育处定期进行专项培训质量调查并及时与检验医学科交流和沟通。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对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方面的前瞻性和医院教育处的务实作风有力地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模式健康发展。

第3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2],属于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诊断性和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以后能够独立工作的基础途径。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然而,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3-4],例如实习时间相对短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及学生临床知识相对欠缺等。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依据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要求[5-6],结合目前实习教学中的问题,直面挑战,积极探索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新时期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有效可行的实习途径。

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现状

第一,教材方面,目前传统课堂讲授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以检验专业内容为主,临床医学的内容过少,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临床知识内容明显不足,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第二,师资力量方面,作为教学医院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带教教师都是兼职带教,既要兼顾临床一线工作又要进行实习带教,造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局面。第三,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实习的中后期大多数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和面试,因此影响了实习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目前是目前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7-8]。这就要求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因此实习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7]。

3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教学目标

第一,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理论上升为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能够融会贯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常见问题。第二,增强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与临床的积极沟通有助于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更有助于新时期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4医学检验专业新型临床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化大型自动化设备流水线的使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由于大型自动化设备本身的重复性很高,使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的差错占检验错误的百分率逐年提高[9]。首先临床教师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强调检验前、中、后各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并注意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知识的系统讲解,从而与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相适应[10]。其次,在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基础上带教教师应注意讲解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计量学溯源)、生物参考区间和可报告区间等,这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室临床解释,掌握变异的潜在来源,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实习教学内容应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引入实际病例,拓宽临床疾病知识,使学生将医学检验的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更好的衔接,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11]。

4.2带教教师导师制教研室选拔各专业组具

有高级职称且丰富知识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导师,通过面试谈话和学生双向交流,学生根据专业兴趣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选择心仪的学生,每个导师负责指导1~3名学生。同时导师选择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课题选择和设计、科研方法的应用、文献检索以及论文写作等。通过导师制使每个学生对实习阶段所学更能有所侧重,更有利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为医学检验专业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发挥检验医师作用,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迅速,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与临床沟通交流已成为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12],尤其是检验科的日常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临床相结合的意识,提升检验工作者的咨询服务质量[13]。检验医师是检验科内既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又深悉检验科工作的医师,他们主要负责与临床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检验医师的优势,教授学生个体化实验诊断和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如检验所需的样品类型、样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指征、检验程序的局限性和提供检验结果解释等[14-15];尤其是通过实际病例讨论教学使学生增强新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需求。

4.4教学形式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进行科室岗前培训,在学生了解了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生物

安全制度等相关知识后,根据临床实习计划,把实习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专业组进行轮转实习,参与每天的日常检测工作,并通过专题讲座、临床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和微信平台信息交流等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4.4.1专题讲座每个专业组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分为基础专题和提高专题两部分。基础专题讲解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和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注意事项等。提高专题讲解包括结果判读、全面质量控制和检验医学最新方向进展等。例如在进行检验结果判读时可针对一份检验报告指出哪些结果异常,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针对某一项目异常与哪些疾病相关,哪些检验因素对这些检验结果有影响等,如与临床不符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4.4.2临床实际案例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每个专业组都配有至少两名检验医师,这些检验医师每周到所属科室参与主任查房、定期参加全院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实习学生跟随检验医师下临床直接接触患者、接触实际案例是培养他们临床思维最直接的方法。典型案例实验诊断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治疗和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启发学生对检验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16-17]。我们要求各专业组实习学生每周跟随检验医师下临床,对典型实际案例进行实验诊断分析,并在检验医师带领下积极分析讨论,同时各带教教师选取自身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定期组织同学讨论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实验诊断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利于临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4.4.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平台可以集合声音、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并使“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成为可能,成为我们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平台。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交流群,首先通过微信群上传图片、视频等,这些图片视频包括仪器检测分析原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项目如流式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质谱分析等难理解抽象的检测实验,也包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讲解视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其次,现代网络技术发达,通过微信平台还可通过分享的方式最前沿的医学检验专业信息。再次,加强实习学生之间对新知识的见解的沟通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会有一些经验与收获,每个实习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这些收获,同时,对学生的诸多困惑微信平台还可实现带教教师进行实时答疑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最后,教学效果好坏需要良好的总结反馈和教学效果考核。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教研室定期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完善实习教学模式。总之,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结合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积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娟娟,刘卫东.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9-20,22.

[2]许晓风,周宇,鲁辛辛.临床专业七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075-3076.

[3]蔡利军,吕宾,孟立娜,等.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34-1036.

第4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 [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小医疗单位都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Ⅱ、Ⅲ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88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88,美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为认可依据。CLIA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 [2] ,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质控措施、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物和标准品、供应品、操作手册;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此外文件还规定实验室必须至少参加两年室间质评,且PT(能力对比检验)计划必须成功,通过验收后才能申报实验室认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病人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生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病人,结果,发现病人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病人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病人,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 [3] 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4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 [4] 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 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2 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0,1:36.

第5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检验;医学伦理;患者隐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因素,又要重视其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患者医疗参与度的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单一的医疗质量上升到整体医疗服务品质的提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在工作中由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看标本不管患者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检测结果更好的服务临床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强调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针对目前检验工作中医学伦理学知识缺乏,暴露患者隐私,部分医务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沟通时缺乏沟通技巧等伦理问题,提出检验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转变观念,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1 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1.1医学伦理知识缺乏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科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医学伦理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医学实践的需要产生的,而且伴随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作为检验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快速得到应用,新技术应用前首先申报院学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暴露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及保密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随着医学模式影响的日益加大,患者机器家属的隐私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检验工作中,检验标本是患者个人的私有物品,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需收集足够的标本信息从而区分不同患者的标本,并保证能够准确执行医嘱相应的检验项目,但需避免收集不必要的患者个人信息,更需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4]。在采集标本前,收集患者信息时应考虑到保护患者隐私。现在,有些医院检验报告尽管由工作人员发放,但如遇到重名患者,就很容易出现发放错误。这种没有有效识别患者身份而发错报告单的现象时有报道[5]。

1.3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生物因素。临床检验项目在检验前需要患者准备,如情绪、运动,服用某些药物,采样前饮食要求,一些患者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过度紧张等等。临床检验由于检验项目及样本类型的不同,采样前患者的准备也不同。有些患者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理解,没有正确留取标本。有些患者在静脉采血,骨髓穿刺前过分紧张,存有顾虑,所以,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尽职尽责地向患者做好解释,讲清楚检验项目对尽早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1.4学习沟通技巧 检验人员为患者采样前,在尊重和理解患者基础上,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意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例如血脂检测需静脉采血,采血前需空腹,饮食及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运动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等。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把医学道理讲清楚,用热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生、最终信任医生。

2 持续改进措施

2.1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以医疗卫生事业为职业的人的伦理学,注重道德修养是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有益于弘扬医学事业的优良道德传统,有益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就医务人员的素质而言,道德素质是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医务工作者的人生追求,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他以尊重人、爱护人的生命、为患者解除痛苦为己任,视患者为亲人,积极救助。"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提出的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成为中国传统医德的重要内容,成为规范医务工作者行为,激励后人高尚医德的精神力量。做为检验工作者,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

2.2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临床上患者隐私主要有一些特殊病的诊断,如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患者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如人工流产等。日常工作中,收集登记的患者信息中患者疾病的诊断涉及的患者隐私,注意保护。为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患者,医院安装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患者使用取报告凭证条形码识别自助打印报告。对急诊检验报告,凡涉及患者隐私的检验结果专门提供负责主管医生或患者本人。对危重临终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对某些病情预后不良的患者采取隐瞒甚至说善良的假话的做法,因为临终患者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有活下去的期望,总是拒绝坏消息,预后不良的患者或临终患者,如果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重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2.3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临床检验工作者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能,才能有力辅助临床,更好的造福患者[6]。随着祖国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空前提高,要求检验工作者不断学习国内外检验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虚心向老师学、向同行学,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2.4建立温馨候诊环境 标本室是重要的服务窗口,候诊和侯检患者比较集中,为方便患者,在大厅准备足量的座椅,方便患者休息,同时安装了电视,设置了电子叫号系统和报告单提醒LED显示屏,设置了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方便患者就近取到检验结果。提供饮水设施,设置急诊检验通道等。工作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工作人员使用灵活适度的语言,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的心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5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由医生、护士、患者及检验人员共同来完成,包括临床医师的申请、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至运送传递到检验科等过程。为保证检验质量,定期与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沟通,利用早教班时间,向临床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注意事项,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保存,与临床沟通,及时了解临床意见和建议,定期检查回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做到遵法、懂法、守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吉爱军.探讨良好医患沟通的伦理基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67-68.

[2]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3]贾祥.浅谈医学伦理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0):234-235.

[4]Wijeratne N,Benatar SR.Ethical issu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Pathol,2010,63(2):97-98.

第6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检验医学又叫临床检验诊断学,隶属于临床医学范畴。”杨铁生介绍说,2003 年ISO15189文件中明确指出:医学实验室的服务应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可见,检验科的全部工作内涵是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然而,现实中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间却存在许多交流障碍,不仅影响了医生与检验科之间的融洽相处,还导致了不少误诊误治事件。”

隔阂到底在哪里

当然,造成双方沟通不畅有其“先天不足”之处,许多医院的检验科管理层没能与临床医务人员一起定“规矩”,比如合格标本的标准、拒收标本的原则和医生必须提供的信息等。再有,就是“检验临床应用咨询机构”和检验医师岗位的缺失,也阻碍了医生与检验科之间的顺畅沟通。ISO15189明文规定,医学实验室应设立临床咨询机构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提供咨询服务并对临床工作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之间还存在许多隔阂。”杨铁生认为,是这些隔阂让我们认识到,要拆掉检验和临床之间那堵“墙”,还需要实验室和临床医生自己的努力。“所以让我们擦亮眼睛看看隔阂到底在哪里 。”杨铁生说。

误诊

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 杨铁生认为,要降低误诊率,这种片面的、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

他举了该科室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例子,曾有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患者,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检验人员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胆红素及ALT水平,结果发现黄疸指数为22 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 380 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非要重要,应受到重视和提倡。”杨铁生说道。

效率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开好的化验单在应该回来的时间没有收到,或者标本废掉等等。如果病情不急也就算了,但是遇到紧急情况确实让人窝火。“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一个音符,临床医生过分强调快出结果,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杨铁生认为作为一名检验师,对检查结果的及时回报,既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是对患者的责任。当然,反过来对临床医生来讲,也应该尽量配合检验医师的工作,如遇到紧急情况,最好在检验单上加注“急”字之类的标识等等。如果医院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实行联网,检验结果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省去很多路上的时间。

特别是细菌学检验,杨铁生说,这种检验周期长、工作繁琐,致使一些临床医生不愿意做此检验。遇到这类患者,只是靠经验给药,用几天后若不见效,就更换高一级的药物;如果仍未见效,则一直变更药物,直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时,才考虑做细菌学检查,可此时早已错过细菌鉴定的最佳时机,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株的形成。因此临床医生应该详细了解细菌室的功能,并善加利用,检验师也应该积极配合临床,尽可能提高时效。每当鉴定过程中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信息时,应及时和临床沟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态度

临床医师通常有优越感,临床科室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诊断与治疗并重,而诸如检验等辅助科室大多只是在诊断方面做文章。虽说只是分工不同,但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临床医生对检验科室的心理优势,另外,患者到医院来看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治病。所以患者对给自己直接治好病的临床医生通常心存感激,而对一些辅助科室,如检验科医生则漠不关心,以为自己治好了病与这些医务人员没关系。患者的这种表现也助长了临床医生的心理优势。

“医务人员要学会谦虚,往往有些医生单凭自己的经验,就片面断定检验结果有问题,而有些检验人员也凭自己的资历,也片面认为检验结果绝对正确,这都是不可取的。况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不断探索的学科,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杨铁生说。

责任

“临床医生渴望检验医生能对报告进行把关和分析,但检验科医生做起来却有点儿难。因为目前国内的检验界还是没有诊断权的,只能通过看血片和骨髓片才可以出诊断。”杨铁生认为,关于检验人员的诊断权其实也是一个方向,是检验界在争取的东西,但起码要到检验人员普遍素质得到提高以后才可实现。而对于在化验单上标明诊断或建议之类,检验人员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他们对患者的情况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很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同一个检验指标的变化:比如,白细胞的升高,可以是炎症、血液病、药物引起的,甚至可以是生理因素引起的。

“我们对患者的情况一无所知,怎么去提相关的建议呢?何况检验诊断,究竟要诊断什么,从来还没有一个定论。但首先应当肯定,仅从一张化验单要作出具体的、肯定性的临床疾病的诊断,是有吹毛求疵之嫌的。化验单只能做化验单自己的事情。”杨铁生列举了一些情况。比如一个临床患者,上腹

部不间歇疼痛兼有黄疸,检验报告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70%。大便白陶土样,尿胆元+++。CA19-9、CEA轻度升高,AFP正常,ALT、AST轻度升高,GGT正常,胆汁酸明显升高。从检验诊断来讲,首先明确的应是梗阻性黄疸。因为有直接胆红素比率增高,胆汁酸淤积,便色变浅、尿色加深都是诊断依据。所以,“梗阻性黄疸”就是一个合理而准确的检验诊断。而就此要进一步诊断是否为胰头癌、壶腹癌或仅为化脓性胆管炎,尚须其他临床依据。而从ALT、AST情况来看,可以除外急肝;从AFP、GGT来看,似可除外肝癌。所以最后的检验诊断只能是:梗阻性黄疸(急肝、肝癌除外)。杨铁生认为这已经是一个颇具价值的诊断了。由于这一诊断提示了疾病信息,所以应属于提示性检验诊断。

沟通与对话

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强调了实验室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对话。并提出:“一个实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杨铁生非常赞同Schwarz的观点,他认为和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为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如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患者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又如,在输血后可影响血液分析和骨髓检查结果。

那么,医学检验人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呢?

“首先,医学检验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杨铁生认为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给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必须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检验项目的更新和临床意义,合理选择检验项目,节约医疗资源。为了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首先要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而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有生理学、采血方式到血样运送、储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以及药物治疗。检验科人员必须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联系,提高全体人员对这些因素的系统、全面的认识。

“不断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也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杨铁生说,参加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可使检验人员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评价,同时解释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的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室的建议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并能及时消除一些误解,使一些错误(如标本采集不当等)得到及时纠正。

同时他认为,临床医师也要主动加强与检验人员的对话。他建议医院实行新分配的医师到检验科轮转制度,让临床医师更多地了解本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检验科的工作特点。临床医师开展的科研课题应主动与实验室人员联系,制定方案,共同努力完成;也可邀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新开展的实验项目、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进行讲述,这不仅能活跃学术气氛,也可加深了解,有助于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好工作。

杨铁生建议,待时机成熟,应该设立检验咨询门诊,由一定资质的检验医师解答来自临床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有关检验医学(包括检验报告单的临床解释,进一步诊治建议,疾病诊断和预防等)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直接为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服务,当然,出诊的检验医师必须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和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杨铁生所指的咨询门诊包括相应的专业特色门诊内容,如高血脂、高血糖检验门诊、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验门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门诊、血液及骨髓形态学检验门诊等特色门诊。

第7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Key words:medical laboratory instruments;biomed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14-01

引言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在医学检验专业普遍开设,但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却较为少见。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来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仪器维修能力。随着检验医学在临床诊断中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功能复杂、智能化程度高的现代检验仪器进驻检验科室,这对相关专业人员如检验科技术人员、检验仪器维修工程师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进入检验科从事仪器操作的工作性质不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更擅长仪器维修与设备管理,所以更能进入有着广阔市场的检验仪器公司或医院设备科工作[1]。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从事检验仪器维修相关工作,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一、检验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检验医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多专业交叉学科,现代医学检验仪器通常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生物化学、放射等多技术领域[2]。多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在检验仪器教学中偶有失衡,便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检验仪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功底颇为扎实,但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检验仪器的设计不但包含理工科知识,也依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临床疾病诊断、临床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而后者正是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弱势,因此,其对仪器原理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兴趣。

2.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践课程是检验仪器教学的重要一环,尤其对以培养维修工程师为主的生物医学工程而言。部分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不够重视,以及经费投入的限制,导致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学的步伐,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训练,进而影响教学效果[3]。

二、《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改革的措施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教学与改革方面总结出以下经验。

1.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针对“培养检验仪器维修工程师”这一具体目的,在教材和内容上都要精挑细选,要联系实际、重点突出、知识面广、难易结合。目前医学检验仪器教材多针对医学检验专业编写,而曾老师编写的《临床检验仪器学》内容涵盖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故障易发部位及质量控制等,关于检验标本及临床检验方法介绍较为简单,比较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2]。通过文献调研和走访广州、中山、珠海、东莞等多家医院发现,临床检验常用,需要经常维修、维护的设备包括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细菌鉴定仪、免疫发光分析仪等,因此教学内容选取此类仪器对应章节,而弱化PCR核酸扩增仪、DNA测序仪等内容;课程重点除了检验仪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外,还包括各种仪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功能、操作方法、故障检测与排除、维修维护步骤等,而对所涉及的血液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也需要有所了解,以便学生对临床检验实验室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课堂教学适当辅以科室仪器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形象地阐述仪器的操作、安装、故障分析等过程,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能补充实验室设备不足、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仪器的缺憾;亦可尝试引导式教学,重点内容除了由教师主讲外,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并演讲,设置讨论和教师点评环节,改变以往医学检验仪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4]。

2.重视实践训练,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

在实验室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实验内容,以实验促进教学。针对实验室只有分光光度计等少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缺陷,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发现,除了完成基本的操作内容外,还可以增开故障维修实践内容,具体做法为:将学生分为A、B两大组,分别进入两个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拆机操作,并由学生在不过分损坏仪器设备的前提下设置电路故障,然后A、B两组互换实验室,维修对方组所设置的故障,顺利完成维修任务的学生可获得平时成绩加分奖励[5]。通过训练,学生对仪器电路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然而,单一的仪器设备并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安排。对于教学用检验设备偏少、实验室无法投入足够资金的情况,为了节约成本,建议酌情考虑购置一批价格较低、体积轻便的重要仪器,以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另外,还可向医院低价购买计划淘汰但仍可正常使用的二手检验仪器,以供教学之需,缓解理论教学“看不见”、“摸不着”的难题。

3.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医学检验仪器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企业观摩和实践,近距离走进“维修工程师的生活”,了解其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可进一步作为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可以邀请校外维修工程师举办讲座,为学生带来医院科室仪器的维修实例与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检验仪器维修的要点。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检验科由于仪器设备、检验标本等的特殊性,对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场、磁场、无菌环境都有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仪器维修的基本要点,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严谨的态度,出入科室要言行得体,穿鞋套、戴手套,注意细节,将来才能更好地胜任维修工程师的工作。

第8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CliniealLaboratoryTech-nology)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理学、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实行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他所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及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加上在不同病因选择下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对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这就是诊断学(Diagnosis)。通过实验方法达到诊断目的,即称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发展,医学检验实现了四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试剂多样化、检查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促使医学检验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目前全球将检验与诊断结合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这是一门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各科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欧、美、日不少检验医学含有临床病理(ClinicalPathalogy)甚至成立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研究所)。除有技术人员参加外,还包括一定数量化学、毒理、微生物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开发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等工作。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信息学、微机的广泛应用使各学科间关系紧密,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不少新的学科如免疫血液学、免疫化学素。1985年建立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来识别各种病原体的基因,鉴定遗传病、衰老、肿瘤等多发常见病的基因,近年来由于基因芯片(DNAchip)的技术兴起可在1cm2芯片上同时检测数个到上百万个基因,因此我们深信检验医学在今后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关系紧密

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

开展经常性与临床工作者对话极为必要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强调了实验室管理的要素就是交流、对话。和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影响检验结果除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还有临床的用药等治疗措施。如在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同样的例子在输血后可影响血液分析和骨髓检查结果。Schwarz提出“一个实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实验工作者也要倾听病人的意见。一份有氨味的尿液(碱性)常是病人不了解尿液分析必须留取新鲜尿,是放置一夜后造成的。同样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实际上他不了解要送检含粘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粪便)。这样的例子很多,同病人的沟通、解释也是有益的。我们就碰到女性病人送检有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造成结果明显异常。其实用无菌棉签搽拭尿道外口,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污染。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例如循证医学(Euidencebasedmedicine)就强调实验方法的渊源性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后正确解决。例如出血时间的毛细管刺血法(Duke)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既不反映血管损伤,也不证明血小板减少,就要选择敏感的其他方法取代。不看书,不上网就掌握不了新理论、新技术。此外,实践、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老年人尿检中注意到由于肾功能减退,尿沉渣成分有其特点,即所谓亚临床症状。南通医学院实验室人员中科主任、专业组长,主管技师以上人员每周安排1~2次去临床查房,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室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实验室工作者及时改进工作。他们参加临床查房68次,应临床要求参加检验结果讨论共15次,对临床医师提出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不符的主要为血钾测定,还有胆红素测定、内生肌酐与临床不符。在意见中有近1/3为误解,如标本操作不当,护士直接从输液皮管抽血等及时得到纠正。检验对医师提出的意见做到当天调查、核实,并责任到人,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对医师提出建议暂时做不到的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丹阳人民医院还对检验与临床建立联系报告单制度,对不符的标本请临床医师写出具体意见,件件有专业人核查落实。此外,查阅可靠参考书对不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值和异常结果向临床解释等。这些对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都是很有益的。

第9篇:医学检验的理解范文

1.1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系不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医生的生命安全。同时检验人员和医师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但因为其对于检验技术的非专业性,使得对于高度专业、高难度的检验手段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混淆项目检测的现象。检验人员却希望临床医生理解这些高难度的专业技术,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检验工作中双方有着交流障碍,导致了检验工作出现矛盾,继而引发错误。

1.2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不合理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检验技术质量是关键,没有良好的检验技术,任何检验都将可能存在误差问题,而目前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检验人员直接上岗更加重了误差发生的几率。同时,部分设备的不先进以及老化问题,同样严重影响着医学检验的结论。

1.3文件管理出现规范性错误

文件管理,是对于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的基本准则,唯有科学与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可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其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编写建立档案时存在分类不清,书写不规范,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其严重影响了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及失去补救的条件。

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全过程控制

2.1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医生开具化验单时,应明确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免在送检过程中发生差错;还应标明患者诊断、标本来源,确保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采集标本部位、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一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对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过于紧张或恐惧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饮食饮水可致某些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医护人员做到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必要的解释、安慰、鼓励措施,使患者了解正确采集标本的意义。当医护人员执行标本采集时,应有详细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样器材要无菌无破损;(3)标本采集要保证质量;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不宜存放过长。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避光、注意安全,尤其微生物标本应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取样操作流程。(1)取样时,一定要保证取样容器的干净,需加强对取样所用器具的消毒措施,针对要求较高的样品,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护理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操作。例如,在血液取样后送至检验科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在尿液收集中,也需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包括1h尿、2h尿、24h尿与随机尿等等,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大便样本时,需对试样尺寸规范操作,采集时一般取大豆大小样本即可,也可以采用多点取样法,以确保检验样本的准确性。(3)医院也可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对样品的采集、存放、送检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能够意识到检验样本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本职工作的规范,有效地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样质量的提高。

2.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检验结果的系统性评审、规范的检验报告和结果解释、授权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的传递及临床应用、检验原始标本的储存及废物的处理等。检验结果完成后,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检查,认真分析和核对每个项目的数据,根据临床提供资料进行分析。出据检验报告时,一定要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结果真实。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室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规范保存原始记录也是十分必要的,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实验室应对原始标本作规定期限的保存,以便复查和与重新采样的标本进行对比。对不在进行检验的标本应进行安全处理,对废弃的标本应登记在册,做到有据可循。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