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通货膨胀概念精选(九篇)

通货膨胀概念

第1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中央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1-0021-05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ency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are two serious problems of Chinese macroeconomics.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including investigations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principle, and determination the transmission lags and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entral bank to control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is practic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Currency Liquidity; Inflation; Central Bank

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当前人们热议的两个话题,流动性过剩或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近来,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烈,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损害将是破坏性的,而监测、调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因此,对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其本身就具有各自独立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预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及时开展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机理,测定二者之间的传导时滞,这对中央银行有效调控流动性,有效预防、控制通货膨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定义货币流动性及通货膨胀

(一)货币流动性概念的主要观点与定义

1.货币流动性概念的主要观点

《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流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表述:一是从资产交割期的角度进行定义,在一定的时刻,越多的资产接近交割期,转化为货币的可能性就越高,那么经济中的流动性就越多。二是从中介支付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进行定义。其方法是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资产分为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两大类,用货币资产与实际产出的比例来表示流动性状况。三是从流动性创造能力角度进行定义。认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改变其自身的资产组合,能够保持其需要的流动性,如持有的债券、期权、土地、专利等资产变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0年制定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对流动性作了如下定义: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

希克斯曾简略地将流动性分为3种类型:(1)维持交易活动所需的资金;(2)为应对经济冲击、保持灵活性所需的资金;(3)为获取收入而持有的投资资金。这与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含义相近似。流动性有3个主要的解释因子:一是“到期日”(expiry date),一项资产越接近到期日,一般说变现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状况就越有流动性;二是“便通性”(casiness),即能用作交易媒介或用作交易清算。便通性可以用货币余额存量(M)与产出流量(Y)的比率(M/Y)来解释;三是“金融力”(financial strength),即一个交易者所持有的对其他交易主体的债权。现代经济中的流动性,使得交易者可以通过重新组合资产结构而维持支出流量,而这种资产重新组合将有可能为金融中介提供增加贷款的能力,使货币供给更具弹性。

2.归纳与定义

对上述货币流动性概念进行归纳与梳理,不难发现,货币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变现能力。如《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表述的“资产交割期”,《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表述的“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已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希克斯表述的“到期日”。二是媒介能力。如《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表述的“中介支付的难易程度”,希克斯表述的“便通性”。

如果我们要给货币流动性下个定义,那就是,货币流动性就是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媒介能力。从指标性质上来说,货币流动性应该是一个相对数指标,而不是一个绝对数指标。

(二)通货膨胀概念的主要观点与定义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理论界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物价派”则从结果人手,认为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较为统一的看法是通货膨胀为货币市值或购买力的下降,而货币贬值表现为两个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的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

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指标遴选

(一)货币流动性指标

从货币流动性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依据概念中的两个“能力”,得到反映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

1.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概念中的“变现能力”而得出的。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两个层次,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M1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越高,说明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

2.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GDP/M2, 该指标是依据货币流动性概念中的“媒介能力”而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说明单位货币媒介的实体经济量越大,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媒介能力越强。

(二)通货膨胀指标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必然产物,在实际经济活动和生活中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呢?

一个重要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最常用的指标。因为CPI的调查范围及其商品品种构成是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标准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确定的,包括了居民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

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除CPI外,还有GDP平减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某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覆盖面最广,从理论上来说是最合适的通货膨胀指标。然而这一指标计算复杂,资料收集较难,国外一般也只能按季度测算、公布数据,难以满足及时观察和分析通货膨胀变化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是最不合适的指标。PPI是许多国家按月的另一个重要价格指数,用以说明投入不同生产阶段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但因其不能反映种类繁多的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相比较而言,衡量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CPI,仍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综合指数。从衡量通胀的角度来看,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还是CPI。

因此,我们选取CPI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表述指标。

三、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计量检验

(一)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检验

判断两变量是否存在真实、长期和均衡的变动关系,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协整检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存在不存在着某种变动关系,这种关系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就需要对二者进行协整检验。我们选取我国1996年-2007年时段分季度的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协整检验。

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这里,我们运用ADF方法,分别对CPI、 GDP/M2、M1/M2三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1为CPI、GDP/M2、M1/M2序列的ADF检验值。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三个指标的原始序列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三指标的原始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

根据恩格尔―格兰杰(EG)检验法,若两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是平稳的,则两变量是协整的。经过ADF检验,发现CPI、GDP/M2、M1/M2三个时间序列均是平稳的。由此可以得出判断:CPI与GDP/M2之间是协整的;CPI与M1/M2之间也是协整的。由于GDP/M2、M1/M2是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同时也是货币流动性的全部指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存在协整关系,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真实的、长期的、均衡的关系。

(二)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检验

在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的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究竟是货币流动性变化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变化,还是通货膨胀的变化引起了货币流动性的变化,对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有一种成熟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鉴于货币流动性的两种属性、两个指标,我们分别就货币流动性的两个指标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1.M1/M2与CPI的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2容易看出,在滞后5、6、7期的情况下,“CPI不是M1/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分别为2.1%、7.8%和3.9%,均属于小概率事件,即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而“CPI是M1/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分别大于97.9%、92.8%和96.1%,可以认为CPI的变化引导了M1/M2的变动;在所有的滞后期内,“M1/M2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均大于26%,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即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故可以认为M1/M2不是CPI的变动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CPI与M1/M2之间存在CPI引导M1/M2变化的单向因果关系。

2.GDP/M2与CPI的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在滞后1―3期的情况下,“GDP/M2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均小于5%,均属于小概率事件,而“GDP/M2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均大于95%,可以认为GDP/M2的变化引导了CPI的变动;在所有的滞后期内,“CPI不是GDP/M2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成立的概率均大于42%,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即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故可以认为CPI不是GDP/M2的变动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GDP/M2与CPI之间存在GDP/M2引导CPI变化的单向因果关系。

(三)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传导作用大小的测定

我们不仅要了解变量间的传导时滞,还要弄清变量间传导作用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变量间的传导全貌,才能在宏观调控中把握好调控的时机与力度。

1.CPI对M1/M2传导量的测定

因为CPI是M1/M2变化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们以M1/M2为自变量、CPI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M1/M2=18.28+0.18*CPI+[AR(1)=0.61](1)

Prob(0.2158) (0.2076) (0.0000)

R2=0.48DW=2.02F=113

方程(1)除拟合优度R2不太理想外,其他检验均较为优良。

由方程(1)并可以看出,CPI的上涨能引起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的增强;CPI每上涨一个百分点,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将提高0.18个百分点。

2.GDP/M2对CPI传导量的测定

因为GDP/M2是CPI变化的原因,所以,这里,我们以CPI为自变量、GDP/M2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CPI=99.59+2.54*GDP/M2+[AR(1)=1.33,AR(2)=-0.46](2)

Prob (0.000) (0.2291) (0.0000)(0.0008)

R2=0.89DW=2.2F=115

方程(2)的各项检验均较为优良。

由方程(2)容易发现,货币流通速度GDP/M2的加快能够引起CPI的上涨;GDP/M2即货币流通速度每加快一次,CPI将上升2.54个百分点。

四、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阐释

(一)CPI对M1/M2传导机理的理论阐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的正向传导,可以用预期理论和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来解释。CPI的提高将使人们产生物价上升的预期,为了避免货币贬值的损失,人们会把打算用作将来消费和投资的潜在的货币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货币需求,会把用作储藏手段的货币转化为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主要执行货币的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代表了现实的需求,M2的构成中不仅包括执行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的货币,还包括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储藏手段的货币向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转化,将使M1变大,在M2不变的情况下,M1/M2将变大。

(二)GDP/M2对CPI传导机理的理论阐释

1.来自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解释

欧文・费雪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论和费雪交易式:MV=PY,这就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典型货币交易方程式,对该式两边取对数再取微分便可得到公式:

M=P-V+Y(3)

其中:M――货币供应增长率,P――物价上涨率

V――货币流通速度,Y――经济增长率

将公式(3)变形为:

P=M+V+Y(4)

由公式(4)容易看出,由于V前面是“+”,所以,V的增加将使P减少,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V=GDP/M2)的加快,将导致物价上涨率P的上升。

如果考虑到经济货币化程度,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交易方程式将变为:MV=APY,其中,A―经济货币化程度

进而得出:M=P+Y+A-V

对上式进一步整理得:

P=M+V-Y-A(5)

公式(5)表明,货币不仅要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要满足新货币化了的那部分经济的需要。随着货币化进程的推进,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媒介经济活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M与V的关系,二者仍呈同向变化,即货币流通速度(V=GDP/M2)的加快,将导致物价上涨率P的上升。

2.来自经验研究和“菲利浦曲线”的解释

据研究,各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货币流通速度成顺周期变动,经济繁荣时上升,经济萧条时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随着货币化的深入而下降,然后又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货币的深化过程,货币流通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大致是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根据“菲利浦曲线”和货币政策四个目标间的关系,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这就形成了一种推导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繁荣物价上涨。这样,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将导致物价的上涨。

综上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GDP/M2)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基本符合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经验研究和“飞利浦曲线”。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货币流动性有两种属性,即货币的变现能力与货币的媒介能力,分别用货币供应流动性(M1/M2)和货币流通速度(GDP/M2)来表示。

2.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具有协整关系,即二者具有真实、长期、均衡的关系。因此,研究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坚实基础。

3.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因属性的差异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引导关系,货币流动性的媒介能力(GDP/M2)单向引导CPI;而货币流动性的变现能力(M1/M2)却被CPI单向引导。总体说来,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4.无论是货币流动性向通货膨胀的传导,还是通货膨胀向货币流动性的传导,其传导的能力与显著性均不强,这可以从方程(1)和(2)中CPI、GDP/M2前面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中容易得出判断。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对货币流动性的监测与调控。放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应当以通货膨胀为研究和调控目标,以货币流动性为手段,在监测与调控货币流动性的过程中,使通货膨胀保持在适度水平上,达到既不因货币流动性偏低而发生通货紧缩,也不因货币流动性太强而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实现适度通货膨胀水平下的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监测到的货币流动性的大幅增强或减弱,或者货币流动性的持续增强或减弱,都应该对通货膨胀的传导影响及时发出预警,并及时对货币流动性进行调控。

2.组合运用货币流动性等多种手段来调控通货膨胀。前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力和显著性均不强,所以,依靠货币流动性来对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调控,其调控效果不会理想,所以,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必须多种手段配合。从整理后的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交易方程式:P=M+V-Y-A容易看出,调控通货膨胀水平,除关注货币流动性强弱外,还要关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实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演进进程。要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通过支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提高经济的实质增长,通过加快经济的货币化进程来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3.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由于货币流动性与经济繁荣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经济繁荣时往往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增强甚至过剩,经济衰退时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减弱甚至不足。所以,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并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对调控我国的货币流动性进而调控通货膨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济正在享受市场化体制改革的高速增长,这些增长动力是强劲的,然而,如果一定时期经济增长超过其潜在经济增长水平,随后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剧烈调整,出现经济增长的大幅下调,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形成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进而产生剧烈的经济波动。因此,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所在,其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水平。为此,要根据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制定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此,从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来看,要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来引导或约束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使国民经济活动保持在上述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全红.流动性过剩的实质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政策研究,2006,(7).

[2]王海滨,朱静平.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2).

[3]任栋,周惠彬.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修正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5,(12).

第2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无论是西方 经济 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货币供应量的论述都主要集中于讨论通货膨胀。就全球经济横向比较看,各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主要针对通货膨胀进行防范,显然对通货紧缩的准备不足,而且对受经济周期制约的通货膨胀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认识不足。本文拟通过通货紧缩的界定及其负面 影响 和通货紧缩与经济 发展 周期的关系来 分析 我国 目前 是否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

关键词: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交替性 可容忍区间

通货紧缩就其概念范畴来讲,在经济学中是对应通货膨胀而存在的。通过对通货膨胀概念的考察,我们不难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即一国发行的货币量少于现实流通中和经济交易中所需的货币量。但目前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对应,主要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三年左右,即认为进入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与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紧缩同时发生的物价总水平下跌;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在经济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即危机和萧条时期发生的通货紧缩。显然,三种观点在通货紧缩的界定上有所不同。第一种观点主要从物价总水平下降时限的角度来考察通货紧缩;第二种观点又加入了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的作用;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应与经济周期结合考察。下文中我们就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测度和阶段界定进行分析。

一、 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内含一种数量关系,即人们用以测量经济中货币效率的指标: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指出的:“过度的通货膨胀以及为了校正前一段时间的货币超量发行而采取的通货紧缩政策这两者之间的不断交替发生,一般来讲对经济增长都是十分有害的。”(参: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第2页)显然, 社会 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超过社会承受力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关于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度”,我们不妨引用陈东琪教授与1998年提出的“可容忍区间”这一概念。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度处于“可容忍区间”内时,则其正面效应可以存在并能发挥作用,而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度超出“可容忍区间”时,则其负面效应可以存在并发挥作用。显然, 研究 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具有与重视通货膨胀率同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国家经济运行失衡的表现,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通货紧缩一旦超出“可容忍区间”的警戒线,必然会向经济发展亮“红灯”。这将督促政府当局尽快制定相应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和信贷的供给来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负面效应。其次,通货紧缩率的衡量与测度也对政府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化、效率化、精确化。通货紧缩率的衡量必须严格区分通货紧缩政策作用的阶段。一般可分为:正效应阶段、零效应阶段和负效应阶段。正效应阶段通常指对经济动力起恢复作用的阶段,零效应阶段指经济打到均衡时的阶段,负效应阶段则指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的阶段。

如何 科学 准确地界定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的上、下界则是首先要解决的 问题 。通货膨胀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测度主要通过一定期限内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总水平上涨率之比来测量。一般认为:零通货膨胀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8%时为上界。即当这一比值低于零时即进入通货紧缩,高于8%时就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开始对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通货紧缩虽在概念上与通货膨胀对应,但在测度上却不能简单对称。恩格斯曾指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显然不对称,盖若把有效需求紧缩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水平之下,则就业量与物价都降低;但若把有效需求膨胀到充分就业所需水平之上,则只有物价受到影响,这一点也许令人不解。然而这种不对称,正是事实之反映。”(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251页)就是说通货紧缩会使就业和物价都下降,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只会使物价上升。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0——-8%为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凯恩斯主义革命不难令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适度的通货膨胀利于经济发展。但适度的通货紧缩是否同样利于经济发展呢?我认为必须结合经济周期加以考察。如果是为了校正前一阶段的通货膨胀而采取通货紧缩政策则利于经济降温;而若在危机或萧条期保留通货紧缩则只会加剧经济的滑坡。因此,通货紧缩的下界由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理论 上一般界定在0——-3%。通货紧缩率如果低于-3%,则视为超出“可容忍区间”必须加以控制。

二、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交替性

考察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与经济周期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表现为:经济高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经济萧条期则存在严重的通货紧缩。20世纪50——6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经济增长较快,通货膨胀率较高;进入70年代后,经济发展更快,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到80年代时出现“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90年代以来,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发明创造和高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使得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一降再降,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世界经济转入通货紧缩阶段。尽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间隔周期较长(战后四十年内未发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但我们必须承认二者具有交替性。此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性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美国著名投资专家加利·西林博士在《通货紧缩》一书中指出:“当今世界的通货紧缩正是过去较长时期通货膨胀发展的直接结果。原有的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成为促进通货紧缩的因素,世界各国大量裁军、缩减政府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宏观政策中重视防范通货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发展导致的成本下降和生产率提高等都成为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从世界经济运行的实际来看,这一分析显然是科学的。

我们必须承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这种交替的现实。当代经济发展已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自由市场体制几乎无处不在。除了像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就连新兴市场国家如: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 台湾 ),三幼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

三、 我国 经济 目前 正出于通货紧缩阶段

第3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个人投资理财;投资理念

        在经历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一系列高物价浪潮的冲击之后,拿死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意识到物价的上涨使他们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个人的购买力严重下降。正如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做出的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如何通过个人投资理财来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为普通老百姓不的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现状

        当前,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如果你问一个人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 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及现状,正所谓“追溯其根源,才能解决其问题。”纵观经济学界,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CPI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在我国2009年30%的货币扩张基础之上,2010年又将近20%的货币扩张。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货币扩张以50%的增长速度扩张。但是我们知道GDP累计增长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是货币扩张速度的一半,通货膨胀也就必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2010年我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加速了通货膨胀。同年11月,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中国国外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CIP增速超预期。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期。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在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二、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状况随之窘迫。要找到合理的投资理财途径,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有哪些困境。

第4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经济增长;预期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成两派:“货币派”和“物价派”。“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派”又叫“成本推动论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主张各自观点的西方经济学家形成了各自的定义:货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所谓的货币现象是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使它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的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物价派”主要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如斯蒂格利茨,曼昆萨缪尔森都以价格上涨来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定义。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保罗萨缪尔森阐明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普遍上升的时期。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仲大军教授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些年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动员全球的资源涌到中国来,坏处是中国的资源和国民财富大量廉价流失,发展的结果被外人所利用。

中国社科院的金融学专家李杨指出,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流动性过剩,源自内在经济机制失衡。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基本含义就是失衡。在货币流通失衡的情况下,有些人感觉钱太多有些人感觉钱太少。一种更加普遍更加符合教科书定义的观点是,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结构性通胀。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说不是货币普遍贬值,而是一部分商品大幅度涨价;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是主张成本推动论。

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成本提高主要是初级产业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为重要因素。粮食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2008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较2007年仍继续:第一,全球粮食供需仍较紧张。导致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上涨,这是对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将继续产生直接影响。第二,近两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工业用粮也大幅增加。

从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粮食供求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别是南方产粮大省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将影响夏粮产量。根据国内外粮食供求的变化情况分析,国内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思考

第一,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要么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要么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第二,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预期。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的房地产销售情况,跟1988年和1989年时发生的严重滞销类似。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很高,企业里的存货增加,但是商店里面没人买东西。这是由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当时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来,就把货囤着等涨价。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卖方的观望有些类似于当年的情况,卖方对通胀有预期,对政策调整有预期,所以囤房不卖,买方也在观望政策,形成了滞销。当然,房地产还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包括前几年投资增长太快,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通胀预期,只能慢慢地进行调整。政策方面要坚决,政策的反复会把通货膨胀预期培养成货币政策最顽强的敌人。

第三,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粮价是百价之首,我国的物价问题,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因此,我国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减产、涨价问题不可小视。目前,不仅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在明显增加,全球粮食供需缺口也在日益扩大。这种情况十分明确地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即今年我国粮食供给和粮食市场必须谨慎地应对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各种挑战。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要贯彻落实往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宏观调控。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指出,2008年将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将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

第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型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我国虽然现阶段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但食品价格上涨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随着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步消失,一般消费品的价格必然因生产成本上升而上涨,而这又会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所以,现阶段存在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普.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思考.上海城市管理学院.2008

[2]易宪.通货膨胀威胁中国经济[J],董事会.2008.1

[3]周其仁.毫不含糊的反对通货膨胀[J],金融博览,2008.2

[4]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9

第5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本文共分四部分。开篇阐明对通货膨胀作出定义的必要性。第一部分通过引述 历史 上通货膨胀的定义和 分析 其缺陷,进一步阐明下定义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列举了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的案例;第三部分通过对所列举案例的分析,得出通货膨胀的实质并非弗里德曼所讲的货币现象,而是一种 社会 经济 现象;第四部分以第三部分得出的结论为依据,提出一些解决通货膨胀 问题 的浅见,认为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 方法 在于分配结构的控制。

关键字:通货膨胀 定义 本质 治理

正文

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 工业 话国家出现了10%以上的严重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与衰退并发的滞胀。在严峻现实的迫切要求下,西方对通货膨胀的 研究 出现了一个高潮。各种关于通货膨胀的 文献 汗牛充栋,五花八门。维也纳理工大学教授赫尔穆特•弗里希把这些 理论 整理出来,系统地加以研究。发现不论是传统的还是 现代 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概念未经进一步说明就加以使用了。”

二、 历史 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有纸币条件下的更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这要求我们更深刻地探求通货膨胀的本质。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实际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 经济 规律 的行为在罗马帝国 时代 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 政治 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 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 目前 来说是经济 发展 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它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

四、通货膨胀治理的浅见

在此定义下,物价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这个 社会 问题 的一部分。解决通货膨胀的思路在此定义下得以拓展。一方面考虑物价为什么变化,一方面考虑社会制度对其的 影响 ,例如信用制度、分配制度、工资制度等。关于物价为什么变化,一直以来是人们 研究 的重点,而社会制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需要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 目前 条件下,首先实现完全 电子 货币化是可以缓和货币问题的压力的。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用下图表示:

l gnp

b i c0

c y s i

b-中央银行 l-银行贷款规模 c-现金发行总量 i-全社会投资规模

y-个人收入 c0-消费 s-储蓄 gnp-国民生产总值

第6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各方面都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势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而其中的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每位老百姓现实生活当中都能够体会到的。老百姓手里拥有了更多的钱却买不到更多的东西,或者是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如何应对才能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实现保值增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个人投资理财;投资理念 在经历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一系列高物价浪潮的冲击之后,拿死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意识到物价的上涨使他们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个人的购买力严重下降。正如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做出的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如何通过个人投资理财来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为普通老百姓不的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现状 当前,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如果你问一个人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 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及现状,正所谓“追溯其根源,才能解决其问题。”纵观经济学界,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cpi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在我国2009年30%的货币扩张基础之上,2010年又将近20%的货币扩张。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货币扩张以50%的增长速度扩张。但是我们知道gdp累计增长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是货币扩张速度的一半,通货膨胀也就必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2010年我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加速了通货膨胀。同年11月,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中国国外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cip增速超预期。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期。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在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二、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状况随之窘迫。要找到合理的投资理财途径,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有哪些困境。 1.传统的银行储蓄方式不能抵消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 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过去我国居民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和稀缺的理财产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储蓄曾经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然而凯恩斯在其着作中曾提出了着名的“节俭悖论”,即储蓄率升高,虽然使得个人储蓄增加,但却使得国民收入由于消费的减少而减少。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大,致使在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外贸促出口企业损失非常严重。而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导致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这本身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久发展。从微观上看,即使是定期存款,所得利息也少的可怜完全不能跑赢cpi。虽然存入银行的利息上调了,可是靠利息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如今的通货膨胀率,个人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若算上资金的机会成本,负利率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银行存款,使得它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贬值。 2.投资品种难以选择. 通货膨胀下,人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都在不停的炒作实物和金融产品。面对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抵挡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大热钱的回收力度,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必定在不断的减少,这就导致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萎靡的状态,面临2011年股市低迷的现状,不少投资者把投资方向从金融产品转向实物的炒作。“豆你玩”,“蒜泥狠”等网络词语以表对当前高昂物价的不满、嘲讽和调侃,近几年来以蔬果、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农副产品呈现疯涨之势,其涨幅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一些日常基本必须的农副食品已经被炒得很离谱,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作用,但是普通老百姓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

因,他们不仅不能抓住住来势迅猛的一轮轮炒作的高潮,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还成为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受害者。 三、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也给广大老百姓的切实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面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付呢?在如今高通货膨胀时代,合理规划自己手中的钱就显得格外重要,个人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既然投资理财是老百姓减少财富缩水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念是体现投资者投资个性特征的、并促使投资者正常开展分析、评判,决策并指导投资者行为,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投资,最终导致较高的投资收益,也才能避免在投资中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对象。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投资者明白,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经过历练才能得到的真谛。而普通的老百姓在现实的投资中往往因为缺乏对投资的基本认识,很容易落入投资的陷阱。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在准备投资之前,应该有意识的学习与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才能形成一套正确的投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二)投资目标上定位于获取长期的稳定收益。 由于普通的投资者处在信息不对称、资金量小、心态不稳定以及投资技巧不成熟的弱势地位,因此笔者建议其定位于长期投资而获取稳定的收益。从上证指数1991年至2010年的历史数据看,如果在历史上的任意一点向前推算10年,会发现10年后的大盘点位基本高于10年前,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长期投资的意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沃伦.巴菲特,便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坚信者。巴菲特长期投资一家公司,不搞阴谋诡计,正大光明,他每年的投资基本上都能保持20%左右增长率的业绩来看,并不是最高、最耀眼的。但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除少数亏损的年度,他的收益率却一直很稳定。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有句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投资收益主要靠运气,长期投资收益才能看出实力。连巴菲特这样具有深厚投资知识功底的人尚且坚持长期投资,那么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在缺乏专业投资知识的背景下,如果盲目的选择短期投资,几个月之内急切得期望从投资中得到高额的回报,就很容易浮躁、盲目信任、听个信息就像抓个救命稻草,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期望值正好相反。因此,笔者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过多的追求短期的利润,要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更多的享受长期投资为你带来的稳定收益。 (三)正确认识各种投资品种。 在通货膨胀中,货币和财富是贬值的,与此相对应,商品和资产价格却是上涨的,所以持有随胀而涨的资产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挑选到一款适合自身的呢?投资者惯用的做法是根据市场热点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比如当上证指数涨到5000点的时候,市场上的热点是股市,此时每天到证交所开户的新股民剧增,因为他们根据市场上的消息选择了投资股票,但这些新股票往往被套牢在6000点左右。而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是: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诱导。诱导越大,投资越大;反之亦然 2。因此根据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笔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之前一定要认清其本质。 1.金融类资产投资。 金融类投资的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一种以凭证形式存在的信用权益,如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期权投资、期货权益及债券、理财产品(计划)等资产 。 历史经验表明,在通货膨胀初期,上市公司通常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带动股价上涨。投资者投资股票,除去获得买卖价差外,还可能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因此股票投资是取得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途径之一。但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投资者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投资机会。 因为知识、信息、精力等原因,一般的投资者无法从投资理财中赚取高额的收益,因此进行基金定投资是个不错的选择。基金是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也就是将自己的资金交给更专业的投资人士帮你管理以弥补自己在知识、信息、精力等方面的缺陷。 据从事个人理财行业多家的专家介绍,按照风险和收益特征,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三大类。普通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期望的收益与可以接受的风险。如果是风险偏好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如果是风险厌恶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保证收益型产品。 2.实物类资产投

资。 实物资产就是有形资产,如对固定资产、贵重金属、玉石等商品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对于个人而言,固定资产一般指房屋、商铺等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对于不喜欢虚拟经济的投资者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好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的贵重金属投资是黄金投资。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黄金在货币市场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使得黄金在流通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黄金价格随着美元的贬值逐步走高,而由于其稀缺性和良好的收益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对于普通大众居民来说,虽然当期黄金价格过高,但是从保值的目的出发,笔者建议每年固定的时刻买入50克左右的黄金,每一年买一次,不用担心未来的涨和跌。比如居民从40岁开始购买,每一年买买到60岁,那差不多是20个50克黄金单位,那么从60岁退休的时候,我们建议他每年卖出50克,这样就可以补充他的退休的那部分收益,从一辈子来看,其实是最保值的。 总之,在通货膨胀下,财富的创造源泉只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任何投资都要从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所要选择的投资品种,不能仅看潜在的回报 : [1]李忠贤、邱继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6期 章铁生、王锴、林钟高.《财务治理》.2005年1月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注释: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1999年9月北京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p256。 2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2003年9月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424。 论文网在线:www.lunwenwang.co

第7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关键词]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财政赤字货币化

一般说来,一国的经济主权主要有两个:货币主权和课税主权,其中货币主权在经济上的实际形式便是政府的铸币税收入,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主导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财政赤字经常化。在关于中央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中,铸币税形式的财政赤字融资方式不容忽视,即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印刷以铸币税形式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是政府过度的货币发行会引起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所以,政府通过铸币税形式为财政赤字融资客观上有一个数量界限。财政赤字货币化或者说政府债务货币化是指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策导致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未必导致通货膨胀,只有在货币供给大于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时,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铸币税收益问题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货币经济发行过程中的铸币税收益问题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铸币税收益问题。

一、铸币税的一般涵义

从本质上说,一国货币的增加是一国经济的共同创造物,但如果说货币本身是足值的,如黄金,就不存在铸币税问题,因为生产黄金需要与黄金价值等的等额劳动。当货币进入不足值状态以后,包括过去的铸币,现在的纸币、信用货币甚至电子货币,生产某一额度的货币,比如100元人民币,其成本肯定低于100元,可能只有几元钱。然而,这100元毕竟可以支配100元的商品,这里就有一个收入问题,由此产生了铸币税,即国家占有货币发行收入。以上是对铸币税概念的基本理解。铸币税的英文原文是seigniorage,seigniorage是从法语seignear(封建领主) 演变而来。历史上原本任何人都可以铸造金属货币,后来铸币厂为统治者所垄断。“税”是一个与统治者特权分不开的分配范畴,所以才将由凭此特权获得的收益译称作“铸币税”。统治者(君主域领主)在铸造货币之后,要收取一笔费用,这笔费用包括两个部分:铸造货币的成本和君主或领主取得的净利润。另外,在历史上,统治者还常通过减少铸币重量、降低其成色等方法收取seigniorage,即所谓“硬币消边”。所以,在一些货币银行学书籍中,seigniorage又被定义为贵金属铸币面值与相应贵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格之差,比如,1盎司白银的市场价格为1比索,而政府在铸造1比索银币的时候只用了0.5盎司白银,此时,铸造1比索银币的白银的市场价格仅为0.5盎司,这样,政府每铸造1比索银币便相当于征收了0.5比索的seigniorage.照此意义,在现代社会,由于现钞和硬币的生产成本与它的币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seigniorage基本上也就等于货币的面值。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铸币税收益问题分析

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出现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的铸币税收益问题。货币化是天然赋予中央政府的一块巨大资源,在西方国家,铸币或货币印刷是作为为政府公共部门赤字融资的基本方式之一加以研究的,这方面的概念和理论被斯旦利。费希尔和威廉。易斯特利称为“政府预算约束的经济学”。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经济增长本身会创造出对货币的需求时,才会导致通货膨胀。

(一)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情况下铸币税收益问题分析,即货币的经济发行过程中铸币税收益问题分析。

两极银行体制下,货币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它是央行、商业银行、财政、借款者和存款者五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量上,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其总量由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进行调控。银行准备金按照法定的准备金率来确定,它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指标,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由政府(包括财政和中央银行)所发行: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量纸币)由财政发行,中央银行收入扣除一定的费用(日常运行费用和中央银行股东的股息)后,交由中央财政;在有些国家如中国,通货全部由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利润归中央财政;在一些国家,通货由财政发行,或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国债,还可以通过其他资产业务发行货币;在有些国家中央银行则不能向财政部直接购买国债而只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购买。因此,seigniorage在现代最一般的含义是指政府在创造任何货币过程中获得的利润,它包括:(1)中央银行所获得并上交中央财政的利润(创造货币过程中展开的资产负债业务利息差减费用),(2)中央银行在基础货币创造过程中通过购买国债向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3)财政直接发行通货所获得的收益。

上述三项收益除财政直接发行通货获得的收益外,其余两项均发生于中央银行向经济体系中注入基础货币。通常,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增加外汇储备,(2)从公开市场买进国债和其它票据,(3)增加给商业银行的贷款。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政府的货币发行收入。

1.中央银行买进外汇。对应于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央银行把等价的基础货币注入金融体系,通过乘数使用,经济体系中的广义货币量得到一定倍数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1)中央银行把外汇储备用于投资,可得到一笔收益,(2)当商业银行按准备金率把相应货币存入中央银行时,中央银行可能要为此支付利息(银行准备金往往不生息,或只有很低的利息,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他们丧失了获得更多利息的机会,等于是向中央银行纳了税),中央银行外汇资产收益减除中央银行为准备金所支付的利息(再减除其它一些交易成本)即为中央银行的净收益。

2.中央银行通过公平市场业务买进国债(或其它票据)。中央银行由此而得到相应利息收入和其他可能的增值,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必须为商业银行存款增加而根据准备金要求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支付利息,两者之差即为中央银行的收益。

3.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中央银行所收取的利息和它支付给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利息之差即为中央银行的收益。

从上述分析讨论中,我们得知,铸币税可以归结于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m),在一个处于增长状态的经济中,由于可以增发更多的基础货币而不致引起通货膨胀,即货币经济发行过程中,政府可以征收更多的铸币税。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超过经济增长以货币的需求,即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铸币税收益问题。

政府过多的货币发行会引起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从而,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会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布兰查德等的高级宏观经济教程中,铸币税被定义为:

s=m/p

(1)

其中m代表新增货币供应量,p(p=p0+p)代表物价水平,s代表铸币税。

显然,这里的s为实际铸币税。为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情况下铸币税收益问题,不必要引入另一个与铸币税密切相关的概念-通货膨胀税。铸币税与通货膨胀税是两个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在有些著作中,两者则被混用。假设公众的实际货币余额(所持货币的实际价值)为m/p,则政府所获得的通货膨胀税为:

f=p/p×m/p

(2)

式中m=m0+m,从式(1)可以看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政府所能征收的实际铸币税将会减少。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式(1)进一步变换为:

s=m/p=×m/m×m/p

(1)

从(1‘)可以看出,当货币增长速度给定时,如果公众所持实际货币余额因物价上升而减少,实际铸币税就会减少。政府之所以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弥补财政赤字,其必要条件之一是公众愿意增加货币持有量(货币需求量增加了)。为什么公众会增加持有货币量?在不考虑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公众持有货币是为了使其实际购买力保持在一个给定的稳定水平上。如果通货膨胀发生,公众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为了保持原有实际货币水平,公众会吸收政府的名义货币量。

假设在开始时物价上升速度滞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令p=0),把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府将获得大量铸币税(s=m/p),但此时通货膨胀税为零(f=p/p×mp=0)。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p/p0上升则p/p上升),通货膨胀税将增加。从式(2)和式(1‘)对比可以看出,当物价上升速度等于货币增长速度(p/p=m/m)时,政府所征收的铸币税(m/m×m/p)等于通货膨胀税(p/p×m/p),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当通货膨胀率(p/p0)进一步上升后,由于公众越来越不愿意持有货币(m)以及物价水平(p)急剧上升,货币实际余额(m/p)会比物价上升速度(p/p=m/m)时,政府所征收的铸币税(m/m×m/p)等于通货膨胀税(p/p×m/p),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当通货膨胀率(p/p0)进一步上升后,由于公众越来越不愿意持有货币(m)以及物价水平(p)急剧上升,货币实际余额(m/p)会比物价上升速度(p/p)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作为p/p和m/p(实际货币余额)乘积的通货膨胀税,在达到一个最大值之后将迅速下降。这样,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政府最终将无法征收通化膨胀税。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政府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手段获取铸币税收入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政府可以从赤字货币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1)经济对基础货币的要求,即m(m0+m);(2)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决定p/p0的重要因素。基础货币的增长,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未必导致通货膨胀,因为经济的实际增长会引致新的货币需求(主要是指货币的交易需求);(3)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即m/m与p/p的对比关系。

举例说明:假定通货对gdp的比例为0.13,基础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为1,那么,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政府就可以印刷相当于0.13%的gdp的货币,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gdp增长率是6.5%,政府就可以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获得相当于占gdp0.85%(0.13×6.5%)的铸币税。假如通货对gdp的比例不因通货膨胀而改变,那么,当政府允许通货膨胀率达到10%时,就可以再获得相当于gdp1.3%(1.13×10%)的铸币税。但是,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基础货币需求是会下降的。因此,政府通过铸币税可以获得的收入最终产会达到一个最大值。

第8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个人投资理财;投资理念

        在经历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一系列高物价浪潮的冲击之后,拿死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意识到物价的上涨使他们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个人的购买力严重下降。正如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做出的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如何通过个人投资理财来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为普通老百姓不的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现状

        当前,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如果你问一个人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 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及现状,正所谓“追溯其根源,才能解决其问题。”纵观经济学界,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CPI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在我国2009年30%的货币扩张基础之上,2010年又将近20%的货币扩张。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货币扩张以50%的增长速度扩张。但是我们知道GDP累计增长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是货币扩张速度的一半,通货膨胀也就必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2010年我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加速了通货膨胀。同年11月,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中国国外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CIP增速超预期。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期。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在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二、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状况随之窘迫。要找到合理的投资理财途径,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有哪些困境。

        1.传统的银行储蓄方式不能抵消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

        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过去我国居民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和稀缺的理财产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储蓄曾经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然而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曾提出了著名的“节俭悖论”,即储蓄率升高,虽然使得个人储蓄增加,但却使得国民收入由于消费的减少而减少。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大,致使在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外贸促出口企业损失非常严重。而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导致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这本身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久发展。从微观上看,即使是定期存款,所得利息也少的可怜完全不能跑赢CPI。虽然存入银行的利息上调了,可是靠利息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如今的通货膨胀率,个人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

[1] [2] [3] [4] 

若算上资金的机会成本,负利率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银行存款,使得它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贬值。

        .投资品种难以选择.

        通货膨胀下,人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都在不停的炒作实物和金融产品。面对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抵挡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大热钱的回收力度,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必定在不断的减少,这就导致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萎靡的状态,面临年股市低迷的现状,不少投资者把投资方向从金融产品转向实物的炒作。“豆你玩”,“蒜泥狠”等网络词语以表对当前高昂物价的不满、嘲讽和调侃,近几年来以蔬果、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农副产品呈现疯涨之势,其涨幅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一些日常基本必须的农副食品已经被炒得很离谱,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作用,但是普通老百姓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们不仅不能抓住住来势迅猛的一轮轮炒作的高潮,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还成为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受害者。

        三、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也给广大老百姓的切实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面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付呢?在如今高通货膨胀时代,合理规划自己手中的钱就显得格外重要,个人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既然投资理财是老百姓减少财富缩水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念是体现投资者投资个性特征的、并促使投资者正常开展分析、评判,决策并指导投资者行为,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投资,最终导致较高的投资收益,也才能避免在投资中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对象。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投资者明白,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经过历练才能得到的真谛。而普通的老百姓在现实的投资中往往因为缺乏对投资的基本认识,很容易落入投资的陷阱。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在准备投资之前,应该有意识的学习与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才能形成一套正确的投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二)投资目标上定位于获取长期的稳定收益。

        由于普通的投资者处在信息不对称、资金量小、心态不稳定以及投资技巧不成熟的弱势地位,因此笔者建议其定位于长期投资而获取稳定的收益。从上证指数年至年的历史数据看,如果在历史上的任意一点向前推算年,会发现年后的大盘点位基本高于年前,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长期投资的意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沃伦.巴菲特,便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坚信者。巴菲特长期投资一家公司,不搞阴谋诡计,正大光明,他每年的投资基本上都能保持%左右增长率的业绩来看,并不是最高、最耀眼的。但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除少数亏损的年度,他的收益率却一直很稳定。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有句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投资收益主要靠运气,长期投资收益才能看出实力。连巴菲特这样具有深厚投资知识功底的人尚且坚持长期投资,那么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在缺乏专业投资知识的背景下,如果盲目的选择短期投资,几个月之内急切得期望从投资中得到高额的回报,就很容易浮躁、盲目信任、听个信息就像抓个救命稻草,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期望值正好相反。因此,笔者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过多的追求短期的利润,要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更多的享受长期投资为你带来的稳定收益。

 (三)正确认识各种投资品种。 

第9篇:通货膨胀概念范文

物价关乎百姓福祉

王女士家住北京开阳里小区,在一个小学做杂工。他和丈夫的工资加在一起共4000多元。收入虽然并不算高,但因为有房,孩子还小,花费不多,生活水平一直还算可以。不过,2007年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让她家原来一个星期炖一次肉的生活,改为一个月炖一次肉了;食用油价格一路攀升,她家原来喜欢吃的花生芝麻调和油,也改为普通大豆油了。即使这样,她说:“我家现在各方面花销比原来节省了,但我家每月的花费还是见长。因为除了食品,其它用品、杂费,多多少少也在涨。我们挣的钱和一年前一样多,但生活水平却下降了。”相信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和王女士有着同样的感受。

肉价“涨”了,粮价“涨”了,鲜菜价“涨”了,水果价格“涨”了,水产品价格“涨”了,调味品价格“涨”了,个人用品、学杂托幼费、旅游价格都在涨。水、电、液化气等价格也在待机上扬,房价等快速攀升,石油涨到了“每升5.55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在“涨”……2007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了当年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涨幅已达6.9%,再创2007年新高。由于CPI上涨的动力源至今仍未消除,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示范效应拉动全面物价加速上扬的风险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物价从去年开始的个别小涨,到后来的普遍上涨,涨的我们心里慌慌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记者在街头的随机采访,引起了很多百姓的关注,张振大爷的这番话更是倒出了许多平民百姓的心声。“是啊,政府说是结构性上涨,有的人说是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啊?”“物价不停的上涨,政府是不是会采取一些措施,让物价降下来呢?”众人七嘴八舌。物价的不断上涨,让百姓心里没了底。

百姓心里不踏实 事出有因

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1988年的通货膨胀,恍惚在一夜之间,生猪价格就翻了一番。之后一段时间,一位母亲一直叹息着对儿女们说:“把圈里的猪再多喂半个月就好了,你们几个娃娃下半年读书的学费就有着落了!”那时候,谁会知道通货膨胀已然临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一切都在增值,为有人民币在贬值!当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8.5%。而1992――1996年, 中国经受了改革开放后的二次经济过热。目前中国正在承受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的压力。2007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GDP增速与CPI涨幅双双创下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百姓虽然并不会时时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但对于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却是不关注都不可能的。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一句戏谑的话语背后,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与疑问。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1984年手上有1万元现金,按照每年5%的通胀水平,如今这笔钱只相当于1847元。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居民感觉物价上涨的范围在蔓延。正是这种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导致了街头巷尾总是流传着什么又要涨价的消息。

结构性上涨还是通货膨胀

物价在上涨,对于这次上涨的性质,专家们持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结构性上涨,一种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引起的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因而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是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目前的CPI上涨仍属于结构性上涨,但结构性上涨并非是否定物价上涨。首先,这种结构性上涨表现在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在CPI包括的类价格呈现出“五涨三落”的特征,其中去年1月至10月,衣着价格同比下降1.3%,交通、通讯价格同比下降1.7%,文化教育、娱乐价格同比下降0.5%,可见价格并非全面上涨。

其次,这类商品又分为食品与非食品,去年1-11月价格总水平上升4.6%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

再次,CPI上涨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差异。目前,全国物价上涨最高的是贵州、青海,而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发达地区,CPI上涨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上述特征可见,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CPI上涨越快,因为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而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大。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次物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是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的低收入群体。

在本质上,物价的结构性变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规律。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价格的结构性变化恐怕应该是常态,农产品等一些产品的价格仍会逐步上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专家张立群说,我国近年注重培育基础供给能力,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供求总量关系呈基本平衡甚至存在局部产能过剩的状况。如果调控及时、有效,由食品涨价引起全面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对此,有些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声音。

经济学者易宪容发表文章对中国物价是否是“结构性上涨”表示“质疑”。他称滥用“结构性”概念,容易掩盖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也容易误导经济政策。

易宪容在文章中强调,中央明确地把反对通货膨胀作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向,也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但政府部门对“结构性”概念的使用,有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他说:“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接连几个月上涨,到了6%以上。按照这样的一个上涨幅度,国内物价上涨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有人制造了一个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概念,认为目前国内物价上涨尽管很高,但是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物价的‘结构性上涨’。而且在这些人看来,如果以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国内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并不高,它基本上是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增长水准上。因此,中国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不需要出台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但这种解释不仅差强人意,而且是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违背的。”

易宪容强调,实际上一个事件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必然导致这个事件的严重后果。如果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事件及事物也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于结构性问题会导致事件或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中国的经济生活存在的风险,并非是事件本身出现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用一些新概念及新名词来掩饰实际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易宪容一人持这种观点。中税协常务理事张培森去年12月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会暨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就已表示,现在通货膨胀已经比较严重了。他说,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年初,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局面还不会有所减弱。“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还有商业消费活动,再就是物价当前居高不下。我认为不仅是结构性的问题,现在可以说是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因此,今年防止通货膨胀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经济结构失衡与增长过快

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影响经济全局,关乎百姓福祉。其实,这一轮中国物价的上涨称其为“结构性上涨”,还是通货膨胀,并不是最重要的,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让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让物价实实在在降下来,才是人们最为关心的。

有人说,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肉价和油价拉动或推动,并因此而认为现在的物价上涨仍属结构性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不能仅从物价本身论物价。实际上,物价过快上涨正是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结果。然而,当市场供求失衡不再是因为“短缺经济”作用时,则一定是经济结构失衡或是经济增长过快所致。

从目前的中国现实来看,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过快两大宏观问题同时并存。一方面大批量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石化、化工、水泥、建筑、建材、造纸)增长明显过快过热,而高科技创新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则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GDP增长,2007年GDP增长率官方估计为11.5%,更是创下近13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过快所导致物价结构上涨,必然会最终驱动全面物价上涨。

尽管当前物价的上涨仍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对于物价加快上涨的危险性,还应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中央政治局把解决物价问题,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重点的原因。

消除物价上涨因素 保障民生

针对物价上涨问题,2007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价格的举措。在政策层面,特别考虑了低收入群众、在校大学生等的生活影响问题。并于当年12月21日央行再次小幅加息,其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 虽然它并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影响。

在2008年,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分关键。解决价格问题,首先应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因经济过热引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逐步消除经济运行中可能促使物价上涨的因素,那么,2008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百姓生活明显改善,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2007年12月7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将采取保障供给、加强调节、强化市场监管等六项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完善储备体系,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适当增加进口。

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

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通信资费、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等监督检查,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

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

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