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

第1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认知发展;水的净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3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1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科学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意在从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转变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实践中的教学常常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获得,并用于解题实践,较少关注知识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甚至在教学中忽略认知角度的增加、认知深度的发展。

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的教学,既要注重科学知识本体的获得,又要关注科学知识的认知功能得到实现,最终是使学生将科学知识内化了的教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认清科学知识说明的是什么,更要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和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再通过具体的认识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认识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应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轨迹,创设丰富的情境和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

二、整体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作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到知识的联结点?教师首先从本地龙游湖的天然水出发,提出如何区分天然水和纯水,能否长期饮用天然水和纯水?在此形成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水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经验交流、课堂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及观摩自来水厂的实际净水流程等学习活动,初步形成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从蒸馏水与井水的区分,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及硬水的软化方法。再比较多种净水方法的净化效果。综合利用净水方法,让学生自主构建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课后布置学生通过利用家用物品自行设计简易净水装置,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手脑并用并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水,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 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和分析探究了解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3. 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龙游湖是当前我们如皋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水天一色,心旷神怡。今天,老师为每组同学带来了一杯龙游湖的天然水和实验室购买的蒸馏水。

提出问题:(1)天然水和纯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2)我们能否长期饮用天然水或纯水?

(3)分析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汇报:这杯水里既有不溶性杂质,又有可溶性杂质,还有细菌等,不可长期饮用。纯水只有水,缺少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也不可长期饮用。

过渡:为此,同学们想不想把浑浊的天然水变成我们的饮用水,甚至变成纯水呢?

展示课题:课题2 水的净化

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净化这杯水?这些方法可以除去哪些杂质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联系生活实际,现取身边的河水为情景素材,为学生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形成净水方法。)

活动2:初步学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沉淀

观察归纳:学生观察原本浑浊的天然水静置一会变澄清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视频播放:观察使用絮凝剂――明矾的净水过程。

阅读课本:P74了解明矾的净水原理。

2.过滤

过渡:这杯水虽然已经充分沉淀,但是至少应为澄清的水才可能被我们接受为饮用水。所以我们接着得进行过滤,彻底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过滤呢?

学生活动,汇报。

视频播放:过滤操作的装置图和规范的操作过程。

指导学生可以再结合课本P75相关内容,明确过滤所使用的仪器、操作的步骤和要点。

小组合作探究:自制过滤器,过滤烧杯中的浊水。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拍摄学生的精彩瞬间和错误镜头。

成果展示,表扬与指正,交流、总结、反思。

追问:如果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哪些?

同学们讨论非常激烈,分析出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悟实验的操作流程,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3:初步学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过渡:过滤后的这杯清水能直接饮用吗?

学生:不能,因为还略微带有红色,还有细菌等微生物。

1.活性炭吸附

教师活动:介绍净水的一位好帮手:活性炭。其实,学生对活性炭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里使用过活性炭?。

学生介绍,图片展示:车用除臭炭包、冰箱除味剂、室内高效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除臭鞋垫、净水器说明书。

教师演示:U型管内装有活性炭,从左侧倒入刚才过滤后的带色清水,左右对比观察,学生观察后非常惊奇。

教师总结: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过渡提问:现在这杯无色清水可以喝了吗?(生:还需消毒)

追问1: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

生:超市里卖的合格矿泉水经常直接饮用,家里的自来水还需要煮沸。

追问2:煮沸后的水是纯水吗?

生:不是,但水壶盖反面的是纯水。

追问3:水壶盖反面的纯水,我们也称之为“蒸馏水”,它是经历了哪些过程得到的呢?

2.蒸馏

视频播放: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原理及注意事项。

提问:蒸馏得到的这杯水你觉得能喝吗?

生:不能,缺少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设计意图:基于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借U形管、红墨水创设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化学的神奇。)

活动4:了解硬水和软水

学生实验: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等量的蒸馏水和井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

教师活动:结合课本内容,引入硬水、软水的定义。

请同学们对蒸馏水和井水的试管上贴上对应硬水和软水的标签。

说明:蒸馏几乎是彻底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追问:生活中用硬水好还是软水好呢?

阅读课本P76,了解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图片展示)

提问:生活中如何将硬水软化?(煮沸)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5:自主构建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净水方法?

学生汇报:过滤、静置沉淀、加明矾吸附沉淀、活性炭吸附、消毒、蒸馏

提问:能否将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如果你是自来水的技术员,你如何安排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拿出课前准备的信封,小组合作构建净水流程,张贴展示,组间评价、纠错,对优胜组奖励)

学生作品展示:

最后,展示课本“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再视频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际的净水工艺流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相比教材安排采用“倒叙”的手法,让学生自主构建,并与实际流程对比,优化。欣赏视频,感受化学有用与神奇。)

课外作业:通过利用家用物品自行设计简易净水装置。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组装简易水过滤器,把生活的体验用到化学学习上,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中要考虑如何才能实现实验的最优化。)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在自由、宽松的探究情境中,同学们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思路开阔,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同他人争论的良好素养,小组合作通过实验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了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

当然此类课型对老师的要求较高,授课之前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界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评价的使用,均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核心。切忌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质化验技术;应用与研究;自然资源;综合利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业用水和民用水资源的应用状况对水资源的要求逐步提高,使水资源应用专业化水平逐渐增加。加强对水质化验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水质检验,实现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质化验发展研究

水质化验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其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对水资源的综合治理管理手段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此时的水质化验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水质化验的技术应用和检测结构等都受到现有技术水平的影响,此时主要应用的技术手段有绿化硫酸亚铁[1]、氯化铝等化学品进行水资源净化处理,能够对水质化验的基础性水问题进行检测,但技术上依旧存在一定的阻碍;其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水质化验发展中心逐步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水质检测水平具有明显提高,并且水质划分标准也逐步细化,实现水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发展,这一阶段的水质化验发展研究过程主要包括:“水质研究――生物过滤池――臭氧活性炭技术”[2]三部分,通过水质研究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检验分析,然后将水资源经过塔式生物过滤池进行水资源沉淀净化处理,最后对水资源使用臭氧活性炭进行水中悬浮物体的吸附,净化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三,水质化验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为止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实现水质的进一步深入检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划分,明确划分标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应用,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例如:通过大型检测设备对水质化验结果进行水资源二次划分。

2 水质化验的技术要求

水质化验的技术要求是保障水资源化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水资源循环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

2.1 水源水质化验检测

保障水质化验的质量要求在水源水质化验检测中是技术要求最高的检测标准,一方面对水源水质化验的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为每天进行一次检验,将每周的水质化验检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水源水质化验结果的变化状况,以保障水源水质的标准;另一方面表现在水质化验中的要求基础上对眼睛可以看见的漂浮物和杂质的检测以及水资源中微生物的数量,包括大肠杆菌等[3]微生物的检测以及从水的气味,明度方面对水源进行严格检测。

2.2 出厂水水质化验检测

出厂水水质检测标准主要集中在对水资源质量检测中漂浮物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水资源的气味,透明度,水中氮氧成分的含量研究,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应用。除了以上分析的对出厂水水质化验检测的常规检测以外还要定期对非常规进行检测,包括出厂水中水锈含量对水质的影响,水中净化物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质净化对人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变化,从根本上保障水资源应用的质量性。

2.3 输送管道水管中的水质检测

输送管道中水质化验的检测标准是水质检测管理中最便捷的化验检测途径,通常情况下要求水质化验的时间为每月至少一次。输送管道的水质化验检测一方面对水中的可见漂浮物体进行检测,保障水资源利用中水质量的综合应用,从水源检测,出厂水水检测,到输送管道检测等多方面检测保障水质化验整体性,另一方面对水中氮氧化合物、水吸附剂、水浑浊度、水透明度进行衡量,保障水资源二次利用的质量保障。

3 水质化验的技术方法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科研技术手段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也进一步向着更加广泛的区域发展。当前我国水质化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探头法技术水质检验,高锰酸钾修正水质化验以及色谱法检验水质检测技术等多方面的检验手段进行水质化验技术检验。化学探头法技术水质检验主要是运用化学技术的过滤和整流方式进行水资源微生物和漂浮物处理,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实现对水质化验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成分进行首次处理,这种化学技术反应处理措施虽然能够对水质化验具有一定的净化处理作用,但在水质处理净化过程中也使水溶液中融入了一定的化学成分,导致水资源净化处理措施无法达到彻底净化的作用,虽然保障水资源应用的初步净化,这种初步净化的水资源主要应用于工业用水中;高锰酸钾修正水质化验[4]是应用高锰酸钾对水中有毒气体和溶于水中的部分化合物进行消毒处理,应用化学高锰酸钾与水中氮氧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作用对水资源进行杀菌处理,从而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保障了水资源的净化水质;色谱法检验水质检测[5]技术是将现代科技手段与化学检测手法相结合,水在不同液体中受到密度大小对水的影响导致溶解程度不同,色谱法检验水质检测手段的应用原理主要以依据物理学中分子运动规律对水质化检验,对水资源的内在成分的影响较低,同时也保障了水资源在后期净化处理中的净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水质化检验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保障了后期水资源净化的质量。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应用。此外,色谱法检测水质方式能够通过红光对水资源中微生物细菌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保障了水资源的质量。

4 水质化验研究的意义

水质化验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两方面。宏观意义是指水质化验能够推进我国整体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逐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微观意义是水质化验研究能够提高水资源的质量检测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能够对居民日常用水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水资源保障,保障了居民生活用水的健康状况。

5 结束语

对水质化验技术的应用是对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有效研究,通过对水质化验技术的手段和应用原则进行分析能够对水质化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循环发展。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明.垃圾焚烧发电厂零排放废水处理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D].重庆大学,2014.

[2]刘瑞峰.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响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6.

[3]高康乐,邱鹏,逯博特,等.水处理专家系统在钢铁企业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5,12:159-162.

[4]夏宏生,凌刚.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5,10:40-42.

第3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一、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走出迷宫,享受成功的欢乐

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地进出化学迷宫,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设疑也就成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层层设疑,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再通过不断探究,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这才能使学生提高并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水的净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这一节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到的,笔者用层层设疑的方法去引导,使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在兴奋、好奇的状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先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1.混有泥沙和菜叶的污水和纯净的水有什么区别?2.假山喷泉用的水一般是中水,中水和纯水有什么不同?3.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的步骤。……通过这样的层层设疑,就能逐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知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课堂实验有:制取蒸馏水;在教师讲解了过滤器的组装和过滤的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完成过滤实验等。图示和讨论:自来水净水过程。思考和讨论:水壶中结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等。总的来说,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迷宫,再通过师生互动又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走出迷宫,让大家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个个动手,探究科学的神秘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科学的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课堂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实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个个动手,不做观察员。要告诉学生,亲自动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甘苦,成功固然重要,失败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究到化学的神秘。教学中,笔者采用语言激励法,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动手实验。比如,学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实验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必要在学生刚学习化学时普及一下常规的实验室基本操作知识。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笔者这样讲:“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药品的取用不是像我们平时倒开水那样直截了当,它有一定的讲究。就说固体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用什么器具?用过的器具如何处理?如果是固体粉末,怎样的操作才符合要求?如果是取用液体药品,量筒应该怎样放置才正确?使用滴管要注意什么?物质的加热要用到酒精灯,酒精灯怎样使用才是规范的?请大家先看老师示范,然后每个同学都操作一遍,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掌握,这对以后做实验很有用处。”心理上的引导、精神上的鼓励,这种语言激励法振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交流思辨,提高归纳的能力

第4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概念教育 教学技巧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实验结果的简述,具有简明准确性。概念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是教学难点。单纯从字面上分析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在概念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验进行概念引出,让同学们在背写时有清晰的印象,将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应到实验步骤。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念的能力,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简练成概念的书写形式,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互动,将最严谨的答案与书中内容相比较。这一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化学概念,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方式,避免概念理解混乱的情况发生。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概念引出。如在讲饱和度时可引用家庭中砂糖溶于水的例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进行搅拌砂糖会溶解在水中,再继续向水中加入砂糖直到不能溶解水杯底部出现砂糖颗粒的时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对于这种不存在危险性且便于操作的实验,课堂中可以向同学们发放实验用品,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观察每位同学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乐趣,培养操作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提前将学习任务分配到班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化学式概念的学习中,先对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其中包含的化学式,再由此引出规范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将难记的常用化合价编写成趣味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更方便。课堂的安排要高效有趣,合理分配实验环节和理论讲解的时间,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互动情景的设计要敢于创新,使学生感受到每节课的变化,不觉得枯燥乏味。

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类似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概念教学中采取对比的方式,列出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明确掌握不同概念的差异性,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为了实现对“化合物”与“混合物”的理解和区分,对二者进行全面对比,可从结构组成、本质及成分等方面入手。对结构组成,化合物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构成。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合物中是由一种分子组成,而混合物则是多种分子的综合体。在化合物中,物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都相对独立。化合物由固定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构成则具有不确定性。

三、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关键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十分简练,因此要注重关键词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化合物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性的词汇是“纯净物”和“不同”。而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心词汇是“纯净物”和“同种元素”。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四、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要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练习中,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方程式,佐证概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重要。与此同时,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其地位更突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切实搞好概念教学,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

(一)目标:

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

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二)教学情景

问题1:化学实验室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增强对实验室的直观印象;二是提高对实验室功能的认识。

师生活动: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实验桌——做实验(或探究)的平台;

⑵水电设施——提供实验用水电;

⑶仪器柜——存放实验仪器;

⑷药品柜——存放药品。

问题2: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哪些?这些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初中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

师生活动: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问题3:实验室药品取用有哪些规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遵循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生活动:

⑴记住以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⑵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简记为“三不原则”。)

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得拿出实验室。(简记为“一要三不”。)

⑸试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冲洗时要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问题4:怎样使用托盘天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基本技能。

师生活动:

⑴说出天平的构造。

⑵天平使用要点:调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码调零。

⑶说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项。

问题5:怎样连接仪器装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师生活动:

⑴看下图回答连接仪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图进行操作。

问题6:怎样往试管里送固体物质?

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

师生活动:

⑴插播“块状固体取用”和“粉末状固体取用”视频。

总结要点:“一平、二放、三慢竖”。

⑵学生操作。

问题7:怎样取用液体?

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

师生活动:

⑴插播“量取液体”视频。

⑵教师示范“液体的倾倒”。

要点:倒、倾、接、上。(试剂瓶塞倒放;容器倾斜;容器瓶口与试剂瓶口接触;试剂瓶的标签向上。)

⑶教师示范“液体的量取”。

要点:平放、面向、视线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仰视量筒读数偏小,俯视量筒读数偏大。)

⑷教师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点:上、直、冲。(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过后要用水冲洗干净。)

⑸学生操作。

问题8:怎样使用酒精灯?

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

师生活动:酒精灯的使用:

拿下灯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火柴点燃外焰加热灯冒盖灭。

问题9:怎样给物质加热?

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

师生活动:

⑴教师演示。

⑵学生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⑶要点:装药品(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夹持试管(距试管口约1∕3处)预热外焰加热。

问题10:怎样洗涤仪器?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规范操作作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归纳学生操作。

六、课堂小结(略)

附:目标检测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里

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钥匙或纸槽送人D.直接倒入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空气,指的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气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应该怎样防治,其核心是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分析该实验的设计原理、药品的选择及量的要求、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铺垫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空气成分的探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的综合因素,由综合因素的确定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案。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分析:

(1)了解空气的组成就是指了解组成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掌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2)了解空气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探究氧气含量时所选实验应考虑到哪些综合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实验原理,不会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性质不是非常了解,不会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在做演示实验时边做边讲解、分析。其中关键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1)、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2)、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3)、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补充知识: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4)〔演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对于药品的选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③通过该实验,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④哪些因素导致实验中氧气体积小于1/5?

问题2: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设计意图:概念的初步形成。

师生活动:混合物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纯净物就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纯净水等。

问题3: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师生活动:分别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问题4:空气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污染?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更好的从自身做起,防止空气污染。

师生活动:

(1)、空气污染物有①烟尘、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问题5:空气污染带来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保护环境。

师生活动:空气污染使全球气候变暖;产生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

问题6: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防止空气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自己应该怎样做。

师生活动: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多植树造林。

五、课堂小结

本课题主要学习了空气的成分(重点是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

六、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空气

C.把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去,剩下的只是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D.空气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

2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此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要使实验成功要注意哪些问题?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C.24K黄金D.氦激光气

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5、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

(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探究:

1.水的组成研究

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

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xx#k.Com]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

(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

(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

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况:

(1)水污染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

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

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组成及性质

1.水的组成

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看见两管子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

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

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

解释: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气体体积比:1: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1).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point)为0℃,水的凝固点(freezingpoint)为100℃

水蒸气(vapor)水(water)冰(ice)[来源:学科网]

(3)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4)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来源:Zxxk.Com]

3.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水(H2O)通电——氧气(O2)+氢气(H2)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来源:学§科§网Z§X§X§K]

水(H2O)+二氧化硫(SO2)亚硫酸(H2SO3)

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磷酸(H3PO4)热水情况下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2O)+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俗称:熟石灰

(4)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钠(Na)氢氧化钠(NaOH)+氢气(H2)

三、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1)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3)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1)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3)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4)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的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1)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硬水的危害:影响加热效率,浪费能源,容易引起锅炉爆炸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4.自来水净化

水源过滤吸附消毒进入家庭

练习: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鉴别以下4种无色液体: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纯净水

设计:分别取样。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如果出现大量气泡的试管中为过氧化氢溶液,剩余的3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溶液,剩余的两液体分别重新取样,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P.S:鉴别氯化钠和纯净水的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1)蒸发:在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的是氯化钠溶液,剩余的没有任何明显现象的纯净水

(2)导电性:用导线将溶液与电源、小电珠连接,电珠亮的是氯化钠溶液

(3)密度:用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4)溶沸点:测定溶液的溶沸点,较高的是氯化钠溶液

补充练习测试题

(1)有人说,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无色无味的液体都是纯净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为什么?

水电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蒸发食盐水得到水蒸气和食盐;过滤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第6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家庭小实验

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家访要全方位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前我们可能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可如今家长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成绩,而是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多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在家访中,笔者也时时处处关注孩子们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交流时也不仅仅只谈学习了。

家访要以心交心换位思考。有些家长把孩子管得太紧,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多数学生家长成天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天真烂漫。笔者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同时我们也要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换位思考一下。

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由于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教师对于家庭小实验基本不做要求或要求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对重点掌握的实验是倒背如流,而对家庭小实验这类不要求掌握的实验却基本不开设,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新课改宗旨的基础上,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虽然不在考试内容之列,但是它是必做实验等重点实验的延伸,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开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家庭小实验正是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合理地布置和开发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化学的神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初中化学三单元“水的净化”后,布置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水这种物质,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但是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让水净化,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加之课本对水的净化做了一定的讲解,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更是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就会自主地回家收集材料,完成家庭小实验。教师适时地经常布置这类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巩固教材知识

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后巩固知识同样必不可少。为了达到课后巩固的目的,教师大多布置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但学生对完成练习册上作业的激情普遍不高。如何解决这一两难的局面?家庭小实验是不错的途径。

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让学生亲眼看到盖在盛有醋精和鸡蛋壳的玻璃杯上的玻璃片上涂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巩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学生在分析出二氧化碳的基础上,结合前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得出鸡蛋壳的成分含有碳酸钙,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同时也巩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一知识点。教材上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这些知识。

如“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没有感性的认识,很难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这句话。在学完这节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1+1是否一定等于2”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①1体积的黄豆和1体积的绿豆混合后的体积不是两体积之和;②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不等于200ml。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思考及回忆上课所学,把抽象问题用具体实验来模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结论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一个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初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技能比较薄弱,而初中化学课堂时间有限,因而不能放过多的实验在课堂上完成,因此,经常做些家庭小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由于没有教师从旁指导,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结论都是其自己独立完成,因而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使实践、创新、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如在“清洗餐具”这个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在分别用冷水、热水、滴有洗涤剂的冷水、滴有洗涤剂的热水清洗餐具时,就锻炼了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四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学生发现了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方法,并对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对以后进行探究提供了动力。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能会想到用这四种不同的清洁方法来探究清洗衣物的最好方法,学生通过对该实验的设计、实践、探究,对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小实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化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学生实验技能薄弱,要充分发挥出家庭小实验的教育价值,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完成实验进行积极的引导,事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现象观察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从实验准备,设计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进行全程实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家庭小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验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指出优缺点,做好总结工作,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家庭小实验的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及自身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工作,让家庭小实验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美华.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8,26:45-46.

[2] 马亚静.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4:175-176.

第7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质世界;物质变化;教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86—01

一、本章结构

1、在全书中的地位

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结构

本章起始提出四个问题:

(1)我们时刻都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由什么组成?

(2)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3)二氧化碳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4)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时紧紧以这四个问题为起点,展开探讨。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及其发现历史,加强氮气和稀有气体用途的内容,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自然界十分重要的“生物固氮”的介绍,扩展了有关目前空气污染的篇幅,结合空气质量日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第二节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生命活动需要氧气”重要意义的提出,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引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各以一种非金属、金属、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反应以及剧烈和缓慢两种状态的存在。以大量图片展示氧气的用途。对氧气的获得仍从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两个方面介绍,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

第三节根据学生以往生活、学习中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了解,简介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对二氧化碳作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二氧化碳的三态的描述,结合相关实验,学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灭火器引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探讨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可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节中的“水”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在“已经知道”中提出了四个问题用以提示在学习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内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留下更多的篇幅用以介绍“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使学生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知道为什么要防治污染,对人类有何意义;并能为保护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本章特点、重点、难点

1、特点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几种物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四种物质的学习,也即对最常见的混合物、纯净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有了基本的认识。

(2)本章内容多、知识全面,按“物质名称 —— 组成成分 —— 主要性质 —— 主要用途 —— 主要制法 —— 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为今后化学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3)已经涉及到简单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达式,最基本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4)与生物学、物理知识结合紧密:植物固氮、温室效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生命活动需氧、二氧化碳、饮用水与健康、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等。

(5)“活动与探究”之后往往根据实验结果的可能,提出实验结果误差的因素分析,或者由实验现象得到结论。使学习内容有层次、趣味性,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简单的铺垫。

2、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水的组成、净化

3、难点

(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 2——3 “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

(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

第8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鱼类养殖、水生植被的影响城市水景中,水生植物、动物都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设计师往往也尽力通过水生植物、动物的合理搭配形成小生态环境,以期能够创造更好的景观,如花港观鱼、菖蒲河公园的天妃闸影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但在很多城市景观水体中,尤其是景点中水体面积小、流动差,投入的过多的食料,鱼类排泄物无法及时清除、水生植物季节性死亡后滞留在水体中,都给景观水体带来污染,导致水体发臭、富营养化。

景观水富营养化通常景观水体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的小面域水体。因其与外界大面域水体缺乏连通,水系统缺少循环,所以水源交换困难,水体静止且流动缓慢,无自净能力,受周边环境污染,水中藻类和菌类大量滋生造成富营养化,加之水体面积较小,水面面域有限,不能形成有效的重力流、风致流,水体自身动力条件较差,往往成为一潭死水。同时由于受场地限制,在水景设计中景观水体往往出现水体流动性差的死角,死角部分水体易恶化,污染物也易在死角处沉积,成为景观水体的内源污染,加剧水质污染,从而影响整个景观水体,见图1。

管理维护不到位在一些居住区内,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清洁工为了方便,直接用景观水洗拖把或是冲洗地面上的污迹,用完后再直接将水倒回景观水景中;另有一部分尘土、枯叶和垃圾被风吹到景观水域中,日常管理清理不及时,导致池底被浮土覆盖,池水逐渐变得浑浊,

水面悬浮垃圾和水底沉积物增多,也会严重污染景观水。材料工艺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某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用不合格的材料或是施工工艺不到位,也是景观水的又一污染源。

城市水治理方法

定期补水定期补水主要针对封闭型景观水体,尤其是面积较小、流动较弱的居住区水景,能起到稀释水体中有害污染物浓度的作用,延缓水体水质变坏及水体富营养化。定期补水的处理方法是一种管理操作便捷、积极有效的方法,但此种方法成本较高,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机械循环过滤机械循环过滤方法较适用于广场喷泉、叠水等景观,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想要达到的景观效果,相关专业配合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水泵,并且预留预埋循环用的管线,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这种方法虽然治理效果明显,但前期投资较大,机械运行成本也较高。

截断水污染源截断水污染源就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城市景观水的污染源除去或阻断污染源与水体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水体不再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对城市内的大型景观水体应首先考虑用此种方法来保证景观水体的洁净。

自然曝气技术此种方法在中小景观水域中经常被采用,实质是向水中补充氧气。可以避免水体发黑、发臭,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曝气方式可替代增氧机,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景观水体治理方法。但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些城市公园的人工湖体中,由于早期对水体设计考虑不足,缺乏相应的机械循环过滤设施,后期常加入曝气机等设施进行被动式补氧及增加水循环。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通常针对水质污染严重,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的景观水体。常用硫酸铜和漂白粉等化学药剂,直接投放到景观水体中,然后采用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的方法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例如,硫酸铜用量为每升水投加0.3mg~0.5mg[5]。此方法立竿见影,但需注意药剂投放量,量小起不到杀死藻类的作用,量大也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方法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来进行转移、转化以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且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滤沟法此方法常用于城市厂区附近、水源较差的水体的前期处理。生物滤沟的特点是在常温下处理受污染的城市景观水体,能够很好地控制水中的色、嗅、味等等感官性状指标。具体方法:将砂石过滤与生物塘床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原水经格栅除去大的漂浮物后通过水泵提升,然后经跌水盘跌水充氧后由跌水槽进入生物滤沟好氧段,之后是植物床和生态净化沟,再经清水槽外排[5]。

生物接触氧化法这种处理方法在微污染水的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微污染状态的景观水体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是使微生物和原、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微污染水得到净化[6]。

生态修复法生态修复技术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中,使之成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生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这种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水景设计尤其是湿地公园及湿地展示园中。但应注意在引进水生生物时应以本地生物为主,避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如华东地区引入一枝黄花,由于缺少天敌而形成了生物入侵;同时还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密度,以防过度繁殖,影响水体质量。

建议

景观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应当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在治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如何预防景观水体污染。针对目前景观水体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4点建议。

规范行业设计标准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原因有很多,在规划设计层面,建议制定水景设计的规范,更好的指导景观水体行业的发展。规范设计规程,合理有效的指导设计景观水体的同时,也要在设计初期就把如何解决景观水质易受污染的情况列入设计范围内。

加强监管力度城市景观水质污染是有时间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水质监管力度,尤其是从建设初期就对景观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把握水质变化的过程,防微杜渐,一旦发现有污染倾向,第一时间进行治理,避免由于监管不力引起更大范围的景观水体污染。

加强环境教育城市景观水污染很大一部分是使用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地丢弃垃圾及生活污水所引起的,因此加强社会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加强环境教育的形式可以结合社会公益宣传、科普等重在吸引公众,培育社会认同感,从而减少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

第9篇:初中化学水净化的方法范文

本文对信息技术投资测量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硬件价值、信息技术软件价值和信息技术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信息技术价值比例)来量度,对企业最终绩效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测量,对业务过程即中间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指标来测量,组织权变因素通过职工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总员工比例、职工总人数、企业规模等指标来测量,其中企业规模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法来测算。以下是分析方式:变量Y1,经济含义为主营业务收入,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Y2,经济含义为净利润,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Y3,经济含义为净资产收益率,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Y4,经济含义为总资产周转率,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X1,经济含义为IT硬件价值,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及附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X2,经济含义为IT软件价值,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及附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X3,经济含义为信息技术价值比例,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表及附注,变量类型是因变量;变量X4,经济含义为大学及以上职工比例,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告,变量类型是控制变量;变量X5,经济含义为职工总人数,计量方法取自财务报告,变量类型是控制变量;变量X6,经济含义为企业规模,计量方法取自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变量类型是控制变量。根据上述分析构建本研究的模型:yi=αix1+βix2+γix3+δix4+θix5+μix6+εi其中,αi,βi,γi,δi,θi,μi为待估参数:εi为常数项,i=1-1为常数。数据整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规模分析。作为重要的权变因素,对信息技术企业和制造业来说,企业规模不能简单地通过总资产来衡量,所以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来综合衡量不同企业的规模。应用因子分析法时,指标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分析评价效果,本文的研究对象是70家信息技术500强上市企业,共选取了7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是:总资产(T1)、所有者权益(T2)、营业收入(T3)、企业人数(T4)、净利润(T5)、净资产收益率(T6)、资产周转率(T7)。根据70家信息化500强上市企业2007—2010年的有效报表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评价分析。

主要步骤分如下五步进行:①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KMO检验取值为0.768,达到了Kaiser给出的0.7的KMO度量标准,而且从Bartlet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显著性值水平等于0,说明变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做因子分析。②因子提取的效果分析。总资产初始1,提取0.985;所有者权益初始1,提取0.978;营业收入初始1,提取0.994;企业人数初始1,提取0.961;净利润初始1,提取0.992;净资产收益率初始1,提取0.499;总资产收益率初始1,提取0.573。很容易看出共同方差的值比较大,也就是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比较少,所以因子分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③根据各因子方差贡献率,提取主因子我们要从7个具有相关性的因子中提取两个无相关性的主因子来解释变量的变化。提取的两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46%,丢失的信息很少,说明三个因子可以反映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结果很理想。④分析主因子。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企业人数以及净利在第一个因子的具有较高的载荷,可以把第一个因子命名为静态投入指标;而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很高,命名第二个因子为动态营业效率指标;⑤计算因子得分。总资产0.202/-0.017;所有者权益0.202/-0.021;;营业收入0.203/-0.021;企业人数0.198/-0.024;净利润0.202/0.017;净资产收益率0/0.658;总资产周转率0.033/-0.713。得出下列因子得分函数:F1=0.202X1+0.202X2+0.203X3+0.198X4+0.202X5+0.033X7F2=-0.017X1+-0.021X2+-0.02X3+0.024X4+0.017X5+0.658X7-0.713X7描述性统计分析。下面利用SPSS13.0所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y1数量70、最小值1.34、最大值1260000、平均值51611.21、标准差254016.3;y2数量70、最小值-520、最大值49500、平均值1183.46、标准差6001.22;y3数量70、最小值-0.402、最大值70.296、平均值0.076、标准差0.106;y4数量70、最小值-32.091、最大值2.560、平均值0.565、标准差3.989;x1数量70、最小值0.43、最大值147000、平均值2256.828、标准差17550.799;x2数量70、最小值0、最大值587、平均值21.387、标准差74.908;x3数量70、最小值0.00018、最大值0.199、平均值0.017、标准差0.030;x4数量70、最小值34、最大值359337、平均值13154.556、标准差43301.906;x5数量70、最小值0.018、最大值0.878、平均值0.259、标准差0.214;x6数量70、最小值19.61、最大值26.53、平均值21.452、标准差1.121。可以看出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大,主要是由于数据单位差别比较大的原因,营业收入以及信息技术价值都是以百万元为单位的,企业规模最终采用的是上面因子分析法方程计算所得数据的自然对数。相关性分析及实证研究。因变量营业收入和自变量信息技术硬件价值、软件价值、企业规模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净利润和信息技术价值以及员工大学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因素有着很强的正相关系,资产周转率和员工总人数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投资是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其中权变因素(企业规模)也会在其中产生作用,而且这些作用都是积极的。

也和前面的皮尔森相关性检验是一致的,权变变量人员素质也在其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验证了假设H1和H3;信息技术软件价值和企业规模是和净资产收益率变量成正相关性的,和前面的皮尔森相关性检验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软件价值可以促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也说明了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正确性,验证了假设H1。IT投资与企业业务过程间关系。信息技术硬件价值、软件价值、员工总数和企业规模是和总资产周转率变量成微弱正相关性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投资会影响企业的业务过程,虽然这种关系比较微弱,但总之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所以也说明了假设H2。企业权变因素对IT投资绩效的影响。q通过因子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不难看出企业权变因素———企业规模以及企业人员素质(大学以上学历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两个因素是对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发挥产生积极影响的。其中人员素质即高文化层次人员的增多,有利于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从而促进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企业业绩的提高;企业规模的增大,这里的规模是通过诸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所以企业规模增大,相应要求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顺畅,增强企业业务水平,从而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作者:赵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