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

第1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P2SP 流媒体点播 CDN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视频点播(Video-On-Demand,VOD)业务发展迅速。传统的VOD系统采用C/S结构,采用的是典型的P2S(Peer to Server)体系,因此很容易受到服务器性能、带宽等因素的制约,扩展性得不到保证。将p2p技术引入VOD系统中就有效的解决了传统VOD系统受服务器性能、带宽等因素制约的问题,通过利用普通用户节点的带宽、存储等资源可以实现原本由服务器完成的工作为其他用户节点提供服务。在VOD发展过程中,P2P(Peer to Peer)技术一直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P2P的组织结构是非中心化的,这就决定了p2p网络在内容分发应用中得以发挥它的长处,发展迅速。因此目前,网络流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约50%)流量由P2P流量占据。基于2P的VOD系统将服务分散,极大的减轻了服务的压力,同时实现的系统的可扩展性。传统的流媒体传输播放方式是基于CDN的集中式网络模式,传统的CDN系统采用的是分层组网技术,节点分为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客户端请求边缘节点,如果没有命中需要内容,然后请求中心节点,这种技术面临网络带宽受限问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有限、可扩展性差、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因而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如果采用纯粹的P2P网络传输结构,面临着用户不易管理、流媒体版权问题,及用户作为服务节点时离线率高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媒体点播系统设计方法,将P2SP(Peer to Server&Peer)技术应用于流媒体点播系统。P2SP融合了服务器模式和P2P技术的优势,使本来集中的服务分散,平衡了服务器的负载,使得整个系统的服务质量更加稳定、可靠。P2SP技术将流媒体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检索存储的流媒体数据来实现对孤立的服务器资源和P2P资源的整合。

2、系统功能

系统采用C/S结构进行开发,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拟实现的功能有:流媒体节目浏览、流媒体节目搜索、流媒体节目多线程下载、流媒体节目P2SP下载等。

(1)流媒体节目浏览。通过访问中心服务器上的节目列表信息可以实现对客户端节点提供节目浏览服务。

(2)流媒体节目搜索。通过访问中心服务器上的节目列表信息可以实现对客户端节点提供节目搜索服务。

(3)流媒体节目多线程下载。系统提供多线程下载资源服务,使得客户端节点可以开启多个线程进行数据的下载,实现流媒体节目边下边播以及从多个服务节点下载节目数据。

(4)流媒体节目P2SP下载。系统可以通过P2SP技术实现流媒体P2SP下载,实现流媒体内容同时由客户端节点和服务器节点向客户端节点传输。

3、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的服务器包括中心服务器和普通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是系统的服务核心,主要负责系统用户的认证、任务的调度、系统运行管理等职责;普通服务器是CDN区域的主要服务器,主要负责存储流媒体内容、给用户节点传输流媒体内容,并且充当索引服务器,维护着缓存有指定内容的在线用户列表,为其他用户提供下载链接。对于系统而言,中心服务器一直作为中心服务器为整个系统提供服务,而服务器可以是得到认证的用户节点来担当。服务器节点记录着客户端节点的IP、端口号、用户缓存信息、以及用户看过的流媒体文件信息。服务器节点会周期性的接到被该服务器节点服务的用户节点的当前节点带宽、用户缓存信息、正在为几个节点提供服务等信息。服务器节点存储的这些信息为给请求流媒体节目的用户节点寻求最佳服务节点提供帮助。系统利用P2SP技术将一些处于空闲状态和不忙碌状态的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节点进行整合保证了系统节点的下载速度和下载稳定性。

文件传输是整个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保证了客户端得到所请求的流媒体文件内容。为了确保客户端能到更好的享受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服务,实现流媒体节目的快速定位、快进等功能,系统将流媒体文件进行分割处理。在用户观看流媒体节目同时,系统在客户端开辟存储空间存储已经下载的流媒体文件,以便该客户端节点可以随时为其他节点提供资源传输服务。在流媒体文件传输、存储过程中采用的文件分段、段分块传输的方式实现。首先将文件分成“段”,再将每“段”分成“块”,“块”作为文件传输的最小单位。将文件分段、再分块的传输方式实现了在用户请求流媒体节目时对每“段”中不同的“块”进行并行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并且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整体而言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服务能力。

4、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客户端登陆中心服务器。(2)如果验证通过转向第3步否则转向第1步。(3)中心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节目列表。(4)客户端请求节目,继续执行;如果用户关闭客户端,转第12步。(5)向中心服务器发送请求。(6)中心服务器返回能够提供服务的各块的地址。(7)客户端向返回的地址请求媒体内容。(8)客户端接收媒体内容,进行媒体的播放。(9)客户端播放完毕。(10)客户端闲置状态。(11)等待用户操作,转第4步4.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

由于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真正实际实现需要众多的服务器和客户端节点,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因此对系统的测试采用仿真的形式展开。仿真指的是在实际没有存在真实的实验系统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条件、特定的场景,模拟系统真实的运行,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估与分析。用网络仿真工具建立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的网络模型,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这个网络模型,得到网络模型运行的结果,通过分析结果来了解设计的系统的性能。通过利用网络仿真工具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可以花很少的成本来了解在实际中要花很大成本才能完成的系统测试。因此,引入网络仿真工具为我们对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性能测试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网络仿真工具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根据网络规模的不断变化,改进网络模型,最大程度模拟真实环境,测试网络性能,分析运行数据等,因此在网络工程的研究中广泛应用。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P2P仿真工具有:OMNeT++、OverSim、P2PSim、PeerSim、NS-2[46-48]等。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的设计方法。传统的流媒体传输方式是基于CDN的集中式网络,容易受到服务器性能、带宽等因素的制约,可扩展性差、网络资源利用低、用户体验差。而纯粹的P2P网络传输流媒体,则面临着用户管理难、流媒体版权不清、单点故障等问题。

文本提出的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解决传统CDN网络带宽受限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同时解决了用户管理的困难和版权不清问题,可以明显提高用户体验。由于条件所限本系统还有工作需要在日后继续进行研究与改进,相信经过日后的研究改进基于P2SP的流媒体点播系统的功能将更加全面,用户体验更加友好。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而且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种"知识经济时代"和"注意力经济时代","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时代,以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博客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充分满足着受众的多样化传媒需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会同新媒体并存,还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消失,都将取决于传统媒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传统媒体在日后的发展中要保留自己的地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劣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

有些学者甚至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终将被新媒体取代。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经过长久地发展,具有很多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还是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的。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经历与经验,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第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人们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这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相比较而言,变得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新媒体呢?新媒体其实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从概念的字面表述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采用的是一种对立式的命题方式,也就是说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就是新媒体,反之亦然。也因为此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传播途径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的优势被严重消解,面对新媒体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时,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瞬间好像被大打折扣。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因为中国地域比较广阔,人口总量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等2],使得我国的导致杂志市场失衡[3],大量存在的市场盲点使得传统媒体依然具备相当的市场潜力。事实上,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根本不可能为传统媒体培养出大量的忠实读者,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说是零。其次,社会媒体作为一种主要新媒体形式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个体接入互联网的成本,从而使得广大的民众进入了新媒体的视野。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媒体还是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总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具优势与劣势。本章主要对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为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的提出做铺垫。

(一)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新媒体之萌芽发展以来,迅速赶超了传统媒体。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首先,现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其做了技术支撑[4]。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吻合度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有技术的支撑,同时市场潜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的产物。具体来说新媒体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的优势分析

首先,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在新媒体产生、发展以前,可以说传统媒体几乎垄断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不仅仅是政府、专家、记者、编辑等负责信息传播的人才能。这样不仅尊重了人们的话语权,同时也增加社会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民主化氛围的形成。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互动平台。这个优势可以说是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媒体的一个典型的特点。互动平台不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世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关注度。而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加关注人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人们的现实生活。

再次,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5]。信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传播不及时的话,就会失去信息本身的价值。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具有及时性、快捷性、海量性等特点。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传播方式。而且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信息进行自由传播。另外,从信息量来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是非常大,这从每天网站上的信息就可以看出,不仅有国际及国内的一些大事,也包含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趣事与琐事。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2、新媒体的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的事物之所以出现都是存在其内在及外在原因的,但是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劣势[6]。对于新媒体来说也一样,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的质量不是很高。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网络信息中有高达70%的信息是虚假信息。这就要求人们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要做一个筛选,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比较差。网络环境虽然在不断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些暴力及黄色信息,不仅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分析

1、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来说拥有较多的权利,对于信息的控制力比较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东西,而不是"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一些主流媒体来说更是如此,在短时间内新媒体是无法取代的。其次,传统媒体资源比较丰富,历史积淀比较深厚,而且拥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在管理方面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尤其是媒体资源,它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从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的信息,依然是来源于传统媒体。只是传统媒体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所以人们接收到信息的直接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的。

2、传统媒体的劣势分析

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向具有单向性、传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7]。一般来说,传统媒体的传播都属于高位传播,宣教的成分远远多于互动的成分。因为有很多都是国家的重要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一些相关的规定。所以,传统媒体常常以真理占有者自居。尤其,是一些期刊更是这样,很多都是相关专家及学者的研究及调研报告等。但是,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并不高,市场需求的潜力也不大。比如,对于政府的政策、法规来说,基本上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与人们实际生活及其关心的问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严重缺乏吸引力及感染力。同时,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相对来说非常有限,除了一些比较典型、重要事件的分析,国际国内动态的描述,再加上一些广告等。涉及的信息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不够。达不到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三、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什么传统媒体会受到新媒体这么大的冲击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生于发展以来没有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提高传统媒体的创新能力。曾近听过一个故事,有3个老人家出门,其中一个带了一把雨伞,一个带了一根拄杖,另外一个什么都没带。出门后,突然下雨了。可是带伞的老人家身上都是雨水,带拄杖的老人扭到了脚,只有那位什么都没带的老人家既没有被雨淋,也没有扭到脚,安全无恙地回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或者企业之所以失败,可能不是因为自身劣势的存在,而是败在自身的优势方面。传统媒体也一样,如果为了保持着自身的优势,不进行创新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优势会在不经意间转化成劣势。那样的话,传统媒体的末日才可能真正带来。

传统媒体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说现代社会对于知识及创新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知识和思想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也是基本条件。而传统媒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及专业性,应该尽量提供一些可靠的、权威的、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在生产和知识创新体系的中关键及媒介,对公众的认知及思想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二)紧密联系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都是信息,信息作为一种不具有事物形态的东西,其价值的衡量主要在于其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信息本身必须要满足一类或几类的需要,而这中需求主要集中在高层的需求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看,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沟通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不存在并存及递进关系。换句话说,对于一个连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来说,也可以拥有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这五种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体行业满足主要是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受时代及社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些需求与社会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传统媒体要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的主题。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与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存在是不冲突的。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尝试着与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一起为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利用传统媒介便于阅读的优点,结合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创设电子期刊、报纸、杂志等,从而增强与社会以及相关读者群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些业余爱好者参与到传统媒体的创作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媒体传播路径及方向单一的问题,实现传统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最终促进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水平

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样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及创造力。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素质及水平主要体现在编辑人员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对于编辑人员来说,其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界的国际化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所以编辑人员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思想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总之,在市场导向、信息爆炸、思想民主的时代环境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对于期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积极参与到这一传媒革命,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与创新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竞争中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且创造出独特的社会价值,争取到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凸显自己存在的意义,既是传统期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普及,新媒体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好,自网络平台微博的诞生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受众信息来源也更加的广泛。而对传统的广播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对于传统的广播媒体而言利用自身优势和新媒体的发展来完善自己已经大势所趋,新闻学作为媒介的学术研究学科,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统广播媒体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及大容量性,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习惯,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核心优势,或者说没有将相关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传统媒体发展受限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的特点,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传统媒体的健康发展。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文蓉.联姻,并不简单的现在与未来--浅议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J].广告人,2011,(4).

[2]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新远见,2009,(6).

[3]邱君平.文献计量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4]张建星.新媒体带给我们挑战,也有机遇[J].中国记者,2011,(4).

[5]安平.新媒体来了,传统媒体哪里去[J].经济导刊,2010,(5).

[6]戴晓军.借彼用彼 壮大自己--浅谈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策略[J].新闻战线,2009,(9).

第3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新闻网站发展的趋势

网络时代国内新闻网站如何扬长避短,在未来的传播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国新闻网站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独立性”将进一步突出。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独立性”会进一步加强。不论是队伍建设、内容选择、还是行政建构,网络新闻媒体都会寻求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组织方式。网络媒体会独力存在,它将以经营新闻网站为主业,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完全按照网络新闻采编规律运作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会成为第一大媒体。未来的新闻网站将拥有采访权,拥有新闻权。

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的变革。网络媒体的出现给了传统媒体极大的冲击。它大大加快了传统媒体的包括新闻价值观、采写、经营、管理上的自身改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整合,势在必行。

宣传的导向性将进一步强化。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更传统的囿于国内的新闻传播体系迅速国际化。这一方面促使中国公众的视野更开阔了,另一方面又使得国际上各种反动势力得以利用网络进行“西化”的宣传。与传统的新闻宣传相比,网络新闻宣传面对的是国际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理念有许多与我们不同,为此,网络新闻宣传的导向性必须进一步加强。

向跨国经营实体转变。新闻网站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平台,它同时具有互联网的属性,是一个生活消息、服务平台。提供时政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仅仅是它的一个功能,它还将提供免费和便利的通信服务,开展电子商务和提供数据库查询等等。未来的新闻网站会向综合性商业网站方向发展,将拥有教育、旅游、证券、图书馆、求职、购物、娱乐、房地产、交友等综合服务功能,是跨媒介和超媒介的跨国经营实体。

分散、整合、细化并存。网络媒体要健康发展,先期会有一个混沌的过程,经过竞争,会产生真正有公信力的新闻网站。目前新闻网站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分散的、无序的局面,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整合是势在必行,整合后会出现新闻网站巨头,但随着受众的分化,新闻网站细化是一个趋势。

网络新闻传播的规范性将会进一步加强。在互联网的离散性特征,不仅使受众相分离也使新闻的传播者和制作者处于一种隐蔽状态,这种状态对新闻道德的教育、监督和新闻道德的评价都十分不利。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信息,无论真还是假,也无论是否会对他人、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完全指望靠自律来实现网络道德标准,并不现实。因此,网络新闻的规范工作将是一个长期工程。

新闻网站的发展瓶颈

我国的新闻网站与外国网络媒体基本上是同时起步的,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上网的单位不论是新闻数量和质量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庞大的网络传播市场,存在的问题多且复杂。

管理方式的制约。目前,互联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假新闻假信息的传播:可能出现的泄密,危及国家安全;带有暴力或色情内容,危害广大青少年和毒化社会风气;破坏他人声誉及侵犯他人隐私;以美国为首的殖民文化的入侵;国内边缘意识形态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商业标准淡化传统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标准;虚拟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犯罪、道德、信用等社会问题;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这些都等待相应的法规加以管理和约束。

经营模式的制约。目前对我国大约800多家的传统媒体网站来说,基本上都是其媒体的一个部门,甚至是总编室或技术部下属的一个部门,整个报社工作人员没有把网络当作一个新闻机构,客观上限制了网络传播快捷、滚动特点的发挥,其运作机制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收到该传统媒体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制约,在很多事情上与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性相悖,显得缺乏活力。相比之下,商业网站机制灵活,更具有亲和力。

业务结构的制约。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媒体在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一方面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网站普遍存在站点分散。带宽偏低、信息量小、编辑力量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商业网站缺乏新闻采编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所以严重存在新闻质量低下的问题,这给新闻网站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因素。

人力资源的制约。互联网降低了进入新闻行业的门槛,上网就可以当记者。如今,网络媒体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人人似乎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记者;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新闻全新的采编方式,适应于新闻网站的新型人才缺乏。网络转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需要复合型人才,也需要专业化人才,但传统新闻媒体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据统计,目前国内的新闻从业人员中,不熟悉网络的占80%以上,而管理层由于年龄偏大等原因,熟悉并能使用网络的更少。如何解决好人才问题,所以,从业人员素质的差距,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突破瓶颈的对策

新闻网站作为未来媒体的生力军,它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各种棘手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健全新闻网站的管理。网络媒体的特征决定了管理的难度。在互联网的管理上,中国的立足点不应该是遏制和围堵,而是建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这就要靠一批一流的社会和政治经济专家、媒体专家、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在充分论证和讨论之后,确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宗旨是保护和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开放,扶持重点网站的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一个合理发展的条件与竞争的机会。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媒体经营方式。新闻网站经营要走产业化道路、公司化管理,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投入要多元化,通过接受社会融资,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新闻网站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赢利模式。尝试推出有偿服务吸引网上用户,建立网络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上网、设计网页、网络信息、电子商务,这会给新闻网站带来生机。

第4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传播优势;媒体运营;品牌形象新媒体

和大学品牌形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竞争,要在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媒体传播力,是高校适应时展需求、承担大学职责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社交工具,显示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极大优越性。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特性将媒介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在一起。这为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传播效果、塑造大学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紧迫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战略转型、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不免会面临内外部的嘈杂声音,对外需要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支持,对内则需要凝聚师生校友共识、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须充分运用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师生、大众与学校间的双向互动和表达,不断巩固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升高校新媒体传播力紧迫性与日俱增。新媒体服务大学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第一,认识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浅不一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新媒体运营仍缺少必要的、应有的重视,对其意义、地位、功能、作用等认识尚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工作才是硬指标,宣传是软指标”的观念,重实干、轻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顶层规划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问题。一些高校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配置,还是从规划、方案、实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显示度的外媒报道上,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实际作用。此外,很多学校校园媒体平台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沟通协调统筹机制,学校官方平台和二级平台“两张皮”,使新媒体工作经常陷入“独自为政”的尴尬境地。第三,传播内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高校传播工作思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敢或者不愿意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习惯于用传统的思路和办法做新媒体工作。一些高校在运营新媒体时直接将传统宣传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导致平台运营陷入僵化、缺少关注的困境,有些传播内容受众不爱看、看不懂、看后无法“消化与吸收”。第四,互动渠道方面仍存在不畅不通的问题。传统宣传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传播而忽视受众反馈,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单向传播模式,导致新媒不“新”。在热点与舆情事件发生时,少数学校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回应,多数高校担心新媒体平台使用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师生、公众的交流与面对面对话的情况仍非主流,导致新媒体的互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第五,人才梯队方面仍存在不强不专的问题。新媒体工作对人才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备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们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体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重用的现象,新媒体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队伍建设薄弱,使高校新媒体建设受到制约。

以新媒体助力大学品牌形象构建的几点思考

第5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视角中的一个常用概念,凡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社会正常发展轨迹的现象均可称其为某种“社会问题”。新媒体的诞生无疑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解决开拓了新的路径与可行性。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亦其发展根基便是利用电脑(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的传播技术,对传统媒体传播之形式、之内容及类型产生质的改变。

1 传播主体在新媒体传播行为中的变化

新媒体虽然只实现了技术上的革新,而非制度层面的彻底革命或实现对旧媒介的彻底取代,但这种“拟态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兴事物,已经难以拒绝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在当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网络信息大潮的面前、每一个不拒绝现代文明的人都会被引领其中。毫无疑问,新媒体在传播现代文明的路上,走在了最前沿。

媒体的传播行为本是由权威部门主导的,并由他们筛选认为能最大化满足受众的需要,并对社会产生积极意义的信息,也就是说传播者是普遍意义上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使传统的新闻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本质上的变迁。

从岩画石刻的早期传播,到诗歌民谣的口头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再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大众传播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传播的媒介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而传播行为却是越来越自由。如今的新媒体是网络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际关系交互化的必然趋势,新闻信息的递受关系是交互变化的,比如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利用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圈的相交部分进行快速传播,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缘此就成为了新概念意义上的传播者。本质上说,现在的新媒体已经慢慢演变成了自媒体,最简单理解的比如微信朋友圈,有这样一个笑话,朋友们在一起吃饭,一个微信痴迷者说,等等先别吃,我先发个朋友圈,左拍拍右拍拍,手机掉到了汤里,所有的朋友都兴奋的说,先别捞,发个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就是自媒体,你就是传播主体,将信息发出去,就在一个小圈内有了传播行为,一个一个的小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社会。

因而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信息传播主体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兼有授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

2 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意义

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新的传播环境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怎样更好的坚持,这些都是当前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固定性和周期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由于新媒体具备的这种自由性和开放性,传统媒体的审查监管制度被新媒体彻底扭转,成了信息发出以后,才得到社会的监督和审查,在这样背景下传播的信息相当繁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舆论导向很难控制。因此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约束。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授者和受者,公民的传播素养,国家对新传播媒介的政府监管,新闻媒体传播理念的坚守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思,在当今传播媒介的转型期,新环境中的传统传播媒介和随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所谓“公民记者”必须在新环境中去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必须在社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上实现其存在的意义。

3 新媒体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体现其积极作用

无论是传统的传播途径,还是如今新媒体时代新兴的传播媒介,其存在的最初意义都是为能在出现社会问题时,及时的对社会做出权威的信息收集、筛选、传递。然而,当其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发展和形式上的多样化,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传播媒介的经济意义对其社会意义产生了不小的挑战。

说到新媒体对社会问题解决的积极作用,重点说一下网络媒体,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词“网络围观”。所谓网络围观就是在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帖、提供信息等的一种现象,之所以说它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对事件起到了大众监督的作用,二是对正义的一方起到了支持鼓励的作用,三是对非正义的一方施加了一定的压力。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快捷、广覆盖的平台,往往能使一些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最终可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件。例如2009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戴的一块名表被网民曝光,随后成为网络热点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介入调查,使他的腐败行为公之于众,周久耕最终获刑11年。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给其他腐败官员敲响了警钟。

第6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多媒体在生物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分析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生物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并被广大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特点,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1-4]。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现对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探讨。

1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形象直观

像生物这些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变化和生命规律的学科,是十分的抽象的,而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恰恰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DNA复制、RNA转录以及翻译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1.2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的时间写板书,这在无形当中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显示文本的功能,原本可能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钟内就显示在学生眼前,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讲解相关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同时,也能方便学生记笔记,做到前后内容衔接紧密、条理清楚。

1.3实验模拟

将实验过程做成动画或视频,通过演示,可以起到示范操作的效果,学生就可以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应该得到清晰的实验现象。特别是用计算机模拟错误性操作,或模拟一些实验危险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4信息资源与软件运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存在让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成果达到共享,让世界同行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探索工作,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目前,网络生物信息资源及软件利用主要包括功能基因和发现和分析、引物的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基因功能的预测、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及文章发表等。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免费快速了解研究领域及具体研究内容的最新情况及进展,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内容。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而言,介绍软件的种类不宜太多,重点应该放在对软件运用的具体介绍及应用上。如讲授基因克隆时,要求学生利用NCBI资料库进行基因序列、定位查询、引物设计、酶切位点选择、蛋白翻译、结构域分析、质粒作图等来引导学生对相应软件的运用。

2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应用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提供多种刺激信号(图、文、声、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教师之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要参加某次课堂教学比赛,或者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拿来主义”[5],减轻自己的备课负担。这种目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偏差,最终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意义,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2主辅关系混淆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误区之一就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使用的“主”“辅”不分[6]。就目前网络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来看,大体可分为2种:一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种资源通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此种教学资源大都出现在网络教育上,因此这种网络资源一般是不适合课堂教学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不分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点而乱用资源,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从。

2.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有效集合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因此部分教师不管上什么样的课都一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这样毫无目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会让学生反感,也降低了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7]。例如,生物统计教学中有大量的计算和公式推导,适于用板书和学生互动一步步推导得出结果,如果用多媒体一下子展示出整个过程,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就很差。

2.4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过大

目前,教师制作的很多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过大,甚至出现了很多“电子书式”的课件,仅将教材进行了一些翻版。这样的课件交互性差、不利于学生思考,由于质量差,内容多,学生不能及时作笔记,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达不到教学效果[8]。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应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这样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失去新鲜感,如果教师再组织不当,势必会造成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改进策略

3.1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地依靠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映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而多媒体占领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操作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9]。

3.2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培训

教师是施教者,多媒体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他们因具有某项专业知识而走入学校,走上讲堂,但多数没有经过教育技术知识学习与培训[10],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和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要达到以下2个目的:①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让教师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清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哪里、特点是什么、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消除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多媒体教学,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错误认识;让教师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包括粉笔、黑板在内的其他传统的教学不是对立的,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师的作用,不要违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原则;让教师认识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过程的补充,辅助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把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中适时切换并使其互补,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②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能力。一是课件制作技能培训。要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自己制作课件、完善课件;能精心组织和设计课件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使课件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二是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以交流、观摩的形式,让教师知道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运用好表情、肢体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效果。

3.3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在安排课程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不适合,就不要安排。对于安排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老师,也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随机进行调整,比如对于陈述性的理论讲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对于需互动性讲解的问题,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手段。这样,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以便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3.4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11]。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这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当前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客观地看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结语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总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和谐统一,而不是相互对立。只有把它们二者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够推动整个教学工作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

5参考文献

[1] 秦福利.谈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5(5):109-110.

[2] 刘雪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学原则[J].中小学电教,2007(12):69.

[3] 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67.

[4] 郭光华,胡雪松.冷热媒介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9.

[5] 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3.

[6] 尹德志.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35.

[7] 向冬临.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36.

[8] 朱敏.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2):43-45.

[9] 魏星,马家颜,陈朴.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7(4):21-23.

第7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意林》《读者》等均为当前国内著名的期刊杂质,创办时间久远在文学圈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主要针对文学爱好者出版,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期刊杂志。新媒体背景下期刊杂志在产品形式上做出全新改革,各类期刊杂志应用信息化技术在产品类型上得到丰富,实现纸质媒体向电子期刊杂志层面过渡。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电子期刊体系,对纸质杂质期刊出版也造成很大的竞争影响,电子则指更能够满足不通方向使用需求。传统期刊杂质受新媒体市场环境冲击影响严重,急需转型并丰富出版模式,利用新媒体资源扩大营销范围。

2传统期刊出版面临的困境

不转型没有出路

信息化时代到来电子产品充斥着市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也受其影响发生很大转变,面对新媒体发展环境,传统期刊媒体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必然会被市场所探讨。传统期刊出版在产品方面以纸质内容为主体,内容编排也过于陈旧,新媒体环境到来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很大转变,传统期刊出版流程较长,经过这一流程最终出版的产品在信息时效性上得不到保障,自然产品销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电子书阅读携带都十分便捷,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期刊出版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产品类型已经与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出入,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未来发展也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不转型便没有出路,转型又面临着人才与技术方面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均为当前电子刊物发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充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发展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而开展转型计划更应该探讨具体方向,从技术以及人才管理层面加以优化。

传统期刊广告宣传受到冲击

传统期刊发表中会进行广告招商,通过广告也会带来一部分利润,而处于新媒体背景下,很多客户选择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宣传,例如微博自媒体,这一新媒体渠道成为广告宣传的主要方向,不仅宣传效果更好,在成本上也有明显降低。传统期刊出版缺少广告投资,收益受到明显冲击,对于这样的工作开展环境,各项控制管理任务进行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期刊出版在宣传效果上更是受到新媒体环境冲击影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原因在于关注纸质杂志媒体的人群越来越少,因此在宣传效果上也有明显下降。面对这一冲击影响,传统期刊在经营理念上需要做出转变,适应新媒体市场环境才能更稳定的发展。

传统期刊出版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模式下的期刊出版在经营理念上过于保守,并没有体现出新媒体环境下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处于这一环境各项管理控制任务在发展效率上都会因而降低。经营观念落后导致创新出版模式难以在期刊发行单位落实,逐渐被新媒体市场所探讨。期刊出版不仅要坚持主题与理念,更要迎合市场需求做出转变,而传统期刊出版经营中却十分缺少这一理念,在其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化改革与市场变化,逐渐导致经营能力下降。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十分不理想,逐渐被新媒体市场环境排挤到边缘化,面临着综合竞争能力下降的尴尬局面。处于新媒体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综合经营理念,充分探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规划措施,未来发展效率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促进管理计划得到更好的发展完善。基于传统期刊出版中所存在的问题,下面文章将重点从创新发展对策层面进行探讨。

3传统期刊出版创新策略

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

处于新媒体背景下所开展的传统期刊出版转型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增大传统期刊杂志影响范围,面向新媒体环境展开宣传,将网络平台下信息传输高效性体现在其中,宣传范围扩大后影响能力自然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解决传统模式下期刊产品宣传范围较小的情况。利用新媒体环境的同时,更应该保留传统期刊杂志的主题,在内容编排上考虑读者喜好,通过创办创新传统期刊杂志来帮助提升积极影响能力,为杂志提升使用效果打下稳定的信息宣传基础。新媒体平台中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都要以满足期刊出版需求为前提,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促进新媒体资源在其中得到更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解决传统期刊出版当前所遇到的困境问题,并促进传统期刊出版在效率与收益上均得到进步提升。杂志媒体自身就具有广告效果的优势,杂志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会使读者粉丝比较容易产生正面的好感。

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低成本特征

基于新媒体环境中所开展的杂质期间宣传,可帮助提升最终收益,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来帮助建立读者交流平台,基于这一前提可以拓展更多的期刊业务。例如付费项目的资源下载与共享,使期刊文献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利用,实现线上线下更好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前提下开展的各项资源整合利用也能得到保障,使新媒体环境与传统期刊出版行业之间更好的融合,处于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各项资源整合利用在效率上有明显提升,推展功能开发也增大了传统期刊服务性能,满足收益需求后在最终的成本控制上更加理想,为传统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计划建立有效的平台基础,这也是解决当前问题有效措施。传统期刊出本中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不适应导致,基于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便捷性,自然会有明显突破。

大力发展新媒体运营平台

第8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原因;难点;路径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如何在新的传播时代求得生存,是每一家传统媒体掌舵人头疼的问题,也是新闻传播领域热门的研究话题。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正在一步步丧失,引以为傲的优势资源也在一步步消解,“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一、传统媒体转型之原因

1.国家政策引导

传统媒体能否转型成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掌控舆论主阵地的问题,因此,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从国家层面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转型的政策原因。

2.新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已然成为主流媒体

首先,新媒体已经摆脱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开始自己生产内容产品,并且自产内容已然超越购买的内容。特别是在财经、文体和娱乐方面,新媒体自制内容占比已经超过总内容的70%。①

其次,由于时效性快,互动性强,新媒体俨然成为了新闻热点的主要诞生地,传统媒体时效性差的短板被进一步放大,甚至现在许多传统媒体的新闻选题反而要依赖新媒体。

最后,过去的媒体人需要依赖媒体组织来采集、制作和信息,但是新媒体的诞生使得个人自媒体成为可能,媒体人现在可以脱离媒体组织而独立组建媒体平台,这便使得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受到瓦解,人才有流失的可能,他们或许被新媒体挖走,或许自立门户,而人才,恰恰是媒体最重要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②

3.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被新媒体分流

2011年,上市互联网公司加上淘宝网(88亿元)和谷歌中国(36.5亿元)之后的广告收入高达387.55亿元,如果把全国所有的互联网广告收入都统计在内,保守估计也会超过430亿元。2012年时,互联网的广告收入便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广告媒体。2014年,互联网广告营收超过1500亿元,超过电视广告收入的1200多亿,从而跃居五大广告媒体中的第一位。而电视和广播的广告收入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强烈挤压,报刊杂志的广告营收更是呈现出副负增长态势。

4.传统媒体的受众正在被分流

新媒体以其便捷、实时、互动等特点,正在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媒体当中抽离出来。

二、传统媒体转型之难点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并且已经有大量传统媒体开始尝试和探索转型之路,但是效果大多差强人意,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转型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国有体制束缚

国有体制对转型的束缚主要表现在,首先,许多传统媒体的高管是拥有行政级别的官员,而新媒体收益高风险也大,为了不丢乌纱帽,许多媒体领导畏手畏脚;其次,不以“市场”为导向,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导致不能自负盈亏,自食其力。

2.体制制度不合理,观念落后

体制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决策滞后,贻误了市场机会;并且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差距并不大,有“大锅饭”的现象,不能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传统媒体由于是国家持股,管理层不能像新媒体那样持股,因此对于转型并不容易有太大激情。观念落后则表现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墨守成规地坚持“内容为王”,抱着“采编思路,新闻导向”的旧观念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怀抱“无冕之王”的旧帽子,居高自傲。

3.人才匮乏,技术落后

新媒体不断地利用自身吸引力和潜力挖传统媒体的“墙脚”,大量人才从传统媒体流失。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副主任郭全中的话说,就是“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二是传统采编人才多,现代经营人才少;三是采编人才多,技术人才少。技术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基础资源,传统媒体明显落后于新媒体。

4.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途径

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盈利的问题,目前尚未找到特别有效的普遍的商业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在《传统媒体转型中的盈利模式》中提出,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却无法盈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用户普遍尚未形成订阅付费的习惯,并且以浏览新闻为例,更喜欢点击能把新闻汇总集成的门户网站,而非各家媒体的官网,此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难以形成特色使得观者愿意付费。许多机构的实践表明,新媒体从免费到收费之后,用户流失达98%。③

三、传统媒体转型之路径

既然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从事以传播行为为基础的活动,那么我们就从传播学“五W”的角度来分析可行的转型路径,不过此处受者(Whom)和效果(Effect)并不在分析范围内,因为前者的主体是受众,不是传统媒体,后者则是论及的转型后的结果好坏的问题。

1.传播者(Who)

首先,应该从观念入手,改变以前陈旧的思维和看法,这样才会有引导转型方向的思想基础。需要改掉的旧观念包括对新媒体不屑一顾的想法;“等靠要”的慵懒思想;把“以内容为主”变为“以信息服务为主”,力求为百姓生活和企业决策等提供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的来制定决策。

其次,改变落后的行政体制,可以将新媒体公司独立出去成为子公司,给予足够的独立运作的权利,并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将核心人才与机构利益捆绑在一起。

最后,可以转变战略方向,例如采用收缩战略,做纯粹的精品内容提供商,给各大媒体提供高质量的稿件;或者成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商,利用自身的人力、平台、设备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也可以尝试做产业运营平台,如果从自身出发,便可以像南方报业集团那样,将拥有的资讯整合到同一个平台,试图使信息实现价值最大化。

2.内容(What)

内容方面,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要拼“大而全”,需要搭建自己的信源网络,而在我国,更多的传统媒体是分散的,小集团化的,所以可以放弃“大而全”的思路,专注于“小而精”,做区域性的生活服务类信息资讯提供商,增加区域内的用户的使用粘性。

3.渠道(Which Channel)

过去,传统媒体尝试了诸多的转型方式,例如将内容做成PDF,后来把内容搬到互联网上等等,新渠道的尝试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能就此放弃,对于新媒体来说,“渠道为王”也许比“内容为王”更加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规律。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尝试开拓新的传播渠道,利用制作APP,或者建立自己的微博粉丝群,微信粉丝群等,将粉丝数量积累到一定量之后,也就为粉丝经济的转化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① 郭全中.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新闻记者,2012(07)

第9篇: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流媒体协议 传输 视频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733-01

1 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Internet网络的应用已经客观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对该网络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多。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骨干网络传输带宽(SDH)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接入技术(如xDSL)的不断提高,使得Internet网络上传输宽带视频信息成为可能。人们已经成功实现了在Internet上传输音频信息的应用,并不断尝试在该网络上传输视频信息。作为尽力而为的网络,Internet本身不能保证在ATM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借鉴计算机本身利用缓存区来提高文件运行速度的方式,考虑在播放端是否可以放置缓冲区来解决服务质量问题成为了流媒体技术的思想。

2 流媒体概述

2.1 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是当前十分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其基础就是多媒体通信技术。流媒体一般是指通过IP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的技术总称。广义的涵义是使音频和视频形成稳定而连续的传输流和回放流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协议的总称。狭义上讲,流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回放”方式而言的一种新的从Internet上获得音频和视频等流媒体数据的方式,这种方式支持多媒体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和实时播放。

使用流视频或流媒体,一个Web用户无需在观看视频或听声音前先耗费大量时间苦苦等待下载一个大文件,而是媒体以一种恒定的速率发送,具有一边到达一边显示的优势,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预先构造的流文件或用实时编码器对现场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现场流都比原始信息的数据量要小,重要的是用户不必将所有下载的数据都同时存储在本地存储器上,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磁盘空间。

2.2 流媒体相关技术

流媒体系统主要用于传送视频信息,若按目前计算机显示的,全屏大小640×80,帧速30fps,分辨率640×480,彩色深度为24bit,则需要网络传输速率为216Mbit/s。考虑到目前已有的接入技术的传输带宽(见表1),若将未经压缩的图像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设备来实现全屏显示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有好的图像压缩技术。考虑到不同媒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见表2),目前Internet存在的丢包、延时和抖动问题会影响图像的传输质量,需要改进网络传输质量或克服Internet本身缺欠的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数据存储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等。

2.3流媒体系统相关协议

流媒体系统相关协议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目前,认为可能会成为流媒体系统的主流协议有:

(1)Internet网络和传输协议,即IP协议、TCP/UDF协议;

(2)媒体投递和控制协议,即RTP和RTCP;

(3)媒体控制协议,即RTSP和SIP

(4)媒体描述和说明协议,即SDP和SAP等。

2.4 流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应用有了爆炸性增长。据统计,目前互联网每周约有4.5万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有近半数的跨国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中国电信推出的Vnet互联星空宽带项目,是目前Vnet最具有宽带特色的网上应用服务,也是最能吸引用户使用宽带的亮点。

正如几年前的IP网络和Web技术,流媒体应用正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2003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了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8亿,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流媒体的访问用户也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

与用户增长相呼应,去年互联网上视频流媒体技术应用增长幅度达251%。据Jupter Communications预测,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将呈现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将创收90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竞争。

3 流媒体系统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上相应Web门户网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源存储查找自己喜爱的节目内容,并下载播放。图1为流媒体系统示意图。(下转第1745页)

(上接第1733页)

表1各种接入技术的传输带宽

表2各种媒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主要由ITU-T和MPEG制订,已经的有ITU-T建议H.261,H.262,H.263,H.264以及MPEG1,MPEG2,MPEG4等。目前,认为比较适合于流媒体系统中使用的标准主要有H.264和MPEG4。

改善基于IP技术的网络服务质量一直是网络技术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人们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但目前主要还是采用一些相应的辅助手段来解决。相关的方式有:

(1)解决带宽问题。速率控制,通过估计有效带宽将视频信息速率与有效带宽相匹配。

(2)解决Internet包丢失问题。差错控制,利用信道编码、信源编码、差错消除和弹性差错视频编码等方式来解决类似于分组网络的丢包或无线链路上的比特差错或突发差错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流服务器中所存储的节目信息经过编码处理和流化处理。从流媒体系统组成和服务过程可以得出与流媒体业务相关的技术包括: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语音编解码、视频信息编解码技术以及解决视频流信息在Internet上的传输问题的相关技术等。

4 流媒体技术在Internet 上的应用

4.1 远程教育

将信息从教师端传递到远程的学生端,需要传递的信息包括各种类型的数据:如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由于当前网络带宽的限制,流媒体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除去实时教学以外,使用流媒体中的VOD(视频点播)技术,更可以达到因材施教、交互式的教学目的。

4.2 宽带视频点播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VOD技术逐渐应用于局域网及有线电视网中,虽然VOD技术趋于完善,但音、视频信息的庞大容量阻碍了VOD技术的发展。由于流媒体经过了特殊的压缩编码,使得它很适合在互联网上传输,在视频点播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遗弃局域网而使用互联网。随着宽带网和信息家电的发展,流媒体技术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点播系统。

图1 流媒体系统示意图

4.3 互联网直播

(1)从互联网上直接收看体育赛事、重大庆典、商贸展览等。网络带宽问题一直困扰着互联网直播的发展,随着宽带网的不断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改进,互联网直播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了实用阶段,并能够提供较满意的音、视频效果。

(2)流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直播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上考虑,现在互联网直播是流媒体众多应用中最成熟的一个。

4.4 视频会议

市场上的视频会议系统有很多,这些产品基本都支持TCP/IP网络协议,但采用流媒体技术作为核心技术的系统并不占多数。流媒体并不是视频会议必须的选择,但是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视频会议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流媒体业务被人们看作未来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业务。与该业务相关的一些技术包括图像编码技术、解决网络传输服务质量问题的相关技术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业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流服务器处理能力问题,并发流数量还是扩大其服务范围的一个瓶颈。该业务的价值链主要包括信息提供者,如电影制片商、广播电视节目制造者、音乐、教育节目制作者、会议电视信息等;业务平台提供者―系统集成商;通信网络运营者以及最终用户。从这些价值链上的环节可以看出,该业务的源头是数字信息的创造者,而该业务的特点是将这些数字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由于数字信息的可复制性,所以决定了流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数字版权保护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合作问题。流媒体业务主要承载于基于IP技术的网络上,但到目前为止,基于IP网络的业务还没有一个普遍看好的商业模型,该问题在流媒体业务上也同样存在。笔者认为流媒体业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新东方IT教育,教材研发室,白煜,辛向晖. Windows Media与Real网络流媒体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唐天虹,冯宝坤,胡晓鹏.实战流媒体[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