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精选(九篇)

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1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检测方法

1 引言

由于家用陶瓷器皿洗涤剂的快速推广应用,因此对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在同一洗涤过程中通常需同时洗涤用于盛存食物或饮料的陶瓷器皿,当轻微弄脏的陶瓷器皿与用于烹煮食物时严重弄脏的陶瓷蒸锅和陶瓷蒸钵一同洗涤时,为了所有陶瓷器皿都清洗干净,显然轻微弄脏的陶瓷器皿的表面将产生较大的洗涤应力。陶瓷制造商为了满足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要求,通常可通过改善和改良坯料、釉料的配方,达到提高陶瓷器皿坯胎层和釉面装饰层的耐洗涤能力。同时,还需研究和探讨能真实检测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

19世纪70年代以前,一种用于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被推荐为德国标准DIN51035,它是建立在升温的陶瓷器皿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基础上。然而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它不适宜于模拟洗涤剂洗涤陶瓷器皿所产生的洗涤应力。所以,由此得到的有关陶瓷器皿洗涤剂对陶瓷器皿所产生的洗涤应力的推论必将误导消费者。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DIN标准的相关委员决定撤销DIN51035标准。与此同时,研制和开发了建立在陶瓷器皿洗涤剂清洗过程中,陶瓷器皿所产生的洗涤应力的检测方法,并提供了适合消费者的实测数据资料。这些检测方法的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被推荐成为德国先前的标准DIN50275的第l部分,被证实为适用于蒸煮食物和盛存食物的所有不同种类的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检测。

但上述检测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它们仅模拟陶瓷器皿中间值的性能特点,由于在实践中所应用的环境条件千变万化,它们不可能完全包括在检测标准中。例如:市场上陶瓷器皿洗涤剂系统的种类、洗涤剂的种类、漂洗剂的种类以及实践应用中陶瓷器皿的弄脏程度等也多种多样,因此,检测标准需要明确指出其检测方法是利用中间值,即一般环境条件来表述洗涤剂和漂洗剂的性能特点,以及这些清洗过程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协会的要求。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TCl94将研制开发有关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欧洲标准委托给CEN/TCl94工作组3,但仍然保留德国以前的工作经验。陶瓷器皿洗涤剂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的欧洲草拟标准的主要缺点是,即使是按照自动化程序控制,完成该检测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大约需3-4个月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因此,虽然该推荐标准被修改成CEN/TCl94欧洲标准条例,并被实践应用所接受和作为参考标准,但是还需要补充快速检测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以便鉴别生产制造过程中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

目前,陶瓷器皿的耐洗涤剂洗涤能力已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大多数陶瓷器皿被认为是能够承受洗涤剂的洗涤应力,通过陶瓷器皿洗涤液浸泡洗涤检测方法加以验证。然而某些由玻璃质组成的釉面装饰层和坯胎层的陶瓷器皿却不耐洗涤,并且在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快速检测和实际应用洗涤的过程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洗涤检测中陶瓷器皿的损害比实用时洗涤剂洗涤过程中的损害程度还要轻微些,其原因就是在检测过程中,不可能全部模拟洗涤过程中的机械应力、热应力及化学应力等组合应力对陶瓷器皿的损害等。

目前,为了寻求实用可靠的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快速检测方法,笔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研究和摸索出两种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但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用于评估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还有待于试验验证。其方法为:第一是建立在会严重损害陶瓷器皿的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第二是建立在CEN/TCl94工作组3实用于评估工业和餐饮业用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推荐检测方法,能够在特制的陶瓷器皿标准洗涤剂中,采用洗涤周期为1min的洗涤操作,几天后就能获得检测结果。

2 检测方法

2.1洗涤剂洗涤家用陶瓷器皿的检测法

CEN/TCl94工作组3推荐的家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时的耐洗涤能力检测方法作为本研究项目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标准化委员会在公文N145中所指定的检测方法,它规定了特制的家用陶瓷器皿洗涤剂及其标准的检测操作规程。要求家用陶瓷器皿在特制洗涤剂(由麦勒公司设计制造)中的洗涤温度为(60±2)℃,漂洗温度为(65±5)℃,而且这个草拟标准还明确规定了有关家用陶瓷器皿洗涤的所有详细资料,洗涤程序包括每次漂洗后的干燥工序、去污剂和漂洗剂的型号种类等。为了达到预期数量的洗涤周期及自动地重复洗涤操作过程,对控制方法进行了改善。检测操作程序也是在特制的家用陶瓷器皿洗涤剂中完成的,并且严格遵守草拟标准的要求。规定1000次洗涤周期后的检测数据则表示家用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的大小。此外,还需检查及比较家用陶瓷器皿经过250次、500次、750次及1000次洗涤周期后其外表是否遭受损伤等。

2.2洗涤剂洗涤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的检测法

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时的耐洗涤能力检测方法也是CEN/TCl94工作组3推荐的。同样也是标准化委员会在公文N107中所指定的检测方法。它所采用的洗涤剂是一个用于洗涤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的特制的大型柜式洗涤剂,采用去污渍能力特别强的去污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洗涤干净,此外还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漂洗剂。但整个洗涤周期仅为(60+1)s,其中漂洗时间为(12.5-+0.5)s、洗涤温度为(58-+3)℃=、漂洗温度为(85-+5)℃,并且检测操作程序中没有规定陶瓷器皿洗涤后是否需要干燥工序。

洗涤剂洗涤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操作程序也是按照草拟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的,它规定3000个洗涤周期后的检测数据即表示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的大小。此外,还需检查及比较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每经过500个洗涤周期后其外表是否遭受损伤等。

2.3快速检测法

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快速检测法就是依赖于德国塞尔伯采用的室内检测方法。陶瓷器皿浸泡洗涤条件为32g去污剂兑3200mL水、压力为0.184MPa,且容器密闭:通过电子加热片对其加热,调整温度为117℃。恒温恒压1h后,停止向密闭容器加热加压;冷却至室温后,取出陶瓷器皿,并采用流动的清水进行漂洗,直至所有污渍漂洗干净;然后再将陶瓷器皿浸泡在采用1%柠檬酸溶液作为漂洗剂的漂洗液中1min,取出陶瓷器皿后;再次利用流动的清水漂洗陶瓷器皿10min,重复上述操作过程4次后,再检查陶瓷器皿是否损坏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获得能与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的检测操作程序相比拟的结果,在上述循环中,陶瓷器皿浸泡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的时间至少需15h。

2.4陶瓷器皿损伤的评估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陶瓷器皿在检测操作过程中的损伤情况,仅需采用外表平坦的陶瓷制品(如瓷盘),借助于粗糙度测量仪测量瓷盘(陶瓷器皿)表面粗糙度值的变化即可。

3 试样检测

本研究项目需采用8个不同釉面材质的瓷盘,其中某些材质的釉面和色彩采用洗涤剂洗涤时,较易损坏。用于检测的瓷盘是3个骨质瓷瓷盘、3个旅馆用硬质瓷瓷盘和2个家用硬质瓷瓷盘。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项目规定的任何环境条件下,未上釉的骨质瓷瓷盘和旅馆用硬质瓷瓷盘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4 检测试样损伤的评估

为了评估检测试样的损伤,要求检测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在德国塞尔伯所采用的室内检测操作程序,很有可能比依照CEN/TCl94工作组3推荐的检测操作程序还要精确,因为它有较多的损伤分级。其瓷盘装饰面(釉面)损伤程度的表示代号如下:

0-没有可见的釉面损伤;

0.5-釉面光泽稍微暗淡或釉面色彩略有变化;

1-釉面光泽稍微暗淡及釉面色彩略有变化或出现可见的釉面光泽暗淡或呈现可见的釉面色彩变化;

1.5-釉面光泽稍微暗淡及釉面色彩变化或釉面光泽暗淡及釉面色彩略有变化;

2-釉面开始失去光泽和呈现可见的釉面色彩变化;

2.5-釉面失去光泽和釉面色彩明显发生变化;

3-釉面装饰层能被擦除,但非常困难;

4-釉面装饰层能被轻易擦除。

但标准化委员会CENFFC194工作组3推荐的釉面损伤程度仅分为以下3个等级。

0-釉面无变化;

1-釉面开始呈现变化;

2-釉面呈现清晰可见的变化。

显然,现实生活中,0级和l级的釉面损伤是允许的,但2级釉面损伤不能接受。

在上述两个不同的釉面损伤分级系统中,O级是相同的。在德国塞尔伯所采用的室内检测釉面损伤分级系统中,0.5~2级的釉面损伤相当于标准化委员会CEN/TC194工作组3推荐的釉面损伤分级系统中的1级;而在德国塞尔伯所采用的室内检测釉面损伤分级系统中,2.5~4级的釉面损伤相当于标准化委员会CEN/TC194工作组3推荐的釉面损伤分级系统中的2级釉面损伤。

事实上,黄金和其它贵重金属装饰的陶瓷器皿的外观检测是不能作为它们在洗涤剂中洗涤后的釉面损伤等级评估的。但一种建立在摩擦阻力基础上的区分为4个等级的釉面损伤评估方法能够体现黄金和其它贵重金属装饰的陶瓷器皿在洗涤剂中洗涤后的釉面损伤:还有一种评估方法就是利用刀具在洗涤剂洗涤后的陶瓷器皿表面上刻划。通过生成的刀痕来评估陶瓷器皿经洗涤剂洗涤后的釉面损伤。其4个等级的釉面损伤如下:

无损伤――无可见刀痕;

轻微损伤――有少数可见刀痕;

中等损伤――仅部分刀痕可以去除;

严重损伤――刀痕不能去除。

陶瓷器皿在洗涤剂中洗涤后的釉面损伤状况,仅在轻微损伤状况下,各色彩釉面装饰层损伤的平均值就是整个陶瓷器皿釉面装饰层损伤的等级。如果某一色彩釉面装饰层损伤等级为2级或2级以上,那么整个陶瓷器皿釉面装饰层损伤等级也为2级或2级以上。这样的釉面损伤评估方法实用于采用各种不同釉面材质装饰的陶瓷器皿。

5 检测结果

依照德国塞尔伯室内检测操作程序规定的釉面损伤等级详细评估技术要求输出的检测结果如表1~表24所示,它们是8种不同釉面材质的陶瓷器皿(瓷盘)在家用陶瓷器肛洗涤剂洗涤检测方法、工业及餐饮业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方法和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浸泡洗涤陶瓷器快速洗涤检测方法中获取的检测数据。仅对1#上釉骨质瓷瓷盘进行了釉面粗糙度值的测量,它在家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后的釉面粗糙度的平均值如表25所示。此外,表26表示1#上釉骨质瓷瓷盘在工业及餐饮业陶瓷器皿洗涤3000次的釉面粗糙度的平均值。

6 探讨

正如预期一样,上述检测数据结果显示了陶瓷器皿釉层(釉面)的种类不同,其耐洗涤剂的洗涤能力的差别也非常大。因此,我们应分门别类地研究陶瓷器皿釉层(釉面)与耐洗涤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然,在陶瓷器皿洗涤的前期,陶瓷器皿釉层(釉面)受到损伤,但是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特别是超过750次时,陶瓷器皿的釉层(釉面)色彩及光泽的变化就非常清晰。

陶瓷器皿釉层耐洗涤能力主要取决于釉料的种类及其物理化学成份,其次是釉料在高温烧结时是否与坯料协调一致(即:坯体与釉层之间的结合层是否牢固可靠)。陶瓷器皿经洗涤后的釉层损伤,有时骨质瓷釉层比硬质瓷釉层的损伤更加严重,这不足为奇,因为骨质瓷的釉层烧结温度比硬质瓷低。欲比较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与家用陶瓷器皿釉层的耐洗涤能力的大小,首先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快速检验测试程序的可靠性。实践证明,在标准的陶瓷器皿洗涤程序中,家用陶瓷器皿釉层的损伤比工业及餐饮业用陶瓷器皿的损伤更严重。所以说,家用陶瓷器皿釉层耐洗涤能力的合理评估,需要在家用陶瓷器皿洗涤中耗费较长时间进行测试。

陶瓷器皿经洗涤后,其釉面粗糙度的平均值Ra是釉面外观的检测数据。在陶瓷器皿工业及餐饮业用洗涤剂的洗涤过程中,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多,陶瓷器皿釉面粗糙度的平均值Ra的增加大约是陶瓷器皿家用洗涤剂的一半。即在陶瓷器皿家用的洗涤过程中,陶瓷器皿釉面的损伤更严重些。

利用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釉层(釉面)耐洗涤能力至少需4h。检测结果表明,欲获得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花4h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陶瓷器皿釉层的损伤比家用陶瓷器皿洗涤1000次的损伤还是要轻微些。如果将水蒸汽的温度升高到117℃,那么陶瓷器皿浸泡洗涤15h后便可获得与其它耐洗涤能力的检测方法可以比拟的釉层损伤,即使对某些釉层来说其损伤已非常严重,但是还不足以损伤所有不同种类的釉层。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陶瓷器皿时,对釉层的损伤程度通常随釉层的种类、釉面的装饰方式、釉面的色彩及坯胎的质地等不同,其釉层的损伤不是完全能与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时进行比较的,因为它们的损伤值不同。事实上,在这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它们对釉层(釉面)所产生的损伤是不同结构形式的损伤。所以说,为了评估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绝不是取代陶瓷器皿耐洗涤剂洗涤检测方法的最有效方式。

然而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能用于评估正在制作过程中的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的大小。如果陶瓷器皿洗涤后,其釉层(釉面)的损伤能象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TC194工作组3推荐的草拟标准一样限制在三个等级内,那么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将变得非常实用,但陶瓷器皿在洗涤液的浸泡时间需远大于4h,并且还能调整成适合不同质地种类的陶瓷器皿,也就是说对骨质瓷、硬质瓷、釉下彩(釉下彩绘的简称)、釉上彩(釉上彩绘的简称)及贵重金属装饰的陶瓷器皿都会有各自最适宜的浸泡洗涤时间。

虽然快速评估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但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结果与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结果是有区别的。例如,本研究项目中,1#上釉陶瓷器皿(瓷盘)和8#上釉陶瓷器皿(瓷盘)洗涤周期达1000后,才是区分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分类的关键。显然,在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象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过程中釉面毁坏的现象,如:1#上釉陶瓷器皿(瓷盘)在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过程中釉面的损伤比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过程中要轻微些:相反,8#上釉陶瓷器皿(瓷盘)在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过程中却显示其耐洗涤能力的不足,然而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的检测过程中,它却作为其它陶瓷器皿抗洗涤剂洗涤能力的常用物证。通过比较本研究项目所有种类的陶瓷器皿可得。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与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方法所得的检测数据结果有很明显的区别,大多数陶瓷器皿的釉面在洗涤剂洗涤检测过程中的损伤要严重些。但在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过程中釉面却是完好无损的,而且其釉面也比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过程中更稳定且不脱色。

所以说,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分类的最终依据是以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检测数据结果为基础的,因为陶瓷器皿洗涤的检测数据结果更接近家庭实际生活。而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的快速检测方法最实用于快速评估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制陶瓷器皿釉面耐洗涤能力的大小。

比较陶瓷器皿耐洗涤能力的快速检测方法与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的检测方法可知,它们是互补的,例如:陶瓷器皿经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最适宜时间后的快速检测过程及经陶瓷器皿洗涤1000次的检测后,其釉面的损伤是不相同的,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可以比较的中间过渡状态。然而釉面损伤的产生过程对评估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检测操作过程中。有几种陶瓷器皿的釉面可以认为是几乎没有耐洗涤的能力,因为至少有一种釉面色彩在陶瓷器皿洗涤剂洗涤时还没有达到1000次洗涤周期就损伤了。然而消费者能够发现不同种类的陶瓷器皿的耐洗涤能力是不一样的。例如:1#上釉陶瓷器皿(瓷盘)完全不实用于采用洗涤剂洗涤,因为它在陶瓷器皿洗涤剂中洗涤250次后,有一种釉面色彩就全部毁坏了。其余的釉面色彩在随后的洗涤中也会遭受严重的损坏。其余上釉陶瓷器皿(瓷盘)釉面的损伤仅处于能够接受的临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许愿意对某些耐洗涤能力差的陶瓷器皿采取让步接收的方式;其余方面包括艺术特性和美学特性也是购买部分特定陶瓷器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消费者需要获得比“耐洗涤”或“不耐洗涤”更为详细的评估值,例如:当陶瓷器皿的釉面开始呈现可见损伤时,已经承受了陶瓷器皿洗涤剂多少个洗涤周期,它是从陶瓷器皿洗涤检测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而不是从高温高压水蒸汽密闭容器洗涤液浸泡洗涤陶瓷器皿快速检测过程中获得的数据。

第2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AS循环;脱硫;洗氨 ;煤气净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宣钢焦化厂煤气净化生产系统为张家口城市气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煤气净化项目做为JN60―6型两座焦炉的配套项目仍采用全负压焦炉煤气净化回收工艺,担负着60000Nm3/h的焦炉煤气净化、输送和化产品回收的重任。宣钢焦化厂从德国卡尔•斯蒂尔公司引进的全负压焦炉煤气净化回收工艺,该技术的特点是采用AS循环洗涤的全负压煤气净化流程,并在工艺中配置“ECS”系统来消除静止设备可能外漏的污染性气体,实现了环保与节能的双赢。

AS循环脱硫的全负压煤气净化工艺的技术要点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强化初冷,将焦炉煤气冷却到18~22℃,最大限度地把煤气中的焦油和萘析出,以保证在初冷后洗涤工序的煤气温度高于集合温度时,不再有萘析出,从而取消了传统流程中萘的处理装置。该工艺是把对煤气的洗氨与脱硫和脱硫母液的再生与蒸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脱硫塔内依靠氨汽为热源,热解提馏脱硫富液中的酸性气体,富液中的H2S、CO2、HCN被热解提馏出去,使脱硫液得以再生,而且还增加了脱硫贫液中游离氨含量,这是AS循环脱硫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的关键。

2、流程简介

焦炉煤气依次通过脱硫塔下段、上段,洗氨塔下段和上段,脱除H2S、NH3。游离氨塔塔底得到的蒸氨贫液,经脱硫富液与洗氨贫液换热器与脱硫富液换热,再经洗氨贫液冷却器冷却到22℃后,送二号洗氨塔的上段进行喷淋,与脱硫塔塔顶来的煤气逆流接触吸收煤气中的氨,洗氨后得到的洗氨富液送脱硫塔顶与剩余氨水混合进入脱硫塔的上段,吸收H2S、NH3,再经富氨水冷却器冷却,然后与脱硫贫液混合进入脱硫塔的下段,自上而下与煤气逆流接触,煤气中的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与脱硫贫液中的氨进行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NH3・H2O+H2SNH4HS+H2O

NH3・H2O+ HCNNH4CN+H2O

NH3 +CO2+ H2O(NH4)2CO3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保证洗涤塔从上而下等温吸收,在第四、五塔段设两个循环冷却段:洗涤液在塔段断液盘用泵部分抽出,通过冷却器冷却至稍高于煤气入口温度后送入该塔段顶循环喷洒,最终使出塔煤气的H2S、HCN降至规定值之内。塔底洗涤液从液封槽满流至富液槽。

从H2S洗涤塔顶出来的煤气进入1洗氨塔底部与塔顶来的洗氨半富液(2洗氨塔底洗涤液含氨2g/l)逆流接触脱除煤气中的氨,从1洗氨塔顶出来的煤气进入2洗氨塔底,与塔顶喷淋的蒸氨废水和第三段喷淋的蒸氨废水逆流接触,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氨。

2洗氨塔底半富液经冷却后后送到1洗氨塔顶,1洗氨塔底洗涤富液经冷却后送到H2S洗涤塔顶。洗氨塔底均设有满流安全水封槽,防止仪表失灵,停电等事故情况下洗涤液通过水封槽直接满流到富液槽。

剩余氨水若符合洗涤要求(含氨小于2.5 g/l),可选择送至1洗氨塔第三段,2洗氨塔第第三段或塔底洗氨,选择入口的原则是剩余氨水的组成接近该处洗涤液的组成。剩余氨水浓度较高,直接送到蒸氨塔或富液槽。从节能和减少蒸氨脱酸负荷考虑,剩余氨水直接送入洗氨塔是最经济的方法。

为进一步脱除煤气中的H2S、HCN,将2~4的NaOH溶液送至2洗氨塔的碱洗段(2、3段)洗涤煤气,进一步脱硫脱氰,其反应为:

NaOH+H2SNa2S+ H2O

NaOH+ HCNNaCN+ H2O

通过碱洗最终将煤气中H2S脱除至0.2 g/m3,排出的NaOH洗涤液通过位差进入H2S洗涤塔的下段,与入塔煤气接触,实现预脱硫,并与全部洗涤水汇合流至富液槽。

H2S和氨洗涤塔均为钢板网填料塔,两段填料之间设有洗涤液再分配盘,将来自上段填料的洗涤液通过分配盘在下段进行再分配。

3、工艺特点

3.1实现了循环经济

在脱酸塔内依靠氨气为热源,热解提留脱硫富液中的酸性气体H2S、HCN、CO2,使脱硫液得以再生,同时还增加了脱硫贫液中游离氨含量,这是AS循环脱硫具有较高脱硫效率的主要原因,经济实惠;通过加碱(NaOH)降低蒸氨废水中的固定铵含量(0.2g/L)增加洗涤废水量,节约软水;洗涤和再生两大工艺连接在一起,把从焦炉煤气中脱出的转入液相的NH3、H2S、HCN,经过蒸氨脱酸系统蒸出,产生的贫液、废水进行洗涤,实现了循环经济。

3.2 AS循环脱硫设备少,流程短,工艺系统性极强,操作难度较大

塔与塔之间,同一塔的上下段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特点非常突出。如果脱硫塔的上段洗氨效果差,则富氨水的含氨低,既会影响下段脱硫,又加重了洗氨塔的负荷,蒸氨系统的操作直接影响着脱硫效率,脱酸贫液的组成又严重影响着煤气脱硫水平,蒸氨废水的组成决定了煤气洗氨水平。

3.3 水源选择多

氨的洗涤可用软水、剩余氨水、蒸氨废水,也可以混合使用,从节能的角度可不用软水,改用蒸氨废水,前提是通过加碱(NaOH)降低蒸氨废水中的固定铵含量(0.2g/L).

3.4低温水用量较大

为保证煤气净化效果,脱硫塔、洗氨塔的温度水平较低,而且循环液量大,故低温水用量较多。所以提供足够的低温用水,是AS循环法脱硫效率的关键。目前通过及时开启制冷机组设备,保证有足够的低温水供应能力。

4、工艺操作要点

4.1加强初冷和洗涤冷却器的操作,保证洗涤塔在低温下操作,有利于煤气的净化吸收,同时重视H2S洗涤塔循环段冷却器的使用,一般在20~23℃较佳。

4.2在洗涤操作中,提高富氨水浓度,提高脱酸贫液NH3H2S比,增大脱酸贫液量,能有效的提高洗H2S、HCN效果。

4.3重视入洗涤塔煤气、洗涤液的除焦油操作,洗涤塔阻力增大,要及时清洗,否则会影响洗涤效果。

第3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磷铵尾气洗涤水;悬浮物;絮凝剂;澄清

磷酸二铵(DAP)是一种含氮、磷二种营养元素的二元高效复合肥,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DAP的热稳定性较差,在70℃下失去一个氨分子而变成MAP,分解时的氨蒸汽分压很大,且将氨释放入大气中。传统法DAP的生产[1],通常使用湿法磷酸与氨进行中和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同时物料在干燥时受加热空气的影响,会产生一定量的氨气、粉尘和氟化物,这部分物质进入尾气,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其尾气排放执行表1标准[2]。

为使尾气达到环保要求,通常情况下需要用水对尾气进行多级洗涤,传统尾气洗涤流程如图1。

系统尾气来源于中和、造粒、干燥、冷却及除尘系统,尾气中粉尘含量通过前期旋风除尘后,仍有2000mg/nm3左右,氨氮含量在500~700mg/nm3,氟化物(以F-计)在300~500mg/nm3,正常情况下,尾气通过三级洗涤塔洗涤后,各污染指标能够达到排放要求,但受系统水平衡及资源回收要求,洗涤水需最大程度进行循环使用。以瓮福磷肥厂年产800kt/a磷酸二铵计,为确保系统不能产生氨氮废水,尾气洗涤水新鲜补充水量不能超过20t/h,尾气总量为400K m3/h,则循环洗涤水平均固含量为4%,由于受系统生产波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循环洗涤水固含量有时达到15%,受含固量影响,系统洗涤塔洗涤水喷头及PP球填料经常会发生堵塞现象,这导致洗涤水喷淋不均匀、在PP球内发生股流现象,洗涤水不能与尾气进行充分、高效接触,降低了尾气的洗涤效果,同时由于洗涤水pH的上升,也降低了氨气的洗涤效果。由于洗涤塔PP球的堵塞,需随时进行清理,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外排尾气时常出现粉尘、氨气超标现象。

为有效提高尾气洗涤效果,在投资最省的情况下,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便是降低循环洗涤水的固含量。循环洗涤水中含有大量氨氮,主要以磷酸二铵的形式存在,氨氮含量超过10000ppm,如此高浓度的氨氮洗涤水,短期内难以自然沉降,笔者对瓮福磷肥厂磷铵装置尾气洗涤水取样进行自然沉降观察,在1小时内几乎看不出明显变化,考虑装置现场空余场地较小的因素,只能找到使氨氮废水高效澄清的办法,才能实现减少循环洗涤水固含量的目的。

提高沉降效果最为明显的办法是添加絮凝剂,当前应用最为普遍和高效的絮凝剂便是聚丙烯酰胺(PAM)[3],结构式为[-CH2-CH(CONH2)]n-,分子量超过100万,最高可达上千万。在进行絮凝沉降前,聚丙烯酰胺需进行水解,产生具有吸附、架桥等絮凝作用的酰胺基(-CONH2)、羧酸基团(-COOH)。

从水解方程式看出,聚丙烯酰胺水解会产生大量氨气,而DAP装置尾气洗水中含有大量氨氮物质,这些物质能否对絮凝效果产生影响、如何避免这一影响,是PAM能否快速沉降尾气洗涤水沉淀物的关键。对此,笔者通过大量实验,通过对洗涤水pH值和固含量的控制,找到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快速沉降DAP尾气循环洗涤水的方法。通过对瓮福磷肥厂DAP装置尾气洗涤系统的改造,实现了澄清洗涤水,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回收资源的目的。

1 实验部分

1.1提高聚丙烯酰胺絮凝原理分析

聚丙烯酰胺水解时会释放出大量,而DAP装置尾气洗涤水中含有大量有利NH3,会阻止水解的正常进行,不能充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高效的絮凝沉降效果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应是通常情况下聚丙烯酰胺不能絮凝高氨氮废水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洗涤水中NH3的量,必须将NH3变为离子状态下的NH4+,磷酸二铵主要原料为磷酸和液氨,偶尔加入硫酸进行指标调节,为改变洗涤水中NH3的存在状态,可加入磷酸或硫酸进行指标调节,然后加入PAM观察沉降效果,同时找出最佳pH沉降范围,以此达到提高沉降速度的目的。

1.2实验水指标

以瓮福磷肥厂磷酸二铵装置循环洗涤水为对象,找出聚丙烯酰胺絮凝沉降的最佳条件,具体水质指标见表2所示。

1.3实验方案

用1000ml烧杯盛取试验水800ml共计6杯,分别滴加P2O5含量为46%的浓磷酸,控制pH在值当范围内,然后加入浓度为1‰的PAM絮凝剂,观察沉降效果,具体数据如表3。

1.4实验总结

从表3中看出,当洗涤水pH值在4~7,加入PAM后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其中pH在5附件为最佳沉降点。此实验结果,论证了高浓度氨氮废水加入PAM絮凝剂进行沉降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使pH调节具有更为广泛的操作性,我们将硫酸替代磷酸进行洗涤水pH的调控,发现投加PAM絮凝剂后沉降效果优于前者,分析为硫酸根的极性优于磷酸根所致,因此判定,通过调节循环洗涤水的pH值,提高加入PAM后沉降速度的思路是可行的。

2 工艺改造

根据现场空余位置的实际情况,瓮福磷肥厂DAP装置设计了一套沉降处理能力为200t/h的竖流沉降槽,为确保原有水平衡不被破坏,沉降槽底流回收水量控制在20t/h,则沉降槽产清水能力为180t/h,与原有20t/h的补水能力相比,现有补水能力提高了9倍,原有循环洗涤水固含量平均为5%,技改后循环洗涤水固含量降至6‰以下,极大地提高了洗涤效果,改造费用如下表4。改造后的澄清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经济成本核算

尾气系统进行改造后,需消耗部分电能和PAM药剂,同时每班新增一名操作员;与未改前的工艺相比,技改后洗涤效果明显,尾气中粉尘、氨气含量均有大幅度下降,通过对下降物质的费用折算,与投入消费对比,判断技改后是否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以年为单位,生产运行时间为300天计,分析数据如表5。

从技改前后相关数据看出,技改后,每年可从尾气回收的资源中捡回3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技改投入可在3个月内收回,同时获得可观的环保效益。

4 结论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快速沉降方法,消除了PAM不能沉降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传统思维,结论如下:

(1)沉降效果与尾气洗涤水pH有关,需加入能与氨相结合的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进行调节,pH控制范围在4~7,最佳点在5左右。

(2)循环洗涤水pH降低后,提高了尾气中氨气的洗涤能力,同时由于固含量的下降,也增强了粉尘的洗涤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训,赵建勇.含硼磷酸二铵的生产工艺与控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3(06)35-38.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S],中国标准出版社.

[3]蒋秋静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污泥脱水工艺中的应用研究[N]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4)

第4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服装在原材料和服装成衣的加工、生产以及服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污染,从而使得服装成为潜在的人们身边最具杀伤力也是最直接的“隐形”杀手,服饰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生活中,服饰中甲醛含量超标、甲醛、荧光剂的致癌性等恶性事件,让人们对服饰污染忧心忡忡,更有谈“醛”色变之悸。

三大主要污染途径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服饰的污染来源,就会发现它有三种途径:

1.人体自身污染

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分泌物如汗、皮屑、油脂等由于皮肤的生理反应而产生的污染。

2.服饰本体污染

服饰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纺织材料和化学加工药剂等对服饰的污染,它是潜在的最具有杀伤力的危害源。

3.外部环境污染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与外界环境接触,可能受到的外界环境对衣物的污染,如油污、雨淋、酸、碱、化学物质(化妆品)、辐射、烟、灰尘等对服装的污染。

此外,洗涤过程也会对衣物造成污染,如干洗所引起的污染等问题。

三种污染造成的不同危害

三种服饰污染对人们的健康有不同的危害:

1.人体自身污染引发的病症

人体自身的污染如油脂、分泌物、汗液等,如果不及时清理,高湿高温的环境会成为各种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有害细菌的存在不仅使得服饰产生异味,如霉味、臭味等,还会引起各种不同的皮肤炎症和疾病:如真菌引起的脚气,皮肤瘙痒、过敏、带状疱疹等症状,特别是儿童贴体服饰及成人内衣,要及时清洗和更换,并常常接受日晒,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2.服饰本体污染造成的危害

服饰本体具有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服装原材料本身和服装成衣在加工、生产以及服用过程中,所附带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不利的各种因素。

如服装原材料在加工、染色、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整理、定型的化合物和药剂造成的污染;天然棉花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周围环境的有害物质残留;人造纤维中纺丝过程中NaOH、CS2、H2SO4、Na2SO4等残留等,这些化合物通过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皮肤的微弱呼吸作用,对人体表皮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炎症。

服装面料中使用的染料大多具有偶氮或蒽醌类结构,或者是喹啉类的还原染料及酸性染料,还会用到甲醛树脂整理剂、荧光增白剂,面料织造时上浆的浆料等都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甚至引发皮炎和过敏反应。

特别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有害物质之一甲醛,常用于劳动服的维尼纶制造中,当甲醛受到皮肤汗水作用后,它会游离于纤维而刺激皮肤。生活中,人们推崇的洗可穿、免烫型等服装大都是由化学整理剂来实现的,一旦与汗液接触,其甲醛同样会发生游离,从而刺激皮肤。劣质服装中散发出的浓烈气味往往与甲醛含量的超标密切有关。

此外,服饰中的阻燃剂、去污剂、有害金属、氧化剂、催化剂、防腐剂、防霉剂等对人体都会产生危害。

3 生活环境带来的再污染危害

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很多的污染,这些污染会或多或少地侵入到人们的服饰中。例如微生物、病毒、细菌、尘螨、酸、碱液体、油污、化妆品等;大气中过量的一氧化碳、臭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铅化合物和油雾,大量灰尘,尘埃微粒上吸附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等也是服饰主要的外部污染源。化工厂中的化学药品、高压电厂的辐射等也会对人们产生伤害。就服饰的洗涤方面来讲,洗涤剂、干洗中使用的化学品,由于许多洗涤剂中含有过敏性镍元素,衣物洗涤时,若洗涤剂使用不当或漂洗不净会引起表皮发炎,对婴幼儿尤为明显,有些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肾脏系统影响较大。目前干洗油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全氯乙烯的有机物,人过量吸入该物质会影响神经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和心脏跳动不规则,还有可能导致癌症。

服饰污染的防范之策

了解了服饰污染的危害,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对人体造成的不利的影响。

做为生产者可以从下面3种可行的方法做起。

1.防止设备造成的污染

服装在生产加工中,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裁剪、划样、缝纫、整烫、绣花、衍缝、订扣、锁眼等,各种设备自身存在的灰尘、油污、细菌、病毒等,自然会随着加工的过程影响到服饰的卫生和安全性。作为生产方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除尘、杀菌处理。

2.防止操作人员造成的污染

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是潜藏在服饰中的最大的污染,感冒、其它疾病等带来的病毒和污染:如唾液、鼻涕等,会直接对服饰产生污染。操作人员手上携带的脏东西也会对服饰产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在生产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如洗手等措施。

3.防止操作环境及运输、包装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环境污染在服饰的加工和存储中都是最大的威胁。各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反应。为了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和无污染,生产、包装车间和货舱、运输环节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排除污染隐患。

做为消费者可以从下面4种可行的方法做起。

1.购买有质量保障的品牌服饰,

厂家在设计生产服装时,要选择对人体污染危害较小的材质和佩饰。具有环保、抗菌、抗霉、抗内部污染的功能性材料,如竹碳纤维,tencel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转基因纤维等的特殊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服饰的附加值,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服饰时,要多闻、多问、多看,如果服饰有很大的气味且刺鼻,就不要贪图便宜去购买,特别是不能购买二手服饰,因为二手服饰中存在的危害是未知的,人们不知道之前的所有者的健康状况。对于内衣产品尽量不要购买色泽鲜艳、具有洗可穿效果的产品。

2.新买的衣服要漂洗后再穿

新买的衣服表面上有许多染料等化学物质,应先洗涤,全部或部分洗去“浮色”,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特别是内衣产品,洗涤后要在日光下晒干后再穿用。

3.要勤洗澡、勤换衣

受环境污染,衣服上可能吸附很多有害的物质,若把衣服穿回家则可能造成家庭的污染,危害家人的健康,所以人们养成进家后换下工作服和鞋的习惯是必要的。经常更换内衣,勤洗澡保持身体洁净,减少自身污染。

4.选择正确的洗涤剂

第5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2图像处理

2.1阈值分割为了准确计算织物洗涤后经、纬向尺寸和面积变化量,需要对采集到的织物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处理,把织物和背景区分开。在图像分割的诸多方法中,阈值化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3-4]。在阈值分割中,重要的是阈值的选取[5]。本文中,织物试样为黑色,背景为白色,二者对比强烈,边缘明显,可以采用Otsu法进行阈值化。Otsu法是通过最大化类间方差来选择1个全局最优的阈值[6]。设试样灰度图像为f(x,y),记T为前景与背景的分割阈值,前景像素点数占比例为w0,平均灰度为u0;背景像素点数占图像比例为w1,平均灰度为u1。图像的平均灰度为从最小灰度值到最大灰度值遍历T,当式(2)中g取最大值时的T即为分割的最佳阈值。根据T将图像分割为2部分,即把大于等于该阈值的像素点的值设置成1,对应于背景;小于该阈值的像素点的值设置成0[7],对应于织物。阈值运算后的二值图像g(x,y)如式(3)所示。

2.2形态学运算本文试验中,对分割后的织物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消除织物边缘的毛刺和噪点,以更加精确地计算织物尺寸。形态学开运算是腐蚀运算和膨胀运算的组合,在实际算法中利用圆盘对织物图像进行先腐蚀后膨胀运算[8-9]。腐蚀操作消除了图像中孤立点和毛刺,使图像亮度降低,膨胀操作可以同等大小地增加图像的亮度而不引入已经去除了的部分本文选取圆盘形结构元素,其各向同性,可得到与方向无关的运算结果。圆盘尺寸的选择对开运算结果影响较大,太小不能实现较大凸起与黏连的去除,太大又会造成假断裂[10]。通过试验发现当选择半径为5个像素点的圆盘对图像进行开运算时,不仅可以较好地去除织物边缘孤立的小点、毛刺,而且能够保持织物边缘形状不变。以洗涤后织物图2(b)为例,得到开运算前后的织物图像及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从局部放大图中明显看出形态学运算后的织物边缘变得更加平滑,消除了织物边缘的毛刺和噪音,增加了后续计算的准确性。

3试验与数据分析

本文试验利用小天鹅XQB45-298V微电脑全自动洗衣机对表1所列6种纯毛织物进行洗涤,并采用图1所示机器视觉系统采集洗涤前、后的织物图像。在阈值分割和开运算后,以像素点为单位,计算洗涤前、后织物经、纬向的平均长度和面积,进而得到洗涤后织物尺寸变化的百分率。

3.1试验方案根据AATCC135—2004《织物经家庭洗涤后的尺寸变化》,以及小天鹅XQB45-298V微电脑全自动洗衣机已有的洗涤参数,设计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根据AATCC135—2004标准,每次试验织物依次经历洗涤、漂洗、脱水和自然干燥4个步骤,洗衣机取20L水位,洗涤、漂洗、脱水后织物在(21±1)℃、(65±2)%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平铺干燥24h。

3.2结果分析通过比较织物洗涤前、后经、纬向长度和面积变化的百分率来反映织物洗涤后尺寸稳定性。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计算出织物经向平均变化率C、纬0式中:L珔j表示洗涤前织物经向平均长度;L珔'j表示洗涤后织物经向平均长度;L珔w表示洗涤前织物纬向平均长度;L珔'w表示洗涤后织物纬向平均长度;S0表示洗涤前织物面积,S1表示洗涤后织物面积。在采用机器视觉方法检测Cj、Cw和Cf时,织物尺寸以像素点为单位。手工测量按照AATCC135—2004所规定的方法,测量的经、纬向3条基准线如图5所示。以2#试样为例对本文提出的织物洗涤后尺寸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说明。当漂洗21min,脱水4min,洗涤时间分别为4、8、12min时,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当洗涤12min,脱水4min,漂洗时间分别为13、21、29min时,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当洗涤12min,漂洗21min,脱水时间分别为1、3、5min时,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3、4、5的数据可知:所得变化率均为正数,则表明所有试样在洗涤后均产生了收缩;比较机器视觉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可发现二者较为接近,采用机器视觉方法检测可以代替手工测量方法,而且以织物面积变化率为指标,同时反映了经、纬2个方向的尺寸变化,可以实现织物洗涤后尺寸稳定性的综合表征。对表1所列6种试样按表2给定的9种洗涤程序洗涤,检测后再由式(6)计算出机器视觉面积变化率,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看出,6种织物洗涤后的尺寸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收缩。在保持漂洗和脱水时间不变时,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洗涤后织物的面积缩率增加,但增加幅度因织物品种而异,如2#、3#、5#、6#试样在洗涤时间增加到8min后面积缩率增幅趋于平缓;在保持洗涤和脱水时间不变时,随着漂洗时间的增加,洗涤后织物的面积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下降或不再明显增加;在保持洗涤和漂洗时间不变时,随着脱水时间的增加,洗涤后织物的面积缩率增加,且脱水时间越长,织物收缩越明显,如1#试样。试样脱水时间从1min到3min时,缩率仅增加0.14%,而当脱水时间从3min到5min时,缩率增量为1.87%,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第6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NaOH标准溶液标定(操作碱式滴定管)”课程具体操作流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许多教师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能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技能和知识,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下面笔者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操作碱式滴定管)”课程教学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具体操作流程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一、项目要求

正确使用碱式滴定管,最终确定待标NaOH溶液的浓度,整个过程分以下9个子项目:

1.选取合适的碱式滴定管。

2.洗涤碱式滴定管。

3.碱式滴定管检漏。

4.装入待测溶液。

5.碱式滴定管赶气泡。

6.滴定管加液操作。

7.左右手配合滴定的过程。

8.滴定终点的判断。

9.滴定管读数,并计算结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情境中,综合从书本上学到的碱式滴定管的操作知识,掌握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同学和计算机的帮助,感受实际工作中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为例)

本项目是“NaOH标准溶液的制备”实验中的第三个项目,粗配NaOH溶液的标定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操作。在这个项目中,笔者将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操作与具体的分析实例结合起来,以酚酞作指示剂确定终点,最终得到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让学生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能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能够与化工分析行业零距离接轨。

1.重点。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用分解视频演示碱式滴定管的操作流程)

2.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测得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

3.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生分析。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粗略配制NaOH溶液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分析天平,托盘天平、药匙、烧杯、试剂瓶、洗瓶。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一台计算机,一台投影仪,三套滴定分析仪器。

六、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以视频演示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终点确定、读数各步操作。(视频文件分开讲解,以达到巩固碱式滴定管操作的目的,学生可随时要求观看每一步的操作。)

2.实训项目。每一步示范后,每组抽一名学生进行演示,小组讨论操作情况。(教师提供实验仪器,每组抽一名学生在每个演示步骤后进行演示)。

七、项目评价

八、实验结果展示

让学生观看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同学的优秀滴定试样,通过优秀滴定试样展示,给学生以智慧的碰撞,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规则操作、创新精神。

九、具体操作步骤

1.选取合适的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长度是否合适,是否老化、变质;玻璃珠是否适当,玻璃珠过大不便操作,过小则会漏水。

2.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无明显油污的滴定管,直接用自来水冲洗。若有油污,则用铬酸洗液洗涤。

方法:用洗液洗涤时,要注意不能使铬酸洗液直接接触橡皮管。为此,可将碱式滴定管倒立于装有铬酸洗液的烧杯中,橡皮管接在抽水泵上,打开抽水泵,轻捏玻璃珠,待洗液徐徐上升到接近橡皮管处即停止。让洗液在滴定管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洗液倒回原瓶中。用洗液洗涤后,先用自来水将管中附着的洗液冲净,再用蒸馏水涮洗几次。洗净的滴定管的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否则应再用洗液浸洗,直到洗净为止。

3.滴定管的检漏。滴定管使用之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保不漏。

方法:将碱式滴定管装满蒸馏水直立5min,若管尖处无水滴滴下即可使用。检查发现漏液的滴定管,必须重新装配,直至不漏,滴定管才能使用。检漏合格的滴定管,需用蒸馏水洗涤3―4次。

边学边练:碱式滴定管的检漏操作。

4.装入溶液。首先,将试剂瓶中的操作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液珠混入溶液。操作溶液应小心地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如烧杯、漏斗等)转移溶液。其次,在加满操作溶液之前,应先用少量此种操作溶液洗滴定管数次,以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操作溶液的浓度不变。倒入操作溶液时,右手拿住细口瓶往滴定管中倒入操作溶液,让溶液沿滴定管内壁缓缓流下。每次用10mL操作溶液洗滴定管。用操作溶液洗滴定管时,要注意务必使操作溶液洗遍全管,并使溶液与管壁接触1―2min,每次应注意玻璃珠下方的洗涤,并尽量放尽残留溶液。

边学边练:碱式滴定管装液。

5.赶气泡。(如图1)用操作溶液洗完后,将其装满溶液垂直地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的部位,并使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管斜向上,往一旁轻轻挤捏橡皮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再一边捏橡皮管,一边将其放直,这样可排除出口管的气泡,并使溶液充满出口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注意:应在橡皮管放直后,再松开拇指和食指,否则出口管仍会有气泡。排尽气泡后,加入操作溶液使之在“0”刻度以上,再调节液面在0.00mL刻度处,备用。如液面不在0.00mL,则应记下初读数。

边学边练:碱式滴定管赶气泡。

6.加液操作。(如图2)将滴定管垂直地夹于滴定管架上的滴定管夹上。在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的地方,向右方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从而放出溶液。注意不能捏玻璃珠下方的橡皮管,以免当松开手时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也不要用力捏压玻璃珠,或使玻璃珠上下移动,否则不能放出溶液。

要能熟练自如地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的技术:(1)使溶液逐滴流出。(2)只放出一滴溶液。(3)使液滴悬而未落(当在瓶上靠下来时即为半滴)。

边学边练:逐滴加溶液,先只加1滴溶液,再加半滴溶液。

7.滴定操作。(如图3)滴定通常在锥形瓶中进行,锥形瓶下垫一白瓷板作背景,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瓶颈,瓶底离瓷板2―3cm。调节滴定管高度,使其下端伸入瓶口约1cm。左手按前述方法操作滴定管,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使其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边滴加溶液边摇动锥形瓶。

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摇动锥形瓶时,要注意不要使溶液溅出,不要使瓶口碰滴定管口,也不要使瓶底碰白瓷板,更不要前后振动。一般在滴定开始时无可见的变化,滴定速度可稍快,一般为10mL/min,即3―4滴/s。滴定到一定时候,滴落点周围出现暂时性的颜色变化。

每次滴定最好都从读数0.00mL开始,也可从0.00附近的某一读数开始,这样在重复测定时,使用同一段滴定管,可减小误差,提高精密度。

边学边练:练习碱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

8.终点判断。在离滴定终点较远时,颜色变化立即消逝。临近终点时,变色甚至可以暂时地扩散到全部溶液,不过在摇动1―2次后变色完全消逝。此时,应改为滴1滴,摇几下。等到必须摇2-3次后,颜色变化才完全消逝时,表示离终点已经很近。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但未落下,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下。然后将瓶倾斜把附于壁上的溶液洗入瓶中,再摇匀溶液。如此重复,直到刚刚达到终点时出现的颜色而又不再消逝为止。一般30秒内不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

边学边练:滴定到终点,学会终点颜色的判断,巩固加1滴、半滴的操作。

9.滴定管读数。(如图4)滴定开始前和滴定终了都要读取数值。读数时可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也可以从管夹上取下,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管自然下垂,两种方法都应使滴定管保持垂直。在滴定管中的溶液形成一个弯液面,即待测容量的液体与空气之间的界面。无色或浅色溶液的弯液面下缘比较清晰,易于读数。读数时,使弯液面的的最低点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与分度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以防止视差。因为液面是球面,改变眼睛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读数。

为了便于读数,可在滴定管后衬一读数卡。(如图5)读数卡可用黑纸或涂有黑长方形的白纸制成。读数时,手持读数卡放在滴定管背后,使黑色部分在弯液面下约1mm处,此时即可看到弯液面的反射层成为黑色,然后读此黑色弯液面下缘的最低点。

在使用带有蓝色衬背的滴定管时,(如图6)液面呈现三角交叉点,应读取交叉点与刻度相交之点的读数。

颜色太深的溶液,如KMnO4、I2溶液等,弯液面很难看清楚,可读取液面两侧的最高点,此时视线应与该点成水平。

必须注意,初读数与终读数应采用同一读数方法。刚刚添加完溶液或刚刚滴定完毕,不要立即调整零点或读数,而应等0.5-1min,以使管壁附着的溶液流下来,使读数准确可靠。读数须准确至0.01mL。读取初读数前,若滴定管尖悬挂液滴时,应该用锥形瓶外壁将液滴沾去。在读取终读数前,如果出口管尖悬有溶液,此次读数不能取用。

边学边练:练习终点读数。

通过选取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这一“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目标,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

第7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拜耳法;赤泥;分离;沉降槽;改进措施

1、前言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矿石经过溶出后,需要及时将铝酸钠溶液与赤泥进行分离,并对赤泥进行洗涤,以回收赤泥附液中的氧化铝和氧化钠,这一过程一般被称之为赤泥分离洗涤,沉降槽分离洗涤的最大优势体现为单位产能高、溢流所含浮游物低、洗涤效率高、附液损失少等方面。[1]

2、义翔铝业沉降工序概述

三门峡义翔铝业有限公司40万吨拜耳法生产线于2010年4月份投产,沉降系统采用深锥高效沉降槽(分离槽1台,洗涤槽4台,公备槽1台),其作用是完成溶出后稀释浆液的液固分离、赤泥洗涤。分离槽产生的溢流液(俗称粗液) 送往控制过滤工序的立式叶滤机进一步精滤,过滤后的溢流()送往分解工序, 产生的底流送往洗涤沉降槽, 通过4 次反向洗涤, 进一步回收底流中的Na2O和Al2O3。末次洗涤后的赤泥通过隔膜泵直接外排。

3、生产过程中沉降工序存在的问题

自投产以来,随着氧化铝产量的不断提高,铝土矿品位的不断下降,

赤泥分离、洗涤能力不足这一现象非常突出,如何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赤泥分离、洗涤能力及效果,是关系到氧化铝产量能否完成及碱耗高低的重要环节。

赤泥分离、洗涤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①铝土矿铝硅比不断下降,稀释矿浆固含增大,赤泥量增加,沉降槽过泥困难;②稀释矿浆浓度提高,导致稀释矿浆黏度增加,不利于赤泥的沉降;③分离槽底流L/ S大,洗涤槽负担重,洗涤效率低,指标难以控制。

4、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上述生产问题,义翔铝业公司40万吨生产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措施,使沉降分离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1分离沉降槽内循环自稀释改造

4.2应用了自动检测技术

原沉降槽在控制和调整泥浆界面的相对位置、控制溢流浮游物含量和底流液固比方面无检测工具,只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来控制,一旦发生物料性质变化,无法及时获知沉降槽的泥浆界面发生变化的信息,将给沉降槽的稳定运行带来困难。因此,在沉降槽上应用了自动检测技术(泥层分析仪),通过在线检测沉降槽的清液层、沉降层和浓缩层各界面层高度,以利于操作人员及时掌握沉降槽的运行状况,使其能在沉降槽出现波动时及时进行调整。

4.3沉降槽底流管改造

随着氧化铝产量的不断提高,铝土矿品位的不断下降,产赤泥量增加,沉降槽原设计两台底流泵共用一根DN150底流管,已无法满足现有沉降槽的过泥量,成为沉降系统正常生产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义翔铝业公司对一至四洗沉降槽底流管道进行了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根DN150底流管,两台底流泵对应两根底流管道,当沉降槽积泥的时候,同时开启两台底流泵,使底流过泥量增加了一倍,使洗涤沉降槽清液层高度明显提高,保证了沉降槽连续平稳运行。

4.4改变絮凝剂的加入点

5、结语

参考文献

第8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职业风险 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

医院是集中收治病人的场所,感染对医护人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以往人们并未十分关注,去年初暴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感染率最高,致使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与职业保健问题充分暴露,提醒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尤其是利器损伤、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更大。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医务人员肝炎的患者中,因废弃针头刺伤者占10%-30%[1],供应室则更为常见,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极高。因供应室工作人员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回收与洗涤已感染过病人血液、分泌物的器械、针头、物品,暴露于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缺乏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职工人员文化层次低,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工作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很高,这不仅易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因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加强对各类人员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树立职业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隔离预防措施,加强管理是当务之急,对防止交叉感染发生,控制医院内感染,确保安全生产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供应室工作中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

针刺伤、刀割伤及玻璃器皿、不锈钢贮槽等在洗涤处置中的意外伤害,是最常发生的。科室100%工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受到损伤,使其在精神和肉体上造成较大的创伤,而且由于长时间站立进行洗涤工作,搬运重物等可能造成脊柱、关节及肌肉的损伤、风湿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1.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每天回收和处理各类配用过化疗药物的注射器,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发放各类消毒液等化学物质,大部分都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对人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轻者造成皮炎、鼻炎、支气管哮喘;重者导致中毒、流产、致癌等[2]。

1.3生物因素

洗涤接触被传染性病毒和细菌污染过的医疗器械,如乙肝、丙肝病毒、冠状病毒、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其它传染性疾病,供应室工作人员是受感染的高危人群。

不恰当的清洗会给患者及工作人员带来危险,使用的清洁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环境不符合标准都有潜在和严重风险存在。

1.4技术因素

操作不熟练、工作不扎实、动作粗暴或工作时注意力分散、说话、开小差、心不在焉、工作缺乏预见性、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不戴防护工具等,都可造成意外损伤。

1.5其它因素

如噪音、使用陈旧设备、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器、大功率排风扇、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时的噪音等,可严重干扰人体内分泌,使人烦躁。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臭氧是眼睛和肺脏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因此,使用紫外线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乳胶手套的使用对过敏人员可引起各种反应。易燃易爆气体和设备,如甲醛、蒸汽管道、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等的使用,均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转贴于 2.风险管理

2.1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有效的消毒预防措施,增强自身防护意识,保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严格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进行工作环境检测监控。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是保证减少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任何存在侥幸心理、不做好防护工作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有害于自己,也可能坑害他人。

2.2建立健全自我防护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洗手和避免利器刺伤。实行标准预防。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把任何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都认为具有严重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在接触回收和清洗污染物品时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一次性手套,外层戴乳胶厚手套,工作日寸应集中精神,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操作流程,避免被锐器割伤。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而引起接触性皮炎。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手的清洗及消毒,每次操作完毕应严格洗手。脱去手套时也应洗手后才做其它工作。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源性废物的消毒及分类,感染性废物用双层黄色袋包装,损伤性废物放于锐利器具盒集中运输,统一毁型处理。

2.3改进再生器械用后的流程处理及完善防护设施

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作初步处理,回收处置各类医疗器械时应戴双层手套:流动水冲洗一配制清洗消毒液于超声波机内浸泡超洗一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洗涤消毒干燥上油一包装一灭菌。钢针头经超声波机超洗后先灭菌,再在针头钻洗机上逐个钻洗,分类加工后灭菌备用。对于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先行灭菌后再清洗消毒灭菌。取消配药用的玻璃注射器,改用~次性注射器,特别是化疗药物严禁用玻璃注射器,从而避免在洗涤过程中对供应室人员的损害。加强仪器设备的检修,淘汰部分陈旧设备,购进全自动清洗机,改善和减少人工操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因长时间站立操作而发生颈椎病及腰肌劳损。

2.4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应急预案措施

合理设计装修室内工作环境,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确保在洗涤消毒灭菌过程中不发生再次沾染,提高工作效率并进行隔音隔热设置,尽量减少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肘噪音和蒸汽对人的影响,配置中央空调,无菌贮物室及监测室内安装医用型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清洁区紫外线灯配置定时调控开关,在工作人员下班时间进行照射消毒。消毒剂存放仓库注意通风,安装排气扇等,创造有利于自身防护的环境。同时工作人员应熟练应用防护技术,增强对工作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每项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防护意识,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标准。检查督促防护工作中特殊措施的落实,加强防护措施应用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预防纠正。发生锐器伤时,要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措施。

第9篇:化学洗涤的具体操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水葫芦提取液 玻璃器皿 洗涤 安全

1前言

清洁的玻璃器皿是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器皿洗涤剂有皂类、酸性洗液和碱性洗液。

皂类洗涤剂使用简便,操作安全,去污能力较强,可用于去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和有机物质。但这类洗涤剂容易在物体表面形成沉淀,玻璃器皿在其中浸泡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多数皂类洗涤剂含磷,洗涤废水大量排放成为水体富营养的重要污染源。

酸性洗液靠强酸的溶解性产生去污效果,用于去除沾挂在器壁上的有机物和油垢具有良好效果,尤其适合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具有精确刻度、不宜加热、不宜用刷子直接刷洗的玻璃器皿。但酸性洗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操作不慎,很容易损伤皮肤、粘膜或损坏衣物。铬酸洗液含的六价铬毒性较大,直接排放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碱性洗液常用于洗涤被油脂或特殊有机物污染的器皿。碱性洗液腐蚀性强,除了对皮肤和衣物存在隐患,使用不当还有可能侵蚀下水管道。碱性高锰酸钾洗液经常在被清洗物表面产生二氧化锰残留,造成二次污染[1]。

如何改善实验室洗涤条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课题。2006年,厦门绿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尝试使用自主研发的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浸泡试验过程中受污染的烧杯、试管,获得良好的洗涤效果。本文通过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和鱼类毒性试验对LB-WHⅡ的洗涤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

2 材料与方法

2.1 去污性能检测

普通实验室判断玻璃器皿是否清洁一般以用蒸馏水润洗时内壁不挂水珠作为洁净标志[2]。

本实验分别以具塞刻度管和烧杯作为清洗对象。具塞刻度管清洗前用于畜禽养殖排泄废水分析,瓶壁污染以氮、磷等无机物为主,含少量有机成份。烧杯清洗前用于猪皮胶原蛋白提取,器壁上沾有大量油脂和蛋白残余。

具塞刻度管清洗时先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内壁,尽量减少残留在壁上的水溶性杂质。烧杯洗前先用纸巾抹去固体状油脂和蛋白杂质,用热水冲洗两遍。将被洗物体浸入LB-WHⅡ液体。每组各于24h、48h、72h和7d后取出一件,用自来水冲刷三遍后观察浸泡洗涤效果。

2.2 皮肤安全性检测

采用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检测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对皮肤的接触效果。实验时间:2007年2月10日15日。试验地点:福建省农科院海洋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动物房。

选择2只健康家兔。试验前24h,用电推子在背部脊柱每侧剃去约3cm×6cm大小范围的体毛(不损伤表皮)。试验开始时,用棉签蘸取LB-WHⅡ原液涂在脊柱左侧约2.5 cm×2.5cm大小的皮肤上,使液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湿润水膜。每隔大约5分钟补充涂沫一次,使湿润水膜在皮肤表面保持15分钟。在脊柱右侧同样大小的皮肤上用同样方式涂抹一层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之后,1h、24h和48h分别观察涂抹部位红斑和水肿症状发生程度。

2.3 环境安全性检测

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法检测LB-WHⅡ洗涤排放水对水生动物的安全性。用于测试的红鲫购自福州花鸟市场,平均体长7.5cm(6.5-8.7cm),体重6.8g(3.8-8.5g)。红鲫购回后先用自来水训养7天,其间每24h换水一次。选健康活泼、体表无损伤的个体投入试验。试验期间正常喂食,借助增氧机保持水中的溶氧浓度。

取LB-WHⅡ原液,分别按1/100、1/1,000、1/10,000和1/100,000梯度倍比稀释,每组2L。每组随机投放6尾鱼,隔24h、48h、72h、96h观察其存活情况及中毒症状。若96h没有出现死亡,则认为该浓度毒性不显著。

3 结果

3.1 LB-WHⅡ的浸泡洗涤效果

具塞刻度管用LB-WHⅡ原液浸泡24h取出,自来水冲洗后(无需刷洗),蒸馏水润洗时管壁透亮,内外壁皆不挂水珠,符合洁净要求。烧杯浸泡24h后取出,用自来水刷洗(下转第165页) (上接第130页) 内外壁,也达到洁净水平。浸泡7d的样品取出冲洗后,器壁表面更加晶莹剔透,没有出现洗涤沉淀。

3.2 皮肤安全性测试

家兔受试部位经LB-WHⅡ涂沫后(总量0.2ml),1h、24h、48h观察均未见异常症状(红斑、红肿)。根据Draize兔皮试验的评价标准[3],本项实验取得的皮肤刺激性反应积分为0(不出现红斑、水肿),显示LB-WHⅡ对皮肤无刺激。

3.3 鱼类毒性试验

LB-WHⅡ原液1/100稀释组24h鲫鱼死亡率为100%。其余各组96h鲫鱼存活率皆为100%,且试验期间未发现任何中毒迹象。

4 讨论

根据以上去污性能检测结果,实验室受无机物和油脂污染的玻璃器皿,用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浸泡24h,再用清水冲刷,即可符合洁净要求。长时间浸泡只会令器壁更加晶莹剔透,不会在器壁表面产生洗涤物沉淀。

在皮肤刺激试验中,受试物的性质和实验目的不同,受试物的敷用量及敷用方法也有所差异。如,在检测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实验中,岳喜同等一次性将0.1ml受试物滴在2.5 cm×2.5cm纱布上,敷在皮肤上,并加以固定[4];在检测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实验中,王志刚等根据受试药物的预期临床用法采用“每天涂3次,连续7天”的方法[5]。本实验,我们主要考察洗涤液与皮肤接触15分钟对皮肤的刺激性,所以采用“每5分钟涂一次,使洗涤液在皮肤上形成湿润水膜,保持15分钟”的敷用方法。试验结果显示,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不会对皮肤造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伤害。本项实验完成后,课题组人员曾先后尝试将双手浸泡在LB-WHⅡ洗涤液里清洗玻璃器皿,均未发现皮肤有异常表现。

家用洗涤剂对鱼类的毒性试验中,吴国樵等将呈碱性的洗涤剂溶液的PH值调为7-8[6]。本实验中,根据洗涤用水的直接排放,LB-WHⅡ溶液未经调PH值,直接用于试验。试验初步结果说明,LB-WHⅡ原液稀释1,000倍排放不会对鱼类生存活动构成直接威胁。LB-WHⅡ原液对鱼类的实际安全稀释倍数介于1,000100之间,安全浓度及96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见后续报道。由于洗涤过程中冲洗用水总是大大超过挂在被洗物体上的洗液量(>1,000倍),由此推算,使用LB-WHⅡ排出的洗涤废水不会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

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显酸性,洗涤性能相对接近传统的铬酸洗液。配制5%稀铬酸洗液10L,需消耗500g重铬酸钾和10L工业浓硫酸[1],成本约120元。在实验室使用LB-WHⅡ水葫芦提取液替代铬酸洗液不但使用安全,而且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与皂类洗涤剂和酸(碱)性洗液比较,LB-WHⅡ洗涤液具有使用简便、安全、洁净效果良好、对环境没有明显污染迹象等优点。希望能够进一步根据国家对洗涤产品的生产要求,履行产品转化程序,让LB-WHⅡ洗涤液尽快以标准的产品形式进入更多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刘珍.化验员读本上册化学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 王玲,何娉婷.大学化学实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 J. H. Draize,G. Woodard, and H. O. Calvery.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irritation and toxicity of substances applied topically to th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s. J. Pharmacol. Exp. Ther. 1944,82:377-390

〔4〕 岳喜同,瞿敏,陆代莉.5种特殊用化妆品急性刺激性实验的初步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