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精选(九篇)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第1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理实一体;专业课;混合教学

混合式教学,融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倾向由学生的视角来组织和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1]。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在线开放课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尤其是在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更是加快了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开学时间到校上课学习,教育部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展开“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促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在线教学实战经验[2]。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建设并应用线上教学后发现,虽然在线教学具有资源共享、开放、灵活性高等特点,但也存在与学生面对面互动难,对学生实时考勤监督局限、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存在。因此,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有机整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这就是融合二者优势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

1混合教学在高职理实一体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疫情的缓解,师生返校后,线下教学继续成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如何将前期积累的在线教学经验融入到后期线下课程中,将线上教学优势继续延续到线下教学方式中,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一方面,传统理实一体课程通常采用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演示,学生观看、讨论、训练的方式教与学。课程手段相对单一,网上共享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因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反复实践操作演示,学生观看以及实时复习等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利用超星等在线平台线上可以快速实现班级管理、学习任务、教学资源整合共享、学生学习进度的实时跟踪等。同时,学生利用线上平台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并在课中参与互动,极大的增加了学习积极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孕育而生,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将线上课堂变为为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线下课堂互动,进行知识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个性化教学模式。以疫情引发的在线教学新常态为契机,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将成为未来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变革,实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和服务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方式。

2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结构与制版》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基础结构与制版》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皮具产品结构分析能力以及皮具产品样板制作实践操作能力。在课改前,该门课程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演示教授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实践练习方式获取知识。通过前期教学经验发现,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感较弱,对理论数据很难记住;在实践中教师通过演示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实践技巧,但学生在后期操作中又容易忘记,无法对所学知识反复复习。在疫情期间,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发现,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将学习资料上传至平台,学生能够实时、灵活的完成预习、复习等,同时教师通过活动、讨论、测验等互动,加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完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虽然对学生积极性、学生实时、灵活学习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也缺乏教师考勤监督、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如果将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的考勤、学习效果的监督作用。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结构与制版》课程为例,对高职理实一体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2.1课程定位

我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适应皮具产品设计、皮具陈列、买手等第一线需要的“创意+技术,文化+设计”的高素质时尚创新型人才。为达成这一培养目标,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了《基础结构与制版》课程。《基础结构与制版》是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于第2学期,共96学时,其中36学时为理论教学,60学时为实践教学,以皮具版师岗位技能学习为主。本课程针对设计、研发企业所需版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岗位核心能力并转化为学习领域。

2.2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皮具产品订单为线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完整认识鞋、包等典型品种的结构分析、制版等工作内容,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思路。课程紧跟行业需要,“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精准对接皮具版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结合版师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规范、素质需求、学生学情分析等多维度综合考虑,形成“会分析、能实践、有素质”的教学目标。

2.3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3个项目8个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包含皮具版师岗前准备、典型包袋(整体大扇结构、大扇堵头结构、前后大扇墙子结构等)、典型鞋靴(女式浅口鞋、耳式鞋、舌式鞋等)结构设计与样板制作方法等。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训练习,使学生掌握基础鞋、包的结构特点、取翘原理与一般规律,样板制作方法与技巧等,为皮具企业助理样板师、样板师等相关岗位课程奠定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建立学生企业岗位专业素养和岗位基本技能观念。

2.4教学设计

2.4.1项目化情景教学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与校内“革艺居”皮具工坊共建项目为主线,将“皮具产品创新开发”为任务线,展开情景教学。以校内工作室为平台,开展鞋、包皮具产品创新设计开发项目活动。本课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教学内容安排。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中视频、ppt等教学内容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并完成相关课前预习、作业。课中教师利用项目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手段完成理论授课与实践训练指导;课后,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了解作业内容,并完成课程拓展作业训练。2.4.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课前任务、课中学习资料和操作视频、课后作业任务等;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课前资料,完成课前任务;课中通过反复、实时观看操作视频强化技能学习;课后将作业任务上传至学习平台获得相关评价、成绩等。教师线下讲解课程重难点及学生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4.3课程实施本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结合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学情情况、专业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技能训练时间,本课程采用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拓展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学习了解理论知识、皮具样板制作技法;课中学生通过课前知识点学习,进行专业技能练习,教师个性化指导方式加强专业技能熟练度;学生课后评价、交流总结学习经验、加深知识重点、难点学习。(1)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任务调研了解课程内容初解,引导学生融入到项目情景中,同时,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时调整课程内容设计。(2)课中实施以“革艺居”皮具工坊为平台,搭建真实项目,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皮具产品创新开发的认同感。教师通过线下理论讲解,学生聆听,参与课堂练习等活动,掌握皮具产品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各部件基础数据分析等内容;教师线上技能操作视频,并结合线下指导,学生讨论、观看视频等完成技能训练;最终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教师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完善作业,强调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养成细心、耐心的做事风格。(3)课后拓展学生课后完善实践作业并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工作室企业教师线上反馈。同时,学生完成课后拓展款式作业,教师线上评价,了解学生学习难点。

2.5课程评价

本课程结合项目任务要求和职业岗位标准,设计课程评价标准。结合专业特色,具体细化评价考核细则,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实践操作内容评价,更是包括学生自主探究、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等职业素养评价。

3教学反思

本课程吸取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将课前任务、考勤、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复习、课程作业评价等多模块将线下教师重难点讲解,实践指导等教学相结合,实现线上预习、巩固、互动+线下讲解、实践优势互补。

3.1不足之处

通过学情分析,对学生生源与学习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个别学生还缺少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设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但二者创新融合仍不够深入、合理。课程实施中除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外,结合版师岗位职业素养融入了岗位思政,但仍然不够深入,且单一。

3.2改进措施

做好课前学情调研,以及学生在其他相关课程学习情况调研,深度了解学生特点,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方式、内容。结合皮具版师岗位职责,调整课程框架,合理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方式。结合企业类型,深入岗位素养思政教育,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思政,加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与认同感,强化爱国爱家民族精神。

4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同时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将是教学的发展趋势[2]。如何将线上线下教学合理融合衔接;如何设计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如何强化线上考勤监督、评价,丰富线下互动手段以及实时反复学习等将成为未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创新将对高职理实一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玲.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大众化标准,2019,(14):179-181.

[2]杨璐铭,冉诗雅,张同修,等.新工科”背景下BOPPPS教学法在《革制品设计史论》课程中的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1,31(03):88-92.

第2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摘要: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要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急需适应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及其改革趋势,提高课程建设与医学教育之间融合度,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新形势下,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增强与医教协同机制的适应性,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医教协同为背景,剖析了面向医学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医学教育之间深度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医教协同;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

一、引言

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融入“在线”和“开放”的基础上,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充分利用多维度、无时限的网络空间,将传统课堂(即线下-Offline)和网络课堂(即线上-Online)相协调、相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共享、协同式创新的知识环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形式包括: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s、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微课(Micro-Course)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平台用于资源的集成整合,如:美国的慕课三大平台(即edX、Coursera和Udacity)以及FutureLearn、OpenupEd、Open2Study、WEPS、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或者KhanAcademy(可汗学院)、TED-Ed、watchknowlearn、中国微课网等微课资源网站等。依托互联网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共享性(Sharing)、共建性(Co-construction)、快速性(Rapidity)和多维性(Multi-dimension)等特点。共享性是指课程的共用,促进课程的互通有无,扩大课程的受众面。共建性是指突破课程建设者的单一化,增强课程建设的协同合作程度。快速性是指通过放宽时空限制,降低课程开发、获取、利用和评价的耗时,促进实时学习和异步学习之间协调,提高课程建设效率和效益。多维性是指课程所涉空间的融合,实现空间的无缝集成。进一步讲,多维性能够在一个时间段内,融合教师讲授、师生/生生交互、作业/任务、课程考核/评价、资源开发/管理等多个空间(乃至多门课程之间),提供课程开发者、使用者和评价者的集成开放式环境(IOE,IntegratedOpenEnvironment)。上述特点不仅有助于构建课程的集约型建设模式,促进课程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提高课程质量和利用效率,而且有益于深入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课程建设宗旨。最后,在线开放课程隐含着相关常规课程的优质性(high-quality)。这种优质性是指特定范围(如业界、院校)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经过教学实施所验证过的良好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共享性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特点,是其他特点的根基。总之,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空间障碍,解决了传统课程的空间约束问题,保证了学习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医学教育领域的慕课、微课、SPOC等建设与应用日趋广泛而深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了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自2014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旨在通过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涉及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特点之间的融合问题,更要关注课程建设与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之间的适应问题。这对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科学、高效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在线开放课程与医学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促进课程“由量到质”的转变,充分发挥医学教育优质课程的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医学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采用外力推进和内力推进两种形式。外力推进属于学校借助外部政策、策划推动自身课程建设范畴,主要包括部级(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联盟级(如: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中国高水平大学慕课联盟、中医药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医学院校借助上述形式着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通过相应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平台(如:爱课程、人卫慕课、好大学在线等),开展课程应用。以部级外力推进为例,2016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包括医学类本科课程200余门,涉及64所(本科51,高职高专13)所医药及相关院校;2017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内力推进属于学校(或课程教学团队)自发性建设范畴,并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资源平台(或自建的课程资源平台),开展课程应用。自2012年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通过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完成8门部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涉及了中医基础类课程、中药基础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和高职中医教育课程。为进一步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水平、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学校在总结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基础上,实施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慕课、SPOC、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前,学校确定首批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课程,包括中医基础课程、中医临床课程和西医临床课程等12门课程。上述在线开放课程将通过基于知识单元的开放式共享、基于跨学科团队的协同式创新,提高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医经典理论与中医临床思维、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交融度,促进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奠定前期基础。

三、我国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医学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在尚未充分融入在线开放课程特点、缺少“医教协同”理念情况下,医学院校常采用“各自为建”模式,某一门在线开放课程常采用“课本位”模式。面对“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述建设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一)培养体系的适应性问题

一方面,《意见》提及了“三阶段”教育(即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这种衔接提高了两方面要求,即课程的“三阶段”教育全程适应性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割裂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如果医学院校仅从院校教育角度,推进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而忽视后续教育阶段需求,则会导致卫生行业及其医疗机构的参与不足、面向后续教育阶段的公共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课程资源共享度不足等;其中,资源共享度主要体现在:满足后续教育需求的、多门课程知识单元资源再组织的共用性。针对中医药院校而言,《指导意见》提及了将师承教育贯穿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中医药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欠缺“师承教育贯穿始终”意识,难以适应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最后,《意见》提出了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其中,“5+3”涉及了5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和3年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前两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性。而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忽视上述差异性的持续、分级服务能力,导致课程资源的重复建设乃至优质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人文素质培养的适应性问题

《意见》提及了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鉴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医学学科+X学科”的多学科知识体系支撑;其中,X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支持医学人才培养所必需的人文教育,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目前,“专业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尚未建立“人文教育贯穿始终、随处渗透”意识,忽略基于人文教育资源的碎片式延展学习,导致人文教育的融合度不足。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类”常规课程与医学专业教育处于割裂状态,导致其与医学教育的适应性不强。这些问题依然体现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其资源开发中。

(三)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交融性问题

《意见》提及了推进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整合。针对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交融度不足、横向割裂现象依然突出。案例是两类课程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基础医学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常关注于案例与知识点的验证性结合,忽略案例的真实情境性导入、基于病症问题的启发式/协作式/探究式学习、由个别案例到一般规律的归纳推理、由案例现象到医学本质的递进剖析等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设计,无法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式学习;另一方面,“临床医学类”在线开放课程常关注于案例与当前知识点的结合,忽略课程内部知识模块(或课程之间关联知识)的全局案例设计以及相关联的基础理论知识延伸,忽视基于案例疾病的知识体系构建、呈现与渗透,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凌乱碎片式学习现象。

(四)临床思维培养的渗透性问题

《意见》提及了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影响要素。临床思维培养应贯穿于“三阶段”教育全过程乃至每一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全过程。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尚未形成“以临床思维培养为主线,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理念,缺少“渗透式”临床思维培养的建设模式。

四、推进医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建议

新时期,医学院校应积极处理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需求与在线开放课程特点之间的融合问题,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价值,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

(一)将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贯穿到在线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首先,针对“以临床思维培养为主线”建设理念,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保证:临床思维培养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适应“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并贯穿到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这种中心转变涵盖了两个层面的临床思维要求:其一,对人民而言,以病人为中心,综合运用医学科学及其相关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病人实际问题认识活动过程;其二,对健康而言,以健康为中心,面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进行系统性、连续性思考活动过程。上述要求应明确、深入地渗透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及其所含的各个因素中。其中,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环节包括: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空间设计、资源开发与应用、资源平台开发或选择等。在教学大纲设计过程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乃至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必须涵盖临床思维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用于指导后续的各个环节。

(二)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的全局性、课程的局部性、学生的个体性等三个层面的知识图谱

针对“知识开放式共享、跨学科协同式创新”建设意识,在线开放课程应以知识图谱为重要媒介,积极融合共享性、共建性、快速性和多维性,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的全局性、课程的局部性、学生的个体性等三个层面的知识图谱,并以知识有向图的形式,在课程资源平台上直观地呈现知识体系结构。一方面,上述三层面具有“自顶而下”设计和互为影响、不断完善的关系,以便支撑知识开放式共享。以具体课程为例,知识图谱在跨学科协同式创新基础上,依据全局性知识图谱,呈现课程内部、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性,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贯通;并结合全局性(或个体性)知识图谱的变动,完善知识结点和知识关联性。借助在线开放课程的共享性、共建性、快速性和多维性,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开放式共享将有益于解决医学教育的知识内容重复、多门科学知识融合、新兴学科知识融入、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科之间先修与后续、个体性知识图谱构建与完善等问题。

(三)采用“SPOC+微课”模式解决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问题

针对恰当的课程模式,医学院校可以采用“SPOC+微课”模式,以便提高在线开放课程与医学教育特点的适应性,并切实发挥其在院校自身教学改革中的实际价值。一方面,与慕课相比,SPOC具备促进校内教学改革、让教师回归小型课堂、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提高课程的完成率等优势[2]。SPOC能够实现限制性准入学习和控制学生规模,保证学习质量和效率。结合知识图谱和教学大纲,限制性准入可以通过“学前”测试,将测试结果达到要求者纳入课程的学习过程;学生规模可以依据人才培养需求、课程特点及其教学团队情况等,控制在几十人到几百人范围内。其中,限制性准入可以用于重要知识模块的学习,以便在必要的知识、能力或技术储备基础上开展新的知识模块学习活动。限时性准入的结果还可以用于获取学生的“已学”知识掌握度,发现教、学问题,完善知识图谱。另一方面,微课能够围绕完整的核心点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微教学活动,支持知识的碎片化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可再组织性,催生较大的微课(甚至微课程)或服务常规课程的核心活动,有效地促进知识建构[3]。医学院校可以将微课融入到SPOC,强化课程内部的纵向连贯性以及课程之间、课程和拓展知识的横向衔接性,支持基于资源重组的多学科知识融入式学习需求,解决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问题。例如,医学院校采用将“碎片化”的文史哲等知识资源融入“系统化”专业学习过程中,实现“医文融合”教育,增强医学人才的人文教育。“SPOC+微课”模式利于增强在线开放课程与医学教育综合性、终身性、精英化等特点之间的适应性。

(四)中医药院校要融入师承教育,构建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知识模块的资源体系

针对中医药院校而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积极关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课程,围绕“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三个结合,融入师承教育,构建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知识模块的资源体系。一方面,知识图谱的设计应关注中医经典课程内部及其与其他课程的知识共享,加强课程贯通,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另一方面,中医经典课程资源建设应与中医(尤其知名老中医)学术和技能、中医文化等资源相融合,不仅有益于强化上述三个结合,提高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SPOC,进行面向中医经典能力的限制性准入学习,推进面向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的分级、小班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阎紫菲,李武.高校慕课平台医药类课程统计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7(5).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的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第3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1教学设计

1.1基于智学堂的互融式教学

基于智学堂的互融式教学就是利用智学堂软件,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这种融合式教学能将网络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使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2]。

1.2授课对象

以我校2019级高职药学及2018级本科临床药学3个班共计132名学生为授课对象,以上学生均已修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与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的基础课程。

1.3授课团队

由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组5名教师组成,其士3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15年以上教学经验者3人,10年内教学经验者2人。1.4授课平台采用由宁夏医科大学与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式数字化教学平台(智学堂)。该平台主要有3种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平台提供了10个课堂活动,如:签到、资源推送、论坛、小组讨论、随堂测试等。(2)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全过程混合式教学,注重教学质量和过程。(3)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此外,智学堂平台还有习题库、试卷库、课程学生管理、教师团队管理、签到、资料推送、作业与考试、随堂测试与投票、小组讨论与PBL、提问、抢答、答疑以及论坛等15个模块。其内容全面系统,涵盖了从学生预习、教师授课、提问答疑、考试测评阅卷以及教学评价完整的教学环节。

1.5课前准备

在课前一周左右,教师在智学堂进行以下预备教学活动:(1)教师选定每一章中比较有引导性、启发性的内容进行15分钟左右的SPOC,并开放论坛。在论坛中师生充分交流,气氛轻松,讨论内容不仅限于课本内容,还涉及日常爱好、文学作品、时事新闻等很多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授课内容特点初步确定线下授课的形式(主题讨论、专题教学、辩论赛、翻转课堂等)。(2)教师提前进行教学资料推送(主要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精品授课网址、PPT、知识点、相关习题等),并设置预习开始及结束时间,一般为授课前3天有效,并且为预习设置时长(一般为15分钟),最后为此次预习设置平时成绩的分数(一般为1分)。在教师设定的预习时间结束后,平台会显示学生预习与否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并自动统计分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完成作业习题的时间和准确率、提问及回答问题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和设计线下课堂内容,针对学生难以掌握及高度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强化及重点讲解。

1.6课堂授课

在课堂授课前,教师根据在智学堂开展SPOC、论坛以及完成习题等统计信息,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和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难点、重点及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线下教学主要采取项目专题教学、项目设计汇报、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答疑等形式。1.6.1专题教学以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应用为例。通过智学堂SPOC的论坛及习题的解答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都有很多困惑,于是开展了“聚酰胺,我怎么认识你”的课堂专题教学。从总论部分对聚酰胺的组成及吸附原理进行分析,直到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中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具体应用,再结合“芦丁、槲皮素的聚酰胺分离”实验,由浅至深,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了聚酰胺的应用特征。1.6.2项目设计汇报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型学科,非常注重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案的设计。在完成线上预习后,教师结合智学堂提供的统计数据,设计了“多多找到芦丁———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孰轻孰重——八角挥发油、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分离”“黄柏更爱你———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等实验设计方案。经过学生一周的准备,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方案的汇报,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6.3课堂讨论根据每次SPOC的教学情况,教师设置2~3个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讨论内容要与线上SPOC教学的内容有效衔接,是线上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例如“谁才是主角———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谁跑得快———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苷和苷元”等。通过课堂热烈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对相关前沿进展有了一定认识,收获颇丰。

1.7考核方式

1.7.1平时成绩(1)线上考核:根据智学堂提供的签到、随堂测试、提问、作业、抢答等教学活动,且系统按照教师提前设定的成绩比例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比如考勤10分,随堂测试10分,作业20分等),为教师提供多种过程性教学数据。(2)线下考核:由课堂中项目设计汇报、课堂讨论、实验课成绩等组成。1.7.2卷面成绩智学堂有完整的考试系统。教师按照系统要求输入试卷,设定好考试时间、时长,系统将自动按照考试时间开启试卷。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入平台考试,考试时间结束,系统自动提交所有试卷。教师点击阅卷后,系统自动阅卷,即可显示该学生成绩及试卷。阅卷结束后,教师点击,学生即可在线查看成绩。智学堂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进行试卷分析,对优秀、良好和及格率进行统计。系统还会统计出易错题,并对错误次数进行统计,并提供相关联知识点,这使教师对学生易错点、难点等一目了然,比线下考试教师手动分析更科学更精确,使教师对此次考试有更客观量化的分析。

2教学效果

2.1线上学习参与情况

在线平台开放的18周内,132名学生共访问次数达10785次,平均每名学生每周达4.5次;教师上传资料共54个,知识点127个,已关联知识点85个,学生浏览率达97%;习题总数2324道,学生使用率达95%;教学活动72个,学生参与度为92%;提问次数234次,提问率1.78%;论坛15个。

2.2学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通过问卷星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1)学生对智学堂线上授课系统的满意度为90%,主要问题在于校内无线网络不稳定,容易卡顿。(2)学生对课堂授课满意度为95%,主要问题是课堂提问避免集中于少数几位比较活跃的学生,要给其他学生更多机会。

3讨论

3.1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灌输式”课堂授课模式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存在“上课教师课件都在,下课教师课件都走”的情况,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不利于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线上线下互融式教学模式通过智学堂教学平台实现了课前学习资料以及知识点推送、习题练习、精品授课视频共享等,使学生可随时在智学堂手机端学习,且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并可随时向教师提问,从而减少了传统讲授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2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基于智学堂教学平台统计的学生学习的各项数据(授课视频观看时长、习题解答以及课前论坛讨论情况等),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难点,为展开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融合式教学提供的数据较为注重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和个体性、交互性教学作用的数据分析,这更符合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需求[3]。

3.3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天然药物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4]。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5]。基于智学堂线上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日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想进一步探索的实验内容进行实地操作,期间不断与教师沟通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4结语

基于智学堂的互融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线下教学不再是教学工作的唯一重点,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奠定基础,提供前提条件,线上线下教学二者并重且互为补充,实现了项目专题教学、项目设计讨论、课堂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改以往“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模式,为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可能。在信息化时代,基于智学堂的互融式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能够营造一种相对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更加认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总之,智学堂是信息时代的智慧教学工具。基于智学堂的互融式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为教师制订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方案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逯波,孟佳娜,王存睿.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20(3):285-288.

[3]王娟,张晶蕊.智慧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39-41.

[4]黄锡山,杨瑞云.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浅析[J].广东化工,2019,46(9):225-227.

第4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AutoCAD 机械制图 融合式教学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计算机绘图是现在较为先进的一种绘图技术,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生产的,它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它有以下几个优点:绘图质量较高、绘图效率较高、图样管理较为方便[1],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两门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械制图与AutoCAD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优点

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和软件应用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二者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利用软件应用帮助学生解决机械制图中的难点问题,而且还可以将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案例,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些人能通过“表面找点法”在三视图上正确画出相贯线的投影,但是很多人仍不能正确地想象出相贯线的空间形态。而通过AutoCAD可以生成一些基本体素,再利用简单的定位和组合,就能够得到准确的三维模型。同时将传统教学中的基本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与其相结合,就能够让学生对组合体的构型方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从而对三视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可见AutoCAD的空间可视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2]。

2 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策略

2.1 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吸收大量的知识,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为一门课程,合理优化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精选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之上,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2 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动画、声音、图像等,能够将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单调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动画知识,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将尺规绘图、手绘图及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绘图方式,以适应企业对绘图的不同需求[3]。

2.3 安排教学顺序

在一些中专院校中,融合式教学模式只是将AutoCAD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将其穿插到人机制图的各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不同,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也使得AutoCAD的教学过于分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编排了下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仅供参考(如左图所示)。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的学会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AutoCAD的绘图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助于将尺规绘图、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比较。例如,在进行“机械表达方法”的授课时,可以安排学生学习比例缩放或者图案填充等命令,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局部放大图、剖视图以及斜视图等,使得学生通过以上的练习,能更好地了解到AuotCAD的优势。再比如,在讲到“零部件”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需要学习尺寸公差、文本输入和形位公差等内容,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便可以快速地绘制出一幅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图。最后,在讲解到“装配图”的时候,需要学生学习好图块的创建、标题栏的创建使用以及拼画原装配图的方法。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解一些AutoCAD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使得学生能够更深一步的掌握AutoCAD的操作方法,也能够更加专业的绘制出符合我国相关标注的机械样图[4]。

2.4 优化考核方式

我国传统考核方式为笔试,一张考卷就能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应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最后成绩。

3 对融合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机械制图专业知识的讲授,对教师而言相对较简单,但AutoCAD软件的讲授则相对复杂,因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快学会操作AutoCAD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工具。

(1)AutoCAD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将上机环节作为重点,在授课的初始阶段,宜将课堂讲授与上机按1∶1学时分配,学生先对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再通过上机熟悉AutoCAD绘图环境及一些基本操作,然后将课堂讲授与上机按1∶2学时分配。(2)抓住教学关键,突出教学重点。如在讲解画圆命令时,可先利用输入半径和圆心坐标方式使学生掌握画圆的基本方法,当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后,在讲授利用直径方式、三点方式和切线方式画圆,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3)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通过以“点、线带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上机时, 可先有针对性的着重辅导几名同学,然后这几名同学在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掌握绘图知识。(4)充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还能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模式更系统化,考核方式更灵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迅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样图设计,能够对今后学生毕业和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商来学等.AutoCAD三维图形在高校教学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6,(8).

[2]陈协林.中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融合[J].无线互联科技,2012(06).

第5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思想

线性代数是当前各高校理工类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及实用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并且高校教学过程过于偏重自身的理论体系,对线性代数的教学方法不是很重视,同时,教学课时少,很多都是周三的课时,这种情况下线性代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变得非常简单,教师在课堂中争分夺秒,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应付,这种模式不仅仅消弱了学生的对线性代数的学习热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促使教学体系的改革,无法进一步深化线性代数的教学效率[1]。

一、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以及数学建模的发展状况

(一)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

现如今,我国高校所开办的线性代数教材多半以理论计算为主,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行列阵、矩阵、向量等。由于线性代数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在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的应用与实际情况产生严重的脱离,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此外,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线性代数的学习在应付考试、考研过后便没有任何用处了。

(二)数学建模以及教学的基本概述

所谓数学建模主要是将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式之后,根据相关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软件对其问题进行解答,将其结果成为对实际问题最好的回答[2]。数学建模思想需要根据实际的信息对结果进行检测,如果检验通过则说明其模型具备合理性,否则则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直到通过为止。其中,从整体角度分析,在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建模是解决其问题的主要表现方式。

从1993年我国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之后,到2000年数学模型逐渐成为了高校的选修课程,直至今天,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接近实际生活,在经过培训与竞赛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如今,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数学建模在线性代数的应用中并不明确,并且缺乏长效的机制,无法与实际情况进行完美的结合。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般而言,教育的宗旨便是让学生在积极掌握知识的时候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利用。但是,从我国目前线性代数的教学现状中可以分析,其线性代数教学比较重视理论,轻视应用,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聊,并且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3]。但是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利用线性代数积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线性代数的真正价值有所认识,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改变线性代数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之中的无用观点,除此之外,还能够开创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能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本质上分析,数学建模是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工具与帮助。线性教育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在其中渗透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以及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线性代数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改善线性代数课堂乏味枯燥的基本现状,并且也会提高线性代数的课堂吸引力[4]。此外,在现阶段我国数学建模的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受益面比较小,无法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将线性代数与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融合入,则能够扩大学生的受益面,能够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思想与求知欲望。

(三)线性代数能够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在高校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将数学建模思想与建模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课程之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对数学建模思想有所认识,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以及讲课节能,能够利用线性代数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线性代数任课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改革教学技术,在促进自身知识技能得到更新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进一步促进线性代数的教学效果。

三、在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路径

从整体角度分析,虽然线性代数的课程内容并不多,并且高校所安排的课程不多,但是如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则能够进一步促进线性代数的有效发展,能够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在线性代数概念中积极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从广义的角度分析,线性代数中所包含的各种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均是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在讲解线性代数的时候,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将线性代数的概念与数学建模思想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在整个实际问题中数学转化的重要性[5]。比如,在讲解矩阵概念的时候,作为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投入问题出发,并且将简化后的建模概念与线性代数的概念进行综合,从而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线性代数的课外习题之中

在传统的线性代数教学体系中,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均侧重与理论知识,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这种实际运用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在数学建模习题中可以将学生的课外习题融入建模思想,并且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挂钩。这种模式下,积极开展数学建模习题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升华线性代数课程的内容,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团队精神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其中,教师可以在每一个月定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并且利用数学建模活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6]。比如,可以设置简单的交流流模型、人口变化模式、线性规划问题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更早的接触到科研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线性代数作为数学的主干内容,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它的理论体系是不容动摇的。在高校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从整体角度分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进行。教师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适当的增加相应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加强理论实践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岳晓鹏,孟晓然. 在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2011,04:77-79.

[2]刘素兵,赵志辉,于宁莉,王莉. 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与研究[J]. 河南科技,2013,21:275.

[3]许小芳.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探索[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05:67-70.

[4]韦程东,周桂升,薛婷婷. 在高等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8,04:28-30.

第6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教学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芯片制造业进步的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设备小型化、微型化,很多原来理论上的楼宇智能化构想已经能够付诸实践。而智能楼宇的重要构建基础和环节就是综合布线层面,它的构建将影响到智能建筑的信息通道是否可靠,是否高速,因此将直接影响到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作为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首要目的的高职院校,如何开设好智能楼宇方向的综合布线课程,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发展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首要教学目标,而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综合布线系统不仅仅承担着建筑物或者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信息传输,如音频、视频、数据等,而且还要承担内部各个通信设备以及交换设备跟外部的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通常来说,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以下六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以及终端的工作区子系统。因此,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必须涵盖此六个子系统,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训练其具备相关的动手能力。

二、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实践

由于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具有的极强实践性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在学时安排上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同时在实践上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手段,把教学过程变为一个个跟真实行业环境相似的虚拟工作环境,把理论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由点带面,让学生从中积累一定的工程基础和经验。在项目内容安排上,我们兼顾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包含的六个子系统,同时每个项目还细分了几个小任务,以达到知识点细化和巩固,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的实施和执行。

项目一: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认知。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和引导学生对整个综合布线知识体系结构有初步认知并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框架了解。该项目下面细分为两个任务:任务1综合布线子系统概述,要求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六个子系统的区分;任务2综合布线的器材和工具,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课程中要用到的工具和要学会使用的设备。

项目二:工作区子系统构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底层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基本原理知识以及工程构建流程和方法。该项目下面细分为三个任务:任务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任务2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任务3工作区子系统的测试。

项目三至项目六分别为剩下五个子系统构建的实践学习:水平布线子系统构建、垂直干线子系统构建、管理子系统构建、设备间子系统构建以及建筑群子系统构建,每个项目都与项目二类似,分别细分为设计、安装和测试三个子任务来进行学习和考核。

项目七:综合布线工程实践。最后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将前面所学的六个子系统融在一个大的实践工程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个综合布线课程知识内容和体系。该项目更贴近实际完整工程流程,首先对工程的相关设计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布线工程的平面图以及系统图设计并列出材料清单配置,最后对综合布线整个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看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考核

由于综合布线课程的浓厚实践性,所以对课程的教学考核,我们放弃书面试卷测试的方式,而以实践考核测试方式为主。整个教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最终考核两部分,因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项目化教学,因此考核的注重点主要放在项目过程细节的得失以及最终整个项目的构建测试结果,形式以项目工作单的方式来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不但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能让学生清楚整个项目工程的实践结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综上,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主的智能楼宇综合布线课程架构,不但兼顾了综合布线系统所含的六个子系统体系教学,同时融入了行业背景的工作环境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相关知识点上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工程经验,使培养出的学生在将来的相关工作岗位能更快地融入到角色里,更快速地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金良,张庆彬.综合布线系统施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7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产品定位 | 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产品形态 | Web、App

公司 | 弘成教育集团

创始人

杨雪山:曾任北京万通公司CFO,是潘石屹的老乡,创业传奇人物。

黄波: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留美后获得田纳西州立大学化工、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后来于哥伦比亚大学MBA毕业,曾在纽约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任高级经理。

盈利模式

学历教育学费收入、中小学教辅(101远程教育网、弘成答疑网)服务、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司考培训等)。还拥有平顶山韦伦双语学校、安庆市外国语学校、荆州中学等多所线下名优中小学。累积服务了160多万网络大学生、600多万中小学生及80多万教师。

未来方向

这是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全国仅有68家高校有资格开展学历类网络教育课程。弘成教育为其中的22家提供课程服务,同时建立100多家培训中心。在保持网络高等教育领域独特优势的同时,还加强在基础教育、非学历培训、职业教育和国际化合作方面的发展力度,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平台。

问题 | 过度依赖高校,创新能力不足。

融资情况

获得McGraw-Hill、IDG等世界知名投资机构投资。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2年盈利5.81亿元人民币。

运营状况

旗下101远程教育网Alexa全球综合排名第 127593 位,中文排名第 8426 位。日均PE是14400,日均PV超过115200。旗下答疑网情况稍好,Alexa全球综合排名第117629位,中文排名第 6309 位。日均PE是12000,日均PV超过15,600。

中华会计网

产品定位 | 会计类证书学历培训

产品形态 | Web、视频、App等

公司 | 正保远程教育集团

创始人

朱正东:正保远程教育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CEO。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曾长期在电子部任工程师,从事技术工作。

盈利模式

会计培训课程收费和教材收费。

未来方向

中华会计网校是国内较早从事远程教育的专业网站,有先发优势。与此同时不断开发新的专业领域的培训服务,包括会计、医学、建筑、法律、成考等在内的多个新领域。形成中华会计网校、医学教育网、法律教育网、建设工程教育网、外语教育网、自考365 、成人高考教育网、人事考试教育网、考研教育网、中小学教育网、财考网等网站集群。开放平台则是其正在实施的下一个目标。

问题

涉足培训过度,多元化冲淡主营业务。

融资情况

2008年7月30日,正保远程教育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2012年实现营业额3.95亿元,公司股价上涨了227%,名列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涨幅前5名。

运营状况

中华会计网校Alexa全球综合排名第 3640 位,中文排名第 366位。日均PE是179400,日均PV超过1255800。中华会计网校、医学教育网和建设工程教育网同时荣获“2012年最受社会认可网络教育机构”称号。

传课网

产品定位 | 教育电商C2C。

产品形态 | Web、客户端传课KK、App等。

公司 | 北京传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王海明:金山词霸前CTO

童合心:金山词霸前高管。

盈利模式

分为技能、考试、中小学、生活文艺专区,售卖课程获得佣金。

未来方向

传课网的五位联合创始人的学生时代在二、三线的小城市,在题海的拼搏中最终考上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学。他们深感一、二线城市师资资源的落差,一直思考能否通过在线网络,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将一线的优秀师资资源带给二、三线城市的学生,甚至是更偏远地区的学生。随着网络购物的风行,创业团队看到教育电商的机会。

问题

第一是优秀的师资如何认定,学校还是平台?另外优秀老师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线下已经占用了,如何吸引到线上来?第二是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成年人自制力比较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怎么办?

融资情况

2013年8月,获得百度投资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2月7月,获得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100万美元A轮投资。2011年10月,阿米巴基金入股传课网,持股10%。

运营状况

传课网的在线教育平台由四大框架组成,分别是网络直播教室、C2C电子商务课程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系统和IM即时通讯工具。传课网Alexa全球综合排名83382位,中文排名第 7082位,日均PU是7200,日均PV超过50400,显然情况不容乐观。传课网在官方微博上发出邀请,“在所属领域有一定专业知识、经验的机构或老师,来传课网开课”。

淘宝同学

产品定位

为培训机构和个人教师提供视频直播平台。

产品形态 | 视频、App等

公司 | 阿里巴巴集团

创始人

裴滨峰:现为淘宝教育负责人。

盈利模式

做平台,给培训机构和老师提供课程交易或在线直播的平台。然后再收取佣金,按年限或者次数都可以,类似于天猫模式。这是马云一以贯之的商业思维。

未来方向

淘宝同学的四个阶段:一是课堂与同学会的SNS服务;二是教育视频交易系统,第三方培训机构的教学视频可以嵌入,并提供B2C购买服务;三是通过阿里旺旺视频授课工具接入,第三方在线教学工具(YY、展视互动等)接入;最后一种是,淘宝视频直播间,直播录播功能打通,形成 O2O+在线直播+视频课程交易+评级评价体系+SNS 的模式。

问题

如何聚集起足够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资源,诸多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和学而思都在做网校。

融资情况

2013年9月上线,还未获得融资。但背靠淘宝这个超级流量入口和阿里巴巴现金流,不差钱。

运营状况

没有查到二级域名淘宝同学的Alexa排名,但淘宝网Alexa全球综合排名13位,中文排名第 3位。日均PE是33360000,日均PV超过346610400。淘宝网目前拥有5亿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这些都为淘宝同学的未来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YY教育

产品定位 | 互动网络教学平台。

产品形态 | 音频直播、视频直播。

公司 |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李学凌:欢聚时代创始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记者出身,2005年在网易总编的职位上辞职创业。

盈利模式 | 培训机构入驻,收取年度服务费。

未来方向

成为线上即时互动课堂,提供清晰流畅的高音质语音视频服务,使学员可以打破时空和地域界限,想学就学。

问题

如何聚集起足够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资源,诸多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和学而思都在做网校。

融资情况

2011年6月上线,属于欢聚时代旗下业务。母公司201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市值26.8亿美元。

运营状况

YY教育平台聚集近800家国内外知名教学机构和2万著名讲师,已举行超过100000堂网络公开课,月活跃用户量超过600万。客户端YY语音是全球最大的娱乐资讯互动平台,注册人数接近3亿,同时在线人数接近1000万。

猿题库

产品定位 | 手机、平板电脑做题。

产品形态 | App等。

公司 | 北京粉笔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 李勇:前网易门户总裁。

盈利模式

瞄准公务员、司法考试等刚性备考需求,用户付费。现已上线的7个题库,均采取按时间收费的模式,每月定价25元,注册用户的付费比率已达到10%。

未来方向

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题这一重要环节的体验,针对每一位考生实现一对一智能出题,提升做题练习的效率。

问题

猿题库要革掉练习教材的命,如何突破量是关键,其次是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

融资情况

2012年获IDG中国22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3年8月完成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和IDG中国。

运营状况

今年2月公务员考试首个题库产品以来,产品已覆盖国家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会计考试、建造师考试等多个职业考试类别。官方数据称,猿题库推出半年注册用户已超40万人。

沪江网

产品定位 | 语言类培训

产品形态

Web、B2C电商、SNS、视频、App等

公司 | 上海互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始人

伏彩瑞:现为沪江网董事长。上海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盈利模式

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等语言的学习课程。开发有沪江网校、沪江小D、沪江小Q、沪江网店、沪江开心词场、沪江听写酷等多种业界独创的特色服务。推出App应用,包括一些外语电影、外语小说、外语咨询等手机应用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

未来方向

提供专业、有效的互联网教育互动学习平台和全面的互联网外语学习资讯服务,提供英、日、法、韩等10多种语言学习服务,并有上海话、广东话等方言学习,在国内外语网络数字教育行业居于龙头地位。

问题 | 涉足语言门类过多,难出精品。

融资情况

2013年7月获得约2000万美元融资,同时获得广发行、招行联合亿元授信。

运营状况

沪江全站总流量在Alexa全球综合排名5712位,中文排名第 502位。日均PE是100200,日均PV超过841680。沪江网现有约两亿用户、千万会员、百万学员,每日新增会员在万人以上。

蓝铅笔在线教育

产品定位 | 数字艺术教育先锋

产品形态 | Web、视频等。

公司 | 杭州蓝铅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创始人

张宗良:资深影视动画制作人。

盈利模式

垂直培训,课程收费。收费部分包括角色动画、表情表演、游戏动画、游戏特效、游戏原理、原始模式、材质灯光等。

未来方向

游戏平台、视频网站的助推,人们对于数字娱乐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影电视剧等需求也在增加。追光网等数字特效领域创业公司大量诞生,人才需求巨大。

问题

如何与线下培训机构竞争?在线优势并不明显。

融资情况 | 正在寻求A轮融资。

运营状况 | 不详。

我可乐icanmusic

产品定位 | 在线音乐学院第一品牌

产品形态

互动学习平台,有多款App音乐互动软件和教材曲谱产品

公司 | 新跨乐(北京)艺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韦凯元:曾担任东方仁德传播机构CEO

盈利模式

打造在线音乐学习平台,让每个用户快速学会一门乐器。此外,衍生出电子商务、音乐2.0、与企业伙伴合作等多种盈利模式。

未来方向

和线下的琴行、在线教育平台及其他平台合作,帮助双方做乐器演奏教育的规模化;另一方面,继续扩大乐器演奏教学的品类,并上线英文版的icanmusic。

问题

没有太多钱砸广告,用户积累缓慢使口碑传播有一定难度。自主研发的产品虽已申请专利,但难保不被山寨。

融资情况 | 正在寻求A轮融资

运营状况

虽然30人左右的icanmusic目前还没有达到盈利状态,但2010年上线至今,已经积累了十多万用户,有百分之十几的付费用户,并与 CASIO、海尔达成了合作,为他们提供捆绑式的软件、教学服务。

易留学网

产品定位 | 留学点评平台

产品形态 | 留学测评、留学商城等。

公司 | 四川留学点评网

创始人 | 未知

盈利模式

1.个性化留学测评。引进专业测评机构和语言专家共同开发个性化测评系统,学生可以进行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专业倾向测评,也可以在线邀请评估专家定制留学方案,生成个性化留学评估报告;2.留学商城提供留学业务办理、留学方案制定、文书和翻译、面签培训、各类院校分析报告、各类留学资料下载、语言课程培训、留学增值业务等解决方案。

未来方向

为学生、家长、院校、各类留学服务机构、留学行业人士构建一个顺畅、便捷的交流窗口。“不让后来人走弯路、不让父母花冤枉钱、不让青春白白浪费”。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而且每个学生要出国留学投资巨大,该领域潜力无限。

问题

未形成品牌,如何整合传统线下留学咨询机构?

融资情况 | 正在寻求融资。

第8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主线;明暗线

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关键要看在课堂教学之后,能提取到多少相关内容。若是零散的任务切割,如任务1、2、3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行为,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是以碎片的形式进行编码(如下页图1),这样一来学生提取脑部的记忆编码就会相对困难,因为他首先要提取脑部多个零散的图像库、知识库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点,然后才能回忆起所学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应考虑如何能够让学生形成一条记忆主线,如下页图2所示,从而能最快速度地调用自己的记忆编码库,实现真正的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在保存的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量和质上的变化。例如,原来知识的内容,被扭曲或简单化,变得更合理或是更具体、更详细。这些变化会引起记忆检索的困难,所以长时记忆的提取需要一些线索,并且线索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记忆的内容越匹配越易回忆。我们的课堂主线就是一种提取长时记忆的线索,如果把一节课堂比作是珍珠项链,教学内容就是珍珠,而教学主线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那根线。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具有一条严密的、整体系统性的主线,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需求有连贯性,充分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成为一种“立体渗透型”的课堂。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点,以学生的具体活动为明线,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作用等多种因素整合为暗线,并发式地进行逐点融通,层层递进,力求明、暗线之间的有机联通与交融,实现局部教学目标与核心教学目标相契合,进而探索一种新颖的课堂主线新模式。

透析目标、明暗分层

一节信息技术课往往有多个教学目标,然而教师们往往更关注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但是,笔者认为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各项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养,才能更适应今后的信息化社会。因此,教师应正确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线。其中,正确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设计明晰、合理教学主线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意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目标中确定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

深入确定课堂的核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当清晰地剥离出课堂主线所属的两类线:明线与暗线。一堂优秀的课就如一部杰出的电影巨作,既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又有埋藏深入的多条暗线;既让人觉得整个过程流畅无比,又让人觉得意味深远、回味无穷。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整堂课要学生付诸实际行动的各种活动就是一条清晰的明线,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各种学习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则组合成了多条隐含的暗线。

教学案例一:以Excel数据统计、排序、筛选为例。

教学思考: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能根据具体情况学会数据的处理,并能对得出的结论加以分析,如图3所示。

基于原型、串联成线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需求、满足需求,又产生新需求的过程,学生只有从内心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投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的学习环境。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图4中可以看出,积极寻求文本教材和学生原有认知的“原型”需求点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他们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案例二:网上邮局——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教学思考:利用学生春游、体育课、大课间、课前现场拍的照片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自我产生急需获取照片的强烈欲望,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探讨获取照片的各种途径,最终引出用电子邮件方式来发送与接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始终高涨。

找到了学生的认知原型与教材的结合点之后,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尝试将各种暗线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点,非常巧妙地融入到明线的具体布置点中去,而不能使之零碎地孤立存在,应当将这些串联成为十分清晰的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一条课堂主线。

教学案例三:Photoshop图层的初步应用。

教学准备:1.拍摄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门、窗、墙、人、制作纸模型;准备同样素材的PSD格式文件(注:人的素材图具有背景,而且尺寸较大,上下颠倒)。

明线的各个布置点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突破关键的教学难点问题上设计了以下几处较为细致的暗线点,如图6所示。

将具有背景的“教师”抠选出,如图5所示。

将“教师”合理地出现在教室里,如图6所示。

让“教师”合理地出现在教室外,如图7所示。

明暗交融、升华推动

虽然明暗线能清晰地进行剥离,各种暗线所属的多个要素点也能有机地整合到课堂的明线中,但若不能及时将这些要素科学合理地作用于学生头脑当中,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教师应该利用明暗这两条线交融之后所产生的巨大合力,借力使力,设计学生的活动体验点,推动学生的思维扩散与激荡,抓住契机对学生头脑中模糊的表象进行及时提炼。

1.设体验点

体验过的东西我们会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样道理,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实践,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设计好精确的而又具有高价值的体验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能高精度地击中到这个点,学生便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所有零碎的知识点都会迎刃而解。

教学案例四:以《图层动画》为例。

课堂主线:用动画模拟复现投球之后出现的几种情况。

明线是实现模拟投篮三种不同效果的动画,分别为:进网、网前擦过、板后擦过。

暗线是篮球、篮网、篮板这三个图层的层次关系、图层的概念和图层的操作(插入、删除、调整)、篮球各层动画制作分析、动画制作中的操作细节。

笔者对以上两条线所罗列的各种点进行了通盘的策划与认真的思考,设计了以下对于学生来说几处较为关键的体验点:

(1)为了深入理解图层的概念,以及各个图层之间的层次关系,笔者设计利用篮球、篮网、篮板三张大小不同的实物纸模型,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出投球之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2)为了能使篮球各层动画制作分析得更加透彻,笔者设计了篮球运动轨迹中关键点的板画与时间轴上对应帧设置的板画(如图8),让学生自我体验一个图层是需要关键帧以及相对应的需要改变元件的位置,另两个图层是一直不变的。

2.设推动点

设计了各种体验点之后,笔者认为应趁热打铁,努力将暗线中隐藏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很快地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应该努力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能深刻理解与体验点相对应的暗线布置点,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矛盾认知冲突。此时,学生会主动地去重新审视前一个体验点和与其相对应的布置点。同时在真实世界情境中,水到渠成地点燃内心需求。

教学案例五:以《图层动画》为例。

教学思考:

(1)故意设下陷阱,设计学生的认知冲突推动点,让学生在完成动画制作后发现篮球无法穿越篮网,从而回溯到原有的图层层次布置关系,能重复回顾图层的所有相关暗线所属的内容。

(2)为了能使篮球运动的轨迹更接近现实情况,引导学生去修复各种技术细节问题(如要考虑增加关键帧、元件的位置、关键帧之间的时间间隔等)。

3.设提炼点

虽然努力设计了学生的各种体验点,也助推了学生对暗线布置的各种知识点与技能的深刻理解,点燃了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关内容的表象,但是学生在试图链接具体知识点的时候遇到了阻力,此时就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提炼出学生原本比较模糊的认知,拼接他们头脑中零乱的知识碎片,使其能形成彼此联系的网状知识体。

教学案例六: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

案例说明:此案例为公开课,听课老师都是首次来本校,通过设置好超级链接的幻灯片(有关学校各方面:历史、重大事件、社团情况等),让学生来做优秀的解说员,与在场听课老师进行现场互动,可以由听课老师自由选择想听具体哪个方面内容。

设计了学生的关键提炼点如下:

(1)想设置正确的超级链接,关键两点是什么?(为了提炼设置正确的链接源与链接目的地)

第9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就业指导;毕业生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教育资源的互联网融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一大批线上资源涌现,能够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方法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特别是在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当中,混合式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显。相对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混合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职业框架,以其完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比传统教学具有突出的优势。高校混合式教学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有效结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真正发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混合式教学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心理特点,将课程教学分为职业觉醒、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与决策和求职行动四个阶段,并赋予不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和平台的整合、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师生关系的互助进步。同时有助于高校之间优质课程资源和经验模式具备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调配置资源,避免教学资源闲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帮助高校毕业生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几率,增强就业信心,规避就业风险。

一、国内外研究混合式学习现状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人员和培训现场工作人员开始研究在线学习和培训,然而当时很多培训仍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线学习的发展并不理想,这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经过多年发展,国外混合式教学已融入各个学科和领域[1]。混合式学习系统设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建有相对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园网,根据中国知网查询数据,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主要来自高校,这表明高校是混合式学习研究的主要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要全面实施和推广,还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评估,以及实践与探索[2]。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上还存在极大的偏差,无法做到全面、系统地开展,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指导,一些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原始发展阶段,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管理和升级。

二、高校就业混合式教学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师资不均衡

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前提是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化专业素养,而部分高校部分教师仍然保持偏狭观念,不信任网络教学,对网络资源的接纳度不够。因此,一些高校教师仍然使用黑板写书、口头传播知识的方式,缺乏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指导具体教学;没有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方式,也不具备混合式教学相关的教学技能。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这些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上处于不利地位。

(二)混合式教学融入程度不高

针对混合式学习,很多高校结合实际进行了融合与学习,许多高校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时候偏向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指导,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关注。在一些高校里,混合式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没有进行有意义的就业课程指导,课程内容没有实际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操作,在就业指导课程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在学生渴望多元化教学的时候缺乏对学生进行线下活动的指导,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没有摆脱教学上单调固定的方式,用陈旧乏味的传统教学打压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激情。没有实现教学资源与不同平台的集成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与个性化,这些也是就业指导课程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三)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不够成熟

混合式教学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时间尚短,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进一步地讨论和实践。混合式教学需要由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能够同时面向更多的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能够将复杂的理论通过视频、动画、仿真等形式清晰阐述。线下面授教学有助于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也能够组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线下面授课堂中教师经常采取情景模拟、小组分享等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应对复杂性与多样性问题的能力。但如果课程当中活动占比过多,学生会感觉负担较重,课程也容易偏离主题,内容松散。如何设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长占比是一项需要研究和实践的内容。此外,课堂规模大小关系到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面授课堂的班级规模过大时,难以有效组织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若采用小班授课,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师生关系也更加融合。但由于师资较少,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少数教师给几千名学生授课,难以组织小班的线下教学。

三、就业指导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基于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设计应根据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结合实际的就业过程来进行灵活展开和安排。线上课程划分为就业理论理解、就业前景的把握、职业生涯规划、在线下安排求职的情景模拟,等等。把不同阶段学生的客观实际需求同课程安排合理整合,真正落实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把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贯彻到底,能够激发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上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汲取优质的课内外资源,把学生打造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一)教学内容分配

就业指导课程基础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方向和标杆,我们应利用好课堂线上资源,提前将课堂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提供给学生进行线上预习,在课上运用视频、讲座以及专家解说来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线下教学时应当结合优秀校友的就业案例进行就业理论的分析,向学生传递就业的价值,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真正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为之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唤醒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求知欲并且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3]。教学时应将重点难点放到线上供学生提前了解,学生线上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以便于教师在线下统一进行解答,从而促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会催生很多新的岗位和专业、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岗位会被淘汰。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同学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迷茫。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行业动态的分析以及日后从事工作的提前准备,包括想要从事工作的必备技能和相关证书。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可以开通优质的线上资源来帮助同学们学习,真正把帮助落到实处。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的同时结合专业与毕业校友一起探究、了解职场信息,这样能帮助在校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来进行就业的选择。学生的职业生涯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总体概况和具体分析,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合适的引导,借助线上的互联网平台学习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同时要结合自己实际所需来强化自己的目标和职业定位。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资源去检索相关专业和职位的细化分工和在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以适应不同岗位在能力上的需要。并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还可以借助具体的实践平台进行咨询了解,对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可以多参与关于就业指导的讲座,在学习资源方面拓宽渠道,可以对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楚的概念。求职的情景模拟是线下教学的主要方式,若学生没有经历过实际操作无法把理论知识代入到深度的学习过程当中,在混合式教学的定义里,线上和线下要完全进行深度协作[5]。线上部分更加强调在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和面试技巧以及成功上岗后的注意事项。在求职前的准备工作要学习面试的社交礼仪、简历的润色、招聘信息的收集和辨识以及劳动权益保护知识的学习。由于内容比较具体,学生需要回到课堂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参加各种学校相关课程,接受相关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开展模拟求职活动时,可以进行线下招聘活动的适应模拟学习,对所选工作进行筛选,然后再结合课程上的理论指导,将实践和理论进行互联互通,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住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二)线下实践内容设计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学生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职业信念和职业能力,“能力为本”的理念始终是重要方向。为适应未来社会变革和未来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新要求,线下课程的教学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坚定职业信念;二是突出关键岗位技能;三是加强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学业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综合实践。同时,课程目标应兼顾可行性和应用性,细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实施过程和结果导向的考核评价,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笔者所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探索和实践:1.设定情景,导入教学。设定情境是一个重要的开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如故事介绍、热身游戏、观看场景等。2.参与互动,亲身体验。通过小组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行小组管理,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担工作,协作完成老师的任务。3.交流分享,展示成果。在结束后,老师提出重点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并展示小组活动的结果。教师要在引导时间内鼓励学生思考。4.整理摘要并继续得出结论。教师要总结课程并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不断整合“经验”,获取新知识。

(三)时间分配和班级规模

为了较为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想法,笔者团队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已选过就业指导、求职技能训练或职业生涯规划,三门课其中之一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探究并分析混合式教学应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采取的合适的时间分配和班级规模。根据调研结果,现在老师给予的课堂活动时间和学生的意愿时间情况大部分相符,老师一般在课堂上都会设置10分钟以上的课堂活动时间,但仍存在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根据后续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询问的数据统计可知,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因为害羞或者认为准备阶段的负担重,少部分同学认为会使内容松散,太长的课堂活动时间会容易使课程偏离主题。笔者认为,融入课堂的活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15分钟期间相对较好,在这一时间段,学生对课堂活动期望意愿最大,老师控制其时间范围也相对容易,取得的课堂收益效果相对最大。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小班制授课,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听课效果。学生在“溜号”或者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被制止以更好地与老师探讨问题。学生最喜欢的班级规模区间为15人~60人。由此,在考虑到老师的数量的问题下,高校可以把班级规模尽量控制在35人~60人。另一方面,某课程老师和学生的数量比差距很大时,学生们更愿意选择线上的形式,且大部分更愿意以小组或者单个小型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教学。根据调查,应尽可能以小组或者单个小型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理论教学以及线下实践,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线上授课学生听课效果差的问题。此外,为了增强线上课堂的交互性,可以设置临时助教来协助授课老师展开活动,或者上课时强制要求全体成员开启视频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