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线上歌唱教学全文(5篇)

线上歌唱教学

第1篇: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1、歌唱技巧对于声乐艺术的意义

歌唱技巧是在声乐表演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具有比较好的歌唱技巧才能够让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收放自如,才能把声乐的艺术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声乐的学习中,有关“呼吸”、“共鸣”“气息”等技巧的学习对演唱者的演唱生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歌唱技巧的教授最为教授内容最主要的部分之一,要让声乐学习者在了解声乐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提高其歌唱技巧,为以后声乐的表演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学者要注重声乐学习者的特性,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点,制定合适的歌唱技巧培训计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声乐学习者的音色以及声线上的优势。歌唱技巧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就必须牢靠掌握相关的歌唱技巧。

2、歌唱技巧能够促进声乐艺术的表达

在声乐艺术的表达中,为了更好的突出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需要演唱者对于音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这种修饰的技巧是歌唱技巧的一部分。音色对于曲目情感的正确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旋律的曲目对于音色的要求也不相同,譬如当演唱旋律舒缓、情感基调悲伤的乐曲时就比较适合用低沉的音色对其进行演唱,从而让听众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当演唱旋律轻快的乐曲时,清亮的音色就比较符合要求以及听众对于其音色的想象。音色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听众对于声乐曲目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演唱者必须根据歌曲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以及歌曲旋律的不同来恰当的调整自我音色,从而使演唱的过程中情感的抒发更加直接,让听众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乐曲的深层意义。歌唱技巧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声乐曲目艺术性的表达,对于曲目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歌唱技巧对声乐的表演有着积极作用

在声乐的表演中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演唱者对曲目进行死板的演唱,既然是表演就一定注重其表演过程中的可观赏性,这就对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中的声情并茂技巧提出了要求。要想把声乐曲目的情感表达的透彻就必须注重表演过程中表情的转变,让自己充分的投入到乐曲之中,用表情来诠释歌曲的更深层的含义。要想把声情并茂的技巧运用的比较好就必须在演唱曲目前充分的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让自己更好的了解曲目的意义,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乐曲之中,能够早演唱过程之中随着乐曲旋律的转变而转换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表演去感染听众,从而把声乐的表演推至灵魂表演的深度。

4、歌唱技术对促进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声乐艺术的理解也不相同,从而致使各国在声乐艺术的表达上存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各国声乐艺术国际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虽然各国对于声乐艺术标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但是声乐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歌唱技巧却是相通的,通过对歌唱技巧的掌握能够更好的促进表演者理解别国的声乐艺术,从而吸取别的声乐文化背景下的声乐艺术中精华的方面,促进本土声乐艺术更加多元化发展。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带给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享受,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更能满足听众对其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声乐艺术,演唱者必须加强对歌唱技巧的掌握,为其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二、结束语

第2篇: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一、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优缺点

科技的日新月异,令人们愈发感受到网络的方便与快捷。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普及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一些便利,同时也让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时空限制

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一直都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这种“口传心授”的面对面教学方式。面对面授课是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其注重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习得,强调教师对于学生演唱的判断,学生对于教师范唱的理解程度,以及师生之间必不可少的及时互动与交流。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无形中对时间、地点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高校声乐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只需要下载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多的声乐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获得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即使课程已经结束,还可以通过录播视频进行学习。

2拓展学习视野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质声乐网络课程的共享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互联网,声乐教学资源可以更加方便检索,同时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的播放,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音乐资源,积累更多感兴趣的声乐曲目。不同高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之间进行碰撞,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通过对比网络平台上国内外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拓宽学生的演唱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鉴别,继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声乐演唱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最终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共享学习资源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习动态,通过网络下载、存储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声乐演唱音像资料、文献资料、大师班录像资料等。一般来讲,网络更新速度很快,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声乐学习资源,并与他人共享、交流心得。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不只是一个国家、一所高校,而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进行授课的方式,还可以将自己的课程放在网络平台上,只要能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交流共享。高校声乐网络教学使学生通过在线声乐课堂进行自主化、信息化、碎片化的学习,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增强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专业性,但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4网络传输的延迟

目前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网络传输的延迟。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声音的同步传输,这就给在线声乐课堂带来诸多麻烦。比如,在声乐网络教学中进行声音练习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延迟,往往会出现教师弹奏练声曲弹到一半儿时声音可能才能传到学生那边的情况,有时候等学生听到琴声开始演唱时,教师可能已经将练声曲完全弹完了。在网络传输中出现这样的卡顿、滞后,导致教师无法对声乐教学进行及时指导,这对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行无疑是致命的。

5声音效果的失真

音效失真是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根本性难题。高校声乐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声音判断是高校声乐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声音音效的失真会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整体演唱水平的评估。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不光要听清楚语义,还要对声音的音质、音高、音量、音长、音准等进行准确把握,而对声音的精细捕捉是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的,普通的手机话筒和耳机根本无法完成,再加上网络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畸变,其音质、音高、音色都会相差甚远,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声音效果失真,也会让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进行困难重重。

6及时互动的缺乏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中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十分必要。高校声乐专业教师需要用听觉、视觉、感觉等综合判断学生的演唱状态,以分析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句歌词都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面对电脑、手机屏幕进行交流,虚拟的网络环境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缺乏,在情感上容易产生疏离感,从而使得网络学习中的双方无法做到及时互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声音失真,网络延迟、卡顿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师生之间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及时互动,这些问题势必会让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7上课情境的弱化

真实的环境有利于教学的规范,虚拟的环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很可能会使学生变得松懈,一是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很难达到在琴房学习时的状态,而且,虚拟界面有可能会不断弹出广告信息,这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这种“隔空授课”意味着教师不在学生身边,学生则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纪律问题,从而导致上课情境的弱化。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语言、风格、表演等必须在课堂上的氛围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学生在学校的琴房教室上课,在舞台上进行专业考试,在实践音乐会上进行演唱,与在家里上网课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8感染力的缺失高校声乐传统课堂的教学情境是活生生的、立体的、真实的,教师在面对面授课时会有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展现,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很好地感染和启发学生的演唱。歌唱家吴碧霞曾经说过:“只要眼神一出来,所有的人都能被它的磁力所吸引。”由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虚拟性,学生无法准确看到教师的发声部位、肢体以及表情的配合,也无法仅凭声音去理解歌唱的真谛。学生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虚拟氛围中,对声乐演唱的技巧、情感表达、舞台表演等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因此,高校也就难以取得期许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优化方案

纵观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其整体上存在缺点多于优点这一显著特征,需要及时得到改进。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以及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方案:

1硬件是必备,技术是关键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遇到的问题大致是网络传输的卡顿、声像的不同步、声音音色的失真、高音的卡顿,还有自弹自唱时,需要顾手、顾脸、顾声音几乎忙不过来,以至于不能专心歌唱等等。以上一系列问题,总是会让师生抓耳挠腮、手足无措。针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有能够适应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硬件装备。硬件设备是线上授课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因此,要选用先进的硬件、通畅的网络来保障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技术是关键。要掌握必要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具备创建信息数据库、优化声乐录音效果、开发网络课程等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各种需求,构建和推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发展。

2自主是引领,兴趣是驱动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弄清楚自己所唱歌曲的词、曲作者,歌曲的背景知识,调性、音域,演唱风格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做足功夫;课上教师继续将歌曲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讲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基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拓展线上学习的内容,除了讲授声乐演唱方法外,还可以给学生推送其他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讲解相关的歌曲背景等,引领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学习。

3自律是重点,督导是保证

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娱乐性往往较强,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重点发生偏移。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人性中的惰性思维就可能会占据最高点。高校在进行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然而,线上声乐课程仅凭学生自身层面的自律是完全不够的。高校声乐网络课程要注重解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预习课前知识、完成课堂作业等环节,监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分阶段考评,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视觉技术等参与教学过程,监控和督导学生的声乐学习。

三、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心得思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中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对于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电子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得到更多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即授之以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演唱观念、音乐审美能力,即授之以渔,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其在演唱道路上可持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高校声乐专业教师,不能只教学生如何使用声乐网络资源,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演唱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等,这远比只教会学生怎样唱好一首作品更重要。

2丰富在线声乐课堂教学内容

在线声乐课堂还存在诸多缺陷,要想让在线声乐课堂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就必须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线上交流、互动来创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高校声乐在线课堂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要注意及时更新并丰富在线声乐课堂的内容,扬长避短,打造真实的课堂情境,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声乐教育资源的技术和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价值。3调整适宜的教学模式随着高校声乐网络课堂的日益普及,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革。高校声乐网络课堂实现了声乐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也打破了传统声乐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线声乐课堂应该考虑市场需求,调整适宜的教学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声乐教学新模式。高校培育的人才终将会走向就业。为此,高校在线声乐课堂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专业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线声乐教学模式要与社会、时代、潮流相匹配,高校声乐专业培养出的声乐人才应当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无论是高校声乐专业教师,抑或是声乐专业学生,都要把终身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对声乐的教学和实践中去,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声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主要是采用示范和模仿这样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面对面教学的。有人认为,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是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冲击;笔者则认为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新兴的网络教学方式根本不会对面对面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男中音歌唱家马金泉教授指出,尽管声乐网络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但从声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来看,声乐网络教学模式无法代替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正确的做法是将二者相互融合,发挥各教学模式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声乐教学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高校开展的网络课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高校声乐网络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前提下,筛选出适合不同学生声音类型的学习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录音、录像、视频纠错、集体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课下指导力度,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天佑.由2020年线上声乐教学引发的思考[J].歌唱艺术,2021(02):35-41.

[2]陈宇.“互联网+”背景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3]赵朦.互联网声乐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第3篇: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考;实践原则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按照声乐教学的统一原则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及学习主动性,使同学的特点及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在声乐教学中,每位同学的嗓音条件参差不齐,乐感也不一样,对不同的对象教学,应从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变动,做到因材施教。假如用统一的模式,固定的教学方法手段未进行教学,就违背了科学的教育规律,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作为声乐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敏锐的听觉,凭借专业的听辨能力,才能确定学生发声的正误。还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整个发声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其次,能够准确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发现其不好的地方,对症下药。第三,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阶段性及学习程度,针对学生的理解力不同给予不同的启发。量力而行是教学的前提,每一个人阶段,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新的歌唱水平,按其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品是最合理的。第四,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歌唱方法,确定学生适合演唱那一种歌曲,适合选择那一种唱法,做到“量体裁衣”。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初期的训练到技术成熟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建立牢固的发声基础,然后再扩展音域,提升技术,而不能盲目地要求学生达到某种程度,否则会毁坏学生嗓子。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程度来教导,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哪个声部,首先应该从中声区做练习,开始训练。一般情况如下:男女高音从小字组a到小字2组e²;男女中音从小字组f到小字2组c²进行。在中声区练习,对于器官不会有任何损伤的危险,然后再向高低两方向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全符合声音发展,每一个人的声音都需要“由浅入深”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训练,很勉强地演唱高音或低音,都会损伤歌唱器官,造成各种发声上的问题。发声训练应由简到繁,从单一至多元,从连音练习、跳音练习再到音阶快速练习、真假声混声等。气息的练习也应从慢吸慢呼开始,再快吸快呼,由较短的乐句到稍长的乐句,逐渐打下基础之后,才可以加大共鸣,扩展音域。选择歌曲和情感表达方面,也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两年,以美声歌曲为基础训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选择的歌曲以中声区为主,歌曲难度较小,歌曲旋律起伏不大,歌曲结构短小精练,歌词通俗易懂,从各方面慢慢去积累和提升,先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再慢慢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三、技、艺结合的原则

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演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整体艺术,技与艺缺一不可。掌握发声技术是歌唱艺术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歌唱是听觉艺术,如果没有声音技术,歌唱就无法欣赏,但如果思想上走入误区,片面地认为声音技巧就是歌唱艺术的全部,或者演唱时炫耀技巧,没有任何感情,也许能够暂时成功,但要在艺术上真正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而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内在生命力的歌声则不同,能够非常内在地把高超的技术融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中,使听众能够完全沉浸在歌唱中,得到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关于技术和艺术,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艺术对于声乐教学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和音乐素养,才可能有好的技术顺利实现,艺术和技术是不能孤立的,它们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应有机地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的始终,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会使声乐教学缺失意义。

四、动、静相结合的原则

在声乐教学中,我认为,第一步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动脑,用心去分析作品、感受作品,领悟其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拿到一首作品时,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歌词反映的生活及人物思想感情、故事情节,事物的个性、内涵。(2)了解作品的旋律走向、线条,调式、曲式结构,歌曲的演唱风格、曲风。(3)对歌曲有初步的整体感受、感知、理解后,用文字或者符号把作品中的速度、力度、语言、分句等标出来,便于演唱。(4)静静地反复聆听视频、音频、演出等。在声乐教学中,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动口,动起肢体,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也就是人们说的实践过程。具体表现为:①先自己小声、轻声吟读歌词,再大声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普通话、语气等。②熟悉旋律边弹边唱,注意音准、节奏、音色等。③填词。边弹边唱,注意发声、语言、分句等。④有感情地带表演歌唱。⑤唱给任课老师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⑥上舞台表演(要录音、录像),唱和表演结合,然后唱给同学观众听,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再演唱。⑦最后鼓励多参加演出、比赛等,锻炼自己的实践综合能力,要录视频回来总结。动静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们的有机结合能够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静是理论,让动少走弯路,找到捷径、提高效率;动是实践,让静得到检验、得到反馈。我们必须坚持动静结合的教学基本原则,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为将来更快地融入社会作准备。

五、结语

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过程是极其复杂和艰难的。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本文就声乐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原则展开思考,主要目的就是把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介绍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演唱能力,尽快适应未来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和声乐教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2]张迎芬.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0.

[3]韩德森.声乐教学法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第4篇: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关键词:常态化防控;网络教学;声乐课;对策

一、防控期间声乐课网络教学经验

防控期间,各地各类学校纷纷采取“互联网+”教学模式,基本保证了原有教学计划进行,降低了疫情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2]。从声乐课在线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声乐教师从不会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到能熟练运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教学;从机械的把线下课堂移到线上,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声乐面对面教学的特点,到能较好开展线上与学生互动、监督指导学生进行歌唱训练;从仅仅完成线上声乐教学任务,到主动拓展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等,取得了一定的网络声乐教学经验。学生也从刚开始的新奇到逐渐习惯网络声乐教学,从被动接受课本知识到逐渐主动参与网络互动,利用网络主动拓展知识面、进行自媒体歌唱表演等。声乐教学属于艺术类科目,在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中并不受到重视,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逐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方式和空间的改变,声乐专业也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适应教育背景、改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综合声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传统声乐教育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使得声乐教学活动缺乏教学有效性,网略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于声乐教学是一项挑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声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摸索与探究,网络教学也能够与线下课程起到相同的教学效果,使得中国音乐教育设计更加富有变化。网络教学转换为较为私人的教学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逐渐从教育者转为指导者,更多的是采用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方式。

二、当前声乐课网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由于疫情突发,师生均措手不及,教学准备严重不足,只能借助身边的手机、电脑来上课,设备的新旧、容量制约着上课效果。如硬件承载能力不够会引起网络卡顿或延迟等现象。在软件选择上,尤其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专业设备和专用软件欠缺,学生家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良莠不齐,更不用说声乐教学需要的音箱等设备。

(二)网络信号传输不通畅,影响声乐教学对声音品质的要求线上声乐教学对声音的传输速度和保真有很高要求。虽然钉钉、企业微信、会易通、腾讯会议、抖音等各种学习平台和直播平台都推出了网络学习,但都发生过各种问题。网络卡顿、声音缺失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因在线人数过多超出载荷而崩溃的现象。声音的“延时”及卡顿,是影响声乐课顺利开展与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在练声或教唱新歌时,声乐教师在线上范唱给学生听,学生在另一头模仿教师的声音,这一过程都会产生声音的“延时”和失真。演唱者口型与声音不同步、手势动作与声音不同步等,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师对歌曲发声、咬字吐字的判断。现场钢琴伴奏声音与远程学生歌声容易出现“脱节”,导致教师在线上不能跟学生同步进行伴奏弹唱。以上问题都会影响声乐课声音的传播、歌曲情感的表达和对声乐作品的塑造。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影响声乐课程学习效果有些教师提前录制好视频,供在线教学时播放,特别是声乐教学中,学生在线依照视频简单地模仿声音声调,很难把握演唱技术和表演风格。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下降明显,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签到之后继续睡觉或者边打游戏边听课的现象。很多学生家庭没有钢琴等器乐,没有声乐演唱室不敢大声演唱,这些条件都难以满足声乐教学的需要。

(四)声乐网络教学资源欠缺,影响学科信息化长期发展通过网络进行声乐课授课,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视唱练耳练习题、授课讲义、演唱表演案例等。一般而言,录制上课的视频较为容易,但要建立配套的声乐教学资源却需要经过系统的设计、有序的推进和严格的把关,才能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由于声乐网络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在线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处于探索、研究、尝试阶段,与现在较为成熟的录课、慕课、微课相比,利用率不高,特色不明显。

(五)教育观念落后,影响声乐教学目标当前的声乐教学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标不明确。部分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意识,使得声乐教育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歌曲题目可以称得上是曲子的核心课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曲子进行联想,使学生对曲子的内容了解不透彻。声乐教育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部分声乐教学空间狭隘,学生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课本之中,对于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十分落后,直接影响学生声乐教育学习的质量。同时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声乐教育本有着较好的前景,却受制于教育资源的贫瘠,对教学资源拓展方面的效果也没有实质性作用。

三、常态化防控时期做好声乐网络教学的对策

(一)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疫情期间,之所以能够较快开设网络教学课程,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4G移动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和人手至少一部智能手机等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5G技术投入商用,速度相当于4G的20倍,其高速度、低延时等特点必将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关联领域高速发展,特别能满足声乐网络教学对即时、高保真数据传输的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探索5G技术对网络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加快构建5G基础通讯设施,发展5G教学通信网络和设备,加速研发可以满足进行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现场答疑、多点交流、场景切换等不同需求的网络平台和应用软件[2]。

(二)树立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思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下,网络教学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主趋势,并且在过程中也取得丰硕成效。一些教师以及学生在不知道如何进行网络授课以及网络学习模式中,不断探究、学习,使网络教学模式顺利开展,解决疫情期间不能够到学校上课的难题,真正达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声乐课教学目的。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研究,学生与教师针对网络教学模式保持高度的热情,并且通过实际研究发现,网络教学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传递的辅助。因此,在疫情结束后,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在声乐课中继续延续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声乐课网络教学的开展,需要树立信息化、数字化的声乐教学思维,推进声乐教学从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数字化发展趋势,进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声乐学习需求[3]。同时,声乐课网络教学的突出课程互动等特点,提升声乐网络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统一接受”向“个性创造”转换[4]。基于此,需要教师提高工作成效,以网络化、数字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声乐学习能力,培养其声乐艺术能力。

(三)打造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教学标准体系,可推动声乐艺术高质量发展。当前,网络课程呈现杂、乱、散的特点,挂网上传随意性强,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网络教学的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统一标准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改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打破各地区、不同院校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声乐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学资源优势。要加强对网络教学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为优质资源传播、发展利用提供保障[4]。要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教学市场的监督管理,设置网络资源市场准入标准,严格审核教学机构和授课人员的教学资质,确保声乐网络教学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4]。首先,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整合声乐教学信息资源,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声乐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此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在声乐网络信息资源库构建中,根据声乐课程教育模式,构建多个教学板块,满足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多元化需要。例如,根据声乐教学构建声乐教材的数据库信息,根据声乐教学涉及的信息内容构建民族性声乐教学资源、文化性声乐教学资源等,使学生在声乐数据库中,获取自身艺术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其次,在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中,总结疫情期间的网络教育经验,根据疫情期间声乐课网络教学存在的不足,加强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与重建。例如,声乐课网络教学的开展,需借助虚拟技术,打造视听的网络活动室,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视听唱活动室,使学生融入其中,进行视听唱实践,增强学生视听唱能力。同时,加强网络真实的声乐教学环境构建,推进声乐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实现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最后,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重视学生声乐考核板块、学生声乐课业板块、学生声乐交流板块的构建,进而实现声乐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优化性。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培训,提高适应网络教学的能力在创建声乐网络课程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提高在线声乐教学平台的网络服务能力。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要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同时,学校应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及时分享学校教学内容与计划[2],并建立完善网络课程成绩测评与考核机制,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评估网络教学成效,动态改进网络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确保实现网络教学任务和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声乐教学实效性。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平台。可搭建“QQ学习资源共享”“微信学习沟通群”等网络学习平台。声乐课堂的知识面很广,涉及众多艺术家、歌唱家、乐器演奏技巧等,教师需要从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工作者应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搜集学习资料,并将学习资料加以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风格或技巧相同的曲子进行集中对比教学,可提问学生不同曲子之间的异同,使学生能够愉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的互动让学生理解曲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意识。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软件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建立相关图标,准确显示其学习情况和成绩的起落。并且,教学中要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使教学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四、结语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场特殊时期的网络教学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更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一场变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力求通过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树立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思维、加强教师与学生培训和构建网络教学标准体系等,提高声乐网络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EB/OL].[2020-01-30].

[2]高宁,李晋玲,艾琼.浅谈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优缺点[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9):6956-6957.

[3]唐秀梅.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4-75.

第5篇:线上歌唱教学范文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和艰苦的过程,学生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只有将其与声乐审美有机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高音的演唱为例,如果仅是单纯的、反复的技术联系,既难以获得成功,还会让学生心生气馁,甚至使发声器官受到损害。而如果将演唱高音的训练和审美相结合,让学生明白高音所特有的音色美感,并引导学生去体验和表现这种美感,那么就有效避免了单纯训练的弊端,让学生在一种自然、愉悦的状态下掌握这种演唱技术。所以说声乐审美和声乐教学的融合,既是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使然,也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理应得到声乐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声乐审美和声乐教学的融合途径

(一)声乐审美和声乐作品的融合

声乐作品是声乐艺术存在的基础。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固然要以扎实和娴熟的演唱技术为前提,但是从审美视角下感知和体验作品,则是使演唱质量更上一层楼的关键环节。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演唱者的技术运用十分娴熟,演唱效果也是四平八稳,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演唱,但是总给人以不尽兴之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以审美的目光来对作品进行审视和解读。所以应该将这一环节予以突出强调。具体来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作品,了解词曲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以实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对作品进行试唱。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之前的一些感悟和心得进行验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整和完善。此后的每一次演唱中,都要坚持对这种体验的丰富,直至形成对这首作品的个性表现,表现出了个性,也就避免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腔”,就会获得观众的认可。父亲是各类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表现对象,但是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却让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在谈及为何能演唱得如此动情时,刘和刚表示,自己一听到歌曲的前奏,父亲那质朴的面容就浮现在自己的面前,这张面孔亲切、感人,是一种泪中有笑的感觉。这就是对作品深入体验的结果。也就是说,声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产物,其并不是声乐演唱的工具,而是一个审美对象。仅仅掌握了演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作品,被作品的情感所感染,才能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而在这种状态下,演唱技术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很大的提升。比如平时练习中很难唱上去的高音,如果有了充足的情感体验,则很有可能毫不费力地唱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目光重新认知和审视作品,尊重作品,才能获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演唱效果。

(二)声乐审美和技术训练的融合

技术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前文中提到,整个学习过程是较为复杂和枯燥的,很容易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学习质量也无从谈起。而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个过程进行审视则会发现,技术训练的多个环节都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如果能把技术训练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自然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拿呼吸来说,呼吸对歌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述和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歌唱中呼吸的原理。吸气时,由于吸气肌群的收缩,胸廓扩大,空气进入肺腑;呼气时,在胸廓的弹力和重力作用下,加之呼吸肌群的松弛,空气得以排出。呼吸本身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多数学生是没有生理学基础的,只能机械地聆听和记忆,并没有形成本质的认识。其实整个呼吸过程,乃是一种生理之美的展现。人体的器官构造是十分精妙的,每个器官各司其职,又有机联合,不但保证了人的生存,更能够使人从事多种活动。教师可以借助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歌唱中呼吸器官的变化,感知各个器官之间完美和神奇的融合。在之后的呼吸练习中,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各个呼吸器官处于最佳合作状态时的画面,如为了获得饱满的气息,呼气肌和吸气肌肉之间的对抗状态以及发力的支点等,都会映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获得了较高的训练效果。又比如在咬字吐字训练上,要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应该使学生在对中外多种语言精准把握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语言的音乐美感,如果唱出了这种音韵美和声韵美,准确的咬字吐字也就不在话下了。从宏观上来说,音乐情感较为饱满和炽热时,歌唱喷口应该是较为有力的,有一种“一字一音”的感觉;而音乐情感较为细腻、柔和时,字头声母的咬合则较轻,意在获得一种灵活、具有弹性的歌唱效果。又比如在中国歌曲的演唱中,多数歌词都是合辙押韵的,每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如果能够予以合理的强调,就能够唱出这种特有的韵味感。也就是说,树立起了这种声韵美的追求后,能够使演唱者从单纯的技术表现中解脱出来,以一种轻松和愉悦的状态歌唱,反而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果能够感知和表现出这种美感体验,整个技术训练也就完成了一大半。

(三)声乐审美和声乐实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