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传统装饰艺术精选(九篇)

传统装饰艺术

第1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民居,吊脚楼,装饰艺术

农耕文明的出现对人类历史意义重大,从流动性大的采集、狩猎过度到定居生活,住宅最原始的雏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定居行为产生后的人造穴居与干阑式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民居在形制、技艺、选材、装饰等方面逐步发展到成熟阶段,同时映射出具有差异的地域文化与生活习俗。位于武陵腹地的湘西民居,因其特有建造环境和建筑形式,成为我国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各式吊脚楼。湘西传统民居之美不仅能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内部空间的巧妙组合、匠师的高超技艺中读到,在建筑细部装饰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从装饰部位、题材来源、工艺做法三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装饰部位

依附于主体的装饰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和空间构架中,如房屋入口、山墙屋面、门窗、栏杆构件等部位,还包含了兼具实用与美观的部分室内陈设。1.入口以三开间横排一字为基形演变而来的连续排列的民居,房屋的大门开在中心间,门上过梁和门槛处会做少些雕刻,装饰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大量村寨民居都属于该类。大户之家几代同屋而居多为院落式,入口装饰主要体现在槽门的位置,部分槽门平面呈八字形开启状,门上题匾两侧有楹联,门枕抱鼓石,若为木门槛则用金属包边,青砖或条石铺地(如图1)。2.山墙屋面由于南方多雨又地处山区空气湿度大,为了保证雨水快速排出和梅雨季节的通风,民居均采用坡屋面,且多为五分水坡度。屋面出挑,独栋房屋选用悬山屋顶,联排非尽端房屋则多用硬山,吊脚楼中歇山顶也很常见(如图2)。坡屋面会加入老虎窗、冲天楼的设计,使空气流通更为顺畅,屋面覆小青瓦,在室内采光不佳处用部分明瓦替代。在业缘型集镇聚落中,例如里耶、凤凰等地,前店后院沿街布置门面,房屋之间相互连接。为了避免木构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在建造时,中间加砌山墙将两户隔开(如图3)。砖墙砌法有丁砌、顺砌、实滚、合欢等多种,墙体向上升起高于屋脊,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结合屋面的坡度向内收进二到三级,墙头覆盖小青瓦,墙脊起翘,端部绘有植物或用泥塑加以装饰,以白浆勾边,连续重复色彩一致的封火山墙,展现了建筑的韵律之美。3.门窗在建筑中门窗数量众多,既是对外联系的通道,又是围护构件的组成部分,室内采光、通风也与二者密切相关。门窗形式多样,入户门厚实坚固,用材考究,条件允许可用整木制作,两扇对称;店铺常用拼板门,门板厚薄适中,数量根据建筑面宽和板材尺寸确定,门槛内设凹槽,方便门板拆卸和拼装,在拼装时容易出现误差,应按照每块木板的位置,对号入座;拦腰门即为矮门,高度至成年人的腰间,户门开启时可将腰门关上,遮挡部分视线;隔扇门常位于厅堂之间,做工精美,可全部开启,门扇为偶数对称布置,上部镂空可透光(如图4)。固定窗是最简单的一类窗,洞口大小根据需求设定,填充木质或砖石构件,能够采光通风但无法开启;隔扇窗类似于隔扇门,打开时室内外通透;支摘窗能够撑起,当开启的一侧与廊道相邻时,避免占用过多通道空间.4.栏杆构件吊脚楼出挑部分需用栏杆围合确保使用安全,栏杆设置在阳台、廊道中两柱之间,竖向杆件的简单排列最经济,对杆件造型加工更为美观也可做成各种图案的雕花,栏杆上部对应装有挂落,吊瓜造型各异,在一些廊桥、凉亭中将栏杆做成美人靠的形式,美观实用(如图5、6)。

二、题材来源

湘西传统民居的装饰题材多样广泛,寓意美好,有源于自然的花草植物、飞禽走兽、山水风光,也有经过提炼的几何图案和抽象纹样,或是对古老传说的描绘,生活劳动场景的再现。1.自然生物花鸟鱼虫、龙凤百兽都是很好的题材选择对象,植物花草除梅、兰、竹、菊外,寓意高贵、吉祥、典雅的牡丹,象征洁净无染、清廉脱俗的荷花也运用较多,在装饰中还会出现当地典型的几种奇花异草,这类装饰常以成组形式出现。吉祥动物中龙凤配合对应,狮子、蝙蝠、犀牛在很多细部装饰中可见,还有诸如松鹤的动植物搭配题材。2.纹样图腾几何纹样是一种来源于文字或图案的简化抽象提炼,用于门窗格扇的装饰,分布均匀不仅有审美价值且能透光,常见的纹样有冰裂纹、菱形纹、回纹、万字纹等。图腾源于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湘西地区主要是牛图腾和白虎图腾,图腾不仅以平面的形式出现在民居装饰中,还可见于很多立体的雕塑。3.生活场景很多装饰题材来源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劳作、耕种、渔猎场景的再现,也有一些民俗节日的欢乐景象,匠人们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多用浪漫主义加以表现,反映的不仅是一幅幅画面,更体现了普通百姓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理想。

三、工艺做法

装饰工艺主要体现在雕刻、绘画两方面,雕刻包含木雕、石雕,运用最为广泛,民间艺人水平高超,湘西木雕、石雕均已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1.雕刻建筑装饰雕刻成品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湘西雕刻工艺主要有石雕和木雕两大类,雕刻图案生动,工艺精准,生动有趣,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石雕选用当地的天然石材,圆雕、浮雕、凿刻各种技法灵活运用,多见于建筑入口的石狮、石鼓,铺地石板,条石台阶、柱础等。木雕图案更为细致,工具多样,选用上等木料,建筑装饰的木雕主要在柱枋、栏杆、门窗等细部,构图多为方形、圆形,浅雕、深雕、镂空相结合。2.绘画将画作施于木构架面层、墙面表皮或泥塑之上,从事雕刻的匠人一般也能绘画,绘于木质构架表层的常见于梁枋,顶棚及细节处,除会馆、祠堂内用色丰富鲜艳,其他用色单一,明亮色彩只用作点缀,民宅马头墙端面常用墨绘,勾线、填涂、晕染,形成黑白生动的图案。湘西民居从择地占位、起架搭构、制顶覆瓦、拼板组墙到最后建成,包含了匠人们的无限智慧和高超营建技艺,建筑细部装饰更是体现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使民间工艺美术渗透到生活空间中,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质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魏挹澧.湘西风土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传承;色彩;雕饰

1前言

在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里,非常重视装饰艺术。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建筑装饰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工艺水平和材料质感等特点上,同时吸收了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以及各种书法、纹样和一些图案等特点,使得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完美和协调。

2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题材,同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比较有丰富的内涵,在其他艺术形式上无法替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纹样在传承方面,具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重新认识并注重纹样艺术的传承。在传统建筑中的梁柱以及各种柱基础上,加上门窗和檐口等地方,都会进行雕刻一些人物和山水,尤其是雕刻的一些花草和各种动物、传说故事等等,这些纹样的雕刻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在建筑中的单调感,使得建筑物具有丰富的表现意味。建筑纹样在雕刻艺术上的表现和模仿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具有丰富的力量,例如利用蝙蝠和磬石,是为了谐音寓意福庆的意义,用花瓶和鹌鹑来表现和象征平安的象征。利用石子和玉如意来表现事事如意的象征意味。这些动物在寓意上利用汉字的谐音来组成吉祥话。这是古人趋吉避凶的生动表现。而我们现代人对于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向往不亚于古人,从对传统折射出的纹样寓意也能应用于现代纹样设计。例如,在纹样设计中的几何纹以及冰裂纹和各种纹样,都是明显继承古代文化设计的,这些纹样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应用在纹样装饰设计上。例如,某地博物馆在建筑上就采取了一些吉祥纹样,使得建筑设计在整体上显示出和传统文化的浸淫。

3建筑装饰中的色彩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在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方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些设计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的发展和成熟,最终形成了多样化的色彩装饰艺术。对于不同建筑要运用不同的色彩。色彩运用方面,我国历来强调的是建筑应与环境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例如对于刁娇柳的建筑,这种建筑就是典型的色彩建筑装饰,不仅和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还具有美学意味。需要说明的是色彩的运用表现出较严厉的等级观念,红色的运用属于较高礼仪的运用,对于庶民的房舍是不允许用彩色装饰以及斗拱等建立的。而皇室宫殿可以应用色彩艳丽的红色粉刷墙壁,用黄色的琉璃作为屋顶瓦片。体现出的皇家的威严和气势,用这些纯度较高的色彩,正是有利于表现出这些象征意义。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可以体现出色彩文化的传承的有北京饭店,其室内的设计应用中,选了很多红、绿和黄等传统的色彩,在表现手法方面,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意味,表现出民族的文化传承特点。尤其是上海世博会时,中国馆的建筑就运用了红色作为主体颜色,世人称之为中国红。这种色彩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等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诠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手法,经过大胆的设计,传达出古代优秀的中国建筑艺术文化。而民间的徽派建筑,则体现出淡雅风格,尤其是利用黑白色彩,表现了山水墨画的独特意境之美。这些色彩的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就是利用这种色彩元素装饰的文化艺术风格,这种建筑装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方式上,使得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表现出文化上的传承。在钢结构设计中应用开放式,同时在选择材料时,用到许多玻璃材质,再用白色的墙壁设为主色调,使得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体现了我国民间高度的色彩艺术特点。

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建筑雕刻装饰艺术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占有一定的重要的发展地位,尤其是建筑中的一些功能定位和审美要求上,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即木雕和石雕、砖雕等。这些雕刻中的木雕一般是利用木材与其他相关材料雕刻的,主要应用到建筑的柱子以及梁柱和各种檩条、枋和椽子等物件上,在这些建筑部位运用各种图案进行丰富的布置和刻画,展现出良好的建筑雕刻艺术。使其表现出古朴和秀丽,庄严和富贵的美学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建筑艺术的良好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在运用石雕方面,传统建筑艺术用石雕表现了我国建筑的丰富艺术,用这种不容易消失的方式,记录古代人们的雕刻艺术。由于石头具有坚硬的外表,同时对风雨和霜雪的侵蚀比较强耐。因此,这种石雕方式来进行建筑雕刻艺术,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在很多台阶以及柱础等建筑中的石雕非常之多,且雕刻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美学意义。这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在砖雕方面,主要是模仿石雕而派生而来的。这种雕刻艺术比石雕更加节省材料和省去很多工作,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较多的利益。而这种砖雕一般在寺庙以及墓室和各种其他住宅上的墙面,这种雕刻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人物的刻画以及各种山水、花鸟、走兽等的刻画上。例如,雕刻一些麒麟送子、龙凤呈祥、佛教图像等,都寄托了美好的寓意。目前,很多大型建筑物,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些传统的雕刻技术,一些大型公园和各种起居室,有的就运用了这些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来表现和装饰。尤其是在油漆栏杆以及屏风、各种雕花板和壁饰等方面都运用到了这些装饰。这些传统的雕刻装饰艺术以及传统的纹样和色彩装饰艺术,都体现了我国淋漓尽致的传统文化,是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继承。在目前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传统艺术,使得建筑风格表现出优秀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针对装饰材料的发挥以及传统艺术的结合,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古代和现代相结合,在传统建筑装饰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法,充分表现无比丰富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带进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5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推陈出新方面,在文化传承方面,以及在继承和创造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建筑艺术的传承文化方面,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利用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地开创出新的技术和观念,将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对装饰色彩和纹样、雕刻等的艺术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使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糅合到一起,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艺术百家,2006(5):208-209.

第3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艺术 结合一、传统陶瓷装饰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

宋瓷的发展,深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一种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灵气”,画面多为飘逸潇洒,一气呵成。在宋的五大名窑中,以磁州窑、耀州窑的装饰为上品,折枝莲花、花叶、卷草、缠枝、牡丹、莲瓣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等,题材内容广泛,造型饱满,构图生动,尤其称道“刻划法”的装饰手段,它集装饰、工具材料的美为一体,在瓷土上行刀自如,腕力顿挫抑扬,最后的一层青釉把装饰美与工艺美完美无瑕地结合体现了出来。瓶、碗、盆边脚在连续纹样装饰上,此时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它既衬托了主纹饰又丰满了器皿的整个造型。此外,民窑在装饰风格上的较为随意,从而坯体刻划装饰形式,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但追求质地之美,还体现材料间交合之美,釉与坯体、坯体与装饰的划痕迹美。它们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对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龙泉窑绿而晶润的梅子青,耀州窑的葱绿,磁州窑的黑白化妆土等,都是坯体装饰与表釉结合的经典代表。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不是站在古人的肩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乖凉”的基础上继承与借鉴其有益的东西上发展起来的。

二、传统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

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地区的不同窑场,甚至各个窑场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创造和发展自己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1.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

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景德镇巴德伟设计制作的“楚乐”台灯,就是作者运用了多年积累的有关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及各种专业技能,在造型上借助了青铜编钟古朴、深厚、气度恢宏的民族风格,在装饰上主体画面采用三面汉砖刻画像:收获、弋射、导车,画面填上青花色科,用刻刀剔去空白部分,任其自然斑驳的痕迹,刻刀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涩胎与青花形成色调与光泽的对比,画面之间竖直凹起部分,采用阳文篆刻书:“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围绕房篆刻阴文书“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并填上珑釉,画面的上下绿边饰以乳钉,其它部分帽粘上一层细碎的泥颗粒,从而增强了整个装饰的粗犷、质朴风格,通体施青釉,使青花色料在青绿釉下显得格外沉着、庄重,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又例如瓷板画“冬”,它是以景德镇传统刷花工艺来表现的,装饰内容以表现自然界冬天雪景的气氛,展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舒展和秀美的乡村雪景图画。作者在表现形式上,把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爱好通过色彩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统刷花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传统刷花艺术重新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

2.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就好像孩子吸取乳汁一样。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等。我国当今陶瓷装饰巧妙的吸收和借鉴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剪纸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是也表达了现代陶艺术家们的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三、小结

现代陶瓷装饰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成就,另一方面要善于融汇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自身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更不是消失自己的艺术特征,相反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装饰艺术、总结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一份珍贵遗产,应用并吸收、融汇现代科技技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装饰善于表现传统审美情趣之特长,才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重放异彩,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永善.说陶艺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秦锡麟.中国陶瓷.江西美术出版社.

第4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工艺;刻瓷;艺术;价值;装饰;传承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说的就是刻瓷。刻瓷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各种瓷质的瓷面上,雕刻出所塑造的形象,仿若自然天成,栩栩如生。经过刀雕,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形成强烈对比,犹似锦上添花,它既有观赏、收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

刻瓷是以刀的绘画,是在瓷器上进行的刺绣,高贵而典雅。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刻瓷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源自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逐渐走入兴盛。鼎盛阶段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了,清初的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国的瓷器,都离不开艺术性的装饰,只是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瓷器的装饰,基本上都是以彩绘为主的装饰形式,这些装饰形式多是在瓷器的表面彩绘花卉、山水以及人物图案,以增强瓷器的观赏性和艺术品位。用彩绘手法的瓷器装饰形式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其中流传于世的代表性作品相信大家也是见得很多的。但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表面刻划、凿镌各种绘画、人物形象和图案,使无光的画面与光亮的瓷面相互映衬,让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且达到“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的艺术效果的刻瓷装饰手法,可能大家见的比较少。这种在瓷器、瓷板、瓷盘上刻凿而成的特殊工艺装饰形式刻瓷装饰,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体,集笔、墨、色、刀为一身的中国传统艺术。

刻瓷的题材广泛,在不同的瓷盘上可以刻人物、刻花鸟、刻各种动物、刻山水等不同题材。两百年以来,刻瓷工艺吸收了西洋素描画和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又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雕刻刀法,将中国画、篆刻、西洋油画手法灵活运用其中,实现了大胆突破。艺人以刀为笔,以纤细的笔触,运用点刻、线刻、面刻等几十种刀法,深入细致的刻划,能刻出浓、淡、强、弱不同的线条,刻出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空间深度。刻瓷不像绘画一样可以修改,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瓷器脆弱易碎,一不小心,便会崩瓷,长达几个月功夫的作品就报废了。很多老艺人每天都要在瓷盘上“创作”几个小时,用小锤和刻刀在瓷盘上不断敲打,小锤打在细细的刻刀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刻瓷作品。

据史料记载,这种刻瓷艺术起源于十八世纪,至今只有多年的历史,与其它陶瓷艺术门200类相比,显然时间不长,但是它的萌生与远古时代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秦汉时期的刻剥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木雕、牙雕、石雕及瓷器等装饰艺术手法,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真正在瓷器的釉面上进行雕刻的刻瓷,是从清代初期开始的。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均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非常流传,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门瓷器雕刻的本领。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这门独特的技艺逐渐失传。到解放后,刻瓷技艺这项绝活已经很少有人掌握了。得益改革开放的春风,刻瓷技法在各地获得重生,其中以山东淄博发展最快,刻瓷技艺最为成熟,刻瓷产业也最具代表性。

刻瓷作品中有错落的山水、恬适的静物,也有生动传神的人物。@些作品或细致、或粗犷,或工笔、或写意,既有精湛的技法体现,又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件刻瓷都是一笔一画刻上去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细微处就越见真功夫。其中人物肖像是刻瓷中最顶级的一种。刻花鸟虫鱼允许稍微的变形走样,但人物的五官,一点都不能错。在直径几十公分的瓷盘上刻眼睛、刻头发、刻皱纹、刻衣服的纹理,的确需要创作者极其的细致认真。

瓷刻作品不仅巧夺天工,美轮美灸,还具有耐保存的优点,既可收藏还可作为礼品。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刻瓷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少年轻人见过刻瓷作品之后都惊叹不已,都怀着极大的求学热情。但刻瓷是集金石、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创作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精力。除了专业素质过硬外,年轻一代能否有足够的耐心,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是老一辈刻瓷艺术家都在担心的问题,但坚持就会有收获。今天,我们需要用一种新时代的角度与观念来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让这种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宋润民.淄博肖像刻瓷艺术的表现技法探析[J].装饰,2012(11).

[2]周文姬.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陶瓷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玉双.刻瓷艺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3).

[4]陶义.瓷器上的刺绣----中国刻瓷艺术探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5]丁海邦.刻瓷艺术线刻工艺技法浅析[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43).

[6]石春贵.刻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第5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装饰纹样;公共艺术;应用

一、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概述

1.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含义装饰纹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来装饰、点缀生活空间的图案形式。《现代汉语词典》对“装饰”的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而《说文解字》对“装饰”解释为“使物增其光华”。两种解释都提到了装饰的意思是在物品上添加点缀,让它更加美好、华丽,由此可知装饰纹样指的就是能美化物品的东西。而对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其必须依托于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器物,甚至古代家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逐步成为从各种古建筑、古家具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逐渐发展为单独的体系,且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不再仅指中国古代建筑上的纹样图案。如,人们日常所见的剪纸、窗花、年画、雕塑等都可归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范畴。2.现代公共艺术中应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发展背景装饰纹样被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和空间,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一种记录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装饰品,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国传统物品和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公共场合中的装饰作用。因此,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运用在公共艺术中,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

二、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当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城市是经济、文化、思想的中心,这里每日都有大量的信息。公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可以美化城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公共艺术中,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当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使人们在公共场所中能领略到一定的传统文化。如,故宫是典型的公共场所,古人信奉阴阳五行之说,所以,故宫的整体布局为南朝北内,东西对称,从装饰看,故宫屋顶漆黄、柱子漆红,喻示兴旺发达。此外,故宫以南为朝,大殿装饰之物以雕龙为主,龙椅、柱子、窗饰都有龙的纹样;北为内廷,城墙下是代表女性柔美的亭台楼阁,窗户、墙壁上均装饰了以凤凰和花朵为主题的纹样。游客观览故宫,称进出故宫为上天和入地,可见故宫内外之区别。而造成这种感觉的主要因素,不外乎“纹样增其光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赋予了故宫厚重的文化感,这些传统装饰纹样又各自传播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使游客思绪万千。2.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当具有尺度适应性为了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用在公共场所,设计者还应当考虑装饰纹样的尺度适应性。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当明白,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一旦运用于其他物品中,就必须从美学的角度考虑装饰纹样与物品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针对特定的场合,设计者必须考虑装饰纹样的尺度适应性,其中既包括心理尺度,又包括空间尺度。心理尺度指的是人们在欣赏或观看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时心理能适应这件作品,即作品在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内。空间尺度指的是人们在观看某件艺术作品时不会产生这件作品和四周不协调的感觉,即艺术作品符合整体美的要求。近年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各大公园内搭建契合中国文化的雕塑,其中以孔子像最为突出,各地纷纷在公园内建立了孔子像。但在设计前,设计者应该综合考虑公园设计风格和人们的心理,思考孔子像是否适合当地的整体环境。3.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当具有丰富性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不仅仅指某件物品上的复古纹路和花纹,还泛指各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品。因此,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运用在现代公共艺术中,不应当只考虑在现有的建筑上增添花纹等图案,而应当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建筑整体添加独立的成品。除此之外,传统装饰纹样的材质包括木、玻璃、瓷、玉、纸以及水泥等,设计师不应当拘泥于瓷、木和纸等传统材质,还应该考虑其他可用且适宜当地公共场所的材质。结语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应该加以弘扬和推广。上文探讨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到的传播文化功能、尺度适应性、现代与传统和谐、丰富性是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应用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原则,只有坚持这几个原则,才能打造出既契合现代人们生活又能弘扬我国古代文化的公共艺术场所。

参考文献:

[1]周超.初探传统纹样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5).

第6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传统艺术文化于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剪纸以及年画等等,这些我国传统的文化是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以及元素,另外,在书法以及国画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文化精髓,将它们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当中应用能够达到出色的效果,从而充分的对人们的情感进行表达,这也是其它的一些元素所不能够替代的。

2.传统图案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图案文化方面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的重要,这一元素能够直接性的表达一些寓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和民俗文化当中有着众多的吉祥图案,例如我们所熟悉的鹿以及龙等,这些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在装饰设计中进行应用,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两者的结合能够增强现代装饰的艺术性,从而将文化的品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传统色彩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能够增强商品的艺术效果,在不同的受众方面进行设计的颜色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例如红色所表达的是喜悦的情绪,而黄色则是权力的代表,通过对传统的色彩进行合理运行,可以使得现代装饰艺术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够增强装饰的艺术魅力,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追求也在朝着多元的方向进行发展,所以只有将传统的文化色彩运用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才能够使得本民族的风格得以体现。

4.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再者就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是当前建筑装饰中最为常用的,在传统的文化内涵上进行将造型以及工艺和色彩等加以充分合理的应用能够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的纺织艺术设计过程中把独特的传统文化图案的装饰造型以及色彩等进行加工融入,从而能够创造出典雅以及前卫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得现代装饰在时尚的体现过程中也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得以展现。例如:在我国的青花瓷图案可以将其应用到现代纺织装饰当中,这样就能够显示出比较有层次感以及均衡比例的效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的积淀,在本民族的文化观念以及审美思维已经形成,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反映,在室内装饰当中进行应用能够别具一格的营造舒适完美的艺术风格。

5.结语

第7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但却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彰显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不是站在古人的肩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基础上继承与借鉴其有益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

时下的现代陶瓷装饰,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地区不同的窑场,甚至各个窑场的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塑造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1、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

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们在继承民族优秀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女陶瓷家巴德伟设计制作的《楚乐》台灯,就是作者运用多年积累的有关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及各种专业技能,在造型上借助了青铜编钟古朴、深厚、气度恢宏的民族风格,在装饰上主体画面采用三面汉砖刻画像:收获、弋射、导车,画面填上青花色料,用刻刀剔去空白部分,任其自然斑驳的痕迹,刻刀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涩胎与青花形成色调与光泽的对比,画面之间竖直凹起部分,采用阳文篆刻书:“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围绕房篆刻阴文书“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并填上玲珑釉,画面的上下绿边饰以乳钉,其它部分粘上一层细碎的泥颗粒,从而增强了整个装饰的粗犷、质朴风格,通体施青釉,使青花色料在青绿釉下显得格外沉着、庄重,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又例如瓷板画《冬》,它是以景德镇传统刷花工艺来表现的,装饰内容以表现自然界冬天雪景的气氛,展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舒展和秀美的乡村雪景图画。作者在表现形式上,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与爱好通过色彩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统刷花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传统刷花艺术展示了与时代俱进的精神风貌。

2、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第8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统建筑中内涵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研究大多数还只是以呼吁传统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停留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之上。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可以从立体层面上系统地揭示侗族传统建筑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特征;阐明侗族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地位;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湘西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接壤。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

从周边资源来看,贵州省黎平县非常重视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天府洞侗族重点民族村寨保护区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奖”。如今的黎平县城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一座座雄伟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特点相融合的建筑拔地而起。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增冲鼓楼等清代中叶侗族建筑物,现今仍保存原貌。凯里民族建筑有金字塔式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屋、侗族鼓楼和风雨

桥等。

从人文情结看,湘西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著名的世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天下第二名镇”凤凰、旅游胜地芙蓉镇,黔城芙蓉楼、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会同高椅民居等以及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为代表少数民族均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民族建筑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

湘西通道是一个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侗民聚族而居。大寨数百户,小寨四、五十户。在民族建筑上,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逢寨必有鼓楼、寨门,逢水必有风雨桥,逢路必有凉亭。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地区民族建筑文化保存较多和较完好的县份之一,极具科学考察和开发价值。

在湘西本土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湘西民族建筑元素,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西建筑文化和家居装饰文化,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建筑中吸收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可以为湘西本土城镇建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提供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已渐趋兴起。建筑界、艺术设计界、地理界、历史界、文化界、旅游界、社会学界等均很关注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现代诠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颇少。

国内对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1990年李长杰主编的《桂北民间建筑》;2001年余达忠的《侗族民居》,张泽忠的《侗族风雨桥》和石开忠的《侗族鼓楼》;2004年,张柏如的《侗族建筑艺术》等,这些著作探究了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起源历史与民俗风情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蔡凌教授总结了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他出版了《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一书,力图构建出从建筑、建筑装饰、村落到文化区域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的研究框架。贵州师范大学邓玲玲老师研究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装饰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编辑的《湘西民居/千年家园》一书2007年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述了湘西绚丽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介绍了美丽的村寨――南侗民居;特殊的居住方式――北侗民居。中南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守云教授于2008年主持部级科研项目:湖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形态与文化研究,现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在国外,涉及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如20世纪80年代,京都大学田中淡先生组织了中国科技史共同研究班,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开展研究,他的相关论文对我国的干栏文化史和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干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

2007年8月“中国景观村落”考评专家组到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古村落、皇都侗文化村考察,他们认为这两个侗族古村落都达到了“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标准,但在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特别是在古村落中乱建一些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建筑,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讨,并加以高度重视。

第9篇:传统装饰艺术范文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美术

目前,我国很多装饰艺术设计人员都会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对装饰艺术进行完整的研究,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有效保证装饰艺术的应用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传统美术当中道家思想观念的借鉴

传统工艺美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备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长时间的工艺美术发展历程中,很多传统工艺美术都能对现代装饰技术的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启示意义[1]。此外,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过程中,道家思想观念很长时间占据了工艺美术的主体地位,虽然我国的儒家文化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最为深远,但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都有可能对历史文化的形成产生较为强烈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设计理念,更是将道家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了完整复杂的设计研究。另外,我国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社会公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逐渐远离了传统因素之后,诸多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关系到众多装饰艺术教学理念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流对工艺美术的借鉴,更多的趋向于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家思想理念,并希望从中获得有效的借鉴,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2]。另外,工艺美术对传统道家理念的借鉴呈现出较为多元的状态,诸多工艺美术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应用材料,都与传统的道家理念具备较强的相似性,因此,对传统道家理念与现代教学活动的兼容性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是提升现代装饰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具体途径

1、提升对传统美术的理解

在装饰艺术的设计课程推进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教学人员能够对传统美术具备足够深入的理解,使所有的教学细节都能有效的进行传统美术课程的渗透,避免产生现代教学活动较为枯燥的问题[3]。此外,在分析现代美术教学活动细节的过程中,务必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贯彻,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扎实的传统美术功底,并将这些因素应用于美术学习活动中,以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另外,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必须有效的保证与现代教学活动的体系保持一致,使传统美术因素的积极影响可以适应现代装置艺术的设计理念。在理解传统美术各项理念的过程中,要合理借鉴传统美术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要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间特点进行设计活动的规划,以便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色彩设计技巧和形态设计技巧进行整合,提升现代装置艺术的整体观赏性。

2、加强对传统美术技艺和理念的总结

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科学的总结,是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经验和理念得到有效借鉴的基础。因此,要从现代装饰艺术的教学形式调整出发,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各项思想理念和工艺手段实施科学的总结,保证当前的教学活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能够较为完整和全面,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应用价值[4]。另外,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加工环节的关注,不能仅仅照搬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绘画技艺进行现代教学细则的设计,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传统美术工艺之后,将现代教学程序与传统理念相结合,增强装饰艺术实施过程中的美术风格独特性,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创造良好的机遇。可以使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保证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可以凭借固定的案例进行理念的传达,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信息无法保证装饰艺术风格的一致。要在进行装饰艺术具体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将个性因素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为装饰艺术的教学创造更高水平的实践价值。

3、加强对传统美术应用内容的设计

美术内容的合理设计是提升传统美术理念和技艺应用价值的关键,因此,要从当前多种多样的美术作品当中进行经验借鉴,并且使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借鉴传统美术的实践方案进行处理,提升美术内容的实用性[5]。课堂的设计活动要充分按照内容设计的要求进行处理,为人物设计和物资设计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在美术内容的设计当中,要严格按照装饰艺术的实践需要,对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应用,使教学活动的执行可以在造型等因素的有效影响下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的分析,以便装饰技术可以借鉴传统美术的操作手法进行新型实践方案的设计[6]。此外,要加强对传统美术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利用转接或迁移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美术绘画工艺领域的艺术手法加以应用,使后续的艺术设计活动可以完整的适应艺术拼接等多种技艺的处理要求,并保证所有的象征性影响都能在固有的造型体系影响之下实现美术技法的完善。

4、提升对传统美术风格的研究应用

装饰艺术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完整的结合艺术设计活动的要求进行处置,并且使全部的岗位设计方案都能与灵活的分工体系进行结合,增强美术风格控制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要对当前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情况加以分析,使后续的美术风格控制活动可以适应工作情景设计的要求,并使全部的情景设计方案都可以与工程的技术处理要求取得一致,保证合作机制的运行可以适应工程控制体系的运转要求[7]。在进行教育模式设计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现阶段的工程承担性特点,对后续的合作机制运行模式进行控制,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借鉴创造科学的运行体系,提升传统美术文化的借鉴效率。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校企开发原则运行方案,对全部的合作机制运行特点实施研究,以便教育机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人力资源的控制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保证全部的培训活动都能的环境的合理控制之下得到高质量的运作。

三、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实践策略

1、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和内容

首先,要结合现阶段的装饰艺术执行规则,对所有的装饰艺术运行方案加以分析,使后续的技艺研究规划可以适应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此外,要根据现阶段的传统工艺控制准则,对全部的工艺表示策略加以分析,有效的增强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价值,为后续的技艺传授活动预留良好的技术使用空间。要从当前的媒体资源处理环节出发,对全部的原料基础资源植被策略加以分析,并且对具备创意性特点的实训环境进行整理,保障功能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并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在进行装饰艺术教学程序控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已经初步建成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技能情况进行完整的研究,以便教学活动能够在相关考核体系或监督体系的有效保障之下得到高质量的推进,增强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价值。

2、完善实践活动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是保证已经完成设计的装饰艺术教学活动的得到合理处置的关键。因此,要从实践活动的具体研究设计出发,对全部的工艺美术培训方案进行完整的分析,并且结合所有的语言控制准则,对培训体系的实践方案进行分析处置,切实保证所有的培训活动目标方案都能有效事情培训体系的设计特点,提升培训活动的整体适应性。培训活动的体制设计还要保证与社会结构的状态保持一致,以便后续的视觉文化设计体系可以在固定的培训体系习惯中得到控制,提升变个性因素的处理质量、教学机构需要将装饰艺术的设计活动纳入实践模式当中,保证装饰艺术的教学能够与工艺美术的生产性特点保持一致,并使装饰艺术可以适应教学活动的传承性特点,提高工艺美术生产性活动的推进质量。培训体系还要与现代教学活动形成内容方面的融通,使培训体系的应用可以与装饰艺术取得对应,并且提升装饰艺术的应用价值。

四、结论

在我国教育领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对传统思想的借鉴因素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具体应用路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对相关实践策略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令娟.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31.

[2]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4]肖佩.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