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财务风险的来源精选(九篇)

财务风险的来源

第1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能源面临过度的消耗,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与传统能源企业相较,新能源企业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诸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能源开发利用的企业。新型能源具有可再生、污染小、储藏丰富的优势。但是,其能量密度低、波动性大,使得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诸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这其中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相关配套设备的投资等,而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领域内的技术支撑和设备引进不成熟,缺乏相应的标准。

二、新能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新能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这有可能引发企业内部实际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偏离,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目前,国内新型能源产业起步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自身缺乏方向性和发展中的劣势。在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力度不足,政策倾向性不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企业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从新能源企业自身来看,由于企业管理因素造成管理短视,忽视环保;财务管理因素造成筹资短缺或投资不当;经营因素造成技术开发方向性错误、投入过大或盲目;此外,还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因此,多种因素影响着新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国内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报道相较国外还较浅显,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甚至某些管理层不知道财务风险管理为何物;另外,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定期监控、复核和评估。

2.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一是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现金预算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现金预算,可以避免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偿债压力、资金过剩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多、收益下降的现象。二是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管理层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管理人员会出现故意误解、、等现象。

3.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新能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善,缺少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无明确的财务风险承担主体。调查发现,新能源企业中仅有大约50%设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其中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仅有1.45%,超过80%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无风险管理人员,更不用说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经理。

4.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复杂,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相关财务软件的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能动学习地最新管理知识、缺乏主动意识的现象。其次,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缺失、风险意识薄弱。目前,大多数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不能依据相关数据及时识别风险,盲目乐观。

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预警也就是财务失败预警,指专业人员从企业提供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利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分析、判别和预测,找出隐藏的企业财务风险,尽可能早地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出警示,敦促管理层及早做出决断、拟定必要的措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国内外都有研究。我国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开始比较晚,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对预警系统的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方面。Fitzpatrick在1932年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早期研究,也就是单变量预警研究。Beaver运用统计法,于1966年建立了使用多变量分析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Altman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时采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之后,递归分类、功效系数法、多元判别分析技术等被陆续应用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中。

四、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意义

第2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高校; 财务风险; 问卷调查

高校负债规模不合理、财务状况总体失衡所引致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高校正常运行面临严峻的考验。在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高校管理层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及其管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财务部门是履行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部门,财务管理人员是高校财务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高校理财经验,熟悉所服务高校的财务管理情况,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财务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他们了解其所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情况。在具体操作上,笔者选择黑龙江省25所省属高校,通过向这些高校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财务管理人员邮寄或当面送交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不同要素,笔者设计了《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风险程度、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调查题目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备选选项采用开放式,即除了调查问卷已列出的选项外,允许被调查者在不同意已列选项或在需要补充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写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选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58份,收回率为58%,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6%。

2.数据统计法

对已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统计结果以统计表的形式输出。

二、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风险程度

1.财务风险的成因

调查结果显示,42%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是自己所在高校的主要财务风险,30%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因现金流紧张向银行申请贷款遭拒绝是自己所在高校的主要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偿债风险依然是当前黑龙江省高校的最主要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位居其二。8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高校没有进行股票等高风险金融工具的投资,黑龙江省高校对高风险投资工具持谨慎的态度。67%的受访者所在的高校连国库券这样的低风险的投资都没有,投资意识比较弱。

2.财务风险的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60%的高校认为当前自身财务风险较大,表明当前黑龙江省大部分省属高校的财务风险比较大。为了了解高校当前的财务风险水平是否属于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对该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认为这一问题属于学校机密,不便告知,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刚刚渡过财务风险最大的时期。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想说出事实真相,再加上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刚刚经历财务风险最大的时期,由此推断,黑龙江省属高校正面临或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最大的时期,对防范和化解高校财务风险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是指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因素,它构成一所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氛围,直接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基于此,笔者从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人员环境和制度环境等三方面对黑龙江省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进行了调查。

1.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66%的高校未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学校日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其中:44%的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履行;22%的高校虽已明确财务风险管理职能,但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署办公;22%的高校成立了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高校的日常财务风险管理;45%的高校成立了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并能够正常地行使其职能。因此,多数高校应加快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以便为进一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供组织保证。

2.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环境

(1)高校治理层

对高校治理层的调查,主要针对校级领导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情况进行调查。校级领导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本校财务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对本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3%的高校的校级领导非常重视财务风险管理,26%的高校的校级领导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总体上看,高校治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给予了重视,为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领导保证。

(2)高校管理层

对高校管理层的调查,主要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60%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提高高校竞争优势高度相关;2)95%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改善财务规划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3)在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方面,32%的受访者听说过敏感性分析,26%的受访者听说过风险价值,15%的受访者听说过决策树和决策矩阵,没有人听说过情景模拟,15%的受访者听说过将风险追溯到根源分析,12%的受访者没有财务风险管理的经验且没听说过以上的风险评估技术,听说过任何一种风险管理方法的人数均没有超过50%,这表明在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方面是比较欠缺的;4)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技能方面,32.5%的高校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降低流动性风险(主要指现金流紧张或中断)的可能性和对欠费的学生进行尽职调查各占20%,这表明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技能还不够宽泛,主要采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编制现金预算和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措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环境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既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载体,也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实践技能的源泉,基于此,笔者对黑龙江省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环境进行了调查。总会计师是领导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导岗位,总会计师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的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是否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对一个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有着重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6%的高校已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且运行良好,尚有44%的高校未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从设置总会计师岗位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可看出,黑龙江省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夯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领导基础,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或完善总会计师制度。

(三)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当前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或尽管建立了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但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力;19%的受访者认为教育科研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拨款是高校当前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6%的受访者认为预算软约束,执行中缺乏刚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形式化、事业资金来源财政化和预算管理非刚性化。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争取事业资金来源多样化,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是当前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三、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

扩招引发的过度负债和预算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是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负债运行的基本格局下,笔者认为高校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优化财务管理的模式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更利于降低高校整体财务风险,33%的受访者认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更利于降低高校整体财务风险。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高校整体的财务风险由学校和各二级核算单位共同承担,有利于分散高校的整体财务风险;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下,高校整体的财务风险由学校独自承担,高校的整体财务风险不能得到分散。因此,高校应在统筹各方面管理的情况下,积极推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分散高校整体的财务风险,提高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有利于调动二级核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黑龙江省高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赠收入和校办产业经营收入较少。36%的受访者认为财政拨款是当前高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6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财政拨款在所在高校的各种来源的资金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学费收入。4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筹集资金的薄弱环节是社会捐赠收入和校办产业经营收入。为了增加资金来源,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黑龙江省高校应积极推进事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同时,积极争取生均更多的财政拨款,以促进高校财务状况失衡局面的根本性改善。

(三)积极应对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黑龙江省高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调查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所在的学校对于已到期的债务偿付,一部分是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偿付,一部分是自筹资金偿还。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高校主管财务工作的校级领导应积极研究与高校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时掌握国家化解高校存量债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已经执行或即将执行的帮助高校偿还银行贷款的政策措施,如土地置换、提高拨款标准、转贷等积极应对债务风险,促进高校改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努力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整体水平。

(四)提高财务管理效益

提高财务管理效益是改善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根本途径,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益的基础是增收节支。各高校为了改善学校资金状况和增加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在增收方面应积极采取科研活动创收、吸引捐赠、土地置换、校区转让等具体措施,在节支方面应采取压缩日常公用经费开支、降低能源支出、实行资金包干等具体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效益,努力实现高校财务收支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孙云良.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5):99-102.

[2] 毛丹.刍议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 (2):91-94.

第3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自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京都协定书》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我国作为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国家,受到了来自世界以及自身生态环境的压力,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由此带来的一些政治上的变动,经济环境的改变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影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如何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生存,降低财务风险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狭义上是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广义上是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因为一些没有预测到的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客观的存在性、与投资者及负债经营的相关性及国际汇率的变动等。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不稳定的财务机制将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控制财务风险;再者,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失,企业追求零风险是绝不会完成的目标,只能将风险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来自于对外投资、项目上的融资及支付过程。对外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很低,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及投资监管的力度不够;项目上的融资风险主要是短贷长借;支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资金的流动性过大导致的债务风险,以及股权支付被稀释的风险。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制

(一)风险传导模型

风险传导的过程类似于多米诺牌的倒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从风险源中释放出来的,然后沿着风险流在各个环节中传导。所以,在此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主要是人为控制风险的发生,要提前识别风险因素,排除所有可能引发风险的事件。

(二)风险传导机理

风险传导是由引爆器、风险源、风险因素、放大器及风险后果组成。财务风险传导是在企业利益相关经济量的变化基础上,分析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及时地防范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经济量包括原材料、产品价格的变动、国家政策的改变、国际汇率的浮动及竞争对手的策略。

生态环境的转变会导致国家、经济及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改变,我国很多的企业作为典型的高碳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比其他企业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企业要将生产经营的目标从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生态效益双目标。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外部环境

首先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依靠着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的释放会造成全球变暖,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尚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对工业的依赖程度很大,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都是靠大量地消耗化石能源完成的,其结果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我国化石能源生产中有76%的为煤炭。据统计,2008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原煤产量就达到了19.94亿吨,占到了总能源的77%,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大多数都是小型矿区供给的煤炭,矿区的数量之大且治理污染的投入欠缺,燃煤会向空气中排入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以及70%的烟尘。除此之外,我国对资源利用的水平不高,造成资源的补偿与修复成本高。

(二)内部环境

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的企业一味地追求矿产的产量和节约生产成本,没有关注到资源开采的高效化,造成在采矿的过程中废弃物随意排放及资源的浪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在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把维护社会环境放在第一位,增加对资源开发过程中污染排放度指标的衡量,走资源节约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向生态型转变。

(三)筹资决策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前都要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由筹资活动引起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筹资风险。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企业在发展目标上的设置以及管理的措施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进而对企业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产生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筹资风险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因为国家政策的转变及资源的枯竭,所造成的企业筹资环境、数量及用途上的改变。

(四)投资回报风险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就是投资风险,也就是企业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风险。预期的收益越大,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是由企业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造成的风险。长期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因为投资的额度、投资回收的额度及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变动,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短期投资是因为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在赊销政策上制定的不恰当而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在当今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由于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度的不科学、不合理产生的风险,比如低碳项目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低碳项目投资额度的不当。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新时期的低碳经济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在这样的低碳经济环境下,基于财务建立全面的运算机制,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作为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企业的运营目标要考虑到社会的价值,不能只考虑到利润的最大化。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全面的预算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源的浪费。

(二)投资的决策力度

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传统的投资资金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低碳管理理念的需要,企业在进行项目的盈利评估中,在关注到如何把制造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环保,把节能减排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投放管理力度比之前要大得多,不仅要考虑到资金的投放,还要关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环保的前提下投放生产运营的资金,要提高优化资金投资决策的力度,实现企业节能减排、低碳的财务管理。

(三)财务管理的运营模式

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生产目标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低碳经济环境,传统的企业需要转变企业的管理目标,要从政策上彻底地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更多地放在创造社会价值上,在生产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企业的内部利益要符合社会利益,只有保证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要对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彻底的、合理的改革。

(四)提高管理的可靠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的管理范畴更为广泛,所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要对生产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特别是在比较敏感和核心的生产技术上,要严格、有效地进行监督,同时企业资金投放的力度要能保证生产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顺利进行。企业要在财务的管理上合理创新,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也要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过程。

(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要遵循低碳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的统一、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统一;在运行的目标上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目标、财务风险防范目标;还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预测。根据财务风险状态进行分级,比如低风险状态、较低风险状态、一般风险状态、较高风险状态以及高风险状态,并建立相应的财务防范机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法上,要采用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自留以及财务风险分离的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及复杂的工程。企业在低碳经济下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我国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完善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杨.企业财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商贸,2014(23).

[2]鞠成晓,肖文锋.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探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第4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 AHP财务战略风险指标体系

一、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财务战略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财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财务能力包括筹资活动能力、营运活动能力、投资活动能力和分配活动能力;组织结构及其效率包括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风险管理的权威性和风险管理的效率性;理财人员素质包括理财人员职业道德和理财人员职业知识;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理财柔性包括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1.财务战略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战略环境是指影响财务战略管理的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财务战略环境从广义和狭义来定义,此处涉及到的则一务战略环境为狭义范畴,即仅包括财务战略外部环境。而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公众价值观、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人口特征等。

2.财务资源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资源是指财务系统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称,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具体有人力资源、实物资源、商誉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等。在这里我们把财务资源第二层次的指标划分为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3.业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财务资源是财务战略制定、实施、控制的基础,但是拥有了一定的财务资源并不能完全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支配、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这种能力就是财务能力。本文把财务能力第二层次的指标划分为筹资活动的能力、投资活动的能力、营运活动的能力及利润分配活动的能力。

4.组织结构及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

公司的组织治理结构是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权利的一种有效配置,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对于财务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将财务战略风险影响因素中的组织结构及效率的第二层次的影响指标设置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风险管理的权威性、风险管理的效率性。

二、 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估方法的设计

1.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权重(W):系指评价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应用网络系统

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建立财务战略风险影响因素的第一层次影响因素和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递阶关系。

②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直到最下层。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的N个因素经两两比较之后就会得到一个N阶的矩阵。

③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成对比较阵。

一致性比率

最后根据矩阵的阶数同一致性指标查询表相比较,当n=1.2时,不需要检验,总是具有一致性,当时,需要检验,若CR

(2)企业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计算财务战略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时采用的是主观赋值法中的层次分析法 ( AHP ),在对第一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即对财务战略环境、财务资源及能力、组织结构及其效率、理财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和理财柔性进行权重确定的时候,对这几个因素赋予相同的权重,分别为1/7。这是因为,这七个因素分属于企业财务系统上的不同层面,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产生的影响程度都是一样的,不具可比性,所以对这七个因素赋予相同的权重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影响因素,因为他们从属于第一层次影响因素,所以具有可比性,对于它们本文财务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他们的权重,确定个指标权重如下:

①财务战略环境。财务战略环境的第二层次影响因素为政治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设其为 .以下是计算财务战略环境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a.计算的指标权重。

战略环境矩阵的=5.1054,则CI=0.02635.RI=1.12,CR=0.023527

②财务资源。财务资源的第二层次的影响因素分为人力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设其为,以下是计算财务资源第二层次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a.计算的指标权重。

利用(4)算出财务战略环境矩阵的=3.029063753,则CI=0.01453182.RI=0.58,CR=0.025527

③财务能力。财务能力的第二层次影响因素是分为筹资活动的能力、投资活动的能力、营运活动的能力及利润分配活动的能力。和上述有类似的分析思路。

2.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价方法设计

(1)指标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2)多目标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方法核心是多目标的简化,其简化的原则是删除不重要的目标,合并同类目标。

三、结束语

本文对于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价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企业可以采用此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自身的企业风险,当企业发现自身存在财务战略风险或潜在的风险时,企业就可以通过改善某些影响因素,使得财务战略风险遏制在摇篮之中,企业只需要从财务战略影响因素的七个指标来给企业自身打分,再通过文中给出的方法,就可以判断出企业自身是否存在则务战略风险。在财务战略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满 于悦: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01):19-33

第5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第6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广电;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对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事业单位而言,财产管理都是单位长久运营的必要环节。通过财产管理,不仅清晰的呈现出广电的盈利情况和收支比例,同时也是单位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调整单位计划,或者改革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在有了清晰的财产数据走向的情况下,才有了单位的未来走向。就如同航海需要帆船,走路要找地图。由此可见,广电的财产管理对于其整体单位运营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而具体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真正的防范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在了解广电财务收入来源以及单位运作模式后,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一、广电财务来源

通常的事业单位,其主要的财产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不外乎是财政拨款、专项拨款、以及事业收入。单位的财务拨款是指国家给广电所拨发的款项,财务拨款的财务通常用于单位人员工资发放,或者单位的日常简单支出,同时也是单位运作的保障。而专项拨款是属于财务拨款的一种,但不同的是,专项拨款用于广电的具体项目资金。资金的获取,有固定的申请途径,同时财务最终也必须用于项目本身。至于事业收入是指,广电本身从事相关事业服务获得的收入。这一部分收入并非源于盈利目的,而是服务目的,最终的收入是广电事业单位的所有。具体用于广电的日常维护和事业支出。

二、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的个人性和广电内部的财务系统

财政风险是每一个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财政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源于市场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然而作为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必然要克服财政风险,从而为单位取得利益,而不是随之任之。财政风险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存在什么拥氖杖肜丛矗就可能存在什么样的财产风险,同时,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运作结构也是财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然也包括广电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影响因素,是否拉帮结派,是否有道德自律意识等等。内部员工的日常思想教育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一部分。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娱乐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广电所面临的事业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要求都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财产管理和项目开发,都对广电的内部财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电已经不能以从前的财务系统来管理如今的事业。过去的财务系统随时面临着挑战,只有提高了内部财务系统的财务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将财务运用恰当,调配得当,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1]。

(二)政府财务预算能力

除了广电内部财务系统的加强,政府在对广电的财务拨款上也是需要提高其预算能力,尽量不要发生预算金额大量多于实际项目使用金额。在政府做好预算拨款的前提下,广电的内部财务系统的加强才是有意义的。

(三)广电内部财务核算的规范化以及内部监督机制

除了加强广电内部管理系统,内部财务核算也需要规范化。在有些企业或者单位存在财务人员过少,财务核算存在误差,甚至财务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财务存在漏洞,实际支出与预算不合理,甚至预算过高等失误。这就要求,广电在财务核算上要提高财务核算的能力,加强财务核者的培训管理。无论是单位或者企业,监督机制作为其一部分,对广电的财务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的防范意义。而广电的财务监督机制,在广电的财务管理中必须发挥其作用。只有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得财务风险进一步被降低[2]。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严密且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加强广电内部的财务体系,对人员工作进行具体定位,重新详细的划分人员职能。同时,对财源进行监管和调控,在完善职业分工的基础上,对财务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都制定详细的监管、分配、预算。将财务体系控制在单位的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财务监管制度

对广电财务来源、支出以及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跟踪。落实财务监管工作,发挥更多的监管方式,通过领导、同事甚至于是同行或者网友进行财务的监管工作。监管制度要确保监管的每一个环节必须透明公开,才能够达到监管的效果,否则便会滋生不良的风气,致使财务挪用甚至私用[3]。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风险转移

建立广电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与预算,尽量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单位,从而防范风险。这种风险的评估,需要专业的数据人员与专业的财务人员共同协作,从而达到对风险的正确预估和判断。同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行为,为广电单位进行财务风险投保,即使在发生了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一部分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到保险公司。

四、结语

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广电,也存在于其他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这源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与财务风险的潜在性。但通过财务管理的多方位控制与监管,通过政府或者广电自身的措施,财务风险是可以被降低甚至是被规避。而要做到财务风险的降低,必然需要广电由内而外的改革变更。

参考文献:

[1]赵颖.事业单位的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3(5):68-70.

[2]牛小曦.如何有效的控制事业单位的的财务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01):23-27.

第7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融资;财务整合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对企业的正当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我国企业目前并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合同与诉讼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劳动力风险和市场资源风险等,文中将主要讨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控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必要性

在并购风险中,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并购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企业并购从经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其间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后果有时是致命的,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认真研究和分析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引进企业,建立科学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控制,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财务风险往往与财务决策有关,直接与财务风险来源有关的财务决策包括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根据财务决策类型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这三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1.定价风险。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价值(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即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反映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在价值评估过程中,目标企业信息质量的高低带来的风险。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收购方过高的负债会加大偿债压力,再加目标企业原来的债务,甚至存在潜在的债务,更加加大并购的财务风险,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可能使优势企业不堪重负而被压垮。

3.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实现并购后,财务战略、财务资源、财务制度等不能及时有效得整合在一起,未能实现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并且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并购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整合,整合包括企业的文化整合、管理战略的整合、财务整合等。近年来,德隆等并购整合者以悲剧的方式收场,除了产业战略原因等之外,财务整合的失败是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个包括多个子系统的风险系统,财务风险与其他并购风险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使并购的财务风险更为错综复杂。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并购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是不确定,因此,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前提是识别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包括并购前的并购财务策略选择、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中的并购价格的确定、并购谈判、合同签订、融资付款,以及并购后的移交接收、财务整合等环节。(2)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包括并购人员的知识、经验、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见能力和把握能力等。(3)可能引起并购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政策法律因素,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有关会计、税收、外汇管制的法令法规;并购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形资产状况、财务管理制度等因素。在识别并购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为实现并购目标而采取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就是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并购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并购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也应是动态的,企业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防范措施,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如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组合等,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财务风险损失的强度,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障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1.并购前财务风险防范。首先进行周密的财务审查,主要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审查和对目标企业的审查:其次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格,并要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合理的估价方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2.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整合前的财务审查是保证财务整合成功的前提,整合后的财务控制是保证财务整合有效实施的基础。通过整合后的财务控制实现并购财务整合的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价值,二是最大化地规避控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整合中主要可以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有:

(1)现金预算流转的整合。现金流转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水平,需要对其有效的加以控制。由于不同的企业对此控制程度不尽相同,并购公司必须对其进行整合,明确相应制度,并定时进行分析。并购企业还应针对被并购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以防范和控制财务及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为纽带,以信息流为依据,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整合。并购公司可以实行财务委派制,通过亲自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并赋予其足够的职责,能使所有者监督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之中。财务负责人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其根本职能就是进行财务监督,硬化产权约束,财务负责人向并购方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

(3)业绩考核标准的整合。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分析,既考核各自的经营指标,也考核了他们对母公司的贡献。这一评估考核体系是提高被并购公司经营绩效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4)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对于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接手后的首要工作常常是处理不良资产、停止获利能力弱的产品线、办公转移到地租较便宜的地段、裁减人员等。并购盘活存量资产是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的好办法,它使弱势企业的债权、债务、人员得到安置解决,比迫使企业破产,把富余下岗人员推向社会的急剧作法要好,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对箭》,《北方经济》,2006(20)

第8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1.1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银行贷款过多、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问题。不少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有些甚至达到了100%。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将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过分依赖贷款,那么当企业出现偿付危机时,将会降低企业信用,加大财务风险,而且进一步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上升。当整体环境恶化,企业很难靠借新债来还旧债的方式来维持企业资金运转。在煤炭行业发展高峰期,神木的煤炭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大举贷款,扩大生产规模,一路高歌猛进,而民间资本也因为逐利性而纷至沓来。当煤炭行业陷入不景气的低谷期,企业长期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最终导致部分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引发信任危机,导致民间资本的撤离,进一步恶化企业融资环境加速企业的衰亡,形成死循环。

1.2所处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所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煤炭企业因为生产经营环节较长,包含开采、生产、加工、筛选、运输、使用等,其面对的环境也相对更复杂更多样。现今国际社会倡导能源保护,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后,承诺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量,提倡低碳经济,对煤炭资源开发做出了调整转变,煤炭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难题。同时,十七大、十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对煤炭行业这种资源耗费型和环境破坏型行业的限制和整合力度必然不断加大,造成了煤炭企业政策环境的多变,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政策风险和财务风险。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煤炭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努力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要正确对待企业财务风险,认识到有市场竞争就有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决策之前,应认真进行论证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是盲目决策、随意决策。企业领导层应加强对自身和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共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2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合理进行风险指标鉴定。建立财务风险情报系统,有效采集企业生产经营中财务风险信息。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对财务风险进行预算评估,并对财务风险进行主次分类,明确主要财务风险和次要财务风险,并进行预算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企业应改变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摒弃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资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的建设,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应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适时引入外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审计过程中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认真研究解决。加强企业内部责任追究,保证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活动中,自觉有效采取行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违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风险的,通过福利停发、奖金扣除等方式进行惩戒,强化制度保障。

2.3提高企业资金运营能力

煤炭企业的资金运营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经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行业中生存发展。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缺乏资金,但是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企业为了自身经营的良性运行,应在资金来源选择上慎重考虑。企业应合理选择资本结构,优化债券资本和债务资本所占的比例,在充分利用债务杠杆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较低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企业财务成本。同时企业应注意合理分配债务到期时间,使付息期分布均匀,避免因短期债务过于集中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和偿付能力。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有效改善企业资金环境,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3结论

第9篇:财务风险的来源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1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1.1 内部原因。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房地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房地产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1.1.2 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叫分为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收支性风险为收不抵支造成房地产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的风险;现金风险为房地产企业某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

(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房地产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称其为内部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收益确认是否适当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要求等而产生的风险。

1.2 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赖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2. 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2.2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房地产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3 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2.3.1 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3.2 投资活动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开发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2.3.3 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警义

明确警义也就是明确预警的对象。所谓警义是指警的含义。警义又可从警素和警度两个方面考虑。。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是什么,而警度则是警情的程度。

3.2 寻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从警源的生成机制看,警源可分为3种:l)来自自然因素的警源,即自然警源;2)由国外输入的警源,即外生警源;3)来自经济运行机制内部的警源,即内生警源。

3.3 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

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警兆也叫先导指标。一般不同警素对应着不同的警兆。当警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以有间接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

4. 结论

发现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警度,不论是处于哪一警限区间,这都不是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根据警度预报来寻找是哪些因素的异常导致了这种警情的出现,即与标准指标离差巨大的先导指标(警兆),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警情产生的根源(警源),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排除,以免风险的发生。构成预警模型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四个模块中,盈利能力的权重最大,因为盈利能力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没有盈利企业经营就没有意义,当然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虽然有盈利,但只是帐面上的盈利,而没有获得现金净流量,很可能面临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或无资金继续持续经营而导致破产的结局。。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 喻辉, 余珍. 论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J]. 商场现代化, 2009, (01) :330

[2] 刘丽, 张金贵. 试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J]. 卫生软科学, 2009, (01) :42-43

[3] 孙惠, 张翠燕. 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02)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