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

第1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开展公共服务的原因

当前公共服务理念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坚定持久的工作理念。地方档案馆作为国家的一种文化和信息服务部门,理应该为大众服务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从各个方面推动档案馆信息化服务于公众。具体说来,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服务广大群众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地方档案馆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地方档案馆作为一个地方档案建设的领头羊,为了不断创新自己和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不得不利用选择走信息化的科技发展之路,这其实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当前公共服务理念落实的需要。我国正在建设一个服务型的公民型社会,需要各个单位、团体要牢固树立和落实公共服务的理念。地方档案馆作为地方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建设单位,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和价值取向,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入手好好落实档案资源信息的公共服务工作,以此彰显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文化公共服务的无限魅力。

3、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地方档案馆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当前我国经济信息化和文化强国的战略提出和实施,需要地方档案馆积极投身于这些战略任务的完成和落实;同时,市场经济的推行,非常需要地方档案馆面向市场需求不断拓展自己信息化服务的范围和服务的领域,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更好的彰显其社会服务功能和价值。

4、信息化时代到来,使得广大民众的信息意识非常浓厚,非常希望掌握更多的发展信息资源,这自然就要求作为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地方档案馆不断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同时,通过服务广大民众,我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提高自己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也才能更好地彰显其服务公民的价值与功能。

二、公共服务视角下提升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路径

鉴于我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共服务对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指导价值,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公共服务视角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构建服务型为主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理念,不断拓宽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视野;二是紧跟大众需求,不断扩大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档案资源范畴与规模;三是充分整合新旧平台和模式,不断推动地方档案馆信息化服务模式多元化发展;四是优化环境,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服务大众提供良好的氛围,整合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模式;五是加强服务对象的档案意识和能力培训和提升;六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从文化建设和服务大众方面努力为地方档案馆提供各种有力的保障,以此推动地方档案馆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1、从档案馆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理念视角,构建复合型的价值取向,不断拓展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视野。一是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的价值理念,地方档案馆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坚持围绕服务大众,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环节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要力求人性化发展。二是构建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理念,地方档案馆在推进信息建设工作时要紧跟全球先进国家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尤其是档案资源信息化处理和信息化处理的档案资源范围力求与国际接轨。三是构建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理念,地方档案馆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时,要遵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遵循广大民众的档案需求规律,力求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力求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推动档案馆信息化工作系统化运行。

2、从档案馆服务内容视角,针对大众需要,不断扩大地方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的资源积累和储备规模与范畴。地方档案馆要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地民众的诉求和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全力拓展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力争将民众最关心的最需要的纳入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领域,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档案资源视野,以便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3、从档案馆服务的平台视角来看,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推动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多元化发展。各地地方档案馆务必要切合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努力转变自己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不断开发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同时,也要保留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一些好做法,以此为群众提升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4、从档案馆服务的环境来看,不断优化内外环境,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服务大众营造良好的氛围。地方档案馆要加强内部环境的建设,不断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地方档案馆所在的地方政府应该努力做好整个社会的档案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的建设,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5、从服务对象视角来说,不断提升大众的档案意识和利用能力,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服务客体基础。地方档案馆积极与地方政府、地方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协作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档案知识、档案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提升,以便大力提高当地群众的档案文化、档案信息化利用的知识与能力,增加档案信息化的受众面。

6、从服务的后勤保障措施视角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从制度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和扶持地方档案馆的建设发展,为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我国地方档案馆所在的地方政府要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地方文化建设的大事情来抓,从提供充足的人员配备、划拨足够的运行经费、提供足够的空间场地和工作人员的待遇等方面全力支持和扶持地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此提供坚实有力的各项保障,推进这些保障措施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

第2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全省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将做好如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档案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独特的自身优势。可以说,档案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档案馆作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维系着历史传承的血脉,守护着精神财富的宝藏,汇集着执政智慧的源泉,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因此,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日程,不断提高档案馆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增强档案馆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围绕中心、围绕大局、围绕群众需求,立足馆藏档案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拓宽文化建设形式、加大开发力度,切实把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切实加强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领导,纳入局馆议事日程,统筹协调,科学谋划,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考核检查范围,形成档案馆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要加大对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投入,着力研究解决档案馆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夯实档案馆文化建设基础。要加强档案馆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培养档案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实现档案人才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多样型的转变,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筑牢档案馆文化建设根基

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五位一体”功能为基准,着力推进档案馆基本建设,为档案文化建设夯实基础。档案资源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关注地域文化,广开渠道,加大档案馆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有序整合档案资源,逐步建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深入开展档案馆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食粮和素材基础。要扎实推进档案馆库建设,把档案馆库建设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规划,严格遵守相关标准,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创建良好的档案馆文化环境。近几年来,我省档案馆库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全省已有20个档案馆完成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使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新建成的档案馆要把档案馆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习先进经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形成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要切实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努力提升档案文化开发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充实网站内容,完善网站功能,探索馆际互联和档案信息远程服务办法,提高互动性和公众参与度,为传播档案文化、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两个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的需要。

三、努力把握档案馆文化建设方向,突出为中心、为民生服务的主题

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把服务理念贯穿始终,坚持为中心为大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把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大力提升档案文化服务水平。李海涛秘书长在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是档案事业的主攻任务”。因此,档案馆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为中心为大局为民生服务的主题。一是要围绕大局,努力做好档案咨政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要像李海涛秘书长说的那样,找准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对档案资源进行归纳提炼和深入分析,把原始记录上升为深入准确的剖析,上升为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研究,上升为对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有效发挥档案的咨政作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有深度的咨政建议。二是要围绕中心,切实搞好档案展览、编研,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集体记忆,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档案作为历史记录,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能够以独有的方式将历史带入现实,满足于人们研究和求知的需要。因此,充分发掘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版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档案文化精品力作,展出独具特色的展览,是我省档案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各级档案部门一定要立足馆藏实际,努力开发馆藏资源,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档案文化精品。三是要围绕民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档案文化产品。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指出:“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我们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工作制度建设、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档案管理体制等方面,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要围绕群众的需求,做好档案工作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档案服务工作,使档案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

四、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档案馆文化建设要始终重视打造档案文化产品。这是档案馆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档案馆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档案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立足档案馆的功能优势。国家档案局对新时期档案馆功能确定为: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五大功能优势,把两个基地和三个中心打造成档案部门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档案部门不可替代的力量。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依托档案优势,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品牌,不但要有固定展览,还要根据形势、任务、社会需求的变化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不但要有固定展厅展览,还要开展流动展览;不但要有实体展览,还要利用网络优势,举办网上展览,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力作。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努力打造出影响更广、受众更多、流行更远的大众档案文化产品。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抓好档案展览、编研、图书出版等传统档案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努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档案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利用好各级档案网站,把档案网站打造成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要正确把握档案宣传与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根据每年的重大节庆, 根据国家、国际重大纪念活动,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档案宣传。并不断提高档案宣传工作的文化品位, 注意在宣传中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五、搞好档案馆自身文化建设,努力塑造兰台精神,提升档案馆文化形象

第3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档案数字化革命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档案信息化理念逐步地渗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以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理解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进程,电子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引用,给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当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针对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交通监理来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指的就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两方面是档案信息网络的核心环节,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项目多、周期长、跨度大,交通监理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时间周期随之也加长,因此交通监理单位建立交通监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监理公司利用OA网络技术连接各项目总监办、驻地办的监理档案,可以及时了解各项目监理活动的进展速度与过程,达到质量控制与档案信息化同步的目的,同时监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让各总监办、驻地办信息相互沟通、交流,为工程监理技术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讲,档案信息是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档案信息的开发和使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成效。从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关系到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监理单位要积极投入资金,增设计算机等设备,建立交通监理档案数据库,建立公司与各驻地办、总监办的内部局域网、建立今目标办公群,为交通监理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工作创造条件。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交通监理的档案信息从社会角度来看属于社会资源信息,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以及规范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电子信息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处理以及电子档案管理三个方面。标准完善的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信息描述、资料存储、文件查询、信息交换管理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等方面。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证,交通监理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同时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广,如涉及到公路规划、设计、招投标、设备采购、工程建筑、监理、检测等等;应用到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如环境知识、气象知识、桥梁知识、隧道知识、道路知识、水运知识、机械知识、化工知识、物理知识等等,所以交通建设监理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五)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系统尽管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但是还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所以只有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给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数据库所容纳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的技术团队来操作和维持信息应用与体系的运转,维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以说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二、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交通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首先要面向各个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逐步地建立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体系,因为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资料使用,通过便捷的档案使用来体现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导组织和网络体系,通过领导来指导、协调相关交通监理职能部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交通监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立后,首先在已登记的档案资料库上,重新整合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逐步退化落后的系统和档案编目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关联性,包括档案来源、时间以及内容的联系;

2.做好档案研究性整理工作,通过交通监理档案信息编辑加工,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

其次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在确定交通监理档案密级的基础上,将交通监理单位的机关、各监理驻地办、总监办、实验室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一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来保证交通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再者信息化网络档案系统主要包含了交通监理内部信息服务网、社会公众服务网,通过内外部信息服务网络的结合,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体系。促进交通监理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标准建设,同时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软硬件设备,为系统管理运行提供设备基础,提供档案管理工作技术以及应用水平,更好地实现交通监理档案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规范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根据交通监理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工作岗位的分工,合理规划和负责交通监理的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

2.逐步健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文件归档制度,及时、完整、规范地处理交通信息资料归档工作;

3.制定严格的交通监理档案资料保管、利用以及保密制度,强化交通监理档案资料的保管制度,严格维护档案资料安全,使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及时地做好档案资料登记以及借阅、归还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因为电子文件载体本身稳定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损坏,仅仅凭借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实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所以需要交通监理单位借助信息化管理网络,如我们单位借助了省交通技术通讯总站,在业务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网络,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文件共享传输体系。同时还要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处理技术工作,负责整个系统数字化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要逐步地渗入到现行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文件工作领域,对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的处理和存储进行专业化指导,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信息进行合理保护。

为了提高电子文件保护工作整体效率,需要逐步地提高交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少,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所以需要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逐步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档案保密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再者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的体制,逐步推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创新能力,提高档案信息的参考价值,要具体地结合交通监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与重点,逐步地启发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创新灵感,为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交通档案安全体制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注重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建设以外,还需要逐步地建立健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体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档案电子文件的安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所含的科技知识量很大,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国家机密,为了防治国家机密外泄以及网络非法侵入导致的信息外泄,需要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交通监理信息档案传输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降低网络安全隐患,避免出现机密文件的泄露。

第4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档案文化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当前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档案编研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档案文化宣传等工作逐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文化影响力和档案部门公共服务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档案部门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清、步伐缓慢等局限。一是从思想认识层面上讲,档案部门的文化自觉不高,对于文化建设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引领作为的认识不到位,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功能等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全面、透彻地把握档案及档案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档案部门的文化自信不足,对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认识不充分、开发利用不够,“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未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二是从工作层面上看,档案部门对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没有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没有将其上升到全局和战略层面去思考、去谋划;另一方面,视野也不够开阔,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做大做强的勇气和能力,工作仅限于小打小闹、自娱自乐。可以说,档案部门目前的档案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大的声势和大的影响力,与档案文化的地位、作用不相匹配,难以引领档案事业的加快发展。

二、 把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应把握发展机遇,主动作为,按照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文化品牌,拓展服务领域,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切实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文化信息的需求,为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入推进档案文化资源工程。

档案资源是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的基础。一是拓展档案文化资源建设的广度、深度,突出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加强对地方名人、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族谱、地方史等具有社会普遍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的接收和征集力度,增强档案文化积累积淀的层面和层次。二是广开档案收集渠道,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专业,从过去到现在,从政治到民生,从经济到文化等各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都应兼顾,努力建成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明显,能充分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足迹的档案文化资源库。三是与社会大众文化生活接轨,善于抓住社会文化热点,针对不同社会文化需求开展相关的档案资源收集,通过颁发荣誉证书、鼓励捐赠等将多方面的材料收集齐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四是多措并举,征集散失在民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特别是加强对历史档案资料、特色档案资料的收集,补充完善档案资源;积极开展历史档案征集抢救,重点搞好传统名优老字号企业、特色企业、国有退出企业档案,进一步丰富经济遗产档案;搞好境外档案征集,加大征集重大活动档案、照片档案、音视频档案、口述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搞好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和修复。

(二)深入推进档案文化基础工程。

加强档案文化基础工程建设是实施档案文化战略的前提和关键。应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规划馆舍建设,留够留足用于文化服务的功能用房,已建好的档案馆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拓宽功能,尽力扩大文化服务用房,有效开展档案文化服务。同时,应扎实推进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实体管理、抓好未进馆档案监督指导、做好档案库房管理、强化档案安全保护,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基本条件。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建立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是优化档案利用服务的科学手段。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需要、社会需要和群众需要,优先著录民生档案数据,即婚姻登记档案、知青档案、就业档案、学籍档案、招工招干档案、土地房产等,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三)深入推进档案文化精品工程。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应加强对馆藏档案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开发,不断探索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新途径,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扩大档案文化产品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要深入挖掘档案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历史档案资源的存史资政功能;要系统开发革命历史档案、红色档案信息资源,传承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财富;要集中力量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档案资料,彰显和传承弘扬闽西人民的改革创新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充分挖掘龙岩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感恩文化等档案资源,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努力做到开发主体社会化,服务决策特色化,史料编研精品化,提供利用便捷化,形成一系列具有档案特色的文化品牌,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凸显档案文化的独特价值。

(四)深入推进档案文化服务工程。

开展档案文化服务是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立足档案资源,认真策划,通过推出电子读物、图书、档案文献等编研成果,举办专题展览和大型主题宣传等形式,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切实抓好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抓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建设,有序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营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文化氛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共享;广泛开展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使档案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三是广泛开展档案文化下乡、进社区、走基层活动,逐步实现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档案文化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档案文化需求。通过努力,最终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文化事业发展的能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的公共文化场所。

第5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首先,城镇化建设及城建档案管理特点集中体现为涉及面广。城镇化建设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类型,涉及到众多的有关部门,涉及到复杂的专业类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到新建、改造、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整治、城镇功能等方面的工程项目。城镇化建设涉及的城建档案,对于单个项目档案多少不一,有的工程项目总量可能不是很多,形成的档案数量不多,但总体来看其涉及的工程点多面广,总量多。目前的城镇化建设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会涉及建设管理部门、国土房屋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水务管理部门、卫生计生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服务业管理部门、林业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民政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文化广电管理部门等众多部门。至于涉及到的其他参建单位那就更多。与之相对,城建档案涉及的单位同样众多、来源广泛。城镇化建设及城建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复杂,如地质、勘察、规划、设计、环保、水文、气象、地震、测量、建筑工程、道桥工程、设备安装等等,有极强的专业性。涉及面广给城建档案的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对众多的项目,使人感到难度极大,所需协调的工作繁多,无从下手。其次,城镇化建设工期要求较紧。多数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都存在赶工期的现象。往往是边施工边办理相关手续,前期手续简化,甚至出现部分前期手续到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都没有办理的现象发生。部分工程项目工期较短,有的不到一周时间,施工单位完工后,没有及时形成档案。先天不足造成城建档案归档难。再次,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许多项目是各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程项目指挥部”来进行建设组织。往往工程完工,“指挥部”就随之解散,管理很难全部到位,特别是在城建档案管理上更为薄弱。从事城建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归档文件不齐全、不规范。最后,城镇化建设档案管理力度不高,受重视程度不高,利用率不高。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责任制和相关的工作制度。而且,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长期被忽视,利用率不高。

二、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管理难点的对策

(一)建立城镇化城建档案管理体系

为了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城建档案管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制定本辖区内城镇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明确有关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落实层层城建档案工作责任制度,形成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将工程档案移交与工程竣工验收切实地结合起来。将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建档案工作纳入有章可循、责权分明的良性轨道。在此基础上,坚持依法治档,推动城建档案行政执法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全面实施。

(二)明确归档范围,加强重点管理

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标准,明确归档范围。收集城镇化进程中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的城建档案,如:道路、桥梁、涵洞、污水处理厂(站)、垃圾处理厂(站)、污泥处理厂、热电厂等。收集地下管线方面的城建档案,如路灯、给水、供热、供气、电力、电信等管线。收集公共设施方面的城建档案,如公共交通、通信基站等。收集民用建筑方面的城建档案,如住宅(新建住宅、危房改造等)、城镇社区公用设施(办公用房、行政服务中心等)、教育(中小学、幼儿园等)、文化娱乐(电影院、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医疗(医院、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站等)、体育场馆、商业金融(银行网点、综合超市、餐饮住宿等)建筑等。收集环境方面的城建档案,如景观绿化带、公园(水系)等。收集工业建筑方面的城建档案,如厂房、矿山技术、工业园区等。同时,在其他方面,如历史文化、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温泉疗养、沟域经济等方面结合实际收集相应的城建档案。对以上内容进行重点管理,按照现有的城建档案管理要求区分种类,认真落实,保证城建档案的质量。

(三)加强对城市规划、土地、房屋产权、测绘类城建档案的管理

扩大城建档案信息来源,提高对城镇化建设中规划、土地、房屋产权、测绘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力度,变原有的薄弱环节为优势环节。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反复沟通,力争全面、准确、及时的将相关档案进行归档。工作经验证明,规划、土地、房屋产权、测绘等方面的城建档案信息利用率较大,有较为明显的查询需求,对规划建设和动迁以及审计有较强的依据、借鉴、参考价值。因此,这类档案要及时归档并对其进行编研使其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四)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实现新进馆档案全部数字化,老的馆藏档案逐步数字化,在3到5年内完成数字化城建档案的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创新,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城建信息,扩展城建档案服务方式,变被动地接待档案查询为专项推送服务和定制服务。利用GIS技术,可以将城建档案进行可视化服务,在房屋维修、土地纠纷、动迁补偿、房屋产权争议方面使问题一目了然,还可以把可视化的城建档案内容分析处理成有价值的可视化信息,为领导的决策、区域规划等提供辅助。建立城建档案门户网站,提供综合性、专题性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会极大地推动城建档案工作规范化、细致化的发展,减轻实际中的工作量,提升城建档案工作的地位,促进城建档案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五)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采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宣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城建档案法律法规。对特定人群,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强化认识。按照有关规定,监督检查工程项目配备城建档案工作从业人员的数量,开展资格认证考核,使其真正掌握城建档案制作、收集、整理、验收、移交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六)提升声像档案服务意识

第6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1、积极争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为进一步引导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深入发展,2013年将争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作为全年工作重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示范镇村先行。联合区民政局、区农业局转发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实施办法》,提出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档案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将张村镇、孙家疃镇设为示范镇,又在每个镇选取了两到三个村作为示范村,集中力量进行打造,从而使各镇(街道)、村(居)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完善资源体系。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组织、财政、民政、国土、农业、社保、计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围绕“三农”全面建档,不断完善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多措加强培训,规范档案管理。通过培训班、档案巡回指导、“走出去”、档案QQ群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创建水平;四是搭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在网站上开设涉农档案信息专栏,将政府及涉农部门的涉农惠农政策等在网上公布,为农民搭建集中查询平台,并要求各镇(街道)及有条件的村(居)档案室配备能上互联网的计算机;另一方面坚持送档下乡,向未开通互联网的村(居)及时赠送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光盘及档案服务指南,努力实现农民不出村、不出镇,就可以方便查档的目标。

2、扎实做好各类档案归档指导工作。为全面做好2011年度全区各类档案归档整理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区档案局对73个区直部门(企业)、8个镇(街道)、130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各类档案归档整理工作进行了集中分类指导和培训。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归档任务,此次归档指导采取定时定点的方式进行,在指导过程中,严把文件材料收集关、保管期限划分关、归档整理质量关,对归档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地讲解讨论。另外,针对各级档案整理工作的不同特点,我们还编写了《2011年各类档案归档整理需要注意的问题》、《行政村档案整理基本方法》、《社区居委会档案整理基本方法》等教材,对各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区归档指导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共指导整理各类档案两万余件。

3、继续加大对专业档案的指导力度。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和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专业档案的指导力度。一是到计生局指导规范整理保管文书以及执法、独生子女审批、二孩审批、统计、财务等各类专业档案,并对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就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进行了集中培训,同时从硬件方面提出档案室改造意见;二是到国土资源局对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土地监察、矿产资源、财务等各类专业档案收集、整理、移交等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三是现场指导区园林处齐全收集、规范整理项目档案,使档案更好地为我区园林工作服务。

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1、着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区档案局认真贯彻省、市业务上级及区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通过编辑图书等多种形式,努力推出独具特色、社会影响强烈的档案文化精品。今年,区档案局将编辑出版书籍《民间剪纸》,目的是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深层次地挖掘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展示剪纸艺人的从艺历程和艺术风格,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为了使书籍的编辑工作顺利完成,我们成立了书籍编纂委员会,并多次召开编辑协调会。目前,已经完成了书籍初稿的编辑工作,9月份将出版发行。

2、积极提供档案指导与服务。上半年,区档案局围绕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加强档案监督与指导,确保相关单位将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及时收集归档,科学管理并提供利用;同时运用接待查阅、来电来函咨询、网络服务、发放档案资料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档案利用需求。上半年共接待查档利用168人次,调档216卷次,为区电视台传承栏目提供照片136张,录像68分钟。

3、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设,发挥网络优势,办好网站“现行文件”栏目,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同时利用网站改版,完善现行文件查阅功能,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效率,为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上半年共接收各单位现行文件32件。

三、拓宽征集渠道,大力夯实资源体系建设

1、全面促进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常规化。按照省档案局出台的《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要求,继续加大对重大活动档案的征集力度。将重大活动移交工作列入档案年度检查考核项目,明确职责,超前介入,强化督导,全面促进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常规化。上半年接收征集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换届工作、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亲笔签名信件及童年照片、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奖杯与证书(由我区电影工作者拍摄的《天赐》获得的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等重大活动照片5725张,录像196分钟,文件11卷、658件,实物档案2件,另外利用这些档案还编制了5套重大活动汇编材料。

2、坚持不懈地抓好“城乡记忆工程”。继续指导围绕城乡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城乡记忆工程,上半年共征集百货大楼改造工程、老车站改造工程(天虹商场)、殡仪馆建设、2013市第一届春季单车骑行活动等照片1256张,录像60分钟。

3、继续强化地方特色档案征集工作。重点配合书籍《民间剪纸》的编辑,继续加大对名人、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珍贵资料等各类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力度,上半年拍摄剪纸艺术家及民间艺术作品照片2589张、剪纸艺术录像资料60分钟,征集并整理《二十四孝》等剪纸艺术作品37件,征集到孙家疃镇靖子村第六届龙王庙会录像32分钟。另外,征集整理荣誉档案125件,整理印章125枚,整理图书资料136本。

四、加快数字化步伐,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1、稳步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为区域资源共享服务。在去年全区档案管理软件全面改版升级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上门指导、电话咨询、档案业务QQ群等多种方式,一方面指导区直部门、镇、街道开展2010年度、2011年度室藏文书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动态与活力,为档案信息资源区域共享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联合区教育局扎实推进教育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教育系统34个单位全部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并逐步开始2011年文书、德育、教学、实物等各类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

2、切实抓好网站改版升级工作,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服务。为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从2月份开始对“档案信息网”进行全新升级改版。为了使改版工作顺利进行,区档案局编写了网站改版方案,精心准备了改版所需文字及声像资料,并与网络运营商密切联系,随时就网站的风格及内页设计细节进行沟通,力求做到改版后的网站结构更加清晰,页面更加直观,内容更贴近大众、更具行业特点和突出服务功能。目前,网站的升级改版工作已经完成。

五、强化宣传,不断优化档案工作环境

认真贯彻全省档案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不断扩大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和民众认知度。一是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简讯》和档案网站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及时宣传档案工作动态和经验,使其成为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的有效平台。上半年编发《档案工作简讯》7期,网站更新综合信息125条。二是进一步争取电视台、日报、晚报等主流媒体的支持与合作,及时播报档案工作动态,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同时力争在《中国档案报》、《档案》等业务期刊上多发有分量的文章,提高我区档案工作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为全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上半年在市区电视台播报我区档案工作新闻3期,在《中国档案报》、《档案》、档案信息网等业务期刊、网站发表文章7篇。

上半年,我区档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上级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档案业务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半年,区档案局将进一步加大措施和力度,创新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扎实开展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继续按照验收标准,做好硬件设施配备、档案管理以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加强与相关涉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为省市档案局验收做准备。

2、继续做好书籍《民间剪纸》编辑出版工作。对书籍初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9月份完成书籍的出版发行,同时配合书籍的发行,举办剪纸艺术作品展览。

3、继续做好各类档案的征集工作。继续做好重大活动、荣誉、地方名人、民间传统艺术、民俗等档案的征集接收工作,继续深化城乡记忆工程,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提升馆藏档案的文化品位。

第7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 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2.2.1 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 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 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2.3 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 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就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 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 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 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工程档案发展的新方向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 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 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3.4 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是全面和准确的,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考虑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

4 结束语

充分利用计算机功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工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搭建专门的档案管理平台,不仅能有效地实现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 科技档案, 2006,(03) .

[2]夏燕玲.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 云南档案, 2010,(03) .

第8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 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2.2.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 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2.3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就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 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工程档案发展的新方向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3.4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是全面和准确的,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考虑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

4. 结束语

充分利用计算机功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工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搭建专门的档案管理平台,不仅能有效地实现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 科技档案, 2006,(03) .

[2]夏燕玲.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 云南档案, 2010,(03) .

第9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地方高校 信息化

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2002年,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出台,对档案管理中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数据源。作为承担培养和输送高级专业人才的高校,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这是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方向与大趋势。

目前,从各地方高校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211”等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大都相对滞后,亟待继续发展。而相对“先天不足”的地方高校,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有待发展。基于此,本文拟探讨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现实路径。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

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明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义。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管理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工作范围看,高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人事档案(学生档案、教工档案等)及学校在工作开展与管理中形成的需要有效保存的有参考价值与收藏意义的文献资料、媒体音像制品等。这些档案资料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从相应的档案中我们能够触摸到高校的昨天和今天,可以在资料的借鉴中有效应对高校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内容庞大,体系严密的系统性工程,涵盖内容丰富,结构体系明确,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开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钥匙。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一方面包括纸质档案、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照片等图文资料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包括录音媒体档案的数字化,对这些档案资料与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因为这些档案的性质不同,管理上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些档案查阅的需求。针对这些零碎多样的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首要做的就是实现其数字化转化,采用一定的输入设备与转换器将纸质文件、照片、图纸、音像资料转化为便于查阅与存储的数字化形式。[2]

2.借助一定的管理软件,建立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查询利用的联系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而最重要的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的查询利用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建立两者之间联系时需要借助一定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管理系统。目前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记录、档案信息的检索、档案信息的统计、档案文献资料的有效保存,而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档案资料的查阅与利用,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形成规范性的档案管理系统,为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提供便利,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做好档案管理系统与档案的查询、利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是成熟档案管理的衡量标准。[3]

3.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与档案的有效移交

档案管理除了方便检索与查阅外,还需要做好档案馆之间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用户进行档案管理与检索时更加方便,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借助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统一综合性的管理。高校的档案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档案信息的管理、利用是密切相关的,这种资源的共享性贯穿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在高校档案信息的共享中以数据为核心,根据用户身份的有效确认、档案数据的有效授权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展。用户登记与档案数据进行共享,在进行必要的验证后给予查阅的权利,并合理管理用户的查阅记录与查阅范围。

4.做好档案的维护与整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无误

档案作为一种机密与私人性的文件资料,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涉及的安全内容包括身份的保密、身份的确认、用户信息的完整性,如果档案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档案安全岌岌可危。身份认证是通过一定的通讯方式,对进行用户查阅档案时的身份确认,只有确保用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无误才可以给予其档案查阅的权利。用户信息的完整性是指用户个人的信息没有出现被更改的痕迹,是对用户身份的再次安全确认。安全问题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保证的方面。

二、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难点

与地方档案管理相比,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够、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这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病。

作为地方高校,其特有属性决定了其各方面发展不能与国家重点高校相媲美。就档案管理任务而言,大都是档案室或基于档案室基础上建立的档案馆承担的。就其建制,往往是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存在,有的甚至不是独立建制,仅仅是作为挂靠单位,附属于某个部门之下,学校往往将经费优先考虑教学、科研第一线。因此,就其发展而言,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扶持力度,大都处于弱势地位,与其他同类的教学辅助部门不能同日而语。

就目前而言,据笔者调查,地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配套硬件不足和档案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配套硬件方面,首先是库房不足,很多地方高校档案室(档案馆)办公、库房合一,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分散保存或定期淘汰等做法;其次,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多是电脑、打印机而已,其他专业的信息化设备几乎没有。有的高校,连基本的档案管理软件都没有购买安装。还有,就从事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往往是人员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档案学专业出身的几乎是凤毛麟角。综上所述,就社会发展而言,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亟待探求可行性发展路径。[4]

三、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分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地方专业档案馆和重点高校档案管理的经验都可以借鉴。

1.形成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依据

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为档案的管理制定明确、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与前提。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档案标注化管理与建设是指借助各种规范与标准,进行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的科学性、统一性。这是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中各自为政,管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努力打破高校档案管理上混乱、分散的状态,整合成标准的、规范性的档案管理模式,为档案管理提供管理的标准性依据。在进行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时要召开档案管理全体会议,统一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分析档案管理的大趋势,借鉴先进的档案管理标准,在进行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时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综合考虑制定出各方都比较认同的档案管理标准。目前,比较推崇的档案管理标准有网络数据库标准。文献检索标准等等,形成了统一的高校档案管理标注,进而推动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2.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形成统一的高校档案资料

高校中常见的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高校的档案管理首先就是将档案的载体统一起来,实现由纸质到电子的转化。这是鉴于纸质文献资料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工作量大,查阅不方便、占用空间大、环境要求苛刻等突出的建设思想,在由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之后,弥补了纸质档案管理的不足,彻底解决传统档案的泛黄与污损,保证档案文献的正常查阅,在完成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后,借助特定的档案管理软件,对电子文档资源进行排序与整理,分门别类的放置到各个文件之中,存储与备份上都十分方便,也能更好的实现档案资料的网络传输与信息资源共享。

3.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管理重点工作之一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档案工作就是一项简单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简单的保管、存档,这或许是与档案工作很难直接或明显产生经济效益有关。所以,在高校通盘工作中,档案工作不受重视就可想而知了。在信息化的今天,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从思想上转变认识误区。

其实,正如前文所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必将打破纸的时代,在为高校发展提供可触性历史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所以,自普通教职工到学校领导,都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切实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给予人、财、物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如在推动地方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做好硬件设施的完善,应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在档案管理中常用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数字化的存储设备、数据资源库、数据网络连接器等,这是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硬件基础。在硬件设施完善配备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定期更新设备与系统。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推动地方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档案管理人员,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管理素质影响着档案的管理效果,决定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要想实现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个人品格魅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与指导,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内部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培训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培训的方式要合理,重点培养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等等,既有理论知识的教育与指导,又有操作能力的演示与示范。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时,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使档案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工作状态融入到高校的档案管理中,投入到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之中。经过专门培训的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满足高校档案管理的需要,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5.在进行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网络安全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带来管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加上档案所具有特殊性质,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保证网络的安全与稳定。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安全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上岗培训,增强其档案安全管理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尽量避免个人工作失误,做好对计算机网络黑客的有效监控与防御,定期检查计算机网络设备,防止因为上述原因导致的档案销毁或者是丢失现象,做好档案工作的安全性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对高校档案的保密,学校中对于档案的保密有明确的规定,有些档案是没有查阅限制的,有些档案只允许内部人员查阅,有些档案是需要严格保密的,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并明确这些档案规定,在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做好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把档案安全放在档案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保证档案的保密与安全性。根据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安全条例,对于违法条例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采取责任到人的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分工明确,出现问题全权负责,积极做好人为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并引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借鉴先进的网络管理经验,在进行档案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物理手段有效的应对网络“黑客”,解决网络“病毒”,做好高校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的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孟世恩,王颖,何芳.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4(05).

[2]李连第.构建档案馆数字化设想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05).

[3]张莉萍,胡杰军.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4]李海军.档案管理信息化之理念探讨――以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背景[J].北京档案,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