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工地施工管理全文(5篇)

工地施工管理

第1篇: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1.1试验仪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路专用的试验检测仪器在生产及销售环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很多公路工程专用试验检测仪器技术含量较低,用量也较少,所以仿造、质量低下等问题较多。很多专用的试验检测都是由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厂家生产出来,这就很容易影响到仪器的使用性能。目前工地试验室中所使用的仪器大多存在寿命短、售后服务差、精度低等问题,这样的试验仪器很难保证工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试验室方面,大多数工地对试验室仪器管理都不到位,缺乏齐全的仪器、标准物质管理台账和档案,也缺少统一的编号,一些仪器的基础资料不齐全或者填写也比较随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影响到工地试验仪器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1.2试验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公路施工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备偏少,试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良莠不齐。施工企业很难做到对试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核。另外,一些工地的试验室人员更换频繁,人员录用也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手续进行,导致试验室人员的专业资格低、工作能力难以得到全面保证,进而影响到了公路试验室的整体试验检测质量。

1.3管理意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意识跟不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及考核机制,这就导致试验室的建设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工地的试验室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标准与规范,也缺少有效的试验检测规程。对新标准缺少深入的培训与学习。对试验检测人员管理不到位,不规范,部分工地试验室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及试验台账不全,填写随意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同一试验项目中,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试验记录、试验报告和试验台账不一致,甚至存在数据造假、随意涂改等问题;一些工地试验室不能很好的保存各种原始资料,导致试验检测资料遗失,个别试验室由于管理意识缺乏,甚至不做试验,而是对检测数据及试验结果进行捏造;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许多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工地试验室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对试验检测仪器的管理

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公路建设工地试验室所用的仪器已经作出了一系列的规范,但在落实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试验仪器是工地试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缺乏高质量的试验检测仪器,试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是空谈,也就无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职能。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生产与制造标准、检定规程,以及相关的销售规范。对试验检测仪器从生产到销售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使试验仪器无论从生产还是销售、使用都有据可依、有根可循,进而保证各种试验仪器的功能完善及结构统一。从制造销售源头来控制试验仪器的质量,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市场上混乱局面,也可从根本上提高仪器的质量,进而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试验室方面考虑,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试验仪器的投入与建设,尽量为工程施工配备性能优良的试验检测仪器及设备,对试验仪器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符合工地试验室工作特点的仪器管理制度,以提高试验仪器的管理水平。

2.2加强对试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针对目前很多工地试验室都存在试验人员不足或流动性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从培训和考核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试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定期或适时地对试验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及技术的培训,保证试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试验技能都得到全面提高,以满足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加大考核与监督管理,对素质低、工作不认真的试验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调离工作岗位,以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质量;另外,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缺乏,一些试验检测人员会经常被临时抽调到其他岗位,造成试验检测队伍流动性增加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随时对工地试验室的内部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检查,采取各种有利措施提高试验室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公路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也应该重视试验室工作的重要性,相应提高工地试验室人员的待遇,从工作环境、生活方面加以保障,从而提高试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强对试验工作的管理

试验工作是公路工程施工环节的重要内容,必须提高管理力度。试验室的日常工作必须要求准确、及时以及具备可追溯性。在日常工作当中必须建立起工地试验室的相关台账,对工地试验室环境进行全面管理,比如温度、湿度监控记录、水泥室温度、湿度监控记录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定期组织试验室全体成员对各类问题进行探讨及汇报,以便使施工负责人、试验室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各类棘手问题;对试样进行严格管理,试验人员在进行试样采集时,应该根据不同材料、不同要求,来进行取样。如果试样需要保存,则应该采集两份,一份用于试验,一份用于保存。取样时需要对样品的名称、产地以及拟用部位等信息进行详细、真实记录。试样应该按照保存要求进行严格保存。根据试验工程需要对试验管理人员进行分工,健全岗位责任制,每个试验室的负责人员都要对试验室所承担的试验工作负责,并对取样、试验、试验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各试验室必须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2.4加强对试验资料、文件的管理

由于各项资料、文件都是随着施工进程在试验检测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所有试验检测资料、相关文件,可以说是施工实践的真实反映,也是试验室成果的真实反映,是公路工程整体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对试验资料、文件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类文件应该认真保存,对各类试验检测工作的规程、规范以及技术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对各仪器设备的标识、计量检定证书、自检校准记录、维修记录等进行认真保存;及时对各类试验检测记录、材料质量证书等进行归档;定期对各类台账、报表等进行检查、核对。

三、结语

第2篇: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工地;工程管理;安全管理

目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暴露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短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当前施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优化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往往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建筑施工整体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程序之一。如果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在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现场进行综合性的优化管理,是建筑管理者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目前,智慧化管理模式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工地的概念,在前些年就已经提出。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以及5G等新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智慧化管理理念也得到了普及。智慧工地系统能够对整体建筑物的工地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变革,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大幅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工作人员应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积极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1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就整体建筑施工的行业特点而言,建筑现场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大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当中会招聘农民工来进行相应的施工,因此,施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安全知识学习能力较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虽然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是教育过程过于模式化,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并且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无法结合施工特点进行授课,教学案例缺乏针对性,加上施工人员无法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由于其自身特点,对现场的综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相应的管理技能都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想要细化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同时还需要解决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问题。目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以及素质较低等问题,无法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在制订安全管理方案的过程中,方案的制订与执行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如何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目前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筑企业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将会有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2智慧工地系统的概念

智慧工地系统构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属于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信息手段。智慧工地系统能够使施工技术在发展中具备更加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对各项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并且相关的共享具有高度的实时性,能够以更加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决策与分析。在工作中,智慧工地系统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能够让管理人员全方位地感知信息,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在构建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智慧工地系统能够整合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能够详细地分析人力资源、设备使用、材料使用以及施工各环节等关键性因素,并能应用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将施工过程进行融合,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并且使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开展各类施工时,智慧工地系统能够有效优化施工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综合效率,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另外,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智慧工地系统还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通过分析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可知,智慧工地在信息化构建过程中尚待普及——监督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从而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创新性技术,构建智慧工地模式。有效使用视频传感器以及环境信息收集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控作业情况以及施工人员的实际施工现状,并将各类数据传输至智慧工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3智慧工地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

3.1能够对机器设备进行更加智慧化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就安全管理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对塔吊升降机等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管理人员在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时,往往无法实时监控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管理中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而应用智慧工地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及施工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例如,管理人员在塔吊上安装安全倾角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重量传感器以及旋转传感器,能够有效收集塔吊的工作信息,并根据塔吊的实时状态,判断塔吊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载问题;能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充分分析设备是否存在各类故障,而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则相关的系统能够帮助设备进行自动降挡减速,并且以光感报警与断电等方式来确保设备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3.2能够开展更加生动的安全教育培训

在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能够应用VR等新技术。VR等新技术在应用中具有高度的沉浸性,能够进行动态化的安全体验式教育。举例来说,在应用智慧工地系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际模拟的方式来模拟火灾事故、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场景,还可以通过现场虚拟体验的方式来展示各类事故发生的严重后果,同时展示各类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方法,以此来调动施工人员参与安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使教育工作得到不断优化。

3.3能够使智慧工地劳务管理更加高效准确

应用智慧工地系统,能够提高工地劳务管理的完善性,进一步提高劳务实名制管理的高效性,顺利完成工地的实名制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将相关的实名制管理系统与门禁安全控制、人脸识别、数字信号模拟、生物识别等技术进行有效融合,采集技术上人员的身份,有效管理进场人员和出场人员,并且全方位地记录人员的出入信息。另外,应用劳务实名制系统,管理人员能够详细统计施工人员的考勤、现场施工人员进出施工区域的次数,并能确定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中的具体方位,从而在开展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及高安全管理水平。

3.4能够使安全巡检更加高速快捷

在管理工作中,智慧工地安全巡检系统(见图1)能够构建大量的安全隐患清单及危险源数据库。同时以此为基础,相应的现场施工人员能够有效地识别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管理人员能够重点监控各类危险源,排查与消除安全隐患,有效管理危大工程,有效地检查工程现场,做好整改与复查等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用智慧工地安全巡检系统,能够实时上传检查信息,以便项目管理人员实时查看施工现场情况,并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自动生成当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有的业务表单;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对施工现场所有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环境情况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基于智慧工地系统的综合管控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各种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大幅度提高了安全巡检精度以及巡检效率。

4智慧工地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具体方式

4.1对需求进行有效分析

管理人员在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性地分析智慧工地系统的使用情况,并合理地设置安全系统管理员以及项目经理等对象,以及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每日的安全检查、日常维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工作进行细化。管理人员在应用智慧工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性地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需求,明确智慧工地的目标,大幅度地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减少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概率,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更加智慧化以及安全化的管理。管理人员在具体构建智慧工地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隐患处理要求,对智能动态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可视化展示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对系统进行有效完善。

4.2对结构框架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需求,管理人员需要应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建立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相结合的、优质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前端传感器和视频监控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等感应设备和感应技术,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应用局域网、外部网的综合框架,在构建外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过程中,转换相应的数据格式,并且将转换后的数据传输到数据服务器中。管理人员在管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安全类软件来进行综合性的安全管理。

4.3对系统组件进行有效设计

管理人员在应用智慧工地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安全管理领域的实际需求,构建机械设备、员工、安全巡查与安全效益四大系统应用板块。在构建机械设备管理模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更新大型机械的参数、保养情况与使用人员的各项信息。在构建员工管理模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员工的各项信息。在构建安全巡查管理模块与安全效益管理模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评估现场人员的行为、施工环境以及设备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且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记录,从而确保该系统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

5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技术的发展使智慧工地在实际施工中得到实现,并且智慧工地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主要发展趋势。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来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效率低、实名制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同时能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更加智慧化的管理。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提高工地管理的有效性,相关研究人员与实际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分析和研究智慧工地的应用模式,并且在实际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普及智慧工地模式,以此来保证我国施工行业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崔志诚,马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工地[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2):33-35+40.

[2]高宏伟.智慧工地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1,47(12):185-187.

第3篇: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对策

1引言

云南省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州(市)自筹建设资金,云南省境内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并顺利验收,消除了地灾隐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建成后因施工质量缺陷、竣工资料收集等原因导致工程验收滞后。本文就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利于工程验收和审计。

2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大部份地灾项目施工区地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防治工程投资小、工期长,设计、监理单位服务费低,投入到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验收埋下隐患,详细分析如下。

2.1地灾防治工程造价现状中存在的缺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查使用最多的是水利行业的定额和相关规范。水利定额是根据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的,主要使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灾造价编制主要参考的是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主要为渠道、提防、水闸、隧洞、渡槽等工程。地灾防治项目施工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项目涉及锚杆、锚索、抗滑桩、浆砌石、钢筋砼等多种施工工艺、工程量小、单价种类多。套用水利定额不能真实的反应与其匹配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费用,导致地灾防治工程单价费用总体偏低。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临时防护工程等相关基础配套是必须建设的,但是达不到其他行业的规模程度,因此费用没有其他行业高,但是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的比重要高于别的行业,随之产生的相关措施及管理费用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的主材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政府造价信息部门颁布的材料信息价计算,该信息价是针对工民建和市政工程编制的,工程相对集中在市区,运输方便。地灾项目建筑材料的搬运大部分采用小型机械运输、甚至人工背运、骡马运输,材料二次搬运量大、损耗大;工程二次搬运费用无固定标准,目前根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费用偏低。地灾防治工程采用固定综合单价承包、据实结算,项目不设置价差预备费。部分项目因施工图设计或施工招投标延误导致项目错过黄金施工时段;部分项目从立项至项目施工持续2~4年。在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价格仍采用项目立项时的材料价,施工阶段遭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不补偿材料价差,增加施工单位项目成本。

2.2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野外地质工作粗糙,人为减少勘察工程钻孔数量、深度,部分工程缺少必要的井探工程,导致野外勘察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场地质情况,从而影响项目可研阶段组建单价和投资预算。勘察设计单位因成本问题无设代常驻工地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和设计变更问题。施工单位施工后揭露的抗滑桩桩孔土体类别、谷坊坝基础持力层较设计出入大。若采用设计变更、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投资增加,超工程预算需逐级上报审批,可能导致治理资金无法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滞后;若不进行优化设计,按图施工将为工程安全建设、运行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工程试运行期间变形量超设计或出现质量事故而无法验收。

2.3地灾防治工程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缺乏三通一平等辅助工程建设资金,施工队伍进场后缺乏施工用电(超50kw用电不准并网、需采用自发电)、无施工道路(材料二次搬运费用低),无相对固定的验收标准、规范。地灾防治施工市场监管缺乏、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地灾工程施工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工期长,项目利润薄等。施工单位中标后为节约投资,投入现场管理人员不足,部分项目采用以包带管、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投标文件计划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五大员不能全部到位,项目仅投入3~5名管理人员、且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导致项目施工不能按质、按期完工。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复杂,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大,项目经理和现场技术负责既要懂地灾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又要懂工程地质、地灾防治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才能根据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发现和弥补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向监理、设计汇报,优化和调整设计,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地灾防治工程监理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场监理费用占工程投资的2%~3%,部分工程开工至工程终验持续时间2~3年、甚至更久。监理单位投标时计划投入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实际施工时仅有1名现场监理人员、总监基本不驻守工地,部分项目现场监理人员无相关工程监理经验,现场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监理单位投入人员少,不能在重要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单元工程施工时进行旁站监督和跟踪检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5地灾防治工程建设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灾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由施工单位负责,大部分地灾项目施工队伍进场后才进行征地,部分项目因无法征地而导致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进场后无法施工而退场,部分项目被迫重新调整设计等重大变更。地灾防治工程由国土局地质环境股组织项目管理,地环股在编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工程管理经验,且不能长期驻守工地。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委托乡镇国土所、乡镇府领导进行监督管理。乡镇领导、国土所人员无工程管理相关经验,现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监理方、施工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缺乏有效的监管,为工程建设和验收埋下隐患。

2.6解决办法

鉴于当前使用的水利定额编制地灾防治工程造价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尽快根据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制定地灾防治工程的概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计价等的编制规则,明确地灾防治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和费用构成,确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地灾防治工程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办法进行统一。业主方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开招标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公开招标,引入技术力量强、服务质量高、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措施,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强化源头把控,高标准做好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时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问题,根据地质情况优化工程设计。监理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投入投标文件承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按图纸施工,认真落实好“三检制”,确保原材料、中间产品在施工过程中100%合格,确保只有质量合格的工序才能向下一道工序流转。业主单位应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见证取样、例行检查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业主单位抓紧引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实施精细有力的监督检查和追究惩戒。由国土局相关股室、邀请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专家团队组建质量安全稽查队伍,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的飞检。州市国土局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考核机制,督促县国土局履行好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对参建单位实行量化评分管理。对工作不扎实、履责不到位、量化评分较低的参建单位,依法采取约谈、追究违约损失、提请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等分级处罚措施;对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事件、量化评分极低的,依法采取解除合同关系并追究相应损失、禁止参加地州类似工程招投标、提请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追究相关负责人法律责任。

3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3.1参建单位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规程的通知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对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资料做了纲领性的规定,近年完成的竣工资料,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笔者参与地灾施工验收项目较多,发现竣工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分析如下:监理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重要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监理旁站、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记录资料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抽检资料缺乏;无中间产品、原材料用量统计、抽检比例和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实施方案粗糙,不能反映现场监理情况,野外照片册记录资料混乱无序、无备注说明。施工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表格使用混乱,有工民建版本、水利版本等多种记录表格。表格实用性差,不能反映现场施工工艺、工序,三检制人员签字手续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使用总数量和检测数量不符合强制标准、无代表性;检测资料无统计分析和评价;③、竣工图沿用原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不能反映现场施工效果。竣工图凡涉及结构形式、工艺、平面布置等重大改变,需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施工单位责任人签字、监理单位盖竣工图审核方章。④、竣工结算书中缺乏工程量计量依据。隐蔽工程无工程量四方签证单、影像证明资料;设计变更部位无现场计量四方签证单。导致审计结果与工程结算价款出入较大,施工难以接受审计结果。

3.2对地灾防治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建议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验收表格、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试行)》(2006年1月)、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进行收集和整理。建议项目开工初期,施工单位结合项目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工程投资对工程项目结构进行划分,并将项目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说明;各施工工序(工艺)验收表格,单元工程检验与评定表格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审定。监理审定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单元工程划分情况编制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大纲。现场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细致的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从施工工序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次、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另外,施工现场应做好隐蔽工程量计量四方签证,设计变更工程现场工程量签证,地表工程现场量取计量签证。竣工结算书上工程量计量有据可查,审计时可进行抽检复测。

4结束语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者主要抓好施工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安全、信息、合同的管理,全方位组织和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和控制,发现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问题,让工程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第三方检测。现场技术负责、资料员应根据资料收集大纲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资料,向监理方、业主方交流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让工程资料充分反映现场的施工情况、符合相关规范和验收要求,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经得起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验收,符合工程竣工资料归档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宝和,邹嘉兴.水利定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6).

第4篇: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施工管理

1引言

城市繁华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施工场地狭窄、规模大、专业复杂、协调量大、周边环境复杂、风险高、施工工序多等特点,因此施工过程中受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公司内部等单位的检查和控制频繁,如何通过合适的管理方式,达到安全可控、质量优、经济效益好,同时打造企业品牌效果,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根据城市繁华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为例,主要从进度履约、安全管理、技术质量、合同成本、组织协调等方面介绍地下轨道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2项目概况

某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线路长度约2.88km,共计3站4区间,其中4个区间包括两个明挖区间和两个盾构区间。其中盾构施工需要穿越上软下硬、全断面硬岩、岩溶裂隙、孤石等典型喀斯特地层,局部为全断面黏土。施工地点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区域,是一项受政府单位高度重视的重点民生工程。

3进度履约

3.1主动出击,积极对接

项目经理部组建完成后,明确各自的任务及责任,并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并根据工作需要,踏勘现场,多沟通、多汇报,确保上通下达。施工进场前期,施工场内地下管线繁杂且纵横交错,针对施工图纸管线探测可能不完整的情况,委托第三方探测单位,对场内管线进行详勘,为后期施工提供依据。项目进场时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资料还不齐全,为推进施工进度,项目部不等不靠,积极与交通疏解设计单位及当地交警支队进行对接沟通,详细介绍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工艺,再结合各车站周边交通情况,根据项目需求制定交通疏解方案,并得到交警部门的认可,实施了现场站房施工道路全封闭的目标,为项目的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策划引领,精细管理

项目部重视策划引领,不只是项目策划书和施工组织,每一道关键施工,从驻地建设、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前期工程、围护结构到主体施工,实施前都进行周密的实施策划,群策群力,选定最优方案,并通过BIM技术对讨论结果建立三维模型,验证整体布局效果。项目进场后,项目班子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熟悉初步设计图纸,快速完成了项目策划预备会,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3.3抓住关键,突破重点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交通疏解方案的顺利推进是项目履约的一个关键。项目积极与业主、设计及交警沟通,快速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实施三个车站的快速围闭。管线迁改是否及时是项目履约的又一个重点。车站施工地点位于城市主干道,根据现场调查,车站施工范围内管线密集,施工前须进行迁改,项目联合技术部、工程部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与业主、管线产权单位积极沟通对接,以最快的速度确定管线迁改方案并精准实施。

3.4定期检查,及时纠偏

项目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建立日常巡查机制,每周对一些常态化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或者亮点做法在周例会上进行通报或表扬,对进度偏差及时提出纠偏措施,并严格跟踪落实。

4安全管理

4.1抓好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项目进场后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无制度不行事、凡行事必决策的工作作风,制定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以个人为单位,细化工作内容,采取工作量化绩效考核方式管理。对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工作月安排、日报告、周小结、周通报的形式,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跟踪推进,促进工作任务落实。

4.2坚持检查不松,隐患不改不放

项目始终站在“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高度,坚持安全生产原则。坚持落实日检、周检、月检和专项检等各类检查,将每次检查中的问题按“定人、定措施、定整改资金、定隐患预案、定时间”的五定原则追踪整改落实。对未整改到位或拒不整改的隐患部位,坚决不允许施工。

4.3发挥领导作用,增强安全氛围

项目要做好安全管理,须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项目在打造安全氛围上始终坚持发挥领导作用,各项安全工作,必有项目领导班子参与,安全工作领导为先。坚持领导带班,反复深入现场检查作业规范;高温酷暑及寒冷天气、端午和中秋传统节日及时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慰问,并积极组织参建队伍参加各类劳动竞赛、项目文化建设活动,稳定工人队伍,为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人力基础,还能有效化解各种纠纷,实现项目部内部和谐稳定,安全氛围日增月涨,各项管理工作推进有序。

4.4强化标化建设,争做标杆项目

项目定位高,受到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项目在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反复对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等标化建设进行讨论,反复修改,以寻求最佳施工平面布置,力争做到某城市现场施工标杆项目。

5技术质量

本项目为地下工程,包含明挖车站、区间以及盾构区间,位于城市中心城区,周边高大建筑物多,且某城市为喀斯特地貌,地下岩溶发育强烈,盾构施工存在穿越孤石、基岩凸起、上软下硬、地下暗河溶洞和小半径平曲线掘进等多项技术难题,因此工程技术质量难度大,风险高,只有做到技术先行,做好质量管控,工程才能顺利、有序、安全的实施。

5.1样板引路,严抓首件验收制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坚持工序管理,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做好样板分项施工管理,为优质高效完成该工程打下良好基础。如针对车站围护结构桩基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机械连接、焊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制作样板展示牌,通过实物样板及施工要求文字说明的形式,使工人能随时了解操作要点,提高施工质量。

5.2过程管控,落实三检验收制度

事前控制: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与检测,不合格产品进行清退;关键工序施工前,明确质量控制重点和关键,编制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由技术员对现场施工员及劳务人员进行质量专项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进入下一道工序前必须对上一道工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事中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完善预检及技术复核、工序质量控制、工序间交接检查和跟踪检查,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施工过程中由质检员对工序施工质量进行过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避免因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返工影响工期和成本。事后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立即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按应急预案进行整改。

5.3交底到位,明确质量控制标准

项目组建后,有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较少,针对这一情况,项目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到公司其他轨道交通项目实地学习、请专业人员到开展培训、员工开展反交底等方式,让管理人员了解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艺,掌握施工知识,为后续施工交底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交底形式,每个施工队伍进场时,先将项目的管理目标、工作流程、基本要求对劳务队进行总体交底。在分项工程开工时严格按三级交底制度对各层面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于关键工艺采取BIM模型讲解和工艺上墙、视频演示等可视化的交底方式,大大提升了施工人员尤其是作业工人对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的理解。

5.4优化图纸,做好技术支撑服务

针对图纸会审中发现的各项问题。项目主动与监理沟通,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如车站围护结构初步设计方案为咬合桩,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咬合桩施工难度大,经优化后改为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加快了施工进度。

5.5总结改进,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坚持质量日巡查制度,开展日常质量过程管控工作,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如针对钻孔灌注桩桩头破除过程中,桩头钢筋破坏较严重的问题,项目部开展科研活动,提前在钢筋主筋上套PVC管+预埋破除PVC管道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钢筋破坏的问题,并总结形成一项发明专利。

6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主要从招议标、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收方计量管理方面阐述。

6.1招议标管理工作

在分包单位进场前,项目严格执行招议标管理制度,对分包单位进行资格预审,严格审核分包单位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合格后方可参与投标。对每个分项工程严格组织召开开标会议,议标分包项目必须有三家以上分包单位参与。凡通过议标方式确定分包商的,分包合同均需要报公司审核批准。

6.2合同管理工作

在确定中标分包商后,合同签订之前将选定的分包队伍的情况说明上报公司合约法务部审核,对有关专业条款进行审核把关,重点检查合同价格和计量控制及相关边界条件条款。检查工程量清单中的分包单价是否合理,计量方式是否严谨,防止合同内容的不严谨而产生后续的法务风险。

6.3成本管理工作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数据说话,注重时效,为施工服务”的原则,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成本分析会制度。开工时对每个岗位签订项目成本考核责任状,每月对项目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及对现场进度、材料等进行盘点,每月召开全员成本分析会,落实奖罚措施。

6.4收方计量管理

对分包方收方计量方面,分项工程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对已完成的结构物进行测量验收,对已完成并进行收方的结构物的质量进行确认,对合格的分项工程报项目经理等项目班子确认。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或质量有缺陷的不予以收方,直到返工或修补至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收方。项目做好现场收方管理台账,避免产生重复收方或多次收方而造成经济损失。对建设单位收方计量方面,及时对已完前期工程进行收方,及时锁定工作内容确保项目效益合理化、合法化,规避项目审计风险。同时严格分工,确保每月按时申报。

7组织协调

项目进场后,前期组织协调工作量大,需要与其他参建方和管线产权单位、绿化、交通、市政等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项目通过和各参建单位开展篮球友谊赛等活动,以保持日常沟通为主,促进活动为辅的策略。对影响项目工程施工的燃气、强电等管线的产权单位进行对接协调,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完成各项管线迁改工作。因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居民多,建筑距离施工场地较近,项目加强与周边小区、学校的沟通,积极处理各类投诉和电话咨询,通过现场解决、电话回复、短信回复等方式解决。如因混凝土连续浇筑等施工工艺问题造成的夜间噪声问题,项目除及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外,还通过主动走访周边社区联合开展送慰问活动和进学校开展劳动大扫除等方式,以获得周边居民和学校的理解,以避免因施工噪声等因素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8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多,项目施工管理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施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等。要做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或吸收其他企业优秀的施工管理经验,才能建设更加优质的工程,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

参考文献:

第5篇:工地施工管理范文

一个精力充沛、办事果断、善于沟通的项目经理能很好的控制整个项目的节奏,能把项目团队的决议实施到实处。项目经理要责、权相匹配;有责无权,是空架子,有权无责,将有不测之患;在项目管理来说,项目经理的权力行使到哪里,责任就要追究到哪里;项目团队同样如此,团队赋予项目经理管理权限,同时也受到项目经理的管理,所以,项目经理的责、权,也是整个项目团体的责、权。有了强将,还需精兵,一个再精明能干的项目经理,也需要相匹配的项目团队,管理起项目来才能指哪打哪。所以,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制定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体系,也是项目管理环节中特别重要的一环。项目管理团队人员配置不求多,多则乱,少则精,项目管理团队选人应选择有特长的,能独当一面的;用人则应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和个人自身特长,技能,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用此人之长,补他人之短,是项目团队组建的精髓所在,团队成员能够长短互补,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则团体凝聚力强,办事效率高,才能够保证项目管理机制最有效的发挥。优秀的项目经理与精干的项目团队组成了整个项目的管理层,那么,有了管理层,必然就有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成了项目管理的动态循环。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最直观的被管理者就是项目的施工作业人员,好的管理也需对应好的实施,管理落不到实处便成了一纸空文。所以,没有好的施工作业人员,也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本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机械作业逐渐取代人力作业的工程施工却由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作业面往往处于灾害已发生的地质不稳定区域,大中型机械化设备很难进场,这造成了在地灾治理项目施工中进度的快慢往往取决于人力的多少,很多原本依靠机械作业的环节只能使用人力,所以这也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相比普通工程项目所存在的特殊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作业特殊性决定了项目的实施环节需要大量人力;随着更多人力的投入,首先带来的更流动的施工人员、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些相熟的劳务人员在一起也更容易组成各自的小利益团体;所以,更多的人并不一定代表更高的效率,反而会对项目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也是地质灾害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殊性之一。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项目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入场要求也应更加严格,项目与劳动队伍间应长期保持联系,培养用于自身项目的熟练工种,做到技术熟练、来之会干、干则干好这几点要求;可给予优秀劳动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尽量减少项目施工人员的流失率,不要这个项目培养了一批人,到了下个项目却都是新面孔。对于地质灾害施工劳务管理来说,坚决不使用“人情、关系”队伍,这类劳务队伍人员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劳务方自持情面与关系,管理方碍于情面和关系,管理难度非常大,这种队伍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只会拖后腿。

2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

“人管人”难免存在感情上的弊端,为保证项目管理顺利实施与良性运转,项目建设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健全也是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来说,安全隐患大,人力使用多,工期时间紧,所以更应该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从项目经理到现场作业人员都应约束在规章制度内,制定相应的奖赏、惩罚标准,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激励人,确保人员的思想、管理、安全、责任一一落实到位。

3安全管理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重中之重

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来说,施工作业区域本身就已经发生灾害,造成了生命或财产上的损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就是清理地质危险因素,防治二次灾害的发生。但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受地质不稳定因素影响,作业区域在暴雨、暴晒等自然因素干扰下极易产生二次灾害,此时防治工程尚未完工使用,所以一旦在施工期间突发灾害会对我们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安全就是效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成立专门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才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发现安全隐患潜藏的细枝末节,从而顺藤摸瓜的找出不安全因素所在,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项目应加强安全知识、安全制度培训与考核,所有专业岗位作业人员都应经过系统的岗位培训。除了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外,还应制定系统的安全保证措施,例如施工现场关键点、疑难点、危险部位都应悬挂各种安全警示牌;施工现场临边、危险地段均相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防护网,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安检,每天的现场安全巡查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从严格的检查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对抗滑桩、基坑开挖、护坡施工等施工安全关键点,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允许开工,对每次安全检查的结果都在项目内部进行通报,通过严格的检查,确保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文明施工与项目形象

作为与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势必会比普通建设项目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如何树立良好的项目形象,以工程树丰碑,以形象造口碑,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既然是形象,那么肯定首先要从外观上讲,施工人员统一着装,管理人员佩戴岗位工作证进入工地,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合理规划施工临时用地,建筑材料码放、堆放整齐,弃渣外运及时等都是项目形象建设的要求。外观上干净亮丽了,环保作业也应该同步进行,一个外表光鲜、内里却污水横流的工地肯定不会受到认可的,所以项目现场排污措施、防尘降噪等工作也应同步跟进。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