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精选(九篇)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第1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95-1998的萌芽期;1999-2002年的成长期;2003年以后进入创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白皮书《(2006-2007)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在行业应用进一步普及,从交易额来看政府网上采购达19%,流通行业(包括各种零售、批发贸易)占18%,制造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占6%-10%,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建立将使国家和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上的竞争。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更快地缩短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电子商务提供的强大的平台和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学历教育和培训是加快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对外经贸大学等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招生。截止到2007年6月底,教育部批准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校达323所。

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发展更快,目前已有1000余所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学历教育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专业定位多元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总体上来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重点高校多定位于研究型或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高校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2003年起,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进行国家资格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目前,劳动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均推出一系列的电子商务师认证体系。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全国300多家高等院校发起大型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计划,目标是在未来数年内为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培育1000万人“明日网商”,致力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总之,全社会形成了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但是,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始终还在摸索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在企业电子商务中发挥作用的比例不大,企业拥有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比例低,更多的企业电子商务人员是由企业原有的销售或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供给如何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是电子商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从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来说,在企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历方面还需进一步积累,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2.兼职教师资源不足、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证,对专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使得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从政策上鼓励和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最后,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师资队伍资源的储存、使用、考评管理。

四、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一)数量方面

2001年本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专业教师只有5名,主要是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构成。经过几年的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累计618人,在校学生规模280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7人,兼课教师3人,兼职教师9人,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学历和职称方面

学历和职称数据统计见下表(表中统计单位为人)。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建立和培养教师良好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双师素质建设方面

通过学历进修、短期业务进修以及和行业开展的培训团队的建设,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专职,兼课教师10人中,有9人成为阿里认证讲师,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和企业提供培训认证服务提供了保障;2人获淘宝特聘讲师称号,为在校学生的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8年已有2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2009年有4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加大了教师和社会融合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效果改善方面

1.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目前已开发课程2门),引进行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

2.实践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8.5%。而在专业学习领域,实践学时的比例占86.8%。由于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尝试推广“教学做”一体、案例教学、虚拟平台使用和项目实施、真实网络购物和推广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反应良好。

4.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注重和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利用专业调研、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网络创业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全国e路通大赛、全国明日网商大赛、大学生在校网店的开设、暑期专业社会实践、请进行业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等,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意识和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6-2007)中国电子商务报

第2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本文从电子商务就业现状、途径和前景考虑,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问题,并针对电子商务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学校和企业这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水平,并推动电子商务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就业形势;对策分析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7.2%[1]。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也纷纷增开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然而这些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电子商务就业形势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水平。

1、电子商务就业形势分析

1.1电子商务就业现状

据2015年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显示,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率是92.1%,本科就业率是92.6%,职专就业率是91.5%,在就业率较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电子商务就业率为94.2,排第17位,在月收入较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电子商务月收入为4064元,排第26位,而全国本科平均月收入为3773元[2]。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就业水平比全国大学生的就业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其月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前两届电子商务毕业生相比,整体就业水平有所提升,情况比较令人满意,然而个体差异比较显著,就业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偏向电子商务技术型的就业更好些。

1.2电子商务就业途径

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环境日渐成熟,电子商务就业形式除了传统的应聘企事业单位就业外,一些新的就业途径也很值得去尝试,如自主电子商务创业,其形式多样:如果资金不足,可以选择个人网上开店,在提供个人网上开店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进行注册,创建自己的网上店铺,就像淘宝店铺一样,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实现收益,其优势是启动资金少,成本低,操作简单,交易便捷,经营时间自由等;如果资金充足,可以自己创建网站,做网络销售或提供网络服务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比传统的创业形式更便捷,更节约成本,更容易运营等。

1.3电子商务就业前景

据CNNIC的《2014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状高校电子商务就业形势、问题及对策分析文/孟强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有41.4%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企业网站,同时17.0%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网店,全国在线销售的比例为24.7%,在线采购的比例为22.8%,使用互联网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4.2%,使用聊天工具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及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其使用率分别为62.7%、53.7%和45.5%[3]。可知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正逐渐加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必会引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持续需求。据麦可思报告显示:在2014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50个职业中电子商务专员排第9位;在社会需求量较大的10个行业中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行业排第4位,在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别中互联网开发及应用排第2位[2]。据此可预测未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行业人才缺口也很大,就业前景很乐观。

2、电子商务就业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就业观念狭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非常狭隘,好高骛远,期望较高,自身又不努力,不求上进。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清楚专业学习方向和任务,不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是非常可怕的。目标不明确,认知模糊,就难以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导致学习迷茫,效率低下。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些学生,学习不用功,专业技能不扎实,不熟练,缺乏实践能力,很难胜任电商专业的招聘岗位。

2.2师资力量欠缺,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

一些高校的师资是从外专业调派的,往往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对电子商务更深入的认识,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往往都是理论讲解,既空洞又乏味,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不太明确,普遍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复合型的培养,然而这并不适合企业的需求,企业更倾向实战型,更注重实际应用技能,而复合型的培养模式,会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完善,不能熟练精通某项专业技能。

2.3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影响其就业。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变,电子商务是综合性的商务管理学科,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目前的很多高校依然只是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层面,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教育这一环节,忽视社会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供需严重脱节,这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将极其不利。

2.4企业注重学历背景,未能善用电商人才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严格要求学校必须是“985”或“211”院校,并青睐高学历的毕业生,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根本就没资格应聘,在应聘时毫无竞争优势。没有高学历,能力再强,企业也很难认可,甚至连应聘资格都没有。以学校背景和学历来衡量招聘人才,确定薪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这都非常普遍。此外有些企业并未真正理解电子商务内涵,使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深入应用电子商务。由于认识不够到位,尤其是刚转型的传统企业,不能够善用电子商务人才,使得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层次水平较低,同时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的损失。

3、电子商务就业的对策分析

3.1针对学生自身的建议

(1)转变学习观念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自主学习,制定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学习计划,不能只依靠老师,而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目的性,并付之于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对于就业,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比如兴趣爱好、理想等,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和岗位。千万不能忽视自身能力和素质而期望较好的工作类型、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要理性对待就业求职。期望不要太高,大城市、好企业、高薪水的工作必然竞争激烈,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也高,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就业就会更容易些。

(2)参加就业指导和专业见习,提高专业竞争优势

高校都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等类似的培训课程,且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整个过程,就业指导工作包含学习任务、职业规划、就业培训、专业见习、知识结构、心理成长等多方面内容。课余时间应积极参加这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尤其是专业实习和专业竞赛,如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此外可以参与学校的各种课题项目,多上网了解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动态,学习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的竞争优势[4]。

3.2针对学校教育方面的建议

(1)加强电子商务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培养的好坏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密切相关。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重点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可以学校自己培养,让老师继续进修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也可以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专业的高学历师资,最好重金聘用工作在电子商务行业且具有丰富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授课教师。

(2)明确培养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实事求是,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可分为两大类来进行培养,一是技术方向,主要按照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库、网站维护等方向来进行培养。二是商务方向,主要按照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信息服务、网络销售等方向来培养。高校设置课程时,必须加以考虑其培养方向、企业需求及学生自身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提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高校应减少纯理论的课程教学,多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建设实训基地,增加专业实践项目和课题研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包括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提倡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如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项目合作培养,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老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到电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形象具体、更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也更容易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5]。

3.3针对企业用人方面的建议

(1)消除对普通院校的歧视,注重能力而非学历

针对目前企业用人单位只注重求职者的学历和学校背景,而忽视其职场工作能力这种社会普遍现象,建议企业应该消除对普通院校的应聘歧视,降低对求职者的学校背景和学历的强制要求,转变招聘人才的传统观念和方式,多注重求职者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不要只看重其学历,而错失那些真正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人才。

(2)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内涵,合理任用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转型在走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时,要深刻认识电子商务的内涵,制定详尽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引进大批电子商务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逐步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和质量。企业招聘人才很容易,善用电子商务人才却很难,如企业让电子商务人才去做传统市场的营销工作,就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企业任用电子商务人才时,应根据其专长来安排相近的工作岗位和内容,善用电子商务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结语文章结合麦可思最新就业报告,从电子商务就业现状、途径和前景考虑,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问题,并针对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学校和企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以便能更好地就业,从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16.2万亿[EB/OL].

[2]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EB/OL].

[4]彭振营.2009年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3:95-96.

第3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Talents Training of University E-commerc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ZHANG Fen, ZHANG Xianghong, YU Ning

(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31)

Abstract The key to innovation is talent, the university is the main output of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positions in the State. In the e-commerce innovation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for talent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electronic commerce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social need to establish how to adapt for the country, for socie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e-commerc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system

0 前言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融合形成的信息通信网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的经济贸易将更多地以国际互联网环境为基础进行展开(温芝龙,2009)。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正成为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间的主要经济贸易手段和沟通方式。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必须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发展本国经济,而经济的发展,人才是根本保证,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领域,其概念、理论以及应用都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子商务交叉学科的特性,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是经管类还是技术类方向的定位不清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脱离市场发展轨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根据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供需角度探讨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培养人才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国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尝试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并着重在电子商务教学环节中探讨高校应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电子商务概念及专业定位

1997年世界电子商务会议通过专家讨论给出关于电子商务的概念定义: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是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的商业交易而非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French等,1982)。

电子商务促进了管理变革,带来了企业在组织与管理、营销、生产作业及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能适应、创造、引领这些变化,并能够解决其出现的问题。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是培养懂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刘业政,2009)。

2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2.1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职业素质要求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为调研对象,整理的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可知,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以及规划、策划能力。

从统计数据(图1)可知,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能力,这个要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

2.2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了解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具体分析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岗位不匹配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是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历程的概括。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尝试期、规范期以及发展期。尝试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学者对电子商务进行关注及研究,随后部分高校对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或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班;规范期是教育部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2000年底批准设立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批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学校作为第一批高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并在同年成立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家小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期为2001年底,教育部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83所院所,并于2002年底新增第三批北京师范大学等58所院校(李琪等,2004)。

在把握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专业定位、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中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清、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两大类别:以技术为主和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许多高校不能基于本校研究特征、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电子商务进行清晰定位,将技术管理纯粹对半教授,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混乱。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是新兴专业,教授电子商务的教师大多由原来的计算机、管理学院转型过来,教师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基本通过自学、研讨会或培训,并且多数教师缺乏在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工作的经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电子商务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并且通过实践应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目前电子商务教育实验室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课程以理论为主,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董瑞卿,2008)。

3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自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结合中国情境,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专业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3.1 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本文以美国电子商务教育为范例进行比较分析。美国大学一般不设电子商务专业,而是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教授。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附属商学院的77个电子商务教育项目调查可知,美国大学电子商务项目提供4类基本课程教学,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理学硕士、理学学士以及非学位证书教育。其中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为主体,在77个项目中有31个项目为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占比40%;课程设置方面管理类学时高于技术类,课程内容偏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体见表1。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许多教授曾有创业经历,或担任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些实践经历使得他们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有很好的洞察力(吴自爱,2014)。

表1 美国不同项目类型管理类和技术类课程平均学时比值

美国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对学生实践能力十分重视。如哈佛商学院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麻省理工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到企业实习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设计服务或产品。另一方面,美国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在线消费行为、企业定价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高校整体定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呈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3.2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虽然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早,与国内相比较为成熟,但由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环境因素不同,电子商务行业的成熟度、企业管理模式等不尽相同,借鉴其创新性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从专业定位、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专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精准定位。专业定位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向,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基准。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具体指出“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

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研究特色制定相适应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据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细分人才层次。

(2)师资力量建设。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应鼓励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去企业兼职或者做研究调查,从而获得该行业前线的经验与资料,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需求;资金支持老师参加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研讨班、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加强老师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知识构建;合理设置教师绩效考核,不应只以教授的课程数、发表的论文量为指标,同时引入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从制度上保证课程教授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层面而言,教师要努力通过网络、本专业顶级期刊的研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电子商务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创造能力,与学生保持互动而非灌输式教学。

(3)课程合理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图2),中国电商企业现处于发展扩张阶段,对于工具型人才最为迫切需求,如运营、技术(IT、美工)、推广等。随着企业不断成熟,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如负责电商品牌运营的综合性高级人才。

基于此,根据企业所要求的电子商务岗位人才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学生未来走向管理岗位对管理知识的需要,理论课程设置可分为五个维度,即技术、运营、综合、管理以及相关的行业知识,具体见表2。

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实验室、电子商务活动实习以及电子商务竞赛三个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首先是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保障,应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供师生教学使用。在电子商务软件建设过程中保障实验平台的稳定性、实验模拟的真实性,以及由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特性,要保证实验软件的及时更新升级。

学校和教师提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具体为学生因创业而准予保留学位休学的学制改革,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相关创业课程培训,如创业学、创业教育、创业风险规避等课程(田惠英等,2012)。另一方面,高校应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联系,定期请行业内专家以及企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行业知识;同时依据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原则,与企业建立实习培训项目,学生通过参与电子商务运营锻炼综合运营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主创新思考奠定基础。

建立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对以考试制为主的学生考评体系进行改革(罗龙艳等,2012),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子商务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等,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基金项目:马鞍山市2014年度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x-2014-10);2014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4jxtd055)

第4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必然要经历从无序到规范的过程,按照一般的规律来看,市场往往先于各种法规条例和规范性文件而存在,往往在市场矛盾集中的情况下,各种规范也就应运而生。

电子商务也不例外,从最初简单的网络销售到现在的资金流、物流和售后体系的完整,已经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规范化的渐进过程。现在,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开拓市场,降低成本的有效渠道,一些先行企业已经形成了在线交易一体的集成化运用,网络销售额以亿元为单位计算。同时,作为中小企业,也敏锐的感觉到电子商务的利润讯息,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获取新的市场机会。

但不容否认,随着网络渠道的扩大,矛盾逐渐凸显,既包括线上线下价格管控问题,也包括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严重的窜货现象。不仅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更直接的受害者莫过于供应商,尤其是品牌供应商。

除了厂商联合抵制电子商务市场不良现象之外,作为国家权力部门,亦逐渐将规范电子商务渠道市场纳入日程。

2004年,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十一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签名法》,这个签名法是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对电子商务产业领域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

2005年,国务院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2007年,发改委和国信办了“十一五”规划,人民银行了电子认证管理办法,电子银行管理办法等等配套的措施。

2010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同期,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在针对电子商务市场治理规范的相关办法也陆续出台。2010年7月1日由国家工商总局正式颁布生效的网上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的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要求网店开店必须实名制,以市场为主体进行有序的建设和维护,当以市场为主体进行调控的时候,每一个主体都会为了利益而进行环境的净化。通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以国家政策为指导,让电子商务逐步规范。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总理强调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新兴服务业,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把电子商务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可以说从国家层面已经为电子商务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推进的同时依然需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良性前行。2011年4月12日,商务部与北京市共同主办“诚信经营,规范服务――2011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高峰论坛”,了《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规范对消费者冷静期内无理由取消订单,产品的真实性以及第三方交易平台“保证金”等制度做出详尽规定。进一步加强了电子商务市场的服务规范,维护了网购交易秩序。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对此表示: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应用、鼓励创新,规范发展等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和标准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模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与提高;三是支持国内电子商务开展比较好的城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整体环境,各类法规政策合理性有效性;四是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为我国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电商们在得悉国家的大正方针和相关细节规定后也作出了回应,即,研制发展规划,研究电子商务领域“十二五”规划,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行业联合推动电子商务平台规范,推进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和信用体系,支持有实力的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

第5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优势发展走向建议

一、 前言

自20世纪以来,伴随网络的兴起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也随之兴起。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到国内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再到国际化的电子商务活动,它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发展历程,现在已备受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的重视。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贸易方式,它大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思维习惯,带动了经济体系结构的变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和支持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一系列的“金”字工程;开展多项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金融界、电信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今年初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董事长宋玲同志在总结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报告时,也特别强调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人才等等,就是很好的明证。所以,乘网络信息化发展之浪,我国电子商务不但要发展,还要实现质的飞跃性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 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的一系列商务活动。它不但包含传统贸易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而且对传统贸易方式进行革新,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等形式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

相对传统贸易方式而言,电子商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

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依赖于互联网而构建起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减少了传统贸易的中间环节,从而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在商务活动过程中,通过电子支付,不但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减少人为的疏忽,提高企业利润。

2.质量高、市场大

电子商务可减少空间的障碍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并且可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气候服务,为客户随时提供最新数据,加强企业间合作。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原有客户的交易之外,通过网络广告,还可开拓潜在的隐性客户,扩大市场。

3.提升企业竞争力

传统的贸易方式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控制的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再拘泥于原来的“逐级传递”或“一对一传递”模式,而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灵活的主流模式,形造了较高效率的管理与业务流程。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要求提高,种种外部压力形成无形的动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才可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不但使企业原有业绩更上一层楼,还可维持品牌的推广,使得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企业的商务活动和资源管理整合,重组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把企业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快挤身于国际市场。

三、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自从1995年电子商务引入中国本土以来,在中国政府及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引下,我国电子商务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至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在状况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经过十多年风风雨雨,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大多数企业或消费才都是处于抱着观望的态度,制约着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2.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法律环境和市场运作环境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很大程度地依赖于网络设施建设。例如,网络带宽严重影响网络的实时交易速度;网络安全问题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货物安全等。网上交易以数字签名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写签名方式,税收支付也实现在线报税,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模式彻底改变,从而也带来一些经济问题与争端,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作为电子商务依托的网络设施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要加快同步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

3.功能单一

虽说我国电子商务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涉及经济贸易的各行各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有存在。虽然贸易行业完整,但功能略显单一,多是广告,电子目录、电子查询,商品信息公布等;少数部分进行电子交易,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洽谈,签订合同,交换文本,所以多数没有真正发挥电子商务功能。由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薄弱,商业自动化水平低,会造成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将会长期并存的局面。

4.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在行业和地域上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也造成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沿海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比较中西部地区快;沿海地区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比乡镇要快,有许多沿海乡镇及中西部地区尚未开展电子商务。

四、 简单预测我国电

子商务的发展走向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状况,预测我国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走向:

1.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可知,法治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完善的法律体制建设为经济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引下,有关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会不断出台,并逐步完善,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多元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正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加上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网上购物将更加普遍,大众化。随之而来,电子商务会从模仿走向创新,将从传统的简单的B2B、B2C模式发展为错综复杂的混合的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

3.走城市包围农村道路

作为新兴贸易方式的电子商务,首先是从科技发达国家传入中国。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走由经济发达地区传入落后地区;由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转向通信落后农村的路子。

五、 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1.加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信息基础建设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要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远见、有规划地加大网络建设力度,缩小东西部地区、南北方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各级电信部门要在国家信息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加强网络建设。

2.企业要认清时势,加快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加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商务的新模式,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企业要认清时势,加强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基础上,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即是说,只有正确利用电子商务模式为企业服务,才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3.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保障

电子商务活动是依托互联网的,其中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与企业的切身利益。在技术上,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例如安全协议的制定,密码技术应用、认证中心的建立等。在法律上,要研究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建立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地发展。

4.加快人才培养

科技要发展,人才的培养决不可少。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国家政府、教育部门要根据需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计算机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步伐。

六、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我国要抓住机遇,认真地、尽快地解决好每一个制约因素,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各个企业部门,也应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网站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相信在我国“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将会谱写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克峰:实战网络营销——理论和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第6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王丹.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第7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美国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方法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是原卫生部对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标准。此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更多借鉴了美国两项比较知名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评价方法,分别为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分析(HIMSS Analytics)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EMRAM)和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Meaningful Use)。

EMRAM的标准架构设计分为0?7级。自2005年应用至今,美国本有5000余家医院参与,几乎遍及全美。

EMRAM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标准内容的调整和评价模块的增加。

2009年9月,HIMSS Analytics第一次对EMRAM的内容进行了局部修改,主要针对第二、三级进行略微的改动;2012年,EMRAM增加了流动电子病历采纳模式(Ambulatory EMRAM),用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2014年,EMRAM又增加了临床商务智能成熟度模型调查(Clinic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Maturity Model)。除此之外,HIMSS Analytics 还联手TEK系统医疗(TEK Systems Healthcare)开展一项新的调查――电子病历应用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以调查电子病历的实施现状,分析医疗机构在实施电子病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Meaningful Use是一套重视电子病历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分阶段分步骤、有奖有罚的评价工具。其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强调结构化、格式化收集临床数据,为临床数据共享做铺垫;第二阶段的核心是信息交换,包括电子处方、实验室结果共享、提高患者参与度、各类患者记录的传输、信息传输安全等;第三阶段的核心是促进质量、安全和效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善医疗结果,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患者数据自我管理等。

Meaningful Use是美国有史以来推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最有效方法。自从2009年实施以来,其帮助美国电子病历的使用率翻倍增长。然而,此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2012年以前,只有不到1/10的医生达到了第一阶段要求,因此不得不将第二阶段的截止时间推迟至2014年。究其原因,每名医生掌握的医疗资源有很大差别;且系统易用性问题在很多厂商产品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尖锐;此外,还存在奖罚措施是否到位的问题。

中国应关注的问题

一套系统评价方法须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内容共同完善。从近几年美国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方法的演变史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套评价方法是一劳永逸、亘古不变的,定需根据具体实施的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在保证最初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增减内容,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速度与步伐。《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的评价方法亦是如此,有很多新的维度和后续研究值得继续关注。

形成评价闭环

医院填报信息后,填报平台自动生成报告,医院信息主管可以获悉各角色和功能点的评分评级情况。医院应重视评价分析结果的后期工作,在发现需要继续提高的功能点以后,管理者和各相关部门共同商讨,部署短期和长期的工作计划,并分步实施,再进行评分评级,最终形成评价闭环。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标准的作用。

鼓励以地区整体为评价对象

目前以区域整体为单位参与评价的省市和地区还较少。实际上,了解区域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可以为本地区制定合理医院信息化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中各家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了解本区域所属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策略,是目前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密切关注之事。

扩大评价范围,增加内容模块

目前国内外除信息化的采纳和功能应用研究,关于信息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不少医院管理者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分级标准的内容中,加入一些有关医院运营、科研教学、信息安全、医疗质量、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内容模块,并筛选和制定出相关指标,从单独针对电子病历系统的评价,逐步过渡到对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不同类型医院增删评价内容

目前该标准的内容是针对大型综合医院而设定的,适用于评价综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但在评价过程中,逐渐发现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某些专科医院。例如口腔医院很少有住院患者管理的功能,而这方面在综合医院中,却是一块非常重要的业务内容。因此,未来需要增加针对专科医院的评价模块,对标准内容进行微调,增强其适用性。

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

根据2 0 1 1年高德纳公司(Gartner)的市场分析报告,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HIT投资中,服务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软件和硬件。

国内虽然未见类似的行业分析数据,但可以想象HIT行业的特点是重硬件,轻软件,更轻服务,这也是国内出现某些医院自主研发系统而不去市场采购现有产品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在未来的调查中开展一些相关研究,例如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信息化投资回报研究、信息化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影响研究等,势必将对掌握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支持信息化发展决策起到推进作用。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技术功能评价是这套评级标准的主要维度。根据各医院填报人和医院管理者提出的建议,除了重视评价系统功能是否完善、应用范围是否广泛,还应该重视电子病历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体验和感受。

系统是否人性化、易用性如何、运行速度如何等,均为一线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由此角度看,也可将此评价作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结合。技术功能是客观评价,用户满意度是主观评价。重视用户的喜好与工作习惯,也是未来需要在标准内容制定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和改进的。

应用评价与厂商产品评价相结合

对厂商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查与评级,有助于侧面反映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真实水平与客观环境,也有助于让厂商更加重视对医院实际功能需求的把握与开发,避免医院盲目建设、盲目投资。此外,医院最终评价结果与厂商产品评价是有一定关联的。因此增加厂商产品评价,对于医院最终评价结果来说,也是一次再校验的过程。

国外对于厂商产品的准入,都是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的。当然,厂商产品评价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命题,能否纳入电子病历系统的评级标准中,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8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跨境贸易不断发展,其中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如异军突起,在我国的跨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截至到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达到了5.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0%,占跨境贸易总额比例的21%。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然而,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电子商务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贸易经济、计算机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跨境电子商务的涉及范围则更加广泛,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国家贸易规则、国际跨境物流以及国际专线等知识。而现行的电子商务课程中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课程中有关跨境部分的内容设置较少,其内容设置也往往是对电子和商务的简单堆砌,内容的体系性和层次性不是很强。另外,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却过多的偏重于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研究,对于具体的实务操作案例内容设置过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层次不高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之普通本科院校而言较为薄弱,无论是在学历层次,还是科研实力上,高职院校的教师整体上较普通院校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力量同样较为薄弱。一些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多为本科生毕业,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较为稀少。而在专业知识上,一些跨境电子商务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知识训练,甚至其中很多教师或是从计算机专业,或是国际贸易专业,或是市场营销专业等相关专业选调而来,这造成了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另外,即便是有些专业教师科班出身且有较高的学历,但跨境电子商务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是相违背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层次不高,成为了限制我国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

3.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高校,其中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则主要由高职院校承担。但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未建立起健全系统的人才培养系统。尤其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来说,其培养模式过于保守,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来源于课本,或老师的经验。以至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便不知所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过于保守的人才培养体系割裂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无法将社会资源引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另外,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主体资源并未被系统地纳入到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当中,单纯依靠高校资源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不足支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是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和水平的需求,综合建立系统的囊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要紧跟时展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内容,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流程,设立跨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课程,其中主要介绍跨界电商售前准备、跨境贸易C2C、B2B操作平台的训练和维护;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其中主要介绍国际EMS、跨界物流、商业快递以及国际专线等;跨境电子商务美工课程,其中主要介绍外贸网店的装潢设计、LOGO造型、商品的拍摄美工等。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设置,使的跨界电子商务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进而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提高跨界电子商务教师的层次水平

提高跨界电子商务教师的层次水平,首先要严把人才选拔关,适当的提高相关教师招录的门槛,积极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和实务操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到跨界电子商务教学队伍当中。其次,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养,选拔一些年轻骨干教师深入知名企业增强实务操作能力,或选派至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加强同企业和其他院校之间的人才交流,积极聘用一些知名企业的运营主管或业务能手作为高职院校的客座教授,以弥补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不强的缺陷。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知名专家讲座、培训活动,促进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阵地充分调动一切资源。高职院校应建立专家库,聘用一些企业、政府或其他院校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组织、政府部门在内的系统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我国信息服务行业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依照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展公共服务,以互联网作为主要渠道,凭借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平台等各类资源,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践操作系列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第9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 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