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

第1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科教兴区”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弘扬“创新贵如金,诚信重于山”的精神,把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深刻认识到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打造“财富*、智慧*、绿色*”的重要基础,是把*建设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市民生活放心区和实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明确目标,坚持原则,高标准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按照*市《关于加强*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市20*年-20*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动为基础,以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务行业为重点,加快信用信息记录、信用资源整合以及信用需求培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0*-20*年,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信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完善公务员工作诚信考核制度,促进信用产品在公务员考核、人才招聘、政府采购、公共财力招投标环节中使用;加强政府部门承诺和服务内容的诚信考核,特别是政府重点工作的考核。企业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自主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档案;建立区属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等。个人诚信建设:推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库,并逐步扩大个人信用报告的业务范围和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种类。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开展信用评估,推动信用产品在经济和监管活动中的使用;建立社会信用约束机制,惩戒失信行为,组织诚信宣传和普及教育活动,优化诚信发展环境,逐步把*建设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和市民生活放心区。

20*-2009年,基*形成相应的信用制度,有效地对信用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息管理和征信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扶持和培育规模型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既有权威的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又有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行为提供第三方信用服务的企业群体,信用服务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基*形成较为活跃的信用市场需求,信用系列产品在政府监管、社会中介和企业交易等各种社会、经济行为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在诚信体系的支撑下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基*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制约机制,对偷逃税款、恶意合同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不良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局面,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诚信*”框架基*建立。

到2010年,基*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诚信体系。

加快推进*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确立市场规则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诚信环境,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范、有序地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信用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信用产品的开发、服务,必须交由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征信机构来实施,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长远规划,分步推进。要贯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借鉴其他地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实际,周密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分阶段稳步推进。

(三)应用先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与*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政府部门带头先行,金融行业要重点推进应用。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鼓励应用信用信息,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授权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行业组织开展信用咨询服务、信用等级评定等,并将有关信息纳合征信数据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共同推进。

三、明确任务,精心组织,确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保障,信用管理体系是引导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确开展的必要条件。必须抓紧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法制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和制订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记录归档及使用管理规定,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必须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征信管理部门要做好*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推进工作,协调公共信用信息的依法公开和共享,加强对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活动的监督管理,支持联合征信机构和其它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展征信业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协调各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制订优惠或方便性规定,对拥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投标、中小企业贷款、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拥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要在授信额度、还款方式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促使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二)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行业信息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各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机构要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加强对*领域、*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建立针对市场主体和经营行为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参与*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使诚信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和评价信息及时记录到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待共享平善后再逐步纳入市征信服务系统。征信管理和档案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工作,研究制订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条例和措施,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开辟信用调查渠道,鼓励各类组织机构向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信息。各类企业和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要增强“信用为*”的意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做好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查验自身的信用记录。鼓励重点企业和国有企业设立信用主管和信用管理制专职部门。

(三)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各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在行使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或行业服务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实行归档管理,并按照规定,把依法可以公开的与个人和企业信用有关的公共信用信息,向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工作。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可向掌握信用信息的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机构采集,也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收集方式,归集个人和企业信息用记录。尤其要将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违法犯罪以及提供虚假信息的记录纳入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记录,也要纳入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鼓励企业主动提供自身真实的信用状况,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四)扩大各类信用产品的使用范围。信用产品的使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各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对信用产品的使用作出必要的制度性安排,先在政府采购、公共财政项目招投标、公务员考核和录用、各类先进评选中使用信用报告,再逐步向登记注册年检、行政事务审批、资质认证管理、小企业贷款担保以及金融、保险中的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和租赁等领域中延伸。

(五)做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和社会性的工作,要发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机构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社会诚信的宣传,加大舆论、社会监督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相关培训机构要按照统一规范标准,组织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信用知识讲座和专业岗位培训,促进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协调发展

第2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即所谓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古老的华夏民族响誉世界;道德涣散、诚信缺失却是今天中华备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进步的痼瘤、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十六大以来,各地人民意气风发,加快城镇化建设,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进。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万象更新的时期,党确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目标,今年“两会”“诚信建设”更成为最热门议题,诚信问题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工商部门从中责无旁贷的就是要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诚信发展环境,积极打造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

一、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深刻认识创建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贯彻十六大、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良性的经济秩序,推动有序的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可靠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现阶段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第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和经济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企而无信”,同样“不知其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要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就必须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素质;一个企业,只有把诚信作为当务之急的内在要求,贴近世界的长远保证,与时俱进的重要支点,才能逐步走向高强度信任。

第三,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树立诚信经济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在欧盟的步履维艰,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逃避债务、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不诚信现象,严重损坏了企业形象,制约了投资与消费,败坏了传统美德,造成了信用危机。“诚信”建设,事关企业的形象、发展和未来,因此,工商部门要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实现新的振兴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

二、实施“五个加强”,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确保企业信用体系的正确发展方向。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六大的目标任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引导、教育、服务,使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我们正与世界接轨,尤其要借鉴西方国家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向上的企业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

第二,加强信用道德建设,促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企业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经济户口管理”抓起,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要把诚信建设同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活动结合起来,培育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使诚信文明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成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

第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机制。稳定可靠的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足足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的企业信用体系还处于起始阶段。当前,工商部门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着力构建规范制度化的信用机制,一方面就要塑造诚信行政形象,重点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加政务透明度,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制定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以诚信企业创建为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建立信用分类等级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倡导企业用诚实换取效益,用诚信赢得市场,用诚信繁荣经济。

第四忧客乜矸⒄梗纬苫ЩЫ渤闲牛率陆残庞玫牧夹愿窬帧3闲牛笠狄幼陨碜銎穑酉衷谧銎穑ど滩棵乓帕ν贫段谄笠敌庞锰逑到ㄉ瑁屑苹⒂胁街璧乜剐庞闷兰酃ぷ鳎蟮么硇浴⒌湫托浴⑹痉缎匀咄骋唬灾履艿玫缴缁岬墓希闷鸶鞣矫娴募煅椋⒒映隽己玫纳缁嵊跋欤钩鲜凳匦胖哺诿恳桓銎笠担靡嬗诘苯瘛⒃蠡萦谖蠢础?BR>第五,加强组织引导,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进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围广、层面多、任务重,工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其作为系统工程,统一部署、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既要以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为起点,担负起宣传教育、协调配合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又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制定规划,扎实推进,抓好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诚信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抓出成效。

三、立足工商自身职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引向深入。

要从

重建市场契约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价值作用,有目的、有规划,扎扎实实地把“重守”搞好,争取市场的认同和企业的认可,让“重守”称号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保证“重守”评选的严谨规范,应该公示前移,结果公告,接受任何企业、单位或个人的查询和质疑,最大限度地保证“重合同守信用”工作自身的信用。

(二)以“经济户口管理”为依托,构筑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要让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真正科学化、系统化,成为企业信用体系的航标,应该牢牢抓住:1.充分利用掌握企业登记和监管的信息,完善企业登记、重合同守信用等数据库,完整准确的记录企业基础信息,依法予以公告或者是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以基层工商所(分局)为基础,日常监管动态信息为内容,通过专项检查、回访、年检等大量获取第一手信用信息,为辖区内每户企业建立经济户口档案,去伪存真,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公正。3.将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与“经济户口”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并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的工作运行技术支撑平台和工作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工商系统网络互通,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三)以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积累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活动中有关信用的守法和违法行为的信息,主要由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四类信息构成。记录、公布、管理信息,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以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以质量信用信息系统、税收信用信息系统、融资信贷信用信息系统等为兼容子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发挥行政在信用监督与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从实践上来说是可行的。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守信用企业建立免检免审机制,对警示企业实行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依法监管,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我们还要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企业的身份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四)切实强化信用管理,逐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信用是市场经济必需的前提条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呼唤信用管理,如果市场不能及时惩罚失信者,那么就有必要将市场逐劣机制与信用管理相结合,强化信用管理力度,目前将诚实信用作为基本立法准则,与市场规则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主要有三部,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行政执法主体均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维护市场经济法制原则,维持市场信用秩序是工商部门应尽的职责。

第3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诚信一般认为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范畴。它强调社会成员在为人处事及进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为准则践约守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被赋予了特有的经济内涵。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诚信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l陛从而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假冒劣伪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企业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企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诚信和信用建设对建设全国信用体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是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大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素质。

1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它具体说明企业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基准。诚信准则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条件之一。

2开展企业诚信培训。企业诚信首先表现出来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诚信。企业诚信培训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基础。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许多优秀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对员工、企业、社会都带来的好处。企业诚信培训要以企业诚信准则为依据。培训方法可以提出各种选择方案诱导被教育者去选择积极的方法使员工感到态度的转变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诚信教育方式越生动形象越容易影响被教育者。因此企业诚信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做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一诚信产生合作一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一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企业诚信建设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来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资本来经营牢固树立诚信道德理念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国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大体有以下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促进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第二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是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经营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组建征信公司,并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把数据贡献出来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企业诚信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诚信制度的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分别建立个人与企业两套征信系统。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要加快建设企业征信的专门信用制度,包括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储存、检索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以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尽快规范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等与公共信用记录有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为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依法向社会信用机构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务规则和处罚规则。

3.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会给企业的诚信建设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既宣传正面的执法行为和典型人物树立正气又坚决曝光违法行为震慑企业不诚信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诚信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现有的有关企业行为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配套现象导致在打击企业市场违法行为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现有法律法规存在调整范围偏窄、处罚偏轻,执法手段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好认定、适用较难,未能赋予监督检查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权力等问题:《专利法》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致使一些违法者恶意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援引《专利法》对抗《商标法》所赋予的商标专用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知名企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使执法中遇到适用法律法规的困难。再者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领域的违法行为尚待加强立法予以规范。如电子商务中如何防止欺诈如何处理网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均须予以立法加强规范。

2.加强诚信执法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严格执法一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对违法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履行职责实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对违法犯罪者,要将其责任追究到位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对执法违法、、询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充当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伞、为其充当内线、通风报信者要坚决查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企业不诚信等违法行为始终处于法律高压态势使法律形成应有的威慑力,确保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守法诚信经营。

四、发挥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诚信建设,政府的责任最大。政府部门严格有效的执法行为是构成一个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也是信用关系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政府在诚信秩序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诚信政府应是负贵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认真执行保证其可行性和延续性取信于民不随意变更一旦决策和执行中造成重大失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构建成服务型的政府。按照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须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阶层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依法行政政府还应严于律己、勇于纠错。政府公务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进而为企业诚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和企业自觉以诚信为生存发展之根本。

第4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当今的新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面对日趋激烈和规范的市场竞争,新疆企业的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然而在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实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的社会转型期的新疆民营企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譬如,财务管理理念不完善,企业欠债现象严重,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企业合同履约率低和欺诈屡禁不绝,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企业进行虚假披露行为屡禁不止等等。由于新疆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负面效果阻碍了新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削弱了新疆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破坏了新疆的投资环境。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影响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把社会转型期的新疆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具体途径作为研究课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从加强企业诚信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出尽量避免和减少失信行为的方法,以及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对整顿新疆经济秩序,改善新疆的经济环境,促进新疆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企业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

当前形势下,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之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下,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由于市场信息不断的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发展有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理念的树立,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所以,企业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时时刻刻掌握和了解其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能够准确的估计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强化投资结构等途径来控制风险。第二,树立正确的知识效益与人才价值观念,知识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间的竞争,所以,要想加快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雇佣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

2.强化企业流动资金分析预测

流动资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的净流动资金量越大,代表企业的净流动资产越大,企业具有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所以信用地位相对其他企业就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也较方便,相应的成本也低。因此企业应该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全面的掌握流动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以保证企业的支付能力与偿还债务的能力,把对流动资金的管理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促进企业的流动资金利用率,增加筹资,节约成本,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强成本管理

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对员工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使他们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应该适当的降低成本。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善可行的措施来培养职工,使其树立起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工作之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

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但是,关键是要将全体职工调动起来,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因为,在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各个因素之中,最难控制的是人。因此,构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节约成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体系涵盖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层层分解和落实了成本费用目标。该体系将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中进行管理和控制,将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中进行管理控制,建立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用以加强对职工的全面考核,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资金的有序运行及周转决定了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所有项目。所以,应该在资金得到合理管理的前提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好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周转,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运营,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3]

(二)加强企业诚信

诚信就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基础资源。解决新疆民营企业诚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我们要多角度考察,建立起多维立体网络的企业诚信体系。

1.树立诚信理念

新疆企业家应该加强自身的商业伦理修养,积极树立起诚信的理念。新疆企业家要意识到,要想获得更多的社会信任,必须将商业伦理责任与民营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策略方针有机的整合起来,企业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美国管理学会的调查,企业家具备的各项品质中,最被推崇的一种品质是“诚实正直”,表现为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胸襟坦白,光明磊落。[4]无数的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要想使得员工对领导者产生信赖感,就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要树立新疆企业的诚信教育观念。要加强宣传诚信的理念、倡导诚信的价值观,要使得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小信诚,大信立”,因此,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所以,诚信教育要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同时,不仅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进行教育和约束,还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标准,来衡量各个主体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新疆企业必须要树立起诚信信息商品化的观念,依靠市场化的信息传播,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断发挥道德诚信的约束作用,弘扬诚信,遏制不诚信,建设高信任度的和谐社会。

2.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诚信管理,新疆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也是诚信管理。加强新疆企业自身的诚信管理,不仅能够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得诚信度,还能将失信的企业淘汰出局。

(1)要在企业的内部增设专门承担诚信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实现对相关的诚信风险管理工作实行专门化。诚信管理部门其实是一条纽带,主要用来和那些诚信的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有些人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此类推可以称诚信管理是第四利润源。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自身诚信管理机构的建设。

(2)新疆企业要认真地制定诚信经营的准则,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使得企业明确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和社会义务,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全面。新疆企业的内部还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机制,用来监督和奖惩诚信经营的行为。

3.完善市场制度

当前,新疆企业的诚信缺失与市场制度的不健全相连,强化市场制度的建设,用制度来规范秩序,是重建新疆诚信经济的根本性问题。为此,要加强建设制度平台,在制度上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当前解决新疆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利益导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设新疆企业的进出制度、竞争制度、交易制度和会计制度等。应当努力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如果一个企业依法经营,那么它就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如果一个企业违法经营了,那么政府就无所不在。[5]加强建设程序制度平台,使得企业的行为更加规范。加强建设监督制度平台,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惩治制度,使得“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以及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为了有效的遏制各种欺诈作弊的行为,企业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并且为“谁诚信谁得利”提供保证,从而铲除那些以非诚信和反诚信的方式获利的经济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土壤,为新疆的企业诚信创造基础和前提。

4.构建制度约束体系

在企业诚信中,信息不会自发地进行传播,道德诚信也不是能够量化的,所以,企业市场诚信约束制度化和可操作化,主要建立在契约诚信、借贷诚信和货币工具诚信,以及对这些诚信信息的简化。例如,简化为企业信用标识等,然后通过标识使得人们较容易产生信任。这是诚信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企业市场诚信制度将传统的纯道德诚信制约和西方传统的契约诚信约束、法律诚信约束等结合起来,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由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与服务主体,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对这些诚信的信息进行传播,通过对信任的影响,实现对企业诚信的外部约束,从而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失信问题。企业征信制度,是指由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或服务企业对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并且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社会开放征信资料和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大约150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企业征信制度,用市场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形成了有力的市场约束。在整个企业征信制度中,商业信用管理中最关键的实务环节是企业的征信模式,它是整个信用管理体系中决定性的环节。因此,借鉴征信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新疆企业市场诚信征信模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5.加强法制建设

诚信建设靠教育,更靠法制。第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诚信行为是什么,并且要明确违背法律法规的处罚。处罚不仅要在量上让企业有切肤之痛,在处罚对象上,让企业与法人兼顾,而且要影响到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的长期利益。第二,要加强审判的力量和执法的力量,使得企业做到有法必依,使得失信者受到惩罚,诚信者受到肯定,维护好市场诚信的秩序。第三,还要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司法素质。[6]

第5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一、工作目标

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基本形成“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的良好风气,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工作机制。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县工信局负责牵头,会同县发改局、监察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局、卫生局、人民银行县支行、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水利局、畜产局、城管局等部门抓好具体实施。办公室设在县工信局,负责日常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县级各监管部门要在食品药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自律意识。有关行业协会要在食品药品企业大力倡导依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普及食品药品安全基本知识,宣传诚信企业典型,提高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3.开展企业承诺。各监管部门要与企业签定食品药品安全承诺书,企业要通过媒体公布负责人联系方式和质量承诺内容,接受监督。行业协会要制定完善行规行约,引导、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4.强化内部管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内部诚信管理体系,成立诚信管理工作机构,完善原辅料采购查验、索证索票、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产品追溯退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在车间、班组开展诚信达标评比活动,签订诚信承诺责任书,积极开展诚信文化建设。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建立诚信记录档案。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监督、指导和检查,督促企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5.完善监管措施。各监管部门要组织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和工艺,在自查自纠基础上,更新关键设施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制定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方案,并审查备案。年底前,各监管部门要按行业建立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监管档案,包括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日常监管信息。县工信局要建立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制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供社会免费查询使用。

6.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生产;严格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加快推进星级屠宰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定点供应、农超对接、场(市场)厂(屠宰场)挂钩、厂(屠宰场)店(饭店)挂牌销售”等现代流通模式,引导生鲜农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直采(产)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确保质量;依托“万村千乡”工程,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乡镇、农村开设连锁店、直营店,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逐步建立起以县城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

7.实行分级管理。由县工信局负责,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诚信评级,信用评级结果在主要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按照企业诚信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诚信优秀企业(A级),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资金扶持、名牌评选、社会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诚信良好企业(B级),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管和服务,鼓励和帮助企业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对诚信基本合格企业(C级),列入监管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和检查力度,督促整改到位;对诚信不合格企业(D级),纳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其违法违规情节,依法予以取缔。对企业诚信等级实行动态管理,企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负责人要向社会公开道歉,整改结果要及时公布;造成较大事故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取消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资格,依法从严从快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从事食品药品行业。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国家规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2.组织实施阶段:县诚信办协调有关部门,对诚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12月底前进行总结,形成经验。

3.全面推广阶段:召开现场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在全县食品药品行业全面推广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第6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诚信缺失 诚信意识 诚信措施 失信成本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96-02

就20世纪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形态两极发展表现明显,一方面大型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或者企业重组发展愈发明朗,特别是跨国集团在市场经济中近乎前沿性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寻觅到广泛的生存空间,在基础经济建设中发展活跃,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经济开始迈向城市化和社会化,尤以多种所有制形势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最为明显,成为推动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关于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很多弊端也日益显露起来。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合同履约率低,恶意逃废债务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阻碍着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1 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危害

跨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瓶颈,其中诚信的缺失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生产经营,融资和财务诚信等方面中小企业都有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

1.1 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诚信缺失最主要表现在制假售假方面。假冒伪劣产品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已经囊括各种各样的产品,数码产品,食品,药物等等。我国中小企业制假售假的规模之大,品种之多,影响之大,危害之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在经营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很多诚信缺失的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履约率低。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的合同订立数据保持在每年70亿份左右,合同涉及的金额高达500亿元,但平均合同履约率却不到40%左右。合同诚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2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和财务诚信的缺失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思维和管理水平较低,诚信观念淡薄,当企业陷入困境,很容易出现恶意逃废债务情况。中小企业以种种方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居高,造成信贷危机、坏账频发的现象,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出现信任危机。我国中小企业财政诚信缺失情况也相当严重。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在会计工作的管理上松懈散漫,没有明确的诚信态度和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财务报表难以账实相符,做假账现象司空见惯,更没有完备合格的审计体系,财务状况真实性难以估量,缺乏公众透明度。

2 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不仅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的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意识淡漠是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能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诚信为代价,只要有利润就可以,不讲诚信无所谓。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相当完善,还在一个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还不是十分了解,还处在一个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因此缺乏对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上对于诚信经济的意识十分淡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

2.2 中小企业自身诚信措施不健全

中小企业自身诚信措施不健全是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首先,就财务管理而言,中小企业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明确的制度章程规范,因为自身环境的局限,从基础的数据分析,到进行相关的成本规划和效益监控都没有完善的体系。

其次,中小企业没有相关的诚信管理机构,缺乏诚信管理意识,很少企业会设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缺少对客户的信息搜集和全方位的监控。企业各部门之间也缺乏良好地沟通,导致部门之间缺少良好地协作和交流,降低工作效率和造成客户信息的断层,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资金的有效流通,造成巨大的信用风险。

2.3 我国企业失信的成本过低

我国企业失信成本过低是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在发展阶段所以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政府部门职能不明晰,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已将企业中的诚信问题提上日程,力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但是有实质性的政策和法规出台鲜有出台,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造成我国对企业失信的处罚力度不够。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下,缺乏诚信的企业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也就是说,企业为了迅速地获得巨大的利益而做的一些不讲信用的行为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但是,在完善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时候,情况却正好相反。不讲信用的行为会获得巨大的利润,而且会收到严厉的惩罚。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中小企业诚信确实的问题应该及时地得到解决。小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社会的建设。

3.1 完善中小企业诚信的法制体系

要想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诚信的法制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企业诚信的相关法律。法律制度的出台能够强制性的使企业建立合理、规范,甚至全面的诚信体制,以法律约束的形式完善企业信用,改变社会风气。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对企业诚信的管理为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法机制,使对失信企业的处理有法可依,让不守信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2 中小企业监督管理机制的有效建设

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意识不到位之外,还与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有直接联系,相对宽松的政治策略让诚信问题伺机而出。所以,政府应该从政策执行上出发,加大对诚信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4 建立企业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

作为主要市场管理部门的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在企业信用管理上,应该出台一套具有一定拘束力和奖惩性的管理机制,努力去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首先,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严查力度,从源头处让他们对诚信问题有所注意。其次,可以对有诚信问题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此外,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并同银行体系相连,协同对信用缺失企业进行融资壁垒。

5 完善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完善奖惩机制,信用危机严重企业会有严厉惩罚,自然,诚信企业也会授予奖励,让企业真正受惠于诚信经营,让他们能够以更全力的姿态完善诚信机制,让企业有诚信经营的意识。此外,对于诚信表现起伏的企业,要加大惩处力度,让企业能在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循序向前。

6 企业信息放在公众面前,加强透明度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将企业的经营现状和信用情况放在公开的平台上,有助于公众的检验,也会促使企业更好地去完善自身,也可以在群策群力的监管下,提出好的观点和规划,更好地去建立企业的诚信体制。还可以进行网络监管,在企业网站上,公布经过工商部门核验的具有可信度的信用等级信息,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批示的关于企业信誉或者荣誉的证书,对公众做到信用公开和信息共享。然后在得到公众信任的同时,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在不足之处努力改正,提升信用等级,同公众相互协作,对企业网站用心维护,实时更新,保证公布内容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7 加强企业诚信的舆论宣传和教育机制建设

让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荣辱感,在相关部门的政策约束和舆论作用下,为企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意识,从意识形态上纠正企业诚信缺失的心理,在企业经营中牢记“诚信为本”的理念方针。政府可以加大企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诚信企业,对诚信企业大力宣传和报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成就典范作用,进而打出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打开全新的平台。

8 结语

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小企业诚信缺失问题日渐突出,不仅阻碍了其自生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创建和谐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应该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方针策略,提出相应措施对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对于中小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途径出发点较多,可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诚信的法制体系,提高失信成本。加强对中小企业监管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失信企业约束和惩罚机制和守信企业奖励机制。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面向社会公开企业诚信状况。加强企业诚信的舆论宣传和教育机制的建设,加强企业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汪宗俊.论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J].北方经济,2005(8): 20-21.

[2] 林根祥,刘荣光.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行为动机分析[J].市场周刊,2004(10):145-146.

[3] 苏盾.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原因分析[J].理论月刊,2005(6): 187-188.

第7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前言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以权谋私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著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第8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着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第9篇: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诚信文化;行为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17-03

[作者简介] 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关系企业盈亏,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诚信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企业能否具有活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称。企业文化,就是运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指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文化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管理科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是在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并开始落后于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1982年美国出版的《企业文化》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许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本经济和企业成功的原因,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一种新的管理革命,即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并用于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面向员工,把企业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视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成功的核心。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不仅归结为加强管理,而且归结为注重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看清了价值观、行为与生产力的关联,从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忠心服务于本企业,以创造最大的效益。事实证明,自觉地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2.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等。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的企业价值观、经营道德理念、经营行为方式、企业制度规范、生产环境文化及产品实体性文化等之中。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要遵守信用,言行一致。企业诚信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顾客、对员工、对社会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横向交往的基础,是企业良性循环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运营要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诚信模式,创造促使本企业走向辉煌的诚信模式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约束准则。

3.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消费也是企业文化展示魅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提供产品有质量信誉和服务保障,对消费者讲信用重承诺,将会促进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2)企业相互间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横向交流。即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自觉恪守承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并以真实、诚恳、信用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竞争中真正做到讲求信誉,不搞欺诈,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共同发展。(3)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的承诺保持诚实守信,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可靠保证。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1.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引导企业中各部门以及职工统一行动并为实现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作效率。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能使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

3.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更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而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每项生产和经营都要本着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到位、信得过的放心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在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中把“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作为海尔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使海尔集团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5.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行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润滑功能、两个文明的促进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因此,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三、当前企业诚信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企业背信弃义、制假贩假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企业诚信文化严重缺失。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一整套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在企业信用的评价中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和透明度。许多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得不到社会监督,使企业信用评价起不到监控作用。

2.企业竞争者的信用缺乏,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任何企业都应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事,一旦合同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前,一些企业却总是不愿履行合同。有些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骗买骗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就如一些企业利用其他单位离自己较远、信息不畅,对自己的身份、信誉等缺乏了解又急于推销产品的心理,以“货到款清”为幌子,或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或假意先付部分货款来进行诈骗,给其他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3.企业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道德的积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利用做假账等手段千方百计偷漏国家税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应遵纪守法,应诚信于国家和社会、诚信于市场中的广大消费者,依法纳税,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企业经营道德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增强公司与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在发展中要通过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将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的计划与效益,促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感。提高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培养管理人员和员工诚信守法的意识,形成企业的内部诚信理念。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事务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另外,企业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努力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氛围的关键。

3.建立科学规范的诚信奖惩机制。诚信奖惩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奖励等级措施、惩罚条例细则等。要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必须建立一种现代企业的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机制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对诚信经营、信誉度好的企业或个人应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诚信经营的现象应进行批评和谴责,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奖惩手段应落实到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具体环节中。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企业以诚信文化规范经营组织行为。

4.建立诚信经营内在管理机制。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企业内在管理机制来完成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内在机制,认真制定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的经营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把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准则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明礼诚信;企业管理群体应做自律的表率,杜绝一切失信于企业、国家、社会的动机与现象出现,实现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统一。企业诚信经营准则应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诚信经营才能得到保证。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管理层人员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和信誉。

5.培育和创建优质品牌产品,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要严格把握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以优质产品赢得社会的信誉和认可,这是增强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如2008年被称为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顶尖企业“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微软公司、塔塔集团、宝洁公司、索尼公司、沃尔玛”[3]等,都是以优质的品牌产品,彰显企业诚信文化特色,创造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的。

6.建立企业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应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建立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对每个企业的诚信程度、信用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布,供社会各界进行查询。例如,可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网”,对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进行充分曝光,使缺乏诚信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无立足之地。对诚实守信的企业,要在提供贷款贴息、产业扶持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7.发挥政府在完善市场机制中的监管力度,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服务。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正义能否得到有效维护。要保证企业诚信落到实处,政府首先要强化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外,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保障条件。

总之,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企业在经营中只有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建设,倡导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企业才能创造出具有企业诚信文化特色的高信誉的产品,才能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