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旅游趋势报告精选(九篇)

旅游趋势报告

第1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首先是萌芽阶段,1979年~1987年是中国旅游业的开创阶段。该阶段的旅游广告主要通过涉外报刊、杂志、宣传手册等有限的媒体向海外进行旅游目的和旅游设施的广告宣传,同时通过一定的热点电影间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初级营销。随着中国广告业在1979年的复苏,少量广告公司也开始在涉外旅游刊物上广告。上世纪80年代初起,沿海发达地区和主要旅游城市的少量旅行社和涉外饭店,开始在对外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如《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旅游》,或港澳的一些媒体上广告信息,吸引海外游客来中国大陆旅游。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也在不经意间起到了旅游广告的作用。

其次是成长阶段,1988年~1999年,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超速增长的数量型外延式的开创阶段后,开始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旅游业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变化促使旅游行业对旅游广告宣传和促销的观念发生戏剧性变化,等客上门变成了主动吆喝。观念的更新,促使旅游广告逐渐成长起来。

成功案例:

1988年,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第一次成功举办北京国际旅游年活动,取得巨大成功。

1999年,云南省昆明世博会投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推出以“99世博会,永久世博园”为主题的世博会旅游广告,开了国内省份在中央电视台做旅游广告的先河。

1999年,威海市在全国率先由政府出资在中央电视台为自己的城市作形象宣传,短短30秒便把威海的历史、名胜、现状以及骄人之处,都画龙点睛地呈现给了观众。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跨入21世纪,互联网的兴起、数字时代的来临,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技术在旅游业得到广泛运用,其关互性、实时性、丰富性和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并使网络营销成为当今旅游营销发展的一大趋势。21世纪的旅游广告已经进入了与多媒体密切合作的全新发展时期。

旅游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地位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

杂志是旅游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宣传的得力媒体。它比报纸广告更加讲究艺术性和专业性,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突出所宣传的产品。杂志广告的受众明确,有比较明显的指向性和专业性,具有保存价值。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互联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信息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无边界性、多向分散性的特点,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具备的优势。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天生具备的优势,恰恰符合了旅游广告传播的突出特点,因此,互联网必将成为旅游广告应用的最佳媒体及未来发展趋势。

其他广告形式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辅助形式。主要包括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我国旅游广告的现状

我国旅游广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旅游广告数量增长较快。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广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广告投入不断加大。

旅游广告随季节波动性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旅游广告呈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至9月广告数量较多。大概占全年广告总数的69%,这与我国4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相吻合,旅游广告总是在旺季到来之前先行一步。

旅游广告主呈多元化、联合化趋势。广告主主要为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传统型旅游企业,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逐渐成为旅游国家、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的带头人,新兴的旅游企业与组织也不断涌现,如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网站、旅游协会等。旅游广告的广告主在单个主体的基础上,逐渐朝多个企业联合宣传的方向发展。

旅游广告内容丰富。旅游广告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旅行社广告、旅游饭店广告、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广告,节庆、会展广告,其他广告,包括旅游企业招聘广告、旅游公告、旅游交通广告、旅游网站广告、综合性旅游公司广告、旅游配套服务企业广告等等。

旅游广告数量地区差异较大。据统计,广告数量前10位的地区的旅游广告数量占全部旅游广告的2/3;而广告数量后10位的地区所的广告仅占全国广告总数的1/20,可见各地旅游广告投入差距很大,说明我国旅游广告地区投人不平衡。

我国旅游广告目前

单个旅游机构广告刊登频率较低。从数量上来看,旅行社广告最多,其次是旅游节会、酒店、景区及政府。但同一旅游机构广告的刊登频率较低,广告频率低,旅游信息很难有效地向受众即消费者传达,很难引起消费者感知,反映出旅游机构对旅游广告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西部地区广告宣传力度不够,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拥有多个世界文化遗产、部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及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占全国的1/3,但其旅游广告总数仅为全国的25.5%。

旅游广告内容简单、缺乏创意、忽视广告内容和品牌建设。现在的旅游广告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创意。一方面体现在广告平面设计粗制滥造,缺乏美感;另一方面广告内容缺乏推敲,有的出现错字现象,有的广告不合情理,广告内容缺乏创新。

缺乏形象标志、数字化信息。旅游广告中有明显企业、组织或活动标识占广告总数的47.0%;注明网站的占总数38.9%;注明电子邮箱的占总数的20.4%,反映出部分旅游企业对企业形象树立、营销渠道开拓重视不够。

对中国旅游广告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宣传意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商业广告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和劝说消费者的宣传;从市场营销学来看,广告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影响并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习惯。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旅游广告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业内人士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需要加大广告投入。市场营销学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是:感知――理解――确信――行动。所以为了有效地推销旅游产品,旅游广告必须要有“力度”,体现在三个方面:要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感知”;要反复刺激消费者;广告媒体可以多样化。

第三要突出广告创意。打好旅游广告的根本是产品创新。旅游企业不必复制模仿别人,而应该真正研究自身的优势所在。其核心是利用“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旅游企业应针对目标客户的消费者观念和消费习惯,运用广告学中的USP策略(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卖点策略),提出独特的销售主张,突出旅游产品特点,强调企业优势。

第2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现代旅游业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73-01

一、现代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是在外交部门下设立中国国家旅游局,主要用于接待外事,是我国旅游业的雏形。1978年开始转型发展产业型旅游,1984年中央提出新的旅游业建设方针,才开始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疆土幅员辽阔,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大江大河、森林果园、山川山脉以及各种历史古迹、人文风光遍布我国的各个地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旅客消费达2000亿美元,同时还会为中国带来8500万人次游客。 而1979年的统计报告显示,1979年来我国旅游、参观、探亲、访友以及进行各种业务交往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仅达420万人,全年收入外汇折合人民币696亿元,全国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117个。由此对比可见,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惊人。

但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国家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规划,但是现实产业发展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我国旅游业现存的问题

(一)开发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开发资金短缺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弱势,并且存在趋同化,国家或者投资者一般把眼光放到一些著名地区的旅游景区或者酒店行业,给这一类酒店或旅游区反复投资开发或者维护,使得每逢节假日该类旅游景区游客爆满。而那些偏远地区的旅游景区却因为投资开发力度不足而人迹罕至。

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也不能到位。以吉林省土门岭地区为例,土门岭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适合健康养生、农家乐游玩。但是其地理位置偏僻,基础的交通设施不健全,交通极其不便,再加上由于其基础旅游设施几乎为零,导致这个地区游客很少问津。

(二)景区垄断严重,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旅游景区一般是国家垄断经营或者是国家授权某企业垄断经营管理。游客进入景区之后,会面临两个问题,游玩和食宿,垄断的存在导致有些景区门票过高,景区内餐饮、酒店住宿费用昂贵等,高昂的费用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并且由于垄断了地区特色的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内部的公平竞争也相当不利。

比起计划经济,垄断经济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国家企业垄断,占据大量旅游资源及资金,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而市场上其他小企业或者其他旅游经济体有60%―70%的企业生存困难。

(三)缺乏创新项目,项目单一趋同化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需要创新,创新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针对目前旅游行业来说,旅游产品出现趋同化,同一化,大多数旅游景区或者经营者没有其独特的项目或个性的产品。用吉林省农家乐举例,农家乐空闲时间娱乐的项目有的地方也仅仅是打扑克、打麻将,缺少创新思维,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一)平民大众化加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旅游产业更加平民化。在一些乡村和地区,旅行社的经营或者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个体经营者都会得到国家一定的补贴资金,帮助其建立发展。调查显示,出外旅游人数逐年上升。2016年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国内游客达44亿人次, 而1979年来我国旅游、参观、探亲、访友以及进行各种业务交往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仅达420万人,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逐渐趋向平民化发展。并且根据旅游人群年龄段报告可知,21-25岁年龄段旅游人数最多,其次是30岁以下人群,再次是26-30、20岁以下,占比分e是5174%、2492%、1262%、1073%。

(二)科学技术引用增多

现如今,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各行各业当中,旅游行业也并不例外。其中最明显的还是互联网+趋势加强,当下几乎所有的旅游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网上营销已经是旅游经营者互相竞争的重要部分。通过网站展示,旅游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旅游产品的价位、服务,众多旅游者对某地的评价等,使出行更加便利,同时也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对旅行社的选择。

另外,科学技术在旅游目的地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科技展览馆、考古旅游、现代科技园景区等。旅游者通过游览,可以深切体会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第3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旅游搜索比重渐增

如果旅游者要预订某个城市的酒店,只需输入城市名称和入住日期,预订信息就将呈现在用户眼前,还可以通过搜索结果中的链接直接前往预订商的相应页面进行预订操作。省去了“中间商”的传达,这类网站的市场前景将更为乐观。旅游者开始习惯于直接到网上预订机票、酒店,并自行设计旅游线路,显示出市场向上游渗透的趋势。而新一代在线旅游搜索引擎则可以通过“比价”功能,帮助旅游者找到提供最低价产品的供应商网站。美国市场调查机构JupiterResearch去年的报告显示,分得美国在线旅游市场最大收入份额的,并不是美国最大的在线旅游预订网站Expedia,而是Google和Yahoo两大搜索引擎,Expedia仅名列第三。

亚太地区最大的旅游搜索引擎“去哪儿”调查发现,使用网上预订的旅客都是旅游常客,进行网上预订的消费者是热衷旅游的人士,26%的人称在过去一年中他们至少度假4次;虽然中国的网络用户主要是在中国境内旅行,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计划出国旅行,将近40%的人希望下一次旅行时能够走出国门。

而对他们的预订方式的调查发现,更多的人愿意使用互联网预订旅行。“去哪儿”的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曾经在某个地方在网上购买机票,略低于一半的人曾在网上预订酒店。Google的调查显示,使用搜索引擎后,58%的用户愿意用电话确认预订。互联网在提升消费者的信息获得能力方面作用显著,82%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是取得旅行信息最有用的媒体来源。根据“去哪儿”的调查显示,在充满活力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有迹象表明在线旅游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它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上一支新的生力军。

比价搜索,搜索最低价

在线旅游搜索网站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比价模式”,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抓取网上机票、酒店信息,并进行价格排比,然后引导旅游者购买,数据来源一部分是自行发展的合作伙伴,还有一部分就是携程这样的大型机票、酒店预订网站;它通过向与之有合作关系的酒店、航空公司和机票商收取广告费赚取利润。

这种“比价模式”对大型旅游预订网站造成了威胁。业内人士都知道携程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渠道商”的角色:一只手掌控着全国数十万会员客户,另一只手则与全国数千家酒店、所有的航空公司紧密相连,旅游者预订成功后它就能从中赚取佣金。现在,在线旅游搜索引擎让旅游信息变透明了,旅游者可以对比携程和其他预订网站的报价,也可以直接看到酒店、航空公司的网上报价。携程一旦无法拿到“最低价”,难免遭遇市场流失之痛

在线旅游市场日趋细分化

根据旅游调查公司PhoCusWright 2006年11月的统计:美国在线旅游市场的预订份额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从2004年的35%上升到2006年的47%,预计2007年将达到53%;而从全球在旅游预订市场的分布情况看,美国、欧洲和亚太市场中在线渠道利用的所占比例情况分别是58%、30%、12%。从细分市场看,旅游服务市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在线旅游服务商、传统旅游服务商线上分支、在线旅店预订服务商、传统航空公司自营以及在线旅游搜索引擎。就目前来说,旅游搜索引擎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检索工具,其在在线旅游方面的推动作用已经凸显出来。行业类型的发展方向将不会再出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第4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2008年12月13日至14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主办、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旅游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工作会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深圳市华侨城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成员及来自全国各地260多所高校、出版社、旅游杂志等机构近300位参会代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未来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旅游教育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创建中的成功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本次会议通过主题发言、专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等会议形式,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旅游本科专业的发展态势,探讨了旅游特色院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以及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等问题,并通报了明年的16项工作安排和计划,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对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历程与经验和促进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在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主题报告内容

会上有7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7个报告从宏观层面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变化,从微观层面具体地探讨了各院校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组长、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马勇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马勇首先概括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在院校数量、专业层次、专业方向、区域分布、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国际交流和质量工程等方面的变化,充分肯定了广大旅游院校30年来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并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商管理类学科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加强与巩固;其次通报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了16项具体工作安排,号召全国各旅游高等院校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契机,进一步积极创建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12项质量工程,共同促进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建伟作了题为“突出特色,科学发展,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的主题报告,从基本情况、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果三大方面,通报了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专业建设情况,总结了该学院自主创新、突出特色的办学模式以及在人才培养上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南开大学旅游系系主任徐虹作了题为“南开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首先对南开大学旅游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南开大学旅游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方式,并针对新形势下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规格和规范教学体系3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卫武作了题为“上海师大旅游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从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及办学愿景4个方面,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办学特色进行了展示,总结了旅游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设国家示范院校、国家特色专业和申报新一轮学位点的美好愿景。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丁培毅作了题为“全球化和本土化对旅游学科教育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以国际化和本土化为切入点,对澳大利亚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旅游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三大针对性的策略。

西北大学旅游系书记陈实作了题为“30年改革发展的旅游高等教育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对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概况了旅游专业在学术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旅游专业未来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并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5个方面的预期。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作了题为“中国著名大学旅游学科萎缩问题及出路”的主题报告,概括了旅游学科萎缩的表现形式,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学科萎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学科萎缩的重要措施。

下午有来自全国15所旅游院校的参会代表作了专题发言:浙江大学周玲强发言题为“研究性大学在人才培养和旅游学科发展上的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宁泽群发言题为“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学科”、湖南商学院钟志平发言题为“旅游行业互动人才培养创新思路”、广东金融学院刘伟发言题为“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反思”、广东商学院张河清发言题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架构与实践创新”、辽宁师范大学谢春山发言题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探析”、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董观志发言题为“高等旅游教育进入集成创新时代”、同济大学邱灿华发言题为“旅游与休闲在MBA教育中的发展”、复旦大学巴兆祥发言题为“旅游学困境与我们的努力”、郑州大学毛安福副院长发言题为“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怡然发言题为“从中外合作办学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居阅时发言题为“旅游学科定位与旅游业的发展”、南阳师范学院李瑞发言题为“跨专业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哈尔滨理工大学杨宇发言题为“旅游高等教育TAT模式创建与实施”,均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积极关注和踊跃响应。

三、大会总结情况

第5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旅游经济;预警指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7)04-0010-10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4.00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将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纳入宏观经济分析体系,按季度形成分析报告。课题组自2008年开始承担我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的专项任务,本文致力于将上述研究实践进行理论化和模型化,构建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监测与预警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1.1 问题的提出

要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的目标,既取决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基础作用,也取决于政府部门加强对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这些都要求全面掌握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特别是其发展趋势,使政府和行业各方面加强预见性,制定宏观指导政策、加强预警、引导产业发展。然而,我国现有的旅游统计体系只有旅游市场和旅行社等部分产业的历史数据,缺乏旅游经济的全面数据,特别是及时性、趋势性等动态数据,加上分析预测方法和专业队伍有待完善,导致无法反映旅游经济运行全貌,无法进行形势判断和宏观决策。因此,在旅游领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具有必要性,只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将分散的旅游市场、产业、区域、环境、国际等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的分析模型,并对旅游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刻画、描述、推断、评价和警情预报等方面综合分析,实现对旅游经济态势进行综合监测和预警的功能,才能为我国旅游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和分类指导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从理论上看,在中国开展旅游经济运行的分析,具有创新性。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研究及其与宏观经济研究、国际旅游研究的经验交流,不仅影响着实践发展,也将对旅游经济学的方法和内容产生影响。

1.2 研究现状

当前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研究相对成熟,例如我国有代表性的“中经指数”和“高盛(中国)先行指数”等。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经过建设,已经开发出中国经济运行景气监测系统,并中国经济景气运行月度报告。从行业层面来看,一些行业根据自身运行特点和规律开发了预警体系,如金融[2-4]、房地产业[5-6]、价格[7]、纺织行业[8]以及钢铁业、农业、互联网行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旅游经济领域的监测预警研究也有所探索。近年来随着旅游安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开展了较多旅游危机的预警研究[9-12],还有研究关注了目的地发展[13]、旅游企业经营预警[14],以及针对某一具体旅游行业或者旅游市场的景气研究,如饭店产业景气指数[15-18]、旅行社景气周期的指数化、旅游市场景气指数[19]等研究。张凌云等[20]在回顾国内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旅游景气指数编制的方法。值得关注的是,应用研究也在官方和非官方旅游组织和商业机构的推动下开展,例如世界旅游组织“全球旅游晴雨表”、国际旅游联合会定期的世界旅游经济报告。美国旅行协会数据中心定期的年度旅行力指数,对美国全国和各州旅游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并预测发展趋势。一些主要的旅游咨询机构、大型旅游企业也定期针对整个旅游产业和具体行业经济运行和市场状况的研究报告及数据,为战略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上述宏观经济、相关产业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建设中国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模型。

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将研究对象从传统的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扩展到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政策设计与行政监管、旅游服务贸易在内的整个旅游经济系统,开展对旅游经济基本面的数据分析和发展预测。2013年,课题组出版《中国旅游经济O测与预警研究》一书,全面介绍了研究工作,同年筹建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2015年年初,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研究创新奖,根据国家要求筹备旅游统计与经济分析中心,建设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建立游客调查体系等。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有必要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研究进行理论总结、模型化和实证检验。

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计

构建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首先要明确其原理、内容和方法等一般问题。模型设计必须建立在我国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景气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准确、有效反映旅游经济运行态势的预警工具和方法。

2.1.1 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内容

基于旅游经济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两方面的考虑,课题组将旅游经济的内容定义为CTE,所包含的市场基本面定义为TM,产业基本面定义为TI,发展环境定义为TDE,信心判断指标定义为TWC,得:

式中,TELaI为旅游经济运行滞后指数,TMLaI为旅游市场运行滞后指数,TILaI为旅游产业运行滞后指数。

2.1.3 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指数

预警指数综合反映计算期内旅游经济运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状况,由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指标构成,既要考虑到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信心指标等旅游经济运行的各方面,也要考虑到先行指数、一致指数和滞后指数共同构成。

式中,TEEAI为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指数,f为预警指数与各项构成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

研究设计还包括旅游预警灯号图和宏观调控措施、产业对策等分析内容。研究结果的范围包括内部和外部,形式上有内参、产业分析报告、新闻稿、旅游经济周报等(表1)。

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监测和预警是通过旅游经济的指标体系来实现的。指标体系构建应符合科学的原则和全面反映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特征,相关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明确的经济意义,对旅游经济运行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指标数据应具有充足性、时效性和可用性,通常应可以获得月度或季度数据。

本模型筛选、确定的反映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产业、环境和信心等4大方面指标体系,总体上涵盖了旅游经济各个层面的主要指标,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归纳出相应的旅游经济运行景气指数,即先行、一致、滞后指数。

旅游经济预警指数的确定,是根据指标代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原则,分别从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组中选择若干项重点指标,结合统计特征和专家经验,确定了表2所示的预警指标体系。

表2列出上述模型中的部分指标。在这些指标当中,也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国内旅游市场指标包含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按消费主体划分,国内旅游人数可以分为城镇居民旅游人数和农村居民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可以分为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和农村居民旅游花费;按消费时间划分,国内旅游人数可以分为国内一日游旅游人数和国内过夜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可以分为国内一日游旅游收入和国内过夜旅游收入。相应地,还可以统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情况。依此类推,模型涉及的旅游经济指标逾千个。

2.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数据来源渠道,实现对旅游经济运行数据的掌握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满足项目预先分析的需要。目前课题组获取数据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以下5个方面:(1)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即时和月度的统计和调查数据;(2)国家旅游局统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定期的统计和调查数据;(3)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如国家外汇管理局、交通部等定期的旅游相关数据;(4)行业协会或行业研究组织例等定期的统计和调查数据;(5)自行开展的旅游市场和旅游行业调查数据,其中又以产业景气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为主。

在我国旅游经济统计调查的内容和及时性尚不能满足监测和预警需要的条件下,本模型为此补充了一些指标,收集各类替代数据,模型获得的数据类型多样化。其类型除了可分为旅游市场、产业、信心、环境等之外,还有主观数据、客观数据;绝对数、相对数;成本型数据、效益型数据等。为了最终形成同质数据,需要根据我国经济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200之间的基本划分标准1,具体研究每一个指标数据标准化算式。

本文根据课题组公开至2014年的数据,对模型涉及的主要指数进行分析。由于数据指标较多和时间序列较长,以及许多数据可公开渠道获得,因此原始数据没有直接写入文中。指数的合成公式和方法在文中已有列出,参考文献包含详细合成过程,可实现可重复性的研究原则。

分行业监测与预警指数主要体现在表3中。旅游各行业运行情况等可以行业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专题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课题组开发了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国内、入境、出境和休闲等市场年度报告,住宿、旅行服务、景区和集团等产业年度报告等。旅游投资是本研究的重要指标,作为先行指标的关键内容,在监测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季度性分析中,投资也作为专门领域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旅游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学术界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因此研究报告体系尚未专题关注,但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和数据的增加,进一步探讨两者关系已经成为必要。

2.4 计算结果和检验

2.4.1 预警指数

根据式(1)、式(6)、式(7)、式(8)、式(9),得计算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综合反映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预警指数,2009年处于100以下的不景气水平,2010―2012年回升较快且总体处于100以上的景气水平,2013年再次下降至100以下。上述波动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此后我国刺激旅游消费、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相一致,十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受政策转型的短期影响,也相应步入转型期。

从景气指数信号灯(表3)来看,2009年之后,基本是绿灯,显示旅游经济总体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从构成指标的信号灯看,我国居民的国内消费和出境消费快速增长,景气较高;企业经营业绩较好,对前景相对乐观,这些都是预警信号灯相对稳定的有力支撑。

2.4.2 旅游经济构成指数

2009―2014年,尽管国内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快速增长,但受入境旅游规模波动的影响,市场指数一直较低,总体处于冷或偏冷的不景气水平(表3)。产业指数则总体较高,处于稳定或偏热的景气水平,主要是受国内、出境旅游消费,以及行业创新活跃等因素推动。上述“市场冷、产业热”是近年来旅游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显示入境旅游问题亟待解决,产业面繁荣的基础有待夯实1。数据还显示2009年之后,旅游发展环境也相对稳定,各季度的有利因素相对较多。受此影响,居民出游意愿、旅游企业家信心保持在较高水平,旅游经济运行总体相对乐观。

2.4.3 旅游经济运行指数

分析表明,先行指数、一致指数c基准循环波动序列的波动趋势最为接近,先行指标和一致指标有明显的时差关系,先行指标的波动开始明显领先于一致指标,先于一致指标两个季度抵达第二次谷底,波峰的领先趋势也比较明显。图1显示,一致指数和预警指数走势大体一致,并且多数转折点出现在同一时点上。针对两个变量的统计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结果可以看出,一致指数和预警指数时间序列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40,具有强正相关性。

2.4.4 指标预测结果

对每个季度、年度做出下一时期内诸多经济指标的相应预测,是旅游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三大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收入预测尤为重要。课题组采取综合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市场预测,表5选取2009―2014年的相关预测结果和实际值。从MAPE值来看,只有2010年第一季度的国内收入误差超过了10%,其余预测结果精度都比较高,但总体略为保守。将上述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测算预测精度,结果发现MAPE值仅为3%,小于10%的较高精度要求,预测结果比较理想。在各项指标预测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RMSPE、MAPE等运算、检验。由于本研究成果的季度周期连续性、政府实际应用性等特点,特别是旅游经济概念、旅游统计口径的持续变化等影响,因此本研究也将实践检验、行业人士评价作为准确性的基本方法。从模型方法本身来说,异常情况不明显。过去数年的监测计算显示,结果的异常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冲击,如宏观经济、流感疾病、安全、国内外形势等;二是对旅游经济的认识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统计数据、统计口径等的变化。从研究经验看,决定对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有效性的因素,不完全是模型计算,而是工作体系完善、各类相关数据充足、日常分析积累以及经验形成和成果应用等多重因素。

3 结论和建议

从实证分析来看,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景气水平波动较大,总体不高。2010之后,预警指数处于平稳水平,运行趋势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好,发展潜力始终充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具体地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十以来国内政策转向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外部因素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在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的推动下,我国旅游经济平稳运行,产业运行和创新水平较高,但入境市场波动大,对模型指数产生较大影响;模型也显示,我国旅游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比较明确,突发因素冲击、三大市场结构失衡、产业体系相对单一、消费热点相对不足以及运行质量有待提升等。

从应用效果来看,模型基本满足旅游经济运行分析的要求,体系比较稳定。模型可以为面向政府的政策建议奠定实证基础,推动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微观规制和市场推广等传统工作,并以全局意识、宏观思维和行业变量对旅游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从本课题的持续研究来看,研究缺陷主要体现在理论凝练、开放性的统计分析、数据广度深度、非线性处理、细化指标、变量关系分析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随着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旅游经济统计与分析中心、旅游经济实验室、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建设和产业报告等工作的开展,正在逐步完善。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的持续性、开放性以及理论化应当是未来研究的基本方向,建议加快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并纳入我国各级旅游数据中心,建立我国各级政府的旅游经济调控和分类指导体系。具体要将该系统作为基础的旅游研究项目持续加强支持,增加研究队伍,优化模型方法、指标体系和研究体系,加强预警系统在宏观经济体系、地方旅游发展、行业交流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应用。完善预警系统的政策转化效果,坚持以预警信息为导向的政府旅游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体系。建议以本模型在研究旅游经济、服务政府和产业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创新等为基础,推动以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学构建,推动旅游经济学不仅在于解释现象,更在于指导和推动实践,在与实践的交互建构中实现理论创新。

致谢:感谢旅游经济预警课题组成T陈旭、周晓歌、杨宏浩、战冬梅、何琼峰、吴丽云、夏少颜等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Yu Genqian. User Manual for Intelligent Chinese Economic Database and Monitoring System [M]. Beijing: Economy Science Press, 2007: 8. [余根钱, 智能型中国经济数据库及监测系统用户手册[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8.]

[2] Zhong Bin. Chen Hao. Theory, index and method of financial stability monitoring[J]. Shanghai Finace, 2004, (9): 33-35. [仲彬, 陈浩. 金融稳定监测的理论、指标和方法[J]. 上海金融. 2004, (9): 33-35.]

[3] Tang Kexin. An empirical study on 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early warning based on BP algorithm[J]. Economy Problem, 2010, (11): 109-112. [唐可欣. 基于BP算法的金融经济周期预警机制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 2010, (11): 109-112.]

[4] Gunther W J, Moor R R. Early warning models in real tim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3, 27(10): 1997-2001.

[5] Huang F L, Wang F. A system for early-warning and forecasting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05, (14): 333-342.

[6] Ma F, Feng Z Y.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al estate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core and coritivity: Taking Peking for instance[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8, (4): 1-5.

[7] Zhang Huazhong. Pric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M]. Beijing: China Market Press, 2006: 4. [张化中.价格监测及预测预警[M]. 北京: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4. ]

[8] Karfunkle R. 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the textile cycle [J]. Business Economies, 1969, (5): 13-17.

[9] Prideaux B, Laws E, Faulkner B. Events in Indonesia: Exploring the limits to formal tourism trends forecasting methods in complex crisis situ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4): 475-487.

[10] Ren Xuehui, Wang Yue. Designing the system of precaution and emergency rescue decision for touring safety accidents of coastal city[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5, 24(4): 123-128. [任W慧, 王月. 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4): 123-128.]

[11] Zhao Huaiqiong, Wang Mingxian. A study on tourism security system[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6, 16(1): 17-21. [赵怀琼, 王明贤. 旅游安全风险系统预警[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1): 17-21.]

[12] Xie Chaowu.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ourism security early warning system[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0, 26(8): 170-176. [谢朝武.我国旅游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6(8): 170-176.]

[13] Huo Songtao. Research on Tourism Destination Early Warning System[D].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2006. [霍松涛. 旅游目的地旅游预警系统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 2006.]

[14] Li Feng. Research on financial warning of stock market tourism enterprise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J].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6): 142-144. [李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预警[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6): 142-144.]

[15] Dai Bin, Yan Xia, Huang Xuan. A study on the industry cycle index of China travel services[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9): 35-40. [戴斌, 阎霞, 黄选. 中国旅行社产业景气周期的指数化研究[J], 旅游学刊, 2007, 22(9): 35-40.]

[16] You Hao, Wu Jin, Zhang Fang, et al. Research on systems to evaluate the cyclical fluctuations of star hotels[J]. Tourism Science, 2008, (12): 20-25. [游灏, 伍进, 张芳, 等.星级酒店业景气波动的评价体系研究[J]. 旅游科学, 2008, (12): 20-25.]

[17] Yan Xia. Research on China Hotel Industry Cycle Index[D].Beijing: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8. [阎霞. 中国饭店产业景气研究[D]. 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8.]

[18] Qin Bingwang. A. Study on Composite Index of Chinas Economy Hotel Industry[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9. [秦炳旺, 我国经济型酒店景气指数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9] Ni Xiaoning, Dai Bi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 of composite index on tourist industry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7, 11: 1-4. [倪晓宁, 戴斌, 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指数计算与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 11: 1-4.]

[20] Zhang Lingyun, Pang Shiming, Liu Bo. Tourism prosperity index research: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Tourism Science, 2009, (10): 21-28. [张凌云, 庞世明, 刘波. 旅游景气指数研究回顾与展望[J]. 旅游科学, 2009, (10): 21-28.]

[21] Dai Bin, Zhou Xiaoge, Li Zhongguang. Research on the China Tourism Econom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M]. Beijing: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2013: 6. [戴斌, 周晓歌, 李仲广. 中国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研究[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3: 6.]

第6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一、江阴市旅行社业务经营现状

作为一个自2003年以来连续12年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位列榜首的江阴来说,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利好。2013年,江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6.1亿元,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6.6万元,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比较强,另外,江阴拥有35家上市公司,众多的大中小型公司也为江阴的组团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目前江阴市旅行社已经达到了38家,其中出境游业务经营单位有三家,这些旅行社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业务经营方面主要是组团业务,少数旅行社以地接业务为主。

经对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调查研究发现,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就一个县级城市而言,江阴市旅行社的数量多规模小,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分工体系,旅行社无论大小,都以同样的方式来参加市场竞争,都可以从事产品设计、游客招徕、产品销售和旅游接待等业务,长期以来都是通过降价和拉关系来发展市场,很少会主动出击进行产品开发、创新设计,产品提供的套路就是大而全的产品组合和旅游团队组合,当有新的旅游产品形式出现后,各旅行社一哄而上都来经营该产品。这样的结果是江阴市各旅行社每家提供的产品相互之间相似度极高,甚至是一模一样,只是在价格上有所区别,即所谓的降价竞争。

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基本都已意识到经营环境的变化,部分旅行社已经实施积极应对措施,但就实施效果和认识高度来看,总体效果不佳。

(一)“旅游法”的影响表现与应对

2013年10月1日,我国《旅游法》宣告正式实施,在《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可以存在诱骗旅游者的行为,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招来旅游者,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必须在合理的价格范围之内。

由于价格价格相对透明、国家对“零负团费”的控制,各中小旅行社在低价竞争上的空间都小了许多,许多旅行社负责人都表示注重产品设计与提升服务质量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根据调查发现,江阴市某些旅行社仍然是低价吸引游客参团,还没有完全转变思路,没有将产品创新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只不过跟之前相比,旅行社会跟参团旅游者实现签订加点和购物的协议,以基于自愿的前提规避因《旅游法》的实施而带来投诉和处罚。可见江阴市旅行社完全转变经营思路,彻底摆脱低价竞争还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

当然在接受访谈的旅行社中有多家旅行社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然性,开始将提供新的项目、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某些旅行社已经安排专员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并开展游客定制服务、专业的自由行服务和半自助旅游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

(二)政府限制“消费”的政策影响与应对

各旅行社纷纷表示已经将业务开发的重点从团队游客,向散客旅游业务转移,开始重视散客的旅游需求和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另外由于江阴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组织的公司奖励性、福利性旅游市场也成了各旅行社重点发展的对象。

(三)电子商务业态的影响与应对

旅游电商的发展使传统旅行社已经失去了以往对资源占有、信息畅通、价格低廉等优势。总体而言,传统业态下的中间商优势渐行渐远,特别是年轻人消费群体对电商的依赖程度非常之大,目前江阴旅行社传统门市接待的人群年龄呈现老年化趋势,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各旅行社的重视。

江阴市旅行社已经认识都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大部分旅行社都开始着手旅行社的信息化改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或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或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但是从总体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很多旅行社的门户网站也只仅仅是旅行社传统产品的一个线上展示平台,且不能够及时更新维护,反而给企业形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从旅行社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经营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想要提升盈利空间,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说想要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强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开拓旅游新兴市场势在必行。

二、江阴市居民出游行为偏好分析

产品思维是突破当前复杂市场环境的唯一出路,而要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游客需求深入认识的基础之上。江阴市旅行社主要业务为组团旅游业务,基于此,笔者对江阴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实施了问卷调查。以期通过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对江阴市居民的旅游偏好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该类型城市居民在旅游资源选择、出游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出游时间、目的地逗留时间、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特征。

(一)旅游资源偏好

江阴居民在旅游资源选择上,更倾向于环境清鲜的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光;还较为偏爱海滨沙滩型和休闲娱乐型等景点类型;近年来对健康疗养型的旅游目的地兴趣增加,在老年居民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另外境外旅游目的地的购物欲望比较强烈。

(二)出游方式偏好

数据显示,江阴市居民以自驾车的自由行为出游方式的比例为31.6%。可见自驾车已经成为江阴居民主要出游方式,自由行或自驾游将在未来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半自由行的出游方式渐渐深入人心;另外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仍然是江阴市居民出游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对于长线旅游产品和老人居民。

(三)信息渠道偏好

通过手机网络和PC网络了解旅游地信息的游客最多,有36%的居民选择该项,可见如今网络的普及,致使网络搜索获取各种信息成为居民的首选手段;其次是亲朋好友推荐,选择比例有28.6%,这种获取信息的途径仍然是居民最为信任的方式;新闻等大众传媒报道、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等途径了解信息的比例较小。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70、80后逐步掌握如常生活的决策后,报纸、广播、电视的广告投放效果,还将进一步下降。

(四)出游时间和目的地逗留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出去旅游;其次是个人休假、暑假和周末出游。这个结果与我国的休假制度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调整,这种状况可能会有所转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出游都选择在目的地逗留两天以上,长线和短线旅游一并发展。

(五)旅游消费动机

在出游动机选项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得分最高,是居民出游最主要的动机;其次为“全家人在一起”和“体验愉快的健身和娱乐活动”,另外“参观文化、历史吸引物”的得分也较高,总体上看来,江阴市居民出游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观光、休闲是最主要的动机。

鉴于以上分析认为,江阴市居民在出游过程中更为偏好自然观光、清净乡村类旅游产品;出游方式选择方面自驾车自由行所占比例最高;另外单位组织出游的机会较多(主要是民营企业);老年人旅游欲望强烈、全职太太也是不容忽视的出游市场。

三、江阴市旅行社产品开发策略

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发现,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应该将重点放在发现和引导游客消费需求上,首先需要树立产品思维,通过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来突破当前的经营困境。结合江阴市居民出游行为调查分析的结果,认为江阴市各中小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细分旅游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

随着线上、线下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中小旅行社要想继续生存,应该朝着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发展,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例如,根据江阴市居民出游行为调查发现,老年旅游市场在江阴旅游客源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江阴还没有旅行社重点开发老年旅游产品,提供的产品往往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任何新意;江阴的全职主妇旅游消费频率高,且消费金额高,针对该部分人群设计的旅游产品几乎不见;自驾旅游市场也是大家公认的非常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但是各旅行社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商机,只以常规的组团旅游产品显然不能吸引该旅游市场的关注;民营公司组织的福利、奖励旅游市场目前是组团旅游产品的主要受众,但是对该市场提供的产品也是常规旅游线路,没有针对性。

(二)提供个性化定制旅游产品

从80后、90后到00后,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经营和权威主导的旅游消费,而是追求自主、自由、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而传统旅行社对应于电子商务旅行社的优势其中之一就在于:面对面的交流、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江阴市旅行社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年轻客源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的特性,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旅游产品。

重视民营企业的员工游,不少民营企业会把旅游作为年终奖励,或者作为激励将给优秀员工。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阴,民营企业众多,其中上市公司就有35家,是非常可观的旅游客源市场。对于公司、民营企业的奖励、福利旅游产品而言,“量身定制”是关键。目前江阴许多旅行社在争夺公司、企业旅游业务时往往更多的还是靠跑关系来运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从产品设计、策划方面入手来加入竞争,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往往和一般的大众旅游团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我们项目组分析认为,在定制旅游时代,不管是针对散客旅游市场还是针对单位团队旅游市场而言,量身定制都已经成为趋势,旅行社可以根据具体的公司,设计结合其公司文化和生产经营的特点的产品,一方面使公司通过组织旅游达到奖励员工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旅游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入以使员工强化主人公意识,进一步内化吸引企业文化,为更好的工作做准备。

(三)重视散客市场,提供单项服务产品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于2013年1月的《中国自由行发展报告》,中国的散客旅游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江阴市旅行社如果想继续生存,就必须转变思想,将经营重点从依靠公务、会议和事业单位的旅游团转向依靠散客旅游市场。同时转变思路,突破旅游产品就是组团旅游线路的惯常思维,在提供旅游线路产品的同时,重视对散客提供诸如代订机票、代订酒店、代办签证、提供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单项旅游服务产品。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散客市场,众口难调,要特别注意市民的口碑,这在对市民出游行为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努力改进服务品质,以旅游产品中的软取胜是旅行社的努力方向。

(四)精心设计半自由行旅游产品

半自由行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的新趋势,是一种将自由行和松散的固定行程相结合的旅游方式,不少半自由行产品是在自由行提供的“机票+酒店”套餐基础上,为游客安排景点导览行程,游客游客在行程中的部分时间由地陪人员带领,去旅行社推荐的景点游玩,部分时间自由安排。这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直观价格比较低,且迎合了当前人们个性化的需求特性,比较适合在当前组团旅游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的形势下脱颖而出。

旅行社在该类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高性价比和独具特色。精心考察设计旅游线路,尽量选择更好的航班时段和性价比更高的酒店,选择地方特色餐厅代替团餐餐厅,注意细节的优化。

(五)注意组团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通过对江阴市居民出游行为调查分析发现,参加旅游团仍然是许多江阴市民出游的重要旅游方式。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线路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居民的长线旅游往往还是以参加旅游团为主,旅行社在开发长线组团旅游产品使要注意

两个关键点,一是实惠、二是线路新,旅行社要加大采购力度,团购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开拓更多的新线路。

(六)开发周边自驾游、周末短途游等形式旅游产品

随着散客化时代的到来,休闲旅游者开始倾向于自己驾车自由出行,眼下,汽车已经成为江阴市居民基本的代步工具,据江阴公安局车管所统计显示,江阴汽车保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2013年,汽车保有量达290001辆,其中私家车达235584辆,按150万常驻人口计算,平均每5人拥有1辆汽车。

受我国休假制度的影响,居民2天以上长线出游的机会还非常少,居民强烈的出游欲望往往只能倾注于周末短途游。据调查,江阴市居民选择在周末出游的比例非常高,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相较于周末短途游需求的逐年高升,旅行社基本上还没有拿出针对性的产品,旅行社可以将参与性的活动融入到旅游行为中以吸引游客的关注,而购买旅行社的短途旅游产品可以让居民在出游的同时能够增进感情,使居民参与性、娱乐性、文化性的需求得以满足。

四、结论与讨论

第7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一、“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概况

1.产业规模

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为547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7524家。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8000余家。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增加值由2005年的674.1亿元增至2010年的1697.7亿元,年均增速20.3%,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2.0%,共提高了2.3个百分点(见图1)。

根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实现收入7442.3亿元,年均增长21.6%;资产合计达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利润总额429.8亿元,年均增长31.3%;从业人员122.9万人,年均增长8%(见表1)。

2.产业构成

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是最具优势的行业,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49.9%。新闻出版,其他辅助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会展业也具相当规模,其占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1%、9.6%、8.2%和7.5%,五大领域合计比重达到85.3%(见表2、图2)。

3.从业人员分布

“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带动效应逐渐显现。截止2010年底,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2.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1.9%,年均增长8%。从九大行业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人员最多,从业人员达到 51.6万人,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的42%;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达到14.9万人,占总数的12%,位居第二;艺术品交易业从业人员最少,仅为2.2万人,占总数的1.8%(见图3)。

4.所有制结构

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非公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从2006年的73.4%提高到2009年的78.4%,年均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2010年1-11月,在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单位实现收入4483.2亿元,同比增长20.6%,超过公有制经济增速4.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比重80.5%,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5.产业分布

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东、西、朝、海支撑作用明显。据市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总收入6858.4亿元。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城区文化创意收入分别为899.07亿元、510.42亿元、1625.51亿元和2842.78亿元,合计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85.7%,成为支撑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见图4)。

(二)行业发展概况

本次分析的行业是我们所促进的行业: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和文化旅游。总体看来,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优势仍优;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等新兴行业成长迅速;广告会展、文化旅游等融合行业持续发展。

1.优势行业

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品交易等发展比较成熟的优势行业整体实力日益雄厚。文艺演出市场容量逐年增大,艺术演出观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演出市场更加繁荣活跃;新闻出版在全国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净资产、利润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广播影视综合实力全国领先,资产总额全国第一,2010年影视作品产量全国第一,电影票房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位居第一;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交易额增长显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不容忽视的是,文艺演出收入占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比重仍然偏小,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新闻出版行业主要靠央企支撑,市属出版机构实力不强,而且新闻出版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速,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广播影视行业企业外流问题比较突出,影视衍生产品竞争力较弱,影视编创人才匮乏;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薄弱,行业诚信有待加强。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到2010年,上述四个行业的增加值在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之和仅为24%,与这些行业的影响力显然不相称;四个行业发展速度不均衡,就增加值占比看,艺术品交易行业增长一倍多,新闻出版行业则下降1/3多(见表3)。

2.新兴行业

“十一五”期间,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等新兴行业迅速成长,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后起之秀”。动漫游戏原创和自主研发实力雄厚,位居全国前列,网络游戏出口居全国第一;设计服务行业发展位次较高,推动力度较大,工业设计水平领跑全国,人才优势明显(见表4)。

但动漫游戏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优秀民族动漫游戏作品等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结构问题突出。设计服务行业发展规模化不够,设计产品的产业转化率有待提升,行业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尚不健全。

3.融合行业

“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与旅游、会展、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行业平稳增长(见表5)。

2010年广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广告经营额位居全国第一,会议业国际化趋势明显,北京已成为全国会议之都;旅游业中文化元素日益增多,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亮点,北京旅游的推广、营销力度增大。

但是,广告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会议业大而不强;受场馆条件的刚性制约,展览业品牌项目外流不容忽视。旅游行业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偏少,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较低,北京旅游需进一步彰显首都文化魅力。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简析

(一)文艺演出

“十一五”期间,北京文艺演出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演出场所数量、演出场次及演出收入逐年增长,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观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有演出团体转企改制初见成效,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业外资本加速进入演出市场,小剧场发展迅速,带动演出平均票价逐年下降;院团联合和院线联盟进一步深化,产业资源整合加剧;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增加了大型演出场馆的供给;外地演艺机构进入北京市场分化演出竞争格局;票务规模显著,业务模式多渠道发展;大型演艺机构进军国际市场,“走出去”迈上新台阶;行业竞争优势凸显,全国演艺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见表6)。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文艺演出行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人才荟萃,艺术演出观众人次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已成为全国最繁荣的艺术演出市场。但是,与上海等地相比,北京艺术表演团体的国内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差距较大,即使加上中央单位也差距不小,说明北京艺术表演团队面向市场拓展力度仍需加强。

(二)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已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最成熟、最有实力的行业之一。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品种均居全国首位。据市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1697.7亿元,其中新闻出版产业增加值171.8亿元,占总增加值的10.1%,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中排名第二,仅低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从业人员14.9万余人。

从综合经济实力看,北京在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体经济综合评价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司《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北京新闻出版排名第二,仅落后于广东省(见表7)。(编者注:综合评价得分系选取总产出、增加值、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七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回归方法通过SPSS直接计算所得。)

从总产出、增加值、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七项指标来看,北京在全国均位居前列,其中净资产、利润总额排名第一(见表8)。

同时也要看到,2009年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十位的出版集团中,仅有中国出版集团一家位于北京地区,市属出版集团未进入前十名;综合评价前十位的报业集团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仅位居第八位;综合评价前十位的发行集团中,北京榜上无名。新闻出版占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也由2006年的16.4%下降到2010年的10.1%(见图5),反映出北京新闻出版业增速有放缓迹象。

(三)广播影视

“十一五”期间,北京影视产业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全国领先,资产总额全国第一,影视作品产量位居前列,创收总额达468.5亿元,同比增长200%,整体上位于全国第一梯队(见图6)。

在电影方面,北京电影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出品电影270部,占全国出品总数(526部)的51.3%;票房收入11.8亿元,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101.72亿元)的11.6%,比2005年(2.95亿元)增长300%,全国排名第二,位居全国城市票房收入第一。目前北京拥有电影院线13条,电影院102家,银幕510块,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在全国领先,电影院少于纽约,与东京、巴黎、伦敦持平,人均拥有电影屏幕数接近巴黎和日本水平。

在电视方面,到2010年12月底,市广电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已经达到了1238家,其中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18家。2010年出品电视剧63部2204集,占全国总产量436部14685集的14.4%和15%,居全国首位。

“十一五”时期北京影视产业发展特点如下:扶持政策效果明显,产业环境不断改善。自2006年起我市已有128个广播影视项目获得4.714亿元专项资金的扶持,占“十一五”期间专项资金总额的近20%;颁布了《北京市文化局支持新建改造多厅影院资金补助办法(试行)》,有效地推动了本市电影院线的建设。空间布局科学,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在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与影视相关的已达8个。影视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北京是汇聚影视专业人才最多,高端人才(明星、名导演、名编剧)云集的城市。北电、中戏、传媒大学、北大、清华都设置了影视专业,培养专业影视人才。产业门类齐全、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见图7)。

(四)动漫游戏

北京已成为全国动漫游戏产业的重要研发中心。根据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对300余家相关企业的摸底调查,2010年北京动漫游戏行业的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网络游戏的产值为87亿元,动漫和新媒体为5.2亿元,动漫教育近10亿元(见图8)。

在影视动画方面,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0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 530分钟,北京地区39部18 714分钟,占全国动画产量的8.5%,位居全国第五。

在网络游戏方面,2010年我市备案登记的网络游戏企业实现业务总收入87亿元(见图9)。目前在京各类游戏企业超过300家,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其中包括完美时空、搜狐畅游、金山三家上市企业。《2010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共有34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82款网络游戏作品进入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2.3亿美元,北京网络游戏出口额1.2亿美元,占全国54.5%,稳居第一。

“十一五”期间北京动漫游戏行业总量成倍增长,佳作不断涌现;原创和自主研发实力雄厚,位居全国前列;网络游戏“走出去”成效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布局较合理。但同时在管理与协调、政策支持力度、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设计服务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设计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平面设计等优势行业,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一批高水平的专业设计机构。北京设计服务业2006 年实现增加值40.2亿元,收入224.1亿元,从业人员6.7万人;2010年增加值达84.2亿元,收入343.9亿元,从业人员增加到10.9万人。

北京的设计服务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与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有其独特之处:政府大力推进,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北京成为全国设计核心引领区;设计服务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展览展示活动频繁,聚集效应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企业发展健康有序,逐渐形成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但同时,也存在企业发展规模化不够,缺乏大型骨干企业,欠缺行业高端人才,行业标准体系亟待建立,统计体系仍不完善等影响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六)广告会展

广告会展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以来增加值以年均20.1%的增速增长。

在广告业方面,北京广告经营额增长较快,年广告经营额和广告从业人员数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广告媒体市场,正逐步跻身国际广告中心城市行列。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广告经营额分别为259.0亿,312.52亿和386.7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其中2009年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18.95%,并已连续三年占据着区域广告经营总额第一的位置(见表9)。2010年,全市广告经营额是494.06亿,比2009年增长27.76%;全市广告从业人员达120 154人,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5 450家,其中外资广告经营单位268家。

同时,北京广告产业也面临着本土广告公司实力不强,综合业务水平亟待提升;市场竞争有待规范,市场成熟度需要提升;本土广告公司发展面临挑战;广告管理部门作用发挥不够,政策支持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尚待改善等问题。

在会展业方面,北京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会展城市之一,“十一五”期间,会展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据市统计局初步统计,北京会展业收入预计将超过140亿元。展览规模持续上升,大中型展览会数量增加,展览结构更趋合理,单个展览会的效益上升。展览会的总规模达到近700万平米。在会展业构成中,会议业所占比重要大于展览业,北京接待会议数量逐年增多,会议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北京会议业的规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北京正日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见表10)。

2009年,北京会展业总收入中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收入达到29.16亿元,占到总收入的23.4%。2009年北京各类展览1 216个,其中国际展览248个,国际展览面积为325万平方米。2009年举办国际会议5174个。无论是从国际会议展览收入,还是从国际会议和展览规模,北京会展业都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见表11)。

(七)艺术品交易

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北京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传统工艺品交易集散地、高端文物流通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作为世界中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正朝着世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迈进,将成为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2010年,艺术品交易实现增加值43.0亿元,同比增长39.2%;实现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长169.8%,是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增加值增速超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25.3个百分点。

北京地区目前有超过160家画廊,其中外资画廊所占比例较大。注册文物商店62家,数量较为集中,经营规模与全国同行业商店相比规模较大。文物流通市场发展较为活跃,有十余家文物监管旧货市场,并逐渐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古玩和艺术品交易园区。

2010年北京举办各类古玩艺术品拍卖会198场,上拍件数190450件(套),成交额360.43亿元,占全国拍卖成交总额(573.52亿元)的62.85%,较2009年125.94亿元增长186.19%;2010年,全国共有文物拍卖企业204家,北京地区有80家。其中,具有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31家,占全国的1/3。

北京地区的拍卖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形成了一批特点鲜明,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在全国乃至于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以来,两家拍卖企业成交额超过50亿元。其中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成交额达到91.5亿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成交额达到75.5亿元。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更是凭借良好业绩,2010年一举成为全球五大拍卖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位居全球前五名的拍卖公司。

近年来,北京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显著,特别是艺术品拍卖行业增长迅猛,2010年北京艺术品拍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量价齐升,各类高端艺术品成交单价连创记录,(2010年全球成交的21件超过亿元的中国古玩艺术品有14件出自北京,北京成为亿元文物拍品的诞生地)。二是中国书画与瓷器杂项占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三是拍卖市场逐渐细分,专场拍卖会迅速增加。四是品牌企业逐渐形成,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文物拍卖企业已成为中国古玩艺术品拍卖的领军企业。

伴随着发展,北京古玩艺术品交易行业也存在着一级市场基础薄弱、行业诚信有待提高、行业管理统筹协调困难以及现行管理办法滞后于市场的发展,相关政策与行业发展不匹配等诸多问题。

(八)文化旅游

“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已形成以国际旅游为中心、国内旅游为主体,二者并重发展格局,在全国文化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内旅游方面,“十一五”期间基本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略有下降,但旅游收入持续提升;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均处于最高峰(不含2010年数据),分别是16257万人次和2144.5亿元。

入境旅游方面,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最多,43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000万美元;从2008年起入境旅游者人数稍有下降,同时,旅游外汇收入也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入境人数有所回升,但外汇收入总额却持续下降。截至2010年1-5月,北京入境接待人数持续回升,达783.881万人次,同比增长26.32%(见表12)。

就全国来看,各主要省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均处于增长之中,2008年、2009年北京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始终落后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位居全国第五,北京作为首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受到挑战。

第8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名人众多,人文与自然风貌兼具,对于越来越重视旅游景观丰富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台湾游客应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近日合肥旅游局举办的台湾旅行社座谈会上,台湾国盛旅行社的总经理李士动说:“合肥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还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这对台湾游客来讲,有很大吸引力。”然而由于旅游宣传不够深入以及地理位置、交通和旅游产品建设开发等方面的原因,我省的旅游资源在台湾民众中尚未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导致我省在吸引台湾游客方面成绩不明显。

这同时也说明,在吸引台湾游客来皖旅游方面,我省旅游业仍大有可为,只要深刻研究台湾旅游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我省旅游资源潜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和促销,赴我省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必将大有改观。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扩大我省旅游资源在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使其成为台湾旅客团体旅游的首选之一。

二、台湾游客赴我省旅游情况概要

首先简要回顾我省近年来接待台湾游客的人次情况及变化趋势,选择1996年至2005年台湾游客来皖旅游的数据进行考察(数据来源:安徽省旅游局计财处)。

重点分析台湾游客来皖人次数、在海外游客中所占比例、平均停留时间及其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1.96年~05年10年间,台湾游客来皖人次各年间起伏变化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小。

如上图所示,蓝线所示为各年来皖台湾游客人次数,最大值为2002年的近18万,最小值为1996的6万,2000年至2002年出现较集中的人次数增长,此后重又跌落至90年代水平。黄线所示为对各年数据进行线形回归后的趋势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尽管游客人次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是幅度很小,接近水平。

2.96年~05年10年间,来皖台湾游客占海外游客比例年度间起伏变化较小,整体呈下降趋势。

如上图所示,蓝线所示为各年来皖台湾游客占当年海外游客比例,最大值为1997年的48.6%,最小值为2005年的20%,平均值为33%。红线所示为对各年数据进行线形回归后的趋势线,显示台湾游客占海外游客比利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趋势较明显。

3.96年~05年10年间,来皖台湾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为1.37天,年度间变化不大。

为对我省接待台湾游客历年数据有更全景式的认识,对我国1988年至2005年台湾游客赴大陆旅游的人次历年变化作图如下(基础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网站)。

自1987年台湾民众可以赴大陆探亲至今近20年,台湾游客入境人数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8年的43.77万增加到2005年的410.92万。《调查》显示,台湾游客入境游的目的已从早期偕同父母赴大陆探亲,走向纯粹以观光为目的与朋友共同出游。同时,由于大陆旅游界对旅游线路的推广渐趋全面和成熟,旅游商品更加多样化,包装与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加之近年来中国民航快速地发展、航线不断地拓展,台湾客源已成为大陆接待入境旅游的重要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我省1996年至2005年接待的台湾游客数量各年间没有大的突破,人次数在10万左右波动,而台湾游客在海外游客中所占比例却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我省旅游资源在海外市场知名度的整体提高,台湾所受影响却相对较小。另外,全国范围内台湾游客接待人次数近年来的大幅增长,以及台湾游客在我省平均停留时间值1.37天说明我省尚未被台湾游客作为重点旅游目的地。

对比浙江省近年来台湾游客人次数从每年20万提高到每年50万,停留时间由过去的一晚增加到了三晚以上,我省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同时也说明我省对台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三、台湾游客入境旅游特点与我省对台旅游潜力分析

结合台湾游客对大陆旅游需求的最新资料以及大陆方面对台湾入境游的统计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台湾游客入境游的消费习性、旅游需求特点以及我省吸引台湾游客的潜力将为我省制定针对性强、深入有效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明确我省在吸引台湾入境游方面的资质则是发现我省旅游与其他热门线路的差距、衡量发展空间、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

1.台湾游客入境游的需求特点与我省旅游资源特征

(1)旅游景观的丰富性

根据《调查》的结论,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大陆旅游,最主要的原因是喜爱中华文化,同时旅游景观的丰富性是台湾游客最重视的旅游因素。而深圳的对台旅游经验也表明尽管台湾游客从最初的老年人居多逐渐向年轻化转变,但大陆的历史文化旅游却是大部分台湾游客的共同选择。深圳鹏城康辉旅行社部门经理罗海波表示:“台湾游客比较喜爱历史,所以基本每个行程都要有有关历史的一两个名胜古迹给他们看。”

我省的旅游资源大体来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山水风景如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一类是人文景观如文化名城、名人故居等,且往往是文化和风景互相糅合,可以说我省人文与自然风貌兼具的旅游资源在满足台湾游客喜爱历史、仰慕神州山川的需求方面优势突出。

(2)交通的便利性

目前,合肥到香港的班机为每周一上午和每周五上午两班,即一般台湾游客到安徽旅游为5-8天最为合适。如本周五抵达,下周五离开。同时也可以从黄山转到杭州机场飞抵香港,这样班机班次多些。同时广州、深圳、珠海等靠近港澳的大城市均有飞往安徽的航班。

《调查》显示,若以地区让民众选择旅游地点,东北最受台湾民众青睐,30.43%的民众愿意赴东北地区旅游,其次为华南、华北、西部,我省所属的华东地区排名最低,仅有12.85%的民众有旅游意愿。尽管“交通便利性”并非台湾民众最重视的旅游元素,但由于我省与台湾之间没有直航飞机,且距离台湾入境的中转城市澳门、香港等地距离又较远,加之华东地区在地区选择中处于劣势,入省的交通便利性成为阻碍台湾游客将我省作为旅游目的地首选的主要障碍之一。

2.台湾游客入境游的消费特点

《调查》显示,台湾游客在大陆游中愿意消费的金额,约4成的受访者选择5000~6000元,选择4000~5000元和6000~7500元的各约占25%,选择7500元以上的占8%,可见4000-6000元左右为主流选择。

在大陆旅游最理想的天数,超过半数民众选择5~7天,原因在于配合周休2日,上班族可在影响工作进度最小的条件下出游。

我省的对台旅游产品目前主要有大合肥和两山一湖两条线路,时间均在5天左右,价格分别约为2000元和2600元。加上台湾-香港-合肥优惠票价约2500元,总花费在5000元左右,比较符合台湾游客花费预期。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的旅游资源在吸引台湾游客方面具备强大的潜力,但交通原因是不可回避的发展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通过两岸业界的交流和共同努力,实现包机直航、或者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规划对台旅游线路。比如超过半数以上的台湾民众把上海列为最想前往的都市,合肥、黄山到上海的航班只有45分钟,因此可以通过与上海业界的协作,吸引其到在上海站后来皖旅游,共同延长台湾游客入境游的停留时间。只要采用积极的产品开发和宣传策略及配套措施,我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必将获得更多台湾游客的认知与认可。

四、我省发展对台旅游的营销策略

研究我省对台旅游营销策略的目的即根据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设计使游客满意的产品,制定游客认可的价格,通过广告、人员推销、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等手段以树立良好形象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来皖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以及安徽旅游产品在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杰瑞•麦卡锡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以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核心,借用该理论为框架可以方便地分析梳理和设计我省在发展对台旅游的营销策略。

1.产品

我省的旅游产品已经非常有特色,软硬件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在此基础上应当作到更精致化,有针对性开发适合台湾游客的旅游产品、规划两地旅游行程、研究产品包装,在旅游产品上进一步深化,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接待设施、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旅游队伍的素质。

(1)硬件产品整合

我省目前对台入境旅游市场主打的是以山水风光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而安徽旅行社一般也只力推大合肥旅游线路和两山一湖旅游线路,产品相对贫乏、台湾游客选择面窄,而硬件产品整合通过对旅游产品重新分解并组合打包,则能更充分地发挥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更全面地满足台湾游客的旅游需求。

首先,在完善和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侧重人文历史的新产品。

对于目前主推的两条线路,还需进行完善和提升。可以通过对台湾游客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深入评估路线安排、游览内容,并针对游客意见对产品的设计重新规划来完成。除此之外,可以开发更多山水旅游产品,并针对台湾游客特别喜爱中华历史文化的特点,着重开发侧重人文历史风情的新产品,如桐城文化游、名人故里之旅、世界遗产探访之旅、淮北历史文化游等深度体验产品,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和行程,给予游客更多选择和更深的体验。

其次,从提高收益的角度调整产品结构,添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根据《2005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下称《报告》)的分析结果,相对其它入境游客,台湾游客的行程较长,约两成游客一次游览4座城市以上,且停留时间较长,1/4强的游客在大陆停留时间在8天以上。而我省对台主打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则具有游客停留时间短、回访率低、收入以门票等刚性收入为主,综合效益不高的缺点。

从提高收益的角度,可以通过添加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来丰富产品结构。浙江旅游届在此领域已经先行一步。浙江旅游以往都作为上海等华东线旅游的附属产品,所以一般台湾游客在浙江境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只有一天,不过随着近几年杭州休闲旅游的发展,游客停留时间已经延长到2-3天。我省可以借鉴和采用这种方式,如台湾有很多大的保险公司和直销公司,他们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业务交流和成果总结,组织协调台湾的这些大公司将年度总结和表彰会议地址选择在黄山召开,或举办台湾学生到合肥进行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夏令营旅游,通过此类形式推进以观光型为主的安徽对台旅游向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

最后,联合其他地区的品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吸引台湾游客。

将地缘上临近、景观类型不同的景区联结成线,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已成为旅游景区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华东5市旅游圈、山东与江苏两省的“一山、两汉、三孔”、四川世界遗产之旅营销联合体等。在对台营销上也有成功范例,如浙江借用华东线,加强与江苏、福建和上海等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交融,招揽这些线路的台湾游客赴浙旅游。我省与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市也有密切的旅游合作,在着重推广本省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可以联合规划旅游线路,共谋共赢,对于希望能更多了解大陆山水和文化且行程较长的台湾游客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软件产品升级

《调查》显示:饭店等级、餐食料理、交通便利性都是台湾民众大陆旅游中重视的元素,而《报告》的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对旅游宾馆/饭店设施、餐饮设施、交通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场所设施、游览/参观点的接待设施和旅游区(点)厕所等七个部分的旅游设施评价中,入境游客满意率最低的仍然是旅游区(点)厕所,而台湾同胞对旅游区(点)厕所的满意程度最低,台湾旅行商在台推介合肥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表示希望合肥及周边景点在宾馆服务、饮食口味、景点设施等方面做得更细、更完善。

安徽的奇山美景,是天赐之赋,但要台湾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形成影响力、成为台湾游客入境旅游首选,离不开良好的软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因此我省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在软件设施如卫生、安全、旅游标识上以及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旅游队伍素质的提高方面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并根据游客的反馈和意见积极应对和调整,以到位的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2.价格

营销的第二要素是价格,在综合考虑台湾游客消费预期及我省盈利空间作为定价依据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尽量做到将景点自行包装,将包装后的产品价格直接报价给台湾的旅游商,以期更快捷地达成旅游合作。

3.渠道

渠道即是使安徽旅游产品到达和进入台湾入境旅游市场所进行的活动。扩大我省对台入境旅游市场,需要与台湾旅游市场进行多层面的合作。包括省旅游局及各市旅游局与台湾旅游机构建立合作的工作机制,如信息互通和市场共拓,以及我省骨干旅行社与台湾市场的客户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利用出境游的合作砝码实现与台湾旅行社之间的客源互送。

(1)旅游产品说明会,

经验证明,旅游产品说明会具有使产品快速抵达目标市场的作用。成功的范例如:基于“四川入境旅游产品推介会”上的冬季旅游包机协议,两万台湾游客将从台湾经澳门飞抵成都,创下四川省有史以来冬季规模最大的包机游,又如2005年东北四城市促销团签订的互换游客协议实现了8万余名台湾游客赴沈阳旅游。

我省旅游局在此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每年都参加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邀请台湾比较知名的旅游社、旅行商来安徽考察踩线以及2002年与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联手推出的“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活动。为了更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台旅游市场,可以考虑再次将我省旅游企业组成一个访问团,带着安徽省的旅游产品在台湾举办安徽旅游产品说明会,以便直接就安徽省的旅游产品和台湾旅行商进行商谈,这样能更快地达成两地旅游客源互换的目的。

(2)网上订购线路自由行

目前台湾游客有很多是自由行,很多台湾的律师、医生以往都是通过在网上订购路线的方式到外地旅行,甚至有一些台湾的游客包括一些学者对于中国大陆各地的文化、历史有相对了解的,会将各种版本的资料组合起来,认真研究过以后,设计一个大概的行程。如果我省也能够在网上多开设一些可以直接订阅的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包装,通过网上直接查找选择订购安徽的旅游产品,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台湾的散客。

4.宣传促销

营销的第四要素是推销,科学合理的推销能够把安徽富集的旅游产品集中展示和推介出去,为此必须树立竞争观念,加强信息工作,明确宣传内容和重点,不断探索安徽的对台旅游宣传道路。

(1)加强宣传声势、提高针对性

我省旅游目前的宣传工作存在宣传形式单调、不够深入的问题,而对台促销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否则一个旅游热点刚出来时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久之后,人们又会被新的热点吸引过去。因此作为一种旅游品牌,光有一个热点是不够的,要有多个热点,形成热点群,但这个热点群要精心构筑,精心设计,应该是根据热点扩散效应,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有计划地逐个推出,形成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最后在最漂亮的地方达到高潮。

在设计宣传热点时,瞄准目标市场,是解决宣传针对性,提高宣传效率的关键。根据《调研》结果网络是台湾年轻人查找信息的首选媒介,高达33.66%的民众利用网络来获得相关的旅游信息;旅游杂志是民众接触旅游信息的第二大媒介,概因旅游杂志内容详尽丰富、规则又具主题性、加上附有大量的图片,信息完整且生动有趣,同时女性是制定和影响旅游决定的更关键性人物,综合以上特点,我省应在网络、旅游杂志和女性关注媒体上展开宣传,逐步塑造安徽形象,提高安徽旅游在台湾的美誉度。

(2)通过优惠奖励,鼓励台湾游客来皖旅游

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可以吸引台湾游客来皖并延长其停留时间。业界的经验包括浙江旅游局和台湾旅行界联合制订的“过3晚”的优惠政策,对完成游客在浙停留3晚以上的旅行社给予奖励;江苏旅游局也对入住省内旅馆的台湾旅客或旅行团进行奖励,对旅行团提供实质奖助,游客则获赠礼物;海南旅游局则对台湾女性游客和18岁以下游客采取特别优惠,每人旅费便宜2000元台币,以促进台湾到海南的“家庭旅游”。汲取其经验,我省也可以采用类似的促销优惠价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和旅行社。

总之,在对台宣传促销的过程中要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这样在对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才能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第9篇:旅游趋势报告范文

内容创新才能催生广告产品创新

广告产品的创新首先依赖报纸的内容、版式和品质的不断创新。就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内在品质吸引消费者一样,报纸只有在内容与版式上吸引读者与广告客户,才有打造强势媒体的可能。河南日报开办的旅游版,就是一个例证。在2005年之前,大河报已有了天下旅游专刊,他们利用都市报的特点,与旅行社和游客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尤其他们的“大河直通车”在业界已有了影响。作为党报,如何在内容与栏目设置上与他们区别开来,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利用党报在政府之间高度的影响力和政策解读的权威性,给旅游版的内容定位为:高端而市场。务求以主流新闻争取高端读者市场,以旅游访谈、焦点关注等形式,将省政府关于旅游的动向,做全做透做细,真正使省委机关报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但同时,我们还要为高端读者提供良好的旅游出行服务。旅游版又设置了“自驾自游周末行”、“航班折扣信息”、“景区主题图”、“新闻速递”等栏目,使决策者和公务员及管理层的读者们既能了解全省旅游大趋势,也能获得快捷的旅游信息。就是凭着内容与栏目的不断创新,旅游版很快赢得了读者与业界的好评,成就了自己的权威影响力,接下来,我们开始真正的广告产品创新实践。

不间断策划才能创造新的广告产品

在当前广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与其“等米下锅”,不如主动“找米下锅”,广告策划就是一个主动“找米下锅”的过程。读者与广告商在同质报纸中只认同一两种,所以一定要研究竞争对手在读者、客户中的位置,然后找准自己的位置。创新策划,就是要重视自己独特的定位,要不断创造差异性,不能停留在别人能做我也能做的水平上,不是跟着别人跑,而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别人不能做或做不到,自己能做得好的。有这样的毅力与创新精神,才能培育出多个有个性的品牌策划。

《河南日报・旅游版》根据“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特点,不间断地策划,不停地推出新的广告产品。每年的4月份,我们都推出“中原行黄金书”系列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给景区和旅游局创造一个广告的平台,也给读者和游客提供外出旅游的详尽信息;到了夏季,旅游版策划推出“中原五人避暑胜地”,省内众多山水景区争相参加,最后由省旅游局与有关专家评出,再一一公布,在夏季里形成一个个广告小高潮;秋季时,旅游版及时推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专版;进入冬季,又推出了“飞雪温泉浪漫一冬”策划。这些接连不断的策划,不断地激发景区和旅游局做广告的欲望,使平时那些平淡无奇的形象广告转化成为新鲜、活泼的产品广告。

另一方面,旅游版的这些策划是从党报的定位、受众和广告效果出发,体现了现代传媒精准营销的策略思想。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根据市场细分策略,挖掘市场空白点,针对特定的人群,创造新的传播平台,传达特定的信息。如同打靶一样,讲究传播的精准性。因此,从媒体的定位出发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如能遵循这个原则,创新性地推出有针对性的新产品,既能满足客户的投放选择,也是对自身媒体资源开发的一种尝试。反之,如果在广告资源的开发上缺乏创新意识,为客户提供的广告产品单一,就必然影响客户选择党报投放广告的积极性。

服务形式延伸支持广告产品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广告仅仅是营销策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广告主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并不仅仅满足于购买版面,他们不但要通过广告追求知名度,而且也希望借助报社的智力资源以及报纸对读者较强的亲和力,通过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塑造和提升其美誉度及品牌形象,因此报纸在为客户提供广告服务时,不应将眼光仅仅局限在广告版面的销售上,还要强化各种公关活动的策划来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河南日报・旅游版》在实践中体会到,由报纸搭建不同特色的平台,吸引消费者与广告商积极参与的各种活动,是营造消费气氛,培养消费者的最好方式之一。既是为广告商搭建促销平台,吸引他们投放广告费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品牌平台、进行特色传播,以媒体资源进行影响力营销的最好载体。旅游版依托省旅游局和报业集团两个有效平台,先后主办的“生态伏牛高峰论坛”、“新乡五一黄金周旅游推介会”、全省最具潜力的旅游名县评选、客户联谊等一系列活动,在同城媒体中具有独创性,甚至成为商务公关、商务营销活动的经典案例。

除此之外,党报还可以开展行业形象调查、品牌知名度调查、强势行业展示等,这些都是社会活动的策划内容。社会活动策划淡化了广告行为,强化了社会行为,是层次较高的广告策划活动。对党报来说,既给报社树立了形象,又提升了报纸品牌;对社会来说,造成了正面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广告经营还应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广告在实质上就是关于企业产品的供求信息,广告的指向物即是人们生活中的消费品,消费品必须适销对路。读者调查对于河南日报广告经营改进提高的建议中,“的广告内容更具有服务性”占58%,这个选择比例既是受众对于报纸广告标准的理性期望,又是河南日报广告经营努力的方向。党报广告应当确定“抓住机遇,策划先行,突出重点,人无我有”的广告经营思路,做到“四变四结合”:变广告的事后策划为事前事后策划相结合,变一个商品、一个企业的单一策划为一个行业、一个集群的整体策划相结合,变注意省内策划为省内外策划相结合,变注重短期策划为短期与长远策划相结合。这样做的结果是明显提高广告质量,增强广告效益。